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元节怎么写作文合集20篇

中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元节怎么写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3277

作文

212

2024中元节作文:北京中元节习俗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的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们因陋就简,扎制莲叶灯、蒿子灯、茄子灯、莲蓬灯、西瓜灯、香灯来斗灯娱乐。这些都属于穷开心、穷玩乐的灯,原料易得,制作简单,而且颇具童趣。莲叶灯制作最为简易。孩子们摘来一支长柄莲叶,中心用竹签插小红蜡烛而燃之,便成为一盏精致美丽的莲叶灯了,可以举着在天街月下参加斗灯会,持灯沿街游走,青光莹莹如磷火。也有“一柄荷叶绿盖头”的小孩,将荷叶反扣在头上,再插上半只小红蜡点着,呼伴结群,满街跑着玩闹游戏,小孩们众口一词地喊道:“荷叶灯荷叶灯啊,今儿点了明儿扔啊!”。正如《都门杂咏》竹枝词所言:儿童也爱中元夜,一柄荷灯绿盖头。

清宗室文昭的《京师竹枝词》云:“坊巷游人入夜喧,庄连哈达右前门。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民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活动。河灯也叫“荷花灯”,荷灯形式很多,一般是用彩纸做成的朵朵莲花,底下用半个茄子做托,在中心插上点着的蜡烛,使其飘浮水面。还有的是用西瓜、南瓜和苤蓝半个,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往河里一送,其灯自然顺水飘流而下,排成一队“水灯”,随波荡漾,灿若繁星,在微风之中,流向远方。与河里倒影相映成上下双灯,缓缓移动,蔚为奇景。当时,凡有河渠湖泊之处,皆有放荷灯之举。例如:积水潭、什刹海、运河二闸,最热闹的是水关,次为泡子河。游人云集,几无立锥之隙,竟有被挤下水者,可见当时盛况。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魂灵。这一天若是有魂灵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

王凯泰于1870至1875年任福建巡抚,他在《中元节有感》中写道:“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福州人从七月初一开始,供给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和乞讨者膳食,这叫做“阳舍”,7月15日那天,还要往河流中放河灯、倒粥来赈济孤魂野鬼,这叫做“阴施”,这两种活动合起来叫做“阴施阳舍”。道家在中元节那天作“普利”道场,举行庆贺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圣诞的仪式。道观里焚香秉烛,供奉地官牌位,大声吟诵《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此日也作超度亡灵的法事。在主殿上搭棚设坛,坛上设经卷案、供桌,安放各种纸扎法船之类的法物,上悬挂太乙寻声救苦天尊画像,前悬挂蓝缎绣花的幡门、幡条,建资度道场,作“昼夜功德”。附近俗民们携带猪羊、烧酒、米饭、饽饽、糕饼、香烟以及柚子、香蕉、黄梨、鲜姜等水果祭品,供奉神仙、亡灵、孤魂。供品堆积,高达三四丈,称为“排肉山”。供物上都插有三角纸旗,上写“普照阴光”、“敬奉阴光”或“庆赞中元”等字样,家家门首也贴了红门联,大多也写这些字句。俗民除了摆供,还会鸣炮、祈祷,为祖宗赎罪,为亡人解脱。下午四时,道场圆满之后,祭棚、法船焚烧。晚间铁罐施食,追荐本庙羽化的祖师,超度九幽十狱众孤魂、四生六道诸苦爽。忙完祭祀后,道观里的道士和来帮忙的人大吃一顿,家家户户也如此,叫做“散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元节的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

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孟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孟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佛典《孟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

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我国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我国广为流传。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时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一天,我国仍有许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元节是什么节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

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元节文明祭祀倡议书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即将到来,每年的中元节期间,焚纸钱、烧冥物、放鞭炮等方式祭奠先人、缅怀逝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然而,随意祭祀导致城市乌烟瘴气,人行道板等市政设施及花草树木损毁现象十分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在这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为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倡议文明祭祀,树立文明新风,确保中元节祭祀安全有序,衡阳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衡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向衡阳市民发出倡议:

移风易俗,全民行动。人人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带头人,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广大群众,对于不文明祭祀行为,严格抵制,大力劝导,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精神传承,寄托哀思。提倡鲜花祭祀、网上祭祀、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等现代式祭祀活动,以精神传承代替传统实物祭祀,不搞攀比、不讲排场、不摆阔气,破除焚烧纸钱等陈规陋习,做到理性祭奠、节俭祭奠,以肃穆、环保、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缅怀逝者,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用现代文明的方式来表达。

