0

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优秀20篇】

导语: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3017

作文

1000

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书中有很多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小故事,其中《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课,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推销矛和盾的时候,一时说他卖的盾坚固无比戳不破,一时又说卖的矛非常锋利戳无不破。由于说话绝对化,前后矛盾,被人一问: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么样?结果不能自圆其说,陷入尴尬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想事情或讲话不注意,也常常会自相矛盾,比如有时说妈妈对自己很好,放假时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时又说妈妈很坏,开学以后什么事都管得很严格,中午不睡觉要管、放学回家晚一些要管,作业没完成要管,越想越愤愤不平。

又如回老家乡下我很喜欢那里的青山绿水和小朋友,但又很害怕那里的凶恶的山蚊和可怕的狗;从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如冷静下来想到底对妈妈是爱还是恨?能把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看成是一种爱,就不会说妈妈坏;只要对乡下有深厚感情的话,山蚊和狗就并不可怕了,农村人世代相传都能生活下去,回去住几天有什么可怕?

矛盾存在生活中、学习中,随处可见,到处都有,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不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样才不会被人笑话,才不会尴尬和出洋相。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清醒头脑,方向正确,步伐坚定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照片里的故事600字优秀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我翻着最喜欢的故事书,一下子从书页里面掉出来一张照片。呵!原来是这张照片啊!看着这张自己流口水样子的照片真是好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回忆!

去年的2月15日那天,我迎来了9岁的生日。妈妈早上为我做了平时常吃的面条,不过给我多加了个荷包蛋。因为不巧是周二,只好这样简单地给我过生日了。我匆匆吃过早饭去上学了。

在学校想想自己简单地这样过生日,半天也没打起精神来。在学校里,我悄悄地问了一下其他同学,想知道他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有的说一定会买大大的双层蛋糕和玩具;有的说爸爸妈妈一定会带他去肯德基大吃一顿;还有的同学夸大其词地说:“在某某大饭店定了桌,然后再去外面玩一天”……

真没劲!看来我的这个生日就这么平凡地过去了。想着想着,我不觉得回到了自己家楼下!看看上面家里亮着灯呢。咦?是我出门忘记关灯了,还是妈妈下班比我早回家呢?三步并做两步,我推开了门--哇呀!客厅的饭桌上摆好了菜:小鸡炖蘑菇、东北大拉皮、清蒸鲈鱼、红烧牛肉,还有海鲜疙瘩汤,都是我的最爱啊!“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我连忙洗净手,坐在桌子旁边看着这些美味发呆,嘴角流出口水都不知道呢!这时,还是眼疾手快的爸爸抓拍下我这带口水的样子。9岁的生日照,永远定格了在这一瞬间。

这张照片我一直很珍惜,放在我经常看的书页中当书签用。因为我想永远记住这张照片里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哲理故事:一生的计划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奥马尔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头脑里充满了智慧,而且稳健、博学,为人们所敬仰。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问他:“你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刚一开始您是否就已经制定了一生计划呢?”奥马尔微笑着说:“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才知道制定计划是没有用的。”

“当我20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要用20岁以后的第一个10年学习知识;第二个10年去国外旅行;第三个10年,我要和一个美丽、漂亮的姑娘结婚并且生几个孩子。在最后的10年里,我将隐居在乡村,过着我的隐居生活,思考人生。’

“终于有一天,在前10年的第7个年头,我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于是我推迟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后的4年时间里,我学习了法律,并且成为这一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人们把我当作楷模。

“这个时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这是我心仪已久的愿望。但是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无法抽身离开。我害怕人们在背后斥责我不负责任,后来我只好放弃旅行这个想法。

“等到我40岁的时候,我开始考虑自己的婚姻了。但总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象中美丽、漂亮的姑娘。直到62岁的时候,我还是单身一人,那时候我为自己这么大一把年纪还想结婚而感到羞愧。于是我又放弃了找到一个姑娘并且和她结婚的想法。

“后来我想到了最后一个愿望,那就是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隐居下来。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因为疾病,我连这个愿望都完成不了。

“这就是我一生的计划,但是一个也没有实现。”

“孩子,你现在还年轻,不要把时间放在制订漫长的计划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件事就马上去做。世界上没有固定的事物,计划赶不上变化。放弃计划,立刻行动吧!”奥马尔最后说。

花儿要盛放的时候便盛开,云彩要绚烂的时候便耀眼,你有什么要做的便去做吧。计划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过于执著地相信计划,会延误许多时间,也会让你的人生过于刻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笔尖流出的故事满分作文素材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傍晚夕阳西下,太阳也只剩下一片金黄的余晖。小路上,寒风阵阵袭来,像利刃一般刮在脸上。路人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风。生怕进了一点点的风。

昏暗的路灯下,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走在放学的路上。一边对着冻红的手哈着热气,一边说:“这天气怎么这么冷?〃忽然,一阵阵微弱的狗叫声传入陆天的耳边。“咦,什么声音?〃陆天顺着狗叫声看去。一只小黄狗正可怜巴巴的看着路人。那小狗浑身脏兮兮的耷拉着耳朵被冷地瑟瑟发抖。可是没有一个路人看向它,一个个匆忙的离开。陆天心底生出了怜爱之情。

陆天走了过去,问“小狗狗饿了吧?我这儿有香肠要吗?”随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香肠递上去。小狗感激的看着他,很快吃完了香肠。陆天刚要走,小狗在后面又汪汪汪的叫了起来。陆天说:“好吧,就带你回家吧。”陆天抱起小狗,将他裹在怀里。裹得严严实实带回了家。

回到家,陆天为小狗洗了一次澡,然后用纸片为小狗做了一个小窝,然后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些肉又倒了一些水放在小狗面前说:“你就叫小黄吧!这里就是你的家了。〃小狗感激的看了看他安静的睡了下去。

陆天看着睡熟了的小黄笑了笑走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续写故事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乌鸦被狐狸骗过之后,乌鸦就觉得自己被狐狸耍了,心里一直耿耿于怀,一心想再找个机会好好教育教育他。

有一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鲜美的五花肉,它把五花肉紧紧地叼在嘴里,然后停在一个高高的树枝上,静静地等待着狐狸的到来。不一会儿,狐狸果然了来。它一眼就看见了乌鸦嘴里的那块肉,心想:这个乌鸦上次就被我骗了一块儿肉,看看我这次能否把这块肉也骗走?

想到这,他眼睛咕噜一转,对树上的乌鸦大声地、甜甜地喊道:“美丽的乌鸦小姐,请你用你那洪亮的嗓音,唱一支动听的歌吧!”这一回,乌鸦学聪明了,它把那块肉轻轻地放在了树枝上,然后,抬起一只脚使劲儿地踩在肉上,接着,不紧不慢地“嘎——嘎——嘎”地唱了起来。

这一回,轮到狐狸傻眼了,他没想到乌鸦现在变得这么聪明,这么谨慎,难道在哪儿上过反侦察培训班?正琢磨着呢,乌鸦开口说话了:“狐狸呀狐狸,上一次我已经上了你的当,你以为我还会再上当吗?你真是傻得可爱,连夸我的台词都没变!你天天只想着不劳而获,在我这里哄骗美味,难道你不会在森林里自己找食物吃吗?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希望你好自为之吧!”

“看来只能改过自新,用自己的双手去找吃的了,否则,我一个朋友都没有了……”狐狸听完乌鸦的话,转身向森林深处走去……。

一个月后,狐狸嘴里叼着一块肉向乌鸦的家走去。狐狸见了乌鸦后,把嘴里的肉往地上一放,十分歉意地对乌鸦说:“乌鸦小姐,这块肉送给你,谢谢你给我说的那番话,你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毛病,现在我改过自新了。为了报答你,我把这块肉送给你!”狐狸接着又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总想着去骗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食物!”

