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丹江口简介作文汇总20篇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丹江口简介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577

作文

919

林肯简介

全文共 1227 字

+ 加入清单

1809年2月12日,林肯诞生在美国肯塔基州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小木屋中。他的父亲靠开垦荒地和打猎来养活一家人,他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农妇,不幸的是,林肯才9岁,她的母亲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林肯的继母对待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林肯也敬爱后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贫穷,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为了维持家计,少年时的林肯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和木工。18岁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

在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成年后,他成为一名当地土地测绘员,因精通测量和计算,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他夜读的灯火总要闪烁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着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

1832年,州议会进行竞选活动,林肯所在的地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他是最受大家爱戴又最被大家信任的人,便建议他去参加竞选。第一次竞选失利后,林肯做了一名助理土地测量员,还兼任小镇的“邮政局长”。

1834年,州议会议员又开始了选举活动,林肯再次参加竞选,并当选为州议会议员。自此,林肯的政治生涯揭开了序幕。

集会上的林肯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同时他还管理乡间邮政所,以及从事土地测量,并在友人的帮助下钻研法律。几年后,他成为一名律师。积累了州议员的经验之后,1846年,他当选为美国众议员。

1847年,林肯当选为国会议员,曾多次在国会中投票反对奴隶制度,可是法案惨遭否决,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的蓄奴主义者则疯狂地反对林肯。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退出国会,继续当律师。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北方广大群众热烈拥护,南方奴隶主则更加激烈地反抗他,南方先后有11个州退出联邦组成新政府,奴隶主公开打出了叛乱分裂的旗帜。

南北战争1861年4月15日林肯政府号召人民为恢复联邦统一对南方宣战,南北战争爆发了。

内战爆发初期,由于南方种植园主蓄谋叛乱已久,而林肯政府试图妥协,在战争中节节失利。首都华盛顿受到威胁。为扭转战局,1862年5月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其中规定,美国公民交付10美元即可在西部得到160英亩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就可成为其主人。9月,又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废除了黑奴制,规定叛乱各州的黑奴是自由人。战争形式骤然改观。

1863年夏,北方军队转入反攻。1865年,南方叛军向北方军队投降,持续4年之久的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但奴隶主们并不甘心失败,对北方的胜利,更是恨之入骨,他们把一切仇恨都集中在林肯身上。1865年4月14日,他们派出刺客,趁林肯夫妇在看歌剧时,将他杀害。

林肯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美国的民主事业,为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树立了光辉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内容简介

全文共 1198 字

+ 加入清单

哈罗德·弗莱 (Harold Fry),六十五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一个今生痛失爱人的女子,沿着逝者的足迹,在转世爱人的陪伴下重新走过村庄古寨,翻越崇山峻岭,走向梦想中的地方:神秘的东巴老人,壮丽的雄鹰谷,格萨尔王的传说,隐秘的天葬台……直至完成情感升华与灵魂皈依的朝圣之旅。充满灵性的文字和图片,首次向世人揭秘木里、利加咀、俄亚、雄鹰谷、丹巴、色达等古老神秘的人间天堂。

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一辈子都碌碌无为,甚至活的很失败的人哈罗德,退休后的日子依旧平淡无味,这样的日子原本可以一直到他老死去,直到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老友的告别信改变了这一切,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他开始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从英国最南端的金斯布里奇村走到最北端的贝里克郡,去看望这位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友奎妮。

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用他颤颤巍巍的双脚,度量了87天,627英里的距离。这段距离,度量了一段遗失了20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也度量了一个普通女人,弥留之际,不普通的逝去。度量了人心,也度量了生命。一路上,除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与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记忆相遇。每一段记忆都是一个离别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让人动容不已。慢慢地,这一个又一个相遇彼此相缀,让这段贯穿英格兰对角线的距离不再是一个关于陡步伤痛、放弃坚持、甚至宗教信仰的俗套故事。

我想,故事告诉我的,正是距离。那些此时此刻看时亲密无间的距离,极有可能被生命的变故、被偶尔的争吵,甚至就被平静的时间所撕裂。就像我看到的那颗明亮的星星,尽管在我们彼此相望的时刻我们光芒汇聚脉脉含情,但那光芒汇聚的焦点却已可能是它亿万年前的一刻光华而已。

当老人走到再也走不下去的时候,他面临崩溃,走错路,甚至走了大段的回头路,在距离终点很近的地方,他想到要放弃,当他给爱人打了电话时,他哭了,他说他想回家。爱人鼓励他走完这一段路。挂上电话,爱人的心一直悬着,她一刻也睡不着觉,她担心他能否坚持。可是她更担心,如果这时候接老人回来,以后老人会后悔的。后悔再坚持一会儿,就达成了心愿。

