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动物寓言故事自编【合集20篇】

寓言故事,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6834

作文

1000

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

全文共 7069 字

+ 加入清单

《亡羊补牢》典故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典故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天龙瞧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对它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鸡犬升天》典故五

西汉时期,有位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与虎谋皮》典故六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画龙点睛》典故七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狐假虎威》典故八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画蛇添足》典故九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井底之蛙》典故十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杯弓蛇影》典故十一

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yuè)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

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不好拒绝乐广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愿的饮下了酒。

从此以后,心里就总是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想要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广心生疑惑,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回到家中,他在殿内里踱(duó)步,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灵机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为了解除朋友的疑惑,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邯郸学步》典故十二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对牛弹琴》典故十三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着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九牛一毛》典故十四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budui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着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寓言故事作文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狮子开了一个蛋糕店,开始的时候买的人很多,可是买过的动物只买一次就不来买了。狮子很纳闷于是它又做了一个又大又好看的大蛋糕,可是还是没人了买。

正在这时一只小鹿经过狮子的蛋糕店,狮子一把抓住小鹿问:“你们为什么不来买我的蛋糕?”小鹿说:“因为你做的蛋糕不好吃。”狮子不相信小鹿的话拿了一块蛋糕自己吃了一口,说:“挺好吃的呀!”小鹿问:“你不觉得咸吗?”狮子说:“不咸呀!”这时大象来了,大象对狮子说:“我知道你的蛋糕为什么卖不掉,。”“为什么”狮子问,“因为你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去做的不适合别人的口味,所以大家不来买你的蛋糕”,大象说。

听了大象的话狮子才明白自己喜欢的口味别人不一定喜欢。我从中也学习到了一点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寓言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座漂亮的城堡里,住着一个国王,一只猫,还有两只既可爱又调皮的小老鼠。猫是国王忠诚的仆人。

一天,国王睡午觉睡得正香,两只小老鼠趁此机会跑来捣乱。小老鼠把盘子、杯子弄到地上,猫怕干扰国王,就用箭去接杯子,用脚去接盘子,像耍杂技一样精彩,但最后实在是坚持不住,就跑到城堡的外面把杯子和盘子放了下来。猫又回到城堡里面。

这时,调皮、淘气的小老鼠又把钉子扔得满地都是。要捉住他们,必须跳过钉子。可怜的猫为了抓小老鼠,脚被钉子扎住了,忍着疼痛,又再次跑到了城堡的外面把钉子拔了出来,然后才返回了城堡。但地上还有许多许多的钉子,怎么办呢?猫想了一个办法,脚上绑了一块木板,顺利地跳过了钉子。最后,不知道怎么的,老鼠把国王给吵醒了。国王就把忠诚的仆人猫叫到面前,教训了它。

这些被老鼠看见了,他们就跑到国王的耳朵旁边给国王唱起吹眠曲。不一会儿,国王就香甜地睡着了,结果,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短篇寓言故事:木匠的门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木匠,造一手好门,他费了好多时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栓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栓;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的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于是木匠很是纳闷,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发展。"于是木匠一阵叹息:"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五年级寓言故事的蜈蚣和公鸡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蜈蚣公鸡是一对好朋友。公鸡头上有大红冠,而蜈蚣没有。

有一天,蜈蚣到一个朋友家里去做客,蜈蚣想:我要是有公鸡那样的大红冠一定很漂亮,对,我找公鸡去借!它马上来到公鸡的住处,说:“公鸡哥哥,公鸡哥哥——”,蜈蚣不好意思说下去。公鸡问:“蜈蚣弟弟,你有事尽管说话,何必吞吞吐吐的。”蜈蚣大起胆来:“我要到朋友家去做客。我想借你的大红冠用一天,好吗?”公鸡爽快地答应了。

蜈蚣戴上公鸡的大红冠来到朋友家里,朋友们都被蜈蚣的大红冠吸引了,纷纷夸奖蜈蚣的大红冠漂亮。蜈蚣洋洋得意。

晚上,蜈蚣回到自己的家里,想:“我要有这么漂亮的大红冠,该多好!”这样想着,一连几天都没给公鸡送过去。公鸡左等右等不见蜈蚣送红冠来,就亲自上门讨要。蜈蚣听说公鸡来了,竟然躲了起来。一连数天,蜈蚣就是不见。可把公鸡气急了。公鸡想:看来蜈蚣是不想还我的大红冠了,我必须抢回来。

