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与书的故事汇编5篇 作文(最新20篇)

导语:一个人无论遭遇什么样的不幸与挫折,脚底下都是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的:一条是绝望,一条是希望。只要我们选择希望,就一定有路可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几个哲理小故事吧!

浏览

5200

作文

1000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就像一缕明媚的阳光,在黑夜里为我们指路。你和书一定有很多故事吧,先来听听我的吧!

记得那一天,我们去图书馆。一进去,各种书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有漫画故事、小说、名著、寓言,好像一座知识的宝库。我汲取着书中的营养,看了一本又一本,以致不知道黄昏的到来。猛一抬头,目光呆呆地看着店里的钟,呀!已经5点了。我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柜,我沮丧极了,心里想着:哎,时间过得真快呀!

忽然,我的余光眇到了一本书名字叫笑猫日记《绿狗山庄》,我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去。我禁不住从书架里抽出来,由于时间关系,我把它借了回家。

我回到家,满怀期待地打开书。书里优美的语句,让我身临其境,就仿佛是我发生了这些奇妙的事情。好不容易看完了,我却还很兴奋。此时,我的脑海里冒出来一个大胆的念头:让妈妈把全套书都买了吧?

我下定决心,想去求妈妈把笑猫日记全套买给我,但又怕妈妈不答应。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卯足了劲,拿着书去问妈妈:“妈妈,能给我买书吗?”没想到,妈妈竟然爽快的答应了。

过了几天,我的书到了。急忙打开书,我像一匹恶狼,一页两页,贪婪的读着,真恨不得把这些书一口气全部读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当我坐在书橱旁,手里捧起一本书,我就觉得,我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倪萍耍贫名人故事

全文共 2306 字

+ 加入清单

在最近一期与80后对话的节目中,主持人问嘉宾倪萍:“您认为我们这代人会怎么称呼您?”倪萍不假思索地说:“大妈,倪大妈。”见众人皆笑,她又补说道:“我就是老了,再化妆,也化不成巩俐。”闻此,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年过半百的倪萍,虽早已不再是“大众情人”,但仍然经常出现于公众视野,她那率性真诚、诙谐幽默的话语,犹胜当年。

妙喻连珠,倾情赞誉

2014年7月15日,毛阿敏“如果时光留不住”全国巡演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主持人倪萍一亮相就说:“他们写的稿我没要,因为第一句话竟是‘大家好,我是倪萍’,好像没人不认识我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后,她继续说道:“我都没敢跟毛阿敏说,我今天差点就来不了了。个人演唱会就像人要出嫁一样,出嫁前一天给新娘说嫁衣没缝好,那新娘还不疯了?前天我在日喀则,赶上泥石流差点出不来,只好绕道尼泊尔。我跟毛阿敏虽不是发小,也不是‘老小’,但我们都经常出现在大晚会,都是那个年代的大腕!毛阿敏就是中国好声音,好声音不只是唱的好,还有情感包裹在里面。我只有主持两个人的节目忘记拿话筒上台,一次是赵本山的小品把我笑的,一次就是毛阿敏唱《绿叶对根的思念》,真是边抹眼泪边回台下拿话筒。”这番脱口秀赢得了观众多次笑声和掌声。

经常主持大晚会的倪萍自然知道发布会需要笑声,于是她一上台就编个“讲稿”之事,给了人们一个惊喜。其后的脱口秀中,由于穿插了诸如“嫁衣”“大腕”“好声音”等妙喻,便使得所叙之事趣味横生。如此,观众在乐不可支的同时,除领略到二人友情深厚之外,还可体味出倪萍确是在“为人做嫁”,无论是“大腕”的得意自评,还是“忘拿话筒”的糗事自曝,其目的显然都是为了赞誉对方。

插科打诨,营造气氛

江苏卫视《脱颖而出》之“星秀女主持”开播后,作为点评嘉宾的倪萍,曾让搭档郭德纲饱受“欺负”。节目中,选手模拟卖假发套时,倪萍就笑着怂恿老郭戴上头套点评,见他推脱,就强扭着把假发给他戴上。一片笑声中,倪萍却又扒下假发,戴到自己头上说:“不是挺好看的吗?”说罢,突然又慈祥地盯着掉在老郭光头上的一根假发说:“孩子,别动,我帮你把这根白头发拔下来。”吓得老郭赶紧一脸委屈地认错:“妈,我错了。”见倪萍这么疯,台下自是欢声雷动。在点评中,倪萍也不忘拿老郭开涮,夸奖应聘者聪明时,她含笑瞄着老郭说:“我觉得当主持人,是一定要有真聪明的,不像有些人……”而就在对方想着如何应对时,她又乐呵呵地说道:“不过,不聪明也没关系,有特点也成。当然啰,长得难看也是特点。”闻言,台下的观众爆笑不止。