从此,狐狸和乌鸦成了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邓小平自述一生最紧张时刻的故事

全文共 1911 字

+ 加入清单

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1947年7月29日,刘、邓大军接到军委和毛泽东急电:“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第二天,刘、邓收到这封标明“4A”万分火急字数较多的绝密电文,心里十分焦急。他们联想到党中央7月23日电报中提出的方针,认为“确好”。经连日的“再三考虑”,“决心于休整半月后出动,以适应全局之需”。刘、邓当即致电军委,提出:直趋大别山,先与陈、谢集团成犄角势,实行宽大机动,准备无后方作战。这样就初步定下提前直出大别山的决心。40多年后,邓小平还清楚地回忆道:“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他在向子女讲述这一情况时,还重复说:“真正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一向不大外露感情的邓小平,说这话时声音都略带哽咽了。

8月1日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周年的纪念日,是刘、邓定下直趋大别山具体行动部署的日子。这一天,刘伯承传达了军委7月23日指示电后说:我和小平同志一致认为,我军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考虑一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紧接着,各纵队又召开师团主要负责干部会议,研究各部队的任务,准备在8月中旬大举出击。

但是,军情紧急,水情严重,由于连日暴雨倾盆,黄河水位猛涨,尤其是蒋介石企图重演炸黄河大堤,水淹我军的旧剧。值此险象环生之时,刘伯承用“忧心如焚”四个字表述自己焦灼心情。而邓小平也感到这时是自己一生中最为紧张的时刻。“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8月6日是令在刘、邓身边工作的同志难忘之日,是刘、邓最后定下提前南进大别山决心之日。这一天早饭后,刘、邓等野战军首长,在作战室召集司令部有关处、科的干部开会,研究下一步部队战略性动作。情报处汇报敌情,作战处报告了几天来部队休整情况,并提出黄河水位猛涨对我军威胁性增大,建议早下决心。对此,邓小平非常重视,当即明确指示:对于黄河水位变化情况必须随时掌握,及时报告、通报。

会议气氛紧张热烈,与会人员神情镇静,发言踊跃。许多人主张在内线打一仗或几仗后再实施战略进攻。有人主张按原计划休整到8月15日,然后视情况而定。不过,大家都仔细观察着刘、邓首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急切地盼望他们速下决心、决策。刘、邓看着大家讨论情况,简短交谈之后宣布暂时休会,让大家进一步准备意见,午饭之后,刘伯承来到作战室,当听说邓小平到三纵、六纵找陈锡联等谈话,并顺便看黄河水位上涨情况时,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便又像上午那样仔细地察看地图,询问各方面情况。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刘伯承审时度势,已成竹在胸,立即派人通知邓小平等再次前来会商,之后,刘伯承在作战室严肃宣布:大军南进,必须立即行动。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要当机立断,行动越早、越快越好。随后他阐明定下决心的依据和理由,并作了进军部署。

在此期间,邓小平不时地点头。等刘伯承讲完后,他马上站起来说:“刘司令员的意见和部署非常正确,我完全同意。我们下决心不要后方,直捣蒋介石的心脏——大别山,逼近长江、威胁武汉三镇和蒋介石的老巢——南京,把战线从黄河边向南推进到长江边。古人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我军的战略行动,必将迫使蒋介石调兵回援。这样我们就能配合全国各个战场的兄弟部队,彻底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彻底扭转全国战局。”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他强调三点,一是所有工作都要服从战略进攻任务的要求,广大指战员要准备为实现这一决策付代价,做贡献。二是要力避与敌主力纠缠和作战,千方百计直奔大别山腹地,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三是进入新区作战,要严守党的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后,邓小平目光投向李达,起草电报,向党中央报告我们决心和部署,并向各部下发预先号令。

正在这时,军委连续来电,指明南进需付出较大伤亡、减员之代价,而无论起何种作用均需准备付出,但如能取得变化全局之作用,则付出此种代价更加值得,同时,出于关怀,又令刘、邓部在现地休整补充10天,后又告诉至少7天不动。刘、邓反复研究了军委来电,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既定战略意图,特别是根据当时敌情、水情,遂决定提前出动之决心不变,因地制宜,果断行事,按既定部署挥师南征。对此军委连电答复:“刘、邓决心完全正确”,“刘、邓部署很好”,“一切决策临机处理,不要请示。我们尽可能帮助你们”。千里跃进的壮举,战争史上的奇迹,其方略就这样在陕北的窑洞和华北农屋之中应运而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叙事作文照片里的故事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无意间在爸爸的手机中翻到一张我与小鹿和小鸟的一起玩耍的合影,让我想起了一年前在日本旅游的那段美好的日子。

那天,我们乘坐火登上长城帘的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林,犹如一幅幽静的水墨画。走近一看,一棵棵高大挺拔的雪松和槐树像哨兵一样整齐地排列着,好像在对我们说:“放心吧,林间没有危险,只有可爱的小鸟和优雅的小鹿,还有我们时时刻刻为你们放哨。”

林子深处异常寂静,偶尔会传来几声小鸟清脆的鸣叫,浓密的枝叶遮住了夏日的烈阳,让整个人身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正当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环境中时,忽然掌心传来湿漉漉的感觉,转头一看:“我的天哪!”原来是一头可爱的小鹿不声不响地来到我的身边,伸出长长的舌头在舔我的掌心。

起初,我很害怕,但过了会,发现小鹿并不会攻击我,反而很有礼貌地对我点着头。我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原来是来的路上买的鹿饼把小鹿吸引过来了。”于是,我连忙从包中取出鹿饼,一片片地喂给小鹿吃。几只小鸟看见了,也悄悄地飞了过来,在地上跳来跳去,我很“大方”地把鹿饼也分给它们一份。

我一会儿喂喂鹿,一会儿逗逗小鸟,玩得不亦乐乎。只听见“咔嚓”一声,一旁的爸爸用手机抓拍下这美丽的画面,而这美好的一天也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小故事大全精选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奉公守法”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奉行公事,遵守法纪。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赵奢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他来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但是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戏弄赵奢,拒付税款。赵奢并不怕赵胜的权势,他毫不客气地,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且依照赵国法令杀了那些无事生非的闹事者。赵胜听说后,怒气冲天,一定要赵奢抵命,以显示他的权势。赵奢得知赵胜的想法后,马上去找了赵胜,真心诚意的对他说:“您是赵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家却依靠您的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

赵胜听了这番话,惭愧万分。继而转怒为喜,将赵奢保举给赵惠文王,赵王封了他一个掌管整个赵国税收的官。赵奢上任后,没有仗着权势欺压百姓,仍然公正、无私的处理一切事务。后来,赵奢又被赵王任命为大将,为赵国建立了很多战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我的抗疫故事主题征文400字

全文共 1589 字

+ 加入清单

此时,我坐在窗前,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窗外,外面阳光明媚,碧绿的河水翻着清澈的浪花,一群野鸭在水中追逐着,河边的杨柳已经变绿,在春风的抚摸下轻轻摇摆,鸟儿兴奋地唱着歌曲,都争先恐后预报春天的到来。再看看窗下的街道,只见街道上只有稀少的行人戴着口罩匆匆而行,人与自然显得那么的不和谐。近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软禁了十几亿的国人,在家呆的时间久了,觉得好无聊,好想出去玩玩,几十天的“自闭”让我胸口发闷,所谓“人在家中坐,心闷无人解”。

我的心中正抱怨着,忽然听到了救护车的声音,心头一惊,急忙伸头望去,看到了公路上有一辆救护车飞驰而去。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此刻正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想,他们此刻可能在想什么呢?

他们一定在想家!这是多么反差的事实呀!

