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望岳》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汇集20篇)

考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步骤地迅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作文写作五步走,欢迎阅读。

浏览

5164

作文

138

作者简介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简·奥斯丁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丁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丁这个真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作者简介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入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有:《胜利者》(1883)、《变色龙》(1884)、《草原》(1888)、《没意思的故事》(1889)、《库页岛》(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后来,他由开始创作戏剧,如《结婚》(1890)、《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伊凡诺夫》(1887-1889)、《樱桃园》(1903-1904)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作背景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者简介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全文共 2147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再 别 康 桥》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轻 轻 的 来;

我 轻 轻 的 招 手,

作 别 西 天 的 云 彩

那 河 畔 的 金 柳,

是 夕 阳 中 的 新 娘;

波 光 里 的 艳 影,

在 我 的 心 头 荡 漾。

软 泥 上 的 青 荇,

油 油 的 在 水 底 招 摇;

在 康 河 的 柔 波 里,

我 甘 心 做 一 条 水 草。

那 榆 阴 下 的 一 潭,

不 是 清 泉, 是 天 上 虹;

揉 碎 在 浮 藻 间,

沉 淀 着 彩 虹 似 的 梦。

寻 梦? 撑 一 支 长 篙,

向 青 草 更 青 处 漫 溯;

满 载 一 船 星 辉,

在 星 辉 斑 斓 里 放 歌。

但 我 不 能 放 歌,

悄 悄 是 别 离 的 笙 箫;

夏 虫 也 为 我 沉 默,

沉 默 是 今 晚 的 康 桥!

悄 悄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悄 悄 的 来;

我 挥 一 挥 衣 袖,

不 带 走 一 片 云 彩。

【创作背景】

徐志摩曾三次到康桥。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

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诗人三次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恋,第三次再别时心情大不相同,因为回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使他痛感康桥理想主义的破灭,以由“单纯的信仰,流入了怀疑的颓废”。所以在《再别康桥》中,已然找不到写《康桥再会罢》时的那种热切依恋。虽然也歌咏了康河的美,但更多流露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诗人以缠绵凄婉的笔调,微妙展露了因“康桥幻想”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感情,通过丰富、独特具有诗人内在感受的艺术形象和创设诗的意境来抒发,以期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作品赏析】

《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的离别愁绪,突出的感情是一个“别”字。诗歌重点写的“境”,则是康桥的康河。他敏锐的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彩虹”“星辉”的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景观。对“撑篙”的追忆,更是诗人在感到理想破灭后,伤感无奈的“寻梦”联想。诗作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了离别愁绪,使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在语言上喜用迭字强化感情,营造了一个宁静、沉郁的别离气氛,定下了全篇感情的基调,产生了一种轻灵柔和和回环的音乐美感,朗诵时富有一种音节的节奏感、韵律感。

把诗人理想幻灭后的失望、无奈的伤痛、孤寂、落寞的感情表现的更为真切、深切和动人。

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写作背景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作者简介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作者简介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

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文学常识之作者简介

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记住文章作者也是学习的一项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学常识之作者简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十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选集》。

4.巴金

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洲。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8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州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是北宋最富盛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

7.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秘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8.《诗经》

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生产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它们原先全是乐歌,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永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9.《战国策》

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命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邹忌讽齐五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里的“讽”是讽刺的意思,“纳谏”则用暗示的方法规劝是接受的意思。《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

10.《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秋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11.阿尔丰斯·都德

法国小说家。《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12.《愚公移山》

从文学体裁上看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文中有一个与愚公相比的人物,叫智叟,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者简介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作背景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曾在政府挂职 以见证改革为荣

曾经担任过一年市政府秘书长,是周梅森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对于官场的各种现象,周梅森的眼睛看到了,也放进了作品中。周围的人说,看他的书有很多人会对号入座的,千万不能这么写,可周梅森恰恰认为如果大家都不说,这些人会愈发肆无忌惮,愈发不把老百姓当回事。离开这个岗位以后,周梅森仍然密切关注家乡以及类似城市政治生态的变化和演变。正因为这种关注,很多官员愿意和他交朋友,以至于手头的素材越来越丰富。周梅森对政治生态很感兴趣,是有激情的作家,改革开放这些年,他一直在场,也以此为荣。

“他们不是魔鬼,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因曾在政府挂职,并与一些官员多年交往,周梅森得以了解官场运行的逻辑。而很多熟识的官员犯下错误,以致锒铛入狱,他也深为惋惜。小说里的故事看似夸张,但许多是周梅森亲眼所见。在新作问世的这八年里,他一直关注中国政治生态、社会形态,对于能人腐败的现象深感可惜。周梅森不愿把他们描写成魔鬼,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更想展示他们是怎么走到这么一步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让更多人意识到,尤其是权力不愿受制约的官员们意识到,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对他们自己、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事,许多家庭可以用“集体滑落”来形容,让人扼腕叹息。

