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春节一篇作文(优秀20篇)

家乡的柳树还记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一篇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浏览

708

作文

943

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河南虞城县,我家乡的春节非常有趣。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的话,那就跟我来吧!

春节的时候,各家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大门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和门神。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这时,我的家人们也在办年货,看见大家在汗流浃背地干,我也去帮忙,我的任务是陪奶奶一起买菜。

年三十的中午,我们全家一起吃饺子,我忽然想起我的第一颗牙齿就是被包在饺子里的硬币给咯掉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正在想着,笑着,只听“咯噔”一声,钱从奶奶嘴里掉了出来。看来今年我是当不了福星啦,福星是奶奶呀!

我家乡的年有趣吧,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过年的话,那就请到我的家乡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三年级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家乡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第二篇: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春节250字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大家都走出家门放鞭炮、贴对联。各种各样的烟花,有的像飞蝶、有的像火箭,还有的像花朵一样,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美丽极了。小孩子高兴极了,穿着崭新的衣服,拿着压岁钱去超市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春节的第一天出去给亲戚拜年,大人们手里都拿着礼物,见面都要互相问声过年好,这预示着美好的祝福,大家有说笑一起谈论家常话,可看开心了。

我们家有个习俗 不能吃肉,叫做吃素,听说是为爷爷许下的心愿,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吃素饭。大人一边吃着奶奶做得津津有味的素饭,一边观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笑声在整个房间传动。

过年真好,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作文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176 字

+ 加入清单

第1篇家乡春节

春节,迎春满福,年年岁岁,福满乾坤。所谓春节,必定要热热闹闹,一家人和和美美,吃顿团圆饭,幸幸福福也算乐在其中了。

春节带有辞旧迎新之意,人们用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因此,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华夏人们对生命追求和情感的寄托。它好似黄河,奔腾不息了几千年,却依然在人们心中涌动,它好似一株烟花,沉淀了几千年,总是异彩纷呈地展现于高空看似隆重的春节,却已繁植了几千年,其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这也使每年的春节过得分外有年味。

贴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大事,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了时代背景,寄托美好愿望,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它把春节的喜气洋洋发扬得淋漓尽致。

除了贴春联,春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放鞭炮了。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最怕的就是鞭炮了,后来,人们在春节的时候就家家放鞭炮,再也不怕年了。就这样,这个习俗就流传到了现在春节不可不放鞭炮了。

春节的习俗如此多姿多彩,那当然就不能没有年货吧!春节的年货可多了,这里面最有意义的是年糕,年糕与年高的谐音相同,含着长寿的好意思。吃年糕还能年年幸福呢!

年糕不仅含义好而且年糕吃起来甜耳不腻,十分爽口。年糕的口味有很多,且因地而异,北京的年糕为北方的代表,有黄、白两色,有蒸、炸两种,象征着金、银,并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焚诚默祝望财临。你说年糕难道不会不让人喜欢呢?

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就要到了,这一天家家都会做好吃的食物,饺子就是那一天一定要吃的食物,饺子的形状与金元宝相似,饺子皮是和面做成的,而和与合是一个音,所以人们觉得吃饺子是会让家庭和和美美的。在除夕夜,不管在多远的地方的子辈都要回家过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地一起吃年夜饭。

当钟声发出年号时,就表示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在新年里,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要穿新衣裳和父母一起拜年,小孩子拜年的时候可以得到压岁钱,为什么长辈要发压岁钱呢?这也是一个很长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崇的小妖会吃小孩,所以人们在春节的时候都想保护好孩子,但是传闻崇怕钱,后来人们把钱放在孩子身边以求保幼,因为崇和岁读音相同所以人们就把那些钱叫做压岁钱。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颗明珠,它是我们的先辈们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历经了多少千百年的文化,每想到这儿,我的心里就洋溢着自豪。

第2篇 家乡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昌邑,最被人们重视的就是春节了。从腊月初八开始,春节就拉开了大幕。

腊月初八。正是腊八节。家家户户开始熬制带有大红枣、大米、小米等食材的腊八粥。在这天,一些人家还会泡制腊八蒜,那腊八蒜令人垂涎三尺,醋也有了些辣味,让人吃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家还在腊八前后灌制肉香肠。

