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春节一篇作文汇总20篇

家乡的柳树还记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一篇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浏览

696

作文

943

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们这天要拜神“谢灶君”,除此之外还要办年货,为除夕这天做好准备。

在除夕这天,所有人都很忙。这天每个人都要做的就是——贴对联。贴对联通常都由男人们和小男孩们做的。而女人们和女孩们也不是空着没事干的。女人们要杀鸡和杀鹅来团年拜神,拜完神后还要买各种菜、肉、果来为今晚的团年饭做好准备。

转眼间又到了吃团圆饭的时间了,满桌的佳肴让我有些迫不及待了。“哇,真香呀!真是色香味俱全呀!”有“年年有鱼”、“发财就手”、“金玉满堂”……怎么样?听到这些菜名,都流口水了吧?如果你也想吃他们家的佳肴,你可以来他家做客哦!吃完团圆饭,我们就开始放烟花、赏烟花了。这些烟花可美了,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看:“流星雨”“圣诞树”还有“水流星”……赏完烟花后,都差不多12点了,我们要去拜年了。而且我们要像北京的春节一样,都要守岁。守岁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好受呀!

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这里春节的第一天开始。这天人们都穿上了盛装。整条街都喜气洋洋,焕然一新,热闹非凡。这天可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一天,因为这天我们小孩可是有利是收的。这天,见人就要说“恭喜发财”的,如果别人给你利是,也要向别人说句祝福的话。这天,男人们都会去朋友家拜年的,而女人们却在家里做些煎炸品。做这些煎炸品,可是要心灵手巧的。先用一些粘米粉放入盘子里,然后用一些开水把粉融合在一起,再把它捏成形状,再把它放入油里炸成金黄色,这就可以了。

正月初二,一大早妈妈就要拜神开年了。然后,我们就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了。

正月初八我和爸爸妈妈就回到自己的家里了,然后又到亲戚家拜年。所有店铺都开门做生意了,过几天一切都恢复原状、恢复原来的平静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春节作文20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奶奶家在农村,今年就到她家过。至此到农村过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她家的房子装修的非常漂亮,比我们金华的房子大的多,里头的家具都焕然一新,就在村上的一条小溪前。

今天是2月13日,农历30,是春节。一早就准备好了年货,为夜晚铺垫。可是天公不作美,不停的下着雨。过年了,气奋也不同。和城市里不一样白的就是农村里有伴许多,我就找到了乐趣。

中午,一个人呆在家里无聊,出来走走。不时有鞭炮的响声,我想:是谁在这时玩耍呢?因为,在城市里,中午只有“睡觉”和“做作业”两种选择。于是我去看个究竟,原来是几个乡巴佬在玩“摔炮”啊!见他们越玩越起劲,就对他们说:“嘿!你们可真垃圾,玩摔炮,不用胆子都可以玩;见没见过这?”说着,拿出名为“大炮”的鞭炮,摆出连环阵。“嘶——”随着轻烟飘过,“啪——啪啪”

“哦,你可真厉害啊!”其中一人说道。“我们和你交个朋友吧!”领头的小鬼说道,看样子,是他们的老大。于是我们便玩闹了一通。

晚上,我们看了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中赵本山的演出另我笑掉大牙;小虎队的出现另我惊讶不已。乡下过年就在春节钟声敲响那刻节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妈妈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春节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新年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新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春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依照我们家乡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五左右,就开始筹备春节所必需的吃、穿、用、玩的物品等等。

每当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制作一种类似炸虾片的年货。这种年货,是用米浆原料做出来的,每到小年那天,奶奶就开始做炸虾片。我观察到炸虾片的做法,如下:首先把米浆放在盆里,一边加粉,一边搅拌,直到变成米糊状;接着将米糊摊薄,晾至半干成固体(能成形);然后将其切块,有的是方形、有的是圆形、有些手艺好的人,将它制作成鱼、虾的形状,各式各样,什么形状都有;切好的虾片还要继续晒干,晒至水分为百分之零为止;最后将晒干的虾片放入油锅里炸。那虾片一到油锅,立即膨胀,像花朵瞬间绽放。这时得立刻捞起,就这样,虾片就大功告成啦!那味道好极了,又脆又香,有奶奶的味道,有爱的味道,令人垂延欲滴。

