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做说明文的阅读(最新20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离不开书的世界,更加离不开书的酸,甜苦辣.小编收集了阅读的魅力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267

作文

85

初中语文关于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题时是最让人头痛的了,下面有几种方法帮助解决说明文阅读题。

阅读说明文应该抓住以下方面。

(一).理解说明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文章内容是指明确说明的对象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阅读说明文,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在整体阅读,理解说明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局部分析,综合概括。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组材和选材,段落层次的意义和联系,从而综合归纳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中国

石拱桥)一文列举了中国石拱桥中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我们在分析这两个例子时,不难发现这两座桥虽有不同之处,但却都

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共同特点,因此可以综合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抓住关键语句。许多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会明确交待对象的特征,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从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一文,一开始就明确交待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抓住了这个关键语句,就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了。

总结:其实做说明文时,把握说明对象,抓住关键句,综合概括是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题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①你知道吗?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

②其实,很多其它动物也正因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大规模的人造光常常使迁徙中的鸟类迷失方向,美国芝加哥有一幢高楼每年都会“杀死”1000—2000只候鸟。在2001年的小海龟出生期,人们在大西洋沿岸发现了很多死去的小海龟。据分析,刚出生的小海龟是根据月亮和星星在海水中的倒影而游往海洋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灯火通明,使月光和星光黯然失色,导致那些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成海洋,最终因缺水而殒命。

③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消耗掉。环境学家还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存活时间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氧气释放量少。

④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在夏季阳光的照射下,玻璃幕墙非常令人不适。

⑤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所以粉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⑥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⑦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1.本文中,“光污染”是指(2分)

2.根据文意回答,“光污染”对动物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3.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2分)

4.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书刊使用米黄、浅蓝、浅红等色泽的纸张。请你运用本文介绍的有关知识,对这一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3分)

参考答案

1.人造光对动植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2分)

2.①“吸引”并“杀死”昆虫;②使动物迷失方向;③使动物无端消耗精力。(3分)

3.因为只有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

4.使用色彩柔和而自然的纸张,可有效降低光反射系数,减轻光污染引起的视觉疲劳,保护视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考试中的分值也越来越大。

中考说明文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做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全文共 1622 字

+ 加入清单

引导语: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快速掌握阅读方法,这才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首要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做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说明文的阅读指导

全文共 7483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二、考查要点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是语言信息和图表信息的捕捉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考查对象和要求,便于我们复习备考。

三、命题规律

说明文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命题者在设计错误题肢时,往往有以下几种思路:

(1)偷换概念。这种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2)有意混淆程度深浅、范围大小。

(3)从发展规律看,有意混淆或然、必然的情况。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4)就时态而言,有意混淆已然、未然的情况。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5)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6)因果颠倒或强拉因果。即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或给无因果关系的二者建立因果关系。

(7)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8)误划类别。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9)无中生有。即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四、解题指导

(1)、整体感知材料

整体感知阅读材料为的是对阅读材料内容作基本把握。力求能初步的概括主旨、辨识行文思路,并对整个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对理解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材料整体的准确把握。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问题,这应是科技类阅读材料应试阅读的正确程序,也体现了阅

读过程的一般规律。中考科技文阅读材料历来十分重视整体内容设计,突出考查整体理解水平的命题特点,更要求我们在应试阅读中首先应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入手。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内容要点;

②、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

③、联系试题,突出整体把目的性和针对性。

(2)、筛选整合信息

当然,信息材料的筛选、整合以符合试题要求为原则。信息的筛选、整合,是阅读过程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方法。筛选、整合重要信息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更关涉到筛选的目的、意图。筛选和整合信息要注童如下几点:

①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②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归纳、整合应从该确定范围内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进而发掘其隐含信息。

③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3)、借助逻辑知识

科技说明文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借助逻辑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文意。

①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②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一般有如下关系:统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③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3)借助语法知识

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来解答阅读的实际问题,是行之有效,

的方法。如汉语语法中讲到的语意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搭配是否恰当、感情色彩是否合乎要求等等,都可以用来辅助阅读。

五、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粗读文章

1.审题

2.理清思路,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理清说明顺序,找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依据

3.分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三步:

回答文后的问题,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

试题举例:

深圳南山区:

16.鸟能教给人哪些“本领”?阅读文段后,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7.选文除了鸟之外,还谈到了大自然的哪些“文字”?读懂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18.据电视台近日报道,我空军某部研究云和闪电的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为我军战机披上“战袍”的成果。请结合选文进行联想,说说这里的“战袍”会有什么作用?读了本文和电视台的报道,你获得了哪些启迪?(4分)

