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追寻红色足迹为主题的作文(精选20篇)

对于春游,大家有什么样的记忆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追寻红色足迹为主题的作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浏览

354

作文

184

追寻红军的足迹作文优秀篇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这个日子,我想过得比以前更有意义。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和表哥阳阳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我们去追寻红军足迹,去缅怀先烈,了解历史。

到了红军广场,我一眼就看见了广场中停放的那架飞机,那是列宁号侦察轻型轰炸机。这是红军缴获的国民党的飞机,也是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我抚摸着机翼,一种自豪涌上心头。

抬头一望,正对面的建筑物上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这是江泽民的题词呢!我们快步上前,拾级而上,旁边雕花的扶手十分古朴。

从入口进去,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介绍了纪念馆的参观路线和七部分的内容简介,从这里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纪念馆里一尊尊雕像吸引了我的视线。在第一展厅中一排伟人的雕像屹立着,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再往前走,我看见了徐向前的塑像。徐向前原名叫徐象谦,因为他自己的永远向前的革命精神而将名字改为“向前”。他用自己的一生对“向前”作了最有力的诠释。我们还看见了沈泽民临终前写报告的雕像。他坐在简陋的屋子里,斑驳的墙壁,昏黄的油灯….虽然有一盆炭火,但从他单薄的衣物上可以想象他的寒冷。这至死不渝的精神让我感动。

革命的成功不单单靠领袖人物,人民大众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雕像同样让我感到震撼。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信阳站工人2000余人提前拉响了罢工的汽笛。截住了一列由南往北的列车,与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阀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虽然林详谦、施洋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留人世间。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组雕像是“柳林起义”。红军用“土坦克”打败敌人的“洋碉堡”。“

土坦克”就是把棉被浸透水,蒙在一张方桌上。就这样居然把火力猛烈的“洋碉堡”打败了。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在当时红军要取得胜利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展出的实物有:大刀、长矛、红缨枪头、脚鱼叉等,比起日本的东洋刀差远了,更不要说洋枪大炮了。我们还看到了红军穿过的草鞋、军装等。看着这些我心潮起伏,这些锈迹斑斑的武器上不知洒下了多少红军的热血与汗水,我也不由得想起红军与敌军搏斗的场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今天我认识了信阳的革命背景,知道了我们的现在的生活是伟大的红军和广大的农民工人用大刀长矛打拼出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让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吧!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寻找红色足迹征文600字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1936年的十二月十二日,在西安的华清池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这件事是让中国人十分欣慰的,让可恶的日本人大惊失色的,而今天,2014年的12月12日,我们又来到了华清池,表演《少年中国说》,我们一个个朗诵的时候都是慷慨激昂的,引的过路人拍手称赞,还有一两个拍照的呢。

在去环园的路上,我们看见了碑林,想到为国报效的烈士都长眠于此地,本来嘻嘻哈哈的我们都悲壮起来,有一两个同学还抹了几把眼泪。

我们去了五间厅,那五间厅有蒋介石卧室…….还有水池里悠然自得的小金鱼,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兴衰,在这里想怎样。我十分欣赏《少年中国说》里的少年之则国之…….

梁启超说得好,少年是中国的希望,我们这样的少年是怎样的,未来的中国就是怎样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寻找红色足迹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一本《红军的故事》的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故事。红军在第一次内战的非常时期的斗争中表现出了红军战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折不绕,奋勇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革命品质。

看完以后,我千思百绪: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他们的事迹令我们敬佩。如黄公略,在反“围剿”斗争中,他领导红军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如周逸群,他与贺龙等开辟湘鄂西苏区和创建工农武装。

比起红军战士们,我们今天的生活太幸福了。他们常年睡在野外,而我们则睡在温暖的床上;他们吃的是野草树根,而我们则吃的是鸡鸭鹅鱼;他们靠步行到达目的地,而我们则坐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我们的条件比他们优越那么多,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他们做得一样好?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现在还不够努力。没有确定目标后就努力争取,只要努力争取了,我们就会和他们一样好,甚至比他们更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超越他们,成为新一代的英雄。而做好每一件事,是成为英雄的前提。当我们回味着现代生活的美好时,请不要忘了为解放作出贡献的老红军,是他们的努力使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使我们过上了这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

我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磨砺意志,奋发向上,勇于开拓,把自己造就成有用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追寻红军的足迹作文1000字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词时不时的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是呀!要不是有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于是,我们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烈士陵园“看望”那些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英雄。

一路上,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烈士陵园行进,每个人似乎都带着些许的悲伤,脸上的表情都是那么地严肃,我想:兴许那些英雄们看到了这一幕,也会高兴吧?随着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走动下,烈士陵园,到了。或许,我是说或许,我并不想来到这儿,我不想看到他们的墓碑,我想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已经死了,但是他们死得值得,死得重于泰山,他们对得起党,更对的起我们老百姓。看着他们的墓碑,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当年与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上厮杀的情景,血迹斑斑,惨不忍睹,每当想到这些,我对日本人的恨就多一些。默哀开始了!同学们都轻轻地把头低下去,默不吱声,四周死一般地沉寂,就在这时,我似乎又听到了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在战场怒如狂狮,疯狂般地怒吼着,冲向敌人……他们勇敢、他们善良﹑他们不畏生死、他们英勇奋战。他们的好,老百姓们都领略到了;他们在打完胜仗后的欢呼声,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在短暂的失败后,稍稍有些气馁,但很快又恢复了士气,互相鼓劲加油,我们也察觉到了……

他们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的“得力助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到春节,到处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福贴,红色的对联,。到处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洋溢在邻里之间,但是红军们的心酸,大概只有他们懂。

茫茫的沙漠上,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上,甚至在枪林弹雨中,哪里没有他们的身影?

