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朽的史诗精彩20篇

《终极胜利》集中展现了潍县集中营内日军与侨民间的对峙,这些留在中华大地上的侨民已经做过人生的选择,像李爱锐一样在民族正义面前,舍弃了家庭与财产。下面是开学吧网为大家提供的影片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000

作文

64

爱丽丝英雄史诗《生化危机终章》观后感

全文共 1523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完结篇,好的地方和差的地方在哪里,慢慢来研究。

玩画面

首先,安德森是一个很会玩画面的导演,这种画面感又不像扎克施耐德那样极致的突出,又不像迈克尔贝那样狂轰滥炸,毕竟都是拍广告出身,他属于注重视觉为电影本身服务的那一类。比如《黑洞表面》,在飞船破裂那一刻,一个氧气筒从内到外高速飞向观众的长镜头,展示了爆炸后飞船内部气流外泄的场面,极具视觉张力;又如《兵人》和《三个火枪手》,画面拥有相当的震撼力。

因此《生化6》的场面不是盖的,通篇昏黄的色调,废土风格,如潮的丧尸,这种宏观场面渲染花不了多少钱,就跟贴PPT一样,有多少用多少,而且作为末日风格电影这种良好的场面戏依托,本片的视觉效果不是问题,那场燃油戏场面很大,效果惊人。

但问题来了,本片不要看3D、不要看3D、不要看3D,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因为本片拍摄风格是前两集不同,是导演回归B级片质感的那种调调,晃动的画面和色调,根本不适合3D载体。另外他的优点就是工业质感很强,这个人很迷恋金属,电影中很喜欢追求那种铁迹斑斑的感觉,恨不得所有电影都发生在废弃的工厂和车间里,片中那辆装甲车几乎是从《死亡飞车》里穿越过来的。

玩剪辑

其次,他另一个优点就是很会把控剪辑,凡是拍广告出身的导演,视觉和剪辑这两项内容觉得不会差,还记得《兵人》开场卡特罗素从新兵入伍到老兵那段近三分钟的蒙太奇手法,一气呵成,随后《死亡飞车》又将剪辑玩的炫酷,到了《生化6》中,这种连场的打斗是炫耀剪辑的好场所,但他把能量全用在了主角PK的渲染上,片中大段的格斗戏张弛有度,快慢镜头切换把握的很是得当。这么多年了,他用这两点优势,从画面到剪辑,将老婆拍得无所不能,极具美感。

关于安德森的最大弱点,其实他电影节奏掌握不好,有的电影节奏飞快,如《魔宫帝国》、《死亡飞车》,有的则相当拖沓,在《兵人》《庞贝末日》《生化危机5》中尤为甚。而《生化6》呢,又轮到节奏快的时候,所谓一快遮百丑,倒是没让这部电影观感并没有突兀,虽然也有尿点,这其中并不是文武戏脱节,而是本身导演就这一个弱点。

打通关

“电玩导演”最擅长的就是打通关式剧情。这里并不是说他不是讲故事,他之前几部口碑比较好的作品都是这样,小情节出彩,从头到尾一路打怪。

或许这样的剧本换了谁都够喝一壶的,但遇到会讲故事的导演,后者会将该故事调配得当,让整体看上去并不突兀,但保罗安德森没有这种功能。但他讲故事有一个优点,也是发挥了其广告导演最大的长项——擅长调动观众情绪,这一点跟迈克尔·贝很像。

以主角们从路上到进入保护伞公司内部的戏为例,真是跟玩游戏一样,一个关卡接一个关卡,装甲车、换坐骑接着飙车,大楼保卫战,再到公司风扇、通风管道、直到遇见大BOSS,通过快节奏和剪辑烘托出的强大的气氛,这一点电玩导演还是很擅长的。

但不爽的地方在于,电影最后没有出现大怪兽,可能受限于资金,真的是资源最少的一部。前几部最起码还有舔食者或者追迹者,本片除了那个飞行怪之外,虫嘴马基尼也就露脸几秒钟,不过瘾(或者删了不少内容)。话说电影版拍到第六部,好像暴君还没有在电影中亮过相???

结语

所以来说,自己追了保罗安德森这么多年,从当年的粉丝,到粉转路人,再到本片再度能看到其昔日的特色,这货什么调性自然心知肚明,感觉他这几年有点像迈克尔贝,并不是风格,而是路线,后者扎进《变形金刚》的圈子里出不来了,当年《勇闯夺命岛》、《绝世天劫》的锋芒再也不见了,而期间一部《健男抢钱团》《危机13小时》能看到放开手脚后当年的风采,保罗安德森也是一样。《生化危机》这个项目终于完结了,媳妇任务完成,算是个积极的信号,以前的那套东西还没丢,等到之后,再来点猛料猛片,毕竟俺多年以来培养起来的小情绪还是有的,给点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作文 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面对着前后的围攻,使我们的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 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使红军有了更好的战斗措施,那就是”避敌主力,诱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可是又惊又险,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版,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爬过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夺下沪定桥长征所以能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衙门在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

