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龙的传说的作文(汇集20篇)

浏览

5522

作文

747

端午节的屈原传说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按照习俗我们是要吃粽子的。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只好自己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后来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后来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希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来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中散文:樱花的传说

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朋友告诉了我一个关于樱花传说:在遥远的东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美丽的樱花树下,有着许许多多属于那些武士道的灵魂。传说樱花本来只有白色,而那些壮志未酬的武士选择在他们喜爱的樱花树下了结自己的生命,鲜红的血缓缓的渗进泥土里,把樱花的花瓣渐渐染成了红色,樱花的花瓣越红,说明树下的亡魂就越多。

听了以后,我的心里很不舒服。

为什么每一个美丽的事物身后,总有一些让人心伤的东西呢?我黯然神伤。坦白的说,我喜欢在电视里看见樱花的感觉,可是却不愿意去接受那样一个悲惨的传说。世间美好的东西已不多,为什么不能让人们心中永存一份感情,永远让她美丽呢?为什么这么残忍,连这一点点也不愿留呢?因为这样一个传说,樱花何其无辜?珍爱她的人何其难过?

樱花本身是非常美丽的,

开的时候灿烂无比,

春雨过后,落英缤纷。

只是如此美丽的花儿,

与日本呀武士呀连在一起,

大煞风景!

走进迷蒙山路的绯寒樱花林,浓浓的雾色让什麽东西都看不清楚。凉凉的风吹拂着,带来樱花的香味夹杂树木和泥土的气息,这种自然的气味在这样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新特别,我每呼吸一口气,就可以感觉到自己彷佛被树木、泥土、樱花、雾,包围起来,那是难以言语形容的滋味,有一种自己好像被同化了一样。

望向远处的山群,云雾环绕在它的四周,看起来就像是一幅国画直接摆在眼前让人欣赏。小时候,我只要看到眼前这样的美景,一概都认为那是仙山,里头住了许多的神仙,我总是对着我父亲说:爸,你把车开到那个白色的山那里好不好,我们去找神仙玩。父亲只是笑笑地告诉我:我们走的这条路不是往那个方向的,那里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爸,那你不要走这条路,换别条路就可以到了吧!我不死心地要求父亲。

即使到了那里,神仙也会隐形起来,不让你看到他们。

他们为什麽要隐形?

因为他们是神仙啊!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小孩子果然很天真,没想到自己也曾经这麽天才过。继续一步一步向前方的路迈进,雾色更浓更深邃,眼前只是一片白茫茫,淡淡的白,伸手不见五指的白。我停下脚步,风,稍狂的风,吹了过来,一片樱花雨飘泻而下,花香跌落在身上周围;四方宁静,除了樱花与气息交融且和着我微喘的呼吸及噗通噗通的心跳声,世上一切彷佛静止。

我闭上双眼,站在樱花林中,一口一口慢慢地呼吸着,细细品尝这不可思议的感觉,顿时觉得自己变得好渺小、好孤单。寂静,真的让人觉得孤单,孤单到我感觉身体里面有另一个「我」,它希望我能倾听,对我说了好多话、好多的想法,它在呐喊;我是一个很能忍耐的人,不管在生活中遇到多少挫折,总是以笑脸对人,从不示弱,但眼眶里闪动着泪光,一滴泪水竟然无声无息沿着脸颊落下。我一瞬间明白,人有七情六欲是因为有心,再怎麽忍耐隐藏,心还是在那里,而我的心已被尘封遗忘许久,它极力想扭脱束缚奔向自由,只须得到我的首肯,它就可以解脱。是的,我不该这麽自私,该释怀了,路还是要走,生活还是要过,时间不会因我而停,地球也不会因我而不转动。

天蔚蓝,云净白,樱花盛开在风中,人事已非,我在这不完美的世界,看见完美的景色,我想,我遇见了樱花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传说之四:七郎射“夕”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孝女曹娥,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曹娥为救父投江。事情是这样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女娲造人-女娲造人的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盘古开天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唯独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和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 次。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应该在这天地之间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可是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女娲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就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映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这样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她创造的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自己创造出的优美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于是 ,她又继续她的工作 ,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 妈妈 妈 妈! 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女娲一直忙碌着 ,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 。夜深了,她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她一心想用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充满大地上。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靠她一个人捏泥人,速度太慢,而她也已经忙碌得有些疲倦了,就觉得要想出一个提高效率的办法才行。想了好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混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 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女娲的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许多新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终究是要死亡的,怎样才能让人类长久地生活在大地上呢,难道要等到死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两种性别,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儿育女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一天在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重阳节的传说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地”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在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十三,糖瓜粘”的来历和传说

