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国崛起之日本篇观后感精彩20篇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下面是大国崛起之日本篇观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5167

作文

154

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买了《大国崛起》全套光盘,一共12集,6张光盘。DVD效果相当不错。

最开始一个朋友提到这部纪录片,说是中组部推荐的,当时就有了点印象。后来在新浪网上看了一个开头,感觉真的不错。

世界真正走入到世界史是在500年前,因为之前各个大陆之间都是隔绝的,所以这是很难说谁是世界大国。中国在1400多年,由郑和下西洋,他不是为了做贸易,而是为宣扬明朝皇帝的恩威。但是从郑和过后,中国在海洋上再也没有了踪迹。

第一个世界大国是葡萄牙。很难想象一个150万人口的企业能在世界史上这么风光过。看过后,仔细想想,也许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民族的忧患意识。作为第一个在欧洲大陆民族统一的国家,被当时罗马教皇所承认,在利比亚的小岛上,通往欧洲大陆还是一片混沌,但是这个国家的生存的前景确实不是很乐观。二、商业的兴起。电视说这可能是一个最大的导火索,香料的盛行。其实葡萄牙人也就想多赚一点,可以这么一赚就赚大发了。三是有一个小恩里克的王子。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这么一些开花,创新的人存在,也许是这些人永远不满足的新,让世界进步。

第二个世界大国是西班牙,最惊讶的是国王是各女的,而且是各美女。两个在葡萄牙怀材不遇的航海家哥伦布和麦哲伦终于借西班牙女王之手阳明例外,但最让人佩服是他们那种航海家的精神,他们不是生活不安逸,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原因为此付出一起代价,可歌可泣阿。

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两个最初繁荣起来的国家最终没有坚持下来,流水一般财富镏流进流出,两牙通过全球贸易,与其说让本国的王族富裕起来,不如养活周边国家的工业,也为其他国家指明了道路,两牙是先行者,却不是领导者。

第三个是世界大国是海上马车夫荷兰。荷兰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以经济利益为重,为此, 他们愿意把国家让西班牙来统治,但是西班牙把手伸向他们的口袋时,他们不答应了。荷兰人为了钱可以向中国皇帝屈膝,这是当时其他国家使者都无法接受的。他们为了钱, 荷兰的最高长官离开祖国去了英国,开辟的英国的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大国工匠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更多大国工匠观后感作文

1.大国工匠学生观后感三篇

2.《大国工匠》观后感2000字

3.大国工匠观后感作文800字

4.大国工匠观后感

5.看大国工匠观后感

6.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1000字

7.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8.大国工匠观后感汇总

9.关于大国工匠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国工匠观后感作文550字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看完之后感慨很多。

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1987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小国让欧洲人开始认识世界,他们凭借海样迅速成为了世界强国,开始在世界疯狂的掠夺财富,当时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当时中国的郑和下西洋要比哥伦布等还要早几十年,而大明王朝仅仅是为了向世界宣扬天威,因而走上了闭关自守的道路。荷兰这个国家好像除了商业利润对政治毫无兴趣,他们注重资本和商业超过一切,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成为17世界的强国。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国的崛起说明了国家的兴盛需要科技与文化的支持,法国和德国的崛起和失利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成为强国。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列强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崛起和其它国家是不同的,它不像西班牙的勇猛冒险,不像英国式的工业革命,而是靠的学习和变革。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美国的崛起则告诉我们要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历史上的大国,而在最近的几百年被其它国家所赶超,中国要想重新回到大国强国的位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顾五百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与欧洲列强一道成为强国。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国家领导人应该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应该多多建设免费的小学与中学,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国家才能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

第二是提倡创新精神。荷兰通过技术的领先优势发展贸易,从而得到资源及低技术水平的产品。而技术领先的实质就是创新精神。英国的工业革命中的技术改革,美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创新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的中国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周围用的有点技术含量的东西,几乎都不是我们的原创发明。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创造和发明更多更强的技术,才能加快科技进步和发展。

第三体制改革。日本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其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研究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有比较开明体制的朝代往往也是较为富强的朝代。中国必须改革束缚经济发展的落后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为市场经济的前进铺平道路,

