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8篇 作文大全(实用20篇)

诸葛亮被称为古代最聪明的人,神机妙算,智慧无穷。在你心中,诸葛亮是什么样子呢。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看看吧。

浏览

319

作文

296

羽扇纶巾智多星——诸葛亮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其人,古今中外,闻名遐尔。诸葛亮其名,简直就是民族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的典范。他是军事战略家,一生戎马倥偬,却运筹帷幄,出神入化,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闪耀其智慧的光芒。

刘备军师和丞相。计策有:联孙抗曹三分天下(即隆中对),曹操当时已击灭袁绍统一北方,孙权内部也有献土归降的主张,刘备仍不但兵败无寸土地盘,曹操席卷江南统一天下几成定局。诸葛亮出使东吴使孙权认可刘备(光杆刘备有谈判的资格)并坚定孙权抗曹决心(孙刘联盟必胜,曹操必败,孙权收益大于归降;不联合刘备很可能失败),最终刘备在赤壁之战后空手套白狼获得荆州这块地盘。成为三国的雏形。这里再扯远一点,可能有人说,刘备夺益州身边的军师是法正而不用诸葛亮,并以此来否定诸葛亮的首席军师地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知道刘备非荆州士族,诸葛亮是荆州的女婿,只有诸葛亮才能稳固荆州,保有该地,刘备身边(主要是: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等)具有行政治理能力的人只有诸葛亮(法正在荆州不具备人脉优势),所以刘备不可能将诸葛亮带上。其实诸葛亮的作用在刘备这里只能即作张良又作萧何来用。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作文写作素材人物篇诸葛亮

全文共 401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诸葛亮早年在南阳隐居。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他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相关典故】

吃瓜留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诸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

”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 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诸葛亮和馒头

相传在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从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诸葛亮和大头菜

据说大头菜的渊源也与 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居住隆中时,有一次小染疾病,他到山上去采药,发现一种象箩卜的东西,挖起来一看又不是箩卜。只见这东西拳头大小,上大、下小,咬一口一尝,不苦不涩,细品一下,还有点辣甜。他想,地上百草能养人,这种东西若没毒,不也是好菜吗?于是,他就挖了几个带回家,叫妻子炒了一盘,想尝尝味道咋样。谁知,菜一上桌,全家人一尝,都称好吃。问叫啥菜,诸葛亮想了想说,就叫“大头菜”吧。从此,诸葛亮一家经常吃大头菜。有一年风调雨顺,诸葛亮种的大头菜长得又肥又大,秋后收了一大堆。襄阳人储存剩菜的办法就是腌制,诸葛亮将大头菜洗净凉干腌了一缸,第二年拿出来一尝,竟比新鲜还美味,后来,诸葛亮辅佐 刘备联吴抗曹,因士兵没菜吃,常使刘备发愁。诸葛亮就派一支 木牛流马到襄阳买大头菜。大头菜带起来方便,吃着有味,刘备非常喜欢。从那以后,每逢大战之前,刘备就派人到襄阳买大头菜,他的士兵一直没有缺过菜吃。此后,襄阳的大头菜越来越有名气,人们自然想到诸葛亮,为了不忘他的功劳,大家就把大头菜叫做“诸葛亮菜”。

喂鸡求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心得·启迪

诸葛亮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的学习条件好了,更应该发奋学习,拼搏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成为有用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起“偶像”大家可能都会想起许多大明星,例如周杰伦、范冰冰、杨幂等,但是我的偶像可不是这些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代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却毅然跟随刘备出了茅庐;诸葛亮,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和刘备一起建立蜀国;诸葛亮一个忠于职守的人,为了刘备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诸葛亮,足智多谋,默默无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便请诸葛亮出山来协助其平定天下。刘备问他是否愿意完成这件事,诸葛亮想当时正值战乱时期,四方霸主都想当天下主子,但是诸葛亮看刘备会是个好皇帝便答应了。

