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孩不笨影片观后感汇总20篇

浏览

3181

作文

457

励志影片《隐形的翅膀》观后感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今天在学校看了一部电影《隐形的翅膀》。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15岁的志华一次与小伙伴们放蜻蜓风筝时把风筝挂在了电线杆上,用木棒去挑,被电击中,双手不得不截肢。这对志华的父母来说不亚如晴天霹雳,志华醒后发现自己失去了双手,想自杀,但在父母的鼓励下居然用脚学会了吃饭、写字、骑车、看书、穿衣服、做饭、游泳、给别人喂药……可她的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一旦看到蜻蜓风筝、电线杆就会发疯,产生幻觉,好几次差点没命。志华为了给母亲治病,报考医学,虽然成绩过线,但因为不能用脚看病,所以没有录取。她的爸爸也暂时保密,并把卖给别人的蜻蜓风筝锁好,钥匙交给同事。但志华妈妈无意间知道志华没有录取,同事打开柜子走后她才看见风筝,再次发作,离家出走。几天后,她的尸体被找到。志华后来发愤图强,在全国残疾人游泳比赛上得第一名,还将参加残奥会。她为了纪念妈妈,和爸爸一起放飞妈妈做的风筝。这时,大学的补录通知书就来了,志华向着蓝天大喊:“妈妈,我考上大学了!您听见了吗?”同学们都哭了。

志华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但如果换我们呢?她为了能上大学练习用脚写字,都磨出水泡,时不时抽筋,终于写出了漂亮的字,我们能做到吗?她能用脚缝衣服,可我们怎么也做不好。她练习吃饭,摔碎了多少碗,苦练脚工,我们能坚持吗?当志华妈妈去世时,她继续训练,我们能和她比吗?在志华的成功背后,是多少血与汗的代价?

我们被志华的坚强感动了,在志华游泳获得第一名、考上大学时,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掌声经久不息,有的同学还欢呼起来……和志华比起来,我们多幸福!很多人从不会饿着、冻着,家庭环境优越,却没有成功。志华家是农民家庭,连截肢都要借钱,可偏偏成功了!

这个故事根据绝对真实的故事改编。其实,不管什么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爱儿童影片《守护青苹果》观后感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守护青苹果》充分发挥动漫生动活泼的艺术特点,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爱有趣的人物造型和变化生动的场景,为孩子们讲述防性侵知识。

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利用家长微信群、校讯通平台向学生家长做广泛宣传发动,要求家长高度重视,切实承担起监护人的职责,陪伴孩子在家共同观看该节目,告诫大家在孩子遇到危害如何处理、如何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加强对孩子的身体关注和心灵关爱,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承担起保护孩子的义务。

通过观看短片,大家明白了对孩子性知识的教育应该更坦然些,平时要及时聆听孩子的呼声,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大家要共同努力,关心关爱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全文共 3265 字

+ 加入清单

雁儿——渴望

她过早的成熟了。她的纯真过早的衰竭。

看到颂莲挽起袖子洗手时,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女孩与自己如此的相似。同样年轻。似乎同样的家境。在一瞬间她们甚至有成为朋友的可能。

可是当“四太太”的喊声响起的时候,她几乎自卫的把她隔绝在外。

她很可怜。她觉得她的命运是这一个又一个新来的太太造成的。像《上阳白发人》中的女子,把一生未见君容归咎为杨妃之过。

她的幻想一次又一次的被这些新来的太太打破。

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太太和她如此相似。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代替她。

她最鲜明的标签是渴望。

她的渴望如此直白。跟老爷偷欢的时候看到颂莲进屋,她眼睛里甚至没有恐惧。直入人心的目光好像在做一件大义凛然的事。

她的渴望如此真实,即使是因为点灯被当众处置,她仍毫无悔意,她倔强的跪在雪地里,始终不肯认错。

她渴望。没有任何羞愧,因为她觉得她的渴望是正当的,几乎像一种理想。

自己点灯笼,想象捶脚的感觉。当太太们的捶脚声响在院子里的时候,她陶醉的想象自己。

她真的还太年轻,所以轻易地被卓云拉拢,并作为牺牲品。

她因为渴望而不得将愤恨转嫁于颂莲。

她至死不知道她该怪的是谁。如果真要怪,怪的是“府上多年的老规矩”;她至死也不明白,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颂莲——徘徊

颂莲刚出现的时候,还是两只粗粗的大麻花辫儿。脸上带着烈女的表情。她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人。也是在乎爱情的人。她的话仿佛是说,她想嫁一个她爱的人,可是如果不能嫁一个她爱的人,就干脆嫁一个有钱人。哪怕当小老婆。这是种宁缺的态度。为了保住爱情的纯度。

她嫁入一所大宅。气派端方。

她走进大宅的时候,眼角全是自尊和不屑。可是镜头中她被挤压在墙根。又的确太渺小了。

她甚至避开了去接她的花轿。也不让管家帮她提东西。她反感这一切。

她各色。她还那么年轻。

大宅幽深。端庄森严。不见人影。一路走来只有脚步声。

她在其中穿过一扇又一扇的门。这些是她要走一辈子的路。

进入之初,甚至不知如何融入。

抬灯入院,点火,燃灯,悬挂,一干人等面无表情,空荡的院子响着每一个动作的回音。几个女人走进来,进屋说“照府上的规矩”。

洗脚,捶脚,梳头,更衣。这是一个完整的仪式。未见男主人,只见男主人的红灯笼。她脸上带着惶恐。

院落的幽兰色,其中有灯笼的红。像一个暗藏杀机的洞穴。

她觉得老爷很温柔,不管是问捶脚是不是舒服还是要她过来仔细看看都是温声细语,只有聪明人能窥视背后的杀机,把一个人慢慢磨蚀掉棱角的力道,而她尚年轻,相比这大宅。

她仿佛看见了她长长的寂寞,像镜子里自己的泪,只有灯笼陪自己欣赏。

空间和人都是这样封闭。即使读过书,那些学问在这里也是用不上的,聪明和学问不成正比。她以为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自己不通世故,只是凭直觉先入为主的接受卓云排斥梅姗,在受挫时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她无法洞悉这里的哲学,她只知道自己忽然成了太太,似乎应该是主人,起码应该高过一个丫鬟,却不知道她的地位远远没有稳定,随时可能坍塌;她也无法接受老爷和雁儿的偷欢,她还在徘徊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她不知道既然能够有四位太太,那么和一个丫头偷欢并不是不能容忍的大错。