准备好年货,准备好爆竹,便到了除夕。

除夕这天十分热闹,也十分喜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爆竹声此起彼伏。早上吃过早饭后,爸爸就开始贴春联,而我,在一旁帮爸爸看春联是否贴正,这是我最喜欢干的活了。妹妹帮着爸爸传递贴春联的浆糊,妈妈就帮着爷爷奶奶在厨房里忙活着,每一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吃过午饭后,便开始煮年夜饭了,六点左右,到处都是年菜的香味。年夜饭中,必定会有鱼,寓意年年有余;也必定会有鸡,中国的传统无鸡不成宴。这里,我要介绍一下家乡特有的大炒盘,大炒盘是用萝卜丝、猪肉丝、鱿鱼丝、香菇丝、冬笋丝、蒜苗丝等等混炒在一起做成的。大炒盘的颜色五彩缤纷,因为有冬笋,所以吃起来爽脆可口,鱿鱼和香菇的味道扑鼻而来,令人回味无穷。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是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穿着喜庆的红衣裳,一起坐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我们小朋友还会玩烟花、玩捉迷藏等等,热闹万分。

我喜欢在家乡过春节,喜欢它的年味,喜欢它的热闹,喜欢和爷爷奶奶团团圆圆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春节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着中华民族的各式各样的传统民风民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风貌;自己的民族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与众不同的节日,与众不同的地方穿着打扮都不同;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小吃;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建筑风格……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一不体现出绚丽多彩的地域特色,都展现着每个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我们的家乡也有自己的别具一格的节日与习俗。在每一年的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过年吃的、用的、穿的。这也许只是大人们在过年时做的准备。不只是他们忙,我们的小孩也忙。小孩们为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七杂八的东西,这些是在集市上卖的花生、瓜子、开心果等食物;第二件大事就是买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如鞭炮、空竹等玩具,并且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吃团圆饭。

我们家乡的春节在除夕的这一天就正式开始了。除夕前家家户户准备好了各种吃的东西,接下来就是万象更新了,每家每户的门前都会挂上五彩缤纷的灯笼,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一家人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我们家乡的春节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要穿新衣,家家都要放开门红。在这一天里,所有的人都会在家里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地度过。

我们家乡的春节在正月初一开始就是第二个高潮了。在初二初三的这几天里,大家都会去走亲戚,互相拜年,这就是礼尚往来。而拜年的礼节基本上是小辈给晚辈拜年的,而我们小孩也是最佳的时候,因为可以收到一个个红包,还有好多好吃的。

拜年过后,就是元宵节上市。元宵节时,我们乡村的家家都会吃饺子或者汤圆,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团圆饭时,餐桌上必须有一条鱼,代表家里年年有余。

转眼间,元宵过去了,春节也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我们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忙各的去了。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我最爱的还是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的家乡优秀

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一定知道,过春节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门,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红包!总之,就是快快乐乐的玩几天。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小朋友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小星星”……小朋友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

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挺好吧?最后在这里祝贺大家春节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描写家乡的春节的段落集锦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1、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2、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人们就开始了舞狮,舞狮由两人合扮一头大狮子,一人扮小狮子,另一个扮武士,狮子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摇头摆舞,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

3、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4、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5、“新年敲着锣鼓走来走来,新年放着鞭炮走来走来,走进你的家,走进我的家,大家都说新年带着幸福来,啦啦啦啦啦……”唱着这首欢快喜庆的歌,我们告别难忘的2011年,又将迎来崭新的一年。

6、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简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8、一声召唤,一场爱恋。一次聚首,一刻幸福。家乡春节仿佛一个幸福剧场,演绎着和谐与欢笑,而主角则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9、我先将糯米粉揉成团,掐上一小块,搓圆,压扁,然后再中间按下一个圆圆的坑。该请豆沙“坐”进去了,我又把它揉成圆圆的。转眼间,一个小小的汤圆便在我手下诞生了。

10、我拿起一个饺子皮,摊在手心里,用筷子夹了一小团肉馅放在上面。然后一折一捏,满以为一个饺子包成了,没有料到,那馅偏偏不听使唤,像个顽皮的小孩,老往外钻,弄得我满手都是,黏糊糊的。第一个饺子没有包成功!我不甘心,继续包第二个饺子,结果包得歪歪扭扭,像一个个醉汉躺在那儿,难看极了!