摒弃陋习,定点祭祀。崇尚科学,摒弃不文明的祭祀方式,做到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烧或少烧纸钱,到城管部门设定的祭祀点开展祭祀活动,不在重要交通干线及路口、城乡大街小巷、河道两岸等公共场所烧纸钱、撒冥币、放鞭炮,在祭祀过程中不乱扔杂物,不破坏草地树木,不污染空气河流,严防火险火灾,确保安全有序,自觉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

遵守公德,崇尚尊老。发扬传统美德,倡导厚养薄葬,对在世老人多关心、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逝去先人,从俭办丧事,文明祭祀。让逝者欣慰,生者无憾。摒弃不文明、不卫生、不健康的传统祭祀方式,提升城市形象,争做文明市民。

广大市民朋友们,推动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祭祀,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衡阳人民的共同愿望。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讲文明、树新风”,用更加文明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争做殡葬改革和文明祭祀的推动者和践行者,过一个文明、生态、平安的中元节,为“文明衡阳”做出应有贡献,为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元节是什么节?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是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

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日本中元节习俗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类似于今日的Para Para。

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中元节的来历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种说法:

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女儿,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西方万圣节与中方中元节的不同

全文共 31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西方的“鬼节”是万圣节,而中国的“鬼节”有中元节等,东西方“鬼节”有着売全不同的庆祝方法,小编整理了中国“鬼节”与西方“万圣节”的差异,从中可以了解到东西方“鬼节”的差别。

人类文化总是存在一定关联。在祭祀习俗或者殡葬文化上,中国和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鬼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中元节被称为鬼节,西方的万圣节被称为鬼节。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中国的鬼节“中元节”

中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有些地方会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各样的彩灯,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上亡人的名讳。商行等一些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

夜幕降临,将一盏盏河灯置放河水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世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放河灯一切都是为了祈福祝愿。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

万圣夜(Halloween)(又叫鬼节,万圣节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英语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北美、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

万圣夜英文称之“Halloween”,为“AllHallowEve”的缩写,是指万圣节(AllHallowsDay)的前夜,类似于圣诞夜被称为“ChristmasEve”。“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万圣夜通常与灵异的事物联系起来。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节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中国的盂兰节类似。美国明尼苏达州的Anoka号称是“世界万圣节之都”,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

万圣节起源于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 or treat”(意思是给不给,不给就捣蛋)。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方法去惩罚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等,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

然而万圣夜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白衣鬼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了骇人的鬼魅色彩。有的女学生还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过分恐怖了,会遭到有关方面的制止,媒体也会令其曝光,让公众指责。

关于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他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自己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东西方“鬼节”的发展与演变

中元节和万圣节最初都与祭祀习俗有关。但随着人类的发展,都出现了演变。西方万圣节就早发展成为带有娱乐性质很强的盛大活动。而我国的中元节,也正在由传统的祭祀习俗逐渐发展。中元节这天,南方人杀鸡宰鸭,并焚香烧纸,祭祀先人。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忽视了“鬼节”这一传统说法,把中元节当做亲朋好友聚会的“团圆节”。从整体来看,西方万圣节现在主要表现为狂欢,而我国在这个传统的祭祀日,主要还是表现比较静穆。

中国鬼节:祭祀祖先,庄重肃穆

在“敬鬼神而远之”的中国文化中,“鬼”是忌讳,死亡更是一种禁忌。人们还不习惯跟“鬼”开玩笑,更不习惯活人“装神弄鬼”。而在西方文化中,生与死被视为大自然的规律,死并不可怕,“鬼节”是可以庆祝的节日。为了节日的好玩有趣,增加节日气氛,同时让小孩子从小不怕鬼,即使是年过六旬的老太太,也会装扮成“幽灵”,恶搞一下。这对于生活在西方历史传统下的人们很好理解,但是这对我们“敬鬼神而远之”的东方国度却不一定合适。即使那些旅居在外很久的华人,很大一部分仍然坚持认为,入乡随俗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国情在孩子身上的烙印。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但是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此“鬼”非彼“鬼”,中西方在鬼节文化的背景和内容上是迥异的,