直到捶脚的声音如筛子般响在大院里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她开始需要这件东西。

她甚至发现,不能点灯吃不到想吃的东西。她终于有些明白。于是当有人再问起为什么大学没有读完的时候,颂莲的回答已经不再是家父病了供不起,而是念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老爷身上的一件衣裳。而当她发现布偶上自己的名字时,并且是卓云的字,她终于知道她的生存是如此的需要争斗。她慢慢开始蜕变。

假孕。这是她并不高明的手段。可当长明灯点起来的时候,她还是自我欣赏的迷醉其中。她终于开始欣赏这种争斗。

这种不高明的手段终于了解了她的徘徊。

她在不知不觉中葬送了雁儿和梅姗的生命。

她并不像卓云那样暗喜。她悲伤。她的不扯定性决定了她即使没有被封灯,也始终处于徘徊的境地。

梅姗——抗争

梅姗是陈府的一颗痣,长在最敏感的部位。

这种抗争并不是卓云式的用尽手段,而是不屈就于一个封建姨太太的位置。

梅姗历经了颂莲式的徘徊,以独有的方式坚强的在陈府中存活,不管是自我沉迷的在院子里自唱自赏,还是和高医生偷情,她都像她身上一件件色彩艳丽的衣服一样,张扬凌厉,棱角分明。

因为她尚存资本,老爷仍然保持着对她较强的兴趣,因此她不用像卓云那样因为惧怕失去而费劲心机;她漂亮,嘴角暧昧的笑带着隐晦的性欲味道;她有自己的生活;她为陈府生有一子,这是她基本的保障;她聪明,是对陈府的规矩和本相最知根知底的一个,正因为此,她不会耗尽力气去抗争;她也尽可能多的保留了她的真纯:她的真诚和刻薄都露在外面,她的抗争太肤浅,她在梅姗的新婚之夜把老爷叫走,在叫不走的时候在清晨的院落大声的唱戏,

在不想客气的时候毫不掩饰,连招呼也懒怠打,也不会在饭桌上像大太太和卓云都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在点灯的时候,不会像卓云那样殷勤的笑。

她不爱老爷,她也不缺少爱。她的抗争并非自己的需要,只是成了她在陈府中的一种必要习惯。

她毫不掩饰她的寂寞,也毫不掩饰她惊人的美丽。

她是大院里最真实的人,在空旷的楼台上唱戏,不会因为颂莲上来挑衅停住,铿锵嘹亮,神采飞扬。戏唱完了,脸上的哀怨无奈也一并裸露;她不会客气的停下说话,戏也是如此。

“你想听,可我不想唱了。”这是她的生活态度。

这就是梅姗,她在和她自己的定位抗争,她还有力气。

她在规矩之中,又在规矩之外。她不是规矩的恪守者,只是在沿着规矩的边缘小心翼翼的走。

她看得最清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自己,连自己都骗不了的时候就只能骗鬼了。

她原来想一直能骗别人,至少也能骗自己,但最后真的连鬼也骗不了,抗争的结果是,香消玉殒。

卓云——臣服

她的欲望很大,她一直在挣扎中,可这种积极的挣扎实际上就是一种臣服,对自己姨太太身份的臣服,她沉湎与其中不能自拔,这是她毕生的事业。

和大太太比起来,她更像一个当家太太。

她懂得这个院子的处事哲学,笼络新人,孤立排挤。

她活在外面的是一张假面。

只有她一个人,在点别院灯的时候知道谦和的对笑。但只有她一人,心里真正的难受。

她是最真心在乎老爷的人,她会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因为老爷说大家要好好照顾她;她会带着一点炫耀去找颂莲剪头发,因为老爷说头发短了会显得年轻。

但在乎并不意味着她爱。她并不懂得爱。是她需要。她除此以外一无所有。但是她懂得,哪院点灯哪院就可以点菜,点灯的太太连下人都会高看一眼,点灯就意味着能在陈府中得到真正的地位。

她是最锲而不舍的一个人。她臣服于作为男人衣服的定位,并把一切努力当成理想。她不但像大太太那样保全自己,还要争取更多。

她默不作声的解决了所有的障碍。

到底谁真正的聪明呢?颂莲?梅姗?如果论争斗的技术,只有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只是她不知道,她马上就要垂垂老去,无论她怎么挣扎,她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成为大太太。

大太太——心死

她甚至没有名字。眼睛里没有光彩。她是唯一一个听到哪院点灯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丝毫没有变化的太太。

因为她知道不可能是她。

她毫发无伤的在陈府活到那么大年纪,早已经被磨砺出坚硬的心。

还有,没有人知道她有多大年纪,是真的垂垂老暮之人,还是因为丧失了希望。

她脸上的皱纹更多的只能依稀让人想到老爷的岁数。

话很少。表情很少。她最为深切的反应,也不过是承认自己早就是老古董了,预言陈家早晚败在这一代手里。

有意思的是,在她一字一句缓缓慢慢与颂莲对话时,背景中的两个丫头也缓缓慢慢的擦拭着房间里的物件,虽是年轻的女孩,却像是慢动作。

有意思的还有….身份确认,字里行间的话,大太太更像是一个母亲。

在这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浓缩院落,大太太艰辛的母仪天下。这时我们想想,其实为什么皇后总那样尊严神圣,是因为她屏蔽了人的正常欲望。

她从颂莲式的徘徊,进入梅姗式的抗争,经过卓云式的臣服,欲望已经磨蚀。

当她不能占有自己的丈夫时,最好的心态莫若把他当作儿子。这时欲望消失。她得以保全自己。

当颂莲厌恶她的老气时,她并不知道,在这个院子里,最好的生存法宝就是,心死。

五太太

如同春夏秋冬又一春。

从渴望到进入,从徘徊与抗争到臣服与心死。又是新的轮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影片我的1919观后感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准备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陈道明饰)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遭到削减、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显得多么脆弱。顾维钧好友肖克俭(何政军饰)之妻梅(许晴饰)专程赶赴巴黎,寻找投身爱国工人运动的克俭。克俭在法国的活动、以及国内浩大的群众呼声令和会中的顾维钧等感受到责任重大。

