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家乡清明节的风俗作文(通用20篇)

我的家乡在山东滨州这个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景色优美的鲁北福地。下面是小编收集了我的家乡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768

作文

536

家乡习俗家乡风俗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有许多个节日,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桂林的春节和三月三歌节。

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飘着年味,处处张灯结彩。桂林过年时的习惯与其他地方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让我感到格外新鲜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养一条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庙会,在桂林有一个叫做庵堂庙的寺庙。但这庙会是彻彻底底的逛庙,不论是庙宇里还是庙宇外,都没有小贩摆摊卖东西。庵堂庙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开张,庙宇里还有斋饭,可以求签拜佛。每逢庙宇开张,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涌进庙里,求签的求签,问卦的问卦,好不热闹!

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桂林过年时的食品。

每到春节时期,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水糍粑,松糕和汤圆。我最喜欢的是汤圆。桂林汤圆与众不同, 其个体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 以桂林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 汤圆滑爽、营养丰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它用料精细,做工仔细,还因为它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的寓意。

除了春节特有的食品,风景,我还爱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广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桂林当然也不例外,在桂林还有一个以刘三姐命名的歌舞团呢。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情趣,还可以锻炼智力,当地人都爱参加这个活动。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节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别的节日习俗点缀了我在家乡的日子,我也不会有如此快乐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通俗有趣的习俗,其中我最喜欢观看舞龙和舞狮了。

舞龙舞狮的人身穿金色衣服,上面绣着金龙的图案。通常领头人会穿着与其他人不同的衣服,比如红色的衣服,而这金色与红色的巧妙搭配则给这支队伍新增了一份过年的喜庆与欢快的氛围。在我们的家乡每到新年初一就会有龙队每家每户的串门“划彩”。听说在不同环境的人家有不同的“划彩”的方式呢。虽然我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但是听字面意思华彩应该就是讨彩头、喜庆的意思吧。当他们要来到哪一家时那家就要放鞭炮迎接它。然后,他们会在客厅里把龙盘成一个圆形。领头人会拿着龙珠划着彩,带龙身的人就跟着吆喝!而他们要离开时你家也要放鞭炮送它,而且还要给他们红包、香烟什么的。

最有趣的,如果两队(条)龙碰到了一起,那村民们就作兴要他们舞龙啦。当然舞龙就得找一块很宽大场地,村民们要准备许多的鞭炮了。这不,你瞧!舞龙已经开始啦。这两条龙足足有十米长,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漆黑发亮的眼睛眨呀眨,那龙头硕大而散发着威严,长长的龙须随风飘动着,目光如炬。他们不停地表演着各种精彩的动作,蛟龙出海,穿插前行,龙游四海,腾飞云霄,真有种不是真龙胜似真龙的感觉,大有一种风流潇洒气概。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密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表演也越来越精彩了。时而双龙戏珠,时而双龙盘金柱。场面越来越热闹啦!在他们表演盘龙时,人们会点上鞭炮往龙身上扔,“检测”那些舞龙的人技艺高不高超。如果鞭炮炸到了他们,那他们的表演就还欠佳;如果根本就炸不到他们的话,那就说明他们的技艺十分的高超啦。我也不会闲着,从爸爸手上拿了一挂鞭炮用香烟火点着往龙身上扔去,有没有炸到他们我就不知道,但我自己是捂着耳朵躲一边去了。

舞龙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那一天他们会找到一条清清的又流动水的小河,把龙衣和各种道具都取下来烧了。寓意为在青青的小河边,送龙上“青”天。这时全村的村民都会在那里跪拜,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这样,年算过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要放假呀!”大人们说是清明节的假期,清明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给逝去的人扫墓的日子,又叫踏青节,春光明媚,天气转暖,也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候哦!

假期的第二天我就和和妈妈回到老家,姥姥折了好多柳条挂在大门上,妈妈还给我和舅舅家的弟弟妹妹编了柳条帽,我们带上后可神气了,他们还念着:“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哇!这是个多么神奇有意义的节日呀!

清明一大早醒来,姥姥和舅舅带着水果等去扫墓,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去踏青,刚走出村口,就看到绿绿的麦苗象超大的地毯铺在田野里,天空蓝蓝的,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高高的白杨树钻到了云彩里,喳喳叫的喜鹊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好象在说欢迎我们呢!走进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可茂盛啦,一垄垄排的整整齐齐,就像我们班放学排起的队伍一样,这景色实在太美了!

