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家乡的风味的作文(热门19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也是我盼望已久的日子到了,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家乡的中秋节作文,就汉英大家参考!

浏览

3459

作文

28

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起我们洛阳的特产小吃,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洛阳的牡丹燕菜了。

牡丹燕菜的来头可是不小,就连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在武则天女皇登基后,天下太平,于是各路“祥瑞”奇出,连麦子稻穗都出了祥瑞。有一处出了个大萝卜,重达数十斤,农夫心中暗喜,这次献上去一定能得到奖赏,赶紧飞快的献给了武则天。御厨费尽心思精心调制,做了一道精美的饭菜,武则天吃后觉得颇有燕窝的风范,于是称之为“假燕菜”。后来民间逐渐传为“洛阳燕菜”。因为周总理在一次宴会上说燕菜里开出了牡丹花,因此得名“牡丹燕菜”。

这么出名的菜,做法却也不难。先把一个萝卜切成一些细丝,然后把萝卜丝浸入水中20分钟,把泡好的萝卜放到干淀粉里搅匀,然后再蒸笼上蒸五分钟。接着,在萝卜丝上撒精盐调味,再放到蒸笼上蒸5分钟。哈哈,素燕菜就大功告成!然后再适当放入一些荤菜,最后用红绿蛋糕分别做成两朵牡丹花即可。做出来的牡丹燕菜色香味俱全,一朵牡丹花在汤中间浮着,看起来十分奇特,看着就让我们这些“小馋虫”心里像猫抓一样,总想吃上一口来解解馋。

牡丹燕菜吃起来也是十分爽快。它是洛阳水席24道菜的第一道菜,洛阳水席每道菜的味道都是酸辣无比、香浓可口,一闻汤的味道,就令人食欲大开,让人喝了一口还想喝,简直都要上瘾了。牡丹燕菜能荣升为第一道菜,可见其色香味都是绝对诱人的。不过,牡丹燕菜里也有一些小骗局,比如说在汤里还有不少肉丝,令人一看就感觉肯定十分好吃。不过要是一吃你就会立马发现,哪里是什么肉丝,明明就是萝卜丝,却稍微“乔装打扮”了一下,可把我蒙骗了一次呢。可是这萝卜肉丝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令人赞赏不已。

牡丹燕菜红红火火,我觉得这也寓意着洛阳人的生活也一定能够如同牡丹燕菜一样过得红红火火。牡丹燕菜刚入嘴时吃着辣,让人汗流浃背,但吃多了就会感到这滋味十分美妙。这就像我们学习,现在总觉得学习太苦了,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等我们都学有所成,自然会感到那美妙的滋味。因此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蓝图打下基础。

这就是我们洛阳的牡丹燕菜,它也有着它的寓意,怎么样,是不是想来品尝一下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走进那条熟悉的巷,几棵桂花树的枝叶沙沙作响,抬头,头上雪白的樱花正开的一片灿然,空气中荡漾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与樱花香一起在流溢的春光中翩然……

过街,转角,又踏上这个素雅的小店,清一色的淡蓝色桌椅,把小店衬托的更加素净。几分钟后,点的小吃便上桌了,素净的蓝花白瓷碗中是一潭平静,白灵灵,水嫩嫩的豆腐安静的仰卧在碗中,似八月十五夜那一轮皎洁的圆月;如雪白圆润的珍珠;像古朴典雅的白玉盘,让人看得如痴如醉,豆腐上面均匀的撒着晶莹透亮的白糖粒,像璀璨的银河中几颗最亮的星,闪闪发光,这便是驻马店的一道特色:家喻户晓的甜豆腐脑。

既然被称为特色小吃,就要具备“色、香、味”俱全,有它的风采所在,接下来,就要品它的味儿,闻它的香了。

单从豆腐的外观来看,就已经让你心动不已了,清清白白的豆腐,晶莹剔透的糖粒,似那一潭平静的秋水,美得让你不忍心打破这一潭寂静。气味的芳香更让你神清气爽,为这道驿都名吃锦上添花。

持起勺子,挖上一勺送入口中,圆润的口感像吃了蜜一般甜滑,一丝清凉的感觉升上心梢,松松软软的水豆腐滑入你的口腔,流入你的心田,在你全身涌动着,四溢着,似听到了铃铛叮咚般的欢悦。小店里,熙熙攘攘的顾客,老板娘举起勺子为顾客盛满,食客也迫不及待地吃着、狼吞虎咽着,细细品味着。

此刻,空气中又流动着那一缕缕芳香;心中又涌动着那一丝丝清凉;小店里又来去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顾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风味小吃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地地道道的枣庄人,都知道枣庄的四大名吃:羊肉汤,张家狗肉,辣子鸡,菜煎饼。要问我这个馋猫哪个好吃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哪个都好吃,但最好吃的要数菜煎饼了!”