全文共 2602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三、糖瓜粘”,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花生糖等代替),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1.【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2.祭灶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3.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腊八粥的传说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流传皇帝喝腊八粥的事故: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元旦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吴孟举遇仙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读书人吴孟举,是浙江石门县洲泉人。他家底富厚,良田千亩,又官为内阁中书,可以说既有荣华,又有富贵,唯独缺少一样,就是长生不老的仙术。

吴孟举听说苏州民间以四月初八为“神仙节”,传说每年这一天,天上神仙都要下凡一游,察看人间世故。人们都想亲眼看一看神通广大的仙人,所以四月初八这天,整个苏州总是热闹非凡。可是从来也没有人真的在这一天见到过神仙,只有用当地一句俗语:“见仙不识仙,富贵三千年”来取个吉利罢了。但吴孟举并不因此而灰心,他要到苏州碰碰额角头的运气。

这年四月初八,吴孟举早到了苏州,既不打红伞,也不坐蓝轿,只带了四个亲兵,兴冲冲地上街凑热闹。这天满街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摊,还有打拳头卖膏药,敲搭板唱“莲花落”等卖艺人。轧闹猛的人川流不息,真是个热闹的神仙节。吴孟举没心思欣赏这些热闹景致,而是留心观察来往行人的神态举止,想从中辨认非凡之人。

吴孟举串街过巷,不觉来到八里桥堍,正想举步上桥,只见桥上一个衣衫褴褛的叫化子,手握一根破竹拐杖,摇摇晃晃走下桥来。叫化子嘴里衔着一枚铜钿,随着自已的呼吸,发出“嘘、嘘”的声音。吴孟举被这叫化子的模样和举动所吸引。他眼睛盯牢看,脑筋骨碌碌转,忽然心头一亮,急忙上前,朝叫化子深深地作了一揖。叫化子连忙还礼,面带惊奇地说: “怪哉!怪哉!谁人不知你是堂堂内阁中书老爷,怎么向我这穷叫化作揖呢?”吴孟举面带喜色地问:“请问,你可是吕仙?”叫化子说:“此话从何而来?”吴孟举手指叫化子嘴里的铜钿说:“口衔铜钿,两口相叠,叠口吕也!”叫化子说:“原来如此,念今日一面之交,送几句诗给你。”说着就用破竹竿拐杖在桥栏杆上写下了:

我在苏州几十年,无人知我是神仙,

唯有洲泉吴孟举,知我是仙非我缘,

神州仙界爱清贫,切莫贪图官和钱。

叫化子写毕,吴孟举看完,字也消失了,人也不见了。此时,吴孟举确信真的遇见了仙人吕洞宾。他回到府上,细细品味吕仙赠诗。心想:“知我是仙非我缘”意思就是:“虽然知道我是神仙,但没有成仙的缘份。”为啥没有缘份呢?因为自己多富贵少清贫。

不久,吴孟举便听从吕仙劝戒,辞去内阁官职,回到洲泉祖居,将田地财物分赠乡亲,自己简居书斋,着书立说,过着清贫的晚年生活,死后葬在洲泉西面的马坟头。据说后来有人盗了吴孟举的墓,但墓里没有半点陪葬的贵重物品。可见吴孟举晚年确是弃富贵从清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 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诉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佯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五里桥的作文:五里桥的传说_872字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很早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变这种苦难。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

这事让一位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了,他想为民除害。有一天他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到它们玩累了在睡觉时,道人就做起仙术镇住孽龙。然后决定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在的"龙湖"和"虺湖(huǐ)"。"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因此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就成了现在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长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关于五里桥的作文:五里桥的传说_872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节的传说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每年家人团圆的日子,那么中秋节是不是也有传说呢?的确,中秋节也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莫明其妙的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被太阳烤得冒烟,海水也枯竭了,老百姓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了神弓,射下了其余的九个太阳,解救了百姓们。过了不久,他就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拜访朋友,碰到了王母娘娘,就向王母娘娘要了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这个药,就可以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舍得离开妻子,就把不死药给嫦娥珍藏。

没想到的是,这件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便等后羿外出后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万般无奈下,只好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但因为她想念丈夫,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悲痛,便抬头向天空呼唤嫦娥的名字,就在这时,他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连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的东西来纪念她,后来,百姓们知道嫦娥升天成后,纷纷有月亮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的传说作文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压岁钱的传说作文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有意思啦!其中春节就像是一颗灿烂的明珠。说到春节,不得不提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有个有趣的传说:古代有个叫“祟”的小妖,每年除夕夜晚出来摸熟睡的小孩,让他发高烧,变成傻子。嘉兴府下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在除夕夜晚,为防止“祟”来逗小孩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玩。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放在了枕头旁边。半夜里,“祟”正要摸小孩的头,忽然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跑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大家知道了纷纷效仿,“祟”就不敢出来了。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由于,“祟”跟“岁”发音相似,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很快就到春节了,我盼望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十二生肖的传说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玉帝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