从此,公鸡见到蜈蚣就追,就啄。蜈蚣见到公鸡就马上钻进墙缝里。公鸡干着急。这一天,蜈蚣出来玩耍,没想到公鸡悄悄地接近了它,蜈蚣突然发现了公鸡,快速逃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公鸡扑过去,一脚将蜈蚣踩住了,生气地说:“今天我不但要我自己的红冠,还要你的小命!”说罢,不等蜈蚣求饶,摘下蜈蚣头上的红冠,一口将蜈蚣吃掉了。

从那以后,公鸡见到蜈蚣就追,而且要把它吃掉。它们成了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典故

全文共 7164 字

+ 加入清单

在汉学成语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成语,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情,而他们所拥有的品格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亡羊补牢》典故一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典故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天龙瞧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对它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鸡犬升天》典故五

西汉时期,有位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与虎谋皮》典故六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画龙点睛》典故七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狐假虎威》典故八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画蛇添足》典故九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井底之蛙》典故十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杯弓蛇影》典故十一

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yuè)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

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不好拒绝乐广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愿的饮下了酒。

从此以后,心里就总是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想要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广心生疑惑,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回到家中,他在殿内里踱(duó)步,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灵机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为了解除朋友的疑惑,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邯郸学步》典故十二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对牛弹琴》典故十三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着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九牛一毛》典故十四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着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臧和谷亡羊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臧谷二人都是给财主家放羊的牧童。因为家境贫寒,这两个孩子刚过记事的年龄就走上了与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财主卖命的人生道路。开始放羊的时候,他们把羊看成和鸡、鸭、猪一样,都是可供驱赶的玩物,觉得和这些畜、禽相处挺有意思。山坡、路旁和荒野的青草绿茵;河渠、池塘的碧波涟漪;头顶上五彩缤纷的骄阳、蓝天和白云;以及充斥在大自然各个角落的清新空气,使这两个孩子与世上的万物和谐地融于一个时空。他们像那些家禽和家畜,五谷和百花;像山间的石头,河里的水珠,以及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一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担忧。

然而,他们毕竟是人。每当臧和谷看到富家子弟念书、玩乐,心里总是非常羡慕。经过一番琢磨,其中的一个孩子找人去借了一本书。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向别人学习认字,而在白天放羊的时候则拿出随身所带的书来练字、复习。另一个孩子用竹子削了一些色(shai)子,放羊的时候,他坐在草地上,拿5个在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刻着1、2、3、4、5、6的不同点数的色子,抛起来又落下,落下后再抛起,聚精会神地玩着掷色子的游戏。5个色子在地面上显示着变幻莫测的点数。一个穷孩子独自一人掷色子,居然也享受到了和下棋对弈相同的趣味。

有一天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臧和谷想起了要赶羊回家。他们把羊唤拢一点数,发现各自都丢失了一些羊。这两人回去以后,财主问他们放羊的时候干什么去了。一个回答说当时在看书;另一个回答说当时在掷色子。两个孩子丢羊的时候做的事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丢失了羊的结果却完全一样。

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忠于职守,全神贯注,否则就容易出差错。至于臧和谷是因为年纪幼小,渴望得到学习和娱乐的机会才引发了差错,则当另作别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寓言故事一则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只小绵羊,她总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因此很苦恼。

有一天,小绵羊跑去问稻草人:“稻草人,你觉得自己完美吗?”稻草人灰心丧气的说道:“我天生就是用来把乌鸦吓走的工具,有什么可完美的呢?”

