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党的历史(通用20篇)

浏览

3582

作文

1000

有关闭门羹历史典故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

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我们吃过的粟米羹、莲子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食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其实,这不是什么特殊种类的食品,而是从古代闭门拒客的一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的掌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心得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回答的是树立什么理想、为谁树立理想的问题。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关乎青年健康成长的方向。青年有理想,就有正确前进方向和强大奋斗动力。祖国是青年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热爱祖国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广大青年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个人发展容易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今天的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定理想信念,胸怀报国之志,为祖国奉献、为人民奋斗,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进一步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广阔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回答的是为了实现理想要怎么做的问题。担当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的担当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才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才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奉献、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90后”青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逆行而上”,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把青春书写在抗疫一线,交出了合格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徒四壁历史典故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典源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卓)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索隐:“家空无资储,但有四壁而已。”

释义用法司马相如 (字长卿) 与卓文君一同奔回成都,他家中空荡荡的,四面只有墙壁。后用此典形容家中贫穷,一无所有。多指寒士生涯。

用典形式

【四壁】 宋·杨万里:“他家都有侬家无,却有四壁环相如。”宋·刘辰翁:“相如倦游去,掩四壁凄其春暮。”金·元好问:“四壁旧闻悬磬宅,一囊今有卖书钱。”

【立壁】 宋·陈师道:“我无置锥君立壁,春黍作糜甘胜蜜。”

【壁立】 晋·左思:“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宋·范成大:“犬子地寒徒壁立,元龙身懒谩楼高。”

【马卿壁】 清·黄景仁:“杜陵茅,马卿壁,我更无家可归得。”

【无四壁】 宋·范成大:“苍茫一身无四壁,八方上下惟孤篷。”

【四立壁】 宋·黄庭坚:“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宋·范成大:“君家十年四立壁,震风凌雨啼妻孥。”

【四壁立】 宋·陈师道:“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四壁穷】 宋·陆游:“兀兀终年醉,空空四壁穷。”

【四壁空】 宋·陆游:“无地容锥四壁空,浩然亦未怆途穷。”

【家四壁】 宋·苏轼:“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

【家徒壁】 宋·陈与义:“相如未免家徒壁,季子行看嫂下机。”

【长卿四壁】 清·赵执信:“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四壁一身】 宋·陈与义:“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四壁相如】 清·黄景仁:“一生伯道伤无嗣,四壁相如尚有妻。”

【君家四壁】 宋·苏轼:“君家四壁如相如,卷藏天禄吞石渠。”

【相如四壁】 金·元好问:“相如四壁消何物,直要文君典鹔鸘。”

【家无四壁】 唐·张偁:“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家徒四壁】 宋·黄庭坚:“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清·徐夔:“入门家徒四壁立,短衣往往不掩踝。”

【一穷无四壁】 宋·陈师道:“一穷无四壁,百代有千诗。”

【司马归无屋】 宋·汪元量:“司马归无屋,冯驩出有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将记住南京大屠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这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国家,已然成为了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里的国家。自从邓小平和习大大一系列重要人物上场,中国各方面如同吃了增长剂一般,飞速发展。可是,在今天都市的繁华和霓虹灯彻底平静下来时,谁又能记起那些埋藏在历史长河里的国耻呢?

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震惊国内外的惨案,到如今的年轻一辈,有多少人提起来的时候是痛彻心扉的?

南京大屠杀就是指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对南京及其附近的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学了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书上有一篇日军比杀中国人数多少比赛的新闻。他们把这当做骄傲,辉煌。不仅如此,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仅仅四十多天,日军集体屠杀就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还有其他零散屠杀加之,死亡人数就达30多万。这是一串令人痛心的数字,是一次突破了战争伦理底线的战争。令多少南京人心里留有的恐惧至今未消散?

