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人历史故事【精彩20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点。小编收集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828

作文

722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丑女是谁

全文共 1299 字

+ 加入清单

人皆有爱美之心,美丽的女子总是能获得更多的注意。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两个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里面提到了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春秋的西施、西汉的昭君、后汉末的貂蝉和唐朝的杨贵妃,她们的美貌历经这么多年,也没被人们遗忘。

但不只是美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丑也可以,特别是在“丑”这个领域里能达到顶尖的水平,同样可以被人们记住,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古代的四大丑女。

小编写了一个打油诗方便大家记住她们——

“一是嫫(mó?)母黄帝妻,

二为战国钟无艳。

史上记载的四大丑女她们是谁? 三是东汉贤妇孟光,

四即吓跑新浪阮氏女。”

嫫母是黄帝的次妃,也是史上第一个被记载的丑女,相传她是一个宽额头、塌鼻子的黑胖子,还有人说后世跳大神的巫婆所戴的面具就是以嫫母为原型制作的。

可以说是非常吓人了,捂住本宝宝扑通扑通跳的小心脏。但是嫫母是个德行极佳的女子,俗称的“心灵美”。黄帝十分信任嫫母,把管理后宫的任务派给了她,后宫被嫫母治理的井井有条。之后黄帝的元妃嫘祖病逝,祭祀的事项都是嫫母操办的,之后每天都在嫘祖的墓前守着,组织百姓们前来祭祀,即使清苦无聊,也没有埋怨。

钟无艳本名叫做钟离春,钟无艳是后世在戏剧中称呼她的方式。面貌甚至要比嫫母还要丑陋,有一颗很大的脑袋、男人般的喉结,长着个朝天鼻,最重要的是,钟无艳是个秃顶。丑是她的一大特点,但比起才情,就不值一提了。

因为面容的关系,钟无艳一直没能嫁出去。没有人来提亲,她还想嫁给当时的君主齐宣王。虽然钟无艳是个女子,但她依然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于是她来到了都城临淄来面见齐宣王,清楚地给齐宣王分析了现在齐国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指出若是大王再如此下去,就要被秦给灭了。

齐宣王一听,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认为钟无艳像是他的一面镜子,能照出他的过错,就娶钟无艳为妻,立她为王后。

大家都听过“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吧,这就是源于孟光和她的丈夫梁鸿。诚然,孟光是一个丑女,更加准确地说,是一个力气很大的丑女。可能是因为她力气大,善农事,她的境遇就要比钟无艳好一点,还是有不少人来提亲的。但孟光一一回绝了,这一拖,便到了30岁。孟光的父母就很着急了,别人家同孟光年岁相当的姑娘娃都有好几个了,孟光还是个待嫁的老姑娘。一问孟光,原来孟光早有心上人了,就是梁鸿。

孟光认为梁鸿是个德行端正的君子,倾慕于他。这时的梁鸿虽没成亲,但媒人都快踏烂他家的门槛了。没想到的是,梁鸿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却请媒人向孟光家提亲。就这样,孟光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用心地照顾梁鸿的生活起居,很敬重梁鸿,连饭菜都是孟光举在眉前让梁鸿食用,自此传为一段佳话。

阮氏女是许允的妻子,那时候都是盲婚哑嫁,男女双方可能都没见过就要结婚了。结果,新婚之夜,许允挑起妻子的盖头,看见妻子的容貌之后就被吓跑了。阮氏想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去找许允,拽着他不让他走,质问他:“做你的妻子,我什么都配得上,就差了面容;而你作为读书人,好色不好德,不配当读书人!”许允被说的哑口无言,仔细想想也是,于是放下偏见,与阮氏相亲相爱地生活。

虽说是四大丑女,可结局比四大美女的好了不止一点点,可见美丑并不是评判一个女子的唯一标准,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春联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春联历史故事是怎么样的呢?想知道的朋友,快来关注和学习吧!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相信你们有兴趣!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新疆这片古老苍茫的土地上生活了14年,度过了我人生的十分之一,也许我见到的很少,但是我想把我见到的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不一样的新疆,改变对新疆的看法,像我们新疆人一样爱上这个地方。-----

题记

新疆,一个美丽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具有着“三山夹两盆”的神秘地形,也有着“大漠孤烟直”的世界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着优良品质的农产品,有着闻名国内外的香甜瓜果,有着享誉全国的长绒棉,有着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坎儿井”,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更有着勤劳、热情又善良的新疆人!