菜煎饼色香味形俱全。看一眼,就会流口水,迫不及待的想咬一口;一到嘴里,就使人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它。

菜煎饼的皮是金黄色的,上面还散落着一些褐色的小点点,那是饼熟最明显的特征。从上面看,金黄金黄的皮加上那些褐色的小点点,还有菜煎饼五颜六色的馅,让我们一看,就直流口水。现在说着,我都快流口水了!

做好的菜煎饼,满屋到处弥漫着面的香味,蔬菜特有的香味,鸡蛋的香味,火腿的香味……所有的香味混在一起,那是多么诱人的呀!当你仔细闻一闻,就会闻出一缕甜甜的味。到那时候,你肯定不顾其他的事,就只一心想拿起菜煎饼咬上一口,你就会觉得这事人间最幸福的味,是什么东西也代替不了的味。

菜煎饼一层一层金黄色的皮里总要夹着无颜六儿色的馅,这些不光好看,而且也很香,同时这馅也香、很有营养!

看到这,我相信你肯定流口水了,而且还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吧!别急,我还要告诉你,这菜煎饼老少皆宜,被称为“天下第一饼”“鲁南第一饼”,不管这些称号对不对,反正在我心里的称号就是这些!你肯定馋了吧!那就赶快来到我的家乡品味这诱人的菜煎饼吧!到时候,我还会当你的导游,让你把这四大名吃好好地品尝一顿,过把瘾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妈妈爱喝粉浆饭的影响下,我居然也爱上了家乡——安阳的风味小吃粉浆饭。

听大人们说,粉浆饭由来已久。相传很早以前,在古都安阳有一年大旱,百姓无水可吃,当时在古城大西门有家粉房店里有口小井,井深水浅,仅够维持生产,百姓没有办法,只好把粉房生产倒掉的废料——粉浆提回家做饭充饥渴,由于太酸,人们便配以小米、食盐、野菜等熬制。旱年过后,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回味过去粉浆饭的味道,逐又配以花生、大豆、大油、麻油等熬制。后经厨师精心配料调制,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传统名吃粉浆饭,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留传至今。

记得还是妈妈在幼儿园工作时,每隔上一段时间,幼儿园的阿姨就会熬上一锅香酸扑鼻的粉浆饭,起初妈妈也不是太爱喝,但是阿姨们的这份儿心意不能拒绝。于是,每次妈妈都会带上我去品尝:只见阿姨在院子里支着一口小风锅,提前泡上了花生、黄豆,有的阿姨从家里拿来了晒好的干野菜、大南瓜,妈妈总是买上几斤新炸的油条。几个阿姨围在锅边,有的择菜、有的淘米,有的往锅底放柴火,淘气的我,每次都要拿上一把破扇子,蹲在风锅的前面,帮忙煽火、放柴……看着风锅冒出的缕缕青烟,听着阿姨们一阵阵的欢笑,我觉得既幸福又好玩,就这样,在这其乐融融的“大会餐”中,我和妈妈都喝出了粉浆饭的“美味、香甜”,从此,也爱上了粉浆饭。

粉浆饭:香醇浓郁,酸甜适口,有清热败火之效。熬制粉浆饭一般以绿豆粉浆为主,配上优质小米、大豆、花生仁、精盐、适量荤油,出锅后再浇上糊葱花油,撒上香菜沫,其美味真的是

“名震黄河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粉浆饭,在忍饥挨饿的年代,它是乡亲们的“美食”,帮乡亲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饥荒。如今,大家大鱼大肉吃惯了,偶尔吃上一次粉浆饭,真的是让人割舍不断。粉浆饭成了我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是我生活中的调味品,我爱家乡的风味小吃——粉浆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下午放学后,回到姥姥家,我看到一锅白色的乳汁,以为是“豆浆”,便让姥姥给我盛一碗喝。姥姥连忙说:“这不是豆浆,是粉浆。”这时,我才闻到了一股酸臭味。

只见姥姥把粉浆加热,然后放入了大油、大豆、花生米,小火煎熬,边熬边用勺子搅动,唯恐糊了锅。大约过了20分钟,姥姥又放入了鲜嫩的白菜和红红的胡萝卜丝一起搅动,等菜在锅中煮熟了,姥姥便把火关了,最后把香菜和葱花放入了锅内,就这样,一锅粉浆饭就出炉了。