答案:

16.(2分)看鸟能识天气、知季节变化(或“看鸟识气候”亦可)

17.(3分)星、云;作用:航海时辨别方向、飞行时避免雷电

第一问1分;第二问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18.(4分)保护飞机,避免雷击(1分)启迪(3分):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要善于从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于生活的启迪,科学需要不断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发明和创造。

第二问开放性较强,鼓励发表个人独特见解,酌情给分。

山东省青岛市:

气候的威力(节选)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

8.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9.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10.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11.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12.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答案:

8、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9、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抓住气候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举例典型,表述具体即可得分。2个句子,共2分,每句l分

10、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共3分,第一处l分,第二处2分)

11、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共3分,每处1分)

12、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共4分,其中,语言简明概括2分,过渡自然l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大连: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13.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渗()透

14.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

15.第⑶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16.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2分)

17.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请在下边给第⑶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②第⑷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18.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

答案:13.(1分)shèn

14.(2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15.(2分)“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16.(2分)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17.(2分)①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②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18.(2分)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上海: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15.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

(1)(2)(4分)

16.细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表。(6分)

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17.第6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2分)

18.从玛格丽特揭秘过程中可以看出,要探究一个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填写出其中三点。

(1);(2);(3)(3分)

19.从文中推断,第7段的内容显然应与第6段相对。请你用一段话来驳斥对方(即第6段)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3分)

答案:

15.(4分,各2分)(1)蒙娜丽莎微笑时隐时现(意到即可)(2)蒙娜丽莎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16.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蒙娜丽莎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

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17.(4分,各2分)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糟蹋艺术做煞风景的事

18.(3分,答出一点得1分)(1)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丰厚的知识储备

(3)锲而不舍的精神(4)勇于实践的精神(5)严谨的科学态度

19.(3分,符合一点得1分)得分要点:(1)能从科学或艺术相结合等角度驳斥对方,确立自己的观点。(2)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3)表述完整。

[附原文]“达·芬奇乃文艺复兴之旷世奇才,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他特别对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感兴趣,研究人体颇有,作出过许多贡献。如今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揭开了,达·芬奇在开之灵当拊掌赞之日:后生可畏,深得吾心!”

北京海淀: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17.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3分)

18.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段到第段。(2分)

19.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4分)

20.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⑸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3分)

21.“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选中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答案:

17.“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18.⑷⑺

19.答案要点: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③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⑤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⑥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

20.(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

21.第一问答案要点:①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②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③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④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第二问: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能力,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黄冈: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13.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火星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四个条件。(4分)

(1)(2)(3)(4)

14.祖布林和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的意义各有什么看法?简要回答。(2分)

祖布林:弗雷德曼:

15.由于编者的疏忽,文中划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有人认为这个“不”字应放在(A)处,也有人认为应放在(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2分)

16.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及特征。(2分)

答案:

13.(1)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2)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3)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4)火星上有水。⑤火星距离地球近。

14.祖布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弗雷德曼: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

15.放在A处,“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才有依据,正因为不能往火星上移民,地球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进一步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6.略。

太原:

奇妙的对称世界?

16、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3分)?

①②③

17、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6分)?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19、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答案:

16、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每一方面1分,共3分)

17、示例: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点出生动具体或深入浅出1分,点明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18、示例1: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

示例2: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

示例3: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点明差异2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差异2分,说明方法1分,语言表述1分,共6分)

19、八卦炉中逃大圣?

(点明八卦炉中或里、内1分,使用逃或走、困、炼1分,答出大圣或悟空1分,共3分)??

贵州·贵阳:

听的能力考查(共30分)

(认真听三遍朗读录音,按下面要求作答。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

1.根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多少年?(2分)

2.人类称霸万物,任意宰割万物,其实是在为自己酿造什么?(2分)

3.请任意写出短文中的5个成语。(5分)

4.短文中有一组鲜明的对比句,准确地表现了其他生物和人类此消彼长的状况,其内容是:

5.由于人们缺乏理性和盲目发展,在人的自我生存欲面前不复存在的是:

6.给这篇短文拟两个恰当的标题。(4分)

①②

7.这篇短文主要想告诉人们:(4分)

8.作为人类的一员,如果造物主也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你会怎么说?(5分)

你说:

答案:

一、听的能力考查(共30分)

1.46亿年2.悲剧

3.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珍禽异兽、自作聪明、妄自尊大、销声匿迹、乐此不疲(任意写出其中的5个即可,每个1分)

