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说明文写作方法与技巧20篇

作文人物的描写对整篇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写人作文,下面整理了一些说明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5370

作文

1000

抒情和抒情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抒情文则是以情感的抒写作为主要写作目的的文章。抒情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抒情文也是重要的散文形式之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抒情和抒情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从一出生就会抒情。小孩子见到妈妈时会兴奋地发出“咿咿呀呀”的简单的音节,饥饿时会“哇哇”地大哭,这都是在抒情。等到长大了,逐渐掌握了更多、更复杂的语言,逐渐学会了书写,将这些语言组织起来,以描述自己的主观感情,并形成书面文字,这就是抒情文。

抒情贵在真实。初写抒情文,一定要抒写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切忌矫揉造作、感情虚假。我国宋代的着名词人辛弃疾有过这么一句词:为赋新词强说愁。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没有愁,或者说并不真正懂得愁,但是为了写出一首好词,却故意在那里说自己怎么怎么地愁。对于作家、诗人来说,这是写作的需要,但对我们初学写作的人,这就是无病呻吟,是作文中的大忌。我们在写作抒情文章时,一定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只有这样,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才会可亲、可信,真实、感人。

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对草原上蓝天、白云、奔腾的骏马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间接抒情方法很多。有的借助于人或物,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这是“借人抒情”。有的借助于物,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如:“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引自《金色的鱼钩》)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有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几句点睛式的议论之中,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引自《一夜的工作》)。

抒情时,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对比、象征、衬托、联想、夸张等等。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运用比喻手法,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抒情文中的运用又是如何呢?一般来说,直接抒情多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结合使用,在这些写作的基础上,画龙点睛或是点明题意。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间接抒情因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含蓄,运用和也比直接抒情要广泛。但在大多情况下,两者是结合使用的,在间接抒情的基础上,以直接抒情点题或是升华情感,效果往往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说明文说明方法及特点

全文共 3106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说明文说明方法及特点,欢迎阅读参考。

说明文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9)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特点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求职应聘信写作方法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书写求职应聘的技巧:

1、表现自我的个性及特质——建议使用积极正面的陈述方式。

2、文章不可冗长——控制在总共四段、每段五行以内。

3、前瞻性的气魄——具有勇于突破与开创气质的人是外商公司的最爱。因此并不需要对之前辞职的原委做太多的解释。

4、少用第一人称——为了避免流于自大与主观的缺点,尽量少用第一人称。

求职应聘信中的主要内容:

第一、说明你从何处得知这个工作机会

这是最基本的部份。一般来说会将媒体广告的名称改用别的字体书写或用底线加以标记。

第二、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

这是为了补充简历介绍的缺点,更具体的介绍自己的特点、能力。

第三、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这里要重点写,自己可以根据求才广告的内容,将自己的能力及特点体现出来。但不要太过吹嘘,这样到面试时一样会被否认掉。

第四、最后的感谢语

在最后的一段要写对公司或面试官的感谢语,体现你的真诚与修养。让面试官和招聘公司对你留下好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华为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说明文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智能手机,那可是家喻户晓。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既然它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那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手机的特点以及功能和保养方法

华为智能手机使用方法如下:

1、提升通话音质

分享一个能瞬间提升通话音质的小技巧给大家,如果你平常不注意,应该忽略掉了这个好用的小功能。在EMUI  5.0的“通话>>更多>>设置”里,可以看到“虚拟高清通话”功能,默认是关闭的,这里我们把它开启,你再试试打电话,你会有所发现的! 华为智能手机使用方法

2、熄屏快呼

华为手机支持在熄屏状态下快速发起呼叫,呼叫结束后停留在锁屏界面,平衡用户快速呼叫的需求及用户隐身数据的保护的要求。这意味着,在熄屏情况下,按音量下键语音输入联系人,系统可以自动呼出电话。要是你有设置锁屏,呼叫结束后停留在锁屏界面,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隐私。

3、 指关节启用应用或分屏

在华为手机上,指关节可以派上大用场,截屏或者启动应用完全可以靠指关节来解决。华为手机配有指关节双击截屏、指关节手势分屏和画字母启动应用的小功能。具体来说,如果你要截取一部分的图像,只需要用指关节在屏幕上圈出待截取部分,就可以获得图像;如果你想在熄屛时想要快速启动应用,就可以用指关节画出应用的代表字母;如果你想分屏就更简单了,指关节一划,立马一块屏幕当两块用。

4、指纹解锁不同空间

女朋友动不动就要检查手机,尤其在来姨妈的时候,哦,MY  GOD,此时她就是个战斗机女魔头,你无论怎么样都是错的。死活就要看你手机,不给她看就废了。给她看,发现和别的女的聊天,就更废了。EMUI5.0的这个功能很好用,设置不同的指纹来解锁不同的空间。再配合双应用的功能,小号用来和妹纸聊天,大号用来和男生聊天,怎么样,是不是很机智。(这是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不让来姨妈的女朋友爆发而已,不要真的去乱聊哦)

