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8篇 作文大全20篇

诸葛亮被称为古代最聪明的人,神机妙算,智慧无穷。在你心中,诸葛亮是什么样子呢。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看看吧。

浏览

254

作文

296

我心中的诸葛亮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喜欢读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部书的作者是罗贯中。我喜欢书中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事"。他聪明过人,忠心耿耿,没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他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出山前隐居在卧龙岗。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他便出山辅佐刘备,后为刘氏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对刘氏江山忠心耿耿。白帝城一章中,刘备去世之前还说:"如果自己的儿子刘禅不争气的话,你可以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虽然刘禅不争气,但诸葛亮都在尽力辅佐,丝毫没有想过取而代之。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这句话,

对刘氏江山忠心耿耿。

诸葛亮机智过人。诸葛亮在江东时,舌战群儒,并且大获全胜。还有一次,赤壁之战前,周瑜想要为难诸葛亮,让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前两天诸葛亮按兵不动。第三天,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战船和几十名兵士,又准备了一大堆稻草人,浩浩荡荡向曹军水寨逼近。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下令士兵擂鼓呐喊。因为江上雾大,再加上曹操疑心重,所以曹操只令士兵向江中射箭。不一会儿。所有的稻草人身上,就扎满了箭。周瑜见到箭后,问明原委,也不得不说一句:"诸葛军师,真乃神人也。"就这样,诸葛亮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这就是我心中的诸葛亮--忠心耿耿,机智过人。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心中不败的神话。汝以为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诸葛亮忠君爱国的故事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223 年,蜀汉皇帝刘备病逝。临终前,他拉着丞相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远远超过了魏国皇帝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我的儿子刘禅是个明白道理的好皇帝,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低劣无能,你就废掉他,自己做皇帝吧!”诸葛亮听后,痛哭着说:“陛下放心吧,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我绝对不会做的,我一定会忠心耿耿地辅佐新主,一直到死。”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负起了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全国上下,不管大事小事,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做好,一点也不懈怠。在他的努力下,蜀国很快变得强盛起来。

为了完成刘备生前统一天下的愿望, 诸葛亮于公元228 年春天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由于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了。公元228 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出征前,诸葛亮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刘禅同意了诸葛亮的出兵计划。随后,诸葛亮带领大军开始北伐……

从公元228 年到234 年,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没有成功,但他统一天下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这时,诸葛亮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他积劳成疾,终于卧床不起,在遗憾中离开了人世。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名句演变为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为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成为人们表达忠贞之情的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诸葛亮的段落摘抄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1、 在《出师表》中你也曾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曾因为这句话而动容不已,假使此生没有刘备,你本该是那个“自我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隐士,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生活,朝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晚观“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是后来我曾想明白,这又岂是真正的你,你注定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注定是政客,而不是文人。正因为有你,三国的历史才能绽放奇光异彩;正因为有你,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精神;正因为有你,才有中华五千年来智慧与忠诚并重的信仰。孔明先生,国士无双,你当之无愧,千古《出师表》,文章更当之无愧!今晚辈陋笔妄敢造次,还望先生鉴谅。

2、您真是一条卧龙也。建安二年(197年),一出山变无不显示出您卓越的军事才能: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只可惜“出师末捷身先死”如果您多活几年,可能就要改写历史了。

3、你通晓天文地理,善于用兵 。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 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谨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谨焉能害我哉!后人就有 对您的评价“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4、我虽认为您十分厉害,但还认为您有些失误。我认为您不该斩马谡。马谡是姜维之后您的智慧 继承人,如果不斩马谡再加上姜维,您完全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 整。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 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一点上他无法象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

5、在我的心里,诸葛亮是一个英雄。他聪明绝顶,神机妙算。他淡泊名利,隐居在深山之中,不曾想在诸侯中名声显赫。然而刘备找到了他,向他请教了当时的形 势。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于是就答应效力与刘备。诸葛亮还善与用人,火烧赤壁后,曹军大败,本可借此机会除掉曹操。但是,在当时,如果曹了,北 方豪杰并起,天下又将陷入更大的战乱之中。所以他就派了关羽去,因为他深知关羽定会不忘旧情,放了曹操。同时又可治理关羽,削减他的傲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诸葛亮的名人名言

全文共 167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自古不争的忠臣楷模兼智慧的化身,世称其为“智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诸葛亮早年在南阳隐居。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他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个人名言

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与诸葛亮有关的词语】

歇后语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假的)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焚香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注释:也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臭皮匠”的源头应该是“三个臭裨将”,也就是三个副将。)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秘莫测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成语

