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医学论文写作方法【汇编20篇】

中国这十年,中国与中国人民取得了无数辉煌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全国各族人民定当凝聚起更磅礴的奋进力量,实现更美好的中国梦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这十年为主题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2745

作文

970

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459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用途很广,实用价值很大,写好说明文是很重要的,是现代化生活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掌握说明文自身的规律,才能写好说明文。 下面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新产品也应运而生,相伴随的说明书也与日俱增,所以,好说明文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说明文的写作过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作为一个写说明文的作者,只有掌握这一规律,才能写好说明文。

1 明白说明文的六大要素

大家都知道,写记叙文,必须具备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才能写成一篇记叙文,而且说明文和记叙文一样,也必须掌握说明文的要素才能写好,其要素归纳起来也不外乎如下六个方面:

(1)说明对象。

(2)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方式。

(4)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6)被说明对象的性质,性能功用,成因市里及内部关系等。

2 清楚写好一篇说明文需要具备的六个条件

这就是说,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至少得具备六个条件,那么又如何使用这六个条件呢?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这要求你清楚地告诉读者,你要说明一个什么事物。

第二,被说明对象有何特征,什么是特征呢?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只有抓住它的特征,才能从本质上把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这样你才能把被说明的对象说清楚,从而达到说明的目的,例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作者就抓住被说明对象,食物来源的根本特征,植物靠自养,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靠益阳,极少部分的细菌靠化学能来合成,从而在本质上说明了食物来源这一深奥的事理。如果作者没有抓住这一特征,恐怕浪费了很多的笔墨也难以说清楚,因此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掌握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要准确的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首先必须对事物有个清楚的认识,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参加实践,深入研究,坚持不懈地记取,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途径,在这方面的例子是不乏其人的,伟大的物候学家,竺可桢,坚持不懈的观察记录,写出了大自然的诺言,周树人认真观察,写出了生动有趣的蜘蛛。因此,观察观察再观察,认识认识再认识,才能认清事物的特征。

第三,根据被说明事物的自身特征确定署名方式,既平实说明,生动说明两种方式,平实说明语言简练准确,通俗易懂,不带有描写的成分,例如,统筹方法,生动说明带有描写的成分,用词准确传神,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给人的感觉既生动活泼又形象,有趣味,例如,看云识天气,有时还可以把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二者结合起来,这样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周建人写蜘蛛一文,在介绍蜘蛛吐丝的生理,机制时,运用了生物学上的术语,并作了科学的说明,这是平实说明。在介绍蜘蛛在网上,一幕幕紧张激烈捕捉蚊蝇的战斗场景时,作者运用了生动说明,这样语言准确,生动又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明效果,使读者不仅有所知而且有所感,更觉有趣,总之,说明方式,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可灵活运用。

第四,确定说明顺序,因为说明对象不同,所以说明顺序也会相应的不同,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写,包括程序说明,例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二是,按空间顺序写,空间顺序又分为从上到下,由内到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中间到两边,从前到后货,按从东西南北方位写。例如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三是按逻辑顺序写,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关系安排先后次序,例如海光。

总之,说明顺序只有安排合理,才能使文章条理分明,能给人一个说清楚完整的印象。

第五,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喻列数字,配备图表等。至于用什么方法来说明事物,这是动笔之前必须考虑的。没有恰到好处的说明方法,也达不到说明的目的,究竟用哪种或哪几种说明方法?要由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决定,例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作者将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自养和异养两大类,接着,又以获得食物的方法为标准来进一步,说明,自养型,认为靠光合作用的,和不靠光合作用的两类,易养型的分为不能加工改造植物的,动物和能加工改造的人类两类,这样层层分类说明不仅符合科学原理,而且条理分明,作者在分类说明的同时,行,文中还运用了打比喻,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种恰当的综合运用,大大的增强了说明的效果,总而言之,说明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去恰当地运用。

第六,根据说明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十五说明,事理说明,程序说明三大类,实物说明要根据说明的对象的特征,侧重说明事物的性质,类别,状态性能,功用、成因等。事理说明要说明有关事物的内部关系,程序说明要写清楚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

3 合理安排命题和安排说明文的结构

命题方式,题目一般是直接揭示要说明的对象,这是说明文最常用的命题方法,例如,机器人,统筹方法等。有了题目,又具备了材料,还要有完整的结构形式。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四种:

(1)并列式,各层次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例如,《南州6月荔枝丹》。

(2)递进式,后面的说明是在前边说明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例如《向沙漠进军》,作者竺可桢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接着说明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最后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类征服沙漠的美好前景。

(3)总分式,先总体来说,后面几层再分开说,或者前几层先分开说,然后再总起来说,例如,巍巍中山陵,作者对陵园建筑,按空间顺序,由总到分来说明。

(4)连贯式,各层次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按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景泰蓝制作,当然这几种结构形式有时单独运用,有时综合运用,大城市之间按照一种结构形式安排每层,中小城市可采取另一种结构形式,总之要灵活运用,达到结构严谨完整的目的。

说明文用途十分广泛,对工业农业科技,商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人们利用他来为自己服务,指导着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写好说明文是很重要的,是现代化生活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生叙事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4841 字

+ 加入清单

叙事作文一般包括叙事的文章等一般有写人类写景类等等。

一、写家里事的作文类型

1.写家里的日常生活,表现家庭生活中有意思或有意义的内容;

2.写参加家里的劳动或跟家里人学习家务;

3.写发生在家庭中的一件事,反映出家庭成员的个性素质或思想品质;

4.写我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说明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和启发;

5.写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来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

二、写家里事的参考题目

1.《爸妈笑了》

2.《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

3.《我家的双休日》

4.《我跟妈妈学家务》

5.《我有这样一个家》

6.《我家的喜事》

7.《我家的变化》

8.《在充满爱的家庭里》

9.《我家的烦恼》

10.《爸妈闹别扭时》

11.《爸妈不在家的时候》

12.《家庭给我的______》

13.《喜事临门》

14.《今天我当家》

15.《我带着分数回家》

16.《不幸发生以后》

17.《晚饭后的争论》

18.《我想对父母说》

19.《我家的“三国大战”》

20.《我的家庭》

21.《关怀》

22.《我家之最》

23.《我帮______做家务》

24.《家庭小风波》

25.《我家的属相》

三、写家里事的参考开头

1.《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这件事发生在去年的冬天,我记得那年的雪下得很大很大。

第二种开头:奶奶在去年冬天不幸去世了,这件事给我们全家都带来了无限的悲伤。

2.《我有这样一个家》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有这样一个家,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第二种开头:幸福美满,这是我们家的最好的概括。第三种开头:在我们家,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几乎总能听见全家人格格的笑声。

3.《家庭给我的______》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在我的家里,我是妈妈的“宝贝女儿”,是爸爸的“千金小姐”,他们给了我无限的爱。

第二种开头:我有一个家,一个充满了爱的家,一个充满了阳光和雨露的家。

4.《我对父母说句话》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爸妈,今天,女儿要对你们说:不要老是瞧不起你们的女儿!你们的嘲笑和讽刺已经深深地伤透了女儿的心!

第二种开头:今天,在这静静的时刻,我想对我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呢?想来想去,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爸妈,请你们尊重女儿的自尊心!

5.《我学会了做家务》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红烧肉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菜,可我从来也没有烧过。今天,机会来了,妈妈终于答应我,今天教我烧红烧肉!

第二种开头:红烧肉,你喜欢不喜欢吃?那你会烧吗?告诉你,昨天,我从妈妈那里学会了烧红烧肉。

6.《喜事临门》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今天,爸爸回家时的脚步特别重,一进门就高声对全家人宣布:“明天搬新房!”

第二种开头:“明天搬新房!”爸爸一回到家,就兴高采烈地宣布了这一大喜之事。

7.《我家的双休日》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又一个双休日到了,全家到哪里去玩呢?爸爸提议去爬山,妈妈建议去划船,我果断地投了爸爸一票。于是,我们全家就决定了去爬天平山。

第二种开头:一个双休日的早晨,在通往著名游览胜地天平山的路上,有一家三口正快速地骑着自行车——这正是我们一家,今天双休日,我们要去游天平。

四、写家里事的参考词句

幸福美满/和睦相处/勤劳致富/合家欢乐/全家团聚/一日三餐/清洁卫生/温暖舒适/尊老爱幼/互相体贴/彬彬有礼/天伦之乐/关心体谅/开怀畅饮/井井有条/各得其乐/窗明几净/宽敞舒适/应有尽有/丰衣足食/甜甜蜜蜜/红红火火/心平气和/和风细雨/闲情逸致/精力旺盛/眉开眼笑/教子有方/频频举杯/有说有笑/欢声笑语/美酒佳肴/闲情逸致/生活优裕/健康长寿

1.电子琴声、二胡声、吊嗓声,相互交织,响成一片。

2.瞧,他仰一仰头,拐一拐腿,摊一摊手,耸一耸肩,还真有点喜剧大师的风采呢,逗得我们全家都笑了起来,四周的观众也跟着笑了起来。

3.轮到我了,我略一思索,就联了个“前功尽弃”,然后得意洋洋地看着妈妈。

4.“夫人,学习到此结束,请用餐!”爸爸替妈妈合上书本,然后学着西方绅士的派头,潇洒地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5.妈妈夹起一大块鱼肉,细心地摘掉上边的刺儿,恭敬地送到爷爷的碗里。

6.他拍拍脑袋,吞吞吐吐地说:“厂里号召捐款,我……我捐出30元。这……”没等他说完,妈妈就站起来,大声地说:“真的?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呀,你呀你呀!”

