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精选20篇

又一次观看《2024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不变的除了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和一段段感人的事迹还有一颗依旧因感动而潮湿的心,那些人那些事像一串曼妙的音符久久涤荡在心间,同时也洗涤着心灵,还原最初的色彩。那么你知道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4观看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3145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18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18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全文共 393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了BBC的全三集纪录片《BBC:中国老师来了》,感触良多。纪录片的英文名字叫《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它讲的是中国的5位老师到英国的一所顶级中学教九年级的学生(相当于中国的初三),为期一个月,然后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学生一起考试,比较成绩。那 5位老师都是中国老师的精英,他们平时用英语教学,教的中国学生成绩极高,按其中一位老师的说法是“九成学生能得到优秀甚至满分”,同时老师们进取心和荣誉感十足,他们极力想证明中式教育的优越性,当教学遇到困难时,有老师在私下场合甚至急哭了。不过这批中国的精英老师在英国碰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折射出我们两国文化和人才的差异。

纪录片中的中式教育方法大部分我都经历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一点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反而我对英式教育和英国学生对中式教育的反应有点惊讶,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是这样学过来的啊,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想法和不适应呢。

下面我把纪录片中提到的一些不同点列一下:中式教育需要做早操,这是锻炼集体意识的好方法,貌似英国中学的校长和学生还蛮喜欢的。中国课堂的学生非常多,这次实验是选了50个学生组成一个班,而英国班级一般不会超过30个人,英国学生对50个人的班级很震惊,我心里想哥上学时一个班70多个人岂不要吓死你们。

对于这么多学生,中式教育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法,中国老师基本上是在讲台上讲讲讲,为此校长觉得不可思议,对那些跟不上进度,打哈欠的同学深表同情。而英式教育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老师讲的更少,更多是小组讨论和与老师交流中学习知识。英国的小伙伴们第一天上中式的课就有点吃不消了,首先是上学时间长,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一天下来小公举小绅士们就累成狗了。另外老师们讲的快,像片中的邹老师讲三角函数只花了差不多15分钟,班级上最好的学生也听不懂,大家心更累了。不过让人感动的是听不懂三角函数的几位好学生课后一起去找以前的数学老师补习,可见英国师生关系的融洽。

对待中式教育的“填鸭模式”,不同的英国学生有不同说法:“我觉得她认为我们是机器人,我们能吸收她给我们的全部知识,然后就能得全优,光从黑板上抄下知识点并不能让我真正学会。”“她很容易失去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课上只是单纯地抄她的板书,这真的很无聊。”“我觉得她教得非常好,她说的每句话我都能听懂,博航特的课上我们不太会这样,因为。。。”“是啊。我也不知道。。。有一节课她在教平衡概念,但我们两个之前都不懂,而现在,我们立刻就懂了,因为她教的更清楚明白。”可见,像这种高强度的知识灌输,更适合那些注意力集中,愿意吸收知识的好学生,而另外一些喜欢主动思考,抗拒硬塞知识的学生就非常反感这种教学方式了。乔什说:“平时,我学习很用功,但在中式学校里,我却完全不会用功,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我总想反抗,我要与众不同。。。在博航特里,在社会教育中,老师鼓励同学有自己的观点,而中式学校却不是这样,学生要一直抄写,这就是典型的中国课堂。学生会被告知一些事实是正确的,因为这些都是更有权威的人说的。比如老师,校长,或者是政府,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就像是流水线作业,创造了很聪明的学生,他们有共同的工作理念,我觉得这种模式是有市场的,但我不确定英国是否适合这种模式。我知道如果我能认真上课和复习,肯定能得到很高的分数,但我不会那么做,因为我觉得这不健康,这不是我想要的。”其实中国老师自身也不是全面接受这种流水线的教学方式,他们在镜头里也说到:“在中国,个性化是不被提倡的,我们为了国家而奋斗,我觉得这很好,英国也需要这个,需要这种力量,需要这种团结。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中式教育可能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自由,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在中国,我希望教育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潜力。”

中国学生跟英国学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老师及家长们的权威在英国大大削弱,中国老师常用的“眼神执法”和“罚站”不管用了,英国学生觉得罚站比较滑稽,而不是丢脸。老师的话,他们也不是无条件接受,而是挑战和质疑它。由于感到中式教育的无聊和不适应,课堂纪律越来越差,刚开始学生是在课堂上说话聊天,最后以至于逃课,上课喝茶都出现了。在中式教育行将崩溃的三周实验后,老师们想到最后一招,召开家长会,请求家长们的配合和对学生的鞭策。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家长们都很感动,有家长甚至邀请老师去喝一杯,顺便讨论下回去怎么训斥孩子。最后一周,在各种压力和鼓励的促使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纪律明显好转,而中式教育的超长在校时间也发挥了作用(差不多是英式教育的两倍),老师和学生们全力以赴,迎接最后的期末考试。纪律,刻苦努力,以及竞争的教育方法是中式教育的三个法宝。纪律和刻苦努力不用多说,英国学生在某些时候也能做到,但强调与别人竞争的教育方法着实让最优秀的学生都偶尔崩溃。

14岁的菲利帕是中式学校里表现优异的学生之一,就是传说中的“学霸”。不过她在体育课上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将两公斤的实心球扔过及格线,最后她哭了起来,英国老师尝试安慰她,她哭哭啼啼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在乎及不及格,我只是觉得很糟糕,就像。。。,我觉得整天跟别人比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同学们带菲利帕去喝点东西冷静一下。当学生走后,英国老师忍不住伤心的流下泪,她说:“这真的很打击我,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上体育课,中式教育方式尽管很有效率,但他们都认识到竭尽全力也不能做好,让他们考试及格,这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如果不及格,他们就有挫败感。看到学生为此这么伤心,我真的很痛心!”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自中学以来每周的测试和紧绷的神经,考试时紧绷的神经有时甚至妨碍了我的思考,尤其是碰到难题没有头绪时,脑袋就不自觉地想些杂七杂八的事转移注意力,那时考试就是一种煎熬。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升入大学,放松一下。中式教育一方面是有效率的,它将知识成体系地灌输给学生,它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让每个人都感到充满挑战。但另一方面中式教育又是效率低下的,每个人都要被强迫学习超长的时间,学习一些永远不会用到的边角知识,只为未来的考试能多提高两分。很多人在多年的学习后,不但没有养成主动发现,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反而形成惰于思考,迷信权威的思维习惯。而主动思考,探索未知的能力是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在培养人的效率上,中式教育能说得上高吗?我在学生时代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但我也有英国学生的苦恼,老师讲的好枯燥,思想一不小心就开小差,虽然眼睛盯着黑板,但脑袋想着别处。