在那飞沙走石的前线,诸葛亮顾不上生活条件的艰苦,他不仅为刘备出谋划策,还经常因为军事而操劳,身体也渐渐孱弱起来。诸葛亮一生都在谋略,其中最著名一件事便是火烧赤壁。诸葛亮先让黄盖去假降,然后黄盖让曹操把所有船都用铁链连起来,可防止晕船。谁知,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算计好的,知道今日还刮大风,可以一把火把曹操军队烧个片甲不留。果然不出所料,大火把所有的船都点着了,顿时,水一上片红光,把曹操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这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赤壁。

还有一次北方的蛮人孟获来攻打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早就算好了,于是孟获便被诸葛亮生擒住了,诸葛亮想让孟获服了自己,让他不再骚扰蜀军。为让他心服口服,诸葛亮将孟获抓了又放,这样来来回回抓了七次,到最后他才服诸葛亮,于是便收了兵。

就这样他为刘备奉献了这一生。完美的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词语。他的智慧,无私奉献打动了我,所以他是我心中当之无愧偶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周瑜与诸葛亮初二作文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初二作文:周瑜与诸葛亮作文。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同时,人们也知道周瑜气量狭窄、不能容人,以至于英年早逝。“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这一切都是出自罗贯中小说的文笔,历史上的二人真是如此吗?

就《三国演义》来说吧,周瑜身为东吴大都督,统领吴国兵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下的许多将领如:黄盖、程普、韩当等,都是跟随过孙坚出生入死的老将,如他真无才能无胸襟,岂能服众?《三国演义》中第一个不服他的便是程普,可周瑜不但不气恼,不报复,反而恭敬有加,气度非凡,使程普在自传中写下了:与公瑾交,如饮佳酿,不觉令人陶醉……

诸葛亮对降将魏延早有成见,平时不重用他,后来在数次伐魏战中也不听他的计策,足见他把私人偏见看得比国家大事还重,以至“统一大业”的高远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两人斗智的最高巅峰,别的不说,就说周瑜的美人计吧,刘备入赘东吴周瑜想借此机会软困,可每次使出的计谋均被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所破,人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前提是必须有了政策,才能产生对策,而人家诸葛亮却是在连周瑜还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政策是什么内容的情况下,他的对策就已经出来了,也许诸葛亮真能神机妙算吧,那么后来的挥泪斩马谡,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及走麦城却和他的神机妙算甚不吻合呀!鲁迅曾说过:“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难道他真是妖人?

再看他的军事才能:周瑜二十岁便跟随孙策统兵打仗,三年内出兵帮孙策攻下了十余个县,孙策死后,周瑜更是重担在挑,重权在握,他先讨伐邓龙,击败来犯的曹操,攻下了南郡、夷陵后在征讨西川途中不幸病故…

诸葛亮出山时二十六岁,初期,刘备得他并非是如鱼得水,而是节节败退。赤壁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羽翼渐渐丰满,刘备称帝,封诸葛亮为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后人对他的评价,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诸葛亮亲自率兵连年伐魏,却徒劳无功,最后还被司马懿拖死军中…

光阴荏苒,眨眼瞬间,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长河起伏变幻,有的人被埋没了真面目,有的人被升华了真形象,有的人被霉变或发酵了其功绩,而史册则永远是斩新的,洁白的,永远,永远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们班的“小诸葛亮”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这个教室中断断续续地传出不同同学朗读的声音,从这段话中就知道,现在在朗读的同学一定是一位好学生,很有可能是班长。

“叮叮叮……”下课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走出教室,只有两三位同学在整理座位和桌子里的书本,走进一看,“呀!”这位同学的桌子里好干净啊,初步推测,我就知道这个位子一定是一位女孩的。

时间过得飞快,15分钟就没了饿,同学们都匆匆忙忙的跑回教室里。这节是数学课,我坐在位子上,刚才那个位子的同学,她长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有树一般挺拔的鼻子,小巧玲珑的嘴,这就是我们班的新任班长,她戴着一副眼镜,我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就叫“四眼班长”。