一个人的朝圣,与其说走在路上,不如说走到心中,面对一些我们不敢面对或不愿面对的心结,只有我们勇敢面对才能打开心结,最终获得理解、获得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王湾简介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王湾(约650年-约676年),字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1] [2]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内容简介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亨利的旅程肯定比常人的更加迂回,患有慢性时间错位症的他,会不知不觉地游离在时间之间。他以为他在二十八岁时是第一次遇到二十岁的克莱尔,而克莱尔却说:“我从小就认识你了”;和克莱尔结婚多年后,亨利又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童年,而这次遇见的却是六岁的克莱尔。

因为那些不由自主的消失,亨利会亲眼目睹幼小的自己一遍遍遭遇那些过往,而他却只能旁观、重复品味那些快乐、悲伤和痛苦。

可是在时间的正常旅途中行走的克莱尔呢?她被丈夫远远抛在后面,焦急地渴望着爱人能早日回到身边。克莱尔虽然拥有时间,却只能通过触摸亨利,来触摸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朱熹简介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1]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时事论据素材:卜戴伦BobDylan的简介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

鲍勃在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1959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在读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作艺名。1961年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62年推出处女专辑名为《鲍勃·迪伦》。1963年起,琼·贝兹邀请迪伦与她一起巡回演出。

2016年10月13日,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Bob Dylan)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欢迎阅读。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

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ì)罗江自杀。老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对于屈原的忠而见疏,后世诗人阵志岁遥为郁结,其诗《屈原》云:“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此不仅对爱国者屈原,也是对历代“王之荩臣”(《诗·大雅·文王》)的由衷忾惜;不只对当时楚王,也是对其他昏暗君王的一种深刻批判。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据说就是因此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着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王安石简介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1]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2]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皇太极简介

全文共 2835 字

+ 加入清单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皇太极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早年经历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叶赫纳拉氏,名孟古哲哲,是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的妹妹。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秋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她娘家母亲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通知这事情,纳林布禄没有同意,同年九月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孟古生前的时候,做大福晋时间较短,皇太极当了大汗后,尊奉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

征战四方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万历四十年(1612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

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

天命三年(1618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次年(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

天命十年(1625年),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

继位为汗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病去逝。大妃乌拉那拉氏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故鼎革新

继位后,皇太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这些措施,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他极力学习汉族文化,命儒臣翻译汉字书籍。

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继而寻机削除异已,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使汗权得到巩固。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停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集中了汗权,加强了专制统治。

为了扩大兵源,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命人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增加圈点,将老满文改造成新满文。为了联络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和宣扬喇嘛教。

登基称帝

皇太极决意承袭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在即位后“邦家未固”时,一方面对明廷采取议和策略,同时又屡次入关,掳掠汉地大批人畜、财物。

为解除后顾之忧,两次出兵朝鲜,统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在巩固了内部统治,并基本上消除了来自朝鲜和内蒙的威胁后,于天聪十年(1636年)五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

崇德五年(1640年)七月,带病急援松锦之战,指挥清军取得松锦大捷,生擒洪承畴,歼灭明军五万余人。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

崇德七年(1642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同年十月,西藏达赖五世罗卜藏嘉木错派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和厄鲁特蒙古戴青绰尔济等向清朝通好。皇太极一再盛赞佛教,向藏使表白他对佛教笃信不疑。

无疾而终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庙号太宗。葬沈阳昭陵(北陵)。

陵墓

昭陵位于盛京古城北约10华里(皇姑区北陵大街北端),俗称北陵。是清朝关外3陵中最大的陵园。始建于1643年(清崇德八年),1651年(顺治八年)竣工。昭陵保护区占地面积近4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所有的建筑以神道为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形成平面布局规整、礼制设施齐备的皇陵规制。自南向北依次有下马碑、华表、神桥、石牌坊、正红门、石像生、神功圣德碑亭、方城、隆恩门及门楼、角楼、隆恩殿、东西

沈阳昭陵

配殿、二柱门与石台,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等建筑。

昭陵的建筑风格保留了清初关外的某些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更多则是按中原王朝的陵寝规制建造。陵区庄严肃穆,主体建筑设计精道,施工精细,造型华丽。建造在精雕细琢的月台之上的隆恩殿、城堡式的方城、高耸的隆恩门楼,造型别致的角楼,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宫,气势非凡的神功圣德碑及碑亭等,皆为昭陵颇具特色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杰作。清朝入主中原后的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10次亲临昭陵祭祀。