腊月二十三,春节前的高潮到了。我已经从昌邑城区回到了老家北孟镇。这一天,天刚擦黑,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的燃放鞭炮,还要吃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无比的开心。

腊月二十三以后,人们开始购置年货,春运的高潮,也就此开始了。

转眼间,大年三十到了。早上,我们要在六点起床,喝有豆腐、粉条、小米、红枣的粥,俗称劳晨饭我们要抢放开门鞭,以求开门红的喜庆之意。我听说在四点就有人开始放鞭了,不得不说,这户人家太勤快了,来年的庄稼一定有好收成。中午,我们要吃牛肉包子。那香喷喷的包子一出炉,我就按耐不住了,抢下包子立刻就咬了下去,我一边吸着凉气一边含糊不清叫道:好ci(吃),好ci,太好ci了!吃完后,我们便开始贴春联,放眼望去,大街上成为了红色的海洋。下午四点,我们要去把老祖宗们请回家去,让他们也品尝到美味的佳肴。与此同时,留在家里的人们开始包饺子,放贡品,摆烛台。六点多,第一顿饭开始了,我们吃白菜饺子。吃完后,我们与一些辈分离得进的人们去拜年。

随着央视春晚的开始,晚上八点整,我们的第二顿饭开始了,大家开怀畅饮。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拍照片,这个习俗是我们自定的,一年一次,绝不能少。吃饭后,我们动身再次出去拜年。十点整,喜庆的鞭炮点燃了人们的激情,春节这天的高潮到了。我们吃第三顿饭素馅饺子。在吃饭时,不时有拜年短信为我们送去祝福,短信的铃声似乎在为我们伴奏。十一点三十分,我们开始挨家挨户为人们送上新春祝福。零点的钟声已经敲响,马年到了,我们为不少人送去了祝福。八岁以上的小朋友会守岁,还要向长辈磕头,长辈会发红包给晚辈。凌晨两点,我们纷纷进入梦乡,大家在为明天拜年而养精蓄锐。

正月初一,早上,我们要吃带有钱、枣、花生的饺子。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服,以图辞旧迎新之意。我们要组成拜年队伍,到别人家拜年。

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主人会用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为客人接风洗尘。

正月十五,我回到了市区。早晨六点多,我就被喜庆的鞭炮声叫醒了。今天是元宵节,各大超市纷纷举行猜灯谜活动。中午,我们吃水果馅的元宵,晚上,我们吃饺子。我还用电脑为同学们送去了祝福。

正月十五过后,年也就过完了,人们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开始了新的一年

第3篇 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坐落在四川省遂宁市的一个小村庄。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随妈妈离开了她,来到了远隔千里的新疆,现在已经8岁的我,只在近几年的春节回去过几次,所以对于家乡,我没有太多的印象,然而家乡的春节却让我难忘。

每年的腊月二十,春节就算开始了,各家各户都开始置办年货:买一些糖果、水果、瓜子、自家炒一些花生,做一些红薯条等,还买回大堆的烟花、鞭炮,这些都是为小孩子们准备的。这段时间只要有小孩来玩,大人们就会给他们发吃的,发玩的,就因为这样,孩子们可喜欢走家串户了。大人们则要买些鱼呀、肉呀、菜呀,烟酒呀等,因为从这天开始,我们邻里之间、亲戚之间就开始了今天东家吃明天西家喝,互相拜年,互道新年祝福,这样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才各自回到自己的家。

