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铭记长征精神作文(汇集20篇)

鸟儿让我铭记,是因为它拥有优美的歌喉;大海让我铭记,是因为它拥有翻滚的波涛;而这一天让我铭记,是因为有特殊的意义。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铭记长征精神作文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612

作文

361

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作文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岁千山只等闲。”长征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漫漫,为了救国救民,红军英勇向前进。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红军长征的处境异常险恶,外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内有错误路线的干扰,物资供应奇缺。局面险恶,斗争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战士们不都是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吗?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是最硬的。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解放军们克服种种困难,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不知死了多少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有一个人叫于利祥,从1998年10月8日至2005年10月22日,自费110多万元,累计用了整整4年零8个月的时间,跨越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走完了红一,二,四方面和红军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共行9万多华里,现场拍摄长征遗存图片2万多张,寻访老红军数十人,写日记及相关资料80多万字。他的行动本身,就体现出了可贵的长征精神。

在我们的课本里有一篇是关于长征的课文,这篇作文就是《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是一位红军回忆他的老班长为了让他和另外两个病号顺利走出草原,而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这篇课文中的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顺利的走出草原,不断的为他们增加营养。为了让他们补充更多的营养,老班长把用来缝衣服的针烧红了,做成了钓鱼的鱼钩。为了找到鱼饵,老班长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老班长的眼睛也渐渐的开始模糊了,但是他还是坚持给三个病号做鱼汤喝。有时老班长等了半夜也钓不到一条鱼。而每次煮的鱼汤老班长一口也不喝。就这样老班长和病号们一天天消瘦下去,而老班长却不断的鼓舞着病号们要走出草原。直到他在去世前还不肯喝下病号们为他煮的鱼汤……

这些人都体现了长征精神英勇顽强、一往无前、无私奉献、坚持不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活动简报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市文明办在全市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了“学长征精神红色传人活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引导未成年人重温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

在沙河口区高玉宝青少年教育基地,沙河口区老战士报告团团长李光祥将军为中小学生讲述了红军长征故事,并带领孩子们学习党旗、国旗、团旗、队旗的意义,学唱革命歌曲。金普新区拥政街道举办了“童心向党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知识竞赛,100多名小学生通过比赛,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了解。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三盘碾社区开展了以“弘扬长征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主题的红色讲堂活动,县关工委辅导员刘书常以通俗的语言,生动地为青少年和家长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

据了解,市文明办还将组织各中小学抓住开学时间节点,开展长征故事汇、慰问红军老战士和烈士家属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心被一股强烈的力量吸附包裹着,心中霎时涌动着一阵又一阵的感慨,它将埋我心底的那份最深沉的崇敬唤起,让你我一同去追溯那共和国不容忘却的不老岁月--长征

从130年起,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但都以失败告终。133年秋,红军组织第五次“反围剿”,由xxx*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执意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34年10月,xxx*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克服重重艰险,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也并不能阻挡红军的行军路步伐,相反,他们愈挫愈勇……

136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不仅粉碎了xxxxxx的阴谋,同时也使得国局转危为安。

是啊!长征可谓是一曲永远嘹亮的赞歌,它曾激励着多少有志之士义无反顾地追随……长征又曾给与人们多少震撼、多少感怀,它让人不由地对革命先烈产生深切的缅怀与崇敬。

长征岁月虽已逝去,但它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却足以慰籍一颗颗空灵的心。

虽不曾身临其境去历经那浩荡的革命岁月,但也在字里行间读懂了长征的太多艰辛与不易。

是啊!好多个夜晚,我都不止一次地去思量去咀嚼长征精神给我的感召与震动。

长征催人奋进,让人永不言弃,它告诉我:没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决心,便不会将自身真正融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中。

如果没有红军的四渡赤水河、强渡金沙江的悲壮,如果没有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如果没有红军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的极限挑战,又怎能有长征的胜利呢?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调集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依附牵制的信念更有力量……

