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泉州府文庙拜孔子的作文(优秀20篇)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孔子》从视听出发,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浏览

4174

作文

524

舞剧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歌舞剧院带来的大型舞剧《孔子》,展现以“尽善尽美”为艺术理想的伟人孔子的一生。剧情从参政进谏、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删改《诗经》、撰写《春秋》等情节,艺术性地展现了孔子生平。

剧中每一场群舞舞都各具特色,开场舞《执羽》应为先秦乐舞“羽舞”的场景,另外男子舞蹈《颂贤》、女子舞蹈《采薇》以及《棠棣之花》等也都非常具有中国古老元素。舞美设计可谓是煞费苦心,只是为了切换效果契合舞台需求,小篆体的孔子名言也都重复。此为小瑕疵。两边腿子实体可移动,后面背景镂空小篆吃光反射恰到好处。服装设计精美考究,儒裙、曲裾等元素皆有所用,涮色匀称,在大舞动时也毫不影响其服装色彩。

灯光设计简单准确,有投影,光束灯以及染色灯为主要用灯。色彩与图案搭配很舒服。音乐上前一个小时至舞紫霞剑都非常之棒,之后的音乐略显红色,听觉疲劳感掺杂。编剧结构框架过大,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孔子展现的淋漓尽致实非易事,所以用文字切换的方式也无可厚非。在文艺座谈会的大背景下,有如此借用儒家文化歌颂中国梦的作品实属定位精确,高啊!!此剧实属精品!看的很过瘾。不过,目测除“臣”为A角之外,其余主演皆为B或C角。舞蹈定位精准,但独舞编舞略显重复。另:中间两段舞蹈,饥民乞讨一段是借鉴巴黎圣母院安乐窝在巴黎街头遭驱逐的段落,包括音乐,灯光;“妃”长水袖击鼓,借鉴老谋子的十面埋伏章子怡片段,包括音乐快板。

最后,此剧很棒,值得一看,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希望可以多多看剧,多多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我眼中的孔子是个聪敏好学,知书达礼,少年有成的人。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敢想敢干的人。是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的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是圣人之后,年仅十七就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年少好礼”,拜为老师。这对于幼年丧父,家境贫贱的孔子来说,不能不说是少年有成,取得了质的飞跃,大的突破。他可能因此一发而不可收,因此而更加发奋,更加刻苦,更加想出人头地,可能因此萌发了创办私学的念头,并养成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习惯与职业道德(师德)。事实证明,孔子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实践,积累了教书育人经验,三十岁左右便创办私学,广招弟子,开了中国历史上私人办教育的先河。

正常情况下,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理想和抱负是越来越大的。孔子是圣人之后更是如此。他三十而立,创办私学,实现了他的又一个突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孔子有机会拜见了齐景公,并为他解答了“秦穆公国小处辟,何以为霸”的问题,这对他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激励和触动,使他在解答问题的同时,看清了权贵们的水平和能力,进而萌发出为官从政,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

然而,孔子的从政之路总体上说是坎坷的,不顺利的。他虽然做到了鲁国大司寇,代理过宰相,但他却付出了二、三十年的心血。他满以为自己饱读史书,满腹经纶,具备“治国平天下”的才能,得到过王公大臣们的赏识,一定会鸿图大展,有所作为的。不料想,却是不被重用,到处碰壁。

他之所以“明知不可而为之”,我认为,是由于他对当时的一些诸侯国的当权者们抱有幻想,是由于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由于他不想做隐士,不想当屈原,不愿默默无闻埋没自己,更不想被时人和弟子们取笑怀疑。

到了六十八岁高龄,他终于悟出了点什么,终于终止了周游历程,硬着头皮返回故国,边重操教书育人的旧业,边如饥似渴地整理古籍史料,以“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光是他创造的名言名句,已堪称一流,无与伦比,2500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照人,生机盎然。

总之,我眼中的孔子是青少年的学习榜样,是中老年的行为楷模。他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人类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世界级名人。孔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正像他的弟子们所说:“夫子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可毁”的。虽然他的周游列国在今天看来有些幼稚,有些滑稽,有些固执,有些不识事物和不可思议,甚至有些狼狈,但我认为正是这种幼稚和滑稽,固执和狼狈,完善了他的人格,丰满了他的形象,影响了他的后人。

另外,他“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人不知而不愠”,好德不好色的境界,也是别具一格,值得后人称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走近孔子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将尽未尽,我走近孔子

