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介绍民风民俗的演讲稿【精选20篇】

家乡的特产有很多很多,因为地域不同特产也不一样,介绍民风民俗的演讲稿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浏览

4375

作文

627

民风民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我活在节日里,和民风民俗形影不离了,它的魅力吸引了每一个人。

是古人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至今也非常受人喜爱,让人重视。

端午节的早上,长辈就会起早贪黑的将艾叶。蒲草。桃枝贴在门上。常听大人们说,端午节会有鬼在街上流荡,也许这是驱鬼辟邪,治住这些鬼为非做歹吧!

端午节农村里忙着插秧种地,也是妈妈们展现他们心灵手巧,贤妻良母的好机会。厨房里的他们忙出的一身汗,都来不及擦。你看,这宽宽绿绿的粽叶,白生生的糯米饭,各种馅人,多么诱人,令人垂涎三尺。

粽子包好,每逢亲朋好友来访,我们就赏他们一串,让他们拎回家。我呢!就提着一只只粽子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以前,心灵手巧的奶奶会眯着眼,左织右编给我织出一个网带,然后在里面装一个咸鸭蛋,神神秘秘的带在我脖子上。我欣喜若狂,又有无限的好奇,奶奶挂好之后,对我说:“这会给你带来好运。”我欢天喜地,宝贝的不得了。

中午,家乡的和一片寂静,家乡的农田里一片喜气祥和。我们会给在农田里的亲人送饭。粽子。咸鸭蛋。水辣豆。糯米粑粑,应有尽有,大小们一边吃一边谈天说地,而我们就在田里无拘无束得闲。

祖先留下的习俗有我们一脉相传,不管科技有多么发达,他都不能代替传统的节日的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观察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新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当然,过新春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这里过新春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同。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这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新春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快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新春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后来人们知道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新春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可以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新春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起看着新春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起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可以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快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新春,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快乐是幸福!新春,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开封民风民俗的作文:开封斗鸡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斗鸡说起斗鸡,它确实是中国的一绝。斗鸡比世界上其它善斗的动物“斗”的历史要长得多。从北宋至近代,开封斗鸡活动一直盛行于民间。鸡爱好者,在开封俗称“玩斗鸡”,以斗鸡为乐。玩斗鸡者,多爱练武,又爱喝酒,义气深重,纪律严明。玩斗鸡的人都有一种传统,即“论道不论亲”,如果有人真正爱鸡,通过朋友介绍,皆可无偿赠送,但是必须遵守帮规:斗鸡只能自养不能转让,更不能与其它鸡交配繁殖。如果中途因故不能继续喂养,原鸡送回或自己杀吃皆可,但必须把鸡头、鸡爪送还原主,以示信义。如果不是爱好者,只是为别人寻求,即使是至亲好友,也是空口舌。所以玩斗鸡者对行外人是“宁舍千金,不舍一蛋”,更不要说鸡了。

开封人爱鸡的程度,用斗鸡爱好者夸张的说法是视鸡如子。鸡的冷暖和营养时刻牵挂著主人的心。鸡的饲料,人们要淘了一遍又一遍。怕鸡卧在水泥地上得腿病,人们把煤渣筛细,每天铺在笼罩下。冬天斗鸡季节,人们常做个布罩将鸡装起来,或者解开衣扣,将鸡揣在自己怀里。这样爱鸡如子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鸡的健壮体格,保持鸡勇往直前的战斗力。

开封斗鸡的最大特点是鸡种纯,它选种十分严格。斗鸡的父是谁,母是谁,它的前五辈人们都会精心记住。选种时,绝对不允许近亲交配。人们喂养的目的是为了“斗”,所以除了选种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外,喂养和训练上也有独特的管理方法。开封斗鸡行家的经验认为,如果有一只好品种斗鸡,不注意喂养和加强训练,它将永远斗不出好的水平。