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

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把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

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万圣节的传说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万圣节是西洋鬼节,对国外来说万圣节就像我们的中元节,这一天他们会把自己打扮的鬼模鬼样,到处举办狂欢派对。“万圣节”这个字,起源自天主教教会。每年的 11 月 1 日,是天主教庆祝诸圣的节日 All Hallows Day 或 All Saints Day。而在万圣节前夕,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前夕是塞尔特族人的年度丰收祭典,象征着一年的结束,以及新一年的开始。

当时二千多年前的塞尔特族人(即目前的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等)一年之中最害怕的日子莫过于十月三十一日的晚上,他们相信世人的生活是由神明所主宰的,而死亡之神 Samhain 在会在每年 10 月 31 日的夜晚会和逝者一起重返人间。

所以每年的这一天是塞尔特族人表达他们对太阳神的敬意,因为太阳神让他们的谷物丰收,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冬天!可是在这一个夜晚也是恶灵力量最强大的一天,传说中,每年到了这一天,所有时空的法则都会失效,使得阴阳两界合而为一。因此,这是游魂出没找替死鬼的唯一机会。

在 10 月 31 日晚上惊骇的时刻,活着的塞尔特人会为了躲避灵魂的搜索,在这天晚会上把家里的炉火灭了,营造出一个寒冷阴森的环境,并刻意用动物的头或皮毛做成的服饰打扮自己成鬼怪的模样,口中发出可怕的声音,企图吓走灵魂也让灵魂分不清谁是活的人,而不能够找到替身;过了这个晚上,第二天就是万圣节,一切也就回复平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穿小鞋”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北宋时,有一个名叫巧玉的姑娘,长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她的后娘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又聋又哑的娘家侄儿做媳妇,巧玉坚决不从。后娘也没有办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

不几日,恰逢有一位媒婆前来提亲,要把巧玉说给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就答应了下来。可是,这时后娘的脸色却不好看了。

后娘为了刁难巧玉,就在背地里剪了一双很小的鞋样子,让媒婆带给男方。男方看到鞋样后,也很满意,就根据这双鞋样做了一双小绣鞋连同聘礼一起送到了巧玉家。

巧玉出嫁那天,这双鞋怎么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花轿。她又羞,又恼,又急,一气之下便上吊自尽了。人们非常婉惜。

后来,人们便将这种用阴谋整治人,或者利用职权给他人制造困难的行为,叫做给人“穿小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火神祝融的传说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祝融原名叫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对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识很缺乏。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因此,当时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火攻战法传说也是祝融最早发明的。当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强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仓皇溃败,他们乘胜追击,终于打败了蚩尤,立了大功。为此,黄帝重赏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镇守南山。

火神祝融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然而,要真正预防火灾,避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祭神求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依靠科学,依靠人类的智慧才能战胜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传说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我问粽子为什么是三角形的,不是圆的、方的?端午节是什么意思?下面我就来回答吧。

端午节的意思是,很久很久以前。屈原在回国的路上,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自己的国城,很悲叹,对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流水的长江中,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怕鱼虾把他的尸体给吃了,但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这些东西,不要吃屈原大夫尸体 ,还有些郎中还把酒倒入江中,以便把鱼昏倒,让屈原大夫尸体不被伤害,从今以后端午节就是农历5月初5,定为了纪念屈原大夫。

粽子为什是三角形的,不是圆的、方的,是因为用少量的材料就可以做,各地包的材料不太一样,但基本都是植物的叶子,叶宽而长韧,但毕竟是叶子,宽度有限。三角形包法只用1叶或2叶就能包成,而长方形大概就要的3、4片了把。我们一家围坐餐桌旁,阿婆把热气腾腾粽子端上来,我们就把绳子解开,剥开一层层竹叶,露出那白白的热热的粽子来,粘着糖慢慢的吃起来,那味道软软的粘粘的,很可口,粽子有绿豆沙、红豆沙、红枣、猪肉、小豆、蛋黄、瘦肉馅的,品种繁多,我们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就这样过了一个端午节。

[有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白牦牛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物以稀为贵,天下牦牛多为黑色和杂色,而生存于天祝这块神奇高原的白牦牛,就自然成为世界牦牛珍稀畜种。“天下白牦牛,唯独天祝有”。白牦牛这一广告因而闻名于世。成为天祝高原奉献给人类的一件稀世珍宝。

关于天祝(亦称华锐)白牦牛,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是古时候,华锐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华秀和哥哥阿秀商量,去寻找新的草场。于是华秀告别哥哥,祈祷山神给他和部落指出一条路。

