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龙的传说的作文(通用20篇)

浏览

5651

作文

747

中秋节传说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而唐宋时期那种赏月的浪漫抒情氛围、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衰退了。自明代中秋 节的主要习俗演变为团聚和拜月之后,中秋节的浪漫格调就主要由月亮神话、月宫传说所奠定和维系。

在唐宋中秋节形成并兴盛的同时,此前流传了千百年的月亮神 话、月亮传说等就跟中秋节联系在一起,并且生出了许多新的传说,如吴刚伐桂、唐玄宗游月宫、杨贵妃赏月、李白捞月等。这些神话传说已经流传、积淀为民族文 化根基的构成部分,并且造就了中秋节的主要象征符号或者说特色元素:月宫、月饼、嫦娥、玉兔、桂树、桂花等。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中秋节的节日象征符号数 量尤多,其历史文化内涵也尤为深厚。

可以说,中秋节的纪念物比西方最热闹的节日圣诞节还要丰富、浪漫。经过对传统习俗的合理吸收、改良和创新,我们本土的 中秋节应该在浪漫、轻松、有趣等方面一点儿也不比洋节逊色,比如这些纪念物就有足够的潜力被打造成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中秋节日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谷雨传说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民谚之中,有着一个凄婉的传说:传说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几年后,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谷雨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要做事,很是辛苦,这时有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来照看他的母亲,谷雨与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谷雨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牡丹仙女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牡丹修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朵们的生命。从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会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会开放,以此来纪念谷雨。

民间还流传着“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芍药打头,牡丹修脚”,“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等谚语,来表现形容这天百花盛开的人间春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腊八粥的传说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以水鸭凼的传说为题的学生作文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素有“石刻之乡”美誉的大足县的宝顶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名叫鸭村,又叫水鸭凼。关于我的家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这里最早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渺无人烟。清初“湖广填川”,一支蒲氏先祖来到这里,开荒拓土,这才在此飘起了第一缕炊烟。最先到达这里的蒲氏先祖在西起虎峰山北麓的碑垭口东至狮子桥一带定居下来,形成东西长约9里,南北宽约2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若干年过去了,由于当时政府实行“插土为业,赋税轻微”政策,外地移民不断涌入。不久,一杨姓先祖也来到这里,因蒲杨两家入川前是亲戚关系,于是,蒲氏先祖便将现在水鸭凼至狮子桥一段送给杨氏先祖。从此,蒲杨两家便世代在这里定居下来,共同建设他们美丽的家园。

杨氏先祖入川来到这里不久,由于劳累过度去世了。杨家后人找来阴阳先生为其选中在现在的水鸭凼安葬,阴阳先生一再嘱咐杨家告诉打阴井的人:打到“鱼上树,带铁帽”的人来为止。那日正逢赶集,看热烈的人许多。正午时分,一个打渔的人来看热闹,就把装鱼的笆笼挂在树上,一个赶集归来的人买了口铁锅顶在头上也来看热闹。此时,阴井正好打好,一个打阴井的帮工看到阴井内有一小块石头突出不平,便用铁楸铲平,突然听到一阵空响声,觉得很奇怪,就用铁楸又铲了一下,突出部分的石头被铲掉了,哗的一股清泉流了出来,紧接着一只水鸭从坑中振翅飞出,在人们头顶盘旋三圈后一直向西飞去了。正当人们惊愕之余,从坑里又跳出一条金色鲤鱼,不停的张着嘴,在坑边蹦跳了几下便死去了。惊呆了的人们停止了工作,马上把此事告诉了主人,杨家一家嚎啕大哭,阴阳先生也埋怨不止,“一切都飞走了。”

后来,杨家草草安葬了杨氏先祖。发生了这样的事,人们都以为杨家会从此衰落下去,可是,勤劳的杨家后人却一天天发迹了起来,成为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从此,曾经从石头里飞出水鸭的地方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人们把那里就叫做“水鸭凼”,杨家所居住的地方就叫“水鸭村”。

[以水鸭凼的传说为题的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2000字

全文共 241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埽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日月潭的神话传说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古时候,台湾大清溪边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牙,女的叫水社姐。他俩捕鱼过活,小日子过得挺甜挺甜的。

