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好学生主要先进事迹范文(推荐20篇)

春节是精彩的,也是很多人喜欢热闹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好学生主要先进事迹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浏览

5387

作文

362

关于学习沈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编

全文共 255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的行为规范,是党最重要的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对于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严守政治纪律作为增强党性的一项基本要求,做严守政治纪律的表率。

一是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等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作。

二是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主动接受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当前,我市经济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质监工作繁重,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提高驾奴复杂局势的能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对我们的要求。

三是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坚守的信念意识。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却必须善于变化,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做具体的改革,调整,变化和创新。我们必须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更要有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

四是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加强纪律,切实改变作风不实的面貌。通过学习,认识要大大提高,彻底改进自己工作和思想不相适应的环节,切实加强自己的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务实的姿态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好情感关,做到不为亲情放弃原则、不为友情违反政策,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人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良好形象。三是把好爱好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党员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丰富精神生活。但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兴趣爱好不是小事,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筑牢思想的防线,防止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别有用心的人进行腐蚀拉拢的缺口,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违反党的政治纪律。

第二篇

见到沈书记的事迹,凛然间,心为之颤抖、气为之不平,愤天无明目、幸国有公仆。

沈浩,一名基层村级组织的带头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内涵,那满是红手印的书信,代表了群众最高的褒奖。泪水已然不足以寄托对群众贴心人的深深怀念,唯有沿着榜样的事业方向,前仆后继既往开来。

作为一名刚刚进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同样是在基层,干着平凡的工作,但沈书记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最不平凡的业绩,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一、学习他那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精神

从省城到小岗,从城市到乡村,沈书记作为选派干部,将自己庄严的出征誓言化成了无限的力量,奉献给小岗村。他对人民无比热爱、对事业无私奉献,坚守原则、廉洁奉公、恪尽职守,扎扎实实做村官,群众的褒奖成为他心头的感动。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充斥着,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名基层的大学生村官,要坚守自己的入党誓言,承诺自己的口号,扎根农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学习他那与民共甘苦、为民办实事的精神

沈书记刚到小岗村的时候就发现,村里的道路淋漓不堪,村民们都渴望有一条干净的水泥路。了解到这些,他便立即跑上跑下积极争取资金,尽快开展筑路工程。修路时他天天和大家在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手被灼伤,全身满泥,他都毫不在乎。沈书记能如此,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做到与民同肩,不怕吃苦,奋斗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

三、学习他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

村民的孩子刚出生,母乳不足,家里又没钱买奶粉,沈书记便掏出自己的钱给孩子买营养品;村民生病没钱硬挨时他出钱送去急救,病愈后还给安排合适的工作;逢年过节都给贫困家庭送去慰问金和年货。丝毫没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遇到村民有困难时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正应了那句至理——好官当“爱民如爱子”。出生于农村家庭的我,深知农村家庭的脊贫和困难,一旦遇到急事需用钱时,人们就会欲哭无泪的感觉。沈书记助人为乐的精神可嘉、可赞。

四、学习他那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他常思新农村致富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定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但在实施时,却遇到了极大的苦难。要实施改革,根本在于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村民大部分都不支持这一改革。沈书记便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解释改革的真正含义,终于村民都想通了,了解到这次改革原来是件非常有利于增收的措施。于是上下一心,创新改革一贯到底,短短的6年时间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番。经济要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要符合飞速发展的社会实际就离不开创新。我们新青年要学习沈书记的创新精神,应该更具有活力、更具有思想。

五、学习他顾大家、舍小家的精神

沈书记从省到农村,离开家庭一去就是6年,家里上有慈母下有贤妻爱女,天天望眼欲穿,盼他归家,而他并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当他看到村里那一张张朴实无华、黑瘦干瘪的面孔时,他的心就回不到家人跟前了,多少人在等待着他,等待着他带领大家走向富裕、走向小康。沈书记挥泪把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地压在心底,一心一意地扑到工作上。堪比“三过家门而不入”之治水大禹、“人民的好公仆”之焦裕禄。

六、学习他忠于党国、忠于人民的精神

作为党员、作为公仆,国家哪里需要他,他就赶往哪里。人民哪里需要他,他也义不容辞。时时刻刻把党和人民的事情放在心头,多少个难眠的夜晚,他都在苦思冥想发展计策。他真正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认真学习沈书记的精神,虽然我们还很年轻,也许我们在工作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欠缺,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沈书记的精神作为高亮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做到脚踏实地,敢做敢为,勇于创新,用自己的知识回报农村,挚爱热土,用自己的真情、行动托起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劳动精神?提起劳动精神,你首先会想起谁?

黄大发,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今年82岁。他用了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修水渠,最终让全村人喝上了水。

学习黄大发同志始终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坚定理想信念,用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留下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解决村民用水极端困难的问题,面对艰险不退缩、经历挫折不气馁,组织发动带领群众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致富渠”、“生态渠”、“大发渠”,为村里的发展引来源头活水,彻底结束了该村贫穷落后的历史。彻底向贫穷“拜拜”。

学习黄大发同志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个人成事立业的精气神。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如果失去了信念,那么思想就会荒芜,精神就会垮塌,工作就会迷失方向,事业也就失去旗帜和灵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习黄大发同志的为民之心,学习他时刻保持的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学习黄大发同志发扬光大“愚公”精神。他选择了释放无悔青春,意味着他每天需要面对繁琐单调的基层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巨大考验。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上的匮乏,并不是精神上的空虚,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致富渠”、“生态渠”、“大发渠”,结束了当地千百年来靠天吃水的历史,这种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克难攻坚的愚公精神。

学习黄大发同志无私奉献,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愚公精神打造一条引领脱贫致富的“大发渠”、 “生命渠”、“致富渠”、“生态渠”。可能有人会认为他傻,然而正如阿甘正传里所言:“做傻事的才是傻瓜”,黄大发同志拥有的是一种大智慧。他的事迹和精神感动了我们,广大群众对黄大发赞誉有加。“愚公”精神永不过时,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他们战胜贫困,克服困难、消灭贫困,在艰难险阻面前用信仰的力量创造奇迹,打赢了一场艰苦的脱贫攻坚站,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相信在他的事迹鼓舞下,会涌现出更多黄大发这样的“当代愚公”,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带领群众奔向小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观后感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这些年,在老师和父母的精心培养和呵护下,她斯文中透着机灵、温和中透着坚强,她自尊、自立、自强、自爱、自重,她就是13岁的阳光女孩——__。她是民族中学校初二四班的学习委员,是家人心目中的好孩子,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朋友。她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成绩优异,爱好广泛,尤善钢琴、书法、演讲,品学兼优,能力突出,一身浩然正气,是一名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优秀中学生。

努力争当一名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她最崇拜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立下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一生的努力,终究成为了全国人民永久怀念的伟人。因此她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不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品质。她的父母都是老师,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当老师的梦想,甘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愿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梦想添砖加瓦。

努力争当一名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她的座右铭,因此她专心向学,孜孜以求。她是一个虚心好学,勤奋刻苦,独立自强的学生,她注重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积极用脑,及时总结,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注重均衡发展,同时还认真练习弹钢琴、学舞蹈、练书法、练演讲等,因此近几年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先后取得以下成绩:南小十九届艺术节舞蹈一等奖、重庆今日教育杯征文三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一一等奖、钢琴三四级、民族中学十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硬笔书法二等奖、软笔书法一等奖等。但她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她一定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积累的习惯,掌握好本领,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中流砥柱,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努力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她时刻谨记班主任老师的教导并一直指导行动的准则是:在行为上要乐于助人,在家庭要孝顺父母关心亲友,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帮助同学,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适度消费。她最引以为豪的是班集体里,有亲切的老师,有可爱的同学,是一个非常团结温暖幸福的大家庭。她在班上先后担任了组长、英语科代表、学习委员等职,她尽量做好了老师的小助手,为同学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但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小组,还要每天为同学们念单词,检查任务完成情况,经常和同学们一道参加各种学校和社会的有益活动。在她和同学们的努力下,班级取得了以下荣誉:2016年秋季优秀班集体、2017年春季先进班集体、2017年秋季先进班集体、2017年春季优秀团支部、2017年秋季优秀团支部等。