有一次,一道超难的数学题,我们全班想了好久,都没想出来。她闷闷不乐的坐在位子上,眯着小眼睛,过了一会儿,露出了灿烂的微笑,突然,她从位子上站了起来,大声说出了解题方法,把大家都愣住了。老师也频频点头,同学们对她说:“班长好样的。”老师也说:“解得好,解得好,我都没想到呢。”她解题的思路总是很独到,让你大吃一惊、自叹不如。

在班里这位同学非常聪明,还非常喜欢画画。在美术课上,班长总是画出漂亮的图画,还得到美术老师的表扬。在一次美术竞赛中,班长在大赛中,大显身手,好像是最厉害的美术大师。只见老师拿起一张图画来宣布美术竞赛的冠军!突然,操场上安静了下来,准备最后的一位冠军,为他倡导!那张图画一点一点的往下落,最终,那张图画上画了一个老师,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她是我心中的“诸葛亮”,她是那么的聪明,不论什么样的困难都挡不住她。不论什么都遮不住她的光芒,她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心中的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则徐,李白,杜甫,蔺相如……如果有人问我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一大堆。但是在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候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的内容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86字道尽了人生哲理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年轻时听人说:“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

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诸葛亮给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 就是有宁静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 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 计划人生,不要事事 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  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 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 的掌握要点。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 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 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 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 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 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敬佩诸葛亮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一定会认为诸葛亮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当然我也不例外,自从在暑假看完了《三国演义》之后,诸葛亮成为了我心目中最敬佩的人。

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化身,他的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代代传诵。无论是早期的草船借箭、借东风,还是后来的木牛流马,无不体现着他的智慧。而“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他最好的民族政策的体现,那时,南方蛮王孟获多次带兵侵犯蜀国的边境,诸葛亮第一次利用孟获骄傲的心态和险要的地形,活捉了孟获。他见孟获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放了孟获,打算用攻心术使之心服口服。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使用计策捉住孟获,但一次又一次放了孟获,最终,孟获投降了诸葛亮等人。

诸葛亮不计前嫌,为了收服一名猛将,大胆满足敌人的要求,可见他是多么爱惜每一个人才,也表现了一个思想家应有的才智。

我心中的诸葛亮,一个大公无私、远见卓识而又博学多才的英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敬佩的人——诸葛亮作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如魏征、李白、雍正、林徽因……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奉献给了蜀国。他足智多谋,是蜀国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用他的才华引领蜀国更加壮大,历史上留下来他不少的丰功伟绩,比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在三国时期,街亭一战失败,影响了后方西城县,当时西城县仅仅只有2000多的兵力,一个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率领15万人马向西城县的方向攻来。当时诸葛亮的身边没有一个武将,全都是文官,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人心惶惶。

诸葛亮上西城县城楼,看到不远处尘土飞扬,便叫那些将士们装扮成百姓在每个城门口钱打扫街道。而他自己带上两个童子上城楼,将琴放在桌前,焚香弹琴。

司马懿看到此情形,感到十分的可疑,便叫大军停了下来。司马懿的儿子说:“这城门打开,为何不直接攻上前去?”

司马懿回答:“诸葛孔明一生谨慎,做出这副样子,想必是有重兵埋伏,撤退!”

众官员见到司马懿走后,问诸葛亮,:“丞相,为何司马懿不直接攻打进来?”