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在麦田里拔了一些青草,回家喂给邻居的小兔子,小白兔吃着我喂的青草,高兴得胡子一翘一翘的,使我也高兴的不得了,我好喜欢家乡,喜欢在这儿过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一到,一般都会下濛濛细雨,所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不管天下不下雨,人们都会上山拜墓的。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妈妈、爸爸就把还在睡意浓浓的我从床上拉了起来,二话不说,拉着我就往外跑。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干啥这么早就起来,我还没睡够呢?”,妈妈笑着对我说:“你忘啦?今天是清明节呀。”,“什么?今天是清明节!”我欣喜地望着妈妈,妈妈就说:“是呀,还不快走!”,“没问题!”就这样,我们一家人踏上了祭拜亲人的旅程。一路上,我可没少看见祭拜亲人的人们,只见他们有的提着火锅,有的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还有的拿着香气四溢、美味可口的食物。我见了,好奇心油然而生:大包小包的东西是什么呢?那些祭拜亲人的人为什么拿着香气四溢、美味可口的食物呢?,于是我请教“百科全书”---爸爸。爸爸说:“食物是献给死去的亲人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是纸做的给不在世的亲人的“金子”、“银子”。过了一会儿,我们上了山,只见好几个亲朋好友早已等候在墓地那儿了。看见我们来了,就说:大家开始吧!。于是,我们分成三组,我和哥哥负责把带来的花种子种到墓旁的土里,妈妈和舅母找来柴禾负责烧火做饭,爸爸、舅舅、叔叔负责清理墓地。小组分好了以后,爸爸一声令下“各就各位”,于是大家就开始干活了。我和哥哥先用小铁揪铲了好几个洞,把花种子一一撒入洞内;妈妈和舅母把找来的柴禾点燃,又将火锅放在上面,倒入适量的水,待水开后将食物放入锅内。一会儿,一顿美餐就出来了,爸爸、舅舅、叔叔也把活干完了,于是大家把一些食物打出来,用纸盒装着,放在亲人墓前,然后磕了头跪拜。磕完头后,大家又回忆起去世亲人在世时候的事,想着想着,不由得泪流满面。这时,一股香味飘来----该吃中午饭了,于是大家吃起美味的食物,可脸上却没有笑容。吃完饭,我们就下山了。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我想:但愿我和哥哥种的小花快点长大陪伴在亲人身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清明节作文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也叫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我们每年清明节都会回老家祭拜祖先。我们当地把扫墓称为“上坟”。早上,吃完早餐后,大人们就为了准备祭品而忙碌开了,奶奶忙着准备祭祀用的酒饭、香烛、纸钱、坟头纸、果品等,爸爸和伯伯忙着杀鸡,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清明节祭祀一定要用公鸡。妇女们忙着做艾粑粑。

艾是我们这里很常见的一种植物,用它的嫩叶和糯米打成浆,沥干水后用手捏成球状,放在芭蕉叶或者柚子叶上蒸熟你也可以投稿,蒸熟后的艾粑粑成了墨绿色,滑嫩爽口,非常好吃,它可是必须的祭品。

奶奶把祭品一一装到箩筐里,我们就出发了。

一路上,大人会告戒孩子们祭拜祖先时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比如要等祖先“吃”完(就是祭祀结束)后再吃东西,不要在祖先的坟上乱踩,不要说一些对祖先不敬的话等。大人们的态度都很虔诚,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清明扫墓是一件很严肃、很神圣的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人们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人们都在贴春联、挂灯笼。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人们有的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人们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红包。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人们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清亮节的那地。凌晨,我们一讫床,看天正下雨在我面前摆动,时光大略在六点十三分左左,爸爸答我要不要跟他一起往扫墓,我爽直的许可了。在路上我忽然发明爸爸手里比以前多拿了一样货色,呦!是少了鞭炮,我大声说:“爸爸你恶像少带了鞭炮啦!”

爸爸听了我的话,归过火来,亲热的对我说:“是啊!爸爸昨天确切没有带鞭炮,”爸爸的话音刚降,我立即交上来说:“替什么不带呢?”我带着疑难看着爸爸爸爸摸着我的头,平和的对我说:“这是由于昔年的火灾太多了,所以不准放鞭炮,岂非你不晓得吗?”听了爸爸的话,我脑海中即时显现出弛告示牌:上点确名有“制止焚放烟花爆竹”那多少个大字。

没想到爸爸听遵纪守法的呢!