作为一个选秀节目,自然是人气越旺越好,于是,深谙此道的倪萍便插科打诨,以“欺负”搭档来愉悦观众。假发套戴而又扒、光头上拔下白发,挤兑其不聪明、调侃其长相差。面对这些出其不意的动作和言语,伶牙俐齿的郭德纲竟无力招架,以至于有纲丝为之叫屈道:“她和郭老师坐在一起,老郭都变成捧哽了,吃了闷亏也不作声。”由此,自可见倪萍的幽默功夫是何等了得!

自我开涮,激励选手

河南电视台《寻找新主播》复试第三场拉开战幕,要求选手针对主持人形象是否重要这一话题发表看法。有一位相貌平平、身体偏胖的女选手,在陈词时联系起自己过往的经历,说某主持人曾直言不讳地对她说——你不是当主持人的料,这令她颇感自卑,于是她便拼命减肥以坚持自己的梦想。听罢这些悲情的话语,评委倪萍随即接话道:“我初进央视的时候,龇着个牙、驼着个背,一口山东话,长得还黑黢黢,自然是备受冷落。我进门时办公室有11个编导,没一个人站起来和我打招呼,甚至还有人说我的脸和门框一样,怎么要我这样又老又丑的主持人?是啊,形象好确实有优势,条件不那么充分的人,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你看那老毕,在台上又唱又跳的,得花上多少功夫啊!”此语一出,全场顿时笑声一片,随之更是掌声四起。

听罢女选手的陈述,善良多情的倪萍自然要予以抚慰和鼓励。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堪称央视一姐的她,便不避相貌不佳之“丑”,受人冷落之“辱”,以启迪对方,“条件不那么充分的人,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再举老毕之例,以使其说具备一种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由于这番情理交融的话语,既风趣幽默,又启人心智,受到人们欢迎自属情理之中。

巧妙类比,机智辩驳

倪萍打小就喜欢画画,进入央视后,曾将偶尔为之的画作请著名画家范曾指点,竟得到了“倪萍是一位能靠画画混饭吃的主持人”的高评价。于是,在出版新书《姥姥语录》时,她便自己画插图,随之一发而不可收。随后,正式拿起画笔不足两年的倪萍,又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了个人第二次画展,开幕式上,朱军、赵忠祥、敬一丹等大腕名流都前来为之捧场,不承想,一位不识时务的记者却提问道:“荣宝斋展示的墨宝基本上都是些著名画家,您今天选择这儿举办画展,是不是意味着您已跻身于大画家之列?”闻言,倪萍则不急不恼,随即含笑道:“你肯定也知道,进银行门的不都是持金卡的。如果我存10块钱,你总不能说我是穷人就不让我进吧?财是越聚越多,才也可能是越展越大!”此番妙语,不仅令提问的记者哑口无言,也让在场的嘉宾忍俊不禁。

人家在办喜事,你却暗示不该,对这种不识时务者,即便疾言厉色,似乎也不为过,但智慧的倪萍,却于谈笑之间即令对方的讥讽灰飞烟灭。此中,她先以“进银行门的不都是持金卡的”这个常识,来类比“在荣宝斋办画展的不一定都是大画家”,再将自己比作“穷人”,不仅回答了问题,而且极显谦逊。在此基础上,她又顺流而下,由“财”到“才”,对对方的轻慢进行含蓄回击,确实令人叹服。

昔日的“煽情皇后”,何以巨变成幽默耍贫的高手?当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倪大姐时,她淡然一笑说:“其实我的个性都被我主持晚会藏起来了。”原来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集锦

全文共 5711 字

+ 加入清单

1、吕蒙读书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2、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3、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着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4、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5、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6、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7、爱读书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着名的教育家。

【感悟】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完了四书五经,又学习了现代科学和古典文学,终于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他的事例说明,环境再恶劣都不能成为不学习的理由。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人,不会被困难、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阻碍,而是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勤奋努力的动力。

8、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9、孙康映雪读书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感悟】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

10、唐汝洵苦读书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着名的学者和诗人。

【感悟】唐汝洵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生活在别人同情的怀抱里,而是用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斗志去激励和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残缺的身躯显得高大、伟岸。一个健康的人要获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个历经坎坷的残疾人都能如此面对生活,我们正常人不更应该热爱生活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回到10年前一样快乐名人故事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问汪涵:“如果有一天你没那么走红了,还会那么快乐吗?你的生活水准已经到了这么高的层次,如果再回到10年前的水平,你能忍受吗?”