努力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她非常赞同班主任的观点: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对于他的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了健康强壮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因此,她热爱运动,热心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近年来,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她和同学们参加的土家啰二调合唱及健身操大赛都获得了第一名,还经常参加各种球类和田径训练,她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是恢复学习疲劳的最好鸡汤。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同学始终牢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十六字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相信凭借这些追求,及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优秀品质,她一定会不断进步,成为新时代优秀中学生的代表,成为少年中的翘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抗美援朝时代楷模徐振明先进事迹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代表着前进奋斗的方向;一个楷模就是一座丰碑,凝聚着汹涌澎湃的力量。连日来,革命战争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徐振明先进事迹,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徐振明同志为榜样,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实践中。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那些为祖国作出牺牲奉献的人都值得我们铭记。”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新闻宣传处处长隗公海说,徐振明的先进事迹在我省广大退役军人中引发强烈反响。下一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将以学习徐振明同志事迹为契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部队、敬重英雄的良好氛围,落实好各项优抚保障政策,维护好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同时,号召全省广大退役军人要以徐振明同志为榜样,退伍不褪色,离军不离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为吉林振兴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徐振明是一名坚守信仰的共产党员,是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战士,是一位默默付出、甘于奉献的大英雄,是我们的榜样。”省军区警卫某中队战士李文婧由衷地说,“我要在徐老的事迹中汲取前行力量,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栽培,不辜负组织和战友的信任,珍视岗位,积极工作,用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军人。”

长白山管委会民政局综合科孙圣权说,“徐老转业后放弃了相对轻松的工作,毅然选择为杨靖宇将军守陵,用岁月诠释老兵精神,用守护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像徐振明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通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转业干部洪立全表示,作为转业军人、一名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他要以徐振明为榜样,树牢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宗旨。“我们要把徐振明老人的精神传承好,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红色接力棒’在我们手中代代相传!”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18级护理二班姬美同这样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岗敬业模范先进事迹

全文共 1548 字

+ 加入清单

**在农业战线工作了30年,他坚持深入“三农”第一线调查研究,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痴情三农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是个“痴人”。无论外出开会还是下乡,都带着笔记本,遇到什么农情事情都汇集下来。遇上什么事情及时解决。一次下乡经过**镇南,发现路边生长着外来生物黄顶菊,他赶紧让司机停车下车查看,仔细观察,确定是黄顶菊后,赶紧到镇政府通报情况,赶紧组织人员铲除,及时控制了有害物中的蔓延。他将自己的手机电话开通成农情电话,群众有疑难问题电话解答,接受群众电话咨询XX余次,手机成了农技110。棉花生长期间,西木左村的干部群众需要棉花管理新技术,群众白天各忙各的,他决定夜晚给群众培训,虽然正值星期天,他还是及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那天从晚8点一直讲到10点半,听讲的群众达300多人。XX年4月初,一场倒春寒袭击了我市的大部分麦田,不少村的群众打电话询问受灾原因和补救措施,经过现场观察,确定了低温是造成小麦干尖,黄苗的主要原因,他及时提出了补救措施,打印了上万份技术资料,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保证了小麦丰产丰收。2011年7月傍晚,一场冰雹袭击了**乡的几个村庄,接到消息后,就和市乡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受灾村庄,查看受灾现场,分析灾情,现场对100多名群众讲解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灾后管理措施,稳定了民心,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几年来,**每年下乡时间达200天以上,室内培训40多次,现场培训30多次,直接培训群众80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0多村,被称为**农情活地图,两次被评为**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XX年被评为**市专家服务明星,XX年被全国计生协会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志愿者,XX年评为**市科技拨尖人才。

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的新途径

面对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减少,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新途径,一是与种子经营部门共同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田间调查,试验示范,分析对比,确定适合我市种植推广的新品种,新措施。近年来,先后筛选出了小麦品种良星99,石麦12、14、15,观35,师栾02-1,玉米品种有先玉335,中科11,浚单20,棉花品种希普1号,希曾802和杂交棉98-1等一批新品种,对提高我市农业产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大冯营付家庄和太古庄高赵圈村,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市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技术工作,推广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其中生物防制玉米钻心虫,田间放赤眼蜂,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减轻了危害。经**省专家组鉴定,高赵圈村3000亩小麦、玉米两季亩产突破1000公斤,小麦最高单产610公斤,玉米最高单产700公斤。根据雨水多的状况,提出提前预防玉米褐斑病,在褐斑病大发生的年份,控制了病害发生。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该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淡泊名利,恪守职业道德

三十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广大公认的“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他从不推辞,有求必答,而对一些许以丰厚报酬的农资销售商的推销请求,他却从不应承。2011年在得朝村培训后,为免受假农药之苦,老百姓请他帮忙选购农药,他爽快答应,在农资市场走了七八家,帮农民买到了称心的农药。

**累计推广优质小麦、玉米245万亩,直接增收17亿多元,节支5418万元,XX年推广两晚节水增产技术50多万亩,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节支XX多万元,同时与省内外12家科研单位有直接联系,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们班的三好学生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龙一诺是我们班的当之无愧的“三好学生

第一好:英语好。每次上英语课时,班上都回荡着龙一诺流利和干脆的带读声,在他的带读下,我们也读的十分起劲,每次上英语课时,不管何老师提出的问题多难,龙一诺都能轻而易举的回答出来。“啪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是大家对他的肯定和赞赏。

第二好:字写得好。每天我都能看到龙一诺的作业本上令人羡慕的“优”,每次我都能听到老师赞扬龙一诺的字写得漂亮。有一次全班举行书法比赛。只见龙一诺挽起袖子,拿起钢笔,一心一意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龙一诺就写好了,评比结果出来了,他又第一名,我觉得老师选他可真是毋庸置疑啊!

第三好:足球踢的好。体育课上我常见到龙一诺在操场上踢足球的身影。有一次举行友谊赛,龙一诺接到球,并带球往敌方禁区跑去,抬起脚一脚射门,球打到杆的边上,顿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没想到,球竟然从杆子上“擦杆而过”。“进了!”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场上热闹无比。龙一诺的脸上也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龙一诺可真是我们五三班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2957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学习燕振昌心得体会

燕振昌不抽烟,这一点水磨河村人所共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年轻时的燕振昌烟瘾很大,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烟枪”。

燕振昌戒烟,始于30多年前为村民谋划建排房的时候。

1976年,燕振昌开始带领村民建设新村。为了让自家房屋的建设工期排在前面,一些心思“活络”的村民开始给燕振昌送烟抽。燕振昌坚决不收:“我戒烟了。找我说事可以,但烟你得拿回去。”

燕振昌为村干部立下了一条铁规:“房子先紧着困难户、孩子多的户盖。除此之外,谁来也说不通,就算有亲戚、有关系也不行。”

从那时起,燕振昌再也没有抽过一支烟。很多年以后,燕振昌的女儿燕新红在翻阅父亲的日记时,才发现父亲戒烟的根由。他在日记中写道:“就这一根烟,不仅坏了规矩,也给村民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增加了负担。因为自己的习惯让村民破费,太不应该。这烟以后不能再抽了。”