父母

父:清太祖努尔哈赤。

母: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

后妃

元妃(1593―1612),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皇太极原配夫人,首任大福晋。生一子,洛博会,幼殇。明万历四十年卒,年二十。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生一子,二岁而殇。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生一子,博穆博果尔。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衍庆宫淑妃。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生一子,顺治帝。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继妃,乌拉纳喇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侧妃,叶赫那拉氏。生一子,硕塞。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戴青贝勒女。生两女,一女固伦公主下嫁夸扎,一女下嫁哈尚。天聪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

庶妃,纳喇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生一女,第十四女建宁公主,下嫁吴应熊。

庶妃,颜扎氏。生一子,叶布舒。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韬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西安事变简介

全文共 3074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事变之所以被称为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国内,而且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存在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西安事变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西安事变背景介绍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手上掌握了大量的军队,他一面忙着整编一面和中共展开合作,而中共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可以说西安事变的意义十分重要,那么在此之前的局势是怎样的呢?或者换句话说西安事变背景是怎样的呢?

在说西安事变背景的时候,大家首先应该知道那时候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张学良从退出东北战争之后,深深觉得是自己的失策才造成这种局面,于是他开始离开国家出过去考察。而中共方面经过了艰难的长征路途也在陕北顺利的会师。但是国内的环境也使得西安事变的背景有些混乱。那时候北平已经有许多大学生开展了示威或者游行的活动,人们心中停止内部争斗的呼声更加强烈,而国民党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以上这些内容都可以归到西安事变背景之中去。

除此之外西安事变的背景还包括国民党的剿共计划遇到了失败。当时蒋介石在西安设立了剿共的总部,但是东北军在这条路上却并不太顺利,先后几次遭遇了失败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亲自到西安查探和监督,可以说蒋介石这次到达西安在西安事变的背景中十分重要。这时候张学良已经质疑他的政策是否正确了,在和周恩来会谈之后,更是多次劝阻蒋介石,但是都遭到了拒绝,在两人争吵的最激烈的时期甚至撤掉了张学良身上一切的职务。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安事变发生了,而这次事变意义非凡,将西安事变背景中这些问题大部分都解决了。

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介绍

西安事变之所以被称为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国内,而且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张学良为了迫使蒋介石能够答应停止内战,策划这次事变的发生,西安事变对国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要怎么说明呢?

西安事变对于世界的影响可以从多方面来说明,首先在西安事变之前,国际上就曾经组织过会议,针对世界法西斯这一事件也做了深刻的分析,认为在这种残暴的列强主义面前,建立一条统一而且同步的战线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西安事变对于世界的影响就出现了。日本的侵略行为也属于上述针对的问题当中,而西安事变主要就是想要达成一致的对外战线,从而抵抗并且破坏掉日本的不良企图,这样看来西安事变对于世界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除此之外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还可以从国际上形成的格局来说明。当时日本的野心是很大的,不仅是对中国就是对苏美也存在假想,甚至曾经想要通过占领中国而达到称霸世界这个狂妄的目的,苏联对于西安事变也是极其关注的,若是西安事变并不存在,中国就有可能因为内战从而导致被占领的最后结局,到时候苏美等国家是否还安然存在就是个未知的了。

上述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通过西安事变而导致遏制日本的侵略,也能使法西斯远离各个国家。

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西安事变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变革,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战争情况都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正是因为西安事变终于停止了已经持续了十年的内战,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可以说是张学良一手策划和主导的,但是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似乎是因为张学良不同意蒋介石的政策,认为攘外安内才是最应该做好的,所以才用西安事变来逼迫蒋介石划定统一战线,但是这是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吗?其实刚刚说的只是这次事变的一个直接原因罢了,至于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还应该从大局着手。

在讨论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之前,先来看一下当时的社会和战争背景。那时候日军已经在中国土地上十分的猖獗了,可是共产党几次作战都没有获得什么明显的成效,而北平又不断的有各种游行和示威的活动,希望国家可以停止内部的争斗,转而将外敌打退才是最主要的,但是蒋介石的态度却是十分强硬的,他认为必须先将国内的矛盾解决之后才开始开展对外作战,这样一来就和许多爱国人士的想法发生了冲突。

其实以上的种种现象已经早已表明,那个时期中日之间巨大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的矛盾了,在这个主要矛盾面前内战这种事情已经算不上那么严重,当前最应该做的就是解决主要矛盾。这样看来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上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是迫在眉睫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顺治皇帝简介