足智多谋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七擒孟获 赤壁鏖战

草船借箭 羽扇纶巾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焚香弹琴 云淡风轻 谈笑风生

俗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

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神机妙算诸葛亮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孔明,盖世奇谋,三顾茅庐请出山,博望一火初立功,舌战群儒无人辩,火烧赤壁借东风。计取荆州献主公,三气周郎迎尚香,挥师西进取成都,大败曹军占汉中。拥立玄德继大统,先帝托孤白帝城,五月渡泸南平叛,六出祁山北伐魏,七擒七纵仁义先。巧设空城退仲达,上方谷烧司马军,五丈原上卧龙殒。你大力发展丝绸织业,使蜀锦畅销天下,开发中国大西南,加强和西南少数民族的交往,建立了三国鼎立中丝织业最为发达的——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一生真实的写照,正如陆游称赞《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的赤胆忠心,你的神机妙算,历史更为你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诗篇!

[三国风云人物初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与诸葛亮的约会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我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出师表》。正在这时,眼前的画面突然变得模糊,随即便是一片黑暗。

眼前再度有光亮时,我发现自己正倚在房门外。我急忙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咦,这好像不是我的衣服啊,倒有些古装的样子。我抬起头,轻手轻脚地贴近了门,想听听里面的动静。

“门外是谁?”门里面传出了声音,温和却又不失威严。“进来吧。”他的声音很低,总感觉有一丝压抑。

我硬着头皮推开门,却立刻大吃一惊,那羽扇纶巾的打扮,坐在烛灯下的人不正是诸葛亮吗?“诸,诸葛先生……”我往前走了几步,刻意放轻了脚步,咽了口口水,手心直冒汗,生怕惊扰到他。我走近些,看到那桌面的纸上写着的,正是我之前正在背诵的《出师表》!

“何事?”诸葛亮抬眼看着我,是的,我十分清楚地看到,那眸子里竟然闪着点点泪光!

“您……可是要北征了?”我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是啊,此次北征若是可以击溃魏国,那么我蜀国一统之日也不再遥远,汉室也将得以复兴,而先帝的遗愿也将完成!”诸葛亮站起身,扇子有节奏地扇着肩,手激动得有些发抖。

“只是……纵使前方安定,后方也未必衬人心意啊!”他长叹一口气,缓步来到我跟前。

“您是担心刘……后主乐不思蜀,加上后主身边并非只有良臣,只怕……”诸葛亮垂下头,眼帘也垂得很低,“若不能了却了先帝之愿,如何能报得先帝三顾茅庐之恩!我本是一介莽夫,先帝不知从何处听到了我的名字,竟不惜屈尊来拜访。我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可以为先帝庶竭驽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先生,若尽力便足矣。”我躬身行礼,“这世上无论是谁,都无法将天下掌控于股掌之间,您这又是何必呢?”

此时,诸葛亮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胳膊间,沉默了许久,这才开口道:“只尽力,不足矣!若无成事之心,便难以成事。”说完,他摆摆手,示意我离开。

我踏出房门,为他掩上了门。就在掩上门的那一瞬间,眼前又成了一片黑暗,似乎是被谁遮上了双眼。

再度醒来,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房间。我正握着笔,笔下有一行字,是我的笔迹:“只尽力,不足矣!若无成事之心,便难以成事。”恍惚间,诸葛先生的声音再次在我耳边响起。这话,应该值得我用一生来实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喜欢看古代的小说或者是电视剧吗?我想觉得有喜欢的历史人物吧,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孔明!

记得小时侯,外公经常抱着我在电视机前看《三国演义》,稍大些时候,妈妈帮我买了三国彩色连环画,再大些到了读书的年龄,爸爸妈妈带我到影院看了《赤壁》,而在我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就有《三顾茅庐》这一课,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就这样,我与《三国演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国演义》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就是诸葛老师了。电视(影)上的诸葛老师容貌轩昂、鹅毛扇不离手,非常潇洒,运筹帷幄,有决胜千里的气势!通过对《三国演义》书籍的阅读,我更感到诸葛老师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是智慧的化身。我敬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我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惊涛骇浪般的政治斗争中;更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为自己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

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诸葛老师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足智多谋;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气,“草船借箭”的故事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我真是太佩服他了!另外诸葛老师还是一个大发明家呢,他发明了脚踏水车、木牛流马,为农民灌溉农田、军粮的运输解决了大问题!这些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诸葛老师一生为蜀国兴亡、为天下百姓鞠躬敬瘁,死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去世前不久还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为蜀国的未来殚精竭虑。看过之后,不禁为他感叹,惋惜,他高雅的气节,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他就像是天上的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前途;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将教导我们的一生!