第四提倡民主。法治和民主这个事情可以是完全同步的,他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可以看成一件事,也可以看成两件事,我们要平衡法制和民主的关系。法治也是一种文化。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文化的基础之上。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和谐世界,就是法治世界。世界需要法治,建立和谐世界更需要法治。任何国家的崛起和发展,都不能再通过武力扩张和超越国际法的途径去实现。同时一个国家要开始民主化进程必须有一些相应的社会制度条件相配套。

第五我们要完善各种法律制度。比如专利制度,它是英国和美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于1623年制定的“垄断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法雏形的专利法,到18世纪中叶发明及专利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美国则是在宣布独立后不久就建立了专利制度—1787年所制定的合众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版权和专利权。美国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护发明创造,激发了人们从事发明的动力。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完善法制。

世界上其它大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地方,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料,它对我们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要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使得我们的道路走得更顺一点。我们应该思考一些国家为什么发展得好,有的国家为什么崛起后又衰落了。21世纪我们要加快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步伐,同时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也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日本电影南极物语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点点尘埃汇聚而成了宇宙,宇宙里生了地球,地球孕育了生命,以为天长地久,却终归化作无声无息的尘埃罢。凡尘俗世的永远总是不期然透着淡淡的忧伤,一段物语不过是人生轨迹的小小障碍物,逾越而过,大概会有欣喜,兴许也会痛哭流涕。

我们可把生命看做几个片段,童年阶段对生命的期许,壮年为生命而殚精力竭,老年融归故里。多少生命可以如此简单而明了,有时,反而充满了未知与彷徨。总之,有生之年,除了空气,我们还会不断吸入其中的微小尘埃。平常藐视尘埃的我们,最终也难免化作虚无。

小狗是这部片子的绝对主角,充满灵性的小生命,在南极抒写属于它们自己的物语。太郎、二郎、五郎、贝斯、摩吉、小赤、小黑、波吉、纹別小熊、力奇、安哥、小白、杰克、德利、风连小熊,这些小狗的名字都已铭刻在我的心底,他们是来自北海道不同家庭的爱狗,这种汇聚民族精神的学术考查,从这些许细微的构架也可以看出端倪。

生命的敬畏在影片里无时不刻地在强调,当小狗们遇难之后,还得到了北海道政府和居民的哀思和缅怀,任何人没有夺去其他生命的权力,是对生命敬畏的最好诠释,同时用最为隆重的仪式来对待动物,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最起码的尊重。

虽是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景色却尤其绚丽夺目,最为恶劣的环境往往有着最接近自然的颜色,人们常喜欢攀登悬崖绝壁,走遍险滩河流,并不是没有道理,在风雪最狂躁时,在黑暗笼罩南极大陆几十个日日夜夜时,那里却拥有最为纯粹的景象。

不仅仅是南极的故事,也是在这当中拼搏的生命的物语,海豹、企鹅……这些在最为严酷环境下生活的生命,总会让我生出最为深切的敬意。

这便是那个大陆的物语,它可以如其冰封千里的冰面壮阔而庞大,也可以狭小到一只受冻的小鱼在水中欢畅地游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日本札幌亚冬会观后感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亚冬会只一周,倏忽而过。中国队以12金14银9铜,排在日韩之后,位居奖牌榜第三。其实无需太多时日,这份成绩单便会淹没在人们甚至参赛运动员的记忆中。真正牵动中国冰雪军团心门的,是关于未来的种种欣喜与隐忧。冬季运动,在中华大地的施展与荣光,比想象中更艰难。

竞技场上的冰雪运动,在中国属于“后进”分子,直到近些年来,才有了一些突破,也确立了几个“优势项目”。短道速滑便是其中之一。

上届亚冬会中国队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取得4金1银2铜的成绩,当时包揽女子500米金银牌并夺得3000米接力金牌,男队拿到500米和1000米两枚金牌。本届比赛中国队拿到3金2银1铜,成绩较上届有所下滑。尤其是女队,在传统优势项目500米比赛中,范可新没有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最后一圈给了对手超越犯规的机会。女队的唯一一枚金牌是意外之喜,来自臧一泽,属于“捡漏”夺金。与老对手韩国队相比,中国女队目前女子500米和3000米接力的优势完全丧失,1000米和1500米等中长距离几乎毫无竞争力。