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信念永存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

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胜利的步伐总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来的,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留下了《忆秦娥》: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英雄史诗不朽丰碑高中

全文共 1704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时间是治疗心灵的最好的针剂”,往事如烟,缥缈婆裟,无论成功与失败,顺境与挫折,各种人情冷暖,众多缤纷繁芜,都会随着时间的飞逝永远的被遗忘在身后的风尘中,而尘埃终会落地……其实,在这些零落的尘埃里,总有一颗水滴虽经受了流金岁月的洗礼依然明亮如初,在鲜为人知的角落绽放着自己的光彩,柔和却不乏刚强……

轻轻挑开水滴外面的薄暗纱,看,上面映着的是他的面孔,笑容灿烂而坚毅,手持长枪,背负旅行包,别着手榴弹,注视着自己的家乡,守卫着无限留恋的领土,可他的背后,却是硝烟滚滚,炮火纷可,而他,在一场惊心动魄又无比艰难残酷的战争中,却永远地闭上了明亮的眼睛,无声地撒手人间……

他,就是左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将领。水滴刹那间晶亮起来,忽地一闪,出现了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的画面。狂妄的日寇在屡次遭受左权军队的打击后,不甘失败,又调集了3万多兵力,发动了空前残酷的 “铁壁合围”大“扫荡”,并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辽县进犯。25日,为了掩护后方机关的同志们跳出包围圈,左权率嚎坚持指挥战斗,自己直到最后才开始突围。

看吧!那一道道血痕镌刻着他英勇拼搏,不屈奋战的壮举;那一声声冲锋号角迸发这誓死保卫祖国的豪情;火光冲天,炮声连连,可左权只把它视为微小的尘土。他热血沸腾,敌人千军万马都在他刚毅的面容前颤栗了!当队伍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在他身前爆炸,左权不幸英勇牺牲,年仅37岁。

这时,连空气也变的凝重肃穆,哀伤的气氛笼罩着人民。左权牺牲,全军悲恸,左权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军队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朱总司令,诗悼忠魂: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水滴逐渐暗淡了下来,令人惊异的是,水滴上竟然捧出了一朵洁白壮丽的鲜花,花的背后,是巾帼英雄——冷云。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军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这一天,她们在牡丹江地区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准备渡河的冷云等人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役。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大部队迅速摆脱敌人,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女投江,气节令人震撼!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

一阵清脆的歌声把我的思绪牵引到了王二小的身上。原来,抗战时,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关键时刻,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一举全奸了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山坡上。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至今。

啊,小英雄,你安息吧!这山坡不会再容鬼子践踏一步了!你看,山坡上长满了青草。你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记载着你的英勇的“血色石”,不正默默地向人们讲诉着你的故事吗?

现在,战争早已是过去,无数革命烈士以热血保卫了祖国,为五星红旗添上了鲜红庄严的一笔,幸福的时代使人们忽视了许多纷飞的记忆,可我们的民族英雄在今天的世间仍是一颗耀眼的明星,灼灼生辉!我们不应忘却历史,中华儿女不会忘记历史,尽管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但是,英雄是永远的丰碑!

向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这次主题展览精彩纷呈,主要有5大看点。

内容全面权威。展览涵盖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既宣传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又安排专题和单元反映陕甘边根据地政府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重要贡献,不仅充分展示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还生动展现普通官兵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

主体脉络清晰。展览内容编排以时间为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包含前厅、序厅、前言、结束语和6个主体部分:一是“战略转移踏征程”,主要反映苏区创建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二是“伟大转折定航向”,主要反映中央红军坚持与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斗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三是“浴血奋战勇向前”,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高超军事指挥艺术指挥下,各路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战役战斗的胜利;四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形象展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突出展示红军将士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信念;五是“胜利会师开新局”,主要展示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六是“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史料文物丰富。这次展览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线总长约260米,共展出各种图片275幅,文物252件,艺术品45件,新创作油画雕塑等5件。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红军战士过草地吃剩的半截皮带、泸定桥的铁索等一批珍贵文物集中展出。

艺术感染力强。展览综合运用主题雕塑、大型景观、油画插画和音视频、组合照等形式,以及大量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精心遴选“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30个经典长征故事,生动展现了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

主题景观如临其境。展览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处大型主题景观,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比如,“过雪山草地”主题景观,不仅实景设置了雪山、水草地,还运用声、光等手段营造了寒风呼啸、雪花漫天的天气效果。此外,每个主题景观标牌上还印制了对应的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翔实的图文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关于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我阅读了《光辉的旗帜》这本书,既自豪,又感到内疚。

回眸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这使我非常澎湃。那是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在391高地的反击战打响了,邱少云和战友们趁着夜色埋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等待进攻。

