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党的历史【实用20篇】

浏览

3590

作文

1000

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自信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在同一件文物上,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一追求,从第一期节目即可窥见一斑。首期展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还有跟它一起血脉相依的守护人。这一切,都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国家宝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这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节目,是续接历史、让昨天与今天生动对话的过程,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这样的节目,也是让博物馆里的宝藏真正生发其独特价值,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的过程。如此格局开阔、气势磅礴的节目,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_高一作文1600字

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历史,是容易让人遗忘的,但正是历史,那一篇篇陈旧的书页,却满满地写下了中国的荣辱兴衰。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祖国啊,让我翻开你充满了辛酸和屈辱、压迫与反抗,不屈不挠、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吧!

万里长城,气势磅礴。是谁造就了他,一个声音高叫着,是英雄。不,我掩卷沉思,是人民,是人民用汗水筑起了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造就了英雄,是人民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英雄只有代表着人民才成其英雄,没有人民哪来的英雄?林则徐引水销烟,是谁?是人民帮他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梦。“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谁成就了这位马背上的皇帝?我仿佛听见了无数声音回答:是人民。

翻开中国的历史,它不仅记录着光荣,也有耻辱。众所周知,1926年下半年,北伐的广东国民革命军,在长江流域、江浙战场取得了辉煌战果。给了各国帝国主义,特别是英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英国政府为巩固其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加紧了干涉中国革命的步伐。他们不仅调遣大批军队来示威,而且利用其商轮在中国内湖胡作非为。把浪沉中国木船、淹死中国人民为儿戏。这就是著名的万县惨案。

南京大屠杀,更是凶残。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据中国学者考证,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伤的中国民众高达30万以上。

涛涛黄河水,记载着中华儿女的片片爱国之心。面对侵略者的种种丑恶行径,祖国没有沉沦,面对着锦绣山河的呼唤,中华儿女没有沉默。15岁的刘胡兰面对死刑,没有丝毫悔恨;江竹筠和同志们含着眼泪绣出五星红旗。赤胆忠心;淞沪之战,29军英勇壮烈;狼牙山五壮士毅然跳崖,惊天动地;我们不能无视卢沟桥的第一声枪响。我们不能忘记多少中华儿女在这片热土上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

第二篇:

如今,中国是多么繁荣昌盛,北京奥运会圆满举办,飞船、卫星连连成功发射,所有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有谁能想到,我们中国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屈辱历史。

说起屈辱历史,大家一定会想到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南京大屠杀。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让世人铭记。1937年12月10日,日军占领了我国六朝古都、当时国民党首都南京,开始了骇人听闻的屠杀;1937年12月12日,日军占领了雨花台;12月13日,日军从中华门开进了国民政府的首都,还下令实行长达6个多星期的大屠杀;15日,日军在汉中门外杀死两千多人,在鱼雷营杀死九千多人;16日,杀平民五千多人;18日,用枪射杀四千多人,在燕子矶江滩死亡人数达五万多。另外,在南京城一段三十里的江面上,日军用他们罪恶的双手洒下了十四余万人民的鲜血。六个多星期,日本人烧杀抢掠,共杀害了三十多万中国老百姓,让古老的南京城面目全非,抢劫的财产不计其数。

“两千,九千,五万,十四余万,三十多万……”这一个个数字,令人看了触目惊心,这一个个数字,令我们为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和没人性而感到愤怒,为那么多的遇难同胞而感到悲哀。中国,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竟然受到了这般屈辱,真让人愤愤不平。在大屠杀期间,每个日本兵以杀中国人取乐,被尸体填满的沟渠,更令人惨不忍睹。在南京,小学生们还举行了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罪证展览,同学们纷纷行动,搜集许多血迹斑斑的侵华日军的罪证,还有许多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出来指证日本人的罪恶勾当,提醒人们不忘国耻。

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将来用自己的能力让中国人民站得更高,让我们中国更加强大!

