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庐山景的作文(经典20篇)

苏轼的《题西林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想必都让大家对庐山充满了想象吧,想象不如游览一番。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写庐山景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901

作文

301

中学生作文600字:庐山游记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们庐山的第二天,我们游览了许多景点,像天桥,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等,真是景色迷人 ,各有千秋,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下面我就将它们一一介绍给你??

形态奇特的天桥

只见两块岩石对峙,突兀涧中,乍看恰似石桥断腰,奇妙无比,难怪被称为“锦绣第一奇”、“庐山四绝之一”,的确名副其实。站在这残断的小桥上,望着脚下的淙淙流水,吹着山中的习习凉风,使人心旷神怡,但也免不了有点心惊胆战,我终于被这奇观折服了。

峻峭险要的龙首崖

龙首崖拔地千尺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一块巨崖直立,另一块横断其上,直插天池山腰,势如苍龙昂首,气势非凡。站在崖上尽收眼底,看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大风掠过便掠过泛起了阵阵的松涛,一浪追一浪。一条条山间小径蜿蜒,在林中延伸盘旋,在林中延伸开,在密林深处,露出了茅舍的一角真是“白云深处有人家”。

风景迷人的乌龙潭

苍山如黛,绿树如盖,小桥流水,诗情画意,这正是我在乌龙潭的感出。“哗???”响亮悦耳的流水直冲下来,像一匹洁白的丝绸,犹如一张晶莹的屏风,简直美丽极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还亲眼目睹了古老的三宝树,浏览了神奇的仙人洞,美丽的黄龙潭,还参观了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这一天的 收获可真大!

庐山真是太美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庐山游作文650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在江西省九江市的青山碧岭中,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山,这里以气壮山河,一泻千里的瀑布著名。这里以变幻莫测,难以预料的雨雾名扬海外。这座山就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庐山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庐山游玩。一下旅游车,我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云雾缭绕,远处一片片白云在玩着“变变变”的游戏。一会他们变成在北冰洋冰层上闲庭信步的北极熊,一会变成西非森林中快如闪电的猎豹,一会又变成南极大陆上不惧风雪的企鹅,一会变成东部草原上成千上万的野牛,一会儿动,一会儿静。动起来像穿梭于热带雨林的猴子,静下来像橄榄树上憨睡的树懒。变幻莫测根本预想不到,这会他又变成了真正津津有味嚼竹子的大熊猫。还没看完这,他有变成了那。不禁为这景色惊叹,啧啧赞叹。

来到山顶,只见享誉世界的庐山大瀑布从我们脚下呼啸而过,一泻而下。那声音震耳欲聋,像轰隆隆的打雷。水流撞击礁石,溅起一朵朵水花。形态犹如凶猛的老虎真正咆哮,犹如公牛为了争夺地盘正在互相厮杀,犹如雄鹰以闪电般的速度追逐着猎物……雨雾也给这大瀑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云雾中的瀑布,若隐若现,也别有一番风味。他们好像在表演,雨雾在伴舞,瀑布在歌唱,连绵不断。向人们述说着他们的历史。有时候浪花飞溅可以有几十米高。我站在山顶都可以感觉到心灵被震撼。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名不虚传。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但庐山绝对是必须亲身体验的。

夕阳,红霞,潘阳湖。望着一切后退的景色。有一种难舍之情油然而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庐山之行,让我感受到大自然,开阔了我的眼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望庐山瀑布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天气晴朗,一轮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李白来到庐山游玩。

他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爬上了香炉峰前面的小山峰上面,小山峰上有红色的枫叶和挺拔的苍松,还有一个供人休息的小亭子。他仰头相望,看见了香炉峰高耸入云,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就像一个巨大的香炉上面生起了紫色的烟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面,远远望去,一条又长又高的瀑布就像一条大河挂在香炉峰前,瀑布水哗哗地流着,奔腾布下,势不可挡,水珠四溅,落入了深深的山谷之中,发出了巨大的声响。看到这样美的风景,李白不禁发出了赞叹声:“大自然多么奇妙啊!”他想:这瀑布这么高这么长,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到底有多少高多少长呢?是不是九天上面的银河掉到了人间了呢?也许它有三千尺高吧?

带着这许许多多的疑问和大胆丰富的想象,李白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庐山游记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大家来过这里吗?这是美丽而历史悠久的庐山。今年夏天我去看了那壮观的庐山瀑布。

瀑布位于三叠泉,这里海拔八百多米,有一千多级笔陡的石阶,要从山上往下走去看瀑布。四周景色十分优美,爬台阶的人很多,但是有许多人都坚持不下来。一开始我还不觉得怎么累,一鼓作气的往下走;走着走着感觉步伐越来越沉重,脚腕有些酸;又走了几百米,我的小腿肚子开始疼,越爬越累,都快走不动了。我咬着牙坚持着又爬了一段路,我实在是坚持不住了,真想一屁股坐下来!这时爸爸鼓励我说:“加油!做事要坚持不懈!你听,那水声越来越近啦,瀑布就在前边!”爸爸的话给了我力量,我鼓起勇气继续前进,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到了瀑布!