在病疫重灾区的武汉市,有一批废寝忘食的医生和护士,没日没夜地守护着患者。想到这里,我想起前昨天看过的视频,视频中一位医生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疫情前线武汉市的一个医院里,这个医生查完病房后,听到了她科室的一个小护士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她就匆匆脱了防护服过去看望,只见这位护士哭丧着脸,手上拿着刚拍的CT,上面正是这几天都看到的那块熟悉的该死的肺部白块。所有进来的同事估计也都知道了,全都绕开她走路。曾经昨天的同事,今天就仿佛已经被同伴抛弃。这位医生知道,按照制度,她也应该绕开她,但她做不到,她加了层口罩问她,回家隔离,还是住院?她说,家里有父母,也不想住院,想在外面租间房子进行隔离,只想离她家近一点的,还不想通知父母。她很快从该医疗职工在医院集中居住的酒店迅速撤了出来,这位医生也赶紧向组织上报通知她的住所马上消毒,并且跟她的家人打了个电话通知情况。护士的父母听到消息后象疯了一样,就要往这边赶,她却哭着坚持不让父母来。到了她家楼下,父母和她的男朋友远远见了她一下,还没说句鼓励的话语就被医生打断了,“身份证快点拿来,你们走吧。”同事们都哽咽了,过了一会儿也都冷静下来了,嘱咐她的男朋友,快点带她父母去医院做检查、排查。

结果外面一家酒店都没开,无计可施,她只能回到家里。在她和父母分房隔离时,她的男朋友发来了一张CT片,父亲估计被她感染了,片子比她更严重……

这位医生含着泪继续讲述着:“活生生的例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在身边发生,当你昨天的战友马上就有可能变成自己患者群的群友,个中滋味如何形容。不要说我们自己不注意防护,我们不是傻子,当外面患者一拥而入,我们经验不足的进入刚改或者没怎么改的病区,穿着不是那么标准的防护服,戴着普通的医用口罩,给超标准的新型肺炎患者展开工作,如何规范避风险,不要说我们不讲原则,按原则我们昨天接触了她,我们都应该被隔离14天,我愿意,我们都愿意,那我们管理的32位患者,他们扛得住吗?我们医疗人员一起并肩作战,还要防范身边的战友是否可能疑似潜伏期的带毒者,整个该死的病毒潜伏期都会传染。这么高压的医疗环境,这么紧缺的医疗人员,这么久的工作时间,如何防护医疗人员之间潜伏期人传人,谁告诉我,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啊,我希望全国的朋友们请你们配合国家,配合我们,自觉隔离自己,不要出来,将好不容易局限化的武汉疫情控制住!两周,黄金两周,对得住医疗人员的牺牲,不要辜负我们的眼泪!”

我看完这视频,不争气的泪水夺眶而出,再没有想出去的念头了。

对于她们来说,精神的疲惫,身体的疲劳,回到温暖的家休息一下,是多么奢侈的向往。想到这里,我又想了想自己,感到惭愧,我又该抱怨些什么呢?有吃有喝,连娱乐也有,且大可不必担心病毒上身,但如果去室外,只是玩耍时快乐那一时,一旦惹了病毒,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更对不住她们的伟大付出。

室内窗外虽然只隔一层玻璃,却是不同的两重天,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不畏艰辛救护着病人,他们不只是治病救人,更是国人战胜病魔的精神支柱。

我怀着崇敬的心想对他们说一声:国人们向你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在一起》十个故事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收看了_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并掌握了预防措施。相信这次加长版的寒假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很多人从未像现在这样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不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透过新闻,我们看到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一把把为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发辫,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开裂的手、一个个蜷缩在地上短暂休息的身影,年轻医护人员心无旁骛,凝视自己的战场;我们看到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逆行而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冲在前线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带领团队为研制特效药品而夜不能寐;我们看到坚守阵地做着深入报道,不断报告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记者;我们看到了为建医院、为制口罩日夜赶工的工人;那些争做“逆行者”的医护工作者;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一个个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这些逆行的背影,他们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当什么英雄。他们扶危渡厄,是守土尽责。

同学们大都是非典前后出生的,这是我们有记忆以来第一次面对全国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非典爆发,全世界守护着80后、90后、00后。17年过去了,换成80后、90后、00后来守护这个世界。我们看到当年坐在课堂读书的孩子如今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替更多人负重前行。

目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然严峻,此刻,我们呆得有点烦闷焦躁的家,是很多前线人员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这个牵动着所有国人心的春天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虽不能说能为战胜疫情提供决定性的帮助,但也能做到不为社会增添负担。按照这堂课中所说的,减少出门,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这场疫情,也是能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正视这样的经历,才能在困境中成长,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夏天的故事话题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空中下起了大雪,那些雪花精灵们在快乐地飞舞着,却不知道我对它们的厌倦,寒冷的天气,让我想起了夏天的精灵:太阳,知了,大树下的绿荫 In winter, there are heavy snow in the air. Those snowflake elves are flying happily, but I do n’t know my tiredness to them.Summer Elf: Sun, know, the green shade under the big tree

夏天,太阳公公毫无顾忌地把它的子孙都送到了大地上,任凭它们玩耍,它们身上的热量都快把大地公公烤焦了。人们也不愿意出门了,都坐在房间里享受着空调风的凉爽;只有极少数的人在农田里耕作,他们的额头上还不断地流下汗滴。冬天的天气很冷,人们穿得都像企鹅一样,感觉很不舒服,外面也很冷清。但与夏天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夏天。

夏天的知了在人们睡觉时就亮起了歌喉,开始放声歌唱了,使我感到枯燥乏味,但是这总比冬天的冷清更使我怀念。

记得小时候,傍晚没有事做的时候,我总是喜欢跟着外婆后面拿着张小板凳与邻居一起坐在大树下乘凉,闲聊。迎面吹来一阵阵微风,轻轻抚摸着我的脸颊,使我感到很柔和,亲切。这里留下了我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往日里不起眼的大树却能让我感到凉快,夏天的大树是最美的景物。

往日很多必不可少的事物,都变成了多余。这样的时刻,因为远离世俗,所以会感受到一些匆匆忙忙,实实在在中难以领略的滋味,听起来全不着边际。

夏天虽然会枯燥乏味,但是能让我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一份化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夏天是一串音符,既枯燥又优美,给我带来了无限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祸起萧墙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同韵词】拘俗守常、龙飞凤翔、纷纷洋洋、狐埋狐扬、龙战玄黄、骑鹤上扬、愁多夜长、问道于盲、平平常常、动静有常......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素材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许多照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直挂在我家客厅的那张照片,那是我刚出生四个月时拍的,如果想知道这张照片的故事,请听我慢慢说给你吧。

照片上的我当时很小,但是我很乖很听话。那天我爷爷过生日,他把我抱在怀里,我哥哥那时才五岁,他戴着我爷爷的生日帽,也被我爷爷抱在怀里。爷爷笑眯眯地的。那时,爷爷把我抱着在老家转来转去,给我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听着听着小小的我就睡着了,爷爷还给我盖好被子,睡醒后爷爷又抱着我去村子里玩,我们三个先去了超市,爷爷给我和哥哥买了好多玩具,接着又带着我们去玩。因为我太小不懂事,不知道村子里有什么东西,我就会好奇地左看看右瞧瞧,看着好多我没看到过的事物。我们转完回到家里时,我大妈已经来了,爷爷把我抱上车,大妈把我和哥哥接回户县了。

这张照片虽然有些陈旧了,但我还是很喜欢,照片里的故事是我长大后爷爷讲给我听的,照片里有我小时候的许多回忆,我要好好珍藏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开国上将陈奇涵一生的故事

全文共 12439 字

+ 加入清单

陈奇涵1897年8月24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坝南(又名竹坝)村。1909年入兴国县城背街陈家祠的“五四制”北汇小学堂读高小。1913年毕业后考入赣州府中学(后改为“江西省立第四中学”),这是赣南仅有的三所省立重点中学之一。陈奇涵在该校苦读四年,中学毕业后,因无钱升大学,返回家乡。

陈奇涵读中、小学的10余年间,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新旧思潮急剧交锋的动荡时期。他深切认定,要使祖国外不受强虏欺侮,内不遭官僚压榨,就必须立志改革,发奋图强。于是,他产生了“教育救国”的念头。1918年秋,陈奇涵邀了十多位学友和乡友,会集于兴国县城赤勘小学内,座谈教育救国。与会者都是热血青年,凭着书生意气,各抒己见,感慨不已。

他经过一番筹划和思索提议说:“我们就取‘君子忧道不忧贫’之意,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创办一所‘忧道小学’,怎么样?”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决定创办一所平民学校,取名“忧道小学”。大家怀着教育救国之心,为着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学生教育培养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分子,为民权、自主、民生自由而奋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和激励下,面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横征暴敛,兴国一批有知识的热血青年在彷徨中觉醒。陈奇涵终于醒悟到:“教育救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要救国救民,只有另辟路径。同年6月,陈奇涵怀揣1斤蚕丝(变卖作路费)、百余元钱,只身南下广东,投考云南讲武学堂韶州(今韶关)分校。1920年转入护国军第二讲学堂学习。同年参加逐桂出粤之战。1921年6月27日,孙中山命令粤、赣、滇、黔各军出兵讨伐桂军,分兵三路进军广西。陈奇涵又随赣军征战三个月,占领了南宁和桂军的最后据点龙州,迫使陆荣廷仓皇出逃,最终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陈奇涵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由候差员提升为排长。