一天中午,忽然一声巨响,太阳不见了,大清溪也变得浑浊起来。到了晚上,又是一声巨响,月亮又不见了。从此,大清溪的日日夜夜都是墨黑墨黑的。禾苗枯黄了,果子不结了。大尖牙叹气道:“这日子怎么过呀?”水社姐看到丈夫唉声叹气,就说:“太阳月亮一定都落在地上,我们去找它,要回光明。”于是夫妻手执火把,翻过座座高山,穿过丛丛密林,踏过多少湍急河流……

这一天,他们爬上一座大山。终于远远地望见那边水潭一亮一黑。夫妻俩立即奔到大潭边。忽地看见一对大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象玩大水球一样,吞吐着太阳和月亮,发出咕咕怪响。

夫妻俩越看越恼火,便商量要杀死恶龙,夺回光明。他们向前走去,忽然发现一个岩洞。大尖牙说:“这洞可能是龙的家。”说着,他俩钻进洞里,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亮光,看到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在烧饭。夫妻俩向老婆婆说明来意。老婆婆很佩服他俩的勇敢精神,告诉他们,她是被恶龙卷到岩洞里来的,每天替龙做饭。还告诉他俩说,恶龙就怕阿里山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老婆婆说完,给他俩一把铁铲和一柄火叉。夫妻俩告辞了老婆婆,日夜兼程来到阿里山脚,拼命挖呀挖呀,凿呀凿呀,不知过了多久,在他俩身后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峰。有一天,深深的洞里放出了红光,金斧头和金剪刀出现了!他俩拣起金斧头和金剪刀,跑出了洞,直奔双龙居住的潭边来。

此时,大尖牙把金斧头丢下潭去,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两条恶龙从潭底翻起,掀起几丈高的浪花。水社姐急忙把金剪刀也丢下潭,只听“卡嚓”一声巨响,两条恶龙头被剪断了,从口里吐出了太阳和月亮。 大尖牙和水社姐照老婆婆教的办法,吞下龙的眼珠。忽然,他们变得又高又大。他们捧起太阳和月亮,用力抛回天空。从此,日月轮番放出光明,人们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但是,为了不让太阳和月亮再掉进潭里。夫妻俩笔挺挺地守在潭边。年复一年,大尖牙和水社姐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

后代的人们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山叫大尖山和水社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关于屈原的传说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4

佩香囊带五彩绳的习俗! 端午节人们佩香囊和戴五彩绳,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五彩绳则是用各种色彩的绳子编成手链!

1.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500字

2.又到端午——忆屈原的作文

3.端午节的屈原传说作文

4.端午节的由来屈原600字

5.端午节屈原传说的作文

6.五月端午话屈原的作文

7.忆端午,思屈原的作文

8.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

9.端午节作文:关于屈原的传说600字

10.端午佳节话屈原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起源于我国汉代时期,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时期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历史上认为“七夕”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

在三四千年以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有关牛郎和织女的记载很早就有了。古代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牛郎和织女,认为东西南北方向都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星最亮,可在夜晚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在很早以前,南阳有个放牛的小伙子,父母早亡,跟着哥哥嫂子生活,嫂子为人狠毒,一天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他赶着牛进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不知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对他说:“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找到了那头病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等老牛病好后,牛郎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怪兽的传说》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有一棵树冠簇密的老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棵老树成了死亡的禁区,因为森林里有个谣言传了开来:不管是谁,只要一靠近这棵老树,立即就会遭到飞来的横祸。

渐渐地,森林里谣言四起,这些谣言一个比一个更可怕。大体上都是说森林里出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妖魔,它会给所有的动物带来巨大的灾难。

鸟兽们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但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它们只得去向足智多谋的老狐狸求教:“狐狸先生,您是我们当中最聪明机灵的一位,现在大难临头,我们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只好恳请您老人家亲自出面,悄悄地打探一下,看看那棵老树附近究竟住着什么怪物。”

狐狸受到大家的恭维,自然是得意非凡。不过,尽管它爽快地答应了大家的要求,但要叫它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大家的利益冒险,狐狸是不会答应的。这只毛色火红的滑头灵机一动,决定让自己的朋友、好奇心很重的喜鹊去那个鬼地方看个究竟。

