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论语作文(最新20篇)

《论语》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关于论语作文,方便大家学习。

浏览

3496

作文

347

论语高二读后感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寒假期间,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在这本经典著作里,遗留着古人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让我刻苦铭心。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个月包退,两个月包换,终身维修。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订购吧!”在许多电视频道中,经常看到这排山倒海的场面,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电视购物广告。多功能手机,褪黑仪,增高鞋,这一种.种广告产品难道真的拥有那神奇的魔力吗?其实不然。在前几个星期,电视栏目里就揭开了电视广告背后的神秘面纱。主持人带着大家,一齐总结了电视广告的种.种特点,拍摄电视广告的招招秘诀。其中主持人举出了一个典型事例。广告里介绍的一个号称“排毒基”洗脚盆,声称只要你把脚放进去,并撒上一点盐,就可以把你体内里各个部位的毒素统统地排出来。从电视屏幕上,分明亲眼目睹了那黑黄相间的毒素排出来。然而,买回洗脚盆的消费者发现,不只是放脚,即使放其他的物品,这水还是会变得浑浊不堪。看来,这毒素根本不是人体里散发出来的。记者通过调查,才发现:原来,洗脚水变色是由于洗脚盆里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精盐发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

无论是在生活、社会里的哪一个角落,都应保留着最为珍贵的诚信,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失去诚信,就相当于一个健全的人失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对翅膀。没有了诚信,宏伟的企业项目将面临失败!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将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桥梁!没有了诚信,世界将充满着灰暗与欺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这《论语》中的名言,教给我们:诚信,是我们的为人之本!是世间最美好的道德品质!决不允许任何虚假的玷污!让我们共同祝愿:让诚信永驻人间,让诚信保留最真实最美丽的容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久远,地大物博,而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孔丘,一直以来被人们当作圣人来崇拜,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论语》。那是中华民族的精萃。虽然全书只有一万多字,并且该书是孔子的弟子所记录的他的学述思想,深刻地体现了这位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是隔二千多年,,一直是人类教育事业的灵魂。

我看过这本书,虽然理解还不够透彻,但手捧这本书,感觉非常的朴素和温暖,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一直被普通百姓作为人类道德的准则。

他提倡“孝道”,主张要以德为原则,去尊敬长辈,这在我们现在社会,犹其应该引起重视,不能以工作压力大,而忽略了自己的长辈,免得后悔莫及。孔子也提倡“仁德”,主张用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待别人,如果现今社会,我们都能以此为准则,那么我相信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孔子还提倡“诚信”,他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真不知道他怎么在这个世上度过一生。道理很通俗,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他更提倡“学习”之道,人的智慧是靠后天的学习积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学习的心愿,但可能方向和质量会有所不同,孔子当时就教育他的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知识无处不有,就看我们是不是用心去学。当然他提倡的东西还很多,一直为人们作为一种美德。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当今社会,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但孔子的思想一直引导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宽阔的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喜欢读论语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对书爱不释手。每次手中捧着一本书,我心中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尤其是遇到好书,总是百读不厌。

有一天,妈妈给我带回一本《论语》,我高兴极了。我早就从电视里看到不少地方兴起学习《论语》的热潮,早就希望自己也能读到这本书,没想到现在就能一饱眼福了,真是快哉!

《论语》历行了两千多个春秋,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是一本记录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被历代当朝者治理天下所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又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自从阅读了论语之后,我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每天放学都会认真地把学过的知识再复习一遍,果然。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有成就感。这可都是论语教诲有方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我十分羞愧,因为以前,不论是发试卷或是发作业本我都要最新最干净的,这是私心在作怪,论语使我认识到了错误,让我明白了要为别人付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不要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

论语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也许每个人读论语都会有不同的心得,我也不例外。在这个浮燥的社会中,我只想企图寻找一片宁静的归宿,寻找一片文化的净土。做自己能做之事,行自己能行之事。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足矣!我喜欢读《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学《论语》有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兵家史书之瑰宝,博大精深;兵书理论之宝库,包罗万象;兵学圣典之美誉,威名远扬;归纳演绎之逻辑,缜密严谨;启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阐释儒道之传统,淋漓尽致。

——题记

从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到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从盛唐气象的博大雄浑,到宋代词篇的婉转豪迈……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而国学经典代表《论语》更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着作,因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的学说的核心——仁,贯穿《论语》。《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论语》居“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影响!

