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全国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感 - 开学吧

0

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最新20篇】

导语:国学,乃华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蕴、乃华夏民族千年之精华,它见证了古时候人们的智慧、古时候人们的气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浏览

1831

作文

1000

全国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感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视频之后我感触很深。消防安全工作需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把消防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可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忽视火灾带来的危害,往往要等到眼见着火灾发生才意识到其危害性。这就是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在第一位所导致的。

而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高我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履行安全职责,保障防安全。这次我们通过直播学习,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及自救逃生常识,学会“如何防火”、“如何灭火”、“如何逃生”。防火工作做好了,火灾的发生率就很小,火灾发生了,如果能够及时把它扑灭,火势就不会蔓延,掌握一些基本逃生常识,在火灾现场就能顺利逃生。消防工作需要大家共同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只要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彻底消除火灾等隐患,生命和财产才会得到有力的保障。

火海无情,只有充分了解造成火灾的原因和火灾产生的严重后果,我们才能更科学有效的防范火灾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传统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来到奶奶家。奶奶家里聚集了很多亲戚,大人们都在帮忙准备饭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爷爷奶奶在一边看着笑得更是合不拢嘴。

吃完晚饭我和表姐就迫不及待地把月饼和饮料搬到了阳台的桌子上,打算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然后再到天府广场上去观花灯。这时月亮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慢慢地越来越圆,越来越亮,就像一块圆润的宝玉挂在了天上,皎洁的月光如清水般洒向大地。我们凝神望着月亮,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苏轼的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里面真的有宫殿住着仙人吗?正想着,妈妈就走过来给我们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我边听边想:嫦娥一直住在月宫里多孤单啊!人间就是她的故乡,她会思念亲人吗?月宫里也有月亮吗?她会不会像李白一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不知她那里有没有电脑呢?我多想发QQ信息邀请她到我家来玩呀。听说嫦娥的舞姿很美,我们可以一起唱歌跳舞;我还可以带她去看咱们四川可爱的大熊猫;我们还可以畅游美丽的府南河,参观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在想得开心的时候,就听到表弟在大喊:“姐姐,广场上好热闹啊!我们赶快去玩吧!”

果然,天府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广场上到处都挂着一排排色彩绚丽的纸灯笼,装扮得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灯谜令人大开眼界,大伙儿都猜得兴趣盎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样团聚的日子里,看着身边的亲人,看着身边与亲人共欢笑的人群,我感到幸福的月光温柔地拥抱着我,还有什么能和亲人相依更幸福的呢?真心祝愿所有思念故乡的游子们和亲人早日团聚,长伴此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夜空;她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沙土;而在当今,她似一个知识库,点亮我们的心灵。

——题记

经典诵读,她像是一位魔术师,变化莫测,委婉奇妙,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都能触碰到她的芳踪……

“漫步山间,潺潺的溪水踩着自然韵律的拍子,卷着红红的枫叶,击打在凹凸不平的石块上,叮叮咚咚、清清脆脆……”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飞珠溅玉的声音!我认为,这就是经典诵读特有的委婉、奇妙。

自古以来,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立足之本,从小,我们便在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学会谦让,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明白坚持,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懂得回报,在将相和的故事中理解宽容。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教会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个个看似普通而又平凡的小故事,却担负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大使命。“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滴水穿石的坚持不懈,滋润万物的慷慨无私,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水,便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美德最好诠释。

小时候,我较为喜欢做的事莫过于捧着那本《唐诗三百首》诵读。诗词中的蕴味总能让我揣摩许久,我能体会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能体会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之心;能体会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独寂寞……

午后,丝丝缕缕的阳光穿过玻璃铺在书房的地板上,像是哪只馋猫不小心打翻蜜罐,洒一地金灿灿的甜蜜。我捧起《论语》,轻轻翻开阅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反复地读着,慢慢地领悟着。

不知不觉中,我沉浸在洒满阳光的书房中,沉浸在那亘古不变的浓郁墨香中,流连忘返,无法自拔……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江海”,我们作为中华千千万万儿女的一份子,就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将这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下去,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量就会大大。将国学经典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最璀璨的一颗星,照亮中华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学经典伴我行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有什么能比乘一叶轻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让人心醉神驰,浑然忘俗呢?那满载思想的小船便是书——名家经典。它带着我漂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未知的远方。

