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广州市烈士陵园观后感(推荐19篇)

清明节扫墓是一种仪式,一种纪念的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烈士陵园扫墓作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316

作文

166

参观烈士陵园的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当五星红旗在高空随风飘扬时,你是否激动不已?是否有股热血在心中沸腾?对,这正是爱国热情!正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概!此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前几天,我与清华少儿英语学校的小学员及牡丹晚报小记者们一起来到了市烈士陵园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大巴车上颠簸了约一小时,终于来到了烈士陵园。进入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站在纪念碑下,我的心情是那么沉重。一位参与过战争的老革命前辈来为我们做演讲,我认真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一个个英雄事迹,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许多年前烈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他们拼死沙场,不顾自己的生命,击退了敌人,保卫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他们却在祖国的土地下,久久长眠了。我仿佛听到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声音,听到烈士们沙哑的喊叫、冲杀,体会到血与火的惨烈,乾坤扭转的激情。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生活在当下,要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日子。

今天,在革命烈士陵园中,我和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深刻的爱国教育课。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4月1日星期三,早上我们在区委书记王文涛同志带领下,去参加上海市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共和国永远铭记——黄浦区各界缅怀革命先烈诗歌朗诵会。

走进烈士陵园,穿过那条林荫道,映入我的视线的是前任总书记**题的词:“丹心碧血为人民”。这正是对这些烈士最好的描述和评价,也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

今天黄浦区各界缅怀革命先烈的同志们,依次排队来到广场,为革命烈士献上花篮,在参加诗歌朗诵会的后面有一具庞大的石像,他用一只手托住天,象征革命烈士为我们创造的一片天。

缅怀革命先烈诗歌朗诵会结束后,社区党工委副瞿书记和我们支部冯书记等几位领导带我们走进形如金字塔的陈列馆,一个个的看过去,读他们的英雄事迹,也在读他们生命的价值,看着他们留下来的物品,看着他们记的日记,顿时心生愧疚,多久没有系统的记过日记了我不是很清楚了,陈述每天平平的日子,就是抱怨工作和生活的不如意,在我面前的这些日记里却是为国为民的抱负,是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今天生活安逸的我们,是否已经忘却了我们所肩负的重担——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看着那些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油画,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对死亡的无畏,在炮火中冲锋,试想现在的我们有谁还能够如此的面对死亡?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那我们之中又有谁是真正的勇士呢?当然现在的社会不需要我们这样做,但中国共产党任重而道远,需要的也是这般的勇敢和毅力,因此,年轻的朋友,别让你们的青春虚度吧!你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参观完这些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碑林区,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成就的取得,同我国近一个半世纪无数烈士的英勇奋斗是分不开的。烈士的一生,就是一篇无比壮丽伟大的史诗。他们坚定的信仰,光辉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不朽的业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楷模。我们应该多学习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紧紧围绕在党的旗帜下,更好的为祖国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最后我走出这片肃穆庄重之地,与进去的时候不同的是我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为我向党迈进明确了方向、增加了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清明节前,我们学校的同学来到烈士陵园,来缅怀先烈,纪念前辈。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听着音响说:“向革命烈士三鞠躬。”我郑重地低下头,听着哀乐,心中想起了革命烈士们为了创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旧社会,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使我们后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的生命虽然失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这时,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们的红旗使用烈士的鲜血险些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进行到底。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耻辱,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4月3号,在我们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支部所有党员去西安烈士陵园扫墓,这次活动对我们党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使我对党员身上的义务与责任有了更充分的理解。我们不仅仅要敬仰那些烈士,更要学习他们那种为革命、为祖国、为人民牺牲一切的信念。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纪念馆,令我非常震惊的是许多烈士只有20多岁,他们为了革命为了祖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在每个地方只有几分钟的参观时间,但我对他们所做出的感人事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当中不仅仅有革命时期为革命而牺牲的同志,也有在解放后为了人民的安危而牺牲的。其中我记忆最深的一个女共产党员,为了救一名儿童而被锅炉爆破炸死的,他牺牲时只有24岁,正是青春年华享受美好生活的时期,但她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在她身上实现了。她使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党员应该学习的,她的精神令我们敬仰。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年代的战乱不能向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一样为了光荣的革命事业而牺牲,但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同样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要向那些烈士学习,时刻准备为人民牺牲一切,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党员,应该学习英勇无畏的烈士精神,在各方面都要起到带头作用,在学习上,我们要刻苦努力学好专业课程,为祖国明天的建设积聚力量,在生活中,我们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思想方面,我们要积极进取永远与党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