7.你瞧吧,一家子人吃得心满意足,人人撑得肚儿溜圆,有的嘴上还在流油呢。

8.妈妈和小姑来来往往,走马灯似的把菜端到桌上,不一会儿,桌上的鸡呀、鸭呀、鱼呀、肉呀、虾呀……层层迭迭堆得像小山,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

9.我们纷纷站起身来,笑着喊着,朝爷爷举起酒杯,这时强烈的灯光一闪,叔叔把这个美好的场面摄入了镜头。

10.爸爸故作深沉,强忍着兴奋的心情,背着手在新房里踱来踱去;妈妈高兴得像捡了个大金元宝,乐得合不拢嘴,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五、写家里事的参考段落

1.吃晚饭的时候,总是我们都吃完了,爸爸才从外面回来。安全帽、工作服上到处都是油污和泥浆,脚上穿的鞋子已经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他总是急急忙忙地从桌子上端起一碗稀饭,也不拿筷子,只唏哩呼噜地一下子把一碗稀饭喝了下去,然后抓起两只馒头边往嘴里塞,边往外走。

(写爸爸的一心为公,写爸爸的工作忙碌,这一段写得很有特色。)

2.吃午饭时,舅母邀我们到东间的饭厅里用餐。我走进去一看,饭厅不大,但窗明几净。中间一张大圆桌,铺着花台布,四周放有钢折椅。桌子中间是一面盆鲜红发亮的大毛蟹,周围放着清炖鲢鱼、炒鱼片、白壳虾,还有难得见到的糖醋桂鱼和一盘黑乎乎的清蒸甲鱼。整个饭厅里香气扑鼻。舅舅拉我坐在他的身边,为我挑了两只又肥又大的母蟹,并帮我剥好。在我津津有味地吃蟹的时候,舅母又端上了一沙锅鱼头汤。那鱼头真大,白乎乎的汤里还翻起香菇、木耳、虾仁和鸡丁。

(小作者的描写能力很强,光是那么多的菜名就非常地丰富了。)

3.接着,我们全家演唱了《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乐队在奏前奏曲时,我和爸爸分别表演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四个造型,歌还没有唱,观众席里就响起了掌声。外公虽然年逾花甲,但嗓音浑厚,担任领唱。爸爸摇着沙球,妈妈打着铜铃,外公敲着木鱼,我击着三角铃,全家敲敲打打,声情并茂,剧场里连连响起掌声。

(真是“敲敲打打,欢乐一家”。)

4.一大早,我拉着妈妈迫不及待地跳上公交车前往医院。等车停稳,我一个箭步蹿下,跑向医院。真的,亲爱的爸爸不是坐在轮椅上迎接我,而是迈着矫健的步子向我走来,他把我抱了起来,用大胡子扎着我的脸,逗得我“咯咯”直笑。妈妈兴奋地与一位笑容满面的医生模样的人谈笑着。医院门前车水马龙,我感到汽车发出的“叭叭”声,似乎在对我说:“喜事!喜事!”素不相识的行人似乎在向我点着头:“祝贺!祝贺!”偎依在爸爸怀里,我整个心都被一个“喜”字包容着。

(后面写自己的想象是很不错的,这样写,渲染了文章喜庆的气氛,很聪明。)

5.回到家里,已经是九点多了,爸爸他们还在继续打“麻将”。在我正聚精会神地做着作业的时候,爸爸突然大声叫我去买四瓶汽水。没法,爸爸的命令不得不服从,到我要睡觉的时候,妈妈走出来对爸爸说:“不要再打了,明天一早还要上班。”爸爸却满不在乎地说:“明天我不上班,在家里补休几天。”妈妈又说:“你的儿子要睡觉的,不要吵。”说完就动手抓麻将。爸爸正玩得高兴,给妈妈这样一捣乱,就伸手向妈妈打去,啪的一声,妈妈满脸通红,泪水大滴大滴地流下来。最后,还是三位客人告辞走了,爸爸才去睡觉。当时,我真想冲出去与爸爸打架。

(妈妈的两句话写得很得体,第一句是关心,第二句就显然有意见在里面了,她的意思是:你不要我的关心,那儿子要我的关心!)

6.妈妈听后点头微笑,我也喜鹊似的跳跳蹦蹦跟随着妈妈继续散步。河岸的晚风吹得人真舒服呀,而我的心里,更为轻松,因为我对妈妈说出了憋在心里的话。

(这一段中的写景的句子很有用,它起到了借景抒情的作用。)

7.12月31日,家庭会议开始了。由我担任大会主席,按大会议程,我宣读了“家庭规定”:

一、大人不准随便地翻看小孩的日记;

二、大人不准打骂孩子,造成严重后果者,开除家籍;

三、家长必须按家规办事,不得随意改动。

读着读着,我心中十分得意,大人的特权全被我给限制住了,我又读了其它若干条款,最后附上一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这一段写得很有情趣,有幽默感,一条一条好像在与谁订合同似的,你喜欢不喜欢读这样的文章?)

8.那是个风雨交加的黄昏,学校的操场在无情的雨水浸淋下汇成了一个“湖泊”。我和同学们在雨中“抗洪排涝”,衣服鞋袜都湿了,可大家都不在意。泄水道通了,我迈着喜悦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汗水、雨水和笑容在脸上溶成一片。我幻想着回到家的情景:爸爸翘起大拇指,妈妈赞许地点头。可我猜错了,他们知道这件事后,竟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一直不停地数落我:“你这丫头,就只会疯,要是考试不及格,看你怎么办!”“听妈妈的话,那么脏、那么累的活以后就别干了。”我不禁迷惘了,做好事是疯吗?哦,不,爸爸、妈妈,我要对你们说:“请你们理解我!”

(这一段中,写我在回家的路上的一段想象,很巧妙,它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因为我原先想的是爸妈会称赞我的,可恰恰相反,这就衬托了父母对孩子的不理解。)

9.妈从厨房里跑出来一看,扑哧一下笑了起来:“看,你满脸黑灰,成了花和尚了。”原来是我刚才一急,忘了手里有煤灰,随手擦汗,可不就成了大花脸。“妈,别笑了,你看这怎么不成块?”“土少了呗,你呀,我告诉你,这一盆煤最少要放两铲土,两瓢水,然后再仔细地拌,别急于求成嘛,等它浸泡好了,粘了,才能脱。”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做煤球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照着妈妈讲的那样跟她一齐和起煤来。煤和好以后,等到吃过早饭才干起来,这时做出的煤球又圆整又光滑,那一个个小球,就像一只只眼睛对着我笑。我对着小煤球做了一个鬼脸,干得更起劲了。

(妈妈的两句对话写得相当精彩,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符合妈妈的身份,生活中的妈妈就是这样说话的;另一个是对话很短,这样就让人觉得很亲切,和我们平时的说话一样。)

10.有一年的夏天,天气非常地炎热,西瓜的价钱始终跌不下来,不懂事的我却总是缠着母亲买西瓜,而每次都被她巧妙地回绝了。一天下午,邻家的大孩子坐在门口吃西瓜,看他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居然蹲在门口呆呆地看。正看得有劲,忽然听见母亲叫我回去收拾玩具,我只得恋恋不舍地回家。母亲一面和我一起收拾,一面却说:“乖囝,这几天下了雨,就给你买西瓜,记住,以后不要去看人家吃东西,人家有,我们以后也会有的。”那时,我只觉得母亲太不讲理,但逐渐地,我终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穷志不短。

(“我居然蹲在门口呆呆地看”,这一句话写得很真实,把一个小孩子眼馋别人吃东西的样子非常真切地写出来了,写文章,就是要写这样真切的内容。)

六、写家里事的参考题材

1.经过几年的等待,终于等到了分房子,全家人喜笑颜开;

