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创意爱国剪纸图片【经典20篇】

浏览

1027

作文

1000

爱国情怀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往昔几十年的历程,祖国倍爱欺凌之中。在这风起云涌的战场上,不免有许多英雄人物诞生。

铁道游击队,便是其中的一份子。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有纪律、有担当、有目标的队伍。起初,日寇侵华,山里的老百姓们总是受日军欺压,甚至有的被排成一排直接枪杀。游击队员们便商谈去偷枪械。终天有一天,日军的火车经过了游击队们事先埋伏好的地方。其中一个游击队员跳上了火车,攀着火车外面的支架,进了火车。迅速地将箱装的武器扔了出去,剩下的游击队员则拾起枪械,武装好自己,令他们不再饱受日军欺压。

如今,在昔日前仆后继的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身上,是许多像铁道游击队一样的战士们奠基而成的强大的祖国。在新世纪里,唯一让祖国更为强大的途径就是好好学习。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创新,才能给祖国输送新鲜的血液。

每每学累了,想偷懒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革命先辈们为祖国奋战的情形,便不想再懒惰,努力学习了。

爱国情怀,促我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爱国爱校的作文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当新的一天来临,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总会想起“八荣八耻”中要求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号召。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要热爱祖国,就要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美的花朵。爱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而爱国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教育!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因此,大家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应该如何来爱国呢?有句老话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我们必须学会爱自己的家,不管家现在多么贫穷或是多么不尽人意,我们都必须尊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家庭。而且我们必须是热爱自己的学校,尊敬我们的老师。一个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国家呢?热爱学校是一种非常具体而切近的行动。我们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老师为培养我们同学成才而兢兢业业,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作为丁集中心小学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学校。每一位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维护学校形象和荣誉;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尊敬我们的老师;我们要自觉地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创造***的学习环境;我们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热爱学校的每一名同学,让我们互爱互学,一起快乐健康成长!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争取优异成绩,以此来报答学校,报答我们敬爱的老师!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爱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质,爱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尊敬师长、爱家爱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合格小学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剪纸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一张普普通通的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经过一双妙手,就可以剪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我特别喜欢剪纸。

快要准备过年了,外婆在打扫卫生,把家里搞得干干净净。妈妈在整理床铺,到处显得整整齐齐。我也想为家里分担一些家务,我能做什么呢?忽然,我想到了剪纸。于是,我拿出彩纸、剪刀、铅笔,动手剪起来。一开始,不是把火柴人的手剪断了,就是把鱼儿的小尾巴剪没了。

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妈妈走了过来,她手把手地教我。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的剪纸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打算剪两只小兔子,首先,我用铅笔在彩纸上画出轮廓,再用剪刀照着轮廓剪出我想要的图案。小兔子剪好了,我用双面胶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贴在窗户上。远远看去,那两只小兔子就像在草原上快活地蹦来蹦去,它们竖起长长的耳朵,似乎在向我打招呼呢!走进一看,它们那红宝石般的眼睛,可爱的三瓣嘴,让人一见就想去拥抱。

我学会了剪纸,非常开心。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去了解、去学习,只有多动脑动手,才能从不会到会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美丽的公艺品——剪纸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美丽而又精致的工艺品,而剪纸却独具一格,它可以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对来年的希望。

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幅美丽的剪纸作品,我给这幅精美的作品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丰收啦!”

这幅作品是一个小姑娘在田地里高兴地手舞足蹈。这位美丽的小姑娘头上顶着两个大碗,并且戴着一朵盛开的大花,嘴巴带着甜甜的微笑,两个水汪汪的大眼睛可能是因为正在笑的原因,而眯成了一条缝,身上的衣服虽然只有裙底有几朵盛开的鲜花,来装饰这件衣服,但是仍然好看极了,三条马尾辫披在肩前,还三条马尾辫披在肩后,两个手里各拿一个特别小,但是十分精致的碗,背后是一大片开阔的田野,田野里种的好像是结满果实,沉甸甸的红高梁。哦,原来是到了丰收的季节——秋天,怪不得这位有田地里这位美丽的小姑娘,身着长衣长裙,原来是正在庆祝秋天的大丰收啊!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而又具有特色的工艺品,它具备着我们对来年美好的希望和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歌颂思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诗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