当车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了春秋战国时的味道,当小小的黄包车上都印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眼时,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对他的了解将不只是历史课本上几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进了孔庙。自汉至清,代代皇帝都来祭拜他,为了他“为政以德”的告诫,为了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唐宋元明清,数座不同时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将我们从现代引到古代。铮琮古琴,千年古柏,我们走进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时尽被销毁,只完整地保留了两块。有人遗憾,有人咒骂,但他们毁掉的只是千年来压在孔子身上的一些无谓的赞美和所谓“荣誉”,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未被认可,又怎么会在乎这些?我想,孔子留给我们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庙,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间茅草屋的所在地,现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规模庞大,他去世后没几十年就开始年年有皇帝来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还高。但想孔子一生清贫,周游列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却在他死后被发现,被无限度的升华。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府,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听着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种种官衔,我思考,孔子留给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间能有几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对于孔子,我们永远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名扬海外,多少发达国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怀着虔诚的心来祭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孔子而骄傲。多么想在杏坛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听孔子讲学,讲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简,讲着他对世间的理解和梦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的社会。

至此惊觉自己文笔的枯竭,对于孔子,我读不懂,读不完,自然也无法诠释。我无法走进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论语》,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无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眼中的孔子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过孔子传播思想,教育子弟的.圣地——曲阜。或许由于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我只记得孔府比皇宫还高的门槛;孔庙的满园银杏树,孔林的子贡手植树和旁边那块使我流泪的石碑;还有那条在树荫下长一华里的路,路的一边种了73棵树,代表孔子享年73岁,另一边种了72棵树,代表孔子三千弟子中的72贤人。但是是我永生难忘的是那一股如烟雾般飘渺的书香,和那一片让人不忍破坏的宁静。我现在才明白孔子对人的教育意义绝非只在《论语》之中,还有那种好学勤奋的精神和气沉丹田、平静祥和的气质。

我曾经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为我认为“兼爱、非攻”比孤零零的一个“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觉得儒家学说太中庸了,有时表现出一种懦弱。随着我理性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识到虽然“儒”和“懦”两个字很相像,但他们的意思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从儒家思想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躲避争端,崇尚和平,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其实儒家思想并不难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极,实际上儒学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宽容并不等于懦弱,具体来讲就是:不是争不过,而是不喜欢争斗”。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上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顽强固执的人。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理念。每次我读时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下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能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给孔子的一封信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很喜欢您的中学生,我非常喜欢您。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您编撰的《春秋》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学上的一朵奇葩。您不仅对中国闻名,在国外也享有盛名,不愧是中国人的骄傲。

您对后世的影响很深刻。就拿1988年来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您的存在,为中国以及世界流下了不朽的影响。

您的《论语》虽是弟子编撰的,但是也是那么的让你深受影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的富有哲理,每一句话都可以让人一生受用,做为一生去遵循、铭记的座右铭。而且是一部非常值得学习、值得颂读的书。其精华之一,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如果你放不下这些缺憾和不如意,那么你将永远活在阴影之中。您的思想让我感悟很深也学到了很多。

您曾说过一句话:“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意思其实是在说人的根与本,只有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你才有行动干事的可能,否则会一事无成。这也正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则所谓的“先须自养,方能养人”,也正是同理。人生在世要先安身立命,然后才能谋图大业,追求人在世的需求。您说我理解的对吗?

另外,我真的很敬佩您!敬佩您的文采,您的思想更敬佩您对中华民族这几千年来文学修养上的贡献。还是那句话,您是中国的骄傲,有了您是中国的幸运,没有您则是中国的不幸。

自从读了您的《论语》后,我不仅学会了什么是责任还学会了宽容。责任就是如果化行动会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而宽容就是能让人更加关爱,生命与生命之间更加贴近。

您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孕育出的时代伟人,您是指引中华民族前进的明灯!

此致

敬礼

一名喜欢您的中学生

2011年4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北京孔子庙观后感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1月29日蓝天博览活动,学校组织我们去国子监孔庙游览。

一进大门,迎面是一座孔子的白色雕像。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孔庙的历史。我们向前走,看见一块龙纹雕刻。走上台阶是大成殿,正殿是孔子的塑像,两旁是编钟、堂鼓和古代的乐器。东西两殿孔子学生的灵位也供奉在这里。我们继续向前是崇圣祠。这里一排排的木制长凳,仿佛告诉我在很久以前,这里座满了人在认真听孔子讲学的情景。