开饭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粉浆饭,一股酸臭味溢满了我的嘴,我急忙吐了出来,皱着眉头说:“什么臭饭,是在是太难喝了。”姥姥见此情景,就给我讲起了粉浆饭的故事:早在明末清初,安阳有一年大旱,百姓无水可吃。当时在古城大西门有家粉房店里有口小井,井深水浅,仅够维持生产,百姓没有办法,只好把粉房生产倒掉的废料——粉浆提回家做饭充饥渴,由于太酸,人们便配以小米、食盐、野菜等熬制。旱年过后,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回味过去粉浆饭的味道,逐又配以花花生、大豆、大油、麻油等熬制。后经厨师精心配料调制,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传统名吃粉浆饭,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留传至今。

听完姥姥讲的故事,我又舀了一勺粉浆饭细细地品尝起来,感觉味道大变。粉浆饭吃起来有种酸酸的口感,酸中夹着香,香中带着米粥的醇香。喝下去酸的感觉让人开胃,香的味道让人留恋。品其中的香和醇,犹如喝过甘泉一样,粥香而不腻。香中似有甜,酸甜香适中。味道美极了!

粉浆饭、皮渣、血糕一起被称为“安阳三大宝”。粉浆饭色美味香,非常好吃,想吃就来我们安阳吧,我们安阳人一定会热情接待你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吃”文化在我国也可排得上是国粹,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嘛。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小吃,而我个人认为,家乡的风味小吃中最独特的就是——扁肉。

扁肉不仅吃起来香,而且看到它的色相,也不得不让人垂涎三尺。翠绿的葱花点缀在米白的汤面上,而晶莹剔透的扁肉则摇曳在汤中,仿佛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葱花是堤岸环绕的树木,汤就是明净的湖,扁肉则是那一只只正在湖中央快乐嬉戏的鸳鸯。那么,这一碗扁肉看上去怎能不吸引人呢!

你们可别看扁肉的制作过程容易,可要是自己亲手做起来,恐怕感受又会大大不同:先是把薄面皮摊在手上,然后用做好的秘制肉馅,用筷子夹一些放在面皮的中间,再把它用手包起来,口要封紧。这样,一个扁肉就做好了。待到顾客来的时候,只要先把调料放在碗里,再把包好的扁肉放进烧开水的锅中,盖上锅盖,煮上一两分钟后打开锅盖,用漏勺把煮好的扁肉捞起,再放入碗中,最后浇上汤水,撒上葱花,一碗香喷喷的扁肉就制作好了。倘若不怕酸,可以把醋倒进汤中,用勺子搅拌,香气扑鼻,味道也更好。

每一次吃扁肉时,我几乎整个人沉浸其中,品尝每一个扁肉带给我的无穷美味。而且每一次吃,头脑中都会有不同的回忆,不一样的滋味,真是百吃不厌。

记得有一次,太馋嘴了,狼吞虎咽吃起来,谁知一不小心呛到了气管,没把我憋过气去,现在想想都后怕。

家乡的风味小吃——扁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即使曾远在他乡。每次回到故乡,我就要痛痛快快地吃上一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味食品作文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起我们洛阳的美食,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洛阳的牡丹燕菜了。

牡丹燕菜的来头可是不小,就连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在武则天女皇登基后,天下太平,于是各路“祥瑞”奇出,连麦子稻穗都出了祥瑞。有一处出了个大萝卜,重达数十斤,农夫心中暗喜,这次献上去一定能得到奖赏,赶紧飞快的献给了武则天。御厨费尽心思精心调制,做了一道精美的饭菜,武则天吃后觉得颇有燕窝的风范,于是称之为“假燕菜”。后来民间逐渐传为“洛阳燕菜”。因为周总理在一次宴会上说燕菜里开出了牡丹花,因此得名“牡丹燕菜”。

这么出名的菜,做法却也不难。先把一个萝卜切成一些细丝,然后把萝卜丝浸入水中20分钟,把泡好的萝卜放到干淀粉里搅匀,然后再蒸笼上蒸五分钟。接着,在萝卜丝上撒精盐调味,再放到蒸笼上蒸5分钟。哈哈,素燕菜就大功告成!然后再适当放入一些荤菜,最后用红绿蛋糕分别做成两朵牡丹花即可。做出来的牡丹燕菜色香味俱全,一朵牡丹花在汤中间浮着,看起来十分奇特,看着就让我们这些“小馋虫”心里像猫抓一样,总想吃上一口来解解馋。