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我们都不应被眼前的困惑所羁绊,要用火一般的高效应与铁一样的意志力去克服,要用一种格斗士的精神去战胜阻绊自己的羁石。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的辛酸,我们都要以一种抗争的信念去对待,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力量便是拼搏进取,无私无畏,永不言弃。这与长征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如今人们不是常说“爱拼才会赢”吗?是啊,如果人心趋向客观、态度悲观的话,那又怎样去战胜主观上原就存在的事物呢?假使面对日新月异的高新产业,人们的选择倾向有很大的波动,如此商业竞技中无形中便增添了好几重门坎和关卡,如果不推陈出新,不敢承担一定风险,不敢尝试,那便是企业的懦夫与无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征精神在我心中征文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诗句是毛主席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题,"万水千山"指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翻阅的山川河流,也暗指许多困难和不易,可"只等闲"三字充分的表现出了红军队伍面对困难时,大无畏的革命豪情,极为鼓舞人心。

长征。一个久远的字眼,对于处在和平,富足年代的我们,根本就是遥不可及的。长征仅一共走过了13个月零2天,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只是一瞬间,可为什么人们总是一再提起这个历史事件呢?据美国记者斯诺统计,80年以前,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过10个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望着这些令人惊叹的数据,我好像有所领悟。

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极为贫穷落后,吃不饱,只能挖野菜吃树根;穿不暖,却要翻越终年严寒的冰山,几近每天都有人活活饿死,冻死,亦或累死,可有的红军明知自己会迎来死亡,依旧勇敢跟着队伍向前走,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坚持了整整13个月!长征胜利后,人数也所剩无几。他们拥有超能力吗?不!他们条件优越吗?不!他们比常人更加抗寒抗饿吗?不!他们凭借的仅仅是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抗战到底的决心,我们的对手比我们条件优越,可我们依旧凭借朴素、踏实的努力,和同样的信仰一步一步走向了胜利。这或许,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纪念的地方吧。

通过回首过去,再放眼如今,我们的生活改善太多,我们绝不会和当时的红军吃同样的苦,可难道这就可以代表着我们可以懈怠了吗?可以肆意的挥霍了吗?不是这样的。长征可以说是中国不可缺少的基石,也是八十年前的红军们一步一步为我们走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我们要保留长征精神留在我们身上的影子,并把这种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再传承下去。学习时,要刻苦;吃饭时,要珍惜节约;遇到困难,更要勇往直前。这难道不就是长征教给我们的吗,它不仅仅向我们证明了红军的精神底蕴,更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沿着历史书,我走了一遍长征的道路,沿着红军的故事,我走了一遍长征的精神路。铭记长征,这就是我眼中的长征,一条意义不凡的精神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筑梦长征征文: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163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百万大军的重重围追堵截,征服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踏遍十余省,长征二万五千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书写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交待与长征有关的背景。)今天,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和平年代的新长征。(引出新长征。)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战火硝烟,却仍然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并从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在党的领导下,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路。(亮明总论点——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路。)

弘扬长征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本段段旨句,即全文第1个分论点。)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的精神动力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由此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靠这种精神最终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在最关键的时刻,挽救了党和全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分析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的精神动力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正像毛主席指出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讲话,进一步论证长征精神对推动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取得胜利的积极作用。)现在,我们又踏上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的路还很长,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首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把个人梦想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笃定共同富裕目标继续前进,以扎实的作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做出贡献。(结合新长征谈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长征精神,要坚定克难制胜的信心。(本段段旨句,即全文第2个分论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经济迸发了活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变国家历史进程的同时,也改变了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命运。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要看到,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水平排位还很低,家底还不厚实,决不可歇脚停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基于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的规律遵循,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还要看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也会遇到坎坷,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只有继续发扬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在思想上扫清障碍,在新长征路上实现新的跨越。(本段大篇幅在谈与“坚定克难制胜的信心”有关的对策,但非常遗憾,并没有明显提到“长征”。)

弘扬长征精神,要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本段段旨句,即全文第3个分论点。)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长征中,当发现预想目的地的环境、条件和敌情不适宜建立根据地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拘泥于已定方案,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从实际情况出发,重新选择、寻找适宜红军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的落脚点,粉碎了蒋介石一次次“围歼”的计划,摆脱了一次次的危险,避免了损失,最后建立了领导全国革命斗争发展的战略基地,形成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战略态势。(分析论证为什么要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路上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情况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以此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不断增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聪明才智和磅礴伟力。(结合新长征谈如何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使命光荣而艰巨,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坚定跟党走好新长征的每一步,我们预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9月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作文:长征精神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辗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领袖人物,

“长征”属于世界。长征精神,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征精神永存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更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这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

翻开厚重的史书,踏寻红色足迹,书写红色的理想、信仰:

长征苦,最苦的是翻雪山,今天人们也把登山当成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80年前红色大军的雪山之行,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行军。

1935年6月中旬,红三军团翻越夹金山,一座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大雪山。这里山岭逶迤,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被称为“连鸟儿也难飞过”的神山。年仅19岁的谢振华与战士们一起艰难地一步一步往上走。夜越来越深,雪越来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艰苦已经到了人的生理承受极限,是后人难以想象的!在这个时候,谢振华鼓舞大家说:“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能让他们翻身解放,为民打天下!一个人,一个军队,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要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如果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用体温相互取暖。”

极度疲劳的战士们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却发现有的战士已经冻死了。雪山的天气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天气还好好的,万里无云,顷刻间就狂风大作,好多个战友被吹出十几米,直接像炮弹一样飞出去,在冰崖下没了踪影;有的却被陷在冰穴里活活冻死饿死……谢振华和红军战士们面对山高岭秃,朔风凛冽和冰雪覆盖的高山,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终于战胜了雪山!

课后我阅读了著名将军谢振华的战斗故事:四渡赤水,巧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这些罕见、惊天动地的人间壮举,谢振华将军都亲身经历过……

谢振华将军和红军战士们视死如归、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的灵魂!长征精神永存在每个人心

对于我们新的一代来说,就是以长征精神来鼓舞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让国家更加强盛。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书写崭新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央视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400字: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晚,我观看了2016年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看完后,我最想大声疾呼:“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今年金秋10月,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1934年10月,由于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中国工农红军被迫离开江西瑞金,向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作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伟大的长征。

这次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时间中,工农红军转战十四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一路上,红军战士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1935年10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县胜利会师,至此,这次震惊世界的长征宣告结束。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今年10月16日,胡锦涛同志在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后指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大力宣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滋养我们的民族精神。

同学们,少先队员们,你们胸前飘动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就是要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光耀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500字有关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

全文共 2191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一、 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坚持不下来的。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曾经给红军战士们讲过这样的故事,说的是我们的伙夫每天早晨起来问的不是“今天有没有米面?”而是问大家“今天部队往哪走?”同志们,正是有这样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长征才取得了胜利。长征的胜利,是理想和信念的胜利。万里长征,不但战争残酷,而且自然环境更为恶劣,红军所经历的各种磨难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指战员把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跟着党革命到底的执着信念。

今天是和平和建设时期,我想,学习是所有学校的主题,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首先要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了解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复杂历史背景、艰苦条件、艰难历程、重大成果,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决心和信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要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继承红军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学习,学习各种本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二、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砭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生存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击垮红军战略转移的信心,反而是让他们愈战愈勇,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当年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长征是血与火的较量,红军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长征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精神。

有人说,艰苦奋斗过时了。这是不对的。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伟大长征,这一征途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而我们更要要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并要不断深入了解我们的国情,树立起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到基层和贫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治党治国的需要 中华民族从来不畏艰难困苦,我们的先辈靠这种精神曾经造就了历史辉煌,树立和维护了民族尊严。在近代史中,我们国家经济曾一度处于落后地位, “落后就要挨打”,处处受辱的惨痛教训,激励着我们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必须顽强打拼走富国之路。

三、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充分体现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精神。长征的胜利是一曲集体主义的壮丽凯歌。这种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充分体现在红军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和部队之间。红军战士来自五湖四海,为着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走到了一起。干部处处关心战士,战士时刻想到干部。一粒米、一滴水,大家你推我让,谁也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官兵之间,情同手足,战友之间情深似海。在生死的关键时刻,大家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种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使红军凝聚成了一个向心力极强的战斗集体。在军民之间,红军在长征途中以“爱民”、“为民”、“护民”

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筹集粮食和各种物资,为红军当向导和翻译,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红军。有的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红军长征中的许多战斗,大批青壮年志愿参加了红军。在长征中,红军各部队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表现了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团结精神。正是因为红军长征途中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才战胜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集体主义的胜利。

在新的形势下,集体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我们要用长征中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把个人的成长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顾全大局,服从集体、国家利益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接触到“长征”这两个字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会想起他们那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

是什么样的精神使人震撼?是什么样的精神使人钦佩?是那种在敌人面前毫不退缩、宁愿牺牲自己,保卫国家的精神。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独一无二的长征真不容易,不管立下了什么功勋,每个红军战士都是英雄好汉。如果没有长征,就没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不可能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