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论语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于是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纵观整部《论语》,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文明,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文学精髓。你也一定会在《论语》中,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通用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想找出一本影响了中国的书并不难,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影响了中国,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并且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影响深远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每个星期的星期五下午,最后两节课是信息和《论语》阅读课,我觉得算是最放松的课了吧。信息课上完后,《论语》阅读课并不会让我感到有压力,老师带着我们读论语,释论语,析论语,并且结合日常生活。论语中大多都非常贴近生活,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适用至今。

李荣浩的一首歌《年少有为》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是啊!假如我年少有为…相信有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人,关于这句话都有自己深刻的感受吧。在这硕大的宇宙,我什么也算不上,我很平凡,很脆弱也很顽强。《论语》中有一则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的规划,可我们一介凡人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但我们在风华正茂的年代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确立自己的理想,平凡中亦可活出伟大。

未来好像十分遥远,但作为一名高中生,眼下我们每天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正如孔子的那些弟子一样,他们每天也像我们一样。只是他们是拜孔子为师,主动向学;而我们现在大多是被动学习,疲于奔命。孔子有很多弟子都非常的勤奋,而颜回是最勤奋的那个,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觉得汗颜,那么恶劣的环境,能乐观相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颜回一半刻苦勤奋好学,我相信给我们肯定不会差,我想告诉那些和我一样正在努力的同学们,众生皆苦,你也不能输啊。

《论语》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书,教会我们很人生的道理,多希望每个人在闲暇之余都能阅读阅读《论语》,学习学习前人的经验,这样或许就会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国学经典教育了我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块天然形成的玉石,如果不经过精细的打磨,就不会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不受到教育,他便不知道做人的道理。

有一个故事讲:有两块具有灵性的大石头,被挑选到一座寺庙里来打造佛像。后来,人们发现第一块石头质量更好,于是先用第一块。可是,在打造过程中,那块石头觉得十分疼痛。它对雕刻师说:“太痛了,我不干了!快停下来!”雕刻是因为它不合作,只好停下来。

雕刻师对第二块石头说“:我现在要雕刻你,十分疼痛,你能忍住吗?”石头说:“我能忍受,你雕吧!”果然,在雕刻过程中,石头没有叫一声疼。它被雕刻成了一个完整的佛像。

佛像开光后寺院来膜拜的人很多,于是和尚们将第一块石头打碎把他当做铺路石铺在门口供人们践踏。

人就像石头一样,必须要经过打磨才能成为受万人膜拜的“佛像”否则,不经过磨练就只能成为在普通不过的铺路石了。

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奋学习,积极进步,树立好自己的学习目标;长大后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贡献有帮助的人。

[国学经典作文400字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

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读书笔记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

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论语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蝴蝶飞到我身旁,我好奇地想要抓住它,正要伸手,蝴蝶却飞走了。不知不觉中,时光回到了20__年9月1日的清晨,我和妈妈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学习《论语》。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学完了《论语》,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君子”。

我喜欢《论语》里的孔子,一个长相并不出众,但很有文化的君子。孔子的儒家思想,充满智慧,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位谦谦君子。《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留下的许多经典句子,每个句子里都蕴含着许多哲理,其中我最喜欢:“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值得肯定的了。在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做清洁时,同学们却发现班里没有扫把了,班长说:“我去买吧,你们等等我。”同学们相信了,但直到第二天,班长仍然没有把扫把买回来,有位同学忍不住问班长,班长大笑着说:“你们真信哪?我骗你们的!”同学们这才知道被班长骗了,从此,大家都知道了班长是个不守信的人,改选时大家再也不推荐他了。