牡丹燕菜吃起来也是十分爽快。它是洛阳水席24道菜的第一道菜,洛阳水席每道菜的味道都是酸辣无比、香浓可口,一闻汤的味道,就令人食欲大开,让人喝了一口还想喝,简直都要上瘾了。牡丹燕菜能荣升为第一道菜,可见其色香味都是绝对诱人的。不过,牡丹燕菜里也有一些小骗局,比如说在汤里还有不少肉丝,令人一看就感觉肯定十分好吃。不过要是一吃你就会立马发现,哪里是什么肉丝,明明就是萝卜丝,却稍微“乔装打扮”了一下,可把我蒙骗了一次呢。可是这萝卜肉丝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令人赞赏不已。

牡丹燕菜红红火火,我觉得这也寓意着洛阳人的生活也一定能够如同牡丹燕菜一样过得红红火火。牡丹燕菜刚入嘴时吃着辣,让人汗流浃背,但吃多了就会感到这滋味十分美妙。这就像我们学习,现在总觉得学习太苦了,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等我们都学有所成,自然会感到那美妙的滋味。因此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蓝图打下基础。

这就是我们洛阳的牡丹燕菜,它也有着它的寓意,怎么样,是不是想来品尝一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爱家乡的风味小吃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风味小吃很爽,如糖糕、烧饼、豆腐丸各种烧烤等等,但我最喜欢的是要数炸火腿肠了。

在大街小巷不时传来一阵阵诱人的叫卖声:“快来买了,各种烧烤,又香又便宜!”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上街,我又央求妈妈要吃炸火腿肠。只见摊主把一条火腿肠去“皮”,利索地划了几下,再放到油锅里炸。

这时,就能听到一阵阵“吱吱”的响声。大约炸了两分钟左右,一条火腿肠便熟了,摊主利落地把它放在盘子上,用刷子沾上一点配料,刷到火腿上面,于是一串香喷喷的火腿肠便可以吃了。

我拿着火腿肠放在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哇,真好吃!”我情不自禁地叫道,狼吞虎咽地吃着火腿肠,好像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似的。

不知不觉地,一串火腿肠便下肚了。这时,我才觉得嘴巴好辣,辣得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旁边的妈妈笑嘻嘻地点了点我的鼻子说:“你这只小馋猫。”我向妈妈扮了个鬼脸,说:“都怪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太诱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风味小吃有很多,炸串、饭包、烤鱿鱼……这些都是温暖的南方所没有的。冬天,那凛冽的寒风一阵阵吹过,冻得人们瑟瑟发抖,可是一吃到这些美味可口的小吃,身上的寒冷就好像被驱散了,也许这就是风味小吃的魅力吧!在众多具有东北特色的风味小吃里,我最喜欢的是那让人回味无穷、馋涎欲滴的串串香。

那些青菜、干豆腐、鸡丸鱼丸或蘑菇平时让人看都不看一眼的普通食材,用木签子穿好放在稍微有些辣的热水里煮,热水“咕嘟嘟”地冒泡,让人联想到趵突泉;那上升的热气,让人联想到黄山云海……串串香煮熟后,再蘸上点麻酱汁……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小小的串串香,除了美味无比,还珍藏着我童年的欢乐。

记得小时候,我每次晚上去广场玩,都要到跳床上跳一跳,看一看扭秧歌的爷爷奶奶,逗一逗可爱的小狗,买一件新衣服……我的欢笑总是倾洒在广场上,那里也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最后凝结到妈妈给我买串串香上……

家乡的串串香,真是令我魂牵梦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家乡风味食品的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和爱好。当然,各地的吃食习惯也各有特色。如湖南人喜欢吃辣椒,北京人喜欢吃烤鸭,武汉人喜欢吃热干面……我家在农村,村子里各家各户关系都特别好,所以经常几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饭,每到这时候,几乎没人吃饭,因为各种各样的菜都吃不过来啦,哪有时间吃饭,通常大家最爱吃的便是炸龙虾。

龙虾,在乡村是很常见的。小时候,。我最爱玩的就是钓龙虾。因为钓龙虾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钓的龙虾还可以吃呢。

炸的龙虾,一般都是很大的,炸出来后,整个都是红红的,油腻腻的,看着就叫人直流口水。吃起来就更不用说了。

记得上次吃龙虾还是去年的事了。那天,好几家子人聚在我家吃饭。因为那天正好我们几个小孩闲着无聊钓了好多龙虾,我们又吵着要吃,所以爸爸干脆上街又买了很多,那天的情景可真是壮观啊。“吃饭啦!”听到这三个字,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餐桌靠近。“哇……”一听就知道是我们这些小馋猫的叫声,但也难怪,桌上好几大碗炸龙虾,一个个又大又红,谁看了不激动!