不是只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才能体现一个优秀党员的品质,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时刻为人民服务,践行自己的誓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做到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就是一个好党员。我们会为之努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战士行军时穿过的雨衣、用过的文件包、沂蒙军民使用的大刀、儿童团站岗放哨用的红缨枪……一件件珍贵的历史实物,见证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红色的烈士墙上镌刻着在华东战场上牺牲的62576名烈士的名字,浩然之气扑面而来。

大青山战役中近千名烈士血染青山,粉碎日军的“铁壁合围”;渊子崖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的沂蒙人民用土枪、土炮、铡刀、镢头等与日军血战,杀死日军120余人,147名村民和地方干部壮烈牺牲……惊心动魄的战斗史料,令人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在这里,沂蒙精神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人民通过自觉的模范行动展现出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饱受“三座大山”压迫之苦、对新生活充满强烈向往的沂蒙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和崇高的精神,积极参军参战,碾小米、做军鞋、送弹药、抬担架,全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参军入伍,100多万人参战支前,6万多革命烈士牺牲在这片土地上。

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这里驻足,重温峥嵘岁月,感受壮志豪情。党的培育,血与火革命战争的洗礼,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逐渐形成了坚信党的领导、热爱人民军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政治信仰;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顾全大局、勇于奉献、自我牺牲的价值观念。沂蒙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觉悟,无疑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在5月13日,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天津市蓟县盘山革命烈士陵园,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感受当年先烈们为国党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缅怀在冀东抗日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为了纪念在冀东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56年兴建了盘山革命历史陵园。整个陵园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在烈士墓区安葬着2764名烈士,多数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红军和八路军指战员。站在纪念碑下,我们默哀,向烈士致敬,心随着平静的音乐轻轻地走着,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心中那份深深的哀痛与崇高的敬意。听着他们的事迹,使我的心豁然开朗,明白了我们的人民烈士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抛头颅,撒热血,用自我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这面旗帜。为了胜利,他们献出了自我的生命,而我们此刻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心灵的感激,使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老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言,大家驻足停留,在宣誓声中共同表达对共产党的无比忠诚和对革命烈士牺牲精神的无限敬佩。在敬献花圈之后,全体党员一同瞻仰了抗日英雄纪念碑,四周被问分别是聂荣臻题写的“光荣烈士永垂不朽”、谢哉题写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李运昌题写的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宋劭文题写的“抗日英雄浩气常存”,每一句话都尽显抗战的艰苦和人民的伟大。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盘山烈士陵园墓区。站在苍松翠柏掩映中的烈士墓前,缅怀烈士们丰功伟绩的时候,党员们的心灵深受启迪,对英雄更多了一份敬仰之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生价值。脚踩在埋着无数烈士先驱的这片土地,我的情绪激荡着,久久不能平静。我认为此次活动是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远的好处。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盘山抗日斗争事迹陈列馆,管内展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珍贵革命文物二百余件,还有超多的文献资料和图片,()生动想象地概括介绍了盘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革命先烈用生命的鲜血扞卫了祖国和人民,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那些烈士英勇就义时还是那么的年轻,在国难当头时他们一心只为了救国,在奉献自我生命时,他们根本没有去想我能得到什么,而是一心只想保卫自我的祖国、坚守共产党的秘密。看着照片上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和充满朝气的样貌,让人心中不由的肃静和难过。

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党员,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勤奋敬业,勇于创新,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职责感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以英雄的精神为楷模,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2563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有激情。我时从 92 年出国以来,在我心里的烈士的词语已经淡漠和遗忘了整整 二十多年啦,让我羞愧难当。真是到了忘恩负义的地步。但从那天的参观和瞻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让我再次点燃我的心灵火花。让我的血液再次沸腾。让我的时代脉搏再次跳动。

走进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内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若我们今天瞻仰烈士陵园的心情————肃穆、庄重和感动。

"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八个金色大字让人敬畏,为了解放上海,为了保存上海的高楼大厦和名胜古迹永存,为了上海的今天,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现在眼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在那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他们没有用大炮轰开上海的大门,而是 "小米加步枪 "在有规模或区域的小心翼翼地 " 阵地战 ",用生命的代价完整保存了上海 ...... 我从全景画馆出来后,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包含着在海外拼搏的我们华侨华商。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也包含着在海外拼搏的华侨华商。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己打倒。