以前看过《红岩》这本书,书中写的很好,在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眼眶湿润了......灰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他平静下来去看她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不敢去想。书上是这样写的: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再看下去。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去。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监狱里,他在监狱里受尽了折磨,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食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竹签是竹做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其他同志,江姐走向刑场,光荣的走了。这就是革命时代坚强的女子,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这就是红军坚强不屈的良好品德。

记得听说过一个小故事: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许多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子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如今,中国,努力开拓新的科技,研发更厉害的武器,红军留给后人,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我们要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勇往直前,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快乐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东方腾飞的巨龙,奋力崛起的中国,如今辉煌的成就是怎样的来之不易,只有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民知道!支撑我们不畏艰难、奋力前进的“主心骨”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此刻,让我们回首过往,追寻先贤足迹来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魅力。

回到延安,耳边是震耳的枪火声,眼前是子弹飞越,战士倒下的场景,鼻间是浓烈的硝烟味。指挥部中的领导人在激烈的商讨着什么,电话不断响起,同志们忙成一片。画面定格在这时。我们来寻找第一位先贤。看到了,那个紧锁着眉头,神情严肃,指着地图的人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他竟是我们所尊敬的毛主席!是啊,为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不就是他吗!在前途黑暗的旧时期,带领人民硬生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将整个振兴中华的责任担负起来,冒着各种风险困难与敌人抗争,与时代抗争。这种不为艰难,顽强拼搏,以国为重,以民为本的精神正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来到深圳,高楼大厦直插云间,车辆繁多,人民来来往往无不带着幸福的神情。走过深圳普通的街道,在街角听到了老人赞扬不绝的名字,邓小平。驻足,第二位先贤,找到了!就是带领人民艰苦创业的邓小平爷爷啊!是啊,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的人正是他啊!面临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他毅然决定走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深圳发展成国际性的大都市。发出了“坚持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的革命口号。让中国从此之后有了方向有了力量!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也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来到四川,山体开始滑坡,大地开始摇晃出现裂痕,原本平稳行驶的车辆开始到处乱撞,楼房开始塌陷,耳边充斥着哭喊声。这时,汶川一所学校的一位少年,原已脱险,却又返回了教室,往返两次,就出了7名同学!他就是雷楚年,当时还是一位平凡的中学生。第三位先贤找到了!他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先”贤,但其勇敢无畏的精神也真真切切打动了我。“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正是要学习雷楚年身上体现的临危不惧,顽强不屈,团结友爱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更是肩负着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在中国不断腾飞的新阶段,让我们担起重任,执着向前,为祖国更好的明天贡献全部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寻访红色足迹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红色足迹之旅”我们班级有幸参加了这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上午八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穿上干净整洁的校服,系好红领巾,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革命纪念馆。

隔着大门,我远远就看见了‘南阳革命纪念馆’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种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环视四周,同学们也一改刚才的欢声笑语。我们静静地走进革命纪念馆,路两旁的柏树郁郁葱葱,仿佛一位位保卫着我们伟大祖国的红军战士。拾级而上,来到大厅,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通过展厅的一幅幅图画和文字介绍,深入的了解南阳抗战历史以及红军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其中有一座雕像深深地吸引了我,两名战士分别扛着冲锋枪,一位站着,一位半蹲着,他们目光坚定,栩栩如生。此时此刻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了当年激烈的枪声和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正是这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今天才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游乐场里尽情的玩耍。这是一种多么大公无私的精神啊,想着想着泪水不禁湿润了我的双眼。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战士们用过的刀、枪和大炮,这些仿佛还带着战士们体温的武器又一次让我们肃然起敬。漫步其中,浮想联翩。高大雕像正是他们高大形象的最好诠释。为了我们能过上种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他们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所以我们都应该倍加珍惜这种来之不易、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想想自己平时的挑食、偏食、不爱惜粮食,我不禁羞愧的低下了头……

红色之旅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那天的一幕幕还不停在我的脑海中萦绕。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未来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学习红军战士不屈不挠的精神,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五星红旗是火红的,国徽是火红的,祖国人的鲜血是火红的,祖国人的心是火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龙的象征,是红色的象征。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上,红军战士的足迹深深的印在那曾经被蹂躏过的土地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千千万万个足迹,牵连着龙族亿万人的心,终将被历史铭记。

中国革命的长征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他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

[足迹艰险,阻碍多多] 环境怎样恶劣?敌情怎样严重?行军怎样紧张?生活怎样艰苦?自然环境怎样险恶?……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无法想象!但是,红军,仍然以自己的双脚走完这一路程。而大雪山又成为红军英雄气概活生生的见证。

大雪山--又名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气候变幻无常……

红军队伍来到山下,对于气候骤降,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仍然鼓起抗寒的勇气,决定勇闯大雪山,将这座大雪山征服。先头部队为了给后头队员留下印记,用刺刀在雪上凿出脚孔来。后头战士手拉手谨慎前进。“扑通”一声,有人掉进了雪洞。战士们并没有放弃这位兄弟,他们马上拿木棍,想办法救队友上来。被救的战士没有胆怯,继续前进。接近山顶了,但是,到达胜利曙光之前,必要经历一场考验。风雪像无情的刺刀,向战士们宣战。战士们衣身单薄,牙齿打着冷战。筋疲力尽的战士很想坐下来,但是,环境不准许,天气不允许,他们知道一坐将无法重新站起来。……所谓“风雨之后,总见彩虹”红军战胜了大雪山,用自己的意志和双脚挺过去了。