汪涵笑笑,诚恳地说:“你如果没有钱请你的女人看电影,你就带她看星星。一样的,黑黑的幕,上面有光,还不要钱。500元你打乒乓球,5000元你打保龄球,5万元你打高尔夫,都是出汗的。你赚了1000万元,你体内产生的肾上腺激素不会比赚500元产生的多很多。有一次我看到,拖板车的师傅把车拼到一起,把身上的钱攥成一把,丢在板车上,觉得这些钱可以给太太买条围巾,让儿子多补课,那种笑容极其灿烂,很多时候快乐和钱没关系。如果再回到10年前,我也能够忍受,无非是一张床、三顿饭。生活品质的好不好和你的朋友有关系,只要身边不缺少讲真心话的人。你喝1982年的红酒,无非是想和那个人好好聊聊天,没有红酒你就喝点绿茶,一样可以讲真心话。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人就是主人。”

快乐来源于哪里?有人说,快乐是春天的鲜花、夏天的绿荫、秋天的野果、冬天的飞雪。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握手,一场倾心的交谈,都是快乐的事情。汪涵用真诚的话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快乐的源泉和意义,快乐其实很简单,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和书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需品,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真不错,因为读书,我也一直在进步。书如一位知心知己的朋友,也是一样排忧解难的吉祥物。我和书经历过快乐,经历过痛苦。

那是一个热闹的夜晚,皎洁的月亮嵌在天空中,圆得像一个大月亮,看着就已经口水直流了。这一天,我躲在房间里,偷偷地看《封神演义》,我看得如醉如痴。每看完一页,心中的期待又增加了许多,必干为国捐躯,哪吒把龙王三太子的龙筋挑出来,还有许多没有看完。看到精彩处时,妈妈上楼叫我:“快来吃美味的烧烤,晚了就没的吃了。”我应了一声:“我待会儿就来。”接着把《封神演义》放在了其它的书下面。

吃完烧烤,我回到房间,眼睛急切地寻找《封神演义》,一本,两本,难道它还跑了不成?我把整张书桌都找遍了,终于找到了,书桌变得乱糟糟,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又接着看,看得聚精会神。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看了许久,再看了看闹钟,现在已经十一点了。我问妈妈:“怎么这么快就吃完了?”“都已经两个小时了,该吃的都吃完了,那还有啊?”结果一个晚上,我就只吃了一点儿烧烤。

我非常爱读书,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面对一本书,我就会如饥似渴,毫不犹豫地去读,不管它是什么书。读书不只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享受读书的过程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和书的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字早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灵魂,成为了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早在我四岁时,我就缠着妈妈给我讲睡前故事了——《一千零一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都是我的最爱;而在五岁时,我就可以把妈妈念给我的部分故事原原本本的复述出来了,我最喜欢听的是《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直到六岁我上小学时,我已经把“听”故事逐渐转换成了“读故事”、“看故事”;而看了一年多的绘本书和故事书后,三年级,我开始看一些简单的历史书和人物传记;四年级,五年级,我开始精读纯文字书,不再是每本书只读一两遍。我不能自抑的一本书读上三遍、四遍,甚至七、八遍,有时候一个句子就要理解上七八遍,越来越多的积累使我写作文越加通畅。而现在,《明朝那些事儿》则博得了我更多的喜爱。《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那搞笑和精彩绝伦的文笔以及丰富的历史内容早已深深打动了我。而让那个我内心大震的,还是他在书中说的一句话:“历史从来就可以很精彩!”要在以前,我肯定,但读了这套书后,我信了,因为心服口服。原来历史真的很有趣!这本书让我对历史的兴趣又进了一个台阶。书,对我哪只是工具?它是我的朋友,我的营养品!