瀑布分三叠从高耸入云的山峰上飞流而下,好像洒珠喷雪,又似仙女飘带,在层峦叠翠的山谷中令人心旷神怡。当我触到那冰凉的泉水时,心中充满说不出的喜悦……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瀑布,但心还在那奔腾的瀑布中翱翔。这次庐山行使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庐山西海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有秀丽的西湖,无锡能看到浩瀚的太湖,在我家乡的土地上也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庐山西海,它被誉为江西的“千岛湖”。庐山西海是我们武宁人的骄傲,也是武宁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清晨,我随着晨练的人们沿湖滨路来到武宁大桥南端,向东远眺庐山西海。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露出了太阳的半边笑脸,这时霞光朦胧,水雾缭绕,给庐山西海增添了无比神秘的色彩,宛如仙女们穿着乳白色的纱裙随风飘舞。过了一会儿,太阳跳出水面,霞光万道,仙女们纷纷躲得无影无踪,迷雾也散开了,湖面上微波荡漾,这时的庐山西海就像是一面巨大的明镜。

中午,太阳高照,湖面上鸢飞鱼跃,波光粼粼,使人感觉到它的柔美。渔民们驾着小舟,在湖里捕鱼,他们一边撒网一边唱歌,歌声飘荡在青山绿水之间。庐山西海美就美在它的水,湖水清得就像一面大明镜,映着四周的青山绿树;庐山西海的水特别蓝,可以媲美蔚蓝的大海和瓦蓝的天空;庐山西海的水特别柔,湖面上常常泛起微波,就像妈妈笑脸上的皱纹。湖中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就像镶嵌在庐山西海上的绿宝石。其中,观音岛上有一尊五洲最高的观音石像,每逢节假日,来仰望观音石像的游客络绎不绝。

庐山西海盛产淡水鱼,有鲫鱼、雄鱼、鲢鱼、棍子鱼、银鱼、红梢鱼、翘嘴白、乌鱼……这里的鱼多得数不清,不仅品种多,而且味道美。我最喜欢家乡的淡水鱼,来这儿的游客都要到鱼馆去尝尝鱼的鲜美,离开武宁时也要带些鱼虾回去。

傍晚的庐山西海更富诗情画意,黄昏时,绚烂的夕阳照在湖面上,金光闪闪。这时,三三两两的人群来到湖边散步,尽情享受这迷人的夜色。

庐山西海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是家乡的宝湖。我爱山水园林式的武宁,更爱美丽无比的庐山西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庐山游记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假期爸妈带我一起去庐山游玩了一趟,终于让我目睹了庐山的风采。

那里有秀丽的锦绣谷,雾气迷漫的芦林湖,洗手交好运的黄龙潭、美丽的如琴湖、壮观的三叠泉、蒋爷爷避暑的美庐别墅等等,让我最难忘的是芦林湖和三叠泉。

芦林湖就如同天上的神湖,湖水清澈碧蓝,湖面云雾缭绕,湖中“亭亭玉立”,一阵微风吹来,烟雾随风飘洒,晃若置身仙境。我们都惊呆了,久久不愿离去,真是太美了!三叠泉,在庐山的第一天就听导游说过,三叠泉是个大挑战,有很多级台阶要爬。

在庐山游玩的最后一天我们去的三叠泉,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地一边沿途看风景、照相,一边拾级而上,大约一小时后,眼前出现了很壮观的一幕,瀑布似的一股水帘,远看像一幅巨大的白布带,从峭壁上直泻而下,又像是谁把天上的千万朵棉花往下洒。瀑布泻入潭中,水珠四溅,如云雾缭绕,分辨不清哪是水,哪是雾,潭水在阳光的照射下现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这次让我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站在那里仰望瀑布,一阵阵微风吹来,凉爽极了!爬山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三叠泉没有让我失望。

庐山真美啊!我很喜欢,下次我还会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500字游记:游庐山瀑布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庐山,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庐山因瀑布而有名,瀑布因长而有名,游庐山瀑布。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用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赞美它的悠长和壮观。

迈入庐山风景区,你便会觉得空气是“洁白无瑕”的。猛吸两口,令人心旷神怡。走着走着,感觉树木愈来愈密,色彩愈来愈绿,而瀑布声也是越来越近。先是一阵“哗哗”声,接着便像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瀑布的脚下。凉丝丝的水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落到水面时还在蹦跳着,好像在欢呼自己的愉快。抬头望去,一匹长长的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的扑了下来,像一头头小狮子,令人又惊又喜。

在“银河”中失散的水花,好像还不愿过早的溜走,他们像长了一双翅膀的小精灵,随风飘飞,漫天浮游,好一派壮丽的景象啊!水花儿玩累了,便主动打着降落伞飘下来了,落在“琴弦”上,奏出了悦耳动听的乐曲,小学六年级作文《游庐山瀑布》我像漂浮在声浪中,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游人被那乐声陶醉了,我的心也醉了。

忽然,天空中下起了一阵银珠似的急雨,瀑布更加壮观了。雨水夹着瀑布的水花像赛车从轨道上疾驰而下。

雨过天晴,太阳光折射出一道道彩虹。彩虹仙子大概正坐在彩桥上凝神欣赏庐山美景呢。彩虹给庐山瀑布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彩虹中的庐山瀑布更美,更动人。

庐山瀑布的魅力是永恒的,它的美丽永远令人心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登庐山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5月5日的清晨,当我还在美美的睡觉时,就被爸爸叫醒了。坐了半个多小时汽车,来到了庐山脚下----莲花洞。

七点钟的时候,我们开始徒步登山。

登山有许多好处,可以观赏风景,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磨练意志……

在登山的时候,由于我的身体素质好,爸爸被我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一路上有许多人登山。小孩如同离开羊圈的羔子,在碧野中尽情撒欢;老人在山路上精神抖擞,步履轻盈,让年轻人刮目相看;平时忙家庭忙工作的中年人,趁此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

人们全在这山中返朴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

大约登了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久仰的好汉坡。这里有很多棵松树非常美丽,一棵棵笔直的,又高又粗。我想,好汉坡都到了,刚才那么多辛苦都熬过来了,还怕什么,我要当好汉!于是,又迈着沉重又坚定的脚步,开始征服好汉坡。

在八百台阶途中,我有点气呼喘喘了。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登山道旁边水泥地上“加油”两字,鼓励着我,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不到20分钟就爬完了好汉坡,然后一口气到了山顶。

哇!景色真美呀!一座座山连绵起伏,太阳发出灿烂的光芒,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

九点钟开始下山,爬山的人陆续增多,九江财院的大学生们扛着自制的旗子,许多老人们在半山腰一起唱歌、表演……

听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还不相信。下山的时候,脚发软,先看见别人摔跤,接着是自己连摔两个屁股蹲。经过这件事后,再也不敢小瞧下山了!