诸葛亮说道;“司马懿知道我谨慎小心,不会冒险,如果不是情势所逼,我也不会这样做。”

官员称赞诸葛亮:“丞相果然是神机妙算。”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诸葛亮的智谋,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得不令人敬佩,在历史的长河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心中的诸葛亮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只要想到诸葛亮这个名字,就会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在我的眼前浮现出来。

在我读《三国演义》中的“三请诸葛亮”一段后,我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旷世奇才。前两次刘备他们兄弟三人想请诸葛亮出山但都没有成功。第三次把诸葛亮先生请出后,诸葛亮与刘备在一起吃饭,在一个床上睡觉来商量国家大事,使我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当我看“草船借箭”这一段时,周瑜让诸葛亮在几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但诸葛亮保证能在三天之内就能造出十万支箭。听着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话,我还是为他捏了一把汗。不过,到了最后的一天,诸葛亮神机妙算,竟用草船来“借”箭。周瑜知道后,连称自愧不如。连一个十分嫉妒诸葛亮的人,也会承认自己不如他。看来,诸葛亮还真是神机妙算呀!

一次,大敌当头,诸葛亮他们来不及抵抗。大家都惊惶失措,只有诸葛亮非常镇定。令我大吃一惊的是,诸葛亮竟然让士兵扮成老百姓,在大街上悠闲地走来走去,他自己则在高楼上悠然自得地弹着琴。当兵临城下时,我以为诸葛亮会偷偷逃走,没想到他还在城楼上弹琴。敌人看到这一景象后,误以为城里有埋伏,就连忙撤走了。看到这里,我才知道诸葛亮的用意是巧用“空城计”吓退敌兵。要我是他,早就逃跑了,诸葛亮真是一个遇事不慌,从容镇定的人。

诸葛亮是我心中的军师,教会了我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和诸葛亮聊聊天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嗨!诸葛亮!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浙江上虞的沈品吟。

你的大名如雷贯耳,我这才特地来拜会你。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啊!你未出茅庐,就已知天下三分,真是神人也!后来你又帮助刘备打天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空城计退敌……你又立下了许许多多功劳。可是,我感到十分纳闷,你是人,又不是神,为什么可以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呢!为什么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你能告诉我其中的奥秘吗?|“

诸葛亮扇着鸡毛扇(鹅毛扇),笑眯眯地说:”沈品吟同学,你怎么会一个劲夸我呢!后来我的计谋不是也有失败的吗?你既然已经问到这了,那我就告诉你吧,你刚才说的对,我是人,不是神。那人们之所以会觉得我神机妙算,那是因为,我在未出茅庐时,认真读书,刻苦学习,这才是其中的奥妙呢,其他就没有了。“

我高兴地说:”听了先生的话,我如梦初醒,太感谢了!今天,我就是为此事而来的。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的故事

全文共 2424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巧使空城计中,诸葛亮采用弹琴退敌的计谋,这个谚语由此而来,以下为参考:

诸葛亮北伐中原,由于错用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结果致使街亭这个战略要地失守,再无法进军取胜,而且随时有被魏兵堵截归路、全军覆灭的危险。

诸葛亮顿足长叹:“大势去矣,这全是我的过错造成的!”为避免更大损失,忙安排人马,布置撤退。

为防魏军乘势追击,赶紧把关兴、张苞两员小将唤到帐前:“你们二人各带三千人马,在武功山小路两侧布置疑兵。如果魏军来到,敌众我寡,切不可战,只大声击鼓呐喊,用疑兵计吓退他们即可。然后,急奔阳平关,撤回国内!”

又把张冀叫来布置:“引部分军兵,快速修理剑阁通道,以为大军准备退路。”

然后传令:大军悄悄收拾行装,分别从各自驻地快速撤回国内。

诸葛亮的中军营地现在西城县内,这是个弹丸小城,易攻难守。待诸葛亮把身边人马分派出去执行紧急命令之后,城中就近于空地了。正要拔寨撤离,忽然十几匹马飞跑进城来,马上士兵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报告:“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已向西城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

这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连一员武将也没有。士兵也大多派出去,只留有两千老幼病残,根本无法作战。

众官员听到这消息,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很明显,战不能战,逃也逃不掉——此地路径狭窄,惟一大道已为司马懿占住。再加上辎重行李多,马匹、车辆少,逃不出几里,就会被魏军铁骑追杀殆尽。