2.爸爸妈妈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得到了较高的荣誉;

3.爸妈的一个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我们全家人热烈庆贺;

4.为家里人举行生日晚宴,场面非常热闹;

5.有一个亲戚从很远的地方回来了,久别重逢,全家人非常高兴;

6.家里的农田因为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7.因为一件紧张的事情,最后化险为夷,平平安安,所以全家人都感到非常庆幸;

(以上可以作为写家里喜事的参考。)

8.爸妈又吵架了,他们准备这个月去法院办理离婚手续;

9.妈妈下岗了,她整天在找工作,我们全家都希望她早日找到工作;

10.隔壁邻居不讲公共道德,每天都要打麻将到很晚,吵得整幢大楼都睡不安宁;

11.姐姐在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两条腿不能走路,她整天在家里呆着,不能读书,也不能工作,全家人都为她发愁;

12.我们家的房子一到下雨就漏雨,找了有关部门也不能得到解决;

13.家里的某一个亲人因为犯罪而被判了刑;

(以上可以作为写家里烦恼的事的参考)

14.家里的某一个亲人不幸去世了,给全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悲伤;

15.全家人都上班上学去了,小偷到家中偷走了很多的钱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052 字

+ 加入清单

怎样才能写好初中语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一)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要集中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也是作者写作意图的集体现。因此,要写好文章,必须要确定好主题。只有 确定了主题,才能围绕要表达的主题去选择和组织材料,也才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去安排结构,遣词造句。立意要做到正确、集中、深刻、新颖。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多中心、分散、杂乱。对于学生来说,除了要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应注意下面两点:

(1)要确定主观上有见解的主题。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范围和思想认识水平都还有限。如果所确定的主题自己还说不清楚,把握不好,就不可能写得深刻。

(2)要考虑时间的因素。确定在限定的时间、篇幅内能充分展开论述或表现的主题。学生作文有时间上的限制,字数也不可能太多。因此,选择的主题不能过大。如果太大,在一定的时间、篇幅内难以展开,文章就会写得空洞、抽象。

文章的主题确定之后,要从全文的各个方面来加以表现。在文中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段落来加以说明,也可以用格言、警句之类的话来表现中心思想。

只有围绕着主题来写,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写出好作文。

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二)

看图作文,在原先看来是小学生才做的事情,但近几年来,高考、中考也多次出现看图作文题。怎样才能写好一篇看图作文呢?

盯住画面细观察。看画面上是人物、景物还是动物,是单幅还是多幅。不仅要把握图的全貌,而且要观察到每个部分的每一细节。审准题目,确定写什么和由哪入手。

认真分析抓重点。根据观察的结果,深入分析、判断,确定文章的中心和重点。进一步考虑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或不写。

展开想象巧构思。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紧扣画面,充分利用自己生活、学习中的积累和体验,展开想象。把画面上的人、景、物的关系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构想出来。再通过具体、细致、生动的叙述和描写,把自己意图充分表达清楚。

完成初稿再回顾。初稿完成后,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认真回过头来,把图和文结合起来看一看:一看对画面的观察、分析有无遗漏或失误;二看对人、景、物关系的判断和联系是否合理;三看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四看叙述和描写是否恰如其分。在“四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或增删。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平时做法和考试时间,边看边改。

有关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推荐:

(一)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成功路径

我曾试图总结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所谓的规律来,但常常失望。因为我渐渐感觉到,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即便面对相同的事物、实现相同的目标、经历同样的过程,他的感受和体验也往往与别人有所区别。

正因如此,我不得不说,别人身上成功的学习方法未必能成为你成功的学习方法,你可以参考,但未必可以拿来直接应用。

(二)刨根问底得益多

语文学习,首先要做到上课专注和认真,抓住每一分每一秒,记下知识要点和重点内容。最关键的是,不懂时,就要善于“问”,而且要刨根问底,追根溯源。

例如,在《桃花源记》的预习中,我对“渔人甚异之”中“异”的解释产生了疑问,我问班中一个优秀的同学,她说这个字解释为“感到奇怪”;上课时,老师说这个字解释为“以……为异,认为……是奇怪的”。我觉得这两种解释都有合理处,但也有“不同”,我问老师,老师说这个词是意动用法,翻译整个句子时可以用那个同学的解释,但单字解释时则需要用老师的解释。我还是有些疑问,于是下课又追到老师办公室问“意动用法”的内容。由于是“一对一”的传授,老师较为详尽地给我介绍了意动用法的原理、解释的技巧、如何翻译等问题,我“豁然开朗”,对这个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

刨根问底的想法使我获益良多,这种方式使我对语文学习保持着充足的动力,让我觉得追究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三)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课后的复习,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记得刚接触文言文时,我只是上课时“听过算过”,课后很少去主动复习。结果,文言文的成绩总不理想。经过几次“教训”后,我才意识到了是自己课后缺少复习。方法改变后,文言文成绩果然有了显著的提高。又如,我认为,现代文阅读题目不必做太多,对于那些命题优秀、答题思路特别讲究、考点全面的题目,做过了还要经常拿出来看看,品思路,悟答法,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收益。

作文也要温故知新。其方式和益处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相同的题材可以多写几次,相同的结构可以多用几次,相同的语言表达也可以多练几次。相同的题材多写几次,可以使你对这个题材的各个方面有充分的把握,可以使你对这个题材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甚至不断滋生出许多新意来。相同的结构多用几次,可以使你对这样的结构有更深刻的体悟,可以对这个结构的多种变化都有较多的理解,从而可以在运用的时候选择良多,得心应手。相同的语言表达多练几次,会增加你对文字的“感情”,使你觉得某些精彩的表达很亲切,很贴近自己的心灵,而且,即便是从“最简单”的收益来说,这样做会提高我们炼字炼句的本领,提高自己的文字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1、达尔文式直接向自然索取素材,从调查研究、试验和各种实践中亲手获得第一手资料。达尔文为写《物种起源》,进行环球考察,历时23年。

2、鲁迅式主要是从文献中搜集材料,鲁迅研究中国小说史,翻阅经、史文集上千卷,使他的著作内容翔实,旁征精确,论述有力,令人叹服。

3、蒲松龄式主要是向人民群众搜集写作素材。蒲松龄在路口摆茶摊,免费招待过往行人,听他们讲奇闻异说,“人事鬼事”,边听边记,经过20多年的积累、加工,写成了《聊斋志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写作方法:如何写好作文

全文共 2459 字

+ 加入清单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题目清楚了,就会写得切题,就可以不走或少走弯路。小编收集了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欢迎阅读。

一、把握中心,审清题意对作文来说,第一步就是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题目清楚了,就会写得切题,就可以不走或少走弯路。否则,拿到题目草率动笔,急于写作,还没有搞清楚题意就信马由缰,一发而不可收拾,写跑了题还不知道原因呢。怎样审题呢?拿到题目后要仔细阅读,确定题目的重点和中心,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所谓重点和中心,往往要求同学们认真分析题目的每一个字词,抓住重点词语,也就是“题眼”。申清题意,从而确定作文的内容和重点。审题时,还要搞清文章要写的范围和角度,不按规定的范围写就会跑题。总之,审题的关键是确定重点,把握范围角度,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打开思路,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二、命题作文的定体每一篇作文是由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裁是作文表现形式。

所谓定体,就是拿到试题后,弄清楚试题要求写成什么文体。小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体表现主题的方式不同,写作的方法就有很大的差异。从题目的文字来定体,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记”字的多为记叙文,如《记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记我的一位朋友》等,还有不太明显的,如“访”“观”等,题目中有“论”“说”“谈”“议”“驳”等字的是议论文,如《谈实事求是》《小议人生价值》等。说明文比较明显,如《水的用途》等,一看就是说明文。从题目的范围来定体。在题目中,对要求写某个时间里的人和事,那是记叙文,如《我的星期天》《劳动的一天》等。在题目中有地域空间范围,要求考生写中国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和人物,那也是记叙文,如《我在北京的日子》《春到校园》等。从题目要求的对象和内容来定体。《我和我的老师》一看就明白,写作对象是“我”和“老师”,这是要求写人的;《实验成功》这是写事的;《故乡的山》这是写景的。这都是要求写成记叙文。而《树叶的作用》写作内容是事理;《我的钢笔》写作对象是实物,应当写成说明文。文体确定了,思考时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了。如果题目是写记叙文,就立即从写人记事两方面思考,把主题表现出来。如果是说明文,就从说明事物特性状态、功能等方面思考,如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性。如果是议论文,就从建立论点、寻找论据上下手,思考论证的方法。只有确定了文体,就可以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同学们一定不可轻视它啊!

