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龙的传说的作文(推荐20篇)

浏览

5395

作文

747

万圣节的传说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万圣节是西洋鬼节,对国外来说万圣节就像我们的中元节,这一天他们会把自己打扮的鬼模鬼样,到处举办狂欢派对。“万圣节”这个字,起源自天主教教会。每年的 11 月 1 日,是天主教庆祝诸圣的节日 All Hallows Day 或 All Saints Day。而在万圣节前夕,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前夕是塞尔特族人的年度丰收祭典,象征着一年的结束,以及新一年的开始。

当时二千多年前的塞尔特族人(即目前的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等)一年之中最害怕的日子莫过于十月三十一日的晚上,他们相信世人的生活是由神明所主宰的,而死亡之神 Samhain 在会在每年 10 月 31 日的夜晚会和逝者一起重返人间。

所以每年的这一天是塞尔特族人表达他们对太阳神的敬意,因为太阳神让他们的谷物丰收,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冬天!可是在这一个夜晚也是恶灵力量最强大的一天,传说中,每年到了这一天,所有时空的法则都会失效,使得阴阳两界合而为一。因此,这是游魂出没找替死鬼的唯一机会。

在 10 月 31 日晚上惊骇的时刻,活着的塞尔特人会为了躲避灵魂的搜索,在这天晚会上把家里的炉火灭了,营造出一个寒冷阴森的环境,并刻意用动物的头或皮毛做成的服饰打扮自己成鬼怪的模样,口中发出可怕的声音,企图吓走灵魂也让灵魂分不清谁是活的人,而不能够找到替身;过了这个晚上,第二天就是万圣节,一切也就回复平静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中考作文素材: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来临之际,和广大网友讲述中秋节的由来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元节的传说

全文共 320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这个节在老百姓中还有几种不同的叫法——“七月半”、“鬼节”。在这一天,老北京有中元法会、拜三官、盂兰盆会、烧法船、祭祖、放河灯、点莲花灯、送面羊等民俗。其实,民间之所以叫“鬼节”,无非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七月十五的习俗,剔除掉其中的迷信色彩,会发现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人生百善孝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爱心的体现,无论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这才是“中元节”的现实意义。

农历七月十五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并称中国岁时节令中的“三元”。这“三元”都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据《唐六典》称,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的三神,三元节乃是道教节日。按照道教的说法,由于地官要过生日,大赦孤魂游鬼,人间为免受鬼神干扰,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法船,希望孤魂游鬼收到礼物后升到极乐世界去。老北京的道观在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都要举行“祈福吉祥道场”,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盂兰盆会,也称盂兰盆斋、盂兰盆供。这是来源于佛教的习俗,比道教的中元活动要早,我国从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开始仿行。“盂兰”是梵语音译,意为倒悬,“盆”是汉语,是盛供品的器皿,言此器皿可以解先亡倒悬之苦,因此,盂兰盆会实际是个“孝亲节”。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仪式,始于梁武帝。自此以后,成为风俗,历代帝王以及民间无不举行盂兰盆会,以报祖德。

盂兰盆斋也与《目莲救母》的传说有关。

据佛经中的《盂兰盆经》记载:“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饭菜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并要他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斋,备百味饮食以及桃、李、杏、栗、枣五果,供养十方僧众。按照盂兰盆经的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目莲感激佛祖,并向佛祖进言,年年举办施食会,以解那些孤魂饿鬼倒悬之厄运。佛祖便将七月十五的施食会命名为“盂兰盆会”,令各佛寺进行佛事活动。寺庙里的僧人和善男信女们在这一天举行佛事,不仅仅是祭祀死去的亲人,也是纪念目莲,藉以表彰他对母亲之孝道,并劝人尽孝。

当时人们把此节作为追念祖先以及已故亲友的节日,老北京的各个戏园子每到这个日子,都要连演数日《目莲救母》的京剧应景戏。这戏虽说是个“鬼戏”,但也宣扬了自古以来的孝道美德。

这一天,老北京的皇宫内及一些大的寺庙,也有“烧法船”之俗,也称“烧活”。法船是一种大型冥器,由旧时的冥衣铺用木条或秫秸及彩纸糊制而成。法船上舱、橹、桨、舵齐全,大的可糊几层数节,抱到法会之处再拼接而成。

