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广州市烈士陵园观后感(优秀20篇)

清明节扫墓是一种仪式,一种纪念的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烈士陵园扫墓作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306

作文

166

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一走进烈士陵园的大门,一排排整齐的罗汉松耸立在路两旁,好像一个个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化身在保卫着我们的家园。

我们参观了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叶剑英元帅墓、英雄广场等。在广州公社烈士墓刚好有一个旅游团也在参观,有个导游正在讲解。于是我也过去听。从导游的讲解里,我了解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

当时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崔镛健等150 多名朝鲜人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人员也参加了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最终失败,在14日至19日的6天时间里,有5700 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听完之后,我感受到了那些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们是多么的高大!他们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不贪生怕死!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为广州的自由与和平而战死的!他们是我们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这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为我们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生命!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我们今天这样的太平生活。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好好学习,学好本领,以后为祖国多做贡献!

参观完了之后,我们满怀对烈士们的崇敬之意,依依不舍地准备回家。这时,一阵微风吹过,耸立的罗汉松“沙沙”作响,好像在向我们挥手道别似的,我对这些烈士们的敬佩之情再次油然而生。我们尊敬、勇敢的烈士们,您们安息吧!

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不爱自己的幸福生活?当我们热情地赞美蓝天白云,大好河山时,当我们尽情地享受幸福生活,安坐课堂时,谁又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

今年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到雨花台烈士陵园春游,通过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使我明白了:没有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中华门南约500米,陵园以自然山林与名胜古迹为依托,绵延数里。这里山丘叠绕,松柏高耸,沿路灌木成林,绿茵如毡。山上红土遍布,卵石尽显。因为从1927年到1949年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在此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各界爱国人士,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先烈,启迪后人,于1950年修建了烈士陵园。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烈士群雕。抬头望去,那视死如归的眼神,宁死不屈的气概,实在是泣鬼神憾天地,魂盖苍穹啊!

进到烈士纪念馆内,墙壁上挂满了烈士的照片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玻璃柜里陈列着他们的遗物。我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们英勇就义时的情景:一个腥风血雨的清晨,空旷的中华门外大街上传来沉重脚链的撞击声。全副武装的敌人露出狰狞的面容,押着一列共产党人,他们衣裳褴褛,伤痕累累。他们的脚下流淌着斑斑鲜血:“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这悲壮的歌声响彻黎明前的夜空。

我的心发出阵阵痛楚,泪水模糊了双眼。这些年轻的共产党人面对死亡,长啸当歌,一身正气,威压敌顽。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出了烈士纪念馆,沿着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山路,爬上高高的山岗。仰望着蓝天白云,俯瞰着葱葱山林,我思绪万千!一位伟人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会牢牢记住。

当我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再次拥入伟大祖国的怀抱之中时,我感觉心中已植入这块神圣的净土,接受了这场灵魂的洗礼。祖国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烈士陵园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是一个特殊的时节,既是一个百花争放的季节,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沉痛哀悼的季节。

在校长组织下,我们徒步来到了烈士陵园。我们手捧一朵朵鲜艳的百花,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站在了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下。看着手拿花圈的两位学生随着音乐慢慢的把花圈搁放在纪念碑下,我们也沉痛的低下头深深哀悼这些为了抗战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老师也拿出稿子讲话,我们才知道。几十年前发生在安阳的那场大战,多少的人民英雄们挺起了自己坚强的身躯,面对一颗颗子弹毫不退缩,面对一尊尊大炮从不低头。他们的鲜血洒遍了整个安阳每一个角落。他们那种誓死都不低头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用血肉筑成了长城,他们用行动坚强了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接着,我们走进了大楼参观那些英雄们的事迹。这里有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还有用细腻精彩的语言描绘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其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一个逼真的战斗场景。当我站在了战争的前线,我看到了破破烂烂的城墙,拿着机关枪正在开炮的英雄们,还有躺在脚下已经被打死的日本鬼子。这个景象让我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在观察战斗中激烈的场面,让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最后一个环节是为烈士们献上白花。我手捧白花一个挨着一个看,许许多多平凡的名字但又不平凡的人,后悔的只是自己只拿了一朵白花,如果有条件,我会为每位烈士献上一朵白花。

最后,我们回去了。回来我思绪万千,这些烈士们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牺牲了,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着实让我十分敬佩。现在我们生活在21世纪,不能对社会奉献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将来报答社会,做一个21世纪的有志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7月11日,由北京理工大学化工、材料、徐特立等学院学生组成的红日小分队追随先烈的步伐,乘车前往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烈士陵园进行参观。