我最喜欢的是碑林,这里一座座石碑,碑文已模糊不清。听妈妈说:“古代学习成绩的前三名才有资格在这里立碑呢!”院子里和还有一口井叫砚水湖。据说在古代,文人要是能喝上一口井里的水,就能才思泉涌,写得一手好文章。非常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84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电影观后感(一)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后来从宋国移居到鲁国。那是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己的两个条件。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离开鲁国。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孔子。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可是,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卫国请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挡外来侵略者。子路为了保护小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十分悲痛,可是却说他是君子。终于,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中,颜回有自救的本领,完全可以马上上岸,可是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尽力把书籍打捞上岸,就这样,颜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复上下,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被冻死了。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捞上岸,孔子紧紧地抱了他八个小时,要知道,颜回是他最心爱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弟子把他拉开。经过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他时刻不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知道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孔子语言条理顺畅,说的话大都被世人谨记,如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扬天下。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然人体会到深受教育,人们能在悲观或乐观的场景中得到知识。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电影观后感(二)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和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是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孔子电影观后感(三)

昨晚,去看了这个新年里声势造得很足的电影《孔子》。

尽管知道凡动辄投资上千万的大片都是要考虑票房的,既要票房就得考虑观众的欣赏口味,不可能完全按照或者接近历史的真实去拍,那么编剧和导演究竟会把经过人们千百年的认识而且已经基本定型的孔夫子拍成什么样呢,的确很想知道,却又担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听电影《孔子》的某主创人员说,观众看电影《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如此信心满满,言之凿凿,更让人充满期待。

影片从51岁的孔子作为政坛新星在鲁国崛起讲起,前半部分一开始便是残忍的活人陪葬,(www.lz13.cn)表现了当时周天子已无力掌控天下,而鲁国国君衰微,国家政权实际上由当时掌握军权的三桓掌控,他们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的时代背景,接着叙述了孔子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两大政绩——夹谷之会和隳三都。后半部分则主要讲述孔子如何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包括“子见南子”、“陈蔡绝粮”、“子路问津”等片段,最后是鲁国大夫季氏在内忧外患中幡然醒悟,孔夫子的治国才能不可小觑,于是放下身段,诚邀孔子回国,并接受了在外颠沛流离十九年的孔子提出回国后绝政治,治教育的条件。

看完影片后,感到有三点不可思议之处:

一是我们只知道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想到他老先生还是一个军事家。在“夹谷之会”和“隳三都”中,设计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安排之周到,仅仅凭着一腔浩然正气和对道义的坚定信念,与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齐国针锋相对,舌战齐国君臣,生生迫使齐国退回了侵占已久的“汶上三城”。这当然大快人心了,谁说孔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做成了很多军事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

二是影片后半段的“陈蔡绝粮”中,孔子师徒被困陈蔡间多日,七天七夜粒米未进,而孔子却依然气定神闲地抚琴,以这种方式转移饥饿的注意力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师徒们一人一口分食最后一碗马肉汤后,弟子们不是倒卧在地以保存体力,而是居然有力气围着老夫子和他的琴声运动起来,这不合常理的举动,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三是师徒们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冰裂,当时孔子的一车书掉入冰窟,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像罗盛教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潜入冰下打捞竹简,孔子及其众弟子趴在冰窟边缘呼喊痛哭,但既无人和颜回一道下水捞竹简,也无人下水力阻颜回的愚蠢行为,直至颜回冻死。这个极不靠谱的煽情情节,既亵渎了孔子,又亵渎了颜回。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好学生,颜回肯定把这些竹简的内容深深刻在脑海里了,难道为了老师的心血,就有必要牺牲性命吗?莫非正如旁边的观众调侃道是为了抢救文化遗产?而孔子坚持万物之灵的人始终是第一位的观点在《论语·乡党十》中就非常清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颜回和竹简,孰轻孰重,这不是明摆着的嘛?!

所以,看完电影《孔子》后,我没有哭。环顾四周,在这场满座的电影院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子的励志小故事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铭记战争,保卫和平,珍爱生命——电影《孔子观后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光,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就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就是战争年代最残酷的。

试看战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战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和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和平,难道不就应吗?

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难道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就是因为封建社会就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就是孔子“仁义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

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铭记战争的教训;保卫和平的年代;珍爱宝贵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有很多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

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这样便形成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兵以正和,以奇胜!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走近孔子高一作文

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漆黑的夜静悄悄的,窗外的雨仍在猛烈地敲打着窗户,好像随时都要冲进来了似的,我在干吗呢?此时的我正在床上做着美梦呢!