头脑简单的喜鹊兜着树梢飞了两圈,发现有两点火花似的东西在密密匝匝的叶隙间闪烁,还听见一阵鼓动翅膀的声音。喜鹊差点吓掉了魂,赶紧飞回去向狐狸报告。

狐狸把森林里的乌兽都召集起来,大声地对它们宣布说:“朋友们,不好了,大难临头了!我们的林子里出现了一种名叫‘丘达’的凶兽。目前为止,尽管还没有谁亲眼看见过它的獠牙,亲耳听过它那吓人的吼声,可我要告诉你们,我是绝不会去冒这个险的。我也请你们也不要去了!”

狐狸说完后就搬家了,它再也不愿住在这片林子里。别的鸟兽们都吓得噤若寒蝉,很快也跟着搬走了。

其实,在树冠深处筑窝的,是林子里的老住户———雕鹄。它蹲在树枝上,目光如炬。它对鸟兽们的举动感到莫名其妙,只是一阵狐疑,以为森林里的鸟兽都死绝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亲自实践,方能了解事情真相,否则可能损失更大。

人类社会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一则毫无依据的谣言往往搞得整个地区人心惶惶,动荡不安。谣言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心理的弱点:

其一,好奇的心理。几乎所有谣言都是稀奇古怪的。什么古井里出现蚊龙,菩萨流下了眼泪,树林中出现了怪兽等等。于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就争相传播,成了谣言的义务宣传员。

其二,从众的心理。一听到大家都相信,都在传,也跟着仿效,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谣言的传声筒。

有道是“沉默是金”,对付那些小道消息,最好的办法是充耳不闻,一笑置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美国动漫魔弦传说观后感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烦动画片到最后沦入大团圆合家欢的套路,而本片不可救药的跌入了这种套路。并且它还犯了其他烂片常犯的错误:反派弱鸡,且超级爱讲话。我真的很厌恶话多的反派。除了反派啰哩啰嗦给主角提供可趁之机,难道编剧想不出其他办法让主角反败为胜了么?

不过幸好除此之外,影片其他方面可看性都还可以:

1、日美结合

日本动画的诡异,美国动画的阳光,结合得非常好。

日本动画片的思想往往很阴暗,看多了之后,再看新生代代表新海诚的片子就会觉得很空,只是画面好看而已,内容比较匮乏,无非是一些生活片段,在思想上无法与前人比肩。但是无论是新生代还是老生代,日本动画一直有线条粗糙、表情僵硬、动作不灵活等毛病,就算是画面精益求精的新海诚,也只是静态美,动起来就没什么生气了,我很不喜欢这种美。

美国动画就不一样,每一帧都充满了活力,极富节奏感。二者一结合,片子就好看了起来。

2、子弑父的反伦理剧情

任何一种新秩序的建立都需要推翻父代的统治,子弑父的故事在中国帝王家里经常上演,作为曾经的附属国,日本也不例外,只不过日本传统文化保护的好,所以他们依然能拍出原汁原味的故事来,而我们历经五四和文革的洗劫,文化大断层,现在的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理解局限于教科书和百家讲台,而官方的宣传口径肯定避开了那些阴暗的和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东西,类似于子弑父这样的事情,肯定是春秋笔法,语焉不详,而其实只有从这些细节里才能看出当事人的所思所想,也就是人心。没有人心,历史就是一些冰冷的铅字。我们的历史就是冰冷的,体现在动画片上就是拍了这么多年还是只有一只猴子。

3、美式节奏

虽然好莱坞的动画,尤其以迪斯尼为代表,往往会沦入合家欢的庸俗套路,但他们的过程戏拍得很棒,尤其节奏感,把握的很好。我不止一次在这个公众号说起过《马达加斯加3》这部动画片,因为它的每一道剪辑都和汉斯季默的音乐的节拍对应的严丝合缝,所以片子非常动感,非常鲜活,妙趣横生。在《久保》这个片子里,美国人为东方的武打注入了一定的节奏感,所以观看的时候有一种微弱的律动。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日式武打讲究的是速战速决,节奏感太强,美式元素就喧宾夺主了。