三、命题作文的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主题的约束,围绕着主题,为主题服务。立意过程就是写作时经过审题来确定文章应表达的基本意思。主题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每个人头脑中固有的,它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提炼与概括,来自社会实践,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确定主题时,一定要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出发,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角度去立意。立意不明确,不合题目要求,那就偏离了主题(跑题),或者写到中间发现不对,既浪费了时间,又由于慌乱,影响写作质量。所以,立意是写作前的总体设计,它是对作文成败起着关键作用。立意一般从这样两方面着手努力:

1.首先要新:要使文章立意新颖,就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特点。

2.立意要正确、鲜明、深刻。要做到立意深刻,就要把反映的对象所蕴藏的本质挖掘出来。

四、命题作文的选材作文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题材,也就是一般同学们常说的写作材料。

文章的立意要以材料为依据,主题思想的表达也要靠每人材料来完成。一篇文章的主题确立后,要想写好,就必须认真选择材料。命题作文的选材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要选自己熟悉的材料。只有自己熟悉才认识得清,也才最能说透。命题一般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时可叙,有理可议,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命题范围往往不会超越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同学们在选材上一定要沉着、镇定,不要舍近求远。就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中找素材,只有自己最熟悉繁荣人和事,写起来才真实、亲切,能写出特色。

2.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典型意义的材料就是那些最有代表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种材料最有说服力,在文章中起决定作用。

3.要选择新鲜的材料:一篇文章中有无新鲜材料就可以看出它的立意是否新颖。材料的选择,说到底只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一切为文章的中心服务,要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说服力,最能突出中心的东西来写。切记要符合文章题目的要求,要紧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与中心关系紧密的多选,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少选或不选。

五、命题作文的结构结构就是文章的内容构造。

文章的结构因体裁的不同而形式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常用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物的逻辑顺序来结构文章;说明文一般要求把事物的形状、构造、特点和功用等方面说清楚,常采用按事物结构顺序、说明对象的逻辑顺序、事物发展进程来结构文章;议论文通常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文章。不管什么文体,也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来结构,都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结构严谨:应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把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详略安排好。还应该做到“意在笔先”,动笔之前,先要进行总体规划、全面设计、紧扣主题选好材料,安排好层次,打好腹稿。希望同学们养成打腹稿和列提纲的好习惯,以便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2.结构自然:每一件事物都有前因后果,有它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文章应遵循这些客观事物的规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顺理成章。

3.结构完整:文章要有头有尾有主体,每一部分都不可缺少,并且每部分要匀称,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头尾大,而主体小,要成比例。这就要同学们在布局谋篇时应当充分意识到文章的整体性。在立意后要考虑好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文章主体部分划为几个层次,这些都在全文中占多大比例,搞清楚会再下笔。文章的结构对于写好作文至关重要。人们常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而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文章有了匀称的骨架,才可以使内容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完美地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记的经典写作方法

全文共 2432 字

+ 加入清单

游记作文写不好,中小学生很容易犯这个毛病,下面整理了一些游记的经典写作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第一种写法:重点在于抒发、阐明某次游玩的心得体会。

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重点不在于描摹自然景色,而在于寄寓哲理。实际上这个哲理他早就成竹于胸了,只是借今天游山之机说出而已,读者千万不要被那句于是余有叹焉迷住眼睛,以为他是临时才有感而发的。幸亏他所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哲理还算实在话,他勉强算成功了。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他的成功还有赖于下面两个条件:他当官颇有政绩,这个哲理是他亲身体验过的,还不至于是单纯地板起面孔训人;他后来当了宰相,实行变革,虽不很成功,倒也算是名垂青史,人们大都是因尊敬他的人而加倍地尊敬他的文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有多少人说过?出自邓爷爷之口就是名言,出自你之口也许就只是笑话了。不是话不对,是说的人不同。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德咏同志的《断桥断想》(见楼仲焕、徐昭武主编的《19791988散文拔萃》,南京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干脆几乎不写风景了,一下笔就写断想,由白素贞及蛇,及文艺,及人,最后说:今天还有没有那种不管好蛇毒蛇,是蛇必除的法海和尚?又有没有那种不分善恶、见蛇就晕的许仙之辈呢?这,我就不得而知了。由于已有心理准备,他的议论倒并不觉得突然,也似乎比较容易接受。

还有一种方法也似乎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苏轼的《石钟山记》,写景之余还顺便考察山的命名由来,最后提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还是让人佩服其勇气和见解的,虽然他的见解其实是不确的(关于这点可参看俞樾的《春在堂随笔》)。

第二种写法:直接写某一次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是最简单的写法,也是最常见的写法。例如柳宗元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山水游记的典范作品之一,即写某次偶然发现并游历一个小石潭的事。先写发现经过,再写潭水清冽这是最直观的第一印象,自然首先提及;次写潭的构造这是第二印象,这样写完全符合观察顺序和生活逻辑;次写潭中游鱼鱼总是不容易发现的,要仔细看;更因仔细看,才发现它们的动态和静态都是那么可爱,所以多写几笔,其实鱼的可爱并非此时才知道,只是在这荒野之地见到,倍感惊喜而已;次写潭上景物,抒发抑郁忧伤之情触景生情,人之常情,而这个情自然是在那个特定的时空中的人生境遇的折射了;最后写同游者,这是古人的惯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也是如此),也是对人的尊重,现在一般不这样做了。

通观全文,作者完全是使用一种普通的写法。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也能想到这些,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除了柳文的文字简洁美妙、感情率真动人外,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我们受到文以载道的思想的影响太深,以为一写文章就是要教训别人,好象不如此就不足道了,就不深刻了。余秋雨的大部分游记散文正是如此,难怪会招来批评。我敢说,柳宗元的文章肯定比余秋雨的更有生命力。其实,写文章就是说话,有话直说比较好,关子卖得太多了,像杨朔的散文,反而不好。有的人说起话来精彩极了,一写起文章反而干巴巴的。事实上,如果把他的话录下来,稍加整理和润色,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但如果有人据此以为写文章就完全等于说话,那自然也是错的。因为说话一般是随意的,无序的,东拉西扯的,还可以随时做补充的。写文章决不能这样。请看袁宏道的游记名篇《满井游记》,先写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苦恼,再写至满井后若脱笼之鹄的快乐,然后重点写眼前所见。先写水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水能返光,最先引起注意;次写山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目标大,也惹人注目;次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目标虽小,但在动,同时它在近处;次写麦田浅鬣寸许更近处,故能看得如此清晰;次写游人先景物后人物,颇具匠心;次写风无形的东西,最不易捉摸,到此时方引起注意;最后抒发感想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试问谁讲话能如此层次分明、言简意赅而又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当然,这种分类叙述的方法,也不是他的发明。早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就有一篇《鹊山》,已经非常熟练地使用这种方法了。事实上,《山海经》中的其他文章也常常是这样的。

现在,我可以给大家口授一个写作提纲了:《洞寨山游记》未去时向往,将去时兴奋,到达后欢呼,然后天气,树木(桂花,茶花,迎春花,茉莉花),草丛,建筑(涌泉亭,1号、2号、3号亭),游人,然后你们的所作所为,然后略抒心情及感想(今天不用上课多好啊,又得浮生半日闲啊,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啊,等等)。然后你去看看《泉州晚报》,上面发表的文章也许还不如你的呢!

第二种写法:综合写某几次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是较难的一种写法,也较少见。非二流以上作家一般不敢轻易使用。例如袁宏道的《虎丘》,综合写了六次游历虎丘的经历及感受,给人的印象颇有立体感。尤其是第三段写中秋夜斗歌的精彩场面,决非一次就能凑巧碰上的,例如他最后一次去时就领略不到了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了。但是这种情况又确实存在,晚明张岱在《虎丘中秋夜》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这种写法的难处在于你必须对该景点的大部分情况,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比较了解,并且最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我们游完武夷山回来,还能记住几个山名?更别提什么独特见解了。同理,游过虎丘的人也不计其数,又有几个记得什么千人石、剑池、千顷云、文昌阁、平远堂呢?可是,要写游记就要用心去了解,去搜集,去体验。海明威不是有个冰山理论吗?写进文章的材料也许只是作者所知道的八分之一呢。以袁张二文论,都算做到了。描写风景及人文景观还算生动,且前者有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和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之叹,后者也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之叹,也还算新人耳目我们去游玩时就不一定有这种灵感。但是,相比之下,袁文显然比张文写得好,也比较有价值。一是前者比较具体、完整,二是内容几乎雷同,自然是后者无新意;三是后者在语言上袭用了前者至少一句话: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作文写作方法:游记怎么写

全文共 2220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在旅行当中不仅可以领略美丽风光,也可以学习文化,但写好一篇游记作文是不容易的,同学们怎么才可以写好游记作文呢?