小绵羊没有放弃,她依然寻找着最完美的东西……却一直没有找到。

当她回到羊圈,趴在羊圈的栅栏上,看见远处走来一只牧羊犬,心想说不定可以向他找到理想的答案。她问牧羊犬:“请告诉我,世界上有完美的东西吗?”牧羊犬笑着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是完美的。就像蝴蝶小姐,她虽然美丽但生命却很短暂;乌龟爷爷,生命虽长,但行动缓慢……他们虽然都不完美,但是总有自己的长处。”小绵羊听了之后似乎明白许多,于是不再为这件事情继续烦恼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完美的,但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长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寓言故事作文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村庄里有一个放羊的孩子,他养的羊总长得又肥又壮。

有一天,他赶羊回家,惊奇地发现:羊圈的篱笆上破了一个洞!但是,他很懒惰,不情愿去修圈,所以他随便把羊赶紧去,便哼着小曲回家了。

晚上,一只饿狼从草丛中窜出来,到处东张西望,想到一户人家去偷羊填报肚子。突然,老狼看着放羊孩子的羊圈说:“这家的羊圈居然没修,我那扁扁的肚子就靠肥羊来满足了。”说完,两步并三步,叼走了三只肥羊。

第二天早晨,孩子醒来后,看到羊只剩下十几只了,便去问邻居王大爷,他说:“孩子,你明明知道篱笆上又一个洞,为什么傻乎乎地不修?”“我怎么知道会有狼。”

这天,他仍然不修圈,结果呢。当天晚上,狼盯着他家的羊圈看看,发现洞还在。于是,又偷了三只羊,还想下次把他家的羊都吃光了才走。早晨,他起床一看,呀!圈里只剩下几只瑟瑟发抖的小羊了。急的脸都涨红了。这时王大爷刚好经过,笑着对他说:“现在你明白了这件事的重要性了吗?”孩子惭愧地说:“我明白了。”她跑回家,把洞补好。晚上狼又来了。但它左转右转都找不到洞,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那以后,小孩家再也没有丢过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寓言故事及寓意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自我救自我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此刻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我,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我?”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寓意:成功者自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出自寓言的成语故事:饮鸩止渴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霍諝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动物王国故事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有许许多多的陋习,不剪指甲、不洗头发、不刷牙、不洗脸……狮子国王曾下令强制执行,但小动物们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收效甚微。

这天,动物王国的大象老板开了一家“陋习奖励站”。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大家好,从明天开始本站举办一个“自由周”活动。

如果您不刷牙、不洗脸、不剪指甲……只要来登记经我们确认后您就可以得到一份奖品――三块糖。同时一条毛巾可在本站换十块糖,一块肥皂可换二十块糖,一瓶洗发水可换三十块糖……。

全国的小动物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第二天都早早来排队领糖。为了能吃到更多的糖,有的小动物怀里抱着洗发水,口袋里塞着肥皂,甚至嘴里还叼着毛巾。奖励站门口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警察也来维持秩序,队伍排得像一条长龙;毛巾、肥皂……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小动物们天天都像过节一样高兴。不刷牙、不洗脸而且还有糖吃。他们多么希望这个“自由周”永远办下去,每天都这样快活。

可好景不长,渐渐的小动物们感到浑身痒痒的,牙疼的受不了,脸肿的像皮球,手指甲又黑又长活像个老巫婆,头发里都能让鸟儿做窝了。朋友见面只能点点头,不能握手。否则油腻腻的手便会粘在一起分不开。小动物们这才想起该刷牙、洗脸、剪指甲、梳了……可是家里、市场上连一条毛巾、一块肥皂的影子也见不到。原来都被它们拿去换糖了,现在只有去“陋习奖励站”购买。

“陋习奖励站”又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又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可是这次不是来领糖吃的,而是来买毛巾、牙刷……虽然现在的价格是原来的一百倍。但它们还是争先恐后的来买。小动物们买回牙刷、牙膏、毛巾、肥皂,马上就开始刷牙、洗脸,这种感觉真舒服。

从此,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改掉了生活陋习,并且它们给“陋习奖励站”送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告别生活陋习”、下联是“争当文明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动物童话故事小学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小鸭子觉得天气很好,就出门了。

它走到了小河边,准备下水游泳,并且捉几条小鱼来当早餐。

说到必须做到,可是这只小鸭想到了却不敢做,怎么办呢?这时,两只小蝴蝶飞来了,它们对小鸭子说:“你不要害怕,你看一看并且想一想,你看见那边那些小鸭子在游泳吗?你和它们一样,它们会游泳,你也一样会游泳呀!”小鸭子听了,有了信心,胆量也大了很多。

终于,小鸭子“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小鸭子大声地说:“嘎嘎嘎,我成功了,我会游啦!”小鸭子高兴极了。