多雨的皖南,泥泞的小路,为烈士陵园笼罩了更加庄严、朴素、凄凉的氛围,红日小分队的成员怀着真挚而虔诚的心,在陵园门前驻足凝望。陵园的标题经岁月的洗礼而沧桑。红日小分队继而拿出精心准备的横幅,横幅上赫然写着“走进红色故地,重温峥嵘岁月”12个大字。同学们站成一排,将横幅举在胸前,有路人走过,十分慷慨的为我们拍摄下这幅照片。

鲜红的历史随风拂过横幅,红色的烙印印在小分队每个人心中。我们为烈士陵园的朴素而感动,为其沧桑而震撼,为其辉煌而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李大钊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1983年10月2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

李大钊烈士陵园是首批博物馆免费开放全国人文景观经典景区,是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建立的。位于北京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距市区20公里。

有公交可达。陵园占地2200平方米,位于万安公墓中央,座西朝东,是在三十年代万安公墓主体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的,为一庭院式仿古建筑。走进陵园,迎面即可仰见全高2米的李大钊烈士雕像。烈士昂首挺胸,背负双手,儒雅质朴,和蔼中透着百折不回的刚毅,传神地再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风采。

雕像背后是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墓地。烈士墓位在高出地面约一米的方形台上,掩映松柏,平面四周绕以万年青等花景。方台最西面是用黑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的烈士墓碑,碑的正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碑文》。全文共2千余字,高度概括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和永垂不朽的业绩。整个墓地建筑属陵园前部,前面有可容五、六百人举行纪念活动的广场。广场和墓地三面绕以成林的翠竹,更添青春和永恒的色彩。

李大钊烈士陵园是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而建立的。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由建园开始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烈士雕像前可容纳500余人的小广场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们举行各种仪式和党、团、队活动的重要场所。陵园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出版《万安丛书》,除宣传李大钊烈士的《李大钊传略》外,还利用万安公墓安葬历史名人多的优势,出版了《文艺名家》、《学界宗师》等,向大中小学生和各界群众宣传中国的优秀儿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2563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有激情。我时从 92 年出国以来,在我心里的烈士的词语已经淡漠和遗忘了整整 二十多年啦,让我羞愧难当。真是到了忘恩负义的地步。但从那天的参观和瞻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让我再次点燃我的心灵火花。让我的血液再次沸腾。让我的时代脉搏再次跳动。

走进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内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若我们今天瞻仰烈士陵园的心情————肃穆、庄重和感动。

"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八个金色大字让人敬畏,为了解放上海,为了保存上海的高楼大厦和名胜古迹永存,为了上海的今天,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现在眼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在那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他们没有用大炮轰开上海的大门,而是 "小米加步枪 "在有规模或区域的小心翼翼地 " 阵地战 ",用生命的代价完整保存了上海 ...... 我从全景画馆出来后,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包含着在海外拼搏的我们华侨华商。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也包含着在海外拼搏的华侨华商。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己打倒。

上海是我的故乡,我为上海的成就骄傲。

我出生在上海河南中路七浦路的 " 景兴里 " 26号,是我的 " 摇篮之地 " 我的小学虽说只有 6 年生活,但经历非常丰富,住过苏州养育巷 128 号,又在上海闸北区海宁路小学," 转战 "上海黄浦区山西南路小学毕业(我的家在福建中路215弄3号)由于 6 年生活太 "丰富多彩 ", 最终我进不了名校。为什么我会考不进名校,而且进了比普通中学还要差的中学呢,心里那种羞耻感点燃了我 " 一定要争气 " 的心里, ---- " 上海跃进中学 " 是我的中学(在延安东路四川路口,近延安东路外滩 ),从那时起,我真的开始珍惜学习生活了,从 " 要我学 " 真的转变为 " 我要学 " , 那时我的成绩始终名列在班级和年级前茅,身在 " 低廉 " 的中学,然而我始终坚持不渝不放弃对上海各类名校的复习提纲和资料的追求,那时的福州路图书馆成了我的学习之家,自觉地加深一步学习,对自己有要求,对自己有梦想,就会时时刻刻找事做,我从那时候起以品学兼优担任学生干部,事实证明外因并不重要,内因是决定一切的 .....

