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青涩记忆的观后感(合集19篇)

浏览

3423

作文

38

1937南京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记录片《1937南京记忆》。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情无比沉痛。我们现在的省会南京曾经遭遇过这样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南京,这座美丽富饶的城市,却因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让它成为了一座死城,一座充斥着血腥的死城。南京大屠杀——这五个字凝聚着我们的屈辱,悲伤和愤怒,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记录着一段血淋淋的屈辱史。看到这血腥的景象,让人都会从心底生出一种愤恨。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暴行径激起了一些在南京的外国人的愤恨。影片中介绍了在南京城里有一个安全区,安全区的外国委员救助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的性命,特别是一位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他不断收中国难民进屋。他还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还有一位美国人明妮˙魏特琳,她尽力保护中国妇女、儿童免受欺辱。

南京大屠杀留给中国人的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以及强烈的愤怒。日本侵略者用世界上最残酷的方式伤害,杀害,摧残中国人。充分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野蛮和凶残。历史不能忘却,这段血泪史让我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刻苦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能让历史不再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军工记忆1观后感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6月26日,一部聚焦国防科技前沿“军工人”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军工记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的《军工记忆》,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将一代“军工人”以群像的形式进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带领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防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军工人”以他们的赤子之心和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抒写了国防科研史上的传奇。

聚焦国防科技 揭秘尘封往事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 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使观众大开眼界。

展示英雄群像 讴歌赤子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 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观众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3.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4.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观军工记忆有感

6.新地雷战神勇小子观后感400字

7.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黑白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毒品是什么?毒品是令人致命的东西;毒品是令人失去理智的家伙;毒品是令人一去不返的“药”。别小看它,就那么一点儿,就能让你“如痴如醉”,“飘飘欲仙”。

听到这里,大家一定觉得毒品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恐怖啊!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黑白记忆》。里面的人吸毒品,最后有的被毒品致命了,有的跳河自杀了,有的已经坐在监狱里了。这是一个多么难以相信·难以想象·心头怦然一震的结果啊!

这样的一种.种后果都是因为美国贩子造成的。要说也得从清朝说起。清朝时代我国非常落后,经常被其它国家欺凌。就在那时毒品贩子进入我们的祖国——中国,开始贩卖毒品。让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上了毒瘾,不久

,日本鬼子“送"我们中国人一个称号“东亚病夫”,这个称号是对我们中国人一个最大的耻辱想当年“禁毒功神”林则徐帮助我国烧毁多少鸦片呀!

毒品虽然可怕,但是你也有能力防止,只要你做到以下几点:

1.不和不好的人交往。

2.不到陌生人家.

3.陌生人给你的东西不能要.

4.要注意有没有人接近你.

只要你把这几点放在第一位你就不会上毒瘾了。

如果有一个人上了毒瘾,他就会去偷爸妈的钱用来买毒品,之后越来越想吸,就算倾家当产·去偷·去抢,也要买毒品。我想:世界上没有一个想染上毒瘾吧。那么大家一定要牢记我讲的四点哦!

毒品!毒品!为什么!为什么你会存在这个世上啊。如果没有你世界将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如果没有你人们的心中再也不需要恐惧感;如果没有你许多人就不用面临着“死亡之神”。

行动起来吧!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拥有更美好的前途。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涩记忆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教室里一片沉寂过后,隐隐传来低沉的、压抑的抽泣声,学生们都在感叹着造物弄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怎会落了个如此下场?其实,《青涩记忆》的情节很简单,却让人的心情此起彼伏。故事讲述了好学生杜涛上了中学以后,发现原本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父母突然疏远了自己。原来杜涛的父亲有了外遇,然后他们吵着、闹着离婚,杜涛心里难受,于是被他的那群狐朋狗友拉去了网吧打了通宵的游戏,后来又因没钱打游戏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最终自然是因为受不了生活的压力、父母的离异,上演了跳楼自杀的悲剧。

镜头一:杜涛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康家庭,后来却因为父亲的一己私欲,残酷地摧毁了这份生活的恬静。杜涛从此变得萎靡不振,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开始自暴自弃。这时,他的老师出来劝导杜涛,希望他能够迷途知返,杜涛答应了,最后却发现自己兑现不了这个承诺。这告诉我们:杜涛那样的人正在重演着他的故事,对于他们,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看到人生的光明。还有一种人,拥有良好的环境,幸福的家庭,却从不去珍惜,等到失去了才来后悔,早已为时过晚。今天我们积极向上,努力奋斗,明天就是光明而又美好的未来。而放弃自我,悲观面对生活,前途将一片黑暗。