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在《论语》中明确告诫弟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中国也有自己的“鬼节”,但是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和西方人的万圣节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鬼节文化以我们绵延不绝的宗法血缘传统为土壤,更和我们的慎终追远的传统息息相关。在基督教里面,对于祖先的祭祀是不允许的。而中国人的鬼节彰显的是对先人的怀念。相应地我们的鬼出来的目的主要还是接受人们的祭祀而不是寻找再生的替身,这种信念构成了中西方迥异的鬼文化。

西方万圣节:欢乐活泼,娱乐为主

万圣节的由来是在公元前500年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往生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并在活人的身上找寻生灵替身,以获得再生的机会。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鬼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故当10月31日到来时,会将所有灯光熄掉,使得鬼魂无法找寻到活人,并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将鬼魂吓走。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特别是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的提篓去挨家挨户地讨糖,说着“trick or treak”,这些都让鬼节变得趣味多了。这也是万圣节得到很多人喜欢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元节风俗习惯之马来西亚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人建立了星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化,一般跟星加坡大同小异就是在庙或盂兰胜会前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有时还会放上啤酒等饮料,花生、毛豆等零食。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间八点至午夜十二点,台上表演五花八门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作为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歌台表演常因过于喧哗遭到部分周围居民的投诉而遭到警方警告。此外,歌台上常出现的一些桥段如爱说黄色笑话的主持人、穿着暴露的女表演者,等都让星马两地许多人对七月歌台产生误解。但这几年马来西亚庆赞中元理事会已经禁止表演歌手穿着暴露的服装以及控制歌台音量以免产生误会与摩擦。

此外在槟城大山脚伯公埕有尊北马最大纸扎大士爷,大士爷高达26尺8吋,庆赞中元已成为北马区年度盛事,每年中元节期间,就有很多游客涌入大山脚,主要是膜拜北马最大尊的大士爷。这座体积庞大的大士爷是竖立在大山脚市区的埠众盂兰胜会大士爷殿内。这尊气势非凡的大士爷金身,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前来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来历及民间禁忌大全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农历七月份,七月十五中元节马上到了,那么,中元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四。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会命令道观寺庙的道士和尚设普渡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的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每年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会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普济群灵。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时期,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七月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道(道士)、番(喇嘛)、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禁忌大全:

禁忌一:鬼节当天的阴气特别重,民间有说法,这天最好及早回家,夜晚不要停留于荒郊野外,不然很可能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

禁忌二:在鬼节的这些天,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样好比是将香插在香炉中,犹如是在祭拜,这样非常不吉利,而且容易招来鬼魂分享你的食物。

禁忌三:鬼节的时候一定不要外出游泳或者玩水,以免发生意外。传说水鬼会到水边找替身,然后投胎转世。

禁忌四:外出时不要随意捡路边的钱财,因为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阴官」的,当你捡起的时候,鬼魂会认为你是想要抢占他们的钱物,之后就会找你的麻烦,让你不得安宁。

禁忌五:不要轻易回头,当你外出到偏僻的地方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回头。即使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如果不是非常肯定是你熟悉的人的声音,那么你就一直往前走,以免看到不干净的东西。

禁忌六:鬼节的时候有很多祭品,而这些祭品是用来祭祀的,而不是随便让人拿去吃的。如果你胡乱拿来吃,那么很容易祸从口入,为自己招来厄运。

禁忌七:中元节当天一定不要披头散发睡觉,不然会被在外游离的鬼魂认为你是「他们」的同伴,从而来到你身边,给你带来不祥、灾祸。

禁忌八:中元节各家各户焚烧冥纸是必做的事情,而这些明显是烧给鬼魂用的。如果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乱踩乱跳在冥纸上,会让鬼魂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敬,会惹怒「他们」,给你带来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元节是什么节?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2014年鬼节时间是8月10日,农历七月十五,星期日。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按传统俗谚有这样说法,“年兜不回家无某(老婆),七月半不回家无祖”,由此可见七月半是祭祖祀先重要活动,否则便会被笑为“无祖”。海外华侨,平常月令家信批银可以疏漏不寄,但清明、中元节、冬至和年兜这四节批银一定要寄,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由此可见中元节祭祖祀先之重要性。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前述东石玉记船行就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锡铸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对祭祖祀先之虔诚、重视。筵席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同日对供奉在厅堂的神佛,则敬献三牲,所谓三牲即一项主牲配两种边牲,主牲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带蹄大猪脚,边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鱼、鱿鱼、目鱼和鸡,如厅中奉有观音佛祖,因观音妈不茹荤,经常用新鲜水果供奉。因神佛比祖先级别高,所以只能供献“金纸”,银服之类较不值钱不能体现善男信女的诚心,所以不在奉献之列。