读到这儿,我总算领会到什么叫“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美句;读到这儿,我才知道我不可能忘记红军,我更不能忘记红军。因为旧中国的解放,就是靠他们打下来的;因为新中国的诞生,就是靠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总是漫长的。共产党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行军,战斗,他们挨饿,受冻,他们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无人烟的广阔地区。二万五千里啊,我不知道有多远,但我知道是很远很远,远得那么不可触摸,不可估量。红军啊,你们好像一只笔,在没有污秽的白纸上一点一滴的文字,写上一大片灿烂的文章。今天的中国,仍需要你们的精神来奠基。我相信,中国公民永远是不可战胜的集体,似无数雄师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前程将会在老一辈党员和新一代知识分子共同创造,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三大代表”的理论,做好一个良好公民应尽的义务,现今努力读书,未来给祖国再添蓝图,远景依然是美丽的。等待长大,等待贡献……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忍不拔地前进。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不灭的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瞻仰烈士陵园,追寻红色足迹初一记叙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又到了清明时节。桃花又开了,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小草又绿了,成片成片点缀着大地;春天又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到了人间……你们用生命换来了这美丽的春天,可你们却看不到了。“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清明节前,我们七中初一年级一到四班有幸瞻仰了“烈士陵园”。手中的白花无比沉重,因为它是我们沉重的心情的寄托;步伐无比沉重,因为它是沉重的心情的载体。通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铭记”两个字的大石头,我看到这块大石头心想: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我们一定会铭记的。我们首先庄重的举行了“扫墓仪式”,其后,我们瞻仰了“烈士墓”。烈士墓静静地伫立在青青的草地上。尽管有的烈士只活了很短的时间,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为人民、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这些烈士的事迹向我诠释了——生命的开花结果。

怀着激动而又不舍的心情,我们离开了烈士墓,由体育委员带着进入“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馆里布置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史料和部分革命文物。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认识了七十名烈士:他们的抗日太行军区七分区侦察队成立于1943年,却为了执行任务在秀才庄受日伪军迫害集体殉难于1944年2月20日。我心里对他们油然而生了一种崇敬之情。还有三潭八壮士的事迹:他们在被敌人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之际,毅然从几百米高的悬崖跳入三潭中。他们浩气荡三潭。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好几个展厅,看了许多革命故事和革命者的遗物,我仿佛觉得历史回放了。最后一个展厅是“国防”展厅,里面展示了中国海、陆、空等雄厚的国防军事。“莫忘历史耻辱,铸就现代国防”。

瞻仰完“烈士陵园”,我深有感触:虽然这些历史离我们有点久远了,然而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些历史、这些历史中的革命英雄。我们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今天。

春天到了,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寻访红色足迹8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数十年的跌跌撞撞,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早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建党90周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身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尽管抗战已经过去多年,可还是有许多老党员与老红军。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老党员,一位八、九十岁的老爷爷,双脚已经不能活动,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之后的日子。他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最近的事情都已经记不清,甚至能把曾孙当成别人的小孩,把孙子当成小偷,但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抗战的时候。当我去寻访这位老党员的时候,他黯淡的眼睛似乎又亮了起来,龙飞凤舞[注: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的讲了起来:“我出生的时候,外国已经在如猛虎般的侵占我们的祖国,在我15岁的时候,我们那些孩子,每天都盼望着当军打鬼子。刚好晋江成立第一支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虽然不是打鬼子,但大家都很高兴。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了武装队伍。21岁,我成了党员。当上党员没几个月,我就被蒋军(国民党)抓去了。我原来的老伴当时也是党员,她去救我,结果被枪毙了,留下了大毛(指老爷爷的儿子)。后来,中共晋江县共委派人把我救了出来,我才知道我原来的老伴已经死了。我很生气,积极参加党员活动,发誓要打死蒋军,有好几次到鬼门关前走了又回来了。成立泉团晋江大队(1949年5月)后,我也加入了。大队主动出击,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后来配合解放军解放晋江(8月31日),晋江才算解放了。后来,我的身子不争气,垮掉了,才停止参加党的活动。”

我想不到,原来,抗战有着这么多历史,共产党的红色足迹,早已经深入千家,造福万家。总有一天,我也要成为党员,继续党的红色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时事论据:红色追寻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华社推出大型主题网络直播栏目《红色追寻——三个年轻人的长征路》,于16日上午10时在江西于都开播上线。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早在7月17日,由中央红军长征沿线11个省(区)的省委机关报联合举办的“重走长征路”大型采访活动就在江西兴国启动。各中央省级主要媒体记者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实地采访,回顾历史事件、挖掘感人故事、感受时代变迁、弘扬长征精神。应该说,这种让媒体记者深入长征沿线,通过深入采访、用心书写所带来的文字和图片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可以近距离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憾。但震憾之余,大家总会觉着少了些什么,那就是身临其境的感觉。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毕竟对于读者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从别人文字描述或者单纯的几张图片中所体会到的长征精神,终究不如自己去亲身感受来得直接和猛烈。