在扫墓的时候我瞅到许多去扫墓的人他们似乎不把高是抬在眼里在墓前噼里啪啦炮竹置个不停,他们跟我爸爸比伏来,实是不如我爸爸呀!

望到此时的情景,我想到社会上有很多不遵纪遵法的人,固然这只是件小事,却能折射没一集体的品格,要是我己皆能遵照法律的话咱们这个野蛮的社会就会更添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风俗,总是散发着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我的家乡上高,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算不上大,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却很足,它的一些风俗你知道吗?

在上高,人们建房子都极为讲究,从选择地址、破土开工、上梁,直到乔迁,都遵循着一套极为严谨的传统风俗。

首先是选择屋址。在定地基时,通常要请一位风水大师来看风水,大门一定不能对着山沟深壑、开阔大道以及直冲江河,屋址一定取顺势,并要前低后高,立一块带有“福”字的壁照,可以“辟邪去煞”。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左可比右高,右不比左高,显然,这是古代崇龙尚左的风俗。

其次是破土开工。人们在开工前,先打好房基,然后在木桩上端裹上红纸或红布,由主家家长挖第一锹土,俗称“破土”,再在四角撒上太平铜钱,俗称“镇邪”。开工多选双日,尤是“逢六”“逢八”,最忌“十四”。有些人还会贴对联,以示喜庆。

再次是上梁。上梁一定要选黄道吉日,乘太阳高高升起,吹唢呐。并按老幼次序拜梁,让工匠们把梁升起,摆正后,在梁的两端压上麻糍。那场景,热闹非凡,大家伙聚在一起,欢欢庆庆,一醉方休。这种酒,就称之为上梁酒。据传统风俗,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此风俗一直沿袭至今未变,唱彩调,放鞭炮,说吉祥话,抛酒麻糍,糖果……

最后是乔迁。人们在乔迁时,对小孩一定要和睦,在搬家的过程中,不可多与他人打招呼,切忌午睡,而且一定不能打破东西。在搬家当天,因在新宅煮一些开水及将电风扇在家中四方吹拨,以求“风生水起”,晚餐可煮一些汤圆,甜品,全家共食,表示团团圆圆之意。

看到乔迁之喜的场景,再思这一连串的过程种种,应该是上高的祖辈们的经验积累,更是前辈对生活更好更美的追求。

至今,有些风俗已被改革掉了,但还是流传下来了一些风俗。那是家乡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不同民族的大家族,每个民族都有她独特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寒。春分送暖入屠苏。”正是我家乡的风俗——过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大扫除,也就是除旧迎新。之所以要大扫除,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传说坏神仙“三尸神”最喜欢搬弄是非,他向玉皇大帝报告,说人间那些挂了蛛网的人家正在作乱犯事。玉帝听了很生气,要惩罚人间,这事被灶王爷知道了,他通知每家每户赶紧打扫卫生,玉帝一看,人间到处气象更新,并没有像“三尸神”说的那样,于是吩咐诸神为人间送瑞添福。

在除夕的大早上,人们会点燃早就准备好的鞭炮,一串串的鞭炮“霹雳吧啦”的响,孩子们多躲在门后,之后再点燃一排圆形花炮,火炮“嗖”的一声声直冲云霄,再“轰”的一炸,化作一缕白烟。到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外出的家人再忙再远,也要在这天赶回来,年夜饭上有象征团圆的圆子,寓意年年有余的鱼,代表长寿的面条……吃过年夜饭,长辈还要给小辈发压岁钱,红包上有“万岁千秋”“却殃除凶”等吉祥语,或者是龙。鬼。双鱼等吉祥图案,表达了长辈的关爱和祝福,孩子们收到红包也是非常欢喜。

拿过红包,小孩子们出去找玩伴,她们结伴放着花筒,燃着烟花。烟花在夜晚显得格外美丽,有红的,有蓝的,有紫的,有黄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孩子们还要守岁,一直要到镇远初一还算结实。