一起用了近四个小时,我们回到了莲花洞。

古代文学家、思想家孔子说:“爱山者仁,乐水者智。”当大自然赋予这么美的景物时,人们在享用它的时候,应该拿什么回报她呢?

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爱护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松、一溪。让青山更青,碧水常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庐山游记

全文共 2722 字

+ 加入清单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钱起)这位唐朝诗人教我们“不可登”,我们没有听他的话,竟在两小时内乘汽车登上了匡庐。这两小时内气候由盛夏迅速进入了深秋。上汽车的时候九十五度,在汽车中先藏扇子,后添衣服,下汽车的时候不过七十几度了。赶第三招待所的汽车驶过正街闹市的时候,庐山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茶馆酒楼,百货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过他们看见了我们没有“乃大惊”,因为上山避暑休养的人很多,招待所满坑满谷,好容易留两个房间给我们住。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天天气晴朗。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开窗户,欢迎它进来共住;但我犹未免为俗人,连忙关窗谢客。我想,庐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窥见,就为了这些白云在那里作怪。

庐山的名胜古迹很多,据说共有两百多处。但我们十天内游踪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小天池、花径、天桥、仙人洞、含鄱口、黄龙潭,乌龙潭等处而已。夏禹治水的时候曾经登大汉阳峰,周朝的匡俗曾经在这里隐居,晋朝的慧远法师曾经在东林寺门口种松树,王羲之曾经在归宗寺洗墨,陶渊明曾经在温泉附近的栗里村住家,李白曾经在五老峰下读书,白居易曾经在花径咏桃花,朱熹曾经在白鹿洞讲学,王阳明曾经在舍身岩散步,朱元璋和陈友谅曾经在天桥作战……古迹不可胜计。然而凭吊也颇伤脑筋,况且我又不是诗人,这些古迹不能激发我的灵感,跑去访寻也是枉然,所以除了乘便之外,大都没有专诚拜访。有时我的太太跟着孩子们去寻幽探险了,我独自高卧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山楼上看看庐山风景照片和导游之类的书,山光照槛,云树满窗,尘嚣绝迹,凉生枕簟,倒是真正的避暑。我看到天桥的照片,游兴发动起来,有一天就跟着孩子们去寻访。爬上断崖去的时候,一位挂着南京大学徽章的教授告诉我:“上面路很难走,老先生不必去吧。天桥的那条石头大概已经跌落,就只是这么一个断崖。”我抬头一看,果然和照片中所见不同:照片上是两个断崖相对,右面的断崖上伸出一根大石条来,伸向左面的断崖,但是没有达到,相距数尺,仿佛一脚可以跨过似的。然而实景中并没有石条,只是相距若干丈的两个断崖,我们所登的便是左面的断崖。我想:这地方叫做天桥,大概那根石条就是桥,如今桥已经跌落了。我们在断崖上坐看云起,卧听鸟鸣,又拍了几张照片,逍遥地步行回寓。晚餐的时候,我向管理局的同志探问这条桥何时跌落,他回答我说,本来没有桥,那照相是从某角度望去所见的光景,啊,我恍然大悟了:那位南京大学教授和我谈话的地方,即离开左面的断崖数十丈的地方,我的确看到有一根不很大的石条伸出在空中,照相镜头放在石条附近适当的地方,透视法就把石条和断崖之间的距离取消,拍下来的就是我所欣赏的照片。我略感不快,仿佛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广告的当。然而就照相术而论,我不能说它虚伪,只是“太”巧妙了些。天桥这个名字也古怪,没有桥为什么叫天桥?

含鄱口左望扬子江,右瞰鄱阳湖,天下壮观,不可不看。有一天我们果然爬上了最高峰的亭子里,然而白云作怪,密密层层地遮盖了江和湖,不肯给我们看。我们在亭子里吃茶,等候了好久,白云始终不散,望下去白茫茫的,一无所见。这时候有一个人手里拿一把芭蕉扇,走进亭子来。他听见我们五个人讲土白,就和我招呼,说是同乡。原来他是湖州人,我们石门湾靠近湖州边界,语音相似。我们就用土白同他谈起天来。土白实在痛快,个个字入木三分,极细致的思想感情也充分表达得出。这位湖州客也实在不俗,句句话都动听。他说他住在上海,到汉口去望儿子,归途在九江上岸,乘便一游庐山。我问他为什么带芭蕉扇,他回答说,这东西妙用无穷:热的时候扇风,太阳大的时候遮阴,下雨的时候代伞,休息的时候当坐垫,这好比济公活佛的芭蕉扇。因此后来我们谈起他的时候就称他为“济公活佛”。互相叙述游览经过的时候,他说他昨天上午才上山,知道正街上的馆子规定时间卖饭票,然后买一瓶酒,跑到小天池,在革命烈士墓前奠了酒,浏览了一番,他就在十一点钟先买了饭票,然后拿了酒瓶回到馆子里来吃午饭,这顿午饭吃得真开心。这番话我也听得真开心。白云只管把扬子江和鄱阳湖封锁,死不肯给我们看。时候不早,汽车在山下等候,我们只得别了济公活佛回招待所去。此后济公佛就变成了我们的谈话资料。姓名地址都没有问,再见的希望绝少,我们已经把他当作小说里的人物看待了。谁知天地之间事有凑巧:几天之后我们下山,在九江的浔庐餐厅吃饭的时候,济公活佛忽然又拿着芭蕉扇出现了。原来他也在九江候船返沪。我们又互相叙述别后游览经过。此公单枪匹马,深入不毛,所到的地方比我们多得多。我只记得他说有一次独自走到一个古塔的顶上,那里面跳出一只黄鼠狼来,他打湖州白说:“渠被吾吓了一吓,吾也被渠吓了一吓!”我觉得这简直是诗,不过没有叶韵。宋杨万里诗云:“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岂不就是这种体验吗?现在有些白话诗不讲叶韵,就把白话写成每句一行,一个“但”字占一行,一个“不”字也占一行,内容不知道说些什么,我真不懂。这时候我想:倘能说得像我们的济公活佛那样富有诗趣,不叶韵倒也没有什么。