前些天,班里同学一同观看了影片《我的1919》,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属于胜利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只得到两个席位,并在多次谈判中饱受欺辱,直至最后拒绝签定凡尔赛合约的事。由于事件过程发生在1919年,所以片名为《我的1919》,片中的“我”则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悲哀的外交才子-----顾维钧。

1919年,正是国内动荡,外交紧张,英雄辈出的年代,李大钊、闻一多、鲁迅以及数不胜数的伟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这个年代。可影片中的顾维钧还有另一过人之处----雄辩。电影开始不多久,顾维钧刚来到大使馆就随陆征祥总长就中国席位一事与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进行秘密会晤,当时,顾维钧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严厉坚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话语,将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无疑,克里孟梭也对他十分赏识,可中国终究只有两个席位。辩论会上,顾维钧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丢失手表,发表了一场慷慨淋漓的演讲,动人心,鼓壮志。“你们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的中国人该不该怒呢?……中国人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热烈澎湃的话语,让各国议员无不在下面交头接耳,点头默叹。

乱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难。坚定正义的的顾维钧却多次遭到同伴的误解,辩论会后,他的同伴都说他太气势逼人,锋芒毕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窃牧野男爵的手表,费大国风范。可有谁能体会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给顾维钧,都怕承担不了责任,唯有顾维钧单枪匹马在各国领导面前代表中国谈判、会晤,为山东问题而努力。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也在责怪顾维钧,说他懦弱无能,说谈判无法解决问题。顾维钧没有一个知己,没有一个支持者。仅靠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挽回。最终顾维钧大义凛然的没有签下辱国的凡尔赛合约。

外交关系永远是政治上最具有难度的题目。现金,虽然社会较为安定,但外交并不顺利,与美国,与日本…中国与许多国家之间都存在隐秘的问题,或因为领土,或因为资源,或因为历史,数不尽的原因,数不尽的问题。

1919年的事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决不能盲目动用军事力量,除非属于自卫,再动用军事力量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在国际上,外交事务上,定要谨慎,不卑不亢,因为这不是个人恩怨,一个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

顾维钧的事例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应当如何处理外交事务?很可惜,外交多变,没有永恒的定论。不论怎样,我们都应学习顾维钧,遇事冷静,热爱祖国,让中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影片我的1919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荒诞喜剧影片《史密斯夫妇》观后感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当年看史密斯夫妇是毫不犹豫地打了两星的烂片分,今年重看居然看出新意来了,如果不是我过度解读,那么影片确有其独到之处。

故事开始于婚姻咨询,结束于婚姻咨询,如果把其中无厘头零逻辑的杀手情节看作是夫妻心理的投射,整个故事其实讲的是婚姻关系。

金领俊男美女在本不该产生恋情的工作场合一见钟情,迅速堕入爱河,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就结婚了,五六年后激情归于平淡,男的看女的事事掌控完美得几近刻板无味,女的看男的无视她对于家庭的牺牲和付出麻木不仁,表面却还是相敬如宾的完美夫妻,问题严重到要去婚姻咨询了还说,只是例行公事。

这时一件冲突的工作成了导火索,双方都希望对方退让,结果小吵大吵乃至大打出手,意外发现对方有那么多隐瞒,用杀手的各色武器对轰来体现夫妻冲突的你来我往直观且酣畅淋漓得多。

比如换窗帘的对话就是很典型的夫妻案例,

妻子‘’如果你不喜欢我可以换回去‘’

丈夫‘’好吧,我不喜欢‘’

妻子‘’……你会习惯的‘’

后来丈夫装死留遗言还要说,那窗帘真的很恶心2333333

因为还相爱,即使拿着重武器互轰还是忍不住留手,在一次次冲突中重新找回自己和对方的爱,冲突也是一种磨合,让彼此多了了解,最终不再是带着完美面具出席各种场合的模范夫妻,回家在一张床上各看各书,各关各灯。

结尾重回婚姻咨询,丈夫说,快问我们性生活指数,十分,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影片0.5毫米观后感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这么长的影片,居然在浮躁的二十四岁之前看完了。也许是爱人的远,让自己有一个更为空闲的心灵时间。也许是最近的心境比较平和,无论如何,找回来了这样一种似曾相识的心境也是让人欣喜不已。

起初,只认为这是对老年人晚年生活关怀的片子,后来发现,只看了70分钟完全无法对这部190分钟的电影下任何定义,这部更多奇怪的表达是针对人伦,就如同对于男性来说,欲望和伦理永远都是想要逾越却一直在压抑的一条主线。对于人类的欲望,丑恶也只是人的定义,如果一直压抑不成而成为所谓恶的人性,你没有办法说人坏,也没有办法说人性本恶,无法界定的东西,只能说让他吧,为什么要有一个道德标杆来让人人都遵守,每个人都可以很险恶,很恶心,很丑陋,但当你看到这一切,说明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人,选择继续还是放弃,选择权都在你自己身上。可惜的是,我无法认同的丑恶,我愿意尝试,虽然体验过后也不觉有趣,但是,我仍然是一个只会倦怠,不会放弃的人。对于梦想的事业和理想的人,都是这样,一直在反复徘徊,但从来没想过放弃。

心心念念的是这样平和心态的自己,还是觉得要有不断的异性的欣赏,女孩子才能一直体会到自己是个女孩。感受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才华。我会为此努力的,为了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不付出努力,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付出再多也不是努力,只是徒劳,因为爱的方式,从来都是要以别人需要什么样的为主,而不是你给出的,不论你给出了多少,不是别人想要的,依旧不是爱,你只爱你自己而已。

远方的爱人,还是依旧会想念,依旧想要与你在一起,度过接下来的日子,但深知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努力就能做到,反而不需要你的努力,你的改变和迁就。但无论如何,看淡一些,生命的本质和内容反而得到了凸显。

今天的一个想法,想与爱人分享,但就算没能及时的诉说,也没有事,但且在这里先说关于poets society的事情,曾经一直幻想能够边趴在柜台上写论文边卖茶卖咖啡,现在还喜欢酒,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很多人文社科的书的咖啡吧,加上自己读博,做学术的道路越来越近,越是会想要完成这样一种事业。