全文共 4753 字

+ 加入清单

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顺治皇帝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出生,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属相虎,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世祖。

清世祖顺治:中国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

顺治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

庙号:世祖,即清世祖

信仰:佛教

民族:满族

顺治生父:皇太极的第九子

顺治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即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清顺治十七年十月初八日,是清宫中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在景山殡葬帝后前的享殿——景山观德殿外,建起了规模可观的水陆道场,即将为一位仙逝的皇妃娘娘举行火葬。在这个大道场中,设有忏坛、金刚坛、梵网坛、华严坛、水陆坛,高坛林立,蔚为壮观。白慢、挽帐随风飘逸,笙管笛萧,哀音阵阵,听著肃穆,透著哀婉和悲凉。一百零八名僧人,身披袈裟,手击烧钹,口诵经文。烧钹声、诵经声,萦绕山颠,直上云霄。各级官员人等,穿梭其间,毕恭毕敬,焚楮铂,烧纸钱,各司其职。这里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位身披大红袈裟,手持王如意的高僧茆溪禅师,正在主持这位贵妃娘娘的葬礼。那么,是谁死后享此殊荣,竟如此兴师动众,大做道场?原来,这就是当朝顺治皇帝最宠爱的皇贵妃,死后被追封为皇后的董鄂氏。

董鄂皇贵妃以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病逝于承干宫。真可谓红颜薄命,一朵盛开的鲜花正在娇艳的时节,却突然谢却红尘,香消魄散。痴情的顺治皇帝,对贵妃娘娘的早逝哀痛不已,竟然一会儿寻死觅活,一会儿又闹著要出家去当和尚。并下令将承干宫内大小太监、宫女等三十余人全部“赐死”,以备皇妃娘娘在阴曹地府役使,这么多人生殉,造成清宫罕见的一大惨案。一时间将紫禁城内闹得天昏地暗。

顺治皇帝是一位痴情皇帝,属于那种“不爱江山爱美人”,追求纯真爱情的人,比其父皇太极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爱情专一,愿为心爱者抛弃一切,甚至为她去死。所以,董鄂氏的早逝,使他看破红尘,万念俱灰。认为“财宝妻孥,人生最贪恋摆拨不下底,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系”。他想为爱妃而死,自然不成,况且在封建社会里,身为帝王,且上有高堂,觅死便为大不孝。既死不成,又欲遁迹空门,愿清灯古佛,伴其终生,以求精神上的解脱,然而又有皇太后“挂念”,想“随老和尚出家去”,也未成行,皇冠仍然戴在他的头上,死也不行,皈依佛门也不行。从此一蹶不振,终日郁郁寡欢。使这位身体素质本来就十分羸弱的皇帝更加虚弱。结果,在爱妃董鄂氏死后仅半年就染上天花,不久便死在养心殿,追随著他的爱妃而去了。只留下风流天子爱美人的佳话。

顺治帝的尘缘虽然短暂,但他的风流韵事却不少。在这位令顺治帝如痴如醉,爱之疯狂的皇贵妃之前,他曾有过两位皇后,还有福晋、格格等妃嫔不下三十余人。得到董鄂氏之后,顺治皇帝有心立其为后。但终因董鄂氏的恳请,更由于孝庄皇太后的坚决抵制,废立之念才没有实现。直至董鄂氏病殁,顺治皇帝总算请得皇太后的恩准,追封为皇后,遂了顺治帝的最终心愿。如此,顺治帝一生实际有三位皇后,前两位一废之,一远之,惟有董鄂氏才是他称心如意的人儿。

但这位皇帝心上人的入宫经历却颇蹊跷,《清史稿·后妃传》只作了简要的记载,说此妃为“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溢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这寥寥数语,概括了董鄂氏的生平,却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疑问。首先,从顺治皇帝第二次选后起,内廷主位已来自遴选的秀女。而董鄂氏十八岁才入宫,已经逾岁,似乎不是秀女出身。那么,她是怎样入侍到顺治皇帝身边,并引起顺治帝如火一般的恋情呢?