镜头二:杜涛在他的父母离婚的时候选择了跳楼自杀。他的一个朋友也进了医院,经过老师和家长的配合,才将他治好,而治好的并不是身体,而是心灵上的创伤。杜涛不仅仅害了自己,还拖累了别人。如果杜涛有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便不会因为恶劣的生活环境而倒下。其实,打败他的不是命运,是他自己的心。如果杜涛一直认真学习,不被周围的事物所迷惑,也许,他长大成人后会是一名出色的工作者,也许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也许会因为做了某些事情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也说不定呢?老师曾教导过我们珍爱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为何不利用这个短暂的年华去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呢?

这部电影的结局给予我们的绝不是颓丧,而是鼓舞。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在暴力、死亡、失败面前永不言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不懈,遇到挫折迎难而上,约不半途而废,缔造繁花似锦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26日登陆CCTV-9,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将于6月26日至28日黄金时段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播出。该片以纪实拍摄和人物采访拍摄的形式,讲述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

第一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再现了我国第一颗潜地导弹惊心动魄的研制历程,主要讲述研制人员首创中国特色的试验程序及模式,攻克固体发动机技术、水下发射技术的感人故事。第二集《052导弹驱逐舰》还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舰”的052导弹驱逐舰从决定立项到正式下水的全过程,讲述了工程研制人员突破舰体设计、建造、新型钢材等众多关键技术,实现战斗指控、武器装备等方面跨越发展的故事。第三集《空警2000预警机》主要讲述科研人员攻克三坐标有源相控阵雷达、世界上直径最大的雷达天线罩及飞机设计改装等诸多技术难关,最终研制出领先世界水平的“争气机”的艰辛历程。

《军工记忆》摄制组历时十个月,行程数万里,先后赴北京、西安、呼和浩特等10余家军工厂所,采访栾恩杰、王小谟等近百位型号研制的亲历者,整理口述资料近百万字。该片宏大叙事与细节铺陈有机结合,完整清晰地展示了相关型号研制的决策背景和研制过程,深度挖掘了研制历程中许多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充分展示了研制者的内心世界和人文情怀,催人奋进,感人泪下。有关专家认为,该片融史实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了解军工历史和装备发展的重要窗口,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生动教材。

创作摄制《军工记忆》,是国防科工局“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军工文化、弘扬军工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央有关部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摄制该片是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创新开展老干部工作的典范。该片的前四集《水下长征》《金戈铁马》《豹啸长空》《东风破晓》去年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其中《水下长征》《东风破晓》获得了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央视记录频道连续播出了三集纪录片《军工记忆》,分别披露了我国“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看后令人十分感动和振奋。

《军工记忆》为我们展现了我国军工人的英雄群体形象,讴歌了我国军工人的拳拳赤子之心,让公众知晓了:战斗在国防科技前沿的军工人,长年默默无闻地用他们的勤奋和智慧,不断在军事工业的尖端领域创新、突破,为祖国打造了一个个重大、尖端的武器装备,令敌人胆寒,令国人振奋。

值得我们感动、振奋和自豪的是: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人民中,战斗在国防科技前沿的军工人,仅仅是其无数的战斗群体之一。

试看2020年的中国,必将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国绞尽脑汁的遏制,日菲越恬不知耻的骚扰,岂能阻挡住中国巨人这一有力前进的步伐?

更多纪录片军工记忆的观后感推荐:

1.央视《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2.军工记忆观后感

3.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4.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5.军工记忆1观后感

6.观军工记忆有感

7.观后感

8.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9.地道战观后感精选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6:cctv9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当这些成果向全世界展现时,成就了这些荣耀的军工人却和我们一样,只是普通的观众;当更多新型的先进导弹保卫着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沉默了一生的人们。”这是摄制组执行制片人、撰稿许丁心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写的片尾解说词,“普通”“伟大”“沉默”正是摄制组成员对这些老同志的一致评价。

许丁心曾开玩笑说,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接触这么大规模的理工男,他们生活简单,性格朴实,“很多戳中泪点的故事,他们在讲述时却都很平静,而能令他们落泪的往往是讲述‘阅兵’、‘成功’时的激动。”

据许丁心回忆,在采访052 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潘镜芙时,摄制组发现他竟住在一所很普通的房子里。夏季的上海非常炎热,而他却只用电风扇。当天他的女儿特意来帮忙找衣服并叮嘱说:“爸,你上镜得穿好看点”。许丁心忍不住问他:“作了这么大贡献,生活却如此简朴,您觉得值得吗?”,他满足地说了句:“可以了!”