假如你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假如你善良、勇敢又坚强,只要你站在这片土地上,我相信你会感受到一种力量,会让你怀希望迎接曙光。这里生命的坚强和迷人的风光,都成为了许多内地游客向往来到这里的理由:喀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红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间流淌、白嫩嫩的棉花在吐着棉绒、香甜可口的瓜果在诱惑着人们。

可能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新疆是一个只有着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人们都骑着马去工作,但是我想说新疆也会发展,也会进步,但是那也只是一部分新疆人,有些时候不能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来看待事物,所以希望对新疆和新疆人有意见的一些人摘下你们的有色眼镜,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来看待新疆。

我认为我的家乡是最美的地方,连绵的雪山优美的草场,草场的下面是城市和村庄,这里的人们无论是汉族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都很团结,我们都为着我们的家乡更美好更繁荣而勤劳、努力的工作着,身在外地工作的新疆人也剪短不了对家乡的渴望,每当他们疲倦的时候,我想他们就会看见挺拔的白杨树站在他们身旁,它们赐予的力量让他们怎能不坚强?

这里的民族能歌善舞,勤劳的用双手去致富,祖祖辈辈参军支援边疆,架起了高楼守卫边防,这里是我们出生的地方,这里是我们爷爷奉献一生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新疆。

我相信,坚强的生命就算是在孤独的荒漠中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如果说拉萨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那么新疆便是天堂,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曹操起兵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76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亳音bó)人。他父亲曹嵩,是个宦官的养子。曹操从小聪明机灵,办事能干。当时有一个名士叫许劭(音shào),善于品评人物。曹操年青时候,去请他评论。许劭说:“你这个人呀,如果在太平时代,可能成为能臣;要是在乱世,你会成为奸雄。”

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员)。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硕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大家都称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一名县令。

黄巾起义的时候,汉灵帝封曹操为骑都尉,派到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县)一带镇压起义。他打败了波才领导的黄巾军。东汉王朝认为他作战有功,把他提升为济南相。过了几年,他才重新回到洛阳。

董卓进了洛阳,为了笼络人心,用高官厚禄收买一些官员。他听说曹操有点名气,就把曹操提升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看出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迟早要垮台,不愿在董卓手下办事,他冒险逃出济阳,到陈留(今河南陈留县)去找他父亲。

曹操的父亲在陈留有点财产。曹操回到陈留,得到父亲同意,花钱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当地有个财主卫兹,也拿出很多钱和粮食来帮助曹操。不久,曹操的堂弟曹洪带着一千人来投奔曹操。曹操逐渐聚集了五千多人马。他一面操练兵马,一面派人探听各处动静。

自从黄巾起义后,各州各郡,都拥有一支人马。许多州郡的刺史、太守,本来有割据野心,趁洛阳大乱,借声讨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其中声势最大的要数袁绍。

袁绍自从在洛阳同董卓闹翻以后,跑到冀州,当了渤海太守。因为袁绍是个大士族,冀州牧韩馥又是袁家的老部下,所以袁绍很快就在渤海郡组织了一支人马。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讨伐董卓大军一共十几万人马,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组成一支联军,大家推袁绍做盟主。

各地起兵的消息传到洛阳,董卓有点害怕起来。他不顾大臣们反对,决定把汉献帝和上百万人口迁到长安,自己留在洛阳附近对付联军。献帝被迫离开洛阳的时候,董卓放了一把火,把宫室、官府、民房,全部烧掉。洛阳周围二百多里以内,被烧得鸡犬不留。老百姓被迫离开洛阳,路上有饿死的,被踩死的,打死的,倒在路边的尸体不计其数。

但是,在酸枣附近讨伐董卓的联军却互相观望,按兵不动。有一次,各路将领在袁绍的大营开会,曹操对大家说:“大家起兵,为的是讨伐董卓。现在董卓劫走天子,烧毁宫室,全国人心惶惶。这正是消灭逆贼的好时机,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呢?”