可是,有研究数据表明,日本广岛长崎被轰炸后的纪念日,纪念的人数远远比南京大屠杀纪念人数多。在今天这个和平,安逸的社会,我们已经有种过逸的现象了。人们仿佛遗忘了这件事。今天,我过往别人所带来的屈辱,知耻而后勇,把屈辱变成们已经不需要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更应该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位卑不敢忘忧国”这样的精神。我们可以不生活在仇恨里,但我们不可以忘记国耻。

虽然我们不能够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对我们带来的影响。但我们要铭记国耻,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要如卧薪尝胆一般,正视过往别人所带来的耻辱,知耻而后勇,把屈辱变成人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悠久的沈阳故宫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成“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其中又分为大政殿、十王亭、凤凰楼等古建筑。

刚走进故宫,就让我感到故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进了故宫,我首先看到的是大政殿。大政殿俗称八角殿,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殿顶铺满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看到这些,我不由得为这些民族设计师的构思所倾倒。没想到,古人的智慧也是无穷的,一点也不比我们后人的差。出了大政殿,就到了十王亭。它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上史所仅见,独一无二。其中,十王亭又分为左翼王亭、右翼王亭,并有以红、白、蓝、黄作为颜色的正、镶旗亭。在这八旗亭中,有各种盔甲、兵器,还有代表这八种颜色的对应衣服,据说当时这八件衣服还有由低到高的等级呢。在十王亭中间的空地上,屹立着一门大炮,仿佛在向侵略者示威:来吧,让我把你们炸个片甲不留!充分展示了当时军力的强大。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后花园,被风吹得摇曳的柳树,就像一位公主亭亭玉立。偶尔飞来几只小鸟落在“公主”身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和公主嬉戏。最后,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博物馆,这里陈列的物品多半是旧皇宫留下的宫迁文物。当然,传统的工艺品陶瓷、织乡、漆器等也不少。

看到这些工艺品,既让我大饱眼福,又让我看到了古代人的勤劳。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古代文物,让中华五千年的源远流长的历史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历史悠久的沈阳故宫是神奇而美丽的,难道你不想去那里看一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第一次爱上历史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第一次,难忘的第一次,到底是啥呀!”当我正毫无头绪的思考题材,我的眼睛无意间扫到了《明朝那些事儿》。

“百家讲坛,谈笑古今……”电视上正播放着爸爸和爷爷最爱听的“百家讲坛”。每当看到他们听得如此忘我时,我就不得其解:这么枯燥,有什么好看的?况且,我也听不懂,也压根就不感兴趣,还不如《喜羊羊》呢!

因上学期学习和工作表现出色,过完年的这个新学期,赵老师奖赠了一本书给我——巜明朝那些事儿》。这书不翻还好,一翻就不得了。

这套书是以朱元璋的出生写起,一直到崇祯皇帝自溢明朝灭亡结束,整个明朝的历史就被这个笔名为“当年明月”的大师收入书中。作者把原本枯燥的历史加入了小说的写法,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这里面当然少不了权谋之计,战争之计和诡诈之计了。

作者“当年明月”对《明朝那些事儿》的人物排了个名,NO1。文武奇才--王守义,NO2。鞠躬尽瘁--于谦,NO3。大公无私--张居正,而最后一名却是打遍天下的朱元璋,这叫我有几分惊讶。

“当年明月”真了不起,能把明朝最艰难卓绝的开国经历,到繁荣昌盛,最后到落没的这一大段历史写的如此透彻,在下无比的佩服!

在“当年明月”的笔下,一个个历史人物鲜活起来,一幅幅画面将我迷住,我想,我可能因为《明朝那些事儿》而爱上历史,疯狂地爱上历史,现在的历史对我而言,已经算是一位“知己”了,我不再排斥它,而是被它深深的吸引。

如果你一直排斥某个东西,就会厌恶他,错过他,但如果你试着靠近他,去了解它,也许会有新的发现,甚至深深地迷恋上他。

历史并不枯燥,她是那样宏大,那样精彩,她深深抓住了我的心。整整五千年,在这其中,有多少英雄,多少伟事?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历史的无穷魅力,这也是我第一次爱上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蔺相如完璧归赵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

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

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原文是 “完璧归赵”。)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葡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

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壁,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中流击楫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晋书·祖逖传》。

【释义】中流:河流的中央;击:敲打;楫:船桨。渡河时在河流的中央拍打船桨。比喻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昂之气。

历史典故

祖逖原本出身于西晋末年的北方大族,后来家道中落。在当时的乱世之中,祖逖带了几百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过程中,祖逖主动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人,把自己的粮食、衣服也分给大家。乡亲们都十分敬重他。