名家经典真是个奇妙的东西,那上面一个个字就像一块块具有魔力的磁石,拽引人们的眼睛和灵魂。无论何时,只要一巻在手,能使你忘却世俗繁华,融入别样的人间仙境。

我是从三年级开始认识经典的。那时候,根本不知经典是什么。通过老师引导,才慢慢认识经典,了解经典。我认识经典已有两年了。老师上的每一堂生动的课堂,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它非凡的魅力。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中每一个字的意义、每一句的含义。

经典文学,我的伙伴,我的老师,我的追求!

经典文学,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刻上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印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喜欢的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更是有利。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一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这一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比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多处可见。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

这就是论语,读了论语我非常高兴,因为《论语》是我爱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一位老师,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么去学习的道理,让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

我还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字经》,里有许多的国学故事,还有一些做人的和读书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篇的故事是晋代有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侠气。因为父亲早死,所以没有人管教,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龙、山中老虎和他称为“三害”这三害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周处,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周处去杀蛟龙,老虎,周处便答应了,周处带着刀来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杀了,又来到了水上去杀蛟龙,他和蛟龙战了三天三夜,人们还以为可以杀了三害,没想到三害都杀了。人们纷纷祝贺摆酒,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都还以为他死了而欢呼,于是周处便开如认错,开始从新做人,他认真学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里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档案与民生

全文共 1288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档案民生密切相关。平时“沉睡”的档案,一旦为解决百姓“急、难、愁”问题而被“唤醒”后,会演绎出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

这些年,在第二故乡马鞍山安享晚年的李大妈有件烦心事始终困扰着她:1958年她将户口从上海迁出,与同学一起赴安徽马鞍山参加建设,在第二故乡作出了奉献,也收获了爱情,建立了家庭,养育了后代。女儿的另一半在上海,所以家也安在上海,但女儿户口一直在马鞍山,“人户分离”多年,给女儿全家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近年,知青子女依据有关政策可落户上海,然而女儿虽然具备落户基本条件,但由于无法提供自己当年“上山下乡”的相关档案依据,女儿户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那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大妈的妹妹和李大妈的女儿来到了位于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档案查阅服务中心。接待人员耐心倾听她们讲述了事由的来龙去脉,根据她们提供的线索,却没找到相关档案。接待人员又对她们细心引导,请她们提供当时李大妈具体的离校时间和赴外地参加建设的人员批次等要素,由此确定新的查找线索。经过仔细排查,终于找到了她们所需要的关键档案,一份1958年动员社会青年参加本外埠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总结。在十几页的总结中,接待人员找到了李大妈当年离校时的相关记录。依据这份档案和其他相关材料,李大妈女儿的户口顺利迁入了上海市徐汇区。李大妈特意从马鞍山赶到上海,和女儿、妹妹一起专程到市档案馆档案查阅服务中心致谢。

一天,一对老夫妻神色焦虑地来到普陀区档案馆,要求查阅他们20世纪60年代的婚姻登记档案。老夫妻想变更房屋产权登记,加入子女的名字,但需要有他们的婚姻登记证明,偏偏结婚证早就遗失了。要补证明却记不得当年是在何处办理的结婚登记,四处查询,均无所获。后来老先生想起当年在华师大工作时曾把户口迁到学校,于是来普陀区档案馆查询,但接待人员把他们的姓名键入相关档案数据库,信息框跳出的却是“对不起,没有找到您所需要的信息”。面对这样的结果,两位老人黯然神伤。接待人员运用其他查询方式也未有结果。“会不会不是在普陀区登记结婚的?”接待人员仔细询问。因为年代久远,两位老人已记不清了。

接待人员决定利用全市民生档案跨馆查询系统进行查询。果不其然,在虹口区档案馆相关信息中查到了两位老人结婚登记的信息。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华师大工作前,户口曾短暂挂靠过虹口区,因为时间久远,而且挂靠时间不长,就忘记了。两个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很快联手出具了结婚证明。老夫妻俩看着1966年的婚姻登记记录,拿着盖上红印章的证明材料十分激动,连声道谢。接待人员也由衷高兴,多亏有了这个跨区域的民生档案查询平台。近年来,上海档案部门开展民生档案远程服务,使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知青上山下乡、知青返城和知青子女回沪等民生档案实现“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市通办”。市民凭本人身份证,在就近首访的档案馆或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就可查到本人相关的档案信息,并当场获得档案部门出具的档案证明。