我从陵园的左边草地起身走向陵园两边的高高塑像抚摸着,眼前展现出在新上海建设奋斗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身影 ..... 如今我虽然已经找不到我的那条 " 景兴里 " 弄堂了,一切的一切早已面目全非了,更多的是崭新的风景取代着昔日的记忆,让我回味无穷。如今我们的上海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势不可挡,一个 " 真 全 美 "的大上海展现在世界的东方。高楼林立,地铁+公交遍及每个角落,交通发达,物产丰富,资源广阔,绿洲翩翩,人气兴旺 ...... 真可以与迪拜相媲美,不夜的大上海,传承的海派精神,此时此刻的心情无法形容。我们感恩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我的父母亲只给了我生命和活着,让我看到了今天 ; 我们感恩革命先烈们,无数的革命先烈确给了我们今天生活,让我享受美好一切。我是怀着感恩的心走进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我在烈士墓前深深地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我是认真的,这是在告别二十多年来,我内心那种淡漠和遗忘,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重新点燃我人生的热血。我的心在激烈的跳动,那是凝聚着我们无限情感的脉搏,或许先烈们也在看着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这样一代新中国的中华儿女,如何来完成他们未完的使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朱瑞将军,赵一曼,杨靖宇同志......,无数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都让我们震撼了。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汇聚到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时,那便是永生。什么叫 " 化悲痛为力量 " ! ? 什么叫 " 感恩之心 " ! ? 今天我在这里找到了完整的答案 .....

走到烈士林园,心情也开始沉重起来。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 “国之栋梁” “献身国家” “精忠报国” “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烈士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此次学习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您好!我们在向您们真诚的瞻仰,我们更会永远地缅怀您们。

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应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辜负先烈的遗志?有没有珍惜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美好今天?

我们不能忘本,我们要饮水思源。要以先烈为榜样,发扬奉献精神,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 没有革命先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 " 的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感恩之心报效祖国。世界之美不属于我们,毕竟是异国他乡,唯有我们祖国永远是不变的母亲,我们永远和您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三·二九”起义中死难的烈士而建造。公园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

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因战争带来巨额赔款的《南京条约》之后,加强了对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城市的税收,搞得民不聊生,一大批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人士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策动了这次起义。

纵观这次起义人士,他们当中有很多深受美、日文化影响的留学生(有钱资产阶层子女才有可能出外留学)或有海外关系者以及中下阶层的资本手工业生产者。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顶上站立着美国自由女神像。很明显,这表明了他们的右翼政治理念。这些人的后继们建立了后来具有亲美亲日的右翼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这当然相较于左翼的共cd.毛zd政府而言。

游广州黄花岗公园使我联想起日本的靖国神社。提到日本的靖国神社,很多人会想到日本二战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其实靖国神社一开始并非为东条英机所建。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建立的,为祭祀在历次战争中战死的人修建。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二战时期,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加剧了对生产资源的需求,由于日本本身资源极其有限,便促成了日本右翼政府向东南亚的扩张。

所以,我说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类似于日本的靖国神社并非空穴来风----它们都是右翼政府的文化遗产和精神支柱!

中国共cd政府所以没有毁掉国民党的文化遗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原因在于孙中山的革命动摇了清朝的根基,为后来共cd政府的诞生扫清了历史障碍。

大家平常总以为象共cd这样的左翼政府才为人民,其实,右翼政府同样是为人民,只是他们政治理念不同而己。左翼政府强调社会分配,着重于眼前社会现成劳动成果的分割,右翼政府强调生产创造,着重于未来长远经济的发展。毛zd揭竿而起,打土豪分田地。孙中山揭竿而起,反对对工商阶层的苛捐杂税和强征暴敛,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振兴民族经济。说毛zd为人民,不能说孙中山不为人民!

时间上从历史长河看,空间上从国际范围看,右翼政府更有前途,它虽不是文明进程的火车头,却是文明进程的催化剂。左翼政府强调社会分配,却极容易陷入等级分配的专制特权社会,左翼的“一锅子里争食”理念还极容易导致内斗,陷入斯大林暴力主义歧路。右翼政府强调生产创造,生产消耗资源,导致对外扩张,陷入军国主义歧路。

自孙中山以来,中国历任政府对西方的亲疏态度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顶的自由女神像可以窥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顶最初是站立着美国自由女神像,1935年后换为国民党党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换为自由女神像。1966年进入文革后用火炬代替自由女神像(说明了文革的极左),文革结束后取下火炬,1981年9月恢复自由女神像(邓小平时代亲美)至今。