写好游记,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细心观察,手写心记

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如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诗词典故,碑文楹联等等,结果是丢了西瓜抓芝麻,写起? 自然内容贫乏,索然无味。所以,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

二、依据中心,决定取合

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题材的取舍,当然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资料,不仅能使你的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从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会价值。

三、紧扣游踪,疏密有致

游记的内容往往多而杂,写出来怎样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乱呢?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即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当然也要避免写成一本流水账或一幅游览路线图。所以,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通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这样,就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肿肥胖”、有些部分又显得“面黄肌症”的毛病。

四、写好景物,注入感情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我国古代众多游记名篇,“案头的山水”绝不仅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当然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正好说明了好笔头要靠长期反复磨练的道理。

附例文:

游狼山

闻思月/文

我们南通是个依江傍海、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城市,狼山更是名闻遐迩。星期日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前往游玩。上午我们先去了啬园,午餐后就直奔狼山。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们,狼山古称狼五山、紫琅山,相传有白狼踞其上,所以又叫白狼山。据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鉴真东渡日本,曾经过此山以避风浪。它位居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呢!

我们在车上远望狼山,只见一片翠绿,雄伟的宝塔屹立在山顶,十分壮观。不一会儿,到了山脚下,我们没上缆车,沿着花岗岩铺成的台阶向上攀登。山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山路两旁古木参天,千姿百态,不禁令人暗暗称奇。狼山不高,父亲说才104.8米,面积18公顷,在多山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山。但在南通,却是大名鼎鼎。真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说笑间,不知不觉我们就登上了山顶。从山上向下俯视,马路四通八达,楼房一幢接一幢,江面上传着几艘豪华的大轮船,码头旁的大吊车犹如长颈鹿玩具,好一片壮观景象。

狼山因为落座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江海平原之上,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所以显得特别突兀高大。尤其是它山势陡峭,拔地而起,临江高耸,直插蓝天,气势更加非凡。登上支云塔,仿佛觉得不是站在一座百米小山之上,而是置身于九霄云外了。辽阔的江海平原,从脚下一直伸展到无边的远方;滚滚的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闪光的缎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奔腾入海;那海,那长江入口处的大海,更是水天相连,烟波苍茫,好一派江天寥廓、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怪不得宋朝大诗人王安石来此,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想起萃景楼前两根石柱上的那副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我们的胸怀也顿觉无限宽广!这样的山,怎能不名闻遐迩呢?

狼山之名所以闻名,更因为它和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如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近代革命先驱、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就葬在狼山。又如法乳堂内的十八高僧巨幅瓷砖画像,出自南通籍画家范曾之手,同样令人敬仰。

傍晚,回程途中,妈妈感慨地说,一切为中华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说的是啊!

快乐的狼山游,真是难忘而甜美的记忆。

点评:

这篇游记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善于挖掘和引用了大量人文资料,从自然山水写出了人文内涵,写出了狼山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意义。其中的神话传况、名人故事、经史典籍、古人诗文、墓葬文物、景点楹联、地理数据等等,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和阅读价值。作者记述游览见闻是有选择的,不是只顾自己的玩兴,什么开心就写什么(其实那天,他们在狼山脚下的水上乐园玩得很“疯”,文中就只字未提),可见写作态度很认真:又因为善于穿插,所以结构匀称,毫无堆砌之感。文笔优美,语言精炼是本文的又一特色,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出来的狼山景色,都生动形象,充满豪情,又各有千秋!这一点也值得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小升初写作技巧及方法

全文共 2146 字

+ 加入清单

一、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二、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作文为什么写不长?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这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七、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等等。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八、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九、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十、要动连着动,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

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原句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写第一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写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其次,写读后感有它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像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也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的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应当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的先后次序也是可以互换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毕业生自我鉴定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为社会选择就业制度后,求职者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写好求职信。通过写求职信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也是“双选”就业的一种有效方式。学会写好求职信和填好履历表,是踏上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将求职信写得清楚、准确又有条理,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是吸引聘人单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写求职信没有成规,也没有统一格式,一般来说,求职信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用人消息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说明自己希望申请哪种工作。因为用人单位往往同时为多个岗位招聘人才,如不写清申请哪种工作,聘人单位将无法回复。

(二)告诉聘人单位,你对该项工作如何感兴趣,你有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才能,受过哪方面的培训和锻炼,对这项工作有何研究,有哪方面的成就等等。

(三)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资历,写出自己就读的学校名称、主修和选修的科目。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列出某些科目的考试成绩。

(四)求职信中还可以写进与求职有关的其他有利条件,如参加过哪些课外活动,做过哪些调查,有哪方面的工作经验等等。

(五)求职信的最后,应该提醒聘人单位留意你附呈的简历,请求给予回音等等。除了求职信的内容外,写求职信时还应该注意以下5个问题:

(1)写求职信时,字迹不要潦草,应清楚、工整,给人一种办事认真负责的印象。

(2)求职信应该具有针对性,每申请一份工作,应该认真写好一份求职信,以表示自己对申请这份工作很真诚。不要千篇一律的写几十份求职信到处投寄,其结果必然是处处落空。

(3)谦虚是我国人民的美德,但在求职信里过分谦虚,就不能正确反映出你的实绩和才能。应该在求职信里强调自己的长处,但是,在强调长处时,又要避免出现过于自负、自信。

(4)在求职信中需要用我觉得、我看、我想、我认为等语气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时,要慎重,否则会给聘人单位留下你自高自大、思想不成熟的感觉。

(5)字迹整洁,文句通顺,语气精练,切忌冗长,实事求是,突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100种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16441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的写作方法有几种?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100种作文写作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 .补叙法

【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9、略叙法

【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24、说明法

【特点】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9、突出重点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0、对照比较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1、赞美颂扬法

【特点】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42、静态素描法

【特点】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43、总分结合法

【特点】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44、特征举例法

【特点】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45、特征说明法

【特点】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6、重点突出法

【特点】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47、成长变化法

【特点】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48、实验证明法

【特点】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49、群体描写法

【特点】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现场目击法

【特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51、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2、动物自述法

【特点】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53、议论抒情法

【特点】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54、景物衬托法

【特点】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55、季节特征法

【特点】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56、随时变化法

【特点】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57、日内变化法

【特点】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58、定点换景法

【特点】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59、定景换点法

【特点】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60、移步换景法

【特点】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61、围绕中心法

【特点】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62、分类描写法

【特点】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63、听看想法

【特点】听看想法一般用于对刮风、下雨、打雷、下雪等气象变化的描写。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围绕同一景物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文章的笔墨既集中,又有变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和看到的交代清楚。在写看到的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等。

64、描写议论法

【特点】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最主要的是把描写和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描写景物时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把有关景物写具体。议论时要针对描写得最具体的景物进行议论。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同样要注意把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同样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具体的景物。

65、动静结合法

【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66、通篇拟人法

【特点】)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67、比较异同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68、景物幻化法

【特点】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69、借景抒情法

【特点】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70、方位介绍法

【特点】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

71、参观介绍法

【特点】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环境一般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因此记叙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同时要根据参观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把看到事物的外观特点和它的作用、意义结合起来写,这样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向导的介绍穿插起来写,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

72、画面组合法

【特点】采用画央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要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采取画面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73、分类介绍法

【特点】描写社会环境,除了描写社会环境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气候物产和光荣历史等。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就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进记叙,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特点。其次各类之间要互相关联,使各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整体,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采用分类介绍描写社会环境,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法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外,还要从报刊杂志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写作的素材。

74、触景生情法以

【特点】采用触景生情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是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其次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都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这样写来的文章就特别感人。这种写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75、粗笔勾勒法

【特点】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76、工笔细描法网

【特点】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77、画龙点睛法

【特点】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78、人物特写法

【特点】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79、动态速写法

【特点】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80、动静结合法

【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81、展开想象法

【特点】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82、比较描写法

【特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83、人物漫画法

【特点】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84、自我介绍法资讯站

【特点】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5、结合时代法

【特点】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86、步步深入法

【特点】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87、连续动作法

【特点】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88、交替叙述法

【特点】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89、概括描写法

【特点】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法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90、天女散花法

【特点】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

91、动作分解法

【特点】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的慢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快动作慢慢地放映出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这种慢动作的方法。采用慢动作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采用动作分解法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细小动作进行描写。

92、独白法

【特点】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93、对话法

【特点】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94、直接描写法

【特点】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95、回忆想象法

【特点】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96、梦境幻觉法

【特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97、一事写人法

【特点】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98、几事写人法

【特点】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99、对比写人法

【特点】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100、细节表现法

【特点】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320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小编收集了描写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一)确定一个好的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主题确立是否够好的标准是:

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记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记叙都必须围绕它展开。有些材料的运用看似旁逸斜出,其实它们一般都是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

(二)精心选择材料

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对此,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具体说来,这“挑剔”的标准就是:

1.围绕和突出主题所有占有、积累的素材,以文章的立意为标准,只有能说明和突出中心的,才可选而用之。反之,与中心无关,则应舍而弃之。

2.真实而典型真实指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而非虚构或杜撰(这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但真实的材料只有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才能恰当地表达主题,这就是“典型”的要求。

3.新颖而别致指选择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赋予别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以新意。

(三)谋定恰当的表现方法

记叙文的表现方法,就是行文的具体技巧。具体包括:

1.线索安排一篇记叙文,哪怕只是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也应有一条把材料贯穿起来的线索,如果所使用的材料较多,线索的作用更显得重要。记叙文的线索在具体的文章中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如时间线索、感情线索、逻辑事理线索等。

2.详略剪裁文中使用众多的材料,最忌半斤对八两式的平均用力。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容,才应详细具体地展示,而那些在记叙中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则应略写或省写。

3.结构和内容的调度相对于议论文等文体,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灵活自由,但如何开篇即引人入胜,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结构安排上,是大有讲究的。比如,在记叙顺序上,我们就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展开的过程讲求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对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初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小升初语文基础写作方法指导写事篇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的到来使世界都开始忙碌起来了,的考生们也都在准备的考试,对度考试和择校等方面还有什么疑问的呢?有网为考生们提供各种面试、学习、择校等技巧及经验,希望可以资助大家考得好成绩。在这里网网小编先网预祝大家考出抱负成绩。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傍边,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遍及性的问题。小学生的记叙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根据先后挨次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必然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傍边,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需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本身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罗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本身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挨次,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日记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1、仔细观察

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想写得详细、具体、完整,需要花时间仔细地观察。比如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从几个方面着笔,①玩具怎么来的②它的外表是什么样的③这个玩具怎么玩④平时总是和谁一起玩⑤你是否喜欢它,为什么。这样就能把一个物品写得很详细、很明白。日记材料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不注意观察,也会视而不见。因此,平时要细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所做的。

2、从生活中寻找日记素材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很少,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情。对学生而言,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不外乎是上课、写作业、课间娱乐等等,可是,当你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一道题,学会了一种新玩法,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定会很激动、很兴奋,在脑海里一定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些不正是非常精彩的日记材料吗?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日记。

3、剪贴

将报刊上的文章或图片、自己喜爱的邮票、照片等贴在日记本上,在旁边写上说明或感想,这种作法有助于提高写日记的兴趣。

4、写兴趣和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喜欢弹琴、跳舞,有的喜欢打球、看书,有的喜欢旅游、饲养小动物……写喜欢的东西和喜欢做的事就不愁日记没有内容了。

5、摘录

如果觉得实在没什么可记的,就把学习中看到或读到的名人格言、座右铭或写人物、写景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等摘录下来,以备今后写作文而用。

6、写心得

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缺点等等一些进步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另外,在读书之后,还可以写写读书心得。

总之,要想写好日记,就得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多练多写,更需要持之以恒。希望同学们从现在起就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因为写日记,既积累生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又练笔,是提高运用中文写作能力的绝好的办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快快拿起你们的生花妙笔吧!注意事项写日记,即便是一行字,也是在写文章。不断增加写的次数,写文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要想写日记,就必须得从一天的生活中寻找日记的素材,但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大多是日常的反复,怎样从平凡的生活中提取素材,这就需要一定的观察力。所以说,写日记也是在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给我一份信任,还您一个奇迹!

按理说天天写日记才是最好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多地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日记就变成了“周记”。很多同学觉得写日记特别地难,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说对写日记的认识还很模糊。下面从日记的内容、要求、方法三个方面来浅谈日记的有关知识。

要写好随感日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要写“感”。随感,就是在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看了一部电影,经历了某一件事后,自己的感想。因此重点应该放在“感”字上。至于书本内容,电影情节,事情经过,都不能人作为重点来叙述。

(2)写“感”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随感日记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向空发议论,只有联系自己的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3)写“感”要实事求是。有的同学写“感”,喜欢用表决心或空喊口号的形式来代替“感”,而且还脱离实际,任意拔高要求。人家看了很别扭,显得不真实。其实“感”不在高,而在“真”。有什么想法,就写什么感受,即使是一些暂时想不通的问题,也可以实事求是地写出来。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有助于锻炼意志,培养恒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作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4360 字

+ 加入清单

一、 学习指导

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是小学阶段作文中常见的几种练习形式,它对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作文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几种练习形式是分别要在“扩”、“缩”、“续”和“改”字上下功夫。尽管在写作上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它们的性质和作文步骤几乎是相同的。

首先,它们都是根据一定的已知材料来写,不是完全独立性的作文。

其次,它们都须阅读已知材料,掌握它的基本内容,提练出中心。

第三,它们都要以已知材料为基础,围绕中心进行种种联想和想象,丰富文中的人物形象,编织生动有趣的故事。

最后一点,它们都要求写出中心意思明确的文章。

1扩写。

扩写是将原文扩展,将原文扩展成较长的一段话或文章。扩写不改变体裁,也不改变原文的基本内容、中心意思和基本情节,只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补充,就像照样放大一样,也好比大树的添枝加叶。

扩写的方法主要是:

(1)扩写的原文一般不长,内容也比较简单。文章越短,每句话都要特别注意,以便掌握它的基本内容等。

(2)确定扩写点,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要确定扩写点,还要对原文做进一步的分析。如果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人物方面都有谁,谁是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等。在分析之后,看看短文有哪些不足,什么地方需要丰富和补充。这些不足之处就是扩写点。

想象要注意合情合理,合情主要指合乎人情,合乎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特别是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之间的合乎情理的交往。合理是指事情的发展过程要合理。合情合理的标准是能否真实地反映生活。因此,要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去想象,也可以借助书本中的知识,不能想当当然地胡编滥造。

(3)构思提纲,按提纲扩写。

扩写提纲由原文提钢,加上扩写点的内容组成,写作时要根据扩写提纲进行写作。

2缩写。

缩写就是把篇幅较长的文章,在不改变原文的写作对象、中心意思、写作重点的情况下,压缩成篇幅较短的文章,就像压缩饼干一样。

缩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1)认真阅读原文,深入理解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2)围绕原中心拟出“保留”与“删除”的提纲。

(3)对照原文,按照提纲进行压缩,抓住枝干去枝叶,抓住关键去铺陈;把具体的叙述改为概括性的叙述,把细致的描写变为简单的叙述。

(4)全文缩写后要连起来读一读,看看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是否连贯一气。行文时,要尽可能保留原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

3续写。

续写就是给文章的一部分(开头、结尾或中心部分)按要求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有时,给一篇文章,让我们按要求写成有连续性的另一篇文章,有点像连续故事和电视连续剧,这也是续写。

练习续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阅读文章的已知部分(包括已知的文章),掌握精髓。

这是续写前的准备。所谓精髓,是指中心意思、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有的是开头、结尾,那就要像写命题作文前的审题一样,抓关键词语的理解,掌握续写的要求方向。

(2)依据已知部分的内容和要求,调动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思考。

想象思考由于内容和要求不同,重点也有所不同。

给中心部分加开头、结尾,这不需要什么想象,主要是在掌握中心部分以后,考虑如何加个适当的开头、结尾,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在这方面可多考虑几个方案,再从中选定一个。

给开头、结尾加中心部分。这就要根据开头、结尾的有关词语的限制,在所规定的范围内,从选材、组材、确定中心来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确定具体的材料和中心,并进行组织材料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续写与命题作文基本一样,但是比命题作文受到的限制还要多一些。

给一篇文章写续集,则比续写中心部分更难一些。一是必须掌握原文的精髓,不仅仅是几个要求。二是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编织新情节,构思新故事,而这个新故事,必须是原文中人物和人物关系的新组合,新发展。这就需既要掌握住人物的特点,还要想象出新的情节,要做到合乎逻辑的发展。当然,这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样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3)制定写作提纲,但要考虑好再落笔。

加开头、结尾可不要提纲,但要考虑好再落笔。

写中心部分和写续集要和命题作文一样,必须制定写作提纲。写作提纲对续写来讲,还有一个作用,因为续写限制比较多,如果没有提纲的制约,信笔写去,很容易离题。因此,制定写作提纲对续写来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和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续写的文章不仅不能和原文脱节、矛盾,还要努力在语言上近似,就像一个人写的一样,不要搞成两张皮。