尽管曹操说得慷慨激昂,大家可一点也不热心。连盟主袁绍都不想动,谁还愿意先动手呢?

曹操看出他们只想保存实力,不想打董卓,心里很生气,就决定单独带着五千人马,向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进兵。

董卓听到曹操向成皋进兵,早已派大军在汴水(在今河南荥阳西南,汴音biàn)边布好阵势。曹操的人马刚刚到了汴水,就遇到董卓部将徐荣的拦击。

徐荣兵多,曹操兵少,两下里一交战,曹操的人马就垮了下来。曹操骑着马往后撤走的时候,肩上中了一箭;他赶紧拍马逃奔,又是一支箭,射伤了曹操骑的马。那马一受惊,把曹操掀了下来。

后面徐荣的追兵呐喊声越来越近。正在危急的时候,幸亏曹洪赶上。他跳下马来,扶起曹操。曹操骑上曹洪的马,才脱了险。

曹操损兵折将,回到酸枣,再看看他的同盟军,不但按兵不动,将领们还每天喝酒作乐,根本没想讨伐董卓。

他满心气愤,跑到袁绍他们摆酒宴的地方,指责他们说:“你们以起义兵为名,却在这里犹豫观望,让天下百姓失望。

我真替你们害臊呢。”

过了不久,酸枣的几十万兵马把粮食全消耗完,就散伙了。

曹操经过这一次讨伐战斗,觉得跟这些人一起,根本成不了大事,就单独到扬州(今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一带招募人马,准备重整旗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越王勾践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 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在学习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鸿雁传书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鸿雁传书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

【又名】飞鸽传书

【出处】《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子)苏武〉~2466~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释义】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鸿雁传书的历史典故】

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向汉朝求和,于是,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苏武接受任务以后,带着使团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到匈奴。不料,反复无常的匈奴单于不但不感谢,反而受坏人挑唆,把苏武等人扣押起来,要苏武投降。金钱、高官厚禄、冻饿折磨,这些都没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决不投降。没办法,单于只好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在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并且对苏武说:“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用意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覆盖。苏武只能以野鼠洞里的草子充饥。每天,苏武一边牧羊,一边抚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旌节,心中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祖国。夜晚睡觉时,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就这样,日复一日,艰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后来,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又与汉朝议和,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朝,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朝使者,还为使者想出了一个要回苏武的妙计。

第二天,汉朝使者去见单于,按照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你们匈奴既然要诚心跟汉朝结好,就不该再欺骗我们。苏武明明没有死。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一封信。信里说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呢?大雁能带信,这是天意,你们怎么可以欺骗天呢?”单于听了,不觉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自己说了谎话,而后又说:“苏武的忠心都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说完,他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答应赶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地方找回来。

苏武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京城长安,汉昭帝接见了他们,还叫他到先帝庙里去拜见汉武帝的灵位,并把那根光秃秃的旌节交还到汉武帝灵前。

【成长心语】

历史学家吴晗曾写过一篇《谈骨气》的文章,其中提出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骨气。所谓骨气就是做人要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明是非、知荣辱,不拿原则做交易。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苏武用不屈的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中国童话故事精选:山和海的故事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总是站着,很累!大山很想有一张软软的大床,躺下好好地睡一觉。可是怎么可能呢?躺下就是倒下了,大山是不能倒下的,倒下了就不叫大山了。大山就只能整天站着,它把头伸进云层,靠着软软的白云打盹儿。

山的不远处就是海了,海喜欢唱歌和舞蹈,海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它不停地唱着跳着。好静的大山就好恼怒:“没完没了地唱,叫人好好地睡一觉也不行。烦死啦!”