训练斗鸡也是很有趣的。每日黎明,开始“撵”鸡,鸡子在前面人在后,速度由慢到快,时间由短到长,20天后可延长到一小时左右,然后使之休息,饮水。10点左右,再放鸡出罩,在广阔的场地上进行“散步”,让其自由活动,以促进精神轻松。12点左右“喂食”,饱食后入罩休息。到下午三四点钟再进行第二次“散步”,一小时后再进行“训鸡”,让鸡作跳罩、敦腿等各种姿势,半小时后即可休息。到晚上天黑前,再加餐“补食”。这样的训练可使斗鸡筋骨强壮,两腿有力,动作敏快,以利于打斗。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是斗鸡比赛的日子。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也是斗鸡的好时候。除正月初二外,二、三、四月的比赛时间都不固定,一般都选在月初第一个星期天。日子选定后,就要选择斗鸡坑了。所谓“斗鸡坑”,是因斗鸡的场地低于四周地面而得名。开封的“斗鸡坑”,从清末到民国一直在开封北部“里城”东门以外的广场上。

现在,多选择在龙亭公园、铁塔公园和相国寺内。每次斗鸡比赛时,斗鸡坑观者甚众,热闹异常。斗鸡坑的主持人叫“鸡头家”、“鸡头”。鸡头又是斗鸡胜负的裁判,还是斗鸡找对拉线的介绍人。双方在斗鸡坑斗鸡,先由鸡头搭桥说合,然后互相看鸡,叫做“搬眼”。原则是:个头、体重、鸡龄基本相同的才能相斗。鸡头发令:“拉鸡!”双方抱鸡入场。鸡头再令:“预备”,双方各抱鸡蹲于圈内,两鸡鸡头相照。鸡头喊“撒鸡”后,双方同时放手,退出场外。15分钟为一盘。鸡坑两端,各备有清水一桶,供“使水”之用,就是斗过一盘两盘之后,为了让斗鸡保持清醒,不使鸡的体温继续升高,经双方或一方要求,在鸡头下令“拢鸡”以后,双方把鸡子抱起,然后把毛巾浸湿,先把鸡头和口腔内的淤血洗净,再沾清水浸湿斗鸡的胸腹与两翅之下,以利于恢复疲劳、继续战斗。 斗鸡坑有一条多年形成的规矩,就是不论双方斗得如何精彩顽强,都不准拍手叫好,以免打架生事。不仅场上如此,场下欣赏别人的斗鸡时也是如此。据老人们介绍,平时看别人的斗鸡时,只能夸奖,不能说孬。一夸主人倒茶,二夸主人拿烟,三夸主人拿酒,四夸主人拿出烧鸡盛情招待。如不懂此俗,看鸡时说鸡孬,一说鸡孬受冷淡,二说鸡孬就会被撵走。当主人下逐客令时,无论再怎样花言巧语,也难以挽回难堪的局面。 旧时斗鸡是一种赌博。现在,斗鸡活动已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体育竞技和民间娱乐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广州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

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一边饮茶一边听戏曲演唱,还一边享受空调冷气。广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才收市。

[广州的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河南的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开始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

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

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因恰在三秋之正中,故名,也称“仲秋”。河南民间多直呼为“八月十五”、“八月节”。

是从古人的祭月、迎寒发展而来,作为节日,在西汉时已具雏形,晋已有立秋赏月之举,唐代盛行,宋太宗年间始定为中秋节,至今盛行不衰。河南民间,中秋节活动历来围绕着“圆月”(祭月)、赏月和庆丰收、乐团圆进行。

摸瓜送子。在豫南桐柏等地,八月十五晚,年青的妇女在圆月之后,多相互结伴,悄悄到瓜地里摘冬瓜,然后送回家中床上,意为娘娘送子,祈祝来年添生贵子,俗称“摸瓜送子”。

[河南的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介绍瑶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少数民族中,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比如瑶族,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关于它的一些民风民俗。