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机会去现场感受一下长征之路的艰辛与坎坷。在这种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如何满足读者的这种更高需求,考验着媒体的服务能力和创新力度。应该说,新华社此次推出的大型主题网络直播栏目《红色追寻——三个年轻人的长征路》,就巧妙地借助了网络直播的方式,实现了带领广大网民和记者一起同走长征路的愿望。这样,在这个中秋假期,小伙伴们在家足不出户就可以跟着新华社的帅哥、美女听老专家讲长征故事,跟着记者的直播镜头去触摸长征的现实遗存,看着记者去吃红军饭,学着打草鞋,这些直播让网友们真正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无疑,这种新闻宣传方式的创新值得点赞和推崇。一则,它巧妙地运用了网络直播的方式。应该说,以文字报道见长的新华社此次运用网络直播进行主题报道,是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又一尝试。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能让网友能够通过实时画面和记者一起感受长征,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二则,它拉近了长征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作为年轻一代来说,长征可能离他们很远。此次新华社专门找来三位“85后”“90后”年轻人作主角,通过他们的眼睛来看长征,以年轻人亲身经历的视角再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再融合了红色后代讲述、真人秀体验等多种元素,更拉近了和年轻人的距离。三则, 改进了官方报道的面孔。应该说,原来的新华社报道,官方感觉重,报道形式相对单一,近年来,通过新媒体产品的不断创新,无论是《四个全面》《红色气质》,还是《国家相册》,再到如今这次大型网络直播节目《红色追寻》,给人的感觉新颖,吸引力强,通过在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端口同时上线,也会吸引大量网民观看,无形中扩大了报道的覆盖面。

8月31日,在中宣部召开的创新新闻传播工作交流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创新是新闻传播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是巩固主流阵地、壮大主流舆论的必然要求,要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善于运用全媒体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注重全媒化传播、可视化呈现、艺术化展示,让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愿新闻报道能涌现出更多《红色追寻》这样的栏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寻访红色的足迹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和爸爸来到烈士陵园。

走在祭祀的专用通道上,看到了被松柏环绕、苍翠欲滴的烈士陵园,再走近一些看到的是一尊尊墓碑,我知道“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我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尊尊墓碑,而是那爱国的滚烫鲜血,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我认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我们的国家曾被羞辱过,玷污过!那些用生命谱写英雄赞歌的战士们,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渐渐的,我的心情凝重了起来,因为那些战士们也有家啊!他们可以选择坐在温暖的火炉前,陪家人说说话,聊聊天。但是这些战士们并没有作出这样的决定,他们站在了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作斗争,他们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不惜舍去自己的生命,和死神斗争!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尊墓碑上写着“田永胜烈士之墓”我睁大眼睛看了一下:田永胜生于一九二七年,过世一九四四年......什么?什么?这样算起来,这位战士才十七岁,他还没成年呢!不是应该躺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吗?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的把手中的鲜花放到了田永胜烈士的墓前,眼睛也模糊了。

忽然,我看到一个墓碑,上面没有刻着他的名字,爸爸说:“这个烈士没有留下他的名字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对自己感到自责,这位战士,小时候没有爸爸妈妈照顾,是个孤儿,长大了他把生命献给了祖国,而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而我呢,我向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别说吃苦头,遇到一些小问题就找爸爸妈妈。但是从现在开始,我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尽量自己解决问题,长大了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看着这些墓碑,我想起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当时,有几百万中国人都倒在了那个布满尸体的战场上,但是现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都是这些战士们年轻的生命换来的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他们那冲锋号的声音让我们的国歌更加铿锵有力!

战士们抛头颅,撒鲜血,保人民,护安宁!

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所以我们一定要天道酬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寻访红色足迹800字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怎能不去看看那些曾经伟大的抗战足迹呢?

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走过,你会看到历史的凝重,你会发现野蛮的残忍,你会领悟南京的伤痕。也许你没经历过,但历史牢牢为你记着,那场满城风雨的大屠杀。

这是一座类似灰色金字塔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刻的是一位衣服破烂的妇女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仰天长啸,像在抗议命运的不公。几个黑字重重地写在灰色的大理石墙壁上:遇难同胞300000。数字大得让人震惊,标的很粗,但是感觉却会万分清晰,谁会知道它的下面到底藏着多少凄惨无辜的灵魂。你看一面面雪白的墙壁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受伤的老人,逃跑的孩童,受凌辱的女孩子们,被捆绑着的人们,失去父母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有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南京城……都清晰地从照片中走出来。他们的档案,严严实实铺满馆内的墙壁,拧巴在一起。

滴答,这馆里钟声太大了吧,走近一看,我渐渐地看见了三个大字“十二秒”,便走了进去。黑暗的房间里墙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才明白——墙上那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遇难者者的照片。每隔12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这样就代表这个人从此结束了宝贵的生命。因为——据统计,那么,日军每隔十二秒就会杀死一个人。这是太残忍了!它们仿佛像一把刀从我的心头划过,把我的心划痛。我又走向了“万人坑遗址”,这里面显得很冷清,有很多具尸体,惨不忍睹……

我的素描老师曾经当过兵,虽然还没真正上过战场,战争就结束了,但是,他说,那些被战争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战友永远深深刻在他的脑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触摸历史的脉搏,传承英雄的精神,让往日的抗战精神,照耀你我的存在,追寻前辈的足迹,聆听不朽的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寻访红色足迹,向历史、向中国、向革命勇士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色足迹征文400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暑假,我来到了拥有“十里惊天河,千年古村落”美誉的沂蒙人家,去找寻革命前辈的熟悉足迹,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沂蒙人家我看见了蒙山县县委的旧址和肖华故居等。我在蒙山县县委的旧址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奋斗的地方——几间矮小的草房子又暗又潮,下午根本看不清屋子里什么样。