各寺庙道观的僧侣和道士们当年在放焰口、做法事、诵经、焚香超度亡灵等仪式后,要焚烧一只法船。抗战时及胜利后,曾在北海公园的天王殿、中山公园的音乐堂、永安寺等处集会,由僧人、道士、喇嘛三种不同的宗教派别身披法衣、敲打法器,与各界人士、平民百姓一起为抗战阵亡的将士们举行法会,当时还举行了郑重的焚烧法船、点河灯仪式,为抗日将士超度,以表示追思。

这天,还有祭祖的传统。老北京这天各家均祭祀已故之宗亲五代,以示“慎忠追远”。清《北京岁华记》载:“中元节前上冢如清明。”清《帝京岁时纪胜》也说:“中元祭扫,尤胜清明。绿树荫枝,青禾畅茂,蝉鸣鸟语,兴助人游。”

一般皇宫内还要在太庙举行祭祖大典,民间百姓中元祭祖的形式有多种形式,有的亲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金银纸元宝的包裹当主位,用三碗水饺或其他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据明《帝京景物略》云:“上坟如清明时,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讫,辄于墓次掏促织。满袋则喜,秫竿肩之以归。”说明自元、明以来,中元上坟,带有秋季郊游的性质。初秋之时,扫墓连带全家秋游,无疑是孩童们的一次出旅,孩子们早把“鬼节”抛之脑后。

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也是继正月十五元宵灯节后,老北京的又一个传统灯节。

放河灯的历史悠久,明人刘若愚的《明宫史》载:“七月十五日中元,甜食房做供品,西苑做法事,放河灯。”西苑即说的前三海。

清史中也有记载,皇宫内每年七月十五,太后及帝后嫔妃都要到北海观看河灯。届时上千名的太监及侍卫,手持荷叶,叶上点燃蜡烛,烛光闪闪罗列两岸,太液池水上几千盏琉璃河灯随波漂荡,并伴有梵乐和禅诵之声。“坊巷游人入夜喧,左连哈德右前门。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清代文昭所著之《京师竹枝词》描写旧京中元节时的盛况。

放河灯亦做放荷灯,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超度亡人的一种习俗。

老北京的荷花灯都是用天然的荷叶插上点好的蜡烛做成荷花灯。那时也有用西瓜、南瓜和紫茄子等,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将这些灯往河里一送,顺水漂流自然而下,排成一队“水灯”,随波荡漾,烛光映星,相映成趣。当时北京的什刹海、北海、积水潭、泡子河、东直门外的二闸、御河、护城河等地,到处是一片如昼烛光,月下百姓云集,热闹非凡。电视剧《四世同堂》里祁老爷子在河边放河灯超度亡人的镜头,真实再现了老北京中元节的风俗。

莲花灯则是用丝绸、丝纱、彩纸或玻璃制作的酷似莲花的一种花灯。悬挂花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每到七月十五的夜晚在圆明园,乾隆皇帝及后妃都要到西洋景的“迷宫”处,看众宫女提着绸制的莲花灯来走迷宫。民国时期,七月十五这天点莲花灯也是必需的习俗。四合院、大杂院里的孩子,都人手一只莲花灯。市面上的各类集市——东安市场、隆福寺、崇文门花市、天桥、什刹海荷花市场等,从七夕节后即有专门的铺面开始售卖莲花灯,其灯皆是用彩纸莲花瓣组成的各式花篮或鹤、鹭等飞禽动物,任人选购。普通街市上及串胡同的小贩卖的就是及其便宜的荷叶灯了。这些灯外形与河灯相仿,只是多根抵棍和线绳罢了。一些穷孩子还有用大棵香蒿子缚上香头,或用莲蓬插上香头代替莲花灯的。更为别致的是,茄子插香头而燃之,谓“茄子灯”;西瓜瓢内插蜡燃之,谓“西瓜灯”。