也许就是在我就职的某个高校的附近,能够找一家店铺,取名poets society, 有一只叫keating的猫咪,书柜里的书大都是人文社科的,但还有老板年轻时看的一些青春小说,满足各类人的需要。平时会有一些学术沙龙在这里开办,也就是一周两个小时的时间,有熟悉的学生,有感兴趣的思想,在一起探讨,学术最为有趣的地方就是研讨会,而这种研讨会本来就应该时常且轻松的开始。

有一种理念来自死亡诗社这部电影,keating作为人生导师,告诉老板要seize the day, 看清自己的理想,目标,所有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被这个社会推着走。曾经妄想改变的教育,还不如从身边的年轻人做起,年轻人是最能创造奇迹的群体,你能鼓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你的影响和价值所在了吧。想想真的好兴奋。如果能做的好,让每一场讲座都有意义和精彩,就是后半生想要致力完成的事吧。这样的一场场也必将成为我往前走,在学术道路上的灵感所在吧。如果是这样,如果想这样,现在就要努力进入最高学府,在一级的地方留下,才能有一流的学生资源,也许环境造就人不是那么对,但对自己来说,却深以为然,毕竟现在处于这里的自己,学术上做的太孤寂了,盼望自己的未来给自己的现在以勇气和动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生为中国人的我们,是一定要看爱国主义影片的。这天,学校就组织我们观看了这部电影《太行山上》,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这是抗战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前辈的光辉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爱兵如子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一个年纪很小的士兵在站岗,就上前嘘寒问暖。当小战士把手放在嘴边哈气取暖时,朱总司令就把小战士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去暖。最后干脆自己替小战士站岗,让小战士跑步热身。当时我看了很受感动,他指挥作战已非常劳累,晚上就应该好好休息,可是他却这么关心一位普通的小战士,从这件小事中就能看出这位伟人的平易近人、关心士兵的高风亮节。

影片中独臂将军贺炳炎那奋力杀敌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潇洒的杀敌动作,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仇恨。当他接到上级撤军的命令时,生气地将大刀向下一扔,好像消灭多少敌人都不能解除中华民族的仇恨。

在看到一位日本中将在太行山区考察被炸死时,我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看到爱国将领郝梦龄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时我感到: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多么可敬的将士啊!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手,由衷地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壮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啊!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有着这样的革命先烈,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在是世界的东方。

观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少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来报答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兵张嘎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小兵张嘎》的影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嘎子的故事,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查连长钟亮,奶奶英勇牺牲,钟亮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钟亮,嘎子历尽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查员。

看完电影,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小英雄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在与日本鬼子的斗争中,嘎子机智勇敢,沉着冷静!那个年代,他只不过是和我们现在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可是他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提上学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乐观勇敢地生活着、战斗着!比比他,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面对困难要勇于挑战,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要把爱国之情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

和嘎子相比,我想了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嘎子信心百倍,坚持不懈,而我有时碰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了。记得有一次,我在练习软笔书法时,有一个字特别难写。我练了好多遍也没写好,累的手都酸了。于是我想,这个字那么难写,就不要写了吧,再说,这张纸上就一个字不好也没事儿。现在想想,我感到内疚和惭愧!连一点儿小小的困难我都克服不了,以后还怎么能够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困难呢? 我一定要学习嘎子那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我们今后一定要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怕困难,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辉煌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怀旧影片《岁月神偷》观后感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的情节,平淡的叙述,《岁月神偷》将家庭的亲情和少年的懵懂爱情演绎得真实而亲切。它让人们相信,即使在平凡的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美的可能。

人,总要信,相信未来是美好的。60年代的香港风云变幻,一面要忍受香港英政府的压制,一面又受到内地运动的波及,更要面对时不时登陆的台风暴雨,但罗先生、罗太太却显得格外从容。纵使前方的道路无比的漆黑,社会人情异常的冷漠,他们依旧保持着一颗炽热而真诚的心,满怀希望地面对生活的一切窘境。在社会的残忍与不公面前,他们始终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也正因为如此,罗先生才会在大风暴下,乐观地说:“保住这个顶,一切都会好的。”罗太太才会在得知进一病危时,依旧坚定着“做人,总要信”这一信念,才会有“难一步,佳一步”的豁达。

人,总要信,相信幸福是永恒的。罗进一说:“金鱼是快乐的,因为它的记忆只有三秒……但有些事情,一辈子都记得。”即使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是最大的小偷,偷走了纯真的童年,亲人的生命,以及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最宝贵的东西。但有些人,有些事已深深印刻在我们脑海里,任凭时光的擦洗也无法抹去。就像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剧中,罗进一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是带着甜蜜离开的,因为他相信幸福是永恒,美好的初恋时光即使金鱼都会一辈子记得。

人,总要信,相信世界是公平的。人生在世,价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许有人会抱怨上天的不公,为什么自己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或许有人会斥责上天的不公,为什么有人过早的失去自己年轻的生命;或许……看看罗进一一家吧,在贫困面前,他们活得有滋有味,夫妻间恩爱和睦,兄弟间友爱融洽,简陋的屋子里洋溢着满满的爱;在死神面前,他们顽强搏斗,纵使倾家荡产,也决不服输!他们没有任何的抱怨。如果要问他们幸福是什么,他们定会告诉你:幸福就是,尽情地享受每一天。

人,总要信,相信世界处处都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感人影片暖春观后感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看电影《暖春》,同学们一听就像炸了锅,大家马上到楼下站队去了科技楼。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小花因为继母的虐待而逃跑,最后被一个老爷爷背回家的故事。老爷爷家有一个婶娘,因为婶娘不能生小孩,所以一直想把小花送给别人,要一个自己的小孩,但每次都失败了。后来,老爷爷编筐让小花上学,小花很聪明,每次考试都得一百分。有一次小花在洗衣服,无意间听到婶娘对叔叔说每次吃一百只蚂蚱,吃几次以后就可以生小孩,从此以后小花每天上学都带一个瓶子,一放学就去后山捉蚂蚱,当他把后山上的蚂蚱都捉光了的时候,就将捉的蚂蚱给爷爷看,爷爷和小花把装着蚂蚱的瓶子送到婶娘家,婶娘感动的哭了。自从这件事以后婶娘对小花的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也为此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爱,无边无际,爱,就在身边。有些人认为世界冷酷,根本没有爱,其实,你仔细想,仔细观察,爱就在你身边,春天的光照耀你,夏天的绿看着你,秋天的风清凉你,冬天的雪欢乐你,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爱,那不是已经爱满人世了吗?