肖华爷爷的故居非常简陋。一张床,一张书桌,一盏煤油灯就是这间小屋的全部家当。那张小床还不到一米五十厘米。可以想象肖华爷爷在多少个夜晚,在书桌上奋笔疾书,为我们的生活操劳。

在蒙山县县委外有一个学堂,也不能说是学堂,它由三根石柱组成,两短一长,一共四十多个吧。那是他们上学、开会的地方。共产党领导人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工作。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在看《开学第一课》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革命前辈们在战场上,在后方同仇敌忾的场景。我决定为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好好学习争取,做好祖国的接班人,长大后加入共产党,报效祖国。使祖国不再受欺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那浩浩荡荡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沼泽遍地的大草原,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前进的路,更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谁也没想到这里面蕴藏着重重杀机。很多战士就在这片草原上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但其他战士前赴后涌,没有退缩。战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想想红军,现在我能做得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不能在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要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当然,这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

当时,毛主席带领着红军队伍爬雪山,过草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这一路他们风雨兼程、风餐露宿,艰辛的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过草地时,没有吃的,大伙只能用草根充饥。用浑浊的潭水解渴。可他们一点也不退缩,总是把食物留给自己的战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

那傲慢的雪山更是把生存的希望降到了最低点。在那冰冷的天地里,红军战士用来御寒的只有少量的辣椒水和薄得不能再薄的军衣。可战士们的心并没有被冰冷的雪山所冻结,总是把棉衣让给更需要的战士,总是让自己多背些行李。

这样勇敢的战士、这样的军队,这种不能打败的精神,不但感染了我,更是把雪山、草地吓得退却了。是呀,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我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硬骨头精神去征服工作、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努力工作,迎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268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遇到两个老人

一个在地上

一个在地下

地上的老人八十二岁,

曾在民族解放的战场上

穿梭硝烟

丢下的是三根半肋骨

还有子弹穿透右臂和左腿留下的血迹

捡回来的是一口气还有惨不忍睹的躯体

地下的老人二十八岁

曾在民族解放的战场上

穿梭硝烟,丢下的是娘亲赋予的呼吸

还有子弹穿透心脏血流成河的历史

捡回来的是仍钢铁般的躯体还有青史留名的痕迹

八十二岁的老人过着满足的日子

二十八岁的老人在地下孤独的度日

停一停匆忙的脚步

咀嚼一下六十多年前的故事

让灵魂的震颤

惊醒

沉睡已久的心

(第一次跟着史志界的老前辈领导去采访关于野战军二十八军的历史,所见所闻感受入心。首先驱车到的是前乔村的一个老复员军人的家中,老人扒在电视机旁看新闻,耳有点背的缘故,我们和他交流有点困难,几乎靠吼,但已八十二高龄的老人思维却异常敏捷,对当年那段英雄历史记忆犹新。

他1943年参加县大队任战士,连长赵怀俭,营副李子贞(营长一般是县长兼)。1945年秋,李子贞率县大队(独立营)在惠民升级到渤海军区11师17团2营,后编为华野10纵29师87团2营5连。当时该县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烈士段文和先是二区区队副,以后升级到县大队5连,任连长,部队升级到渤海11师后,营长李子贞未南下,段文和当了营长。段营长长的高个,长方脸,挺魁梧。他还没参加部队时曾在村里是曾看到过段营长率队伍驻过我村,看见过他出操。

在济南战役时,他当排长。华野们10纵奉命打敌人的飞机场一宿大胜。吴化文起义。我军拿下飞机场,朝市里猛攻。起初,他被连里抽出作后备突击队,第四天才上去。上去的第二天,当时我军和3纵8师合击敌人一个师,刚开始,3纵一个营上去转眼就打没了,8师的王师长牺牲。营教导员刘挺柱挂花,头部负伤,整个营部打光了。当时,我军对敌军晃小旗,我怎么晃,敌军就学我军怎么晃,段营长以为敌军要投降,就带通信员上去,结果,敌军开枪了,营长和通信员一块儿牺牲了。

当时打的是普利门的八国楼(八国联军进中国时盖的楼)。在最艰难的时候,部队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冲锋陷阵:真行、假行,这时就能看出来了。

谁也不愿当孬种。此时,高楼还未拿下,双方打红了眼。见到段营长牺牲了连长急了,命我们上去拼刺刀,这时,敌我双方仅隔一个院墙。济南战役我军不让用炮,我们就三八大盖上刺刀,有的新兵没经验,把刺刀刺进敌人身体里,都拔不出来,时间来得及,就用脚踩敌尸才拔出来,来不及就可能牺牲。老兵想上子弹也来不及,几乎就是肉搏。战斗的激烈程度无法想象,只听到“咔嚓、咔嚓”的搏斗声。

段营长牺牲后,从85团调来李营副当营长。

他说他在济南战役中受伤,臀部被炸掉了半个。并告诉我们当时我军的铁制度是:无论形势如何严峻,我军绝不舍战友遗体。在打扫战场时找到段营长和通信员的遗体。

接着,他还回忆了南渡黄河在齐东、在汶上、在南阳、及到大别山护送11万新兵给刘伯承的战斗历程。

他告诉我们他受伤最重的是在淮海战役中。在碾庄南河坝上打阻击。12月14日下午被敌人炮火把我左臂炸断,右肋条骨炸断三根半,体内至今存有弹片。

后来,他向我们说起了当年他所在连的“夜猫5连”的故事:那是打南皮的事。当时也叫“铁帽子5连”。当时段文和是营副,阎麻子是连副,没有连长,我是班长。我和阎麻子各带4人分两个小组,攻打南皮城北门。城上敌人正打麻将,房子仅靠围子墙,我们在围子壕边,我组往东打,阎麻子组往西打。战前,司令员仉洪印就讲:哪个连先攻下,就给哪个连奖励锦标。1营看2营先点着了火,1营长急了,骂起他的连长来了。两个营打了一宿一早晨,攻下南皮。战后,在庆功会上,锦标奖给了5连。锦标是长方形的绸布做的,下摆有穗头。以后5连是2营的主力连。走到哪里,人们都说:“铁帽子5连来了”。也有说:“夜猫子5连来了”。