不唱歌还能叫海吗?那就只能是死海了,海可不想当死海,海照样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没有谁能阻止它唱歌跳舞的。

“还唱是吧?我要把你填了,看你还唱不唱?”山对海说。

“好呀!你来吧!欢迎你来。因为我会把你吞到肚子里。”海笑嘻嘻的。一点也不怕。还故意把嘴巴张得大大的。

“我要把你噎死!”山就真的跳进海里。可是山并没有把海填平。而海也没有把山吞下。而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

“山中有海,海中有山。真美呀!”每一个旅者看到山海共存的奇观都会由衷地赞叹。

听到旅者的赞叹,山看看海,海看看山。

“真的,山和海在一起真的好美!”山和海都笑了。

海照旧唱它的歌、跳它的舞。而山就舒舒服服躺在海的怀里,海浪轻轻地摇着,山就陶醉在海的歌声里。嘿!真好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死较量中要敢于斗争,斗出中国精神气。伟大抗疫精神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而且是对我们取得抗疫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在这场抗疫中牺牲烈士的崇高致敬和对遇难同胞的最深切怀念。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生死时速考验着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政党,考验着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考验着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在这场较量中,以“生死”对抗“生死”,一批批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入战斗。不仅在国内,还有一大批中国抗疫队伍主动参与到全球抗疫中,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实践再次证明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再次带领英雄的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再次取得了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绩。重峦叠嶂,战斗如歌。有此伟大的政党和英雄的人民,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无论挑战困难如何艰巨,我们都将始终勇往直前。以9191.4万名党员之引领,以__亿人民之聚力,以共和国之名义,深植伟大抗疫精神,面对任何斗争,我们都能斗出中国精神气!

在披荆斩棘中要敢于胜利,走出中国和平发展路。在斗争中敢于胜利不仅是发展的要求,更是人民的期待。尤其是在生死关头,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抱有幻想,只有迎难而上急流勇进,才有踏出大道一帆风顺。敢于胜利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做“压舱石”。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信仰之基,带领人民更加深植信仰。敢于胜利就是要能点亮光明灿烂的希望,要坚定不移地走好复兴路,共筑中国梦,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敢于胜利就是要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要坚定不移地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制度优势迸发出更宏伟的国家力量。“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既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内心愿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世界发展的大潮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乘风破浪的“航向”,实现互利共赢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初衷。今日之中国早已与世界融为一体,未来之中国开放的大门将开得更大,也必将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与世界共创更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公忠义诚信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823 字

+ 加入清单

关公名羽,字云长,山西运城解州人。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在三国中以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夜读春秋,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威镇华夏。

要说最能体现关公“诚信忠义”精神的典故,要数“土山三约”、“夜读春秋”和“千里走单骑”了。

1.土山三约

徐州兵败,关羽被困土山。曹操派张辽以“三便”劝关羽降曹:一者可保甘,糜二夫人的安全;二者可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关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约’:一、今降汉不降曹;二、请给二位嫂子俸禄,单独居住,不论何人不许入门;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辞曹归刘而去。三者缺一不可。

三约体现了关公对汉室,对刘皇兄的忠义,在文字上约法三章,表明他对兄弟桃园结义承诺的践约之志。

2.夜读春秋

徐州兵败后,关公与曹操约法三章,暂居曹营。曹操敬重关公,为了笼络他,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

曹操想通过美色来诋毁关公,从而达到要挟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信条在关公身上失去了灵验。

关公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千里走单骑

袁绍攻打曹操,曹操派关羽迎战,让袁绍仇恨关羽而杀刘备。关羽感谢曹操的照顾,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袁绍得知是刘备的二弟杀了颜良、文丑,欲斩刘备。刘备说∶“曹操故意先让关羽杀两将以激怒你,再借你的手来杀我。我马上写信让关羽到河北来投靠你,如何?”袁绍听了非常高兴。