诸葛亮也十分紧张,忙登上城楼向外望。果然,西北方向尘埃冲天蔽日,已隐隐有大军奔走声如沉雷般动地而来;尘头起处更不时闪现魏军旗号,招摇挥动。

诸葛亮稍一沉吟,马上传下命令:把城内所有旗帜全放倒,藏匿起来!城内士兵,各自隐在驻地房舍、围墙内,不许乱动乱叫,如果违令不遵者,立斩!然后,又下令:大开东南西北四面城门,每一门前,派二十名老少军兵打扮成老百姓模样,洒水扫街,不许神色慌张,举措不当。如果魏军冲到城前,也不能退入城内,仍要一如既往。

众人不解其意。

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我自有退兵之法,你们不必惊慌。”说罢,披一件印有仙鹤图案的宽大长衫,戴一顶绸布便帽,让两个小童抱着一张琴、一只香炉,随他登上城楼,赁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然后,闭目养了会儿神,再缓缓睁开眼,虚望前方,安然自得弹起琴来。

这时,司马懿统领的大兵已来到城下。先头部队见到这种情形,都不敢贸然前进,急忙向司马懿报告。

马司懿不相信,以为部下看花了眼:诸葛亮怎么打扮成道士模样,不领兵拒敌,反而悠闲地在城头弹起琴来?于是命令三军暂且停止行动,自己则飞马跑到城下,远远观望。

果然,城楼上诸葛亮笑容可掬地端坐,在袅袅上升的香烟间,旁若无人、安然自得地正沉浸在自己所弹奏的琴音中。他左边的童子,手捧一把宝剑;右边的童子,则拿着一把尘尾。城门口处,有二十余老少百姓正低头洒扫街道,有条不紊,不惊不慌。

司马懿看了许久,听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其子司马师道:“我们应即刻冲杀进去,活捉诸葛亮!他分明是故弄玄虚——城肯定是座空城!”

其他将士也纷纷要求进兵攻城。

司马懿凝然不动,仍静静谛听。忽然他神色一变,露出紧张模样,忙下令:“后队改作前锋,先锋变为后队,马上撤退!”

众人不解:眼前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司马懿怒道:“马上撤退。违令者斩!”

众将士狐疑不明,却只好遵令撤退。

直到撤离西城远了些,司马懿才心有余悸地解释:“诸葛亮这个人和我打过多年仗了。他一生最是谨慎,从不做没把握的事,更甭说干冒险的事了!令天大开城门,故意显出是座空城,让我们白白拿走并轻易把他捉住,这里就肯定有埋伏,是个骗局!我军若贸然轻进,必中其计。”

司马师问:“父亲一直凝听静立,后来并无动静,您为什么突然神色大撤军呢?”

司马懿冷笑:“当统帅、做大将的人,必须善于观察天地之间的运行变化,了解人间世上的各种知识!我听到诸葛亮琴音,初始平和恬淡,却突然昂扬激烈,渗出一股杀机!分机要动手、出兵了!再不走,让他围住,四面挨打不成?!”

司马师及众将觉得有理,但仍不十分信服。不料,才走不远,刚进入武功山,猛听得山坡后杀声震天,鼓声动地,伏兵顿起。众将大惊。司马懿道:“刚才若不及时撤退,必中其计了!”话音未落,只见旁边大道上一军杀来,旗上大字:“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

一见是西蜀有名战将、当年威震寰宇的张飞张翼德的儿子打杀过来,魏兵心惊胆战,纷纷弃甲抛戈而逃。

逃不多远,山谷中又喊杀声起,鼓角喧天、尘埃万丈。一杆大旗上写着:“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魏兵一见是关云长之子,更是魂飞魄散!哪敢接战?!

本是山地,喊声杀声因在谷中回荡,似乎漫山遍野均有蜀国兵马。烟尘大起蔽日遮天,内中旗帜招展,刀枪闪耀,更似乎是天兵大将!