4、剧情包袱的层层揭开

这个片子线索铺陈的不错,每隔十几分钟就解开一个包袱,在一个烂俗的故事框架之下,编剧尽其所能的引诱观众一步一步看到结尾,但是当所有包袱都解开了的时候,让人有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就是我说的,又沦为一个套路感极强的happy ending。

综合而言,本片视听9分,故事4分(我对美式合家欢套路的厌倦,和对话痨反派的厌恶),另外给8分给文化方面的元素,综合7分,尚可。当然,如果你是鲁妮玛拉、查理兹塞隆、马修麦康纳或者拉尔夫法因斯任何一人的粉丝,那么你肯定也是不会错过的,他们为本片献上了很棒的配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日本关于樱花的传说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的国花樱花(Cherryblossom)就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名叫木花开耶姬。木花开耶姬即樱花的意思。有一年年底,她从日本冲绳出发,途经九洲,关西、关东,于第二年五,六月间到达北海道,沿途中,她把一朵朵樱花撒遍日本各地。从此,樱花在日本盛开千载。且年年灿若云霞。日本人民非常喜爱樱花。日本人民之所以将樱花定为国花,除了它的纯洁、雅丽、崇高外,还为了纪念那勤劳、善良的木花开耶姬姑娘、并以此象征勤劳、智慧、勇敢的日本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中秋节传说的作文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空格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中没有人说不知道端午节,但有多少人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今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端午节要来了!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家家包粽子,门口插艾草。有的地方河上有龙舟比赛,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喝男酒的习俗。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了,是向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致敬。伟大的诗人屈原对楚国的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原本并不富裕的楚国变得强大。有一次,楚国和赵打仗。战争进行到一半时,赵浩棋带着他的军队撤退了。楚王想追,被屈原拦住了。屈原警告楚王说:“你追不到,一定是陷阱。”可是楚王不听,屈原说:“不如派个将军,你就别去了。”但是楚王又拒绝了,说一定要活捉赵王。然后他带着军队去收复。一切都在屈原的预料之中。楚王被活捉,军队没了。五月初五,屈原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一气之下,他朝石头扔眼泪,洛江自杀了。人们知道后,为了祭奠屈原,就把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举行粽子祭奠他。

屈原的爱国精神时不时地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七夕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20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勇敢传说作文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非常神奇的大海——碧玲海。海里的鱼儿都会说话,还会魔法……就在海的对岸,有一座山,山顶上有一座圣殿,里面有心想事成棒,它能实现一个愿望,非常神奇,但是,必须通过一个考验才可以获得……

小青鱼就是碧玲海里的鱼,这天,他正在和其他小鱼玩,突然,那绿如蓝的海水,突然变得像深夜那么黑,所有的鱼儿都死去了,唯独小青鱼。小青鱼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总觉得很神奇。小青鱼伤心的哭了起来,正当他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在低声抽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神奇的小棒棒,于是,他决定,要去找那个神奇的小棒棒,拯救大家。

他用自己神奇的力量把自己变成了小鸟,飞上了湛蓝的天空,开始了他拯救大家,拯救家乡的旅程。

一路上,他一边飞行一边好奇的观赏着蓝天下的美景,觉得非常快乐。

刚到山脚,小青鱼就再也走不动了,他又累又饿,实在无法飞行。这时,他看见了一片果林,急忙飞了进去,吃了个饱,就继续前进。

终于飞到了半山腰,却被几只凶狠的老鹰挡住了去路,小青鱼机灵一变,把自己变成了狼,吓得的那几只老鹰连忙飞走了,就这样,小青鱼顺利到达了山顶,找了半天,却什么也没看见,以为什么圣殿棒棒都是骗人的,急得大哭。忽然,在山顶传来了“救命”的声音吓得浑身是冷汗,但还是去寻找这声音,他一路慢慢吞吞,小心翼翼,又非常害怕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一只小狼被树给压在了下面,出不来了,他急忙跑过去,救出了小狼,小狼一声谢谢后就突然不见了,只见一片空旷的地方成了圣殿,小青鱼见了,连忙走了进去,它不仅拿到了那个神奇的棒棒,还拿到了飞毯,一溜烟,小青鱼就到了碧玲海,他闭上眼睛,把神奇的小棒棒举在胸前,高声喊道:“恢复原样!”只见“轰”的一声,一切恢复了原样,小青鱼太高兴了,是他拯救了碧玲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七夕节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重返狼群的公狼传说 1000字