据当时与顺治帝过从甚密的钦天监监正,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的天子亲自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愤至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五十七年产生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这里所说的“满籍军人”,很可能就是顺治皇帝的异母弟,太宗皇太极第十一子,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他在顺治十三年七月突然死去,八月,董鄂氏进宫,封贤妃。

在博穆博果尔生前,作为弟媳的董鄂氏如何能与皇兄接近,使之目睹其花容月貌,进而对她产生一种“火热爱恋”,应归咎于清初宫廷制度中的弊病:清初凡逢太后万寿节或皇后千秋节等庆贺宴赏活动时,有王公贝勒福晋及文武大员命妇进宫入侍及行礼陪宴等礼仪。如此,董鄂氏作为弟妇入宫的机会是极多的。而风流倜傥的顺治皇帝,见弟妇如此楚楚动人,美若天仙,遂引起他一种疯狂的恋情,也就顾不得许多了。不管博穆博果尔是忧愤病死也罢,或自杀身亡也罢,他的死,成就了顺治帝的这段姻缘。何况清初皇室婚姻,在道德观念上与汉族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不同,不论“兄死弟妻其嫂”或“弟卒兄妻弟妇”,均视为平常。顺治帝自得了董鄂氏之后,大有“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感,如若拿“江山”与“美人”令其取舍,他会宁取后者的。所以自董鄂氏入宫的四年的时光里,她所得到的恩宠,乃至死后所得的殊荣,在清帝后妃中堪称是空前绝后的。

董鄂氏的美貌及温柔贤淑,得到顺治帝的专宠。转年十月,皇贵妃又产下一子,虽非中宫所出,但宠妃诞育皇子,非同寻常。何况在顺治的心目中,皇贵妃本当为皇后,其子也就该为皇嗣。所以他将这位排行第四子,却称为“皇第一子”,实则视为皇太子。因此,高兴之际,又颁诏书,使天下共知。同时大赦各种人犯,豁免积欠钱粮等,使普天同庆,“共被恩泽”。

遗憾的是,这位备受皇父母妃钟爱,拟立储君的小皇子,来到世上刚刚四个月便夭折了。如果说被视为“皇太子”的小皇子的死,已经给了顺治帝精神上一次沉重打击,那么,爱妃董鄂氏的亡,则使顺治的精神完全崩溃,陷入绝望之中。因为他虽拥有众多的妻妾,然而,惟有董鄂氏是他最称心,最中意之人。何况入宫仅相伴四载,便以她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与流水同逝,怎不叫痴情的顺治帝痛断肝肠?董鄂氏年纪轻轻即病殁,大约主要因爱子之丧,忧郁成疾,遂一病不起,至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病逝于承干宫。

董鄂氏虽死,但其音容笑貌,时时映在多情帝君的眼帘,使他难以忘怀。他曾录唐诗《春梦》一首赠与其交谊颇深的木陈忞禅师: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正反映了多情天子追忆美人的心清。

董鄂氏与顺治帝之情笃,官书中无载。而从顺治帝为董鄂氏所作的数千言“行状”中,使人们有所了解。而且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顺治帝视董鄂氏,自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免褒美,但董鄂氏的确是性格温柔,对人体贴,善解人意。她对皇帝的饮食起居,备至周详;对太后及皇后亦极恭顺,尤对太后更能承欢膝下;生活节俭,不饰珠翠;虽不干政,但主张宽以待人,垂怜生灵;深明大义,常忧念父兄恃宠而骄横跋扈;对皇帝始终情深意笃,比至弥留之际,仍嘱之“妾殁,陛下宜自爱”。在洋洋数千言的“行状”中,勾勒出董鄂氏的品貌德行,及顺治帝的爱恋悲恸。

相传顺治皇帝因爱妃董氏的病逝,而心灰意冷,认为“四大皆空”,无所依恋,便舍弃江山,遁入空门,到五台山剃度修行。后来康熙皇帝虽多次奉国母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幸五台山,希求夫妻、父子相见,但顺治拒不相认,后终成正果。这位风流天子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于戏曲、小说,更演绎出诸多动人的情节,不知使多少人为之动情,抛洒一把多情的泪水。不过顺治帝笃信宗教是实,大约开始于顺治八年,由于当时汉大学士范文程的引见,他认识了年近六旬的德国耶稣会传教士,当时在宫廷供职任钦天监监正的汤若望。从此与之结下了“忘年之交”。又因其母孝庄皇太后拜汤若望为“义父”,顺治帝也就称之“玛法”(满语意为祖父、祖辈),并常召入宫中,请汤若望讲论天文历法,乃至宗教、政务等等。过从甚密,也是顺治与宗教结缘之始。