我非常喜欢《论语》,《论语》中有非常多的智慧,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里谈到,君子的为人处世法则: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论语》还教会我们,交朋友的原则:“益者三有,损者三有。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拉矣。”我便照这这样的方法去交朋友,并传播这种方法。《论语》还教会我们善思,我便多多思考,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论语》中,我还认识了富有却尊敬师长,把老师当父母的子贡,认识了十分孝顺的曾子……

《论语》中还有一些被人们错误理解的话,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众人只记住了“父母在,不远游。”好像远游的儿女都不孝顺了似的。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父母在时,儿女尽量别远出,如果必须出去的话,一定要告知父母自己所处的方向位置,免得父母担忧。

虽然我把《论语》学完了,但是他书中的知识我还没有学透,我要用一辈子去学习、练习《论语》里的智慧,争取成为大家公认的第七十三位“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品读国学经典——《论语》作文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品读国学经典——《论语》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

《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之后也不一定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继续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从光鲜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来分辨的,而是应该看他的行动。

他认为:“君子应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说付诸行动,用行动来证实。语言不重要,毕竟行动才是语言的火花!“君子”是《论语》中的主角,而我们应该立志成为君子,将这个主角在我们生活中延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最新高中生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习方面,《论语》对我们启发也很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孔子五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大思想家。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他的境界之高。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如此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话。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虚心向别人学习,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我们要取长补短,广结良师益友。

孔子讲究孝道,孝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人们却在褪色,经常会看到明明子女很多的老人却无人尽孝。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孔子所提倡的孝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在“常回家看看”已纳入法律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多了解父母的需求,多对父母尽孝。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100多次谈到君子,他强调的是一种人格的自我修养。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衣食起居,而是心怀天下,而且能经常反思自己。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作为君子应该先去做然后再说要有言行的标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当今有些人每当有牵扯到个人利益时,经常互相漠视,甚至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那就称不上孔子口中的君子。

为什么当今全世界那么多的孔子学院,可见孔子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大师语中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不去苛求外界,努力完善自己,包容别人,为成为一个坦坦荡荡的真君子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中的哲理近乎常识,但又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而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人并不是被控制的机器,而是由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方面的发展。然而,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收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在生活中,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每个人的思想都大同小异,那整个社会不成了一部死气沉沉的机器了吗?所以,要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主张。就那作文来说,当老师说了一套作文思路或讲解了一篇范文后,同学们写上来的作文都是差不多,毫无新意的,这就是没有自己思维的一种盲目体现。还有一个没自己个性思维的例子:同学们大都对作文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比如,作文主题的“学雷锋”,那交上来的作文就应该是“捡钱包后交予老师”或“扶老人过马路”等。这些作文大家都看过好几遍了,何来新鲜感?

子曰,君子不器。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没有固定的思维,我们可以想象,我们拥有天马行空的资本,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才造就了不一样的我们,总而言之,我们要做生活的主力军,做一个有个性,有主张,有思维,有独到见解的新新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论语读书笔记作文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不得一本《论语》。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孔子的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行为准则,也是绝对光速宇宙观的一个自然的推论,在《道纪》第五章中有相应的论述。当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实践的,孔子说:“那就是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同样是子贡关于这个行为准则与孔子的一番对话很值得研究,这段对话出现在《论语》第五章: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我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说:“子贡啊,不是你能做到的。”目前流行的解释就是:子贡想要做的“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我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是子贡的能力不及,无法做到,是“你做不到,有人能做到”的意思。比如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中就是这样解释的:“赐呀!这非你(能力)所及呀!”如果翻开《论语集注》,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还是来源于朱熹。朱熹认为子贡做不到,还解释了子贡为什么做不到。朱熹认为子贡所讲的“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是“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非子贡所及”。也就是说“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我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样的事是仁者的事,不是勉强能做的来的,所以孔子认为不是子贡能力所能达到的。熟悉《论语》的朋友应该对子贡有所了解,他热情、聪明、好学、能举一反三。《论语》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往往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孔子曾经用这样的语言来赞美子贡:“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一个可以“告诸往而知来者”的人都做不到的事,还有谁能做到?因此,我以为,孔子的意思是:“没有人可以做到的”。在我们平常的对话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某甲阐述了一种设想,某乙可能会说:“算了吧,你根本做不到的。”所有人都明白,乙并不是质疑甲的能力,而是质疑甲的这种设想的可行性。同样,在孔子和子贡这段对话中,孔子所质疑的并不是子贡的能力,而是子贡所说的这句话的可行性。孔子认为“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我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样的设想根本就做不到,因为它自相矛盾!不是吗?“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这样的要求本身就已经强加给别人了。因此,可以付诸实施的只能是“我不强加给别人”,而不能附加任何前提条件;可以终身实践的只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第五章汇集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类似于老师给学生的评语。如果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那么这一章中所列内容的思想价值就不大,因为,那是针对个人的。但是,我们只要细细的品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内容都是孔子借弟子们的言行,在阐述适用于所有人的宏观的道理。例如: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装饰,对宰予又能指责什么呢?”孔子接着说:“以前我对待别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我对待别人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从宰予这里改变的。”借批评宰予的不刻苦,孔子要说明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有多么大。

