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鲁迅的作文优秀(最新20篇)

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鲁迅的作文优秀,欢迎参考。

浏览

1918

作文

1000

想象作文:要是鲁迅参加高考1200字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多写想象作文是锻炼同学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想象作文:要是鲁迅参加高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之前看鲁迅的故事,说他小时候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国学大师嘛,学习肯定不错噢!

不妨猜想一下,要是鲁迅出生在当代,他参加高考时会怎么办?

那一天,鲁迅早早来到了考场,屏气凝神,气沉丹田,端坐在座位上,待考试钟声响起,卷子发下,鲁迅的目光在试卷上飞速一扫,轻叹一口气:“easy!”

答卷开始,鲁迅周围的考生们迫不及待地抄起笔,沙沙声一片。鲁迅呵呵一笑,提笔一点,以无人能及的速度将卷子答完,就去构思他最爱的作文上了。

只见作文题目:

请以《一个美好的国度》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鲁迅定睛一看,心想:“就这么简单,那我就可以任意发挥咯?好吧,该显显身手了!”

这时他想起了中国的贪官横行,想起了中国社会如今的道德危机,想起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等愁绪难解难分。

鲁迅神色凝重地提起笔,低头蹙眉,将满腔怒火汇聚于笔尖,行云流水地滑翔于作文卷上。将外国的值得学习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现在所存在的社会保障问题做了比较,末尾他还加上“中国如果能将民生问题解决的话,一定能成为一个美好的国度。”

考试毕,鲁迅心满意足的交了卷。

后来把剩下的科目考完后,他回了家。

等到分数出来了,鲁迅落榜了。

“怎么可能啊!”鲁迅看到成绩后彻夜难眠,第二天他跑去教育局查试卷,发现自己作文得了零分,生气地在教育局大吵大嚷,被人撵了出来。

他愤愤不平地找自己语文的老师,问为什么。语文老师听了他说作文的大概,喝了一口茶,叹息道:“怪不得,怪不得”他转头注视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学生,“人人都在歌颂祖国,就唯独你写这些负面的东西,怎么会得高分呢!”

鲁迅一听,泪流满面,自己一个为国家之忧而忧的上进青年竟会落得如此下场,他控制了情绪,说:“我只是希望,中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后,变得更为强大,能够真正的国泰民安!”

语文老师站立起来,用那青筋暴突,满是皱纹的手重重的拍了几拍鲁迅的肩膀。

“孩子,记住,唯独能为了大局忍辱负重的人才能成就大事,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字字铿锵有力,鲁迅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他谢别了尊师后,准备好复读高三。

一年后当鲁迅再度走进考场,他变得成熟了许多。他在作文中将一切他所不屑的繁词华句将作文修饰的华丽却空洞,结果那年他全省状元的身份靠近了全国最好的大学。

当他大学毕业后留校教学,努力工作了十数年,赢得了高考作文出题的机会。他忆起往事,不希望再有考生像自己当年一样。于是他考虑了许久······

那一年高考,考生们战战兢兢地进入了考场,当他们翻到作文题那面,他们看到:

请以《你最喜爱的国家》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详细要求:

1、只许赞颂,不许批判。

2、只许采用正面题材,不许采用负面题材。

3、允许滥用词汇,不允许不加词汇修饰。

注:孩子,记住,唯独能为了大局忍辱负重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考官在台上看下去,一个个笑靥正绽放在那青春的脸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父母对我的讲过有关鲁迅的故事,可我对鲁迅的印象已模糊不清了,自从学习了有关鲁迅的几篇文章后,我才对他有了几分了解,才知道他是如此的伟大。