我有一个装书的大书架。还记得早在我两岁时,这大书架就搬进了它的新家——我家。从此从未改变过这一点。在这八年的漫长历史里,我们搬了许多次家,但每次,不管忘带了什么,总不忘了要带上它。它肚子里可是从未空过,要我说,它装过的书,也可以算是“物种繁多”了吧。

每当有空闲时,我总不忘仔细的整理我的书架,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儿地啃读着,享受着书带给我的快乐。而每当有书到家时,我总是最欢喜的一个。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书店,书店的每一本书都是通往欢乐的殿堂。普通的封面并不能遮掩那并不平凡的内容,一本好书足以让我欣喜若狂。不管走到哪里,我从不孤独,因为书就是我最忠实的伙伴呀!

我和书之间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我看来,书中更有知识,有道理,有我和书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和书的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相信谁都有过。高尔基曾经说过:“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阅读,爱得如醉如痴!

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看见妈妈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我便出于好奇,从妈妈手里抢过那本书,仔细地端详着,可是,那黑不溜秋的字对我来说仿佛是另外一个小人国,虽然看不懂,但我还是专心致志地读着。

一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带插图的书,每当我看到那绚丽多彩的图画时,我都会万分喜欢。最后竟然着迷了!让我想停都停不下来,好像书中有种神奇的力量把我吸引住了。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都不厌其烦。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从此,在书中我认识了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邪恶的后妈,可爱的七个小矮人等一些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结识了更多的好朋友。

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家的书都足以堆成一座“书山”了,在以前的铺垫下,我的读书水平又有了提高,开始读一些世界经典名著,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昆虫记》等。当看到紧张的片段时,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仿佛我就是文中的主人公似的。

因为经常广泛阅读,我的作文也直速上升,经常被当作范文朗诵,老师总是对全班同学说:“要多读书,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就成了自己的东西!”

有时一下课,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围在一起,谈古论今,展示自己从书中所学到的知识,从大伙的交流中,我觉得自己要读的书还有很多,一定要拼命地“吃”,该用的时候就能“吐”出来。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自己的东西,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所以,我愿意在书的世界里遨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因时而化、商鞅变法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因时而化,说的是国家。的政策、法令、体制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商鞅(?一公元前338年),姓公孙,名鞅,战国时期杰出的改革家。他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当上了大良造(相当于相国兼将军),被封为商君,故历史上称为商鞅。

春秋战国时期,是新兴的封建制度取代腐朽的奴隶制度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当时,奴隶的起义和斗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奴主阶级的反动统治,为新兴地主阶级推行法治造成了有利的形势。公元前361年,商鞅到了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实行了变法。

商鞅批判了拘泥古制的观点,提出了“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治民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世事变而行道异”的进的历史观。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践,制了一条以“法治”和“农战”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路线,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为了贯彻这条路线,商鞅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按军功奖授官爵,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确立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并乡邑为县,长官由国君任免,以强中央集权;实行“轻罪重刑”、“严刑去奸”,严密户籍编制,推行“连坐法”,以强化专政;废井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准许买卖,以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多者免徭役,以发展封建经济。他还创立了按丁男征赋的故事办法;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改革为了秦国的富强奠定了基础。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和书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说过:“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我却有别的理解,我觉得读书好比去一个神奇的地方,读着读着我就身临其境。

两三岁时,妈妈给我念书,听的是乐趣,一年级读书,目的是认字;二三年级,读的是做人的道理;而四年级读书,我体会到了人间的爱与大自然的美。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杨红樱的《笑猫日记——青蛙合唱团》讲了一个没星星和月亮的夜晚,几千只青蛙排着长队浩浩荡荡的来到公园,可人们的贪欲,使它们厄运连连。它们给人们捉害虫,可人们却把它们当做餐桌美味……

我想:这是不公的,青蛙这一生都在为人们做贡献,而人类呢?这不是《农夫和蛇》在重演吗?

我每每读到这种书时,便会融入其中,不能自拔,和它们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落泪、一起想办法……所以我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孩子。每当我无缘无故伤心落泪时,妈妈便把我读的书当成“罪魁祸首”——没收,可书的吸引力太大了,我总有办法把它们——“偷”来,沉浸其中。

有一次,我被妈妈逮住了,可我才不甘心呢!我打算偷回来。我蹑手蹑脚像野兽似的,猫着腰走进屋,到书架旁,只听一声:“干什么呢?”我灵机一动,急中生智,“嗖”的一下,把书塞进衣服里,我连忙说:“我……我去……个厕所!”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小时……“茉儿,粘到马桶上了,还不出来!”我才如梦方醒,假装冲了一下马桶,才匆匆走开。

每当读完一本书,我便有无数遐想,即使“偷”着读也令人回味无穷!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我爱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父亲讲过张海迪姐姐的故事,今天阅读完《张海迪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真正明白了“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含义。

张海迪五岁时患脊骨骨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里自学完中学课程。十五岁,便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地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的英语小说,还当过无线修理工。《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讲述的就是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从非凡和毅力学习和工作,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看到这位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我不由得想起街头乞讨为生的健壮的青年,想起整日麻将虚度光阴的人们。他们有着健康的体魄,却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勤劳勇敢的志向。平时,有些人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张海迪相比,这些借口是多么微不足道呀!