12日中午,突然飞来四架敌机,在埋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正落在邱少云的身边,四撒飞进燃料液溅到了邱少云的腿上,他顿时就成了火球,其实邱少云后面就有一条水沟,他只要退后几步,在水泥打中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熄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在高山上的敌军发现,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和整个战队的胜利邱少云忍着剧烈的疼痛,一声不吭,这么痛苦是为了谁?为了党、为了胜利,邱少云壮烈的牺牲了,战斗胜利了,邱少云是牺牲了,可他崇高精神却没有死,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在战友们的心中永存。

想起烈士们的事迹,和自己相比自己真的是差的太远了,自己学习上有点不努力,这是我真实和烈士差太远了,倍感内疚。

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儿童,21世纪的主人,生在蜜罐里,长在幸福的圈里,根本不知道酸甜苦辣,通过书本知识的内容,粗略的了解到了中国——母亲。在今天的辉煌里,确实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现在,人类的进步,社会的竞争,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作为新世纪的身份,深知任重而道远,面对现实,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其次的就是要抓紧黄金时代,刻苦学习,打好基础,虽然自己记东西的能力不太好,但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坚韧不拔的精神,超越自我精神,去学习,去拼搏,学习扎实,攀登知识高峰。像袁隆平爷爷那样,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喜欢,人民爱戴的有用人才,这样才不辜负先烈的遗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战史诗巨作《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首映,太爽了要二刷,可惜大陆砍了30秒(砍了 绰号好莱坞 的一段,还有最后日军守将切腹的一段),还是心甘情愿吃下美帝的这颗爱国主义安利,嗷;

虽然是战争片,但里面爱情戏的单纯与曼妙让人心悸,比你的名字深刻太多;

攻防战刻画的实在明晰,非常有身临其境感,大多观众从头到尾弦子都在紧绷;

看之前有人在知乎live有人问Andrew:你的形象非常tender,为什么会接受这个角色?Andrew竟无言以对,然后一边笑一边回答,“大概我比较需要一些强势的角色吧”。事实证明,虽然并不“强势”,但表演精彩纷呈;

喜欢二战期间的美国女人的装扮,哎呀真是喜欢;

最后的旋风踢手雷动作戏简直走错片场,感觉是导演任性的一枚彩蛋;

幽默,幽默,真幽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例文2:年轮·史诗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树的年轮,是风与晨曦对叶儿的私语?是一本为风霜雨雪浸湿了的勇者的日记?是一个用来指点江山测度方位的罗盘?

伴着成长的脚步,我寻觅着,只为了一个答案!

藏经阁里的卷卷汗青告诉我,年轮,是伟人用夸父逐日的赤足刻下的印记。

一颗宝石轻盈地腾身入水,漾开了一池悠阔的涟漪,那就是树在风蚀雨侵后留下的记忆。当胡马度过阴山,长戟与马刀相格,为了逐寇平乱,为了安邦兴国,卫青,霍去病,你们就是那一口活水,润泽了大汉王朝干渴的根系,于是才有了葱郁的华夏!

举杯独酌于月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时,尽领千古风骚的李杜,依旧是绣口一吐便是一树芳菲,沁香了半个盛唐!座座辉煌的丰碑啊,在今天的阳光下已经泯为历史的金尘,铸成了一圈又一圈的伟业,时代的信仰,在后世流芳,流芳……

在四六分水的伟大的都江堰上,看着那“鱼嘴”,抚摩着“离堆”,我知道了,年轮,又是平凡人用血与汗,搅拌着智慧书写出的宏篇巨著。

当曾经叱咤风云的王者倾尽了生命之水,在尼罗河畔安详地长眠时,是谁,在原木的滚动声中,在河滩上的沙地上,矗立起座座奇迹?当外寇的铁蹄焦黑了塞北的土地,龟裂了痛苦的呻吟,践踏了一个王朝的尊严时,是谁,巨石一般耸立于云端,只身化为一条绵亘万里的中华的脊梁,将一腔轩辕情,磅礴在华夏大地上?当红墙内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奏响了国家将亡的丧钟,当黄河的决口冲垮了腐朽统治的坝堤,当满路的饥民的哭号声震颤了殿顶上的琉璃金瓦……是谁,一声怒吼,倾圮了半边阴霾,唤醒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你们!你们是浩浩长江上腾起微浪,是油油的黑土上升腾起的袅袅炊烟,是你们用平凡的双手和赫赫英魂,勃发出新一层的年轮。历史虽没有记住那么的名字,但你们威武的身躯却永远亘立在天的那边,像山一样,巍峨,巍峨……

年轮啊,你是华夏文明浸润灌制出的唱片吧?你高亢地唱过秦皇汉武的枭悍,轻咏过天宝贞观的辉煌;你也曾嘶哑着嗓音转动着辛丑年的羞辱,低吟过天皇野蛮啃噬着雄鸡的翅羽……拭去斑斑血迹,中国,在今天,在明天,都必将奏响最雄奇的乐章,让整个世界震颤!