“他们身上有一种共性的‘傻子’精神,我将其概括为特别专一的奉献精神、不图名利的实干精神和执着于理想的吃苦精神。”李阳说。

他们也曾是一群不顾后果、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据时任七机部某局副总工程师的邵爱民回忆,在首次开展中国第一个固体发动机试验时,由于没有试车台,他们把发动机两端捆着吊起来,不料点火后冲击力过大,发动机转了180 度,火焰往上、两侧喷火,他们顿时不知所措,赶紧钻进旁边一个钢管,只听得耳边“咻”的一声有东西划过。

如今,这些老同志许多都已到外地子女处养老,但听说单位要拍纪录片,他们不顾家人的担忧,毅然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采访打开了他们记忆的闸门,每位老同志都有太多的话要说。”

邱卫民说,原本预定每个人讲一个小时,时间顺延后被约来的老同志默默等在外面,大家都毫无怨言。

“老同志要求很简单,就是被理解和尊重。”邱卫民说,他们在纪录片播出后,给各个被采访单位发了一封感谢信,信中特意提及接受采访的老同志。

没想到在单位领导念完后,感谢信就被老同志抢走了,于是科工局重新给每位老同志发了一封感谢信,“他们可开心了”。

正如许丁心所说,要向观众介绍一件事物,你首先得自己认识这个事物;而要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动,你必须深入实地、入脑入心地去体会那份感动。

由于历史的脚步已经走得太远,很多尘封的事实已经变得相当模糊,为缕清脉络,摄制组在第二季拍摄前开展了三个月的调研,深入到影片策划型号的主要设计研制单位内部,理清型号研制历程及参与的主要人物,搜集各单位档案和影像部门留存的历史资料,并查勘拍摄场地。

老同志们在接受采访时讲了很多过去工作的场景,为了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摄制组进行了情景再现。他们从仓库翻出已经淘汰的老部件、桌椅、图板等,到图书馆借出一些老图书和笔记,并发动老同志“贡献”他们尚保留的老物件如风扇、鸭嘴笔、尺子、削笔刀等,布设了一个老式设计室,让现在的设计人员重现过去的工作画面。

“我们是把科普、人文、历史三种纪录片的创作手法结合起来,实现了最优效果。”许丁心说。整部纪录片里没有一句口号,却在展现真实的过去,也传播着强大的正能量,以最真实质朴的情感感染了无数观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95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央视记录频道正在热播大型军事历史纪录片《军工记忆》,为观众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国防装备艰苦卓绝的历程,讲述了一段段可歌可泣、催人奋进、感人泪下的尘封往事。

虽然我们可能记不清那些军工人的名字,但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都离不开每一位军工人默默付出的辛勤汗水。军工人以他们的赤诚之心和开拓精神,书写了国防科研史上的传奇。这老一辈军工人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通过观看《“巨浪一号”潜地导弹》这一集,我也更加深刻的领会了航天精神的内涵和精髓。

特别能吃苦

1965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宣布搁浅了三年的核潜艇研制重新上马。在国家一声令下,一群年轻的科研人员拿起背包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可不是一场轻松的旅行,而是一场肩负着使命,历经十七载潜心研究,克服艰苦环境,攻克无数技术难关的艰难之旅。刚到“巨浪一号”研制基地,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被眼前的凄凉景象所震撼,没有实验室和资料室,工作人员就自己动手盖土坯房,没有办公桌就在床上画图纸。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巨浪一号”的总体设计和核心技术——固体发动机技术开始蹒跚起步。

特别能战斗

条件虽然艰苦,工具虽然简陋,差错却不能容忍。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夜以继日。科研人员为了尽快得出计算数据,白天黑夜不休息的连轴转,有的工作人员累出病来还坚守在科研一线中。那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就是模拟计算机,计算效率低,操作繁琐,用现代计算机一秒钟就能算出的结果,在当时却要一周的时间,甚至有很多的计算数据都是拿最基本的量角器和直尺得出的。这是需要多么顽强的战斗精神才能完成的任务啊!