鲁迅本来是富家子弟,条件优越,从小衣食无忧,但这些并不是鲁迅所追求的目标。鲁迅从小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局限很不满意,他多么向往广阔的生活天地,多么羡慕朴实的劳动人民,他身贵不嫌贫。鲁迅在学习上是那样珍惜时光,潜心钻研。长大后,他不顾家庭的阻挠,积极投身革命,鲁迅的笔就是同反动统治者做斗争最厉害的武器,鲁迅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赶写出一篇篇文章,犹如插入反动派心中的一把把利剑,也因此,鲁迅在革命斗争中遭到了多次的挫折与迫害。鲁迅怜悯劳苦大众,他活着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他为人民当牛做马无怨无悔。鲁迅为了早日推翻反动统治,让全国受苦受难的人从水深火热中早日得以解放,摆脱穷困,摆脱痛苦,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不分昼夜,分秒必争,一丝不苟,忘我工作。他虽然只活了55岁,但他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鲁迅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性格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他对身边的人,不论是亲人、朋友、陌生人,甚至是庸人都是关怀备至的,他对下一代青年的进步和发展更是百般关心,而在别人关心他的时候,他每每都会婉言拒绝,这让我对他那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赞叹不已。

鲁迅的精神、鲁迅的品质在我们心中是永不磨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心目中的鲁迅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刚开始识字的时候,知道鲁迅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一个是知识渊博的鲁班,还有一个我模模糊糊的记得是鲁迅。也只知道鲁迅的文章很难懂。

自从我学了这单元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之后,我觉得他浑身充满了正义感。过了不久我就开始看起了鲁迅的文章。他便在我的心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顿时我觉得,他比鲁智深还英勇,比鲁班还聪明。

首先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他以思想和笔作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嫉妒如仇。他敢骂,骂那些苟延残喘的“奴隶”。他敢论,论那些中国人们大众的劣根,他敢抨击,抨击自己眼目中的世界,抨击让那些劳动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反动派。

虽然鲁迅是一个特殊的一个作家。仅仅是写些杂文和小说的鲁迅,怎能在社会甚至世界史上独树一帜?记者发出疑问。

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小说情节,也没有雨果的动人的文章,但是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这!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让我们成为下一代的他,成为一位顽强的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读鲁迅的一生作文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预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有“鲁迅”作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造和翻译了很多作品集《呐喊》《仿徨》《故事新编》,散文诗编《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课文选自他的小说《故乡》

这篇课文主要回忆鲁迅先生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崇敬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对作者读书不认真进行委婉地批评。读到这里,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让我不禁掩卷沉思:有一次,爸爸帮我买了一本名为《五万年前的客人》的书,我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而文章的特点、所表达的情感,全弄不明白。一天,爸爸突然问我:“小可,爸爸给你买的书读懂了吗?”“读懂了。”我回答说。爸爸面带笑容地说:“我问你一个问题,看你能不能答对,《五万年前的客人》中的《黑宝石》是什么?”我吞吞吐吐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爸爸听了,说:“读书要认真,不能马虎了事。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个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个‘笨蛋’,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勤读书这三个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读书去弥补自己的笨拙。勤读书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听了爸爸发人深省的教诲,我醒悟了,并下定决心:从此要认真读书,不再马虎了事了。我读了之后觉得: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他那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来学习。

[读鲁迅的一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也不知是在哪儿看到一篇描写鲁迅的文章,且一连读了好几遍,心中颇有感触。

印象中,鲁迅先生最大的特点便是——瘦,却很有精神。那竹枝似的手指再加上刷子似的头发和那独具风格的胡子,已深深嵌在了我的心头上。如今,我又为他贴上了“爱读书”的标签,整个人物的形象又丰满了起来。

不用说,我拜读的肯定是一篇关于鲁迅先生与书之间的事的文章。那段文字令我心头一震,自认为很爱书的我也甘拜下风。鲁迅先生小时候藏了许多书,也看了不少书,理所当然地也爱护了如山一般多的书。最让我难以释怀的便是“鲁迅每次看书前,总要把桌子擦干净,把手洗上好几遍。因为他认为,脏手没有资格碰书的”这一句话。在旁人眼中,这是一个多难以理解的动作啊,可在他心中却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微不足道的举动。用一双干净的手,一个整洁的环境去享受一本书,也是独有一番韵味。这相当于用一个纯洁的灵魂去吸取无穷的知识,用两根无瑕的手指翻过圣洁的篇章。鲁迅先生就是身处在这种意境中,甘做书的傀儡。

我想:这样一个尊敬书的人怎么会得不到书的尊敬呢?这样一个被书尊敬的人怎么会得不到人民的敬佩呢?