我终于明白了:年轮,是历史诗化了的花环,是人类一切崇高精神、美好节操、深邃思想熔铸而成的一尊金环,震古烁今!

但你迷茫无助时,请停下你的脚步,肃然于这一圈圈的年轮史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战争史诗巨制惊沙观后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没有硝烟和烽火,那么它怎么能叫战争?如果没有流血和牺牲,那么它怎么能够胜利?“惊沙扑面、呵气成冰、敌众我寡、后继无援”,在这样物质贫乏的绝境中,西路军却义无反顾的对抗着国民党马家军的五个团。当马蹄翻飞,重扫而过,扬起多少的尘土,一枪枪的炮声中,战争从未停歇。

守城三日来的殊死搏斗,我最难忘怀的就是那巾帼的英雄桂芳。她是英勇的,她不输于任何战士,已经怀孕的她却仍然选择留在了战地,或许她是对不起她的孩子,那个还未出生的一个生命。但是她一定对得起这里的将士们,对得起这个国家。她是幸运的,虽然她湮没在了枪声中,但是是湮没在秦基伟发出的枪声中,她没有成为俘虏,没有像文护士和其它女战士那样在马家军的凌辱中死去。

在惊沙中洒下了多少的血泪。是文护士被俘虏后衣不蔽体的死在凌辱中却不愿屈服的坚强,是韩士宏拿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义无反顾,是彭定山毅然决然的写下自己姓名,唱着歌,拉起手榴弹,扔向敌人的视死如归,是秦基伟领着西路军冲出马家军重围的英勇不屈,西路军的壮士不是孤独的灵魂,历史的惊沙也永远不会埋没血染的英雄墓冢。

中国近代这条路走得太长,太长了,有着太多我们不能忘记的东西,也许我们已经记不清血战了多少地方,更加记不清换过了多少的将领,但是那一份爱国的情怀,那一种坚定的信念却永远涤荡在无数人民的血泪中,更加撑起了共和的大厦,使丰碑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了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毛主席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应,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云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我国革命不断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在长征胜利80年后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关于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伟大的长征中,参加长征的安徽人约有3万人,占长征总人数的七分之一左右,分布在三个主力部队。其中绝大多数在红四方面军。在红一方面军有王稼祥、李克农、黄镇等,红四方面军有洪学智、陶勇、皮定均等。他们坚决反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以及战胜国民党军队的殊死战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的的高级将领。

参加长征的100余名安徽籍将军中,解放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2人,中将10人,少将88人。在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之一金寨县,诞生的59名将军中,有51位参加了长征。此次纪念展共展出了109位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除王稼祥、黄镇、胡迪、黄正平和5位参加长征的女战士外,其余100位全是将军。此次展览不光有图片资料,还有许多当年长征中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和文件等。据了解,这些珍贵资料是从六安、金寨、芜湖、安庆、巢湖、泾县六个地方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调集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征悲壮史诗《淬火成钢》观后感

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红色题材的主旋律创作,《淬火成钢》最大的突破在于精准还原长征历史,艺术呈现长征精神。创作团队在对历史环境和事件整体深入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加工,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呈现给观众一个有中国精神、中国情怀、中国力量的故事,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淬火成钢》以长征的重要节点布局叙事结构,完整、合理、准确地再现了纷繁复杂的长征历史时空。全剧从1936年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密谈合作开始,直至山城堡大捷结束,对会师三方一、二、四方面军都做出了新的呈现,打破了以往长征题材影视剧中,更多偏重第一方面军的倾向,对第二、四方面军的贡献和牺牲,也做出了极具冲击力的刻画,完整地展示整个长征历程。同时,本剧以三方大会师为历史焦点,全面展现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功绩,呈现了全民北上抗日的核心主题,在剧情建构上体现出了史诗巨作应有的格局。

史诗作品的时代感最终需要丰满、鲜活的人物性格来承担。本剧在人物刻画方面也显现出编导独到的艺术功力,在全景式、多线索的叙事推进中注重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塑造,避免脸谱化、概念化处理,既精准刻画了当时中国社会大背景下国共两党间的大对决,同时还客观地描写了长征时期党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在还原三军大会师前后特殊的历史情境中,通过多重人物线索极大地增强了戏剧张力和吸引力。其中对革命领袖人物的塑造,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大胆起用新演员演绎,注重性格刻画,给观众提供了一种新鲜感。对众多争议人物的塑造也取得了重要突破,遵照史实给予还原,在历史维度上体现出长征路上多层次、复杂的“人”的因素。同时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本剧中多组虚构人物的形象塑造也相得益彰,通过铁家父子、王家及程家兄妹和三界庄何月娥一家在大会师前后的坎坷、历练和成长,以“人民的群戏”辅助反映了当时红军到达陕甘地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普通老百姓为完成三军会师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真实领袖事迹和普通虚构人物的交织,使得剧作结构趋于平衡,更为全面生动地诠释了全民长征精神。