5、内存占用和耗电

是不是发现手机用了一段时间后运存越来越少,因为手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们会安装很多软件,而且安卓的后台很多软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眠,它会时常因为我们的操作被唤醒。如果可以减少软件间的关联唤醒,我觉得可以减少一部分的资源被占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作方法:游记写作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课本里有不少优秀游记,你知道那些文章好在哪里吗?我们是否也能那样学习着去提升我们的游记水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课文《参观人民大会堂》,按参观的顺序,依次写了五处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其次写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接着写大礼堂,然后写宴会厅和会议厅。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二、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在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我们在写游览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6042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文是有方法的,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

。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五、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记叙文写作方法:过渡和照应

全文共 2142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那么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过渡

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

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③叙述顺序转换间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如:

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④人物转换、表达方式改变用过渡。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转换人称,或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也往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过渡,由我换为战士)

二、照应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冰心的《小桔灯》可以说是照应手法运用的典范。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文章的照应,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文题照应。

也有两种: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开头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全文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开展的。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如《往事依依》的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段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同时,在文章的第2至第5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扣住“依依”。

②首尾照应。

《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③前后照应。

也就是,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的照应形式。还是以《往事依依》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④重叠照应。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我们可称之为重叠式照应。《背影》一文中 “背影”出现了四次。《白杨礼赞》一文中“不平凡”前后一共出现四次,相同的段落出现了两次。《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多次写到“我是‘不系之舟’”,其中都有深层的含意。这些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叙文写作方法:过渡和照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英语写作基础考试技巧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考研英语的第二大重头戏,仅次于阅读。但是这部分又经常被考生忽略,考前不动手,依赖临考模板,很难写出高分作文。那么,如何准备2018考研英语写作呢?一起来看下。

对于考研英语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考前必须动笔写出35篇文章,其中十篇应用文,二十五篇图画作文。注意:动笔写的文章最好是有范文的题目。写作应分为五步:

NO.1 写作

写作写作,第一步首先是写!一定要动手写,你看多少,背多少,都没有动手写来得实在,建议同学们拿考题多加练习。

NO.2 仔细对比

第二个就是仔细对比,写完后对照范文从三个方面去研究:第一个是内容,也就是构思和原文有何区别;第二个是语言,也就是用词、用句和原文有何区别?第三个是结构,就是你的行文思路和原文有什么区别?这是第二个步骤,写作的区别其实就是写作的弱点。

NO.3 背诵

第三步骤就是背诵:也就是可以去背诵一些范文。有的同学说了,范文我背过了,但是写作的时候还是不会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背得不熟,背得结结巴巴,还不如不背;第二个原因是没有练过,只是死记硬背。

所以为什么背了还不会用,有两个原因,第一背不熟,第二没有练过。背到什么程度,有12个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多多益善。”要背到不需要去想,不需要去动脑子!如果背一篇文章还需要去想,那就证明还背得不熟。大家上考场,如果能想起平时的70%,那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所以一定要背熟,这就是第三个步骤。

NO.4 默写

第四个步骤就是默写:背熟后把书合上,把这篇文章默写下来。默写后,做一个工作:仔细对比原文发现写作弱点,你会发现你默写的文章和原文会有一些出入,包括拼写、语法、标点等,这种错误就是你写作的弱点,最好能够把这些错误用红笔标出来。大家为什么写作拿不到高分,根源只有一个——错误太多。很多错误自己都不知道。

NO.5 仿写

第五个步骤就是仿写:什么叫仿写?就是模仿你背过的文章再写出一篇新文章。在背完一篇文章后,要想想这篇文章有什么精彩的词组、词汇和句型可以使用。然后换一个话题,把这篇作文用一下,用里面词汇、词组和句型去构思另一篇文章。

写作的注意点和技巧:写作首要的是,一、不跑题;二、字数达到要求;三、字迹整洁工整;四、少有语病。

这些是很基本的要求,考试的时候就要好好落实。比如,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审题。在写的过程中注意字数的限制,不要写太多,会扣分的,字数不够也会扣分。所以实在不行就写完一段话,停下来数一数字数。字迹工整可能短期内提高不了。只要你比平时稍慢一点写字母,就会写得比较整洁。要知道老师的印象分是很重要的。病句的避免技巧就是,凡是你想的过程中感觉别扭的句子,多半就是病句。干脆不要写出来,换一种形式去表达。不要追求好词,要追求准确性。

在考前,小作文的提高是非常快的。方法就是分析小作文的类型。应用文写作部分(小作文)考查内容包括投诉信、咨询信、道歉信、求职信等信函类应用文,而且涵盖报告、通知、海报等告示类应用文。不同类型的作文,要自己总结模版。小作文是完全可以准备模版的,其作用也是常明显。一定要注意:总结出自己的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全文共 2179 字