4.将每年人类的增长数量和其他生物的灭绝数量作对比

5.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每个记2分)

6.示例:①位置②人类的正确位置③同生共存是地球的法则④人类中心主义休矣⑤物种的表决与人类的警醒

……(所言合情理、合要求即可)

7.在自然界中人与其他物种应该和谐相处,同生共存,否则人类将会为自己酿造悲剧。

(意思相近即可)8.略(所言必须合情合理,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长城说明文阅读题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其中北京长城不仅是整个长城的缩影,更是整个长城的精华部分。它好像一个横着的英文字母C,呈半环状环绕在北京北部、东北和西北三面。从东到西包括6个区段: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全长629公里。

②提到长城,人们往往首先把它和秦始皇联系起来,似乎他建造的长城是最早的,实际上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为抵御匈奴,燕国修筑了燕北长城。先秦燕国、秦汉、北魏和明代,这四个时代北京长城都在持续建设中,特别是在后来明代修建的长城中,经过徐达、戚继光两代名将的重点建设,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开国功臣徐达大将军主持重修了居庸关、司马台关、古北口关、慕田峪、黄花镇等长城关塞。1569年开始,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15年,护卫京师,他改建长城,呕心沥血,使北京段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建筑最坚固的黄金地段。

③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④明清两代皇城、皇宫、皇陵,都距北京长城不过几十公里,所以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的八达岭,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曾修筑长城。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使其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⑤北京长城的自然景观还特别丰富多彩。慕田峪长城,春天群芳争艳,夏天满目苍翠,秋天五彩缤纷,冬天雪挂枝头。

⑥今天,北京的多处长城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中外游客登上长城,可以尽情欣赏长城雄伟壮观的景象。

18.阅读第②⑤段,概括说明北京长城都有哪些特征。(4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哪些内容分别印证或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的特征。(4分)

【材料】

金山岭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龙峪口,全长10.5公里。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建成了一道城关相连、敌楼相望、重城护卫、射界交叉、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提高了总体防御能力。从修造艺术上来看,它也别具风格,仅敌台的建造形式就有方楼、圆楼、扁楼、拐角楼;箭窗楼也分为三孔楼、四孔楼、五孔楼不等。

在八达岭水关长城西南侧,建有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这座纪念园是八达岭长城一处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园内安放着冰心、茅盾、叶圣陶、夏衍、田汉、吴文藻等9位文化名人的骨灰、遗物和雕塑。其中冰心和吴文藻夫妇之墓在一座与长城相临的小山顶上,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无墓地和墓碑,仅有一座8吨重的汉白玉浮雕头像。长城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这些文化名人灵魂的栖息地,而这样的人文景观也增加了长城的文化内蕴。

(1) 印证了北京长城具有 的特征。

(2) 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又具有 的特征; 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还具有 的特征。

答案:

18.答案要点:①建造最早,建设得最完备、(最坚固);②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

③是护卫京城等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④自然景观丰富。(共4分。共4点,每点1分)

19.答案:

(1)金山岭长城的防御体系 作为护卫京城等地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

(2)金山岭长城一些建筑的建造形式 修造艺术别具风格 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这样的人文景观 文化内蕴丰厚 (共4分。共6空,第1、2空各1分;第36空各0.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说明文阅读演练

全文共 2227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四种有益的人工噪音

米克·莱特

为了使你生活得更轻松,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专门添加一些声音,用来营造气氛或者使你感觉更安全。以下就是四种有益的人工噪音。

关车门的闷响

车门基本上是一个空壳,里面装有各种零配件。如果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门的外壳会放大内部零件晃动的声音。汽车制造商知道,如果购车者关闭车门时没有听到使人满意的金属重击声,就会有损他们对整辆汽车的信心。要产生理想的闷响,车门的设计要尽量避免产生高频率的声响(高频率的声音给人脆弱的感觉),而强调有坚固感觉的低频率重低音。

实现这样效果的方式多种多样――关于这个技术,汽车制造商已经积攒了成百项专利――通常都是在门腔内安装各式各样的阻尼器。为了产生正确的咔嗒声,车锁系统也经过精心设计,包括车锁如何咬合,也是被精确控制的。