1.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最新)

2.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800字

3.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600字

4.高一作文:感悟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望历史作文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伟大的去尝试选择便会一无所获。观看历史,许多伟人做出了自己伟大的选择。

诗圣--杜甫。在躲避了战乱后却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有着狂放不羁的一面,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靖节先生--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厌恶官场生活,喜欢田园生活,不辞辛劳。

词中之龙--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河东先生--柳宗元。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的伟人,他们为祖国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我们应该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将记住习近平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总是按它的规律悄然运转,但它也总能够定格下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2017年时间穿过中国的铁路航空,中国正以世界惊讶的速度发展着。

习主席说过:“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5年后,13亿人民收到了这样一份答卷。五年来中国每年脱贫人口达1391万人,悬崖村有了钢管梯,西藏有了藏民安置点。幸福感从人民心中迸发。

在2005年前,我可能从未想过只带手机出门。支付宝的出现打开了快捷支付之门,”老板,扫支付宝!“已经是小吃街最常见的一句话。中国特有的支付方式是外国人最想带回国的特产之一。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宁愿放弃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现在抬头望天空,看见儿时飞过的鸟又一次印入我的心里,他们又回来了。朋友们的回归,让我欣喜,不禁想起那清澈的河流,那石下的小螃蟹。曾以为他们将永远成为过去,而北京地下水的首次增长让我看到了希望。一个牺牲环境发展国力的国家终究是短命的。因果轮回,向自然借的因终究会成为人类的果。

中国车,中国路,中国网,中国气。中国这五年实现了2g落后3g同步4g超越,因为网络,相隔千里的亲情得以联络;因为铁路,相隔千里的亲人得以相见;因为燃气,相隔千里的温暖得以相传。今天,人人期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还能有多少进步。

中国一踏,雄鹰起飞。国家的安全离不开军事的保护,辽宁舰的服役,让人民心中又踏实了许多。军事强,国土安。在钓鱼岛方面,我们看到了国家强势的一面。国土一寸都不能谦让。想到毛主席时期,正因为双弹的研发成功才使中国有发展的和平。所以,习主席加强军事政策,此为上策,使人民的强心剂。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中国已经在创新路上一次又一次冲刺成功。现在中国圆珠笔终于有了中国心,结束了进口笔芯之路。这是一次重大的成功,因为总是依靠进口的国家是不能全方面发展的。

历史将记住习近平,记住这个男人做出的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如果你去问中国人:你幸福吗?答案只有一个: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诗巧藏三十六计历史典故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三十六计相传为檀公所辑,系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要熟记三十六条妙计却非易事。有一位学子潜心钻研,终于悟出一法,在三十六计中每计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三个字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历史的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向东流,一代枭雄好儿男,在滚滚的历史长流中,我似乎看见了屈子在高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在长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在沉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晏殊在浅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我却偏爱。

少年时代的聪颖、勤劳,但也带点青春期特有的叛逆。有一天,天气很热,刚好先生不在,少年便提议大家去游泳,待一贯严厉的先生回来要处罚学生们时,大胆地回敬先生说连孔夫子都赞成到河里去洗泠水澡,接着还念出了原话,气极的先生到家长那告状,父亲一听带头闹学,气得抄起一根竹棒便向儿子打去,情急之中扭头就跑,在外胡乱躲了3天才被家人找回家来,之后先生的态度也温和了些,父亲对儿子也有所体谅了,少年的这次“”取得了胜利。

1910年的秋天,17岁的到湘乡县立东小学学习新学,临走前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夹在父亲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为他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为了策动秋收起义,在安源和铜鼓间穿梭筹备的日子里,还发生了一个有惊无险的小故事呢!有一天,身穿白色裤褂,装扮成安源煤矿的采购员赶往铜鼓,不想在浏阳的张家坋村竟被民团巡逻队抓住了,接着被押往民团总去处死,沉着、机智的在被押到离民团总部不到200米的地方,一下子挣脱出来向田野猛跑回去。在蒿草丛生的一片水塘边,一直躲到太阳下山,这中间竟有好几次差点被搜捕到,然而意志坚强的他始终坚持着隐蔽在那里,直到天黑,敌人放弃了搜捕,这才忍着赤脚擦伤的疼痛,翻山越岭,彻夜赶路,最后终于安全地到达了农民武装那里。

如此才华横溢、机智勇敢的,让我怎能不尊敬、不爱戴呢?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做那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共同建设可爱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孔丘周游列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926 字

+ 加入清单

孔丘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丘周游列国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正当吴楚、吴越争斗激烈的时候,中原的诸侯国内部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公元前年,鲁国的国君鲁昭公被大夫季孙意如驱逐。季孙意如另立昭公庶出的儿子宋为国君。这就是鲁定公。从此,鲁定公就只成了鲁国的一个象征性的国君,鲁国的权力就分别到了三家大夫的手中。