长征路上,既艰难又艰险;红军的足迹,成了一种奇迹。长征路上,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有飞夺泸定桥、翻过终年冰封的雪山,穿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忍受饥饿、挑战风雪,在和环境与病魔做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坚持那么久,红军战士真是创造了人类生命极限的奇迹。

直到今天,红军那振奋人心的故事依然在人间广为流传。现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少先队员,就应该感到无比荣耀,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种直觉:

鲜红的五星红旗是最美丽的;

威武雄壮的国歌是最动听的;

戴上了红领巾是十分荣耀的;

那庄严的国徽是十分神圣的;

………………

胡锦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要以长征的精神去建设祖国。”其实里面是话中有话,也就是不管你是不是共产党员,不管你是不是少先队员,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我们都应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天的我们,生活是多么幸福呵!想起从前的儿童,根本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就像温室里的幼苗,经不起风吹雨打。战争中的孩子们呢,个个像暴风雨中的松柏,面对敌人临危不惧,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红军战士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奋斗不息、战斗到底,用鲜血和汗水,最后换来了祖国的和平与繁荣。做为一名少先队员,也应该学习红军战士那立志向前、坚忍不拔的精神,学习他们那为了祖国不惜一切代价的美好品质,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总而言之,正是长征这一为了革命事业而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一直在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民族振兴的伟业中激励着后人续写着光辉的篇章。

伟大的长征精神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1418 字

+ 加入清单

8月,我参加了一次红色旅游,最后一站则是瑞金,听到这个名字,我感到很亲切,因为儿时在小学课本上要求背诵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就出自这里的“红井”,还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到了瑞金后,我才对这片红色的土地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们一行乘大巴从井冈山出发,沿着笔直的高速公路,到达了瑞金。听导游介绍说,瑞金是五代十国时置县,1994年撤县设市,地处江西东南的交通要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首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他们的战友都从在这里战斗过,这里以“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闻名于世。

我们先是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在简陋的会议室里插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旗,悬挂着列宁像和“拥护苏大”的标语,主席台正中摆放着当时开会时的桌椅,桌布上写着“工农炮台”四个大字,显得那么威武庄严,我不失时机地在这里拍照留念。

还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文印科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电话总机室旧址及中央邮政总局旧址,看到到处用石灰水之类的写着标语口号,譬如:“千里眼、顺风耳”、“红军胜利万岁”、“打倒法西斯”等,有着浓厚的政治氛围。

在瑞金红军纪念馆里,我看到墙壁上悬挂着当年红军用的枪支、戴的军帽、背的挎包、粮袋等,与同行者一起议论着当年那段艰苦生活,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斗争精神,都一一拍了照片。

我还坐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当年读书、商谈大计的大树下留影,都有介绍说,这三棵大树中,中间一棵最大,是毛主席坐在它的树下,两边的小,分别做着周恩来和朱德,我看着那三棵紧密相连的大树,内心深处感到了一种奇妙。我在想:大树伴伟人而成长,也因伴伟人而名扬。

我随导游参观了“红井”,它位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东南30米的池塘边,据说当地干旱,严重缺水,当地老百姓都很迷信,以为挖井会破坏当地风水,没有擅自挖井的,宁肯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吃。1933年4月,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住到这里后,发现当地饮水困难,就带领机关红军战士开始挖井,在挖到5米深时,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此后,当地人民也纷纷开始挖井,解决了当地人民吃水问题。后来,又维修了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打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还有一块碑介绍了“红井”的来历,我也喝了“红井”里的水,慢慢品尝着,感觉就是不一样,直接甜到了我心里,实实在在地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这口“红井”也时刻记在我的心里。

在毛泽东旧居,我亲手摸过当年毛泽东坐过的长凳,遥想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如此简陋的会议室里,坐着大长凳子召开会议,运筹帷幄,研究对敌斗争方略。想象着伟人就曾在这里指挥着千军万马,这简陋陈旧的房屋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在毛主席旧居前参观一棵大树时,导游说了一件有趣的事,说这棵大树已经枯了多年,最近几年又发出了新芽,我听了不由得为之惊叹。我还立在伟人曾坐过的“读书石”留了影,看了照片就会想象着当年伟人读书的情景。

在瑞金,我还购买了一套“红军服”、红色书籍和纪念品,偶尔穿穿“红军服”,徒增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敬佩之情,读一读红色书籍,不断接受红色教育,欣赏着红色纪念品,回味着红军长征的经历。