类似的故事时有发生,你我他不定会成为下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档案里的故事丰富多彩,除了民生的,还有决策参考、经济建设、文化传播等方方面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啊,正如上句所说,事事关心!最近,我观看了《国学名士》这个节目,看完后,让我对那些选手们敬佩不已。

那天,我从电脑上找出《国学小名士》,点击最后一期,一上来是先介绍那12个精英,都有谁我不记得了,让我惊讶的是后面的比赛。第一环节比赛规则是:六人一个组,屏幕上显示出两个字,要根据那两个字,说出古诗、韵文等,但必须带有显示的两个字。第一组的两个字是:家、国。从一号开始,前面的一说完,下一个的第一个字已经出来了,她们就像在诗句接龙一样,在看的时候,我也想出来了几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国破山河在,家书抵万金”,不过,比人家差远了。正在想着其他的诗句,第二环节到了,规则是:根据提示猜成语。令我记忆最深的是第三题,是根据一幅沙画,是在大屏幕上现画,画的是在凹凸不平的路上,升起了太阳,当时我看的像丝绸之路,就想是不是丝绸之路,结果人家还没画完,后来又画了一个小人,接着有一个选手按了抢答器,在宣纸上写上了答案,我一看是闻鸡起舞,又看了看画,真的是哎!接着又到了第三环节,是下五子棋,就是黑方先走,不过要回答对问题,才可以走,就不在详细说了,主要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对春联。就是有两位书法家来写上联,下联有选手们自己想,再写下来我在记得最轻的是第三幅决胜负的春联,上联是:一元二气三阳开泰,下联第一个是四海五洲六合同春,另一个是四书五经六艺贯通,我觉得两个都很好,而且能对出下联,因为评委说,这个上联很难。一会,三位评委给出了答案,刘康宁获胜,就是下联是四海五洲六合同春的获胜。

看完了以后,我听了选手们的感言,我知道了,他们的家里,放着许多的古诗、成语故事、名著等等之类的书。从这个节目,我体会到中国的国学也是博大精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大概人人可以脱口诵出这样的句子,也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这是出自于《百家姓》。

今天我读了《百家姓》,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知道了中国人早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大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百家姓》使我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有四百多个,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我还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中有57个是复姓。如:司马、诸葛等。

我在《百家姓》中找到了我的姓——叶,原来在古代春秋时,楚国国君楚庄王的曾孙,叫沈君戌,有后人叫沈诸梁,封到“叶”地,建立叶国,称叶公,叶公后代以国为姓,叶姓祖先姓沈,所以沈、叶原是一家。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每一种姓氏都有它的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如:文天祥、孙中山、叶剑英、毛泽东等。每个姓氏都有着辉煌的历史,而明天的辉煌将由我们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承国学经典

全文共 1391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习陈全国学转促心得体会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确定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治疆方略,明确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把思想和精力放在总目标上,抓紧抓实抓好“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关键应做到以下几点,让总目标落地生根。

一要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钥匙”,要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二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新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新疆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把维护稳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警惕、警钟长鸣,抓早抓小抓快抓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继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继续加强和创新对清真寺的教育管理服务。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打好反恐维稳的“组合拳”。

三要紧贴民生推动新发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有序高效开发利用资源,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要发挥好交通枢纽优势、边贸优势、物流优势、旅游优势、资源优势和对口援疆优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切实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四要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要推进宗教和睦和顺,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保护正常合法宗教活动,发挥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和国学经典的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把自身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文章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文章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满诗意,令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书包里拿出国学这本书,静静地打开,看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丝骄傲涌上心头,不禁,拿起了国学这本书,一边摇头晃脑,有声有调地读开了国学。一种轻松的感觉充满了全身,脑子里越来越充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精髓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诵读》是我们小学生必背的知识,可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当我看了一个《国学小名士》这个比赛节目,让我感悟很深,受益匪浅。