有个比方说得好:世界是个没有水的池塘,爱就是水,把水灌入空池塘,就成了一个真正的池塘。这就代表了世界需要爱,没有爱,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可见,爱是多么重要的一种东西。

别人给你爱,你也要给予别人爱,面对不爱你的人,你要用自己的爱感化他们,这是我看《暖春》体会最深的东西。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懂得了爱,如果你有空,也不妨看看,这是一部好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励志影片《唤爱》观后感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不幸的家庭背景就像是催化剂,它能使一个人迅速成熟。人与人的天性不一,被催生的结果也有所不同,有的变得乐观而独立,也有的变得薄情而敏感。

在这个肃杀的夜晚,我与我的灵魂戮力合作,如同一个行不法之事的掘客,整理出经验里关于家庭苦难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记忆。

在我的认知里,家庭的残缺与毁灭造成不同的感受。父母离异或单方死亡,孩子的成长中便会选择性地丧失男子的气概或女子的细腻,一旦超出家这个活动圈子,在同世界的比较下,性格的大树上必然玩意要长出自卑的面包。若是父母双亡,自卑的面包铁定是要长的,茕茕孑立的状态使当事人在孤僻的道路上越来越幽暗,一些基本的交际能力,甚至说一个动物人要想在社会上存在并发展的素质都有障碍与缺失。

同样,家庭的不和睦和贫困也会造成不同的里境况。父母的争执所营造的压抑感首先是使孩子厌倦反感,渐渐会引出孩子心中的嗔怒,精神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脾气会变得暴躁,极易崩溃。父母所展现的夫妻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婚姻观念,这种不合可能造成孩子对异性,对婚姻的排斥,性格上又是一种畸形。物质的匮乏必然造成心理上的自卑或者进取,憧憬或者嫉妒,羡慕或者仇视。

还有一种家人生病的情况。一个常年多病的母亲,亦或是一个身体有残疾的父亲,让人难受。

小学有一个很好的男生玩伴,总是在一块打乒乓球,后来他才告诉我他没有妈妈,初中没上完他就他去打工了。还有一个女生玩伴,活泼开朗,学习顶尖,她妈是银行职员,初中时代的某一天,在银行门口被一醉汉撞死。她考到了重点高中的实验班,然后在高考前几个月精神崩溃,从学校逃了回去。

既定的事实是:长大了也没用。就像是说话,只能靠暗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影片《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们全级同学一起观看了《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石娃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从小,他就失去了母亲,剩下他和姐姐、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勉强供一个人上学。疼他的姐姐把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却被迫嫁了人。石蛙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之后,爸爸瘫痪了。这对石娃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石娃一方面去挣钱,一方面读书,还要照顾瘫痪的爸爸,这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然而,石娃却没被这一连串的困难吓倒。他不断地努力,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考上了师范学校。为了能继续上学,他毅然变卖家产,背起爸爸走出了马莲河。

望着石娃背着爸爸远去的身影,我思绪万千,“爸爸。我能养你……”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一句话,多么懂事的孩子呀!看到这里,我又联想起我们。我们有那么优越的条件,却不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有些同学欺骗家长,把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的买吃买喝,不认真学习。这与石娃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像石娃那样,大起精神、坚忍不拔、乐观向上,只有这样,才能变逆境为顺境,到达理想的彼岸。对于这个,我可有切身感受的。我背英语单词,由于单词太复杂了,我真是头昏脑胀,不想背了。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石娃的模样。他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把学习成绩搞好,我为什么不能?于是我又继续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背出来了。这虽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干不好,又怎能干大事呢?看完这部电影后,石娃那种自立自强、奋勇拼搏的顽强意志深深地印在我是脑海之中。我一定要学习石娃,做生活的强者,做社会有用之才。

夜深了,我趟在床上,望着深邃的天空,一弯金黄的明月挂在上面,星星不时地冲着我眨巴着眼睛,我会意地笑了。脑海里不时浮现起石娃背起爸爸那远去的背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长征影片《惊沙》观后感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电影院观看了《惊沙》这一部电影。

《惊沙》主要讲述了西路军为了保护临泽与马家军奋斗抗战的故事。战争持续了三四天,很多革命烈士光荣牺牲,从而体现了敌人的凶狠,残暴。更加表现了红军不怕艰难,勇敢杀敌的无畏精神。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有很大的感触。最令我难忘的是桂芳,她虽然爱自己肚子里三个月的孩子,但为了革命的胜利,她坚持在战场上杀敌,最后也光荣牺牲。她为了革命,放弃的不仅仅是生命,也放弃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幻想,她是多么可敬!惨烈的革命斗争中,有不少像她一样,不惜付出自己鲜明的革命烈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不是他们鲜血的结晶吗?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课文中的一句话:“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他们死的光荣,死的伟大!

革命烈士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人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看过的观众无不被打动,包括我。

影片取材于发生在日本真实事件:一条秋田犬在主人去世后,连续12年坚守在车站等候他回家。至今东京涩谷车站还有狗狗八公的铜像,而它的遗体也被国立上野科学博物馆保存。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曾经把这个题材搬上银幕,大获成功,催泪的效果一流。两年前,美国人翻拍了此剧,由老戏骨理察·基尔担纲主演,故事的发生地也相应的换到了美国。

不过,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影片的叙事方式,因为煽情很容易,但要煽得高明却很难。君不见国内很多影视剧拼命想要感动观众,演员们亦落力表现,时而撕心裂肺地喊叫,时而泪如泉涌地痛哭,但除了个别情感脆弱的大妈大婶会抹几下眼泪之外,大部分人还是无动于衷,甚至银幕上演员在哭,影院里观众却在笑。打动人心,有时候还是“润物细无声”更加奏效,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温情的题材而言。

一个半小时的影片,被划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部分是教授拣到狗,妻子强烈反对收养,但最终他对狗的喜爱之情打动了她;第二部分是小八长大,养成了每天去车站接送教授上下班的习惯,某天它突然学会了一直拒绝的拣球游戏,但那天之后,教授再也没有回来;第三部分是教授去世后,小八不愿与教授的女儿一家生活,长途奔波回到车站,风餐露宿,天天等候教授回来。这其中除了第一部分有一些戏剧冲突之外,其余两部分都相对平淡,如果是平常小学生写作文,估计一二百字就讲完了,现在却被化为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让人不得不佩服日本编剧对平凡生活的表现能力(美国版用的还是22年前日本版的剧本)。

