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龙的传说的作文汇编20篇

浏览

5321

作文

747

中元节的传说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中元节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按民间说法,传说七月十五日地府洞开,鬼魂四出,民间有“七月半,鬼乱窜”的民谣。有祀者,回故里接受子孙的祭拜;无祀者,有公众请佛道做法事“普度”,不使孤魂野鬼流浪为害。

按道教说法,农历七月十五为地官寿诞,地官大帝会为鬼魂赦罪祈恩,释放狱中众鬼囚,让囚徒饿鬼解脱享食饱满免于众苦,从七月初一起重返人间享受一个月的香火、施食,以激起其向道之心。经由祭典与道士作法的过程,信徒协助地官,超度亡魂饿鬼,使他们得以早日解脱,避免在人间作祟,因此道士都在这一天诵经、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元者,即是一切事物之开始。道教认为天地水三元之气,为最初生成人类,长养万物之根本,又把三元配置于农历的三个日子,称为“三元日”;上元日正月十五,中元日七月十五,下元日则为十月十五;故此“中元”的意思,即是七月十五日。“三元日”,相传为道教“三官大帝”的生日;上元日为“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之生日;中元及下元日分别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及“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之生日。三官大帝的地位,仅次于玉皇上帝,统御万灵,故此三元日为道敦的重要节日,在此三日均举行斋醮法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草原狼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草原上的牧人挤出牛奶、羊奶后,就倒进铜碗里,烧开以后,你一碗我一碗地舀着喝,谁也不懂把奶加工一下。后来,圣主成吉思汗的父亲耶速亥巴特尔死后成了神仙,有一回成吉思汗去天上看望他,在那里吃到了酥油、酪蛋等。成吉思汗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一打听才知道是从奶里提炼出来的。

做奶酪需要有奶酪种才成。成吉思汗想,草原上有的是牛奶、羊奶,如果把天上的奶酪带些回去,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与天上一样精制的奶制品了。可是,天上的人们对奶酪控制的非常严格,无法带出。怎么办呢?

成吉思汗眉头一皱,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自己的胡须洗得干干净净,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酸乳汁沾在上面。天上的神仙不知其中的奥妙,只以为是成吉思汗贪吃,因为地上的人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就这样,成吉思汗悄悄地把天上的酸奶种带回到了草原上。

话说成吉思汗从云头上落下来,来到了一个老大娘的家里,老大娘拿出一般的奶让他喝。成吉思汗说:“请等一等,咱们马上就可以吃到更香甜的东西了。”说着他拿出蒙古刀,把已经变成酸奶干的乳汁从胡须上刮了下来,放进奶里。

这乳汁是具有发酵作用的,奶干一发酵,整桶的奶就变成酸的了。老大娘一尝,那个甜酸劲真是没比的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草原上的人们不仅学会了做酸奶,还学会了做酥油、奶皮、酪蛋等。日子过得比天上的神仙还舒心。

日久天长,这事传到了天上。天神们知道了这件事便大动肝火:“好一些不守本分的刁民,竟敢将天上的奶品偷到地上,过上了我们神仙才能过的好日子!既然这样,我叫你们以后连普通的奶也喝不上。”

于是,天神派下了成群的天狗,到处残害牧人的牲畜。有时候牧民正在蒙古包里坐着,凶猛的天狗就跑进圈里去叼羊;有时候妇女们放牧去了,天狗竟把后腿伸进蒙古包里,吓得孩子们直哭。成吉思汗看到百姓们遭了殃,便组织牧民们去打天狗。

于是牧民们全都行动起来了,只要一发现天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催动胯下的快马去追击,一直追到天狗吐出舌头,老实得像一头绵羊,死在牧民们的马蹄下。

这样追着打着,草原上的天狗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说来也巧,那天成吉思汗正率人追赶这只天狗,偏偏遇到了一个游人用过的野灶,那只天狗就悄悄地躲到了里面。成吉思汗没有注意,一下子从旁边冲了过去。