瑞金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红色教育感染着我,长征精神激励着我,在新的漫漫征途上不停地攀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弘扬长征精神鼓起理想风帆征文800字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中国空前的伟大事业, 它不仅完成了革命战略转移保存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力量,而且发扬了共产党和红军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征途饥餐渴饮的生活磨不灭红军战士的信念,荆棘载途的路程挡不住红军必胜的决心,被蒋介石评为“走向毁灭,走向深渊”的道路在民族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坚韧的决心下奇迹般的完成。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是革命将士陈毅写于长征期间与长征相呼应的佳作,抒发革命战士对长征必胜的信念。随时间飞逝,曾经的长征人物早已悄然离去,但他们的精神仍被传诵。战火纷飞的岁月已为历史,新的征程正在开启,时代的发展推动文化变迁,因而有的人认为长征精神在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已不具备大力弘扬的意义,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经济文化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向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外,同时应该学习红军长征所表现的敢于创新,团结合作,蔑视困难等精神。只有敢为人先,面对挑战不畏首畏尾,另辟蹊径,与人合作,相互交流,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国家和民族能与时俱进。同样的,生活也像一场人生的长征。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公司破产而下岗,对于仅以父亲工资维持生计且额外承担着部分父亲兄弟读书费用的拮据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突然其来的变故,家庭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在那段紧巴巴的日子家里每一分开销都需要再三考虑,为了生活母亲开始做小贩补贴家用,父亲以开出租车拉客为收入,由于长时间的工作负荷父亲的身体还出现了问题。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以前一家人挤在没有卫生间的小房间时,因怕黑半夜不敢去公共厕所,只好憋着等天亮的感觉。因此每当想要松懈自己时总会以过去艰苦的日子鞭策自己,人生起落无常,只有坚持和奋斗,才不会被生活的苦难所压倒。

长征是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苦心人,天不负,我们亦当如“大鹏一日向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般撰写我们人生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开学第一课》弘扬长征精神观后感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学期又来到了,我们又有了新的起跑线,9月1日20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贺炳炎爷爷的故事。贺炳炎爷爷14岁就参加了红军,跟着贺龙的部队。那会儿他长得又瘦又矮,大家觉得他不是当兵的材料。但是贺炳炎爷爷很要强,怎么都撵不走,还在17岁那年立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大功。

有次贺炳炎爷爷被派去传令,回来的时候,身后跟着47个俘虏。原来贺爷爷在完成任务归队的路上,正好碰上一群溃退的敌人。他大喊:“举起手来,缴枪不杀!”胆小的敌人被他的阵仗吓坏了,乖乖排成队被他押了回来,贺爷爷就这样出了名。

但1935年12月,贺炳炎爷爷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的达姆弹击中了,血瞬间染红了整条袖子,如果要保命,只能把这只胳膊锯掉。由于当时医用器材大部分已经转移走了,不但没有手术刀,连麻药都不够。军医只能勉强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用绳子把他捆在门板上,给他嘴里塞上毛巾让他忍着痛。在剧痛下,贺炳炎爷爷坚持了两个小时15分钟。失去右臂后,贺爷爷仅仅躺了6天,就重新投入到战斗第一线。

低下头看看我们的红领巾,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还要努力,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从前辈手中接过那金光闪闪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存在,让它在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在谱写出新的奇迹,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开学第一课传承长征精神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 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征精神代代传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是的,这些诗句出自毛泽东所写的--《长征》。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它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时间拂袖而过,一转眼,迎来了长征胜利纪念80周年。

红军长征从1934年至1936年止,历时2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前期,中国革命势力低弱,自从遵义会议过后,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执行了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红军先后跨越了百条江河,征服了40多座名山险峰,其中的20余座都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多么令人发指的行程啊!要知道,战士们可都是用双脚走过来的,他们穿的是草鞋,吃的是草根和树皮。长征时期,有多少英雄好汉为祖国效力,数不清;有多少豪杰壮士为国捐躯,数不清。在那血与火的年代,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革命者表现出来的是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在他们心目中,长征是那样的激情、悲壮和感慨。不管长征的道路有多么千辛万苦,但他们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始终走在了革命的最前列,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他们之中,有的是生命正旺的青年人,还有的是妇女和孩子,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而战!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奇迹。

长征奇迹,是靠机智敏锐、不屈不挠、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穿越茫茫草地,靠的都是坚硬不拔、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如果没有老一辈革命家的付出与努力,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从何而来?我们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从何而来?一句肺腑之言不得不说--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的支柱!