这就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但是,这三家大夫在各自为政的过程中,慢慢地又被自己的家臣窃取了实权。其中,以季孙氏家的问题最为严重。这时季孙意如已死,他的儿子季孙斯继承了权力,并任鲁国的相国。季孙斯的家臣阳虎,乘机攫取了季孙氏的实权,并且企图灭掉季孙、孟孙、叔孙三族,自己取而代之。

公元前年,阳虎起兵叛乱,季孙斯逃到了孟孙氏无忌的封地。孟孙无忌有个老师叫孔丘,他早已料到了这次事变,并且事先对孟孙无忌作了警告。因此,孟孙氏预先调兵遣将,将士兵伪装成搞建筑的工匠,埋伏在自己封地的四周,待阳虎赶来捉拿季孙斯时,孟孙无忌的伏兵一拥而上,将阳虎打败了。

孟孙无忌的老师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年。他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邑(今山东邹城东南)大夫。但在孔丘幼年时父亲就死了,因此家中生活很贫苦。母亲颜征在把他抚养成人。他好学不倦,学问很深,并且收了不少学生、弟子。不久,这些学生、弟子遍及各诸侯国,孔丘也很快地就在诸侯国中出了名。孔丘主张各诸侯在治理国家方面要用“德治”,要“举贤才”,同时还应该“正名”,即国君、大夫、百姓、父亲、儿子都应各守自己的本分,不得“僭(jiàn)越”。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的意思就是说做人要有道德观念,要爱人;“礼”就是要人重视内心修养,并用它来约束自己。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即不分人出身的门第高低,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他自己收教的学生,就各种出身的人都有,实践了他“有教无类”的观点。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都成为以后人们在治学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格言。

当时一些诸侯国的国君想聘用孔丘。但是,他的一些观点显然触犯了那些掌握着诸侯国大权的大夫们的利益。比如关于“正名”的观点,正打中了大夫们的夺权割据、篡夺诸侯权力的要害,他们怎么可能让国君采用孔丘的政治主张呢?

孔丘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孔丘五十岁那一年,正碰上阳虎叛乱。

由于孔丘提醒孟孙无忌,制止了阳虎的叛乱,孟孙无忌向相国季孙斯推荐,孔丘当上了鲁国的司空。

公元前年的一天,鲁定公让孔丘当相礼,陪定公一起去夹谷(今山东莱芜)与齐景公会盟。由于孔丘的周密筹划和临危不惧的机警应对,使齐国企图借合盟的机会羞辱和绑架鲁定公的阴谋彻底破产。

鲁定公回国后,升孔丘为大司寇(主管司法的长官),以表彰他在夹谷会盟时为鲁国立下的功劳。孔丘乘机施展了自己的抱负,他一面协助鲁定公平息了季孙斯的家臣公山不狃(niǔ)的叛乱,一面帮助相国季孙斯治理鲁国。三个月之后,鲁国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齐景公听说鲁国在孔丘的治理下正在起变化,就紧张起来了。大夫黎弥给景公出了个主意:选一批漂亮的美女和乐工送给鲁定公,让他纵情声色,疏远孔丘。这一招果然灵验。从此,鲁定公就日夜享乐,不理朝政了。

孔丘见鲁定公实在没出息,就带领一些学生再次到各国游历。他先后从卫国、宋国、郑国又到了陈国。当他准备从陈国到蔡国去的时候,楚昭王知道了,派人去请他。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丘被楚国重用后会对他们不利,就在路上派兵截住了孔丘,将他围困了三天三夜。孔丘受了三天惊吓,饿了三天肚子,到第四天上,楚国的救兵到了,才脱离了困境,到了楚国。但楚昭王的大臣们也不能容纳孔丘,他最后只好又辗转回到了鲁国。

孔丘回到鲁国后,年纪也大了。他终于放弃了从政的念头,专心致志地着书立说和教授学生。古代的许多文化典籍,如《周易》、《尚书》、《诗经》、《礼》、《乐》,他都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他的言行,由他后来的弟子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他教的学生、弟子,号称三千人,其中有名气有成绩的,就有七十二人。最难能可贵的,他还用编年体的形式,根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编纂成了《春秋》一书。这部书记载了从公元前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年(鲁哀公十四年)的我国历史上共年中的重大事件。这个时期,人们就通称它为春秋时期。孔丘于公元前年去世。按照后人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开始,到公元前年结束。也就是说,就在孔丘去世后四年,我国的社会历史,就进入战国时期了。