冰壶算是中国冬季运动中国人还比较熟悉的项目。这并不是群众基础好,而是因为冰壶队在国际上的战绩不错,媒体曝光率高。本届亚冬会男女冰壶队双双夺冠。结局是美好的,过程却是不易的。中国女队新老结合,老队长王冰玉复出,增强了全队的实力。她们曾在循环赛中输给韩国队。赛后连王冰玉都说:“赢得有些运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崛起》这部历史纪录片用短短的12集将9个世界性大国历的兴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或者说,是过去人类500年的一个发展历程的一个微缩,过去的500年是一个令人非常震惊的500年,人类是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然后开始征服天空,再向太空发展。诚然,所有的壮举是世界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感觉这部历史纪录片拍得很好,文字解说非常精准且耐心寻味。不过,更让人值得称道的是,以前很多纪录片在谈到发达国家的时候都是用侵略、掠夺这样的词语,不过这次的纪录片是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其他的国家,并给中国以深刻的启迪。我想,中国目前也处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要向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国迈进仍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以一种广阔的心胸去承认他国的成就,并虚心的向大国学习并借鉴成功的经验,而不是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傲视一切。"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然而,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小岛国却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信念征服了海洋,也因此获得了世界。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

在对众多专家学者的采访中,我发现,大家对大国之谜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不过把这些归纳起来看,有以下这么几点: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其次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再次是在于对人才的重视。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还有就是一个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德意志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与此同时,他还接受了大学提出的一个要求,那就是: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国力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单一力量的强大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最终强大。

看完《大国崛起》,各国的发展历程中的很多镜头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放,我感到中国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努力,但同时,我也感到了中国在向大国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响,越来越有力!"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日本年度力作《怒》观后感

全文共 155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不剧透无从谈起,但是结尾剧透一定会被人骂的电影。

它的特殊性在于故事结构。可以说和去年的旬报第一《恋人们》很是相似。

都是描述三组社会底层或者边缘的恋人,三组关系也都是以同时交替进行。

但却比《恋人们》结构更精巧复杂,因为导入了凶手到底是谁的悬疑,悬疑带来的紧张感将一直持续到电影最后,直到真相大白。

电影以一起入室夫妇被杀的案件开始。案发逃离后的现场留下用被害者血迹写下的大大“”字。以此点题,拉开寻找真相的帷幕。

这里面的三组恋人关系。分别对应在东京、千叶、冲绳三个地方。

其中的三个男人:凌野刚、松山研一、森山未来。

一个是居无定所、一个是经历不详、一个是来自冲绳的某个无人岛。

但他们却都具有同样的特征。那就是都沉默寡言、充满神秘感、给人感觉背负着过去的沉重包袱。

这三组情侣相互之间也不认识,之间完全没有任何联系,以平行结构同时推进。但却因为“凶手到底是谁”的悬疑,我们不自觉的将没有关系的三个男人,放在一个对比的参照系,连在一起看。

《怒》作为悬疑片最大看点在于,李相日=吉田修一始终动摇,模糊着观众的判断。

当我们以为是凶手a时,在下一个镜头里b呈现出更大的可能性,而其实c的行为上更加符合。

依次反复,以一种影像不断背叛影像的方式(背叛是关键词!)。就好像,在逃的凶手用整容方式掩盖身份。而被公开的缉拿照片。和凌野刚、松山研一、森山未来三人的其实都很像,三人也拥有同样的犯罪特性行为举止(实际上,当然是导演将三人的脸部取其部分,然后合成的p图)

三条平行线的交集2 声像的蒙太奇

将三条没有关系的线,三组人物的命运,拧成一条线的还在于影像和声音的蒙太奇手法。

比如说,当妻夫木聪病重的母亲谈到和儿子去温泉的场景,下一个镜头则切到了溢满屏幕的冲绳的海水,广濑铃坐在船去一个无名的小岛。

再比如,宫崎葵把自己的便当里的炸鸡块夹给松山研一,说以后都给他做便当之后,镜头转移到凌野刚在便利当买便当,准备和妻夫木聪共进基情晚餐。

还有,妻夫木聪和凌野刚失去联系以后,电话一直打不通,突然的声音响起,回头一看,镜头却切换到渡边谦一按下车喇叭。等等。

除了影像和声音的类似性产生的连接,本片还大量使用画外声,穿过镜框,直接连接到下一个场景。相对应的是,好像是为了打破每组关系的独立性,所有人物的回想镜头都是穿插在现在时当中。保持着时间轴的统一性。

总之,三组平行的影像因为这些手法,让我们感觉到其间某种奇妙的难以言语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也暗示着第三个交集,愤怒。愤怒是作为剧中人物作为命运共同体的相同特征。