这只天狗恰巧是只母的,于是生下了五只小崽。这就是的祖先,它们记住了被捕杀的遭遇,就在草原上偷吃牧民的羊来报复牧民。牧民们则时时捕杀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全文共 1538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春秋战国期,晋国人介子推,有恩于遭难时的晋文公。晋文公当了国君后曾放火烧山,希望逼出带母亲上山隐居的介子推,领取俸禄。哪知介子推宁死不仕,结果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为此悔恨不已,此后每到放火烧山那日,宫中便禁止生火,以此纪念怀念介子推,慢慢形成了“寒食节”。寒食节后,晋文公又定下了祭祀介子推、为其扫墓的“清明节”,清明扫墓又成风俗。此传说可信与否暂且不说,不过介子推确有其人,《左传》上便有记载,但名叫“介之推”,仅称他是“隐而死”,并无晋文公放火烧山的情节。但不论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由来已久。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寒食节其实是一个“励志节”。在隋唐之前,人们重寒食、轻清明。到李隆基(唐玄宗)做皇帝时,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属当时的“五礼”之一,清明节的地位因此得到抬升,清明假期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成为当年继元宵假期之后春天里的“小长假”( 4天)。到李亨(唐肃宗)当皇帝时,或许觉得小长假不够长吧,又增加了寒食清明节的假期天数,将唐玄宗定下的寒食清明假期4天增加到7天——在中国节假日史上,清明节首次成为了真正意义的“黄金周”。“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十分热闹。王维还感慨说,年轻人应该每天出去游玩,何必要等到清明节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则在清明节写下“留饧和冷粥,出火煮绿茶”。清明节生火品茶,佐以麦芽糖、冷粥,想必别有一番风味。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到了宋代,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宋代继续了唐代喜欢放假的做法,寒食与清明两节合在一起,假期也是7天。而且两个节日已完全融合为一体,并移植进了上古时“三月三”上巳节的某些娱乐功能,人们出游喜欢来到水边。清明节也是宋人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唐人更看重,扫墓的风俗更浓,这从北宋人张择端绘于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以看出,首段就是时人从汴京(今开封)野外扫墓归来的情景。宋代清明节里,皇家和民间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程度不输元宵节。时开封人孟元老在后来撰写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当年京城过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极致。此外,清明节插柳枝,赏杜鹃,也受到诗人歌咏,让今人感受到清明节的独特魅力。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随着唐宋的远行,清明节的繁华和热闹也不复存在。到了元代,唐宋的公务员多假制度被否定,节假日大为减少。但元时清明节与寒食节从功能和活动内容上看,在事实上合成了一个节日,仍与元正(旦)一样,是元代最重要的节假日之一。朝廷会放假3天——要知道,元代皇帝的生日天寿节(唐时称天长节)和冬至才放假2天。到了明、清两代,寒食、清明二节则完全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政府仅保留元旦、元宵和冬至3大节假日。虽然不放假,时人仍喜欢过寒食节、清明节,要外出扫墓、春游。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由上可知,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祭奠亲人、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和朋友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祭拜祖先,并不是封建迷信,这是对故去的亲人的一种思念、想念,告戒后人不要忘记先人,故去的老人。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的接力传承!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十二生肖的传说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猫和老鼠原来是好朋友,可是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就这件事破坏了它们的友谊,使得它们反目成仇。

猫听说玉皇大帝要排生肖,就对老鼠说:“我的好朋友,你能明天清晨叫醒我吗?”“当然,我们是哥们啊,一定会叫你的。”

可是正月初九那天,老鼠却独自出发了。半路上,老鼠悄悄地钻到牛的耳朵里,顺利地过了河。

结果,老鼠第一,牛第二;接着虎、兔、龙等动物都来了。

就这样,猫和老结下了不解之仇。

[寓言故事作文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压岁钱的传说作文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压岁钱是有传说的,从前除夕的晚上总会有小妖来捣乱,大人们为了不再出现这样的现象便用钱来压压那些叫“祟”的妖怪,所以就有了压岁钱。

记得去年除夕除夕夜姑妈来到我家,想必她是来给我送压岁钱来的吧!只见她从包中拿出一个大红包对我说:“这个给你,希望你啊在新的一年里能学习进步,幸福平安。”“姑姑,谢谢了,虽然我没有钱给你但是我也祝愿你工作顺利,财源广进。”妈妈对我说:既然这是姑姑给你的,你就拿着吧!”看这这个红包心里非常兴奋心想:这么多钱我可以去买几本书,多积累一点知识。

母亲节快到了我把自己平时积攒的压岁钱拿出来要为妈妈买一个小礼品,本来我是想拿这些钱去买书的,可是妈妈为我做了很多事情,我应该回报她。我来到礼品店看到许多礼品不满意有项链,摆饰品等,想到妈妈平时洗碗特别是冬天双手都放在冰冷的水里冻僵了,便来到超市走到手套专区为妈妈选了一双又暖又防水的手套,付完钱回到家就将放在身后的手套拿出对妈妈说:“妈妈,这双手套给你,你冬天洗碗手都冻红了。以后戴上这双手套就不会了。”她听完我这番话十分感动,站在一旁的婶婶说:“小姑娘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关心妈妈,可真有孝心啊!”