魏军不敢久停,忙丢掉辎重粮草,仓皇而逃。

张苞、关兴也不追赶,只将魏军丢弃的辎重物资拣起,迅速撤退了。

再说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疾忙退去,轻轻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额上的冷汗,笑了起来。

诸葛亮笑道:“兵法云,知已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司马懿知我一生谨慎,从不弄险,所以见今天这情况,就判断我在用计、骗他入城。所以反慌忙退走了。而我知司马懿了解我的这一贯作风,所以便借用这种心理,而乘机算计了他!也是知已、知彼才敢如此啊!若换上司马昭或曹操统兵,我绝不会如此的!”

众人叹服。

“不过,司马懿也确是知我之人。如果不是实在没别的办法,我也不会用这险计的!实在是万不得已呢!” 诸葛亮道。

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后怕不已。

司马懿退兵,一直又退回街亭,和曹真的大军汇合在一起时,才放下心来。而此刻,蜀国各路军已安然无恙地撤回本国了。司马懿于是又带一支人马来到西城。及问当地居民,才明白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误中诸葛亮之计。当得知当时诸葛亮所处的危险境地,他的所作所为及张苞、关兴其实只有少数人马,只是虚张声势而并不敢真正交锋时,不觉由衷叹赞:“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诸葛亮的名言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志当存高远。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6、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7、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8、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9、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0、远虑者安,无虑者危。

11、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12、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13、防奸以政,去奢以俭。

14、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15、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9、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2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2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2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6、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2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28、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29、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诸葛亮

30、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诸葛亮的鹅毛扇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诸葛亮的警句大全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1.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诸葛亮

2.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诸葛亮

3.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4.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5.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6. 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诸葛亮

7. 劝农业,无夺其时。 ——诸葛亮(三国·蜀)

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9.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佚名

10. 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诸葛亮

11.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12.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13.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14. 夫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1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1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18.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诸葛亮

19.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20.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2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22. 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

23.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24.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5.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26.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27.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28.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9.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3.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34.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35.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三国·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36. 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诸葛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37.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三国·诸葛亮

38. 非宁静无以成学。 ——诸葛亮

39.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诸葛亮

40. 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民谚

41. 有文事必有武备 ——三国·诸葛亮

42. 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三国

43. 诸葛亮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4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

45.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诸葛亮

46. 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三国)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诸葛亮和馒头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从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先生:

您好!

我是一位来自2013年的中国学生,我叫叶施云。我非常敬佩您,也很欣赏您的才华。罗贯中爷爷在《三国演义》中把您写得栩栩如生,本来您隐居在山,不曾与外界联系,刘备知道了您的大名,和张飞、关羽三顾茅庐,您见他态度诚恳,深受感动,答应辅佐他。您初出茅庐,很多人都对你不服气,而您只用了两次火攻,就把曹军打得毫无抵抗之力,就像一群惊弓之鸟。还有一次,您想和孙权联合抗曹,舌战张昭、虞翻等谋士,最后用了激将法,成功劝说了孙权,讨伐曹操。

您还有很多伟迹,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等等等等。其中,您废寝忘食设计的木牛流马很好地解决了道路崎岖、运送粮食的问题。草船借箭在我们这儿还被收入了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课,人尽皆知。您为蜀汉时期立下了大功,这是抹不去的。可是您英年早逝,不到60岁就因过度操劳军事而去世了,这是对后主刘禅的一大损失,也是对老百姓的一大损失。

您知道吗?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吗?现在不像以前一样打打斗斗了,很少有战争出现。还有了一系列的规定和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会,国际水道测量组织,国际金融组织……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了自己的语言,也不像封建社会那样****,国家都崇尚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我们也非常注重礼仪,有对长辈的尊称和举止行为。除了这些,我国还有很多节日,儿童节、春节、端午节等。清明节三天内可以去扫墓,这是为了祭奠先人和过世的亲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是为了尊敬长辈而展开的。

我们现在的科技也很发达,光伏电池,3D汽车仪表盘,谷歌G2手机,BeBook电子书阅读器等等。还有很多高科技已经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最典型的就是机器人了,它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读到这儿,您应该大吃一惊了吧。还有更惊讶的事呢,机器人还有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以及其他多用机器人。

诸葛亮,您一定很想亲自过来看看这儿吧。我,以及全世界的人都欢迎您!