遇到困难不退缩,这就是张海迪。做困难面前的强者,这是张海迪给我的启示。这本书真是影响我一生的书,我将以海迪精神为目标,勇敢向前,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和书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喜欢读,喜欢在灿烂的阳光下,在膝上摊开一本书,闻着薄薄的纸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清香,再在旁边放上一杯水,听风吹开书页的美妙声音。妈妈为了熏陶我爱读书的品性,在家的墙壁上安装了一个红色的小书架,我总是站在前面,仰着头看那花花绿绿的小册子。我知道:对书的喜爱,从那时起,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我对书的喜爱,就像饥饿了的老虎扑向食物。记得有一次,妈妈要出去办事,临走前对我说:“等一下记得收衣服。”当时我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心思全部都放在了书的世界里,不加思索地就回答了妈妈一句:“好的。”刚才天空中还是飘着几点细雨,现在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了。而这一切,我却浑然不知。

当妈妈回来的时候,看到衣服全都湿了,便急得大叫:“余意,衣服全部湿透了,小小年纪,你难道得了健忘症吗?”这时,我才从书的世界回到了现实。啊!因为看书,沉迷于书中多彩的世界,我竟然忘记了收衣服。我只好厚着脸皮对妈妈扮了一个鬼脸,见状,妈妈也是哭笑不得。一场风波就这样被轻易地化解了。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第四节课是自习课,别人都在做作业,而我却是拿出书来看。“铃……”下课了,同学们都去吃饭了,而我还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都吃完了,一个同学叫了叫我,我这才缓过神来,赶紧去吃饭了。

其实,我和书的故事数不胜数。书不仅给了我许多的知识,更给我注入了许多无形的力量,教给了我许多深刻的道理,为我的人生的航程指明了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与书的故事作文450字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是人们的良师益友,你总能从中学到新的东西。打开记忆的尘封,时间开始倒流,我似乎又变小了,回到了童年时代。

幼时,父母的工作都很忙。但他们为我订了一份《幼儿画报》。从此,我很快就被那精美的图画和动人的情节所吸引了。每天晚上,若是妈妈不给我讲一则《幼儿画报》中的一则小故事,我就死活不肯睡觉,弄得爸爸妈妈都对我哭笑不得。

渐渐,我长大了,上了小学,已经不满足《幼儿画报》等简单的小画册了!但是,我的读书热却丝毫没有减退,我读起了一本本小说、著作。从中,我懂得了一本本光彩的书背后都是作者呕心沥血才写成的:司马光用了九年著成的《资治通鉴》;曹雪芹十年写就《红楼梦》;用尽三十四年心血的《徐霞客游记》;歌德六十年才写成《浮士德》……这一本本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他们像大海,把洁净之水奉献给蓝天,却把苦涩留给自己;他们又像彩虹,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而献上自己的七彩人生……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翅膀;也是生活的方向盘。司马光、曹雪芹、徐霞客、歌德等成功者,无人不告诫我们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那么,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和书的故事作文65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读万卷,行万里路”,是的,人的一生,看书像吃饭一样重要。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和妈妈又去图书馆借书。每次最多只能借六本书,而妈妈要借三本,我也要借三本,万一遇到其他喜欢的书,我该怎么办呢?出门前,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带上一个笔记本,那些带不回来的书,我就把里面的内容摘抄在笔记本里。

到了图书馆,我马上去借阳光姐姐的书,发现有4本我喜欢的书,于是抱着它们飞奔到妈妈的面前。妈妈说:“宝贝,你多借了一本书哟!你可以留下你最喜欢的三本,放回去一本吧”。可是,我一本也舍不得放回去,于是选出三本放进购书袋,然后拿着另一本书奔向附近的桌子,坐下来静静地读。一页、二页,三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时不时拿起笔,在笔记本上抄录。

读了半个多小时,我一拍脑门,怎么把妈妈忘在一边了?我心里想:妈妈选好书之后,也会读起来的,那我就再看半个小时吧!于是,我定好闹钟,等着它半个小时之后提醒我。

不知过了多久,我看了看手表,居然超过了时间,那我为什么没听见闹钟呢?也许是我太专注了吧!这时,我猛地记起,妈妈怎么还不来叫我?是不是她把我忘了,独自回家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图书馆里到处找妈妈,怎么都不见她的身影?我更加着急了,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一张熟悉的面孔,是妈妈!妈妈说:“宝贝,你终于看完啦?几次过来找你,看见你那么入迷,所以就没有叫你。”

“这多出的一本我不能借回去,那就只能在这里看了!”