筷子都没拿,我们这些小孩就开始竞争,看谁抢得多。大人们看着都哈哈大笑。拿着一只超大的龙虾,啊,怎么办呢?是先吃尾巴还是吃爪子?管他呢,千万不要以为夹子不好吃,实际上龙虾最好吃的就是它,但可惜的是只有一点点肉。

“咔嚓”一声,终于咬破了,这夹子也太硬了,但是,为了里面的美味,付出这点力气是值得的。尾巴也是很美味的。先剥去壳,里面的肉本是白色的,但由于经过油炸之后,有的染了点红色,软软的,放在嘴里,咬上两口,天啊,简直像在天堂生活。

其实,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食物,但是,我最热衷的还是炸龙虾,有机会,希望大家都去尝一尝,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转过街角,一阵清纯而香醇的气味便随风飘来。带着令人神怡的清香与温热的暖气徐徐送入心房……走近细瞧,幡旗招展,河南小有名气的小吃便展现在眼前了。这便是家乡风味小吃——咸豆腐脑。 捧起青花瓷碗细细享受,鲜艳的色彩便会使你垂涎三尺了。白色柔滑的嫩豆腐如一匹白色的丝绸棉布,黄澄澄的大豆,绿油油的芹菜似乎是那布上一朵朵艳丽的花,再拌上那咖啡色的芝麻酱,不就是一幅条理分明的演绎画吗?水嫩嫩的豆腐,黄色的豆,绿绿的芹菜还有那黄色的芝麻酱以简单的用料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颜色朴素而又鲜艳,华丽而又优雅,几者相得益彰,真不愧是家乡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细细品味这碗中的圣洁,馨香的气味随之扑鼻而来,带着朴实的农家豆腐香纯纯而又甜津津的黄豆香以及味道清爽的芹菜香与香醇浓厚的芝麻香随风酝酿,缓缓溜进你的鼻腔,走进你的心房,使你忍不住品尝这美味的流香四溢。这香味虽比不上名贵香水的繁浓,却带着植物的气息,生命的活力,也算为一道色香俱美的小吃了吧! 轻轻舀起一勺滑爽而清鲜的豆腐,放入口中,一丝那洁白无瑕的豆腐便缓缓顺着你的喉腔滑着滑着,又似入口便融化了,带着一丝神秘的气息,那香醇而咸香的味道滑入口中,一丝清新与闲适、恬静与优雅便随之贯穿了你的全身,豆腐的朴实,黄豆的香甜,芹菜的淡香时刻使你全身愉悦,舌头尖触着的美,似乎把你带到了云朵上,轻悄悄的,绵软软的,幸福便从你的心底油然而生了。

我爱家乡的风味小吃,更爱我美丽可爱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风味食品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那年的一个周日,阖家散步,途中偶见老北京烤鸭店五个金黄的大字,召我驻足。吃烤鸭的欲望令我垂涎欲滴。

我提议前去品尝一下,妈妈赞道:“好主意!”走进店堂选址落座。服务员为我们上了茶,我心想,烤鸭店开在上海,能正宗吗?我灵机一动,大模大样的问道:“请问服务员姐姐,这店正宗吗?”她莞尔一笑,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片刻,有只一丝不挂,油光发亮的古铜色肥鸭,乘专车而来。说时迟,那时快。一把单刀在厨师手中飞快的舞动起来。顷刻间,刚才还是那么威武的肥鸭,现在只剩下了可怜的骨架。鸭肉被削成了均匀的薄片,放入鸭型磁盘中,美食美器相得益彰。鸭胸脯部位的薄皮被单独放入一小瓷盘里,其色犹如琥珀。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卷好美美地吃了起来。身旁的外婆一指那小盘说:“宝贝尝尝这个。”我嚼着鸭皮,不禁摇头晃脑地赞道:“此酥此香,孰能比耶!”

香气扑鼻的鸭架汤来了,服务员先为我盛了一碗,我恭恭敬敬地双手递给了外婆说:“您先喝。”外婆品尝后,赞许道:“还蛮地道的。”听吧,服务员颇有雅兴地介绍到:“这鸭子的特点是:第一,选材精良,一定要选四川乐山的填鸭,重要在三斤七两至四斤三两之间;第二,做功讲究,外烤内煮,才能外焦里嫩;第三,是物美价廉,一只鸭的价格是一百二十八元,若人少吃上半只仅需七十元……”

服务员见我吃的如此惬意,便机智地将话题一转,问我道:“小同学,你来评一评这鸭子正宗吗?”