老一辈革命家是那样的有毅力,那样的顽强不屈,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怎么变了味儿?难道是因为现在生活的优越条件?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虽然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经过那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没有经过生与死的考验,没有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累,但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并把它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中,要有“一头钻”的拼搏精神,勇于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尽量帮助别人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社会里,我们要有刚正不阿的硬骨头精神,不要因为某种小利益而毁灭了自己的大好人生……

红军长征的艰险旅途让人们难以忘怀。我们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让祖国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作为后代,我们要把红军的不怕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精神,永远铭记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长征精神我知道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4723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直插云南,红军主力分两路西进,进入了贵州安顺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要求红军指战员和红军战士严格遵守党的民族政策,不得侵犯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同时红军总政治部在《红星报》上发表了《注意争取少数民族的工作的指示》,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不打少数民族中的土豪,揭露国民党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政策,号召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起来革命,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中央红军右路军(红三、红五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的指挥下,来到了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山区,地处滇黔通道的要冲,是一个布依、苗、黎、汉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饱受滇、黔军阀纷争的蹂躏以及当地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曾多次自发地武装起来,进行抗兵、抗粮、抗捐斗争,形成了陆瑞光、王仲芳等大小若干支地方武装,割据镇宁、紫云、关岭、安顺、贞丰、王母(今望谟)交界处的大片区域。其中陆瑞光拥有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活动于镇宁、紫云、关岭边沿地区,控制六马、沙子沟等地方圆数十里的地盘,成为镇宁、关岭、紫云等县地方政府奈何不了的一方强豪。

陆瑞光,布依族,外号“陆麻二”,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镇宁县。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组织农民武装,成为劫富济贫、保卫家乡的农民领袖。1929年4月,率领关岭、紫云、镇宁三县边区农民1000余人,进行武装抗暴斗争,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誉为“四大天王”之一。

红军右路军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派人向陆瑞光等人进行统战工作,宣传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红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及其上层人物陆瑞光、王仲芳等人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接受了红军的革命主张。4月16日,陆瑞光亲自迎接红军进入弄染,并与红军订立协定:“反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的国民党统治,反对一切苛捐杂税”,并请求红军派人帮助他。红军于是赠给陆瑞光一面红旗、36枝步枪及其他一些武器弹药,同时留下了一批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副营长方武先等工作人员,继续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红军大部队则顺利通过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六马地区,来到北盘江边。

红军离开后,国民党不断派兵来骚扰、攻打陆瑞光等人,一些红军伤病员先后被杀害,陆瑞光遂与方武先决定率队伍到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投奔红七军,受阻后仍退回弄染。

1936年初,陆瑞光与方武先商量后决定:拟以镇宁、关岭、紫云三县交界的沙子沟、乐纪、火烘槽子等少数民族聚居的48个村寨为游击革命根据地,联合已取得合法身份的紫云县中一区区长周晓凡和火烘联保主任沈树华组成游击队,开展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同时陆瑞光根据方武先的建议,派代表罗诗虎到安顺寻找上级党组织。罗诗虎在安顺找到了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成员秦天真和省工委军事领导小组组长李光庭,向他们汇报了陆瑞光等人的工作安排。秦天真、李光庭二人同意了陆瑞光、方武先的方案。罗诗虎遂派人回弄染向陆瑞光、方武先汇报情况后,陆瑞光、方武先根据贵州地下党的指示和计划,即开始在镇宁、关岭、紫云三县边界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在陆瑞光、方武先等人的艰苦努力下,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引起了国民党贵州当局的极度不安。国民党贵州当局视陆瑞光为心腹大患,急欲除之而后快。 1936年底,四川军阀杨森率二十军入黔,他亲自带领师长夏炯率军到紫云、镇宁坐镇。12月26日,杨森以“迎接红军过境和签订‘反蒋协定’”的罪名逮捕了陆瑞光,随后诱捕了其余“四大天王”并血洗弄染,方武先以及留下来的红军战士英勇牺牲,48寨游击根据地遂告失败。