我去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时,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也夹杂着些许秋凉。游客不多,见不到鲜花。这座国民党政府留下的精神墓园,没有任何装扮,显得分外自然和有些萧凉。但我想到,展望中国,当这个右翼精神墓园布满参拜的鲜花的时候,当它象日本右翼的精神墓园靖国神社那样被国民广泛认可的时候,中国也一定是雄起四方的时候。

听说连战和国民党成员参拜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我真的希望右翼的“新的国民党”回到大陆来,重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4月1日,学生在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行少先队礼。

集体默哀后,十几名沙溪镇小学的学生把手中的鲜花放到烈士纪念碑前,再恭敬地行了个少先队队礼。“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老师说不仅要懂得感恩,更要像他们一样为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六年级学生徐曼说。

“这里共埋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17225位无名烈士。为了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苟发超介绍,红军在1932年至1935年间,由入川时1.5万人壮大至8万人,川陕苏区也扩大到23县1市、人口达600万左右、面积4.2万平方公里。

17225块无名烈士墓碑呈扇形依山排列,一块块洁白的大理石绵延开来,如同当年一个个勇敢奋战、冲锋陷阵的红军战士屹立不倒,“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上午10时,瞻仰完烈士陵园,人们陆续参观陵园内的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陈列馆完整保存了大量档案资料、历史照片和红军遗物,生动展示和还原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

“每一次来陵园,特别是参观陈列馆,都会有非常大的收获。”通江县民政局局长吴华智说,观看当时的各种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川陕苏区红军开展群众工作方法和经验,对自身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据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祭奠先烈的活动中去,还开辟了网络祭奠专区。“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网上祭奠也逐渐迎来高峰期,每天都有大量网友参与,有些还书写了感人肺腑的祭文,以表达对先烈们的怀念和崇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起义的率先枪响,是我们党领导武装革命的一大强音。是创建人民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连接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看到先烈们出生入死的画面,我们倍感今天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更感到肩上责任之重大。碑体前生长着一块方形的菊花带,黄菊花像极了因激动而怒放的心灵,它们被献给敬爱的长眠于此的烈士们。碑前还摆放着数个花圈,我们在花圈前瞻仰沉默后,向烈士致以最为沉重的敬礼。一双双眼睛深情地在瞻仰着……

瞻仰完纪念碑中的烈士后,移步到一个巨大高耸的圆墓——广州公社烈士墓。公墓像个巨大的圆形金字塔。花岗石的墓墙和栏杆,墓墙环绕着陵墓,其间柱顶有40只石狮守灵,魏为壮观,朱德同志在墓墙正面题字“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墓墙东面刻有广州起义经过的碑铭。

看到如此庄严的陵墓后,我深深感受到那些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是多么的高大!他们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不怕危险,不贪生怕死。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是好样的,无比光荣神圣的。他们为了广州的和平与自由而战死,他们是我们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这些英雄烈士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人生中仅有的一次生命。如果没有他们,或许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这样太平幸福的生活。这次起义虽败犹荣,它引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那以后,鼓舞着中国革命号角向全国吹响。

历史风云变幻,瞬息万变。在松杉包围的一个鸟语轻鸣的角落,我们发现在古朴端庄的四烈士墓的背面是广州起义领导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的纪念碑。纪念碑用天然花岗石雕琢而成,上面有叶剑英同志的半身浮雕像,碑前的红褐色卧碑上刻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遥想当年,叶元帅血气方刚,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挥迄方遒,带领人民无畏地争取正义战争胜利。如今,“昔人已乘鹤西去,此地空留黄鹤楼”,悲乎哀哉!安息吧,历史不会忘记你们。值此春夏之际,借袅袅青烟,寄去我们的思念与决心。

离开叶剑英元帅陵墓,迈着沉重的脚步,我们走进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英雄广场,近距离切身心了解广东革命的历史过程与事迹。

陵园东部开辟有人工湖,湖光潋滟,绿树垂荫,曲径延绵,鸟语花香,绿荫芳草和碧水间座落着各具特色的纪念亭:建有为纪念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朝鲜和苏联烈士而建造的“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两座,还有血祭轩辕亭。血祭轩辕亭,位于湖心,飞阁流丹,黄琉璃瓦面、花樑、红柱,是为纪念“刑场上的婚礼”中的周文雍、陈铁军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建造。上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等同志的题词。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历史。我们不会忘记那一个个英勇牺牲的热血生命,那一群群不曾远去的背影。他们泽被当代,启明后人。无论是在风雨如晦,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是在气壮山河,奋发图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是在波澜壮阔,开拓创还新的改革开放大潮中,都有无数先烈前仆后继,无畏牺牲,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英烈碧血的余温。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要乘先烈之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带头人,才能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自贡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自贡烈士陵园是个让人回念的地方。