“既然你这么喜欢看,那我放回去一本,你就可以多借一本了。”

“妈妈,不用了,我已经把那本书的内容吸收了,你看,这是我做的笔记!”

我扬了扬手中的笔记本,开心地笑了,妈妈也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于谦巧应对名人故事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曾写过一篇借物述志的《咏石灰》诗:

千锤百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擅于对句。他十四岁那年,去杭州应试。主考官虞谦点名时,他躬身站起却不答应。主考官问他为何不答,他从容不迫地说:“与大人同名,故不敢应。”

主考官感到这个小孩很懂礼貌,便随口说出一句对子: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上联连用了五个“无忌”,前三个指人:晋代大臣何无忌,战国时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唐代元勋长孙无忌。后两个是双关借用,意思是他们三人同名“无忌”,咱俩同名也不必忌讳。

于谦见主考官如此谦和,没有一点架子,便高高兴兴地思考起下联来了。

片刻之间,一句妙对脱口而出:“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回对中也用了五个“相如”,前三个同样指人:汉初东阳武乡侯张相如,战国时完壁归赵的蔺相如,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后两个“相如”是说:这三个人名字虽然都叫“相如”,实际各有高下,并不相如,并借此表明自己实不敢与宗师大人相比。

主考官听罢,又惊又喜,暗想,这孩子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谦逊有礼,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到那时,恐怕自己真的难以与他“相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和书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刘向曾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说明读对人们的影响很大,而读书则是越早越好。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经历吧。

当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已经开始给我读书听了,当时她经常给我读古诗,有时还给我读一些散文和童话。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胎教。等我出生后,妈妈给我买一种撕不烂的书,不怕啃,也不怕撕,满足我的好奇与玩耍。

等我再大些,就开始步入绘本了。我会坐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读,也会自己看。有些是讲友谊的,有些是讲童话的,有些是讲有趣故事的,还有些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后来我就开始自己看一种无字书,这样的书可以激起我无限的想象力,比如《雪人》这本无字书,我就想了一整天。

到我上了小学,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就有了自主读书的能力。一年级我读《玻璃马》《海龟的故事》等一些小书。二年级我看了好多书,包括两本大部头的书:25万字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27万字的《海底两万里》。三年级的时候,我的阅读量大大增加,达到了740万字,因此,我被学校评为热爱读书的“汤汤少年”。在这期间,我读了《三体》《老人与海》《时间简史》《漂流瓶的故事》等一些书,我还计划在四年级下学期读《战争与和平》。

有一次我正在枯燥的写作文,突然我眼睛的余光发现了一本书,那本是我前几天看了一半的书,因为书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我就看起了书,写作文的事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活脱脱一个“小书迷”!

书像一盏启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书像一杯可口的清茶,在劳累的时候给我轻松;书像一位老师,给我无限的知识和财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吧,它会给你带来无限的快乐;爱书吧,书应该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与书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学到初中,我已经读了很多本,读的每一本书都令人有所感悟,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以前在小学的时候,我不是很喜欢看书,每次去买书看的时候,如果书的名字让我感到很新颖的话,我就会买来看。可每次读完一般半觉得前面没意思后面应该更没意思就不读后面的部分。妈妈总是让我把全本书都仔细的看完。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了书店,妈妈给我介绍了一本叫《晴天》的书,我听了妈妈的话后感觉这本书挺好的,答应妈妈一定要把这本书读完,绝不会像以前一样的。

在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是冰心的一句名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相信自己能克服一切的困难。要知道做一件事应该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雨后一定会见到彩虹所以不能轻言放弃。不知不觉中我把这本书都读完了,心里挺高兴的。的确,“书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以后就开始认真的看书了。

这本《晴天》,让我有所感悟。从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以后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半途而废的。我读完这本书后,我读了很多冰心的文章也领悟到了读书的乐趣与好处。