我生怕嘴中的鸭肉掉出,连忙竖起大拇指,齿闭唇张地赞道:“味道……好……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你来过潮汕地区吗?品尝过潮汕小吃吗?说起潮汕小吃,那可是多种多样,说也说不完;它不仅样式多,而且各有特色,就拿潮汕蚝烙来说吧,它可是我最喜欢的潮汕小吃。

蚝,是我们潮汕的特色水产,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被誉为“海里的牛奶”。聪明的潮汕人发明出了用蚝和生粉一起烙的吃法,称为蚝烙。

看,那厨师熟练地打着蛋,在平底锅里倒上油,用大火将锅里的油烧得滚烫,然后把和着生粉的鲜蚝适量地倒入油锅中,接着将打好的蛋轻轻淋上去,不一会儿,生粉就结成了一张大饼似的块状,颜色也逐渐由浅变深了。这时,厨师把大片的蚝烙铲起来,将它翻个底朝天,那油泡泡还在欢快地跳动着,只见翻过来的那一面已经呈金黄色。厨师时不时地翻动着,一阵子后,再将大片蚝烙撕成几块,再炒几下,撒上一层翠绿的芫荽,香喷喷的蚝烙就做好了。

做这蚝烙,下的功夫可不少,火要够猛,油要够多,时间还得掌握好,不然,怎么会好吃,怎么会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为它垂涎呢?

吃正宗的蚝烙,还少不了一碟鱼露。蚝烙炒得滑滑软软的,表皮酥脆爽口,里层鲜嫩柔软,融入了微微的蛋香又不失海鲜的味道,实在妙!再加上鱼露特有的咸味,不知该怎么形容它的香呀!

蚝烙只是众多潮汕小吃中的一种,还有手打牛肉丸、达濠鱼丸、水景球……多得我都数不过来了。潮汕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如果你到潮汕来,除了观赏风景,一定要尝尝我们这儿的特色小吃,那才不枉此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风味小吃作文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脆皮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还有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我们泰兴也自然有,黄桥烧饼就是其中之一。

黄桥烧饼之所以出名,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1940年在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新四军日夜坚持着战斗,有时竟几天吃不上一顿饭。当时黄桥镇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这首歌谣伴随着新四军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而它的芬芳也随之溢满天下。

星期天早上,我和妈妈来到了仁和楼,品尝黄桥烧饼。我们到了那儿,里面早已是座无虚席,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闻得我口水直流。等了半天,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妈妈告诉我:黄桥烧饼令大家怀念的主要因素便是它口味的繁多。时过几十年后,这烧饼既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的传统特色,又使馅融入了葱油的酥香,肉松的可口,鸡丁的油亮,白糖的甜味,桂花的飘香、豆沙的清新……每一种口味都是那么与众不同,令人百尝不厌,就好比是金银玛瑙,珍珠翡翠,个个都那么耀人眼眶,独特而又珍贵。

没多久,服务生便端上一盘刚出炉的黄桥烧饼。只见那黄桥烧饼形似一只倒扣的小脸盆,颜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生。外脆里嫩,表皮上洒满了许多白芝麻。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只觉得满嘴的酥香,此时已感觉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儿往嘴里送。这味道,啧啧,可真没的说。我再望望旁边的那些吃客,只见他们有的一口吞掉半块烧饼,还不停地咂巴着嘴;有的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味;还有的先褪下香脆可口的芝麻外皮,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紧接着再乘热狼吞虎咽地一口吞下……每一种吃法都令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黄桥烧饼远近闻名,人尽皆知、真不愧为家乡风味一绝啊!朋友,如果你来我家乡做客,一定要好好品品黄桥烧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味美食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吴家’的美食道中你最喜欢的美味是什么?”

“哈!这当然非口水鸡不可啦!”

记得第一次吃口水鸡时,我便被她所折服,滑嫩嫩的鸡肉上面有一层鸡油,淋上一勺辣油,摆成小金字塔的样子,旁边用几根香菜做点缀,看了都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啊,真是令人垂涎万分!华丽的龙须宴,美味的蟹宴,在我眼中,这些山珍海味,都比不上眼前的这一道口水鸡!她的香味有如一把勾子,勾起了我的馋虫。我迫不及待夹起一块往嘴中送,只觉得鸡肉鲜滑、美味,将鸡的好动的天性,很好的在我口中展现出来,仿佛鸡要跳出来似的。辣辣的香油,青青的香菜,醋中一蘸,这可真是“色香味俱全”了!一抹嘴唇,油腻腻的,竟是鸡油饱满地溢了出来!过得良久,嘴中依然留有一股微辣而不腻的感觉,真爽!