一般来说,关闭一次车门只需要1.8秒,但在这1.8秒的时间里,你体验到的是由工程师和设计师合力谱写的一曲交响乐,其目标是向你保证,你的车坚如磐石。

电动汽车“呜呜”的马达声

车门声音的设计是为了造成安全的印象,而人为地给电动汽车发动机加上噪音,大概是为实际安全考虑。

欧盟仍然在起草一项法案,规定电动汽车制造商必须为其产品添加一个标志性的声音,以提示其他道路使用者,使他们能听到这些本来无声的车正朝他们呼啸而来。

既然没人规定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必须同它们喝汽油的亲戚发出一样的声音,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期望制造商给电动车加上星球大战Podracer的声音。虽然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仍然模仿了比较传统的燃油发动机的声音。

体育场馆的假欢呼声

美国的一些运动队使用人工人群噪音骚扰他们的对手,同时,很多运动场馆也在使用它作为一种活跃气氛的手段,并鼓励真正的观众参与欢呼。下一次你参加一个大型演出或体育赛事时,仔细聆听从扬声器里播放出来的声音,你很可能听到音乐和公告里混有人群的声音。

Skype通话时神秘的静电干扰声

有一种不那么明显的人工噪音,你可能每天都能听到,它被称为安慰噪音。许多类似Skype软件的现代电话系统都采用了降噪技术。不幸的是,降噪技术可能会导致通话中出现完全无声的情况,让你不知道通话是否已经中断。

这就是安慰噪音的用武之地,为了填补这些无声的瞬间,Skype软件人为增加了几乎听不见的噪音。虽然你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可以避免你感觉像是在对着空气说话。

安慰噪音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前苏联广播一直在播放一种节拍声,以告诉公民无线电台仍然正常运行。

(选自《读者》2014年第1期)

1.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第四自然段画波浪线句中的“一般来说”能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3.文章末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植物都是数学家

戎丹妍

当你在吃菠萝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菠萝的外壳?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呈螺旋形的厚厚盔甲竟然和一个神奇的数列有关。不仅是菠萝,很多吃的东西都和这个数列有关,比如葵花子、松子等。吃货们可能不知道。你吃的不仅仅是食物,而且是一连串高深莫测的数列。

植物的花瓣、种子遵循一个古老的数列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那就是这些数字的前两个之和等于第三个,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

其实不仅花瓣遵循这个规律,很多植物的种子也都呈现这个数列。比如苹果种子是5颗,向日葵的花瓣数一般是21片,而如果你再仔细往被花瓣包围的花盘看,里面还有很多小花――最终会变成葵花子。这些小花的排列呈现两组相向排列的螺旋形线条,一组是顺时针旋转,一组是逆时针旋转。而如果你再仔细数数这些螺线,你会发现,顺时针的螺线有34条,逆时针的螺线有55条。而根据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你可能还会得到55和89、89和144等数据。

而这些数据,也都遵循斐波那契数列。除了向日葵,菠萝外表的“方块盔甲”和松果的外表也都遵循这一规律,它们的螺线大多数是8(顺时针)和13(逆时针)。

斐波那契数列的身世

植物是从种子和嫩芽生长起来的。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叶子、萼片、花瓣、小花等的顶端,其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组织叫“尖点”,而在尖点的周围,有一个接一个的微小隆起,这些隆起称为“原基”。最后,这些隆起的原基就长成叶子、花瓣、萼片等。每个原基都希望它所生长的花、蕊或叶片以后能够获得最大的生长空间。例如叶片希望得到充足的阳光,根部则希望得到充足的水分,花瓣或花蕊则希望能有充分的空间展示自己以吸引昆虫来传粉。因此,原基与原基之间就需要隔开一定空间以保证将来长出的叶片或花瓣能有效生长。但因为不断有新的原基产生。原来的原基就会被不断往外挤,那么怎么排列才能使得将来的叶片和花瓣都能有效伸展自己呢?

科学家发现一条规律,就是当两个相继(先后)出现的原基以137.5°的发散角生长时,将来它们的后代就会充分吸收阳光和雨露。137.5°在数学上被称为黄金角。所谓黄金角,即一个圆被分成的两个圆弧的长度比例正好是黄金比例,那么较小圆弧所对应的角就叫黄金角。黄金比例约等于0.618,在生活中常常被提到,特别是美学和建筑学。

仔细观察一下,斐波那契数列中,前后两个数的比也是接近黄金比例的,而且数字越大其比例越接近黄金比例,因为这层关系,所以以黄金角生长的植物就出现了斐波那契数列现象。

(选自《现代快报》2013年8月19日,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1.本文标题“植物都是数学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作用。

2.试举出本文中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说明文阅读《生态文明》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文明是一种哲学思想,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和谐相处,建立和谐文化,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界、教育研究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甚少,理解甚浅,所以行动甚缓,其原因是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不深,特别是对生态文化与高等教育,生态文明与培养人的关系需要加强认识,加强研究。