+ 加入清单

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也就是抓住了说明的中心。当然,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想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地加以介绍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例如:鸭与鸡都是家禽,都会走路,都有两翼,都可以做肉食。但要写一篇关于鸭的说明文,就要抓住鸭区别于鸡和其它家禽的特征。与鸡相比,它喜欢在水上生活,尾部能分泌油脂;有一双掌状的蹼,会划水;嘴又长又扁,等等。抓住鸭的这些特征进行说明,就可以使人对鸭的生活习性和外形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同的事物固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类事物也往往有着差异,这些差异也就是它们的特征,写说明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些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两桥都是石砌的拱桥,相同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特色。茅以升先生就抓住了它们各自特色,进行对比说明,使读者认识了两座桥的不同形状、结构和艺术风格。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说明文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做到真正熟悉被说明的事物,并且掌握这一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说明事物。

二、针对具体情况,选好说明角度

写文章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比如说写给什么样的人看;写文章也是有目的性的,比如通过文章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例如,写关于落花生的说明文,如果读者对象是农民,目的又是为了向农民传授栽培落花生的技术,那么,就要根据落花生的生长规律,从如何栽培才能夺高产的角度去说明,重点说明怎样选种、选地、播种、施肥、管理等。如果对象是厨师或食品加工厂的工人,目的又是为了介绍如何加工食用落花生,那么就应侧重说明花生仁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加工、配料才能使花生仁更加可口等等。我们中学生在写说明文的时候,可先设想为谁而写,这样就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明,不至于把文章写得散乱无章,目的不明确。

三、讲究结构安排,做到条理分明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述事理就要按这些关系来安排说明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例如,四川大邑县“地主庄园陈列馆”中的“收租院”里,有若干泥塑人物像,……。这些画面相对独立,是并列关系。地主收租时设有四道关口,依次是验谷关、风谷关、过斗关、算帐关。每个交租农民都要过四关。从第一关到第四关,是先后关系,这些个别的实例共同揭露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罪恶,这就是“收租院”的总体概貌。这个总体概貌与各体实例成为总分关系。《收租院解说词》一文就把握了这些关系。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开头扼要地介绍了地主刘文彩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的罪恶,接着按照泥塑画面排列顺序,分别介绍,突出了有压迫和剥削就必然有革命和反抗的基本思想。

并列关系的事物,还要注意方位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等,只有按照这些顺序去写才能条理清楚。例如《故宫博物院》全文是介绍一座古建筑群,作者按照先总后分的办法,条理明了地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群。写建筑物局部时,层次也十分清楚。如写太和殿的一段,先从外后到内,介绍大殿外面时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由天空到殿顶直到台基。介绍其内部时又按从中间到两旁,从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说明,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介绍生产过程的说明文,应按生产的时间顺序说明;介绍植物生长的说明文应考虑其生长顺序,依次说明,当然不管哪类说明文都应注意主次分明。

四、注意语言艺术,提高说明效果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实,且常使用专门术语,容易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提高说明的效果,必须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说明文的语言不在于堆砌华丽的词藻,而在于用语确切、精当、通俗、风趣。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在仔细观察事物,透彻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最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加以说明,尤其要注意恰当选用限制范围大小、表明条件关系之类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说到卢沟桥:“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个“约”字说明桥面并不恰好是八米,这里只取约数;一个“几乎”说明路面平坦的程度基本上与河面平行,但还不是完全平行。《看云识天气》中“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里形容云的形态特征的词语和表明时间性的词语配合用,十分确切,十分精当。

其次,要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必要的专门术语,防止说“外行话”,例如“航天”和“航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写文章时必须注意诸如此类的区别。

再次,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拱形,像天上虹。用“虹”来比喻石拱桥,很形象生动,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再如《大自然的语言》中,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说明“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劳动人民根据这些现象掌握季节规律,安排农事。这段文字由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有趣,饶有兴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举例子:就是在同类事物、现象中,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类事物或现象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就是按一定标准,把要说明的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类说明的说明方法。

列数据:就是通过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下定义:就是运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本质属性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借用他物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也叫比喻的说明方法。它能把复杂、抽象的事物说明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比较:就是在同别的事物的比较中,显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诠释:就是采用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理特点的说明方法。

画图表:就是借用画图列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摹状貌: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总结: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英语写作训练方法

全文共 2184 字

+ 加入清单

谈及写作训练,学生认为就是勤练笔,其实不然。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密切相关、相互渗透的。听和读是领会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多读