七月十五前后的晚上,各家的孩子均呼伴结群,游逛街市胡同,小孩们众口一词地喊道:“莲花灯、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那时的孩子们要在夜晚相互比谁的灯更美更亮,当年谓此举为“斗灯会”。《旧京秋词》中有这样的描述,“小队儿童巷口邀,红衣蜡泪夜风摇。莲灯似我新诗句,明日凭仍乐此宵。”七月十五之夜,水中河灯荡碧波,岸上烛光满城街,街市一片璀璨。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刘长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年的传说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漂浮小岛的传说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太平洋上,有一座小岛,名叫漂浮小岛。那里非常美丽。河水清澈见底,花儿争奇斗艳,树木枝繁叶茂,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更神奇的是,下雨时,似一滴滴蜂蜜汁;下雪时,似一片片花朵。许多小动物都在这安家落户,过着幸福的生活。

漂浮小岛上有一棵桃花树。上面的桃花阵阵飘香。至少前后有十几座房子,都可以闻到它。如果吃了它,就可以解除担忧和烦恼。而且还能生产赶走敌人的毒雾。它就是个小岛上的根源。一旦失去它,小岛上就会山崩地裂,电闪雷鸣,天降冰雹。动物们如果在七天之内,没有离开这个小岛就会变成石像。

这个事情被一位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的宇宙海盗打听了。它想征服这个漂浮小岛,便找来了一位奸诈狡猾的大臣。听大臣说:只要把漂浮小岛上的一棵桃花树挖走,就可以征服这个小岛。宇宙海盗听了,立刻派来士兵,命令它们去挖树。可正在这时,却被大臣拦住了。大臣对宇宙海盗一本正经地说:“大王,去不得,去不得呀!现在是白天,肯定会被人发现的,不如我们来个暗渡陈仓。”宇宙海盗听了拍案叫绝:“好,就这么办。”夜晚,士兵来到漂浮小岛上,把桃花树挖走了。

到了第二天,天突然电闪雷鸣,天降冰雹。动物们看到桃花树被别人挖走了。便着急起来。这时博古通今的乌龟爷爷对大家说:“不要紧,不要紧,其实在巨石岛上有一把圣剑,只要拿到它,用它劈开魔石,就能救下这个小岛。”可是,大家都不敢去。正在这时,小熊明明对大家说:“我去!”大家听了小熊明明的话,露出了一丝笑容,但更多的还是担忧,因为到那里并不容易。小熊明明看出大家的心思便一本正经地说:“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说完,他向大海奔去。

一路上,它战胜了狂风大浪,终于,来到了巨石岛。接着它又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终于拿到了圣剑,回来时,已经是第六天了。小熊明明拿着圣剑,将磨石劈开,桃花树又回到漂浮小岛上。大家看到小岛安全了,便激动地唱啊,跳啊!响声整整持续了二十天。

从此,漂浮小岛上的动物们又开始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同凤凰城的传说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大同城又名凤凰城,这里面有个美丽的传说:天宫凌霄宝殿之上有只金色凤凰,某次跟随玉皇大帝去赴瑶池仙会,众仙酒醉之后,个个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尤其是八洞神仙将人间美景说得绘声绘色,十分动听,金凤听罢之后,暗自思忖:"我在天宫,法纪森严,孤单寂寞何日是了,何不趁此机会跟随八仙,去往人间一游!" 想到此处,遂衔住张果老衣襟,张果老立即会意,他门悄悄离座来到暗处, 金凤求张果老将她带到人间,张果老说:"回到人间,倒也是件好事,我定鼎力成全。" 金凤说:"你看人间哪方宝地可以落脚?" 张果老说:"大同是块风水宝地,民俗敦厚,遍地梧桐。且我在恒山修身炼丹,你在大同落脚,相隔不远,有事也好互相照应?说罢欣喜,悄然归座."且说玉皇大帝退朝之后,金色凤凰乘凌霄宝殿无人之际,摇身变作一只蜜蜂,躲过守门武士,逃出宝殿,立刻现出金凤原形展翅飞翔,迤逦来到大同,落在梧桐树上。次日,玉皇大帝早朝不见金色凤凰,急令二郎神杨戬四入捉拿,杨戬腾云驾雾来到大同上空,手拨祥云观察,发现金色凤凰,便喝令她立即回转天宫,金凤执意不从,杨戬便说:"你私自出宫,违犯天条,若不回宫,要受责罚!"金凤哀求地说:"我情愿受罚,也不回天宫去受孤单寂寞。"杨戬闻听此言,立即恼羞成怒,拈弓搭箭朝金凤猛射一箭,正中金凤右翅。金凤忍着疼痛,逃到浑源恒山,找到张果老后,服用止痛仙丹,病体立即痊愈。然后,由张果老分别给明朝皇帝托梦,授意他们将大同城建成凤凰单展翅形状,明王朝认为这是天意安排。