4改写。

改写是依据原文必变体裁、人称、结构或表现手法的一种作文练习形式。改写就像修改衣服,可以把上衣改成背心,把长大衣改成短大衣。改写大体有以下几种。

(1)文体的改写:常见的是把诗歌改成散文,把故事改成课本剧。

(2)人称的改写: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是反过来。

(3)写法的改写:把顺叙改成倒叙,把倒叙改为顺叙、插叙;把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一般叙述改为对话等等。

改写的最大特点是“改”。一般说,对原文的中心、主要内容不做变动,但其他方面的变化,要比扩写、续写大,因此要认真把握改写的提示和要求。

改写的方法如下。

(1)认真阅读原文和改写要求,把握住中心意思、基本内容和结构。例如:把故事改写成课本剧,这就是文体的改写。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剧本的一般格式,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2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及线索,把它分成几幕展现,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冲突,事态的发展。

3根据人物个性特点写好对话,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有感染力。

4构思、想象要合理,注意背景,道具等细节。

(2)改写诗歌时,要理解重点词、句、段,想象意境,把握住改写的依据。

(3)确定改写点,构思改写提纲。

(4)成文后要认真阅读,检查是否合乎改写要求。

二、佳作欣赏

例文1

原文

大街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厚,人踩上去脚底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扩写

纷纷扬扬的大雪,从昨天晚上一直下到今天清晨。大雪覆盖了大地,远处的山峰、古塔白了;近处鳞次栉比的幢幢楼房白了;公园、马路边的树林,变成了开满团团银花的银树。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厚,汽车轮子碾得积雪嗄嗄地响,行人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太阳出来了,灿烂的阳光映照在白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是工程大院开阔的院子。大雪后的院子,显得更加生气勃勃。孩子们纷纷走出家门,在雪地上玩着,闹着。大院东侧快堆成了一个大雪人。雪人足有一米多高,圆圆的脸蛋,特别逗人。大家围着雪人跳啊、唱啊,为自己的杰作欢呼。大院西侧的孩子们正在打雪仗,看来,“战争”已到白热化的程度,一时间,雪“弹”横飞,“杀”声阵阵,打得难解难分,大院上空飘荡着孩子们的笑声、喊声、欢呼声,这些声音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了下来了。

原文是一篇文章的片断,主要写大雪后,孩子们在雪里的活动。文章没有展开写,只是概括地点出了欢乐的气氛。

此文作者在扩写方面有以下特点。

第一,丰富景物描写,设置一些情节。

小作者设想了远处的山峰、古塔,近处的楼宇、树木、马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心旷神怡,丰富了原文的描写。原文没有写时间,作者为了让文章符合实际,增加一点曲折,增加一点色彩,也为了增加孩子们的欢乐,景物有了变化,使孩子们的欢乐显得更加热烈。

第二,刻画活动情景,烘托欢乐气氛。

原文写孩子们的欢乐时,只写了声音。小作者除了声音外,不仅写了孩子们的心情、动作,还写了堆成雪人后和打雪仗的场景,这样就把欢乐的气氛烘托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文2

村居(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改写)

“放学喽!放风筝去喽!”随着欢快的叫喊声,一群孩子涌出教室,各自跑回家里。到了家,他们赶快取出自己的心爱的风筝,陆续跑到村外堤旁的一块空地上准备放风筝。

这是农历二月的一天下午,和煦的阳光照在孩子们的身上,柔和的春风抚摸着孩子们的面庞。他们的脚步下,芳草正发芽生长,给大地披上一层新绿,黄莺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舞,唱出婉转的歌曲。堤边杨柳长长的、嫩绿的枝条在随风摇曳,像用它柔软的手轻轻抚摸着堤岸。田野里弥漫着淡淡的轻烟水汽,杨柳似乎被这美景迷醉了。

一个孩子说:“春天,景色多美啊!”另一个孩子接着说:“是呀,在这儿放风筝多带劲啊!伙伴们,赶快放风筝吧,看谁的风筝飞得高!”

话音未落,十几个孩子立刻扯起风筝线迎风跑去,十几只风筝陆续飞上蓝天。你看吧!有大眼睛的蜻蜒风筝,还有嫦娥奔月的人物风筝。这些风筝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黄色的,也有涂上各种颜色的。风筝有大有小,大的有一人来高,壮观精美;小的只有巴掌大,小巧玲珑。天空成了风筝的世界。这些风筝在春风的吹拂和孩子们的操纵下,忽而低,忽而高,忽而近,忽而远。孩子们一个个仰起脸,望着自己的风筝,跳啊、唱啊、笑啊、嚷啊,还觉得表达不尽自己心里的欢快。飞得最高最稳的还是那只神态飘逸的金鱼风筝。它睁着两只龙睛大眼,摆动着长长的尾鳍,在蓝天上飘呀飘呀 ,像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自由自在的遨游。放金鱼风筝的孩子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其他的孩子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

过路行人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田里干活的老农也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手里的工具。他们都抬起头,仰望天空,说着,笑着,赞赏着,议论着,分享着孩子们的欢乐。

一幅多么美好的欢乐的农村图画啊!

点评

《村居》是描写春天时孩子们放风筝的一首古诗,讴歌了春天的美好和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作者在对诗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有以下特点值得借鉴。

一,认真阅读原诗,抓住改写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小作者根据原诗重点抓住关键词语,如“早”、“忙”、“趁”。由于小作者能深入理解,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幅以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构成的图画就呈现在眼前。

第二,精心设计,结构紧凑。

小作者大胆想象,打破了原文的顺序,做了新的安排:

先写

接着写

然后再写

最后补加结尾,点明中心。这样安排结构紧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第三,运用多种方法,细致描写。

一是细写风筝:名称、式样、色彩、大小和各种有趣的飘拂情况,表现孩子们的情趣。二是刻画孩子们的情态:孩子们望着风筝,跳、唱、笑、嚷,孩子们的得意、羡慕等等的描写,把孩子们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训练设计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宣王爱听吹竽,一定要搞300人的乐队一齐吹奏。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赏赐。后来宣王死了,湣王立,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逃跑了……

请你续写这个成语故事,题目是“南郭先生逃跑以后”,写二三百字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英语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456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写作方法就是写作中进行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

学生写作时,如果语句平平,只选用一些普通的、直截了当的词,那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根本没有可阅读行,就像是一碗没有油盐酱醋面条一样,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和看下去的欲望,呆板、单调,没有可读性。如果一篇文章要让读者有可读性、有深度,同学们更应该掌握一些高级点词和语句来装饰你的文章,突出这篇文章的彩头,使文章增添文采,给读者以不一样的感受。具体方法可以参照下面的语句:

1. 画龙点睛,一篇文章的开头很重要。

在通常情况下,英语句子的排列方式为“主语+谓语+宾语”,即主语一般都会在谓语前面。但若根据情况适当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比如在文章的开始的时候写一些倒状语句或以状语为起始语句的开头,这样子的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如:

(1) There stands an old temple at the top of the hill.

→ At the top of the hill there stands an old temple.

在小山顶上有一座古庙。

(2) You can do it well only in this way.

→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do it well.

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它做好。

(3) A young woman sat by the window.

→ By the window sat a young woman.

窗户边坐着一个年轻妇女。

2. 避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为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富表现力,同学们在写作时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来表示同一意思,尤其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词语。如有的同学一看到“喜欢”二字,就会立刻想起like,事实上,英语中表示类似意思的词和短语很多,如 love, enjoy, prefer, appreciate, be fond of, care for等。如:

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likes watching television.

→ 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enjoys watching television.

我喜欢看书,而我的兄弟却喜欢看电视。

3. 合理使用省略句

合理恰当地使用省略句,不仅可以使文章精练、简洁,而且会使文章更具文采和可读性。如:

(1) He may be busy. If he’s busy, I’ll call later. If he is not busy, can I see him now?

→ He may be busy. If so, I’ll call later. If not, can I see him now?

他可能很忙,要是这样,我以后再来拜访。要是不忙,我现在可以见他吗?

(2) If the weather is fine, we’ll go. If it is not fine, we’ll not go.

→ If the weather is fine, we’ll go. If not, not.

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去;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就不去了。

(3) She could have applied for that job, but she didn’t do so.

→ She could have applied for that job, but she didn’t.

她本可申请这份工作的,但她没有。

4. 适当运用非谓语结构

非谓语结构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结构,适当运用非谓语结构,会给人一种熟练驾驭语言的印象。如:

(1) When he heard the news, they all jumped for joy.

→ Hearing the news, they all jumped for joy.

听了这消息他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2) As I didn’t know her address, I wasn’t able to get in touch with her.

→ Not knowing her address, I wasn’t able to get in touch with her.

由于不知道她的地址,我没法和她联系。

(3) As he was born into a peasant family, he had only two years of schooling.