时光悄悄走近端午

小儿手臂上的五彩丝线啊

爱国诗人的灵魂

在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缠着米粽

遍地飘香喜气洋洋

不知有多少人

还能知晓当初

屈老夫子壮怀激烈

以身殉国魂归何处

人声鼎沸呐喊助威

百舸争流龙舟飞渡

此起彼伏里蕴含着

多少凄婉的楚辞歌赋

叹那楚君昏庸无度

亲小人远贤臣

拒听良言

将诗人远远的放逐

纵使有满腔热血奔涌

却是报国无门

悲愤难以倾诉

无奈国破家亡秦吞楚

五月五汨罗江

成为诗人爱国明志的归宿

佳节端午

这千载悠悠的习俗

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节日

更是啊擂响我们

爱国斗志的铮铮战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学——《论语》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论语》,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初识,经典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述孔子言行,孔子应答弟子和时人的话。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翻开《论语》,我按例看看简介,按老师说的背背,便准备合上了,然而,一个句子跳入我的眼帘: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于是,我又翻开了书。

再遇,理解

或许是因为我考试没考好吧,这句话对我颇有益处。我总是太在意考试的成绩了——上次我没有考好,这次还会是这样吗?

“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一语点醒梦中人。

渐渐地,我不再限于会背《论语》,而是去理解《论语》,知其意,知其义。

“全书主要反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孔子的思想学说,核心是’仁’;二是通过对孔子言行的描述,塑造了活生生的孔子形象……”

又约,参悟

虽说我达不到孔子的思想境界,但我仍能从《论语》中参悟些许。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我们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进步和发展。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求人不如求已,不是吗?

《论语》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颇多,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我爱《论语》,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以往,爱入骨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伴着微风清爽的吹拂,我们花都工学结合基地300多名同学在学生部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来到了伟大革命家洪秀全的故居所在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曲折而辉煌的历史,伟大的历史创造者以及革命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学习我国的历史以及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这成为了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洪秀全是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对中国封建统治和西方资本侵略者的农民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故居洪秀全曾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革命文献,号召人们为实现“天下一家,分享太平”的理想而斗争,为指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洪秀全故居的所在地,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大抪村,占地面积25000平方来。官禄抪过去是一条穷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官禄抪,官禄抪,食粥送薯芋;乌蝇咬饭粒,追到新街渡。”这首民谣,正是当地农民贫苦生活的写照。洪秀全的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此出生。故居在清军“诛九族”时被烧毁,1959年经考古挖掘,在原墙基上复原,1998年曾维修过。一踏进洪秀全故居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洪秀全铜像。该像是由著名雕塑家梁明诚设计、制作,于2005年12月12日落成的。像高3米,以青铜浇铸;基高1.5米,用红砂岩制作。洪秀全铜像昂首朝东,手按剑柄,英姿飒爽,表现了洪秀全反清起义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作文600字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湿热。他的诗作流传千百年,近三分之一都在表达他那颗心,是如何与祖国紧密相连,自此以后,就算山河在,可是国已破,还是会令人“感时花溅泪”。子美,心美。因为国美,故而有千万个子美一样的心牵着这片河山,展现着他们质朴的爱国情怀。

杜甫曾是一个一心报国的热血青年,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他站在泰山顶上的那一刻起,便在生命里注入了国家的意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描绘出山河的壮美,也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因为心系祖国,故而今后不管前途有多么坎坷,他始终都是坚定不移地、满怀抱负的,为国家命运奔走呼喊。

可杜甫偏偏生不逢时,“安史之乱”使得一个对祖国充满希望的青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从偶遇“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到听到“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从看到“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到听到“县小更无丁”,杜甫看尽了国家的兴盛衰败。他悲从心中起,可是又无力挽救“国破山河在”的现状,于是便将这满腹的悲情寄语在“三吏”、“三别”中。至此,杜甫的诗句中再也看不到那份意气风发,而多少感怀和伤悲。

