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出尔反尔成语故事主要内容汇总20篇

思念的风筝,断了线,想你想得一塌糊涂;晴朗的天空,飘着云,捎来我的祝福,祝你一切平安。清明节到了,记得幸福快乐到永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出尔反尔成语故事主要内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浏览

7221

作文

1000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8:熟能生巧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叶公好龙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re lived in Chu a person named Chu

Zhuliang, who addressed himself as "Lord Ye".

Its said that this Lord Ye was very fond of dragons. The walls had dragons

painted on them. The beams, pillars, doors and the windows were all carved with

them. As a result, his love for dragons was spread out. When the real dragon in

heaven heard of this Lord Ye, he was deeply moved. He decided to visit Lord Ye

to thank him.

You might think Lord Ye was very happy to see a real dragon. But, actually,

at very the sight of the creature, he was scared out of his wits and ran away as

fast as he could.

From then on, people knew that Lord Ye only loved pictures or carvings

which look like dragons, not the real t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兄如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成语简拼:RXRD

成语注音:ㄨˊ ㄒㄩㄥ ㄨˊ ㄉ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如兄如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彼此感情好。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情同手足

反义词:如狼似虎

成语例子:如此,其为同调相怜,如兄如弟者益见。(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

英语翻译:act towards one another like brothers and sisters

成语故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描写丈夫的无情及弃妇的痴情的诗《谷风》,妇人被丈夫抛弃,她迟迟不肯离去,对照自己的新婚之乐,当时丈夫对她的感情很深,如兄如弟一般,现在无情地抛弃,自己只好承受这无限的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惧老休妻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叫陶邱的人住在平原郡,他娶了渤海郡墨台氏的女儿做妻子。这位女子不但容貌十分美丽,而且很有才华,为人温柔贤慧,亲戚邻居没有不羡慕的。陶邱也感到心满意足,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一年后,他们养了个儿子,家中更是充满了乐趣。一天,妻子对丈夫说:"自从嫁到你家,这一年多我从没回过一次娘家,我很是想念母亲和娘家的人,我们是不是择个日子,回一趟娘家,顺便也把孩子带给他们瞧瞧?"

丈夫想了想,说:"也是,应该去见见岳母。"

于是一家三口人选了个日子,雇了车马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渤海郡。到了墨台氏妻子家里,娘家人见了女儿、女婿和小外孙,都非常高兴,杀鸡宰羊招待。岳母丁氏已是70多岁的老妇人,自然行动迟缓,步履蹒跚,满脸皱纹交错,说话也不灵巧了。岳母上前见过女婿便回房休息去了。

几天后,陶邱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一回到家就把妻子休了。

妻子感到十分诧异,便问丈夫:"不知我有什么过错,夫君要休我回家。"

丈夫陶邱说:"前几天到你家去,见了你母亲真叫我伤心,她年龄老了,满脸老气横秋,德行礼节都不讲了,已不能与过去相比。我担心你老了以后也会变成这副模样,倒不如现在就把你休了。再也没有别的原因了。"

妻子听了,哭笑不得。后来,亲戚和邻居知道了这件事,都骂陶邱愚蠢至极。

寓言启示:这位丈夫实在是庸人自扰,为担心遥远的将来而放弃现实中的美好,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励志成语故事掷地有声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在章安(在今浙江台州)做官时,孙绰写了篇《游天台山赋》,说置身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 的天台山, 便会“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辞致新奇,绘景如画。文章写成后,孙绰拿给朋友范荣期看,并开玩笑说:“你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之声。”荣期每读到佳句,总是说:“就应该这么写啊!”