诸葛老师,你让我感动!虽然我不能像您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但我也可以有宽广的胸怀,远大志向,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节,与满身傲骨。

我一生的偶像:诸葛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小时侯,外公经常抱着我在电视机前看《三国演义》,稍大些时候,妈妈帮我买了三国彩色连环画,再大些到了读书的年龄,爸爸妈妈带我到影院看了《赤壁》,而在我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就有《三顾茅庐》这一课,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就这样,我与《三国演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国演义》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就是诸葛老师了。电视(影)上的诸葛老师容貌轩昂、鹅毛扇不离手,非常潇洒,运筹帷幄,有决胜千里的气势!通过对《三国演义》书籍的阅读,我更感到诸葛老师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是智慧的化身。我敬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我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惊涛骇浪般的政治斗争中;更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为自己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

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诸葛老师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足智多谋;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气,“草船借箭”的故事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我真是太佩服他了!另外诸葛老师还是一个大发明家呢,他发明了脚踏水车、木牛流马,为农民灌溉农田、军粮的运输解决了大问题!这些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诸葛老师一生为蜀国兴亡、为天下百姓鞠躬敬瘁,死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去世前不久还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为蜀国的未来殚精竭虑。看过之后,不禁为他感叹,惋惜,他高雅的气节,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他就像是天上的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前途;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将教导我们的一生!

诸葛老师,你让我感动!虽然我不能像您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但我也可以有宽广的胸怀,远大志向,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节,与满身傲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诸葛亮和馒头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从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诸葛亮简介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笑诸葛亮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常被别人嘲的对象,而我嘲笑的却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我笑他,自有我的理由。在我看来,号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不过只有“三个臭皮匠”的水平罢了。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何尝不想多过几天安稳日子,可他偏偏放着不愁吃不愁穿闲云野鹤般的好日子不过,禁不住刘备的软磨硬泡,上了刘备的“贼船”,最终落得个“败军之将”的称号,你说他傻不傻?

诸葛亮舌战群儒,这本是一段佳话,可如果到了现在,要投票选举“最佳谋士奖”,那些被他侮辱过的文人雅士肯定都会在投票单上诸葛亮的那一栏打个叉。如此一来,就算世人全都公认诸葛亮是“天下第一聪明之人”,恐怕也和这个奖项无缘了。你说他傻不傻,怎么老是给自己找仇家?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苦心用计得了十万只箭,却一转手就全部送给了周瑜,还因此招来周瑜嫉妒,你说他傻不傻?

为了平定南蛮,他把人家孟获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像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一般,你说他这是神机妙算还是喜欢折腾呀?

他犯傻的地方还有很多:明知道关羽和曹操有旧情,还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结果把曹操给放跑了,给自己留下一个劲敌;明知道马谡不会用兵,还派马谡去守街亭,结果街亭丢了,伐魏失败,他把自己自贬三级。你说他傻不傻?

诸葛亮在西城大摆空城计,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临危不乱,还好司马懿生性多疑,被骗走了。可诸葛亮也没能多活几天,终于在五丈原一命归西。你看一个人傻得连命都不要了,还有什么人比他更傻的呢?

诸葛亮,我不得不说你傻,不得不笑你傻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采访诸葛亮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吴承恩写的古典名着《三国演义》,我心中却又莫名其妙地涌出另一个梦想。

我带着采访本来到诸葛先生的住所——隆中的一所茅屋,诸葛先生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们的谈话很快就开始了。

“诸葛先生,您知不知道您在我们心中就像神一样!”

诸葛先生爽朗地笑了:“傻孩子,我哪里是神呀?我与你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呵呵呵。”

“那为什么您像未卜先知似的,能提前知道刮东风、起大雾呢?”

“噢,那只不过是因为我学过一些自然常识方面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天气,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做到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不过疑问马上又出现在我的脑海,“可为什么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呢?”

“我想是因为……”诸葛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可是由于我们许多人并不注意自己的全面发展,”只认为能在某个方面突出就行了。其实不注重全面发展是会影响特长的发挥的。

“噢,诸葛先生,有个问题希望您不要介意。有句话这么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知您怎么看这句话?”