他儿时爱看书,到死去他也一直在看书,这一生他都沦陷在书页中,沉浸在富有灵气的文字里。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与书为伴的人。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中的这句话就是对鲁迅先生最好的写照。

在我眼中,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与书有着不解之缘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这样的鲁迅400字作文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导语:这是一篇关于鲁迅的《呐喊》的读后感作文:这样的鲁迅,原来,他也有柔软的一面,无奈的一面,动情的一面。他不再是课本上的重点,不再是犀利辛辣的战士,而是一个人,一个悲悯的人,无奈却带着希望的人,一个柔软却带着隐痛的人。更多关于鲁迅的《呐喊》的读后感作文尽在yjbys作文网。

放下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中学记忆,拿起鲁迅重读。

那个印象中有着坚硬的下巴,坚硬的胡子,冷峻的脸的战士鲁迅,变得温情起来,不再晦涩,仿佛能够与他坐近,慢慢倾谈。

社戏,让我看到他儿时的欢腾,看到一群泥鳅一样的孩子奔跑时露出的牙齿,玩耍钓虾时的认真。读到故乡的结尾,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同学齐声朗读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忘了是和哪个班的同学共同读过,只是那朗朗的读书声,总在耳边萦绕。嘴里不自觉的读出声来,我躺下,听船底潺潺的水声……阿Q是很喜欢的一篇。药,白光,明天,读来虽有些沉重,也拉进了和作者的距离。

原来,他也有柔软的一面,无奈的一面,动情的一面。他不再是课本上的重点,不再是犀利辛辣的战士,而是一个人,一个悲悯的人,无奈却带着希望的人,一个柔软却带着隐痛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鲁迅作文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文字,总是辛辣与尖刻的,像一把把锃亮的钢刀,刺向封建礼教的角角落落;又像那迎接暴风雨的海燕,划破黑暗,迎来光明。

这种辛辣的味道,有时是幽默的,但幽默里透着深刻。先看《二十四孝图》,谈“老莱娱亲”时说:“原来这东西(指摇咕咚)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轻轻一点,便把鲁迅的反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再看《父亲的病》中,“似乎连昆虫也要守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又轻轻一点,却是他对荒唐庸医的极度控诉。

然而,有时像雨过天晴,鲁迅也会一改刀子般的尖锐,文字变得柔美、活泼、清新如画。你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心爱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云云,又写捕鸟“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这跟我们儿时粘蝉捉蟋蟀的情景不是一样吗?毕竟,社会是黑暗的,童年却是美好的,金色童年嘛。作者尽量不去描写封建禁锢一类的东西,却又无法避免。三味书屋的宿儒是什么样?满脑子礼仪道德,满嘴巴之乎者也,书读的入了神,学生们却在下面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故乡》中的闰土呢?那么一个机灵淳朴的、戴银项圈的男孩子,到头来,却被旧社会折磨的“苦得像个木偶人”……对于这些,先生不似往前那样的讥讽、嘲弄,却处处流露出心酸、心痛和对光明未来深情的呼唤。

正如有人所说,一看文章看热闹,二看文章看语言,三看就要看文字下的背景,去走近作者。鲁迅是战士,笔是他的武器,文字是炮弹。这文字乍一看绕口难懂,半文言,就像那孔乙己似的,但仔细品读,却意味深长,饱含深情。这可是一篇篇用人民的泪、战士的血和作者的汗水凝聚成的经典啊!

