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合集20篇

浏览

2876

作文

313

2024关于勿忘九一八手抄报资料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

在“9.18事变”77周年的前夕,几个同事借会议之暇,特意参观了坐落在沈阳的“9.18事变”纪念馆。隔着车窗,远远的我们就看见了那打开的日历牌样的标志性建筑,心情便沉了下来。

承受着头顶上黑云的重压,走进纪念馆。来到四周墙壁镶嵌着似白雪皑皑的山峰状的等候大厅里,仅仅是片刻,心情便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环视四壁,一种难以控制的情绪油然而生,那分明是套在中国人脖子上的绞索-------

于是我似乎听到了中国人在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的呻吟,闻到了日本鬼子残杀无辜的中国百姓的血腥,眼前飘过了77年前法西斯暴行的一幕幕——七十七年前,北大营的炮声打破国人的酣沉睡梦。柳条湖的爆炸揭开了日寇凶残的面容。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国家蒙耻,民众遭殃,日寇灭我精神,毁我文化。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国土沦丧,民不聊生,日寇掠我资源,杀我同胞,在中国的国土上,升膏药旗,行日本的法令,当倭寇的顺民。向日本天皇宣誓效忠。九一八,积淀了中国人民14年雪雨腥风的苦难。九一八,浓缩了中国人民14年前仆后继的抗争。走进展览厅,我们目睹了这些铁证————

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的所作所为,惨遭杀害的同胞的堆堆白骨见证着侵略者的罪行。历史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九一八----中国的国耻日!

那是1931年9月18日的夜晚,一个让所有中国人蒙难的夜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仅仅用了一天就占领沈阳全城;继而在短短4个多月内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陷入了苦难的深渊。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他们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

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军还先后在中国东北三省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并以此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军制定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随后便发出“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的叫喊。由此可见日寇亡我中华蓄谋已久。“九一八”事变是其狼子野心的大暴露,它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后,为掩人耳目在长春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担任了儿皇帝。1932年9月15日,日本与伪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斗争!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犯们低下了他们“高贵”的头。

在我们要离开展厅的时候,看到一个标语牌上面写道:当我们即将走出展厅,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都似乎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大中华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是一串铁打的事实。为何有人至今不能正视它?甚至歪曲它?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落后?这里的每一尊仪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告诉我们“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邦”?还是告诉我们“忘记苦难,苦难就会重扣国门”?是告诉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还是告诉我们:“振兴中华,人人有责”?是的,九一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也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客家祖训家规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2359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祖训是:“敬祖奉宗,仁孝礼信,革命进取,义勇忠孝,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崇文尚武,重教崇文,耕读为本,诗书继世”、“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等。

家规是:“耕读传家,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克勤克俭,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团结协作,救危济贫”等。

客家先贤的“祖训家规”寓意深刻,言近旨远,彰善瘅恶,是先辈为人处世、教育后裔的金玉良言、箴言警语。客家先贤言传身教,客家后人取精用宏。

祀规十七则

一、敦孝行

善莫大於孝,罪莫大於不孝。念罔极之恩,即竭力以供子职,犹恐有遗憾焉。故礼则温清定省,事则敬承善体,德成名立显扬其亲,圣人之教人至详。且悉,若好货财私妻子乖骨肉以贻,父母尤甚,且忤逆凌辱,是为天理所不容,王法所必诛者,父母通闻於祀,始徒祀法重责,再犯逐出。

二、 笃友恭

友於兄弟即以顺於父母,一堂融 岂不为天伦之乐。事 若以小忿而藏怒,以争私而宿怨,或听内人之媒孽,或受外人之唆弄,至骨肉而视同仇,仇则戕天性而伤天伦,是角弓之诗之所为刺也。同为父母之继体,乖戾於兄弟,即以乖戾於父母,此友恭之义,不可不笃也。

三、 睦宗族

比乡邻,异性且宜和睦,况属一本,则盛世敦睦之风不容蔑也。至同服之人,更宜有无相通,休戚相关,故亲亲之谊,敦而同堂有太和之象也。若以末隙生睚眦,将同室而隐若敌国,萧墙而自动干戈,是风教凌夷,去顺效逆者之所行,吾族中宜识亲亲之道,莫踏末流之嚣凌也。