中元节祭祖祀先敬神佛之外,主人还顺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灶神、床母,乃至牛棚、马厩、羊圈和猪栏诸神祗,以五味筵碗及银服奉敬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介绍中元节的英语作文最新

全文共 3369 字

+ 加入清单

Begins in the name of "yuan"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is the view of Taoism. According to ancient books: it i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has", as the cheongwan blessed day; In July 15 is "yuan", for the officer to forgive SINS; October 15 is "yuan" for urban water officer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to record "records:" ganjitsu in July, the land officer, the world of good and evil, Taoist and night chanting, hungry section prisoner may also liberation." Therefore, in the July 15 this day, folk will prepare rich offering, officer emperor and ancestor worship.

Hungry ghost festival is a combination of Tao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the corresponding, mainly based on the same world view: heaven, earth, water, permeating the godhead into cheongwan, officer, officer of water permeating the governance by the government agency. Folk known as "three worlds", is in three officer refers to three of the gods.

Chinese eastern han dynasty last years, the documents has comprehensive Taoist cosmology, and before the first ever to be on the "three officer calligraphy", respectively, into the heaven, earth, water, and said to three officer sin, repentance to pray for peace.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combined with the three days and three yuan in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official, has, in the yuan, the yuan, and so on three ganjitsu standard, be blessed, najib, ancestor worship, three yuan festival to worship, the emperor rate officials to participate in the festival ceremony. After the tang, song, three ganjitsu become a folk festival.

The hungry ghost festival, daoist temples, such as outside the gates of fire temples, XiBianMen baiyunguan temple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ay the good crop weather, peaceful country and safe people routinely held "blessing propitious dojo" every year. Because of the psychological fear him, people in the daily life of composite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the lunar July 15 of the hungry ghost festival known as the ghost festival, called the lunar July "ghost month".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Buddhism also has a prayer ancestors, known as the "house," Lamar quin had gone words ULLAMBANA (India), namely "Meng Lan basin will". Meng Lan basin is the meaning of abuse, the pain of life is like a bat hangs on the tree, hanging, suffering. In order to make the living beings from suspension, then need to chant, cloth off food to the wandering soul wild ghost. The move coincided with the Chinese ghost month, worship, and Buddhism is the lunar July 15 turn undead will held on this day, so hungry ghost festival and Meng Lan will come down at the same time.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元节的英文介绍

全文共 5059 字

+ 加入清单

The Ghost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Hungry Ghost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and holiday celebrated by Chinese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Chinese calendar (a lunisolar calendar), the Ghost Festival is on the 15th night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14th in southern China).

In Chinese traditi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in the lunar calendar is called Ghost Day and the seventh month in general is regarded as the Ghost Month (鬼月), in which ghosts and spirit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deceased ancestors, come out from the lower realm. Distinct from both the Qingming Festival (in Spring) and Chung Yeung Festival (in Autumn) in which living descendants pay homage to their deceased ancestors, on Ghost Day, the deceased are believed to visit the living.

On the fifteenth day the realms of Heaven and Hell and the realm of the living are open and both Taoists and Buddhists would perform rituals to transmute and absolve the sufferings of the deceased. Intrinsic to the Ghost Month is ancestor worship, where traditionally the filial piety of descendants extends to their ancestors even after their deaths. Activities during the month would include preparing ritualistic food offerings, burning incense, and burning joss paper, a papier-mâché form of material items such as clothes, gold and other fine goods for the visiting spirits of the ancestors. Elaborate meals (often vegetarian meals) would be served with empty seats for each of the deceased in the family treating the deceased as if they are still living. Ancestor worship is what distinguishes Qingming Festival from Ghost Festival because the latter includes paying respects to all deceased, including the same and younger generations, while the former only includes older generations. Other festivities may include, buying and releasing miniature paper boats and lanterns on water, which signifies giving directions to the lost ghosts and spirits of the ancestors and other deities.