在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选拔大赛中,我不禁感叹选手个个都是精英。看选手们一个个自信地站在那里,他们一定做好了赛前的准备,肯定读了很多古书、诗文。不过,我还是在心里替他们捏了把汗,他们还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难题呢!而当他们卡壳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手攥住了。当他们思索了一秒钟后,就说出了一句句诗词,我紧揪的心才放下来,同时也暗暗的佩服他们的诗词背的真多。

通过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使我对经典诗词有了新的理解,我发现诗词中还有好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强烈地表现了文天祥爱国的情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则向我们点明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长处,要互相取长补短……每一首古诗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韵味,需要我们仔仔细细地品味。

我们小学生更加应该学会这些诗词名句、传统礼仪。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精髓高中作文国学精髓高中作文。国学就是我们中国的灵魂。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读国学经典有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多彩人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乃民族之本,国学乃文化之基。国学可以开启一个人的智慧,培养一个人的性格,给予一个人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

我近期读的国学是《唐宋八大家》。翻开这本厚厚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韩愈的《马说》。看着这字字珠玑,我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手拿马鞭,洋洋自得的人。而在他身边被抽打的一匹马,却在不停地哀鸣。这可是一匹千里马啊!可是,它为何看起来却显得瘦弱无比呢?原来是马夫没有给它充足的食料,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越发被当作了普通的马来对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是千里马何时能等来伯乐?又何时才能盼来脱颖而出的机会呢?假如世上已无伯乐,已无擅于洞察的慧眼,那么世上的千里马也会随之“消失”。

我领悟到了,韩愈所讲的千里马,是暗喻世上的人才。而伯乐,是暗喻发现和挖掘人才的眼睛。名家的古文,并不是高深得让人难以企及,直到今天,也仍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再看下面这篇《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老师们经常嘱咐的:“如果课上有不懂的地方,下课再问老师”。可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大家都弄明白了吗?不一定。甚至有些人以主动请教他人为耻!被动接受和主动请教,都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对于我们来说,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多么一语中的的文字!真理在谁那里,谁就有资格成为老师,而不论他的地位和名气。如果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就会“惑”到永远而一事无成。韩愈的《马说》让我明白了伯乐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他的《师说》则让我懂得了学习求知的态度和解疑释惑的方法。国学总是能使我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使我洗涤了心灵,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豁然开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作文高中生精选篇

全文共 9312 字

+ 加入清单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的。最近,在新浪网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名同学。但从马家爵被捕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内容看来,他应该不是一个邪恶的人,而是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学生一样,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

我这一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读者一个关于成功的崭新定义,鼓励读者认识和肯定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也希望这封信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里,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丝毫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此外,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先后公开的三封“给中国学生的信”都是如此诞生的。

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标,只可惜他是在案发被捕后才悟出的。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如果马加爵能早几个月悟出人生目标,他在做傻事前就会问问自己,充满真情的父母、姐姐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这样,他可能就不会走上歧途了。

所以,无论是为了真情,为了影响力,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

那么,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许多同学问我他们的目标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顾过去,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然,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的,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

相对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我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热门的专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觉”),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1977年,因为对软件的热爱,比尔・盖茨放弃了数学专业。如果他留在哈佛继续读数学,并成为数学教授,你能想象他的潜力将被压抑到什么程度吗?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却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工作――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官,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比尔・盖茨的好朋友,美国最优秀的投资家,华伦・巴菲特也同样认可激情的重要性。当学生请他指示方向时,他总这么回答:“我和你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给你忠告,这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好忠告了。”

比尔・盖茨和华伦・巴菲特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他们热爱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们的名利是他们的理想和激情带来的。美国一所著名的经管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拥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学时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刚进入大学时,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但我爱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终于,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我告诉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当时也有朋友对我说,改变专业会付出很多代价,但我对他们说,做一个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奋,我对自己承诺,大学后三年每一门功课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即便如此,我对职业的激情还远不能和我父亲相比。我从小一直以为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直到去年见到父亲最喜爱的两个学生(他们现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父亲是多么热爱他的工作。他的学生告诉我:“李老师见到我们总是眉开眼笑,他为了让我们更喜欢我们的学科,常在我们最喜欢的餐馆讨论。他在我们身上花的时间和金钱,远远超过了他微薄的收入。”我父亲是在70岁高龄,经过从军、从政、写作等职业后才找到了他的最爱――教学。他过世后,学生在他抽屉里找到他勉励自己的两句话:“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那么,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记得我刚进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老师。在第一个月里,每个老师都使尽全身解数吸引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我才幸运地碰到了我的恩师瑞迪教授,选择了我的博士题目“语音识别”。虽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机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学校、专业、课题和老师,然后从中挑选你的兴趣。你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等方式寻找兴趣爱好。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