关羽见到刘备的书信,便向曹操告辞,曹操故意避不见面。关羽将曹操过去送他的财物、美女全部留下,将自己的汉寿亭侯大印挂在营中,留给曹操一封书信,护着二位嫂嫂找刘备去了。

曹操想到以前曾答应过关羽的条件,便赶去为关羽送行。关羽怕曹操有鬼,便在马上用刀尖将曹操赠给他的锦袍挑过来披上。曹操的部将认为关羽太过无礼,几次要杀关羽,但都被曹操制止了。

关羽保护二位嫂嫂来到东岭关,守将孔秀说没看见曹操的文书,阻拦关羽过关,便被关羽杀了。

洛阳太守韩福又拦阻关羽,牙将孟坦向关羽挑战,被关羽砍为两段,韩福用暗箭射中关羽左臂,关羽用口拔掉箭,飞马斩了韩福。

关羽到了汜水关,守将卞喜在镇国寺埋伏刀斧手二百人,约定以摔杯子为暗号,要杀关羽。寺中主持普净和尚是关羽的同乡,将卞喜的阴谋告诉了关羽,关羽大怒便斩了卞喜。

关羽到了荥阳,荥阳太守王植是韩福的亲戚,要杀关羽为韩福报仇,所以暗中准备要放火烧死关羽。王植手下的胡班将王植的阴谋告诉了关羽,关羽急忙上路,王植带兵追来,被关羽杀了。

关羽到了黄河口,守将秦琪不放关羽渡河,又被关羽杀了。过了黄河,是袁绍的地盘,在那遇上了孙乾。孙乾告诉关羽,刘备已去了汝南,要关羽与二位夫人到汝南相见。

关羽与孙乾重新渡过黄河向汝南出发,曹操部将夏侯惇领兵追到,与关羽展开厮杀。正在此时,张辽赶到传达曹操命令,才让关羽一行人马走了。关羽继续前行,中途收得一员猛将周仓。

走到古城时,占了城的张飞认为关羽投降了曹操,不肯相认,举枪便刺关羽。

这时,曹操部将蔡阳杀来,要为外甥秦琪报仇。张飞要关羽在三通鼓后斩了蔡阳,才肯相认。关羽在一通鼓未尽前便斩了蔡阳。

张飞这才明白了关羽的一路辛苦,便放声大哭,跪在关羽面前谢罪。

谁知刘备这时又跑到河北袁绍那儿去了。关羽与孙乾又赶到河北关家庄才见到了刘备,兄弟相见,抱头痛哭。

刘备与关羽直奔张飞驻守的古城,路上经过卧牛山时,遇到了赵云,便一同前往古城。刘备与两个弟弟重新团聚,又新得赵云、关平、周仓三人,于是大家杀牛宰羊庆贺团圆。

商界里,“义”和“利”的关系最为棘手,自古商人都敬拜关公,首先看重的就是关公的千秋忠义,以“义”制“利”,“义”高于“利”。再者看重的便是关公的“诚信”,这是经商最根本的法宝。现在人们把关公做为财神,守护神,依重的还是他的诚信。试想谁愿意把门户的守候交给没有诚信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反客为主

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打汉中。汉中的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通知上司曹操,曹操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亲自率兵四十万前往抵御刘备的军队。

夏侯渊知道曹操的援军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带兵进攻。刘备的将领黄忠见曹军前来挑战,就派大将陈式去迎战。夏侯尚和陈式交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夏侯尚便假装战败想要逃走,陈式乘胜追击。谁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滚下来很多大木头,砸中了陈式,夏侯渊便生擒了陈式。

黄忠听到部下的报告后,连忙去和谋士法正商量。法正说:“夏侯渊这个人很浮躁,有勇无谋。我们可以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激励军队向前推进,然后引诱夏侯渊来战,从而捉住他,这就是反客为主的战法。”