陆瑞光被捕后,关押在紫云,不久押送到贵阳。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与威逼利诱,陆瑞光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争权夺利、烧杀掳掠的暴行。1937年春,杨森将陆瑞光等“四大天王”杀害于贵阳市八角岩,陆瑞光牺牲时年仅36岁。198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陆瑞光为革命烈士。

当下,80年前的红军长征,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至今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但是我们就是要把红军路过安顺的辉煌历史,告诉今天,告诉未来,告诉你、我、他。 ,当我们重温当年红军浴血奋战,舍生忘死那一段历史,对于弘扬长征精神,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在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温历史,1935年4月12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直插云南。红军一、三、五军团分三路进入安顺境内,途经三县区400余个村寨,历时7天,行程1100余华里。从东屯至坝草,千里征程,处处都留下红军的足迹,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留下永存千古的长征精神。

重温历史,体验长征,走过山坡上无数的羊肠小道,蜿蜒数里,我们深切感受到当年红军的境遇:他们饥饿疲累,他们在绝境中求生,他们不害怕死亡,在神秘的西部地域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通道。

环境的艰苦,敌军的血腥追杀,红军损失惨重。16岁就从江西兴国县参加红军的陈伦辉已经故去,他把自己的后代永远留在了安顺这块土地上。陈伦辉在红军最艰难的时候参加了长征。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陈伦辉腿部负伤,部队把他留在了老百姓的家中,为防止国民党和当地反动武装的搜查,老百姓用大箩筐把陈伦辉隐藏起来,用席子盖住,再铺上谷子和老糠。当陈伦辉的伤病痊愈时,红军已经离开安顺。陈伦辉于是隐姓埋名,如今,陈伦辉的三个子女都留在了安顺市东屯乡。在杨武乡,当年的红军战士刘少山遇害在一个山后的洞中,村民还记得,刘少山因年幼生病掉队,被当地保长抓住杀害丢于洞中,现遗骨迁葬安顺烈士陵园。紫云县的村落流传着许多红军故事:“小共产”梁明忠如今80多岁了。人们记得,1935年4月红军进入紫云村寨时,村里不明真相的群众跑到山里躲了起来。当时刚生下来三个月大的梁明忠没来得及带上山,红军发现后,将他带回驻地悉心照顾,精心喂养。红军离开后,村民回到了村子,一看孩子,居然还活着,这时,大家才知道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人们都把梁明忠叫“小共产”,“小共产”就这样传开了。

即使在生命的边缘他们仍坚守信念,同时传播着革命的理想。他们用炭棒、白灰、红土刷刻下各种标语口号。在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三股水一处岩脚的石崖上,红军写下了“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部队”的标语,这是目前安顺境内留存的红军遗迹之一。这块岩石被后人命名为“红军岩”

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这就是长征精神的本质。1935年,在陆瑞光的带领下,镇宁花山一带活跃着一支以布依族为主的地方武装。他们反苛捐杂税,对抗国民党政府,打富济贫,帮穷救苦,保家安民。

1935年4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在彭德怀军团长、杨尚昆政委率领下,从安顺鸡场和紫云猫营进入镇宁的江龙和本寨,陆瑞光在红军的感召下迎接红军,参加革命。他与红军签署反蒋协议。红军留下了以红军营长方武先为首的12名伤病员,陆瑞光负责保护养伤,伤愈后再追赶部队。

镇宁江龙街上一个上百年历史的小四合院里,是红军政治部临时办公之地,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李富春当年曾经在这里办公,古旧的石板地面,年代久远已经变成酱色的木板,雕花木窗,这是安顺目前保护完好的红色遗址之一。

在江龙一户市民的家里,一张雕花木床,虽经多年,还保存得十分完好。据说,李富春在江龙时,晚上就休息在这张床上,在江龙,一个名叫周元志的村民展示了当年红军给他父亲交易时留下的银元,以及红军当年送给他父亲的墨盒、砚台、手炉等。

江龙的老街道、老房子、老铺台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红军在这里驻扎三天,帮助劳苦大众的感人故事。

当年的红军长征经过的安顺市黔中大地,如今已是日新月异。

从当年红军长征的回忆文章中,我们依稀可见旧中国的贫困。长征时任红一军团第2团政治委员的邓华,描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落后和荒凉。