过了一会儿,小鸭子回到了家。哦!小鸭子还捕了一些鱼带回家吃呢!小鸭子吃早餐的时候还在想:“我学会游泳啦!这真是开心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一言九鼎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寓言故事及寓意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杨布打狗

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他们是经常在一齐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朋友,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他们越谈越投机,越玩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我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明白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须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立刻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条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你不要打它啊!就应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我,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我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我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我,首先要从自我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寓言故事及寓意60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寓言故事:一颗卖不出去的蓝宝石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提要】本篇由小编为需要大全作文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父亲总是把它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做其它珠宝的陪衬品,从没想过要把它卖掉。

不过,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起来并不像有钱人家。他路过这里,偏偏看中了这颗蓝宝石。的确,像这么大块的宝石在那个地方是绝无仅有的。

那块宝石足使年青人为它神魂颠倒,年青人总是神情恍惚,使他每天总要来父亲的珠宝店。父亲当然明白这位年轻人是买不起自己店里的任何一件珠宝,但还是热情地招待他。

年青人终于抵抗不住那颗蓝宝石的诱惑,已不满足于欣赏,而想得到那颗诱人的蓝宝石。半夜他偷偷的潜入我父亲的珠宝店,想要把那颗宝石偷走,可是被保安逮个正着。

最后,那年青人因盗窃罪被判入狱。十年之后,当他被放出来的时候,额头上多了几道皱纹,已不像原来那样英俊,潇洒。就好象从青年直接跨入了老年。

这时的他还念念不忘那颗蓝宝石,回到了他熟悉的珠宝店,发现那颗宝石还放在原位,上面还是有厚厚的一层灰。他不知为什么这颗蓝宝石还没卖出去,于是不禁的问起了我的父亲。

“那是颗假的!”父亲答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宋玉进谗的寓言故事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楚王手下有个叫作宋玉的大臣。宋玉相貌英俊,穿戴华丽,风流倜傥,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妇女们的倾慕。楚王欣赏他的才华,也很宠幸他,给他自由出入后宫的特权,以便宋玉能写出可供宠妃演唱的歌词来。

但是宋玉这个人的品质实在不怎么样,他十分好色,仗着楚王的信赖,常到后宫中和楚王的妃子们接近。日久生情,竟跟妃子们私通起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就有些风声走漏出去,影响很不好。

楚国大夫登徒子是个刚直不阿的大臣,他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就去跟楚王进谏说道:“大王,宋玉这个人长得很好看,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很能讨妇女们的喜欢。他又非常好色,不是个能洁身自好的人,您让他这样肆无忌惮地进出后宫,恐怕不太方便,要是万一惹出什么事来,岂不有损王室的威严?还是不要再让他接近妃子们了吧!”楚王听了,不禁有些心动。

不知怎么的,这件事却传到了宋玉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地跑到楚王那里去,先替自己辩解了一番,说自己实在冤枉,因为才学高又得到楚王的恩宠,所以遭到别人的嫉妒和陷害。接着他便开始说登徒子的坏话,声色俱厉地告诉楚王:“其实真正好色的人,正是登徒子本人啊!”

楚王很吃惊,问道:“你这样说登徒子,有什么真凭实据吗?”

宋玉得意地说开了:“证据确凿!登徒子的老婆是一个非常难看的丑女人,她有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嘴是三瓣的,牙齿稀疏,弯腰驼背,走起路来是个罗圈腿,东倒西歪。她全身还长满了疥疮。就是这样一个丑到极点的女人,登徒子还十分喜欢她,跟她连生了5个儿子,这不正说明他好色到了严重程度了吗?”

寓意:可怜登徒子连和他的丑妻感情好这件事都被宋玉用作攻击他好色的根据,可见只要想说一个人的坏话,是不愁找不到理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英语寓言故事带翻译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Ivan came home with a bloody nose and his mother asked, "What happened?"

"A kid bit me," replied Ivan.

"Would you recognize him if you saw him again?" asked his mother.

"Id know him any where," said Ivan. "I have his ear in my pocket."