“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升华”。一般而言,听和读的量必须数十倍地多于说和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方面,大量阅读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增强英语语感,对英语写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找到写好文章的语感。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如英文报纸(《英语周报》、《21世纪报》)、杂志(《中学生英语园地》)、科普文章、书虫等(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读小说原著)。大量阅读是学生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强记忆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一种有效方法,非常有利于写作。实践证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广,阅读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就越强。

二、多背

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异,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是不同的,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一些Chinglish(中式英语),而且有些语法规则也把握不准,谓语动词常出现“be+do”的错误形式或缺少谓语的现象。所以,背诵模仿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背课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让学生背诵部分课文,较长的文章选背一两段,下节课抽查背诵,或进行默写。《新概念英语2》中很多英语短文通俗有趣,我给学生挑选其中一部分让他们背诵、默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效。

(二)背范文

英语写作一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及开放性作文写作。我经过筛选,找出每种文体各五篇文章,同时,我也注重搜集一些好的范文和习作要求学生背诵。通过熟背精彩段落,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助于模仿。而且,通过这些范文,学生可熟练掌握各种体裁的写作技巧,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条捷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有内容可写、写得出来。

三、多写

除了以上对学生进行读、背训练,还要对学生进行动手训练。学生只有通过写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毕竟说和写是两回事。

(一)改写课文

教师可要求学生把Reading缩写成一篇一百字左右的短文,也可让学生把对话改写成记叙文(如项链),这也是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手段。一般在学完一个单元,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之后,再做这一步,让学生尽量使用本单元的短语句型,同时,也要学着套用背诵的句子。

(二)写英语周记

让学生写英语周记,这是很多老师训练学生写作的方法。有些英语写作不好的学生,往往不坚持写或应付了事。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督促检查。对学生的每篇周记,教师都要认真批改。周记不必拘泥于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开始可以写简单的几句话,要求学生多用学过的词组、句型,多套用和模仿。逐渐地,学生会写多些,也会越写越流利,错误也会越来越少。

(三)每周练习写一篇作文

教师挑选一至两篇习作打在投影仪上,师生共同修改,然后让学生将改写过的文章抄写在作文积累本上。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考前只要翻翻自己的“作文本”,即可胸有成竹,这个习惯一定要养成,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

(四)限时写作训练

近年高考试题包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速度和节奏,而高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3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作文,并且要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为达到这一要求,每届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应定期做限时写作训练。

四、多积累

(一)积累词汇

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尺”。《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是最基本的词汇,必须熟记。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每堂课都坚持让学生默写或听写单词,要求学生根据中文意思,写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词类和词形变化。这就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高考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拼写基础,避免了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

(二)积累句型

我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把重点句型记录在作文积累本上,随时翻看和背诵。如写观点类文章常用的Some share the view that...,Others hold the opposite opinion that...,The advantages fa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As far as I’m concerned,以及常用到的定语从句、倒装句、非限、非谓、同位语、强调句型等。

(三)积累文章

学生背过的篇章、写过的作文,尤其是各种体裁的范文习作,要分类整理粘贴在作文积累本上,经常拿出来朗读背诵。我教过的学生,都积累了大量的范文习作,考试时可做到有备无患。

通过长期的写作训练,我狠抓学生基本功,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我所教班级在每次考试中书面表达平均分都在同类班级之上。总之,英语写作训练是综合能力训练之一,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达到。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有机穿插,这样才能让学生“下笔如有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事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事作文的写作方法,但事作文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

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抒情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人们生活经历、知识状况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抒发出来的感情必然也不一样,下面抒情作文的写作方法,仅供参考。

借景抒情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其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第一场雪》里说:“荷!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一层厚的雪,万里江山变马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雪的喜爱。

尽管如此,由于人们生活经历、知识状况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抒发出来的感情必然也不一样,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联系自己的实际,有的放矢,才能借助于景色描写,抒发出自己的真实感来。

下面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从前,有一个秀才与县官、财主一起饮酒。这时外面正下着大雪,秀才 提议吟诗助兴,谁如果接不上,就罚酒三杯。秀才先吟第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想自己的转:一切都是皇上给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便接口吟道:“一片皇家瑞气。”财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财富,接下去吟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此时,一个又冻又饿的农民正好从屋前走过,听到这话心想,下三年岂不要把我饿死?就气愤地说:“真是吃饱放屁!”话虽粗俗,但却在理。

面对同一雪景,四个人由于经历、处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也就截然不同,但是他们抒发的感情却是十分真实可信的,都符合各自的身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事理说明文的技巧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事理说明文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写好事理说明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弄清说明对象。

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如《食物从何处来》,它的语法结构是“食物‖从何处来”。文章要说明的是食物“从何处来”,即要说明食物是怎么样来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是个修饰语,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人民大会堂”是说明对象。由此可以判断出《食物从何处来》是事理说明文,《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事物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之后,就要就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确定中心思想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是正确。也就是说,我们解说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要有科学的根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说明事物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使读者不仅了解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第三是集中。所谓集中就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但在确定中心时不能没有重点,没有中心,不能企图在一篇文章里面面都说到。如果面面都讲得不深不透,反而会把中心思想给湮没了。