八十二岁的老人说起当年十分激动,似乎硝烟弥漫战火的纷纷的场面就在眼前。

听着老人叙述着当年生死之战的历史,面对着如今已沧桑满脸刻满岁月之痕却又无限满足的老人,心中有些激动。这些老一辈革命者把自己的青春和身体都奉献给了当年的解放事业,并为自己有幸享受发展成果而欣喜不已,踏着他们铺垫的厚实之基,我们这些年轻人又怎能割舍下那段历史,又怎能不珍重如今而努力在岗位上尽力。

采访还在进行。我们来到了前段村段文和烈士的家乡,经过一番周折找到了他的弟弟段秀胜。段秀胜老人今年75岁,身体还算硬朗,黝黑褶皱的脸庞掩盖着一可历经沧桑经受生活磨砺的心。他的回忆有些痛苦。起初不愿对我们说二哥的事。看到我们的真诚,才开了口。

“我二哥在家时叫段秀顺,文和是他的字。我兄弟四人,现在三个哥都不在了。不是你们来,我不愿谈这些事,太伤心了。”

“二哥牺牲时,我才15岁,父母已不在了。当时我们不知道他牺牲。堤南刘村刘运德(也叫王英,后是济南税务所长)来信,叫我家到县民政科开信,去济南医院看二哥,信上并没说牺牲。我三哥持民政信一路去济,沿途凭信部队管饭。到济南找到王英,他领着来到二哥的墓前,棺木埋得很浅,露在地上一块,和通信员的棺木在一起。当时是阴历十月,我们是头一批起棂的。棺木是柏木的,上头贴着“段文和”三个字。一个连为我二哥送灵,六十里地一站,另一连再接上,送到黄河边,需要摆渡。上船时,为安全期间把“段文和”三个字撕掉,扔掉黄河里了。

运送棂棺60里一站,每站3个牲口,套3辆车。

回到家,尸体已腐臭,但一点儿也没流血水,觉得是个奇迹。

回到家发丧,是我打得幡。县区干部召开的追悼大会,一个南方干部讲的话,四乡八里的干部群众都来凭吊,摆的祭,送的挽联,还唱的戏。

二哥是个有威望的人,提起他的名字,这块儿老少乡亲没有不知道的,早年清明节时,学生都来给他扫墓。”

让老人回忆痛失亲人的细节是件残忍的事。但,后来,我们仍是思量再三向老人提出了一个请求:到烈士段文和的坟地去看看。

段文和烈士的坟地在该村西南角一块耕地中,普通的一块坟地长满了杂草,凸起的坟土一侧长出了一棵松树。有点凄凉也有点肃穆。段秀胜说,这是自己长的一棵树

或许这是自然对烈士的识别,不让烈士孤独,长相思守日夜相伴。

对烈士满怀感情的前辈面对此情此景泪流满面。七十五岁的老人表情凝重,内心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也可想而知。

一天的采访历程让我感受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情感,说不清的滋味涌在心头夜不能寐。

抹黑裹着被子打开电脑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寻访烈士足迹

段秀胜领着我们来到了安放烈士英灵的坟冢--二十八岁长眠于此的英雄历经了半个多世纪是否能够感知我们这一代人对他的敬仰。

寻访烈士足迹

历经炮火洗礼满身伤疤的八十二岁的冯殿良老人对我们对他们战斗历史的关注感动无比激动。我说,大爷,用我的手机给你找个像吧?--啊 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500字优秀征文:追寻红色的足迹

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4月3日,赶在清明节放假前,我校700多名高一学生迈开了他们的“红色足迹”——徒步去坞根,祭奠、踏青两不误。而课堂里的学生们也就要在清明--这个时候走进大自然去收获不一样的感悟。

“红色足迹”是市二中12年来的传统,该校每年都会组织高一学生徒步去坞根,11公里的路一般需要走上4个半小时,这对于学生来说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次出行总是让经历过的高二、高三的学生难以忘怀,眼看着时间将近,高一的学生也按捺不住了,和往届活动不同的本次,学校的社团中心根据路线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远行社的成员们沿途宣传环保护绿和开展五水共治公益宣传;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一路捡垃圾,只为留下更美温岭;原色摄影社开展了“我们的长征”主题现场摄影比赛;“我们”文学社在全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征文比赛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学生们同行的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蓝天救援队,他们负责本次出行的师生的安全保障工作。

早上7点,学校的操场就已经沸腾了,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早早地排好了队等着出发,与以往的春游不同的是,除了背上的背包,他们人手一朵白花,形态各异的纸制白花。之前学校的汉学社就号召同学们开展“我手我心”—班班制作小白花活动,为的就是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红十三军第二师革命烈士纪念馆,献给为了温岭的解放而献身的先烈。

7点10分,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学校西门出来,经过岙底胡路,翻过元宝岭,路过白岩下村,再翻过仙人头岭,之后绕着大岭头水库到达西里村,再沿着溪流直到目的地小坞根村。走出校门,哪怕路边的一草一木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黄灿灿的迎春花分外鲜艳,溪里戏水的鸭子格外可爱。渐渐地,队伍开进了元宝山,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愈发清晰。