孔丘的学说,后来就发展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儒家学派。孔丘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于孔丘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以后人们尊称他为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的语言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历史中走来,都有着各自的文化。但文化又来源于那古老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为此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中华的五千年历史文化让我感叹我有一个伟大而充满着历史底蕴的祖国!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说到中国的传统习俗,说道中国的历史底蕴,说到中国的文化内涵,都让大家交口称赞。看到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看到宏伟浩大的故宫,看到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看到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让人叹为观止!但一切都要归根于传承这一切的美丽的汉字。因为没有它便没有这几千年来的伟大篇章。

五千年前,仓颉造字。从此,中国人就有了记录自己文明与发展的符号。中国人用他们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为这个世界建立了最早的文字宝库,并将承载永恒。汉语言是多么让我们骄傲啊!汉字的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不就像我们中国人的风骨一样有棱角,有底蕴么?

篆书、楷书、隶书、草书等等,可以看出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与字体形态的多种多样。王羲之、欧阳修、颜真卿、张旭,一张张历史遗留下的碑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苦练书法时的坚毅,他们挥笔洒墨的畅快与洒脱,让我们后代子孙惊叹,佩服。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追求的品质么?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历史文明的一大亮点!没一位作者都用这博大精深的汉语在解释,在诉说。恐怕今生也忘不了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刚直,忘不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忘不了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忘不了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情。他们每一个人都借助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述说着几千年来的历史。无论怎样的平仄转承,无论怎样的横折弯钩,无论怎样的粗犷洪亮还是莺莺细语,这不都是中国人自由个性的体现与多彩文化的纷呈吗?

让字正腔圆的中国语言再次谱写出属于中国的璀璨篇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黄*萌

历史长河浩瀚如大海,在这漫漫的五千年间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由以忠诚出名的赵云、也有以老奸巨猾出名的秦桧。但我不喜欢爱国的屈原,也不喜欢心狠手辣的曹操。我最喜爱、也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神机妙算的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这些故事无一不表示了诸葛亮的才智多谋。但我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的故事是“空城计”。

诸葛亮在众人慌张不已时能镇定自若,设下空城计,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当时大部分军士去运粮食了,城中只剩五百军士,但司马懿却已经引领大军来进攻了。诸葛亮灵机一动,令人大开城门,并叫几人去城门洒水扫街,装作旁若无人的样子。他又领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上望敌楼坐下抚琴,一书童在旁握宝剑,一书童轻摇毛扇。司马懿看到这一幕,以为城中有埋伏,便快速撤了兵。就这样,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全城人的命。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他能在最危险的时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险为夷,并保持镇定。甚至在临死前,他都担心国家的安危,让我感动不已。他就是在我心中最忠诚、最神机妙算的军事家——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典故: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以用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得成呢!

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接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盼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

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承历史文化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悠久绵长的历史长河淘洗了无数的文化遗产。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秦陵兵马俑,郭煌的莫高窟,玉门关,江浙的同里,乌镇自不必说,即便是开埠百年的上海滩的万国建筑,城隍老街的弄堂石路,哪一样不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足迹?

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就必须继承中国的文化,保护身边的文化足迹。记得央视的《实话实说》曾就一颗千年古榕该不该砍做过讨论,人们都从实用主义出发认为不能砍,唯独梁从诫先生说了一句:“想一想吧,它出生于李白的年代啊。”这句唯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待千年古榕的话不禁令人深思,冯骥才先生也说:“没有心思写小说。”当里弄胡同被“罗马花园”“澳洲别墅”吞没时,他投身城市文物拯救中,使天津的估衣街得以保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文化复兴便在这点滴之间。

同时我们的眼光也要放远,西方文明同样使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我们也应传承。歌剧与京剧,卢浮宫和颐和园等,它们的地位是一样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必然向多元化发展,在承认不同时,更需要强调一个“和”字。一个现代人要了解各地的文化,进而尊重他人的文化,使筷子的握刀叉的互相尊重欣赏,这才是全人类的幸福。

当然,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离不开人们的慎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粨,中国封建传统中的三纲五常,忠君思想,西方的唯心,主义霸权主义作为人类文化思想遗产的负面代表,是要不得的。

时代在发展,一味抱着文化遗产终无所成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不生育不流产而等待一个英伟的“宁馨儿”终是不可得的,对待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仍需要创新,事实上,文化传承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过程,我们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时,必然受西方新思想的影响,新的文化便在我们手中诞生,历史是发展的,终有一天我们创造的也会成为未来的文化遗产,要让后人看到不断丰富的文化,我们不创新,更何待人?