顺治十四年(1657),顺治帝因身边太监的鼓动,遂于南海子召见了当时的佛教高僧憨璞聪,。听了他的一番关于佛教经义的谈论后,顺治帝很是高兴,从此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又延纳南方高僧玉林琇、茆溪森,木陈忞等入京师,供奉之于西苑万善殿,对他们崇礼优握。十六年,顺治帝竟请玉林琇为他起法名,其初不肯,固请之下依之,顺治自择“行痴”,号“痴道人”。后来在他的印玺铃章中竟有“尘隐道人”,“痴道人”等法号。顺治帝虔心佛事,每以讲经释教为常事,甚至董鄂氏也在他的影响下由不信佛到笃信于佛,直至“口呼佛号而终”。在顺治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中也说:“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典义,由是崇敬三宝,专心禅学。”

由于顺治帝沉迷于佛事,当他最心爱的人病逝这一无情现实的打击下,便产生悲观厌世,企望遁入空门,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他曾命茆溪森为其削发剃度,决心出家,孝庄皇太后百般劝解,命人急召高僧玉林琇抵京,玉林琇闻知后,一面痛责弟子茆溪森,一面命人取来柴薪,倘若茆溪森敢引顺治帝为僧,就要将其烧死。无奈,顺治帝才勉强答应蓄发留俗。顺治出家不成,后来只好命他的亲信太监吴良辅作替身,入悯忠寺修行。

顺治虽然年纪轻轻,但身体素来羸弱,又多情善感,爱妃的早逝,对他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的伤害,结果,董氏病殁仅半年他就染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一天花,时称痘证。顺治帝身患痘症,自知命在旦夕,后事安排已刻不容缓。由于清初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立储制度,况且其膝下诸子尚幼,无一个成年皇子,嗣君为谁?使顺治帝躺在养心殿的病榻上辗转反侧,一时难于定夺。最后还是召来了自己与母亲孝庄皇太后都极信赖的传教士汤若望。他虽为异邦之人,但他的话在顺治母子的心目中却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汤若望认为皇三子玄烨可立为皇太子。因为当时顺治帝的六子中(长子与四子已夭折),除二子福全和三子玄烨较大外,四个婴幼儿或刚刚呀呀学语,或尚在襁褓之中。而福全与玄烨虽均庶出,一为宁妃所生,一为佟妃所生,但玄烨自幼受到祖母的钟爱,想必汤若望也了解其中情况。而且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是玄烨已然出过天花,而二子福全尚未出过,将来继承皇位,一旦染上此症,难免还会发生眼下类似的悲剧,这是当时的一大忌。因而,顺治采纳了他的意见,也得到诸王大臣的赞许。

顺治帝死后火化入葬,是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自康熙皇帝始,便循汉制改为土葬了。康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将顺治宝宫(即骨灰罐)送往遵化孝陵安葬,小皇帝玄烨亦要前往为乃父送葬,但因路途较远,经太皇太后及诸王大臣劝慰乃止。沿途自然有诸多皇家礼仪活动。至六月初六日抵孝陵,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与已逝的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孝献章皇后(董鄂氏)合葬。先期曾遣官祭把,陈奉纸锭3万、纸钱3万、纸帛3万,奠宴25席、全羊7只,酒15尊,并宣读祭文,奠酒行礼(《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至时,将世祖章皇帝宝位由大臣奉至地宫,安设宝床正中,孝康、孝献二皇后宝位分列左右。除了帝后“神位”外,地宫中只葬有3个骨灰罐,而无随葬珍宝。从此,顺治了却了一段尘缘,终于与所爱的人长相斯守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内容简介

全文共 1852 字

+ 加入清单

1~4章

白嘉轩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便是娶了七房女人,到了第六房死去之后,村里人已经都相信白嘉轩有个毒球会害人。父亲得病去世,母亲按照遗嘱执意让他再娶一房。在朋友冷先生 的劝导下白嘉轩出门寻阴阳先生解惑,在路中看到吉瑞---白鹿精灵,在姐夫朱先生的点拨下,白嘉轩不动声色的换到了这片吉瑞之地。在此之后的第七房女人正常生育,同时在丈人的帮助下白嘉轩种鸦片发了家,妻子仙草又生下两个儿子。几年后在罂粟开得正好的时候,姐夫拉犁捣毁了嘉轩所有的罂粟,全村震惊,然而没人反对都在几天之内将自家的罂粟花也一并捣毁。

5~8章

不久仙草又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孝义和女儿白灵。白家蒸蒸日上,身为族长的嘉轩想起了维修村内祠堂,于是联合鹿子霖一起重修村内祠堂。随后嘉轩和鹿子霖一起筹钱修建了白鹿村的学堂,学堂修成之后,嘉轩也将自己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送进了学堂读书,黑娃不争气最后退出了学堂。此时传闻清帝退位开始革命了,鹿子霖被任命为乡约。刚上任不久政府派下了极为严苛的税捐,白鹿村的民众不服联合其他几村的人一起前往县政府闹事。事件后的一年多里。村内开始出现赌窝和败坏仁义的村民,嘉轩着手整顿了这混乱的现状。