→ Born into a peasant family, he had only two years of schooling.

他出生农民家庭,只上过两年学。

5. 结合使用长句与短句

在英语写作中,过多地使用长句或过多地使用短句都不好。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交替使用长句与短语,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这样不仅使文章在形式上增加美感,而且使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如:

At noon we had a picnic lunch in the sunshine. Then we had a short rest. Then we began to play happily. We sang and danced. Some told stories. Some played chess.

→ At noon we had a picnic lunch in the sunshine. After a short rest, we had great fun singing and dancing, telling jokes and playing chess.

中午我们晒着太阳吃野餐。休息一会儿后,我们唱的唱歌,跳的跳舞,还有的讲笑话、下棋,大家玩得很开心。

6. 适当使用短语代替单词

(1) He has decided to be a teacher when he grows up.

→ He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be a teacher when he grows up.

他已决定长大了当老师。

(2) He doesnt like music.

→ He doesnt care much for music.

他不大喜欢音乐。

(3) He told me that the question was now under discussion.

→ He told me that the question was now being discussed.

他告诉我问题现正正在讨论中。

7. 恰当套用某些固定表达

(1) He was very tired. He couldn’t walk any farther.

→ He was too tired to walk any farther.

他太累了,不能再往前走了。

(2) The film was very interesting. Both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liked it.

→ The film was so interesting that both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liked it.

这电影很有趣,学生和老师都很喜欢。

(3) Your son is old. He can look after himself now.

→ Your son is old enough to look after himself now.

你的儿子已经长大,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8. 尽量使句子带点“洋味”

(1) Dont worry. Be bold and try it, and youll learn it soon.

→Dont worry. Just go for it, and youll get it soon.

别担心,大胆试一试,你很快就会学会的。

(2) Thank you for playing with us.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e time with us.

谢谢你陪我玩。

9. 综合使用各类所谓的“高级”结构

(1) Now everyone knows the news. I think Jim must have let it out.

→ Now everyone knows the news. I think it must have been Jim who has let it out.

现在人人都知道这消息了,我想一定是吉姆把它泄露出去的。

(2) We had to stand there to catch the offender.

→ What we had to do was (to) stand there, trying to catch the offender.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站在那儿,设法抓住违章者。

(3) If her pronunciation is not better than her teacher’s, it is at least as good as her teacher’s.

→ Her pronunciation is as good as, if not better than, her teacher’s.

如果她的语音不比她的老师好的话,至少也不会比她老师的差。

10. 适当使用名言警句点缀

在写作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用上一两句名言警句来点缀文章,不仅使文章显得有深度、有智慧,而且会让文章在评分中上一个“得分档次”。如:

(1) As the proverb say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Though you fail this time, you needn’t lose heart. As long as you work hard and stick to your dream, you will succeed one day.

(2) There is a proverb goes like this “Life isn’t a bed of roses.” It is ture that it is likely for everyone to meet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life.

(3) In the modern world, more and more people live alone, which is not so good for our life. It is better for us to make more friends and enjoy friendship. Just as a proverb says, “A near friend is better than a far-dwelling kinsman.”

[关于英语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技巧

全文共 1850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不妨看看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以下仅供参考!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   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读后感写作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记叙文写作方法精选

全文共 4881 字

+ 加入清单

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小编收集了记叙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 记事的文章

1 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 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 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 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 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 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 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 要注意多次点题。

7 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 叙事文章不要平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 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 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 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 写人的文章

1 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 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 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 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 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 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 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平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 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 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 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 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 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灵活运用想象的方法写作

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我们读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脑海里会出现一幅幅桂林山水的图画——漓江的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那样的绿;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那样的秀,那样的险。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离不开想象。那么,想象在我们的习作中有什么作用,我们该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习作写好呢?

一、平日寸注重想象力方面的训练

习作就是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习作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习作,离不开想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想象方面的训练,习作的时候,我们才能合理地展开想象。

1.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

(l)看影视作品,训练想象力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米老鼠和唐老鸭》等优秀的影视作品。在看完一遍后,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关掉声音,根据画面中的小动物的动作、神情,想象它们的语言,并能进行创新,使它们的语言更加生动。

(2)从实践活动中寻找灵感

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后,同学们要写好活动日记,把印象深刻的事情详细地记录下来,在班上和同学交流,为日后写想象作文积累素材。

同学们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劳动课,锻炼自己的想象力。比如:为纸娃娃添眼睛——钉纽扣。在美化纸娃娃的同时,同学们学会了钉纽扣,并产生了联想——纸娃娃的眼睛像黑黑的纽扣。

2.阅读文学作品,积累素材

文学作品中有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故事情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同学们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熟悉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词汇和人物形象,可以为同学们展开想象奠定基础。

二、运用多种想象手法,进行想象训练

同学们要想在习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想象,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想象手法,才能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情节。

1.比喻想象

比喻想象,是指在写甲事物的时候,联想到乙事物与它有相似的地方,就用乙事物来比喻甲事物。比如:“池塘里的小蝌蚪像一个个欢快的音符”,这是形状上的相似。此外,对于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在比喻中可以说明,也可以不说。比如:“荔枝皮像胭脂一样红”,就表明了“红”的这个相似点。

2.比拟想象

比拟想象分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想象是指在写物的时候想到它的某些特点与人相似,就把物当作人来写,直接用写人的词来写物。比如:“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这句话就是用写人的词语——“贪婪”来写杨梅的。

拟物想象是指在写人的时候想到他的特点与物相似,就把人当作物来写,直接用写物的词语来写人。比如:“东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夹着尾巴逃走了”,用写狗的词语——“夹着尾巴”来写东郭先生。

3.猜测想象

猜测想象是指在写入或写事物的时候,对相关的问题做出猜测性的描写。比如:((威尼斯小艇》中“去做生意、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上教堂去做祷告”,就是对“商人夹着一大包货物”“小孩有保姆伴着”“庄严的老人夹了《圣经》”的有关问题——去做什么——的猜测。

4.对比想象

对比想象是指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想到与它性质不同的另一个事物,就将它描写出来加以比较;或在写一个事物这个侧面的时候,想到情况与之完全相反的另一个侧面,也描写出来加以比较。比如:“我的爸爸是一个教了20年书的普通老师,他不像江涛的爸爸,每天都有应酬;也不像黄蓉的爸爸,常常有买不完的便宜货。他呀,有批不完的作业本,备不完的课。”

5.回忆想象

回忆想象,是指在感知甲事物的基础上,回忆起与之相关、接近或相反的乙事物,并描写出来。比如:“每当我看到……时,就会想起……来。”

6.幻想想象

幻想想象是指对未来的想象,它表现为描述人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幻想,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思想感情都是很有作用的。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从幻想到现实,一种从幻想到幻想。比如:《书包减肥记》就属于前一种思路。文章开头,写“我”用小秤称出了自己的书包足有8斤重——晚上睡觉时,梦见书包瘦了、轻了,自己感到特别轻松、快活。一觉醒来,“我”发现书包依旧是鼓鼓的。文中“我”对“书包减肥”的幻想,其实正是“我”对学习压力过重的抗议。

通过一系列的想象练习,同学们的想象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如果我们在习作中多运用想象的手法,我们的习作将会更加生动、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尊严》写作方法介绍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指导】

尊严是生命的尊贵与庄严,是人类精神层面上最高尚的词汇之一。没有尊严,高大的身躯会显出渺小;而有了尊严,卑微的生命也见得伟岸。也许我们不会每天把尊严挂在嘴边,但是我们的心中一定为尊严留下了一个宝贵的位置。

不仅个人有尊严,国家、民族也有尊严。在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不惜不懈地斗争,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指导目标: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帮助学生写好关于尊严类的文章。

指导方法

1、做好审题。

尊严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究尊严?学生理解后,根据理解去找生活中的事情。通过审题知道我们应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2、做好立意。

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并不是很艰难的事。当面对别人的挑衅或无理责骂时,我们不卑不亢地据理力争,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当面对一个比自己弱小的人时,我们不欺负而是礼貌地对待他,就是在维护他人的尊严;当面对一些身有缺陷的人时,我们不是给予对方鄙夷或怜悯,而是给予对方同情和帮助,这就是在维护他人的尊严。

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立意: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会有尊严。

尊严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他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成功。

3、做好思路的开拓。

尊严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更是民族、国家的立身之本。朱自清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宁愿不吃美国救济粮而饿死。我们想想,伟人之所以伟大,伟人之所以永远被我们铭记,除了他们自身的才华、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外,更在于他们高尚的人格,为人类所贡献的精神财富。

4、动笔开始写作,注意语言的通顺,围绕一件事情,将文章内容写得形象生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