祝您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及其典故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诸葛亮成语及其典故,欢迎查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蜀主刘备去世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而把军政大事都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写下《后出师表》给刘禅,表达了他愿意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定决心。后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地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亡。

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原指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了胜仗,后来也比喻刚刚进入社会,还缺乏实践经验。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逼近新野,派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诸葛亮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这样一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草船借箭

孙刘联盟结成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在一个大雾的黑夜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诡计。后来,草船借箭就指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时,进了草庐大门到达中门时,看见门上写着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副对联的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显示志趣,用心境平静远离名利。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常指诚心诚意地邀请人,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三国时,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人,第三次终于见到了。后来,诸葛亮为刘备的诚意感动,答应出山辅佐他,并最终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锦囊妙计

锦囊妙计,本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现在则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去世后,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先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再将他幽囚狱中换取荆州。结果,此计被诸葛亮识破。刘备临行前,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后来,赵云依计而行,果然不仅保护刘备成了亲,还携新夫人安全地返回荆州,使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

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常比喻三方面形成对峙的局面。《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并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之后,终日与之共论天下大事,并把他当做老师,还说:“我得孔明,如鱼得水。”后来,如鱼得水便常用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

卧龙凤雏

卧龙凤雏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三国时,刘备向司马徽请教时局,司马徽向他推荐说:“卧龙、凤雏都是识时务的俊杰。”刘备急切地问他们的名字。司马徽告诉他,卧龙就是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之后又得到庞统的辅助。

隆中妙对

隆中妙对指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时的谈话。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是在湖北隆中(今湖北襄阳一带),因此这次谈话的内容便被后人称为《隆中对》。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出于《隆中对》。

舌战群儒

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方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后来,舌战群儒就因此而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一时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于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次又一次地被诸葛亮识破。周瑜心胸狭窄,再加上身上的箭疮未痊愈,气怒之下终于死去。临终时,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此后,一时瑜亮就被用来指同时存在的才干或能力相当而又相互抗衡或对峙的两个人。

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当时,南中地区有几个郡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去讨伐。第一次交锋,诸葛亮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可孟获却不服。诸葛亮放了孟获后对他说不服就再较量。就这样,诸葛亮捉了孟获就放,放了再捉,到第七次时孟获终于心服口服,答应不再反叛。后来,七擒七纵就被用来比喻能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并对战胜对方有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心中的诸葛亮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人人都讲三国,人人都夸三国,人们谈起三国眉飞色舞,我也忍不住看了起来,并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中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刘备,狡猾奸诈的曹操,神勇无比的张飞,义重如山的关羽……其中,诸葛亮是人们心中“贤相”的化身,我也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一丝不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是作者和大家眼中的“神人”,“完人”。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他三气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退敌……他屡立奇功,这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令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但是大千世界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我眼中诸葛亮也有不足之处:他疏忽了人才的培养,关羽,张飞,赵云,是蜀国早期的大将,但到诸葛亮手上却没有培养出一个人才,所以人们都说:“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结果赵云一把白胡子了还去打仗必然敌不过敌人。2、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诸葛亮因为自己太聪明了,所以不放心别人做事,以至于扫地,做水牛流马都自已做,司马懿听了之后拍手大笑,因为诸葛亮事无巨细被琐事所思,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3、任用人才失败,刘备说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是个谋士缺少实战经验,但是诸葛亮却让他镇守街亭,最后失掉了街亭,失去了北线的机遇。

回想诸葛亮的一生,有褒有贬。但是当时社会中诸葛亮确实令所有人佩服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诸葛亮反客为主:先声夺人居上方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反客为主的故事你听说过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诸葛亮反客为主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释义】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历史典故】