四、恤孤弱

伶仃弱息,极可哀怜,矧在同枝,共本之人,能不加恤而为之所乎。故怙恃已失,亲戚无依,啼饥号寒,疾痛疴痒,皆赖亲属有财者推恩加惠,苏涸辙之鲋而生之。古之人且有收育孤儿使成立辙,此真盛德事也。有仁心者其加意於此焉,是亦积德昌后之一端也夫。

五、 崇学术

诗书为式谷之业,上达之梯。子弟聪明须择师教训,使得成其大器,即属中材,未必尽掇科名,然加意培植,得一衿之荣,亦不愧为大家子弟,甚而不才者,尤宜延师闲,涵养诗书,毋使即於以淫。斯风俗纯而家世永昌,但为子弟者,当体父兄之教努力发愤,不坠青云之志,是所望於后人矣。

六、 立品行

循分处事,惟义所在,庶可无尤於人,释回於已。而为一乡之善士,若徇私悖义,甚至逞机用诈,强夺侵占,凡若此者,是天资刻薄之人也。其子孙之凌替,可以预决。吾族各宜敦率礼义,以忠厚传家,循分处事,则家事必昌,谋燕翼,其以此为最 。

七、 祭祀

祖宗醮产,各房轮流办祭。每当春秋祭祀,墓祭则少长咸集,见丁表钱。祀祭惟绅耋得兴俨对越而邀神惠,陈设原有定品,旧皆酌定规额,每岁因仍备办值事者不得任意损益。祀祭从家礼,裁定仪注,与祭者,翌日肃整衣冠,大庙习仪,临祭对越荐献。遵仪注而行,不得视为虔文,式礼宜思莫,饮酒不得及乱。

八、 戒淫行

男女之际,生人之大欲存焉,小人之大恶出焉。好淫之人不知羞耻,悯然为桑中之行,诸恶淫为首,显干重罪,幽犯宜诛。先贤有云: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报应固有不爽者,今设立祀祠规:族党中苟有乱及伦纪者,当集族人公处,谱上搽名逐出。

九、 禁凌尊

五年以长兄事之,十年以长父事之,凡值长尊皆宜待以礼貌。凡席犯尊,豆觞犯齿,是人而无礼者也。卑幼於尊长,不敢呼其名,行必让路,坐必让席,礼则然也。蔑礼恣者,谦让之德何有焉。况因薄物细故,相争求胜,敢加侵辱,敦礼之族不应容此狂暴之子受其殴辱者,通闻於祠,各房老成杰士齐集公处,胁令伏罪更加重罚,庶足为蔑礼者之警耳。

十、 禁欺弱

寡助者势孤,气馁者力弱,退为自守,莫兴人竞,惟仁者多方扶植,令得安居。不仁之人,乃以其为弱也而欺之,暴凌刻削致令无以安生,族中有心主持风气者,当挺然仗义执言,以警此不良之徒,而族党亦因知忠厚之为贵也。

十一、戒斗殴

身家性命之患,莫甚於斗殴。鼓怒逞凶,至起烈祸,噬脐莫及,盖尔时之不自惩其忿也。惟平心细揣,退让不争,事亦从此而休。然当相构之日,族人不力为和解,亦不能辞其咎矣。兹立祠规,望族人怵然为戒,知能徽忿之为美德也。

十二、戒兴讼

讼则终亡,易垂明戒,惟有不得已之事,必待公庭献决。但虽有不平,我肯让人,则亦可休,又何必匍匐公庭以自取累。且当此岂无亲朋为之排解,倘能降心平气,则事息身安,又何至以爱惜之钱财耗废於无情之地乎?若事可以休而犹健讼,是自作不靖,逞其疆梁者也。兹立祠规,严戒兴讼。此皆平日游手安佚流於此耳。夫贫寠之人。

十三、禁窝赌

赌博私宰为朝廷大禁,一呜诸官,法在必究,辱身荡产,往往有之。惜好赌者结习不解,竟视为人生之乐事,独不见彼不孝之子,席先人丰业,后竟饥寒落魄者何故?前车之鉴,不可为后车之鉴乎!然好赌者既为不肖,窝赌者尤为罪魁,设局以诱子弟,是作陷阱而引之人也。彼得幸免于王法,族有祠规,宁容任其为蠹於地方乎?老成杰士所宜秉公议处也。