我们必须明确,今天我们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是以现实与未来为目的的,过分脱离时代的文化终会被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铭记历史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如云烟已成为陈年旧事,却仍然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社会的人受到了极大震撼。革命的历史更是如火如荼,让我们在岁月静好里依旧铭记于心,

1976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同样也给处于黑暗中的中国人点亮了一盏有微弱光亮的灯。中国的一些先进人士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震撼了中国大地,一批青年学生为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921年,在南湖船上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8月1日,这个永远都不会被历史遗忘的日子,周恩来、叶挺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已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心中崇高的信仰终于在1945年击退了日本侵略者,又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的重要抉择。青藏铁路的修建、奥运会的举办、世博会的开展,这些都证明了中国人民争在用自己的汗水于智慧来完成一件壮举。

真不敢想象,2018年的我看着于中国繁荣的种种,想象着美好的未来。没有饥饿、战争、有的只是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国家政策。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世界前列。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继往开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小基本原则”,艰苦奋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作好时代先锋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把祖国建设成和谐民主自由和谐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历史永远不会让人忘却,就像生命的长河,源远流长,而我们,新时代青年在享受时光静好的过程中也应该像先辈们一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绘出宏伟南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典故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张融,南朝人,其貌不扬,但才智过人,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尤其擅长狂草。他的作品不拘常法,独创一格。其为人处世,清高绝俗,只与有真才实学和真知灼见的人交往,否则即使王公贵族也不放在眼里。南朝皇帝萧道成在前朝做太尉时就很赏识他,萧道成精通武略又文采出众赢得张融的佩服,于是二人结为好友。萧道成建立南齐政权当了皇帝以后,两人还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一些问题。

一天,两人又讨论起了书法。在评价了几位著名书法家的特色之后,皇帝评论起张融的书法来,他说:“您的书法颇有风骨,但还缺少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度。”张融笑道:“陛下只看到张融缺少二王的法度,却没看到二王缺少张融的法度啊。”皇帝听了心头一惊,随后指着张融笑道:“也只能从你嘴里说出这样奇怪的话,好,说说你的理由吧。”张融说:“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要向孔夫子删编《诗》、《书》,制定《礼》、《乐》那样,开拓新路,独创一格,推出的作品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法度,怎能因循守旧,拾人牙慧,寄人篱下呢?二王的法度我不是没吸收,但已经转化为我自己的法度了,遗憾的是二王不能吸收我的法度再行转化了。”皇帝听了也不得不点头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一定会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但熟悉天文地理而且精通兵法。让我最敬佩的就是“草船借箭”的事了。

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故意给诸葛亮出了一道难题,对诸葛亮说:“我们缺少弓箭,请给我们造一千支箭。”诸葛亮毫不犹豫的回答:“没有问题。”周瑜说:“我给你十天时间。”诸葛亮说:“不要十天,三天就可以了。”周瑜大喜,说:“好,如果你三天没有造出一千支箭,我就得把你处死。”“好,”诸葛亮说。大臣们听了,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不可能的事呀!都劝说要诸葛亮放弃这一差事,诸葛亮没有理采他们就走了。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到了,中午时分,大臣们问;“为何不及呢?”诸葛亮还是没有回答他们的话,到了晚上,诸葛亮连晚召船,又让士兵们在每只船上放了稻草人。

到了第三天晚上,诸葛亮借雾来进攻曹军,曹军的人以为是真的人,就马上向曹操报告,曹操知道了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命令士兵们放箭了,放了几百支上千支箭,稻草人上面的箭射满了。诸葛亮下令回营,曹军看他们撤退了,就停止了放箭。一回到营,己经是第三天了,诸葛亮把这种些箭交上去给了周瑜,周瑜看了大吃一惊。原来诸葛亮早就算好了,第三天晚上会起大雾,把进攻曹军所得的箭给奉上给他了。