大年三十中午,家里的老人总是会准备一大桌好酒好菜,等着自家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们回家团圆。这一顿的食物一定要非常丰富并且还很多,晚上接着吃也吃不完,说这叫年年有余。到了晚上,早早吃完饭,一大家子围坐在电视机旁热热闹闹地聊天嗑瓜子吃花生玩牌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人会莫名其妙的消失一小会儿,你猜猜他们干啥去了?告诉你吧,他们有的是偷青去了,所谓偷青就是偷偷的到别人家的地里摘一些绿叶菜回家,说是为了来年的丰收,这种行为没有人会认为是不道德的,也不会遭到责骂。另外,还有的是母亲或奶奶拉着年幼的小孩去了竹林里,干啥啦?摇竹子,说是摇了竹子才能长得高,长得和竹子一样高。奶奶也拉着我去摇了,因为她也盼望我长高。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整个村庄瞬时沸腾了,各家的鞭炮声汇成一片响彻云霄,听爷爷奶奶说:谁家的鞭炮声越响并且连续不断就说明谁家来年的运气好一帆风顺。空中是烟花的海洋,好看极了,地上孩子们也毫无睡意,追着叫着闹着,高兴极了。兴奋之后,我们小孩子瞌睡了,家里所有的大人们就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抱着自己的压岁钱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新年第一天,没等我们睡醒,又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叫了起来。为何早上还放呢?爷爷说:早上放鞭炮为的是新的一年一鸣惊人,开门红。大人们当然早早的起了床,他们为全家人包汤圆吃,并且会在其中包几个带硬币的,谁吃着谁的运气好。吃完早饭全家出门,有的去爬山、有的东一堆西一群吹牛聊天、还有很多人提着贡品去祭奠家族已故的老人,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与感恩之情,在路上只要碰上了都会互道一声新年好,可和谐了。

这就是我印象中家乡的春节,挺有意思的吧!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在家乡过春节,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做客哟。

[高中作文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东湛江,这里最热闹,最欢喜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过春节之前,人们为了除旧迎新,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意在把不吉利的气息都扫走。

除夕可以说是春节的重头戏。这天,我们都要回奶奶家祭祖拜神,还要贴对联、门神,还有倒“福”字,据说是为了驱赶年兽。晚上,家家户户和和美美地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满桌子摆的都是吉祥菜,有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发财就手”的猪手,“好事连连”的蚝士,“年年高”的年糕,“生财”的生菜……吉祥且味美。吃过团圆饭,小孩子们大都去放鞭炮和烟花,大人们大都在唠家常,到处充满温馨的味道。

除夕夜守完岁,就是大年初一了。有人会回到乡下,吃素、拜年;有人外出游玩、逛街。这一天,街上到处红红火火,人山人海,充满着过年的喜气。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粤西人一般会过“年例”,据说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带来幸福生活的冼夫人。我们村的年例是在正月初十。那天,村里会举行游神活动,很多人都出来烧香拜神,把游神的队伍围得水泄不通。游神所祭拜的神灵一般都是古代神话故事里的仙或佛。那阵势气派着呢,让人还真以是神灵下凡了!在年例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观看到一些非常特别、平时看不到的节目——“穿令箭”(用一支令箭穿透两颊,只要涂上银灰,一点痕迹都没有),“滚刺床”(村里会请些高手滚过有荆棘的床,意为来年披荆斩棘,不怕困难)。这些节目精彩缤纷,充分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眨眼,春节在吃完元宵节的那包汤圆后便结束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爱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中的春节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盼到除夕啦!这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一定要尽情玩闹!

一大早我就穿上了妈妈精心为我挑选的新衣服整装待发。我们中午先来到外婆家,与小姨和小姨夫陪外婆吃年饭。饭桌上大家互相道贺,我也举杯祝大家新年快乐,并祝外婆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吃完饭后,我们马不停蹄赶去上坟祭祖,给老太太磕头上香。希望老太太可以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

下午回来后,我就在楼下与小朋友们一起放烟花,爆竹感受这浓浓的年味!晚上的年夜饭是在爷爷奶奶家吃的,大家一边吃着年饭一边看着春节年欢,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晚饭后我又得到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哈!过年真好!

夜深了,可我一点睡意都没有,于是爸爸提议12点带我下楼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这可能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守岁”吧!在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中,我又长了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数不胜数,但要说最盛大,最隆重,最著名的还要数春节。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春节,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山东的春节。

春节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怪物——年,相传在古时候每到大年三十那天总会有一头怪物出现,践踏庄稼,危害人类,当它出现时人们总是束手无策。终于有一年,有个人发明了一种叫炮竹的东西,年兽异常害怕,人们又发现每次年兽就像老鼠不敢接近猫一般不敢接近那些灯火通明的人家,得知年兽害怕红色。于是每年年兽来临时,家家户户都放鞭炮,声音极其震撼,合起来如同巨浪,有种吞噬人心的力量。还贴春联,整夜灯火通明,整个村子好像有意模仿花海的颜色。这样年兽便不敢靠近,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都会说:“过年好,过年好。”这便是放鞭炮的由来。