十四、择交游

交友贵於慎择,不特儒者有燕僻之害,即农工商贾,何独不然。朋友列於五伦关系,非小交得其人,则终身之受益不浅。倘所交不慎,其渐染而为不肖者,固不待言,安知后此之不受其害哉。君子择交,所以必防征而谨始也。

十五、务农业

务本力农,上而国课,下而养和,皆取给於此。夫农为国本,食为民天,不独食力者当勤力南亩,即儒者以读兼农,诚古今之通业,舍是皆为旁径,负横经,昔贤不可师乎。凡我族姓务须勤力农田,则耕三余九,虽有水旱亦足支也。

十六、肃家庙

祠宇之建,原所以妥先灵,必庙貌清净,尊严乃不至於上渎。凡家常器物,非祠内所置者永不得搬置祠内。惟五礼之行,延实设席,可偶一为之,不概禁耳。

十七、禁偷窃

暗自拿人物品谓之偷,私取他人钱财谓之窃,偷窃者贼也,尝令人嗤之以鼻。究自成因,皆平日游手安佚以流于此耳。夫贫寠之人,倘能勤劳营生,何难度活,乃以偷窃为糊口之计,一旦败露受公庭,固其自取,又使他人指为某氏之子孙,某氏之先人,是上辱其祖宗,下累其后裔也,可不哀哉。族中倘有此败类之子,老成者当法言警戒,至不自唆,必以祠法惩治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水日手抄报内容:如何保护水资源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1、要有惜意识,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

3、使用节水器具;

4、查漏塞流。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际禁毒日的资料:节日由来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毒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有些地方,贩毒、恐怖、黑社会三位一体,已构成破坏国家稳定的因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抵御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起源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统节日英语作文:中秋节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id-Autumn is a very important Chinese festival. It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August. A few days before the festival, everyone in the family will help to make the house clean and beautiful. Lanterns will be hung in front of the house.

On the evening there will be a big family dinner. People who work far away from their homes will try to come back for the union. After dinner, people will light the lanterns which are usually red and round.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their own toy lanterns happily.

At night the moon is usually round and bright. People can enjoy the moon while eating moon-cakes which are the special food for this festival. They can look back on the past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together. It is said that there was a dragon in the sky. The dragon wanted to swallow up the moon. To protect the frighten the dragon away.

中秋节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八月十五号。在节日来临的前几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帮着打扫房子,把房子装扮得漂漂亮亮的,灯笼挂在屋前。

晚上有一顿美餐,离家在外工作的人也要回来团圆。晚饭后,人们点亮灯笼,一般是红色的圆灯笼。孩子们会高高兴兴地玩他们的玩具灯笼。

晚上月亮又圆又大,人们在赏月的同时吃着中秋节特别的食品——月饼。人们在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据说天上有一条龙,它要把月亮吞下去。为了保护月亮,孩子们要弄出很大的响动把龙吓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中秋节为内容的作文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那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观看中秋晚会。今年的中秋节,我没有在父母的身边,只有通过网络视频送去了我对他们的问候。有一句老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我想,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本应团聚的节日,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守在亲人的身边。也是因为节日,才使得没能团聚的人,更加的思念亲人思念故乡。

对于中秋节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小时候过得中秋节。那时候,每到中秋节,妈妈总会去蛋糕房给我们打五仁馅的月饼,里面的黑芝麻瓜子花生,都是自己买来,送到蛋糕房。那时候我最喜欢吃的月饼就是五仁馅的月饼。长大以后离开家,再也没有吃到印象中那么好吃的月饼了。等我以后有能力,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边,每一个节日都可以在一起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中秋节为内容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念129运动手抄报内容资料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

运动口号:

“打倒日本狗!”

“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反对防共自治运动!”

“反对卖国的对外政策!”

“立即停止内战!”

“立即向日本宣战!”

“人民!武装你们自己!”

“用武力保护华北!”

“打倒卖国贼!”

“打倒卖国贼殷汝耕!”

“中华民族万岁!”

“为祖国自由而奋斗!”

“没收卖国贼的财产,救济受灾人民!”

“反对军队南调!”

“反对苛捐杂税!”