品读经典,走近鲁迅。他与他的文章有金刚石般的光芒,将永远不会被岁月或浮华所磨灭。

[读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藤野先生》读后感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的这一篇《藤野先生》,虽说标题确实是关于藤野先生,可文章却用了大篇幅去写和藤野先生几乎无关的事情。其中的冷嘲热讽,确有深意。

在我看来,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不仅仅把自己情念藤野先生的情感寄予其中,更是用文字搭建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文章层次杂乱,但表达了自己对民族、国家、藤野先生的情感,也许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在上世纪初的“大日本帝国”,就像是插了一对隐形的翅膀,国民的膨胀之心,简直就像老鼠觉得自己比鸡要大一样俨乎其然。而上世纪初的“大清王朝”,就像是吃了毒药一般腐朽,可谓是“一手好牌打到烂”,国民犹如幽魂一般零零落落,国家如傀儡一样,只有躯壳,没有心脏。

而鲁迅先生,恰好又以极其委婉的语言写出了上述的对比。日本的学生给他写了匿名信来挑衅,又用“漏”字来借机嘲讽他,这样地羞辱国人,让日本人对大清国人的歧视可见一斑。而后的幻灯片事件,更是让人感到那个时代的人心,没有尊严,不知耻辱。而鲁迅先生,只用了十分平静的语气,就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愤懑,以及对那时大清的讽刺。

这些令人忍无可忍的事情,都发生在“物以稀为贵”的仙台,那可曾想,“正人君子”数不胜数的东京,又会是什么样子?

萎靡的国民精神,与无可救药的大清国,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他不想再看到中国人围观日本人杀中国人的惨状,他不想再有发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所以,他知道,要从精神上来挽救一个颓废的民族。

风起云涌的文章,讽刺至极的历史,让我对那段历史恨入心髓。无药可医,岂为医者能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鲁迅的五猖会读后感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前夜预约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突然,工人神色变得很谨肃了,小鲁迅四周一看,父亲就站在他身后。父亲叫他把书拿来,他忐忑着,拿着书来到父亲面前。

父亲教他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背出来就让他去看会,否则不准去。这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鲁迅的头上,他读着,强记着。 太阳升得很高了,鲁迅才有掌握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梦似的就背完了。父亲这才许可让他去。

大家同时运动起来。工人们把他抱起来,恍如在庆祝他的成功个别,但鲁迅却并没有他们那么愉快,开船后,水路中的景致,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烈,这一切对他都失去了意思。 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奥妙的抵触,“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渴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阂,蕴藉地批评了封建思想风俗的分歧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绝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腻烦。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景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更和家庭的日渐破落。鲁迅被包抄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无邪的稚气都被扼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走进鲁迅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地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火光。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鲁迅。百年以来,吹捧者、打杀者、赞美者、唾骂者不知有多少。鲁迅或愤怒、或沉默、或奋起还击、或听之任之——依然故我,本色不改。正如激流漩涡之中心,看上去永远那么安宁。评价鲁迅,我不得不先把他从某些人架设的神坛上请下来,我和他平起平坐,促膝而谈。鲁迅本就是属于人间的,为人的鲁迅,才是真的鲁迅。

他吞吐着烟雾,倔强的须发正如他倔强的个性。看上去有点老了,也有点倦了,只有他的双眼仍然放出慑人的神采,仿佛千年以来即是如此。看穿你,看穿一切世故人情。我知道,这就是那个贴身藏着匕首的男人。

他其实只是个普通人,但决不平凡。有人曾说他是个守夜者,是的,因为他足够警醒,足够敏感。思想和情感的触须本就可以生的这么细,伸的这么远。可往往过分的敏感反而导致了沟通的困难,像是凭空造出了一堵穿不透的墙,所以他叹息:“人和人的灵魂,是不相通的……”

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棒打落水狗。”所以狗都怕他。狗本就应该怕人,人本就不应该怕狗。