11、窗外,已经蒙上了黑色的巫师袍。雪,依旧是那样,尾随世界沉睡了。而在我的世界里,心境逐渐变成了一座山庄。飞花一样的记忆,漫天飞舞着,化作雪笼住了山庄。

12、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13、一到爷爷奶奶家,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客厅,腰弯成45度角,说实话,有一点点像驼背的小老太太。双手紧握成拳状,可谓是标准的拜年姿势!

14、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15、绿油油的韭菜象征着长长久久;香味扑鼻的糖醋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黄澄澄的鸡意味着鸡头要向着地位较高的长辈;热气腾腾的火锅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香甜可口的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还有寿比南山的长寿面;发财发迹的大发糕。

16、酒水长,年糕香,馥郁的气味中弥散着久违的温馨。春联红,鞭炮响,跳跃的空气里蛰伏着节日的欢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家乡春节的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八,二十九……到了!终于过年了!”我掰着手指头算着,明天就要过年了!春节就从这儿开始了!明天可是春节的一个高潮哟!

过年真是与众不同。鞭炮声一早上就响了起来,街上的人们都穿着节日盛装,有的在买东西,有的在回家的路上,有的在扯家常……很快,到了傍晚,大街上连个人影也没有,到处飘着饭菜的香味,原来都在家里赶做年夜饭呢!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也贴好了各色的年画,人们都围坐在大圆桌前。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也响个不停。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走出来放烟花,街上到处红红火火,烟花爆竹声构成一首欢快的乐曲,似乎在庆祝合家团圆。天上到处五颜六色,黑夜仿佛变成了白昼,孩子们也在街上又蹦又跳,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笼罩在幸福欢乐之中。

快乐的时刻也过得很快,到了12点,鞭炮声又响了起来,新的一年来临了!人们一点也没有倦意,畅谈着对新一年的憧憬……到了正月,每一天每一家都热闹非凡。因为人们都到亲戚家拜年,互相祝福。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五,这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了!晚上,整条大街张灯结彩,红火美丽,烟花爆竹声响个不停,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形各色的灯,小孩子们提着自己的灯笼走来走去……还有就是吃汤圆,一家子围在一起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春节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人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开始了新的奋斗。过春节的意义就是让人们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这个春节我过得分外愉快。我爱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春节小学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绩溪的春节差不多在腊八这天就开始了。这天,好多家庭都在熬腊八粥,粥里有各种各样的干果、米、豆,不仅好吃,还十分漂亮。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一天差不多是过春节的彩排。人们祭灶神,求保佑来年平平安安,更是让灶神履行自己的职责,让玉帝知道人间的情况。天刚黑,便可以听见鞭炮的响声:“砰砰砰!”

过了小年,大家都忙起来。打扫庭院,准备年货,购置果盘;杀年猪、做豆腐、做包子,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再忙,孩子们也在忙。正是一年之中买卖最火的时候,孩子们都在“存货”,整个春节假期,鞭炮的响声断不绝耳。

重头戏来咯!除夕到啦!马上就要过年了!上午,大家在自家门上贴春联,屋子里挂上年画;下午,都赶着做年 夜 饭,到处酒肉飘香。

除夕夜,家家户户十分热闹。在外面的人一定会赶回来与全家人团聚,吃年 夜 饭,大家欢歌笑语。还一定要把祖先请到家里来哩!感谢祖先给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夜,灯火通宵,一家人围着火炉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十二点钟一到,外面瞬间想起爆竹声。“噼里啪啦”欢呼着新年的到来。家里的爷爷奶奶做灶果,寓意来年平平安安。

大年初一与除夕夜相比显得十分清闲。虽清闲,但也是喜气洋洋。早晨,长辈们会煮长寿面给一家人吃。长寿面长寿面,顾名思义,就是吃了可以长寿的面,虽然是假的,也可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初一这天,可是有一件重要的事——祭拜祖先。一家人全去祖坟上烧香祭拜,望祖先保佑自己来年心想事成。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女人们则在家中招待客人,孩子们三五个在一起聊天,玩耍。