对于这些压岁钱,我希望大家要合理运用,买书,为父母送礼品是应该的,这是可以积累知识和回报父母的。而买零食等只能解一时的口馋却不能像书和情义永远留存,让压岁钱也用的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宝莲灯的历史传说

全文共 208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传说,华山脚下有一座雪映宫,雪映宫里供奉着一位三圣母娘娘。三圣母娘娘有一件神奇的法宝——宝莲灯。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传说,华山脚下有一座雪映宫,雪映宫里供奉着一位三圣母娘娘。三圣母娘娘有一件神奇的法宝——宝莲灯。这盏宝莲灯是当年女娲娘娘补天用的五色神火化身而成,它有无穷的法力。

以前华山脚下的百姓经常受瘴雾危害,每年都要死不少人和牲畜,自从三圣母娘娘来到华山,用她手中的宝莲灯驱散瘴雾,人们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三圣母在雪映宫住了下来,她为人们驱除瘴雾,求签问卜。华山脚下的百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去雪映宫求签解忧。雪映宫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专程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求签问卜。

这天,雪映宫里来了一名叫刘彦昌的书生,他进京赶考路过此地,听说雪映宫里求签灵验,便想来问问自己的前程。正巧这天三圣母出去赴宴了,所以刘彦昌连求三支签,都是空签。刘彦昌一气之下,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诗,骂三圣母是骗子,然后便挥袖下山了。

三圣母赴宴归来,看见墙上的诗,非常生气。她召来雷公电母,下起大雨,把刘彦昌淋成落汤鸡,为自己出了一口气。

刘彦昌冒着大雨,又扭伤了脚,急火攻心,昏倒在雨中。善良的三圣母不忍心了,她赶紧变出一所房子,让丫环灵芝把刘彦昌扶到房里休息,让他住下来养伤。刘彦昌英俊的相貌,出众的文采深深吸引了三圣母。三圣母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刘彦昌。不久,三圣母和刘彦昌在丫环灵芝的牵线下,结成了夫妻。

转眼间,秋天到了,刘彦昌要进京考试。这时三圣母已经怀孕了,刘彦昌临走的时候,把一块祖传的沉香玉交给三圣母,叮嘱说生了孩子就叫沉香。

刘彦昌走了没多久,小沉香就出世了。他胖胖的脸蛋,红红的小嘴,黑黑的头发,惹人喜爱。三圣母的姐妹们都吵着要给沉香办满月酒,一下来了很多人,雪映宫里热闹极了。

刚巧这一天二郎神的啸天犬从空中飞过,它闻到肉香,忍不住降下云头,钻进雪映宫找吃的,恰好听到了雪映宫里的谈话,它急忙回去告诉了主人二郎神。

二郎神是三圣母的哥哥,它一听妹妹不顾天规,嫁给凡人,还生了一个小孩,肺都要气炸了,立刻带领天兵天将去捉三圣母。二郎神气冲冲地来到了雪映宫,三圣母哀求哥哥成全她和刘彦昌的感情。可二郎神哪里肯听,坚决要带三圣母去见玉帝。没办法,三圣母只好拿出宝莲灯来护身。

二郎神战败后,派啸天犬悄悄偷走了宝莲灯,再次来到华山,这才捉住了三圣母,把她压在了华山下。

狠心的二郎神还想把沉香扔到山谷里摔死,幸好霹雳大仙路过山谷,救了沉香。霹雳大仙把沉香带回自己住的仙人峰,教他本领。

另一边,刘彦昌进京赶考,考中了状元,皇上封他做了大官。宰相一看刘彦昌前途无量,就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彦昌。刘彦昌拒绝了宰相,宰相失了颜面,恼恨在心,他派人追杀刘彦昌,刘彦昌一路逃难,刚巧被霹雳大仙救下,送回了华山。