特别能攻关

固体燃料发动机喷口的温度可达3000摄氏度,有最高熔点的金属钨也很难满足环境要求。科研人员通过夜以继日的攻关,进行数以百计次的高危险试验,终于研制出能够承受3000度高温,满足要求的复合材料,解决了固体发动机喷口材料的难题。美国“北极星”潜射导弹耗费了一百多发试验弹,还专门在沿海建立了一个水下发射试验平台,科研经费达27.5亿,这对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无法拥有那么完善的试验环境。于是在艰苦的条件下,科研人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设计出了称作“台筒艇”的水下发射试验技术并获得成功,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正是这一次次迫不得已的土办法,书写了我国国防装备科研史上的奇迹。

特别能奉献

参与“巨浪一号”研制的科研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工作特别认真,对导弹事业非常热爱,他们把全部热情都投进了潜射导弹的研制工作里,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导弹事业中。时任“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黄纬禄曾说:“中间不管失败多少次,那么你最后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除非你生命在成功之前结束了”。这句话说出了所有航天人的心声,也是所有航天人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巨浪一号”的研制成功意义深远,不仅为我国固体导弹发展铺开了一条路,也为我国战略国防装备走固体化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军事和经济的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先进国防装备研制成功,共同保卫着祖国的安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 ”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不同时期中国梦有不同的阐释,但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做保障。研制“巨浪一号”,正是那个时代我们要摆脱帝国主义核威胁的中国梦。在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实现了这个中国梦。研制先进国防装备不是为牟取利益而欺凌他国的手段,而是通过手握这些先进的国防装备,对他国产生有力的威慑,使自己在国际对话和博弈中,拥有更高的姿态和更重的话语权,能够以大国身份维持世界平衡的战略格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中国梦。同时,这也是国防装备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我无法忘记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惨烈,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殒命海底的悲壮;每当回想起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飞行员王伟为驱赶入侵我国领空的美战机而坠机南海,内心都会无比悲痛。“落后就要挨打”,这朴实而深刻的道理是我们经过无数次的惨痛教训反思 出来的,是要时刻牢记在脑海中的。如今,我们的国家逐渐强大起来了,可是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周边安全形势,强大国防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更多的先进国防装备保卫着祖国的安宁时,我们无法忘记曾经那些一生默默无闻的军工人。而身为一名飞航人,我感受到了无比的荣耀,也明白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之重。作为刚入职的新人,虽然我还不具备完备的科研能力,但我有奉献青春的勇气和满腔的热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牢记使命,发扬航天传统精神,为研制新型国防装备,强大我国防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平山记忆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下午,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通过观看《平山记忆》,对我们平山当年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平山精神所赋予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睹物思人,感概颇深,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也引发了许多感想,解读历史,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部文献纪录片共有《播火》、《堡垒》、《家园》、《支前》、《长歌》、《转战》、《曙光》、《情怀》八集,透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平山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平山人民为祖国的革命作出的伟大牺牲和贡献,《平上记忆》是一部平山历史的真是写照,承载着平山儿女的苦难和辉煌,同时也是祖国革命历史的缩影。

平山,是太行山老区的一个杰出代表,是晋察冀抗战史上的的一个典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当我们穿越平山历史的天空,回顾先辈们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的感受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遥远的将来,“两个务必”永远都是我们排除万难,取得新的胜利的保证,平山先辈们的精神才是我们新一代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奠基石。

通过观看《平山记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我更加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去建设我们先辈们用血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央视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纪录片牢牢把握“中国梦”主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捕捉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片中一组组人物故事见微知著,无一不传递出“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的深刻内涵,传达了“强国梦、强军梦”背后的“中国梦”深刻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当下,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一脉相承,给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的6集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将于7月27日起每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聚焦国防科技工业重大装备型号研制历程,向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几代军工科研人员致敬。

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精彩故事。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本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既生动展现了催人奋进的重大武器装备研制进程,又深刻勾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卫星、导弹、军舰、战机研制过程中的科普知识,又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同时,纪录片在拍摄手段和创作手法上做出了多种创新的努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献价值。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军工记忆”已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点打造的军工特色文化品牌。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3.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4.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观军工记忆有感