曾卷入经济纠纷 对人性认识深刻

写作过程中,周梅森自己也会感到困惑,写这些政治小说真能对反腐有帮助吗?政治小说越写越多,而腐败依然存在,很多时候都让周梅森自己感到困惑和怀疑。所以,两年前,当高检的同志找到周梅森,希望他出面写反腐时,他第一时间回绝了,那时他正在打一场股权官司,比较心灰意冷。现在想想,周梅森发现自己竟要感谢那场官司了,没有它也许就没有现在的这部《人民的名义》,正是这场官司让周梅森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地方经济的一些乱象,对人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此,他全副身心投入到《人民的名义》。因为是自己正经历的事,周梅森写得格外得心应手,再加上中央的反腐成效越来越大,让一直静静观望的周梅森有了信心,竟然把以前搁置的小说救活了。这,也许就是生活和造物主的神奇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作者简介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十七岁时写下了《幻城》,而后这部不经意的小说面世获得市场以及文学评论界的双料丰收,也使得作者的人生发生改变走向了作家的道路。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的十年间,郭敬明虽然创作不断,但是一直没有再碰过奇幻题材。

这十年间他虽然有过许多光怪陆离的想法,但是始终没有将其写进书中。他想等到他的“文笔和技巧再成熟一些,成熟到足以让绚烂的幻想变成磅礴的史诗”再写。

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现在的小说技巧和创作经验足以支撑起这个故事,创造出更为绚烂的奇幻世界。”为了不辜负读者们的期待,为了倾泻出这些年脑海中的想法,于是他开始了这部《爵迹》的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者简介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先后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作者简介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已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等。

海子生活在童话的国度,诗歌表现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但他脆弱而敏感的心灵,以及理想的不可能实现,构筑了他极为忧郁的品格,最终以死亡来完成对诗歌的追求。海子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成就卓著,是中国当代学院派诗人的代表。“在整个新诗史上,没有哪位诗人的抒情姿态比海子更为彻底”,他的出现在“80年代中后期,在普遍以放逐抒情为一大宗旨的后新诗潮’中,堪称一种奇迹’。”

这首诗以明朗清新的语言,唱出了诗人的真诚善良——愿每个人都能“在尘世获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挚。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虚构了诗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图景:既有诗人向往的平凡生活的内容(关心粮食和蔬菜),又保持了自由、闲散的生活风格(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更关键地在于它的清静与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幸福是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属于未来,属于幻想。第二、三节由描绘景象转为抒发情感,诗人由已及人,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珍惜,情感涉及面次第展开,胸襟逐渐开阔,尤其诗歌第三节对“陌生人”的三“愿”中,最后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在全诗中起着总括的作用,博爱之情溢于言外。然而诗歌至此,情感突然发生逆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的幸福与诗人无关,显示出诗人矛盾心理状态: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面朝大海,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和其光,同其尘”,不甘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一个“只”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决心,他终于还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春暖花开”的祝愿只是诗人临行的赠品。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单纯而明净的特有风格。邹建军《试论海子的诗歌创作》总结海子诗的特点:一是意象空旷;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语言纯粹、本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个短语可谓海子的天才创造,不仅意象开阔深远,而且韵味无穷。诗歌平白如话,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朴实无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实例讲解雅思写作组合句子的方法简介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雅思写作句型有很多种,而高分的雅思写作组合句型往往都是简单句和复杂句合理搭配的,而由于习惯等因素,更多的考生还是习惯使用一些简单句来表达,为此小编特收集整理的雅思写作组合句型总结。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将这些句子编号是为了能够识别每个句子的写作方法;将他们集中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1.1 大量的中国人不断移民海外这件事在今天非常普遍。

It is quite common these days that a large group of Chinese people are constantly emigrating.

1.2 当在陌生的地方安顿好后,他们很自然地要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包括:设法融入当地社会或者组成自己的圈子。

When setting down, they have got to make a choice of new lifestyles including getting into local community or making a group of the people with a cultural context.

2.1那些偏爱前者的人认为与当地人结交并像他们那样生活将有助于他们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Those who prefer the former believe that making local friends and living like natives are very helpful in adapting to a new condition.