元宵节,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到了。到处张灯结彩,像在办喜事一样。这天晚上,大街上还会舞龙灯呢!长长的龙灯挥舞着,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威武极了。街上还有各式各样的灯,走马灯,宫灯,纸灯……这些灯更是给元宵节添加了许多乐趣。

哦,对!元宵节这天还必须吃一样东西——汤圆,这象征着以后的日子美美满满,团团圆圆。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六,春节结束了,大人们忙着上班,孩子们忙着上学,又恢复了原本忙碌的生活,但过年的年味却久久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春节作文200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新春到了,天一亮我就起床了,我换上新衣,吃过早饭,准备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拜访外公和外婆。

妈妈早早地把礼品放进后备箱,我和姐姐也迫不及待地上了车。一路上欢声笑语,不一会儿就到了外婆家。我把礼品一个一个地搬到了外婆家里,这时外公和外婆走了过来,我连忙对外公、外婆说:“祝外公、外婆新春快乐,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外公和外婆笑眯眯地对我说:“昊昊你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也祝你新春快乐,学习进步。”这时不知外婆从哪里拿出一个红包给我,我接过红包对外婆说:“谢谢外婆。”

外婆留下我们在家里吃午饭,吃过午饭我们就准备回家了。临走之前外公外婆给了我很多好吃的零食。

在回家的路上,我很高兴,心里想着外公外婆对我这么好,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爸爸妈妈那样孝敬外公外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吟诵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乡春节来。

我的家乡在文成,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这天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联、小零食……当然,做年夜饭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还买了灯笼挂在门前。

除夕这天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这天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这天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的家乡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来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们这样的小朋友,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的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来拜年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了,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的味道。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结出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的欢笑声悄悄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欢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全国人民欢天喜地,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我家乡过春节非常热闹。

我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那就是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小山村被我们装扮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响亮的鞭炮声打破了小山村往日的宁静,大家问候新年好,远方的鼓乐声在山间悠悠地回荡,呼唤春的到来。村民组织的文艺表演队,开始在村民的大院里表演精彩的节目。村老年活动中心以往是寥寥无几,现在热闹非凡,也增加许多年轻人的身影,有的向老人问候,有的下棋,有的打牌。村东头的大树底下有群小朋友在玩游戏,放鞭炮,猜谜语……一片欢声笑语。村边周围的田地里,山坡上似乎看不到农民伯伯勤劳的身影,整个山村都笼罩在快乐祥和的节日里。

我家乡春节习俗还很多,要做年糕、挂灯笼、贴春联、拜天地等。

我家乡过春节很朴实,比不上城里的富贵和华丽,我喜欢在家乡过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在东北大兴安岭,那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特别优美的地 方。

妈妈经常我讲起东北过春节的经过。虽然那里的天气特别的寒冷,但是人们还是为了春节里里外外忙碌起来。有的家门前挂起了大红灯笼,院子里还摆了几个冰灯。孩子们也都换上了新衣服,个个露出了喜庆的笑脸。到了晚上,家人一边看“春节联欢会”一边包守夜饺子,饺子里面还要放几个硬币,东北的说法是,谁先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她就在这新的一年里好运不断。当年三十钟声敲响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悦耳的鞭炮声,天空瞬间出现了五颜六色的菊花 还有美丽的窜天候,漂亮极了!就在那一刻,送走了去年 ,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家终于坐下来一起吃每年年三十这顿“年夜饭饺子”。在初一的早晨,我们还要给长辈拜年,祝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同时我们还能得到长辈给压岁钱, 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岁岁平安”。

可是,我也只能听妈妈给我讲起东北过春节的情景。因为我小时候7个月就从东北来到了濮阳,现在我长大了,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带我回东北,再看看我出生的美丽的故乡啊!在那寒冷的东北在过上一个快乐而又热闹的春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春节作文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年到了,我们该跟上一年画上圆满的句号了。在过春节前,我还在细细地回忆着上一年美好的时光。

每逢春节快到时,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做准备,有的买鞭炮,有的买新衣服或红袍,有的买红对联。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就是春节。

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快盼到春节了,为什么?因为春节不仅过年,还要放长假,在我眼里,春节的放假要比暑假好多了,为什么?听我一一道来。