书就像我的朋友一样,令我懂得了很多哲理,书把我带到知识的海洋,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人生就像楼梯,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走,在这期间学习和知识是最重要的台阶,我们一定要稳稳的地走这个台阶,不然长大后我们会后悔的。

我们为了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学好知识,不让自己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与书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我与有怎样的故事呢?其实是一段窃读的故事。我是“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现在我就給你们讲一讲我的窃读经历。

有一次过生日,姐姐给我买了一套《上下五千年》的图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收到书的整个下午,我一直在如饥似渴地读着,竟然连作业吃饭都忘了。到了晚上,妈妈一次次催我洗澡,我像没听见似的,直到妈妈发怒,我才恋恋不舍地把书放下,很不情愿地去洗澡睡觉。

洗完澡,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全是刚才读的《上下五千年》,这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是起床继续看书。但又怕被妈妈发现,于是我轻手轻脚地下了床,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前双手紧握门把轻轻拧开门,生怕发出一点响声,我探出头去,确认妈妈睡了以后,我又慢慢地关上门,心里一阵窃喜,双手举过头顶,做了一个胜利地动作,嘴里发出了一声只有我自己能听得到的“欧耶”!

然后我又蹑手蹑脚地回到床上,迫不及待地打开床头灯,急忙打开书,开始了我的窃读。我一边读一边竖起两只耳朵,警惕地听着外边的动静,房间外面有一丝风吹草动,我都会吓得连忙把书放进被窝,关灯,摆出一副熟睡的样子,真像做贼似的。其实每次都是虚惊一场,反复几次后,我开始大胆起来,翻开书,我像饿狼似地一页、两页……贪婪快速地扫描着书中的文字,时不时还被书中的故事逗得咯咯直笑,一时间竟忘了自己是在窃读,等我发现后,赶忙把脖子缩了一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哈哈,这就是我窃读的经历,是不是很刺激也很有趣。我很享受这种窃读的滋味,像躲猫猫似的来了一场读书历险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和书的故事作文450字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说:“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书籍能让我们从中汲取知识,同时,我与书的故事也是各式各样。

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像一匹饿狼在书房贪恋地读着书。翻呀翻呀,我聚精会神地看着书中的一切,全然不知有危险即将发生。

不知不觉,我闻到了一股烤肉味,我跑到厨房,赶忙问妈妈:“妈妈,你在做香喷喷的烤肉吗?”妈妈说,她是在炒苗条。“那怎么会有一股烤肉味?”我心想。我回到书房,依然有股烤肉的味道,我翻箱倒柜,依然没有找到有什么东西着火了。“算了算了,继续读吧。”我心想。

我读着读着,烤肉味越来越重,啧,这味道不对,不像是烤肉的味道,有一种纸着火的味道!我又开始四处寻找,有纸的地方也都找了,我赶紧跑到书柜旁的角落才发现里面的书都变成一团团小火焰了。我赶紧灭火。灭完之后,我很奇怪,是谁把它点燃的?最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表哥放在一旁的化学品被阳光照射,导致我的书被点燃了。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说。是的,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个化学品会被点燃,我早就把它拿到别处去了!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与书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转过街角,穿过马路,放学后急匆匆地走进我们小区的大门。进了门,甩下包,向来勤奋的我可不在写作业,而是在读一本昨晚未读完的书。

我走在人行道上的时候,就在边走边想:昨晚读到哪了?书中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书放在哪里了?嗯,摆在床头,准没错儿……到家之后,我拿起那本书,悄悄的把门关上,坐在书桌边快活地读着。在高兴之余,我又担心奶奶突然闯进来,那我读书的美梦就到头了。

我赶快翻到夹着书签的那一页,一页、两页,我好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又似一个口渴的人在沙漠里找到了一眼清泉,我贪婪的吮吸着知识的精华。此刻,我总要竖起耳朵听一听,有没有奶奶的脚步声。若越来越大,越来越响,我马上收好书,拿出笔和作业来做。但奶奶一走,我又拿出书,把作业放在一边,拥进了书妈妈似的怀抱。

最令人开心的是炒菜声,声音越大我越高兴。不是我的肚子在抗议,而是我知道奶奶肯定在厨房里,不会来打搅我的阅读。我在心里高兴地喊着:“炒菜声大些,再大些!”