历经战乱后的祖国,满目疮痍。再次重回故土,眼前只是一匹凄凉的废墟。面对这一幕,回想之前的秀美山河,杜甫的内心更是充满了悲愤,也为祖国的命运捏了一把汗。于是在日复一日的忧愁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已经完全把个人的命运完全跟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从《望岳》到“三吏”;从《北征》到“三别”,再到最后的《春望》,一个个性鲜明、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子美完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千百年来,他的这份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激励这我们为了保卫这片壮美的山河,不断地前进和奋斗。子美之情,即是爱国之情,也是最美的人间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继承民族精神爱国作文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的礼仪文化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发扬光大。而我国的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悠久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一一体现。然而作为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来继承中华人民的传统。

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礼仪是无处不在的,有很多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我们去观察就会发现。文明礼仪不仅指的是行为,还有仪态、语言等等,这都是表现个人礼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有许多举手之劳都是养成文明的习惯:捡起一张不起眼的纸屑、随手关灯、遵守交通规则、帮助他人……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而我也体会到了礼仪的重要性。

上一个周末,我从书城回家的时候去坐了地铁,我没有带交通卡,只好去买票。大概是因为周末的关系吧,自动售票机这里排着长龙,我站到一个队伍后面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了,我选好目的地,把纸币塞进去,却发现怎么也塞不进去。重复了几遍,我才发现原来这台机器只收硬币,可是我又没有零钱。唉,队白排了,刚这么想,就传来一个声音:“给你零钱,快买票吧。”我回头一看,发现是个阿姨,他手里放着几个硬币正递向我。我有点不知所措,因为这是个陌生人,但是她却帮助了我,我很感动:“谢谢。”“没关系,下次记得看清楚哦,不然可就白排队了。”她对我微笑着说。

人真的很多,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地铁里面,刚站好,地铁就迫不及待地开动了,我一个没站稳就快摔倒地上。完蛋了,我闭眼等待迎接疼痛的到来。咦?竟然没事!原来是旁边有好心人扶住了我,没想到在这么挤的地铁上还会有人帮助我,我心里暖暖的:“谢谢你。”“不客气,小事而已。”他露出大大的笑脸。

这不就是我们文明礼仪的体现吗?在帮助他人和接受帮助时,一声“谢谢。”一声“不客气。”不正是礼貌用语最好的体现吗?所以,让文明礼仪成为自己生活的习惯,用一句短短的问候语或礼貌用语,就能换来微笑,换来感动,难道不好吗?

继承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继承民族精神爱国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那份爱国精神让我感动作文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我认为,爱国不仅仅是一种品质,还是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值得学习的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前几天,我读过这么一篇文章是讲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

周总理在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经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总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一所高等学院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校长问周总理:“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总理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小小少年时的周总理,就如此懂事,志当存高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毕生的目标,他为之奋斗,受到万民的景仰,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生前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总理,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那伟大的爱国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平凡普通,但祖国的命运和我们息息相关。从心底迸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感情是纯真的,是炽热的,是发自肺腑的。祖国的强盛,身为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敬佩周总理,他的人生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是光明的。是他让我知道了从小要有努力的目标,才能获得成功;是他让我知道了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也是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的爱国情怀如大树一般,根深蒂固地扎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漂亮的剪纸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我的面前就放着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一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随着新疆舞曲在翩翩起舞,姑娘头上顶着三只精致的小碗,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弯成了一条缝,脸上漾出优雅的笑容。

望着这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我仿佛身临其境。这是一个大丰收的好日子,整个村子里都热闹起来。姑娘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翩翩起舞。瞧!那个美丽的姑娘正随着舞曲的节奏不停地旋转,华丽的裙子跟她一起旋转飞舞着。姑娘跳着跳着感觉头上变得沉重了,她停下来取下头上的碗,里面装满了水,但是这些水与其它水不同,它更清澈。姑娘把这些水撒向草原上,不一会儿草变得更绿了,花开得更艳了,充满了生机。围观的老百姓高兴极了,个个脸上都乐开了花。