现在我的学习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寒假都处于紧张之中。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是时空错乱还是世界大战,我这几天竟然快乐地度过了。这就是我的寒假欢聚系列的莫名其妙的序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

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就不约而同地放起了鞭炮,那声音震耳欲聋,我也就起床了。一出门,就看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庭若市。大街小巷孩子们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玩耍,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各家商店也准备开门营业。

月是故乡明,节是家乡亲。在家乡,春节是我们最欢乐的节日,腊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远刻画在我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136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橘、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家乡的春节的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老家的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都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鹅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蒸大馍、蒸枣山、爆米花、炸鱼、炸鸡、炸丸子……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换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还有的人家在门口挂上大红灯笼。每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看“央视春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讲吉利话祝贺,老人给小孩压岁钱,小孩给老人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男人们带着儿孙去给祖先上坟、拜年。吃完饭,全家人在一起打牌娱乐,直到中午。当然还有的人走“干亲”,吃喝一直到晚上。

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因为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所以人们很早就起来放鞭炮,说是“抢财”。正月初七是做生意开门大吉的好日子,到了上午,各家店铺都放起了鞭炮,燃放烟花,预示着开门大吉、生意兴隆。正月十五逛庙会,这天晚上,人们放烟花,放孔明灯,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素来让我好奇,过惯了县城里“清淡”的春节的我更是想一探究竟。我猜,它一定洋溢着家乡的特色。

我知道家乡人热情,厚道,好客,家乡的春节,果真如此!

浓浓的年味早在“祭灶”时弥漫开来。老家人到春节,最不可缺的就是三大样,烧“香”,串门,和看戏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一支支能点上十二小时的巨大的香。

老家的香可太绝了,它不仅个头大(高约150厘米),且防水又耐用。这种香并不执著于暗紫的颜色,工匠们灵巧的双手用金黄的银粉绘制出手一条盘旋着的龙,更在龙鳞上下足了功夫,凹凸不平,有起有落,龙的神态更是异常逼真,正要向你扑过来似的,两端还用橙红色镶上了“吉祥”二字。

据爷爷辈的老人说,晚上点着这么一支,它便会像秦叔宝和尉迟恭一样,整晚护着你,一年到头平平安安的。这香一户在春节期间通常备三支,除夕夜,初一夜晚,正月十五晚各一支。这香最有特点的地方还是它特有的香味。它丝毫不像平时的短短的那种香,点燃时散出一丝丝黑烟,而是略有一点儿好闻。爷爷笑眯眯地告诉我:“这香的寓意可多了,他让孩子们能够安心,辟邪,用处多了去了。”

随着第一支香在除夕之夜燃烧为灰烬,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初一就来了。这时,第二项必不可少的礼节-----串门压岁,便取代了一切。正所谓“一方风俗养育一方人”,老家的串门并不只是双手抱拳行个礼,说声:“新年好。”或“恭喜发财”。还要用这儿产的福橘和包给主人家压岁压惊。这不,我起床没多久,就有人上门拜年了。

这时候的主人家更不能小气了,你越是热情,越好客,自己和来客也高兴。第一个来拜年的是邻家的姆姆,我小时候可没少受她关照,她来给我们压岁,我可要好好招待她。姆姆前脚刚踏进屋里,我就迎了上去,脸上瞬间挤满了笑容,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接过姆姆递过来的一袋“压岁礼品”,我知道,这也是一种礼貌。我将袋子拿进屋里后,连忙请姆姆上座。自己则忙不迭的给客人沏茶,瓜子糖果茶面包甘蔗桔子梨样样不能小气,因为来串门的人越多,表示你人缘好,况且这也是祝福的到来。姆姆高兴地喝完茶后,我见缝插针的与她聊起了家常。她很高兴,虽然席间我们的交流语言不是很通畅,也通过比比划划来交流,可是,老家人主客之间的热情与朴素却是挡不住的滚滚而来,温彻心扉。

初六这天,家家户户都兴致勃勃的谈论着下午三点,雷打不动的巡演戏。这场戏很受重视,老人们津津有味的谈着这即演的《龙虎斗》剧情,小孩儿们则呼来唤去的筹备零食陪老人。

下午两点半,我们早早来到祠堂,容纳一千人的大厅座无虚席,来自东湖镇各个村的老戏迷,小戏迷们坐拥一堂,好不热闹!