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的眼前忽然闪现了一束耀眼的光,我本能地用手挡住了眼睛,可等光消失后,我缓缓把手下来,却被眼前的现象惊呆了:建筑物的装饰充满了古代的特色,四处都摆满了竹简,整个屋子里也洋溢着墨香的气息。低头看去,我竟跪在了一张方桌的前面,面前摆满了毛笔和刚磨好的墨汁,我刚想拿起细看,忽然听见有人的脚步声正在朝我走近,“夫子,您走慢些”,我脑袋“嗡”的一下,夫子?难道是······我急忙站起来迎接,只见一位老者被一个年轻小生扶着走了过来,他们的步伐很急,所以便把我略在了旁边,“等一下!”一行人的脚步顿时停住,皆转身望向我,“你是?”年轻小生问道。“看来这位应该就是南子夫人口中的贵客吧”?老者缓缓说到,我也不好解释什么,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了。年轻小生搀扶着老者坐在了方桌的一旁,我则站到了另一旁,与老者面对面。与他对视片刻后,我羞涩的问道:“敢问老者的大名?”老者答道:“吾乃孔子也”。“那敢问旁边这位是?”“吾之得意弟子,颜回也,刚才那些亦为我的弟子也”。“哦,那孔夫子,我能向您提一些问题吗”?孔子答道:“好,你问吧!颜回,去为客人沏壶茶来”。“诺”,颜回向孔子俯身行了一个礼后便转身去忙了。

“那孔夫子,我就直接开始问了:您为何要取名为孔丘?又称‘孔子’呢”?孔子慢慢抬起手捋了捋他长长的花白的胡子,缓缓地说道:“是这样的,在我还未出生的时候,我母亲天天去尼丘山为我祈祷,而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头顶中间是凹下去的,像尼丘山一样,我的家人便觉得我与尼丘山相似,于是就为我起了孔丘这个名字。而在后来,我成为了老师,学生们都尊重我,故称我为孔子。”话音刚落,颜回便在我们二人的面前各倒好了一杯茶,浓郁的茶香漂浮在空中,伴随着墨汁的香气,将这里的文化气息衬托得更加浓烈。“你好夫子,您又为什么知识如此的渊博呢”?孔子这次没有去摸他的胡子,说道:“温故而知新啊,只要你经常复习你学过的知识,那么你就对它有一个新的体会和发现,并且能牢记它。还有学习不是靠一天就能学完的,正所谓学海无涯,所以知识是靠一点一滴来积累的。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那么你的知识就会渊博、丰富”。

“好,我知道了,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啊,也就是我们老师说的有效重复吧。我明白了怎么学习了,谢谢夫子。那怎样做才能称得上君子呢?”现在总有人在乱称呼。”孔子答道:“所谓君子,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已不想做的事,不要推加给别人做;还有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要有宽广的胸襟,为人处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大方,我觉得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这个称呼。如果没有做到这几点,那么他就不配称自已为君子,可以说是伪君子了”。我扑哧一下笑了出来,“夫子还真是幽默啊,那夫子您是否有很多的学生呢?”“是的”,“那么您的学生们都很聪明,也都很优秀,为什么还要跟你学习?颜回这么受信用,这么优秀,为何还要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您学习呢?”“人无完人啊,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颜回虽然信用好,但是他这个人不会变通,很古板,所以他才来跟我学习如何变通的。”“好,我明白了,孔夫子谢谢您,再见!”

话才刚说完,我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我再也不需要担心我的学习了,因为孔子给了我两个学习的法宝。我知道怎么做一个大写的君子了。当我睁开迷迷糊糊的双眼,我猛地从床上坐起,才知道这原来都是一场梦,真想再回到梦里向夫子继续请教。“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虽为一场梦,但也让我受益匪浅。谢谢孔子他老人家,给我指点迷津。我一定会遵从您的教导,做一个优秀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走进孔子作文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确是悬挂在古今世界的明灯,照亮了暗暗的时代,像是一颗启明星,在黑暗中带给人们希望。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又为中华民族留下“中华圣经”——《论语》,为中华所做的贡献不可数之。

过去的孔子周游列国,广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用行动影响了一群又一群人,如今的孔子以“仁”为矛,《论语》为盾,用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便是其中之一,并收获颇多。

我与孔子的偶遇要由邢老师说起。记得那是初二,运动会结束后,邢老师带我们去文庙祭拜孔子,走进文庙,每次落脚都十分轻盈,脸上露出庄严肃穆的神情,生怕打扰了在这里休息的神灵。走到孔子圣像面前,仿佛全身流过从未有过的严肃感和压迫感,令人对孔子无比敬仰。再看那孔子圣像,一袭布衣,却掩盖不住满身金光,垂耳微笑。如果说记忆是海滩上的散沙,那么我与《论语》的美丽相遇便是最美妙的贝壳了,我读《论语》的琅琅声就是贝壳鸣出的动人心弦的海之声吧。