进了烈士陵园的大门,就来到了一个水泥平台,平台的两旁有烈士的塑像,烈士们有的扛着枪,有的背着炸弹,有的拿着棒子,随时准备出战。看到这些烈士们,我仿佛就看到他们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去攻打敌人,甚至有些人倒在战场上。看到这些,我的泪水从眼框里流出来了,是他们战胜了敌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太平日子。每到了晚上,这儿开起了彩灯,大人们在这跳舞,唱歌,我想:他们也一定是为烈士们伴舞,为烈士们唱歌。

再踏上几级阶梯,就来了中心广场,中心广场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写着“鄂东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下面石墩的正前面有一段文字,写的是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史。左边画的是日本人侵略中国人民的图片。看到这里,我非常仇恨日本人,右边画的是烈士们打仗时候的情景,背面画的是烈士们救那些老百姓的场景。广场的两旁种着松树、柏树和鲜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种松树和柏树却不种别的树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因为只有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烈士陵园是纪念烈士的地方,所以种松树和柏树。一阵风吹过,阵阵花香吹来,使人心旷神怡。

我穿过中心广场,就来到了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面有革命烈士用过的武器和他们的相片,外围都有栏杆围着。

我绕过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就是一片葱郁的树林,这儿鸟语花香,一阵风吹过,树上的叶子“沙-沙”的响着,再加上鸟儿的歌声和鲜花的芬芳,坐在亭子里,就算多么疲劳,也会消除掉。

烈士陵园的美,说也说不完,有空的话,你也来参观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周二的下午,我们一行人乘坐地铁来到了广州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原先途中欢声笑语,嘻嘻闹闹的我们,当看到这庄严的烈士陵园,不禁变得严肃起来,因为我们来到了一个纪念一个个用血肉之躯抵挡外来侵略者,保卫国土的英雄长眠之处。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几项仪式。其中,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鞠躬默哀。在肃穆庄严的纪念碑前,在严肃的氛围中,我们真正地诚心的默哀。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几十年前战士们英勇奋斗,捐躯卫国的壮烈场面。他们很多人都风华正茂,但为了解放中国,为了解救亿万中国人民,他们英勇献身,舍己为人。他们的精神和壮烈牺牲的壮举都会永载史册的。也行我并不知道他们具体在那一 场战役中牺牲的,可是在这纪念碑前我却感受到一份炽热——那是战士们奋勇向前,英勇无惧,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内心涌动的炽热。

他们用热血铺下了我们美好生活的红地毯,他们用生命谱写了祖国和平的美好篇章,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我们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四有青年,从战士手中接下保卫祖国的重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刻画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一直以来阴霾的天气霎时间放晴,显然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了细雨的纷纷却是阳光的普照。在法律系党支部的组织下,作为预备党员的我积极参加参观缅怀华龙烈士陵园活动,深刻了解了为党和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而献身的仁人志士;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员的伟大忠贞气节和慷慨激昂英勇就义的民族精神;意识到党走过的曲折而又艰辛历程;感悟到通往和平民主正义大门的路途是无数中华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就而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用智慧和毅力筑成的。

在参观就义地时,那一幕幕不停的漂浮在自己脑海里。似乎看到了烈士们那英勇就义的神情坚贞不渝,一片赤子之心;听到了他们就义前内心的呐喊慷慨激昂,对未来充满信心;也看到了他们的彷徨与焦虑忧心忡忡,无数英雄的鲜血和罹难的中国百姓。看到几十年前为革命献身的地方,他们的血与泪依旧,他们的信念与理想依然……心中一片沉重……

随后又参观了一下关押烈士的囚室,看到阴森而漆黑的环境,嗅到潮湿而发霉的气味,不由得长叹一口气。被捕后受虐待的他们依然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依然对革命始终如一,我想这是最令人震撼的,正是这些对党始终如一的革命志士铺就了人民光明的未来……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雕塑:一位倒下去的烈士,依旧擎起一支手,指着前方……这是一个寓意深远的画面,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倒下去的烈士的气节,他们用自己的信念教导着身后的人们前赴后继,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的我们更需要这支强有力的手来指引我们前进、指引我们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我想这支手已经成为永恒,指引着一代代年轻党员的前进方向……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各位烈士们的慷慨激昂的诗词,在那样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丝毫看不到他们的犹豫和惧怕,看到的全是无畏生死忠贞不渝的气魄。其中秋瑾的:“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度向东。诗思一帆海阔空,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展现了秋瑾的忧心国民,立志奋斗的英雄气节。还有蔡和森的《少年行》:“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展现了当代文青年的为学救国的愿望。一块块石碑,刻画着每位烈士的铿锵有力的韵调,背后展现的却是他们的大义凛然、他们的革命气节……