于是,在洪武五年,令大将军徐达于辽金"云中土城"旧址增筑大同城;景泰年间,令巡抚都御史年富于城北筑"北小城";天顺年间,令都御史巡抚韩雍于城东筑"东小城",于城南筑"南小城"。综观大同古城,城楼环列,号角相闻;阁楼对称,遥相呼应;牌坊林立,争奇斗艳;宫府衙署,威武森严;代王府第,堂皇富贵;寺观庙宇,古朴庄严;亭台楼阁,接连不断;商肆柿栉比,车马如烟。

正所谓是城高池深,雄伟壮观,固若金汤,壁垒森严,不仅堪称"北方锁钥",而且"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主城高大雄壮,东、南、北三座小城倚角相连,俗称东关、南关、北关,惟独没有西关。整个布局,高低错落有秩,疏密规整大方,犹如一只金色凤凰舒展单翅,昂首朝阳,养精蓄锐,造福一方。

南关为金凤之头,主城为金凤之身,北关为凤尾,东关为金凤展翅,城西为金凤合翅,因负箭伤而未伸展,城内之美好建筑,酷似金色凤凰羽衣之灿烂辉煌。这种城堡建置之奇特布局,在我国还属罕见。经过历代沧桑变迁,这些丹柱瓦顶雕粱画栋之美好建筑,大部分毁于历代兵火之中,也有的因城市扩建而拆毁。如今,山川地貌依旧,历史遗迹犹存,过往行人只能凭吊而已。幸而,城内还剩一座古楼得以独存,游人可去瞻仰,观其风貌,抚今追昔,臆想当年繁华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力神的传说英语读后感

全文共 1662 字

+ 加入清单

"The legend of hercules" tells the story of the king of the gods Zeuss son hercules was born strong, causing the jealousy of the goddess Hera, committed horrible crimes against him.

For sin, he must be in 12 years for the king eurystheus complete 12 pieces. The first task is to ink the, will be a hungry lion kill, and bring back its body to eurystheus. The second task is to ear that lake, will be a monster with nine heads (hydra) to kill. The third task is to find the goddess Artemis golden deer, and bring it back. The fourth task is to catch a big wild boar in the mountains, and bring it back alive. The fifth task is to visit the king, the leather, and within a day to clean up the bullpen. 6 the task was to house the method, the lake, will be to kill cows giant birds to kill. The seventh task is to Crete, the king of the Minoan white bull caught. Task is to put the 8 female xi-bo wang lu te belt to get it. Task is 9 three-headed monster leather weng red bull back. Task is to put the king ten diomedes horse back in the palace. The eleventh task,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find the goddess Heras garden and back to three golden apples. 12 the task is to the underworld, a dog back.

These tasks, he did, for the forgiveness of the gods.

大力神传说》讲述了众神之王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一出生就强壮有力,从而引发了女神赫拉的嫉妒,陷害他犯下可怕的罪行。

为了赎罪,他必须在12年内为国王欧律斯透斯完成12件任务。第一件任务是去涅墨亚,将一只饥饿的大狮子杀死,并把它的尸体带回来给欧律斯透斯。第二件任务是去勒耳那湖,将一只九头怪兽(许德拉)杀掉。第三件任务是找到女神阿耳忒弥斯的金鹿,并把它带回来。第四件任务是去山里捉一只大野猪,并将它活着带回。第五件任务是去拜访国王奥革阿斯,并在一天内将牛棚打扫干净。第六件任务是去斯廷法利斯湖,将正在残杀奶牛的巨鸟杀掉。第七件任务是去克里特,把国王弥诺斯的白公牛捉来。第八件任务是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拿来。第九件任务是将三头怪物革律翁的红牛带回。第十件任务是把国王狄俄墨得斯王宫里的马带回。第十一件任务是到世界的尽头去,找到女神赫拉的花园并带回三个金苹果。第十二件任务是到冥界,把一只狗带回。