上海是我的故乡,我为上海的成就骄傲。

我出生在上海河南中路七浦路的 " 景兴里 " 26号,是我的 " 摇篮之地 " 我的小学虽说只有 6 年生活,但经历非常丰富,住过苏州养育巷 128 号,又在上海闸北区海宁路小学," 转战 "上海黄浦区山西南路小学毕业(我的家在福建中路215弄3号)由于 6 年生活太 "丰富多彩 ", 最终我进不了名校。为什么我会考不进名校,而且进了比普通中学还要差的中学呢,心里那种羞耻感点燃了我 " 一定要争气 " 的心里, ---- " 上海跃进中学 " 是我的中学(在延安东路四川路口,近延安东路外滩 ),从那时起,我真的开始珍惜学习生活了,从 " 要我学 " 真的转变为 " 我要学 " , 那时我的成绩始终名列在班级和年级前茅,身在 " 低廉 " 的中学,然而我始终坚持不渝不放弃对上海各类名校的复习提纲和资料的追求,那时的福州路图书馆成了我的学习之家,自觉地加深一步学习,对自己有要求,对自己有梦想,就会时时刻刻找事做,我从那时候起以品学兼优担任学生干部,事实证明外因并不重要,内因是决定一切的 .....

我从陵园的左边草地起身走向陵园两边的高高塑像抚摸着,眼前展现出在新上海建设奋斗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身影 ..... 如今我虽然已经找不到我的那条 " 景兴里 " 弄堂了,一切的一切早已面目全非了,更多的是崭新的风景取代着昔日的记忆,让我回味无穷。如今我们的上海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势不可挡,一个 " 真 全 美 "的大上海展现在世界的东方。高楼林立,地铁+公交遍及每个角落,交通发达,物产丰富,资源广阔,绿洲翩翩,人气兴旺 ...... 真可以与迪拜相媲美,不夜的大上海,传承的海派精神,此时此刻的心情无法形容。我们感恩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我的父母亲只给了我生命和活着,让我看到了今天 ; 我们感恩革命先烈们,无数的革命先烈确给了我们今天生活,让我享受美好一切。我是怀着感恩的心走进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我在烈士墓前深深地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我是认真的,这是在告别二十多年来,我内心那种淡漠和遗忘,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重新点燃我人生的热血。我的心在激烈的跳动,那是凝聚着我们无限情感的脉搏,或许先烈们也在看着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这样一代新中国的中华儿女,如何来完成他们未完的使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朱瑞将军,赵一曼,杨靖宇同志......,无数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都让我们震撼了。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汇聚到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时,那便是永生。什么叫 " 化悲痛为力量 " ! ? 什么叫 " 感恩之心 " ! ? 今天我在这里找到了完整的答案 .....

走到烈士林园,心情也开始沉重起来。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 “国之栋梁” “献身国家” “精忠报国” “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烈士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此次学习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您好!我们在向您们真诚的瞻仰,我们更会永远地缅怀您们。

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应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辜负先烈的遗志?有没有珍惜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美好今天?

我们不能忘本,我们要饮水思源。要以先烈为榜样,发扬奉献精神,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 没有革命先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 " 的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感恩之心报效祖国。世界之美不属于我们,毕竟是异国他乡,唯有我们祖国永远是不变的母亲,我们永远和您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站在这里,将军之乡——红安,踏在这千万烈士打下的土地上,感慨万千。

这片红色的土地孕育了14000多位烈士,这片红色的土地养育了300多位将军,这片红土地留下了祖祖辈辈几代人的回忆……满墙刻满他们的神话,写满他们的诗歌,印满他们的传奇,每一位烈士都是为了革命鞠躬尽瘁,舍生取义打下了我们这片安逸的土地,除了敬佩,我们只能羞愧。

想想,我们都是家中二霸,吃穿不愁骄生惯养,我们享着他们带来的福,却干着他们唾弃的事,他们留下了不屈服,愿用血汗改山河的斗志豪言,永垂不朽,而我们怕苦怕累,遇挫折逃避,让自己羞愧,他们是英雄,而我们则是英雄身旁的懒汉,同饭一方水,而我们天壤之别。