2.注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按事物内在联系安排材料,进行说明,可以用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的,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我们所学课文《向沙漠进军》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说明顺序。阐述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原理,一般要由具体到抽象,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质,这样一种逻辑顺序来说明。因为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开头先介绍“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然后由红花的表象分析到“为什么这样红”的本质。同学们在写作时,究竟使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自身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确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大凡传世之作,除文辞精美之外,恐怕更主要的就是在构思新颖、使人耳目一新上了。“文如观山不喜平”,讲的就是作文大忌——平淡无奇而缺少新意。文章怎样才能脱“平”而出“新”呢?其基本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违常情,背常理,转换角度,另辟蹊径。常情常理,往往成为人们的心理定势,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如能从反面作文,不仅能给人乐趣,给人新知,令人爱读,更有标新立异,见地独到,发人深思,引人入胜,产生云中透日、奇峰突起的奇效。例如有这样一篇文章:《为各人自扫门前雪叫好》,作者一改前人对“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贬斥态度,而是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为“各人自扫门前雪”大唱赞歌,认为这就是承包制,要职责分明,责任到人。这种做法符合时代精神,紧跟改革的浪潮。这种思维方法,冲破了以往的思想樊篱,赋以新意,给人以启迪。

二、设疑点,造悬念,抑扬有致,波澜起伏。一篇文章,如看头而知尾,平直如线,一览无余,读者就会觉得如嚼一杯开水,寡而无味。若文中疑点重重,悬念环生,欲扬先抑,一波三折,就会使读者观文而入情,入情而忘返。例《枣核》一文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作者动身访美前,旧时同窗来信,再三托咐他带几颗生枣核,用途蹊跷,文章一开始就制造了一个悬念。到美后,和友人一见面,友人就殷切地问“带来了吗”?作者问他枣核的用途,友人却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就知道了,从而再造悬念。到友人家,友人不是告诉作者枣核的用途,而是劈头问作者觉不觉得他的花园有点家乡味道。从而三设悬念,一抑而再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紧紧抓住了读者,急欲知道友人要作者给他带枣核的用途,也为情节高潮的到来蓄势。但是当友人说出枣核的用途之后,悬念释除,而友人这个久离故土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也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三、制造矛盾,产生误会,推动情节,渲染气氛。这种方法影视、戏曲中常用,记叙文中也屡见不鲜。如《醉人的春夜》就用了这种方法。文中有这样的情节:夜深人静,小伙子骑车一掠而过,可又回来了,女青年陈静以为要加害自己,心里顿时紧张起来,以致语无伦次,不知所措。其实小伙子回来是要帮她修车,这是第一次误会。车无法修好,小伙子又问她家住多远,陈静以为他不怀好意,又没了主意,并下意识地往前紧走几步。实际上小伙子的想法是近则送一程,远则再想法把车修好,这是第二次误会。车修好后,陈静问小伙子要多少钱,小伙子说五块钱,陈静愕然,以为这是敲诈。实际上小伙子只是开个玩笑,这是第三次误会。作者这种制造矛盾、产生误会的方法,既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渲染了一种紧张、幽默、和谐的气氛,同时人物鲜明的性格,美好的心灵,以及文章深刻的主题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四、设计巧合,前后呼应,合乎情理,出人意外。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常用这种方法。如《水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林冲被陷害发配沧州,身处他乡而举目无亲,可忽然耳听有人喊他,原来是酒生儿李小二在此地与恩人相遇,这是一巧。林冲的死对头陆虞候等人,奉高俅之命,前来沧州追杀林冲,他们在店中密谋,恰好被李小二听见,于是才有小二报信,林冲寻仇的情节,这是二巧。林冲为御寒而前去买酒,走后雪压屋塌,幸免于一死,这是三巧。林冲无处栖身,夜宿山神庙,陆虞候等人放火烧草料场,林冲再逃劫难,并在庙内听到陆虞候等人谋害他的始末缘由的议论,这是四巧。这些巧合的运用都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乍看出人意料,细想入情入理,从而推动情节曲折发展,增强了表达效果。

作文如能善用以上四法,说理则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警醒世人;叙事则情节曲折,峰回路转,引人入胜,让人手不释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满分作文写作的技巧

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1.准确审题。

首先要仔细研究作文命题,反复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写作的各种要求。

(1)分解试题:对作文试题作适当分解,以求对作文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题意。一般来说,一篇作文试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个组成部分。当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组成的各个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的审理。只有这样,考生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找关键词:在上面三个部分中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样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同时在寻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试题的各种要求都会变得简单明显,容易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把握。