当然,美国人对剧本的本土化改造也相当成功。例如在日本版中,有小八冲着教授遗像哀呜,跟着教授灵柩奔跑的场景,相当有冲击力,但这些不符合美国的国情,于是美国版中设计了拣球的情节:小八刚到教授家时,他便教它拣球,甚至不惜嘴里含着球在地上乱爬(正是这一幕感动了教授夫人),示范给它看,可谁知这种美国式的生活并非日本狗的天性,小八始终学不会;其后,教授的毛脚女婿上门,为了和准岳父的宠物套近乎,又玩了一下拣球的游戏,结果狗狗无动于衷,尴尬的小伙子不得不自己去把球拣回来,慌乱之中还被绊倒摔了一跤,大出洋相;而教授病逝的当天清晨,小八好像有预感似的,嘴里叼着球追到车站,出人意料地表现了两招拣球的技巧,令教授欣喜不已。就这样,通过“球”这一核心道具,三个部分被有效贯穿起来。而小八去世的那个环节则被美国版很好地保留下来:漫天风雪中,处于弥留之际的小八在恍惚中看到车站的大门打开,教授面带微笑呼唤着自己的名字,它仿佛又回到从前,飞快地扑向教授的怀抱,而现实中,年老的小八趴在雪地中慢慢闭上了眼睛……

以动物为主角的影片非常难拍,国内在这方面鲜有尝试,除了动物演员比较难驾驭以外,如何在细微中见真情也是很考验功力的地方。拿这个故事来讲,日常养狗本来就不可能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曲折,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让观众看得有趣、不生厌,已经有难度,何况教授去世后,连人狗互动这一点也丧失了,要表现出一条狗日复一日的守候,还要感动人,谈何容易!美日电影人在这方面的努力,颇有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艾滋病预防教育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此次艾滋病宣传视频后,本人对艾滋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认识到了艾滋病的危险,但更多的是心痛,下面本人来谈谈对此的深刻感受。

首先来谈谈本人在网上搜到的艾滋病患者,那是一个令本人心灵震撼的照片。那是一张只有后背的照片,却让本人的心一阵阵地痛了起来。黝黑的脊背仿佛只剩下了骨头,皮肤皱的好似一个被水洗后干了的纸。想想这个被艾滋病么缠身的少年,本该是背着书包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年纪啊!可是艾滋病么却夺走了他的一切。接下来再讲一个身患艾滋病的孕妇,那是一个观察记录视频。孕妇在镜头前一天天憔悴,一百多天过去了,镜头前的孕妇身形都不如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肚子也在逐渐消瘦。孕妇不应该是一天天变胖吗?可艾滋病孕妇却在不断的被吞噬。

以上的两个艾滋病事例让本人十分惊恐,艾滋病太可怕了,本人要避而远之。

可是看了此次视频后,让本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艾滋病是很可怕,它无药可救,得了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但是,艾滋病不会像其它病毒一样随便传染,艾滋病只会通过血液乳液和性液传染,唾液和平常的生活起居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的,只要做好自本人保护措施,艾滋病是不会滥传于你。相对于其它病毒,艾滋病是相对稳定的。

最后,本人希望大家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患者是需要关怀的,请大家多关爱艾滋病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当幸福来敲门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从凌晨00:00开始看《当幸福敲门》,到晚已经是2点多了,影片《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当我关了电脑躺下的时候,觉得一切真幸福又满足……

有一张舒服的床每天可以躺,不用为了这一张床而排队;有蚊子还有这略带唯美色彩的蚊帐可以挂,不用考虑明天有人向你要房租,不用考虑交税,有专门的教室供你学习、看书……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连同一种被释放了的心情:不用过度忧虑,不用过度担心,因为生活这是充满希望,只要你不放弃希望,总有一天,也会有幸福来敲门。

记得以前就看过《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介绍、赏析,这次,却是看得最认真的一次。

影片是有真人故事改编的:chris gardner由一个骨密度扫描仪推销员最终成为一个股票经纪人并拥有自己的公司的励志故事。chris gardner由著名影星will smith扮演,will smith之前扮演的都是扮酷耍帅的喜剧角色,而在这部《当幸福来敲门》中,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will smith,他的表演细腻而打动人心,观后感《影片《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在剧中chris gardner的儿子christopher正是由will smith的儿子jaden smith扮演的,让剧中的父子情深显得更加动人。

他在球场上告诉儿子:“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by themselves; they want to tell you you can not do it.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在那一刻,他都未必能坚持住自己的梦想,但是,他依旧鼓励儿子坚守自己的梦想。

在影片中,有多个镜头是朝向chris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想和的配乐中,他们是那么幸福,他们的脸上全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这时,我们看到涌动的人流中主人公的困惑……“yes,there is an i in "happiness",there is no y(why) in "happiness", its an i.”只有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幸福的主宰者。

电影过后,一切都变得很祥和,很从容。

告诉自己,笑对生活,烦恼少一点,脚踏实地去做。

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励志影片《阿甘正传》观后感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随着风儿,缓缓地飘落在阿甘的脚下。羽毛纯洁平淡而美丽就象阿甘那平和的心。

好友推荐看《阿甘正传》说我也会为之感动,并要求我要写1000字的观后感,看后的确耐人回味,片中最喜欢阿甘妈妈的一句话:“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阿甘母亲的这句话,激励着呵甘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自己的人生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进不了学校 ,直至母亲..才得以上学,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捕虾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诚实,守信,勇敢和真诚,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阿甘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反而显着有些笨拙,但上天是公平的,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与残酷,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于是带上那笨拙的辅助工具,于是同伴们就讥笑、玩弄,还追赶着向阿甘扔石头。为了躲避同伴们的石头。伴着珍妮“阿甘,快跑的喊声”阿甘惊慌,拼命的奔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随着铁架子破裂,最后他奔跑如飞了。那些追打他的同伴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束手无策。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跑进了橄榄球队,进了大学并顺利毕业。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部队中了埋伏,在敌机的猛烈轰炸下,部队伤亡惨重,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转头越跑越快。他冲出重围成了唯一幸免的人。但他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而一次次的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的真诚,勇敢和善良让人震惊和感动..