2.2 众所周知,当地人了解很多事情,比如:如何成功地找到工作,如何更经济的生活等等。这些正是新移民所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骆驼祥子作者简介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写作背景

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因为:

首先,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作者情绪来看,既然是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写照,那么,李白当时的处境应该是非常艰难的,其情绪也应该是非常低落的。如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这正是李白初次来宣城的时间,那时的李白正值中年,且诗名如日中天,他来宣城并不是漂泊流离而至,而是应其从弟、在宣城为官的长史李昭多次殷勤相邀的结果。这有李白在《寄从弟李昭》一诗为证:“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李白到宣城后,受到时任宣城太守宇文先生的热情款待,受到当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欢迎。他经常与崔侍御、宇文太守、从弟李昭等人对酒酣高楼,散发弄扁舟,“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经常与诗朋文友“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他用如花妙笔将宣城描绘为:“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他豪情勃发,心中激荡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冲动,他沉醉在“歌舞共讴吟,欢笑相拜贺”的兴奋之中。不仅如此,李白还在敬亭山下盖起了住房,接来了子女共住以享天伦之乐。有诗为证:“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初到宣城的李白,生活的如此悠闲自在,称心如意,怎么可能会有“独坐敬亭山”的孤寂和“众鸟高飞尽”的伤感呢?此外,从这首诗的字面上分析,既然李白对敬亭山达到了相看不厌的程度,应是看了多次,而不会是初次相看,所谓“不厌其烦”、“好书不厌百回看”便是这个道理。由此推测,李白这首诗不太可能是天宝十二载初次来宣城时所作,而应是在多次登临敬亭山后所发出的感慨。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者简介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

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以《动物庄园》和《1984》而言,他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如果说,贯穿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和真诚。1950年1月,奥威尔病逝,享年4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作者简介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村上春树(1949--),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29岁开始写作,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文学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2004年《天黑以后》隆重出版。2009年《1Q84》震撼上市。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村上春树以62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4位,引发广泛关注。

写作之余,热衷翻译,热爱跑步。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者简介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周梅森,1956年出生,江苏徐州人。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出版有《周梅森文集》(十二卷)、《周梅森政治小说读本》(三卷)、《周梅森读本》(七卷)、《周梅森反腐经典小说》(六卷)、及《梦想与疯狂》《黑坟》《天下大势》《大捷》《军歌》《沉沦的土地》等长、中篇小说多种。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有《人间正道》《中国制造》《至高利益》《绝对权力》《国家公诉》《我主沉浮》《我本英雄》《人民的名义》等多部。

曾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优秀编剧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爱玛小说的写作背景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爱玛》是简·奥斯丁一部优秀的反讽基调格外浓厚的小说。《爱玛》中反讽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傲慢与偏见》。在这部小说中,我们见不到像伊丽莎白和达西那样的才智过人、语锋犀利的讽刺主体。应该说女主人公爱玛是作为一系列反讽的对象或牺牲品而存在的。而反讽的主体这一回是由作者和读者联合起来充当的。小说通过爱玛的一个个主观臆想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挫败演绎了爱玛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得到幸福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小说的反讽特色不是体现在语言上(或不完全如此),而主要体现在小说的结构中。因此,结构反讽手法的运用在小说中占突出地位。

在小说的结尾,爱玛不再创造她自己想象的世界。她被迫在自身之外的现实世界中找到一个位置。这也是奥斯丁小说大部分女主人公的命运——她们必须被拽回到现实中。爱玛想象的世界一次次被现实所穿透:第一次是艾尔顿向她而不是向哈丽叶特求婚;第二次是弗兰克·丘吉尔与珍妮·费尔法克斯订婚的消息;最后哈丽叶特向她表白了对奈特利的爱慕。这些事实使爱玛成为她自己错误判断的讽刺对象。爱玛经历了痛苦的自我发现过程,这也是她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爱玛完成了自我教育。当她最终得到幸福时,反讽也开始消解。

《爱玛》没有惊险骇人的情节,也没有耸人听闻的描述,但是从它娓娓道来、令人陶醉的叙述中,在他谜一般的情节中,在他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中,读者面前仿佛展开一幅优美而略带夸张的生动画卷。我们好像能看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行为,能听到他们在各种背景下进行的交谈,能感觉到人物的喜悦和忧愁,当时英国社会的林林总总仿佛由读者亲身所经历。

或许没有哪部小说在喜剧效果方面,能使奥斯汀的《爱玛》相形见绌。这是一部匠心独具的天才之作。作品风格毫不矫揉造作,然而却在叙述事件的同时,不时恰到好处地搔及读者心头的痒处。作者以她女性细致而敏感的睿智、毫不妥协的态度、自信的道德意识、无所顾忌的胆略,在作品中以浪漫的手法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无疑触动了同时代那些与作品人物不无类似之处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