当饭菜香味浓郁时,当天已落黄昏时,我一下子从书的梦乡中惊醒过来。我仔细看了一下闹钟,心中一惊,五点半了!我依依不舍地合上书,悄悄的放回原来的位置,这时,我总会想起杜甫先生的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这个爱好,我会一直保持下去,因为书是一位朋友,我们可以与它亲密交谈,而且每次读书都会带给我新的知识和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书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妈妈常说:“中自有黄金屋。”但我不太懂这句话。现在在我长大了,我经常因为写不出作文而烦恼。妈妈说这是因为我读的书太少了。为了培养我读书的兴趣,妈妈就经常带我到书城去读书。

一进书城里,我就融入到了书的海之中。我从《冒险小虎队》一书中看到了三个智慧少年知难忘 而这、无惧无畏的精神;在《三国演义》中,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最喜欢看“火烧赤壁”这个片断,诸葛亮运用他丰富的天文知识而打败了曹操,使我十分佩服。渐渐地,我就喜欢上了看书,并从书中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整套的《明朝那些事》,虽然是本史书,但我看得津津有味。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从1344年至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其中,最让我佩服的还是是朱元璋,他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

读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快乐,更让我知道了怎样为人处事,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像谷穗那样始终低着头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80岁高龄的阎肃,不仅是中国剧协、中国作协、中国音协的老会员,还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他戏称自己是“杂家”。

上世纪60年代,阎肃就写出了让国人感动不已的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传唱至今依然不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写的《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长城长》《雾里看花》等歌曲,让人们更加熟记住了他。现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仍精神饱满地以评委、嘉宾的身份频频亮相电视屏幕。他对此这样说:“只要老百姓还认可我,我就甘愿为他们服务一辈子。”

大家很难相信,阎肃的艺术之路起步于舞台上拉大幕。1955年,阎肃所在的西南军区文工团撤销后,他被分配到空政文工团工作。开始的5年间,他经常是一个人千七八个人的活:拉大幕、点气灯、演反派,说相声、打快板、演双簧,还兼管催场。领导只要发现哪里缺人,就会喊一声:“小阎,看你的了。”他二话不说,就会立即顶上去。在回忆那段经历时他说:“拉大幕,我比别人拉得快;跑龙套,我当个角儿倍儿认真;点气灯,一年演几百场,没熄过一盏灯。我把每一项工作都当事来做,而且要做就做最好的……当你养成认认真真做事的习惯时,际离成功的门槛就越来越近了。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必须脚踏实地往前走,千万不要指望一锄头挖出个金娃娃。就这样,我年年评先进、当劳模。”

其实,阎肃改行搞创作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最喜欢的还是当演员。那时,他不但中音唱得好,说相声也深受观众喜爱。有一次演出,他连说了7段相声,观众还是不让他下台。正当他雄心勃勃要在演艺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时,组织上却找他谈话,让他转行搞创作,虽然他不乐意,但最终还是做通了自己的工作,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安排,而且一千就是50多年。其间,不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而且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的创作任务,深受大家的敬佩。

成名后的阎肃,没有一点名人和大艺术家的架子,在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人,像花匠、木工、烧水的、大师傅、小战士等,他都一律向对方微欠上身大声打招呼:“您好!”儿子阎语对父亲的做法甚是不解,曾问父亲:“你现在是全国知名的大艺术家,跟谁都主动打招呼,还鞠躬,用得着吗?那样也太没派了。”闽肃对儿子说:“尊重所有人,对我们所有人都是重要的,且不说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大道理,就说你尊重了所有人,也就为自己赢得了好心情,对自己的生活、工作、进步都太重要了!”阎肃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使阎语这样一个多次被学校要求转学甚至开除的“刺儿头”,成为全校高考文科状元。阎语现已是中信银行的一名副行长,不仅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还在工作之余写起了小说。对此,阎语感触颇深:“我从父亲身上学到最重要的,就是他尊重所有人这一不太普通的普通点。自我进入中信银行工作,他就常叮嘱,不要犯错误,不要损害公家利益,不要和别人比收入。这还真是生活中的良策,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

论资历和年龄,阎肃在空政文工团都是“第一老”,但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把自己放到组织当中,放到大伙儿中间。每次外出,他都自觉向团里请假销假,党组织生活一次不落,每个月准时交党费;团里有事,他总是提前10分钟赶到。对此他说:“做人就要像谷穗那样始终低着头,对上不伸手,周围拉紧手,工作上才会有一手……什么是名人?真正的名人是‘明人’,即明白人,有自知之明。一个人,不管你当多大官、有多大的名气,千万不要摆架子,架来架去,就把自己架空了。能时刻记住和做到这些,你也就拥有了人生的大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