一支烟,折射出燕振昌爱民之深、律己之严。

“跟他结亲,不占便宜,净吃亏了。”妻子张改真说。村里第一次盖新社区时,大家都争着要门面房,燕振昌坚决不要,张改真也没吭声。到第二次盖时,张改真说:“咱也要个门面房吧。”燕振昌说:“咱是干部,不能争这个,先紧着人家吧。”

直到今天,水磨河村300多家店铺,燕振昌家没有一间。

“老燕这个人很正,对自己要求很严,见便宜就让,自己排在最后;见困难就上,先拿自己人‘开刀’。”村两委委员、会计主任燕松军说。

和燕振昌生活了一辈子,张改真很理解丈夫的想法:“振昌常说,当干部哪有不吃亏不挨骂的。这些年来,吃亏的是俺们自己人,骂我们的,也只有俺家的亲戚。”

在任44年,燕振昌为自己和村两委定下了两条不可逾越的规矩。对自己,是“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对村两委,是“四个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做面子的不干、村民得不到实惠的不干。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水磨河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这些规矩,燕振昌从来没有破坏过。

每年腊月初八,燕振昌都要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并在会上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党支部下年度事务的预案。这就是村里实行了近30年的“腊八算账”。

“账目公开了,群众心里亮堂了,对村干部也信服了。”燕振昌说。

燕振昌去世后,儿子燕松涛闻讯赶回。他担心父亲走得突然,会遗留不少村中事务,给村两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向班子成员一打听,除了一笔头天的3万元款项没来得及签字外,其他的该签字的、该安排的全都处理好了,“离汤离水”,清清白白。

不和稀泥、不搞特殊,时时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以一身正气树立形象,以两袖清风赢得民心,村两委因此风清气正,水磨河由此安定和谐。燕振昌在任的44年里,水磨河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成为长葛市唯一的“零上访村”。

在郭建营看来,水磨河村的风清气正、海晏河清,不仅得益于老书记这些年带领全村发展经济,村民们有钱花、有事干;得益于老书记对自己和村两委的严格要求,村干部行得端、走得正;更得益于老书记始终如一地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村民们知礼仪、心向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水磨河村迤逦而过。工程建设时,水磨河村有23户民宅面临拆迁。“我们村拆迁的农户多,占地面积在长葛市也最大。”郭建营说,“征地拆迁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难’,但老书记一跟村民做工作、讲政策,大家都信服,一个月就完成了拆迁和土地移交工作。”

党风正,民风淳。

村民韩长锁至今都难以忘怀燕振昌对村中老人的照顾。“村里不光给我们70岁以上的老头儿老婆儿每月10块钱的‘豆腐脑儿钱’,还给我们每人发一床鲜腾腾的被子,新崭崭的被单、被套。”他说,“燕书记这样做,就是要让男女老少知道,孝敬老人才是好风气。”

早在1981年,村里还在为建新房的钱绞尽脑汁时,燕振昌就提议建敬老院。当时有人有异议,燕振昌为此召开了一次大队支部会议,一句话让大家心服口服:“全村人都热热闹闹住进新房了,不能让那些无儿无女的人没有安身之所。”

其实,当年村里的孤寡老人只有12个,在全村4000多口人中并不算很大的群体。韩慧君说,这就是老书记心思细腻之处,他不会忘记全村每一个人。

当年,敬老院如期落成,成为全省第一家村级敬老院。全村孤寡老人在此颐养天年,其乐融融。韩长锁说:“没有燕书记,我可享不了这个福。”

每年的重阳节,水磨河村都会进行一次“好儿子”、“好媳妇”、“五好家庭”评选。比谁对老人孝顺、比谁给老人端饭勤,成为村里年轻人的新时尚。水磨河的淳朴民风由此远近闻名。

30年前,燕振昌的父亲去世。在给父亲送行时,没有请“响器班儿”。这条规矩延续至今,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吃吃喝喝,办白事儿更不能请人“吹响儿”。因为大家都十分认可他的话:“尽孝要趁早。与其让老人死后听‘响儿’,不如生前给老人端碗豆腐脑儿。”

燕振昌去世时,全村人赶来为他送行时,依然没有“响器”。哀乐低回,人人都哭红了眼睛。

为他送行时,经许昌市委批准,他的身上覆盖着鲜艳的党旗。他被安葬在村里的祭祖园。园门古朴,上面镌刻着他亲自编写的对联。上联:伏牛灵照忠孝子;下联:暖泉滋润德善心;横批是斗大的四个字——德泽犹存。

【篇二】学习燕振昌心得体会

2014年12月12日,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委原书记燕振昌因操劳过度导致心梗突发,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燕振昌在村党组织领导岗位上工作了44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亿元村,使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一心为民、造福百姓,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村级敬老院;重视教育、福荫后人,8次改扩建村中小学,建成了全市第一个农村寄宿制学校;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带出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班子、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使水磨河村成为长葛市44年来唯一的“零上访村”……他以满腔赤诚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的带头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10.2015年教师寒假学习心得体会

本报今日刊发长篇通讯《他走了,但从未离开——追记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委原书记燕振昌》,追记他平实而感人的事迹,还原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以期弘扬其一心向党的政治定力、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一身正气的道德操守,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提供示范和借鉴。

燕振昌走了。

他是在办公室去世的。2014年12月12日凌晨,他静静地伏在案上,再也没能醒来。

他去世时,台灯依然亮着,在那个隆冬的深夜,向沉睡的水磨河村投去深情的凝望。

他去世时,桌上的日记本依然摊开着。这是他的第94本日记,从风华正茂决心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开篇,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搁笔。94本日记,记录着一个贫瘠村庄的凤凰涅槃,见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呕心沥血,细碎绵密却一往情深,朴实无华却振聋发聩。

燕振昌回来了。

1月13日,许昌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向燕振昌同志学习的决定》。市委书记王树山批示:燕振昌同志是党的基层好干部、好钢筋,基层建设需要这样的好典型。4月29日,许昌市委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党的基层好干部燕振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一股向燕振昌学习的热潮在莲城大地迅速掀起。

5月7日,省委副书记邓凯批示:燕振昌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的带头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这样的好典型应大力宣传。

燕振昌走了,却从不曾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小学生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时代少年,生活在新时代社会,游走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潜行于知识的海洋之中;贯通于每次小小的历练。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充满了光明的时代,新时代少年,是这片邃蓝天空大幕下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新时代少年,不畏于失败,敢于拼搏向前。望着眼前的失败,却也敢向失败挑战,成为自己的主人。

望着失败的试卷,回想自己的过失,心中仍有太多的不甘。想到自己的努力,却不能有回报的蜜果,被冰霜袭心的少年真有些伤心。但风暴过后,他看到更多的仍是彩虹,那条指引他走向成功的彩虹。他看到,成功,在另一个地方召唤着自己。他立刻,就会有了拼搏向前的决心与希望。

新时代少年,热爱历史,珍爱生活,充实人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领悟人生的真谛。

在那厮杀不停的古战场,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对于战争所带来的迫害,发出了最深的叹息;在那风雨摇曳的夜晚,我们看到诗人陆游发出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国之感慨;在景色秀丽的清泉寺,游一程山水,使我们真切的体会到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乐观人生情绪。

游遍了诗词的世界,翻开历史的书页,又有了不一样的真谛。在充满激情时,我们竟也会有“秦王扫六合”的豪迈之气;在怜悯孤苦时,竟也会把自己比作葬花的黛玉;在奋力学习时,竟也想与西汉的张良相比。