当时人都以得到孙绰的文章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西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著名的晋武帝。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一道奏章。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

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

杜预想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下子把吴国灭掉。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

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现在我方士气旺盛,如果及时进攻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了。”

杜预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大败的。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征南军队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仍然勤于军备。后来,他还利用军队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势如破竹:表示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有时也用来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经典成语故事:兵不血刃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兵不血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表示未经作战就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诚信成语故事大全

全文共 276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能够给予我们警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生诚信成语故事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1.曾参杀猪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4.推心置腹

王莽篡汉后, 发生了农民起义。后来, 南阳著名的豪强, 西汉皇族刘穌、刘秀兄弟也乘机起兵, 加入了绿林起义军, 准备夺取政权, 恢复刘氏的天下。

王莽听说昆阳失陷, 派42 万大军前往镇压。起义军在刘秀的正确指挥下, 以劣势兵力击败了王莽军。

接着, 萧王刘秀主动要求去河北安抚各州郡, 他在河北争取人心, 扩充力量。接着, 刘秀派出14 名将领, 带领大批兵马, 去消灭河北的铜马起义军。经过多次激战, 刘秀终于击溃了铜马起义军, 数十万人向他投降。

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 扩大自己的影响, 刘秀决定收编这一大批人马, 并把投降的起义军首领封为列侯。但是, 这些首领心存疑虑, 不相信刘秀会信任他们。刘秀了解到他们的心思, 就让他们各自回营, 照样带领自己的部下; 刘秀骑着马, 只带几名随从, 到一个一个军营去慰问他们。

这些投降的将领见刘秀这样毫无戒心地对待他们、关怀他们, 感动地说:“萧王如此推心置腹, 我们怎能不为他卖命呢!”

刘秀见他们都已经打心里服了自己, 就把他们分别安排为自己将领的部下。这样, 他一下子就增加了数十万人马。关西那一带原来只知道铜马, 现在都把刘秀说成是“铜马皇帝”。

5.信誓旦旦

春秋时, 有个男子, 爱上一位天真美丽的姑娘。他借换丝的名义向姑娘求婚, 并发誓真心爱她, 永不反悔。

纯朴善良的姑娘信以为真, 答应秋后与他结婚。婚后, 妻子对丈夫真心诚意, 但是丈夫却变了心, 百般虐待她。后来, 那男子竟狠心地将她遗弃, 她在痛苦中回忆起以往的种种情景, 内心无比愤恨, 怨恨地控诉说:“ 当初你说白头到老, 现在一回忆起这话就使我怨恨。滔滔的淇水再宽也有个岸, 湿湿的洼再阔也有个边。当初我和你一起嬉戏, 说说笑笑多么欢快。当年你信誓旦旦, 没想到如今你反复无常把心变。我恨你变心不念旧, 只好一刀两断把事情了结!”

有人根据这位女子不幸遭遇, 写成了一首诗。这首诗后来被收进了《诗经》, 即《卫风·氓》, 其中有段写道: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6.实事求是

刘德是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的儿子, 为栗姬所生, 被封为河间王( 封地在今河北河间县一带)。据传, 刘德酷爱藏书, 他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著作。刘德对收集到的古书, 能够认真研究和整理, 很多学者都愿意和他一起研究学问, 甚至皇帝和官府中的学者, 对他的学识和治学态度都很佩服。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 在撰写《汉书》时, 专门为刘德写了传记《河间献王传》, 对刘德的研究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 文中说:“ 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 必为好写与之, 留其真。”成语“实事求是”即由此而来。

7.移木建信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头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给,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头搬走了。

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商鞅这才下令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放厥词》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大放厥词

【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

【解释】: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故事】: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学,10岁以后,他的诗文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凭他的才华考取了进士。26岁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替唐王朝编辑、整理图书,有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他主张改革朝政,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活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省零陵县)司马,过了10年再贬为柳州(现在广西柳州市)刺史。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年47岁。

柳宗元的散文丰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简练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记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他的论说文缜密谨严,条理井然。他的诗风清朗疏淡,用功精细。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写了《祭柳子厚文》这篇文章,其中用了这样两句来赞扬柳宗元的文采才华:“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意思是说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美如晶莹净洁的玉石。

“大放厥词”原是用来赞美柳宗元写出了大量优美的文字,含褒义。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色彩有了变化,常用来讽刺人大发议论,含贬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间不容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àn bù róng fà

【典故】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释义】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用法】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间不容缕

【押韵词】深文周内、材疏志大、承上起下、肘腋之下、瞒天要价、一筹不画、由小见大、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没巧不成话、顺流而下、......