“反对抓捕中国人民的日本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爱国手抄报的内容:爱国诗句集锦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内容资料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习普通话

我6岁就开始学中文了,每星期去中文学校学习两小时。开始时,我觉得很难,因为有很多字和词语都不明白,也很难记。我的爸爸妈妈是从香港来美国的。我们在家里讲广东话或英语,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普通话该怎么讲。但我听妈妈说,现在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学会普通话很有用,我就坚持学下来了。

记得我第一次在中文学校上课时,听不懂普通话,学写字就像学画画,但我写得很认真。坚持几年后,我渐渐听懂的内容多了,也一点点地理解了普通话。但有的时候,我还是会弄错俚语或成语的意思。中文老师建议我应该学会使用字典这个工具。起初我学查新华字典,可还是不太明白,老师又建议我查英汉字典。这样一来,我学的多了,查的多了,渐渐明白的也就多了。然后我再返回来认真读句子,并注意听别人讲普通话,我的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觉得学中文很有用,能帮助我了解中国的一些事情。如果我去中国的话,可以用普通话跟别人交流,会很方便。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利,所以我要坚持学中文。

二、关于普通话的名言

1、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3、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4、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5、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6、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7、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8、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10、普通话,从我做起。

11、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2、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3、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14、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16、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7、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18、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19、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20、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21、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迎接新学期手抄报资料内容

全文共 2948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新面貌,新追求,新目标。

在清晨,阳光照,超快乐,进学校。

老师早,同学早,不陌生,照问好。

新目标,先前跑,在明天,会更好!

新学期 新环境 新起点 新气象。 多点文明,多点创新,让校园更幸福。 学习是首要,安全更重要。

多一份呵护,多一片绿地。 以真诚为半径,以尊敬为圆心。 我是校园小当家,我爱校园草与花。

每个人都争取成功。 新学年新风貌,工作学习更高效。 素质高一分,形象美特别。

要想成绩好,动手又动脑,要想环境美,大家齐创造。 学校是我家,关爱你、我、他。

明星名言:

莫泊桑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灭了或完成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新春就是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让我们憧憬更幸福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明星名言:

莫泊桑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灭了或完成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新春就是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让我们憧憬更幸福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新学期将来临,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深知,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们一旦把握了这其中的诀窍,那等候我们的就是精彩幸福的明天,为了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准确的方向,我定了一个学习计划。 首先,要有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自信 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明天怎样,但今天已经到来,把握今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不管自己与别人有多大的差距,但是,步入第二学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相信自己一直能成功。

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因此,我们会更多地在对幸福未来的憧憬中,展示着自己迎接新学期的新气象。我们应当早些为自己的新学期作好打算,毕竟打算是比较重要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每个学期都作打算,但是,可以善始,却不能善终,没关系,集体在监督你。

以下,可以作为集体监督你的标准,也是,我们自己努力的标准……

一 做好预习。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1、初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 听课。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听课要特别注意“理解”.

三 做课堂笔记。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1、笔记要短小精悍;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四 做作业。1、做作业之前,必须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理解其确切涵义,明确起适用条件,弄清运用其解题的步骤;2、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和做题要求;3、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步骤;4、认真细心做题,不可马虎从事,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5、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6、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急于问老师,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要在复习功课的基础上,要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联系,理出头绪,要下决心独立完成作业;7、像英语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