我最敬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悠悠岁月,漫漫长路,时光是很多人的过客。然而我却相信,她一定会为我心目中的美神驻足,为我们记住她的美,她的愁!——历史将永远记住李清照

你的美,无人知道。那时候的你没有照片,但却又满腹的文采,不似其他待字闺中的姑娘专注于女工,你饱读诗书,热爱文学,其才华与才子们有过之而不及,甚至更甚。我知道,这就是你的美。在我心中,你的美比沉鱼落雁的西施和昭君还胜三分,你每一次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在我心中便是那最美,无人能替代,无人能效仿,你是我心中乱世中的美神!

少女时期的你,青涩、快乐和幸福,你说“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少女的纯真,如此美好。你遇见心上人时“却把青梅嗅”你是如此的娇羞可人。少妇时期的你尚能在窗前,吟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爱情的滋味如此美好,甜蜜、思念交织在你心头。然而一场大变使这个美丽有才华的女子,饱受丧乱之痛。你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孤独的前行着,前行着。在那乱世之中你犹如一朵开不败的奇花!尽管秋风凛冽,你却依然傲然挺立枝头,竭尽一切,释放自己的清香,不被这世俗所污染!这是你的傲然你的倔强和你的才气所铸成的那一颗顽强勇敢的心,不顾一切,大步前行,哪怕前途一路荆棘,哪怕一生孤独。

你乘着一叶扁舟忧愁的望着那行进的小舟,只叹到“只恐双溪泽猛舟载不动许多愁。”你那忧郁的眼神人比黄花瘦的身子,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这些愁让你更加消瘦了。你寻寻觅觅最终却还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最难将息的时候,你边饮酒消愁,但晚风凄寒彻骨,这寒啊寒透了心啊!罢罢罢,你只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知道你并不后悔这样做,就算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也依旧会选择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凭借自己的才华作出让人们无穷享受的珍作,追求人格平等,追求爱情之尊,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这便是你,这只能是你!

鲁迅先生说过:“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活着。”你超越时空穿越千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你的坚定毅然豪放洒脱,都让身一人“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日日漫长,独自苦等,身为女人的你却不想进经历了丧乱之痛、亡国之悲、孀居之苦、沦落之愁。i这次人佩服。

李清照你是我心目中的美神。在乱世中顽强不屈,我知道历史将会永远记住,你让人们深深体会到你站在山顶那满腔的豪情和热血,一曲天歌唱罢,你终将为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典故:趾高气扬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谦逊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够促使人不断地进取,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才干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谦逊是成功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趾高气扬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

【释义】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历史典故】

公元前701年春,楚国掌管军政的莫敖屈瑕率军在郧国的城邑蒲騷(今应城西北)与郧、随、蓼等诸侯国的联军作战。由于对方盟国众多,屈瑕准备请求楚王增派军队。将军斗廉认为,敌方盟国虽多,但人心不齐,只要打败郧国,整个盟国就会分崩离析,他建议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騷。屈瑕采纳了斗廉的建议,果然大获全胜。

屈瑕本就是个看重外表,且无自知之明的人,有了这次的胜利,他就骄傲起来,自以为是常胜将军,从此任何敌人他都不放在眼里。过了两年,楚王又派屈瑕率军去攻罗国。出师那天,屈瑕全身披挂,威风凛凛的。

送行的大夫伯比返回的时候,对给他驾车的人说:“我估计屈瑕这次出征一定要吃败仗,你看他走路的时候脚抬得那么高,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还能冷静地、正确地指挥作战吗?”

伯比越想越不妥,就去求见楚王,建议楚王给屈瑕增加军队,但楚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回宫后,楚王无意中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夫人邓曼。邓曼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听了楚王的话,认为伯比说得很有道理,也建议楚王应该赶紧派兵去援助,否则就来不及了。

楚王听了夫人邓曼的话,这才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增派部队前去支援,但是已经晚了。屈瑕到了前线,不可一世,武断专横到了极点。楚军来到罗国都城时,对方早就整军待战,而屈瑕则一点也不做戒备。结果遭到了罗军与卢濡的军队的两面夹攻,楚军死伤惨重,屈瑕也因战败而自杀身亡了。