The Ghost Festival is celebrated during the seventh month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It also falls at the same time as a full moon, the new season, the fall harvest, the peak of Buddhist monastic asceticism, the rebirth of ancestors, and the assembly of the local community. During this month, the gates of hell are opened up and ghosts are free to roam the earth where they seek food and entertainment. These ghosts are believed to be ancestors of those who forgot to pay tribute to them after they died, or those who were never given a proper ritual send-off. They have long needle-thin necks because they have not been fed by their family, or as a punishment so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swallow. Family members offer prayers to their deceased relatives, offer food and drink and burn hell bank notes and other forms of joss paper. Joss paper items are believed to have value in the afterlife,considered to be very similar in some aspects to the material world, People burn paper houses, cars, servants and televisions to please the ghosts. Families also pay tribute to other unknown wandering ghosts so that these homeless souls do not intrude on their lives and bring misfortune. A large feast is held for the ghosts on the fourte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when people brings samples of food and places them on an offering table to please the ghosts and ward off bad luck.

In some East Asian countries today, live performances are held and everyone is invited to attend. The first row of seats are always empty as this is where the ghosts sit. The shows are always put on at night and at high volumes as the sound is believed to attract and please the ghosts. Some shows include Chinese opera, dramas, and in some areas, even burlesque shows. These acts are better known as "Merry-making".

For rituals, Buddhists and Taoists hold ceremonies to relieve ghosts from suffering, many of them holding ceremonies in the afternoon or at night (a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ghosts are released from hell when the sun sets). Altars are built for the deceased and priests and monks alike perform rituals for the benefit of ghosts. Monks and priests often throw rice or other small foods into the air in all directions to distribute them to the ghosts.

During the evening, incense is burnt in front of the doors households. Incense stands for prosperity in Chinese culture, so families believe that there is more prosperity in burning more incense.[4]During the festival, some shops are closed as they want to leave the streets open for the ghosts. In the middle of each street stands an altar of incense with fresh fruit and sacrifices displayed on it.

Fourteen days after the festival, to make sure all the hungry ghosts find their way back to hell, people flow water lanterns and set them outside their houses (a practice that can be found amongst the Japanese during Obon). These lanterns are made by setting a lotus flower-shaped lantern on a paper boat. The lanterns are used to direct the ghosts back to the underworld, and when they go out, it symbolizes that they have found their way bac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元节重“孝”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不知道,“中元节”其实是中国道教的叫法,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节”。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修成正果后,他用天眼通察看地狱,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便化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经师尊释迦牟尼训示,目连尊者历尽艰辛,广集僧众比丘,于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会,超度地狱亡魂,终于使母亲脱离苦海。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孝子节,因为佛家的目连救母,本来就是个孝子故事,巧的是道教的中元地官舜帝也是一个大孝子,加上儒家一向注重孝道,百德孝为先,所以使中元节蒙上了浓浓的孝教色彩。自唐宋以后,七月十五还被一些地方政府和家族借用,作为集体祭祀先烈和忠孝大德之人的节日,这就是说,中国历史上,中元节又是个祭祀国家和地方的忠孝大德之人的日子。这里说的忠孝大德之人,并不仅仅是指家庭伦理范畴中的忠孝之人,还指那些曾经为国家、集体、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地方安全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

从这点上,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现在,民间的中元节,已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元节的来历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2010年5月18 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由来、习俗、吃什么

全文共 256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那么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下面小编一一为大家解答。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节吃什么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很多地方在中元节有特定的饮食习俗,那么中元节要吃什么呢?

东莞中元节要吃濑粉

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们喜欢用山地熬汤,随之黑黝的汤底便是当地濑粉的最大特色。而在莞城,盂兰节这天吃濑粉倒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过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鱼歌(部分镇区也有此风俗),试想在这个不属于阳间的日子,街头巷尾传出似有似无而且抑扬顿挫的木鱼歌,确实给这个诡异的节日又增添一丝神秘!

江西中元节要吃包子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烟花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河北中元节要吃蒸面羊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民间有中元节,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浙江中元节要吃饺饼

浙江省: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山东中元节要吃粗茶淡饭

山东省: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江苏中元节要吃扁食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烟花,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中元节要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这是取了谐音,“鸭”就是 “压”,吃鸭子就能压住这天上来游走“揾食”(莞语)的鬼魂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除此之外,莲藕煲鸭还有季节性的原因。立秋过后,又是鸭子肥美、 莲藕盛市的季节,因此莲藕煲鸭作为中元节的一道风景也是食出有因的。

莲藕煲鸭汤与其它汤水的做法相似,先把洗净的鸭块用调料腌数分钟后飞水 备用,然后再把准备好的药材放到锅里煲滚,接着加入莲藕与鸭块,武火煲滚后,再改用 文火煲约莫两个小时就可添盐食用了。这个汤还有两个小窍门不可不知,一是莲藕遇铁易变黑,改用沙煲熬汤则可;二是鸭子选用麻鸭为佳,因其脂肪适中,肉质嫩 滑,所煲的汤不但生津、解毒,而且喝起来更是温润养人。