第一,强化生态文明意识。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要贯彻生态文明的思想,要用生态文明的思想来重新审视。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进步,也是对部分工业文明的否定,特别是对与自然相对立的思想,对自然无限索取的观念,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的行为。我们一些学科是在工业文明体系下建立起来的,需要用生态文明的思想去重新审视,去除与生态文明相违背的内容、思想,用生态文明观去指导学科的发展。另外,生态文明需要人文的支撑,多学科的融合,所以,要强调相关多学科的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的建立。

第二,陶冶生态文明道德。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所以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教育是培养一种对自然负责,对人类发展负责,对将来、对后代负责的道德观。它反对、鄙视那种无限的物质追求,过度的消费,对别人、对环境不负责的态度和行为。要看到,就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而言,我们这个社会上至国家的某些政策,下至社会的一些行为现象,人们的许多意识,学校,包括大学生的某些行为、某些追求,都还有很多很多不相符合的地方。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要从陶冶学生,也包括教师职工的道德观开始。从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和谐相处的角度,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这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责任所在。

第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生态文明寓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相符合的。我国儒教中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教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也是学习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过程,也是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中深刻内容的过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契机和内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加强生态文明与文化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探索和研究。

总之,生态文明是一个哲学思想层面的教育思想,它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它对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都有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界认真研究探索,并付诸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植物的花香》的说明文阅读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17题。

(1)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2)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黏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3)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4)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5)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6)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 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2.给加点字注音。

繁衍 瞬 时

13.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

14.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每方面六个字以内)

答:① ②

15.第(4)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16.植物的花香“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中的“大多数”为什么不能删掉?

答:

17.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互联网向我们走来》初中说明文阅读题

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势。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③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热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如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④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 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⑤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⑥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阔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1.文章开头从神话故事里的“龙宫”写起,有什么作用?

答:

2.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蓝色能源有了哪些了解。(4分)

答: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4分)

【材料】

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答:

1. 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说明海洋从古至今对人类的吸引,引出下文对蓝色能源的介绍。

2.①什么是蓝色能源。(蓝色能源是一种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②蓝色能源的特点。(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势。)③常见的蓝色能源类型。(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④常见蓝色能源的发电原理。⑤蓝色能源的应用前景。

3.可开发温差能。根据上文,太阳辐射热绝大部分被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在冷热水温差达到20℃以上时,就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而南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年平均气温在25-28℃,表层海水与较低层海水温差多在20℃以上,因此可在南海开发温差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说明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3936 字

+ 加入清单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说明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说明文阅读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说明文是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语文测试必考的一种文体。所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复习备考效率非常重要。

不论命题者如何出题,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明白说明文答题程序,都是能够顺利答题的。笔者结合近几年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提供一些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例1: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其中,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三、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经常出现的考点,其类型如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引用说明)的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例2: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作用是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例3: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气空中混合,促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4:地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最里面是地核,就好像鸭蛋的蛋黄。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例5: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 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上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了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解析: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引用说明应用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如何分析“说明的顺序”

考点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一: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对策二: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五、如何分析“说明的语言”

分析“说明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科学)、风格(平实、生动)。

知识要点: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即生动说明还是平实说明。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 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震荡波引起的。

解析:“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8: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解析:“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3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多”“有余”等表示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

对策:找出准确性的词语,然后说明其作用。找词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2)找有模糊数据的句子;(3)找使用限制词语的句子。

类型5 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对策:找指示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其最近的一句话。要注意有时指代的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9:巴西生物工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发现,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据介绍,科研人员正在根据蝗虫的这一特殊技能,着手研制开发车用行驶监视装置,以帮助减少公路上日益频繁的撞车事故。

文中的“这一特殊技能“是指什么样的技能?

解析:这一特殊技能指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

六、如何概括“说明文中的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复杂内容的文章。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七、如何分析“文段的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两个。

(1)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何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文段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八、如何分析中心句

类型1 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九、如何解答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考英语说明文阅读技巧

全文共 3194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说明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说明、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英语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解说的。它既不像故事那样重在情节的叙述和描写,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和论点论据;更不像科幻作品那样富于想象和虚构夸张。说明文是通过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人们增长知识和技能。说明文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说明文具有与自己特点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因此说明文结构复杂,专业术语多,易于拉开考生分数档次,便于高校分层次选拔人才。然而对于考生来说说明文抽象度高,解题难度增大了。高考对说明文的考查多为科普知识,动植物特性、自然现象和新产品、新工艺介绍以及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说明文,文中解释性、定义性、说明性的句子居多。因此考生要掌握说明文的命题特点,叙述方式,以冷静的心态阅读原文,重点突破长句结构特点和逻辑关系,以便对其做出准确的语意理解。