全文共 1683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刚去若尔盖草原写生的时候,绝没有想到草原上会有一只濒死的、注定会影响我一生的小崽向我发出微弱的呼救声……

我一踏上这片海拔近四千米的高原草甸,就立刻感觉到空气稀薄,太阳炽烈,长风刮劲草,几乎没有任何树木能够扎根生长,这里只有广阔无边的草场和绵延起伏的浅山。据当地人说,“若尔盖”的藏语含义是“牦牛喜欢的地方”。放眼望去,神圣的雪山,飘扬的经幡,悠悠白云下漫山遍野的牛羊,澄澈的天宇映衬着金碧辉煌的藏传佛教寺庙……这是每一个画家梦寐以求的自由乐土。

此时正值四月,压抑了一冬的烈日开始炙烤高原上的每一寸土地。正午,我背着画夹与行囊顶着骄阳越走越渴,四周没有树木可以遮阴,水也早已喝完。我终于在无边无际的草场上找到了一处牧民家,推门进去讨口水喝。

这草原深处的牧民家少有外来的汉族客人,因此他们异常热情。一个牧民老阿妈端出酥油茶,揉了一块糌粑递给我。几个粗通汉语的牧民围坐桌边,天南地北地和我拉起家常来。闲聊中,说起了草原上新近传来的关于狼的故事。我是个动物迷,一听之下立刻来了兴趣。

“很久没见过那样的狼了!”老阿妈在我对面坐下来,褪下手上的佛珠串,一颗颗数着,娓娓道来,“前些日子,一匹大公狼钻进一家人的羊圈偷走了一只羊。丢羊的消息一传开,打猎的人就去下了狼夹子,没几天,狼夹子不见了!后来找到夹子,但上面只有一只咬断的狼爪,狼竟然跑了!”

“狼咬断自己的爪子吗?!”我吃了一惊,虽然以前在小说中也读到过这样的描述,但总是当文学故事看,此刻听草原上的牧民讲现实版本,不禁心惊肉跳,“还真有这样的事儿?!”

“有,草原上的狼狠着呢!”老阿妈连连点头,从她接下来断断续续的描述和旁边几个牧民七嘴八舌的补充中,我努力还原着当时的景象:

那只被夹的大公狼,拖着狼夹子跑不远,立刻咬断了受伤的前爪,翻身逃命,被几只藏狗循着血味儿一路追撵过去。大公狼三只爪子爬不上山,慌乱当中躲进山脚下乱石堆的石缝里,狼头向外,严防死守!围上来的几只藏狗里,一只年轻没经验的狗见了瘸狼,以为好对付,不知深浅地往里冲,刚伸进半个头就被大公狼连头带喉咙一口咬住,狗眼珠子也被咬爆了,狼头一阵猛甩,狗哼都没哼几声就被公狼撕破了喉咙,死在洞口。剩余的藏狗吓得再不敢往里冲,只管大声汪汪叫着报信。狼也死守在石缝里不出来。

闻声赶来的猎人和牧民轰开狗群,见石缝不太深,猎人就把藏刀捆在马棒子头上,戳进洞去,一阵乱捅,把大狼活活捅死在石缝里。猎人感觉再没动静时,抽回马棒,挑出死狼一看,尺把长的藏刀一直扎进大公狼的嘴里,从喉管下面戳透,狼嘴和喉咙直翻血泡泡,大股大股的狼血顺着刀刃往下流,刀柄直吞进了狼嘴里,被狼牙死死咬住,拔都拔不出来。

听到这情形,我艰难地咽了一口茶,很不舒服地摸摸喉咙,仿佛那一刀是戳进了我的喉管里。

“那狼死的时候,头皮眼睛耳朵几乎都被刀戳烂了,只剩一只眼睛还死盯着杀他的人,看得人心里直发毛。”旁边的牧民大哥一点不在意我不舒服的感觉,接过老阿妈的话往下讲,“那只大公狼的刀伤只在头上、眼睛上、脖子上有,身上和后背一点伤都没有,你说是怎么回事?”他卖个关子,倒上一碗酒,咂了一口,看看我一脸迷茫的表情:“大狼到死都是迎着刀往上咬,如果是狗挨上两刀早就转身往里缩了!你说这狼狠不狠?”

