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的精彩作文【汇集20篇】

甘雨随车:讲述清官为地方官时,政治清平,百姓称善,天旱之时乘车出巡,雨也随车而下。后用来称颂地方官员等施行仁政,政绩卓著。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历史的精彩作文,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2236

作文

1000

关于历史的作文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比如说白族,它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服装颜色搭配鲜明,对比协调,崇尚白色。

除了民族特色,还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比较强盛的朝代有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瓷器享誉世界,它是民间工艺美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都均极尽缤纷艳丽。

瓷器还承载丰富的文化,它的彩绘内容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龙凤吉祥”、“十全十美”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它不仅图美,词句也优雅,让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愧是文明古国。中国,好一个古老的中国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声音,历经千年而不息,来自遥远而真切。

不知我们是否曾注意过,历史的声音并不难寻,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历史平和的声音往往出现于质朴的地方。晨光洒落田间,农民牵着老牛,扛着锄头,从家中出来,大家互相打个招呼,开始一天的劳作。“哞哞”的牛叫与土块松动、翻落的声音自然和谐;而播种与灌溉的声音则充满希望。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也在同样的声音中抛洒着汗水。

历史也不乏繁荣的声音。唐朝,中国最强盛的时期之一。杜甫在《忆昔》中不禁写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那时,好一个开元盛世!李白在旅途中更是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等众多千古名句,好一派大好河山!到了宋朝,是经济、科技和文化同时繁荣的时期,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繁荣起来,那便是词。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这些耳熟能详的词人用自己的才华为宋朝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些代代传诵的声音中包含了太多内容,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这些声音,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繁荣,在历史上闪烁熠熠的光辉。

事物是相对的,有平和繁荣的声音,自然会出现截然相反声音。

清朝晚期,腐败的清王朝再也维持不了昔日的荣光,外族侵略,火枪大炮的轰鸣声中,城墙、屋舍轰然倒塌,灰飞烟灭。与我国朝代更替的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相比,这些声音显然惨烈了许多。东方,一个古老民族正在流血,一支古老文明正在呻吟。在这时,一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激起了亿万华夏儿女的斗志。人民心中同一个声音在呼喊: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终于,百年的耻辱熬出了头,可以大喊一声:“我们站起来了!”

而至现代,中国正奏响新的旋律,我听到奥运会上我们欢呼的声音,蓝天间战斗机翱翔天际的声音,碧海中辽宁舰劈波斩浪的声音……这是有蓬勃力量的声音,是一股充满凝聚力的声音。我们正乘着这股力量不断开拓、不断前行,朝同一个“梦”努力。

我们倾听历史的声音,传诵繁荣的声音,铭记屈辱的声音。

历史的声音,蕴藏在生活里,经过时间的淘洗,变得简单而不单调,厚实而又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话题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是自然法则不允许你如此完美的存在,也许是黑暗之神对你富丽堂皇的贪婪,也许是上帝对你独一无二的嫉妒。默许了黑暗对你的摧残,一百五十多年的智慧与汗水啊,五千年文化与精神的承载啊,四万万中国人民的尊严与辉煌啊!

那参天的古树,辉煌的宫殿,绝世的画卷,令人惊叹的青花,那一切的一切,在那自谓神授的黑暗强盗的阴霾之中,在那熊熊大火之中——它们在挣扎啊,在哭泣呼喊啊!只惜无人应答,怎奈罪恶之火,昔日繁华荡然无存。

强盗们围着这自谓圣火载歌载舞,引吭高歌,以为烈火足以使它付之一炬,孰不知它誓将在烈火中永生,它将以它那根在烈火中涅盘的背脊张起中华的骨气与坚韧,它将以它独有的凄凉,哀伤重新点起比那场大几十倍,几百倍乃至千万倍的中华复兴烈火。它将毫无遮拦的将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世人们看到的不是圆明园的颓败,荒芜,而是那些强盗们毫无人性的掠夺,惨绝人寰的杀戮!