瑶族的婚礼是这样的:瑶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由选择对象,父母不加干涉。“赶歌圩”“坐歌坛”是瑶家姑娘、小伙恋爱的独特方式,男女双方通过对歌,把爱慕之情都流露于歌声之中。“拿篮子”是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又一重要方式,双方在“拿篮子”“送篮子”中互相接触、了解,确定双方的爱情关系,再通过双方父母同意,正式订亲。瑶家最主要的婚姻形式有“招郎”“两不辟宗”“男从女姓”三种。瑶族女子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她们主要是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汉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为“郎”。“两不辟宗”俗称“两边走”,即婚后男方仍用原来姓名,夫妻共同照顾双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依此类推。“男从女姓”即男子到女家后改从女家姓。

而瑶族的礼服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喜有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和长衫之分。

瑶族的节庆活动也很有意思比如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六是瑶族隆重的“盘王节”。节日里最热烈的场面要数跳黄泥鼓舞,据说这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瑶王。一只母鼓相配四只公鼓组成舞群。母鼓斜挎胸前,用双手拍击,公鼓则是竖着拿在手中,用左手敲击,动作随着音乐的变化,舞姿雄健洒脱。跳黄泥舞母鼓的鼓点最重要,它指挥和掌握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公鼓是合着母鼓的鼓点变化的。因此担负打母鼓的常常是寨子里的老鼓手。黄泥鼓敲响之后,几位装扮漂亮的姑娘,手持花巾,踩着鼓点穿插其中,边歌边舞,高潮时,围观的群众情不自禁地加入歌舞的行列。公鼓和歌队把母鼓紧紧围在当中,犹如群星拱月,母鼓又不时和公鼓对应敲打,整个舞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你们看瑶族的民风民俗有意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东北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

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时就是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

火盆用泥或铁、铜制成,大小不一,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花图。“小灰”是“豆棵”、“谷草”、“茬子”等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它们的质地坚硬,从炕洞或灶坑里铲出时一般只燃过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热度仍很高,制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热度。

生火盆是这儿的居室结构决定的。关东的先民肃慎人多居山林,从事淘金、放排、狩猎、挖参等活动,山里的房舍多为“子”。据《关东地子考》载,这类房分为“里子”和“外子”。所谓的里子,山里人又叫“暖子”,是山里人长年居住的房屋。这样的房了一般要深入地下半米多,然后上起房架,室内起火炕,炕上置火盆。从事山村作业归来的人进屋后要立即脱下衣裤,放在炕上烘烤以去潮气。由于山里潮湿,无论春夏秋冬,炕头都让给“衣裳”,不把衣袋、鞋烤干烘热,第二天就上不了山,尤其是淘金、放排的行帮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不同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793 字

+ 加入清单

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气枪打靶”、“绵羊拉车”、“力劈华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庙会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大饱眼福, 其乐无穷,我

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欢天喜地。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国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 。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哑剧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音韵,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东西南北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风民俗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民风民俗四年级作文_文化作文500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 ,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 ,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 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到了,过年了,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小孩子都会得到压岁钱,关于这压岁钱,还有一个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

除了压岁钱,春节的时候我们还要打鞭炮,吃年夜饭……总之都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

[描写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风民俗作文250字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铜陵市,那儿的习俗可多了,就先说说春节和清明节的习俗吧。

春节早上,要先洗澡,洗完澡后全身换上新衣服。

快到中午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烧年夜饭。

不一会儿就散发出了,浓浓的香味。

一会儿我们全家老少团团圆圆就座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年夜饭,非常热闹,开心。

吃完年夜饭,可以去外面玩一会儿。

到了晚上就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个通宵了,我们这儿叫守岁。

也就是所谓的过年了,也叫春节。

每当清明节到来时,我们都会烧宣纸和冥币来思念已经去世的人,这时我还会想起一首古诗,它的名字叫《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的家乡习俗还是挺有趣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我继续为大家介绍傣族。

在西双版纳有很多民族,傣族是版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着自己的文字。傣族不像我们汉族有 百家姓,他们那里女的姓玉,男的姓岩(ai)。如果生在地位比较高的就姓刀,比如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州长刀琅 英女士就姓刀,因为他们没有百家姓,所以他们的名字经常重复。