希望家乡的风俗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让年味变的越来越浓,让这种历史文化能够更加悠久的继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想起唐大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歌时,就想到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每到清明,我们都要去扫墓,今年也不例外。那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经过十几分钟的电瓶车颠簸,终于来到了爷爷的坟前。我们清理掉墓前的杂草,疏通边上的排水沟,放上供品,点好香、蜡烛,把折好的纸钱烧成灰烬给亲人拜祭,我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爷爷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我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爸爸就拿出鞭炮,我点燃它。鞭炮就“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一声声鞭炮是我们对爷爷的问候,一片片纸钱是我们对爷爷的思念。

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两个姗姗独行。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心中家乡风俗作文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在暑假的时候,出于对电脑的喜爱,我就乘车去乡下我哥哥家。透过车窗,然后我看见满山遍野的花草。心里觉得奇怪:那里以前不这样荒山吗?问旁人才明白此刻在搞绿化。这时我才明白家乡有了变化。

下了车,我先去了舅舅家休息。下午两点,我打算步行去哥哥家,有几里路。我想起以前坐车去,那路上那里一个坑,那里一个坑,把我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所以我还这样决定走着去。舅舅说:“我送你去吧。此刻的路好跑车了。”我半信半疑地坐上摩托车。一路上很平坦,再也不这样以前那条路了,我从心里跳出了一句话:哈哈,老路下岗啦。

一路上,我看见了一座座工厂在山中立起,看来有不少企业在那里投资。

到了哥哥家,我本想立刻去玩电脑,但这样看见池塘里的鱼了,我忍不住想去抓。我把鞋一甩,跳到了池塘里。哇!好多鱼,我和鱼儿大战了几十回合,结果就抓住了几条小鱼,我看没什么用,就把它们放生了。

晚上,哥哥叫我去接水。我跑到井口准备打水的时候,哥哥笑了:“家里有自来水,你到井边来干什么?”“哎呀,你怎样不早说呢!”如今的乡下也像城里一样方便了。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作文:我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思念。下面是描写家乡的清明节作文,希望你喜欢。

我家乡的清明节【篇一】

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回老家去祭拜自家的祖宗,烧香扫墓,还有做好吃的食物-----清明果。

香喷喷的清明果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下面我就来讲讲做清明果的过程吧。爸爸拿来一袋米粉,妈妈双手抓着一只刚装满开水的碗,把水倒入盆中,妈妈倒水,爸爸揉面,过了十几分钟,一盆米粉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面团,犹如一个胖乎乎、圆鼓鼓的胖小子,妈妈抓了一拳小团,压成饼,把馅儿给包进去,馅可以有很多种,竹笋和肉、豆子、豆沙。包好之后就放进蒸锅里,蒸上10分钟后,香气扑鼻的清明果就出来了。

清明节的习俗是烧香和扫墓。因为防止森林火灾,改成了献花和扫墓,爸爸妈妈准备好鲜花和酒菜去祭拜祖宗。他们来到墓前把酒菜放在地上,然后拜了三下,接着许下自己的愿望,或是求个平安。

清明节真是个好日子,我喜欢家乡的清明节。

我家乡的清明节【篇二】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每逢清明节,大家都会上坟祭祖。4月5日上午,我随爸爸妈妈早早地来到横路老家。

一进门,我看见爷爷奶奶正忙着烧菜,奶奶奶见我们来了,连忙拿出糕点和清明果给我们吃。我选了一个咸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儿,好几个笋馅的清明果被我吃掉了。吃完之后,爷爷拿好扫墓工具叫我们一起上山去。

山上的路又窄又陡,而且两边杂草丛生。我在爸爸的牵扶下奋力地向自家的墓地走去。路旁的杜鹃花争奇斗艳,我让爸爸给我拗了些盛开的花朵,打算放在坟头。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祖先的墓前。爷爷和爸爸妈妈忙开了,他们虔诚地在坟头劈草扫地。我见妈妈仔细地扫着墓地,忙冲过去对妈妈说:“妈妈让我来扫吧!”妈妈笑了笑,把扫把给了我。我拿起扫把依样划葫芦地扫着。过了一会儿,我有些累了,又把扫把交给了妈妈。我又去旁边拾了些松果,连同刚才拗的杜鹃花一起放在祖先们的墓前,然后把彩带挂上坟头,并放了火炮就下山了。