我们常常会抱怨工作生活负担过重,而消极不前,情绪低沉郁闷。阿甘却信念单纯,目标清晰,即使先天不足,可爱的阿甘平常的心视之,并取得了成功。我相信,阿甘这种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信念才是达到阿甘生命之巅、获得最终辉煌之母。

阿甘有位伟大的母亲,阿甘一生始终如一的爱珍妮,战友巴布对阿甘说“等回了家,我们去铺虾”,阿甘为了实现巴布的遗愿,和失去了双腿的中尉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可见阿甘是个守信感性的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着,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优秀可贵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做人的真诚,对信念的坚定。阿甘让我们的灵魂受到了洗礼,领悟了人生的意义。

片中经典语句:

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要向前走,就要甩掉过去。死是人生的一个部分。

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洪金宝,确实看着他的电影长大的。现在的小不点都应该叫他洪爷爷了。虽然变成了胖胖的爷爷,但是打斗起来,动作还是相当敏捷,所谓宝刀未老。

故事讲述的是,肥丁因为曾经带孙女的时候不小心将孙女丢失,女儿一直都没有原谅他,于是他成了孤独老人,过着安逸无所顾虑的日子,唯一他还记住的就是自己丢失了孙女。碰巧,附近住了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小女孩一遇到心烦的事情都会偷偷溜到肥丁的家里。小女孩的父亲是个赌徒,不慎为了还清赌债帮黑帮做事。结果一场杀身之祸就从天而降,而小女孩却是毫不知情。肥丁又因为多日没看见小女孩,担心她出事了到处找她,才发现其实他也早已把这个小女孩当作是自己的孙女了。肥定决定给女儿道歉当年自己把孙女丢失了,然后卷入了黑帮分裂的打斗之中,最终才发现,其实小女孩安然无恙,白忙活了一场。更加欣慰的是,女儿也已经原谅了他。

年纪大了,想的事情越来越少,更加容易老人痴呆了。其实这个故事,让我更多的想起亲人之间的恩怨,其实都只在一念之差。错了还是要道歉,对了还是要表扬。人活着的意义,不是社会地位能有多高,自己有多少财富,更重要的还是得到亲人的认可,得到亲人的爱,同时也爱护着亲人,保护好他们。说不定哪一天,失去了他们的时候,后悔莫及。

今天是清明节,我也想吐槽一些现在的年轻人。祭祖看起来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仪式,好像是做给别人看的,好像是做给自己的后代看的。什么烧纸,什么烧房子,烧钱那些,都是虚的。如果真的有鬼神,我不信每个家庭都这么烧的话,那鬼间还会有穷人吗?我觉得,鬼间还是会跟人间一样,也有贫贱阶级。那既然这些东西不可信,唯一,可以做的是,老人还在等时候,多陪陪他们聊天,多陪陪他们出去玩,多关心他们。人都会有老的时候,这些除了是真心去陪伴无条件爱你的父母,也是言传身教地教给孩子们更宝贵的财富,珍惜眼前人。朋友之间有矛盾,这个朋友不要了也罢。但是亲人,不管他变成了什么样了,他还是自己的亲人。所以,人就这么一辈子,为什么亲人还要争锋相对?亲人,没有隔夜仇的。

我还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说这个假期过得如何的高兴,清明节是让你去寻欢的吗?清明节的意义,提醒人们思念故人,重在心,而不是烧纸烧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戴手铐的旅客》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戴手铐的旅客观后感(一):有理想的人是幸福的

无论这部电影,80后90后.....多么看不懂,多么要吐槽,但是我还是要说,有理想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这句话同样是当今青年人不明白的!

当那首驼铃响起,于洋在早晨的阳光中,在战友的依依惜别中,踏上千里追凶的险恶道理,我觉得这时的于洋内心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为革命为国家不顾个人荣辱和生死,其实有这种崇高理想的人,才是真正活的幸福的人,不管他们肉体上遭受过怎样的磨难,但在灵魂上却是充实的,无比自豪和幸福的,这一点,至少我作为70后是能够深深理解的,尽管我是做不到的!

有了崇高革命理想的人,是不会有那么多世俗烦恼,甚至得心理疾病的,吃苦受难对他们来讲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崇高升华,慷慨赴死对他们而已更是实现英雄主义的体现!

《戴手铐的旅客》观后感(二):驼铃响起

戴手铐的旅客,直到最后一幕才直到其含义。忠诚的老干部,凶狠的特务,曲折的抓捕经历,似乎是80年代初期以及70年代很多电影的标准元素。

在这部电影里看到很多文革时期生活化的场景,比如混乱的小城里标语遍地,造反派满街乱飞,革命小将在路边齐跳忠字舞;拥挤的火车上人满为患,连行李架上也有人在悠闲的享受旅行;以及后半段里出现的当时西南边疆的风土人情,都比电影情节更有趣味。有个桥段很有意思,火车上的乘务员发现车厢地板上有一只王八,顺手抓起转身向人群询问:谁的王八??这是这部紧张的谍战电影里难得的轻松一刻。

电影的插曲《驼铃》早已广为传唱,这首深情款款的歌曲每次听到都让我感到内心温暖。只是在电影里音乐响起的一幕,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友谊绵长,难舍难分,似乎欠了火候,味道还不够浓。

值得一说的还有蔡明老师的青葱出镜,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一瞬间还以为是马大姐的又一次穿越旅行!这个惊喜比范冰冰在泰囧里的亮相更让我感到刺激~^O^~

《戴手铐的旅客》观后感(三):断档的国产电影

不管怎么说,我是看到泪目的,而且止不住流泪。刚点进去看的时候,是抱着吐槽的心思,从来不会想到那个年代会有怎样的电影,而且开头都是很恶俗的镜头,没想到越看越进去。

就情节来说,如果不考虑时间因素,这个题材还是十分现代化的,非常接近于特工电影。一个特工遭受不白之冤,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公权力对抗,最后把敌人消灭。但是看到最后,把主人公拷走,原来的主题又得到了升华。或者说,这是基于对社会的反思,好人没有好报,相信这样的主题,即便是现代,也是非常大胆的,主流商业片也不敢拍这样的结局,就算拍出来,恐怕也算是级别以上的。但是结合伤痕电影的背景,似乎也没有特别。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全片对善良的歌颂,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不会放弃理想,也不会放弃美好,这种坚守,恐怕再过一个世代,也不会失色。这就是人性中最善良的地方,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就是在于这种态度与精神。