这些任务,他都做到了,获得了众神的宽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奥运会的起源和传说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的风景秀丽的小镇。

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奥运会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他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第一个项目的第一个桂冠的人。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4年止,历经1170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克遗址发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为此,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认为,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对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他的倡导与积极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举行了首次国际体育大会。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体育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于1896年4月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后4年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宵传说故事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据《古今人物通考》记载,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乾隆皇帝吃了大加赞赏,问这是啥好吃的呀?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圆圆的,就顺口说这是“汤圆”。第二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在宫里想念汤圆的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后来“汤圆”的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招牌小吃。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汤圆是应时必备的节日食品,当然不可无诗。宋代人也写了一些咏汤圆的诗。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就有一首《圆子》诗:“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所谓“鸡头肉”者,形容其嫩也。唐玄宗李隆基就曾赞叹杨贵妃之乳为“新剥鸡头肉”。

南宋文学家周必大也有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归味,灶婢诧新功。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清代浙派代表诗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就是一首咏元宵的诗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据说,清末民初还流传袁世凯和元宵的故事。说的是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除了赏花灯、猜灯谜,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元宵节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生状物作文:传说中的五彩池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中的五彩

听奶奶讲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五彩池,每到夏天下过蒙蒙细雨,我们就可以看见到它的样子。而摸不着。可现在是夏天了,雨已经下过了,我为什么看不见那美丽的五彩池。

奶奶说:“不知怎么,有一天,天上乌云很多,美丽的五彩池打不过乌云,只好投降,送到天宫的皇帝欣赏。可五彩池怎么也不开心,皇帝便发怒,把五彩池关进了天牢,永远的不能出来了。可有人说五彩池化为一个仙女,想找个地方,可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五彩池便返回天宫去了。”听了奶奶的这备活,我真觉得五彩池姐姐太可怜了,我决定帮五彩池姐姐。奶奶说:“傻孩子,你一个人怎能打败天宫,再说你也不能上去,好了好了,快上楼睡去吧。”走上楼,我躺在床上,眼睛眨着眨着就睡着了,我梦见自己来到天宫,哦,天宫真美丽,可传说中的五彩池在哪里?我翻过一座山,绕过一块大石头,我抬头一看,五彩池真美,真像神话中说的一样美,就在这时后面来了天兵,我连忙跑,我跑呀,跑呀,他们追呀,追呀。在我身边的奶奶说:“佳颖,你在干什么,快睡吧。”我醒来一看,原来是做梦。我真想把刚才的神话拍下来。那该多好呀!

五彩池,你到底是神话,还是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石马的传说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石原来在八丘,仙人遗下几千秋;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满山难下口,铁鞭任打不回头;往来君子牵不去,天地为栏也不休。”这就是明朝万历年间举人何南凤写下的祭马诗。

这个星期天,我和同班好几位同学相约,骑着自行车,就是为了游览思慕已久的位于兴宁市石马镇距圩镇二公里外的马石公园。

对于石马,我们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石马景点位于石马镇马下村与马石村交界处的马石公园。公园内有一黑色大石,形似一匹奔驰的骏马,被人们称为"石马",石马镇由此而起名。这块巨石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多了。高有四米,长约十多米,大概要三四十人手拉着手才能把它围住!放眼望去,宛如一匹骏马奔腾于广袤无垠的草原;乍一看,又酷似一匹温顺的马儿在埋头吃草,充满了神秘感。

石马跟所在的乡镇石马镇、马上村、马下村、马石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关于石马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石马原是天庭神马,是八仙之一韩湘子的坐骑,天上的仙马,因偷吃蟠桃,被玉帝贬下凡间。玉帝派仙人韩湘子押送这神马到潮州造福子民。不料,韩湘子押送神马到马下村的石公湾时,神马挣脱缰绳逃跑。天刚蒙蒙亮,当他醒来,发现马匹不见了,便到处寻找。当他找马至八丘坪时,遇到村中一位孕妇正在割鲁草。韩湘子向前问道:“这位大嫂,你是否看见一匹黑马向前跑去?”孕妇回答:“长老,刚才我只看见一只好像灰羊的庞然大物向前跑去。”话音刚落,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电闪雷鸣,在旷野的小河边上,出现了一匹酷似在河边饮水的黑马。因遇孕妇点破,化为巨石。因此马未经仙人点化,它劣性不改。自石马出现后,每逢夜间,野性发作,周围农作物经常受害,粮食歉收,人们苦不堪言,都说是马石显灵吃掉了庄稼。村民到处拜佛庇佑,都不生效。后来何南凤修成半仙后,看见村民生活艰苦,欣然答应村民整治这害群之马。于是写下了文章开头的祭马诗。黑马被驯服后,村民年年丰收,安居乐业。