回到家,已是夜晚七时,顾不上吸尘除垢,径直打开《论语》,迫不及待接受思想教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无法不为这句话而感动。让人尊敬是有条件的,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知识,并不代表你有素养,只有学会承担,才真正能被人真心相敬。我的境界又高了一层。

而那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令我怦然心动。匹夫尚不能被夺志,那么我呢,三军将帅可夺,那么各种职业怎么能一步青云呢?想不到当代的生存精神早已被古人演绎。

孔子是圣人,《论语》是圣书,很荣幸的,人生路上我遇到了孔子,碰见了《论语》,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

课下的时候,每仰望头顶的孔老夫子,都不禁为他的一生而慨叹——他以“有教无类”做宗旨,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做道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做行动,以“不亦说乎”做动力,创建儒家,将“仁,义”传承了下去。

孔子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心中的精神领袖。

我总感动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在孔子“三十而立”的时候,开办学堂,广收学徒,肯学便授,走进他的学堂,到处洋溢着融洽的气氛,不远处望到众弟子围坐到老夫子旁,闲情雅致,令人动容。

我总感动于他的“道之以道,齐之以礼”。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各国的人民都受尽了压迫,只是唯有孔子,关心民生,反对刑罚,坚持“道”与“礼”,政者,“正”也;德者,“得”也。孔子真正做到这样,却遇到的只是战火和昏君,但我相信,一切都无法掩盖他的正气和仁义。

我总感动于他的“不亦说乎”,以事事为乐,生活在快乐之中,总是乐以忘忧,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才支撑着他写完自己的一生。

他的执著,他的仁德,他的和乐,走过了两千多年,走到我的心中,带来一句句叮咛。想必孔子就在不远处,隐身在天空中,静坐在香书里,与我心灵相通,携我同行。

我读《论语》,感到心中的一丝升华。我相信我与孔子的缘分会走下去,永不停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谈孔子仁学中的“德”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节欲观已沉淀为中国人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并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是一种内敛的发展方式。然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儒家文化与孔子的思想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为儒家文化经过历朝历代的变更,与孔子原初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出入,在所有儒家经典中最能反映孔子仁学思想的莫过于《论语》,其中出现“仁”的章节多达五十九处,而每次孔子对“仁”的解释又不尽相同。孔子强调士人要积极出仕,担负起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强调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德治。他认为统治者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同时以仁政,富民、利民等政治伦理思想为统治思想。作为一种思想伦理体系,孔子的仁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德”字的使用溯源: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但孔子“德”的含义是什么呢?在孔子的观念中,“闻道”难,“知德”不易。《卫灵公》记载:子曰:“由,知德者鲜矣。”孔子既然说“知德者鲜矣”,可知,孔子是把“德”的范畴当作一个高、难、深的学问看待的。“德”字在《尚书》中频繁出现,至春秋时代使用仍相当普遍。但孔子认为,真正“知德者”很少,这就说明,孔子之所谓“德”与当时该字的普遍使用义有所不同。搞清孔子“德”的使用义,当从“德”字的造字意义和使用含义的变迁谈起。

日子在不经意间流过,人生就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蜕变。人到中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万语千言。“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苦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中年,没有了年轻时的肆无忌惮,却又比老年多了份不甘。人生是一场孤独的跋涉,一个人走,一个人停,一个人流浪;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坚强。磨难是洗礼;伤痛是觉醒。中年之后,渐渐懂得,所谓的天真,总是磨砺不够;所谓的成熟,只是比别人少了一种浅薄。

2015年重庆高考零分作文点评:

作文其实能够给大家宽泛一点的范畴,给大家一个多元的角度,是挺有意思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让人答出不可复制的考卷。本材料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做多维立意:1.乘客角度。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宽容精神。他们停止抱怨,从材料中的美好结局,同学们可从情感性、思辨性入手,做到语言流畅、思维清晰,写出材料的情味道。可以看出,所有的乘客内心都有着一种宽容的“善心”和“爱心”,这是当下社会最需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孔子

你好!

虽然您早已逝世,但您写下的《春秋》是永垂不朽之作。您的弟子写的《论语》,记述了您的行为及作风,那更是万古长青。 wrote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describes your behavior and style, which is even more eternal.