三条平行线的交集3 人人的愤怒

《怒》不仅仅是悬疑片。凶手是谁的真相确实重要,但更重的是,由此引发铺陈出来的三组人物各自的悲剧。也就是说,不再是个体的命运问题,任何看似无关联的每个一个人,包括在看电影的我们,都有可能进入这个“怒”的连锁反应当中。它指向的是全体,或者整个日本社会。

广濑铃是背叛的愤绝。被美军强暴然后自己的同伴、自己的心仪的对象在事发现场,却保持了沉默。

森山未来是反社会的愤怒。受到了来自社会的不公正的待遇。无人岛是逃离的法外之地。

妻夫木聪是对自我的愤恨。傲慢毒舌自恋自私,完美精英主义的同性恋。因为猜忌而失去爱人。

松山研一是得不到社会法律庇护的隐忍,愤怒偶尔表现在眼神里。但也就只在眼神里。

渡边谦一是无言的悲愤。因为智力障碍的女儿宫崎葵在风俗店的绯闻,而受到周围人的非议。

最后来谈宫崎葵。

全片主题压抑,大量使用脸部特写,几乎每个人的命运都走向了破裂。

但唯独宫崎葵是列外。结尾终于找回爱人,坐上了回家的列车。长发上别着的小红花不见了。也不是幼龄小姑娘的笑脸,而是含着泪水但却无所畏惧的特写,给人却带来一丝成长和未来的希望。

李相日当年凭借《恶人》获得口碑票房双赢,《怒》能否走得更远虽是未知,但值得一看却是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国工匠观后感

全文共 1357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 《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2.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3.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

4.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5.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 高凤林

8.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顾秋亮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国工匠观后感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进入职教中心以后,学校里举办了很多活动。就在上一星期,班主任 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国工匠,我看完之后被高级技工的技术深深的感动了,也激发了我学习技术的强烈愿望。大国工匠主要讲述了那些出自职业中专的人,他们不怕艰苦,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后,练出了娴熟的技术技巧。在我观看大国工匠的时候令我印象深刻的人是高风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焊接工高级技师,他是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长征5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厚度只有0.33毫米。这些事件说明了,不畏艰苦和困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而我现在上了职业中专,我就要把他们作为榜样努力向他们学习。我以后也会努力学习,练就好的技能技术,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工人,以报答社会的和报答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荷兰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国,它们临近海洋,能够便利地贸易、交流,但是只有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是不能让两个占地面积极小的国家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强大凝聚力。荷兰的恩里克王子以国家的名义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是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皇在和哥伦布的谈判中,接受了一个有航海抱负的平民的要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皇冠上的珠宝。这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团结力量,使两个在欧洲边缘的国家成为了大国。

但是,在很多国外学者谈论大国崛起之谜时,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确,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也能提升国家人文精神,使当时的英国成为一个文化丰富的国家。英国的牛顿定律打开了英国走向工业大国之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展示了新的经济秩序。所以,一个国家良好的思想、文化可以使国家崛起,也可以影响世界。

当然,国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种答案,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一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大的荷兰凭借一系列完整的商业制度,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大国;英国靠推行自由贸易建立市场,使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让经济腾飞;当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利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称霸了许久,而突然经济落寞时,则用政府无形的双手来干预,使经济渐渐回暖。所以体质的健全和创新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保持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国崛起1500字观后感

全文共 155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又看了一遍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一百二十五万吨,而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七万六千吨。

一千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都是世界最发达的……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晚清时,清朝政府的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

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

看完《大国崛起》以后,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点,全国的人民要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大家团结协作,才能让我们的祖国走向胜利。第二点,国家领导人应该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多多建设免费的小学与中学,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国家才能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第三点,英明的领导人与有智慧的百姓一样重要。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第五点,即使拥有了以上四点,没有历史机遇,那么崛起的道路还是非常漫长的,重要的历史机遇可以使一个国家迅速崛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另外,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影响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从前人做过的事情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它的缺点是容易在向别的国家学习并改善自己的时候与自己本身的传统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都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将来为祖国创造光明的未来,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二十一世纪腾飞,再次遥遥领先于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国崛起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只雄狮,我不要沉睡在千年的安逸之中;我是一条巨龙,我不会任人欺凌和逆鳞;我是一只金鸡,我要在世界的东方唤醒沉睡的太阳;我是中国,我要崛起