五 课后复习。1、及时复习;2、计划复习;3、课本、笔记和教辅资料一起运用;4、提高复习质量。

孩子们坐下来吧

阳光已铺满了教室

一张张稚嫩的面孔

你要笑呵呵的认清

大扫除开始了呀

你挥动的扫帚

扫净了地上的尘土

也要扫去路上的泥泞

擦净玻璃也要洗亮心灵的眼睛

让它能看清远处的风景

黑板上的污渍挂上很久了

除去它要费些力气

抚摸它的容颜吧

阳光照在上面会更透明

让墙角的蛛网连同历史的尘埃

都失去依附吧

不要让它成为你心灵的蛀虫

孩子,你要学会看淡世俗的风

桌子要摆放整齐端正

你要在上面书写历史人生

别忘记把灯也擦亮

太阳休息的日子

让它代替彩虹

找准人生的经纬

不要驼背弯腰

也不要把头仰得太高

那样你会看不清脚下的方向

眼睛看着前方吧

目光也要炯炯

莫让左右的嘻笑

摇晃你的前程

孩子,你要闭上嘴巴

学会倾听

先哲的思想

就会走进你的魂灵

如果你感到疲劳

找运动去渲泄吧

也可以和文学调调情

或者坐在月亮上看风景

红尘美酒

风雨人生

最终都要回归心灵

走遍天涯海角

采下一路风景

只要不灭心中的灯 望,是人们内心气愤昂然的激情,是对生命充实的渴望,即如绿叶与阳光的交流。

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

希望,是茫茫天宇间的一个闪耀的星宿,她使人飞奔驰骋,布满着诱惑。

希望,是那么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方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懒惰蠢钝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在别人的领空而不思进取。

希望,是未来;希望,又在于今天;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学校是母亲,我们永远不会把她忘记!即使我们长大成人,周游了全世界,见过了大世面,她那质朴无华的教学楼和气愤盎然的花园----那使我们的知识之花最初萌放的地方,都将永远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人的一生中最幸福最纯真的,是校园生活,人的一生中最短最快的,也是校园生活。请你肯定要珍惜!

莫泊桑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灭了或完成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新春就是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让我们憧憬更幸福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人生哲理

忠诚:是建筑人生大厦的基石。

信任:是酿造友谊之蜜的花朵。

理解:是沟通心灵闲的桥梁。

勤奋:是事业成功的忠诚伴侣。

毅力:是开拓世界的利剑。

理智:是抚御灾害的铜墙铁壁。

追求:是充实生命的必然途径。工夫就像那无情的流水,流去我在小学里的五年光阴。转眼寒假又将成为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细心的回想,过去的五年里,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难道真要这样,流给母校的是一片空白记忆吗?不,我希望,在小学生活的最后半年里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在这半年里我肯定要珍惜每一秒工夫,争取不让自己有荒度的一刻。

新学期到了,那么大家肯定会有新的打算,我的打算又是什么呢?其实,我的打算和别人一样,就是要在新的学期里努力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要积极发言。不仅如此,还要经常参加各类活动,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还希望自己能在毕业考试上考出好成绩。我明白,要做到这些是很难很难的,但是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退缩,那这些又将变得特别轻易。

我想,人的希望是会随时改变的,不同的工夫,不同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的希望也是不同的。在新学期里,我的希望是永远记住母校,因为这毕竟是我生活了六年的小学啊!同时,我也希望能在这最后的半年里为我亲爱的母校做一点事情,留下一些幸福的东西。我想,我肯定会用实际行动来做这件事的。人在一生中,不管他成为了什么,是明星,或是伟人,还是极平凡的普通人,都会永远记住自己的母校,都对他有着特别深化的感情,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我明白,每个人心里想的是不一样的,因为,人各有志,目标不同。如今我慢慢长大了,我的新目标不是做什么伟人,也不想当什么艺人,更不是成为科学巨人。而是长大后考上一座较好的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不平凡的事,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已经充足了。

新学期里人人都有新打算,你肯定也和我一样吧!让我们大家在新学期里携起手来,共同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世界地球日的手抄报资料:世界地球日宣传口号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

保护资源环境,善待地球。

保护地质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保护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做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防治地质灾害,要坚持预防为主、避让治理相结合

保护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资源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加强法律建设,保护资源环境 保护地质地貌景观,珍惜地质遗迹

加大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

整顿力度,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土地开发整理要坚持数量保护、质量保护和生态保护三方面协调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学生作文: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秋夜寒冷,一轮圆月划过楼宇林梢,秋叶深情,荷池飘香,波光粼粼,柳荷相依。

空气中传来浓浓的桂花幽香,全家人共守中秋明月,听奶奶给我们讲嫦娥,玉兔和吴刚。奶奶还指着月亮一一让我们认识,哪个是嫦娥,哪个是桂树,哪个是玉兔……故事和场景是那么迷人,让我们至今难忘。

垂柳轻拂清辉点点,欢歌一曲飞上云影天。月光下,我们把爸爸专门分给我的冰激凌月饼放在家中的某个地方,留着慢慢享用。妹妹的好吃的总是吃的最慢,放的时间最长,因为她总舍不得吃,今天拿出来看看,明天又拿出来看看。有一次,屋里没人,她把好吃的藏在了桌子下面门的小柜里。开心的一的妹妹自以为放的很安全,转过身来用屁股使劲儿把柜门儿顶上。正美滋滋的,忽然觉得上是有人在后面抓住了裙子,拽都拽不动。妹妹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家人闻讯跑进屋里,原来是柜门儿夹住了妹妹的裙子,使全家一起大笑。