伊凡鼻子流着血回到家里。他妈妈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男孩咬了我一口,”伊凡说。

“再见到他你能认出来吗?”妈妈问。

“他走到哪里我都能认出他,”伊凡说。“他的耳朵还在我衣兜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大象聘猫的寓言故事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大象新办了一家饲养场。为了防止老鼠骚扰,大象贴出广告要聘请一只能干的捉老鼠。

来应聘的猫很多,都快把大象家的门挤破了。选哪一只呢?每只猫都很能干,它们期待的目光把大象的眼睛都刺疼了。

正在大象犹豫不决时,一只花猫挤在了大象面前,只见它从皮包了掏出一张张花花绿绿的获奖证书,全都是它在钓鱼、歌咏、滚绣球等比赛中获得的。

大象一见花猫有这么多获奖证书,不禁 喜出望外,他想:这真是一只难得的、多才多艺的好猫啊!

大象十分高兴地拍了拍花猫的肩膀,高兴地说:“好吧,就录取你了”。

开始的时候,花猫非常勤奋,一天到晚 忙个不停,到处寻找老鼠的踪迹。但由于大象是新开办的饲养场,没有多少老鼠,渐渐地,花猫变得懒洋洋的,整天把时间花在唱歌、钓鱼、滚绣球方面。

慢慢地,老鼠多了起来。

这时候,花猫的捉鼠技能已变得生疏了,碰到老鼠竟然一只也捉不住。

大象看到到处都是老鼠,就责备花猫说:“怎么搞的?饲养场的老鼠这么多!”

花猫还有些不服气:“我一天到晚可没闲着呀!”

大象更生气了:“你说你没闲着,可你捉的老鼠在哪儿呢?”

“捉老鼠?”花猫鼻子轻蔑地哼了一声,“那不过是普通的猫就会玩的把戏,你让我这只才华出众的猫去干,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如果不能捉老鼠,即使你的才华再超群,对我又有何用呢?我真后悔怎么会被你的一张张证书弄花了眼,而偏偏没有想到你不能胜任捉鼠这项工作。”大象回答 说。

这时候,大象非常后悔,不该被花 猫的一张张的奖励证书搞花了眼。他毅然辞退了花猫。而花猫呢,却趾高气扬地走出了饲养场,他还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普通的猫。

从这以后,就没有一家饲养场愿意 聘请他这只“不平凡”的花猫了。

启示:

无论您是一名用人者,还是一名应聘者,相信都能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大象因为没有根据岗位的关键职责及任职人的胜任能力来选聘员工;没有对聘进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考核、约束与激励,没有设计丰富多样的工作以做到“事业留人”,致使一位原本可能比较优秀的花猫先生逐渐变成一位目空一切,浮夸、高傲的花猫。而花猫呢,由于不能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理智地审视、反省自己的工作状态,结果让闲适的工作养 成了自己游手好闲的习性,生疏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成为人见人烦的、不愿聘用的猫,做了一只可悲的在温水锅里被煮死的青蛙。

8月毕业季,上万的大学生要走出校园寻找自己在社会上的落脚点,用人者应该事先设置好岗位职责及胜任力模型,招聘过程中可使用一些人才测评工具,比如:人岗匹配度测验、情商测验、认知能力测验等,真正做到人与岗位匹配,出现例子中的情况,对“大象”和“猫”都没有好处。

当然应聘者在投简历时 也要为自身着想,真正地为自己喜欢的职业投上一份简历,这样不仅能帮助自己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帮助自己在工作中快速成长,也为用人者承担一份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动物童话故事小学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嘻嘻,今天天气真好,还是星期日,我要去果园玩,那里一定很好玩。”小猴笑眯眯地从书包里拿出两根香蕉,一边走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随手把香蕉皮扔到地上。它走着走着,看见了小牛把吃完的西瓜皮扔到了垃圾桶里。小猴拍拍脑袋想:哎呀,坏了,我把香蕉皮扔到地上了,这可怎么办?它马上转过身向会跑。只见小猪正巧踩到了香蕉皮上,滑倒了,摔得四脚朝天。小猪抱怨地说:“这是谁干的?”小猴赶忙扶起小猪,抱歉地说:“对不起,请原谅。”小猪说:“你可把我老猪摔得够惨的。”小猴红着脸赶快把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

从此小猴再也不乱扔瓜果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寓言故事及寓意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之后,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先,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但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我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