在九江的浔庐餐厅吃饭,似乎同在上海差不多。山上的吃饭情况就不同:我们住的第三招待所离开正街有三四里路,四周毫无供给,吃饭势必包在招待所里。价钱很便宜,饭菜也很丰富。只是听凭配给,不能点菜,而且吃饭时间限定。原来这不是菜馆,是一个膳堂,仿佛学校的饭厅。我有四十年不过饭厅生活了,颇有返老还童之感。跑三四里路,正街上有一所菜馆。然而这菜馆也限定时间,而且供应量有限,若非趁早买票,难免枵腹游山。我们在轮船里的时候,吃饭分五六班,每班限定二十分钟,必须预先买票。膳厅里写明请勿喝酒。有一个乘客说:“吃饭是一件任务。”我想:轮船里地方小,人多,倒也难怪;山上游览之区,饮食一定便当。岂知山上的菜馆不见得比轮船里好些。我很希望下年这种办法加以改善。为什么呢,这到底是游览之区!并不是学校或学习班!人们长年劳动,难得游山玩水,游兴好的时候难免把吃饭延迟些,跑得肚饥的时候难免想吃些点心。名胜之区的饮食供应倘能满足游客的愿望,使大家能够畅游,岂不是美上加美呢?然而庐山给我的总是好感,在饮食方面也有好感:青岛啤酒开瓶的时候,白沫四散喷射,飞溅到几尺之外。我想,我在上海一向喝光明啤酒,原来青岛啤酒气足得多。回家赶快去买青岛啤酒,岂知开出来同光明啤酒一样,并无白沫飞溅。啊,原来是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气压的关系!庐山上的啤酒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美丽的庐山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儿有风景奇丽的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十分壮观,从山上流下仿佛一条条粗线飘下来,轻如雨丝。有时候,瀑布猛烈得像一条大水龙,直泻而下。有时,它又像闪电般飞泻到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时候,它发出啪啪的响声,听起来好像雨丝落地的声音,十分有趣。也有的时候,瀑布流得特别得密,密密层层,看上去可真像四大名著里《西游记》

中的水帘洞啊!真是气势磅礡呀!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夸张地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赞美庐山瀑布美得像是银河从天而降。真是人间仙镜,美不胜收!

夏天,庐山瀑布旁坐着许多一边赏瀑布,一边避暑的游人。由于那儿一排排树木像一顶顶绿油油的大绒伞。再加上清凉的瀑布溅起的水花,坐在那儿既清凉又惬意。所以庐山瀑布旁边格外的凉爽,游人也就特别多!

这就是我的故乡江西的庐山瀑布,一个特别令人向往的地方。

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庐山瀑布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优美的姿势?难道是有许多能工巧匠悄悄地给庐山瀑布变换姿势吗?他们一定很辛苦吧!每次来到庐山瀑布前,我都这么想。

庐山瀑布真是江西省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我喜欢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庐山游记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一睹了庐山的风采。

走在那盘旋蜿蜒的石子小路上,两旁的树林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整个庐山被这道绿色的屏障所覆盖。终于穿过了石子路,走进一个山谷,茂密的树林也未能掩盖住那雷鸣般的水泻声。我闭上双眼,想象着庐山瀑布磅礴的气势。一边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一边怀着澎湃的心情走向瀑布。越来越近了,那轰鸣般的水声也越来越响。我看见了!几万匹白色的骏马争相飞奔下来,我走近去,敞开心扉,接受这纯洁的水的洗礼。我就这样站在那儿,看着这雄伟壮观的景象,想起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不禁赞叹:“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呀!”

看着这瀑布,寻望它的源头,山上只是一片云雾渺渺。山顶上的风景也是甚是好看吧!于是,我们重又转回小径,攀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缕缕烟雾就在脚边。俯视山下,峰峦起伏,身在云雾中,看那庐山被云雾所包围,披着一身神秘的礼服。天空好广阔呀!就在那一瞬间释放自己,站在那儿,蓝天更蓝,白云更白,雾下的景物也清晰可辨,耳边又传来了瀑布雷鸣般的水泻声!

庐山的瀑布让我心胸开阔,庐山的云雾让我看到“神秘”的庐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庐山风景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里景色秀丽,最有名的山就是庐山,一提起它,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如春,还有许多景点,比如三叠泉、大天池、仙人洞、东林寺、花径、芦林洞等等。那里有许多名人去游玩过,大诗人李白在那里写出了千古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的景点多姿多彩,有的别具风味!比如三叠泉,也叫三级泉,是庐山第一奇观。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两边的山连到一起,看起来像三级台阶,水从上面流下来,所以叫三叠泉。故人们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花径也是个美丽的地方,白居易还为花径写了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我为庐山而自豪!欢迎你们到我家乡做客,我们会热情欢迎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望庐山瀑布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多么神奇、美丽的瀑布啊!去年国庆节,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江西省星子县的秀峰景区,终于看到了庐山瀑布。 到景区后,我们坐上缆车从山脚缓缓地向山顶升上去。快到顶了,我迫不及待地从观瀑台向上望。呀!大家都惊讶地叫起来,庐山瀑布怎么变那么小了?像一条飘带从天而降。听爸爸说这两天是枯水期,所以水没有从前那么大,我失望极了。 终于到了山顶,我向神仙洞冲去。听说“八仙过海”中的吕洞滨曾在洞里练剑,留下了两口宝剑,山上还有聪明泉,喝了可以变聪明。我喝了一口,味道好极了。我还到了瀑布源头,那儿的水非常清,但很小。 下山了,我依依不舍地看着那条瀑布,多么希望那是“飞流直下”的大瀑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描写庐山瀑布的作文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日照香庐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时候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诗人站在瀑布畔眺望远方的`画面。水如牛奶般白皙,如丝缎般倾泻而下。用珍珠点缀的白色连衣裙是那么的清纯,在绿意的包围下,温暖在洋溢。