记得有一次去饭店吃晚饭,客人还没到齐,我却被桌上那盘口水鸡诱惑得不行了,口水都要流到桌上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她,香辣味直往鼻中钻,想不闻都不行,终于,我逮到机会了,乘妈妈转头之际,急忙夹了一块放入口中,啊!那熟悉的味道又在我口中出现了!久违的口水鸡哦!正当我偷偷地吃完,伸手抹嘴时,却发现妈妈用责备的眼神看着我,我吐了吐舌头,心想“完了,被发现了,要挨骂了。”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添了几下嘴唇,最后虽不免要被妈妈啰嗦几句,不过,也值了!

口水鸡,我最爱的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安庆有着许许多多的地方特产。例如:马陵瓜子、煲仔饭、顶雪贡糕、宿松雪枣……但是,若是要论我最喜欢吃的还是要数“炒米”。

我家乡的炒米很有地方特色。它粒粒金黄,颗颗饱满,口味香脆,清淡浓香,是安庆城里城外春节必备的食品。以前人们过年时上门拜年,首先得到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炒米,外加三个炆香茶叶鸡蛋。这叫“吃茶,得元宝”。

炒米的制作工艺说起来也不难:选用上等糯米,先用开水浸泡,待谷子(米粒核心部位)发软能掐动,便用竹箩或簸箕捞起来,用大量冷水冲,洗清米粒外围,防止互相粘连。等水分沥干,便可下锅炒作。炒作的步骤最好用大铁锅,把竹子枝丫扎成扫帚的形状便于米粒翻动。锅里放入菜油,待油热就下米,不停翻动,众多米粒在锅中竞相跳动蹦高,宛如一场精彩的比赛,令人目不暇接而且香气扑鼻。为了遵守“比赛秩序”每次下锅米量大约二至三两(锅的大小而定)。制作步骤关键在于两点:其一,开水浸泡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15分钟即可。其二,锅下的火力要恰到好处。

近些年,人们生活富裕,炒米已经成为日常小吃。在古城安庆到处可见小摊贩卖炒米,现在有的商贩根据炒米进行“创新”出现了“炸米”。炸米不炒改用油炸熟。炸米操作简单,口味可以结合个人爱好添加些调料深受大众欢迎。

炒米粒粒金黄,颗颗饱满,口味香脆,清淡浓香。这就是我家乡的炒米,你喜欢吃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味小吃——凉面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内江市威远县,那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小吃多得数也数不尽:凉糕、羊肉汤、油条、油炸粑、叶儿粑、心肺汤……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凉面

凉面在威远也算是无人不知的小吃了。我家奶奶就特会做。奶奶先煮熟了一大盘淡黄的凉面,再去菜市场买了:大料、八角、茴香制成一种秘制的香油,再用姜搅拌成姜水,用蒜搅拌成蒜水,最后把煮好的豆芽和凉面、蒜水、姜水、白糖、酱油、芝麻油、香油一起搅拌,一碗又香、又甜、又麻的凉面就大功告成了,如果你觉得还不鲜辣呢,就再加一勺小米辣进去,管保你会直呼带劲儿。

一碗金黄色的凉面像一根根丝线似的盘在碗里,真是舍不得吃。

记得小时候,妈妈和奶奶在做凉面,凉面刚一做好,我就去给我那一碗凉面加调料,不管什么料,都往里面放,那细细的花椒粉自然是加了不少。刚加完调料,我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结果因为味道太美,一吃就吃了三碗,麻得我“呼哧呼哧”直踹气,一连喝了三碗南瓜绿豆汤才止住了麻。

家乡风味小吃真是“一级棒”!如果你到我的家乡来,我一定会请你去饱餐一顿“威远凉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说起我故乡的美食,那可是数不胜数,但说起“最美”的食物,我可要推荐我们故乡的脆皮炸蚝了。脆皮炸蚝是茂名市着名的一道风味小吃,在酒店,在大排挡里,在海鲜城里,都频受人们的喜喜欢。

生蚝是从海里捕捞上来的,又名牡蛎,绿色的凹凸不平的蚝壳里躺着晶莹柔嫩的蚝肉。

熟后的炸蚝表面呈金黄色的,让人垂涎欲滴。

今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来到电城尝美食,特地点了脆皮炸蚝。盘里的蚝粘着一层糊,金黄色里隐隐约约地闪着油星。我忙用筷子趁热夹起一个咬一口。哇!真好吃啊!脆脆的、香气扑鼻、里面的蚝软软的。“别急,”爸爸说,“看好了!”只见他从旁边的篮子里挑了快生青菜叶,再用筷子炸蚝夹起放在菜叶上,接着熟练地把炸蚝包紧,在我眼前摇一摇,表示可以吃了。我也学着样子做了一遍,再大咬一口。更好吃了!这样一来,吃得再多也不会腻了。