这时,一个身穿战袍,骑着白骏马的神灵出现在天空中,他在半空中随一朵五彩云向东方飘动。华秀便告别故乡,带领部落的男女老少赶着大群牛羊向彩云飘去的方向出发。当部落和牛羊快要走出一个石峡时,那些黑色的牦牛们,叫出了一阵阵非常痛苦悲切的声音,人们都知道这些牲畜和人一样,对故土难舍难分。当时,整个牛群叫成一片,谁也不愿前行。牧民们见此情景,也禁不住泪流满面,放声大哭。

正在这时,从身后那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牦牛,它像雪一样洁白,十分漂亮、威武,就像一团洁白的云。白牦牛大吼着,向石峡口奔去。说来也怪,看见了白牦牛,其它牛停止了哀叫,随着白牦牛一齐向峡口奔去。整个部落便又开始前行。

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走出峡口时,眼前却一片惨景。其他的牦牛全倒下了,那头白牦牛正和一条黑色巨怪角斗,斗得大地沙石飞扬,天昏地暗。人们非常惊恐和紧张,都在为白牦牛担心。突然,黑色巨怪惨叫一声,不知去向。白牦牛用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角战胜了巨怪。

一头受伤的小牛不停地哀叫,白牦牛看见了,走过去用舌头,一下又一下舔着那可怜的小牛,舔着舔着,黑色的小牛突然变得通身雪白。

这时,天空中传来骏马的嘶鸣,大家仰头看时,那穿白袍的神灵重新出现在头顶。痛苦绝望的华秀和部落的牧民们,便又继续前行了。走啊走,不知经过多少艰难险阻,也不知走了多远、走了多长时间。有一天,天空中的山神和白马突然降下地面,人们面前便横亘起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这就是马牙雪山。华秀对大家说,这雪山下就是我们的家乡!

大家便不再前进,永远在这儿定居下来。

这儿草场广袤,草盛林茂,溪水潺潺,山泉叮咚,确实是一块驻牧的好地方。从此,华秀和他的部落便很幸福地生活在这里,那喝了马牙雪山泉水的牦牛更白了,一群又一群,像天上飘荡的白色云朵。

天祝便成了白牦牛的故乡,白牦牛更是天祝(华锐)人的骄傲。白牦牛的美名扬天下,它被正式命名为“天祝白牦牛”,作为世界牦牛稀畜种,由畜牧科研部进行保种选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日月潭的神话传说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古时候,台湾大清溪边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牙,女的叫水社姐。他俩捕鱼过活,小日子过得挺甜挺甜的。

一天中午,忽然一声巨响,太阳不见了,大清溪也变得浑浊起来。到了晚上,又是一声巨响,月亮又不见了。从此,大清溪的日日夜夜都是墨黑墨黑的。禾苗枯黄了,果子不结了。大尖牙叹气道:“这日子怎么过呀?”水社姐看到丈夫唉声叹气,就说:“太阳月亮一定都落在地上,我们去找它,要回光明。”于是夫妻手执火把,翻过座座高山,穿过丛丛密林,踏过多少湍急河流……

这一天,他们爬上一座大山。终于远远地望见那边水潭一亮一黑。夫妻俩立即奔到大潭边。忽地看见一对大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象玩大水球一样,吞吐着太阳和月亮,发出咕咕怪响。

夫妻俩越看越恼火,便商量要杀死恶龙,夺回光明。他们向前走去,忽然发现一个岩洞。大尖牙说:“这洞可能是龙的家。”说着,他俩钻进洞里,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亮光,看到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在烧饭。夫妻俩向老婆婆说明来意。老婆婆很佩服他俩的勇敢精神,告诉他们,她是被恶龙卷到岩洞里来的,每天替龙做饭。还告诉他俩说,恶龙就怕阿里山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老婆婆说完,给他俩一把铁铲和一柄火叉。夫妻俩告辞了老婆婆,日夜兼程来到阿里山脚,拼命挖呀挖呀,凿呀凿呀,不知过了多久,在他俩身后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峰。有一天,深深的洞里放出了红光,金斧头和金剪刀出现了!他俩拣起金斧头和金剪刀,跑出了洞,直奔双龙居住的潭边来。

此时,大尖牙把金斧头丢下潭去,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两条恶龙从潭底翻起,掀起几丈高的浪花。水社姐急忙把金剪刀也丢下潭,只听“卡嚓”一声巨响,两条恶龙头被剪断了,从口里吐出了太阳和月亮。 大尖牙和水社姐照老婆婆教的办法,吞下龙的眼珠。忽然,他们变得又高又大。他们捧起太阳和月亮,用力抛回天空。从此,日月轮番放出光明,人们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但是,为了不让太阳和月亮再掉进潭里。夫妻俩笔挺挺地守在潭边。年复一年,大尖牙和水社姐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

后代的人们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山叫大尖山和水社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