一、说明文阅读理解的特征 一般说来,英语说明文与其它文体一样,文章所涉及的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即Who→What→When→Where→How→Why。

1. Who:问的是这篇文章的主体是谁?(即所要说明和描述的人或事物)

2. What:问的是主体做了什么事情?(即主体表现出的特性、功能和用途)

3. When和Where:是在何时何地发生的?(即何时何地所表现出的特性、功能和用途)

4. How: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5. Why:这种特性功能用途的原因是什么?

做说明文阅读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上面的Wh-word。边阅读,边搜记,牢记要点,把握全文。

二.说明文阅读理解的类型 掌握说明文阅读理解题的类型对考生来说非常有必要。一般来说,高考对阅读理解的命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细节理解题

说明文中考查的细节理解题大致与记叙文相似。命题区域都有其共同点。⑴在列举处命题。如用First(1y)、Second(1y)、Third(1y)Finally、not only…but also、then、in addition等表示顺承关系的词语列举出事实。试题要求考生从列举出的内容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项。⑵在例证处命题。句中常用由as、such as、for example、for instance等引导的短语或句子作为例证,这些例句或比喻就成为命题者设问的焦点。⑶在转折对比处命题。一般通过however、but、yet、in fact等词语来引导。对比用unlike、until、not so much…as等词语引导,命题者常对用来对比的双方属性进行考查。⑷在比较处命题。无端的比较、

相反的比较、偷换对象的比较,经常出现在干扰项中,考生要标记并且关注到原文中的比较,才能顺利地排除干扰。⑸在复杂句中命题。包括同位词、插入语、定语、从句、不定式等,命题者主要考查考生对句子之间的指代关系和语法关系。

细节类问题一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只要仔细就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正确的选择项不可能与阅读材料的原文完全相同,而是用不同的语句成句型表达相同的意思。

2. 语义猜测题 说明文为了把自然规律,事物的性质等介绍清楚或把事理阐述明白,因此学术性强的生词较多,所以常进行生词词义判断题的考查。命题方式多以The underlined part “…” in Paragraph…refers to….或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mean?或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为设问方式。解题时考生应认真阅读原文,分析其对某些科学原理是如何定义、如何解释的,并以此为突破口抽象概括出生词词义。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测某个陌生词语的语意。或者找出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同义词。要注意破折号、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插入句等具有解释、说明作用的语言成分。说明文在阐述说明对象时易发生动作变换、人称转变的现象,这类题目常以 it,they,them 等代词为命题点,因此考生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认真阅读原文,分析动作转换背景,弄清动作不同执行者,以便准确判断代词的其实际指代对象。

3. 主旨理解题

说明文常用文章大意判断题考查考生对通篇文意的理解。即对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意思的概括和归纳。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命题形式常以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 ____.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为设问方式。这种试题多以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major

surprising findings about….为回答方法。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掌握问题的类型,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4. 判断推理题。

这种试题常以The passage is intended to...(2)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3) The story implies that…(4) Which point of view may the author agree to?(5)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conclude that...(6)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为设问方式。这种题型的答案在原文中不是直接就能找到的,它要求考生进行合理的推断。如因果关系,文中的某些用词、语气也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考生要将这种含义读出来。说明文常出现图示判断题,这种试题可以事物之间正确的依赖关系为命题点,要求考生判断其正确的流程顺序相互关系等。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并对照原文介绍的情况,弄清图示的差异,根据题干需要最终做出正确判断。如:动物介绍性说明文常出现动物能力判断题,考查考生对特定动物所具有能力的判断。解题时考生应认真阅读原文对动物形态活动能力的判断,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是否会使用工具,是否善于爬行、飞翔和游泳等。

观点态度题也是判断推理题考查的内容之一。说明文的对象为客观事实,但设题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对该说明对象的想法。如对某种新发明的赞赏,或对某个事物的批判。这类题目常见的题干表达方式有"What wa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 等。

【实例探究】 Northwest China is part of the sandstorm centre in Central Asia. Sandstorms begin in desert areas. Sandstorms in China appear to have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desertification". This is a process that happens when land becomes desert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s and because people cut down trees and dig up grass.

【问题设计】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is NOT likely to cause "desertification"?