农村的春节是十分漫长的,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是热热闹闹的。正月初一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出去拜年,每次我都会穿上新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挨家挨户的拜年,而长辈留在家中招待客人。拜年时最让我兴奋的是那些蜜枣,花生,桂圆,糖果等,每次想到,心情总会格外愉快。拜完年后爷爷奶奶总会抓一大把塞在我的口袋里,一上午下来总是收获满满。当然,还会有些压岁钱,虽然不多,但也就为讨个好彩头。每次拿到钱时,总会憧憬着要买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说到这,可就不能忘了春节一个重要的习俗——吃饺子。虽然平日里也常吃,但春节的饺子可和平日里有些不同。每次妈妈总会在里面包一些硬币,小金橘等,吃到这些越多,来年就会越有福气。挑饺子也有方法,饺子有什么不同呢?有!皮薄的饺子偶尔会看到里面包的小金橘,这样就会多吃到些“吉祥的饺子”了。当然我也会为了做那个最有福气的人而多吃些饺子,希望能吃到些小金橘。每次小肚子都像小金猪一样吃得鼓鼓的。有一年我和小弟比赛吃饺子,结果是他赢了。还记得他当时开心得哈哈大笑,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好像在说:“你看,我赢了!”

春节的习俗真是说也说不尽,数也数不完,每次过完春节总会期待着,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照家乡的规矩,春节早在腊月上旬就已经开始了。长辈们都在准备年货,到了除夕好接待客人。小辈们都在准备礼品,到拜年时送给长辈们。

别以为我们小孩子没事干,我们可忙了:忙着自己的新衣服;忙着买玩具;还忙着给同学们送新年祝福。算起来我们小孩子比大人们还忙呢!

这一忙就忙到了腊月二十二,因为腊月二十三按照家乡的习俗要过小年。过小年,要放鞭炮,鞭炮一响,整个城市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晚上要吃烙饼的,街上早就有很多买烙饼的。在这天晚上,他们的生意特别的好,从午饭后就有人陆陆续续的来买烙饼,到了下午4点钟的时候每家卖烙饼的摊位前早已排成了一条“长龙”。当然,也有人自己做烙饼——发一点面,再添上一点佐料,一烙,一张香喷喷的烙饼就做好了。自己做烙饼既省时间又省钱,不过只有老年人才这样,因为年轻人都很懒——只会买不会做。

过了二十三,人们更忙了,必须把家里大扫除一次,把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货都准备充足,为过年做好准备。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对联,都写满了迎接新年的字语。人们也都穿上了新衣服,街上到处都挂满了灯笼。除夕的晚上是一定要吃饺子的,吃完午饭后,走在街上,都能听到从每家每户传来“梆、梆、梆”的剁饺子馅的声音。晚上,一家人一边吃着美味的饺子一边“品尝”着一年一度的属于中国人的年夜大餐——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同时也等待着十二点钟的到来。

“铛、铛、铛”当十二点钟声被敲响时,整个天也亮了起来——烟花占满了整个天空。有“飞天炮”、“冲天箭”还有“天女散花”等烟花,让天空变成了花的海洋。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几乎天天都有人拜年,但家乡从古至今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午后不能拜年。我很奇怪,问了外婆才知道午后拜年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元宵,又一个春节的高潮。正月十五要吃汤圆,看花灯。晚饭后,吃过汤圆,拿着花灯,走出门。啊,整个城市变成了灯的海洋。有买的花灯,有自己用酒盒做成的灯笼,还有用彩纸扎的花灯。许多个各形各色的灯汇集在一起美丽极了。不光是地上,天上也“开”满了寄托着人们希望的“花朵”——许愿灯。这一天是个美好而又欢乐的日子!