三国时,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败退,无力反击,大有坐以待毙之势。以刘备个人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相抗衡,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此时,诸葛亮自愿出使江东做说客。

诸葛亮见到孙权,只字不提联吴抗曹的请求,他知道孙权绝不会轻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于是刺激孙权,劝他投降。

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虽然不高兴,但不露声色,反问道:“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针对孙权的质问,答道:“你知道齐王田横的故事吗?他忠义可嘉,为了不服侍二主,在汉高祖招降时不愿称臣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皇叔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皇叔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与不成,都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向曹贼投降?”

虽然孙权决定和刘备联手,但面对曹操八十万大军的势力,心里还存在不少疑惑。诸葛亮看出这一点,进一步采用分析事实的方法说服孙权:“曹操大军长途远征,这是兵家大忌。他为追赶我军,轻骑兵一整夜急行三百余里,已是‘强弩之末’。且曹军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性,不惯水战。再则荆州新失,城中百姓为曹操所胁,绝不会心悦诚服。现在假如将军的精兵能和我们并肩作战,定能打败曹军。曹军北退,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是难得的机会。”

于是,孙权同意诸葛亮提出的孙刘联手抗曹的主张,这才有了后来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

【成长心语】

人总是欺软怕硬的,遇到弱小的一方总是喜欢欺负,非得把对方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这是人的一种劣根性。如果你居于弱势地位,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你,甚至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你可以一开始就以“恐吓”压制住对方,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这样你就可以反客为主,占据主动地位。活着就是一种对抗,如果你不想被对方压倒,你就得先声夺人、反客为主,时刻占据上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给诸葛亮的一封信的作文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惊悉街亭失守,阁下追思先主遗言,思过责己,且自贬三级,窃以为不智也。先生既为“中华智星”,又有“鬼神不测之机”,应善为自谋,如何能陷自己于不义,自毁前程呢?小子虽不才,也愿为先生谋划一二。

其一,街亭之失,马谡之过。两军相接之初,先生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且一一授以战术要诀,可谓劳心尽力,周详之至。然马谡违先生节度,举动失宜,最终失了街亭。先生完全可以“舍车保帅”,将干系推得一干二净,何苦大包大揽呢?自古“刑不上大夫”,先生贵为一国丞相、三军统帅,即使担当“领导责任”,亦不过检讨反省、做做样子而已。而先生竟自贬三级,亦太过耳。

其二,失掉街亭有过,保全军民有功。街亭既遇险,先生并未惊惶失措,而是指挥若定,设疑兵扰敌,设伏兵断后,令修剑阁,以备归路,使蜀兵尽回汉中,且智收姜维,拨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入蜀,粮草辎重并无一失,保存了出祁山、定中原的实力。更不用说于空城之上,焚香操琴,以一人之力拒十五万魏兵。如此看来,先生非但无过,而且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功。而先生居然不懂辩证法,看不到北伐的大好形势,只盯着“阴暗面”,“钻牛角尖”。先生虽谓孔明,何其不明也!

其三、可虚美,可隐恶。街亭之失,往好处想,可以说为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积累了经验(哪怕是负面的)。按时下的说法,只当交了“学费”。先生一出空城计,军民看得真切。可以差一干“笔杆子”写成《三尺瑶琴退雄兵》的长篇报告文学,在《蜀国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白帝城托孤时,先主曾嘱咐马谡其人,不可重用。这段历史委实对先生不利。但除了先生之外,直到如今还在搞什么“失街亭,谁之过”的讨论。有人更是把矛头指向先生,说什么“知人不明,用人不善”,严重影响了领导的威。以后的工作如何开展?真是“成也宣传,败也宣传”呐!

先生深谙行军用兵之理,于为言之道则一窍不通。长此以往,怎能不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故为先生谋划,望先生三思。

[关于给诸葛亮的一封信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