(3)变隐为显:将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说破,使其变为明示信息。

(4)化大为小: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

如北京一考生的《包容(三)》包容很大,需从小处落笔,包容很宽,需从巧妙处切入。本文从金鱼的老住户和新朋友的相互默认,红黄两色调和之后的温柔鲜丽说起,提出生活中需要包容,然后扩展升华。从而使主题深化。恰当的角度使得行文自然流畅,如泉水自然涌出,处处妙趣横生。广东一考生的《沟通隔膜的桥梁语言》能准确审题,紧扣语言与沟通的关系,通过记叙母女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不使用语言去加强沟通,两代人之间就容易出现隔膜,产生矛盾;使用语言去沟通,这些隔膜与矛盾就容易消除。全文是切合题意的。

2.巧妙联想。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当代着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

东晋丞相谢安喜爱文学,善于清谈。一天,窗外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谢安与侄儿侄女一道欣赏雪景,不由诗兴大发,他想考一考侄辈的诗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白雪纷飞何所似?侄子谢朗略一凝思说:撒盐空中皆可拟,侄女谢道韫从容不迫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了谢朗的话说: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盐在空中马上就要落下来。用撒盐做比喻,能准确的表现大雪飞舞的动态吗?而谢安听了侄女的话后,拍手大笑说:好!好!风吹柳絮上云霄,正象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轻若絮,这个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贴切。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这就是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联想出与之有关的事物。在进行多向联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想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

江苏一考生的《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我们不必猜测命题人在命这道题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沈从文先生;但是,我们可以说,用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来比况沈从文先生及其作品,是最恰当不过了。本文作者联想到沈从文先生作为叙写的对象,本身就是一种眼光,一种睿智,一种对人与山水的独特感悟。江苏一考生的《人间四月天》,作者由话题水的灵动,联想到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水一般灵动的人生、执着的爱以及富有独特色彩的生命永恒,对题意的理解自然、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记叙文详细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4938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属于散文文体中的一类基本文体。由于应用广泛,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在高考写作中受到考生的青睐。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记叙文详细的写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 记事的文章

1   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   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   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 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   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   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   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 要注意多次点题。

7   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   叙事文章不要平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    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   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   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 写人的文章

1  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  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  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  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  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  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  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平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 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  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  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 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 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中记叙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4484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从小学开始训练记叙文,到了高中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甚至觉得越写越困惑,越写越没档次。究其原因,普遍存在选材幼稚、老套,情节没有吸引力,语言乏味等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点抓起,并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一、积累并巧用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学生如能做到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积累各种素材,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但高中生阅历有限,题材多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要么雷同,要么取舍不当,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淡而无味,所以只积累素材还不行,还得学会巧用素材,下面总结三种巧用素材的方法

1.精心筛选

这 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筛选时要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也就是要去除低级庸俗的东西,选择有意义的事。所谓有意义的事,就是有 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能给人以启迪和趣味的事,否则作文不能打动人。选材也要回避熟事,如老师带病上课,妈妈雨夜背我去医院这类题材就应该避开,要写“人 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事。

2.平中求新

高中记叙文,所选材料除了真实、有意义、符合主题外,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新颖的材料,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如 果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小事,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思考,独辟蹊径,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蕴,完全可以把很平庸的“破事”、“破材料”写得很有新意。

3.艺术组合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时允许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 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有三个生活原型:一个是泸县绒 线铺的女孩子,翠翠明慧温柔的品性就取之于这个小女孩;一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翠翠的清纯朴实即源于这个乡村女子;一个是作者的师母,从她身上“取 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借鉴这种方法,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经验加以筛选组合,便会提炼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的题材,既解决了无米下 锅的问题,又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二、巧妙构思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时如果平铺直叙,就像一马平川上看风景,读来没有趣味;如果叙事曲折回旋,跌宕起伏,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设置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和牵肠挂肚的期待。如石繁的《老师给我写情书》,题目就让人不解:“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写情 书呢?”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才知道,文中的“我”常为自己的相貌苦恼,这时,“我”收到一封情书。情书中说,他倾情于自己已经很久了,很想将来在美丽的大学 校园和“我”牵手漫步,但现在需要的是双方一心一意,努力学习。这封情书没有署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这件事情也忘记了。待好多年过去,“我”携夫 带子拜访自己的中学老师,情书之谜终于解开。原来是老师为了给自卑感强的“我”以信心,特意写了这封“情书”。这种写法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使文章情 节发展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2.制造误会,掀起波澜