他是一把双刃剑,在刺向黑暗与不公的同时也在割伤自己。所以他总在流血,他不怕流血,可他有时很无奈。“英雄的血,始终都是无味的国土里的人生的盐,而且大抵是给闲人们作生活的盐,这倒实在是很可诧异的。”他可能有时很怀疑自己的血是否值得再流下去,可我们真的在他淡淡的血痕中开始觉醒了。

“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才是不孤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小时候故事鲁迅酷爱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读书,他揣上8元钱上路了。就这8元钱,还是母亲多方设法为他张罗来的。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的学校,然而,鲁迅很快发现这里校风不太好,他转入另一所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矿路学堂是新办的,不仅免费,学生津贴也多一些,这样鲁迅就可以多买一些书籍和文化用品了。

鲁迅酷爱读书,在当时,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时期,几乎每一月都有优秀的西方著作出版,为了买到这些书籍,鲁迅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饿肚子现象时有发生,寒冷的冬季,他还穿着单薄的夹衣。鲁迅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他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平时学习又刻苦,所以几乎回回得第一。矿路学堂有着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每次小考成绩优异的,都发给一个三等奖章;若干个三等奖章,可以兑换一个二等奖章;积够若干个二等奖章,就发给一个头等奖章。头等奖章是金质的,很值钱。鲁迅是班里唯一一个荣获过金质奖章的人,他把奖章变卖了,换回许多优秀的图书。

有些同学觉得不可理解,金质奖章在同学中可是无限的荣耀呀。在鲁迅看来,图书比奖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满足虚荣的物品,鲁迅把这一谦逊的品格保持了一辈子。鲁迅一生写成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内容深刻,笔法冷峻、简练,深受老百姓喜爱,有人把这一成就说成来自鲁迅的天才,还有些当面盛赞鲁迅是天才的文学家,鲁迅却很有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人小时候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作文网:zw.yjbys.com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印。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鲁迅走了,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或许永无止尽的来凭吊的人们,绍兴的故居还在沉睡中,让游客忍不住多窥一眼,庸俗的土墙还在大话着上个世纪,如今,只能从一个个故事与猜想中,扪问当年时节。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鲁迅呐喊读书笔记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摘录: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它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品味赏析:

这里的景色描写与文章开始部分互相呼应。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只有向希望之路奋进,才会迎来新生活。表露出作者对当时生活的强烈不满,以及对新生活憧憬及炽热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珍惜时间的鲁迅作文400字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珍惜时间——这是鲁迅给我的第一印象。 来自:作文大全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做更多为革命为人民的事情。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还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了解了珍惜时间的鲁迅,我感到十分惭愧 。

暑期我去上辅导班,约好了两个小伙伴一起去,可是我晚上没睡好,早上起晚了,让两个小伙伴白白等了我半个小时,差点迟到。

鲁迅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弃医就文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我国现代的著名文学家,可是他当年在日本留学时,起初选择的并不是文学,而是医学专业。是什么原因促使鲁迅先生弃医就文的呢?-德育名人小故事

鲁迅(188l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深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担忧。1902年,二十一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和当时以反清为目的、在东京组成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发生联系。1904年9月,鲁迅按照其通过医学救国的理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受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赞许。

但是,鲁迅没有想到,他学习成绩优异,竟会引起一些日本学生的嫉妒。在这些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是"低能儿",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他们甚至认为,鲁迅所以每回考试都是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把考题透露给了他。--他们看不起中国留学生,这使鲁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

1905年学校里发生的另一件事,给鲁迅的刺激更大:一次上细菌课后放映纪录片,内容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所谓战绩的。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枪杀,而周围观看叫好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当时,看这部影片舶只有鲁迅一个是中国人。看完影片之后,大家拍手欢呼。这影片、这掌声都深深地刺痛了鲁迅,他在数月内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此曾一个人走进深山里放声悲歌。他翻来覆去的苦苦思索:为什么有人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他毅然弃医从文(尽管他在医学上的学业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笔唤起中国人觉醒的道路。

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挚的热爱,促使鲁迅做出了弃医从文的抉择,这一抉择使中国乃至世界文坛更增添了若许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人作文: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便是鲁迅