您的命运一生坎坷。虽然曾任职过鲁国的中都宰,但您实施礼制,不到一年,那时的中都地区井然有序。您升迁司空、司寇等职,兼摄相事,参与国政,在鲁国任职四年,鲁国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大为改观,以“小康”文明于各诸侯国。其后,由于受到权臣排挤,您弃官,率领弟子离开了鲁国,周游列国,即使这样,您依然推行“仁政德治”。

您谦虚,儿时父亲去世,但您孝顺您的母亲,我们忻州实验中学有《弟子规》一书,这本书一开始是总叙,然后下来是入则孝,打头“父母呼,应勿缓,行勿懒”,这句话说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孔子您看看吧!如今的社会有几人会这样呢?一个孩子,父母叫他好多遍,他都不肯应一声,何谈父母命,行勿懒?您在入则孝中做到了孝。百善孝为先,但如今社会又怎样呢?

第三个片段是出则悌,也就是您教导人们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人,能够事兄长。可当今社会怎又不是把它踩到脚下呢?

最后一个片段是余力学文,是懂得了孝,讲文明,道德之后,多余的时间才是学习,可是,当今,人们早已不是有余力,则学文,哪个人是有了余力的?

孔子祖先,您看看吧,您的精神,当今的社会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孔子的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2858 字

+ 加入清单

这段话里面的很多句子后世经常被引用,有的甚至化为了成语。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只是经过2500年的演化,部分句子的意思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感觉现在人们引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候,这个“寡”就是被理解为物质“贫乏”、“贫穷”,它暗含的意思就是“如果不均就会不安”。而我理解孔子这里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意思是只要能做到财富比较均衡,不贫富悬殊,国人就能拧成一股绳,即使国家人口不多,对外也能形成力量;还有就是孔子认为只要能人们能各自恪守纲常秩序,国家即使物质贫乏一点,也不会有致命的威胁。

于是我在这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孔子是认识到了财富均衡对于治国的重要性的,而且其价值取向明显也是倾向于均衡。但是在后来的中华帝国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崇尚儒家思想的统治者执行的都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经济制度。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行的是“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其效果就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当然就是贫富悬殊,远离了均衡状态,共同体失去了凝聚力,国民一盘散沙。

为什么造成这种实际执行的政策与其理念的背离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大一统的中国周边几乎没有可与匹敌的对手,这就导致了中国历代精英的“任性”,而且他们的”任性“可以在100年乃至300年的时间里不需要承担后果。所以我甚至认为,清末西方列强打进来的时候中国一盘散沙,这个状态恰恰不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是因为中国的优越——因为当时中国生存状态的优越。庄子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认为“一盘散沙”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相当于“相忘于江湖”——而欧洲在中国那么大的一块地盘上,小国林立且打成一锅粥,他们那些国家的人肯定也想过“相忘于江湖”的生活,但是做不到啊。

我同样认为,欧洲人殖民美洲之前的印第安人也处于一种“相忘于江湖”的生存状态。为什么印第安人后来基本被灭绝了,而中华民族经过百年沉沦之后又昂然崛起了呢?我以为原因有二。其一是印第安人比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更好,更加“相忘于江湖”;其二是中华民族经历过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祖先遗留的大争之世的武器可以帮助子孙脱离死亡之地。这些武器虽然遗忘在库房里2000多年不用,甚至已经生锈了,但最终还是被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上下求索、翻箱倒柜的找了出来。所以老师您说即使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他们也能建立一个新中国,我认为乃是深刻之论。何新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正是由于有了毛泽东,中国才仍然是中国。也正是由于创生了毛泽东,中华文明才再一次向世界最雄辩地证实了它的智慧、辉煌、它的魅力与永恒的生命力!”其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是因为它与中华文化是契合的。

到了毛泽东就更有意思了。他真正实施了平等、均衡的理念,从而把中国打造成了一个“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万里营”的凝聚力极强的国家。但是这种生存状态反过来说就是“相濡以沫”的状态,并不是那么舒适的(如“斗私批修”并不只是针对官僚阶层,而是针对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灵魂开战啊!)。但是随着“相濡以沫”的中国人民取得国家建设的一个个伟大成就,随着国力的强大,事情就一步步的往相反的方向转化。因为这个过程中,在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国防日趋巩固的同时,国内精英阶层也在壮大(如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实现,会产生多少管理精英和技术精英啊!)更要命的是全体人民的“相濡以沫”之心也在消退,而越到后来精英阶层越有足够的财富引诱人民放弃自己的核心权利。于是,一切都无可挽回的向“相忘于江湖”的方向转化了。于是,毛泽东从凝聚中国人“相濡以沫”搞建设的伟大领袖一下子变成了阻碍精英们(还包括被引诱和蒙蔽的人民)奔向“相忘于江湖”美妙生存状态的恶魔——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就这样铸成了。然而,毛泽东不同于历史上其他政治家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伟大的辩证法大师,他洞悉了这一切,并在他的垂暮之年发动“文革”这样亘古未有的运动试图遏制这种转变。