刘彦昌在华山上找不到三圣母,伤心极了,就在山脚下住下来,等待三圣母的归来。

十六年过去了,沉香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他学了很多本领,会使枪、剑和刀,还会七十三变呢!霹雳大仙看到沉香武艺学成了,就把他的身世告诉了他。沉香一听,急得立刻就要拜别师父,去救母亲。

霹雳大仙说:“别着急,孩子。你必须得先找到宝莲灯,再找到神斧,这样才能劈开华山,救出你母亲。”

“宝莲灯在哪里?神斧又在哪里?”沉香着急地问。

“宝莲灯是你母亲的宝物,现在被藏在二郎神的真君庙里,你要想法拿出宝莲灯来,然后再去昆仑山找神斧。”

“为什么不让我直接去找神斧呢?”

“那可是当年盘古开天地的神斧,有三位非常厉害的天神看守着呢。”霹雳大仙说,“这三位天神都有很强的法力,你必须有宝莲灯的帮助才能拿到神斧。”

“知道了师父,再苦再难我也要把神斧找到!”沉香说完就出发了。

沉香来到二郎神的真君庙。真君庙的下面有座地宫,藏着二郎神的所有宝贝。这里可真大,沉香走了好长时间还没有走到尽头。终于,他绕过看守的门卫,偷走了宝莲灯。

沉香得意极了,他带着宝莲灯跑出真君庙。可刚跑到门口,就看见一个凶巴巴的有三只眼的人——二郎神回来了。

沉香和二郎神打了起来,几个回合下来,沉香根本就不是二郎神的对手,他累得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差点被二郎神砍中。忽然,他怀里的宝莲灯散发出强烈的光芒,弹开了二郎神,并环绕住沉香向远处飞去了。

沉香拿到了宝莲灯,精神抖擞,又向昆仑山走去。昆仑山上有一座寒冰洞,洞里全是千年不化的寒冰,那把威力无比的神斧就藏在寒冰洞中。可是,从来没有人能从寒冰洞中活着走出去。

沉香勇敢地走进了寒冰洞。那些冒着凉气的寒冰似乎吸走了沉香全身的热气,沉香觉得自己快要被冻僵了。

“放弃吧,孩子。”看守神斧的天神说。

“不,我一定要救母亲出来,绝不放弃!”沉香坚持说。

沉香的孝道感动了冰神、权神和死神三位天神,而且他们也抵挡不住宝莲灯的威力,就只好让沉香取走了神斧。

沉香扛着神斧来到华山,举起神斧就向华山山峰砍去,就听“轰隆隆”一声,山峰一下子就从中间被劈开了,三圣母从山下飞了出来。

“娘!”沉香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母亲。

“娘子!”刘彦昌终于等到了三圣母。

他们一家人团聚了,从此以后欢欢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再也没有分开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传说七: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腊八节传说作文汇总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一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 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 腊八粥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

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传说作文900字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小镇。我十分喜欢我家乡的景色,因为那里有清澈得可以看见碎石子和五颜六色的鱼儿的小溪;那里有长在河边有一群群小鸟在上面筑巢的大树。我的家乡叫九龙,名字奇特吧?它在广东省英德市九龙镇。我寻思着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为了解开这个疑问,我问了我的奶奶,奶奶给我讲了美丽的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住着一条龙和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生了九条龙,最大的龙和后面的八条龙都很狡猾。就只有最小的九龙最善良、老实,会为别人着想。有一天,龙爸爸叫了大儿子到跟前,派他到白云山拿取一个金杯子。这几个月民间都没有下过一滴雨,这个杯子是一件降雨的法宝。大龙立刻到了人间,变成了人的模样。他正想迈开步子,一个老人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老人问道:“请问你来这做什么?”大龙答道:“我要前往白云山拿取一件法宝。”老人又回答道:“去往那里要经过一座火山,谁经过那里都会被烧死,你真的要去吗?”大龙听后,想道:去那会死,那我干嘛要为了别人去死呢?我可不想那么快就死。他转身便离去。龙爸爸见大龙迟迟未回,便又派了二龙去,二龙还是和哥哥一样,然后有依次派去了三龙、四龙、五龙、六龙、七龙、八龙去,他们都无功而返。最后龙爸爸无可奈何才让九龙去,他最心爱的就是九龙,很担心九龙的安全。九龙听到爸爸的吩咐,满怀信心地说:“好的,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说完,他便到了民间,九龙也和哥哥们一样,也遇到了那位老人,但是,九龙的回答和其他的哥哥们不一样,他十分愿意去。老人见他回答得斩钉截铁,便从衣服里掏出了一块玉,他说这块玉能在路上帮助他。九龙遇到了熔浆河,那十分热,怎么过呢?九龙想:在上面铺一条石头路吧!他小心翼翼地搬,熔浆还是溅了出来,溅到了九龙的手臂上,他感到一阵钻心的痛,想到了民间没降雨,他坚持了下去。过几天,他伤口如果不治疗就会发炎了,而且越肿越大,怎么办呢?他试着把玉放在了手臂上,那块玉竟然变软了,融入了皮肤,几分钟后,手臂恢复了。终于,他渡过了那条河,从一个隐蔽的山洞拿到了那个金杯,龙爸爸接过金杯,向天空泼去金杯里洒出了甘露,不一会便下起了雨,大地又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百姓十分高兴,便把这个地的名字改为九龙。