我的同事张亚勤曾经说:“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希望各位同学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针对兴趣,定阶段性目标,一步步迈进

找到了你的兴趣,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首先,你应客观地评估距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还差些什么?是需要学习一门课、读一本书、做一个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气还是成为更好的演讲者?十五年后成为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会有什么差别?还是其他方面?你应尽力弥补这些差距。例如,当我决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让我的影响力最大化时,我发现我最欠缺的是演讲和沟通能力。我以前是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上台演讲就会恐惧的学生。我做助教时表现特别差,学生甚至给我取了个“开复剧场”的绰号。因此,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给自己设定了多个提高演讲和沟通技巧的具体目标。

其次,你应定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再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奋、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标。比如,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给我反馈意见。我对自己承诺,不排练三次,决不上台演讲。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有一个演讲者教了我克服恐惧的几种方法,他说,如果你看着观众的眼睛会紧张,那你可以看观众的头顶,而观众会依然认为你在看他们的脸,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纸而要握起拳来,那样,颤抖的手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当我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我自己又发现了许多秘诀,比如:不用讲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时,我会表现得更好,于是,我仍准备讲稿但只在排练时使用;我发现我回答问题的能力超过了我演讲的能力,于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时间回答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无法讲好,于是,我就不再答应讲那些我没有兴趣的题目。几年后,我周围的人都夸我演讲得好,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好演说家,其实,我只是实践了中国人勤奋、向上和毅力等传统美德而已。

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举例来说,几年前,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人”或“增加影响力”的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的人给我”。衡量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每周与一人一餐、餐后再认识一人”。当然,我不会满足于这些基本的“指标”。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还会衡量“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门雇用的人是在这样的人际网中认识的。一年后,我的确从这些衡量标准中,看到了自己的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

制定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教训。

最后,再一次提醒同学们,目标都是属于你的,只有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制定最合适的目标,主动提升自己,并在提升过程中客观地衡量进度,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

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

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

很多人认为自信就是成功。一个学生老得第一名,他有了自信。一个员工总是被提升,他也有了自信。但这只是一元化的成功和一元化的自信。

其实,自信不一定都是好事。没有自觉的自信会成为自傲,反而会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好的自信是自觉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觉的人自信时,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自觉的人不自信时,他仍可努力尝试,但会将风险坦诚地告诉别人。自觉的人不需要靠成功来增强自信,也不会因失败而丧失自信。

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

“自”信的关键在于自己。如果你自己总认为自己不行,你是无法得到自信的。例如,马加爵曾说:“我觉得我太失败的,同学都看不起我……很多人比我老练,让我很自卑。”虽然马加爵很聪明也很优秀,但他从没有真正自信过。

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国古谚:“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草,一点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值得看重和发挥。我记得我11岁刚到美国时,课堂上一句英语都听不懂,有一次老师问“1/7换算成小数等于几?”我虽然不懂英文,但认得黑板上的“1/7”,这是我以前“背”过的。我立刻举手并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会“背书”的美国老师诧异地认为我是个“数学天才”,并送我去参加数学竞赛,鼓励我加入数学夏令营,帮助同学学习数学。她的鼓励和同学的认可给了我自信。我开始告诉自己,我有数学的天分。这时,我特别想把英文学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帮助我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式教育认为人的成长是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所以老师更多是在批评学生,让学生弥补最差的学科。虽然应把每科都学得“足够好”,但人才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个人最大的优点。美国盖洛普公司最近出了一本畅销书《现在,发掘你的优势》。盖洛普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他们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够好,“加强自己的优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从而获得无比的自信。