新时代少年,虽然人生的经历并不多,却也乐意学习古人,领悟做事的真谛;新时代少年,对万物都充满了好奇;新时代少年,充满了新的活力,在这个新的社会,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先进事迹观后感大全1000字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文秀同志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选择工作生活,而是回到广西老家作为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的路途中,这种不忘初心、勇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自我国开始实行脱贫攻坚以来,无数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精准施策,想方设法帮助其制定近期和长远脱贫计划。有的干脆住在贫困村内,和贫困户一起交流脱贫计划,实施脱贫任务,一起下地劳动,一起吃糠咽菜。许多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的干部在脱贫任务完成之后,仍然受到群众的不舍与挽留。

基层扶贫干部中有很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作为新一代的党员,他们满腔热血的回到家乡,践行自己的初心,在农村大地上尽情挥洒自己美丽的青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6月1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李保国同志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率先垂范,恪守党的宗旨,用生命标注出一名知识分子一心为民的人生坐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高度评价了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充分肯定了李保国同志毕生投身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的突出业绩,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向李保国同志学习,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太行新愚公精神,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会议对贯彻落实工作作出部署。一是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教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素材,引导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镜,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保持纯正质朴的百姓情怀,弘扬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争做合格党员,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巡回报告会、学习会、讨论会、座谈会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李保国同志看齐,牢记使命、勇担责任、爱岗敬业、潜心育人,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鼓励更多高校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科技创新实践,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教育媒体要通过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继续深入宣传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及时报道各地各校学习活动情况和反应反响,让教育系统更多党员干部、广大教师受到教育和激励。四是结合建党95周年及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各校优秀教师典型宣传力度,充分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新形象新风貌,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先进事迹观后感大全10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不忘初心”,说到底就是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祖国事业谋发展的崇高目标,时时刻刻牢记人民的利益,是一句说起来简单,却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话语。纵观我国和我党发展的历史,在每个年代总会涌现着那么一些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不断奋斗着,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是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黄文秀同志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到边远的深度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以扶贫事业为己任,将全部心思放在了村里,生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二是学习黄文秀同志饮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黄文秀同志在读高中时就因家境贫困接受国家资助,从此她感恩在心。黄文秀家是脱贫户,她牢记父亲“脱贫不忘共产党”的叮嘱,毕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脱贫攻坚一线尽职尽责,青春无悔扎根基层、深情奉献回报乡土,铭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

三是学习黄文秀同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黄文秀同志到百坭村后,主动贴近贫困群众,不再说普通话改说方言,两个月访遍全部贫困户,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陈xx,现任运河小学教学副主任兼六年级语文教师。工作12年间,虚心学习,锐意进取,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自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毕业至今,陈老师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用耐心和智慧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好的陪伴者。作为班主任,陈老师的为师之道是“做智慧型教师”。当学生受到挫折,感到迷茫时,她送去温暖和梦想;当学生学做人,学做事时,她送去帮助和期望……将心比心,她把自己看成学生,体会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她把自己当做长者,牵起孩子的手去感受阳光。

11年的班主工作经历中获得“通州区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紫金杯优秀班主任”“青年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而陈老师最珍爱的一份荣誉却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自己绘的一副画——一条彩色的纸带精心地绑着一个小画轴。打开来,画面唯美精致,更令人心生温暖的是那两行工整娟秀的小字:“在我们绝望的时候,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我们迷茫无助的时候,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学生们喜爱她,敬佩她,感谢她,她却总说:“我要感谢孩子们,是孩子们让我明白,每个人都该学会成长。”

学生们喜爱陈老师不仅仅因为她是位良好的陪伴者,更是因为她的语文课堂让人受益匪浅。“学习型教师”是陈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方向,她是个善于反思的人,勤于反思每节课的得失,力争完善教学方法;她是个积极进取的人,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求为学生带来最优质的课堂教学服务。她曾在通州区第六届“春华杯”课堂教学评优中取得一等奖第一名、在北京市青年教师课堂观摩中获得第一名、在北京市的习作和古诗文研讨中上展示课,她师从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小学语文办公室主任张立军老师,她深深地认识到新一代教师使命的重大,明确了对于学生道德垂范、情感培育、知识传授、学法引导,乃至人生启迪的重要。

从班主任到学校的教学副主任,陈老师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踏实。她将提升学校语文教学质量为己任,精心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研究型教师”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近一年的语文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中,她带领老师们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关注学生在趣味中进行学习;在中年级的教学中关注习作的指导和段落的教学;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关注阅读化繁为简,增大阅读的空间。在活动中,陈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不同年段的老师一起研究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在她的带动下,老师们觉得教学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研讨是一种真真切切的需要。

“投身教育天地宽,矢志不渝谱新篇”,十二年辛苦不寻常,陈老师以她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奉献教育的青春之路,并将永远走在探索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获龙泉驿区三好学生称号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在邓越显示出越来越高的游泳天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选中成为四川省残联游泳队运动员,这在为她带来更高起点的同时,也让她开始了更加艰苦的训练生活。

在游泳队,邓越每天要训练8个小时,游五六千米,经常累得一个人哭泣,但她勇敢地坚持了下来,成绩迅速提升。2014年6月,邓越代表成都市参加四川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获得7金3银;2015年9月,邓越代表四川队参加第九届全国残运会,获得2金3银和1个第5名,并打破1项全国纪录、1项世界纪录。凭借这样优异的成绩,邓越入选中国残疾人游泳队,取得了参加里约残奥会的资格。如今,这位成都姑娘在里约残奥会上圆了梦。

实际上,邓越在里约残奥会上收获的不只是一枚奖牌,更重要的是,她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学到知识,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邓越非常感谢体育运动带给自己的一切:“如果没有接触体育,也许我还过着每天封闭、吃药康复的生活,但现在不一样了!”

赛场外,邓越每个周末都坚持文化学习。2012年,她获得龙泉驿区三好学生称号,她的作文《梦想与爱让我坚强》获龙泉驿区征文比赛一等奖;2013年,她的科普小论文《探秘牵牛花》获“成都市青少年发明创造、科学论文、科技制作”个人项目二等奖;2015年,她获得龙泉驿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优秀青少年称号。

在里约残奥会夺牌后,邓越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奖牌和吉祥物,配文模仿铜牌的语气,俏皮地对大家“say hello”。现在的邓越有了人生目标,有更多的朋友和越来越精彩的生活,在她身上再也看不到焦虑和不安,拥有的是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观后感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一辆摩托车、一把镰刀、一个喇叭和一本工作记录簿,每天7点,广东省河源市国有坪山林场工作人员刘天娇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无论酷夏还是寒冬,刘天娇都坚持巡护山林,排查火灾隐患,宣讲森林防火知识,每天至少要走十几公里山路。林区山路陡峭崎岖,杂草荆棘密布,他拿着镰刀开路,走累了在林中打个盹,饿了靠干粮充饥,渴了喝山泉解渴,晴天经常一身灰,雨天则是一身泥。一年下来,走坏五六双鞋,换几把镰刀,写完两本工作记录簿,完成一篇调研报告。

对于刘天娇来说,白天还好说,忙个不停,到了晚上就十分难熬,周围静的出奇,没有人,没有娱乐活动,实在睡不着,他就到楼顶上去望着林场发呆,盼着天亮。这样的工作枯燥,甚至煎熬,但祖国大地的绿林青山需要他们守护。

比如在清明、重阳与春节等节日,扫墓祭拜、烧香点烛、燃放烟花爆竹和放孔明灯会增多,森林防火工作压力极大。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刘天娇和同事只能极力劝阻;有时劝阻不成,就在旁看守,直到村民祭拜完毕,消除火灾隐患,才放心离开。