离石马不远处,有个观马台。出资兴建观马台的乡贤,为了纪念母亲的养育之恩,将此观马台命名为“慈母亭”。这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观马台啊?它分明就是充满了孝心的“孝心之亭”!此亭虽然简单朴素,却也不失风雅,仿佛是经过精密的计算,坐在亭内就能将石马的英姿尽收眼底,人们不得不佩服这建筑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坐在亭中,倘若再泡上一壶清茶,一边饮着茗香,一边闻着花香,一边观赏石马的风采,那真是一大乐趣呢!

朋友,如果有机会,请到石马来,你一定会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独乐台的传说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独乐台地名的来源,还有一个版本。传说元朝时,太行山区有一只母猩猩,会说人话,通达人情,常出没于百里荒山野林。有一年,猩猩将一民间樵夫抓入洞穴,强迫配偶,不久生一男孩,取名胡大海。由于樵夫思念家乡心切,一日趁猩猩外出之机,打开洞门巨石,抱着不满七岁的胡大海逃往本乡,途中樵夫病逝,大海以乞讨为生。因其浑身是毛,面目丑陋,百姓不但不敢接近,反而欺打侮辱,从此他便对本乡一带百姓怀恨在心。

元末年间,胡大海在江湖流浪中,与武士常遇春结交为友,并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南征北战,屡建功劳,后来朱元璋即帝位,胡大海成为当朝的有功之臣,曾多次向明太祖表达要报幼时讨饭被辱之仇,并扬言要将中原一带的百姓全部杀光。太祖无奈,经过再三思量,允许他报一箭之地的仇,即由太祖射箭,箭落到哪里杀到哪里。大海不满,怎奈皇上之命,不敢违抗。

一日,朝中文武百官聚集城头,太祖当众张弓搭建,箭离弦飞空,恰被一大雁叼走,惊飞百里,结果中原一带百姓多遭杀戮。张家一带被惊鸿绕飞数周,因此杀戮更惨,血流成河,尸骨成堆,故此地得名骷髅台,只因历史演变,后来更名为独乐台。大约这独乐台,也只有胡大海一人乐得起来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过年的传说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鸳鸯石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仫佬山乡有个村庄叫中寨,寨前有一峭壁深岩,岩洞中有一种石头,叫“鸳鸯石”。关于它,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中寨有一个年轻姑娘,名叫勒耶,生得聪明、美丽,心地善良,是仫佬山乡有名的歌手,方圆十里八寨的后生谁不羡慕,他们常来和她对歌,向她求婚,可是,都被她拒绝了。

那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到了,这是仫佬人的歌节。大清早,勒耶身穿靛蓝花边衣,下套彩色百褶裙,脚穿鸳鸯白线鞋,头插双龙白银簪,打扮得似仙女一般,便和同伴们一起去走坡①。后生家们见了,蜂拥而来,纷纷要和她对歌。人们听了,给对歌人让出一条道来。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后生走过来,笑着唱歌,这时,勒耶瞄了那后生一眼,只见他长的身强体壮,英俊朴实,心中十分高兴。她接着唱。

后来,勒耶打听到后生是东寨的放牛郎,名叫索卜。两人便经常一起走坡对歌,一起上山割柴草,互相帮助,相亲相爱。不久,俩人订下了婚约。

勒耶和索卜相爱的事,象春风一样传遍了村村寨寨,老人们都说他们是天生一对。可是,也有的人说,勒耶有福不会享,多少富家子弟她不爱,偏偏去爱一个放牛郎。这话很快传到了勒耶贪财的阿妈耳里,她又气又急地说:“女儿呀,你是妈心上的肉,俗话讲:‘嫁给富汉,肉汤泡饭;嫁给穷汉,鼎锅刮烂。’婚姻大事由阿妈为你作主!”勒耶听了,羞羞答答地说:“阿妈呀,强扭的瓜不甜。我心里有谁,谁就是我爱的人……”