今天圆明园的圣火已越烧越烈,在世界人民心中燃烧起反抗,独立,和平的响亮号角,竖起了团结一致,同甘共苦的伟大旗帜。

燃烧吧!世间所有黑暗化为灰烬,让文明的力量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的魅力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历史,真正的历史?什么是历史真正的魅力?也不是繁杂的历史课本,确实那线装竹板散发的古色古香,它不是厚重尘封的往事,却是那古老基垫酝酿的深沉悠远;它不是道听途说的故事,却是那五千年的积累,五千年的传承,一个民族真正的内涵。

从远古走来,炎黄两帝的光辉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渊源,尧舜禹的禅让奠定了一个文明古国的根基。启的夺位看似只是一段插曲,却开创了封建世袭的先河,第一个朝代夏,如同一颗东方明星般冉冉升起。商,朝歌的光辉纵是一把大火也不能埋没,哪怕深埋地底,哪怕千年腐化,一件件出土文物的背后曾是一个帝国何等的繁华。西周,伯侯演易,周公义礼,一个民族的根本精神自此有了支柱。然而八戎进京,打乱了一切,之后平王东迁,点燃了中兴的希冀。事与愿违,日日衰弱日日离散的国度,随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上台而落幕。这就是历史的魅力硝烟瓦砾后,是一个民族的支柱与根源。

继往开来的春秋战国虽说政治混乱,却开创了中华文明的盛兴时代,如同宇宙爆发般,思想在神州大地上回旋冲荡,先秦的诸子百家创造了中国的思想,不论是仁义礼智的儒家大肆宣扬着礼易治国的根本方针,是法家的以法治国以法安国王民同罚的公平理智,是墨家的精通百工兼爱非攻,是庄子的大鹏鸿志心隐云边,是名家的诡辩神论,思飞天外……这就是历史,不是枯燥的资料、繁琐的文稿,而是一段文化的发源,思想的兴起。

这是一段看似尘封的历史,却散发着一个民族的精髓,这是一段看似枯燥的历史,却冲荡着理性与思想的狂潮,这是一段看似冗余的历史,却闪耀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荣光!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将记住南京大屠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这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国家,已然成为了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里的国家。自从邓小平和习大大一系列重要人物上场,中国各方面如同吃了增长剂一般,飞速发展。可是,在今天都市的繁华和霓虹灯彻底平静下来时,谁又能记起那些埋藏在历史长河里的国耻呢?

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震惊国内外的惨案,到如今的年轻一辈,有多少人提起来的时候是痛彻心扉的?

南京大屠杀就是指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对南京及其附近的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学了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书上有一篇日军比杀中国人数多少比赛的新闻。他们把这当做骄傲,辉煌。不仅如此,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仅仅四十多天,日军集体屠杀就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还有其他零散屠杀加之,死亡人数就达30多万。这是一串令人痛心的数字,是一次突破了战争伦理底线的战争。令多少南京人心里留有的恐惧至今未消散?

可是,有研究数据表明,日本广岛长崎被轰炸后的纪念日,纪念的人数远远比南京大屠杀纪念人数多。在今天这个和平,安逸的社会,我们已经有种过逸的现象了。人们仿佛遗忘了这件事。今天,我过往别人所带来的屈辱,知耻而后勇,把屈辱变成们已经不需要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更应该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位卑不敢忘忧国”这样的精神。我们可以不生活在仇恨里,但我们不可以忘记国耻。

虽然我们不能够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对我们带来的影响。但我们要铭记国耻,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要如卧薪尝胆一般,正视过往别人所带来的耻辱,知耻而后勇,把屈辱变成人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们的历史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人是怎么演化成今天的样子的吗?

公元前几亿年,就出现了类似人的动物。

公元前300万年,已经有了人,他们吃植物的果子和动物的肉为生。

公元前14万年,非洲也有了人类的出现。“我们”也已经有了语言,进化成了“能进行思考的人类”。

到了公元前6万年,“我们”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了。

公元前2万年,人类已经学会思考问题了,也开始埋葬死者。

公元前1万年,人类已经学会了绘画等其他的艺术。

公元前9000年的时候,我们的生存方式彻底改变了。人类不再摘野果子,而是自己种农作物。人类不再捕猎动物,而是将它驯服,进行饲养。而且人们还能从有些动物身上得到额外的收获。这样人类就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