【成长心语】

要想获得成功,应保持谦逊。缺乏这样的素质,没有这样的准备,就难以成就大业。骄傲的人,往往眼高于顶,往往拒人于千里之外,往往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遭人厌弃。如果是身居高位的人目中无人,必定会因其地位而给民众带来巨大的灾难;谦逊的人,平易近人,尊重别人,别人乐于跟他打交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强项令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典故故事更是数不清,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强项令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

《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释义】

本义是强硬的颈项,借喻人性格刚强,不肯低头屈服。后以“强项令”泛指刚直不阿的官吏。

【历史典故】

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释放奴婢,减少官差。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却需要有效的法令。不过法令只能威慑百姓,却无法约束达官贵人。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倚仗自己的弟弟是皇帝,横行无忌,她的奴仆也不把法纪放在眼中。

洛陽令董宣是一个耿直的人,他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湖陽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家奴出来。

一天,湖陽公主坐着马车外出,跟随她的正是那个杀人的家奴。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陽公主的车。

湖陽公主大怒:“好大胆的洛陽令,竟敢阻拦我的马车!”

董宣毫不畏惧,当面责备湖陽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处决。

湖陽公主十分生气,马上赶到宫里,向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光武帝听了也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陽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

董宣说:“先别动手,微臣有话要上奏。”

光武帝怒气冲冲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如果微臣因为维护法令而获罪,恳请以死谢天下!”说罢,他向柱子撞去。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但董宣已经撞得头破血流。

光武帝理屈,但是为了顾全湖陽公主的面子,要董宣向公主磕头赔礼。董宣宁死不磕,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

内侍回报说:“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光武帝也只好放了他。

湖陽公主见光武帝放了董宣,并不服气,讽刺光武帝没有权威,光武帝无奈地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那样肆意为之。”

【成长心语】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古代法治思想的精华,沿用至今。董宣敢于挑战有权势之人,坚持原则不退让、宁折不弯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尊敬,他无论官品与人品皆属上乘。每个人都有一个衡量一切的尺度,所以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容忍程度不一。作为一个执法者,对自己、对他人都应该严格要求;如果是普通人,就要严于律己。敢于坚持原则,宁折不弯的坚韧精神,这些都将成为青少年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条件和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将记住那段血腥作文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忘记意味着背叛。

——题记

回望历史,战争多于和平,眼前浮现出的总是战火熊熊,硝烟滚滚,枪炮轰鸣,尸横遍野。刺眼的鲜红,毁坏的城市,坍塌的建筑……一幕幕惨烈的场景,都让人目不忍视,不寒而栗。世界呼唤着和平!

2017年12月13日,国家在南京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沉痛悼念80年前,惨死于日军屠刀下的中国三十万无辜民众。

历史追溯至1937年12月,在上海失守后,南京也随之沦陷。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南京城,疯狂屠杀城内手无寸铁的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随处可见的是断壁残垣,血流成河,堆积如山的尸骸。

先前战争失利的怒火,与中国人的软弱,激起了日军心中的征服欲望。这种欲望更激发了他们的兽性,使他们成为了毫无人性可言的杀戮机器。

在街上,成群的日军,肆意射杀中国军民。他们冲进居民家中,打死主人,抢走值钱的东西。突然,他们发现了一个待产的孕妇,他们冲了过去。

孕妇惊恐万分,急忙向后退,那无助的眼神,使日军更加兴奋,那乌鸦般邪恶的笑声响彻上空。“欣赏”够了,一个日本士兵端起闪着寒光的刺刀,直冲过去,对着孕妇肚子猛地一刺。孕妇在惨痛中死去,浓郁的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孕妇闭不上眼,她的眼里充满的是对胎儿的不舍与对这杀人魔鬼的诅咒。

日本士兵如此,那军官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把俘虏集合起来,绑在柱子上,用作给下属练习刺杀的活靶,或是让狼狗练习撕咬。中国人凄厉的惨叫声与日本人歇斯底里的笑声交织一起,在夜空中荡漾。

日本侵略者还不过瘾,居然开展了“杀人比赛”。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在日本国内大肆宣扬,把他们称为“勇士”。这是多么丧心病狂!

在长达6周的杀戮中,日军共残忍杀害三十万同胞。这惨绝人寰的血腥暴行,令人发指!