我们行军600公里,在常人眼中是不可思议,那红军的2万5算什么呢,我们报怨,但磨炼,磨炼了自己啊,红军2万5千,却是为了全中国浴血奋斗,8年,8年抗战前赴后继,百折不挠,8年烈火丹心血洒河山,宁死不屈的潘忠汝,义勇感天的蔡济黄、开膛破肚永不低头的秦绍勤……红安,养育了多少无穷尽的神话。

挥霍着他们用鲜血打下新生活的我们何时才学得会他们的“留得头颅在,雄心誓不改。”

没有人出娘胎就是豪杰,就是英雄,只要我们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多坚持一点点,多向前迈进一点点,成功,离我们只剩下一点点,90后的我们,一样会不胜不休,永不言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五年级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4月5日清明节,又到了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一家来到了“烈士陵园”祭拜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战士们有的为了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仆后继,英勇作战;也有的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烈士们,是你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你们是多么的伟大,在傲慢嚣张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毫不畏惧,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而又是你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刻,抛开家庭,抛开个人,抛开一切,将宝贵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啊,先烈们,你们这样无私奉献,这样英勇作战,这样报答祖国,这样义无反顾,怎能不令人崇高和敬呢?

我们美好的今天,不都是用那些烈士英勇的生命换来的吗?现在我们的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好了,每个人都绝对可以吃饱喝足。可是,想想以前的人民生活有多么的苦吧,每个人都穿得破破烂烂,有个小房子住已经很不错了,吃了上顿就不知道下顿在哪里。那些勇敢的烈士们,就是为了彻底拆除旧世界建立新社会而英勇牺牲的。虽然在战场上,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倒下了,但你们为此建立了好榜样,马上又有几千几万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了起来。就这样,我们中华儿女才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所以,同学们,我们可以生活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已经算是很幸运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都非常的优越,我们要以那些烈士们为榜样,报效祖国,共同努力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烈士陵园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从未游览过烈士陵园,总觉得那只是一些为战争而牺牲的人的灵魂的寄存处,有什么好看,何须看?这次在洛阳烈士陵园的游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踏进烈士陵园,一股浩然之气便扑面袭来,古柏苍松参天耸立、荫天蔽日,使本来寒冷的空气更添几分寒意。可当我们瞻仰着烈士纪念碑的时候,当我们浏览着一行行先烈们的名字的时候,当我们观看着先烈们奋勇抗战的图片和他们那些简陋的遗物的时候,我们没有感到丝毫的寒冷,相反,更多的则是内心的激动和灵魂的震撼。他们大都还很年轻,就这样为了洛阳这座古城的解放而从容就义,他们的功绩比他们的岁月还多。如果灵魂有大小,我想他们的灵魂一定是灵魂中的巨人。人站在纪念碑前总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不是因为纪念碑的高大,而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块纪念碑,而且是一个个巨大的灵魂。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他们是该不朽的,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山河的壮丽,以自己的鲜血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或许他们当时无法选择,也正是他们的无法选择更说明了他们灵魂的高尚。“青春换的山河壮,碧血染将天地红”,或许这便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吧!

在这里我们不敢大声喧哗,唯恐惊扰了先烈们被残酷的战争早已折磨的疲惫不堪的灵魂。历史上曾有无数的帝王先贤长眠于洛阳这座古城之下,他们的灵魂在洛阳的安息也算是他们的荣幸,洛阳的历史也会因此更加熠熠生辉。当我们回去时再次来到纪念碑前,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和这些伟大的灵魂道别,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的说一声:你们安息吧,你们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洛阳的自由,我们也一定会用我们的毕生将洛阳古城建设的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党员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6月18日,殷巷社区130名党员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参加社区党支部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烈日下,党员们神情肃穆,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后,面向党旗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邹小勇的声音沙哑,吐字却坚定,被晒红的脸庞更衬的目光炯炯。邹小勇是殷巷社区的一名80后党员,每一次社区组织党员活动他都积极参加,目前为止一次不落。早上4点半从浙江出差返回,下了高铁直奔雨花台参加社区党员学习活动,看着队伍里年轻同伴不是“主力”,邹小勇有点难过,他说:“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是必须的,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归根结底还是信仰的缺失。”

邹小勇坦言,自己当年是在大学里懵懵懂懂的入党,真正让他成长为一名党员还是在工作之后参加党支部的活动。一次次学习活动让他加深体会,根植信仰,他说:“我是做自动化电器资源整合工作的,我觉得学习要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比如国家提供给侧改革,在我工作中来说就是要多带头,多勤奋,尽力盘活区域行业资源,发挥更大价值。”