【年代】古代

【谜语】和尚庙尼姑庵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准备谋反,他的谋士枚乘认为不可为,就写《上书谏吴王》说:马刚受惊吓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重物,这两者危险程度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深思。刘濞没有理睬。枚乘只好改投奔别人了

【成语示例】这事间不容发,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一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郐下无讥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郐下无讥

成语拼音:kuài xià wú jī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讥:评论。吴国的季扎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从郐国以下就没再表示意见。比喻余下就不值得评论。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成语造句: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

郐下无讥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乐,他访问鲁国时,鲁国请他欣赏周代的乐舞。鲁国的乐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曲,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褒贬评论,但从演奏郐国的《郐风》以后,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了。

郐字开头的成语

郐下无讥

包含有郐字的成语

郐下无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自诒伊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zì yí yī qī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出处】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诗经·小雅·小明》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左传·宣公二年》

【解释】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近义词】自贻伊戚

【示例】昊天寺在幽州,与萧后接壤境界,倘辽人知之,发兵劫驾,岂非自诒伊戚。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穷兵黩dú武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政(zheng)腐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wo)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成语火中取栗的故事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十七世纪法国作家 拉·封登的预言诗《猴子和猫》中说,一只狡猾的猴子把栗子放在火里烧熟,然后骗猫替它取出来,猫把脚上的毛烧掉了,却吃不到栗子。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注意’:①“栗”不能写作“粟”(su),

②不能用于比喻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从前有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到农家院中正在炒栗子,猴子馋得口水直流,就问猫喜不喜欢吃栗子。猫表示想吃,猴子叫猫趁主人不在场时去烧着火的锅里拿栗子,猫忍着烫把栗子一个一个拿出来,猴子则在一旁乐呵呵地一个个吃栗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与韩信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

[成语解释]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典故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成语故事

韩信是秦末汉初著名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曾被汉高祖刘邦拜为大将,为灭楚兴汉做出巨大贡献,与萧何、张良二人合称为“汉初三杰”。韩信率汉军平定齐地后,自封为齐王,引起了刘邦的猜忌。刘邦称帝后,有人密告韩信阴谋反叛。于是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假称游览云梦泽(沼泽名,楚之名胜,在今湖北境内),在韩信到陈地朝见他时,将韩信逮捕,押解进京。回到京城洛阳后,刘邦宣布大赦,韩信被削去齐王封号,改封“淮阴侯”。后来,刘邦与韩信的关系,稍有缓和。有一次,在宴席上,刘邦问韩信:“依你看,象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马?”韩信答道:“陛下可以带领十万兵马。”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毫不谦虚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我是越多越好)!”刘邦于是笑道:“你既然如此善于带兵,怎么被我逮住了呢?”韩信沉吟半晌才说:“陛下虽不擅于率兵但却擅于驾驭将领,这就是原因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金瓯无缺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

jīn ōu wú quē

【出处】

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南史·朱异传》

【解释】

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用法】

作宾语;比喻国土完整

【相近词】

完整无缺

【相反词】

残山剩水

【押韵词】

撒村骂街、不暇应接、瓮中捉鳖、箴规磨切、大信不约、进身之阶、茅室土阶、目不暇接、居穷守约、妥妥贴贴。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大将军萧衍杀死南齐的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后自己称帝建立梁朝,成为梁武帝。他重用奸臣朱异,北方降将侯景叛乱,他没有采纳谢举的打落水狗的建议,而称自己的国家像个没有缺陷的大金瓯,结果被叛军侯景所杀