上了大学,这种情况更严重,学习压力小了,老师讲的更枯燥了(本人学的物理),经常一节课下来,只是听懂只言片语,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每次只有到考前一段时间,突击看下书,然后勉强及格,这种突击学习教会了我一些自学的方法,但毕竟时间有限,应付差事而已。多年下来,我有点后悔自己为啥不索性抛开老师的灌输,自己看书,与同学讨论学习,那样起码不会那么有挫败感。不过现在想想容易,那时要那样做,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我在中学是没有学会的。英式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落后于中式教育,节目开始就指出英国要比中国同龄学生普遍落后三年的课程学习。但这种进度的落后未尝不是一个好事。博格特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有一个非常英式的传统,鼓励自我发现。在科学课上,学生们自己做着实验,英国科学老师说:“我们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解决方法,因为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找出正确方法。即使我们给一些指导,他们仍然会犯错,这才是科学的真谛。不断犯错,不断纠正,然后找出正确的方法。”探索的过程需要时间,它也许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知识,但肯定能提高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追根求源的科学精神。英式教育较少的学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交更多有趣的朋友。有位英国小MM说:“我太想念我的社交生活了,就好像。。。,在学校认识的人,就是我所有的朋友了。就是这样,没时间在学校外面交朋友,甚至都没有什么时间见自己的家人。”这个我也是感同身受,直到现在,我也没找到对什么有持久的兴趣,当时大学选专业,我的高考分数还比较高,但真不知道选什么好,最后竟然想着我高中物理比较好,就去上个物理专业吧。

而社交生活,在高中前,更是少的可怜,以致现在跟中学同学聚会,都很难想起中学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纪录片的最后,考试成绩出来了,中国老师也要离开学校了,英国学生个个泪眼婆娑,与中国老师依依不舍,他们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也想到之前军训完与教官离别的情形,当时我们军训也是一个月,训练极其严格,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8—9点,整天累的像个狗一样,我当时就有个念头,如果这样搞一年,哥就不读了。最后一个月过来,教官真要走时,还是挺舍不得的感觉,毕竟朝夕相处,为同一个目标奋斗过。所以不要看着英国学生哭鼻子,就以为中式教育把他们驯服了,他们只是把这个教学实验当成宝贵的经历,真要他们一直在中式学校试试。中式学校严格的训练既消磨了我们的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们的毅力,教会了我们坚持的力量。可惜的是这些更多来自外界环境的压力,而不是出自我们内心的选择,所以大多数人在环境轻松的大学沉沦了,包括我。在我的理想中,是以西方教育为主体,以小班教学,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我发现,提出不同观点为主。同时也参考中式教育,给一些学生更高的目标和压力,让他们在感兴趣的学科更上一层楼,毕竟真正有意义的事都不会那么简单。最后到底是哪种教育的学生获得成绩上的优胜呢,小二哥就不在此透露了,其实输赢真不重要,你看看片子就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党员

全文共 139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将至之际,__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对扶贫一线的_市_村驻村干部_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刚慰问完贫困户回到家中休假的他了解到这次_的严峻性后,一下子纠心了起来,看着身旁身患_病的老父亲和一旁玩耍刚满一岁的儿子,心挂乡亲们安危的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第一时间返回村里开展_防控工作。

身为退休干部的父亲虽然疾病缠身,但十分支持儿子的工作。_与外出的妻子电话联系后说明情况也取获得了支持,由于妻子是党员干部,接下来必定也会忙于_防控工作,他和在厨房忙活的母亲沟通后,把这个家交给了年迈的老母亲。在这本该尽孝的时候,不能在家中照顾好两老,还要把家里的担子压到母亲身上,此时,_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知道全家人都支持着他,村里的群众需要他,_面前无小家,生命重于泰山,他毅然返回村里。

从扶贫人变防卫士——守护群众安康。回到村后,_立即依托“户户入、入户户”网格化管理基础,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逐一明确责任,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_防控网络,摸排村民_户_人。根据_防控需要,实行_排查岗、医疗服务岗、宣传引导岗、设卡值守岗、后勤服务岗“五岗联动”,为_村村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安全防护墙。

他带头给不理解的_防控工作重要性的乡亲讲解_形势,做思想工作,让乡亲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由于村里人手不足,他还主动参与卡点值守、张贴宣传标语、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工作,忙得经常是一碗泡面匆匆解决一餐后,又继续开展工作,甚少休息。

“这位_,经常过来嘘寒问暖,帮我们购买生活必需品,真的是太贴心了,为他点赞。”_村从武汉返乡的学生不无感动地说道。年前,_村有_名从湖北武汉回来的重点人员,经排查发现后都进行了居家观察隔离,在这谈“武”色变的时候,_不单主动请缨对武汉回乡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排查的时候他还身先士卒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登记和了解具体情况。这些事情,_都不敢与家人说起,生怕他们知道后担心。但关键时刻,_并没有考虑太多,他说:“_当前,谁都不能后撤。”

奋战扶贫战场——守护扶贫成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和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这个关键时期,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驻村干部均坚守在最前线,一手抓防_防控,另一手抓脱贫攻坚,两手都不可放松,两手都要硬。

因受_影响,贫困户家_出现滞销情况,这让身为驻村队员的_立即紧张了起来,他想,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不能让扶贫成果脱色。为了帮贫困户解决滞销问题,_马上一边四处打听寻求销售渠道,一边及时将贫困户滞销_万斤_的信息反映到有关职能部门,以求火速援助。他希望有需要的企业或个人,能在了解消息后,伸出援助之手,帮_村的乡亲们一把。

“你们家里最近有出去打工的计划吗?如果有的话我帮你登记一下信息。”“大叔,这份工作不错,就在我们市里,如果有兴趣的话联系我。”……一声声问候,一声声温馨嘱咐,让_村的村民倍感踏实,觉得这个冬天正逐渐“雪融草青”。近日,_又忙于登记村里闲置劳动力,竭力解决因受_影响产生的村民务工难题。他把_市_年春风行动暨春季线上招聘活动等搜集到的企业用工需求都罗列出来,让村民们自主选择合适的岗位应聘,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助力复工。

防_战中不掉队,扶贫路上不缺位,是众多驻村工作队员的真实写照。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_没能与家人好好团聚,却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了整个_村里的乡亲们,以平凡的举动书写了一名驻村干部的_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写一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我原本以为是历史纪录片,便失去了兴趣。第二天,我去同学家玩,我看见我同学在看视频。我就问她这是什么片子,她说:“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啊!”我心想:什么这不是历史纪录片吗?还那么好看,回家可以去看看。

在这本纪录片中,那些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让我印象深刻。诚意面对食物,精心烹饪,然后有感情地把菜端上桌子,给心爱的人,这是厨房和美食的秘密。一位澳门76岁老阿婆和老伴儿做了50年虾酱,老伴儿去世了,老阿婆自己默默制作虾酱,食物里满是对老伴儿的怀念。其实,这就是节目想告诉我们的,有感情的东西才是美食。

在本片中,最让我喜欢的美食是兰州拉面。兰州拉面,我吃过,在我去兰州游玩时吃的。现在还记得那一碗面,在一个粗瓷大碗里,满满的汤和面,上面漂着辣椒油,几片青萝卜,一小撮绿绿的香菜和蒜苗,里面还有手指肚大小的牛肉丁,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每一道美食背后,都包含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关于食物朴素而精彩的故事,通过美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筑梦中国观后感篇

全文共 3322 字

+ 加入清单

为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并于6月30日至7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该片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七个部分,运用大量的实物和图片资料,真实地反映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筑梦中国》带领我们重温历史,洗礼心灵,坚定信念。纪录片以回顾历史的形式为我们重新展现了那个峥嵘岁月,其目的就是要人们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共产党人作为筑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铭记历史,始终以崇高信仰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经常要回顾一下心路历程,时刻牢记向党旗庄重宣誓时的宗旨,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做到未当领导干部时,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始终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考验挑战面前无所畏惧,关键时候有作为,敢担当。