A. Climate changes. B. Cutting down trees.

C. Digging up grass. D. Saving water.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全文共 3014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200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语段是《西部地区》,其中的第5题是你从第二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筹方法》一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诲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官: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蓝莓》高三说明文阅读训练

全文共 1766 字

+ 加入清单

在国内,提起蓝莓,许多人的第一直觉就是“草莓”“蛋糕”“果冻”等类似的水果或其它蓝莓味的食品。调查发现,90%以上中国人没吃过或不了解蓝莓。

买过蓝莓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水果。确实,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10美元左右,而在2009年7月,蓝莓鲜果在上海家乐福的零售价为每公斤270.4元。

资料显示,国外许多机构都非常重视蓝莓:自2000年开始,美国教育部将蓝莓列为中小学生保护眼睛的营养配餐食品,要求每人每周至少食用一杯蓝莓鲜果或加工品;在日本,人们把蓝莓视为“聪明之果”,中小学生已从昔日“每天一杯牛奶、提高一代人体质”,转为“每天一袋蓝莓、聪明一代人大脑”;二战时期,英国空军每天都食蓝莓果酱,投弹准确率大大提高。“在微明中能清楚地看到东西”,美国军方供给特种部队,作为改善视力、增强夜战能力的特殊食品。

蓝莓果实单果重平均2克,最大5克,果实呈蓝色并有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清淡芳香,为一鲜食佳品。蓝莓富含VC、VE、VA、SOD、花青素、食用纤维等其他品种少有的特殊成分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而根据美国Tufts大学的分析,在40种具有抗氧化效力的蔬菜和水果中,蓝莓的花青素含量排名第一。

维生素C和维生素E、SOD对于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已众所周知。蓝莓中还富含珍贵的花青素。花青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经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在欧洲被称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能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减少皮肤病和波纹,甚至消除疤痕、祛除色斑、美白肌肤,并且使皮肤长期光滑,富有弹性。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二百倍。它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是百分之百,服用后二十分钟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与其它的抗氧化剂不同的是,花青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

据美国、日本、欧洲科学家研究,经常食用蓝莓制品,还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日本生物医学博士中川和宏撰文:医学临床报告显示,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多伦多大学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博士沃科教授研究证实,蓝莓能预防近视和各类眼疾。

除了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视力、抗氧化、抗袁老、美容养颜之外,蓝莓还可以延缓脑神经衰老、提高记忆力的功效、加固血管、改善循环、改善睡眠、延缓记忆力衰退、预防心脏病、预防癌症,被人们视为“超级水果”“万能水果”!

据悉,中国饮料龙头企业娃哈哈已将目光投准这个“万能水果”,推出了含蓝莓果汁的冰红茶饮品。此番推出蓝莓冰红茶,正是看到了蓝莓的健康功效。

(选自2010年4月22日“中国新闻网健康频道”,有改动)

6.下面有关花青素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青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

B.花青素能消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减少皮肤病和波纹,甚至消除疤痕、祛除色斑、美白肌肤,并且使皮肤长期光滑,富有弹性。

C.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

D.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索E高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二百倍。

7.国外许书机构都非常重视蓝莓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生素C和维生素E、SOD对抗衰老、美容养颜有作用。

B.蓝莓具有可以延缓脑神经衰老、提高记忆力的功效、加固血管、改善循环、改善睡眠、延缓记能力衰退、预防心脏病、预防癌症。

C.经常食用蓝莓制品,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D.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内外蓝莓鲜果都价格昂贵,要像“草莓”“蛋糕”“果冻”等水果那样走入寻常百姓家是不可能的。

B.根据国外的科学研究知道,可以经常食用蓝莓,以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C.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摄取足够的花青索就可以治疗近视。

D.蓝莓被人们视为“超级水果”“万能水果”是因为它的健康功效大,因此可以大量服食蓝莓。

参考答案:

6.D(没有讲述花青素的功能,只是在做比较)

7.A(从文中看国外机构…服食”没有依据,因果关系不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在说明文阅读复习备考中,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1)把课文当做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用。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说明文阅读的解题方法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

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

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

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总结: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概括其特征,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说明文阅读方法

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以下是小编带来初中说明文阅读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考点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

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品析。

7、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8、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的体会。

9、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

下面就以几个考点为例作以分析。

(一)整体感知说明内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阅读事物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阅读事理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发展的根本属性的东西,去理解事理的本质特征,要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性词语,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要想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应注意文章在说明事物或事理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各个部分与被说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有些事物或事理可能不只具有一方面的特征,还要注意各个部分与事物特征之间的联系,再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顺序

阅读说明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的线索是进一步掌握说明顺序地关键一环。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而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说明文阅读

全文共 5432 字

+ 加入清单

Make Up Your Mind to Succeed

Kind-hearted parents have unknowingly left their children defenseless against failure.