最后观看了烈士的墓碑,看到了人们缅怀先烈的身影,有名的英雄永垂不朽,更但愿那些没有留下声迹的英雄永垂不朽……烈士的背后是是对和平民主的向往,是对党忠贞不渝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烈士陵园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6月12日下午,安环党支部和产品作业部党支部党员及积极分子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心参观了烈士陵园

蓟县烈士陵园是冀东地区最大的烈士陵园,也是天津市唯一的抗日战争烈士陵园,总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物---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蓟县革命斗争简史碑廊,石海战斗遗址及牌楼等建筑。陵园内树立着2000多座八路军抗日将士墓碑,安葬着205名阵亡先烈,它仿佛向人们述说着战争的残酷壮烈,讴歌英烈们的英雄事迹,展现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当你身临其境时,不得不放缓脚步轻声敬语,生怕惊扰了安息的烈士。

逝去的是岁月是历史,却不是一种情怀,高高的纪念碑有着说不出的巍峨和肃穆,我们在烈士纪念碑下留影,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生死何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气节。望着陵园内那长长的碑林,那一个个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该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他们的人生那么短暂,他们的幸福从何谈起,可他们坦然的面对了生死,面对了自己的信仰。一种信仰最大的号召力就是让人们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中国共产党这面鲜艳的旗帜永远飘在了任何一个以民族为重人的心里。这就是士气!士气,这是我们民族真正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积淀更赋予了士气新的涵义,如今我们凝聚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周围,用充满张力的斗志让世界认识中国。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朝发展的机会。如今我们迎来了石化公司第三次创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做为乙烯人应该拿出这种斗志迎接挑战,用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小乙烯安全生产和大乙烯筹建及一次开车的全面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蜀山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来到了大蜀山烈士陵园,深情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

3月30号这天清晨,学院组织的清明节大蜀山扫墓活动人员在学院北门集合,坐上校车,天气阴沉沉的,犹如我们此时的心情,在蒙蒙细雨中我们前往大蜀山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推翻封建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我们衷心地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我想这是我们唯一能为先烈们做的一点事了,让他们能有个更好的环境,静静的安息。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作为当代青年,更是一名青年志愿者,我们在铭记革命先烈为我们带来如今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在遥远的山区,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看得到以及看不到的角落里,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我们应该知道在我们享受这种生活的同时,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的同胞在过着艰苦的生活,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将会秉承革命先烈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秉承我们青年志愿者“以最初之心,做最终之事”的宗旨,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服务广大人民。

我们虽然生活在这太平盛世里,但他们的丰功伟绩不可会被历史遗忘,更不会被我们遗忘,我们要学会感恩。作为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员的我,更应该在他们身上学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精神,牢记共产党的宗旨,牢记我们志愿者的使命,在日常生活中以一位党员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服务更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南溪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4月1日下午,我们7年级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南溪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一路上,同学们表情肃穆,没有人说笑——在这场合,谁会笑呢?因为我们要去给烈士扫墓,不是去春游。

走了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醒目的石碑和石碑上周总理刚劲有力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看到这几个大字,我想,革命烈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存在我们心中!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进行了一系列的仪式:献花蓝、同学代表讲话、老师讲话、宣誓、默哀……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平常在学校的升旗仪式程序,除了献花蓝和默哀,其它环节都差不多。一开始,我想不清楚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当我想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才明白: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是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呀!

接着,我们来到了烈士的墓地。在最前排,我看到了吉鸿昌烈士的墓。墓碑后有吉鸿昌烈士的生平简介。原来吉鸿昌烈士是我们河南人啊!他坚持抗日,于一九三四年被日寇在东北杀害。吉鸿昌烈士在牺牲时丝毫未动摇抗日的决心,英勇就义。我们又瞻仰了焦裕禄烈士的墓、王远芬烈士的墓、贾心斋烈士的墓……还有许多无名烈士的墓,我们每到一个烈士墓前,都要敬队礼和鞠躬,表达我们对烈士们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无名烈士,真的是他们没有名字吗?不,他们曾经有过名字,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姓名无法为人得知。但是,“烈士”就是他们的名字,我们会永远记住的!