《筑梦中国》告诉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紧定步伐,对党忠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志之士通过变法和革命对救国救民之路进行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求索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在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革命才换来了一丝曙光。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此后的90多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倒了“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努力中,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又阐述了伟大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它凝聚和寄托着几代人的宿愿,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筑梦中国》激励我们要稳步发展经济,奋发前行,齐心筑梦。19世界末期,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我们迎来了工业大发展的转机。但是,当时的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是容不得民族实业发展壮大的。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重新受到压制,张謇等创办的民族工业不断衰退,使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工业革命被迫“夭折”。可以说,内忧外患之时没有丝毫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两个百年”的目标指日可待。但是,某些国家嫉妒中国的迅速发展,害怕崛起的中国会撼动其霸权地位、触碰其既得利益,就极力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来进行诬陷,还强加干涉中国领土和主权问题,在地区事务上煽风点火,有意掀起“波澜”,其目的就是想打乱中国发展步伐,阻碍中国现代化实现进程。局势越是复杂,就越是要静下心来搞好改革和发展,就越是要壮大自己实力,不给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在采取政治手段解决台海、南海,东海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要防范和警惕某些国家的阴谋,要静下心来搞好发展,保障政治稳定。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为此努力奋斗,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幸福,每个人的权利得到更充分的实现。

在这个“圆梦”的征程上,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教活动要求,坚持“忠”字当头,“廉”字托底,以严正己、以实导行,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和“廉政”于一体,努力争做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坚持做到:

一要强思想、坚信念,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政治品格。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下,永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坚定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既能立足平凡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又可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

二要守规矩、重品行,始终做到个人干净。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党员干部要淡化为官心态、摒弃特权思想,心中要有法律和纪律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个人和家庭的“情感线”,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扰、不为权所迷,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树立起慎独慎微的自律、勤于自省的审慎、严守纪律的敬畏、勤修党性的觉悟,把做官当成做事、把行权当成履责。个人干净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要“三省吾身”,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坚守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

三要明责任、重实干,始终做到敢于担当。敢于担当 ,是党员干部为官的素质。无论职务大小,党员干部都必须始终牢记“干事”是天职,“担当”是使命,要有舍我其谁的气概,有敢为敢当的精神,有善做善成的本领,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深入一线狠抓落实、在履责担当中融入群众,始终保持发愤图强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既敢于担当、勤于担当,又善于担当。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风险更大、难题更为集中的挑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充分发扬 “拧毛巾”精神。“拧毛巾”永远可以再拧出一滴水,凡事都要做好,但我们要追求再做好一点,这就是关键的那滴水,就是我们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的一种工作态度。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有必要树立“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一竿子插到底”不是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揽着干,而是要抓住问题的“牛鼻子”,抓住问题的关键,要一级一级把责任落实到人,一层一层把压力传导到最底层,要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落实。但层层落实不等于层层安排,那种“安排下去了事,过程无人汇报,效果无人问津”的做派,那种一批了之、一讲了之、一开会了之、一发文了之的做法,同样是官僚主义表现。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包括项目落实,都应明确各个环节和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形成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这样事情才能解决、工作才能推进。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自觉消除私心杂念,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要有无私情怀,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把宗旨深深烙在“心”里,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绝不能打着“公”字的旗号谋私利之实。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要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观察分析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干工作,靠实招实干实绩树形象、聚民心、促发展。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深入群众,摸实情、听真话、解难题。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工作,真正做到敬业、勤业、精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妈妈》是一部史诗,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一个阐述爱的舞蹈,这种至高无上的爱称之为大爱,它摒弃了仇恨,抹平了悲伤,跨越了国界。

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的反映描绘出了中国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最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中国妈妈》,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一,憎恨

一群衣着简朴的中国妈妈弓着腰,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向所指的同一个方向迸发尖锐的控诉和撕心裂肺的呐喊,控诉日军滔天罪行令人发指,这样的血海深仇无法宽恕,不能原谅,不共戴天!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二,接纳

音乐嘎然而止,人群中出现一个穿日本和服的小女孩,她蜷缩着身体蹲在地上,怯懦而可怜!然而,她是侵华日军的孩子,她的和服上还沾着中国人的血,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对于饱受家园洗劫、亲人被杀戮的中国(河蟹)母亲来说,能向仇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这些孩子超越仇恨的亲情和关爱,已经超出了常人范畴,实在很难做到!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中国母亲是善良与母爱的代表,这样的母爱称之为大爱,是跨越国界、化解仇恨的旷世情怀!

三,养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当养育遗孤孩子时,中国妈妈表现出的那种真情流露及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在寒冷的冬天,母亲们插秧、割草,在田间辛勤劳作,同时也忘不了对自己“女儿”嘘寒问暖。妈妈将孩子的手捂在怀中取暖,而自己却被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不言而喻,无关国界,这是真正的“大爱”。此时,当年的异国小儿郎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姑娘了,她的活泼与懂事,让中国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联想到妈妈辛勤劳作,抚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憎恨与母爱的矛盾碰撞,母性的伟大瞬间体现。尤其是那几句歌词“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女儿”一把抱住正在地里劳作的母亲,由于常年劳作含辛茹苦的养育,母亲的手磨出了层层老茧,“女儿”把妈妈的手紧紧贴在自己脸上,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溢于言表,接着,“女儿”弯下腰,模仿母亲的动作开始为母亲分担劳苦,以求回报深沉的母爱。这一刻观者饱蘸泪水,妈妈也欣慰地潸然泪下: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接着,家喻户晓的东北民歌《摇篮曲》的旋律响起,旋律如泣如诉,悠扬感伤,轻柔的音乐让人回想起童年的往事,还有妈妈温暖的怀抱。

四,送行

然而,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就这样让孩子留下,白发苍苍的妈妈弯着背,一步一步蹒跚着步子拿出了当年的和服,告诉她当年的身世。女儿终将离去,离开这片养育她的厚实而深情的土壤,回到那个生下她却未能抚养她的陌生的国度。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她不舍,她心痛,那是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啊,是她的儿啊。谁能体会她的心疼与无奈,在送行时,突然,女孩一个转身,回奔到妈妈身边,紧紧抱住妈妈双腿不忍离去,此刻别离让所有妈妈怆然泪下。母亲、孩子的恋恋不舍,让人为之动容。漫天大雪中,亲手抚养日本鬼子遗孤的善良的中国妈妈依然在痴痴地守望,守望那个曾喊过“地里站着的是我娘”的女儿。母亲长久凝望的身影,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最让我感动的是徐立平。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星移物换一甲子,戈壁渐开新天地。在_到来之际,我们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十个生日,并向天山南北各民族兄弟姐妹和所有为新疆稳定繁荣作出贡献的人们致以节日祝贺与美好祝福。

60年风雨砥砺,60年胼手胝足,新疆经济总量从1955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200多亿元,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都发生历史性变化,公路、铁路、航空快速发展,建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和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今日新疆,经济社会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今非昔比,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60年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成功实践。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新疆才有发展进步的今天,才有稳定繁荣的明天。

现在,新疆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历史机遇。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关键就看能不能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紧紧抓住民族团结这个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国梦上来,各民族就会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就有了最有力的支撑。