阿妈拿她没办法,一气之下,便把她关在竹楼里,对她说:“如果你不依阿妈,以后你再也别想到外面去了。”这样,勒耶无法和索卜见面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八月十五歌节又到了。勒耶天天想念索卜,但自己被关在竹楼里,整天做鞋、绣花,又怎能见到索卜,倾吐心头的痛苦呢?她从窗口望去,仿佛看见了索卜消瘦的面容,不由得伏在窗前暗暗哭泣。突然,远处传来了索卜的歌声:这歌声多么亲切!她抬头向外望去,只见寨前的大榕树下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可怜的索卜吗?

索卜听到了勒耶清脆、动听的歌声,知道了勒耶的处境,又是高兴,又是发愁。他发誓要把勒耶救出来。

勒耶听了,心里万分高兴。她想,只要逃了出去,就由不得那心狠贪财的阿妈了。

但过了好几天,却不见索卜来,勒耶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莫非索卜遭了难?这天夜里,她正坐在竹楼上沉思,突然听到阿妈在堂屋里正和人在讲话:“做了东寨老爷的二房……嘻嘻!你们娘仔算是老鼠掉进了米缸罗!那老爷家里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你这做外母的也有了靠山啦!……老爷说,明日就来接亲……”接着又听见阿妈正和那媒婆清点着彩礼。勒耶冒了一身冷汗,心里想道:索卜呵,今晚不来救我,阿妹便是阴间的鬼了!等到半夜,她把一条彩带挂到屋梁上,正要上吊,突然一个人从窗外纵身跳进房间里来,一把扯下了彩带。勒耶定神一看,来人正是索卜。索卜拉起勒耶的手,两人便从窗口跳墙逃走了。第二天,东寨的寨佬一帮家丁吹吹打打,抬着轿子,前呼后拥,到中寨来接亲,谁知新娘却不见了。寨佬又气又急,当即下令家丁四处查找。家丁们找遍了山山洞洞,查遍了村村寨寨,都不见勒耶的踪影。

原来当晚勒耶和索卜逃出来以后,躲到了寨前山上的峭壁岩洞里。第二天寨佬的家丁入寨的情景,他们看得清清楚楚。他俩想:这山是寨佬的山,地是寨佬的地,哪有我们的活路可逃呵?俩人紧紧相抱,坐在岩里发愁。勒耶说:“事到如今,我们生要生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块。”就这样,他们一直紧紧地抱在一起坐着。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这对情人慢慢变成了两块石头。寨上的人对他们忠贞的爱情都十分敬佩。可是,狠毒的寨佬却咬牙切齿地说:“死了我也不让你们在一起!”便叫家丁带着火药,把岩洞里的两块石头炸得粉碎。石头虽碎了,但人们只要把一颗颗碎石头放到醋里,它们仍然会自己合拢来,紧紧靠在一起,就象一对吻颈鸳鸯。于是,人们把它叫作“鸳鸯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奥运会的起源和传说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赫拉克勒斯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斯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故事则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共和国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同采凉山的传说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众仙奉玉帝之命云游。一日,托塔天王李靖来到采凉山上空,见采凉山古木秀天,涧水潺潺,鸟语花香,山势险峻,雄伟壮观,正是修身养性之所,随按落山头,取下身佩宝剑,命童子埋下作记。

天王刚走,送子奶奶曹奶奶也临此处,一眼相中此山。命侍女埋下绣鞋作为标记。哪知所埋之地正是天王埋剑之处。聪明过人、智慧超群的曹奶奶顿生一计。不几日,天兵天将来给天王建宅院,发现曹奶奶早在这里破土动工兴建壁霞宫。

托塔天王很生气,责怪曹奶奶占了他的宝地,让她立刻停工拆除。曹奶奶不依不饶。两仙争执不休,遂去玉帝面前评理。二人分别陈述先埋信物一事,玉帝让太白金星到现场评断。太白见所控之处有天王宝剑,而未见绣鞋,断此地应归李靖。曹奶奶叫他们不要急于下结论,应继续下挖,顷刻间露出了绣鞋。太白见绣鞋在下,宝剑在上,确认这山是曹奶奶先占了。