凌志军的《成长》一书里还有很多得到自信的例子: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说他从小就“相信我是最聪明的。即使再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不如别人,但我还是对自己说:我能比别人做得好”;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周明小时候在“学生劳动”中刷了108个瓶子,打破了纪录,从而获得自信。他说:“我原来一直是没有自信心的,但是这件事给了我自信。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经验,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力量,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发现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实只有6个字: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没有办法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而唯一靠“学习”提升自信的方法是以实例“训练”你的大脑。要得到自信,你必须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每晚入睡前不妨想想,今天发生了什么值得你自豪的事情?你得到了好的成绩吗?你帮助了别人吗?有什么超出了你的期望吗?有谁夸奖了你吗?我相信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成功的事情,你会慢慢发现,这些“小成功”可能会越来越有意义。

有个著名教练在每次球赛前,总会要求队员回忆自己最得意的一次比赛。他甚至让队员把最得意的比赛和一个动作(如紧握拳头)联系起来,以便使自己每次做这个动作时,就会下意识地想到得意的事,然后在每次比赛前反复做这个动作以“训练”大脑,提升自信。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同时多结交为你打气的朋友,多回味过去的成功,千万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气,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当你感觉到自信时,无论多么小的成功,你都会特别期望再一次得到自己或别人的肯定,这时,你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只要你有毅力,就会像周明所说的那样,“什么事情只要我肯干,就一定可以干好。你能学会你想学会的任何东西,这不是你能不能学会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学的问题。如果你对自己手里的东西有强烈的欲望,你就会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当你是普通人的时候。”

有时,你可能没做过某一件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这时,除了毅力外,你还需要勇气。我以前在工作中,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总裁面前,总是不敢讲话,怕说错话。直到有一天,公司要做改组,总裁召集十多个人开会,他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我当时想,既然一定要讲,那不如把心里话讲出来。于是,我鼓足勇气说:“我们这个公司,员工的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不顾到员工的感受和想法……”我说完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我发电子邮件说:“你说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胆子这么说。”结果,总裁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议,改变了公司在改组方面的政策,而且还经常引用我的话。从此,我充满了自信,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这个例子充分印证了“你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你不能”这句话。

有勇气尝试新事物的同时,也必须有勇气面对失败。大家不能只凭匹夫之勇去做注定要失败的事。但当你畏惧失败时,不妨想一想,你怕失去什么?最坏的下场是什么?你不能接受吗?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总裁否定了我的看法,他会不尊重我吗?不但不会,别人很可能还会认为我勇气可嘉。而且,自觉的人会从失败中学习,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什么事情,再提升自己的自觉。因此,不要畏惧失败,只要你尽了力,愿意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你就应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

一个自信和自觉的人,如果能勇敢地尝试新的事物,并有毅力把它做好,他就会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自信的第三步:自觉地定具体的目标,虚心地听他人的评估

培养自信也要设定具体的目标,一步步地迈进。这些目标也必须是可衡量的。我曾把我在总裁面前发言的例子讲给我女儿听,因为她的老师认为她很害羞,在学校不举手发言,我希望鼓励她勇于发言。她同意试一试,但她认为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有最好的意见时才愿意发言。但是,我认为有了“最好的意见”这个主观的评估,目标就很难衡量。于是,我和她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自信绝非自我偏执、不容许自己犯错,或过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观的立场。我有个绝顶聪明的同事,他一生认准了“我永远不会错”这句“真理”。他表现得无比自信,一旦证明他某句话是对的,他就会提醒所有人几个月前他早就说过了。但因为他几乎是为了自信而活着,一旦证明他某句话是错的,他就会顾左右而言他,或根本否认此事。虽然他的正确率高达95%,但5%的错误让他失去了自己的信誉和他人的尊敬。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自傲的自信或不自觉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险。

情商中的自觉有两个层面:对自己和环境皆能俱到,掌握主客观的情势。有自觉的人不会过度地自我批评,也不会天真地乐观,他们能客观地评估自己。所以,他们会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能力极限,不会轻易地接受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工作。当然,他们仍乐于接受挑战,但会在接受挑战时做客观的风险评估。这样的人不但对自己坦诚,对他人也坦诚。坦诚地面对失败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他们知道你接受了教训。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也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自不量力。所以,自觉的人容易成功,也容易自信。