2015至2018年间,刘天娇的足迹遍布红星林场下坝工区两万亩森林的每一个山头、每一条防火线,到林区及农户家中宣讲森林防火知识20次,发放森林防火手册100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30多份,拉挂横幅12条等。

“来到基层就要努力转变角色,脚踏实地办实事。”刘天娇说,这也是他到这里工作的初衷。他希望,通过回乡就业,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那个少年中国,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

一个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国家即为少年,少年中国需要的便是这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每一个“新来而与世界为缘”的少年人的心中。

少年智则国智。我们少年要做到智,首先就应该好好学习,积极上进了。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学会多思考,多实践。很多时候,简单的一件事,每个人都能够完成,而有些人完成了只是松了一口气,觉得终于做到了,另一些人,则会从这件事中学到些什么。而这些人,便是少年中国所需要的少年,所需要的智。一切智都体现在所作所为中。

少年富则中独立。少年如何富足?让少年富足的有智,也有强。

少年强则国强。强需要坚持,需要毅力。有些挫折,有些艰难,要相信挺一挺,努力去战胜,便能飞越那重重叠叠的障碍。强,也需要有实力。这里的实力便又体现在智了。当然,也不要忘记,自信是强的源泉,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甚至能够吓跑困难。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独立很容易,一些能够办的到的,能独立;一些渴望办到的,更要独立地去尝试。多“独立”,发现独立并不难。当能够正确完成每一件事的时候,少年便独立了。国便独立了。独立的实力,来自于尝试--——而独立的这一天,一定不会让人等待很久。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独立便是自由的前提条件,独立了,再要自由,完成不困难,不过,自由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了走来这一步的每一步的不容易,保证那些精神依然永存心中。管理好一个国家需要它们。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源源不断的进步,需要一颗上进心和不断的动力。进步,让少年,让国家渐渐完善。智、富、强、独立、自由都是进步不可缺的条件。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由国雄于地球。

上面的情形一定不难实现。在每个中国少年的努力下,进步着的中国便是少年中国!雄于地球的少年中国朝气蓬勃,自信自律,永远年轻,永远不败——中国少年们的努力,不会让人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晚上八点,我观看了由CCTV少儿频道播出的电视栏目《新时代少年》,里面介绍了董天晨、邵子衿等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好少年,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与理想。

董天晨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她酷爱读书,平均每年读书200本,迄今已读书约2000本。这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想想自己一年才读几十本书,真是自愧不如!

张力文是一名落落大方的女生,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主持人。她热爱中国的历史文化,喜欢为别人讲解红色延安的故事。我们也应该像她一样,做一个文化传播者。

还有身残志坚、爱科学的颜玉宏,爱发明的邵子衿,京剧文化传播者曹语粲……他们无一不是从小就怀揣梦想,并且锲而不舍地去实现梦想的少年!

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我们只有一点点成长,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能够登上更高更大的舞台。我相信,无论他们的梦想是什么,无论实现梦想的道路有多么艰辛,只要努力着,坚持着,就一定可以成功!

他们的故事深深激励了我,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明确自己的目标,自强不息,奋发向前,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教师学习李宝国先进事迹心得

全文共 1343 字

+ 加入清单

李宝国教授走了,但‘太行新愚公’的形象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5月19日上午,全省各地干部群众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收听收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奉献精神,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让李保国精神在燕赵大地发扬光大。

在内丘县岗底村党员活动室里,村民听着报告人的讲述,不由得又回忆起李老师指导他们种果树的情形。“没有李老师,我们哪里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村民杨小平告诉记者,他今天才知道李老师不仅让他们村脱了贫,还帮助了很多农业企业和乡村。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岔沟村是李保国生前帮扶过的一个小村,村民们集体收看完报告会直播后,自发地起立默哀,遥祭这位恩人。“我们几乎都是流着泪把报告会看完的。”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富说,通过李老师的帮助,他们村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人均收入从不足一千元到超万元的飞跃。

李保国的先进事迹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他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如果不是今天郭素萍老师讲,我真不知道李老师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的,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康动情地说。“我曾多次听过李老师的讲座,他没有一点架子,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讲解。”唐县林业局高级农艺师李建华说,作为基层技术干部,他要学习李保国深入基层,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把先进的管理技术传授给果农。

康保县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员饱含深情地收看了报告会电视直播。“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是一部推动康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教材。”康保县县长魏红侠说,他作为李保国的学生,作为工作在基层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习李老师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平山县林业局技术站站长王明军则表示,要始终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夙兴夜寐、踏实干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平山县山区群众早日实现科技致富梦。

知识分子只有扎根基层、与人民结合,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把个人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人民的可贵品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在河北农业大学,学校党委中心组集中收看了报告会,各学院、各基层党组织也组织了集中收看,一些没有课的学生还自发通过手机、电脑观看网络直播。“今天我又一次被李老师这种舍小家为大家、毕生投身于荒山治理的精神所打动。”农大林学院教师牟洪香表示,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他一定要把自己的课题与农民需要相结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更多的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每个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但不管什么研究,都应该像李保国那样,把研究同国家、民族、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在集中收看了报告会直播后,河北师范大学又专门召开了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座谈会,该校教师张同乐表示,将以自己的行动争做一名李保国式的好教师好学者。“作为职教学校,我觉得学习李保国教授,就要学习他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脱贫致富的奉献精神。”邢台现代职业学校副校长李克军说,他们将进一步完善“送教下乡”新模式,让更多教师走进农村,深入田间地头,让更多的农民成长为职业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感悟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亲朋好友们:大家过年好!

新春佳节,本是家人团聚,举国欢庆之时,但今年的春节,大家过得有点儿沉重。这一切,都是近期在武汉乃至全国各地爆发的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惹的祸!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但是,有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很棒,或是自己不会接触身在武汉的人,所以并不重视这次病毒感染引起的疫情,没有一点防范意识,还像平常一样爱串门,而且出门不戴口罩。但事实告诉我们,新型冠状病毒并不仅仅是人传人,也可能具有动物传人的特点。武汉的疫情就是由某个野味市场中的“野味”引起的,所以并不是不接触外来人口就一定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那么简单。

朋友们,亲人们,能让武汉封城;北京所有庙会取消;贺岁电影全部下架;武汉建立“小汤山”形式的医院;全国戒备,百城空巷的疫情一定是严重到超乎我们的想象了。有数据显示,截至20__年1月25日13时26分,国内疫情已确诊1336例,疑似1965例,治愈38例,死亡41例。福建地区也已确诊10例,疑似4例。

在20__年1月25日早上9点12分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梁武东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不幸去世,才享年62岁,多么令人痛心啊!

亲朋好友们,就连全副武装的医生都会感染的病毒,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又怎能不多加防护呢?

正如春晚中抗击肺炎的诗中所说,“让自己不感染,就是您对抗击疫情做出的最大贡献。您安全了,14亿人都安全了,疫情就被击垮了!”