公元前4000年,我们发现利用金属可以做青铜器,从那时起就产生了铁匠这门职业。

公元前3000年,这个时候,社会已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统治老师为统治一片土地。也是在这个时候,有了文字来帮助人们记录事情。

公元前1100年,人类已经开始骑马打仗,这样的速度会比步?快多了

公元前900年,人类会用铁来制造武器和铁甲。这样就可以来挡住敌人的进攻。

公元前200年,中国已经在修建万里长城来抵抗外族的进攻。

公元100年,丝绸之路形成了,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经商。

公元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具有代表意义的革命,它自由、平等和博爱。

……

这就是人类的演化。【公众号:明日之星文学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会记住长安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随团去旅行,一路匆匆,终于来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古都——长安。游走在这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我不禁感慨万千。

这里虽然已遍布了钢筋水泥,但仍存留着那厚重的历史气息。这座城市见证了多少王朝的兴衰,更迭了多少次名字,而我铭记的是唐朝时那个曾让万国敬仰的唐都——长安。大唐的长安!

遥想高祖当年,于隋末起义,战胜各路英豪,定都长安。当他统一了这个国家,位列九五之尊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但在玄武门事件后,他将皇位传给了次子——秦王。不知他藏于深宫之中时是否能听见刑场上稚童与母亲的哭喊……

历史已不可知晓,但长安见证了一切,见证了一场血腥的厮杀,见证了一代君王的成长。

太宗皇帝李世民在位期间,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使大唐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于是,他的功绩被后人传扬。

之后的长安,遇见了一位奇女子。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被尊为武周圣神皇帝。她曾被赐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但宫中权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仪,在几年被立为皇后,号“天后”,参与了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在中宗“禅位”后,她登基为帝。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其数十年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她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鲜有人能望其项背。她,一代女皇——武则天!在这封号的背后她经历了多少?除了长安的宫围,再无人能知!

而后的长安发生数次政变,却未被撼动分毫。因为她在等待,等待一个盛世的到来。最终,她等到了。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他同他的祖母一样雄才大略,励精图治,他成就了大唐极盛的时代——开元!

这时的长安令人无法用言语来描绘其璀璨。只能列举一串串光照史册的名字来窥探:王维。张九龄。李白……。

然而,这个耀眼的朝代,在最盛时如同所有的王朝一样也走向了衰败……更为悲哀的是,亲手终结长安辉煌的,正是其缔造者!

晚年昏庸的玄宗终日在深宫中与杨氏姊妹纵情声色,不理朝政,重用奸臣,使朝政混乱。于是这酿成的苦果只能由他自己咽下。天宝十四年的秋天,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玄宗带着贵妃与亲信仓皇出逃。他——大唐的皇帝,竟然就这样丢弃了长安,任大唐的百姓遭受蛮夷的蹂躏!长安在哭泣……

抛弃了长安的玄宗受到了惩罚,他在儿子的逼迫下放弃了心爱的妃子,被迫退位,于抑郁中度过了冷清的晚年。可大唐受到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这个伟大的国家,在一场战乱后被权臣。奸佞们肆意摆弄,偶然间划过的也不过是天边的流星。唐,灭了!曾经的故事终是消失殆尽……

长安啊!她一直忠贞而又沉默地看着这一切,像一本史书,又像是一块墓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将记住辛弃疾作文800字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那台古老的历史放映机,投影着那位古人陈旧的身影,但见把栏杆拍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位古人,少年的他不谙世事,中年的他遍识愁味,老年的他回首一身,坎坷多磨难。他以武起事,以文成业,让历史不折不扣地记住了这位渐识人生苦味的武将——辛弃疾

历史将记住辛弃疾,记住唯愿马裹尸,以身以许国的辛弃疾。辛弃疾有一颗心,一颗忠义的爱园之心。满腔热血在胸中游走,勃郁的豪情在血脉中喷张。他拿起信仰的利刃快刀利剑地过关杀敌。年少轻狂,气焰高盛,二十二岁的他就盛出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为的是挑战金宋乱世,完成光复大业一展鸿图之志。他曾遇部将叛变,好友被杀,单枪匹马直闯敌营,生擒判将,以判将之血祭自己的忠肝义胆,祭国家未收回的大好河山。