6.观后感

7.新地雷战神勇小子观后感400字

8.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家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10月3日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将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晚间八点档重磅推出中国第一档国史节目《国家记忆》。

《国家记忆》每集节目时长30分钟,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宗旨,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这档历史纪录类节目有许多创新亮点,一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焦晃、马少骅、鲍国安、刘劲等在节目中担任主讲人,倾情讲述历史故事;先进的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回历史场景;逼真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还原历史关键细节;节目还深入挖掘出许多珍贵史料,展示不为人知的历史。

多种视觉元素的融合,先进的后期制作技术,《国家记忆》将打破历史纪录片沉闷单一的色调,带领观众触摸有温度的历史。

[国家记忆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军工记忆2024观后感

全文共 1542 字

+ 加入清单

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日前已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播出。该片以纪实拍摄和人物采访拍摄的形式,讲述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作为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使命的航天人,来看看我们的青年小伙伴如何感悟军工记忆吧!

最近观看了央视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记录片之《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看到了老一辈崇高的使命感,强烈的爱国情,感慨之余,收获颇多。

提及1967年,脑海里浮现出国家经济萧条、民生贫困、举国艰难的景象,然而在这个困顿时期,有那么一群年轻人,凭着不服输的勇气,以及科技强军的崇高信仰,正在着手开展一个难于登天的高科技项目,研制“巨浪一号潜地导弹”。

潜地导弹由潜水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战略导弹,与潜艇的导弹射击控制、检测、发射系统和导航系统等构成潜地导弹武器系统。其隐蔽性强,机动性好,生存能力强,便于实施核攻击,是一个国家强大国防能力的象征。然而潜地导弹的研制不但需要顶尖的军工技术,更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美国研制的第一颗潜地导弹“北极星”,曾花费25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当时,我们国家财力薄弱、技术落后、信息匮乏、设备老旧、经验不足,要想在这种条件下研制出潜地导弹,无疑难于登天!然而,我们不服输的科研前辈们,却毅然接受了这个巨大挑战。从总体设计师到普通工人,他们虽不是军人,却履行着军令如山的诺言,毫不犹豫的将千斤重担扛在肩上,开启了他们长达17年刻骨铭心的科研之旅。

17年中,他们曾在生活条件积极恶劣的荒漠中,在自己建造的矮小土坯房里,开始“巨浪一号”的总体设计和核心技术固体发动机的研究;他们曾在特殊动荡的岁月中,绞尽脑汁、昼夜不休,利用简单方程解决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复杂问题;他们曾在普通机床上,利用独具匠心设计的特殊工具,加上精准的手工操作,加工出能与数控机床相媲美的零部件;他们曾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编制详尽的工艺规范,指导每一个装调过程,大到铸件锻造,小到螺钉安装,一丝一环都十分严谨,甚至是严苛,做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在“巨浪一号”的研制过程中,辛苦、困难自不必说,但是所有科研人员的坚定信念和我必担大任的决心,更是让人由衷敬佩。“巨浪一号”总体设计师黄纬禄院士曾说过:“中间不管失败多少次,最后都一定要完成任务,除非你的生命在成功之前结束,那就没有办法了,否则只要接收任务,就一定要成功,你能承受得了要承受,承受不了也要承受!”多么朴实的一段话,却又多么沉重的一段话,只要任务在身,不管怎样,都要承受,都要承担,都要完成,都要成功!

经历了艰苦卓绝的17年,经历了苦苦探索的17年,“巨浪一号”在成千上万的军工人的努力下成功发射,这是我们老一辈科研人的丰功伟绩,更是中国军工史上的奇迹。

当年奋战在军工尖端的科学家和设计师,如今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很多科研老前辈,每每提及自己当年的工作,谈到自己设计的产品,无不热泪盈眶。他们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留恋自己的岗位,钟爱自己的事业,他们把整个青春,整个生命都放到了事业中。在他们的人生中,虽然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为人知,他们的名字也不会被后人铭记,但是承载他们毕生梦想的“巨浪一号”终将写进历史,流芳千古。