这场戏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不仅仅是演员们精彩的打斗,更是老家人对中国古老的戏剧文化的一种热爱与推崇。

难忘老家春节游,游见了老家春节浓浓的年味和老家人的厚道,热情与好客,谁能不说家乡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家乡春节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除夕,我是在绍兴奶奶家度过的。腊月廿八的傍晚,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正好遇上了一场大雪。车前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翻飞的雪花,但黄色的车灯照亮了前方的路,也温暖了回家过年人的心。那一盏盏隐隐绰绰的灯光,在风雪中给了人们家的温暖。

腊月廿九的早晨,我们来到了位于香炉峰半山腰的炉峰禅寺礼佛、烧香,这也是绍兴人过年的一个习俗吧。每逢年末岁初,寺庙里总是香客众多,香烟袅袅,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下午,我来到了着名的南宋园林沈园。一朵朵晶莹的雪花,一块块洁白的“地毯”,映衬着黑瓦白墙间一个个火红的灯笼。微风拂过一块块承载人们美好祝愿的祈愿牌,拂过一朵朵绽放的腊梅,只听见风铃“呤呤”的轻响,只闻到腊梅阵阵的暗香。

春节之所以热闹,烟花爆竹的功劳可不小。古时候人们放爆竹是为了驱邪祈福,祈求来年平安如意。而今天灿烂的烟花则为节日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家乡的春节热闹非凡,它是多彩的,是红火的,是温暖的。那里有亲人美好的祝愿,那里有我们深深的牵挂与留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介绍家乡的春节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快到了,爸爸决定带着我们全家回山东老家过年,爸爸说山东老家过年可热闹了,我心里期盼着,老家的春节到底怎么热闹哪?

一到老家,先看到热情淳朴的老家乡亲们对我们可热情了,家家户户都在门上面贴着红红的对联,家里面都煮着热腾腾的水饺,孩子们在外面放着鞭炮,村里的演出队在大街上敲着鼓,舞着龙,欢庆春节的到来,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鸟儿也飞到了枝头上,叽叽喳喳的唱着歌儿,仿佛在欢庆着我们的到来。

家乡的变化可大了,晚上是老家的一个堂伯伯请我们去他家作客吃饭,一到他家里,我差点叫了出来,啊,变化可真大啊,原来还是普通的瓦房,现在竟然都变成了大理石瓷砖的小洋楼,客厅的黑白电视也变成了可以点播的液晶大屏幕电视,挂在墙壁上的空调也呼呼的吹着热风,大家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流行衣服,晚餐开始了,烤鸡、烧鸭样样齐全,可丰富了,大家都围在桌子上喜气洋洋地吃着年夜饭,谈论着家常事,外面的礼花五彩缤纷,鞭炮声都快把耳朵震聋了,孩子们在院子里欢呼着放鞭炮,一个点火,一个看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整个村子仿佛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乡亲们就这样一直热闹到了深夜。

虽然春节过完了,但我还是一直留恋着家乡的一山一水和热情的乡亲们,啊,家乡的春节真美啊,我爱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春节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家乡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这一天,家家都要烙一些小的糖烧饼来祭灶神。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家更忙了,首先是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其次还要把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都准备齐。因为春节这几天大多数店铺都要关门休息几天。

到了除夕,上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贴春联和年画,下午同族的人都要一起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祭祀祖先,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围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守岁。新年的钟声一敲响,鞭炮声就会响起来,而且会整夜不绝。

大年初一,小孩子一觉醒来,就会向长辈们拜年索要压岁钱。到了中午,全家人聚在一起吃过团圆饭就会一起去看村里的文艺表演。

正月初二以后的几天里,都是要去亲朋好友家拜年的,这几天最高兴的就数我们小孩子了,因为在随大人拜年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压岁钱还能买到一些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上市,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上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处处都可以看到打着各式灯笼的小孩子,还可以欣赏到各色的礼花,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漂亮,这一天的晚上还要吃圆宵呦!

一眨眼,春节结束了,孩子们照常去上学,大人们又按往常一样去办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

年三十那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欢天喜地地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年三十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父母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他们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父母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里啪啦”,阵阵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想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给各家各户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