春节在正月十六结束,大人们早在正月初八去上班了,而孩子们也在正月十六这天开学。虽然春节结束了,但是到处还洋溢着年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盼呀!盼呀!我终于盼到了我渴望已久的这一天——春节

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对联,新年画。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新衣服,背上小篮子到山上采绿绿的松毛。然后把采来的松毛铺到堂屋里。到了吃年饭的时候,全家人要围坐在青松毛上,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年饭可是爸爸、妈妈通过一天的忙碌精心准备的,可丰盛了,鸡、鸭、鱼、鹅……应有尽有。摆上几根长菜、长蒜、长葱,这是必不可少的。爸爸告诉我:吃长菜表示来年长吃长有;吃长蒜表示将来会算账;吃长葱表示小孩长大后会变得聪明。

年饭后,长辈们还要给小孩发压岁钱。给压岁钱的时候,长辈要对小辈说一些祝福的话。比如爸爸、妈妈给我和哥哥压岁钱的时候,会对我们说:“祝你们快长快大,平平安安,学习上进……。”我们则要感激地对爸爸、妈妈说:“谢谢爸爸、妈妈,我们一定不辜负您们对我们地希望,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追求上进。”

到了晚上,可就热闹了。小朋友们拿着准备好的烟花,到野外尽情的燃放。霎时,天空变得五彩斑斓。看着烟花一发发升上天空,有的像一朵朵菊花在天空绽放;有的像有的像无数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与天上的星星争辉;有的像一条条长龙扭着腰肢钻入云霄;还有的……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多么快乐、多么难忘的春节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春节初一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回忆每年的春节,都是一年比一年好玩啊。我家乡在潮州,那儿好玩的也是多,自个有自个的独特风俗,特别是春节了!

我想起除夕前两天,这几天,大人可忙了,要买鸡、鸭,鱼,肉,什么的,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还要把这些食物准备好,除夕和正月来拜祖宗的。到处是浓浓的年味,香味。

除夕夜,那可是热闹非凡啊,大家准备一年最有意思的团圆饭,煮好饭,大大小小必须祭拜祖宗,最后长幼依序跪拜,呵呵,最快乐的时候,当然是放鞭炮了,一整夜,连续放。“啪啪啪”可热闹了!家家放烟花,五颜六色,可美了。这晚,大大小小的,都在欢迎新的一天——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虽然没有除夕热闹,但是也挺好玩的。这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穿新衣,出去拜年。晚上,长辈得给小辈压岁钱。其实意味一年财源滚滚,健健康康。我们还要祝福所有亲戚朋友,美好祝福。因为潮州人说过:“有心拜年,初一初二,没心拜年,初三初四。”所有亲戚朋友,都争先恐后祝福大家。

有趣的元宵,这天除了吃元宵,家乡那里可是好玩了,每当吃完饭,走在大街,你会看见有些人在开始舞狮了。舞狮由两个人合办一只大狮子,一个扮小狮子,则另一个扮武士,狮子那些可爱,好玩的姿态,逗得大家笑了。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大家来不及鼓掌了。

可惜啊,现在春节都过去了!哎,为什么时间那么快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春节400字作文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间2015年的春节就过去了,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把心情收拾一下了,下面应届毕业生网为准备了这篇关于春节的作文,仅供参考:

我的老家在广东,广东的春节也是很热闹的!!

除夕夜这天,我们所有人必须早期,谁都不可以睡懒觉。起床之后,要穿好新衣服,不能吃早饭,要全部都聚到爷爷奶奶家。奶奶把前几天做好准备新年吃的饭菜,和过年要吃的喝的全部要摆在桌子上,因为爷爷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奶奶把爷爷的照片放在饭桌的上方,等把食物全部摆好以后,我们全部人要点好三炷香,跪拜爷爷。拜完后,我们还要烧纸钱,全部小孩子都要参加。

现在还不能吃早餐,必须把对联和门画全部都贴好,这个时候,大人们开始做早饭,我们的早饭就是年糕,一大盘一大盘的年糕,各式各样的,各种口味的,甜甜的,咸咸的,非常的好吃。

早饭吃完后我们还要去寺院里拜神。

中午吃完饭后各自回家休息,洗澡。等到四点多的时候,大人们开始做年夜饭,我们小孩子都聚在一起玩,一齐去买鞭炮。因为人很多,我们要分两桌吃饭,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年夜饭时非常丰富的,鸡鸭鱼肉哪个都不能少!