听了这个传说,我十分敬佩九龙。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的家乡是个神奇的地方呢?你们的心是不是有点痒了,想来看一看呢?那我就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参观参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不知道的话,我来告诉大家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重午节。关干端午节还有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摘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的日子。”

然而我觉得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齐、楚、燕、朝、赵、魏、秦七国为雄,他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面对国家亡灭,自己却无能为力。扁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州百姓纷纷划船,并拿来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他们不要吃屈原。

两千年过去了,但是人屈原的形象仍然留在人们的心里。如今,每年五月初五日人们都会吃粽子,当然各地人民习惯不同!

端午节是我最喜爱的节日。不仅仅是因为能吃粽子,更是能感受到屈原对祖国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夕节的传说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乞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是七夕节习俗。那么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以上,便是我为你们介绍的七夕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本乡地名的传说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马头涧乡地名的由来,传说不一。据《彰徳府志》记载,该地村南沟涧呈马头形,故曰马头涧。又据该村清同治秀才靳体仁所立碑文录载,“东魏丞相高欢与西魏尔朱世龙相角于此,尔朱世龙阵亡,兵溃,战马纷纷投涧自亡。”羊马比君子,故得名马头涧沿用至今。

高白塔村在马头涧乡南五华里,据清《安阳县志》记载,该村宋时称西白塔。相传该村东部从前有座白马寺,寺内有白石塔,该村以塔取名,查现有同治十一年高氏祖莹碑文记载,崇祯末年,屡被兵焚,族户凋零,寺院白塔俱废。今寺址石佛尚存,因该村高姓居多,故称高白塔。

史葛涧村在马头涧乡西南三华里,据清《安阳县志》记载,该村宋时称葛涧,相传早年一史姓人家在河涧旁定居,涧内盛产葛藤,故称史葛涧。

元二庄村在马头涧乡东南五华里,相传文王被殷纣王押送幽禁羑里时,其子伯邑暗地里护送到此,文王怨儿送行,料必遭纣王所杀害,取名“怨儿庄”,村民嫌此名不雅,遂改为元二庄。

王二岗村在马头涧乡东南十华里,相传文王被殷纣王押送幽禁羑里时,其子伯邑暗地里护送至此,文王怨儿送行,料必遭纣王所杀害,阻儿再送。文王行至此地高岗上,回头再看望儿子,故取名“望儿岗”,村民嫌此名不雅,遂改为王二岗。

张家村在马头涧乡西北7华里,据清《安阳县志》记载,高欢既败尔朱世龙,于此作景观,俗曰骷髅台,在县城西南28华里,周围240步,东高2丈,西高3丈,后又讹曰独乐台。该村宋时称西独乐台,因该村张姓居多,故称张家独乐台,后人简称张家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赶鸟节的传说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的赶节。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华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等熬过了严冬,看到山桃花开了,伸动翅膀,飞上天空,站上了高枝,看到山里人来了,就唱起欢乐的歌;看到妹姑手里金灿灿的包谷籽,一把把,一串串,撒进了黑沃沃的山土里,唱得更欢了,邀集伙伴,快来“会餐”!这样,它们往往成群结队,飞如乌云遮日,落象黑幕压地,耕山人一走,它们巧妙地试探了“稻草人”,飞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会儿,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样子了。鸟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块心病。山地里没有了收成,耕山人只有吃蔬菜,官府的钱水粮流也枯竭了,皇上发了慌,忙下圣旨:“谁制住了鸟害,赏林九架,免税九年。”