中国的剪纸真是博大精深呀!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剪出惟妙惟肖的作品。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门传统艺术,让它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爱国从我做起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到,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我想起了那些热爱国家的英雄们如;刘胡兰,江姐……她们用自我宝贵的生命换来这天的胜利,建立起崭新的中国。也有那些热爱读书的人。陈桥庚用一生的积蓄建立了一个学校。他认为这样可让贫穷的孩子也能上学,能够体现出他多么热爱祖国呀。有些人虽没读过书但也明白保卫祖国,为国家做点事。

我的外公虽没读过书但他也很热爱国,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谈。此刻从我做起要保卫我们的祖国,不受他国侵入,更就应抱护环净。爱祖国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不乱砍乱伐,少用一次性碗快。少吃糖。多种树。这也许能保环净,我觉得这一点我们学校做的很好没用一次性碗筷。还有一个爱国例子是这样的;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画的马尤其出名。徐悲鸿年轻的时候在法国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当时的清政府腐  败无败无能,留学生常被外国人侮辱有一为富有的人嘲笑他说:“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也成不了什么大器。”徐悲鸿很生气说:“你代表法国,我代表中国来一场比赛看谁赢。”最后徐悲鸿努力打败了那个法国人,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画家,学画画的都会明白他的名字。他的这种行为都让人们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风潮的爱国作文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文摘:如今的中国正迅速崛起,经济越发强盛,政治越发透明。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再次领先世界。珠海,广州,上海。现代化的大都市正像世界展示着中国,展示着崛起的东方神龙。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诵读千年前的诗歌,华夏儿女进入了新的千年。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变革,西方的罗斯福新政,东方的改革开放。一个改变了西方,使美国成为霸主,挽救了资本主义。一个改变了东方,是中国大国崛起,激活了社会主义。不知不觉中,我们挣经历着无比伟大的改革,当然,我们也正在体验改革的巨变。

如今的中国正迅速崛起,经济越发强盛,政治越发透明。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再次领先世界。珠海,广州,上海。现代化的大都市正像世界展示着中国,展示着崛起的东方神龙。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力强盛,民心向上,傲视群雄,有哪个国家敢轻视?藏,东突等现象的出项,更是反映了中国的强大,甚至引起了部分国家的不满和敌视。无论如何,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已经让世界认可。中东地区,亚洲人称自己是中国人便可得到礼遇。

神州系列的问世,银河系列的出现,激光武器的突破,即使整体上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中国,在某些领域足以傲视群雄。

98年,长江告急,中游地区爆发特大洪水,党中央领导亲临前线,指挥百万军民抗洪抢险。千钧巨石挡不住的洪水被解放军以血肉之躯挡住。军队,在以无上的忠诚保卫国家和人民。

08年,多灾兴邦。漫天冰雪冰封南方。我们看到的是铁路负责人累倒在地,军队累倒在地,交警累倒在地。一切,都在考验着国家,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质问国家呢?有几个国家如此无私?

5,12.山崩地裂,10万生命瞬间失去。中央领导和地方领导冒死前往灾区。数十万大军在各地集结。此时,举国上下盼望的只有军队,无数人心中早有不成文的规定,认定大灾大难只有国家,只有军队,只有中央才能解决。生命都是一样的宝贵,但是军人和领导。为了国家和人民,无条件的牺牲。

改革,风潮澎湃,多灾兴邦。中国必定能再现神龙之势,以大国的身份,平等的对外,共同发展。

[风潮的爱国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国庆节爱国话题作文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我生活在一个拥有万里河山,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它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有4000年之久。我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很早就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丰富的文化典籍。曾有过指南针、火药、造纸法、活字印刷等名扬海外的四大发明;还有为数众多的文化古迹。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着称于世,是具有革命传统的民族,是文化博大与包容的伟大民族!它拥有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的13亿伟大人民!