《淬火成钢》在制作层面延续了八一厂一贯厚重、精良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很多有质感的场景、细节和对话,都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打磨才得以呈现,这也体现出创作团队是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挖掘中国故事。特别是本剧对战争戏的拍摄,借助后期特效技术打造出过去电视剧中难以完成的战争场景,达到接近电影大场面的水准,真实且具感染力,满足了现代主流观众的视听需求。

当下的主旋律影视剧,与市场和观众的有效对接是重点,也是难点,其突破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创作思想、创作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也在于贴近时代、贴近观众并且合理地运用新的策略和手段。在探索主流电视剧如何与大众审美接轨上,《淬火成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目前影视观众普遍年轻化的前提下,他们对战争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和视听都有着高标准和高要求。一方面,坚持在史实、史材、史德的基础上真实还原历史、艺术呈现历史;另一方面,注重历史与现实精神的共振、共鸣,实现与大众更直接、有效的情感对话。主旋律的红色题材电视剧要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必须让观众从被动观看转变为主动观看,需要从业者用更多的智慧,从创作、发行到播映,多管齐下,实现对主流价值观更好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进火红的七月。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 中国共产党。 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那风雨飘摇的岁月。在那个时代,做一名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为革命牺牲生命。血雨腥风之中,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

流金的“七一”,燃情的“七一”,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银镰砸碎旧世界的机器,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革命先辈们怀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豪言壮语,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怨无悔、永往直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九十年征程岁月峥嵘,九十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东方巨龙正在崛起腾飞。看,南极上空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 “神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日益繁荣,香港澳门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科技迅猛发展……那些曾经蔑视我们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90年成功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长征,是在党和红军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紧急关头,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也是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一次伟大进军。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这次惊心动魄的远征,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是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壮丽史诗,是人类革命史上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自鸦片战争以来百多年中国历史,是一部救亡图存、寻求振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成为一次划时代的历史转折。它将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推向了波澜壮阔时代革命的潮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用一种震古烁今的伟大精神激励一个古老民族自救自强的信心,成为我们百折不挠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的长征精神,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彻底改变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也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

雪山草地,刻下前辈铿锵的足迹;战火硝烟,铸起先烈英勇的雕像。从红军长征到新长征,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力赛。今天我们告慰革命前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伟大的长征精神传承下去,激励和推动我们去完成新的伟大长征,用时代的创造发扬光大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画卷中的史诗作文

全文共 136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幅空灵的画卷翩翩而来,如流水倾泻般舒展的打开。展现在我眼前的,已不再是单纯的色彩,而是中华民族灵魂的一种舞蹈……

仍然清晰地记得我年幼时懵懂地望着吴道子画在寺院墙上的长江的情形。他仅仅沿长江行走了两日,就能够对长江的一涛一浪,一波一澜了然于心。于是,他泼洒挥毫,笔触间奔涌出一种磅礴的气概,抑扬顿挫间吞吐出一种惊涛骇浪的美丽。他笔下的长江,滚滚的波涛仿佛在向世人嘶鸣,在天地间留下久久不绝的回音。他笔下的长江已超然于世俗眼光之上,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前进,成长的声音。

能够让长江奔腾笔下的人,必然是一个心境旷远的人。中华民族慷慨豁达的精神,也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旷远沉沉地撞击着我的心扉。有什么东西在我耳边轻轻回响——我也许听见了内心拔节的声音。

吴道子的画卷充满阳刚,而近代一位不知名的画家的画幅却满含温柔。那幅画描绘的是一个静谧的夜晚,繁星闪烁空中。在柔软的,半人高的芦苇丛中,几只小山雀正在低语。它们有的半张着覆满细绒的翅膀,惺忪地瞪着双眼,有的依偎着同伴窃窃私语,兴奋地扑腾着跳跃着。一种家的温馨和惬意,在不知不觉中漫上心灵。我不由得放轻呼吸,生怕惊扰了它们。

“家”亦是中华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即使最豪迈的英雄也难免流连于儿女情长,家长里短。“家”在中华民族的信念中,是最可信赖的港湾。两次观画的经历,使略为懂事的我追随历史潮汐的脚步,试图用心贴近祖国伟岸的心灵,去体验一次又一次的成长过程。