接下来我来介绍傣族的智慧,大家一定听说过吊脚楼吧。什么叫吊脚楼呢?吊脚楼就是第一层不住人当仓 库,第二楼才住人。进到吊脚楼里讲究“一脱二摸三不看”。就是进客厅要先脱鞋,然后要摸一摸吉祥如意柱 ,傣族都信仰小乘佛教,所以如果你看了人家的卧室就把他们的灵魂带走了。傣族人非常聪明,他们为了防止 毒蛇进入,就把柱子弄成四四方方的,可见傣族非常聪明。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向先人祭拜。

在中国北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就是折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或插柳枝于屋檐和门窗上。据《燕京岁时记》上说:”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北京有句民谚:”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可见此俗流传到民间,戴不戴柳却与死后的下场有关了。

踏青,即郊外春游活动。由于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过此节亦有先后,福建、四川等地在农历二月二日,陕西等地在农历三月三日。在北京地区却与清明节同时进行。旧时的踏青,以西直门外的高梁桥为最盛。《瓶花斋集》有一段真实地记载:”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清明还有放风筝,荡秋千、吃寒食的习俗。

没错,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吃清明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食薄饼: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蒸朴籽?。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此外,中国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为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喝雄黄酒。端午节又称: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今天的端午节,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粽子的样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以“民风民俗”为话题的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所说的传统,主要指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它既包括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也包括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既包括昆曲京剧、古典音乐,更包括儒(道)家经典、唐诗宋词等。

当你手捧着《诗经》,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当你翻开《唐诗三百首》,默念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当你品读《宋词选》,轻唱着“杨柳岸,晓风残月”……你会领略到古典文学的意蕴。

当你看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当你看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当你看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你看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你会体悟到中国书画艺术的韵致。

当你听到古琴曲《高山流水》,当你听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当你沉浸在《渔舟唱晚》中,当你陶醉在《春江花月夜》中……你会沉醉于传统音乐的悠远空灵。

当你徜徉在北京故宫中,仰望着巍峨恢宏的太和殿;当你流连在苏州园林,抚摸着雕花的栏杆;当你屹立于山海关上,凝望着绵延万里的长城……你会赞叹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妙。

当你走入药店闻到那药草的香气,当你在图书馆翻阅《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当你看到一位老中医在把脉问诊……你会惊奇于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

……

这些东西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独te贡献。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化形态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内涵。

“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福祸避趋之。”这是一种何等炽热的爱国情怀。千百年来,它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国家和民族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坚守节操的宣言。所以,苏武牧羊北海而其志不移,竹林七贤佯狂避世而不趋附权势,朱自清宁愿饿死而不食美国救济粮。

“言必行,行必果。”“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这是信守诺言的准则。所以,尾生才会抱柱而死,曾子杀猪而不欺幼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昂扬的进取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则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

忠贞爱国、仁德博爱、矢志不移、诚笃守信、明礼谦逊……这些可贵的价值观念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而,进入近现代以来,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中受到了侵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和商品经济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民族文化的传统,使其生存状态愈显艰难。

孩子手中捧起的是日本漫画,而不是含蓄隽永的唐诗宋词;学生阅读的是魔幻小说,而不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年轻人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而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新新人类听的是摇滚,是r&b,而那些传统经典音乐几乎成了空谷绝响。

然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同质化、单一化,惟其多样,世界文化才会更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怎能让它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之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思考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梧州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梧州。它座落在西江边上,是西江上的一颗闪亮的绿色明珠。它的山是绿色的,它的水是绿色,连它的特产也是绿色的。

梧州的山苍翠欲滴。它有着这三座远近闻名的山,它们是珠山、北山和白云山。其中最美要数白云山了。它是梧州市最高山峰,山上树木参天,晨雾迷漫,属于一座森林公园,它被由松树、桉树和榕树等绿色植物覆盖,从远处看它是绿色的海洋,从近处看,它像绿色的城堡。最奇特的是它在下雨后会出现“云岭晴岚“奇观。在白云山脚下你还可以观赏到世界E级濒危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它们非常可爱。