“哈哈,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我也许比别人多知道一些东西,但并不是说我什么都知道。小朋友,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一定能成为十分出色的人。”

[采访诸葛亮的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假如我是诸葛亮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心胸宽广,对待刘备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如果我是诸葛亮,如果我拥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我会做出和他不同的选择。

假如我是诸葛亮,我会去投奔一代枭雄曹操,因为曹操精通兵法、才华横溢、爱惜人才,我会毛遂自荐,主动找到曹操,辅助曹操。

我会劝说曹操,让他广纳天下人才,并尽其所用,做到“天下人才尽归曹”,并建议曹操重用人才。

假如我是诸葛亮,我建议曹操带领人马挥师南下,准备吞并东吴。如果东吴也广纳人才,那么我会劝告曹操,派遣人才假意投靠东吴,最后釜底抽薪,渗透江东,占领东吴。

我会劝告曹操占领东吴后要安抚东吴的百姓。对待百姓就如家属一样,还济贫罚盗。贫苦的人家要多关心,发钱发粮救济。偷盗者必斩,但要照顾他们的家人,这样做可以得到民心。如果东吴的百姓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大家自然就都会顺从曹操。

我要建议曹操不要杀害孙权,但要把孙权和夫人发配到荒无人烟的边疆。还要礼贤下士,诚心厚待周瑜,优待周瑜夫人小乔,让小乔自愿劝说周瑜归顺曹操。宫内的家眷更要优待,以便一统天下。

假如我是诸葛亮,我会投靠曹操,对他忠心耿耿,忠贞不渝地辅佐他,帮助他实现统一大业,让天下百姓尽开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1000字写人作文:一代奇士诸葛亮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定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摆空城,屏司马,擒孟获,出祁山,著出师表。

——题记

他的聪明才智

脑海里一直幻想着一个场景——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一位虎背熊腰的汉子雷厉风行的吼道:先生,司马懿率领15万大兵兵临城下,我军撑死2500名士兵,我——好了,吾自有计,退下吧。一位体态身长八尺(约184cm),容貌略微沧桑,可却有一股英冠之气的人说道——诸葛亮,虽然嘴里这样说道,可是脑海却一直在想退敌之计,如果是司马懿的话还好,可他的子嗣……唉!摆了,眼下只有这招可用。孔明(诸葛亮)随即传令众人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然后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香,慢慢弹起琴来。没多久,司马懿兵临城下,望见城上孔明端坐城楼,笑容可掬,旁若无人。低头不语,司马昭见家父如此摸样,大为不解道: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良久的注视孔明,然后对司马昭说:你怎么知道?孔明平生谨慎,怎会如此冒险,今城门大开,必有埋伏,撤退吧……..于是,诸葛亮有了"智绝"这一称号。

他的白首不渝

章武三年(223)春,孔明疾步行走,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召诸葛亮……声音忽然传来,孔明大喜,可一进门望见脸色惨白,浑身无力,奄奄一息的刘备时,孔明顿时泪眼婆娑,无力的刘备望向孔明:我恐怕不行了——不会的,不会的!主公天生龙体,肯定是这群庸医,来人啊,把这群庸医给斩了——您的才能是刘禅的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的,最终成就一番大事。如果刘禅能够辅佐帮助成大事,那就辅佐帮助他,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就可以代替他的位置。刘备似乎即将命丧黄泉的说道。孔明怎么肯,慌忙说道:臣一定全力辅佐,永效忠于少主,死了以后才罢手。于是,世上多了一个成语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孔明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虽然不是真的,但,他的机智如妖,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铭记于心。让人知道,这便是一代圣贤!一代名士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偶像诸葛亮初中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这几天晚上,我都与“高尚的人”诸葛亮谈话,他告诉了我一条妙计—“空城计”,他就是用这条妙计吓跑司马懿的十万雄军!

《空城计》这富有意义的典故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勇敢过人的品质,这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为了我为之学习的好榜样!这典故我记得清清楚楚,像烧红的铁块一样烙在我的脑海中,无法忘怀。

据说某一日,魏国司马懿率领十五万铁甲雄兵,去攻打诸葛亮镇守的西城,经过一段时间,司马大军来到了西城外不远的小山,西城探子见此情况,立刻回城禀告诸葛亮。众将军和军师听后惊慌失措﹑议论纷纷,因为西城只有2500名士兵。这时,诸葛亮毫不犹豫地摆下了“空城计”。司马大军终于抵达西城外,但是西城里只有几个农民在扫地,城门大开,城门上站着两位小童,诸葛亮就在那无忧无虑地焚香弹琴。司马懿见此情况有古怪,思考一会儿不听众将军的劝导,以为诸葛亮有埋伏,就命令大军立刻撤退,大军听后都十分害怕,飞快的撤退。谁知在山谷里诸葛亮派关兴与张苞埋伏,吓得司马大军丢盔弃甲地逃走了,最终司马大军大败而归……