一个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的民族,才能得到宽容与谅解,任彼此间放下仇恨,铭记战争的伤痛;让那段血腥历史不再上演。

然而,80年过去了,日本历史书仍不承认这段侵华罪行,有人甚至还为侵略者涂脂抹粉。但历史怎会忘记?战争给世界人民带去了毁灭性的浩劫啊!

安倍政府自上任以来,一直想抹杀二战的侵略历史:不仅有篡改教科书事件,更有一直倍受争议的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慰安妇事件。安倍政府一意孤行,受到了国际的舆论谴责,也让中国人民难以原谅。

同为二战法西斯的德国,1970年,德国总理曾跪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馆前,向600万犹太亡灵真诚忏悔,赢得了“宿敌”的宽容。德国为日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我认为:历史已经发生,现在能做的就是向曾被自己伤害的国家与人民道歉,去征得他们原谅,而不是选择逃避,公道自在人心,逃避是没有用的。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殉难者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正告安倍政府:正视历史,向中国真诚道歉去求得原谅,而不要一意孤行。对于某些妄图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战争狂人,别打错了算盘,不要想着再侵略中国;今日之中国不再是昔日的中国,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铭记历史,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的谜团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上有着一个又一个谜团,这些谜团。困惑的一个又一个世界的科学家。让人们不停的去探索,不停的去求解,正是这一个个谜团,激励人类不停的去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不停的前进。让历史的齿轮不停地转动着。

10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谜团,困惑着一衣带水的两国——中国和日本,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在此次战役中惨败。1853年,美国使节佩里访日,敲开了日本的国门,之后历史相仿的两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清朝依然固步自封,并最终在20世纪初。被辛亥革命推翻。日本则在受到不平等条约的羞辱后。开始学习西方,开始维新,并最终走向的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日本人心中一直有个谜团。曾经是他们老师的中国。为什么会败给了西方的蛮夷。而中国人心中也有个谜团。为什么曾经闭关闭关锁国的日本。发展的如此迅速。时间回到1804年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的消息通过荷兰与清朝船只传到日本。日本举国上下为之撼动。这时已经闭关锁国数百年的日本,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急需解决,该如何处理对外国的世界。

有了青岛拒绝通商酿成战争的惨痛教训,日本开始对外国有限的开放国门。并把在眼中视为蛮夷的西方世界,以平等的礼节对待。并随后,举国上下开始学习西式文化,派遣人员到外国学习。这就是历史上的明治维新。

清王朝也吸取教训,便开始逐步的向西方学习。开始开凿矿井,建设铁路,铺设电报,购买新式舰船。建设新式军队,这就是历史上的洋务运动,两国走上了不同道路,在50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中显现出了结果。清朝的洋务运动在数十年前便已停滞不前,日本,虽然国力不如清王朝强大,但是明治维新气质在。舰队也是数年前刚刚购进的新世界,黄海大东湾两个曾经友好的国家开始了战争。

最终,两国的道路决定了世界的历史的走向。清朝是那样的要面子,不愿意改变祖规,只能接受有限的改变。最终导致了失败。而日本有了清王朝的惨败作为借鉴。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或许鸦片战争佩里访日的时间调换一下,历史的车轮就将改变,这两个谜团只是漫漫历史中的苍穹一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在沉默的岁月中,唤醒五千年的记忆。像层层细沙,积淀已久。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一叠叠脚印,一缕缕阳光。谱写了一段无法重现的历史

刚读完《中国古代历史常识》这本书。这本书好,不是因为它比其它历史书描写生动,只不过更详尽些。要单说这本书,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历史书都是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录史实。我真正想说的,是看完这本书后对历史的“感”。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很常见的一句话。我觉得,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就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例如:张骞出使西域,隋文帝统一南北,玄奘西游…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今天,习主席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友谊,实现互利共赢。也正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谈过历代伟人的做为,那我们又该如何呢?人为点,纵横阡陌为线,才构成了点线交织的历史画卷。所以比起伟人的作为,我们的责任才更重要。历史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但我们要做的,就在点滴。就如同清晨的露水,一片叶子上可能不多,但每片叶子加起来,就会发出阵阵清香。

从现在,文明守信,遵纪守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他人。为历史担一份责任!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默默无语,却胜过千言。她的魅力,使人们多一份责任,也为人们添上了绚丽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