鲁迅是可悲可泣的。他早年丧父,原本较好的家境因为没了顶梁柱,变得贫困起来。鲁迅立志做一名医生,不能让病人像父亲一样无药可救。到了日本,日本人纷纷嘲笑他是中国人,“东亚病夫”、“懦夫”、“胆小鬼”,这些肮脏的语言浇灭了他梦想的火焰。鲁迅悲愤地弃医从文,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洒在国人身上,试图唤醒这些“怒其不幸,哀其不争”的奴隶们。国民党反动派处处迫害鲁迅,拉拢不成就杀掉,这名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的笔战斗,却因劳累过度驾鹤归仙。

鲁迅是可爱可亲的。他人称“胡羊尾巴”,从小活泼好动、幽默,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虽是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却一点也没有该有的架子,小时是孩子王,老了是老顽童,就算年过半百,也整天笑声不断,讲故事笑话更是一绝,不仅绘声绘色,还亲手表演,其演技也是像模像样,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赞不绝口。

鲁迅是可歌可喜的。他一生关心过不计其数的国人,不论是青年、幼儿,还是老人、中年人,不管是同等身份的作家、文学家,还是身份卑微的工人、农民、拉车夫,都受过他的爱护。鲁迅一直呐喊着,唤醒了一个又一个麻木的人,多少个热血青年挺身而出,保卫家园。人们放下了奴颜,丢掉了委曲求全,这些曾经贪生怕死的人们,拿起了武器,在鲁迅的号召下,奋力拼搏,顽强斗争。

鲁迅还是走了,但他的信念在国人的心中扎下了根,随着时间的洗礼,鲁迅的信仰将在我们心中——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鲁迅的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浓密的一字胡,直竖起的硬发,一双枯瘦的手,一对深沉而明亮的眼睛——他就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他不常笑,他常在思考,怎样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眉头紧锁,却从来没有为生活的压迫而放弃过——他就是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鲁迅。

鲁迅,这样一位大文豪,从不诉苦,从不抱怨。他同新时代的青年一起奔跑,洒下的汗水培育出一代新星。他深爱着中国,却十分憎恶那些奸佞小人。他勇于探索,从不畏惧困难;他珍惜时间而爱憎分明。鲁迅,这样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值得每位爱国人士永远铭记。

鲁迅先生的故事流芳百世。鲁迅先生的侄子周晔记录下了这样一幕:当鲁迅遇到一位脚受重伤的车夫,鲁迅先生仔细地为车夫包扎好,将自己的血汗钱给了他——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在鲁迅去世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他哭泣!鲁迅的精神支持着我们做着善行,虽然我们做的远不如他。

他的文章实行着批判主义,那是因为他对那个时代的失望和不满。他是一位战士,一位以纸为弓,以笔为箭的老战士!鲁迅先生,以我浅薄的学识,我要赞美您,永远向您学习!

鲁迅,他便是凌晨的那颗启明星,引领我们向未来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这次我们要去游玩的地方就是鲁迅的故里——绍兴。 绍兴最著名的景点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参观这些著名的景点吧。

首先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房子比较古老,也很多。房子与房子之间由大大小小的走廊连通,我们走在里面就像走迷宫。据说鲁迅的父亲曾当过清朝的官,家中比较富裕,所以又这么大的房子。 这是鲁迅家的“会客厅”

这是景点里卖纪念品的地方

然后我们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就是鲁迅家屋后的菜园子,小时候的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来这里捉蟋蟀、摘果子、听蝉鸣、挖何首乌根,是鲁迅小时候最爱玩的地方。