斗转星移,我面临初中,妹妹也小学毕业了。我们都搬进了楼里。无论住在哪里,月亮都能找到我们。在八月十五的夜里依然宁静优雅的来到我们家。那婉约如诗的身影,总把银光留下,一次又一次无言

相约,一年又一年如期重逢。

衷心的祈祷美丽的月光女神,有吴刚和玉兔的陪伴,永不孤寂伤感。让我们举杯相邀,超出时空。相聚昨天,相聚今天,相聚明天,相聚永远、永远……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节日

[学生作文: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有一个节日是中秋,每当中秋节到来,有的人吃月饼,有的人赏月,有的人团圆在一起吃饭。

在中秋节的时候,月亮非常亮,我们可以在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有很多大人,讲故事,说笑话,吃月饼,赏月,团圆,还有的品尝着瓜果,都在笑乐乐过着中秋节。

可能在农村里吃莲片,在大街上有人放鞭炮,这中秋节有很多人说月亮上有嫦娥在走,不是,是有黑云弄住了。

我看着这月亮,我情不自禁的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我的爸爸在上海,我和他也可以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爸爸可以在上海赏月,我可以在家过中秋。

这中秋又美丽的月亮,又可以代表思念家人的感情。中秋节,过得真快乐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年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耶!终于放寒假了,大家在结业考试之后互相道再见。接着,就准备大扫除迎接新年的到来。今年和以往一样,又是爸爸忙于工作,所以今年的大扫除还是得看我和妈妈的了。当我们终于把门窗清洗得焕然一新之后,就只剩最后的步骤----贴春联了。妈妈让我站在梯子上,贴上崭新的春联,一下子就充满了过年的气氛呢!

除夕当天,我和妈妈一早就开始准备拜神的东西,看着供桌上各式各样的好料,真叫人食指大动呢!只可惜妈妈说要等祖先享用过之后,才轮得到我呀!真是令人迫不及待啊,好想赶快吃到这么多的美食。到了晚上,就是除夕的重头戏----年夜饭。和家人一起围炉之后,就是我最期待的领红包了!我要先向长辈行礼,然后恭恭敬敬的接下红包,并向长辈道谢,说吉祥话。

到了年初二,我和妈妈一起回外公家拜年。在那里遇到了表哥和表妹们,大家一起玩,一起吃东西,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漫长又快乐的一天。隔天我们往清境农场出 发,迎接清境的日出美景之后,我们又去看了精彩的牧羊犬赶羊和绵羊脱衣秀,看着圆滚滚的绵羊转眼间变得瘦巴巴的,真是可爱!

我们和奶奶、姑姑会合,隔天我们去阳明山,可是因为天气太冷了,所以一上去又马上下了山,真是可惜。不过总算也见识到那里奇特的气候了。新年,我们就在蜿蜒的山路上及欣赏美景中,不知不觉得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年俗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关于羊年春节的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5491 字

+ 加入清单

羊伴随人类的时间之久远、与人关系之密切,的确值得大书特书。因其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不似豺狼虎豹之凶猛令人毛骨悚然,于是便成最理想的狩猎目标之一。又因其食之者草,产出者奶、肉、毛、皮,加之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羊“榜”上有名,且位居前列。足以说明其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羊可承载艺术,由于其很早便走入人类视野,因而在早期原始文化遗存中活灵活现,荦荦大观。斑驳的岩画中,有它们壮硕的身影;陶器的图案里,有它们美丽的面容;从商代的“四羊方樽”、“三羊铜罍”,到汉代的“羊型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直至当今的年画、剪纸等各种民间工艺品,羊的各种形象随处可见,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审美享受,成为人们生活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羊可代表美丽。汉字中的“美”字,即由“羊”和“大”两字组合而成。羊大为美,乃古人实用主义审美倾向的生动体现。

羊可充作美食。“鱼”和“羊”结合便成“鲜”字,折射出古人口福不浅,不禁让我等垂涎欲滴。

“羊”字孕育文化。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又因之大展其用。《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竟多达204个,充分说明其对先民生活影响力的巨大。不知不觉中,羊的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目不暇接。