亲人们,朋友们,让我们少出门,出门戴口罩,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看程永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6月7日下午,144团一社区以开展向程永革同志学习为契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及退休党员38人观看了石河子市豫剧团原党支部书记、副团长程永革同志的先进事迹专题片并召开座谈会。

首先,一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及退休党员观看了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电视专题片《梨园男儿耀边疆》。程永革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豫剧团的一名党支部书记、副团长,国家二级演员,2015年10月25日,程永革积劳成疾,因患肺癌导致英年早逝 。在他身患癌症的两年期间,仍然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把生命献给了他最喜爱的舞台艺术事业,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忠诚党的事业、心系职工群众、执着敬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及崇高品质,他的事迹可歌可泣。

随后,一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及退休党员召开座谈会。 会上,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小玲对程永革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作了发言,倡议全体党员干部要以程永革为榜样,进一步深入学习程永革同志先进典型事迹,并要求社区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同时以此为契机,抓好学习教育的结合,扎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有效开展。

退休党员姬秀银说:“程永革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把生命贡献给了他最爱的艺术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在舞台上演的是模范,他在工作生活中学的是模范,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戏比天大”的人生意境。他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值得学习的楷模。”

社区主任王海波表示:社区工作者学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就是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在工作和生活中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典型见行动、立足岗位做贡献,增强为居民服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做好社区各项服务工作。

通过学习,一社区党支部在职和离退休党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学习程永革“戏比天大”的责任担当,当干部就要多吃亏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在工作和生活中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典型见行动,立足岗位做贡献,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境界,用正能量推动社区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3月18日傍晚,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同志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在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春天里,传出这样的消息,实在是悲怆万分。但是,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却是我们可以传承下来的,他扎下身体、埋头实干、奉公廉洁,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中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祉。

认真学习他牢记党性、忠于人民的情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初心是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回望廖俊波同志的工作履历,不难发现,无论是当学校教师还是主政一方,他都始终秉持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为八闽儿女带来了幸福生活。

廖俊波一生虽然只有短短48年,但却是新时期的楷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学习他留下的宝贵精神,并发扬光大。我想信定有千千万万个“廖俊波”正奋斗在广大基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党委书记学习姜仕坤先进事迹心得

全文共 7849 字

+ 加入清单

姜仕坤,倒在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

2016年4月12日,这位身为中共晴隆县委书记的苗族汉子,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而在半年多前,通过对抗战“活化石”二十四道拐历史记忆的唤醒,曾经苦甲天下、被称为中国最穷县的晴隆,刚刚蝶变为新兴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此前4个月出台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南方草山草坡畜牧业发展列为支持重点,这被业界认为是因地制宜、种草养羊的“晴隆模式”,进入井喷发展的拐点!

——他去世前几天,规模宏大的黔西南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战役全面打响!晴隆县的7.91万贫困人口中,将有2.2万人得到易地扶贫搬迁。

——穿越县境的沪昆高铁贵昆段建设正如火如荼,今年年底正式通车后,“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晴隆,将依借这条大动脉实现“千里京沪当日达”的梦圆!

然而,这部激荡人心的交响中,由姜仕坤本人倾尽心力演奏的乐章,戛然而止了!——姜仕坤走了,走得太匆忙,匆忙得让人难以置信。

打破“愁城困局”

晴隆,贵州西南部因贫穷“出名”的小县。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在贵州的扶贫地图上,晴隆县的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又格外“醒目”。2015年,在全国向贫困发起决战冲刺之时,33万人口的晴隆,尚有近8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晴隆缺晴,有时候阴雨连绵一两个月难见阳光;晴隆缺水,这里石漠化严重,再大的豪雨,也会很快顺着喀斯特漏斗、暗河消失殆尽。

晴隆山高、谷深、坡陡。县域面积1331平方公里,接近北京城区面积的两倍,但竟找不出一块略大于天安门广场的千亩坝子。土地瘠薄,稼穑艰难。

采煤、采锑、采金,资源的粗放开发,曾使晴隆的发展一度陷入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双重困局。

2009年12月,姜仕坤来到了晴隆,担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2010年3月,当选晴隆县县长。

那一年,震惊一时的晴隆黄金案的处理刚近尾声,晴隆接下来该怎么走?不少干部坐困愁城。

由于黄金案遗留问题多,干部普遍不在状态,“大家脸上都是一层灰”。初到晴隆的姜仕坤起步艰难,但他下定了要把各项工作搞上去的决心。至今,晴隆的干部仍记得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承认落后,但不能甘于落后!”

姜仕坤选择从城建入手破局。

当时的晴隆县城已经十几年没变过样:建成区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才2万多;主干道只有6米多宽,白天条条路堵车,晚上四处黑灯瞎火,冷冷清清。如此的规模和建设管理水平,连有些地方稍大的乡镇都不如。

县城不扩容改造,晴隆就伸不开发展的手脚!

斯人已去。如今,在姜仕坤身后,人们看到了一个新晴隆:白改黑后的沥青道路干净清爽,交通标线清晰,信号灯闪烁,车行畅通有序;县城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万多;全县城镇化率从17.5%提升到33.55%,接近倍增!当地人把县城扩容改造,赞为晴隆发展史上“天翻地覆的壮举”。

在县住建局局长姜文新、莲城镇镇长范勇等“城建破局”的亲历者心中,更值得说道的“壮举”是,姜仕坤带着大家在破旧立新过程中对群众利益的充分维护,是涉及2000多亩地、238栋民宅征拆过程中群众上访为零的纪录!

事实上,最初的征地拆迁方案,有过被当事群众公开“怒掷”的尴尬。看着群众扔回来的方案,姜仕坤说,“要么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要么就是老百姓的利益没有考虑充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揣着一颗群众利益大于天的赤子之心,姜仕坤一次次来到征拆户中间,掰开指头,和大家面对面一笔一笔地算细账。然后,带着政府一班人回到办公室,反反复复数十次修改方案,终于形成了各方都比较满意的系列征拆文件。

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封汪鑫感慨地回忆:“过去连科局长都是很少出面做群众工作的,大家习惯于凡事‘安排下去’,姜仕坤同志的垂范和要求,使干部作风为之大变。”

点亮“二十四道拐”

“开天辟地”发展旅游业,是姜仕坤在晴隆干的另一件大事。晴隆有着闻名中外的“二十四道拐”,却一直未曾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晴隆经济发展,过去也没有旅游业这个概念。当姜仕坤提出依托“二十四道拐”,整合晴隆其他旅游资源发展山地旅游时,很多干部嘴上不说,心中却不以为然。

“就那个几个土拐拐,有什么好看的!”

“连个像样的酒店都没有,谁来旅游啊!”

……

常常独自一人站在对面高山上静静俯瞰“二十四道拐”的姜仕坤,心中却非常有底——作为书写过“抗战生命线”辉煌的“历史弯道”,这些“土拐拐”,是唤起太平洋两岸二战记忆和中华民族抗战记忆的“活化石”,也是晴隆目前对外部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对焦点。

他要把这段“历史的弯道”裁弯取直,变成晴隆走向世界的捷径!

姜仕坤和他的同事们默默地做着准备:收集各种关于“二十四道拐”的文献,编撰相关出版物,不断储备“二十四道拐”的影像资料;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安南古城影视基地,高起点筹拍电视剧《二十四道拐》……

他们在悄然积蓄力量,等待着注意力经济水到渠成的契机。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八套热播,一夜“引爆了”过去几乎为零的晴隆旅游业!