圣旨传下来之后,山主、耕山人都想开了办法。盘云寨有个盘英姑,很爱唱歌。耕山人听了她的歌,口里象溶了一块蜜;她向着山泉唱,山泉都停止了流淌;她向着山林唱,鸟雀们都羞得不敢开口,盘英姑的歌停了,鸟雀们还久久不肯离开。耕山人想到:要赶鸟,盘英姑一定有办法。于是,盘云寨的男男女女都来到英姑的木楼,跟她学起了唱歌,并商量把歌传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间去,约定下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下种以前,把鸟雀从九山引开,赶到没有阳春作物的白头山去。在盘云寨,有个叫盘阿肚的山主,养了一对画眉,每天清晨,他把鸟笼挂在木楼的房梁上,逗着画眉唱。说也奇怪,也引来一些山雀,日停寨头,夜宿楼檐,山主十分高兴:“哈哈,九架岭又到我名下了。”于是,他急忙修书,报告皇帝。皇帝朱笔一点,命令各山寨:山主们多养画眉,正月末一天,以鸟引鸟,把九山九岭的鸟雀引上白头山石岩岭。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就要种早包谷了,天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着聚会寨头。九十九寨的山主,看着鸟雀一群群飞出山林,飞来山寨,好不高兴,举起鸟笼,抢在耕山人的前头,向白头山汇集。鸟雀也真的追着歌声,跟着人们,飞往白头山。

这天,白头山上人多,鸟也多。晴天,鸟雀飞成排,为歌唱者遮日荫,雨天,鸟雀飞成队,为唱歌人挡风雨。耕山人从清晨唱到黄昏,鸟雀真的忘了飞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石上,人们悄悄离去。到第二天,鸟们飞到云头寻找歌声,它们围着白头山飞,好像山头有听不完的歌声。这样,鸟雀们在白头山呆了半年,等到它们醒来,坡地上只剩了稻谷杆子,耕山人们早把粮食收进了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春节传说的作文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儿童最喜欢的节日,可是在古代,人们都十分害怕这个节日,这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古代,人们非常害怕过年,因为“年”来了,就等于灾难也来了,那时候的“年”是一种可怕的独角兽,平时住在深深的海底睡觉,每到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他便出来寻找食物,只要年兽一出现,地上就会发大水,人们都会奔走相告:“年来了,年来了!”

这一天,年又来了,人们都奔走逃跑,村长扯开了喉咙喊:“年来了,大家快跑啊!”可是住在东村的丁婆婆因孙子被年兽吃了,就想留下来和年兽拼命。大家纷纷劝说,老婆婆就是不听。这时来了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乞丐,浑身脏兮兮的,他向别人乞讨东西吃,别人都厌恶地走开了,只有那位老婆婆给了他几个昨晚剩下的饺子吃。老爷爷吃完之后,奇怪地问:“大伙都逃走了,为什么你没逃走呢?”老奶奶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并且劝老爷爷赶快逃走。

老爷爷哈哈一笑,说:“小小的年兽,有啥难对付的。”说完穿了一件红衣服,“噼哩叭啦”地烧起了竹子来,又将老婆婆的大门贴上了两块红布。年兽出来之后,听见了这种奇怪的吵闹声,便出来寻找声音的来源,一见到两块红布,年兽便迅速地逃回大海,原来年兽最怕红。那位老爷爷转眼之间也不见了,原来这位老爷爷是仙人变的。

据说从此以后,人们就把烧竹子变成了放鞭炮,门上的红布换成了喜庆的春联。

现在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放鞭炮、贴春联,好不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鲜鱼巷的传说

全文共 1716 字

+ 加入清单

团风正街向着长江的街口叫鲜鱼巷。

据传,从前,有一个常年挑担卖鱼的姓谢的孤老头儿,穷得连破房子也租不起,就寄住离正街不远的宝极观里,附近的人都叫他“谢鱼贩”。

谢鱼贩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疙瘩,别人欺负他,他也只会红红脸儿。所以,鱼行老板上鱼给他时,总把最差的搭给他,还常常混杂一些死鱼。买鱼的人又常常挑来拣去,弄得活鱼都死了。到了中午,谢鱼贩只好折价贱卖,弄得经常亏本。