历史的车轮不停息地向前,时间洗净了历史曾经在人们心中烙下的伤痕。现代的画风也因此变得简洁明快。在一次回廊画展中,一幅油画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这幅油画以金灿灿的艳红为底色,仿佛深秋寂寂的骄阳,热烈奔放而不灼热。在艳红的底色上,用金黄色堆叠出一望无际的稻田。饱满的麦穗中满蕴着丰收的喜悦和未来的希望。不远处,一个带着粗糙草编帽的年轻妇女正扛着扁担渐渐走来。经历了一夏的辛勤劳动,妇女的圆脸盘被晒成了红黑色。她咧开嘴憨憨地笑着,露出极其雪白的牙齿,言行见流露出一种难以遮掩的闪光喜悦。也许她的心中正为今秋的满载而喜悦?抑或是正盘算着即将来临的春节?画家为了能够充分表达这种喜悦,竟一层一层地把颜色涂抹上去,却还嫌颜色不够明亮,不够热烈。然而这幅话所传达的温暖,已经能够像阳光那样照亮,抚慰人们的心灵。是呵,我在成长,祖国也在成长,勤劳朴实的中国人遭遇历史的春天。在这个时候,任谁也会不由得从心中歌唱出来,而这个难遇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人的勇敢创造。

勤劳、勇敢、创造,这些闪光的词汇就像一条永不停息地奔涌着的河流,在中华历史上一代接一代,一年复一年的传承下去。你、我、他,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的身上不可能具有惊天动地的品格。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却与生俱来的拥有中华品格的烙印。尽管我们很难细细分拣,但它们却融于我们的血液中,在不经意间指导着我们一次次的选择。就像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是中国绘画中的重中之重,但在国外画坛中却难以寻觅。

同样的,一如中国绘画的历史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民族内涵的体现也会越来越丰富。像万花筒般不断变换的色彩,同样也会越来越多的向国门之外的人讲述着中国古老文化和古老中华焕发出的生机。

我将继续用色彩装点出我成长的历程。同时,单纯明亮而又斑斓的色彩也将在中国历史上演绎着更加辉煌,更加绚丽多姿的舞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是的,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历史又出现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幕:伟大领袖毛泽东站在高高的天安门城楼上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天安门广场上顿时欢声雷动,游行群众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作为党、国家、军队的缔造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他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有首歌唱得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是的,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不满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为了解救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毅然离开家乡韶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湖南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广泛地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参加过党的“一大”,领导过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给国民党反动军阀以沉重打击。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了!”1927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在井冈山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央红军连续打退了蒋介石四次反革命围剿,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中央根据地,并且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必须坚定不移的长期坚持下去。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受到了非人的待遇。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坚定地走革命的道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恢复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革命节节走向胜利: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毛泽东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艺术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思想万岁!”这是天安门广场上亿万群众热情而真诚的呼声。敬爱的毛泽东同志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他的光辉形象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间谍同盟》打造史诗级旷世之恋观后感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半夜写的影评因为自己的蠢不小心全部不见了,心情和丢钱包那天没差多少,反复地又看了好几遍预告片试图回味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可能有些感觉表达出来就不会有第二遍了,虽然知道没法复制,还是想努力拼凑出我昨天有关于这部电影的一切。

微博电影领了优惠券又不想白白浪费,选来选去决定一个人去看这部电影,预告片看的也没太认真,只是一下子被男女主的状态吸引,只把它当做一部打打杀杀枪战啥啥的电影,整场只有六个人看,开场前几分钟进来的小情侣在身后不停地嬉笑时不时踹到我的椅子,让我觉得这注定是一场不消停的电影,然而在开场后片头还在放制片公司的时候,全场又默契地鸦雀无声,现在想想那是种是和整部影片的氛围相呼应的安静,并没有激烈的打打杀杀,感情线也远比我想象的顺利。

我不懂电影要的什么技巧,只觉得好电影让人融入其中,我想这对我来说就是一部好电影吧。

但我还是想说这个电影名起的(或者说翻译的)太烂了。

还有就是,也许在我这种极度想爱的人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溢着爱意的吧,真希望有人能跟我一起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2090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走进展厅,最显眼的3根立柱上陈列着毛泽东同志对长征意义的概括,立柱背后是红军过草地的大型组雕,立柱前面是介绍长征概况的视频投影和巨幅地图--2000平方米的展览就是从这里层层展开。

“什么是长征?”“长征期间发生了什么?”“长征有何重要意义”“长征精神为什么伟大”……为了让观众们通过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这次展览作了精心安排。

展览内容编排以时间为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分为“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浴血奋战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胜利会师开新局”“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6部分,涵盖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

“相比以往,这次长征主题展的内容更加全面,既宣传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又安排专题和单元反映陕甘边根据地政府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重要贡献,不仅充分展示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还生动展现普通官兵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黄亦兵说。

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泸定桥的铁索等一批珍贵文物,“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30个经典长征故事,讲述红军战士至死不忘对党忠诚的雕塑《最后一次党费》……275幅图片、252件文物、45件艺术品以及5件新创作油画雕塑,呈现出丰富的历史细节,让广大观众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光辉岁月。

展览还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处大型主题景观,真实再现历史场景,强化“带入感”。“过雪山草地”主题景观,不仅实景设置了雪山、水草地,还运用声、光等手段营造了寒风呼啸、雪花漫天的天气效果,让人如临其境,使许多观众流下感动的泪水。