忆往昔,英国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封建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劫难来临;忆往昔,英法联军的铁蹄踏进了圆明园,留下的是一片废墟;忆往昔,日本军队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境内进行屠杀,中国犹如人间地狱……这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耻辱。“落后就要挨打”,落后迫使中国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转,而面对残酷的战争却只有苍白无力的反抗。

看今朝,中国商船在索马里遭遇海盗之后,中国军队立刻派船舰保卫护航;看今朝,菲律宾“黄岩岛事件”中,中国外交部在同菲律宾的交涉中力争主权,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看今朝,日本强占钓鱼岛,中国外交同中国军队积极应对,巡舰与巡机带弹运作……新中国已不惧任何国家的威胁,并以其强有力的臂膀保卫人民的利益,捍卫国家的主权。泱泱大国正从东方崛起。

中国梦,不仅存在于这个千年古国的心中,也存在于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中国梦点燃了罗阳心中的圣火,这位为新中国航母航载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放飞了中国梦,也放飞了自己的梦;中国梦照亮了李文波的世界,这位南海守礁几个月的战士,守住了中国梦,也守住了自己的梦;中国梦指引着何玥前进的路,这位身患重病死后捐出器官的十二岁女孩,创造了中国梦,也创造了自己的梦……中国梦,是无数个中华儿女织成的七彩之梦,更是成就辉煌中国的务实之梦。

少年强则国强,我愿为中国梦之大国崛起而奋斗,以汗水,以热血,以我永不言弃永不止步的中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国工匠观后感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 《大国工匠》栏目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制造神话。钳工、捞纸工、殷瓦焊、研磨工、载人潜水器组装技术,每一种工作无不于细节中体现精益求精的技术。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曾几何时,一说起“中国制造”,总是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来那些低廉的原材料,粗糙的初制品,廉价的服装、塑料制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输出即为中国攫取了用以支持经济高速发展的第一桶金,又让中国无可奈何的背上“低档廉价”的烙印。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真的就没有工匠精神,真的制造不出那些精益求精的艺术品,真的应用不了那些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么?每一个看过《大国工匠》的人都会愤懑的摇头,我们不缺精湛的技艺,我们也不缺高科技的技术,我们缺乏的正是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风险。正是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让我们忽视了《大国工匠》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精神,是由这样一群劳动者创造的——他们有些人没有上过高中,有些人不是名校毕业,有些人仅仅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但是他们 每一个人都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大国工匠》观后感

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与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为国家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阅读了近百部长篇小说,找来十年的《光明日报》以及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仔细研究,多次往返陕北地区实地考察,甚至亲身体验矿工的生活,呕心沥血十年耕耘终于成就这一巨作,并获取茅盾文学奖。当有人问到路遥,你写这部书的时候想过会得奖么?路遥坦诚创作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想法,若是急功近利便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正是充满着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息,这种气息影响着每一个人,即便是教育行业也不能免俗。教书育人总是盯着考试成绩,培养人才离不开炫耀就业率,学习知识若没有一证在手就是浪费时间的瞎忙。仿若这些及格率、升学率、就业率成了考校学生、考校老师、考校学校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最该重视的学生素质,个人能力、思想品德相对于应试能力来说就成了边缘地带。通过《大国工匠》我意识到,我们若是能够摒弃浮躁的思想,于细微处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即便是普普通通的教学岗位也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期间,关于《大国工匠》的系列报道,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光。八位国宝级别的工匠,用其令人折服的工业技能、令人敬佩的敬业之举,俘获了社会的“自豪心”与“热心”。大国有此“极品”工匠,当是国家之福;而社会媒体的广泛宣传,更是让“德技”之美,化成一种“劳动”共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说行业不同,但是,对于这些在技艺上有大成的“工匠们”来说,今日的辉煌,是“道德”累积的硕果。为人不易,为工作更为不易。由这些“大国工匠”延展开来,我们的各行各业,不论职业种类与薪酬、地位高低,都有一批“道德”的坚守者。他们将职业化为一种生活信仰,用一生的时间,在敬业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论收获。正是这种辉煌与光环下的“静守”,让这些工人劳动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有德之人,总不会让社会失望;对于工人行业来说,“德行”还需“技能”陪衬。若无“技能”相佐,梦想极有可能变为“玩笑”,若有“技能”相佐,梦想代代累积,永远不会成为“空谈”。从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到今日中国,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在技能上的深入研究,让我们的“中国制造”,开始由代工转为知识成果。于是,一个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逐步崛起的“技能”大国,在各行各业的精英和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下,逐渐由默默无闻走向了“世界舞台”。