翻开历史长卷,1840年战争以来,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穷二白的中国人饱受欺凌,社会经济地位及其低下;曾经有1860年,可恶的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走财物,破坏、毁损建筑和文物,我国的园林艺术瑰宝就被他们化为一片灰烬!从那以后,战争的硝烟此起彼伏,中国大地到处一片沧桑。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后来挑起甲午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等战争,我们的国土饱受践踏,我们的人们饱受奴役!1949年,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建立了比校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十一届三以来,经济快速发展,锐意进取的中国人民赶超世界先进国家。

在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平凡的建设者。如__、董存瑞、杨靖宇、刘志丹、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或抛头颅,洒热血,或用智慧和汗水铸就就了我们安定、和谐、幸福今天。

2008年是难忘的、不平凡的一年。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了:年初的冰灾、烧事件、5月12日四川大地震、让人期待已久的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我们团结,我们激动!困难压不倒我们,我们众志成城,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唱响了中华民族的顽强与坚韧,唱响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暮暮朝朝澎湃的激情。

我爱我的祖国,它给我带来了快乐。我要唱一首最美的歌,来歌颂我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剪纸作文600字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伴着蝉鸣翻开了尘封已久的旧纸箱,里面静静的躺着几张红纸和一些已经剪成形的剪纸。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上面,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色光辉。我轻轻地抚摸着,心想:是时候让剪纸回家了。

与剪纸第一次接触是小学实践课上,老师在PPT上向我们展示了精美的剪纸。那些美轮美奂的图案瞬间吸引了我,从此我深深爱上剪纸,学习剪纸,最终连春节时家里窗户上贴的剪纸都由我来剪。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渐渐与剪纸疏远了,到现在已有一年多不曾碰它。

今日无意翻开旧纸箱,内心的喜爱与悸动都在告诉我,让剪纸回家。我重新找出那一张张红纸,凭着当年的记忆,拿着剪刀细细剪来,但是因为许久未动,剪起来确是断断续续的,手生疏的很,图案竟也看不出是什么。我决定从新学起。我先在网上找图片,照着临摹,一点一点描着画,即使手臂酸痛也反复的涂改,终于画纸上呈现出来比较满意的画。

接下来就是剪了,我小心翼翼的在画好图案的红纸上剪,但是展开后却发现红纸变成了两瓣,我不禁有些懊恼,这样怎么让剪纸回家?但却未退却,一定是某个地方的链接点剪错了,我重新绘画,画好之后反复确认,终于让我找到了不一样之处,在原图上,链接口是有缝隙的,我画的却都连上了,这才使得一个完整的剪纸变成了两个不完整的图案。擦掉画错的线,细致的重新剪,手起刀落,又有一个剪了下来。慢慢的打开,一张完整的图案在我面前完全展开。阳光透过剪纸,竟然格外好看……

我继续投入到剪纸中,画图案,剪红纸……身边的一切仿佛都消散了,只剩下剪纸的声音,那种声音仿佛可以将时光剪辑,可以让人心灵沉静下来,让我忍不住的想要收藏。或许这就是我喜爱剪纸的原因,它带给我的不仅仅视觉的享受更是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收获。

阳光从窗边消逝时,桌上已经放了多张甚为满意剪纸,我也深知,终于,让剪纸回了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爱国情怀作文800字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获得一本好书时经常爱不释手,废寝忘食。读书使我感动,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振奋。而最多的时候,读着读着便想到我的祖国,勾起爱国情怀,并联想到周总理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不管是古诗词还是古代散文,抒发爱国情怀的有许许多多,我读着读着,引起强烈的共鸣,每每感慨万千,甚至热泪盈眶。读《岳阳楼记》,读苏轼、柳宗元的诗,读余光中的现代诗,我感动着,感悟着,也很想抒发一下自己的爱国情怀。