中元节要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 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 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 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 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 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元节的优秀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传说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但也并不是局限在中元节当天。一些地区会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人们在中元节这天,也会祈求祖宗保佑来年秋收能五谷丰登,驱病除灾保家宅平安。为了防止在阳间飘荡的孤魂野鬼伤害自己,也会在路边祭祀孤魂野鬼,免他们无人祭祀而危害人间。

佛教典故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为,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总众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生灵。

据记载,释迦牟尼有一个叫目连的弟子,他的母亲生前为恶,死后化成饿鬼受饥饿磨难。目连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亲受难十分难受,他就以神力化成食物送到母亲身边,但是他母亲心生贪念,食物就会化为火焰。目连向佛祖求教如何能拯救母亲的亡灵,佛祖就告诉他,必须在每年的七月十五这一天,集中僧人的力量将百味五果放在盆中,供养十万僧众,以这边功德才能普渡亡灵。目连变以此言行事,最终其母终得解脱了。

而盂兰盆节,在我国最早开坛举行法会是在梁武帝时期,自此以后,历代帝王都会在盂兰盆节举行法会,答谢先祖恩德。

道教经典

道教一年之中的三次盛会统称“三元”,分别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和水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大帝生辰,主赐福典礼。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大帝生辰,主亡魂赦罪仪式。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大帝生辰,主除人世厄运法会。

自宋朝以来,佛道教相融合的趋势更为明显,道教的中元祭鬼与原本儒家提倡的祭祖相互融合,人们不仅敬献供品祭祖同时也会放水灯祭鬼,让他们一路好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元节有什么忌讳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

1、◎忌半夜晾衣服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2、◎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3、◎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4、◎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5、◎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6、◎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7、◎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8、◎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9、◎“鬼节”当天还有一些生活小细节需要注意:

(1) 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2) 晚上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3)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 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5) 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

(6) 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何况,治安败坏有时人类的凶神恶煞比鬼还来得可怕!

(7) 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8) 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来;

(9) 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 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七月半“鬼节”阴气较重,大家出门办事都要小心为妙,不论灵验与否,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元节的传说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中元节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关于中元节的作文:中元节烧包记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一提起盂兰盆节就会想到日本,其实,这个节日发源于我国,在道教中也称之为中元节

据传,在中元节这一天,地狱的大门会被打开,许多鬼就可以趁此时机回到他们生前的家里,享受后人的祭拜。而这个节日我家自然也不会错过。

今天我们家准备烧包。每到这几天,天气就会有些发凉,空中也可见一丝丝的细毛毛雨。阴阳相隔,想要见的人都已不在,也许老天也在为此而悲伤吧!

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晚饭,我和弟弟跟着亲戚带着纸包、纸箱等来到野外开始烧包。

我和小孩子负责把附近的树枝、树叶扫开去,以免待会烧到别的地方去。而大人则开始分开那些捆成一捆捆的纸包,待拆开绳子后,则将纸包或侧放或竖放的摆好,确定待会烧起来之后能够更容易烧开。

伯伯用打火机点了三支香和一支烛,插在土里拜了几拜,然后引燃纸钱,一把把地撒向纸包,确保纸包能够燃起来。我则和孩子们一人拿着一枝小树枝,拨弄纸包,将那些没有烧起来的纸包拨到火那边,或是将倒下来的纸包拨正……

火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空气暖了起来,希望逝者和生人都能这样温暖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元节的渊源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佛经上的“目连救母”故事演化而来的,其典出自《大藏经》:释迦牟尼十弟子之一的目连尊者被地藏王度出家后,其母却为人歹毒,恣意非为,诽僧谤佛。王在一怒之下,将她打进地狱受苦,又将她放进饿鬼群中,不给她吃东西。当目连得知她的母亲正在第六殿受倒悬之罚后,立即盛饭给母亲吃。但饭刚到口,立即变成炽热的灰炭,烧得嘴巴起大燎泡。目连不解,跑去问佛祖。佛祖说她母亲生前罪孽深重,罪恶万端,该受此罪。如要解救她,除非目连广行好事,赈济贫苦。目连尊教行事,其母方才得食。于是这种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