6~14章

黑娃外出割麦,却引回了举人家的小老婆--田小娥回到白鹿村,被白鹿两家不容后,他们住进了村子东头一孔破塌的窑洞。一队士兵开进白鹿原在村内征粮连带欺压百姓。黑娃在鹿子霖之子鹿兆鹏的带动下一起烧了白鹿原的粮仓。不久之后这些士兵又一窝蜂的逃走了。原来这群军阀已经被正规军打跑。朱先生开始组织自己的友人一同编撰县志。黑娃在兆鹏的带动下开始组织原上的革命,杀了几个恶人,更抓了总乡约田福贤。不久之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开始屠杀共产党人,原上形式大变,黑娃与鹿兆鹏不得不逃离了白鹿原。

15章~20章

黑娃在兆鹏的指示下进入了革命军队为习旅长卖命,不久队伍被打散。黑娃当上了土匪"二拇指",在一次打家劫舍的中他唆使手下打断了嘉轩的腰----因为他的腰太直了。田福贤下套捕捉黑娃,小娥为救黑娃去求鹿子霖,鹿子霖乘机"爬灰"。却被白嘉轩搅了兴致,为了报复他唆使小娥勾引白孝文。白孝文在与小娥偷情的时候被父亲白嘉轩看到。白嘉轩按照族规承接了他和田小娥并且强制他分家,声明断绝父子关系。分家之后的白孝文变得越发无赖,也染上了毒瘾,在毒瘾的逼迫下,他变卖了房屋和地产与田小娥过着糜烂的日子而自己的妻子却饿死在家。最后白孝文沦为乞丐,鹿子霖却给他将他介绍到了滋水县保安大队,这无疑让他获得新生。他第一次拿到薪水的时候想回乡报答鹿子霖,却发现田小娥早已"神秘"的死了。黑娃得知小娥被杀的消息后回到原上找白嘉轩报仇,在危机之时,鹿三坦白说是自己杀了田小娥,两人因此断绝父子关系。

20章~26章

白灵加入了共产党,在党指派的任务中他和兆鹏扮成夫妻却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不久在发动群众运动时白灵暴露自己不得不向后方撤退逃到了南梁根据地,然而在党的肃清运动中却惨遭活埋。与此同时白鹿原上却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从鹿三的妻子开始全村不断死人。白嘉轩要家人出村避难,自己留下,而妻子和鹿三却留下来了。不幸的是妻子却也染上了瘟疫,她丝毫没有恐惧继续每天为嘉轩做饭直到死去。原来是死后的小娥引来的瘟疫,她借鹿三之身告诉众人要求村里为她修庙。村人便开始乞求族长修庙,嘉轩力排众议造了镇妖塔,瘟疫终于停歇了。白孝文当上了县保安团营长,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希望重回白家,在大姑父朱先生的帮助下,白嘉轩原谅了这个儿子。白孝文满身荣誉的回到了白鹿村。村人开始盛赞白家治家有方时,白家却迎来了军统的搜查他们指控白灵是"共匪"。

27章~34章

朱先生的县志编纂工程已经接近尾期,经费的拮据使他一筹莫展,朱先生忍不住撂出一句粗话:"办正经事要俩钱比求割筋还难!"朱先生约一帮文人去从军,但意外的发现鹿兆海在中条山阵亡讣告内容的虚假。滋水县境内最大的一股土匪归服保安团的消息轰动了县城。鹿黑娃的大名鹿兆谦在全县第一次公开飞扬。黑娃被任命为营长,并且娶了妻子,开始向有思想的人转化,他回乡去探亲,重新被这个家族容纳了。而鹿三却在孤独中死去。黑娃接受鹿兆鹏的意见倒戈反蒋,却依旧死于肃反派的屠刀之下。朱先生在坟墓中的言语,却成了造反派们永远解不开的谜。鹿子霖重新雇了长工,赎回坐监期间被女人卖掉的土地,家底开始垫实起来。可是在枪毙岳维山、田福贤和鹿黑娃时,他神志不清疯了。而嘉轩因为气急晕倒,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瞎了一只眼。他看着子霖疯癫的样子开始像子霖忏悔。最后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鹿子霖死在自己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禹简介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简爱内容简介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简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这时,她的好友海伦患肺病去世。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恩费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契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戴列·瓦朗,罗契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契斯待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契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布兰契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契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契斯特。其实罗契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