黄忠采纳了他的建议,将阵地稳步向前推进。夏侯渊见蜀汉军队不断向自己这边推进,便组织人马进行反击,派夏侯尚率军出战。结果,夏侯尚与黄忠一交手就被活捉了。

夏侯渊非常生气,出兵包围了黄忠的军队,还破口大骂。可是,任凭夏侯渊怎么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时间慢慢过去,曹军越来越疲惫。这时黄忠突然出战,夏侯渊来不及防范,被黄忠一刀砍成了两段,曹军大败。

后来人们就用“反客为主”来表示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在沉默的岁月中,唤醒五千年的记忆。像层层细沙,积淀已久。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一叠叠脚印,一缕缕阳光。谱写了一段无法重现的历史

刚读完《中国古代历史常识》这本书。这本书好,不是因为它比其它历史书描写生动,只不过更详尽些。要单说这本书,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历史书都是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录史实。我真正想说的,是看完这本书后对历史的“感”。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很常见的一句话。我觉得,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就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例如:张骞出使西域,隋文帝统一南北,玄奘西游…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今天,习主席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友谊,实现互利共赢。也正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谈过历代伟人的做为,那我们又该如何呢?人为点,纵横阡陌为线,才构成了点线交织的历史画卷。所以比起伟人的作为,我们的责任才更重要。历史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但我们要做的,就在点滴。就如同清晨的露水,一片叶子上可能不多,但每片叶子加起来,就会发出阵阵清香。

从现在,文明守信,遵纪守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他人。为历史担一份责任!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默默无语,却胜过千言。她的魅力,使人们多一份责任,也为人们添上了绚丽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钟南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防控疫情,教育系统迅速行动起来。尽管学校推迟了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但面对疫情,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细心 尽心,做好分内事,守好责任田。

这个春节,很多学生都留守家中,校园少了平素的匆忙和喧闹,但这何尝不是一次审视不足补习“功课”的机会。利用网络平台,我校教师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帮助学生上好“责任”这门课;后勤部门推出家常菜教学视频,引导学生为父母捧上爱心餐,补上“亲情”这门课;有的教授隔着屏幕教学生练太极拳做健身操;向假期留校的外教和留学生及时通报疫情防控进展和措施,帮助他们做好疫情防控……战“疫”有温度,一条条通知一份份指南一个个举措,既是关爱,也是责任。

疫情当前,社会各界 各条战线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有力的支持者。用关爱去善待他人,以尽责来主动作为,必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有个丞相叫张商英,他有个爱好就是书法,他特别喜欢写草书,闲来无事,他便提笔龙飞凤舞一阵,甚是得意。其实,这张丞相的书法很不到家,字写得不合体统,他还孤芳自赏。当时,很多人都讥笑他,而他却不以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习惯写字。

一天饭后,张丞相小憩片刻,突然来了诗兴,偶得佳句,便当即叫小童磨墨铺纸,张丞相提起笔来,一阵疾书,满纸是一片龙飞蛇走,让人还着实难以辨认。张丞相写完后,摇头晃脑得意了好一阵,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叫来他的侄子,让侄子把这些诗句抄录下来。

丞相的侄子拿过纸笔,准备用小楷将诗句录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认出一个字,时时碰到那些笔划曲折怪异之处,侄子只好连猜带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实在是怎么也看不懂,不知从哪里断开才对。他没办法,只好停下笔来,捧着草稿去问张丞相。

张丞相拿着自己的大作,仔细看了很久,也辨认不清,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了。他心里颇有些下不了台,便责骂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些来问呢?我也忘记是写的什么了!”