吃完饭后,所有人聚在一起看春晚的节目,然后我们小孩子就开始准备放鞭炮,这一天鞭炮声不停,到处都噼里啪啦,很有味道!等我们玩到十点多,差不多就该散伙了,不过这时候鞭炮声还没停。广东这边没有守岁的规定,所以大人们都先睡觉了,而我们小孩子通常都玩到十二点才睡觉,也可以算守岁啦!

我很喜欢过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永康的春节习俗,那可真是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掸尘: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掸扫去室内、家具及厨房各角落的灰土尘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来年不利。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谢年:在除夕,永康城乡各地鞭炮阵阵,家家户户按照传统习俗摆出了方桌,点上了红红的蜡烛谢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祖:在我们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个祖坟,就在坟前放鞭炮,为了让祖宗保佑我们。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春节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南宁,每当到春节的时候,都会热闹非凡。

除夕前几天,浓浓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了,大人与小孩都为了能更好的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忙得不亦乐乎,都在仔仔细细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东西统统拒之门外,为的就是在春节前把所有的霉运统统赶出家门,引来欢悦的喜气。我们家也是一样,家里全民动员,各有各的责任-——我负责把地板扫干净,拖干净,还要把茶几里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的整理一遍;爸爸负责把整个房间收拾得有条有理,还要再把纱窗拆出来冲洗一下;而妈妈负责把厨房和厕所擦干净。

过春节,年货是不可少的。那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与妈妈高高兴兴地赶在人多之前的时候挑年货,但是争先恐后的情景还是发生了,南城百货里挤满了人群,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装了大包小包的零食与年货。我也是一样,进了超市拿到车后,就迅速地仔细挑选,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几下就把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的。

除夕当晚,吃团圆饭后,我从商铺里买来了不可计数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过个瘾,左点一个,右扔一个,突然间就劈劈啪啪的响。12点一到,新年的钟声刚一敲响,整个南宁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家外面到处都是威力十足的长炮的响声,天空上都是五颜六色的烟花,火光一亮,那姹紫嫣红的烟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怎么样,热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XXXXX。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家乡过,因为家乡的春节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除夕的团年饭自然是丰盛的,团年饭上除了有我喜欢的鱼汤和炒菜薹(菜薹在青岛是吃不到的哦),还有一大桌子美味佳肴。全家人坐在一起,边吃喝,边聊天,大人们还要给我压岁钱呢。到了初一的早上,就开始拜年了,家乡的风俗是每家每户的孩子都要出去拜年。每年初一一大早,人们就象流水似的往我们家里来,每个人都要拱手作揖,并说“恭喜您啊,恭喜”。爷爷这时也拱手还礼,同时恭喜来拜年的人。

春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是什么呢?当然是舞龙灯了。我的家乡是龙灯之乡,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二到十五,每个村子都要舞龙灯。龙灯的骨架是用竹子编的,外面粘上一层纸,再穿上漂亮的衣服—龙衣,每一节龙灯有一根灯把子(用木棒制成)用来舞动。我们村子的龙灯是正月十二上庙。那一天,全村的人加上外面来观看的人们都要赶到庙上去。龙灯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庙上,我们是抄的近路,很早就到了庙上。庙上可真是人山人海,吸引了很多小商贩来摆摊,有卖首饰的,有卖糖葫芦的,还有卖棉花糖的……

我们等了很长时间,见龙灯还没来,就先去庙里拜菩萨了。又过了一会儿,龙灯终于来了。我们村共有两条龙灯,一条是黄色的黄龙,我叫他老黄,一条是红色的红龙,我叫他老红。黄龙在前面先跑起来了,爷爷端着香盘都跟不上了。见黄龙跑起来了,红龙在后面也毫不落后的跑了起来,拿龙灯的小伙子们还“噢噢”地吼起来了。

“啪啪…..”鞭炮响起来了,龙灯也冲到庙上舞起来了。龙身一圈一圈的转了起来,我突然观察到一个“机关”:当龙身转起来的时候,龙眼睛也一转一转的,一面是一块小镜子,一面是彩纸,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就向活的一样,好看极了。龙身转起来时,让我想起了麻花,也是一圈一圈的转着的,非常好玩!