不久,逃难的人群来到了泗口(今江苏靖江北)。这时,祖逖手下已经聚集了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人。大家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被外族侵占,都很愤恨,见祖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就推选祖逖做了首领,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打回家乡去。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位做皇帝,祖逖曾劝说他领兵收复失地,司马睿当时并没有收复中原的打算,但听祖逖说得慷慨激昂,也不好推辞,就勉强答应了祖逖的请求,并派他做豫州(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他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但不给他战衣和兵器,还让他自己想办法集结士兵。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绝不再过这条大江!”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祖逖停了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等到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后,才向北进发。当时,长江以北的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随他一起北伐,祖逖的威望越来越高。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来,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领土,许多敌军也陆续向祖逖投降。晋元帝即位后,觉得祖逖功劳太大,于是封他为镇西将军以节制其权力。

【成长心语】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说话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绝不能半途而废。祖狄以他自己的微薄之力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实现了对自己、对众人的承诺。他也让我们领悟到了誓言的真谛,它不应该是一种决心,而应该是一种实际的行动与作为。当你想要许下誓言的时候,请先想想你真的愿意去做吗?你真的有能力去做吗?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誓言的可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历史博物馆初三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馆区占地7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文物藏品37.5万件,以史前文化、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金银器、唐墓壁画最具特色,其中18件国宝、1709件一级文物最受观众青睐。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筑是气势恢宏的唐代风格。

这次去西安,历史博物馆是不可错过的`地方,它使我了解了我们人类的祖先。从非洲地区发现的南方古猿:距今400-100万年前,与黑猩猩相似,颅内模的形态已经和人类相似了;能人:200万年前,已经开始制造工具;到我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200-20万年前)、早期智人(20-5万年前)、晚期智人(5-1万年前)。

大约115万年前蓝田人、大荔人就在陕西半坡、临潼境内生存,进化、发展。蓝田人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他们已经开始制造工具,使用火,主要有大尖状骨器、石器等多种工具,集体狩猎,以天然洞穴为栖身之所。大荔人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早期智人,他们的石器制造技术提高,用途分工明显,可以取火,还出现了有意识埋葬死者的习俗。晚期智人,懂得了美观,使用骨针缝制衣服防寒,用动物的牙齿骨骼等磨制、钻孔做出装饰品。出现了人物、动物形象的岩雕、石雕。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至7000年,这时已经开始种植植物,饲养猪、狗等家畜,过着定居的生活。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制陶工艺比较原始,火候低、器类少,彩陶尚处在萌芽阶段。到此就基本和现在的人类没多大区别了。

这次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补上了史前历史这一段空白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丑妇效颦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话题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语文书,读到《三顾茅庐》这一课,就让我想到三国时期雄才大略、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他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诸葛亮姓诸葛,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他曾隐居于南阳十年,被刘备三次请出茅庐,为刘备出了许多许多谋略,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我的脑海中也深深地刻下了他。

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足智多谋。他身经百战,在赤壁之战中,他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连环船;在西城县一战中,他利用空城计,吓退了魏军15万人马。

他上通天文地理,下知军事兵法。比如在赤壁之战时,他先用连环计骗过曹操,再让黄盖假装投降,最后他竟推算出天会刮东风。风起时,黄盖带着装满柴草的船驶向曹军,并点燃柴草,曹军不熟水性,火烧连环船,曹军大败。

诸葛亮总是手拿鹅毛扇,在战场上镇定自如、处变不惊。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先帝创业未办,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诸葛亮为表达对刘备的忠心,写下了《出师表》。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令我感动万分。

刘备死后,他时刻不忘报答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全力辅助刘备的儿子——刘禅,直到病死于军中,在临死时还不忘国家。

诸葛亮是多么让人感动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当思想飞过历史的天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题记:在蝶的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的眼里,蝶只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走过宁静的乡村,穿越繁华的都市,一颗心终于平静下来,它幻化作一只五彩鸟,飞呀飞,当它飞过那片历史天空时,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霸王的英灵化作鬼雄,美丽的虞姬凝成矛前的一片殷红。可怜西楚霸王一世英明化作流水随乌江滚滚东逝,只留下那小人刘邦站在金殿之上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就在人们唾骂刘邦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如果没有刘邦,哪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如果没有刘邦,哪来卫青、霍云病手持长枪战边疆……也许,在开创伟业方面,刘邦比项羽更合适。

再说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众人心目中,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在她的残酷统治下,有多少人成了冤死鬼!然而在某些方面,她也立下不少功劳:任用贤才狄仁杰,成为一代清官,她立殿试制度使一些出身卑微的人才有机会报效祖国……在她的统治下,河清海晏,人民安居,史称“贞观遗风”。由此看来,武则天的功大于过。