1922年5月,陈奇涵参加第一次北伐战争。两年后,陈奇涵脱离赣军,在广州受聘为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1925年初,陈奇涵转入黄埔军校。他先担任该校第三期学生总队第一大队第三队上尉连长,后担任少校政治大队长(营长)。这个时期是陈奇涵一生的转折时期。

陈奇涵自到黄埔军校,便开始有计划地阅读革命理论书刊。每逢星期日,他还去东皋大道农民运动讲习所,聆听毛泽东、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同志的政治专题报告。在黄埔军校,陈奇涵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人生观,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他立志为民众谋解放,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黄埔军校的一个进步团体组织。陈奇涵在此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并积极参加该组织的活动,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和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政治斗争。1925年2月,经陈赓、许继慎介绍,陈奇涵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奇涵在黄埔军校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在对学生进行军政训练的同时,自己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参加东征、平叛等一系列战斗中,经受了战斗洗礼,成长为坚强的革命军人。

1926年3月20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并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为了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迫使共产党退出黄埔军校和第一军,有预谋地挑起“中山舰事件”。接着又有恃无恐,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活动的《整理党务案》。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由蒋介石主持在广州召开。由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屈从于国民党右派的压力,使《整理党务案》得以通过。此后,蒋介石相继窃取组织部长、军人部长、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要职,独揽党政军大权,使国民党右派在组织上占了绝对优势。

珠江之畔风云突变,中国革命处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陈奇涵此刻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此时,他已是黄埔军校少校军官,如果脱离势单力薄的共产党,留在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内,则待遇丰厚不言而喻,飞黄腾达也指日可待。但陈奇涵不改初衷,毅然保留共产党员的党籍,宁愿丢掉高官厚禄,而去承担清贫和风险。他秘密接受党的指示,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和总政治部留守处主任孙睿明的领导下,带领一批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共产党员,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的名义,准备离开黄埔军校,返回故乡。

1926年9月,在陈奇涵的带领下胡灿、肖以佐等十余人陆续返回老家兴国,各自利用合法身份,深入到各个乡镇,在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筹备建立兴国党组织。由他们亲自创办的忧道小学,成为他们宣传革命的场所和党的秘密联络点。

9月17日,陈奇涵等在平川中学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兴国县支部干事会。在会上,胡灿提出建议,陈奇涵在家乡的目标大,而且经常奔波于赣南、赣东各地指导工作,所以暂时隐蔽身份比较适宜。他的建议得到同志们的赞同。会上决定由胡灿任书记,凌甫东任组织委员,肖以佐任宣传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兴国建立组织的开始,也是赣南最早成立的几个县级党组织之一。至1927年春,全县已发展党员100名,下辖十八个党小组。

1927年1月,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由武汉赴南昌,转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工作。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朱德,利用以前他在滇军护国军时的声望和同僚关系,选定第三军为目标,着手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武装干部,以便在各方面开展革命活动。同时,指示陈奇涵利用本人在江西的声望和工作基础,配合朱德创建军官教育团。军官教育团组建后,名义上隶属第三军,实际上归属中央军委和中共江西省委直接领导。该团由朱德任团长,陈奇涵任参谋长和党的负责人(支部书记)。陈奇涵还直接指挥一个营,协助朱德在南昌城内开展革命活动,为党培养军事骨干。并负责以密码直接与武汉的中共中央军委保持联系。直至南昌起义前,党中央的电报指示都是经过陈奇涵的密码本译出的。

1927年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总司令部第十四次总理纪念周上公然发表演讲,叫嚣:“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国民党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力。”并制造了震惊全国的赣州“三•六惨案”,杀害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这是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的前奏,是他放出的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第一枪。

3月30日,朱德、陈奇涵指挥军官教育团,配合南昌工人武装纠察队,包围了驻牛行车站的蒋介石的宪兵团留守处,收缴了其枪械,活捉了该团副团长关麟征及其下属全部人员。4月,朱德和陈奇涵率领军官教育团及一部分警察,以“剿匪”为名离开南昌,进入赣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镇压反动派及其武装。朱德、陈奇涵到达临川后,接见了各公法团体负责人,召开公法团体会议,了解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弄清当地情况后,决心为民除害,并在临川县政府召开了剿匪会议,研究与布置开展剿匪工作。

朱德、陈奇涵率军官教育团在赣东的临川、崇仁、宜黄、乐安、金溪、东乡、进贤等地打击土匪与反动地主武装。在清剿中采用“剿抚兼施,各个击破”的策略,实行“先投降者免罪,顽固逃窜者严惩”的政策。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奉朱德指示,陈奇涵率领814团加入起义军行列,在抚州配合起义军在南昌的行动。经过4小时激战,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胜利占领了南昌。

8月5日,起义军按照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部署,退出南昌,向广州进发。起义军撤离南昌后,革命势力受到反动势力的重重包围,白色恐怖笼罩江西。奉命留在抚州的814团因内部反动势力哗变,陈奇涵被迫离开抚州,经吉安返回兴国。回到兴国后,陈奇涵主持召开了“羊山会议”,这是中共兴国党组织从遭受挫折到恢复发展的转折点,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羊山会议”后,中共兴国支部改为中共兴国特别支部,陈奇涵任军事部长。

1928年4月,中共赣西特委委员、赣西工农革命军第7纵队党代表曾炳春,带领该纵队到兴国进行游击活动,与中共兴国党组织负责人陈奇涵、肖芳全、李明兰等人取得联系,他们秘密地在兴国冰心洞的清静观召开了一次中共兴国区委扩大会议。不久,陈奇涵、曾炳春首先领导了崇贤农民暴动,揭开了兴国武装暴动的序幕。

兴国暴动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革命群众运动,也是兴国前所未有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革命红旗第一次在兴国城的上空飘扬。从此,兴国的革命由秘密走向公开,使得许多反革命分子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甚至跑到赣州、南昌长期“避难”,不敢回来。1929年2月,红2团、红4团第二次攻占兴国县城,摧毁了兴国的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兴国的封建势力,为兴国红色政权的建立,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陈奇涵作为兴国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0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在吉安陂头成立,朱德兼校长,毛泽东兼党代表,陈奇涵任教育长。不久,红4军离开吉安,李文林改任校长兼政委,金万帮任校委书记,陈奇涵仍为教育长,具体负责学校的军政训练与日常教学工作。这个学校为部队培训了一批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与地方武装领导干部,也积累了宝贵的军事教育经验。陈奇涵调到第三分校后,转入了正规红军。从此,他一直没有离开部队。

1932年1月,陈奇涵率领红3军第9师在于都北区地方武装配合下,在于都、宁都等地消灭地主武装,攻下兴国、于都、赣县的马安上宝土围,歼敌五、六百人,缴枪三百余支,在于都北区基础上成立胜利县。3月12日,由于形势发展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新组建红军第一军团,下达了《关于重编红一、三、五军团的训令》,以红四军和红五军团之红十五军合编为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陈奇涵任参谋长兼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

4月2日,红一军团由长汀以东的馆前、新桥地区移至长汀,准备东征。陈奇涵采取各种手段,侦察敌情和地形,为毛泽东、朱德决策龙岩战斗提供可靠的情报和建议,并一举攻占闽西重镇龙岩,歼敌两个团,为进攻漳州创造了有利条件。11日,陈奇涵出席了毛泽东在龙岩主持召开的红一军团师以上干部会议,并草拟了“漳州作战计划”。20日,参与指挥了红一军团攻打漳州战役,歼敌第四十九师大部,占领了漳州。打开漳州后,陈奇涵又协助军团长布置红一军团短时间分兵闽南,将部队分散在漳州及其周围发动群众打土豪、扩大红军、筹备粮款。