羊曾陪伴英雄。据《汉书·苏武传》,汉中郎将苏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背汉妄为,扣留苏武并遣其牧羝羊(公羊)于北海之滨,并扬言“羝乳乃得归”。苏武与羊群为伴,手执汉节,饿吞草籽,渴饮雪水,而不辱使命。直至19年后单于回心转意,苏武才得返长安,受封典属国,留下千古佳话。

羊可启发智慧。据《战国策·楚策四》载,楚怀王听信张仪花言巧语,入秦而被囚禁。襄王即位,不思进取。良臣庄辛进言而不纳,便避走于赵。不久,郢都被秦所据。襄王悔,寻见庄辛。庄辛用“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来鼓励襄王应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用于此处,既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

羊可象征安泰。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易经》以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对“三阳开泰”的另一种解释为:11月冬至日的白昼最短,其后则白昼渐长。古人以为此乃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所以称冬至一阳生,12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因此,旧时常用作新年起始的祝愿之辞。而 “羊”与“阳”同音,久之便讹为“三羊开泰”。后人附会出“三只大角羊聚立于一处”之特定造型,成为妇孺皆知的吉亨之象。

羊可体现正义,因羊在古人心目中拥有的正直、美好形象,久之便将其神话为正义的象征。据王充《论衡·是应》,唐尧之臣皋陶治狱,辅以独角之羊。此羊对嫌犯“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极为灵验。至战国时,秦楚等国御史、狱吏等执法者皆着带有独角神羊图案之冠服,以示庄严神圣。此独角羊名“獬豸”,作为秉公执法的象征,其形象一直用作历代执法者官服图案,直至清末。

羊性素喜清洁。羊愿居于干燥整洁之处,饥餐青草,渴饮清泉,洁身自好,远离污秽。不像某些畜类,终日嬉戏于泥淖之中,饮溺餐矢,藏污纳垢,顾盼自得,不以为耻。

羊虽娴静优雅,人见人爱,却亦小有缺憾,即反抗性差,斗争精神欠缺。即使是被宰杀,亦只低吟一声,便引颈就戮。颇不似猪,虽不能逃命,却愿引吭高“歌”,尽其所能,声嘶力竭,气冲霄汉。猪羊相异至此,其中必有缘由。据民间传说,猪、羊皆因被人宰杀而心中不平,且萌生与上帝(老天爷)讨还公道之念。羊动作轻盈,脚下生风,先得接见。上帝听罢莞尔笑曰:“猪羊猪羊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尔等终日无所事事,专靠人类饲养,却不许人类食尔等之肉,则要尔等何用?尔等应予理解。回去转告胖猪先生,其应泰然处之,不必再劳前来。”羊闻此言,虽仍感悲哀,但思来想去,却觉合乎情理。无可奈何之余,只得打道回府。遇胖猪于途中,只见其气喘吁吁,步履维艰。羊将上帝之言转达。猪心中忿忿,仍觉不公。羊将其强拉硬拽,拖回住所。此后,羊面对屠刀只有叹息;而猪因思想不通,便大喊大叫,直至气绝。

或许是受源远流长、家喻户晓的生肖文化之影响,国人中对羊年持偏见者颇不乏其人,认为羊年生子命运不佳,以致马年之尾,产妇云集;更有甚者,竟不惜提前剖腹,以避其子生于羊年之“厄运”。此举不仅从科学角度而言毫无根据,且就文化传统而论亦属无稽。另一方面,似羊固然不甚惬意,似马亦好不了许多。其实,如此为避羊年而提前剖腹之流,才真正是自寻烦恼、自交“厄运”之辈。

属羊之人普遍温顺、善解人意,十羊九富,衣食无忧,总能受到他人的照顾和辅助。而且每个人的命运不单生肖就能决定。都应好好教育子女,使其优秀有品德。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12年一循环,直至地老天荒。岁月不居,人生苦短。值此岁末年初,我们似应念马之崇德,扬羊之至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追求美好明天而戮力同心,发奋进取!