再例如: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伥。”子曰:“伥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就说:“申伥就是刚强的人。”孔子说:“申伥有欲望,怎么能刚强呢?”借着对申伥的评价,孔子在说明“无欲则刚”和“世上根本就没有无欲之人”这两个论点。可见《论语》第五章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都是以小见大、由浅及深的人生道理,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弟子的操行评语。因此,孔子与子贡的这段对“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的探讨也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人生实践准则的一个宏观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老师组织我们读《论语》。学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老师一遍遍在课堂上讲解所谓何意,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想不通这古人好好的话干嘛要说成这样,在我眼里,古人的经典文章一直是深奥难懂。

课间随意翻阅书本,不觉被里面的内容牢牢吸引了,这本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难懂,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加上一个个小故事,变得生动形象,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每当夜晚难以入眠时,我便捧着它细细品味,细读之中,也读出了一点点自己的心得.

为人之道,贵在真诚.自懂事以来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处世圆滑,左右逢缘;有些人巧舌如簧,善于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朴实;有些人刻苦兢业,舍已为公;有些人无为颓废,胸无大志.这些类型,我觉得都和自己对不上号,我自己却是挺喜欢真实,不太会耍弄心机,也不善于推卸任务,也许源于老师对我的教导:做一个真诚的人.真诚是搞好人际关系的良方,与人交往,不虚伪,不矫饰,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想他人也会热情地接受你.

这本书还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有些故事我还没有细细地读完,不过我想我会挤出时间去细品的,看着书柜里长年作为装饰品的书籍,我很惭愧,没把书当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会重新去认识它们,就像《论语》里说的,为人之道,贵在真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从一年级就读过《三字经》、《弟子规》,现在我们四年级了,开始读《论语》这本书,其中”温故而知新“这篇文章让我很有体会。

《温故而知新》这篇文章讲的是孔子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一个叫颜回的人,有一次颜回问孔子:”获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孔子说:”获得新知识有许 多途径: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在交往、生活中自学等等“。颜回又问孔子:”还有别的途径吗?“孔子回答:”温故而知新也可以获得新知识,温习已经学习 过的东西,可以由此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颜回听后高兴地说:”弟子明白了,我一定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

读完这篇故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温习的重要性。以前妈妈让我背”年少气盛“这个成语时,我不知是什么意思,当我再次背诵时我查了一下词典知道它的意思 是:年纪青气势旺盛。看来古人的话还真有一定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论语高中读后感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欢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并且乐此不疲,一向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十分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欢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异常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经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自我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必须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我的文学修养。本次学习,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以仁爱待天下人——《论语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可以感受到他兼济天下人的仁爱之心,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地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世界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无美不备的《论语》的伦理思想核心是“仁”。“仁”这个词在孔子以前已广泛使用,但作为哲学范畴的提出,是从孔子开始的。仁在孔子思想中是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所以《论语》说孔子很少谈功利、天命,最推崇、最赞许的是仁。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但是,对于仁的确切含义,《论语》中并没有纯定义式的界说,常常是根据提问人的不同情况而随问作答,每次讲解并不完全一致。如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人。”这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而使言行都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具体做法是不合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于礼的话不听,不合于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子贡问:“如果有人能广泛地把好处给人民而且能够周济大众,这个人怎么样?可能算是仁人吗?”孔子说:“何止是仁人!一定是圣人了!尧舜大概还做不到哩!仁人要做到:自己想树立的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这表明,孔子所讲的仁,有对己、对人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对己就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视听言动都合乎礼,一旦做到了这点,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是个仁者。“克己”不仅是消极意义的自我克制,还包含积极意义的自觉实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以及对天下人的仁爱之心。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重要在于那一个“仁”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孔子的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留给我们众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哲学思想。一部《论语》,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学而第一》共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主要以论述学习和做人为主。