邓华将军在长征回忆文章《北盘江》中写道,“紫云是个很小的县城,不过三百家人家,几十家小商店,有些圩场都已成为焦土,沿途异常荒凉,简直走一天都碰不着一个人。”如今的紫云,宽阔的街道,现代化的商场,人来人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城市,据了解,紫云县城已规划成总面积为174.29平方公里,以发展旅游服务、商贸业及原材料为主的小城市,形成旅游、商贸、教育等职能,今后10年,规划城区人口规模将要达5万人。紫云将有两条过境高速公路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提出,要打造西南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小商品集散中心。

如今的镇宁,正在着力推进城建活县,把镇宁黄果树南北大街“南拓”连到黄果树匝道,“北展”接到六枝至镇宁高速路匝道,使之成为连接黄果树和龙宫的“免费高速公路”。同时,建设的4条通乡油路、38个村102公里通村公路和县城综合客运站,以及坝草码头改扩建,形成坝草码头运输带动物流、以物流促进商业,辐射带动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今天的安顺,我们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是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生态建设成效最好、改革开放活力最强、人民群众实惠最多的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安顺聚力提速发展、综合实力更加增强的五年,是安顺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基础更加夯实的五年,是安顺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的五年,是安顺加强规划建设、城乡变化更加显著的五年,是安顺强化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五年,是安顺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更加强劲的五年,是安顺聚焦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的五年,是安顺推进依法行政、服务效能更加提升的五年。

未来五年,安顺市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总量大、产业强、城乡美、百姓富、社会稳的秀美新安顺。一要坚持创新发展,全力打造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坚决守住速度底线,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努力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二要坚持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建设管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发展平衡,增强发展后劲。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断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现代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四要坚持开放发展,全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始终把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积极拓展开放新空间,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层次。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解决民生难题,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全面小康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实现“十三五”开门红,意义十分重大,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一是紧盯补短板抢先机,在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上求突破;二是紧盯提速度增总量,在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上求突破;三是紧盯抓试点出成效,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求突破;四是紧盯提质量增效益,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上求突破;五是紧盯调结构创特色,在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上求突破;六是紧盯兴业态促升级,在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上求突破;七是紧盯守底线优环境,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求突破;八是紧盯挖潜力搭平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求突破;九是紧盯惠民生促和谐,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上求突破;十是紧盯转作风提效能,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上求突破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深深感到,要弘扬长征精神,汲取红军在长征中的勇气、理想和力量,为安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出旗

中队长:1934年10月到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 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

辞的责任。

三、长征组歌 (1)、《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2)、《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 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四、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

同学2:七律《长征》

同学3:清平乐《六盘山》

同学4:沁园春《雪》

五、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需要。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对长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奋发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这部传奇史诗里,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走进新世纪的中华民族,将永远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以伦比的壮举。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方,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

就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件事来说吧!虽然这次反“围剿”失败了,但战士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而是努力的找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继续战斗。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妄图消亡红军,摧毁革命根据地。但是,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红军采取游击战的战术,相继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在漫漫长征中,战士们的生活非常坚苦,吃的是野菜,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一年365天,许多时间都是在战火中度过的。据统计:红军一共爬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度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国民党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这些数字是多么的惊人呀!可见红军的艰苦及斗志。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的烽火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越烧越旺。

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弘扬长征精神追寻金色理想

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天,我跟妈妈到公园游玩,听见一位小女孩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怎么会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呢?他们为什么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宝呢?”

是啊,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 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老师告诉我们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在过草地时,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的第一次党费,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同学们,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难道不为我们的战士那种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感动吗?

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红军队伍在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他因此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是军需处长,手里掌握着战士们的吃穿,在饥饿和寒冷面前,他完全可以吃饱、穿暖,他怎么会被饥饿和寒冷夺去宝贵的生命呢?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绝不是傻瓜,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长征精神。

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屈服的长征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像涓涓的甘泉,哺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祖辈和父辈。在新时期取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成绩。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笔直平坦,公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住房宽敞明亮。安居工程、教师新村、金玉小区、花园城,一座座美丽的家园拔地而起;西苑开发区、柏香林开发区、西环开发区、文昌路开发区,让古老的印江城旧貌换新颜。

你看,西环大桥像天上的彩虹,那是印江人民腾飞的翅膀;北环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蓝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听的华章。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非常可乐,为超级女生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有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的充满艰辛的长征。

同学们,巍巍大石墩是我们挺拔的脊梁,滚滚邛江河是我们沸腾的热血;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追寻金色的理想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