一代明君康熙,在人们眼中是个圣人,斗鳌拜,平三藩,哪一笔不是史册中耀眼的星?然而,打着“满汉一家”旗号的他却把忠于他的汉臣发配到沈阳——满人的故乡,这和监视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人都有两面,不论是明君还是百姓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用不同的眼光看人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正如蝶认为蜂是笨蛋,蜂觉得蝶是浪子一样。所以当我们做出评价的时候,我们应跳出爱憎,用全面均衡的眼光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公正。

思想飞进历史的天空,我想到了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典故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因诗写得出色,被著名诗人贺知章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很快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唐玄宗对李白很欣赏,就封他为供奉翰林,要他在宫在写诗作文。过了一段时间,李白既不见皇帝找他商量国家大事,有没有分派给他什么重要公务,却常常让他陪皇帝和贵妃游山玩水,写“宫中行乐词”。这和李白治国安邦的志向相差太远,因此他常常在苦闷中借酒浇愁。

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权力很大,皇太子叫他“阿哥”,王公大臣们称他“阿爹”,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的。李白其实早就看不惯高力士的所作所为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看看伸在他面前的脚,又看看玄宗毫无表示,只好顺从地给李白脱下靴子。

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于是他就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唐玄宗对李白渐渐冷淡下来。李白在这样的环境里再也待不下去了,只得离开长安,再次到外地游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听听故事是小学生都爱做得事情,同时好的道德典故也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典故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典故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典故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典故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典故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典故6、王恭身无长物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典故7、张良拜师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三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席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

典故8、荀巨伯舍身救友

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围攻城。他不肯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得救。荀巨伯对友情的忠诚也流传千古。

典故9、管鲍之交

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敌人的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虏。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这段友谊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典故10、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许衡是元代理学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时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边有一棵梨树,别人都争着摘梨吃,唯有许衡独自端坐。有人问他,他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却有主人。别人所遗失的东西,即使有丝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典故11、程门立雪

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典故12、范式张劭交友重诚信

东汉时,张劭和范式一同住在太学里读书,是很好的朋友。学成别离时,两人约定两年后的中秋节中午在张劭家再见。两年后中秋,张劭杀鸡备饭,正午时范式果然从数千里外赶来。两人交友诚信的典故也由此流传。

典故13、缇萦救父

西汉时,官吏淳于意被判肉刑被押送上京。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坚持一路随父亲进京,为救父亲向汉文帝上书,最终令汉文帝废除肉刑,成为著名的孝顺典故。

典故14、孟母三迁

孟子幼年时,家附近的环境不好,其母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孟母三迁”后成为父母用心良苦培育孩子的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苏武牧羊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17 字

+ 加入清单

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武牧羊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田忌赛马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田忌赛马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田忌赛马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史记》。

【释义】田忌用孙膑的计谋在赛马中赢了齐王。表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

【历史典故】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成长心语】

选择是理性的取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选择了,才能正确做事;正确选择了,才不会多走弯路或误入歧途。放弃是另一种更广阔的拥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敢于放弃者精明,乐于放弃者聪明,善于放弃者高明。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才是上策。这也正是“田忌赛马”带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秦国穷图必见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末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秦国野心不断膨胀,企图吞食其他六国。公元前228年,秦国开始向北侵略,先后功灭了韩国和赵国,作为邻国的燕国唇亡齿寒、危在旦夕。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去行刺秦王,以此来扭转局势。

荆轲是当时燕国的一位勇士,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不二人选。为了荆轲能够成功接近并行刺秦王,燕太子为荆轲精心准备了秦王痛恨的秦国叛逃樊於期的头颅,同时,荆轲带上了燕国打算献给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区的地图。然而,在这卷地图里面藏着刺杀秦始皇的锋利匕首,刀锋上还涂抹上了烈性毒药。

秦王得知燕国派人进贡他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喜上眉梢。当秦王看见自己最痛恨的叛徒的头颅满心欢喜,紧接着秦王听说燕国想要奉献本国最肥沃的大块土地,更是心奋不已。秦王接过秦武阳手上的地图,当场展开地图。秦王仔细地看着地图,正当地图快要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一个箭步上前,一手抓着秦王的衣袖,一手举起匕首行刺。