上学时代对于论语最为熟悉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时更多的是从孔子的乐学精神中寻找中国的文化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积极向上、注重修养的人生态度和以复习、实践来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如今重读此篇后发现原来的理解还留于肤浅,挖掘其深意,此篇更多的是讲述一种人生态度和一个君子应达到的理想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学习就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最佳方法。其中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应具备的良好心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从政,但几乎一辈子没有得到大展才学的机会。所以到了晚年,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和心境的历程,对孜孜以求的弟子讲了自己的体会,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被人们了解的时候,不怨天尤人,注重自我修养。现在的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修养。第二层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在任何阶段应有的生活态度和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被任用之前,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同行、专家,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乐趣。正所谓的厚积薄发。即使任用之后仍必须不断的学习。这在普遍追求实际利益的今天,能够像孔子所提倡的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并时刻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也是作为一个“君子”在浮躁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妙诀。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有所感悟。这其实正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实践不是学习的惟一渠道,但如果缺乏实践的学习,将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先学什么、怎么去学。

读《论语》,我们应该能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益的启发:人生在世,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在逆境中不怨不怒的平和心态,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每天都对世界有新的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领悟,有所感动,这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我们提倡追求这种高境界的人生!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真理是最朴素的,就好像春天永远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当我捧起《论语》时,就好像坐在杏坛之下、白果树旁,听圣人谆谆的教导,如沐春风,心灵在激荡中得到慰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我学会了谦逊,知道了“见贤思齐”的内涵,懂得了人无完人、人人皆有闪光点的道理。在我自大、骄傲时能低下高傲的头、弯下不可一世的胸膛。虚心向他人学习,让我变得充实;发现他人的缺点,让我学会了自省。

虽不为师,但老师的教学方法却与我息息相关。圣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诱导教学法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学会了学习。在我学习中陷入了困境,欲求而不得之时,我知道了应该如何应对,在什么情况下是向老师请教的最好时机,充分发掘了我的潜能,又让我享受到了欲求而得之的快乐。

圣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我在学习中几多埋怨的心结打开了。长期以来,我因为对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其他学科的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时,唯有数学成绩像耀眼流星后微弱的尾巴。为此,我痛苦过,也努力过,但付出之后的结果总不令人满意,数学成了让我恐惧的学科。在这种境况下,我步入了八年级,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老师问我的问题我总能回答出来了,上课时也不再心情忐忑了。渐渐地,我有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冲动,课堂上准确的回答,老师的表扬让我的信心也足了(实不知我回答的问题都比别人的简单)。成绩竟然真的突飞猛进的上升。后来,当我问起老师他是怎么让我这块顽石开窍时,他只笑着说了一句话:当时你的底子有点差。我明白了······此时,我仿佛从老师的笑容中看到了圣人的影子。

“贤哉,回也。”我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点滴进步,总能从老师或者家长那儿得到奖励,有时虽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也会令我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从而增强了我学习的动力。“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当我犯错时,老师和家长又俨然像孔圣人一样对我严加管教,受到应有的惩罚。句句严厉的话语会令我如醍醐灌顶,激活我内心深处的良知,在反省中再走人生路。

《论语》,没有让我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打开《论语》,我就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正坐在杏坛边、白果树下,倾听圣人的谆谆教导,那一句句话语如心灵的及汤滋润着我的心田,净化着我的灵魂。

《论语》,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本书,谢谢你与我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论语》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4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6.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47.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9.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