一路走来,大多是崎岖狭窄的山路,每当碰到陡坡或是被山水浸得非常湿滑的路段时,学生们便拉起了手,互相搀扶着走,以防摔倒。而男生们大大发扬了互助的精神,一路帮女生们扛包。在红旗的映衬下,他们也成了这路上独特的风景。

4个小时的路,对普通人来说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同学就更是体能的考验和身体极限的挑战,一路上,有同学在行进过程中扭伤了脚踝,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就去买来冰棍亲自为学生们做冰敷,此举也让同学们感动不已。“一路上,同学们都挺照顾我,有个同学一直陪着我走,帮我背包,老师还借给我登山杖。”回过头来,不忘感谢班长陈查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越拉越长,到中午11点半左右,首批同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烈士陵园,后面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赶上来,一个个疲惫不堪,有些人热得脱了只剩件短袖,很多人的裤子粘上了泥巴。看到有同学坐在台阶上休息,几个同学也走了过来。“累死了,这辈子不爬山了!”虽一边叫嚷着,但他们脸上却满是战胜自我的喜悦。“徒步的机会很难得,对我们来说既是身体的锻炼,又是意志上的磨练,人家烈士流血都不怕,我们流点汗不算什么。”陵园入口的台阶上坐满了休息的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时,有个男生居然专心致志地做起了纸花,全然不顾周围的嘈杂,只见他拿出了餐巾纸,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原先做的花有点坏了,现在有时间了,就好好地再做一朵,献给烈士。”

这次出行,只有一名女生因为身体不适,从元宝山下来后坐上了学校准备的校车,另有一名同学陪同。当天,带队老师有50多人,其中有很多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了,两三次都还不算多,像陈子福副校长,每次都是他带队,而且一直以很快的速度走在大部队的前列。“一路跟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互帮互助,即使很累也都坚持到最后,我们很欣慰,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次跟大家加深交流的机会。”,本次是方向东校长的第一次随队远足,一路上,他一直用手机记录着师生的难忘瞬间,也感动于学生们的惊人表现和救援队的专业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那一抹红色,印刻着中国的足迹作文900字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看远方,是红色的旗帜指引中国在前行;思片刻,心中燃烧的是红色的浓浓爱国之火;向前走,那跳动的脉搏里是红色血液,更是我的中国梦!——题记

不会忘记,七十年前的那段历史,那一抹红色流淌在全国四处的战场上,无数战士的生命,多少爱国的人们,都随着那一抹红色不复存在。那个时候的红色,面目变得狰狞,是那样的惨不忍睹,令人心痛,令人绝望尽管,那红色的血液让生命丧失的越来越多,但仍然又有无数战士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的冲进那一片红色的血海中,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民翘首以盼着黎明的到来!

英勇的中华民族,不容许豺狼来侵犯。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众爱国人士又将那一抹红色赋予了新的含义。正是那一抹红色带领英勇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侵略的伟大战争。伟大的中国人民,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仇敌忾的中国人民,一腔热血,用血肉之躯,铸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硝烟散尽,明媚的阳光普照中华大地;日寇鼠窜,幸福的生活重回中国人民。天空像被洗过一般,一尘不染,白云正悠闲的飘荡在天空中。而那一抹红色就在蔚蓝的天空中,迎风飘扬,全中国人民都为那一抹红色心潮澎湃,望着那一抹红色,怎么看都看不够。人民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国人民过上了和平的生活。中国,也将在和平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再后来,那一抹红色开始在世界上展现它的卓越风姿——成功入世,世人侧目;08奥运,惊艳全球;上海世博,大国风范;神舟上天,世人仰目;蛟龙探海,举世震惊。没错,沉睡了几百年的雄狮,又重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那一抹红色,开始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为那一抹红色而骄傲自豪,昂首挺胸!

那一抹红色飘过了秦陵兵马俑,跨过了北京故宫。越过了万里长城,登上了布达拉宫。在祖国神奇的版图上,那一抹红色在青藏高原和江南水乡到处可见。从黄土高坡,到林海雪原,那一抹红色依然存在。五十六个民族更是被那一抹红色紧紧的拴在了一起,纵然有那么多的不同,但是却始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中国人!

任时光流转,那一抹红色始终在变化,鲜血、共产党、国旗、中国,都是那一抹红色。我坚信,在未来,那一抹红色依旧会变,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红色文化主题征文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今天?科技发达,文明和谐,我们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是谁,给我们一个和平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团结友爱,和谐共处,我们拥有着和平的生活。是他们!是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

我来到雨花台,一路走来,整个陵园苍松似海、翠竹成林。墙外面及地坪贴铺花岗石,朴素庄严。馆内陈列着烈士的遗物、遗像和文物史料。我们走过的不再是台阶,不再是平平常常的一段道路,我们是在穿越时空,走在了历史的年轮上!在这里,历史与建筑是血与肉的结合,是灵魂与身躯的融合。没有灵魂的身躯只是一具形骸,没有身躯的灵魂亦只是一阵随风飘荡的轻烟!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

纪念碑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 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42.3米,碑体方型,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8个金字。碑前立有烈士铜像,高 5.5米,题为“宁死不屈”。底层平台两侧立有向革命先烈肃立致敬的群众石刻雕像。