此次东征,开辟了闽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了苏区,使中央根据地的南翼基本得到稳定。此时,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933年1月,红一军团在黎川三都整编,陈奇涵因负伤治疗,调离红一军团。3月,陈奇涵伤愈出院后,调任江西军区兼赣东北战区指挥部参谋长,协助军区总指挥陈毅、政委李富春统一指挥江西赤色地方武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3年,陈奇涵祸从天降。在反对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中,他受到株连。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人从上海抵达红都瑞金,从此,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得到全面贯彻。2月中旬,“左”倾错误领导者首先在福建苏区开展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罗明当时是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拥护毛泽东的主张,在一些问题上,不同意“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作法。因此,他遭到打击,政治、组织上受到处分,被撤职。其后,福建省一大批领导干部也遭到错误批判斗争。这些遭批斗和撤职的干部,都是拥护和执行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好同志。

2月下旬,“左”倾错误领导者又如法炮制,在江西掀起了一场反“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江西苏区一大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丰富斗争经验、敢于公开抵制和反对王明“左”倾错误的党政军干部受到打击或被牵连。刚出任江西军区参谋长的陈奇涵也莫名其妙地受到株连。

邓、毛、谢、古四人,在中央苏区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抵制,因而被划为一个“小派别”,受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陈奇涵与他们4人比较熟悉。1932年陈奇涵负伤住院期间,拿出自己的补助,请同在一起住院的邓小平、毛泽覃吃了一顿饭,这件事情,在反“江西罗明路线”开始后,竟成了打击陈奇涵的借口。1933年冬,陈奇涵终被莫须有的罪名撤消了江西军区参谋长职务。

1934年春,陈奇涵从江西军区兼西路军参谋长一下子降职到红军总政治部武装动员部当科长,在部长罗荣桓的领导下,负责扩红工作。

陈奇涵在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在政治原则问题上,陈奇涵不惧“左”倾错误领导者的压力,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从不妥协让步,在组织纪律上,他服从分配。虽然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但仍顾全大局,做到受打击而不屈服,被撤职也不灰心,对党的事业始终满怀信心,继续任劳任怨地为扩大红军而努力工作。

1934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组建教导师的决定。教导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掩护党中央和军委机关,保障其安全。新组建的教导师,直属军委领导。8月间,调陈奇涵任教导师作战科长,参与教导师的组建工作。9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的形势不断恶化。瑞金以北的宁都、石城相继失陷;东部敌军已开始向根据地中心长汀发动进攻;南部敌军已进抵会昌一带。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急的局面。此时,毛泽东、彭德怀提出主力红军应冲破敌人的堡垒封锁,出击外线,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脱离其堡垒,相机歼灭之,以打破敌人的“围剿”的建议。

陈奇涵由于懂工兵技术,临时被抽调去于都河架桥,准备长征。10月10日,陈奇涵赶回教导师,红军指战员离别瑞金,开始了长征。在漫长的长征道路上,陈奇涵不仅要与战士一样长途行军,而且在行军途中,还要随时观察部队行军秩序,检查各团掉队人员。到宿营地后,他仍不能休息,还要派人侦察地形,寻找向导、派出警戒;接着,他还要绘制新的行军路线图,发出当日口令,写出宿营报告,派人送达上级司令部。本来这是他担任部队首长时,由参谋来完成的工作。但是现在他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的怨气,而是忍辱负重,默默地为党工作着。

1935年1月,红军抢渡天险乌江,陈奇涵负责指挥架桥行动,保证了飞渡乌江天险的胜利。红军渡过乌江,接着进占遵义,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线打击排挤的干部,陈奇涵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长。

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1935年12月下旬,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实现中国共产党直接对日作战的主张,1936年1月19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东征抗日和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东征分左右两个纵队行动,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红十五军团为右翼纵队。陈奇涵以军团副参谋长身份参加指挥红七十八师进行东征战役。经过75天的东征作战,我军共歼敌13000多人,俘敌团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缴枪4000多支,扩大红军8000余人。在山西二十多个县的农村发动了群众,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东征的战尘尚未洗去,陈奇涵又奉命踏上了西征的征途。1936年5月,为了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队伍,西北革命委员会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进行西征战役。

此时已是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的陈奇涵,亲自率领红七十八师,一路高歌猛进,在西征两个月时间里,与红一军团其它各部协同作战,歼敌两个团又一个营,俘敌旅长以下2000多人,解放了环县、同心等多座城镇,开辟了纵横800多里的新根据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37年初,陈奇涵被调入抗大第二期学习。抗大是1月20日开学,至8月毕业,历时7个月。陈奇涵被编入第二期大学部第一大队。

陈奇涵在抗大学习热情和自觉性非常高,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每天上课之外,还抓紧时间自己阅读、研究问题。通过半年的学习,陈奇涵在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水平和军事指挥、领导艺术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高。他更深刻地领会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掌握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战略战术。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时期。抗大第二期大学部学员奉党中央的命令,立即结束学习,于8月份,分赴抗日战争的各条战线。10月,毛泽东电令成立绥德警备区,任命陈奇涵为警备司令。

1938年3月,陈奇涵以“半渡而击,主动出击”的战术,击退了日军1个旅团向宋家川、军渡等地的数次进攻。陈奇涵在率领警备区军民二年的反顽抗敌斗争中,取得的胜利和成绩,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赞扬他们“保卫了延安的东北大门”。1939年,陈奇涵调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接到新任命的陈奇涵,虽然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过红三军、红四军、红一军团、江西军区和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等职务,对参谋工作轻车熟路,但他仍然感到这次到军委工作的担子之重,决心不辜负中央信任,更好地完成协助军委领导指挥全局作战的工作。不久,陈奇涵又同时兼任了延安卫戌司令、防空司令、总交通司令等职。

为了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抗日军事政治骨干,1941年1月,陈奇涵奉命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陈奇涵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精神,运用第一期办校的工作经验,根据第二期学员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八路军各部队来的学员队和知识分子学员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教学上做了不同安排,并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他们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以德育为重点,利用延安相对安定的环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参谋人员、俄文翻译、军事指挥员、政工干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2年2月,陈奇涵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高级干部整风运动。他任高级学习班第三党支部书记。延安整风运动中,陈奇涵召集在延安的赣籍老红军,进一步回顾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赣西南、赣东及兴国等地党的历史经验,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党史资料。中央军委还为陈奇涵1933年受撤职处分的问题,于1942年3月正式做出书面结论:“对陈奇涵同志的撤职处分,是当时干部政策的错误,应予正式撤消其撤职处分。”至此,陈奇涵的八年之冤,得以昭雪。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陈奇涵当选为“七大”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大会。在会议上,陈奇涵列举了许多历史事例,阐述了“左”倾错误路线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同意王明进入中央委员会。会后,他又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再一次向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对陈奇涵坚持真理,疾恶如仇的品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形式宣告投降,9月3日,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急忙调兵遣将,把国民党军队14个军共41个师、8个交通警察总队约54万多人,运送到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各地,其目的就是要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内战,以建立国民党独裁政权。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以“收复失地”为名,抢占各战略要地,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夺取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之后,把抢占战略要地的重点放在了东北。

东北背靠苏联,当时具有战略上的优势地位,能否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成败的一个关键。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陈奇涵奉命率干部队奔赴东北。但因途中生病,病情日趋严重,很难继续前行。中央考虑陈奇涵的身体状况,暂不去东北,留在冀热辽,担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3月30日,为加强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中央军委决定,将冀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下辖热河军区、冀热察军区和冀东军区。自5月中旬开始,陈奇涵参与指挥了东北民主联军向东北国民党军发起的夏季攻势,连续作战50天,收复了大片土地,先后攻克城镇42座,进一步扩大了解放区。7月,陈奇涵接上级指示,调离冀察热辽军区,前往东满。9月,东北局任命陈奇涵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与司令员周保中、政委陈正人一起领导东满军区的工作。上任不久,陈奇涵领导部队参加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

东北我军在夏季攻势后就地进行了休整,并编组了新的部队。野战军除将辽吉纵队改编为第七纵队外,又以冀察热辽军区6个独立旅及东北民主联军与周保中、陈奇涵领导的东满军区所辖的3个独立师,分别合并组成了第八,第九、第十等3个纵队。至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共辖9个纵队39个师,连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51万人。为贯彻执行《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所规定的任务,配合关内我军的作战,东北民主联军于9月14日发起了秋季攻势。