返回学校的路上,我又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他们,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啊,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一切,我们应该继承先烈的遗志,使中国更加强盛。这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也是回报先烈的最好的方法!

“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争做四有新人,誓成国家栋梁!”我们在烈士陵前的誓词,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参观烈士陵园的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当五星红旗在高空随风飘扬时,你是否激动不已?是否有股热血在心中沸腾?对,这正是爱国热情!正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概!此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前几天,我与清华少儿英语学校的小学员及牡丹晚报小记者们一起来到了市烈士陵园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大巴车上颠簸了约一小时,终于来到了烈士陵园。进入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站在纪念碑下,我的心情是那么沉重。一位参与过战争的老革命前辈来为我们做演讲,我认真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一个个英雄事迹,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许多年前烈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他们拼死沙场,不顾自己的生命,击退了敌人,保卫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他们却在祖国的土地下,久久长眠了。我仿佛听到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声音,听到烈士们沙哑的喊叫、冲杀,体会到血与火的惨烈,乾坤扭转的激情。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生活在当下,要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日子。

今天,在革命烈士陵园中,我和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深刻的爱国教育课。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游览烈士陵园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从未游览烈士陵园,总觉得那只是一些为战争而牺牲的人的灵魂的寄存处,有什么好看,何须看?这次在北京烈士陵园的游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踏进烈士陵园,一股浩然之气便扑面袭来,古柏苍松参天耸立、荫天蔽日,使本来寒冷的空气更添几分寒意。可当我们瞻仰着烈士纪念碑的时候,当我们浏览着一行行先烈们的名字的时候,当我们观看着先烈们奋勇抗战的图片和他们那些简陋的遗物的时候,我们没有感到丝毫的寒冷,相反,更多的则是内心的激动和灵魂的震撼。他们大都还很年轻,就这样为了北京这座古城的解放而从容就义,他们的功绩比他们的岁月还多。如果灵魂有大小,我想他们的灵魂一定是灵魂中的巨人。人站在纪念碑前总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不是因为纪念碑的高大,而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块纪念碑,而且是一个个巨大的灵魂。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他们是该不朽的,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山河的壮丽,以自己的鲜血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或许他们当时无法选择,也正是他们的无法选择更说明了他们灵魂的高尚。“青春换的山河壮,碧血染将天地红”,或许这便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吧!

在这里我们不敢大声喧哗,唯恐惊扰了先烈们被残酷的战争早已折磨的疲惫不堪的灵魂。历史上曾有无数的帝王先贤长眠于北京这座古城之下,他们的灵魂在北京的安息也算是他们的荣幸,北京的历史也会因此更加熠熠生辉。当我们回去时再次来到纪念碑前,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和这些伟大的灵魂道别,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的说一声:你们安息吧,你们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北京的自由,我们也一定会用我们的毕生将北京古城建设的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拉烈士陵园扫墓。

刚踏入烈士陵园,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路旁种满了桃花,香气四溢。一棵棵青松挺拔的站在路的两边,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革命先烈高举着旗帜,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贡献。

再往前走一段,我看到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啊!那些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我们怎能忘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不都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么?小时候,我们常听妈妈说,我们的红领巾使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那时,我还不懂是什么意思。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明白了,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靠革命先烈的奉献而换来的!所以,我更加珍惜红领巾,自豪的佩戴在胸前。时刻提醒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对的起那些为国家而献身的前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今天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让先烈们在下面含笑九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烈士陵园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下午放学时老师说明天要代表我们的学校去烈士陵园参加仪式。后来,老师给我们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因为从来没有过这种事情,让我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

坐上校车开到烈士陵园,已经有别的学校到达了陵园,我们也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前出发。我抬头望去,只觉得队伍整整齐齐,气氛非常肃穆,显得非常壮观。

仪式开始后,我们唱着深情的国歌,将大束的花献给了先烈们,同时在炎炎烈日下向烈士们敬礼、鞠躬,仪式结束后开始按照顺序进行展览,看到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撼。那是和平年代或者说我们以前从未接触到的,让我们知道了为了和平,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先烈们用他们的生命捍卫了这一切。