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就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坚持就业第一,坚持教育优先,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坚持对口援疆的国家战略,齐心协力,稳疆安疆,就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看地理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内容概要:本书通过中外对比和区域对比,运用案例和图表,简明地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地域差异。素材取自地理、景观、规划、房地产专业研究生班的教案。可供上述专业选作教科书或参考读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领域和海内外人士选作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读物……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读后感,本书是经他人推荐购买,为第三版。改版之后对许多处尤其是建筑部分的内容增加不少。此书举例翔实、旁征博引。与一般关于文化地理的教学书籍不同,其切入点和角度非常具有吸引性。对初次接触文化地理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读物。当然如果是作为研究学者,此书则在学术理论深度上显得不足。尤其是文化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刻人文原因分析稍显不足。虽然此书标榜为教学用书,但个人觉得此书总体而言,是一部的入门级读物,如何作为社会科学的一般读物可能更有市场……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的读后感,这是一本非常凝练、概括、点到为止的读本,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时间、空间,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比较,给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并通过各个载体,语言、文字、姓氏、服饰、建筑、园林、绘画、音乐、戏曲、饮食等等,从形象和抽象两方面来反映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文化与我们如今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并不违背,相反具有辅助和推动的作用。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底子打好打坚实了,才有能力去辨别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外来文化对我们是有利的,才能用批判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通过此书,使我更加坚定了以往的选择,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和景仰。原先我更多的是根据心的指引来选择阅读的范围,与此书作了比较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我喜欢中国传统的很多方面,如服饰、建筑、园林、戏曲、国画等等,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沉迷于古建筑与园林,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许多本源的东西,甚至觉着自己要往建筑这方面发展了;又有一段时间特钟情于各地方戏曲,京剧脸谱,唱念做打,生旦净丑,秦腔、梆子、越剧、昆曲等等,每到周末便全情投入的了解学习;还有一段时间对于方块字的起源和传承又有了兴趣。总之,这些阶段性的学习与兴趣没,让我一次次领略本民族文化的精彩纷呈,同时也看到它的部分局限性,通过哲学读本的解析,能够正确地对待。但是更应该明确的是,对于自由的文化应该有敬畏之心,它是无数先贤和百姓的共同结晶,我们作为他们的继承者怎能忘却怎能鄙薄。综合的了解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作深入的挖掘探索思考,必能对我们的灵魂、躯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工匠精神铸就高超技艺,

三十载风雨磨练铁的意志。

怀揣满腔的热忱,用双手托起患者低垂的头,

梁益建,男,主任医师,骨科硕士、神经病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骨科主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1986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入围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他被称之为神医,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也是患者心目中的"脊柱侧弯的男天使"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平庸的医者,是医人,是尽力为病人减轻痛苦。

而大医精诚,是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他以心为灯,愿作患者的守护天使。平庸的医者,是医人,是尽力为病人减轻痛苦。而大医精诚,是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多少个日夜为病人之痛而辗转反侧仿佛痛在他心。多少里路途为病人之急而奔波劳累仿佛急在他身。

他,是无数个驼背患者的筑梦者,给予他们端正的脊梁与逐梦的希望。

医生,是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职业。你们是感动的支点,曾经艰难险阻,仍对生命负责,你们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只有爱心能促使你去做一个更好的医生”

作为该专业的医者,梁益建是病人公认的“善人”。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除了经常向医院申请减免患者就治费用外,还常常帮助拿不出钱来的患者筹钱。

对于梁医生而言,医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治好更多人的信仰。他让患者重生,挺直脊梁直面梦想。

他是我们的骄傲

他是那么的善良,是那么的谦和

得知梁益建入围“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后,护士长陈澜第一时间就把消息发布到了科室微信群和个人朋友圈。“这是梁主任的荣誉,也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的荣誉。”陈澜的声音里透着笑。

这几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可谓“全体动员”,“不只是我们科室,普外、脑外、神经内等科室的主任、护士长,都在转发梁主任入围的消息,发动身边人投票。”不过,梁益建本人依旧是查房、调支架、做手术,没有什么变化,“他从没提过自己入围的事情。”

这几天,有108人的“天自己的朋友圈里。”作为“天线宝宝”的音乐老师,龙音音从群里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点开链接投了票,“梁主任确实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我应该向他学习。”

市民说:这位医生有医术更有医德

市民张燕说:“自己有位朋友是脊柱畸形患者,他渴求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身高,四处求医但屡屡碰壁,即便有医院愿意收治,治疗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眼见着这位朋友艰难的求医过程,张燕非常理解脊柱畸形患者内心经受的煎熬。“那是一种渴望治愈,又不得不放弃治疗机会的矛盾心理。当我把关于梁医生的报道讲给这位朋友听时,30岁的小伙子流泪了。”张燕说,自己虽然与梁医生素不相识,但被他想方设法救助病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了。

他带给我们的领悟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是梁益建医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值得尊敬的医者的仁心。我们为他而感动,更希望医生与患者之间能够更加的和谐友爱。医生自是希望患者能够好起来的,他们每天或许会因为能力不足而自责内疚,不得不去面对死亡。似乎看上去已经麻木了,可表面上的冷漠并不代表他们的心就这样熄灭了。他们仍然坚持着,为医学事业更进一步而奉献着自己,甚至是到了生命尽头却又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以供医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1870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看的很激动,不是因为上过新东方,不是因为经历相似,而是因为唤醒那个时代自己的记忆。

经历过崇洋媚外,经历过外国梦的幻灭,经历过好胜的失败,经历过谁都不是的折磨,走到今天,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就够了。

影片描述了三个胜利:

1、自己对他人的胜利--三个主人公开始都是向往着他人设定的梦想或标准,最终实现的都是自己的梦想和标准。

从学习别人开始,超越别人;从说yes开始,学会了no;从输了自己开始,到赢了自己;最终的胜利,其实不是成名,不是上市,甚至不是合伙,而是剥开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接受自己的失败,坦然地做自己喜欢的,玩出自己的风格。

2、中国对美国的胜利--新梦想的成功其实是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化的成功,也凸显了两国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集体文明,美国是个人文明。中国是群众文化,美国是精英文化。中国文化的优势是复制--这也是美国人看不起中国的地方:拷贝仿造;美国文化的优势是创新--这也是中国人崇拜美国的地方:英雄奇迹。

但是还

有另外一面:在中国复制的文化中,体现着一种生存的平等:一群人可以从一个人的成功中获取梦想与经验,人类的成功在这里被最大程度的共享与传播,这背后深层的精神理念其实是共产主义式的分享:在集体的利益面前,牺牲个人的利益。而在美国的创新文化中,体现着天生的不平等:极少数天赋突出的人成了英雄,而一大批天资平庸的人甚至都不敢再有梦想,因为成功既然与天分有关,那么对于普通人,人生简直是生而绝望的。这精英文化的背后,其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多数人服从少数人的理念。

信息技术为世界带来的革命是共享的革命,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国家的产权保护其实代表了落后的生产力。我们都崇拜英雄,美国盛产英雄,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都能创造让世界震惊的科学技术产品。但是,英雄,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文化定义了,复制的不是英雄。所以,这种文化,永远只能传播给少数人。但是中国这种拷贝的文化却是包罗万象的,甚至连这种精英文化也一股脑地在拷贝过来。我们在美国电影里看到的很理想的积极、平等、创新与奋斗,其实在美国对大多数人而言也只是理想,但是现在已经潜移默化成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行为理念。虽然我们的行为还