看完我们村的龙灯,可我还不想回家,我还想接着看别的村的龙灯。突然,我看到有两个村的龙灯一起往庙上冲。我问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说这样就很可能会出现两龙相斗的情形。我看了一会,哎,怎么没有两龙相斗呢?我又问爸爸,爸爸说,因为有人调解,两条龙现在都不想斗,他们一先一后的上庙了。看来,龙灯也是很讲礼仪的哦。

看完龙灯,我们就回家了。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好玩吗?你们可以跟我一起去玩,欢迎你们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以往的家乡惯例,我们过春节要包饺子、吃年饭、贴对联等等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过春节。

春节来到,又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节日咯!过春节又可以得到压岁钱了!得到了压岁钱,就可以去买东西啦!我到外面的小店里买来一大袋子鞭炮。一回到家我就拉着妈妈,让她陪我到楼下放炮子,刚到院子里我就开始点。听着鞭炮的响声,我的心立刻高兴极了!

炮子放完了,我就到家里和奶奶一起去包饺子。我看着一个个可爱的饺子,我高兴极了!

春节时,晚上热闹极了,人们都要守岁,熬到12点。许多人12点都放起了炮子,都把天照亮了!我们放完了电光炮后就打开窗子,哇!就像在白天一样!如果我们在路上走,不用点灯就可以看见了!

转眼间,又到了上学时期了,我们又要去上学啦,我还真留恋春节时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春节英语作文

全文共 1781 字

+ 加入清单

In our hometown, the new year from La eight began almos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nth, people continued to prepare the streets but also some special purchases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set up a stall, selling new year paintings. Although it is not in the real sense of the new year, but from peoples busy, also revealed a strong flavor of the year.

It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day after the number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twenty-three, great to hear people say, this day to Jizao God, but also it Clay oven rolls. Its the small sugar pancake, which children love most.

Next to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year thirty, that is, the new years Eve, the street is more lively. The afternoon of every family busy couplets, grave worship their ancestors. In the evening, there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 it is in the evening, staying-up late on new years Eve, in addition to the very small children, other people have to stay up until the wee hours of the morning, to twelve points after another appeared in the sound of firecrackers, impression, then began to grandma and bread dumplings. For children, there is an important thing for — — put firecrackers, the children always love to take some brightly coloured cannon to put, the child is no exception, they are even larger than some children also love shooting.

In the first day of the year, we should go to the elderly and bring the money. At noon, the family will have to sit together and eat a reunion meal. The second day, mostly to pay New Years call relatives. During this period, children always like to follow the adult to join the relatives, because they can get a lot of age money.

In a word, although the Spring Festival in the hometown is roughly the same as other places, there is always a strong flavor of the hometow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我们老家,过春节既是一个隆重而热闹的节日。大伙儿从腊月二十就开始了。

天一擦黑,大家都早早地起床赶着去集市买年货。我们也不例外,市场里真热闹的,人山人海,成群结队的小孩也在哪跟着团团转。哪儿有好玩的好吃的纠风有而至。小孩们有的左手拿烟花爆竹,有的右手拿零七八碎的零食。大人们便去买鸡、鸭、鱼,年糕……等。还有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是特长的。最后,大人小孩们都令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家做准备了,大家都为春节忙得不可开支。

到了除夕那晚,就是最热闹的一个夜晚了,全村都喜气洋洋,便有了过年的味道。大人小孩都穿新衣,全村都灯火明亮。大伙儿都为着桌子吃团圆饭,而且桌子上都摆着色彩丰富的十二道菜,晚饭过后,便是搓汤圆了,一个个圆圆的汤圆都代表了团团圆圆。按照村里的习俗,除夕夜大家必须守夜,十二点过后鞭炮声便传遍全村,响彻云霄,五颜六色的烟花冲天而起,夜空中繁星点点,美丽极了!直到深夜三点多全村依然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春节在正月十五结束了,家乡的春节总是那么的热闹那么的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赣东,每逢过春节,无论多忙,都要回家过年。