所谓“制造误会”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在情节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不 断地被丰满和立体化,而作者的感悟,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唐继柳译的《20美金的价值》,写一位爸爸晚上回家,五岁的儿子 问他一小时挣多少钱,他回答说20美金。之后,儿子小心翼翼地向他提出借10美金,爸爸很生气,他认为孩子要钱是为了买玩具,于是发了一通火。后来他觉得 自己过分了点,再说儿子平常很少要钱,他来到儿子的房间,向儿子道歉。儿子看到爸爸不生气了,便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沓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爸爸一 看又气了:“你有钱,怎么还要?”儿子说:“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爸爸误会 了儿子,原来儿子向自己借钱,是为了达到这么一个目的啊!因为有了两次误会,文中才不显山,不露水,直到结尾,才一下子抖出主旨来,让我们吃了一惊。写记 叙文,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制造误会”,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向作者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文章波澜,使文章更生动。

3.抑扬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

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如果该人物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他的全部特征,那么后文的讲述就完全在读者的意料中发展,文章就显得很平,难 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而如果作者先带领读者对某人物有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甚至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让读者自己推翻 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么读者对该人物形象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抑扬转换”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法。“抑扬转换”,就是指在文章中对 所写的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记叙文作文指导要让学生对情节进行巧妙构思,学会美化情节,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三、修饰语言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采飞扬。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下面总结四种美化语言的方法。

1. 善用修辞,增添文采

善于恰当地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比拟的情深意浓,还是排比的气势磅礴,都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情感抹上迷人的色彩。

2. 锤炼词语,让语言更加生动

词语生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鲜,二是形象。新鲜的词语不是追求生涩和怪异,聱牙或冷僻,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区分词义的细微差别,做到语言错落有致,避免重复,用最富创造力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给人以美感。形象,指语言具有画面感,巧用词,一字传神。

3. 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更富美感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整句、散句、长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在写作时,如注重句式的变化和使用,会使语言多姿多彩,美感迭生。例如:“我们不能主宰 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结合),又如:“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对比句)。灵活的句式,不仅表现了我们思 维的灵活,也体现了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通顺、流畅、凝练的要求之外,更要力求“美”起来,要有文采、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和回味的余地。每一句话都不能简单直白,不咸不淡如温吞吞的白开水,而是要有语言的张力和表现力。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如能从这三方面来开展,那么,学生的作文距离成功的大门就会越来越近了。不过,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审题、立意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 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 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 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 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 偿失。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 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 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 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 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 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语写作小技巧

全文共 2401 字

+ 加入清单

一、代入法

这是进行英语写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同学们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和短语之后,结合一定的语法知识,按照句子的结构特点,直接用英语代人相应的句式即可。如:

1. 他从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He never admits his failure.

2. 那项比赛吸引了大批观众。

The match attracted a large crowd.

3. 他把蛋糕分成4块。

He divided the cake into four pieces.

二、还原法

即把疑问句、强调句、倒装句等还原成基本结构。这是避免写错句子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如:

1. 这是开往格拉斯哥的火车吗?

Is this the train for Glasgow?

还原为陈述句:This is the train for Glasgow.

2. 他是因为爱我的钱才同我结了婚。

It was because he loved my money that he married me.

还原为非强调句:Because he loved my money, he married me.

3. 光速很快,我们几乎没法想像它的速度。

So fast does light travel that we can hardly imagine its speed.

还原为正常语序:Light travels so fast that we can hardly imagine its speed.

三、分解法

把一个句子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这样既能把意思表达得更明了,又能减少写错句子的几率。如:

1. 我们要干就要干好。

If we do a thing, we should do it well.

2. 从各地来的学生中有许多是北方人。

There are students her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Many of them are from the North.

四、合并法

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用一个复合句或较复杂的简单句表达出来。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最能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如:

1. 我们迷路了,这使我们的旅行变成了一次冒险。

Our trip turned into an adventure when we got lost.

2. 天气转晴了,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The weather turned out to be very good, which was more than we could expect.

3. 狼是高度群体化的动物,它们的成功依赖于合作。

Wolves are highly social animals whose success depends upon their cooperation.

五、删减法

就是在写英语句子时,把相应汉语句子里的某些词、短语或重复的成分删掉或省略。如:

1. 这部打字机真是价廉物美。

This typewriter is very cheap and fine indeed.

注:汉语表达中的“价”和“物”在英语中均无需译出。

2. 个子不高不是人生中的严重缺陷。

Not being tall is not a serious disadvantage in life.

注:汉语说“个子不高”,其实就是“不高”。也就是说,其中的“个子”在英语中无需译出。

六、移位法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习惯上存在差异,根据表达的需要,某些成分需要前置或后移。如:

1. 他发现赚点外快很容易。

He found it easy to earn extra money.

注:it在此为形式宾语,真正的宾语是句末的不定式to earn extra money。

2. 告诉我这事的人不肯告诉我他的名字。

The man who told me this refused to tell me his name.

注:who told me this为修饰the man的定语从句,应置于其后。

3. 直到我遇到你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幸福。

It was not until I met you that I knew real happiness.