有“德”无“能”,极容易落了技术下风,失却说话的“底气”;有“能”无“德”,极容易走上歧途,一发不可收拾。对于职业人来说,我们需要强烈的“职业道德”来指引方向,更需要精湛的“技能”来夯实基础。“德行”与“技能”相佐,梦想就在脚下。

劳动光荣,劳动铺就梦想前路。在《大国工匠》这一文艺精品身上,我们能看见工人们的敬业之德与高超之技。可以说,八位国宝级别的工匠,成就了《大国工匠》的艺术美;而浓缩了“德行”和“技能”的《大国工匠》文艺作品,又通过展示劳动之美,让坐拥“德技”之人,获得了应有的一份社会尊重。

支撑文艺作品的,是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和内容取舍;支撑我们中国梦想的,是“德行”之厚与“技能”之美。现代中国,就是在那一批批前赴后继、永不言败、技艺精湛的创造者手中,走向民族复兴的辉煌。《大国工匠》,是我们文艺界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有“德技”常伴,何愁国家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国工匠观后感:大国工匠、匠心筑梦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工匠》,讲述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高凤林————————火箭的“心脏”

在中国航天,53岁高凤林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他曾说过“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火箭的“心脏”,他的作为,让中国“神舟”系列顺利升空,也让中国科技发展达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微不足道的技能发展,同样蕴藏着较高的智慧含量,我们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极致,“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同样是一种巨大的事业成就、国家成就。

胡双钱————————“航空手艺人”

.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胡双钱凭着他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和对民机梦想的执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奋战在民机制造的第一线。胡双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加工出一流质量的飞机产品,是我一生的追求!希望自己能再干十年、二十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贡献。”

管延安————————————__深海钳工

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他曾说过“装好了也要拆,拆了在装,这是为了手感”。因为执着 , 坚持 ,求学。

孟剑锋——————————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用他自己的话说:“追求极致,超越自己”

张冬伟————————十三里焊缝全手工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暗暗下决心,技术一定要超越师傅,希望,我带的徒弟一定超越我”。

呈现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专业又敬业的精神内核,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而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做好自己。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奋斗的青春才美丽,永不放弃,生命才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国工匠观后感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上飞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喜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新闻联播在《大国工匠》专题短片中报道了胡双钱的事迹。此时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又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商飞公司一周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七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回顾过去、评说现在、展望未来,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正是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例,为民机事业每一步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时代的记载和历史的积淀。

民机历程可歌可泣,载誉归来可喜可贺

还清晰记得,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商飞公司时所说,“中国的飞机制造业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过程,实际上我们大飞机的制造很早就起步了,后来就停下来了。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个势头很好,开局很好,方向正确,基础也很好。”中国的民用飞机发展历程真可谓是历尽曲折,从70年代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运十”飞机,到90年代中美合作的麦道82、麦道90飞机,人聚人散、几起几落,数十年的光景随风逝去,有苦难、有辉煌、有无奈、有不解,直到现在ARJ21-700飞机、C919大型客机、中俄合作研制的宽体客机三型号并举,发展历程不算是波澜壮阔,却也是可歌可泣。

航空“手艺人”胡双钱,作为一名普通平凡的劳动者,作为上飞公司2000多名技能工人的代表,却因为35年工作时间里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而变得不平凡、不普通。这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既是对胡双钱本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优秀品格的褒奖,也是对上飞公司广大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赞誉,更是对千千万万从事民机事业的辛勤劳动者和坚定支持者的精神激励,可喜又可贺。