我头皮一阵窜麻,心里凉飕飕的,仿佛感觉到那狭窄石缝中寒光闪闪的藏刀就在眼前狂扎乱刺。

“那个猎人运气倒好,”另一个大胡子的牧民羡慕地说,“他得了张几乎完整的狼皮,就是缺了条狼腿。”

我垂下眼皮,叹了口气,心中既钦佩又惋惜。我从小爱动物,是看着赵忠祥的《动物世界》长大的一代,因此对各种生物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对狼,我一直觉得他不是一种普通的动物——神秘、冷峻、凶残而令人敬畏。从我所知道的各种动物传说和记录中,也只有狼才能下狠心咬断自己的脚爪,用高昂的代价换取一条生路,其他任何动物都下不了口,以自戕肢体的办法从捕兽夹下逃脱。可惜这只宁死不屈的强悍大狼终究没有逃脱被杀的厄运。我突然很想亲眼见证一下那只断狼爪,亲手抚摸一下公狼遗留的“战袍”,感受一下一直以来以为只有小说和传闻中才有的狼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佛教传说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另一方面中元同时也是佛教的“盂兰盆会节”,首创者据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4“盂兰盆”一词来自佛教的说法,被称为“屋兰玛纳”(梵文ULLAMBANA),是“解救倒悬”的意义,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为旨意,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替孤魂野鬼诵经布食。

在民间亦有很多形式别样的“荐新祭祖”的节庆活动,其意义与“中元节”的主旨是相同的,如“麻谷节”(河北)、“田了节”(广东)、“鲜果节”(布依族)、“抢猪节”(畲族)、“丰年祭”(高山族)、花衣节(广东)、施孤节(广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民间的这类节俗都是围绕着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庆丰收、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相同的目的展开的。自魏晋以来,佛道融合,将神佛混为一体,已是民间普遍信仰。又因为这些活动基本都定于七月十五这一日子,所以它们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而形成今日饶富慎终追远、博爱精神的“中元普渡”习俗。

那么为什么道教、佛教、民间都会把这样的祭祀的活动设定在七月十五左右进行呢?

《礼记·月令篇》上有记载:“是女也(七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6这其中包涵了两层意思:首先,七月是收获的季节;其次,按中国择日规律,七月十五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望日,同时往往也是立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因此,在民间人们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进行祭祖,但由于第一个原因的影响,他们往往会选择在七月十五左右进行祭祖活动;而天子则一定会选择在这天象征性的以新谷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由于祖先崇拜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荐新”的习俗得以存活数千年,甚至在它已从国家祭典中消失以后,民间都还保持着“荐新”的习俗,并且集中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这就是现在“中元节”的最初起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传说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小记者今天有了大发现,我发现战国时代的屈原,竟然穿越时空,来到二十一世纪,就这么巧,被我逮个正着。当然要好好把握机会,跟他请教一些问题啰!

我首先对他被小人陷害,献上无限的同情,也告诉他,后人对他的楚辞,非常喜爱,也影响很大,他是诗人的老师祖呢!

他很高兴的​​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对于自己被小人陷害的命运,早就在跳江的时候,得到了救赎,认命的在江底一待就是一千年。

这次是河神法外施恩,特地允许他穿越时空,来到现代透透气,就刚好被我撞上了,这真是难得的奇缘。

屈原只能待到端午节,接着又要回汨罗江了,我得好好利用这几天带他好好逛逛,不多说了,我要出门了,等着我后续的报导吧!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种“传说”叫CS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584 字

+ 加入清单

“冲啊—”声声怒吼,震耳欲聋;声声枪响,响彻天地。枪林弹雨中,坚船利炮上,硝烟弥漫着,我们“浴血”奋战……停,打住!现在不是和平时期么?难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啦?