梧州的水是碧绿碧绿的。梧州有一条江叫桂江,它在“山水甲天下”桂林漓江的下游。它的水总是那么青,就像一条碧绿的丝带围绕着梧州;它的水总是那么绿,就像一块碧绿的宝石。夏天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运动就是到桂江去游泳。投入到桂江的怀抱,你会觉得柔柔的凉凉的桂江水在轻轻抚摸着你,让你觉得非常舒服,忘记了这是炎热的夏天。

梧州的特产食品也是绿色的,有龟菱膏、冰泉豆浆和蜜枣。为什么说它们是绿色的食品呢?是因为它们的制作原料取自大自然不受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我主要介绍一下龟菱膏吧,因为它最出名了。它主要以龟和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蒲公英等药物精制而成。老人吃了滋阴补肾,小孩吃了清热去湿,年轻人吃了去暗疮、养颜提神。在梧州它可是最受欢迎的小吃,因为它药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海外。它的味道的点苦,所以最常见的是吃法是加点蜂蜜,这是原味龟苓膏。龟苓膏有很多种吃法,可以吃原味的,也可以加冰萁淋、西米、红豆或者水果等,如果把龟苓膏冰冻后再吃口味更好。小朋友是不是有点流口水了?那赶快来梧州尝尝吧。

梧州真是一个好地方,有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食物,欢迎五洲四海的朋友来梧州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977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吧,下面一起随小编欣赏一下民风民俗的作文吧! 范文1:除夕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在中国,除夕就是最热闹了。

除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称大年夜。除夕这天晚上鞭炮声不断,非常热闹。

现在就由我来说说我家是怎么过除夕夜的吧!

在除夕夜这一天,我们家就会打鞭炮。早上,我还是照样睡我的懒觉,妈妈早早的起床打扫房间,爸爸也跟着妈妈一起干活。中午,我们还是平常一样吃着普通的米饭。晚上,便是热闹非凡,玩的很开心。

我们会先拿些白萝卜来,切成小块,再在上面插上蜡烛,然后点上火,放在家的各个角落。随后,我就会吧家里的灯全部开起来。吃晚饭的时候到了,我们一大家子都会跑到爷爷奶奶家吃团圆饭,吃完饭,我就会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玩鞭炮。

玩着玩着,时间久匆匆地过去了,我们就都上楼了,但没睡觉,就是在楼上玩。

到了晚上十二点,爸爸就去打响了鞭炮,点上了烟花,很漂亮。打完后,爸爸就带我去了庙里,具体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这就是我家的“除夕夜。”除夕夜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范文2: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很多,这是我们这个经历了几千年文明民族的宝库,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记得去年我在外婆家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里面的小品逗得我们一家人哈哈大笑。看着看着,突然有两声砰砰、砰砰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阳台一看,呀!真是好美阿,原来是烟花!

回头一看钟,原来已经十二点了,这时听到外公在楼下大喊一声,说:“我们也快点放鞭炮和烟花吧!”我匆匆忙忙地跑到楼下去,看到鞭炮已经挂起来了,像一条红色的大蜈蚣,鞭炮挂在二楼,一直垂到一楼地上。这时我看见姨丈手拿着一根香,然后和我们一起异口同声说:“1、2、3。”数完之后,鞭炮声音就震耳欲聋的响起,我高兴的大喊起来说:“新年到喽,新年到喽。”我和妹妹一人拿着一枝烟花,插到地上,点起烟花,一会就有烟花冲向天空,五彩缤纷的烟花漂亮极了。

这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不是很有趣? 范文3:逛庙会

今天下午天气很好,万里无云,我们一家来到儿童乐园逛庙会。

刚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串串红灯笼,充满着过春节那喜悦的气氛。红灯笼边还有三匹骏马的雕像,栩栩如生。

刚来到庙会,我一下子就闻到了美食香喷喷的气味。这里的美食可真不少:台湾蚵仔煎、日本秋刀鱼、绍兴臭豆腐、老北京驴打滚、北京臭豆腐、北京糖葫芦、北京茶汤……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逛庙会的人很多,到处都是买吃的、散步的,我们也买了许多好吃的,有台湾蚵仔煎、有北京臭豆腐、还有北京梨糖汤等。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美食,在人山人海中行走。