型号研制恰逢其时,队伍建设正得其势

当前,公司的型号研制和发展建设正处在最为关键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传承与创新并举,项目与人才并重。型号任务快速推进,现在技能人才登上舞台大放光彩,为型号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抓好职业能力教育的政策,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引了发展的方向和实现的路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支持民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举办国际级技能大赛、建设国际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国家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项目等,给予上飞公司多次指导和帮助。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门拿出资金支持上飞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项目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累计支持近亿元,后续还将加大力度继续给予支持。中国商飞公司和上飞公司积极利用各方平台、政策和资源,以推进职业能力建设基地的发展为契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后续型号批生产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尤其可贵的是,经过几年的历练,上飞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批诚实守信、具有高超技能水平的操作人员,他们踏实肯干、敬业奉献,为民机装配制造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正所谓:咱们工人有力量,勇立潮头敢担当。匠心筑起民机梦,同心协力创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国重器观后感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近代大国崛起历史,从清朝到英国再到美国,再到现在的群雄割据(美、欧美、中、俄),都与能源的发展变化戚戚相关。

蒸汽机(煤炭)的出现使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石油的普及特别是石油和美元的挂钩,使得美国成为世界警察。到现在群雄割据,新能源有后来居上之势,为中国的强大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中国也不负众望,紧紧的抓住了新能源这一发展契机。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为数不多领先全球的产业,假以时日,等中国新能源的使用超过能源结构的50%之时,也必定是中国取代美国之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国之崛起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70年前,开国大典,那时的中国,落后,弱小。刚经历过战争的重创,土地一片狼藉。我们曾经受尽耻辱,曾经因为科技垄断而步步艰辛,而现在,改革开放让我们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一带一路加强了对外的交往,让我国一步一步走向富强,而现在,中国可以说已经崛起

大国之崛起,在于少年。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可见,一个国家能否崛起,能否立足于世界,关键在于一个国家的少年,如果一个国家的少年不爱国,那么他便不会全身心投入国家的建设中来,而这个国家能否崛起,便可想而知了。

周恩来先生在年轻时就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努力学习,才能最终对国家做出贡献,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大国之崛起,在于科技。我们曾经因为没有“洋枪”而被火烧圆明园,曾经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而每年支付高额专利费。而现在,邓稼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上亿的人能吃饱,北斗卫星一颗颗的发射,华为的5g技术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科技在迅速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美国宣布要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的时候,开展贸易战的时候,中国畏惧了吗?不!中国推出了鸿蒙系统,它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系统,是我们的智慧!

大国之崛起,在于外交。自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中国正一步步发展: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战略、多方外交……无一不铸造了中国崛起的必然结果,自中国活跃于外交舞台,便一直得到多国的称赞,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付出,也是因为每个人民在努力付出!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我们是学生,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了解更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创新。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爱国的心,祖国,她是我们的出生地,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她和我们的母亲一样,一个人,若是不爱国,那他即使拥有很高的学识,也注定沦为国家的蛀虫,民族的耻辱!

少年,是大国崛起之基石,少年强,则国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国崛起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蓝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纤云弄巧,飞星转恨”的波澜;历史,留下了空白,才有了青家空留,遐思不断;今日的国庆,留下了空白,才有了我对民族精魂的品味与欣赏。

当一场春风吹遍大江两岸,中国开始敞开胸怀,迎接八面来风,他变得独立了、坚实了。中国奥运取得盛世辉煌,“神七”升天如同巨龙腾空而起,征兆着中国的崛起。然而历史不会忘记,随着毛主席的一声呐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声音响彻了大江南北,回应在世界各地,站在世纪潮水头,中国将诚信、务实的大国形象傲然挺立于太平洋两岸。

千年万载,华夏一直在吟啸着,那吟啸声便回荡在千般丘壑、万顷巨澜、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古老苍劲的民族啊,文明传承的国度啊,我要撷取你的袅袅余音,来窥得你的全部。

我看到——

奥运会期间,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鸟巢的上空,中国正走向体育强国的宝座上。看到一团火焰,燃烧在茫茫大漠上,一支长箭像龙一般直刺云霄。“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向世界宣告:“中国在航天史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我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激动,我仿佛看到中国在一天天的强大,看到了中国人自豪骄傲的笑容。

我听到——

奥运会期间,喝彩声,鼓掌声,呼叹声不绝于耳。听到莱茵河畔,荡起了滚滚的“海尔”潮水,联合国的讲坛,开始有了中国人字正腔圆的“呐喊”。

我感受到——

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昔日的弱国,中国的一天天强大让世人感到惊讶,中国人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中国成为今日的体坛主角。同时世界因中国更精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当我听到国歌在北京的空中回荡时,我热血沸腾,无不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与骄傲。我相信全国人民都在自豪骄傲的说:“我是中国人!”我相信这样强烈的民族精神,这样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激励着我们炎黄子孙,使我们祖国更快地腾飞,成为世界的强国。