盛况斐然

长征,这一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壮丽史诗,穿越80年历史时空愈发光辉闪耀,吸引着社会各界的人们前来“朝圣”。

按原计划,展览日均最大接待量为8000人,可实际情况远超这一数值,达到日均1.1万人。为此,军事博物馆每天额外增加了1个小时的开放时间,还将闭展时间推迟了1周。

数千名驻京部队官兵来了。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整齐步伐,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荣与梦想。一件件红军爬雪山时使用的物品,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官兵们对理想信念有了更深领悟。陆军某部政治部主任刘炜说,走在改革强军新的伟大征程上,更要坚决听党指挥跟党走。

数百位军地离退休老干部来了。96岁的黄甘英老人和95岁的吕璜老人,这两位长征时期的老同志动情地说:“一定要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把国家建设好!”89岁的解放军总医院老干部陈新参观完展览情不自禁,赋诗一首:“长征胜利到延安,艰苦卓绝意志坚;避实就虚多妙算,围追堵截叹徒然……”

300多名北京四十四中高一、初一的学生来了。带队老师张京媺说,这是孩子们入学后参加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希望他们在学习长征历史中感悟传承长征精神。

仅国庆假期期间,就有近6万人参观了展览。而他们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特地从外地赶来的观众。

来自山西阳泉的郭自幸一家8口人,到北京的第一站就是参观长征主题展,第二站则是去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没有革命前辈的牺牲,哪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呢?”郭自幸说。

85岁老军工何海岩一家来自陕西渭南,到北京后原本打算去长城游览,得知展览的消息后,随即改变了行程。何海岩说,自己年纪大了,没法再走一遍长征路,只好认真看一遍长征展览,把长征历史牢牢记在心里……

前来参观展览的,还有数百名外国人士,其中包括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马里驻华大使兰西纳·科内参观后说,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信念和精神,对全人类战胜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永不落幕

11月6日,“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长征主题展览临时闭馆。

45天时间里,观众们写下近8000条饱含深情厚意的真挚感言,“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是大家共同的心声。而这心声,源于展览在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的红色种子。

一位叫董振玉的市民10天内2次前往军博参观展览。“我深深地被长征精神所感动,我要把长征精神带给没来参观的朋友们,用照片宣传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董振玉在留言中说。

“我们无法深切感受当时的艰难困苦,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一名叫王思彤的学生参观完展览,在留言簿上写下这些文字。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50多名初一学生参观时,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试卷”,上面印有“我绘漫漫长征路”考题。随队的历史老师齐永茂说,孩子们目前还没有系统学习有关长征的历史课程,带着“考题”参观,是为了让他们更细致地了解长征历史,更深刻地感悟长征精神……

5岁的小男孩杨海洋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稚嫩的笔迹写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英雄史诗,丰碑永存。杨海洋的外公退休前在一家国企工作,他说:“他现在还小,理解不了什么是长征,但还是要带他来,让他有个印象。长征精神要一代代传下去。”

当红色的种子在人们心中扎下根,他们也就成了种子,接力传承着伟大的长征精神--那将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清明节,好像比往年要与众不同,我们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行动来迎接了今年的四月清明。

随着一缕春风从脸颊悄悄拂过时,我们已经踏上了去烈士陵园的征程,路程其实并不遥远,记得有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我们难道不应该为逝去的英灵而献上自己的祝愿和哀悼吗,和这些比起来,路程的遥远,显得这样微不足道。

习习的春风引领着我们,终于,到了。一缕微风从我身边翩然滑过。风,的确不是不严寒刺骨,但,无比沉重。为这个庄严而肃穆的地方增添了些许悲凉,“装点”着陵墓的每一处角落。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悄然无息的走到墓前,深深的鞠上一躬,庄严的把胸前的白花摘下、捧住、插上。眼中泛着的微微泪光,显得那样清澈透亮,纯洁无暇。“啪”的一声,涌出、滑下、坠落。眼角,渐渐湿润了;泪水,淹没了一切……

慢慢低下头,看着这片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领土,再抬头看看这一处处坟墓,先辈们为了我们脚下踏的这片土地不惜倾尽了自己的所有,为子孙后代换来了无穷无尽的幸福。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是无数的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名誉、幸福、自尊换取的。其实,他们“疯狂”的理由很简单:并不是为了众多的名利,也不是为了耀眼的荣誉,更不是为了让自己名垂千古;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无拘无束的在广阔的原野上奔跑,只是为了让罪恶的战火能够永远的远离自己美丽的家乡,只是为了让贫弱的祖国能够不再受外敌无穷无尽的侵略,只是为了让我们中国人能够挺胸抬头的屹立在世界之林!