自觉的人不但公平地评价自己,还主动要求周围的人给自己批评和反馈。他们明白,虽然自己很自觉,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另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Perception is reality”),也就是说,如果别人都认为你错了,只有你自认为没有错,那么在社会、学校或公司眼中,你就是错了。所以,你必须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而且以别人的想法作为最终的目标。比如,我女儿可以每天评估自己的发言,但最终,只有当老师和同学们认为她是个开朗的、有想法的学生时,她才达到了最终的目标。

获得坦诚的反馈特别是负面的回馈并不容易。所以,你最好能有一些勇敢坦诚的知心好友,他们愿意在私下对你说真心话。当然,你不能对负面的反馈有任何不满,否则你以后就听不到真心话了。除了私下的反馈外,在美国的公司里,还有一种“360度”意见调查,可以对员工的上司、下属同时做多方面的调查。因为这种调查是匿名的,它往往能获得真实的意见,如果很多人都说你在某方面仍须改进,这样的说法就比自己的或老板的看法更有说服力。虽然在学校里没有这种正式的调查,但是你仍然可以尽力地去理解他人对你的想法。我的父亲常教诲我们凡事谋之于众,就是指开放心胸,切勿以井观天,局限了自己的视野。

马加爵说:“同学都看不起我。”其实,如果他有勇气向他信任的同学求证,他也许会发现自己错怪了同学,也许会发现交错了朋友,也许会证实同学确实看不起他并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自我改进。坦诚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许都可以帮助马加爵避免悲剧的发生。

有自觉的人会为自己制定现实的目标,客观地衡量自己,并会请他人帮助评估。这样的人能持续提升自己的自信,并能避免自信发展为自傲。

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科学研究证明:心情好的人最能发挥潜力;快乐能提高效率、创造力和正确决策的概率;快乐的人有开明的思想,愿意帮助别人。但与其说快乐带来成功,还不如说成功的目的是带来快乐。我曾建议同学们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其实做自己理想的、有兴趣的事情就是一种快乐。所以,快乐比成功更应成为我们的最终目标。

快乐的第一步:接受你的父母、环境、自己

不快乐的人总对一些无奈的事生闷气,不喜欢自己、父母和老师,不愿意读枯燥的书、不愿意应付考试。对于这些无奈的事,我希望同学们能学会坦然地接受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承国学——读《弟子规》有感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又一次品读清代文学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

《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弟子规》通篇讲述了做人、做事的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大规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人、做事讲规则、讲原则,人可树,事可成,但前提是一定要熟知、清楚规则,所以我们应学习《弟子规》,更应谨记、传承这一国学经曲,但是,传承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是书本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人圣训,流传百年,让我们谨记精髓、传承国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学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开了一次中队会,对会的主题是《学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这个中队会我觉得是最成功的一回,但是中途出现了一些小差错。

看完学校播放的视频,我们就开始展示自己小组排练的关于国学的节目。我们组表演的是唱关于国学经典的歌《厚德载物》,只有王世哲没有唱,因为他唱的不好,只让他在最后说怎么做美德少年。一开始上去,我们唱的非常顺溜,也很有感情,没有跑调,我们在心里也暗暗佩服自己:我原来唱得这么好!可是到了最后一句,不怎的,竟然忘词了!我们全都忘了,这可怎么办呀,多尴尬呀,看来是要栽到台上了,幸亏有老师提醒,才缓解了尴尬的场面,最后一句终于唱下来了,真是不容易啊。然后我就说:“在这个世纪里,要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美德少年呢?首先在学校,要尊重老师,爱护同学,团结互助,那么在家里呢?”说完就该赵佳硕说了,他说了在家里应该怎么做,然后左万鑫说了在公共场合的做法,最后由王世哲总结:“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合格的美德少年吧!”然后台下一阵掌声,其他组都表演了,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太没意思了,没我们组好。

这次的中队会真是太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学经典人人赞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是凝聚了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他们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文笔出类拔萃,又或者是记录了历史上的名人名事,而具有收藏价值。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应该细细体会这些前人的智慧结晶。