春节传说

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万年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

寿星图

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贴春联门神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桃符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贴春联、门神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 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径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夭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径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脯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最喜欢的节日中秋节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秋节"等。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植树节手抄报图片资料大全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韦孝宽(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

据《资治通鉴》所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既费时费力又不方便。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韦孝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陕西作为历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陕西人对这种槐树更是情有独钟,十分喜爱并且广为种植,现在这种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

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尔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尔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 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

更多植树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节手抄报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我看见月亮像大烙饼似的挂在天幕上,我真想咬一口,尝一尝。

在月光下,我和奶奶一起散步。

我们在洒满金色月光下的小桥上走过,月光洒满一地,好像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小桥下有几只青蛙在呱呱地叫——它们是在做诗吧?我想,这首诗是送给谁的呢?我猜一定是送给月亮吧!

天幕中,好多颗小星星在围着月亮跳舞,天上人间,一样的欢乐呀!

小桥下的流水哗哗作响,顺着山势流到大水塘里。我看见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的水塘里捉着小鱼,每捉起一条,他们的脸上就会露出欢喜的笑容。

晚风吹过水塘,水塘周围一下子也热闹起来。青蛙呱呱的叫,枫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秋虫也唱着动听的歌曲在为中秋节伴奏呢!

抬头再看这月夜,月儿仍安静地悬挂在高空。我喜欢看月亮,特别喜欢看这中秋节的圆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全文共 5490 字

+ 加入清单

一、端午节介绍

中文名: 端午节

外文名: 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

又称: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端午节起源传说: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端午节的食俗习惯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2.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3.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四、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五、端午节诗词作品欣赏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菽:采集。糜:蓄糜)。《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静养为原则。《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同时,五月也有许多的禁忌。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6�1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史记�6�1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因为田婴相信:“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宜到现在,还可以从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闻一多据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免伤害。《汉书�6�1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这些说法固然解释了某些特定的现象,但若将其中任何一说,视为端午的单一起源,则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遗憾。与其如此,还不如说,恶日及龙图腾,都是端午可能的源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直到屈原传说的加入,为它们添上了新的动力,端午才从此茁壮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起了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的习俗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崔寔(逝于一七○)的《四民月令》记载:“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黄连丸、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诸,以合创药,及东行蝼蛄。”除了治难产的缕蛄外,其余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见疾病的丸药。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从“长命”、“续命”等名称看来,就可以知道,当时人是多么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不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不可见的鬼魅及兵灾。

尽管有这些顾忌在,端午的生命力并未因之减,积极祈禳的习俗仍随处可见。周处(240-约299)的《风土记》记载晋朝新兴的端午习俗有:“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等。悬艾固然是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后来称为“斗百草”的游戏。而被视为端午特色的竞渡习俗,也在此时出现。据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按语:“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记》中并未确实记载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说颢然是受了传说的影响。事实上,竞渡、祈禳。表面上是为拯救屈原而举行的竞渡,基本精神仍不脱恶日驱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到了唐朝时,端午已成了个重要的节日,宫廷中也有种种的庆祝活动。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赏赐臣下。王溥(922-982)的《唐会要》卷三五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笔题字的“飞白扇”赐给长孙无忌及杨师道。他说:“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庶动清风以增美德。”不只是宠臣有赏,一般文武官员也各有赏赐。马缟(约十世纪中叶)的《中华古今注》记载贞观中,端午赐文官黑玳瑁腰带,武官黑银腰带。《唐书�6�1礼乐志》也记载,天宝年间于端午节以衣、扇献于祖陵。

王仁裕(880-956)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唐玄宗时:“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巧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不过,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戏,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经济实惠的扇子来应景。李淖(约八八○以后在世)的《秦中岁时记》记载:“端午前两日,东市谓之扇市,车马特盛。”溤贽(约九○四前后在世)的《云仙杂记》卷一引《金门岁节记》也说:“洛阳人家......端午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避瘟扇。”(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叶制成,由于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谓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来)。

唐朝新兴的端午习俗,还有所谓的“五时图”。段成式(约803-863)的《酉阳杂俎》卷一记载:“北朝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所谓“五时图”,就是在纸上画蛇、蝎、蟾蜍、蜥蜴、蜈公,也称“五毒符”。据说这五种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时存在时,才不敢互相斗争,得以和平共处。所以,挂五时图就可以防止这些毒虫作怪。

宋朝的端午节物,比起历代,更见精致。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1147)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