感慨老一辈为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之余,也让我想到当前的我们,当下的年轻人。现在,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源、海量的信息、精良的设备、完善的实验室、丰富的科研经验,还有什么理由攻克不了技术难关,创造不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呢!站在老一辈科学家的肩膀上,让我们给自己充满力量,奔跑吧,年轻人,前方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成功也将是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金色记忆的观后感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看了一部影片《金色记忆》,嘿,还别说,这部电影不仅好看,而且还挺有教育意义的。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在一所学校里有一支篮球队,叫做“兄弟连”,他们打篮球很棒,团结一致,得到许多人的青睐,再一次篮球比赛前,女生江依然送给兄弟连队长梁晨一个梁晨雕像,从此,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可惜的是,兄弟连在那场篮球赛中输了,屈居亚军,之后的考试也没考好,梁晨的妈妈知道了,一怒之下将江依然送给梁晨的雕像摔碎了,并告诉老师江依然和梁晨不对头。正巧,江依然的父母在江依然的手机中找到了许多梁晨的照片,便认定他们“早恋”,最后他们选择了逃学,在逃学过程中,梁晨为了躲避父母不慎跌倒,去了医院治疗。梁晨出院后,兄弟连又参加了一场篮球赛,这次,他们比上次更认真,更团结,最终获得冠军!其实,“早恋”和“友谊”是不同的,同学之间纯粹的友谊是比金子还宝贵的。记得有次我生病了,趴在了课桌上,感觉特别难受。有位男同学主动向老师提出送我回家,当时天下着大雨,这位男同学一边搀着我,以便把伞尽量往我这边送,我感激地看着他,说了声“谢谢。”到了家,他连忙告诉奶奶我生病了,奶奶又让爸爸送我去医院,经过医生的治疗,我的病好了,从此,我便和那位男同学成为了好朋友。

我们之间就是纯粹的友谊,没有其他。现在社会上,是有“早恋风”,有些同学平时不好好学习,暗恋上某同学,像这种现象作为家长的老师是应该阻止,劝阻和教育的,有次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些男女生不念书,成为了所谓的“恋人”,每天去网吧打游戏,沾上了不良习惯,最终走上犯罪之路,等待他们的将是牢狱之苦,他们留下了后悔的眼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说男女之间正常的友谊,可以互相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所谓的“早恋”让人误入迷途,耽误了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们应该杜绝“早恋之风”,让“友谊”天长地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黑白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中最让我难忘的镜头是林小宇让默默姐姐吃毒品的镜头。只见刚刚跳完舞的林小宇看到闷闷不乐的默默坐在凳子上发呆时,就走过去对她说:"来,默默,抽一支烟。"默默毫不犹豫的否决了他,他又对默默说:"来,吃一颗禁药。"也许是一时的好奇,她正准备吃下它时,场下的观众呐喊了起来:"默默姐姐不要吃,那是毒品的一种。"可是再大的呐喊声也改变不了影片里的片断,最终她还是吃了下去。接着,她就走向了吸毒的道路……

看完了这部电影当场有许多人已经热泪盈眶了,我也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我想:一个只有16岁的人就走向了毒品的道路,这不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吗?其实,毒品的危害并不只是对个人的危害而已,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有些吸毒者因吸毒而倾家荡产;有些却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些一时控制不住赌瘾,去偷、去抢,最后却得到了一个一败涂地、不可一世的名声。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为了得到一些毒品倾家荡产,他的妻子带着只有三岁的儿子离开了他,到最后因一时控制不住毒品的危害,自杀了!

在吸毒者的世界中,有着许许多多悲惨的故事,但是有许多人知道吸毒是违法的,但他们却执迷不悟,继续吸毒,要知道毒品的危害是多么大的呀!全球一年大约有几亿人都死在了毒品的手上。几亿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呀!所以,在此,我要向全世界的`人们呼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踏踏实实的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该片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一代“军工人”将以群像的形式进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带领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总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将使观众大开眼界。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您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更多军工记忆观后感的相关作文:

1.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2.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3.央视《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4.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5.军工记忆1观后感

6.观军工记忆有感

7.观后感

8.地道战观后感精选2015

9.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军工记忆党员观后感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纪录片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将于7月27日起每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聚焦国防科技工业重大装备型号研制历程,向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几代军工科研人员致敬。