梦境中无数次幻想它,直到真正见到才突然发觉我早已被它征服。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驶去,左边是山壁,右边是深渊。当我摇下车窗的一刹那,我的心为之一惊。苍劲挺拔的树木在山上生成,绿荫将荒芜覆盖。丝密的树叶将空气分分割,却露出点点泥土的黄色。

此刻的我呼吸开始急促,内心有一种要迸发的压抑在不断上升,接近我的心、肺、喉咙,我无法控制了,旁若无人的呐喊着,然后在山谷的回音中慢慢平静。那阴霾的天空似乎也透出一丝光芒,照射在那幽深的谷底。

休整一段时间后,我们踏上通往三叠泉的路。

走过了几千级台阶,到达那瀑布的脚下。扑面的水珠似无数的精灵在你周围飞舞,与你嬉戏。当手指触摸到那冰冷刺骨却带着生命灵气的瀑布时,整个人都酥软了。天空中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心中却在燃烧着一团烈火。

站在观望台上仰视,那若隐若现的瀑布如一条通往天堂的阶梯,那样神秘却仿佛触手可及。它与我想象中的瀑布很不一样。瀑布是清澈的可以在浪花间看到山的那一边。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孙悟空,也许这也有一群机智的猴子在洞里把酒言欢吧!

在那时期的包围下是那么舒适。再望望两旁的青山翠柏,无疑显出闪亮的光泽,雁群飞过,情趣盎然。仿佛这山是为瀑布而存在,这瀑布是为山而流泻。它们相依在这蓝天碧水的环境里。它们不去想着烦恼与无奈,尽情为世人展示他们的风采。

我是多么愿意像它们一样,在爱的笼罩下,大喊一声:“我无悔!”山之韵,韵之美,美之瀑布,瀑布之动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庐山之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过黄山的浓雾奇石,感受过泰山的高耸险峻,此次庐山之行,定会感受到庐山的魅力。

看晨光中云雾缭绕之美

清晨的阳光照在大地,柔和而清幽,几丝微风拂过令人心旷神怡。踱步在上山的小路上,汗水流了下来却毫无累意,两旁的树木青翠欲滴,几片叶子上挂着露珠,经阳光照射仿佛是仙女手中的珍珠,晶莹剔透。伴着微风我来到了观景台,那里视野开阔,仿佛一个巨大的山洞中突出的石台,走上前俯瞰大地,一片葱郁的景象,大雾不时飘来,像是隐形的剑客,来无影去无踪,使葱郁变得朦胧,这朦胧之美是别样的,仿佛梦游仙境,畅游在云雾的海洋,这云雾真美。

赏午后雨晴竹林之美

空气变的湿润起来,几片乌云从头顶飘过,雨无声而至,像是拨弦,像是敲击,细密的雨点落在地上,奏出自然的乐章,清幽、典雅,给人以无限的假想。不久利剑般的阳光穿透云层射向大地,我徘徊在山间望着前面的竹林,不禁向内走去,曲径通幽处顺着小路来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世界,伴随着湿润的空气、清新的泥土、幽静的竹林,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再向里走,一个清澈的水潭呈现眼前,潭影空人心啊,我的心早已被陶醉其中,这竹林真美!

品月色朦胧幽径之美

月光洒在大地,晚风拂过树梢,撩动着我的发丝,触动着我的心灵。在月光的牵引下,我踏上幽静的小道,开始新的探险,道路两旁的巨石拔地而起,夏蝉在树梢歌唱,微风在密林间穿梭,偶尔有几只小鸟略过苍穹,长鸣一声,泉水也在这时叮咚起来,奏出了生命的自然乐章,这幽径真美!

品位庐山之美,观赏自然之景,聆听自然之声,感受自然之美,不禁长吟一句“庐山,真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庐山三叠泉瀑布作文550字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庐山,很多人立刻就能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

庐山自古以来都是山水圣地,而今作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而闻名于世。庐山风景区的景点众多,当中不得不提庐山三叠泉。

庐山三叠泉,号称“庐山第一奇观”,位于深谷之中,汇聚了五老峰、大月山诸水,循着天然形成的三级断崖折叠而下,故名“三叠泉”。

前往三叠泉的路非常险要,除却近千米的山间幽径,还有将近三千里依山势开凿的石阶。在台阶上,能够听见泉水喷瀑而下,如金戈铁马之声,却始终不能窥见全貌。如此这般,更加激励游人想要得见全貌。

走完了所有台阶来到观泉台,景色豁然开朗,高耸的山崖上,泉水似从天上来,一层层落下,一层低矮直垂;二层弯曲;三层飞泻而下,抛珠溅玉,最终落在底层碧绿的潭水之中。

所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莫过于此。

三叠泉瀑布气势磅礴,如巨龙凌霄,轰鸣声震耳欲聋,游人现在瀑布底部要放声大喊才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而且不免被飞溅的泉水打湿身体。

三叠泉是庐山最热门之景区,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一说。因此游人众多,我去时是五月份,并非旺季,别的景点寥寥数人,唯三叠泉熙熙攘攘,游客往来不绝。由此想来,要是旅游旺季,就更加热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庐山瀑布作文600字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和爸爸一起观赏了庐山瀑布

我们来到庐山瀑布的入口处,还没到山下,就听到哗啦啦的瀑布声,顺着台阶向下走,一路上山清水秀,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儿草儿都笑容满面,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台阶边的小溪,正欢快地奔跑着。我禁不住诱惑,张开双手想抓住它,可它却害羞了,从我手中溜走。