读到这,我真是很敬佩诸葛亮,他居然可以测算到司马懿的害怕心理﹑懂得顾全大局的性格,吓跑了十五万司马大军;还有诸葛亮的勇敢过人,如果司马懿不顾一切的杀进西城,那么诸葛亮怎么办?但是,诸葛亮对自己的测算很有信心,结果他真的办到了,这时我有着诸葛亮的兴奋心情,正与他一起分享快乐!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使现代的人民都模仿他的“空城计”。例如有些楼商为了赚钱,摆下了“空城计”-说这房子有许多桌子﹑椅子等生活用具附送,但结果买主却受骗了……这些可恶的楼商为了赚钱,竟然滥用我的偶像诸葛亮的妙计到处欺骗别人,本来“空城计”是很好的,吓跑十五万雄军的,但是这些楼商竟用来欺骗别人,侮辱了我的偶像的形象。

在以后的日子中,我要好好地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和诸葛亮聊天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我正愁着没事干的时候,突然我眼前一亮,就直接被传从到了三国时期的蜀军营地。

我不禁被吓了一跳,想到:”来了就来了,去访问一下我的偶像孔明先生吧。“走着走着,一个士兵把我拦住了:”你去干什么?“我回答道:”我是来自未来的人类,我是来拜访你们的军师孔明先生的。“于是他押着我把我押到了营里。诸葛亮问:”汝来这里作甚?“我给诸葛亮说明了经过后,就开始问他问题了:”孔明先生你为什么愿意离开您的家“卧龙岗”而来帮助刘备主公呢?“诸葛亮对我说:”因为吾被主公的一种不罢休的精神所感动了,所以吾才决定去帮助刘备,和他一起去拯救天下的黎民百姓。“说著说著,只见一位身长八尺多高,面如冠玉,唇似蜡的关羽来到了营前说:”军师,魏国的某某来攻啦!这该怎么办呢?“诸葛亮不慌不忙的说了计谋后,关公就去迎敌了。不大一会儿,关公就提着某某的项上人头进来了。我又对诸葛亮说:”您为何如此聪明?“孔明说::”这都要归功于书籍呀!是书记告诉了吾很多知识给予了吾智慧。

猛然间,我又被传送回来了,我领悟到了一点: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像诸葛亮那样的有用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假如我与诸葛亮生活一天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在我们心中有很多定义,但是在我心中却只有一个——诸葛亮,为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军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与诸侯……”诸葛亮,人称“卧龙”,为了躲避外界那战火纷飞的世界,毅然选择隐居山林,做一个无牵无挂的农民。有人会以为他是懦夫,不愿面对现实选择逃避。可我不这样认为,若真是为了逃避,那为何刘备三次前来邀请,诸葛亮选择了跟从呢?我认为他是在养精蓄锐,坐守山林,正等待一位可以以德服人的明君!助他一统天下。

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洪流,我来到了那时的三国,见到了那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见证了他:草船借箭,火烧连环船,空城计……

当他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压境,甚至已经兵临城下时,我不禁有些疑惑,斗胆问道:“请问诸葛亮先生,为何您这么肯定司马懿他一定不会进攻呢?”只见他爽朗一笑:“哈哈!这有何难,身为军师,首先要沉着冷静,了解敌人方能百战百胜!司马懿为人处事慎密,擅多疑。他心中一定想我会在城中埋伏十万大军,杀他一个片甲不留!”听诸葛亮这么分析,我心中豁然明朗,原来诸葛亮是利用了司马懿多疑才大胆唱了一出空城计呀!呵呵,司马懿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呀!精彩!精彩!

当诸葛亮尽心尽力地辅佐刘禅时,我忍不住问道:“几千年以后,人人在说阿斗的江山——白送,是如此无能,昏庸,您为何还要如此鞠躬尽瘁地辅佐他呢?”

诸葛亮坦然一笑:“呵呵,尽管如此,我也要竭尽我所能,去辅佐他,为他治国出一份绵薄之力!因为先帝有恩于我,我应当遵循先帝遗诏,全力辅佐太子!”