当天上午,社区组织党员们先后参观了“两学一做”专题教育长廊、国防安全教育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下午邀请区委党校张洪新教授为大家上了“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老党员周诗堂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年轻人多来看看听听有好处,党员传帮带就是这样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据殷巷社区党支部书记殷德江介绍,自6月份以来,社区在发放学习书包外已经开展多次专题教育活动,为了适应年轻党员工作节奏,还特别将一些党课分时到晚上鼓励年轻党员参加学习,让他们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在党员活动中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在清明来临的前夕,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在骆校长和王辰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乘车来到了万埠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祭扫教育活动。

进入陵园内,仰目可以看到矗立的烈士纪念碑,立于陵园中心的高峰之巅,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我们集体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表达了我们心中的景仰之情。并宣誓好好读书,长大后要报效祖国。随即又来到了烈士墓碑前,墓碑上刻着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的革命先烈的名字,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是革命烈士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告知世界,我们是不可侵犯和战胜的。

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的事迹,他们仿佛在给我们讲诉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多次立下战功。在1977年6月中旬,潦河发生了特大洪水,上级任命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三位同志为同机组人员执行抗洪救灾任务。为了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抗洪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人民手中,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民群众,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决完成抗洪救灾的飞行任务。6月17日上午,在飞往安义县途经高安县时,因天气突变,浓雾弥漫,造成飞机失事,三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的英雄故事。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格去描绘未来,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麻栗坡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599 字

+ 加入清单

2009年2月的一天,云南省文山州的麻栗坡烈士陵园里,来了一位身穿素衣的中年女士,当她看到这些战斗英雄的墓碑时,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掩面而泣。

老兵“真的很想,很想长眠在这里的战友,很想这方热土|非常激动真的非常激动,如果不来我几乎好像就每天真的有点煎熬,非常强烈|非常难忘也不会忘,我觉得永远不会忘记(大意)”

她曾经也是一名老兵,并担任过战地医护人员,在当时她们被亲切地称作“战地女神”。就是这样一位曾亲手挽救许多战友生命的白衣天使,多年来她每天都在承受着思念的煎熬。为了圆自己看望战友的这个梦,这天她专程从山东济南来到远在云南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这里的战友。

站在战斗英雄李海欣烈士的墓碑前,这位老兵久久不愿离去。二十多年前,也是十七八岁的她,在时隔二十多年后,只能以这样的方式与战友对话了。曾经的战友,是那么的熟悉,站在墓碑前看着熟悉的照片,她仿佛还能感觉到战友间情谊的温暖。这一座座冰冷的墓碑,仿佛又把她带回了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

至今她还清晰地记得,在那段征战的岁月里,一位名叫张峰的战友曾许给她一个最真最美的承诺。

老兵“那个时侯咱们部队都用高级弹壳做台灯啊手杖,我们看着挺好看的,然后张峰战友说,他说大姐,你如果喜欢,我这次执行任务回来,弄一点儿弹壳,我给你做一个。我说不需要真的不需要,只要你能平安回来就行,什么都不需要做,我只要你平安回来(大意)(激动哭)”

这样一个美丽的承诺,却成了战友间永远的遗憾。这位名叫张峰的解放军战士一去就再没有回来。战友啊,你可知道?对于这名护士大姐来说,你的平安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这位护士大姐真的希望没有那制作台灯的弹壳,因为是它夺走了你年轻的生命。

麻栗坡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西北四公里处的磨山坡上, 1979年开始修建,1988年正式竣工,共历时九年时间。整座陵园占地50余亩,自下而上由32台挡墙,32道石阶,800多米围墙组成。各式苍松翠柏环绕周围,使得麻栗坡烈士陵园显得更加宏伟庄严。在陵园的正面耸立着一座高19.99米的纪念塔,塔身正面铸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背面是“为保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它向人们昭示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陵园在磨山坡的环抱中依山而建,由下至上按照烈士牺牲的先后顺序,前后总共安葬了959名烈士。在他们中间,有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等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的英雄儿女,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灌出了麻栗坡这片红土地。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雪松、龙柏掩映下的这座磨山坡上,一排排烈士墓碑整齐排列。每座墓碑的碑文上方都镶砌了一颗见棱见角的红色五角星。在群山环抱下,远远望去,一座座墓碑就像一个个身穿戎装整装待发的战士,在这里集合待命。