中华正崛起,巨龙已复苏,这使得许多的“龙的传人”失去了一种重要的情感,那就是爱国。许多人认为,中国正在崛起,振兴已指日可待,好像不用怎么爱国,不用怎么再为国之崛起而付出多少努力了。这是大错而特错的。你想想,作为一名中国公民,面对正在崛起、振兴的中国,蒸蒸日上的中国,你做了什么?你出了多少力?解放中国时有多艰难,建设中国有多辛苦,崛起的中国有多少人在努力着!只有苦难时期才需要爱国吗?每一名中国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需要爱国情怀,需要表露无疑地展现自己的爱国情怀,需要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来表达爱国情怀。那些有这种错误思想的人,一定是读书太少,没有从书中学到体会到爱国情怀。

好好读书吧!读书才能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与屈辱的历史,读书才能知道今天的平安幸福来之不易,读书才能知道建设新中国、保卫祖国的艰辛。只有书才能带着我们穿过茫茫岁月,去寻找那些陈旧往事中的晶莹露珠;书可以将人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感染读书的人;看着史书中我们祖先所受的屈辱,看着清末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读着书中描述的侵略者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作为中国人,难道不会涌起爱国的热情吗?不要在庸庸碌碌的日子里放弃读书,丢失自己最基本的爱国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读书吧!从书中体会、从书中找回应有的爱国情怀吧!孟子曰:“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不是读到这儿,你已经增加了不少爱国情怀呢?

“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中国的一介草民,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不论干什么工作,不论什么年龄,不论有无官职,不论有无钱财,爱国忧国的情怀总是不可或缺的。爱上读书,从书中体会爱国情怀,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用自己轰轰烈烈的人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爱国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是什么?爱国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是一种永远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磨,随历史变迁而消失的信念。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三闾大夫屈原创造了《离骚》,投身汨罗江却无怨无悔;辛弃疾虽一生官卑职小,但到死仍不忘其北伐事业;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建立民国;赵一曼坚持在东北抗击日军,视死如归;正是因为有了爱国精神,才有了古今中外的如此多的仁人志士。

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精神品质,关于圆明园是否重建的问题,大多数人支持不重建。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圆明园是我国的一大国耻,留下它,是为了给国人以警醒,让国人知道:吾辈当不忘国耻,时刻有爱国精神,以为国争光效力为己任。

试问,看到这儿,你明白爱国是什么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爱国不可轻言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这段时间爱国成了最热门词汇。扬言从不去肯德基的,说自己爱国;宣称再也不吃菲律宾芒果干的,说自己爱国;怒摔苹果手机显示“来自iPhone6”的,说自己爱国。种种迹象表明,如今的一部分中国人仍不理解,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到底该怎样爱国。那今天就让我来谈一谈这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何为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爱自己的祖国。其实道理大家也都懂,可是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在盲目爱国呢?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每天都有那么多“孜孜不倦”的传播者,而你就坐在电脑前,随手转发着带有“不转发不是中国人”等字样的文字,还自以为是多么的爱国呢?

爱国,理应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其实祖国就如同自己的父母,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能选择自己的祖国。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有什么偏见,认为外国就是最好的。更何况我们生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代代爱国志士用自己的身躯,书写了一代代的爱国情结。而你,却在嫌弃他们用生命保卫的那个神圣的祖国?

作为新世纪的初中生,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怎么能算是爱国?不要再以为这句话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经过时了,国家的建设可永远不会停,时代的发展也永远需要我们青少年。这些话可不是真的就说说而已,是确确实实要付出行动的。否则你就只能成为未来的那个键盘侠,没有素质没有文化,就在网络上断言自己爱国的假爱国者,是虚的爱国了。

怎么爱国最简单的就是要做一个好公民,遵守规章制度,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国家不强盛都难!所以不要再随意评价自己或他人爱不爱国了,爱国从来就不是嘴上说说的,看看他有没有做对这国家有益的事,长时间下来有了成效,那才能算是真的爱国啊。就比如我们每天按时交作业,每天认真学习,能做到不心虚,面对考试能有把握,那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爱国了。

小时候爱国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词语,而现在我们不能让它成为一个能随时往人身上贴的标签。我们应当在每周一升国旗奏国歌之时,让自己心中的血汹涌起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周;我们应当铭记当年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们的呐喊,让爱国的热潮永远流行下去,它不该过时。