这年国庆黄金周,10万自驾客涌进晴隆,数千辆车把各条通往“二十四道拐”的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让晴隆的干部群众真的看傻了眼。

借着《二十四道拐》的热度,晴隆顺利承办了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汽车爬坡赛、障碍赛、森林越野赛等大型活动。“历史的弯道”,给晴隆带来了山地旅游这个新兴产业,也点亮了晴隆人心中的文化自信。

“他是为晴隆把脉开方找路的人。”在身为本地人的晴隆县政协主席吴金山看来,姜仕坤的到来,改变了晴隆,改变了晴隆干部的思维,为晴隆的发展找到了新路。姜仕坤的担当与作为,让很多原本茫然无措的当地干部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鼓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升级“晴隆模式”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是姜仕坤的情怀,也是他的功夫。

在晴隆,很多人都知道,姜书记会算账,会算晴隆经济发展的账,算百姓生产生活的账。中专起点的姜仕坤爱学习、爱钻研、爱较真。

大家公认,姜仕坤很在行,推动“晴隆模式”在他任职期间实现了升级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成为与蒙羊、疆羊并秀的中国三大羊系之一。

晴隆的水土不宜稼穑,却不排斥莺飞草长。因地制宜、种草养羊,实现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的“晴隆模式”,是晴隆农业产业和扶贫开发的亮点。到晴隆任职后,姜仕坤以近乎痴迷的钻研态度,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了“羊专家”“羊书记”。

下乡调研,姜仕坤往往第一时间直奔羊圈。哪个乡镇有多少羊存栏,哪个养殖大户发展存在困难,哪个山头的饲草长势最好,哪个季节羊群最易发病,很快他便了如指掌。

出差外地,姜仕坤会频繁出入各种肉类交易市场和形形色色的羊肉馆。不是为了“发掘”美味,而是四处找寻“晴隆羊”的市场未来。

姜仕坤的细致与较真,“晴隆模式”发起者,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记忆犹新。有一次,姜书记半夜打来电话:“有个问题我没想明白,睡不着,你再帮我核算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一天各需要吃多少草料。”曾几何时,由于经验缺乏,晴隆不少养羊户都发生过草料贮备不足导致羊只饿死的悲剧。为把“晴隆羊”搞上去,姜仕坤事事都要摸个门清。

功课做足,姜仕坤找到了“户均30头基础母羊”这个让农户稳定脱贫的精准拐点,并由此提出了“让种草养羊成为晴隆百姓主业”的战略性脱贫思路。

在姜仕坤手上,制约“晴隆模式”升级发展的两大“瓶颈”得以破解。

品种结构单一之困。“此前十年,晴隆一直以养殖黑山羊为主,但在国内肉羊市场上,绵羊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姜书记提出,要扩大绵羊养殖占比。”张大权说。如今,晴隆山羊与绵羊已各占半壁河山,姜仕坤成功推进了“南羊北进”,“晴隆羊”打开了惯食绵羊的北方市场。

群众种草养羊动力不足之困。2011年前,“晴隆模式”主要依靠项目资金支持,县草地畜牧中心通过打造养殖小区和大户养殖示范,给群众分发基础母羊,繁育羔羊后与群众分成。基础母羊仍归县草地中心所有,群众没有完全产权,发展种草养羊动力不足。

姜仕坤提出,“晴隆模式”的目的是让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根基一定要放在养殖户身上,“我知道他们的想法”,力主鼓励群众独立散养。而张大权则担心,群众独立散养会导致风险难以控制,不易于整体上管理统筹。

事实证明了姜仕坤的判断。鼓励农户散养,农户有了全部产权,也有了压力,压力迅速转化成了种草养羊的发展动力。“在让养羊户拥有完全产权这件事上,仕坤发挥得非常好!”黔西南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这位曾经的晴隆县委书记为自己的老搭档由衷地点赞。正是姜仕坤这一精准的“发挥”,使“晴隆模式”真正走上了社会化产业发展的“升级”之路。

撑起为民晴空

“一个贫困县的书记,首先要知人民的疾苦!”

甫到晴隆,姜仕坤就利用黔西南人民广播电台这个平台,与晴隆当地群众互动交流、了解民情。

公路破烂失修、摊贩占道经营、三轮车无照运营、乱收水费……电话那端的群众讲着讲着激动起来,有人甚而大喊“政府必须给个交代”。姜仕坤却始终在心平气和中认真听着,详细问着,不停记着,并现场作出承诺。他说话声音很轻,但语气坚定。

在晴隆的6年,除了在外出差,姜仕坤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晚上则开会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从县长任上到县委书记任上,几乎天天如此。

姜仕坤患有严重的痛风,喜欢穿宽松厚实的篮球鞋。

在晴隆的坡坎沟渠、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一个一瘸一拐的穿篮球鞋的高瘦身影,大家都认识他,这是县里的姜书记。姜书记一到村里,大伙都会放下手头活,三三五五围过来,大伙也都明白,和姜书记聊天很随便,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拘束,从来不隐瞒,扯扯家常,说说种草养羊的事,很开心。

大田是晴隆最贫困的乡,海拔超过1900米的苗族山村兰蛇村,是大田乡最贫困的村。

兰蛇的进村路非常陡峭,从乡里上到兰蛇的15公里路,开车都要一个多小时;下山时,得一路带着刹车,刹得车轮冒烟。

2011年秋天,姜仕坤来到兰蛇。当他看到绝大部分百姓住着茅草屋,没有任何产业支撑,人们种植的包谷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品种时,心中相当不安。他立即召开群众会,和村民细算经济账,发动大家种植新品种苞谷、种烤烟、种草养羊。

从2011年到2015年,姜仕坤四上兰蛇,通过协调资金建百口水窖和烟水工程,解决了兰蛇人的用水之困和产业之困。他亲自指导兰蛇村科学种烟,使兰蛇烤烟的质量甚至超过一些老烟区,2015年实现产值100多万元。

“好个晴隆县,白天停水、晚上停电。”

在晴隆县城,水是敏感话题。每家都有储水的大桶,停水是经常的事。生活用水需从海拔低于县城七八百米的北盘江支流西泌河,通过长近8公里的水管五级加压提升800米才能进城。一吨水成本要7块多钱,水价如肉价,很多居民用不起。

“连老百姓用水都解决不了,还干哪样子事!”姜仕坤任县长后没多久,召开专门会议,以压缩其他开支、由县财政每年补贴500万元的方式,将居民用水价降到了每吨3.8元。

县城通往北部乡镇的晴隆至雨洗公路,因各种原因修了9年都未能通过验收,加之在未经验收的情况下投入使用,多处严重破损,尤其是县城到马场段,坡陡路弯,落差达数百米,按声喇叭都可能引发山石掉落,伤亡事故不断。

“当了裤子也要把这条路修好!”

在时任县委书记许风伦支持下,姜仕坤多次跑到州公路局、州交通局等部门沟通协调。最终,找到了以公路局资产抵押贷款,带资修路的解决路径。许风伦和姜仕坤以他们的担当,硬是“扛”出了一条晴雨畅通的生命路。

勤俭与慷慨

勤,是姜仕坤的工作方式。

2014年8月,就任晴隆县委书记时,他以一贯不甚洪亮却坚定的口气说,“今天起,我将继续为晴隆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汗水……”

穷县干大事,难!

姜仕坤到晴隆后,干了很多当地干部想干没干成的事,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

下乡调研、外出开会、跑项目、筹资金,姜仕坤的行车里程每年都在八九万公里以上,平均每天超过200公里。最辛苦的一次,在省内一天跑了近900公里。

姜仕坤白天调研、晚上开会的工作生活节奏,慢慢地,也成了晴隆不少干部的作息时间。

尤其是副县级以上干部,中午一两点吃午饭、晚上七八点吃晚饭、夜里十一点以后下班,几近常态。

于是,在县委政府门口,有了一个“县级小食堂”:外间一张桌子、一个可煮火锅的电炉,里间是个几平方米的小厨房。之所以叫“县级小食堂”,不是餐食的规格高,而是因为来这里吃饭的,基本都是加班的副县级以上干部,错过了饭点,汤汤水水在炉子上热一热便可得一顿。

不过,对姜仕坤而言,到近在咫尺的这个“小食堂”喝点热汤菜,也常是件奢侈的事。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他常常是手抓两个馒头,从这个办公室直接走进那个会议室!

俭,是姜仕坤的生活习惯。

运动鞋,穿了五六年,早已褪色泛白,不肯扔;帆布的公文包,用了四五年,不肯换。在姜仕坤眼里,没有时髦不时髦,好看不好看,只有能用不能用。

姜仕坤白天调研四处跑,晚上开会到深夜,驾驶员小朱跟着“受罪”,有时候,去外地出个差,小朱会说,“书记,好累,我们吃顿五花肉吧!”