有差距,但是我们在飞速的成长,过去在国外吐痰是中国人的标志,现在在国外买名牌成了中国人的标志--如同电影中新梦想的上市,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就像成东青对波诺先生讲的,我们已经在改变了,可你们还

陷在过去中看不见现实。中国的文化的确毁了少数英雄,但是能够被毁的英雄也注定迟早被湮没。但是中国文化更造就了千千万万个笨鸟的成功,造就了普通人的成功和勤劳朴实的成功。美国文化是强者文化,你赢了你才有资格说话;中国的文化是弱者的文化,中国站起来,是因为团结了大多数--大多数总是弱者。从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可以看到,它的胜利在于集体文化与个人文化的平衡--大多数人的声音总是最强大的,同时最有影响力的个人也是最精英的。

中美文化的对决,取决于谁能先学会对手的优势。集体文化要吸收个人文化的优势,关键在于释放一直被压抑的自我。释放集体文化中压抑的个人意识就像释放人被压抑的本能一样,虽然艰难,一旦释放能量巨大。个人文化要吸收集体文化的优势,关键在于抑制被放大的自我,而关注大多数人的需要--一粒种子死了,才能有千万颗种子长出来。但是在英雄主义中,这种抑制是很难的,因为这可能要牺牲作为多数人梦想的少数英雄的光环。其实东西方目前要做的,都是打破自我的限制,东方需要打破的是外界给的限制,西方需要打破的是内在膨胀的EGO限制。谁战胜了自己,谁就赢了世界。依我看,前者更容易些,中国的希望更大些。

3、领导对专家的胜利--领导者是让别人更强的人,而专家是让自己更强的人,当然,他们测成功都需要战胜自我。

刚好上周末邀请一位美国耶鲁毕业生分享耶鲁经验,他分享了两点:一是做领导者--能够帮助别人的才是领导者,你能帮的人越多,你就是越大的领导;一是发掘你的天赋,让兴趣发展成技能与知识,玩成专家。领导者古如刘备,今如成东青,貌似没有专长,其实他有,那就是成就别人,从为兄弟挡拳开始;而专家总是有所长,他们成就自己在先,所以总是被局限在了自己的领域。这两个角色,如果对号中国与美国,你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

影片最后,对于哈佛讲师Ben TAL的那句名言体会更深了: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感恩我生命中的失败与错误,没有你们,我还 是谁都不是。感激自己还 有犯错的机会,说明我们还 没有放弃我们的人生。今天是圣体圣血节,感谢天主安排,阿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小学生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微信朋友圈里满满都是祝福或拜年的信息,某街道机关党员、某社区驻村工作组组长某却发了一条特殊的信息给亲朋好友:原定于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的婚礼答谢宴将延迟举行,婚期另择良日,敬请谅解,祝各位新年好!

延期婚礼 主动请缨

这个春节,某原本计划着要去妻子老家过节,顺便举行婚礼答谢宴。突发的疫情,打破了他的计划,他主动延期原本定在春节期间的婚礼,主动向街道办事处请缨要求参与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农历大年初一,一大早某就来到某街道某社区,与社区干部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宣传防控工作中。“我不怕,因为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兑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某说道。

冲在一线 沉在社区

此后每天,某随同某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访排查社区重点人员,逐一在每栋楼、每个单元张贴《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力争做到社区全覆盖无盲区,最大限度宣传防控工作,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对防控工作重视。他不畏寒冷与病毒传播,坚守社区防控工作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担当。短短6个多小时,某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排查重点人员和张贴宣传《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覆盖辖区内70余个小区,300多栋楼,真正实现了辖区“全覆盖、无盲区”,得到居民的热烈称赞。

小喇叭 大温情

“各位业主,大家新年好!我们是某街道办事处、某社区的工作人员,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请各位业主尽量不要出门......”某每天出门都会带上昨晚充满电的高音小喇叭,每到一个小区都要用喇叭宣传一次。

“小伙子,听说我们夹江超市里吃的遭买完了哦?”一位大爷从4楼窗口伸出头来问。“大爷,你听哪个说的哦?没得那回事,超市里头的东西充足得很,菜市场里的菜还多得很,放心,卖不完。”某用标准的家乡话回答着大爷的提问。

“小伙子,你们还有没有口罩嘛,送点给我们嘛。”另一栋楼3楼的阿姨在窗口问。“嬢嬢,我们还是在外头买不到了,我们出来工作,每天也只能领一个。没得口罩就尽量不要出门哈,生活必需品用完了的,给我们打电话,给你送来。”“谢谢你,小伙子,你们太对了,辛苦了。”这样的对话此起彼伏的在各小区里回荡,温暖人心。

众志成城,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展现,大爱无疆,是职业品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某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冲到了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线,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他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降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承诺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诗词大会2024观后感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连续看了三天第二季诗词大会了,之前的第一季也断断续续看了一点,在此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部分:百人团一起答题

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比较简单的答题部分,有填字题、挑字题(九宫格)、给下句说上句题、选择题、挑错字题。从题型来看还是比较全的。另外,题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小学、中学课本里的诗词。我认为这一部分是为了普及用的吧……另外观众在电视机前也可以一起互动,还挺好玩的。我觉得那个用箭射向屏幕的地方有点浪费时间,不过可能是为了舞美和答题者的悬念而设的,另外让结果比较直观。

第二部分:飞花令

这个就比较考验选手的诗词储量了,就是给一个字(这三天的字分别是“花”“春”“月”)然后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诗词,直到一方说不出来为止。这个我基本就不太行了,所以看的时候就各种膜拜,另外给予我力量(突然中二什么鬼 )去背更多的诗词。看的时候我以为我爸会跟我说:“你看看人家,都是十六岁,这么厉害,你行吗??”但意外的是,他居然没说 ......

第三部分:抢答题

这个前几道题还挺有意思的,是边看画边猜诗,还要求比较高的想象力吧,反正选手答题时应该挺“惊心动魄”吧...后面的选择题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主要是看选手的心态和抢题的速度,看得也有点揪心

从赛制来说,我比较困惑,因为从第二季第二场来看,四位选手都是答满了九道题的,就是看百人团的发挥,感觉有那么一点点不公平。但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但我觉得整体的赛制还可以(就是选百人团中最强的和第一轮胜出者玩飞花令,然后胜出者再和擂主比拼,最后再选出百人团的四个人进行下一场的比拼)关于赛制,大家还可以多加探讨。

关于舞台的设计和效果

我感觉很美,还有潺潺的流水,感觉很有意境,背景板的图画也在不停变幻,有明月夜、有带有荷花的池塘、有枫叶 ……本来想上图,但没找到,真是抱歉

关于点评老师

有康震老师、王立群老师、蒙曼老师。讲解的都很棒!我最喜欢听讲解了!康震老师很幽默,我也超喜欢王立群老师!听完讲解之后我对诗词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只是背下来就可以了……听三位老师的讲解是我看诗词大会最大的收获了。另外,董卿主持得也很好,感觉她的诗词储量也不错(虽然应该有提前准备好的资料,那人家也很厉害啊啊啊)啊忘了最可爱的郦波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梦祖国颂国庆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国家的灵魂就是一道风景线。”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祖国的每个角落,每片土地都散发着勃勃生机和富有活力的朝气。