有一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谢鱼贩寄住的屋子热得像蒸笼,他只好搬了一张破草席,铺在屋檐下的台阶石板上,手握破蒲扇驱赶蚊虫,直到半夜三更才迷迷糊糊睡去。

突然,他听到“吱”的一声,宝极观的大门被推开了,前后进来八个人:有的背着宝剑,有的牵着毛驴,有一个还是跛脚,一拐一拐地落在最后。谢鱼贩吓得不敢吭声,急忙偷偷起身,悄悄地跟在后面,只见其中摇着大蒲扇的大肚子捏住鼻子,对背着宝剑的说:“兄长,我们几个月没来,是谁把一个清净的道院,搞得腥臭熏天了?”

谢鱼贩一听急了,心想一定是那条原想拿回来喂猫的死鱼发臭了,忙上前道歉说:“小人无家可归,晚上在此寄居。鱼腥玷污了道院,请道长多多包涵!”

那道士见这老头儿忠厚老实,便说:“哦,还有一条死鱼卖不掉,就卖给我吧。”说着就准备从怀里掏钱。

谢鱼贩忙摆手说:“一条死鱼不用买,你要就送给你吧。”说着,就进屋里摸出那条死鱼递给他。

那道士接过死鱼,放在鼻子底下闻闻。谁知那条鱼一触到道士的胡须,竟扑的一下蹦跳起来。道士哈哈大笑:“明明是条活鱼,还说是死的!”

谢鱼贩大吃一惊,心想,这背宝剑的道士一定是神仙吕洞宾了。

道士把鱼放进水盆里,问:“你说死鱼能送,这活鱼送不送?”

谢鱼贩忙说:“我穷是穷,但一条鱼还是送得起的。”

道士点点头,随手拔下一根胡须,对谢鱼贩说:“这根胡须给你,或许能派上大用场!”这时,只听见另外七个人已走出门外正在呼唤他,他应了一声“来啦”,便白光一闪不见了。

第二天,谢鱼贩又去卖鱼。天热死鱼多,老板给他的一担鱼,竞有一大半是死的。谢鱼贩挑到僻静处,想起昨晚那道土的法子,就掏出那根胡须来试试。说来也真神奇。那些死鱼一触到胡须,便一条条都活了过来。不到半天功夫,一担鲜鱼全部卖光。

谢鱼贩挑着空担往回走,见几个同行因为死鱼卖不出去,正在愁眉苦脸。谢鱼贩忙说:“伙计们别发急,我让这些死鱼都活过来!”说着,把他们的死鱼都变活了。同行高兴地问谢鱼贩:“谢大哥,一夜功夫,你哪里学来的仙法呀?”

谢鱼贩生来就老实,便一五一十地向他们讲了昨晚的经过。而且,只要哪个同行的鱼死了,他都乐意帮他们把鱼变活,从此,团风卖鱼的都开始过上好日子。

鱼行老板听说此事后,眼睛都红了,一心想霸占这根胡须。软法子硬法子都用过了,因为卖鱼的同行都得过谢鱼贩的好处,大家齐心帮助他,使鱼行老板一直没有得逞。

这时候,从京城传来消息,贵妃娘娘一条心爱的红鲤鱼死了。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全国寻找一条同样的红鲤鱼,可就是找不着一条照式照样的。

这消息传到鱼行老板那里,他眼看着发财的机会来了,就把谢鱼贩的仙法报告了县官。县官心想,这可是升官的好机会,马上派人叫鱼行老板领路来找谢鱼贩。

县官见到谢鱼贩,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后说:“你只要医活了红鲤鱼,就再也不用卖鱼,只管坐着享清福了。”

谢鱼贩听了哈哈一笑:“我这卖鱼的臭老头,不挑鱼担会腰骨痛的。我只能医活百姓吃的鱼,医不活皇帝老儿玩耍的鱼!”

县官气得直翻白眼,大喝一声:“谢鱼贩,你别敬酒不吃吃罚款!”说着就命差役搜查。

可怜这些差役,一根细细的胡须怎么搜查得出呢!

县官见搜查不出,只好命差役将谢鱼贩抓到衙门里去,并恶狠狠地说:“你要不交出那根胡须,就把你的胡须统统拔光!”