姜仕坤总是习惯性的张嘴一笑,“还是搞碗粉算了,省事省时间,回去还要开会。”

姜文新记得,有一次和姜仕坤到贵阳出差,从省政府出来,附近有180元一个晚上的宾馆,姜仕坤摇摇头,到城南找了个100元的招待所住了一宿。晴隆缺水,姜仕坤基本都是利用在外出差的时候洗澡。他还叮嘱驾驶员,尽量出差时洗车。

有人说,一个县委书记,至于这样吗?

姜仕坤回答:“晴隆很穷,用钱的地方很多,不节省不行。我是书记,就是表率!”

姜仕坤也有慷慨的地方:

——买书。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除了装文件,还要装书。驾驶员小朱说,姜书记到外面出差,只要有时间,必买一堆书回来。“书记去世后,我们从他宿舍清出整整7个编织袋的书。”女儿田姗灵说,爸爸不仅爱自己买书看,碰到认为好的书,还特别喜欢买一大堆送给亲友、同事。妻子王作艳说,读书是老姜唯一的爱好。

在姜仕坤生前的宿舍里,这位爱书人常坐的沙发上,除了被他坐塌下去的那一小块位置,剩下的地方堆满了书:《习近平论治国理政》、抗战史料、供给经济学论著,大学畜牧专业、旅游专业教材……

——帮人。自掏腰包帮助帮扶对象、帮助有困难的人,对姜仕坤来说是家常便饭。

女儿田姗灵说,他们一家人开车回老家的路上,看到背负重物步行的路人,爸爸经常都会停下来问人家住哪里,然后捎上一段。

驾驶员小朱的父亲患有重症,于是,自己的那份出差补助,姜仕坤都给了小朱,而小朱则负责出差时为两人买早餐……

“他心中装的都是别人!”这是身边工作人员对姜仕坤的集体评价!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没有利益纠葛,没有人情牵绊,姜仕坤放开了手脚,解决一个个发展难题。

县委书记是一班之长。“如果班长是个有问题的人,有私心的人,就算能力再强,我们这些干部也不会跟着他这么拼命的干!”“姜书记是班长,更是带着我们干的兄长!”晴隆县委副书记王琴认为,正是姜仕坤的正己正人,在晴隆营造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柔软的牵挂

一个对百姓充满爱心的人,又怎会对亲人冷漠。家,占据着姜仕坤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女儿回忆,初中时有一阵子自己很叛逆,不爱学习,成绩考得差,姜仕坤看到成绩单,很意外也很难过,“爸爸并没有发脾气,只是牙齿紧紧的咬着嘴唇。”

那个周末,姜仕坤带着女儿回了一趟乡下老家。走到村口,刚好看到自己年迈的母亲背着装满南瓜的背篼,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而行,姜仕坤对着女儿说:“我就是这样苦出来的,你是我的女儿,要懂得珍惜。”

姜仕坤要让女儿明白,还有很多人,仅仅是为了简单的生活,都那么辛苦的努力着。

姜仕坤很“恋家”,工作再忙,周末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赶回册亨老家,看看父母,吃顿母亲做的饭,有时候回去晚了,吃点剩饭,也觉得是美味。

常年工作在外,看着已近八旬、却始终不肯放下农活的父母,姜仕坤一直想做点让他们高兴的事。

有一次,为了圆父母的心愿,姜仕坤抽出时间陪老人去北京旅游。在从兴义坐大巴车到贵阳的路上,因为空调车窗户没法打开,母亲晕车很厉害,不停的呕吐。看着母亲的难受劲儿,姜仕坤心里十分自责。自家买了车后,每次母亲坐车,姜仕坤都会先上车把座位调到母亲舒适的状态,风再大,也会开一点窗户。

妻子王作艳和姜仕坤同一年被分配到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一个是乡镇科员,一个是幼儿教师,两年后,两人相爱结婚。因为姜仕坤的调迁,王作艳也不停地变换工作。姜仕坤从册亨调到安龙当副县长,她几经周折调到安龙,没多久,姜仕坤又从安龙调到兴义任州建设局党组书记。当她马不停蹄地跟到兴义,姜仕坤又调到了晴隆。姜仕坤不想让妻子再折腾,于是王作艳停止了“追赶”,把他们的家安在了兴义。

姜仕坤将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王作艳怨言很少,她只是担心,一直担心,担心丈夫的身体能否扛得住沉甸甸的工作重担。在姜仕坤担任县委书记后,这份担心与日俱增。

“晚上十二点电话打过去,大多数时候收到的都是他‘还在开会’的短信。早上又想让他多睡会,不忍心打电话……”看着才40多岁的丈夫,两鬓已经花白,头发掉了大半,背也微驼了,王作艳有时也真的不理解了,“怎么会忙成这样!”

田姗灵记得,有一次在老家,看到一对上了年纪的农村夫妇开着电三轮从身边驶过,爸爸对她说,“退休后,我和你妈也会像他们一样,买个三轮车,种点苞谷、南瓜。”

痛惜“蜡炬成灰”

姜仕坤去世的噩耗传来,山东汉子许风伦数度落泪。

“朴素、真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许风伦坦言,姜仕坤是他到贵州工作后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从姜仕坤身上,他看到了一个贫困地区干部的坚韧与执着。“仕坤同志非常直爽、也非常慎重,敢于担当,执行力非常强!”

姜仕坤的另一位搭档,晴隆县委副书记、县长查世海感慨:“仕坤同志干工作完全是在拼命”;“他这个人做事非常用心,追求完美,一件事如果有丁点不完善,他就常常夜不能寐”。“他是真正一心为公,公而忘私的人”。

在晴隆,县人武部政委崔战朋住在姜仕坤的楼下。姜仕坤去世后,一向无梦到天亮的他失眠了。“以前每天凌晨1点左右,总能听到姜书记准备睡觉洗漱的声音,如今这声音没了,反而睡不着了。”

晴隆县肥姑素盐酸菜厂负责人王仕莉一直记得姜书记和她说的一句话:“我不是扶持你,是要通过你这个企业,帮助晴隆的农民。”王仕莉承诺,一定会完成姜书记交代的1200户的精准扶贫目标。

受到过省、州表彰的共产党员李安珍,是大田乡董箐村种草养羊的带头人,为带领村民脱贫受过不少委屈,几度想举家搬到县城。是姜书记的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姜仕坤去世后,李安珍誓言:“只要董箐还有老百姓没有脱贫,我就不会走出这个山旮旯!”

姜仕坤遗体告别那天,94岁的晴隆县离休干部赵善平从晴隆赶到了兴义,老人家只是重复着一句话,“仕坤这么好的同志,怎么也要送一程。”

郡县治,天下安。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遇上了一个事事想做到尽善尽美、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好书记,本是一件幸事,但,天妒英才!姜仕坤的猝然倒下,让人扼腕痛惜。

“山绿了羊多了民富了你不见了,路修好水通好电供好君且走好”。这是老搭档许风伦和战友们含泪写给姜仕坤的最后祝愿。姜仕坤终究是离去了,留下了刚上大学的女儿,留下了21年不离不弃的妻子,留下了仍然躬耕深山的年迈父母,留下了晴隆业已展开的脱贫攻坚决战,留下一道道追问:一个共产党员如何永葆本色?一个出身寒门的干部如何永葆赤子之心?一名县委书记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

晴山千峰翠,盘江万古流。

姜仕坤,这位用生命向贫困宣战的共产党员,韶华之光虽如流星,却耀眼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