注:not...until...为英语中的固定句式,其意为“直到……才……”。

七、分析法

指根据要表示的汉语意思,通过进行语法分析和句式判断,然后写出准确地道的英语句子。如:

1.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并不像人们一般料想的那样严重。

Seen in this light, the matter is not as serious as people generally suppose.

注:分词短语作状语时,其逻辑主语应与句子主语一致,由于the matter与see之间为被动关系,故see要用过去分词seen。

2. 我没有见过他,所以说不出他的模样。

Not having met him, I cannot tell you what he is like.

注:如果分词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作之前,且与逻辑主语是主动关系,则用现在分词的完成式。

八、意译法

有的同学在写句子时,一遇见生词或不熟悉的表达,就以为是“山穷水尽”了。其实,此时我们可以设法绕开难点,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来。如:

1. 汤姆一直在扰乱别的孩子,我就把他撵了出去。

Tom was upsetting the other children, so I showed him the door.

2. 有志者事竟成。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3. 你可以同我们一起去或是呆在家中,悉听尊便。

You can go with us or stay at home, whichever you choos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2360 字

+ 加入清单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写作文的技巧方法,欢迎阅读参考!

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正如[***被屏蔽词语]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3、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二、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

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三、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一般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1、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2、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它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因为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可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文章《烛火赞》、《粉笔赞》、《雪》等等。如学习了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后,写成说明文。像这样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再者,教师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语言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英语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2454 字

+ 加入清单

一、明确作文要求,提高写作能力

一篇好的作文,要有一个主题思想,整篇作文应该是紧扣文章主题,遵循特定的文体格式,选用恰当的语言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内容统一、连贯,语法、拼写、标点 正确,用词恰当。很多同学在准备英语写作时找不到方向,一味的想在考研英语写作上面抓分,却又不知道怎么样提高。杨老师在此特别提醒考生首先要学会抓住考研英语写作要领,尤其注意文章逻辑关系在阅读中的运用。逻辑关系散布在文章的句子内部、句句之间、以及段落之间。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

1、因果关系:as a result ,therefore,hence,consequently,because,for, due to, hence, consequently等等。

2、并列、递进关系:and, or, then,in addition,besides,in other words,moreover等等

3、转折关系:however,but, yet, in fact等等。

这些其实是已经很熟悉的逻辑提示词在文章中起的效果,并非仅仅是衔接文章的句子,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其实同时在给我们某种提示,告诉我们哪些句子是有效信息,相对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是相对不重要的信息,因为我们在英语写作的时候,有一条清晰的思路,你不是为了完整翻译文章而进行阅读,而是为了获取主旨来写作。

二、摆脱无话可说 练习“三段式”思维

在英语作文写作时,无话可说的确让人比较头疼,无话可说是一个极端,有的考生题目看得懂,提纲也一目了然,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考场上头脑一片空白,想到的也只是空泛的东西,在考试过程当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家的做题效果和做题速度。杨老师表示,当头脑出现空白时,应该从具体的、细小的、琐碎的、微不足道的事物所引发的思考变成观点,再进行论述。例如,领导讲话总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这样条理比较清楚。考官们看文章也必然要通过这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破解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建议: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三、用词准确保证语言连贯

考研英语写作中,同样是一篇作文,在没有语法、词汇等基础性错误的前提下,一个考生的句式平平,而另外一个考生的句式灵活多变,非常漂亮,毫无疑问,后者肯定比前者的分数高。但写英语作文时最忌讳的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表达不够准确,而且考试时要特别注意语法、词语、语气、标点符号等,避免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不要为了追求词语的华丽而堆积一些自己也没把握的单词,不要刻意追求长句而写一些自己不知对错的有多个从句组成的长句。建议考生考试时,最好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汇、短语和句式。

很多考生习惯背诵模版,在写作文是喜欢套用背诵模版,但由于仓促,紧张等原因,很容易犯一些简单的错误,如语句不通。所以提醒考生选材时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词语堆积,不伦不类。前后及段落之间在逻辑关系上要紧密衔接,不能把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词放在一起,可以用恰当的关联词把思想连贯的表达出来。总之,无论想要套用那个模版,前提都要保证语言通顺,文章思想连贯。此外,要有自己的style,一来通过背诵或研究范文,把握考研英语作文的整体结构特点,以及写作格式,二来要在研究范文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比如闪光词汇。如果大家仔细研究真题,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高分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几个闪光词汇,这个词汇可能并不是什么高级词汇,但是你能把它的延伸意,或者说你能把我它的一词多义,并且应用到你的文章中。

四、长短句巧搭配 精悍短语当亮点

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如果使用短语,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使文章增加亮点,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看不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短语,必然会看你低一等。相反,如果发现亮点—精彩的短语,那么你的文章定会得高分了。此外短小精辟的句子,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也可以揭示主题:

As a creature, I eat; as a man, I read. Although one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杨老师强烈建议: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定会让主体部分妙笔生辉!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