就拿《论语》来说,这本书虽然是由孔子的学子们编著而成,但是这本书记录了孔子一生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与名句。其中有我们六年级所学到的《两小儿辩日》,这件事也可以跟孔子说过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串联起来,一个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就算是圣人,也会有他所不懂的地方,所以这不是什么令人羞耻的事情。这就是这句话与《两小儿辩日》所蕴含的哲理。看,短短不到100字的文字,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如此耐人寻味的深刻道理,古人的智慧也不能小觑,假如当时古人的寿命能和我们一样长,可以和我们一样把一些发现传递大部分人,可能发明出手机,汽车和飞机的就是他们了。

说完古典,我们现在来说现代。曹文轩,大家应该知道吧!一个北大的教授,代表作有《草房子》《根鸟》和《青铜葵花》。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在此之前中国还从未有人拿到过这个奖项,他是第一人。也在今年3月获得了“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他的《草房子》连续获得了四个奖项,同名改编电影也获得了3个奖项,曹文轩自己也获得了“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编剧奖”。《草房子》我也读过一点,里面的内容催人泪下,描绘了一幕幕感动人心的画面。文笔优美,似乎将曹文轩心中所想画面又完美呈现在我的眼前,一篇篇故事看似是人间常态,可令人深陷其中的真情又分外感人。这就是语文的魅力,将小事写得分外感人,让人觉得一件件寻常的小事竟也能体现出那样的情感,这都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

古代人有古代的知识,现代人有现代的知识,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就会走的越来越远。最后回到正题,国学经典会使我们的品味提升,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提高,而不是像一些混混一样张嘴闭嘴都是污言秽语。

既然是经典,那么就有它成为经典的道理,当我们阅读这些经典,可能我们自己体会不到,因为这些改变总是在细微之间,当你多阅读这样的书籍,可能给人的感觉就是风度翩翩。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国学经典人人赞的原因,它总是给人一种良好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的迷上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

这周周五的晚上,我抱着极不情愿的心态观看了山东少儿频道的“国学小名士第三届诵读大赛”。刚看时,我十分心不在焉,想着赶紧看完好去睡觉,可渐渐地,我便被这个节目深深的吸引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王澈的自我介绍。他虽然年仅十一岁,但却知识渊博。面对他,我自愧不如。当十二道题目全部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只对了3道题目。看完这期节目,我的感受颇深,我深刻的领悟到了中华民族的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平时我们学习古诗,仅仅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古诗原文及注释背过,却从来没有认真的体会过古诗之美。我们读一首古诗,不仅是把它记住,而是要体会它的韵味,理解它的含义,做到身临其境。当我再次翻开课本上的那一首首古诗,看到的并不是乏味的方块字,而是诗人作诗的情感和所描述的画面。从诗中,我体会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曹操的宏大抱负、毛泽东的革命情感;感受到了李白的浪漫气息与岑参的英雄气概。在那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古诗的独特魅力。

诵读古诗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内涵。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古诗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每天坚持读一首古诗,一年下来就会掌握365首古诗。假如我是风筝,那么古诗就是风,带着我在蓝天下飞行;假如我是一个在夜晚迷路的人,那么古诗就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当我们的国家失去了灵魂,会是怎样?可想而知,就是一具空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而我们作为一名初中生,就要肩负起为国家注入灵魂的责任。我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古诗之美,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国学经典继续在更大、更闪耀的舞台上放射光彩!

通过这次的观看,我领悟到了很多。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该学习国学知识,让祖国的国学知识长流不息,永不磨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国学名士》,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通过看节目,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典故。我们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经典与阅读》我们必须牢记的国学文化,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熏陶。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盛宴,可是我们呢?每天都在浪费时间,不学无术,每天昏昏的度日,所以我非常惭愧――对不起老师和父母。当我看到那些选手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我的内心备受鼓舞,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以后我要多看书,读报纸,来丰富我的知。看完后我有了深刻的醒悟:应未雨绸缪――提醒我无论做何事都要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中所含的国学文化须牢记。《 经典诵读》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在古人笔下是一个备受赞扬的一种植物,出了他的本意外还有――高直,坚强,正直等很多美的象征在他身上。另外还暗含着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希望让我们这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发扬到全世界,让世界关注中国文化,因为她就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