过了许久,我们终于来到了山下,瀑布的声音震耳欲聋,“轰隆隆……”像雷鸣,像擂鼓,像闷雷滚动。这瀑布可真高呀,要使劲抬头才看得到顶上。我情不自禁地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有三层,顶层是乳白色的,好似白龙出洞,若隐若现,又如山蛇蜿蜒。中间是透明的,里面仿佛有个水帘洞。底层则是白中泛青的颜色。真是别有一翻同味,那一层层溅起来的涟漪,好似朵朵鲜艳的牡丹花。

瀑布下的水池,泛着幽幽的绿色,水面上偶尔会有一点波纹。这水池非常独特,别的瀑布下的水池,都会因瀑布的冲击掀起大浪,但庐山瀑布下的水池,却只是偶尔起波纹。真是别具一格。

庐山瀑布,你的风采,让我终生难忘。

我久远忘不了你——庐山瀑布!你果然名不虚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庐山西海游记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的家乡江西的庐山西海,没有的洞庭湖的浩瀚迂回,没有滇池的绮丽迷人,却有种“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的独特风韵……

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庐山西海。只见青山环绕,湖水浩淼,涟漪潋滟。犹如皇冠上的明珠,镶嵌在满园春色中。随着阵阵山风吹来,水面泛起涟漪,犹如跳动的音符,恰似波动的琴弦,飞舞着,跳动着,咏唱着。是梵高的油画吗?还是贝多芬的交响曲?远远望去,庐山西海望不到边,真可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谁能想到,这平静的湖面下有一座迷失的古城?谁又能想到,这湖面下还有多少风尘的传说?我们来到湖边,租了一艘小船,准备去湖心感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韵味。湖面上水波不兴,船像在一面玻璃上滑行。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湛蓝。往远处望,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地变成了深碧。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动,低视湖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两岸的峰峦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情意谴络的伴送着游人。细细的看着水中的倒影,只见映出芳草白云,也映出古道长亭。这不仅让我联想到许多传说中的场景。两旁的青山,勾勒出庐山西海的轮廓,使人浮想翩翩……

到了晚上,夕阳西下,被霞光笼罩着的太阳与水中的太阳相映成趣。虽然太阳已经落山了,但它的光却从云层下反射过来,红光反照到湖面上,湖面像燃烧起来似的,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原来的颜色,都被淹没在红光里了。我置身其中,仿佛是被感染了,心中充斥激动,也许由于这里景色太美,我都不想离去,只到傍晚,我仍感受得到,我的心灵,仍在某个角落里,飘荡,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的庐山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那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云雾缭绕,朦朦胧胧,让人仿佛置于仙境之中。

嗯我只去过庐山的两个景点:五老峰,三叠泉。

五老峰,是由五个高耸入云的山峰组成的。远远望去,五老峰像五个神态各异的老人在对我说:“欢迎您!”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一个个又变成晗首低眉的样子,好像在临思苦想。眼前的景象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秀丽的三叠泉。俗话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走在石阶上可以隐约看到一抹白色。那一条如冰雪般的丝条,远远望去,就像从山顶直泻而下的冰川。又如三条白龙在山间奔腾。在三叠泉脚下,向上看,可以感到三叠泉那奔腾咆哮。如同千万匹野马直泻而下的声势。站在第三叠。抬头看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璐千只,上下争飞,又如白匹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正如李白所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就是我眼中的庐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庐山——余秋雨

全文共 4926 字

+ 加入清单

找到庐山不是专门去旅游,是与一大群文人一起去开会的,时间是1979年夏天。那里召开的,是一个全国规模的文艺理论讨论会。

庐山本是夏天开会的好地方,但据我所知,那里好像从来没有开过文人大会。原因说起来太复杂,不管怎样,现在总算有了第一回。

但是,回过去看,庐山本来倒是文人的天地。在未上庐山之时我就有一些零碎的印象,好像是中国早期最伟大的文人之一司马迁“南登庐山”并记之于《史记》之后,这座山就开始了它的文化旅程。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它的文化浓度之高,几乎要鹤立于全国名山中了。那时,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曾先后在庐山弘扬教义,他们驻足的东林寺和简寂观便成了此后中国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精神栖息点。这两人中间,慧远的文学气息颇重,他的五言诗《游庐山》写得不错,而那篇600多字的《庐山记》则是我更为喜爱的山水文学佳品。但是,使得这一僧一道突然与庐山一起变得文采斐然的,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差不多的时候庐山还拥有过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的归隐行迹、山水情怀和千古诗句都与庐山密不可分,谢灵运的名气赶不上陶渊明,却也算得上我国文学史上五言山水诗的鼻祖。这两位大诗人把庐山的山水作了高品位的诗化垫基,再加上那一僧一道,整个庐山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文化史。

后来的人们似乎一直着迷于慧远、陶渊明、谢灵运、陆修静共处庐山的那种文化气氛,设想出他们几个人在一起的各种情景。由头也是有一点的,例如陶渊明应该是认识慧远的,但他与慧远的几个徒弟关系不好,对慧远本人的思想也颇多抵牾,因此交情不深。倒是谢灵运与慧远有过一段亲切的交往,其时慧远年近八旬,而谢灵运还不到而立之年,两人相差了50来岁,虽然忘年而交,令人感动,毕竟难于贴心,难于绵延。这些由头,到了后人嘴里,全都浑然一体了。例如唐代的佛学史乘中已记述谢灵运与慧远一起结社,而事实上慧远结社之时激才6岁。流传特别广远的故事是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三人过从甚密,一次陶、陆两人来东林寺访慧远,慧远历来送客不过门前虎溪,这次言谈忘情,竟送过了虎溪,这就使后山的老虎看得不习惯了,吼叫起来,三人会意而笑,那就是中国古代极有名的佳话“虎溪三笑”。为此,李白、黄庭坚等诗人还特意写过诗,苏东坡还画过《三笑图赞》,我在郑振译着《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也见到过一幅采自“程氏墨苑”的《虎溪三笑》图。但究其实,陆修静来庐山的时候,陶渊明已去世34年,而慧远更已逝去45年。