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人们要做非常多准备工作:“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大糍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照传统程序进行的,所以这些日子,家里面时时飘香香。时不时还会给邻居送上新鲜的糯米丸子。而我们则些小孩子,则是一边吃着各种各样的甜食,一边掰着手指算着,还有几天过春节。

大年三十终于到了!家里老老少少都起了个早,互相祝福。祝福过后,妈妈们去准备年饭,爸爸们去贴对联、贴倒福。

家乡的年饭一般是中午吃的,我们家也不例外。满满一桌的饭菜喷香喷香的,有鱼、有肉、有面条,惹得我与弟弟们“口水直流三千尺”,不过家乡再吃年饭之前还要放炮仗,寓意辞旧迎新,赶跑灾难驱除邪恶。我也只好忍住肚子的抗议了。

晚上还要吃一顿年夜饭,与吃年饭不同的是,它讲的是守岁迎新。它是从第一锅饺子出锅开始的,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待到快到12点,爸爸们就在屋外用爆竹摆成一条长龙,等待点火信号。每到这时候,央视就会开始倒计时,大家就一起跟着大声喊:“5——4——3——2——1,点火!”这时候,除了鞭炮声,就再没别的声音了。

到了凌晨一点,鞭炮声就渐渐稀了,而年,就在这渐渐消去的鞭炮声中远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家乡的春节的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盛开五十六多民族花。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每个地区也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春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吃面条、祭灶,祭灶的时候还要用我们俗称的“灶糖”,这是用长方形状的糖,又甜又黏,外面裹一层香香的芝麻,大人小孩都爱吃。

过了腊八,就是腊月二十三,就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过年用的东西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夜晚,各个电视台都会播出跨年联欢晚会。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这一天的半夜十二点,年就会出来捣乱,人们害怕极了。但是,随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了年特别怕红色和响声。于是,每逢这个时候,家家就会放鞭炮吓唬年。终于,年被打倒了,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作除夕。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寓意来年家人都会团团圆圆。这一夜,我们是要吃饺子的。我们还会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大人吃到它,来年就会财源滚滚;小孩吃了它,来年就会聪明机智;老人吃了它,来年就会健康长寿。家人边吃团圆饭,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一起说说笑笑,谈谈在这一年里碰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到了十二点,鞭炮响起来了,

春节终于到了,春节这几天,是不准用刀的。吃的是春节前准备的食物。商店也要关门,到初六才能开张。这天,我们会去拜亲访友,如果小孩去了,还会得到些红包。到了傍晚,到大街上走走看看,处处都是一片红火,特别美丽。有敲锣的、有打鼓的。夜深十二点到了,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院子里,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筒。

说时迟,那时快。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此时的常熟,被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真是热闹非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在炮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家家户户挂上了大大的红灯笼,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喜气洋洋地过春节。

过春节的那个晚上,我、姐姐和哥哥,我们一大家子人在外婆家吃年夜饭。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有鱼,有肉,还有蔬菜……可丰盛的晚宴了。

吃好晚饭,我、姐姐和哥哥一起去河边放烟花。我们拿出各种各样的炮竹,有小蝴蝶,有金箍棒,还有陀螺。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真美啊!有的像“满天繁星”,有的像“龙飞凤舞”,还有的多么像“空中花园”!这些烟花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春节的第一天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刻。我们拎着礼包挨家挨户去拜年,然后说上一句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然后我还能拿到好多压岁包呢!每当过春节的时候,我能做我想做的事情,能吃我最喜欢吃的零食。

春节真是个令人兴奋、又期待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新年习俗,使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走进家乡的新年习俗。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左右就开始了。那个忙碌简直无法形容。腊月二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油炸果,酥角,米粽,年糕。用糯米打成粉,用糖与粉拧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糖果,饼干。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个各种玩意儿——口琴,风筝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年糕。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啥子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着做年夜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贴好后人们要祭祖。饭后是我们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因为要领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铺户上看板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二,大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礼品回娘家。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大家忙着为“老爷”准备饭菜,“老爷”游门是家乡年的重点。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街似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一眨眼,到了春节的尾声,春节使我们又增长了一岁,更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春节使这个慈祥的祖国母亲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