先烈们,谢谢,谢谢你们的`战斗,你们的守护,你们付出了生命所捍卫的这一切,才让我们得以在这天祖国的天空下,健康的成长、学习,我们长大后也要以自己的方式捍卫这个国家,捍卫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烈士陵园小学生观后感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到了贺昌烈士陵园,我看着贺昌的雕像,不自觉陷入了沉思。借着它,我想起了许多革命烈士。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几十年前,饱受屈辱的中国人再也受不了资产阶级与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再也压抑不住对失去亲人和国土的悲愤。终于化悲痛为力量,满含着一腔热血,挺直了脊梁,坚定了信念,向敌人们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几十年后他们无数的子孙后代前来祭奠他们,烈士们如果泉下有知,他们也一定会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欣慰,毕竟,他们所献出的生命与热血终于铸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终于实现了他们的初衷,完成了他们的愿望。

烈士们逝去了,他们带走了悲痛,留下了欢笑,带走了万恶的旧社会,留下了幸福的新中国。记得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烈士们是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是为了解救人们牺牲的,他们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他们不畏艰险,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

毛主席说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句话。是呀,烈士们——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必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身上流着他们的鲜血,我们生活的祖国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以此为理由而不思进取,烈士们给我们打下了幸福的基础,不是让我们坐享清福,而是让我们有更好的环境去努力学习,作为中国的新一代少年,新一代主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祖国在我们的手中更好地传承下去,让烈士们的事迹、让烈士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烈士们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延安有一座“四八”烈士陵园,该陵园葬着王若飞,叶挺,秦邦宪,张思德等名人。“四八”乃特指1946年4月8日,叶挺等人乘坐的飞延安的飞机坠毁牺牲的日子。后也把张思德,王若飞的舅舅、贺之珍的母亲等烈士也葬入此陵园。

瞻仰完烈士墓碑,听讲解员和现场教学教师讲授烈士们的生平及英雄事迹,心情难以平复。坐在车上,泪水盈满眼眶,却没有流下来。听着邻座的老师激动不已的发现,我已经很无语了。

和叶挺一起牺牲的,还有他的爱妻,11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但叶将军的墓碑和秦邦宪、王若飞等的,高高在靠近山顶的位置,他的家人,却和他分开葬。王若飞的妻子也是一个早年就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但因为是和平年代去世后和丈夫合葬,名字及生平,照片只能刻在王若飞同志的墓碑的背面。

为什么叶挺和他的妻子孩子不能和他葬在一起?为什么王若飞的名字不能和他的妻子并排刻在一起?当他的孩子来此祭奠父母时,还要绕到背面为自己的母亲上祭品?

也许,制度上是规定了:什么级别的人物,才能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最上面一排王若飞同志的墓碑是汉白玉做的,而第二排包括叶挺将军之妻女子和张思德的墓碑中间就是黑色大理石做的。不懂得汉白玉和大理石的价值差异。但从墓碑用料上,已经可看到差异显著。

中国的平等,何时才能够真正实现?能否从这些小细节入手改观?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他们都是为革命而牺牲。也许对革命的贡献有大小,但对于个体来说,他们都奉献出了最为可贵的生命!至少,在我们的心里,都应该受到尊重。

法治的最核心的精神和价值便是平等。因为不平等,共产党起来闹革命,并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制度;因为不平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起义,反抗;因为不平等,在延安时的最高级别的领导人和战士一样,住窑洞吃小米,穿着同样补补缝缝过的旧衣服。可在一些人的意识里,为什么还要让为争取平等解放事业的烈士们之间,依然有不平等?他们九泉有知,是希望和自己的妻子分开享受高高在上的供奉,还是希望和自己的爱人亲人埋在一起,做个最普通的丈夫,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烈士陵园

那里不但风景如画,那烈士们的勇气和不动摇的信念让我深深感染了。我们跟随着老师走进了烈士陵园,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层接着一层的台阶,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在那台阶的尽头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像站岗的士兵一样屹立在那里。

在广场上,有许许多多醒目的石碑矗立在那里,是它们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骄傲的名字,创造了现在这个繁华富强的中国,它们为了这个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还献出了珍贵的生命,甚至其中的一些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烈士的石碑不仅是一尊墓碑,它更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我们中华民族稀有的财富。

革命先辈们孜孜追求,苦苦探索,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开矿出属于中华人民的道路就是为了共和国的明天,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

最后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几十年前的衣物和其他往事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更深刻的知道了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革命先辈的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就没有这个富强的新中国。让我更牢记要珍惜今天,展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