可是,这么好吃的脆皮炸蚝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怀着好奇心溜进了饭店厨房,一位师傅正在做这道菜。只见他把生蚝洗净抹干水,加盐、味精、胡椒粉腌几分钟。然后把生粉、面粉加清水调成浆,下入生蚝挂上糊。最后,烧锅下油,油热后放入挂上浆的生蚝炸至金黄。

刚捞起滚烫的脆皮炸蚝便让服务生端走了。

怎么样?听了我们故乡的脆皮炸蚝,你一定直流口水,那就快来茂名尝尝脆皮炸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风味食品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我自幼喜爱吃面食,特别是妈妈做的凉面,那冰凉可口的面条,香脆爽口的黄瓜,甘甜松软的素鸡,对了,还有微辣的汤汁组合在一起的奇妙的味道,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心头。

夏天傍晚,当我满身疲惫的回到家时,妈妈就会会心一笑,让我稍坐片刻,从冰箱里拿出冰透了的面条,然后也不知怎的,变魔术似的变出了一碗凉面来,让我吃去一身疲劳,凉面看上去十分诱人,细而且白的似乎透明的面条浸在漂着星星油花的褐色汤汁里,还洒上了青绿的葱花,翠绿的黄瓜,乳白色的素鸡,还可以浇上一勺红红的辣椒酱,真的是十分诱人,十分美味。

后来,我终于知道凉面的做法了,也知道了在妈妈那双巧手下一碗凉面如何诞生。妈妈先拿出冰透了的面条,放进一只透明玻璃盆里,又拿出了她的厨房四宝:芝麻油、酱油、醋以及香油,然后熟练地倒入这些调料,这时,妈妈又想起了什么,噢,原来是刨黄瓜丝呀!她放入黄瓜后,拿出一双筷子开始搅拌,那样子,可真像大厨师呢!当她搅拌完毕,一碗凉面也差不多完成了,接下来倒入碗中,洒进切好的葱花、素鸡,在拌上红红的辣椒油,一碗凉面就做成啦!

凉面味道也十分美,入口先是辣椒酱的辣味,然后是面条的清香、黄瓜的甘甜、还有葱花的葱香……十分可口。记得那一次,我太贪嘴了,吃了许多凉面,结果在夜里肚子里的五脏六腑大闹天宫,肚子疼的翻江倒海,厕所上了一次又一次,妈妈只能在一边苦笑,而爸爸则幸灾乐祸,一个劲儿嗔骂我贪吃。

我还是那么喜欢凉面,还时不时让妈妈给我做一份,而家里的冰箱里面也常常有面条。我知道,那可口的面条里,蕴含了妈妈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在武鸣、邕宁、平果、马山一带,壮族民间流行小吃酸榨粉,往往是节日或农闲时才得以制作。小时候,时常见到吃到,印象中每家每户都有榨粉用的家伙,简称也是"榨",一次下来需要好几个人同时配合,很能增强人们相互协作精神,呈现和谐氛围。

壮族酸榨粉圆细、爽滑、柔韧,具有独特的风味。其做工考究,先将精心挑选的上好大米放到50——60度的温水里泡1——2天,把米泡软、泡透;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三遍,装进尼龙袋保温1——2天,让大米发酵;发酵结束,把大米取出晒干,之后碾成粉,揣成粉团煮到五分熟后,再用压榨机把粉团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酸榨粉的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由于经过发酵,还有酸甜的香味,经常食用可以起到祛风去寒、通窍醒食和兴奋精神的作用。其吃法多样,最讲究的是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枸杞、生姜、十三香、白糖、鸡精、米酒等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酸榨粉的风味也不同。过去酸榨粉店卤水多以大量豆豉为主,不用味精,伴以姜、八角、草果、甘草等一起熬制而成。如今粉店普遍用上了味精,其味难及当年。

用浸泡过的上好大粽和配料拌匀,以洗净的粽叶或竹叶包成扎好,用火蒸煮后即可食用。南宁的香糯粽品种多、味道美,豆子粽、板栗粽、莲蓉粽等。

"酸嘢":指腌制的果蔬,即酸品。南宁人吃酸历史悠久。"酸嘢"吃起来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开胃,令人垂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