有人说文革失败了。但在我看来,文革并没有失败。说文革失败的人,是因为他们的眼光只是盯住了1976年的军事政变。但是如果我们站得更高一些,在更宏大的历史视野中去考察,就会认识到文革并没有失败。其实就是毛泽东本人也不认为文革能毕其功于一役,他也认为文革只是“演习“。因此我认为,文革只是在当时既定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大地上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或者换一种说法是为人性的善与恶的大对决拉开了序幕。1976年的政变就是资产阶级的战略突袭,同时相应的也开始了无产阶级的战略退却阶段。而毛泽东发动的文革(以及之前的土地革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革命及经济和国防建设成果)为日后无产阶级的战略退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无产阶级如抗战时期的中国抵抗力量一样,没有被彻底消灭(毕竟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正式改旗易帜,因此就不能说已经被彻底消灭了),能够以空间换时间,节节后退,逐次抵抗,不断的熬时间:熬到苏联解体、熬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熬到薄熙来被打入大牢,熬到习近平上台主政,最终熬到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在我看来,这场大对决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有两个标志:在国际层面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1840年以后中国所有的重大事件都不再自外于世界,而是都与国际大环境紧密相关),在国内层面就是薄熙来被打入大牢以及几乎同时发生的习近平上台主政。毛泽东开拓的回旋空间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新自由主义的全部恶果(亦即人性之恶泛滥的恶果)在中国演了一个遍,中国还能保持大体的稳定。这就为人性善的回归赢得了时间,也积蓄了力量。而且文革还有一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就是它为人民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进行了理论准备和人才储备,而且也在亿万人民心中埋下了善因萌发的种子。

还有如“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的意思是既然把远方的人们招来了,政府就要采取措施让他们安心的居住下来。但是现在的意思变成了“既然到了那个地方,就要随遇而安,就要把心安顿下来”。

而“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当然不能说不对,但是我觉得儒家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喜欢把文武这两手对立起来。其实没有武备作为后盾的文德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一定要生硬的将二者割裂开来,在我看来,要么是出于愚蠢,要么是因为虚伪。

后来的成语“祸起萧墙”应该就是从“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演化而来的吧?这说明了一个团体、一个国家把内部利益关系摆平、理顺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不可能从外部被征服,只可能因内乱被摧毁。苏联殷鉴不远。

至于冉有说的“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姑且不说季氏这样想的对错,但是后世那些最厉害的皇帝很多不仅是这样想,而且是这样做的。如汉武帝的击匈奴,唐太宗的征高丽,明太祖的诛戮功臣、康熙皇帝的削藩等等。还有,毛泽东发动文革,是不是也是有这样的考虑呢?

论语的上面这段话我记得中学时是学过的,其内涵、容量确实是很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和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是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眼中的孔子小学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里评价圣人,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不会计较。可我绝对不是在孔子背后戳脊椎啊!您老人家千千万万不要梦里找我……今天我在天桥中央站了好久,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大家都有要紧事似的,各个行色匆忙。 可怜的人啊,你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吗? 每个人出生时都光着屁屁,现在 却狠不得用数张面具包裹自己。

又是一阵堵车,我突然想起了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游说时他坐的什么车呢?条件好了也就是快马加好车夫。也许他的马听懂得欣赏诗歌,马夫兴许还会玩弄个古典打击乐。谁让孔先生的嘴能说会道,马听得多了都知道不上进很没面子。

每天孔子早早的起床,抹些盐在牙齿上,利于预防口臭,以便听者受益。事实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食宿在路途中。这样他必然会象鲁迅所言“他一定有胃病”。古代没有马路,道路坎坷,吃完饭就颠簸必然会得胃病,只可惜当时没有马丁宁,科学也见证了他的死因的确与胃病恶化有关。平时按时吃饭的确很重要。我看大家饮食规律的没几个。居然还有经常黑白颠倒的。一定要注意啊。

孔子根本没有想过做圣人,他只想国民以礼相待,过上共产主义的日子。只怪他思想太超前,一不小心成了至圣。亚圣孟子的偶像就是孔子。虽然当时没有模仿秀,但孟子也以惊人的毅力走过了偶像的人生之路。顺便发扬了一下自己的风格,与孔子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看来选对了人生方向对以后的发展极为有益呀。 看孟子发展的多好,这就提醒我们只选对的 ,不选贵的。有些东西对你不一定有用,花钱报一堆学习班上的不少,没用!