陈奇涵协助周保中率领东满军区部队配合我军第六纵队在中长路一带对敌作战。10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围歼吉林之敌,引敌分散于四平以南和以北地区和长春以东地区,以便各个击破。于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令第六纵队以奔袭方法,围歼吉林外围松花江两岸口前、九站等处之敌,以免敌逃回吉林。令第二十九师主力担任围歼棋盘街、江密峰之敌,并抽一个团配合东满军区部队,归陈奇涵指挥,担任围歼乌拉街之敌。15日,陈奇涵率部占领了乌拉街、棋盘街,全歼该地敌人。17日至18日,陈奇涵等又率部配合六纵占领了桦皮厂、九站、口前等地,肃清了吉林外围之敌。

东北敌军遭受我军秋季攻势打击后,被迫退缩于中长路长春至大石桥和北宁路沈阳至山海关段的各主要城镇。物资供应缺乏,处境更加困难。而我军在秋季攻势后,进行了短期休整,部队士气旺盛,全军总兵力达73万人。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利用江面结冰,便于机动兵力的有利条件,集中全部主力,发起冬季攻势。

1947年12月,冬季攻势发起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东满军区部队在吉长线活动,钳制吉林、长春之敌。31日,在陈奇涵等领导下,东满军区部队奔袭长春、二道河子东的杨家店地区,给敌以沉重打击。

为了加强部队统一指挥,促进我军正规化,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陈奇涵所在的东满军区也改为吉林军区。3月,陈奇涵率领吉林军区前线指挥所和松花江前线指挥所参加围攻吉林和长春的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1948年4月,东北局决定撤消南满军区,所辖地区和部队分别改为安东军区和辽南军区。陈奇涵被调任辽南军区司令员。从此,陈奇涵离开东满,转战辽南。

陈奇涵一到辽南军区,就领导辽南军区部队进行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6月初,根据东北局精简整编,缩小机构,充实连队,以求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前为原则,陈奇涵对军区进行第一次整编。7月,辽南军区改为辽宁军区,陈奇涵仍任司令员,8月初,针对当时辽宁军区部队庞大,武器缺少,对敌游击战争困难的情况,陈奇涵对辽宁军区进行了第二次整编。经过两次整编,提高了辽宁军区部队的战斗力,为以后大规模战斗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奠定了基础。

为保障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战役的顺利进行,陈奇涵还率领辽宁军区部队抢修铁路、公路、桥梁、恢复交通运输。到1948年8月中旬,基本上使辽南地区交通得以畅通,保证了战争中的军运。同时,他还在辽南设立兵站,医院、供应站,保障战役中物资供应和伤员救护。这些工作,在整个战役期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全军已有12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和17个独立师共60余万人,加上机关、地方部队,总兵力达103万人。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获得解放,我军同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陈奇涵率辽宁军区部队协助主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后,陈奇涵立即投入到辽宁省的恢复工作。刚解放的辽宁还极不稳定,土匪残兵还不时对我人民进行骚扰,国民党特务也大肆进行破坏活动。陈奇涵率部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于11月中旬肃清了规模较大的残兵土匪,使社会秩序得以安定。

1948年11月20日,中共辽宁省委成立。陈奇涵等7人为省委常委。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向关内挺进,12月25日,中央军委电令,任命陈奇涵为东北军区参谋长。

陈奇涵离开了辽宁军区,赴任东北军区,一方面组织东北军区各部队,进行战斗总结,开展军政训练,肃清残余匪徒,稳定社会秩序,一方面做好大军南下的准备。同时,抓紧东北军区机关的业务建设和组织建设。

他还对东北军区的参谋工作做了改进:创办军事杂志,以统一部队的军事思想;举办参谋学校,全面培养参谋干部;参谋人员与指挥人员由下而上的加以交流,以便充实参谋人员作战经验及实际工作经验。

陈奇涵还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有关军队建设与战略、战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他特别注重部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政治教育。在战术技术上,他提出了四大技术和三三制战术。他还对部队的编制、后勤、卫生等工作都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这些建议大都被采纳,对东北军区的建设,乃至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3月11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命其向中南进军。这时,陈奇涵奉中央军委之命,调离东北,随第四野战军主力挥戈南下,解放江西。4月初,陈奇涵奉中央军委命令,来到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亲切地接见了他。要他立即准备南下,组建江西军区,并出任江西军区司令员。6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告成立,陈奇涵任省委常委。6月25日,江西军区正式成立,陈奇涵任司令员,陈正人任政委。从此,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直接同美国军队作战。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对兵员的需要,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进行了两次扩兵。共扩大新兵77350多人,这些新兵除一部分补充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外,大部分经教育训练后,组建了11个团又4个营,编制成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前线。此外,江西军区还征召了14700名转业军人归队,编成5个团,分别调拨给华东军区和中央军委。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随时准备把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熟练军事技术的战士送上前线,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部队开展了以美国侵略军为作战对象的军政大练兵。在6个月的军政大训练中,陈奇涵根据上级指示和部队实际情况,凭借自己训练部队的丰富经验,亲自指导制定训练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措施,进行严肃认真的训练。

江西军区的这次军政大练兵,是在革命胜利后比较安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由于陈奇涵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训前对组织领导、训练方法、步骤作了明确规定,特别强调了教养一致和统一训练作风,共轮训7820名干部和骨干,全面系统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

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军事审判工作。基于陈奇涵资历深,威望高,廉明公正,熟悉军事法律,中央军委暨毛泽东主席于2月28日发布任命书,任命陈奇涵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

同年夏天,陈奇涵来到北京走马上任。军委管理局分配他一家住到西四北头条一座四合院里。他家在这里一住就是40多年。他到京不久,就去北戴河向军委领导汇报军事法院的工作。

一天吃过晚饭后,陈奇涵去海滨散步,迎面走来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同志,邓小平高兴地说:“我们从延安分别后,这是第一次见面”,周恩来说:“听说你去搞军法工作了,你身上的担子不轻啊!”他们和陈奇涵一起坐在海滨的藤椅上,开怀畅谈起来。

我军的军法工作,从建军之初就有,但没有全军统一的军队法院(庭)。红军时期有的部队称“军队审判所”,抗战以后称“军法处(科)”,实际上多数军区和部队把它放在保卫部,全军的总政治部也设有“军法处”。现在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的军队,必须建立一个全军统一的军队审判机构。

军事法庭是军事法院的前身,是一个刚成立的新单位。陈奇涵来时,一切俱空。与其说是调陈奇涵来上任,不如说是调他来筹备。他身边只有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一切都得白手起家,从头做起。经过他的努力,军委把一处院子拨归军事法庭。院内有一幢二层楼房作办公用房。

陈奇涵为筹备军事法庭,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法庭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上,放在考虑法庭的工作方针、任务、内容、方式等重大问题上。他叫人翻译有关苏军军事法院方面的资料,又派人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我国有关历史资料,结合我军历史上的审判工作经验和组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与想法。1954年8月25日,陈奇涵向中央军委作《军事法庭的建立与工作》的报告。并得到中央军委对军事法庭工作方针的第一个明确批示:“目前,制法为主,习法为次”。陈奇涵根据这一批示,为开创我国军法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我国军法战线上的奠基人。

1954年9月,陈奇涵当选为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以后召开的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陈奇涵继续当选为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1955年1月,陈奇涵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根据军事法院编制人员少的情况,陈奇涵对军事法院内部的机构设置,主张精干高效。由于陈奇涵对各处、室的职能分工规定明确,也就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办事效率较高。在定编制、定机构的同时,陈奇涵就抓军事法院的班子和各级军事法院干部的配备。

1955年9月,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由于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功绩,还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这是我国军法战线上的第一位上将,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军法上将。

1956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陈奇涵作为军队系统选出的八大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不久,他又担任中共中央政法小组成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协助董必武抓全国政法工作。195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奇涵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法院领导的分工上,他分管军事法院系统的工作,同时还担任军事法院院长职务。

从50年代末期开始,陈奇涵的身体每况愈下,战争时期染下的重疾风湿性关节炎时而复发,犯病时疼痛万分,不能行走。心脑血管疾病也向他袭来。但是,陈奇涵在疾病面前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在此后二十余年时间里,他始终惦记着人民,惦记着工作,惦记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英名将永远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上光耀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职场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他正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编织着草帽,编完的草帽他会放在身前一字排开,供游客们挑选。他编织的草帽造型非常别致,而且颜色的搭配也非常巧妙,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了,游客们纷纷驻足。

这时候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编织的草帽,他脑袋里立刻盘算开了,他想:这样精美的草帽如果运到美国去,我敢保证一定卖个好价钱,至少能够获得十倍的利润吧。

想到这里,他不由激动地对老人说:“朋友,这种草帽多少钱一顶呀。”“十块钱一顶。”老人冲他微笑了一下,继续编织着草帽,他那种闲适的神态,真的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一种美妙的心情。

于是商人对老人说:“假如我在你这里订做1万顶草帽的话,你每顶草帽给我优惠多少钱呀?”