有些人总爱自以为是,既不虚心,又爱坚持自己的错误,还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结果是越显出自己的愚蠢可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释义】破釜沉舟,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主人公】项羽

【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

【反义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岳飞——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4613 字

+ 加入清单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契丹、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12世纪20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带,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反而一面利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12世纪20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

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抱恨)之”。和议达成后,宋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他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积极准备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师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7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陀”(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受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人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的奸细———窃取了宰相高位的秦桧,也抓住宋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英勇抗金斗争,至此被迫中断。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蹿,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至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 (金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飞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糢(音犿ò)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议和,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的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

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宋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橘子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州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眘继位,7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人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的奸细———窃取了宰相高位的秦桧,也抓住宋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英勇抗金斗争,至此被迫中断。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蹿,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至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 (金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飞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糢(音犿ò)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议和,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的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

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宋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橘子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州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眘继位,7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中国哲理故事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实际上是教人如何立身处世。

群处守住嘴。沉默是金,这句朴素的语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沉默并不代表思维停止。深邃的思想往往来源于貌似沉默的思索过程。暂时沉默的人,在沉默中积极思考,在聆听中有所取舍,以期抓住要害,点石成金。沉默并不代表思想空虚,沉默是一个等待蓄势的过程。大地的沉默是在孕育着金秋的收获,雄鹰的沉默是在等待着振翅高飞。

独处守住心。古人云,君子之心,昭之天下,不可使人不知。如何处理好这些事情恰恰是对人德行的严峻考验。每当夜深人静时,独自内观其心,自己的真实面目就会浮现眼前。经常反思,你就会觉得真我的显现让平时欺骗*的假我原形毕露,你会羞愧难当,会真正善待灵魂深处的真我。这样形成一种习惯,你的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高。所以,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是也。

所以,当你遇到快乐时,你要记得克制,因为得意忘形,忘形伤本,忘本失性。当你遇到困惑时,你要退一步思想,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搏格达峰遮不住金波银浪,塔里木的石油新城灯火辉煌,亚欧彩虹伸向那天空海洋,一块宝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正如这首歌中所说的,我觉得新疆是最美的地方。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既有一泄千里的河流、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其中最美最神秘的要数“人间仙境”的喀纳斯湖了。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喀纳斯湖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那里碧波万顷,群峰倒影,与雪山、草原、白桦林组成的一幅美丽的画卷,犹如“人间净土”。喀纳斯湖水的颜色很丰富:有深绿的、淡青的、乳白的。湖水颜色非常多变,一年四季不同时间的湖水的颜色也不一样。

早晨山里的气温很低,山里笼罩着一层薄雾,看起来朦朦胧胧。山上有很多毡房,牧民正在做早餐。薄雾和炊烟萦绕,草地、远山及一幢幢房屋,犹如置身在“仙境”的感觉,美轮美奂。

乘区间车前行,来到了“卧龙湾”,因为湖水中间的小岛酷似恐龙,所以叫卧龙湾。卧龙湾水很清,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湖水四周的山上森林茂密,有白桦,云杉,红松,听说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有:雪豹、雪兔、棕熊。

从“卧龙湾”继续走,你会在峡谷中看到一蓝色月牙形湖湾,那就是美丽静谧月亮湾。月亮湾会随喀纳斯湖水变化而变化,是镶在喀纳斯河的一颗明珠。

这里天空湛蓝,绿草茵茵,湖水、雪山,好像一副美丽的油画。

我爱美丽的喀纳斯,我爱美丽的新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歧路亡羊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朴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人们在生活中,不是也会遇到面临岔路无从选择的情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曲突徙薪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做客,见主人家炉灶烟囱砌得太直,旁边又堆着不少柴草,便劝告主人说:“这太危险了,应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搬到安全的地方,不然,有可能引起火灾。”主人听了默不作声。

不久,主人家果然因烟囱溅火星失火了,幸亏周围的邻居赶来奋力抢救,才扑灭了大火。主人为了酬谢大家,杀牛备酒。酒席上,主人请那些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上座,其余的人按出力大小安排了座次,而那个劝告主人改烟囱搬柴草的人却没有受到邀请。

开席前,有位邻居对主人说:“假若当初你听了那位客人的话,就不会遭此火灾,也用不着破费办酒席酬谢大家了。现在,你论功请赏,那些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都应该作上宾,那位劝你防火的客人难道不也该请来作上宾吗?”

主人听了此话方才醒悟,赶忙去恭请那位客人。

——选译自《汉书·霍光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