在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在广阔的亚洲大陆的东部,在浩瀚的太平洋的西海岸,一个泱泱大国巍然屹立,这就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源远流长的黄河浇灌了这片富饶的土地,波澜壮阔的长江养育了这方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农民,这就是我的祖国。

祖国的渊源历史也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线,我的祖国从古老的神话中走来,带着盘古开天的气魄,携着女娲补天的风采,我的祖国从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中走来,带来长江的奔放,携着黄河的激荡,我的祖国从古老的东方走来,带着唐诗宋词的华章,携着丝绸之路的风光。这是一神片神圣的土地,这是一片宁静的土地,这也是我心中一道最美好的风景线。从茫茫的戈壁到绿水江南,从涓涓细流到汹涌澎湃的大海,祖国用它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无数的生灵,给予了他们最真挚最深情的.温暖。祖国母亲的伟大精神,又是我心中一道最美好的风景线。

没有那幅画卷能描绘祖国众多的风景,没有那幅画卷能描绘它的华丽。

中国人民坚持不懈,为国奉献的精神也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线,祖国经历了坎坷而不衰,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都是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身抗争的结果。为了祖国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了祖国,吉鸿昌视死如归“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我愿为你而生,为你而歌,你的所有都是我心中那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开头:仁孝行于家。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的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这是给与最孝女儿朱晓辉的颁奖词。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都是最勇敢的,他们的事迹都是最感动人心的,身为老师的我平时可能更为在意的是老师们怎样值得我去学习,感叹他们的伟大与无私,而今年学校在师德培训中带我们看了朱晓辉的事迹之后,给我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片中提到朱晓辉她以前是一个诗人,还在报社中工作可她为了照顾父亲而辞到了工作并且丈夫和女儿都离开了她,她日日夜夜照顾父亲并且没有地方住,父女两个就在车库中安顿了属于自己的家,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她并没有丢下自己的父亲而去过属于她自己的好日子,而是亲手照顾自己父亲的起居,每个月1000元的养老金是他们父女唯一的生活费用,可那并不能支撑他们的生活起居,有时候她自己都吃不上饭,可她仍然让自己父亲吃的最好。只为了让父亲过得好一些。

刚开始出现他们父女时,她说,看到爸爸活着,每一天还能够跟爸爸说说话,我就感到自己是幸福的。看到那里,我萌生的念头是:你觉得幸福,但是看看你的老父亲,那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他会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吗?瘫痪在床,成为女儿的负担,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这是幸福吗?之后看下去,他们父女间的相处,他们的对话,他们之间的咿咿呀呀,反倒像是一位母亲在照顾自己的孩子,像对待婴儿一般去猜测他咿咿呀呀中包含的意思。而父亲的眼神中我能够看到幸福的光芒,是对生活的期望。

是啊,此刻的我沉浸在身为人母的喜悦中,每一天看着可爱的宝宝就觉得很幸福,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看着他学会越来越多的本领,哪怕只是一个微笑就能让我高兴半天。咿咿呀呀那是他的语言,我不懂,却不放下去了解的机会,会去猜测宝宝的意思,甚至只一个“哦”字,变化不同的音调都能跟他说上好久,乐此不疲。最近宝贝不舒服,每一天晚上睡不好,无论多晚,无论多累,总是在听见宝宝的哼哼声后第一时间爬起来,把他搂在怀里,轻声安慰他,他难受的大哭,我比他更难受,更焦急。我们对自己的宝宝如此,那试想,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呢?是不是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也那么焦虑不安,也那样数不着觉,时刻关注我们的体温……那这天他们生病了,我们又怎能弃他们于不顾?

以对孩子一半的心对待父母,那父母就幸福了,这是老公公经常对我说的话。是啊,我们认真耐心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冷了怕他们冻着,热了怕他们热着,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是不是还在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的顶撞过去?是不是还觉得父母为我们做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养儿方知报娘恩,朱晓辉的父亲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么孝顺的女儿陪在身边;朱晓辉也是幸福的,因为在父亲的有生之年一向守护着老父亲。那我们呢?作为老师的我们,教书育人,而朱晓辉教给了我们人究竟是怎样的,一撇一捺,顶天立地,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天地之间无愧于心。

作为女儿,我的父母是否早在期盼我将他们当作孩子一般照顾?作为母亲,我期盼我的孩子在将来某一天对我说:妈妈,有你在我身边我好幸福!作为老师,我期望能教会我的学生何以为人。子欲养而亲不待,且行且珍惜!别让父母等得太久,别让自己懂得太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2024观后感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秦奶奶,我给您剪剪指甲吧!”王威摘下口罩,笑着对躺在4号病床上的老人说。“好哇!快坐。”王威坐在秦奶奶床边:“奶奶,我给您讲个故事好不好?”王威笑着,边剪指甲边问:“您看我像得过重病的人吗?”“不像!你长得白白净净、气色又好,还这么漂亮,哪像得过重病的?”秦奶奶摇摇头。“我得过甲状腺癌,还是晚期!”王威说。病房里的人听后都睁大眼睛不敢相信。“是真的。”王威语气平缓,跟大家讲起自己患病13年的一幕幕——

“8岁时,我得了甲状腺癌。当时,我爸拿到诊断书,‘扑通’一下晕坐在地上。从此,我躺在病床上大把大把地吃药,一次次地打针化疗,头发都掉光了。爸妈带着我在黑龙江四处求医,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但病情却急剧恶化。我脖子上的肿瘤越长越大,丑死了。肿瘤压迫气管,我呼吸困难,连睡觉都得坐着。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我坚持了8年。16岁时,爸妈带我来北京看病,检查的结果是:甲状腺癌晚期。当时医生说我活不过6个月,所有的医院都不愿接收我……那时,‘能够活下去’是我最大的愿望。”

王威抬起头看看秦奶奶,说:“来,您换一只手。”她接着讲:“2008年春节,听着热闹的鞭炮声,我庆幸自己又赚了一年,但我也接到了病危通知。当时,我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大口地吐血,胸膛里像火烧一样难受,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人要走了,我能做点什么呢?我想起给《星光大道》写信,希望栏目组帮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我要捐献遗体。我登上《星光大道》,唱了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整个录制过程中,我没有流泪,只是微笑,我要为病痛中的人加油,也想告诉拥有健康的人保持健康、珍惜生命。2011年12月19日,在家人的陪同下,我终于在同仁医院签下了遗体眼球捐献志愿书。

《星光大道》的节目播出后。我接到了一位特殊观众打来的电话,他就是煤炭总医院的王明晓院长。王院长说:‘王威,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帮助别人,如果你就这么离开了,作为医生我很不甘心。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全力挽救你!’很快,我住进了煤炭总医院。经各科专家会诊,检查结果是:甲状腺癌晚期,双肺弥漫性转移、淋巴转移、骨转移。医生们说手术风险非常大,我很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手术还做么?我妈握着医生的手恳求说:‘手术你们尽管做!我把孩子交给你们了。’当天,手术进行了6个半小时,医生小心地剥离开与肿瘤纠缠在一起十几年的血管和神经,从我的脖子里取出了10个肿瘤,最大的比我的拳头还大。手术成功了!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我一个劲地傻笑,连泪水都觉得是甜的。

出院前,王院长来看我,说:‘孩子,以后有什么打算?’我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救死扶伤,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王院长推荐我上黑龙江鹤岗卫校,学校破格录取了我,还免除了我的全部学费。2012年7月,我毕业后回到了煤炭总医院,成为心脏中心的一名护士。过去,我是病人,被人照顾;现在,我是护士,照顾病人。这种转变多有意思、多令人高兴啊!”