北殉难处烈士雕像用大小179块赭色花岗石砌成,高10.3米,长14.2米,由 9位烈士形象组成,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陵园由雨花台主峰等五个山岗组成,总的占地面积约54.2公顷。陵园正门立有一对石柱,朴素庄严,高约11.7米,象征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陵园内部有宽阔的广场和花坛。在雨花台的主峰建立了6.8米高的纪念碑,上刻有毛泽东同志手书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在烈士殉难处建有“革命烈士殉难处”牌坊以及其他的纪念物。

烈士的墓群位于西岗的西殉难处,东殉难处建有烈士纪念亭,北殉难处建有赭色花岗岩烈士就义群雕,雕像高10.3米、长14.2米,由党的工作者、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等九位烈士形象组成,雕像充分的表现了烈士们临刑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在主峰东麓,建立了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陈列着先烈们的遗像、遗书、遗物等革命文物,供后人参观缅怀。

数百位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人民作出伟大的贡献,他们用热血的青春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巍巍雨花,烈士们在这里永垂不朽!

伟大的红色文化熏陶着我们,我明白了取得和平的不易,我为你们这些伟大的烈士们而骄傲!我为今日美好的祖国而骄傲!虽然我现在是一名学生,但我会好好学习,我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为祖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追寻自然的足迹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那日去追寻自然足迹

金秋十月,顶着湛蓝的天空,满心欢愉地去追寻。大峡谷在心中耸立很久了,它不时出现在梦境中,今天终于能一睹它的风采。

绕过群山,一路坎坷曲折。刚下车,一阵轰鸣声便撞入耳中,从未听过那样雄浑、厚实的声音。沿着声音飞快奔去,一席瀑布映入眼帘,第一次亲眼见到瀑布,我便被它的身姿与歌喉吸引。山泉水呼啸着狂奔而下,用尽全力冲击着岩石,飞溅起雪白的珠花。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充满激情呢?这便是自然激情昂扬的足迹。

走进峡谷,道路不再平坦。四面环绕着高耸入云的青山,一缕缕轻云在山腰间缓缓游动。身处在自然仙境,忘记了自己是从尘世而来,真正的回归自然,实现天人合一。山上的古树好似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轻抚着他那粗糙的身躯,用心去聆听自然的沧桑,这边是自然古老的足迹。

登往山峰,山路依旧难行。这路是如此陡峭,真不知是谁开辟了这条路,让人在自然面前竟折腰。要想征服自然是如此困难,人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是多么鲜明的对比。费尽体力,终于登上了山顶,那感觉是多么的愉悦,终究还是站在了自然的肩膀上。回头看看走过的山路,路上脚印一串连着一串,那或许是自己的印记,但我更愿相信那是自然的足迹,是自然伟大的足迹。

下山的道路变得平缓下来,好像自然赐予勇者的奖赏,一片片落叶静静铺在地上,我竟不忍心向前走去,大自然创造了这幻真幻梦的景色,我们为什么要去破坏它?几只鸟儿从头顶飞过,没有在天空留下一丝痕迹,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飞鸟一样不留一丝痕迹,不打破自然的宁静祥和。

峡谷是这般优美,可在旅途中我们很少看到人的影子,在功名利禄盛行的社会中,我们已迷失了自我,失去了那份最纯真的情感。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可唯一不变的就是自然的本质。回归自然,让心灵找到归宿,让自然包容我们的一切,让一切回到最初的样子。

山并没有邀请,可心中对自然的向往让我前来赴约。那天我们去追寻自然的足迹,回到最初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追寻红军的足迹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建军82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我想过得比以前更有意义。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和表哥阳阳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我们去追寻红军足迹,去缅怀先烈,了解历史。

到了红军广场,我一眼就看见了广场中停放的那架飞机,那是列宁号侦察轻型轰炸机。这是红军缴获的国民党的飞机,也是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我抚摸着机翼,一种自豪涌上心头。

抬头一望,正对面的建筑物上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这是江泽民的题词呢!我们快步上前,拾级而上,旁边雕花的扶手十分古朴。

从入口进去,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介绍了纪念馆的参观路线和七部分的内容简介,从这里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纪念馆里一尊尊雕像吸引了我的视线。在第一展厅中一排伟人的雕像屹立着,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再往前走,我看见了徐向前的塑像。徐向前原名叫徐象谦,因为他自己的永远向前的革命精神而将名字改为“向前”。他用自己的一生对“向前”作了最有力的诠释。我们还看见了沈泽民临终前写报告的雕像。他坐在简陋的屋子里,斑驳的墙壁,昏黄的油灯….虽然有一盆炭火,但从他单薄的衣物上可以想象他的寒冷。这至死不渝的精神让我感动。

革命的成功不单单靠领袖人物,人民大众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雕像同样让我感到震撼。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信阳站工人2000余人提前拉响了罢工的汽笛。截住了一列由南往北的列车,与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阀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虽然林详谦、施洋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留人世间。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组雕像是“柳林起义”。红军用“土坦克”打败敌人的“洋碉堡”。“ 土坦克”就是把棉被浸透水,蒙在一张方桌上。就这样居然把火力猛烈的“洋碉堡”打败了。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在当时红军要取得胜利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展出的实物有:大刀、长矛、红缨枪头、脚鱼叉等,比起日本的东洋刀差远了,更不要说洋枪大炮了。我们还看到了红军穿过的草鞋、军装等。看着这些我心潮起伏,这些锈迹斑斑的武器上不知洒下了多少红军的热血与汗水,我也不由得想起红军与敌军搏斗的场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今天我认识了信阳的革命背景,知道了我们的现在的生活是伟大的红军和广大的农民工人用大刀长矛打拼出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让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吧!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