The generation born between 1980 and 2001 grew up playing sports where scores and performance were played down because “everyone’s winner.” And their report cards sounded more positive(正面的)than ever before. As a result, Stanford University professor Carol Dweck, PHD, calls them” the overpraised generation.”

Dweck has been studying how people deal with failure for 40 years. Her research

has led her to find out two clearly different mind-sets that have a great effect on how we react to it. Here’s how they work:

A fixed mind-set is grounded in the belief that talent(才能) is genetic – you’re a born

artist, point guard, or numbers person. The fixed mind-set believes it’s sure to succeed without much effort and regards failure as personal shame. When things get difficult, it’s quick to blame, lie, and even stay away from future difficulties.

On the other hand, a growth mind-set believes that no talent is entirely heaven-sent

and that effort and learning make everything possible. Because the ego(自尊)isn’t on the line as much, the growth mind-set sees failure as a chance rather than shame. When faced with a difficulty, it’s quick to rethink, change and try again. In fact, it enjoys this experience.

We are all born with growth mind-sets. (Otherwise, we wouldn’t be able to live in the

world.) But parents, teachers, and instructors often push us into fixed mind-sets byencouraging certain actions and misdirecting praise. Dweck’s book,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and online instructional program explain this in depth. But she

says there are many little things you can start doing today to make sure that your children, grandchildren and even you are never defeated by failure.

( ) 57.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about the present generation?

A. They don’t do well at school.

B. They are often misunderstood.

C. They are eager to win in sports.

D. They are given too much praise.

( ) 58. A fixed mind-set person is probably one who ___ .

A. doesn’t want to work hard

B. cares a lot about personal safety

C. cannot share his ideas with others

D. can succeed with the help of teachers

( ) 59. What does the growth mind-set believe?

A. Admitting failure is shameful.

B. Talent comes with one’s birth.

C. Scores should be highly valued.

D. Getting over difficulties is enjoyable.

( ) 60. What should parents do for their children based on Dweck’s study?

A. Encourage them to learn from failures.

B. Prevent them from making mistakes.

C. Guide them in doing little things.

D. Help them grow with praise.

Not everyone who teaches in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is a professor. Many are instructors or lecturers. In fact,not even all professors are full professors. Many of them are assistant or associate professors or adjunct professors.

So what do all of these different academic titles mean at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et ready for a short lecture,especially if you are thinking of a career in higher education.

Professors usually need a doctoral degree. But sometimes a school will offer positions to people who have not yet received their doctorate. This person would be called an instructor until the degree has been completed. After that,the instructor could become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ssistant professors do not have tenure. Tenure means a permanent appointment. This goal of greater job security is harder to reach these days. Fewer teaching positions offer the chance for tenure. Assistant professors generally have five to seven years to gain tenure. During this time,other faculty members study the persons work. If tenure is denied,then the assistant professor usually has a year to find another job.

An assistant professor who receives tenure become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n associate professor may later be appointed a full professor.

Assistant,associate and full professors perform many duties. They teach classes. They advise students. And they carry out research. They also serve on committees and take part in other activities.

Other faculty members are not expected to do all these jobs. They are not on a tenure track. Instead,they might be in adjunct or visiting positions.

A visiting professor has a job at one school but works at another for a period of time. An adjunct professor is also a limited or part-time position,to do research or teach classes. Adjunct professors have a doctorate.

Another position is that of lecturer. Lecturers teach classes,but they may or may not have a doctorate.

1.In which column of a newspaper can the passage probably appear?

A.Education.

B.Entertainment.

C.Politics.

D.Sports.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positions should have a doctoral degree?

A.Instructors and lecturers.

B.Assistant professors and instructors.

C.Lecturers and adjunct professors.

D.Assistant and adjunct professors.

3.According to Paragraph 3,how long can an assistant professor stay in his or her position at most?

A.13 years. B.12 years.

C.7 years.D.8 years.

4.Which one shows the correct order for a professors development?

a.An assistant professor.

b.An instructor.

c.A full professor.

d.An associate professor.

A.b,a,d,c B.b,d,a,c

C.c,a,d,b D.b,c,a,d

5.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A.Those teaching in a university are all professors.

B.Youd better learn about it before being a professor.

C.Those without a doctoral degree cant find a job.

D.Professors in a university share the same duties.

答案:DADA,ADDAB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默认分类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