说到这,王威甜甜一笑:“奶奶,您说是不是呀?”秦奶奶和病房里的人都说“姑娘,你太不容易了!”大家叮嘱王威:“你现在也得注意身体啊!”王威感激地点点头。

2013年初,王威进行了身体系统复检,结果很好:血液中的癌细胞没有了。医生说:“王威现在的状态是健康的。她创造了奇迹!”而坚强、乐观的妈妈说:“这场病也许是上帝给王威一个化了妆的祝福。生病那些年,女儿可遭罪了,模样连我看了都觉得丑。现在,女儿健健康康,越长越漂亮,还有一份心爱的工作,我跟女儿一样,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8月24日,“以生命铸就航母舰载机事业丰碑”张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驻京部队官兵代表、首都青年代表近800人在这里感受英雄的梦想,汲取前进的力量。

2016年4月27日,我国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同志,因突发飞机电传故障,为保战机安全,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倒在了实现航母飞行梦想的最后一刻,他是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飞行事业牺牲的第一位英烈。

报告会现场气氛肃穆,讲台上的电子屏播放着张超的训练照片和部分视频录像。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等5人,讲述了张超对航母舰载机事业的热爱与情怀,还原他们眼里的张超。

“在追寻张超的短暂人生中,他年纪虽小却做了3次重大抉择,次次以家国为重、以使命为先,放弃的是舒适和安逸,选择的是梦想和挑战,取舍之间体现了一名革命军人爱党、强军、报国的赤胆忠诚。”

以身许国,何惧生死?报告会上,戴明盟深情地讲述,张超曾对妻子说,“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就把我的骨灰撒到大海里。”正是这种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始终砥砺着张超的战斗激情。

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参谋长助理王亮忘不了张超生命最后的一句话:“我,是不是,再也飞不了了……”只言片语,流露的是张超对飞行事业的无限眷恋。

“在我们同一批里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飞夜航、第一个打实弹、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与张超既是大学同学,也是同团战友的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飞行中队长聂元闯,这样评价他们心中的“飞行超人”。

“他突然走了,带走了对我的全部承诺,没有留下一句嘱托。我虽悲痛,却为他的英勇壮举感到骄傲!”张超同志家属张亚的话令人动容。

“悲壮,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心绪哀伤,但意气激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欣讲述了在采访中的感受。他说,英雄牺牲,精神永存,如今的舰载航空兵部队,化悲痛为力量,以中国胆量、中国智慧、中国干劲、中国速度,踏上强军之路“新长征”。

感受烈士品质,激发奋进力量。报告团成员饱含深情的讲述,深深打动了现场听众。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张超同志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不少人都流下了眼泪。青年官兵们表示,要像张超烈士那样,牢记强军目标,强化使命担当,奋力开拓进取,在练兵备战中学习他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在强军兴军道路上奋勇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先进事迹观后感大全10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那么高的学历毅然回到家乡冲到第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那么漂亮的女孩为了扶贫工作不打扮不恋爱、那么贫困的家庭不扶己先扶他,通过点点滴滴的选择可以看出她的勇于担当、倾情投入、甘于奉献。黄文秀深知,群众要脱贫,增收是硬道理,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了,驻村扶贫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遍访了一遍又一遍。在驻村满一年的那天,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深入群众中,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认可。她的一生过的短暂而热烈,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思考。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敢于拼搏,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学习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端正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地位,一切以人民利益出发,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干部要加强与群众联系,听民情访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切实利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多思多想,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带领人民群众脱贫的问题上来,要敢于创新,用于突破,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以党的思想理论做指导,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办好事。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65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郭小平心里,更看重的不是院长头衔,而是红丝带小学校长的身份,与此相关的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的名词“艾滋病”。

2008年11月15日晚,郭小平带队,红丝带小学的3位老师和12名艾滋病儿童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晚会的现场录制,与他们一起排演这个节目的还有两位防艾大使: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和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老师,濮存昕老师还是这所特殊学校的名誉校长。节目录制前,他刚刚跟孩子们同桌吃了晚饭。

晚会现场,主持人把话筒给孩子们,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心愿时,孩子们的眼睛都是湿的。其中一个小女孩叫翠翠,上台后一直在流泪,声音哽咽地说以后想做一名护士;胖胖的高个姑娘叫盼盼,说自己想当一名舞蹈家;小男孩文慧则神情坚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医学家,攻克艾滋病!

孩子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唤出全场所有人的眼泪,嘉宾哭了,主持人哭了,现场观众哭了,摄像师、灯光师的眼中也闪着泪花。我坐在观众席上,尽管上午刚采访了这些孩子,但还是忍不住再次为他们的命运流泪。郭小平说,想当医学家的小男孩特别聪明,特别爱读书。

想当舞蹈家的盼盼还为现场观众跳了一小段新疆舞,脸上绽放着羞涩的笑容。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特殊的无辜的孩子,还能有梦想,有笑容?

台上,红丝带小学的名誉校长濮存昕正在把郭小平隆重介绍给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聚光灯下,郭小平穿着一件不入流的普通外套,有点风尘仆仆的感觉,看上去不像院长,倒更像一个父亲、一个乡村教师的形象。

医院里办小学,解决两代艾滋病人受教育问题的有效尝试在中国,所谓二代艾滋病人,主要是指通过母婴传播的艾滋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是艾滋病人、或者仅一方是,这些孩子的艾滋身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注定。

2008年10月30日,一项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支持的调查对外发布消息,在中国6个城市的成年人中,存在着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严重歧视。30%的受访者认为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不应该被允许和其他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将近65%的受访者不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48%的受访者不愿意与感染者一同用餐。

尽管这种歧视在中国是被禁止的,但是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并对艾滋病预防十分有害。

此次北京采访中记者看到,郭小平和他的助手李学军(临汾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刘美婷(红丝带小学音乐老师)、张新平(红丝带小学文化课老师),还有刘倩(红丝带小学生活老师),吃住行都与这些孩子们在一起。而刘倩本人既是志愿者,也是一名不幸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郭小平对这些孩子的称呼是“我的娃们”。

郭小平:“对艾滋病宣传初期,见诸于媒体上的报道往往与道德、伦理的沦陷相关,从而造成人们的误解。实际上艾滋病患者被传染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母婴,二是血液,还有就是性传播。在山西,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很少,多数艾滋病人是通过卖血和输血途径所传染。艾滋病患者首先是病人,应该给他们以起码的同情。但是媒体和社会往往忽略了这点。所以我认为,对艾滋病患者要做的不仅是治疗,更多的是关怀,这才是最主要的。比如这些艾滋病孤儿,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成为血液传播的第二代受害者,这是一群命运坎坷,备受病痛折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需要我们的正视,需要像健康孩子一样上课、游戏、生活。否则,一旦他们在冷眼和歧视中长大成人,将会对社会构成很大威胁,那时再想教育就晚了。”