听了诸葛亮的话,我不禁感叹:“何为英雄?这就是英雄!一腔热血,鞠躬尽瘁!只为了恩人的一句遗言!雄才大略,处变不惊,如此这般,难道这还不是英雄吗?”

虽然他未完成先帝刘备的心愿,但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诠释了“英雄”两字的含义。让我们代代相传!

英雄,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可却有非同一般的含义。从诸葛亮身上,我看见这些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诸葛亮的警句大全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1.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诸葛亮

2.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诸葛亮

3.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4.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5.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6. 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诸葛亮

7. 劝农业,无夺其时。 ——诸葛亮(三国·蜀)

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9.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佚名

10. 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诸葛亮

11.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12.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13.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14. 夫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1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1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18.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诸葛亮

19.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20.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2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22. 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

23.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24.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5.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26.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27.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28.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9.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3.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34.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35.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三国·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36. 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诸葛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37.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三国·诸葛亮

38. 非宁静无以成学。 ——诸葛亮

39.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诸葛亮

40. 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民谚

41. 有文事必有武备 ——三国·诸葛亮

42. 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三国

43. 诸葛亮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4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

45.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诸葛亮

46. 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三国)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起“偶像”大家可能都会想起许多大明星,例如周杰伦、范冰冰、杨幂等,但是我的偶像可不是这些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代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却毅然跟随刘备出了茅庐;诸葛亮,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和刘备一起建立蜀国;诸葛亮一个忠于职守的人,为了刘备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诸葛亮,足智多谋,默默无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便请诸葛亮出山来协助其平定天下。刘备问他是否愿意完成这件事,诸葛亮想当时正值战乱时期,四方霸主都想当天下主子,但是诸葛亮看刘备会是个好皇帝便答应了。

在那飞沙走石的前线,诸葛亮顾不上生活条件的艰苦,他不仅为刘备出谋划策,还经常因为军事而操劳,身体也渐渐孱弱起来。诸葛亮一生都在谋略,其中最著名一件事便是火烧赤壁。诸葛亮先让黄盖去假降,然后黄盖让曹操把所有船都用铁链连起来,可防止晕船。谁知,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算计好的,知道今日还刮大风,可以一把火把曹操军队烧个片甲不留。果然不出所料,大火把所有的船都点着了,顿时,水一上片红光,把曹操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这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赤壁。

还有一次北方的蛮人孟获来攻打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早就算好了,于是孟获便被诸葛亮生擒住了,诸葛亮想让孟获服了自己,让他不再骚扰蜀军。为让他心服口服,诸葛亮将孟获抓了又放,这样来来回回抓了七次,到最后他才服诸葛亮,于是便收了兵。

就这样他为刘备奉献了这一生。完美的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词语。他的智慧,无私奉献打动了我,所以他是我心中当之无愧偶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崇拜的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不是武术高超的武松,啊啊!猜不重不吧,是诚恳老时的鲁肃。

那一天,我在那看《三国演义》,突然,我看《草船借箭》里说周瑜妨忌诸葛亮的才干,于是故意用一件事为难了诸葛蔼亮。周瑜又让手上“鲁肃”,去打听打听,鲁肃去问诸蔼亮时候,诸蔼亮告诉了鲁肃说:“我三天内要造十万支箭,不可能完成,但我得请你帮忙。”鲁肃听到了说:“我能帮你什么呢?”“帮我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不能让都督知道。”鲁肃答应了,真没提那件事,第一天第二天都不见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时船到了曹军,曹操知道了,让六千名弓弩手和派一万多名弓弩手射箭。诸蔼亮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近曹军受箭,天渐渐亮了。诸蔼亮让军士们齐声高喊:“诸诸曹丞相的箭。”

啊!看了这故事我知道鲁肃只是一个小不起眼的人物,但他诚恳,老实的现象让我惊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诸葛亮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虽身为蜀国丞相和三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却是廉洁奉公的表率。他教育儿子要进行品行高尚的养成,即要用俭朴的生活来养德,用淡泊富贵来树立大志,用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用振奋精神来革除享乐怠惰,等等。诸葛亮正是这样做而实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给刘禅的信中说:“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子孙靠它生活还是挺富裕的。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没有别的财产,随时的衣食,全部仗给于官家,不另外谋取生财之道来增加点滴私产。我死的时候,不使家属内有多余的布帛,外有多余的财产。”诸葛亮在临终前不但劝谏后主,规划国事,而且有针对性地陈述家事,预先谢绝赏赐,以免后代因钱财而不成大器。高风亮节,这太难能可贵了!

诸葛亮的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