满腔热血的辛弃疾,并不只是空有武术的莽夫,他行事果断,雷厉风行。却被朝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历史将记住辛弃疾,记住认真,执着的工作人辛弃疾。尽管南归后的辛弃疾不为朝廷所喜,二十年的任职,就有三十七次的调职,但是工作狂人辛弃疾不曾因频繁调动而虚与伪蛇,也不曾因地方官小就弃之不任。他新官上任的火,雄赳赳的燃起了一支“飞虎军”,金戈铁马,威风凛凛这气势不像地方长官,到像京城禁卫军之首了。他与生俱来的干练风气让,他操练兵马,修建营房做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建房材料稀缺,他便命人送来瓦6片,即送即付银,难听迎刃而解。但南宋的政治泥沼非议他,皇帝也对他时弃时用。历史记录下了他的波折,历史记下认真,执着的工作狂人辛弃疾。

辛弃疾满腹诗书,是武将,是狂人,亦是诗人。

历史记住辛弃疾,记住诗书满腹气自华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尽他心中豪情,那一腔热血不言而喻。“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登楼凭吊,看吴钩,拍栏杆也,难遣的忧与愤跃然纸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倾然而出的,是他愿奋战杀场地心。历史记住了,记住了辛弃疾的笔墨,也记住了执笔的辛弃疾。

滚滚的历史长河永不枯竭,投影下了辛弃疾的一生;轰隆滚动的历史车轮,刻下了辛弃疾的奋斗足迹;哪一页书香盈绕的历史,书写下辛弃疾的悲与喜,爱与恨;那一幅历史丹青,描绘了辛弃疾奔走呼号的身影。

历史,终将记住辛弃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读懂了历史人物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从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他们有着高尚的品德,伟大的事迹,读懂他们,能使今天的我们受益颇多。

您知识渊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常常料事如神,在军事、政治上,有的是良方妙计,堪称旷世奇才。比如《隆中对》的先见之明,空城计的机智谋略,无一不使人称奇。您还有孔明锁、八阵图、地雷等诸多发明,可谓“一把鹅毛扇,扇出足智多谋,扇出聪明绝世。”

您自隆中出山后,就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帮助刘备攻城略地,治国安邦。刘备死后,又不遗余力地扶持后主,人们无不为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诸葛亮,我读懂了您,读懂了您的智慧与忠诚。

您是历史上著名的刺客,受燕太子丹之托行刺秦王,因为被夏无且的药囊击中,最终被秦王拔剑击杀。但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论万世不论一生,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节义令人称道,以弱小个体反抗强暴的这种牺牲精神流芳千古。

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老百姓的安定,是何等的勇气!“勇敢刺秦”是勇,“图穷匕见”是谋,“追刺亲王”是临危不乱与执着!你一想到受苦难的万千百姓,不管一切,也要凭借一己之力救燕国与水火之中。你慷慨悲歌表达了为国牺牲,义无反顾的精神!

荆轲,我读懂了您,读懂了您的舍生取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太多太多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英雄,还是刺客,都要我们去读懂,它的品质、理想,都是我们应借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_高一作文1600字

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历史,是容易让人遗忘的,但正是历史,那一篇篇陈旧的书页,却满满地写下了中国的荣辱兴衰。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祖国啊,让我翻开你充满了辛酸和屈辱、压迫与反抗,不屈不挠、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吧!

万里长城,气势磅礴。是谁造就了他,一个声音高叫着,是英雄。不,我掩卷沉思,是人民,是人民用汗水筑起了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造就了英雄,是人民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英雄只有代表着人民才成其英雄,没有人民哪来的英雄?林则徐引水销烟,是谁?是人民帮他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梦。“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谁成就了这位马背上的皇帝?我仿佛听见了无数声音回答:是人民。

翻开中国的历史,它不仅记录着光荣,也有耻辱。众所周知,1926年下半年,北伐的广东国民革命军,在长江流域、江浙战场取得了辉煌战果。给了各国帝国主义,特别是英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英国政府为巩固其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加紧了干涉中国革命的步伐。他们不仅调遣大批军队来示威,而且利用其商轮在中国内湖胡作非为。把浪沉中国木船、淹死中国人民为儿戏。这就是著名的万县惨案。