No、No、No!上次去了真人密室大逃脱,这次我们小记者又有福了,来到塔子山脚,体验传说中的真人CS激战营。

“立正!”天空一声巨吼,教官闪亮登场!

这位教官可不同凡响,他是一名退役军人,表情严肃,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逼人的气势。他曾参加过保家卫国的战争,看到他身上的伤疤,我们明白了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

经过教官一系列的训练和教导后,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战场。

作为队长,我找好了一处基地,开始了“党的第一大会议”。

“我们先商量,该怎样进攻?”“问题多多”的李展鹏抢先发言。“我们不要急于进攻,可以先摸摸他们的底细!”“军师”张昕怡脱口而出。“张昕怡说的在理,我们确实应该先刺探军情,再做决定!”陈锦邦点头道。“还等什么?快点开始吧!”有勇无谋的先锋刘炼早就心痒痒了,大声嚷嚷着。“好啦!你们都有理,但我们确实不能盲目行动,先派侦察员去打探打探,再作商议!”见队员们各抒己见,我当机立断做出了决定。

NO·1旗开得胜,虚惊一场!

李展鹏身手敏捷,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躲过了敌人的“眼线”,摸清了敌人的实力。根据他的情报,我们决定先偷袭敌人,再从长计议。刘炼自告奋勇愿带几个人先出战。虽说刘炼是猛将一员,但我还是放心不下,派有勇有谋的“尖子兵”陈锦邦暗中跟随,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刘炼果真沉不住气,说好的偷袭被他临时改成了冲锋,你瞧他,大声唱着《笑傲江湖》:“我手拿流星弯月刀,喊着响亮的口号,前方何人报上名,有能耐你别跑……”真是“临危不惧”呀!这可正合敌人心意,酣畅淋漓地猛给了他几枪。幸好陈锦邦反应够快,马上带着几个战友从后面加入了战争,让敌人腹背受敌,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

“刘炼,记过一次!陈锦邦记三等功!”我有板有眼地宣布,“刘炼,你冲锋陷阵也得多用用这里哟!”挺有领导风范的我指着刘炼的脑袋语重心长地说。

NO·2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刘炼的鲁莽差点毁了我们整个队伍,大家人心惶惶,我这个队长也惴惴不安,真希望大家能吃一堑长一智!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队长,还是您亲自出马吧!”足智多谋的张昕怡及时为我出谋划策。“好啊!好啊!顺便带上我和老张!”刚刚才误杀了张昕怡的大老粗李迦逾一脸赔笑道。我点点头,带上他们和“种子选手”谭添出发了,我们准备来个正面交锋,再华丽登场!

“接招吧!小鬼子们!”张昕怡高声喊道。“砰砰砰—”“啪啪啪—”,子弹飞扬。谭添涨红了脸,对着敌人一阵刀枪乱舞;李迦逾也热血沸腾,没头没脑地往前冲;张昕怡在任何时候都镇定自若,边防边攻,有条不紊;我则适时地给敌军来个两面夹攻,杀他们个措手不及。哈哈,等到敌方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晚啦!只不过对方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上撤退。穷寇莫追,回到营地,我方欢呼雀跃:“赢啦!赢啦!”

NO·3冲锋陷阵,情况突变!

“号角”奏响,时间紧迫,开始最后的冲锋了!我们队虽然士气高涨,但有了第一场的教训,大家都没有轻举妄动。敌方一定在想怎样一雪前耻吧,要知道他们的实力也实在不容小觑哦!

这回敌人可是主动出击,杀到了我方阵地。“太嚣张了,今儿本姑娘就奉陪到底啦!”我咬牙切齿地说。“冲啊—同志们,和他们拼了!”李展鹏的小宇宙终于爆发了!他拿起枪,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敌人一阵猛扫。“Comeonbaby!来吧!”陈锦邦这时候都不忘耍酷,看这架势!

战友们怒目圆睁,像发飙的狮子一样势不可挡,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最后,敌方以复活21次取胜,我们虽败犹荣,既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嘛。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联想到那些喋血边疆英勇无敌的战士们,是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奋战着!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不畏艰难,无畏牺牲,为祖国撑起了一片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