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精彩故事。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军工记忆》纪录片牢牢把握“中国梦”主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捕捉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片中一组组人物故事见微知著,无一不传递出“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的深刻内涵,传达了“强国梦、强军梦”背后的“中国梦”深刻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当下,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一脉相承,给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本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既生动展现了催人奋进的重大武器装备研制进程,又深刻勾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卫星、导弹、军舰、战机研制过程中的科普知识,又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同时,纪录片在拍摄手段和创作手法上做出了多种创新的努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献价值。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军工记忆”已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点打造的军工特色文化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故事。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军工记忆》纪录片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并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

据了解,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党委书记丁杰盔介绍,《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纪录片牢牢把握“中国梦”主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片中一组组人物故事见微知著,无一不传递出“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的深刻内涵,传达了“强国梦、强军梦”背后的“中国梦”深刻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当下,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一脉相承,给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据悉,本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千米,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捕捉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既展现了催人奋进的重大武器装备研制进程,又深刻勾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卫星、导弹、军舰、战机研制过程中的科普知识,又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

日前,集团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将系列电视片作为军工优良传统教育的参考资料,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观看。

更多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推荐: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3.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4.央视《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观军工记忆有感

6.cctv9军工记忆全集观后感

7.观后感

8.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黑白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整天天空都是阴沉沉的,天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同学去看电影,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电影院观看了《黑白记忆》这部禁毒片子,看后我大有感触。

该片通过默默、李通、林小宇和肖晓四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染上毒品所经历的种.种身心磨难为主线,以生动真实的形象充分地揭示了毒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其中以默默和林小宇的故事最为震撼我。

当我看到了那曾经活泼可爱、文品兼优的默默染上毒品后,整个人完全处于无法自控状态时,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泪水滴到了我的镜片上。毒品,这个让多少曾经幸福快乐和谐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让曾经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变坏的东西,它,悄无声息的带走了一些生命。片中,李通解毒不成功最终以悲惨的方式——跳楼来结束生命

;默默、晓晓等自首投案,大毒贩子黄老大等人也被抓,看着这样的结尾,我的心中于平静下来了。可是,那些活跃的生命又到哪去了呢?那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又到哪去了呢?是毒品,这个像怪物一样的东西,夺取了那些那些……毒品,让他们失去太多太多了,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

我看过的禁毒影片很多很多,每一次次吸毒人员都是到毒瘾发作严重时,或是因毒品而失去家人才醒悟、认识到毒品的巨大危害,其实,在他们吸毒的同时,往往对毒品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自身判断就盲目地听信社会上的那些坏坏的陌生人,吸食毒品——“白色魔鬼”。他们不听家人、朋友、老师的劝告,到外认识了这些不良青年才惹上了这一系列的生活悲剧。这部影片通过分析这些孩子让上毒品的过程和原因,展示了毒犯们诱惑吸毒的常见手法,从而便于青少年学会一些拒绝毒品的技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片中,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因为家庭里的某种事端和父母的过于逆爱娇纵、不严管而造成的,这说明了:家庭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的时刻影响着每一个青少年,所以,只有从父母开始,只有从每件小事开始,才能管住少年们不诱使犯罪。

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想了很多。一句话: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黑白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六月二十六日是世界戒毒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因吸毒而丧失正常智力和劳动能力,更可怕的是,还有10万人因吸毒死亡。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不断地警醒人们:毒品的发展蔓延正在日益威胁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据有关单位统计,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达到90.1万人,其中70~80%为35岁以下青少年,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学生吸毒现象越来越多。

为了让我们更加的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学校组织了再校学生观看电影----->。>.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默默的小女孩,她有一个疼爱她的妈妈。但后来她的妈妈染上了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整天哭着喊着要毒品,犯毒瘾的时候还像疯子一样满大道乱跑,谁都管不住。看到毒品把默默的妈妈折磨成这个样子,泪水涌出了我的双眼,我再也忍不住要流泪了。默默受不了沉重的打击,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剃了个光头,戴上男孩子的帽子,离家出走了。后来,被一个贩毒者黄老大遇上了,就引诱她吸毒、贩毒。后来,默默和一个与他经历差不多的男孩同时因为吸毒染上了艾滋病。他们恨透了黄老大,默默甚至想以自己生命的代价杀掉黄老大。后来默默和男孩把黄老大告上了法庭,黄老大被判为死刑,默默和男孩因为贩毒的时候没满十八周岁,所以没有被判刑,而是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影片虽然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家记忆纪录片观后感300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