南京大屠杀,更是凶残。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据中国学者考证,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伤的中国民众高达30万以上。

涛涛黄河水,记载着中华儿女的片片爱国之心。面对侵略者的种种丑恶行径,祖国没有沉沦,面对着锦绣山河的呼唤,中华儿女没有沉默。15岁的刘胡兰面对死刑,没有丝毫悔恨;江竹筠和同志们含着眼泪绣出五星红旗。赤胆忠心;淞沪之战,29军英勇壮烈;狼牙山五壮士毅然跳崖,惊天动地;我们不能无视卢沟桥的第一声枪响。我们不能忘记多少中华儿女在这片热土上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

第二篇:

如今,中国是多么繁荣昌盛,北京奥运会圆满举办,飞船、卫星连连成功发射,所有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有谁能想到,我们中国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屈辱历史。

说起屈辱历史,大家一定会想到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南京大屠杀。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让世人铭记。1937年12月10日,日军占领了我国六朝古都、当时国民党首都南京,开始了骇人听闻的屠杀;1937年12月12日,日军占领了雨花台;12月13日,日军从中华门开进了国民政府的首都,还下令实行长达6个多星期的大屠杀;15日,日军在汉中门外杀死两千多人,在鱼雷营杀死九千多人;16日,杀平民五千多人;18日,用枪射杀四千多人,在燕子矶江滩死亡人数达五万多。另外,在南京城一段三十里的江面上,日军用他们罪恶的双手洒下了十四余万人民的鲜血。六个多星期,日本人烧杀抢掠,共杀害了三十多万中国老百姓,让古老的南京城面目全非,抢劫的财产不计其数。

“两千,九千,五万,十四余万,三十多万……”这一个个数字,令人看了触目惊心,这一个个数字,令我们为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和没人性而感到愤怒,为那么多的遇难同胞而感到悲哀。中国,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竟然受到了这般屈辱,真让人愤愤不平。在大屠杀期间,每个日本兵以杀中国人取乐,被尸体填满的沟渠,更令人惨不忍睹。在南京,小学生们还举行了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罪证展览,同学们纷纷行动,搜集许多血迹斑斑的侵华日军的罪证,还有许多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出来指证日本人的罪恶勾当,提醒人们不忘国耻。

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将来用自己的能力让中国人民站得更高,让我们中国更加强大!

1.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最新)

2.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800字

3.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600字

4.高一作文:感悟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诗巧藏三十六计历史典故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三十六计相传为檀公所辑,系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要熟记三十六条妙计却非易事。有一位学子潜心钻研,终于悟出一法,在三十六计中每计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三个字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不可同日而语的历史典故_1100字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成语解释】

不能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形容两者差距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历史的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向东流,一代枭雄好儿男,在滚滚的历史长流中,我似乎看见了屈子在高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在长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在沉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晏殊在浅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我却偏爱。

少年时代的聪颖、勤劳,但也带点青春期特有的叛逆。有一天,天气很热,刚好先生不在,少年便提议大家去游泳,待一贯严厉的先生回来要处罚学生们时,大胆地回敬先生说连孔夫子都赞成到河里去洗泠水澡,接着还念出了原话,气极的先生到家长那告状,父亲一听带头闹学,气得抄起一根竹棒便向儿子打去,情急之中扭头就跑,在外胡乱躲了3天才被家人找回家来,之后先生的态度也温和了些,父亲对儿子也有所体谅了,少年的这次“”取得了胜利。

1910年的秋天,17岁的到湘乡县立东小学学习新学,临走前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夹在父亲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为他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为了策动秋收起义,在安源和铜鼓间穿梭筹备的日子里,还发生了一个有惊无险的小故事呢!有一天,身穿白色裤褂,装扮成安源煤矿的采购员赶往铜鼓,不想在浏阳的张家坋村竟被民团巡逻队抓住了,接着被押往民团总去处死,沉着、机智的在被押到离民团总部不到200米的地方,一下子挣脱出来向田野猛跑回去。在蒿草丛生的一片水塘边,一直躲到太阳下山,这中间竟有好几次差点被搜捕到,然而意志坚强的他始终坚持着隐蔽在那里,直到天黑,敌人放弃了搜捕,这才忍着赤脚擦伤的疼痛,翻山越岭,彻夜赶路,最后终于安全地到达了农民武装那里。