爱国,不可轻言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全文共 12753 字

+ 加入清单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幅剪纸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一张无与伦比的剪纸。它的中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漂亮的短裙,正在蒙古包里看着一本书。

看到这里,我的思绪不禁飞出了脑袋。原来,这位姑娘叫维也纳,从小,她的父母就去世了,撇下了她和姐姐雅图娜相依为命。姐姐十分照顾维也纳,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给妹妹吃,有什么好玩的总是先给妹妹玩。

一天,雅图娜病了,而且无药可治。维也纳伤心极了,她心里可比姐姐痛一万倍啊!

这时,一个怪模怪样的老婆婆走了过来,说:“孩子,别哭了,明天,你翻过那座山,山那边有一片湖,在湖的东岸有一个宝箱,打开它,里面有一颗闪闪的宝石,把它带回来,放在你姐姐床前,她的病就好了。不过,你要小心。”说着,老婆婆不见了。

第二天,维也纳照着老婆婆说的做了,一路上,维也纳经历了食人怪的追击,三头怪的打杀,水怪的威胁……

她不怕困难,不畏恐惧,终于拿到了宝石,救了姐姐。原来,那个老婆婆是她们的妈妈变的。从此,维也纳和雅图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一张剪纸引发的感动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朱滢帆

我家附近有一位剪纸技艺精湛的老婆婆,我常常会放学后去她那儿看她剪纸。一天,雨下得很大,我只能闷在家中无处可去。于是,我便带上雨伞去婆婆家里玩。刚到婆婆家楼下,我便看到婆婆坐在房檐下面专心地剪纸。我轻轻走过去,随手拿走一张刚剪好的剪纸,细细端祥起来。

只见一头老黄牛正歪着脑袋看着我,它的肌肉一块块地凸显出来,显得十分健壮,一看就知道是天天帮主人干活的老黄牛。它的牛角宽大而结实、坚硬,牛角尖而有力地向内弯曲着,让人看了不由得望而生畏。它的背上坐着一个孩童,大大的眼睛、黑溜溜的头发,背上还背着一个大草帽,一看就知道是个贪玩的孩子。他正伸出手臂去拉一个挑着扁担的少年。看到这儿,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年后,知了扯着嗓子叫得没完没了,似乎也受不了这样炎热的鬼天气。忽然,无处传来清脆的“嘿呦、嘿呦”的声音。原来是一个顽皮的孩童,趁着家里大人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把家里的老黄牛牵了出来玩。他骑上牛背,拿起一根小树枝,使劲地打着老牛粗粗的脖子,催着老牛往前走。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少年正挑着扁担,顶着烈日吃力地赶路。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上滴了下来,他左摇右晃地走着,时不时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孩童急忙从牛背上跳下来,去追赶一下那个少年。“你没事儿吧?要不坐到我的牛背上来休息一下?”男孩热情地问,“我……我没事,不用了,谢谢你!”少年放下扁担,喘着粗气,说,“看你都累成这样了,来、来,快来坐一会儿!”孩童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少年,往老黄牛那儿走。“这……谢谢你呀!”少年有点不好意思,感激地说。“谢什么。快,先把你的扁担递上来!”孩童说着,帮忙把扁担提上了牛背,“来,再把你的手递给我!一、二、三起!”顿时,少年被拉了上来,他定了定神,擦了擦脸颊上汗珠,在牛背上坐稳了,“你这是要去干什么呀?”孩童笑着问少年。“我要去镇上卖米,我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是个盲人,家里就靠我卖米来维持生计。”孩童愣住了,他立马拉住少年的手说:“我送你去镇上!”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和惊喜。“好呀!谢谢你!谢谢你!”这时,老黄牛欢快地叫了一声,似乎在为少年和孩童之间的友谊所感动。

想到这儿,我的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我既为孩童的热心所感动,也为少年小小年纪就要肩负起家庭的重任而心疼。这幅剪纸已经不单单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