这里是鲁迅家的明堂,俗称天井。由于这里原本种着两株茂盛的桂花,故得名“桂花明堂”。鲁迅小时候经常在桂花树下乘凉,听祖母给他讲故事,猜谜语。照片里的塑像就是上面所说的场景。 出了“百草园”,我们来到了“绍兴鲁迅纪念馆”。这里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学习、生活经历,展示着有关鲁迅的各种资料,能让人们完整的了解鲁迅先生伟大的一生。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据说小鲁迅用过的课桌上还刻了一个“早”字,为的是提醒自己上学不要迟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沈园”,“咸亨酒店”等,还在古玩城里看到了一张五百万的钱,只不过那是以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受鲁迅的大爱与小爱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头冲天的头发、两道浓密的眉毛、嘴边的短须、一袭长褂,我脑海中的鲁迅

他是一位胸怀大爱的人。

因为看到了当时中国人的软弱、社会上的黑暗,为祖国,为挽救民族的灵魂他弃医从文。因为深知手术刀只能改变有病的躯体,而不能改变内心的意识。手握着他的武器——笔,以笔代枪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中,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给社会上的黑暗以有力的抨击。《狂人日记》中,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揭示了中国吃人的封建礼教,批判了中国吃人的封建礼教,《阿Q正传》又批判了旧社会封建主义思想道德观所给人民带来的迂腐扭曲的思想。《孔乙己》中描写了一个落魄的封建读书人,没有考上功名,一生游手好闲,学而无术充斥着迂腐,不为社会所接纳,到后来甚至落魄到偷东西被打断腿,还死要面子……他的眼中容不下一丝黑暗,尽管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当局的迫害,但他依然写作批判,这种不惧黑暗,向往光明的大爱情怀荡气回肠。

他是一位胸藏小爱之人。

他是热爱生活、善于回忆的性情中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菜畦用“碧绿”,写石井栏用“光滑”,写皂荚树用“高大”,写桑葚用“紫红”,“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都写得精确而生动。《少年闰土》中羡慕闰土无忧无虑的玩耍,堆雪人,捉虫子、捕鸟。对束缚、对封建、对礼教、甚至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少爷的身份产生了反感,他羡慕闰土的自由自在、羡慕闰土的见多识广,痛恨这个有着高墙的世界。每一个细节的描写,每一处生动的感受又将他的小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鲁迅用尖锐的目光、敏锐的观察、犀利的笔锋将时代烙印。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国家之忧,民族之忧,人性之忧。大爱着手,小爱起笔,将每一份执着和力量释放出来,作品令人喜爱,精神更令人赞叹。

依旧一袭长衫,手握一只战斗之笔,两道浓眉将眼光送向远方,我知道那是《呐喊》那是《彷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代鲁迅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藤野先生

您好!

自从当年因弃医从文而离开仙台的那一刻起,我对您的思念如同蚕丝般牵连不断,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您!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无时无刻不想起您对我的培养和教导。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您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您能以公正之心来对待我这位弱国的学生,您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您能做到这样是多少的难能可贵啊!正因如此,您给我留下的是无尽的不安和感激。您知道吗?您在我心中,是多么的伟大!是您让我明白了一句话:治人者的罪恶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

我当初学医本就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但弃医而离开仙台,是因为看了那个电影新闻,发现了中国国民的愚昧和麻木,于是我决定弃医从文,要用文笔来改变中国国民的精神,唤起他们的危机感和治国热情。我想这比治好人们的疾病显得重要得多,所以,当初我作了这一抉择。那天与您告别,我欺骗了您,无非是想不让您悲伤和遗憾。现在还希望能得到您的体谅和理解。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怕您问起,感到失望,所以至今都没有向您写过。您给我改正的讲义,我也收藏着,但在迁居的过程中,中途损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那讲义也随之不见了。这使我非常的失望。但至少,我还留有您的照片。每当夜间疲倦,总是您的照片使我从疲惫之中解脱,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长了勇气。

您对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使我对您的尊敬和钦佩是他人所无以比拟的。您的精神和美德将永远激励我不断向前奋进!

顺致

教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周日的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的坐落在这。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人一进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一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告诉我这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滿园飘香了。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讯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里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摆设也很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就在这个四合院,鲁迅先生在此居住的两年期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 展示了从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讯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讯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