如此才华横溢、机智勇敢的,让我怎能不尊敬、不爱戴呢?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做那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共同建设可爱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小历史迷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男孩子生来喜好舞刀弄剑,对军事科学有着非同寻常的迷恋,但对读书却很头疼。可是,我妈妈同学的儿子却偏偏热爱历史知识。

记得有一天,妈妈带我参加同学聚会,我在聚会餐厅碰见了他。不一会儿,我俩就玩得不亦乐乎。当我知道他喜欢历史时,很开心,因为我也喜欢历史。他夸夸其谈地对我嘚瑟:“我可喜欢历史了,历史就像我的朋友一样亲。我做梦都能梦见刘温伯……”看不惯他那嘚瑟样,我决定考考他。他竟自信地拍着胸脯,说:“鄙人定叫你刮目相看!”

我胸有成竹地问:“明代第一大清官,官高三品,乃何人?”“海瑞。”他懒懒洋洋地回答。我接着问:“明朝当之无愧的圣贤,后人称之为……”“王守仁,世人皆称王阳明,我最敬服他了。”他眼冒金光,目视前方,流露出一种痴迷的眼神。

可恶,居然没套住他!我又问:“著名的三杨指……历经几朝?”本以为他会不知所措,不料,他不假思索:“三杨是杨士奇、杨荣、杨溥的总称,历经四朝不到,助帝王开创盛世,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皇帝朱棣称号……”“永乐大帝。”他没疯,我却快被逼疯了,考了这么多,竟无一答错。

轮他考我了。天呐!他考的也太难了吧,吓我一身冷汗。我有四道题答错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不过,我输得心服口服。唉!今天算是碰到高手了。

很久没见,他的名字我都模糊了,但他对历史的痴迷与热爱,却让我记忆犹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静坐书桌旁嗅着泛泛书香,翻开历史的一角,透过袅袅的烟云,我仿佛看到了你,听到了你的声音

楚汉争霸的局势不复存在,你,项羽,昔日的英雄,也无可奈何地在乌江江畔徘徊长叹。你面对着同生共死的战士和眼前佳人,低沉的说:“兄弟们啊,能与你们同生共死,我死而无憾,可你们不能死,你们家中还有妻儿和年迈的双亲,请回吧!”眼前的佳人蹙了眉头,轻轻摇头,决绝的表情似乎在诉说“生是你的人,死亦你的鬼。”身后的战士将一切整理好齐声高呼“我等愿同主帅同生死,共患难。”伴着声声激昂的宣誓手挽着手走向乌江深处,江水水声大作,那咆哮的惊涛是你走到生命的终点,仍激昂的曲调吗?

悠悠的琵琶声在广袤的草原上传递着,我是你,昭君,当年你入宫是却得不到王的召见与宠爱。你黯然了,动人的娇渐渐化作了惆怅的颦蹙,终于改变命运的机会——胡汉和亲,你下定决心,去做这和平的牺牲品,即使你知道,这一去将永不复返,再也无缘见到亲人,但你还是毅然去了。一望无际的荒漠中,那“千载琵琶作胡语”的凄迷清音,伴着越野下叮当作响的驼铃,你迂回在荒芜人际的茫茫大漠,那幽幽的琵琶声缓缓飘出深宫大院的重重屋宇,和着皎洁的月光,旋转出右眼而凄美的舞步。那幽怨的低泣,是你对故乡的千丝万缕的思念吗?

轻叹一声“人比黄花瘦”你哭了,在丧夫的悲途中,在日益贫困的窘迫中,你却连安稳的生活也无法得到。唉,也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呵,不知不觉春天来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然而,你又沉默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忽隐忽现的幽咽透过氤氲的香雾,迎着镜中折射的凄清,弹奏出低沉的憔悴。你那声声哀怨是对夫君的思念与国家的担忧吗?