他本来以为老人一定会高兴万分,可没想到老人却皱着眉头说:“这样的话啊,那就要20元一顶了。”

“为什么?”商人冲着老人大叫。老人讲出了他的道理:“在这棵大树下没有负担地编织草帽,对我来说是种享受,可如果要我编1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疲惫劳累,还成了精神负担。难道你不该多付我些钱吗?”

启示:如老人所言,当工作不能成为一种享受而成为一种循环往复的单调,确实会令人感到乏味,然而我们还是不得不为了特定的利益而奔走劳累。但“你为了什么而工作”却是需要你我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是工作中真正幸福的人。其实,学习也是工作——学生时代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励志成长故事

全文共 2970 字

+ 加入清单

刘国梁,1976年生。6岁开始学打球,1991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队。他是中国采取直拍横打技术第一人。1996年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 2003年6月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

2003年,刘国梁27岁,他的恩师蔡振华从中国乒乓队金牌教练的位置上引退,退役不到一年的刘国梁出人意料地成为接班人,就任中国乒乓男队主教练。

“刘国梁凭什么上得这么快?”“超一流选手就一定能成为好教练吗?”质疑的声音很多,而他自己也心生忐忑。

两年后,中国乒乓队首次公开竞聘男女队主教练,男队主帅一职竟然只有刘国梁一个人报名。“男乒主教练的压力很大,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这样的压力”,已经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乒羽中心主任的蔡振华毫不掩饰自己对刘国梁的器重,仍然坚定地认为他就是唯一并且理想的人选。

2016年4月16日,刘国梁将率队出征德国不莱梅世乒赛团体赛,他说自己的目标就是带领队员拿冠军,“我喜欢出征的感觉,喜欢比赛的刺激,当队员我是大满贯,当教练,我也要拿所有的冠军。”

“邋遢少帅”

相比于打球的时候,他黑了,也胖了,下巴上有些胡渣,添了一点成熟味道。他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因为穿着太随便,被媒体封了一个“邋遢少帅”

“运动服穿惯了,穿别的束手束脚。再说,在训练场边穿西装也不是那么回事啊!”

好友孔令辉揭发,他的邋遢不是一天练成的,“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洗衣服,每次穿完了就往床上一扔,实在没衣服穿的时候就拣一件稍微干净点的再穿……”

刘国梁不服气,写了篇文章反击他,“孔令辉特别好静,睡觉容不得半点声音,有一次我们洗手间的水龙头坏了,他硬是睡不着,爬起来在水池里垫了块毛巾,回来还跟我炫耀说他把问题解决了。”

做运动员时,他俩“同居”时间最长,有一阵队里把他们俩调开了,“说来也奇怪,那一阵我们俩的状态都很不好,后来教练只好又把我们换到一间房了。”

初当教练,一个人住的他常常会觉得有点孤单,“以前总是和小辉他们玩,当教练后总不能老往队员房间跑”。

他笑言当教练真的是比当队员累,“当队员的时候,自己调整好自己状态就行了,不像当教练,什么事情都操心”。

“老有人问我现在还打不打乒乓,一天训练八九个小时,教练还都必须站着,到晚上累都累死了,哪还有力气打球啊!再说了,我现在要是去打球,那不是不务正业嘛!”

在队里,跟他一块儿打过球的人习惯叫他“国梁”,而那些年轻队员则会恭敬地称他一声“刘指导”。以不同方式称呼他的人,他有不同的指导方式,像马琳、孔令辉这些老将,他了解且尊重,点到为止。言语不多,但非常默契,比赛中甚至一个眼神都能传递信息。而给那些叫他“刘指导”的年轻球员指导时,他说得特别多、特别细。

2003年他上任不到100天之后,马琳在江苏江阴世界杯赛上夺冠,这也是他出任主教练之后的第一个冠军,此后的历次大赛,除雅典奥运男单冠军之外,无一失手。

“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残酷,所有的付出最后都要通过比赛成绩来表现,有的人觉得这样太无情,但是我就喜欢这种刺激,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很享受这个争夺冠军的过程。”

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的丢失让他耿耿于怀,因为在他看来,“女子运动只能代表女性,而男子技术才是竞技水平的最高体现,男单又是最重最难的一个。”

“我当教练绝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是要当蔡指导那样的‘金牌教练’,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雅典失利愈发激发了他的好胜心,“北京奥运会我的目标太明确了,男单、男双两块金牌都要拿!”

年轻人狂一点没关系

因为自己曾经站在顶峰,在他眼中没有谁是不可战胜的,他把自己的这点“霸道”全传授给了年轻队员。“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对手,你就要记住一点,中国队是最强的,而你是中国队的!”

巴黎世乒赛上,初出茅庐的邱贻可第二轮挑落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尔;其后福州中国公开赛,小将陈王己也爆冷击败了这位德国帅哥。两个小孩一下子名声大振,有人提醒刘国梁,不要让他们翘尾巴。刘国梁淡淡一笑,“他赢了世界第一,你还能不让他好好高兴一下?这个时候得意一下是应该的,树立信心嘛!”

中国第一个男子大满贯得主,16个世界冠军在手的他自信过人,也希望自己手下的队员有一股杀气和自信。“一个年轻队员你在平时可以严格要求他,但是到比赛之前,一定要给他信心,让他天不怕地不怕!”

他笑言,刚出道的小孩是最可怕的,“看见名将就来劲,打掉一个名将就名声大振,多有动力啊!这个时候的杀伤力是最大的!”王皓、陈王己这些小将上场之前,他都会对他们说同一句话,“上了场,你谁都不认识,什么世界排名现在都不算了,就是打!”

年轻队员能感受到总教练对自己的“纵容”,但是心里也明白,比赛场上可以狂傲,训练场上是一点也不敢马虎的。在许多年轻队员心中,刘国梁是总教练,更是心中偶像,代表着某种难以逾越的高度。“他说的话,我们都特别能记住。”

老大哥跟他们交流的不仅是打球,还有做人。在新一代的球星中,刘国梁偏爱德国名将波尔,欣赏他的球技更看重他的为人,也常常拿波尔为例子教育年轻队员。“他比咱们的年轻队员也大不了两岁,但是你看他的为人和气度!输了球还照样给球迷签名,接受记者采访,非常豁达。他真是不错的一个人,其实打球和做人是一样的,人品好、心胸开阔的球员,他的球自然会比别人高一个境界。”

对年轻人鼓励爱护,对老将他则直言不讳,马琳十运会上因为过于保守而导致发挥失常,他的提醒毫不留情,“打个比方:现在好像有两个马琳,一个马琳A,一个马琳B。马琳A就像剑一样,锋芒毕露,让对手畏惧;马琳B一上来就等于没‘尖’了,就在那儿对付,谁都敢欺负他。我觉得马琳真该猛醒了。这么打下去的话,2016年也没什么戏了。一个直板选手,应该在压力越大的情况下越能爆发,越能超水平发挥,这样才让对手觉得你可怕。”

多年的运动经历让他深味自我剖析的残酷,“需要你很坚强,敢于赤裸裸地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拿出来剖析,但是如果你迈不过这个门槛,就找不到根治的药方。”

创新才能致胜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40多年来所获世界冠军将近130个,正是技术创新推动着中国队长期处于国际乒坛的领先地位。

据统计,截至2001年,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百年历程中,共有46项技术和打法的创新,其中27项属于中国,占总数58.7%。