再往里走,是各种小游戏的店面:有用小皮球投奖品;有用小球在细小的木棒丛中掉下去,只要五个球都落到偶数就有奖品,而奖品的大小由你落到偶数几次定……虽然我自己没玩过,但是看着别人玩也很有意思。

我们又往回走,到大门的红灯笼边拍照。

坐在汽车上,我吮着糖葫芦,心里也和这糖葫芦一样甜滋滋的。吃完了糖葫芦,我舔了舔嘴角,有糖葫芦甜蜜蜜的味道,有蚵仔煎麻辣的味道,也有梨糖汤淡淡的甜味和清香。我下次一定会再去逛庙会的! 范文4:逛庙会

逛庙会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今年初三,我去了莲花池庙会,今年的庙会设计是别出心裁,下了车,还没进没,就有一个卡通的吉祥龙,下面的花丛中,还有北京精神的大标题,进了门,真是人山人海,道路两边还有许多买东西的,各店主都大声吆喝,忙着招揽生意,走过这些店铺,一股香味袭面而来,我一看,原来是到了小吃街,有羊肉串、铁板鱿鱼、爆肚……看了,就令人垂涎欲滴,我也忍不住买了几个羊肉串,它们的味道令我至今回味无穷。

继续往前走,由远到近,我听到了拍卖的声音。走近了,我这才发现,原来是有人在拍卖字画,画的种类很多,有青龙图、猛虎图、山水画,还有题诗……我暗暗赞叹,画这些画的人,一定是绝顶的非凡!

继续向前,突然出现了一队人,身后还跟着许许多多的游客,他们是谁呢?原来,这是真人扮演的清朝天桥的人,排在最前边的,是个拉车的,后面,有卖糖葫芦的,书生。他们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他们停在一块大红板子前面,板子上,大多是1915年~1925年的老照片,照的,是清朝的人和清朝的各种工具,看了一圈,真是让我知识大增。

除了这些,怎么能缺了表演呢?在一个大舞台上,有一些人在表演,其中,是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能把火放到自己嘴里,拿出来后,嘴和火都是完好的。

这时,已经快闭园了,我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莲花池公园。

[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4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小学作文500字

全文共 1463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日常食俗 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注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的。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省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不论平时或节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豆豉的吃法很多,可将其配上辣子、芫荽、姜、蒜苗烧熟作主菜;将豆豉切片炸香拌竦椒面当咸菜等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食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物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有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酽茶的方式。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饮一道。西双版纳的僾尼人都喝鲜茶,茶叶都是现喝现采的老叶,有的甚至是带枝的老叶。烧茶时先将鲜茶用火烤至微黄或焦糊,然后投入沸水内,煮沸即可饮用,鲜茶有一种苦涩味,但能消暑解渴。

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一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用;一个火塘支有蒸锅,专门用来蒸制食品;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从不乱用。

节庆、礼仪食俗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份最高的老人。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六月年是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在为天神建盖秋房时,要在门口杀牛进行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赐。还有小寨神及端午节、新米节等许多传统节日,在节日中都要拿出最好的食物进行庆贺,以酒、鸡和糯米饭必不可少,红河地区的哈尼族每年七、八月间,还要举行盛大的喝新谷酒仪式,预祝这一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届时要捋下新谷百余粒,炸开花,放入酒瓶内泡酒,并备下丰盛的酒菜,请亲朋友吕偿新谷酒。当地产的锡制酒具非常精美。在民间不仅有许多酒节,还有许多酒歌。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待客食吕讲究食多量大,真诚实惠。在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有的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吕。西双版纳的僾尼人,宴请客人有男女分桌之习。按传统习惯,家中分别设有男室、女室。只有男人可以与客人同桌用餐,妇女一般不陪客。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为首,首席一般由长者坐。在男室进餐,首席由男性长者坐,在女室就餐,首席则由女性长者坐。

[民风民俗小学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