轻抿香茗,掩卷深思,静静倾听历史的声音,让那来自远古的扣人心弦的音符,牵动你的思绪,引领你在历史的小道上漫步,用心体会历史的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老骥伏枥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老骥伏枥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典故:老骥伏枥,欢迎阅读!

老骥伏枥:为梦想奋斗终生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乱。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奴隶制时代。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对此,曹操决心征讨乌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这点曹操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操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成长心语】

曹操在他年过半百时,仍然充满雄心壮志,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坚定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信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而对于我们来说,这句话同样意义非凡。作为学生,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不虚度年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触摸历史的心跳作文500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前,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来到了安峰山烈士陵园。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来到这里触摸历史心跳

一进入陵区,“安峰山烈士陵园”七个大字映入眼帘,格外庄严、庄重,我们登上台阶,一棵棵苍劲挺拔的青松默默伫立在两边——英雄不朽,青松相伴。

转过台阶,向南来到博物馆。博物馆门两边是傲放的秋菊,洁白、素雅、庄重,让人心头顿生肃穆之感。进入博物馆,我们随着讲解员阿姨来到浮雕前,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解放军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想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吧。

一幅黑白照片吸引了我们,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如尼文,是八路军传递机密情报的编码。这张照片展现了八路军的聪明才智,也能看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我的手伸向这张残缺不全的照片,触摸它的历史心跳……

参观这些珍贵的战争遗物,才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英烈的事迹!

这锦绣河山,如你所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潘郎掷果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典源出处《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注引晋·裴启《语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释义用法潘岳 (字安仁) 年少貌美,他出游时,妇女见了都很喜爱他,争着往他的车里掷果子,车上都盛满了。后用此典表示男子受妇女喜爱或借指美男子。

用典形式

【掷果】 唐·李白:“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宋·柳永:“檀郎幸有,凌云词赋,掷果风标。”

【掷赠】 唐·白居易:“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

【潘果】 南朝梁·简文帝:“玉车争晚入,潘果溢高箱。”

【潘郎】 唐·韦庄:“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宋·周邦彦:“秾李夭桃,是旧日潘郎,亲试春艳。”

【掷安仁】 唐·白居易:“偷须防曼倩,惜莫掷安仁。”

【潘令舆】 明·陈子龙:“梦入平原宅,春留潘令舆。”

【潘岳果】 唐·李商隐:“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潘郎车】 南朝陈·徐陵:“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掷果河阳】 唐·骆宾王:“掷果河阳君有分,贳酒成都妾亦然。”

【潘仁载果】 南朝陈·王瑳:“曹王斗鸡返,潘仁载果来。”

【潘郎挟弹】 唐·刘禹锡:“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潘郎掷果】 宋·杨亿:“应知韩掾偷香夜,犹记潘郎掷果年。”

【乱果掷行车】 北周·庾信:“连杯劝上马,乱果掷行车。”

【果掷潘河阳】 北周·庾信:“歌撩李都尉,果掷潘河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射虎中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典源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汉书·李广传》亦载此事,作“中石没矢”。另《韩诗外传》卷六第二十四章:“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因复射之,矢跃无迹。”此二事相类。

释义用法李广等以石为虎,劲射竟把箭射入石中,而当知道是石头后,再射就射不进去了。后多用此典形容勇武过人,射艺精湛; 也用来形容用心精诚、气概豪迈。

用典形式

【射石】 明·陈子龙:“暗中射石黄云冷,白昼腾虎俱峥嵘。”

【石没羽】 唐·李白:“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石虎衔箭】 隋·卢思道:“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白羽没石】 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怪石饮羽】 宋·苏轼:“夜逢怪石曾饮羽,戏中戟枝何足数。”

【弦声裂石】 金·元好问:“血毛不见南山虎,想得弦声裂石时。”

【南山射虎】 宋·张孝祥:“身老南山看射虎,眼高四海送飞鸿。”清·文廷式:“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弯弓饮羽】 清·梁清标:“却敌吹笳刘越石,弯弓饮羽李将军。”

【射虎李广】 明·李梦阳:“椎牛李牧将士跃,射虎李广匈奴知。”

【射虎南山】 清·周振采:“请看猿臂终强健,射虎南山气尚遒。”