与二十多年前老照片里的陵园相比,如今的麻栗坡烈士陵园有了很大变化,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1999年麻栗坡烈士陵园迎来了第一次整修,同年陵园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烈士陵园,成为社会各界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传统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2007年,政府出资对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地面实施了硬化,墓碑前的台阶也加修了栏杆。从此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每一座墓碑都焕发出了年轻的神采。每年清明时分,都会有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亲人和战友涌来,他们来看望长眠在这里的至爱亲人和亲密战友。

照片上这位悲痛欲绝的母亲名叫赵斗兰,2004年的那个清明节,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第一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她惟一的儿子——赵占英烈士。这位年迈的母亲,用她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打着儿子的墓碑,大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呼唤这位已经在这里长眠了整整二十年的——赵占英烈士。

拍摄这组照片的人叫朱效悯,今年41岁,是麻栗坡县城的一名普通百姓。2003年,朱效悯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报道,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报道竟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自贡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我天空湛蓝,没有一朵白云,太阳便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我独自游烈士陵园,远远望去,革命烈士纪念碑像一枚准备发射的火箭,矗立在烈士陵园中。

在不知不觉中,我来到烈士陵园门前,只见门楣上镌刻着“自贡革命烈士陵园”七个镏金大字,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这是由战功赫赫的粟欲大将军亲笔题写的呢!门两旁一边做石狮,威风凛凛,像两个卫士在坚守岗位。 走进烈士陵园大门,我顺着石阶拾级而上,来到了革命烈士陈列馆。走进陈列馆,只见橱窗中保存着烈士曾经使用过的步枪、枪、大刀、炮等武器;茶杯、毛巾、油灯、草鞋等生活用品。

洁白的墙壁上挂着烈士的遗像,在遗像的下方,记载着烈士的简历及英雄事迹。看着烈士的遗物,瞻仰着烈士的遗容,读着烈士们的事迹,我心朝起伏,眼前浮现当年烈士攻城的情景:两个战士拿梯子,几位战士掩护,就成了一支攻城小分队,第一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失败了,但他们抓紧时间,趁敌人补充弹是冲了上去,爬上城墙,与敌人厮杀,顿时,战场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呐喊声,所有战士冲上前…… 走出革命烈士陈列馆,穿过广场,我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纪念碑大约有五六层楼那么高,在纪念碑下有一座环形的花坛,栽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只见纪念碑上写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四周,有一座座烈士墓:季步高之墓、李逸明之墓、张麒麟之墓……

走出烈士陵园,只见一只小鸟飞过烈士陵园,远处传来它的鸣叫声,好像它也在为烈士的牺牲而哭泣。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像烈士们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你们用短暂而又光辉的生命换来的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三日,清明节的前夕,我有幸与另外三位团员代表安全与保障服务部团支部,去龙华烈士陵园祭奠了革命先烈们。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天,我们头顶上的天空阴霾着,空气阴冷潮湿。时不时的一阵寒风使人经不住打着寒颤。但当我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时,顿时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缓步走过万古长青的松树群,看到了刻着“丹心碧血为人民”的纪念碑,凝视着一尊尊威严豪迈的雕像和长明火,一直到默默瞻仰着一排排烈士墓碑。我似乎寻找到了这份莫名感动的源头,那就是我们感恩的心。

英雄的祭日啊,我们依然记得你们。在国家面临屈辱和危难的时刻。是你们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推动着这个曾经千仓百孔,山河破碎的国家走出了帝国主义的欺辱、腐败前任政府的统治,走向了独立和富强的新中国。今天我们来了,我们为你们献上一束鲜花,花中寄托着我们思念和感恩。

为祖国为理想牺牲的先烈们,请你们放心。我们留下了感恩和思念的同时,也已继承和领悟了你们的忠魂,我们将和你们一样在复兴伟大祖国的道路上奉献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歌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沙坪坝区童家桥正街西侧的歌乐山下。这里原系国民党军事统计调查局“军统局”的总部、电台和监狱的所在地。二战后期,曾在此设立以训练特务为主要目的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主要参观点有重庆解放前夕发生的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殉难烈士陵园,以“活棺材”闻名的、囚禁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红岩魂广场、松林坡陈列室等,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南溪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201X年3月31日,在清明来临的前夕,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在骆校长和王辰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乘车来到了南溪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祭扫教育活动。