器材的研发也为中国乒乓提供了技术增长点,乒乓界有一个著名的“0.3毫米”:1960年,红双喜体育器材厂的一个技术人员,将常规1.5毫米厚的胶皮加厚到1.8毫米,就是这0.3毫米的增加,使得球性发生诸多转变,催生出几十个世界冠军。

右手直拍正胶快攻打法的刘国梁,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实践者和受益者,他出色的发球技术,结合新的.直拍横打及反面发球技术,使直拍打法获得了新生。

“我们的运动员都是世界一流的选手,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之上哪怕长一分儿也都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和进步,就得‘钻’到技术细节里,平时这样钻,比赛中看到他用出来了,这个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采访他的上午,他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点拨队员的防守小技术,“心思都在球上,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点儿都不烦。”

他笑眯眯地说自己当教练才刚上路,从来没有想过其他的职业选择,“平常人的悠闲生活我也没过过,要是过了,可能也不会习惯的。我最怕闲着了,还是刺激点的生活过得来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幽默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有位妇人去超市闲逛,见超市里买特价的大米,无人问津。她走过去瞧了瞧,米确实很便宜,但很碎,颜色也不好,像是陈米,她摇摇头边走边说,这米一定不好吃。

转了一圈之后,她发现特价大米那块排了一条长长的队,她忍不住问排队的人:“米好吗?”

排队的人回答说:“不知道,不过这么多人排着,价钱又便宜,估计米一定好。”

妇人思考了一下,走到队伍最后。等轮到她的时候,米缸里的大米已经所剩不多,比她先前看见的还碎,可她却迫不及待的说:“这些我包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和小动物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有一只棕色的博美狗,它就是我的宠物。它是我的外公送给我的礼物,知道它名字是什么吗?

它的名字是“卡卡”,是不是觉得这名字很奇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它叫这个名字是有故事的。因为在我刚养它的时候,它总是躲躲藏藏,像个寄人篱下的小可怜。一次它竟躲在洗衣机后面,我不小心推了一下洗衣机,墙和洗衣机之间的它就惨叫一声。我在外面静静地等着,十五分钟过去了,它始终没有跑出来。奇怪了?我向里面一瞅,哎呀,它正卡在洗衣机后面。这次过了没多久,它又被卡住了。看来这只狗天生喜欢被卡啊!我突发奇想,嗯两次卡住,“卡卡”,好吧,以后就叫你卡卡吧!

卡卡的爱好很多。比如抓卫生纸、啃铅笔之类的,反正别的狗不会的把戏它都会,数也数不完。更让我受不了的是它的日常生活,总是令人懊恼万分。每次我回到家,它都会汪汪乱叫,还一边抱住我的大腿死也不放开。完全是根定海神针,把我活生生地定在原点,动弹不得。

我和它之间发生过种奇异的故事,有一件事还令人记忆犹新。当时我刚回到家,卡卡就不停的对我吼叫,一边叫一边抱大腿。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它一下子冲进卫生间叼出一个纸卷。我已经习以为常,以为它又要cosplay木乃伊,便没有在意。不料它绕着我飞跑起来。没过多久,我就被捆的不能动弹,自己变成一个木乃伊了。刚巧我妈推门进来,不知道我妈被吓成什么样,反正我只听见“啊”的一声尖叫。卡卡溜走了……

虽然它这么调皮,可是我还是很喜欢它,谁让它是我的宠物呢?更厉害的是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带给我很多很多不能言语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时代志愿服务故事作文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4月28日早上,学校急急忙忙召集了我们沙排志愿者前往城市沙滩。我是第一次当志愿者,有点好奇紧张。第一天是训练,我们蹲在沙坑上听老师讲解我们的工作和一些注意事项。下午进行了一场实习赛,

4月29日早上沙排工作正式开始。我们这一组作为头号组第一个走上比赛场地。球场上瑞士队和加拿大队的运动员正在练习。工作人员催促着我们小跑入场。刚走到自己的位置上,一个球就从我眼前划过,重重的击打在巨大的显示屏上然后掉在了地上。我毛手毛脚地跑过去捡球,站起身看见远动员正在慢慢像我走来,我努力回想起老师教我们抛球时的要领。拍了拍球走上前两步,对上运动员的视线微笑着轻轻把球抛给了他。球刚好落在他的手中,我松了口气,慢慢走回原位。一会儿裁判一声令下,运动员们都走回了座位,平沙员们跑到场上平沙,裁判向我招了招手,我这才回过神来把球扔给了裁判。

比赛开始了,双方交战很激烈,球常常径直飞出场外。我扔完一个球又马上去捡另一个球。这时我站起身,只见运动员已经看向了我。“让他等着多不礼貌。”我这样想着赶紧拉出腰间的抹布,大概擦了一下就连忙抛了过去。因为着急,球一不小心扔偏了,砸在了地上。我紧张地撮着手,害怕他生气。还好他只是平静的捡起球。工作人员提示我要看准了扔,我默默记在心里。

接下来的几天,我对这份工作渐渐熟悉。每天都在给不同国家不同个性的远动员捡球。教会了我对于每一个人都要耐心礼貌。作为负责主场的小组,我们的工作很多,但既然决定要来当志愿者,不管多累我都不可以放弃!每天以充沛的精力,耐心的等待,热情的服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每当完成活动后,回想运动员们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一切的汗水、辛劳和疲惫,都化为满足和欣慰。七天的志愿服务,付出的是关爱和行动,获得是快乐和满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物作文照片里的故事600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照片中正是一零年的春节,冬日的阳光在身上,影子游走在雪地上,身后的鄂尔多斯大剧院,矗立在街道旁,照片的中央是三大人一小孩。

记得那年我才三岁,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三岁,刚有了爱美的意识,于是我站在相机前,双手撑成一朵小花放在脸下,扮成了一朵小花。太爷爷一向都是不苟言笑的,竟然不知道要摆什么姿势,他的两手没出放似的,抄着也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双眼睛在望着他,也是他努力的挤出了几分笑意,无奈的脸是紧绷的,无法笑的开心,一旁的太奶奶便好的多,她总是在笑,笑的合不拢嘴。仿佛得到了全世界。中间的是我的母亲,脸上流露出了满足。开心浮在空中,传染着每一个人。

那是我记事以来,记得一次与太奶奶一起过年,也是唯一的一次。同年三月我的太奶奶查出了胃癌晚期,在全国各地地检查都无用,最后决定出国治疗,出国两个月,但因为年龄太大而不被接受。在一零年除夕夜晚,全家人都回到了老宅,希望在太奶奶离世之前不留下遗憾。在午夜十一点三十五分时,我的太奶奶睡着了,与世长辞,四岁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

爱无处在,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拾起那张照片,把它轻轻地插进了相册,重新珍藏在了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笔尖流出的故事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四天前,发生了地震。一座楼房,一对子母正在楼上睡觉,突如其来的地震把母子压在房子底下,而边上的房子也无一幸免。

废墟的母子,身边只有一瓶没有喝的矿泉水和一个开了封的面包,儿子只有三个月大,母亲在地上铺一张毯子,防止几个月大的儿子被地上的碎后划破,整个空间并不大,却有几个透气的小口子。救援队第一次侦查时,并未发现这对可怜的母子。第二天,母亲知道,水与食物都要节省着吃。下午,孩子开始无理的哭闹,母亲心如刀绞,开始向孩子喂奶,孩子虽然不哭,但余震却开始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被重物压到,自己的胳膊却被砖块砸出了鲜红的血液。此时,救援队仍在寻找,已经找到了五具尸体,其中有一对母子因失血过多死去的。

第三天,母亲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开始头昏眼花,但她仍然不放弃生存,并开始祈祷神灵,心中默念:我至高无上的神啊!希望您开恩,让我这个可怜的孩子,活着出去。孩子又开始哭闹,但母亲的的乳汁以经所剩无已,她下了一个一大胆的决定——喂血!孩子是活了,但她快不行。临死前,母亲将自己的大姆指咬下来,放入孩子嘴中。

此时,救援队的军用犬被血腥味吸引,经过半天的折腾,孩子被救了出来,而救援队同时也发现了在孩子嘴中的“手指”,他们望着母亲,久久不说话-------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