我希望祖先们在另一个世界日子过得很好,希望所有的人平平安安,幸福地生活。

我家乡的清明节【篇三】

清明节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总会怀念自己已经故去的亲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思念。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每到清明节这天,最重要的当然是上坟,祭拜先人。上坟祭拜物品的准备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纸钱,而是食物。父母会提前买好要烧给先人的纸钱、香、烛、鞭炮,还有用纸钱剪成的长长的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我们家乡叫做挂青,以前都是黄黄的纸钱做成的,现在样式有了改变,有各种颜色的,大多是用亮亮的包装纸做成。祭拜用的食物也是要提前准备,主要以肉类为主。常规的都是自家的腊肉,一大块腊肉,不用切片,整个煮熟就好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祭拜食物也变得多样化了。除了传统的腊肉,一般还会买整只鸡或者卤鸭,带上一瓶好酒,一盘水果,一盘瓜子花生,这样上坟的物品就全准备齐了。

清明节当天,全家出动,大家分工合作,带上祭拜用品就出发了。在坟前摆好食物,插上香烛,烧完纸钱,挂青,然后祭拜先人,最后再放鞭炮。一番忙碌后,上坟就完成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有传统也有改变,但是对先人的怀念却永远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叽叽喳喳,小鸟们在枝头歌唱 着春节来临的喜悦。丁丁冬冬,各家各户都在为了春节的来临整理房间。整条街上都火热朝天呢!

往街上看,到处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街道两旁摆满了地铺,这边卖得是玩具,那边卖得是百货,当然少不了卖春联、中国结等等物品。

春节的最大象征:春联,真是多种多样。瞧!有的是“佳节迎春春生笑脸三收报喜喜上眉梢”,有的是“笑盈盈辞旧岁 喜滋滋迎新春”。

我家也在准备过年了!爸爸已经准备好了春联、灯笼等用品。就盼着过年了!最后,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总会让人想起清明时节的庄重气氛以及孤郁之感。

在春光明媚草木复苏的四月清明时节,按照古代的传统习俗,人们总会在清明这几天纷纷到山上祭拜祖先、扫墓。每当这时,人们都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元宝等祭拜物品到墓地,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工作祭奠祭祀祖先。在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的家乡在偏远的农村,每当清明节时,村里每家每户的扫墓时间都是由家里当家的人所定的,并不一定要在清明节那一天。也许是受封建迷信世俗的影响,有些人家还会找当地的算命先生挑选日子,希望以后会有好彩头家里人平平安安之类的,这也是村里习俗的严谨形式,表明了对祖先的尊重。

在挑选好日子之后,家里的女性就会负责到集市上买祭奠所需要的物品,还会在家下厨动手做一些酒肉饭菜以及糕点;之后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装进草编篮子里,用扁担挑着上山到达墓地。而男性则负责扛锄头、铁铲之类的劳动工具,提前上山打扫。

村里的坟墓都是很古老的,经过年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有些坟墓甚至裂开了缝,还有被蒙上漆黑的脏东西以及一些坑坑洼洼的斑点。往往到达墓地之后,人们就开始忙活了。在墓碑前的一小块儿空地上,用草席铺着,摆上小碗米饭、酒肉、水果、糕点,斟酒只需一半可止。通常都是女人们负责摆好祭祀的物品,男人则负责把一张张带有“福”字的红贴纸贴在坟墓的每个面以及墓碑上,还会在周围的树枝上挂上彩纸。祭祀是很庄重的,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开始拿出纸钱元宝等祭祀品,放在祭祀所用的香炉里点燃焚烧,那时整个山上都笼罩着浓浓的白烟。过后大人和小孩都会分别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三叩九拜的方式叩拜祖先,最后点燃爆竹,祭祀仪式便在爆竹声中结束了。

结束之后,人们会找到阴凉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开始吃水果、糕点聊天,聊一些家里的往事,内心的感慨,互吐心声。左邻右舍还会互送一些家里自制的甜品给对方,而饭菜酒肉则在晚饭时吃完。