原来这绣鞋是曹奶奶挖出宝剑后,命侍女下挖三尺所埋。当地人留传:“托塔天王一时误,太白金星老糊涂,送子娘娘施小计,壁霞宫便保留住。”

壁霞宫建成后,香火旺盛,灵气十足,谁家想生儿女,只要在寺庙忠诚祈祷一番,便会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的传说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了,你们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点灯笼、放烟火吗?如果不知道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在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就下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去人间放火,把人类统统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着无辜的人们被烧死,就冒着生命危险下凡去把件事告诉了人们。众人们知道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很久有位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里,每户人家都挂起灯笼并且放烟火这样天帝就认为我们已经被烧死了。”大家都认为有道理,便分头去准备了。到了正月十五,天兵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就认为是大火在燃烧就告知玉帝不用放火了,就这样人们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一天从此每到正月每家每户就放烟火点灯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龙子传说还得从刘伯温说起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龙子和龙一样,也是不断发展、沿革逐渐形成的。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龙子的昆仲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有九个儿子,龙承九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桃花江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南北朝时,有个叫潘子良的人,在今桃江县城西南二十八公里处的一个山崖下炼丹修道,成仙后,他炼丹用过的水格外明净。

有一天,桃花仙子驾云漫游到此,被其吸引。便情不自禁地降落云头嬉戏于井旁,并将发髻上的一朵桃花丢在井水里,谁知桃花落在沾满仙气的井水里翻滚,一变十、十变百。随溢出的井水顺流而下,使整个溪流长年浮满桃花。

另外,王母娘娘一侍女看上溪边一石匠,便私自下界与其结为夫妻。临产时被王母娘娘发现,生产后不得不被迫返回天庭,分别时,侍女送丈夫一对玉簪,嘱其插到溪流两岸。玉簪便变成了桃树万棵,这条溪流也就成了桃花江。侍女生下一男一女也像其母亲一样面似桃花,美若天仙。两岸女子经溪水洗浴,亦百般娇美。

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三十年代,着名作曲家黎锦辉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使桃花江名扬天下。的确,桃花江是一个山美水美人亦美的地方,这里山水如画,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湖南省十大旅游区之一。从此,桃花江有人间仙境之美称。

美丽如画桃花江 桃花江发源于宁乡县的龙塘,进入桃江县境内的子良岩后,才称桃花江,长27.8公里,有83道弯,穿山走谷,在桃江县城桃花江港处,坎坎流入资江。

桃花江上游奇峰怪石,急涧瀑布相连,每当春季桃花盛开之时,中下流两岸山水相映,一片火红,大有“烂漫芳菲,其色甚媚”的万千气象,令人留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腊八粥的传说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月作为一年的岁终之月,之所以称做“腊月”,其原因有三:一、“腊者,接也”,新旧交替,寓意此月后即将开始下一年;二、“腊者同猎”,猎取猎物祭祖祭神;三、“腊者,逐疫迎春”。

所以,腊八节又称做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古人在这一年的岁终之月,农闲之时,为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举办祭祀仪式。

据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说的是冬日祭神本来不在腊八这日,而是在冬至后第三个戍日。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才将这两个日子融合,方成“腊八节”、“佛成道节”。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由来已久。普通民众用“腊八粥”祭祀五谷之神、祖先;佛教徒用腊八粥供佛、纪念;不少寺院则在腊八节施腊八粥给信众、穷人,说吃此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而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则有好多传说

一、腊八粥缘于佛祖成道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后人将此日称为“佛成道节”。

中国民间本来就有“腊日”祭祖、祭神的习俗。佛教信徒们出自虔诚,将“腊日” 与“佛成道节”融合,遂成“腊八节”,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旧时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后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二、腊八粥源于“赤豆打鬼”的习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传说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大人小孩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三、腊八粥是为了纪念修长城的民工

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四、喝腊八粥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

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五、喝腊八粥怀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十二月初八这天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大胜而归。后来每到腊月初八,人们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怀念岳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