他们用自己浩然的正气证明了:“中国人天生就是无所畏惧从不低头,拥有一身的傲骨;谁都无法侵略割占我们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沙沙沙……”又是一阵温暖而悲凉的春风,是返航的时候了,我回头望着这百余个英烈的坟墓,心中又像茫茫大海,内心波澜起伏、无法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长征举世鲜,铁流夜过党岭山;巍巍群峰银龙舞,英雄大战鬼门关。”(李布德少将《夜过党岭山》)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张爱萍将军《过草地》)……

红军长征,如果把每支部队的行军里程加起来,总共有8万里,而在四川的里程最长。

过雪山草地无疑是红军长征最为艰苦悲壮的时候。据我们的统计,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这里的雪山是指垭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没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内有67座,云南有3座,甘肃有3座。

从整个红军来说,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1935年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翻越的红军棚子雪山,位于四川阿坝州茂文县境内的松坪沟。红军棚子雪山以前没有名字,就是因为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时搭了一些窝棚,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雪山叫作红军棚子。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之后,就西进岷江流域,占领了北川河谷及茂县地区。翻越红军棚子雪山是红四方面军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并与之会合。

红军翻越第二座雪山是在1935年6月,由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翻越的理县和懋功县(现小金县)交界的虹桥山。红军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是鹧鸪山,第四座雪山是夹金山。而仅就中央红军来说,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其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在所有红军翻越的雪山中,由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到巴塘途中的藏巴拉山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高雪山,其垭口海拔为4904米。

尤其震撼的是,红军在极度疲惫和饥寒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4天翻越决益涅阿、伊则涅阿等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四方面军两次翻越夹金山,3次翻越亚克夏山、梦笔山、打鼓山等4座雪山。

红军是在没有路、没有粮、没有衣物和“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进入雪山草地的。很多战士都来自南方,雪域高原六月天还在下雪,加上高原反应、极度疲惫、没有衣服穿和严重缺粮等因素,导致很多战士都没有挺过来。

如果说长征是一部恢宏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1935年8月,红军决定北上。8月21日,红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草地进军。由于四川草地海拔较高,天气变化快,大雨、冰雹的情况随时都会遇到,除了战士饥寒交迫和极度疲劳外,更令红军担心的是遍地都是危险的沼泽。

红军一共过了3次草地。第二次比第一次过的草地路程更远。第三次过草地路程更长、时间更久,牺牲的人更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粮,野菜、皮带都被吃光。第三次过草地时,红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总计5万多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部队分三路北上。若尔盖色吉坝、年朵坝等草地红四方面军3次经过。

由于极度饥饿疲劳,当年很多战士在即将走出草地到达若尔盖县班佑村时,眼前20米左右宽的班佑河再也无法跨过,800多名战士就长眠在了河边。而过了河就是有人烟的地方,就能够活下来。当时,已经越过班佑河的彭德怀还派了一个营去,打算将他们背过河,但是到了一看,发现这800多人基本都已经牺牲了。为纪念这800多名战士,后来在班佑村修建了一个纪念碑。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长征前有8万多人,但经过南下战斗及雪山草地,最后只剩下了4万多人,可见雪山草地的严酷。

现在说到过草地的困难,很多人不信,不相信草地会陷人。现在的红原、若尔盖草原因为气候变暖、20世纪60年代开沟排水、过度放牧等影响,水分都蒸发了,自然今天看到的草原与过去大不相同。

红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过雪山草地,靠的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胜利,而这种精神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什么精神,让我们自豪回首?是什么努力,让我们感到无限的骄傲?是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伟大的壮举,光辉的历程!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苦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期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

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外哪里没有红军的热血?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终于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观腾。就在那段峥嵘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了长征只剩下了3万,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长征中,几乎每天都有人饿死,冻死,长征的艰辛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想象的。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向前,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具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玩乐,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手机电脑,不思的时候;当你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80多年前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心酸。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自强不息。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阳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长征悲壮史诗《淬火成钢》观后感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淬火成钢》在制作层面延续了八一厂一贯厚重、精良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很多有质感的场景、细节和对话,都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打磨才得以呈现,这也体现出创作团队是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挖掘中国故事。特别是本剧对战争戏的拍摄,借助后期特效技术打造出过去电视剧中难以完成的战争场景,达到接近电影大场面的水准,真实且具感染力,满足了现代主流观众的视听需求。

当下的主旋律影视剧,与市场和观众的有效对接是重点,也是难点,其突破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创作思想、创作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也在于贴近时代、贴近观众并且合理地运用新的策略和手段。在探索主流电视剧如何与大众审美接轨上,《淬火成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目前影视观众普遍年轻化的前提下,他们对战争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和视听都有着高标准和高要求。一方面,坚持在史实、史材、史德的基础上真实还原历史、艺术呈现历史;另一方面,注重历史与现实精神的共振、共鸣,实现与大众更直接、有效的情感对话。主旋律的红色题材电视剧要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必须让观众从被动观看转变为主动观看,需要从业者用更多的智慧,从创作、发行到播映,多管齐下,实现对主流价值观更好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