我深知,道出这个故事的虚假性非常煞风景。到底是李白、苏东坡他们高明,不仅兴高采烈地为这个传说增彩添色,而且自己也已影影绰绰地脐身在里边。文人总未免孤独,愿意找个山水胜处躲避起来;但文化的本性是沟通和被理解,因此又企盼着高层次的文化知音能有一种聚会,哪怕是跨越时空也在所不惜,而庐山正是这种企盼中的聚会的理想地点。

因此,庐山可以证明,中国文人的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即便是对于隐逸之圣陶渊明,中国文人也愿意他有两个在文化层次上比较接近的朋友交往交往,发出朗笑阵阵。有了这么一些传说,庐山与其说是文人的隐潜处,不如说是历代文人渴望超拔俗世而达到跨时空沟通的寄托点。于是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陆游、唐寅等等文化艺术家纷来沓至,周敦颐和朱熹则先后在山崖云雾之间投入了哲学的沉思和讲述。如果把时态归并一下,庐山实在是一个鸿儒云集、智能饱和的圣地了。

我是坐着汽车上庐山的。在去九江的长江轮上听一位熟悉庐山的小姐说,上庐山千万不能坐车,一坐车就没味,得一级一级爬石阶上去才有意思。她一边详尽地告诉我石阶的所在,一边又开导我:“爬石阶当然要比坐车花时间花力气,但这石阶也是现代修的,古人上山连这么一条好路都没有呢。”她的话当然有道理,可是船到九江时天已擦黑,我又有一个装着不少书籍的行李包,只略作迟疑我就向汽车站走去。庐山的车道修得很好,只见汽车一层层绕上去,气温一层层冷下来,没多久,枯岭到了。枯岭早已俨然成为一座小城,只逛荡一会儿就会忘了这竟然是在山顶。但终究又会醒过神来,觉得如此快捷地上一趟庐山,下榻在一个规模不小的宾馆里,实在有点对不起古人。是啊,连船上不相识的小姐都拿着古人来诱惑我,而我还是贪图了方便。一方便,也就丢弃了它对人们的阻难,也就随之丢弃了它对世俗的超拔,那还能构得成跨时空的精神沟通么?

古代文人上庐山,自然十分艰苦。他们只凭着两条腿,爬山涉溪、攀藤跳沟。当时的山,道路依稀,食物匾乏,文人学士都不强壮,真不知如何在山上苦熬苦捱。

周作人、林语堂先生曾刊印过清代嘉庆年间一位叫舒白香的文人游庐山的日记,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且抄几段:

朝晴凉适,可着小棉。瓶中米尚支数日,而菜已竭,所谓馑也。西辅戏采南瓜叶及野苋,煮食甚甘,予乃饭两碗,且笑谓与南瓜相识半生矣,不知其叶中乃有至味。

冷,而竟日。晨餐时菜羹亦竭,唯食炒乌豆下饭,宗慧仍以汤匙进。问安用此,曰,勺豆入口逸于着。予不禁喷饭而笑,谓此匙自赋形受役以来但知其才以不漏汁水为长耳,孰谓其遭际之穷至于如此。

宗慧试采养麦叶煮作菜羹,竟可食,柔美过匏叶,但微苦耳。苟非入山既深,又断蔬经旬,岂能识此种风味。

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游庐山的实际生活。道如此困境而不后悔、不告退,还自得其乐地开着文绉绉的玩笑。在游庐山的文人中,舒白香还不算最苦的,他至少还有学生和仆人跟随着,侍候着他,与他说笑。

舒白香在庐山逗留了100天,住过好几处寺庙。寺僧先是怀疑他是“大官人”,后来又怀疑他是“大商贾”,直到最后写出《天池赋》贴在寺壁上,僧人才知道他原来是个知名文人。这件事情可以证明,舒白香游庐山时那种虽不免艰苦却还有点派头的举止,与僧人们习见的游山文人很不相同;当时的庐山游客中,最有派头的已数“大官人”和“大商贾”,但他们当时游山也很不轻松,因此,庐山的行旅总的说来是十分寥落的。

舒白香上庐山是19世纪初年。直到19世纪晚期,情况没有太大改变。我藏有一部佛学名着《名山游访记》,着者高鹤年是一位跋涉天下的佛教旅行家,他在1893年初春上庐山时,看见各处着名佛寺都还在,但“各寺只有一二人居,皆苦行僧”。至于牯岭,还“荆棘少人行”。但是,仅仅过了19年,当他1912年再一次上庐山时,景象就大不一样了。牯岭已是:

沿山洋房数百幢,华街亦有数百家,……岭上为西人避暑之地,设有教堂布教,并设医院,利济贫民。此间夏令时,寒暑表较九江低二十度,故至地道暑者甚众,昔日山林,今为廛市。

据此可以推断,庐山的文化形象是在本世纪初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变化的契机是“西人避暑”,而结果则是以西方文明为先导的热闹。散落在各处山间的寺院依然香火不断,但操纵它们兴衰的重要杠杆已是牯岭的别墅、商市、街道。总的说来,这儿已不是中国文人的世界。

唐代钱起咏庐山诗云:“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但如今云雾飘散开去,露出来的却是一个个中外“大官人”、“大商贾”的面影。

当然也还是有不少文人来玩玩的。本世纪20年代有一位诗人就在庐山住过一个半月,但他每天听到的,已不是山风虫鸣,而是石工筑路造房的号子声。他从这号子里听出了石工的痛苦,写了一首十分奇特的《庐山石工歌》,想把号子传达给读者。读着徐志摩的这首诗不难感悟到,这号子唤来了达官贵人们的一座座别墅,这号子在驱逐着诗人和他的同行们下山。