谢鱼贩吓得连忙摆手:“大人饶了我吧,我把那藏着的胡须给你们找来。”说着,他带领县官和一班差役来到长江边,装着在草丛里寻找胡须的样子,趁差役不防备时,偷偷把那根藏在袖口里的胡须丢进了长江。差役们一发现忙去打捞,可是怎么也捞不起来了。县官一怒之下,命令差役把谢鱼贩抛入江里。谢鱼贩落水后将这根胡须吞入腹中,因而得道成仙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谢鱼贩,将他经常卖鱼的巷子叫谢鱼巷。随着时间的推移,谢鱼巷也就演变成现在的鲜鱼巷了。

[鲜鱼巷的传说20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阳节的传说初中生作文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九即重阳节,又名重九,九月九重阳节的传说。传说东汉时,有个名士姓费名长房的人,这人善观气象,能知吉凶。他的徒弟姓桓名景。有一次,费长房对徒弟桓景说:“到二九之日,你家中有大灾大难,最好九月九日到泰山登高,喝菊花酒,用红布袋盛上乌珠用以避灾难。”到了九月九日师徒两人到泰山登高,后回家,所有动物全部死去(牛、驴、马、鸡、狗、鹅、鸭等动物)。从此,每年九月九有登高的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人民传统的节日重阳节。每逢这一天,人们要登高、赏菊,还要吃菊花糕,饮菊花酒,传说东汉时,在江南青山脚下来了一位白发老人,对人们说,九九重阳这一天有灾祸,必须上山钦菊花酒,方可免灾。人们将信将疑,在九月九之前纷纷举家搬至山顶,并照老人指点,在山上饮菊花酒。果然,九月九月那天,村寨被一场大火烧光,幸亏人已上山,免于灾难。自此,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人们都要登高饮酒。居住平原的百姓因无山可登,就在重阳节这天在自制的米粉糕点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邪之意。久而久之,这种习俗流传开来。

恒景回到家乡,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高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冬至传说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的传说

全文共 200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的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的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八年级过年作文:过年的传说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爷爷一起查了一些关于过年的资料。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年”的传说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六年级作文:宇宙外的传说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奇妙的传说……

在南美州有一个国家,叫冰国。其实那里并没有冰,就是因为很热,他们才想要冰,所以叫冰国。

有一天,冰国的一位年轻的公主,叫冰星,她梦见死去的国王对她说:“孩子,宇宙上正在发生大战呢!只有你才能去阻止,我教你念一句咒语,心心心,冰冰冰----星,只有念了这一句咒语你就可以找到冰月姐姐,她会教你的! ……冰星以为父亲在托梦给她,就念起了咒语,“心……冰……星”。突然一道黄色的光,猛地向冰星扑来。那道光停在了冰星的面前,原来是一位如花似玉的仙女。冰星腼腆地说:“你是不是冰月姐姐?”“是啊!是你把我叫下来的。我知道你是要我传授你武功,去对付那些可恶的三大行星。”“什么三大行星?”“哎!国王一定没告诉你那个事吧,说起来话长……,有一天,宇宙上有九大行星,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三颗行星,他们分别叫樱星、君星、玄星,他们到处挑拨离间,害得九大行星自相残杀,最后玄星把八颗行星都抓住放在大牢里,唯一没有被抓住的是太阳。他们下一步就是去抓地球了!所以你要保护我们,打败那三颗行星。”冰月深情地说。

后来,冰月教冰星二个月的武功。到了要去救其他行星的时候,冰月送她一把银光闪闪的宝剑,一对天使翅膀,还有一个天使棒。

冰星用天使翅膀飞到宇宙上面,她趁着看守睡觉的时候偷偷进去,把八大行星都救了出来。他们都非常感激冰星。

下一步就是去对付那三颗可恶的行星了。刚好三个小行星都来了。我们这边太阳也来了。“我们分为三组”,冰星说。冰星和太阳还有水星、火星一起去对付樱星,因为樱星的魔力最大,冰星用宝剑一舞,舞了三个剑花,然后再用玉女剑法对付樱星。“其他的两颗星已经被我们摆平了!”其他的星说。最后三颗星都不行了,冰星用了最后一个武器,就是天使棒,她舞了一个圈,把自己想拯救家乡的感情都装进去,天使棒发挥了最真实的效果。

“三颗星都被我们降服了!”几颗星微笑着说。冰星回到地球,地球又是那么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