采访中获悉,那个晚会上想当护士的小姑娘翠翠,刚来医院时患有强迫症,舌头伸出来总也收不回去。翠翠只在小学念了一年书,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指着她说她有艾滋病,远远地躲着她,翠翠长时间被这种环境包围,所以性格很孤僻,不爱见生人。到病区几个月后,翠翠就不再吐舌头了,胆子也大起来。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去红丝带小学采访时还看到了翠翠表演的舞蹈。

有数字显示,全球1/6的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和1/7的新发感染HIV是15岁以下的儿童。而在我国,据统计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大概有7万人。多么让人震惊的数字。相较之下,临汾红丝带小学的十几个孩子毫无疑问,当属这个群体中的幸运儿。他们成了医院的孩子,医院不仅为他们看病,还建了一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2006年,郭小平亲自领着他的“娃们”去看了北京天安门;2008年初,这些“娃们”在郭小平的张罗下,又飞到海南岛,圆了“看海梦”;今年的北京之行,郭小平去之前就想好了,要让娃们走进“鸟巢”和“水立方”。

郭小平:“关爱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到我为止,不再传给别人的理念’。这些孩子很快就步入青春期了,他们要扰乱社会后果难料,所以现在必须接受教育,而且是特殊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将来如何生存。所以这些孩子的教育重点在道德,然后才是技能教育。如果我们不重视艾滋病第二代的教育,势必会出现第三代、第四代……非常可怕。在无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道德教育。

对艾滋病人的关心,不能心血来潮,哪怕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花十来块钱买几根铅笔,几个面包,或是帮患者洗澡,都是关心他们的表现。像濮存昕老师,他对这些孩子的关心就非常真实,每年他都会给红丝带小学五万块钱,用于给孩子买衣服、或生活补助。只要有时间,他还会来临汾看看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不是作秀,而是就坐在一个餐桌上同吃一盘菜。

艾滋防控这块必须有这样一批人努力的去做,才能让人类在最快的几十年或是几百年内控制艾滋病,否则的话,艾滋病一但爆发将完全不可收拾。”

郭小平心里,更看重的不是院长头衔,而是红丝带小学校长的身份,与此相关的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的名词“艾滋病”。

2008年11月15日晚,郭小平带队,红丝带小学的3位老师和12名艾滋病儿童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晚会的现场录制,与他们一起排演这个节目的还有两位防艾大使: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和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老师,濮存昕老师还是这所特殊学校的名誉校长。节目录制前,他刚刚跟孩子们同桌吃了晚饭。

晚会现场,主持人把话筒给孩子们,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心愿时,孩子们的眼睛都是湿的。其中一个小女孩叫翠翠,上台后一直在流泪,声音哽咽地说以后想做一名护士;胖胖的高个姑娘叫盼盼,说自己想当一名舞蹈家;小男孩文慧则神情坚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医学家,攻克艾滋病!

孩子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唤出全场所有人的眼泪,嘉宾哭了,主持人哭了,现场观众哭了,摄像师、灯光师的眼中也闪着泪花。我坐在观众席上,尽管上午刚采访了这些孩子,但还是忍不住再次为他们的命运流泪。郭小平说,想当医学家的小男孩特别聪明,特别爱读书。

想当舞蹈家的盼盼还为现场观众跳了一小段新疆舞,脸上绽放着羞涩的笑容。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特殊的无辜的孩子,还能有梦想,有笑容?

台上,红丝带小学的名誉校长濮存昕正在把郭小平隆重介绍给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聚光灯下,郭小平穿着一件不入流的普通外套,有点风尘仆仆的感觉,看上去不像院长,倒更像一个父亲、一个乡村教师的形象。

医院里办小学,解决两代艾滋病人受教育问题的有效尝试在中国,所谓二代艾滋病人,主要是指通过母婴传播的艾滋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是艾滋病人、或者仅一方是,这些孩子的艾滋身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注定。

2008年10月30日,一项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支持的调查对外发布消息,在中国6个城市的成年人中,存在着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严重歧视。30%的受访者认为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不应该被允许和其他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将近65%的受访者不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48%的受访者不愿意与感染者一同用餐。

尽管这种歧视在中国是被禁止的,但是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并对艾滋病预防十分有害。

此次北京采访中记者看到,郭小平和他的助手李学军(临汾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刘美婷(红丝带小学音乐老师)、张新平(红丝带小学文化课老师),还有刘倩(红丝带小学生活老师),吃住行都与这些孩子们在一起。而刘倩本人既是志愿者,也是一名不幸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郭小平对这些孩子的称呼是“我的娃们”。

郭小平:“对艾滋病宣传初期,见诸于媒体上的报道往往与道德、伦理的沦陷相关,从而造成人们的误解。实际上艾滋病患者被传染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母婴,二是血液,还有就是性传播。在山西,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很少,多数艾滋病人是通过卖血和输血途径所传染。艾滋病患者首先是病人,应该给他们以起码的同情。但是媒体和社会往往忽略了这点。所以我认为,对艾滋病患者要做的不仅是治疗,更多的是关怀,这才是最主要的。比如这些艾滋病孤儿,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成为血液传播的第二代受害者,这是一群命运坎坷,备受病痛折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需要我们的正视,需要像健康孩子一样上课、游戏、生活。否则,一旦他们在冷眼和歧视中长大成人,将会对社会构成很大威胁,那时再想教育就晚了。”

采访中获悉,那个晚会上想当护士的小姑娘翠翠,刚来医院时患有强迫症,舌头伸出来总也收不回去。翠翠只在小学念了一年书,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指着她说她有艾滋病,远远地躲着她,翠翠长时间被这种环境包围,所以性格很孤僻,不爱见生人。到病区几个月后,翠翠就不再吐舌头了,胆子也大起来。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去红丝带小学采访时还看到了翠翠表演的舞蹈。

有数字显示,全球1/6的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和1/7的新发感染HIV是15岁以下的儿童。而在我国,据统计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大概有7万人。多么让人震惊的数字。相较之下,临汾红丝带小学的十几个孩子毫无疑问,当属这个群体中的幸运儿。他们成了医院的孩子,医院不仅为他们看病,还建了一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2006年,郭小平亲自领着他的“娃们”去看了北京天安门;2008年初,这些“娃们”在郭小平的张罗下,又飞到海南岛,圆了“看海梦”;今年的北京之行,郭小平去之前就想好了,要让娃们走进“鸟巢”和“水立方”。

郭小平:“关爱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到我为止,不再传给别人的理念’。这些孩子很快就步入青春期了,他们要扰乱社会后果难料,所以现在必须接受教育,而且是特殊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将来如何生存。所以这些孩子的教育重点在道德,然后才是技能教育。如果我们不重视艾滋病第二代的教育,势必会出现第三代、第四代……非常可怕。在无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道德教育。

对艾滋病人的关心,不能心血来潮,哪怕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花十来块钱买几根铅笔,几个面包,或是帮患者洗澡,都是关心他们的表现。像濮存昕老师,他对这些孩子的关心就非常真实,每年他都会给红丝带小学五万块钱,用于给孩子买衣服、或生活补助。只要有时间,他还会来临汾看看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不是作秀,而是就坐在一个餐桌上同吃一盘菜。

艾滋防控这块必须有这样一批人努力的去做,才能让人类在最快的几十年或是几百年内控制艾滋病,否则的话,艾滋病一但爆发将完全不可收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