过不了几年,又有一位文人在山上住了几天便急急下来。他刚刚被一个巨大的政治旋涡放逐,但庐山并不是避身之所,他很快发现这里也是一个风声鹤唤的焦点。他下山了,到了上海,又到东京,写了一篇《从牯岭到东京》,不久,“茅盾”这个名字便出现于中国文坛。

此后,越来越多的政治活动、外交谈判、军事决定产生于庐山。密密层层的云雾,藏进了中国现代史的神秘经纬。

难道,庐山和文人就此失去了缘分?庐山没有了文人本来也不太要紧,却少了一种韵味,少了一种风情,就像一所庙宇没有晨钟暮鼓,就像一位少女没有流盼的眼神。没有文人,山水也在,却不会有山水的诗情画意,不会有山水的人文意义。

天底下的名山名水大多是文人鼓吹出来的,但鼓吹得过于响亮了就会迟早引来世俗的拥挤,把文人所吟咏的景致和情怀扰乱,于是山水与文人原先的对应关系不见了,文人也就不再拥有此山此水。看来,这是文人难于逃脱的悲哀。

我们这帮子开会的文人一有空闲就随着摩肩接踵的旅游者游览庐山各个风景点,东林寺、秀峰、锦绣谷、天桥、仙人洞、小天池、白鹿洞书院、黄龙潭、五老峰……一一看过去,眼前有古人留下的诗。脚下有平整光洁的路,耳边有此起彼伏的叫卖,轻轻便便,顺顺当当。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可能以自身的文化感悟与山水构成宁静的往还、深挚的默契,只好让文人全都蜕脱成游人。

就在这种不无疲顿的情况下突然听到有一个去处,路遥而景美,连李白都没有去过,一下子把我们全都激动起来了。那便是三叠泉。趁一天休会,结伴上路。

早就听说那是一条极累人的路,但劳累对于1979年的中国文艺理论家们都还不太在意,摆脱劫难不久,对承受辛苦的自信心还有充分的贮留。

话虽这么说,这条路也实在是够折腾人的了。一次次地上山,又一次次地下山,山又高,路又窄,气力似乎已经耗尽,后来完全是麻木地抬腿放腿、抬腿放腿。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排列过去,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终于连后悔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得在默不作声中磕磕绊绊地行进。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突然与古代文人产生过对深切的认同。是的,凡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总不会以轻慢浮滑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他们不相信人类已经可以盛气凌人地来君临山水,因此总是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山水熔铸在一起,读他们的山水诗常常可以感到一种生命脉流的搏动。在走向三叠泉的竭尽全部精力的漫漫山道上,我终于产生了熔铸感,生命差不多已交付给这座山了,一切就由它看着办吧。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和声响已出现在眼前。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猛地一下,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轰然震耳,溅水成雾。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冲将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一阵,拼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作一次最后的冲杀。它挟带着雷霆窜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究竟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消亡,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

我们这些人的身心全都震撼了。急雨般的飞水喷在我们身上,谁也没有逃开,反都抬起头来仰望,没有感叹,没有议论,默默地站立着,袒示着湿淋淋的生命。

终于,我们找到了一种对应,一种在现代已经很少的对应。

记得宋代哲学家朱熹很想一睹三叠泉风采而不得,曾在一封信中写道:“闻五老峰下新泉三叠,颇为奇胜,计此生无由得至其下。”他请两位画家把它画下,带给他看,看到画幅时他不断摩索,声声慨叹。这位年迈的哲学家也许已从画幅中看出了一点远超一般山水奇景的东西,否则何来声声慨叹?但我敢说,没有亲临其境,再有悟性的哲人也揣想不出一个生命意义上的它。

在古代,把三叠泉真正看仔细又记仔细了的还是那位不疲倦的旅行家徐霞客,可惜他太忙碌,到哪儿都难于静定,不能要求他产生太深的感悟。

我不知道在不断开发庐山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一天能开通到达三叠泉的汽车路或吊山索道,能构筑起可以像徐霞客那样观察这个神奇瀑布全貌的现代观景台。但毫无疑问,到了那时,我们今天好不容易找到的感悟和对应也将失去。“文章憎命达”,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

1990年夏天,庐山举行文化博览会,主办单位发来请柬要我去讲学。

我因事未能成行。但一展请柬,仿佛看到了牯岭更为热闹的街市,山间更为拥挤的人群。凝神片刻,耳边又响起三叠泉的轰鸣。

不久听去了回来的朋友说,文化博览会是一个吸引游客的举动,所邀学者的名字都张贴成了海报,听课者就是愿意走进来听听的过往游人。

文人以一种更奇特的方式出现在庐山上了,地位似乎也不低,但至少我还难于适应。也许庐山又走上了一段新的旅程?也许它能在熙熙攘攘中构建出一种完全出乎我们意想之外的文化与名胜的对应?

一阵云雾又飘到了我的眼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庐山真面目故事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殷周时,曾有匡姓兄弟七人在庐山结庐隐居读书。山间不但到处都是奇特的高岩深壑,而且云雾弥漫,变幻无穷,风景优美。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七年初游庐山时,创作了一首《题西林壁》的诗,因为是写在山上西林寺的墙壁上,所以才有这样的题目。诗的全文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出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横看是绵延起伏的巨岭,侧看是层层峭立的奇峰,远一些看、近一些看,或站高一步看、低一步看,姿态景色各有不同。真是气象万千,没法辨识它究竟是怎样一副真面目。 读书笔记

诗的后两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凡事物的真相不易弄清,或某人的态度不很明朗,则常用“不识庐山真面目”来比喻;形容“当局者迷”,由于自身陷进了复杂的矛盾之中,因此难以清醒客观地分析问题,也常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