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

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契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契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唇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决定回到罗契斯特身边。

她回到桑恩费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契斯特也受伤致残。简找到他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物简介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桥老树的《侯卫东官场笔记》小说简介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侯卫东官场笔记》304位各级别官员,84起官场风波,66个党政部门,23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交织进1个普通公务员的命运——侯卫东的这本笔记,将带您深深潜入中国公务员系统庞大、复杂而精彩的内部世界,从村、镇、县、市一直到省,随着主人公侯卫东的10年升迁之路,逐层剥开茫茫官场的现状与秘密。

读完本书,官场对于您将不再是一个模糊、杂乱的概念,而是一张张清晰、熟悉的面孔;那些粉墨登场的芸芸百官,那些表情背后的心思,看似突如其来的话语,都在小说的跌宕起伏中,一一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内容简介

一部逐层讲透村、镇、县、市、省官场现状的自传体小说!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官场小说,被誉为“中国官场通俗教科书”,先后获得西湖类型文学奖铜奖、最佳官场小说奖等众多主流奖项,并得到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多次推荐。

304位各级别官员,84起官场风波,66个党政部门,23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交织进1个普通公务员的命运——侯卫东的这本笔记,将带您深深潜入中国公务员系统庞大、复杂而精彩的内部世界,从村、镇、县、市一直到省,随着主人公侯卫东的10年升迁之路,逐层剥开茫茫官场的现状与秘密。

读完本书,官场对于您将不再是一个模糊、杂乱的概念,而是一张张清晰、熟悉的面孔;那些粉墨登场的芸芸百官,那些表情背后的心思,看似突如其来的话语,都在小说的跌宕起伏中,一一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304位各级别官员:

从村级干部到省市领导,304个官员陆续登场,主要人物亦多达107个,有人正直廉洁、有人阴险狡诈、有人刚正不阿、有人左右逢源,芸芸百官,千姿百态,光明磊落,阴阳怪气,活脱脱一幅官场浮世绘在您眼前徐徐展开。

84起官场风波:

农村计划生育、乡镇换届选举、干部经商、国企改革、群众上访、权钱交易……从最基层的乡村执法到高层的反腐风暴,每一件看似平常的公务背后,突起官场无尽风波,一波接着一波,一波覆盖一波,相互重叠,彼此湮灭,却又生生不息。

66个党政部门:

从省政府到镇党委、到人大、政协四大班子、组织部、公安局、财政局、开发区、驻京办等等、等等;跟随主人公侯卫东的调动与升迁,你将在中国公务员系统内进行一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旅行,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能、运作及相互关系。

23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

一个人的调动,牵连着一群人的利益与命运;一个人的升迁,维系着更多人的命运与悲欢。全书涉及详解的23次调动与升迁,繁复微妙,各异其趣,有的看似水到渠成,有的看似异峰突起,有的机缘巧合,有的命中注定,但无一不是严格地遵循着官场上的规则和规矩,往往让人若有所思,常常让人若有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简介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宋濂(1310年11月4日[1] —1381年6月20日[2] ),初名寿[3]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3] ,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3]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4]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物简介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张飞,字益德(小说为翼德),汉族,涿郡涿县(治今河北涿州)人,身高八尺(三国一尺约23.1cm)约合现在1.85米,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史书记载张飞是贵族,有智有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是个极为典型的侠义之士。在桃园结义中(刘备、关羽、张飞)排名老三。死于部下暗杀,谥恒侯。民间流传张飞精通草书,擅画美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张飞是个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彪形大汉,戏曲中更是给了他黑脸的形象。但根据现在的一些名流,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有史料曾记载过张飞的爱好是练书法,并且写得非常好),生有两女均为蜀汉后主皇后,相貌应该不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作者简介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简介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的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现行“春节”称谓只有95年历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内容简介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漫画家狸猫超人气作品《三眼哮天录》漫画改编,Nighting Generation小说工作室作品。】

杨戬这个自认为是天上地下举世无双的超级大帅哥,因为宠物哮天犬偷吃了老头儿太上老君珍藏了五百年的仙丹,就这样很狗血的作出了一个让他后来超级后悔的决定——下凡除妖。

杨戬童鞋被太上老君给报复恶搞投胎成了女孩一个,

孙猴子潜逃凡间,意外因月冰石失忆变成了近视男孩孙小迷,

遇见龙宫海妖蓝缡,展开一场妖怪追神将的美好传说。

昔日好友叛变,玉帝突掀战争,冥王野心夺权。

而她体内强大的灵力,何时才能彻底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