我爱家乡的清明节,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上一辈的先人,想起爷爷给我说的古老的故事,想起家族的辛酸历史。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总有一种特别的心情,一种异样的感受,就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纷纷扬扬的细雨,而人的思念也因此而绵绵长长。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祭祀是我们的先辈所流传下来的一种原始形式,是一种很严谨的习俗,直至今天,清明节习俗依然很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四月的清明节,我都会跟随爸爸妈妈去镇江乡下扫墓。在回乡的路上,透过车窗,我就会看到漫山遍野全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田,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可以看到许多的野菜,有荠菜、马兰头,还有路边的枸杞头,有时我和妈妈也会采摘一些野菜。我还认识了好多种类的蔬菜,有蚕豆、葱、蒜、莴苣、香菜……每次回乡下,我都觉得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一路上这样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很快,我们就到了墓地。我们家乡的扫墓风俗是这样的,先要除去坟头上的杂草,再挖一大块新土给祖坟换上新帽,下面压上剪好的坟前纸。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使出全身的力气搬了一块土,才走了几步路,就摔了一跤,还好我双手紧紧捧住坟帽!搬完后坟帽后,我的小手都发麻了。然后大人们将准备好的水果、糕点、香、蜡烛摆在坟前,点燃纸钱,依次叩头。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坟前叩了三个头,祈祷去世的亲人保佑我们平平安安。虽然这些亲人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每年来给他们扫墓,因为妈爸爸说过:“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的根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丽水,每到腊月二十六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这其实是准备年货的开始,因为豆腐的“腐”与“福、富”谐音,寓意着新的一年幸福与富裕。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做豆腐,而是把“福”字倒贴在门上,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是在我的家乡,老一辈人依旧保持着这个风俗——手工做豆腐。腊月二十六,外公家准备做豆腐。首先要把黄豆泡在水里一天一夜,泡到它们有2—3倍大才行。再将它们用水冲洗干净,放进磨子中磨成豆乳,看着白白的豆乳从小孔中流出,我就想到那美味的豆浆了。

我问外公:“什么时候可以吃豆腐啊。”外公说:“不要急,后面还有很多步,要先将豆乳过滤,变成豆浆,然后把豆浆烧滚,去掉泡沫,加入盐卤,将豆浆稀释,浮出豆花,还有把豆花装进模具中挤压,才会成为豆腐。其中点豆腐可最考验手艺了,盐卤多了,豆腐就老,盐卤少了,豆腐就会不凝固,你还是好好等着吧。”外公的话将我打的晕头转向,唉,原来现在还是个开头啊。这时外婆又说:“做豆腐可不能多说话,因为豆腐很‘小气’它听不得‘坏话’,要不然它就不成型。”难道这也是祖辈传下来的风俗吗?

过了一会,外公喊道:“睿睿,来看外公点豆腐。”我飞快地跑过去,只见外公小心翼翼地拿着一碗盐卤,用勺子一勺一勺的点进装着豆浆的桶里。他一只手点盐卤,一只手拿勺子在桶里搅拌,就像一只机警的猫,每一个动作都极其小心谨慎。渐渐地,豆花漂了上来,那就是豆腐的雏形,白白的表面一触即破,如果加上酱油和葱,那就是美味的豆腐脑。外公看着今天的豆腐花说点的很成功“年年富裕”。哦,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外公外婆进进出出忙活了一上午,终于把豆腐做成了,那奶白色的豆腐,加上酱油,简直是绝配,吃着豆腐,别提多开心了!

温润如玉的豆腐,可口美味,做起来的工艺可一点不少,一个环节也不能出错。看来家乡的风俗更是长久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留传下来的。

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像挂灯笼,贴对联,吃团圆饭……但在我的家乡,春节做豆腐也是一项传统风俗,祝愿新的一年更加幸福,更加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吟诵着杜牧的清明古诗,我便想起了家乡清明节

星期六,爸爸一大早就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

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惹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

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得起父母”

最后,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到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很多。”我尝着爸爸的“清明果”体味着家乡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明节的家乡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扫墓节日,爸爸开车带奶奶、妈妈、我、哥哥一起回仙游老家。我的老家在仙游县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们经过了1个小时的环山公路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梦中熟悉的家乡

一下车,我们就闻到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四周青山环绕,整个乡村显得那样祥和。我们步行几分钟就看见一座泥巴盖得老房子,这是爷爷、奶奶、爸爸以前住过的地方,现在只有曾奶奶、曾爷爷住在那里。一进门就看见曾爷爷和曾奶奶,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看见我们到来,那爬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问候完曾爷爷和曾奶奶,我们要去扫爷爷的墓了,我们爬上了屋后的山坡。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小路两旁都开始热闹了。有嫩绿的小草展露着小脑袋,忙碌的蚂蚁在春运,春笋也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山间的小路上真有趣,一会儿小鸡、小鸭和我们嬉戏,一会儿小羊、小狗与我们赛跑。远处绿油油的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为家乡的春天添加了亮丽的色彩。不一会功夫,我们来到了爷爷墓前,爸爸带着妈妈和我认认真真地向爷爷的墓碑行三鞠躬。我多么希望爷爷还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奶奶是个健谈的人,一些照片就能勾起她对往事的回忆,打开她的话匣子。