尽情期待着国庆大阅兵的到来,并祝愿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国崛起观后感日本

全文共 1821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并不是我喜欢的国度,也许是民族的历史情愫的作用,但与我国大部分青年人不同的是,我也不喜欢日本的文化,比如它的电影、漫画、音乐等,甚至反感;但对日本产品,我的观念一直在更新,年少轻狂的我在初高中曾发起过抵制日货的宣传,然而我成长中发现,家里使用的数码产品却大多是日本货,然而我对日本产品没有过兴奋,更多的只是感叹,因为对于日本科技我始终存在着许多不解。

中国当局对于中日关系的描述往往有两句:其一曰“一衣带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个说法倒也恰当。第一句话讲的是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第二句话意义就比较复杂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可以说是从中国获益最多的国家却同时也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在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实行的大化革新,其实基本上就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全面复制,甚至日本文字所谓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实也是来自中国的汉字。不夸张地说,若没有中华经济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生活在蛮荒蒙昧时代的日子必然会更加漫长而黑暗。而在近代历史上,从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的时光里:甲午海战割台湾、八国联军主力烧北京、九一八割满洲、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日本,这个从中国获益无数的国家反过来主导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史。所有当日中国对日的民族主义仇恨都基于这样一个令人痛苦的看法:日本,如同中国母亲无私喂养了千年的一条白眼狼,在中国母亲年老体弱的时候却反过来一口口地无情啃噬欺凌!不过,在这背后,当然还有一个不那么冠冕堂皇的原因:日本这个中国老师千年来的小学生,中国老大边上年年上表进贡的小弟弟。不仅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在军事上压倒了中国,在经济上也作为全球第二高高地俯视着发展中的中国。所以可以说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感情,既有对日本侵华这一“前事”的仇恨痛苦,也有对日本重新崛起这一“今事”的嫉妒难堪。

中国当今各大论坛言论中对日本的仇恨和嫉妒情绪已然如排山倒海之势,可冷静思考之余,对日本的“爱”又不得不在每一个理性思考的国人的脑海里浮现并以矛盾的方式翻腾着。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化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帝国列强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以无可置疑的成绩单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优秀。当然,日本的优秀和其他崛起的大国是有巨大差别的。看完《大国的崛起》,更坚定了我一向的看法:日本的崛起,不是如西班牙般的勇于闯荡冒险与开放,不是如荷兰的民间小资本家自发组织协调社会发展,也不是如英国般的科技进步引导工业革命,更不是如法国大革命那样扫荡一切旧王权。日本的崛起正在于其民族一向善变善学的特点!

《大国的崛起》里头有一幕给我比较震撼的场景是:现在日本每年还在纪念百年前的黑船事件,就是当年美国人佩里带领几艘蒸汽战船侵略日本内海,逼迫幕府当局开放国门的历史故事。这一事件对日本的意义其实类似与中国遭遇的鸦片战争,但中日两国对待外来文明的敲击表现出来的绝然不同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两国后来截然迥异的命运。我们对于英法逼迫开放的反应是最先的军队抵抗,其次是民间的不满,最后是义和团式的破坏。我们的皇帝把英国人送来的蒸汽机步枪等设备丢弃在圆明园的地窖里尘封。我们的社会在左派思潮影响下一次次的文化革命扫荡了“封建残余”,同时也丢掉了我们千年来的“礼义仁信”。我们的学生至今所受的教育还是悲情式的控诉多于自省式的反思。而日本人对欧洲列强逼迫开放的反应则显得灵活许多,他们直接答应了门户开放的要求,他们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设备羡慕不已并全面引进,他们的政府代表团游历欧美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他们也经历了开放后的冲击但他们处理好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百姓如今高兴的庆祝着“黑船入关”。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改变的民族才能有这样的自信和勇气来庆祝一个本是悲伤痛苦的日子!

当我们的商人们还在忙于盗版全球最火的DVD而闻名时,如果我们的肉食者们也能学学日本人当年“盗版”西方先进制度的手法,或许我们的国家在改革开放20年后渐入瓶颈的今天可以找到真正让社会全面崛起的捷径。所谓的国情不同,所谓的民智未开,种种的拖延改革的理由,在日本100年前以一个教育落后国家贫穷的国家开始全面西化的故事面前,显得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但无论怎样去总结,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