但是,荆轲并没有刺中秦王,秦王奋力挣脱,两人随后围着柱子追逐,在一番追逐后,秦王在侍臣的提醒下,拔剑刺伤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受伤倒地后,用力将匕首投向秦王,但是,可惜的是并没有刺中,而荆轲亦被随后拥上来的士兵用乱刀杀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历史博物馆初三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哥哥参观了成都历史博物馆,在里面我真是眼福不浅,眼界大开,不仅是观赏了文物,而且也让我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历史课。

历史博物馆分三层,馆里呈列的物品真多呀,有玉器、陶器、古代兵器、名人字画,看得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大饱眼福。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巨铜鐝、玉麒麟、玉白菜。

我走进古代兵器陈列馆,只见里面的文物琳琅满目,有弯弓、寒光闪闪的匕首、结构复杂的连弩。忽然一个柄古铜剑出现在我眼前,哦不!应该是巨铜鐝,它虽然没有现代剑的豪华,美观,但看上去却古朴大器。剑柄短,三角形的剑身,长约两尺,上面刻画一条腾云驾雾的龙,一只仰天长鸣的凤,它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上演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我不经意的看了一下解说词巨铜鐝的“年龄”竟然是汉代的兵器,至今已有3千年的历史,

参观完兵器馆我们又来到玉器馆呈列室,里面的玉器数量繁多,年代久远。最惹人眼球的是翡翠白菜与翡翠麒麟。先来说说翡翠白菜吧,它高10.3厘米,寛6.07厘米,长18.3厘米。是一块难得的珍品。翡翠白菜上半部分呈青色,下半部份逐渐变成晶莹透亮的乳白色,在灯光照射下十分耀眼。最令人惊讶的是层层叠叠的绿叶上竟然有红宝石做的小虫子。他们正在啃食菜叶,就连蚕食后的小洞洞的清晰可见我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鬼斧神工的工艺。

如果说玉白菜是鬼斧神工,那么翡翠玉麒麟,它那完美的雕工,栩栩如生的造型就是巧夺天工,神之杰作。它令我如痴如醉,如梦如醒。神不知鬼不觉,时间如流水,夕阳西下,哥哥拖拽着我离开了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将记住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射洪人,我的家乡射洪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小县城,地灵呢,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杰呢,则是我们这可是“诗歌骨”陈子昂的故乡。

陈子昂是初唐时期的人物,他从小家境殷实,物质条件丰富,他年轻的时候与大多数公子哥一样,放荡不羁,风流倜傥,不过呢,相对于其他公子哥,他更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在他24岁这年,他突然发愤图强,凭借他过人的智慧中举进士,从此,他走上了仕途生涯。

在陈子昂仕途生涯中,他走的路异常艰辛,他中举之后,多次向武后上谏,先受到了武后的赏时,同时也受到了武侯的重用,之后呢,他又遇到了“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人生一下子落入千丈,因为陈子昂在边防颇有些远见,在26岁和36岁两次从军边塞,期其间,也写了许多豪情诗,最终他在38岁时回持官回乡,却遇到了县令段简,段简十分贪婪,因为他自己的私利迫害陈子昂,终于使陈子昂冤死狱中。

唉!多么可惜啊,一代文豪,就这样冤死狱中,如果他能长寿,又能为我们奉献多少名片呢?

历史已成定局,我们无法改变它,但是历史将永远记住陈子昂。陈子昂为我们熟知,更多的是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建树,陈子昂的诗风风骨峥嵘,有深远的寓意,为他之后的李杜等著名诗人开阔了一条宽广大道,陈子昂的名作《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以及他最负盛名的《登幽州台歌》都能看出他苍劲有力的诗风,这些诗歌都有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朴实,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子昂虽然只活了短短41年,但他注定是要被历史所铭记的,就像我的家乡,古城墙被称为子昂城,道路被称为伯玉路,你为唐诗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像是“诗骨”的称号一样,你诗歌的构造,为后来诗歌发展提供了骨架,让中华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你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人才稀少的感叹;“独怆然而泪下”,这是你面对社会黑暗,对贪婪可恶县令的咆哮,但历史不会抛弃你,历史将会记住你——陈子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自读《贝多芬》一书后学到了很多他的优秀的品质,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贝多芬的身影,那顽强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时时刻刻做到:不管做什么事,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像他一样坚持不懈!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