进入陵园内,仰目可以看到矗立的烈士纪念碑,立于陵园中心的高峰之巅,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我们集体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表达了我们心中的景仰之情。并宣誓好好读书,长大后要报效祖国。随即又来到了烈士墓碑前,墓碑上刻着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的革命先烈的名字,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是革命烈士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告知世界,我们是不可侵犯和战胜的。

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的事迹,他们仿佛在给我们讲诉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多次立下战功。在1977年6月中旬,潦河发生了特大洪水,上级任命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三位同志为同机组人员执行抗洪救灾任务。为了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抗洪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人民手中,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民群众,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决完成抗洪救灾的飞行任务。6月17日上午,在飞往安义县途经高安县时,因天气突变,浓雾弥漫,造成飞机失事,三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的英雄故事。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格去描绘未来,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革命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小小红安,人人英雄,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题记

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有大山在,到处有红军,天下着小雨,街道上灰蒙蒙的,我们怀着一颗悼念将军老前辈的红心去烈士陵园参观

刚走进纪念馆,总有一股振奋人心的情绪由然而上,红安真不愧为将军县,有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大将2 位,上将9位从大别山走出的开国将领328位,红安人民为祖国、为党、为全中国人民那种忠贞不渝的精神真让人为之一叹,抛头颅,洒热汗,这一些又算的了什么呢?

革命继续着生命,以革命发展革命,我想这并不是单纯的看这些伟大的身世,而是让我们明白,革命是一步接一步的进化过来,进了李先念纪念馆,看见一个横幅“李先念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啊,有些人活着,却早已死在我们心里,有些人死了,却一直活在我们心里。

革命十几年,战士就是武器,人民就是靠山,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才会完全得胜,我的未来,我不知道会怎样,我只明白如果没有那些英勇不屈的人民,也许现在的我们就不会那么幸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镇江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烈士陵园是后人为纪念中国革命先贤们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的统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镇江烈士陵园观后感的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镇江烈士陵园观后感(一)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有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这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走到镇江烈士陵园,看到了十分庄严地大门,“镇江烈士陵园”几个金黄的大字,情绪也开始沉重起来。有秩序的走进镇江烈士陵园,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国之栋梁”“献身国家”“精忠报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此刻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下,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我打到。

归去的路上,迎着阳光的笑容依旧灿烂,又一次经过高高的纪念碑,向烈士们致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庄重的凝视他们。

或许,它在看着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他在期盼着我们的精彩!

镇江烈士陵园观后感(二)

镇江烈士陵园内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若我们这天参观镇江烈士陵园的情绪————肃穆、感动。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那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再次沸腾。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我们在烈士墓前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我们献了花,那是凝聚着我们无限情感的一束鲜花,或许先烈们也在看着我们,这样一代新中国的中华儿女,如何来完成他们未完的使命。

生命的好处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好处在于为人民付出自我的一切,乃至生命。朱瑞将军,赵一曼,杨靖宇同志,无数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都让我们震撼了。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汇聚到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时,那便是永生。

烈士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透过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理解了人生的洗礼。此次学习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这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您好!我们在向您们真诚的瞻仰,我们更会永远地向您们——学习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烈士陵园小学生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我们进行了扫墓活动。这次扫墓,令我感慨万千!

走入襄西烈士陵园,我情不自禁地严肃、庄重起来。在这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甘洒热血,为报效祖国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于革命事业,用短暂而壮丽的一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曲人生壮美的篇章,光荣地载入了中国伟大的历史史册。

走进襄西烈士纪念馆,凝视这一张张布满历史印记的照片。回首我国曾经的沧桑荣辱,令我深受震撼,深受感动;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与怀想,还有我们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和感悟:我们尊重生命,更敬仰这些为革命理想和人民大业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人;我们珍爱和平,更热爱这些为社会和平、世界和谐始终坚持不懈努力的人。

热血铸丰碑,英魂垂青史。我们今天的美好幸福的生活都是这些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生命换来的啊,让我们秉承先烈遗志,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立志、立德、立言、立行,为建设更加繁荣、平安、文明、和谐的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走出烈士陵园,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每一滴血都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大中华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是事实,为何有人不能正视它,甚至歪曲它,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落后?这里的每一尊遗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告诉我们: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邦,忘记苦难,苦难就会重扣国门;这呐喊告诉我们:振兴中华,保卫祖国!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