之后我离开天桥,去了老地方KFC。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见面了。我经常在那里看书。看看手里的果汁,想想我可以做平稳的汽车,可以上网和朋友分享一天的快乐,真的没什么好羡慕孔子的。他应该很嫉妒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至圣孔子老先生:

您好!

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来自g 年的初中生g ,我很崇敬您,因为您是圣人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噢,对了,我要告诉您一件大喜事。知道吗?您的弟子还有您的再传弟子根据您和您的弟子的`言行编纂一本书,叫做《论语》。至今还在几万学生中流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样的语句,我们初中学生都知道。您和您的弟子的言论是世间的道理,是阐述人与人的言行。比如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让我明白了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当老师了。再比如:仁、义、礼、智、,温、良、恭、俭、让。就让我思考了好久,比如信,做人要讲信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说话要言而有信。

人们说您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您的言论广为传诵。是的,您的话的确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句话为“一半论语治天下”影响可是很大的。

您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永远崇敬您。

孔子老先生,您多会儿能抽个空来光顾一下公元g 的中华路小学 ,到我们学校来吧,我会给您将更多故事。

__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

您好!很高兴能够给您写一封,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高兴。不知该怎样称呼您呢?您是那么的知识渊博,让人和蔼可亲。所以请允许我叫你一声“孔爷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话是多么的熟悉啊!如果没有您,哪里还有这样的名句?如果没有您,哪里还会有以“仁”为本的己想?如果没有您,那谁还能当我最恭敬的历史人物呢?

“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从您身上,我也学到了非常多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

春秋时代,您被人们尊为“圣人”,相传有弟子三千多人,您是多么受人民爱戴。您学识渊博,大家有问题都会向您请教,但是您仍然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您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您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虽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但您却答道:“有事必问,有什么不对?”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啊!

还有一次,您的弟子问道:“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字’”,您说到:“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您的身上,真的还有许多我们没有发现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啊!

一个外国人曾经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这说的榜样不就是您吗?不!您给我们带来的是无敌的教诲啊!

现在,您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您的“儒家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无数代人。

尊敬的“孔子爷爷”,您永远受到我们大家的敬重,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最后,愿天堂的您一路好走。

永远敬重您的一位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孔子隐退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一批诺贝尔得主开会讨论,得出了21世纪人类的生存必须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结论,这在别人看来似乎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但我想说的是,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最起码并非全部正确。

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但在创立之初,就不被任何统治者所认同和接受。而后来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是因为它已有了新的发展。所以说,今日它不被推崇的原因何,可想而知。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时代潮流:顺则昌、逆则亡。“安能以孔子之是非,辨是非?”明清时期,我们的先辈们就已提出反儒学的主张。而现如今,“蒜你狠”、“糖高宗”、“涨”的冲击力为何应声而起?这无非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吧。这些新名词,既短小幽默,又能客观反映社会现实,起到讽刺、警醒世人,如此看来,顺应时代,又有何不可?

假使21世纪的我们都学习孔子思想,人人学习礼教,那是否还要见到长辈们就下跪叩首,见人就揖手问好?其结果显而易见。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理早已不适合现代社会。从汉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满清,山河破碎,割地赔款,这难道不是孔子之罪吗?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不断解放,而我国却陈守儒学正统,又怎会不落后?

反观今日,社会交往频繁,各种思想互相激荡,推动着世界不断前进。洋式商品有何不可,难道你可以否认日本的动漫、韩国的服饰、德国的制造零件、美国的汽车……?这一系列的东西不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吗?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日,我们昂首走在世界的前沿,我们失去自我了吗?没有!中华文化正以其特有的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地汲取优秀的文化充实自我。

诚然,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也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但你可曾想过,正是因孔子的隐君,鲁迅的退出,才使得我们的中华文化得以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丰富完善自我,所以我认为:孔子应隐居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说时间会淡化一切,是的,事物难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想必其中定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于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仁义礼智信的说学。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现代人教于贯彻的启发式教育。读罢孔孟论学习,你不难发现,孔子对学习方法的研究是如此透彻。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小便熟知这一句话,每次读都会有心得体会,这又不难免想起孔子那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从师矣。

孔子可唯是真正的大师,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相传孔子的学生有三千人,出了名好的便是那七十二人。有人说事迹说明不了什么,那你就读读他的格言,他的名句,句句是精言,道道是哲理。

文化是民族的根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现实感受。文化是民族的魂守护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家园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准则。孔子留下来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永远也摄取不完的,学之精通,用之精通,方可成天下事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