【成语举例】

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

【其它使用】

◎ 近百年以来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北京是这变化的中心,许多名门望族、将相王侯都在这翻天的剧变中灰飞烟灭,不知所络,唯有梨园八大家──舞台上的帝王将相,金瓯无缺,历劫难而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故事书读后感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叫《熟能生巧》,故事讲了北宋有一个射箭高超的人叫陈尧咨,他很骄傲和得意,可是,有一个卖油的老人对他的箭术不以为然,老人说:“你这也没什么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而已。”说着老人把一个铜钱盖在盛油的葫芦口,又取勺油向葫芦里倒,整勺油都倒完了,铜钱中间的孔外没有沾一滴油。老人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什么奥妙,只不过是熟练而已。”

读完这篇故事,我深深的感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我这几天写数字‘8’老是写不好,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天天练习,肯定能把数字‘8’写得非常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冰壶秋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冰壶秋月

【汉语拼音】bīng hú qiū yuè

【近义词】:冰清玉洁

【反义词】:雕心雁爪

【成语出处】元·刘因《饮仲诚辄瓢》诗:“酒中醒境染未识;冰壶秋月昆仑峰。”

【成语解释】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洁。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冰壶秋月造句】 他的品格如冰壶秋月,令我们十分敬仰。

【冰壶秋月的成语故事

本诗开头说的“潘郎”指晋代著名诗人潘岳。潘岳,字安仁,他很注重仪表,号称美男子,曾任河阳县令,在河阳种满桃李,一时被传为美谈,但他人品不好,巴结当时的权贵贾谧,所以为人诟病。诗中“晓踏河阳春”是说他种桃李一事,“望拜马蹄下”是说他没有骨气,巴结权贵,被人看不起。苏轼诗中对潘岳的批判性描写是为了衬托另一个姓潘的人“墨潘”,即本诗的主人公、制墨师潘谷。潘谷虽然身穿漆黑的破衣衫,手也皲裂了,张着大口子,但他品德高尚、技艺超群,能造出质量非常高的墨来。最后四句是说世人只知道过去李廷和张遇制的墨好,却不知道潘谷是当代的制墨高手,是“墨仙”。

苏轼是宋代大文豪、诗人,也是那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他对墨有特殊的爱好和很高的鉴赏力,他对潘谷的人品和制墨水平作这么高的评价,可见潘谷确实有过人之处。苏轼这首诗很有名,其中的“未害冰壶贮秋月”还引申出成语“冰壶秋月”,形容人心地纯洁、品德高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涸辙之鱼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涸辙之鱼

【拼音】: hé zhé zhī yú

【解释】: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出处】: 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举例造句】: 争乃一碗水儿生意,怎能活涸辙之鱼?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1回

【近义词】: 涸辙之鲋、涸辙之枯、涸辙枯鱼

【用法】: 作主语、宾语;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

【英文】: a fish stranded in a dry rut

【成语故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评点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春天有关的成语故事:阳春白雪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人。

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

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歌唱。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有好几千人跟着唱。后来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xiè)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有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

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怎能被一般人理解呢?我的情况正是这样啊!”

楚王听了宋玉这番狡辩,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成语“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用“下里巴人”代表通俗浅近的文艺作品。这两个成语可以单独使用,也常常在一起对比地使用。

阳春白雪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用法】常跟“曲高和寡”连用。也常和“下里巴人”搭配使用;并多用来比喻脱离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一般作主语、宾语。

【近义词】曲高和寡、鲲鹏图南

【反义词】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例句】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阳春白雪”。

春天有关的成语故事:阳春白雪点评

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但古曲《阳春白雪》在很多书籍里被解题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很显然这是在"阳春白雪"四个字的字面上解题了。阳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阳春白雪》年代相隔太远,已无音乐上的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昆山片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kūn shān piàn yù

【出处】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晋书·郤诜传》

【解释】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珍贵稀有之物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奇珍异宝

【押韵词】扬长而去、槁项黄馘、蜂屯蚁聚、积小致巨、方圆殊趣、贯鱼之序、东来西去、东床娇婿、沈谋重虑、蝇飞蚁聚。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晋武帝在各地大肆选拔人才,郤诜被选中,后来升为雍州刺史。武帝在东堂巡游时接见了郤诜,问他自己感觉如何。郤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成语举例】五行相配,真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清·无名氏《玉娇梨》第二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