我想好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打动人,首先是导演自己就有一种信念,然后才能用这种信念直击灵魂。如果自己都不感动,那恐怕也很难打动观众。我不愿意区分所谓几代导演,在我看来,优秀的导演,一定是对人有深深的思索,故事情节也一定要建构在人性之上。可惜现在的国产片似乎已经没有了这种气度,大部分都只是想怎么吸引人看,然后骗到钱,拍鬼片不相信有鬼,拍爱情片不相信爱情,或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小时代反而是最正确的——导演真的拜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兵张嘎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小兵张嘎》这部影片,我很喜欢张嘎。

《小兵张嘎》讲了在抗日战争时,嘎子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被日本鬼子杀死了。嘎子要给奶奶报仇,想当八路的侦察兵,八路队长认为嘎子太小不行,不给他发枪,老钟叔送给他一把木头做的枪。嘎子不灰心,一定要当小八路。嘎子和好朋友:英子、胖墩、佟乐,四个人一起帮八路办事、打鬼子,是一群勇敢的孩子。在和日本鬼子的战斗中,嘎子被抓住,关在了敌人的碉堡里,嘎子趁鬼子不注意放火烧了碉堡,找机会跑出来了。战斗胜利了,八路队长表扬了嘎子,奖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嘎子终于当上了八路侦察兵。

我喜欢嘎子的聪明,勇敢、不服输的样子。从嘎子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我要向小兵张嘎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认真听老师讲课,好好学习。在家里,爱爸爸和妈妈,做听话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影片《独龙之子高德荣》观后感

全文共 1773 字

+ 加入清单

连日来,在昆明上映的主旋律影片独龙之子高德荣》赢得了观众的感动和热捧。很多观众直言该片“真实感人”、“有现实意义”、“不看真是遗憾”。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中文系老师张岚观影后感慨:“拍电影难,拍好人好事的电影更难。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展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真实的生活状态,电影很接地气,观赏性很强。同时,扮演高德荣的著名演员马少骅表演非常到位,充分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特点。”

主旋律影片往往叫好难叫座,《独龙之子高德荣》却赢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滇池学院学生姜叶说,自己看完电影后非常感动,尤其是影片中高德荣在山林中救下本想伤害自己的盗猎者并为其包扎伤口、高德荣在山林中背起自己女儿、“第一次感觉吃药还是甜的”等情节,都让她感动得落泪。普通的公务员在看完了影片之后,也有着诸多的感慨。省政协干部张菊花说:“看完了电影,自己的感触非常深,我自己的内心很受鼓舞,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所有人都要学习高德荣求真务实、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的精神。”

《独龙之子高德荣》在电影形态和表达上,相较于其他主旋律影片有新意和突破。观众朱斌说,这部影片摆脱了以往主旋律影片的“固有模式”,不是简单地突出崇高的“大主题”,在影片情节内容上和细节上更加接地气、贴近老百姓,塑造了鲜活生动的基层英模。在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充满了诗意,同时还有独龙江迷人的风景,视觉上的美感冲击着观众的眼球。

记者从上映该片的昆明保利国际影城了解到,影片自11月18日上映以后,平均每天上映4场,不少单位主动联系影院,组织包场集体观看。保利影城西南区总经理李宗明表示,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独龙之子高德荣》的市场反响非常好,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弘扬正能量的优秀影片在院线上映。

影片《独龙之子高德荣》观后感【2】

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于近日杀青。影片首次将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原县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高德荣的故事搬上银幕,受到了各方关注。实力青年女演员苏倩薇在该片中挑战出演高德荣女儿,与老戏骨马少骅首度搭档,上演了感人的父女情深。

转战大银幕,挑战首个“独龙族女孩”形象

《独龙之子高德荣》与以往的纪实性“主旋律”电影不同,选取了高德荣日常生活的小侧面来真实呈现人物故事,透过展现共产党公仆普通而忙碌的一天,拉近了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凭借《木府风云》、《劝和小组》、《舞乐传奇》等热播剧而为人熟知的实力派青年女演员苏倩薇转战大银幕,在片中挑战出演银幕史上首个“独龙族女孩”形象。

影片在取景上将原汁原味地还原独龙族的生活全貌。苏倩薇表示:“在角色的服饰装扮上,也会有很多的民族元素在里边。”苏倩微饰演的独龙族女孩高迎春,是高德荣的女儿,与以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角色“阿照”、“灵儿”相比,此次出演高迎春,苏倩薇对角色有别样的理解:“以前都是戏说的角色,这次是真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所以更想努力把这个人物演好,而且这是呈现给观众的首个独龙族女儿形象,能出演这个角色真的很荣幸。”

演绎“高海拔父爱” 苏倩薇马少骅飙戏感动上苍

为了塑造一个真实的“县长女儿”,苏倩薇在搜集人物资料上狠下苦工,“我搜罗了一些迎春生活中的照片和故事,还向当地熟悉他们一家事情的人询问请教,再结合自己的表演经验以及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影片中,高德龙与女儿高迎春的父女情是全片最温情感人的一条线,苏倩薇透露:“高迎春与父亲一开始其实是有严重隔阂的,一是不理解父亲的忙碌,二是父女之间的交流也少。但后来慢慢体会父亲对百姓的付出,以及对自己的爱,隔阂就化解了。”

高迎春虽然身为县长的女儿,但生活中却很朴实,也不像如今有些“高干子弟”一样性格乖戾,苏倩薇对这一点表示很赞赏:“高迎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品质,会触动到很多年轻人内心。父亲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对女儿也起到很多的影响。”此次扮演高德龙的是国家一级演员马少骅,他曾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饰演伟人邓小平。

对于首次和马少骅搭戏,苏倩薇感受颇多,“在戏里作为女儿,为县长爸爸一心为民的精神所触动;在戏外,也被前辈对表演的专注、热爱和敬业深深打动,和马老师对戏,成长了不少”。其中有一场戏,马少骅需要背着苏倩微走在海拔三千多米悬崖边,每次拍“背戏”,天就开始下蒙蒙细雨,剧组戏称:“电影中的父女情,连老天都感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