【射虎将军】 宋·陆游:“射虎将军老不侯,尚能豪纵醉江楼。”

【裂石惊弦】 宋·辛弃疾:“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林暗疑降虎】 唐·卢肇:“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

【暗石疑藏虎】 北周·庾信:“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将记住教训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欧洲,绅士与鲜花布满街头,可上世纪的今天,战士与鲜血布满全球,历史教训至今只隔了一条溪流……

1889年4月20日,一个恶魔诞生了,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随着巴尔干半岛这个火药桶的爆炸,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帷幕,整个欧洲都弥漫着杀气,道路上有数之不尽的巡游队伍。慕尼黑的街道上,一大群火热的民众喊着口号,要求参战!在这人群之中,希特勒——一只凶狠的恶狼,正在咆哮,他的眼里,全是野心与对战争的渴望。

战争、杀欲、屠戮开始了,鲜血染红了整个欧洲。利益,军功,贪婪的恶魔吞噬着仅剩的正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欧洲经济大幅下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到处的演说,到处的政变,世界的平衡与正义的光芒在颤抖。

时代的混乱促进了恶魔的成长,给了他们极大的生存空间。希特勒这个超级演说家趁着德国政局的混乱,利用德国人民因战败与《凡尔赛和约》带来的渴望复仇的怒火,一举登上了纳粹元首的宝座。《凡尔赛和约》带来的“假春天”到此结束。

战争的恶魔希特勒用他贪婪的手与狂热的野心启动了战争的机器,战争的绞肉机将生灵无情摧毁,恶魔的世界,到来了!

战争的炮火再一次把世界变为灰色,死亡的气息遍布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百万俘虏被送进集中营。成堆的尸体,成千上万妻儿的绝望之声,炮弹在地上造成的深坑,将正义撕成了碎片。利益、生存、杀戮的恶臭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为了利益对他国的压榨、为了利益对他国发动侵略、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人们开始团结,国与国之间开始联手,与法西斯恶魔来一场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战士流尽了热血,刺刀上的鲜血难以停止流淌,最后,苏联的国旗终于插上了德国的国会大厦,可是……

战争的硝烟使世界已经面目全非了,柏林街头一片惨淡,多少幸福的家庭就比支离破碎。几千万士兵的尸体、几百万妇女的眼泪和那已经凝固的鲜血警告着我们,警告着生灵。放下利益吧,你将多一个朋友,放下对权利的渴望吧,你将获得一片蓝天,放下仇恨吧,自由的女神在天边眨眼!

人类的两次世界大战如同一只洪钟,敲响了自由的轰隆,战火中的血泪滴入了生命的河流,让自由与和平的河流永驻人间吧,和平的阳光在照耀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在历史的星空中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星空中,有许多耀眼的星星。

曹操是这样的一颗星。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天子名义扫灭狼烟,为天下百姓做了许多事。是他,用屯田的方法,不但使百姓不用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还为朝廷增加了不少收入。他体恤百姓,对于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他堪称“奸雄”,用许多别人想都想不到的方法平定了河北,使袁氏势力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由于他没有对刘备管制很严,让大耳贼刘备逃走了,使刘备变成了他的一大劲敌。

李世民是这样的一颗星。他用计让他的父亲李渊不得不在晋阳举兵造反,一路上兵不血刃,就取得了胜利。他被封为秦王,屡屡立下战功,唐高祖李渊很看好他,想封他为太子。因为另外两个皇子觊觎李世民的皇位,所以联合起来想篡位。他们多次企图陷害李世民,但都没有成功。他本没有想与另外两个皇子争位,但是后来万不得已,他才举兵夺位。

朱元璋是这样的一颗星。他原本只是一介布衣,连一个正经的名字也没有。因为元朝实在太腐败了,他和许多人一样吃不饱,穿不暖,于是他就去当了和尚,后来连和尚都吃不饱了。他才万不得已去从军造反,他立下了许多战功,打仗身先士卒,很快就当上了元帅,拥有了自己的名字。他把打仗获得的战利品犒劳士卒,从不私吞。它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改国号为“明”。

……

在历史的星空中,这些星,他们曾经都闪亮过,但是现在他们或许已经变成了流星,消失在在这茫茫的星空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