照片上是祖奶奶和奶奶在老家,她们站在一个像是用黑砖堆成的小塔旁,火焰从小塔的缝隙里冒出来。奶奶告诉我,这是老家过年时的习俗,叫点旺火。

人们在年三十的下午把煤或柴堆成塔状,到了晚上,全家聚在一起点燃,这就是点旺火。点旺火的由来和过年的故事一样。“年”害怕火、红色和响声,于是人们把煤堆或柴堆点燃,并放鞭炮来迎接新年,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奶奶还告诉我,旺火是空心的,在点燃之前还要先“盛装打扮”一番:在旺火堆上套上像拉花一样的装饰,贴上“旺气冲天”的字条,希望能烧光过去一年的不快,新的一年旺气冲天。

另一张照片里,爷爷奶奶伸出手,对着刚刚点燃的旺火。“年纪大了就喜欢‘烤旺火’,对着火烤一烤,不光身上暖和了,也寓意把身上的疾病带走,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奶奶解释说,轻轻抚摸着袖子,好像在回味旺火的温暖。我看到她的眼里闪烁着一种顽皮和怀念的光芒。“过年的时候,每个单位也会堆一个大旺火,跟咱们国庆的时候每个省做一辆大花车似的。”奶奶补充到。“奶奶,我还听说人们要跳旺火,是吗?”“不不,我们老家不跳。”我注意到她的语气里夹杂着对故乡的骄傲。“但我们会围着旺火唱歌跳舞,放鞭炮。我小时候还喜欢在旺火上烤吃的。”奶奶的眼里又闪过那顽童般的眼神。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点旺火,但照片上一个个大小各异,或是刚刚点燃,或是已经被火焰紧紧包围,或是即将熄灭的旺火,被火焰映红的一张张笑脸和奶奶讲述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和奶奶约定,过年时回老家点旺火。

回家的路上,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红彤彤的火焰,听到了人们的欢笑。我期待着回老家点旺火的那一天,期待着点亮更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年末将至,跟着老爸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今年将这在这里过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我没来几天,清扫老屋,整理房间,摆弄桌椅都一一到位了,但显得有些没意思。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哗,散落在山间的农户显得格外的安静,刚开始还找不到过年的气氛。

“冬冬嚓,冬冬嚓……”我隐隐约约听到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循着声音找去,在如牛背的山脊上,十几号人着装各异,吹的吹,打的打,但更让我感觉到特别的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三个人——一个似船夫的老大爷,拿着一把木桨,头扎花巾,不时在做着划船状;中间的一个人手提莲花船置身其中,身穿花袄,浓妆,怪吓人的,随着前面的划桨人“随波荡漾”;最后一个人就更“搞笑”了,黑袄、头卡、白脸,手持蒲伞,最让人有趣的是耳朵间的那朵独鲜花,嘴角那颗大黑痣,关键的是随着“冬冬嚓”扭起了秧歌,再加上后面跟着一群又敲又打的老乡,好不热闹啊!我一边看着一边跟着大部队走着,穿过小桥,走进东村,来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锣鼓声、鞭炮声,小孩子们嬉笑声,不时升上一阵阵青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一天下来,我也不知道我跑了多少个村,也不知道来回看了多少遍,就是觉得看不过瘾。回来的路上还不时哼哼“彩莲船哪,哟哟,两头尖哪,呀嗬嗨,妹坐中间,呀儿哟,帅哥牵哪,划着。哟哟,呀嗬嗨”。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告诉我这个叫“采莲船”,是我们湖北传统的民俗舞蹈。传说中观音娘娘坐船筹款修桥铺路,后人为了纪念观音娘娘的善举,就通过采莲船表演来表示赞颂,在春节期间,撑起采莲船为每家每户拜年、送上祝福。

后来的几天里,我天天坐在山脊边等着采莲船来,和他们一起给村民们送祝福。你别不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也做了一回划桨人,学着划船的样子,还知道那个桨是纸糊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七年级家乡的风俗的议论文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