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古代名人爱国故事(汇总20篇)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动物们过得非常快乐。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古代名人爱国故事,欢迎阅读。

浏览

1550

作文

1000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1、 李邕重义爱士

李邕重义气爱人才,作文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

2、 徐浩八体皆备

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把笔法传给了徐浩,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好。徐浩曾经写了42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世人形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故事来源:《新唐书》

3、 郑虔红叶学书

郑虔在广文馆博士,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叶子。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和画一起并成一卷,献给皇帝。唐玄宗亲笔题跋:“郑虔三绝。”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4、 李阳冰观《碧落碑》

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观赏,好几天不离开。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因碑上有“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

5、 钟绍京破产求王书

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总计用去几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

6、 卢弘宣临小王帖

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卢弘宣当时做度支郎中的官,有擅长书法的名声。李德裕把他请来,出示自己得到的这件书迹,请他观看。卢弘宣拿着帖,好久不作声。李德裕问:“怎么样?”卢弘宣惊恐地说:“这是我近年临的王献之帖”。李德裕从此更加看重他了。

故事来源:《太平广记》

7、 柳公权不重钱财

柳公权书名显赫,当时大臣家的原告版墓志,若不是出自柳公权手笔,别人就要以为他们的子孙不孝。外国人来中国进贡,都另外准备了钱,说:“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的”。柳公权曾经书写了京兆西明寺的《金刚经》,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各家的笔法,自己很满意。总计大卧们请他写字而赠送的钱财,共有好多万,然而这些钱被仆人盗用了,他也不再追问,只有笔砚图书典籍等,才亲自把它们锁好秘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谈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44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1)精其选。

(2)解其言。

(3)知其意。

(4)明其理。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五经四书一样,一字一字地高声朗诵。照这个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天也念不完。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有些可能轰动一时,但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过去了。所以,书虽多,真正值得精读的并不多。下面所说的就指值得精读的书而言。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从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书,都是经过历来群众的推荐,经过时间的选择,流传了下来。我们看见古代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心里觉得奇怪,怎么古人写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他们所作的东西,也有许多没有价值的,不过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为历代群众所推荐,在时间的考验上,落了选,被刷下去了。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还要有些被刷下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有名的,我们只能看现在的榜。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读,所以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就中国的汉语笼统地说,有现代汉语,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统称为古文。详细地说,古文之中又有时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有两汉的古文,有魏晋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国汉族的古书,都是用这些不同的古文写的。这些古文,都是用一般汉字写的,但是仅只认识汉字还不行。我们看不懂古人用古文写的书。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就看不见这道关里边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好在关外指手划脚,那是不行的。我所说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这一道语言文字关。当然要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这是当然的事,这里就不多谈了。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比写那部书的人的话少,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简单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说的话那样罗嗦。这个缺点倒有办法可以克服。只要他不怕罗嗦就可以了。好在笔墨纸张都很便宜,文章写得罗嗦一点无非是多费一点笔墨纸张,那也不是了不起的事。可是言不尽意那种困难,就没有法子克服了。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比如一个人说,他牙痛。牙是一个概念,痛是一个概念,牙痛又是一个概念。其实他不仅止于牙痛而已。那个痛,有一种特别的痛法,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有一定的深度。这都是很复杂的情况,不是仅仅牙痛两个字所能说清楚的,无论怎样罗嗦他也说不出来的,言不尽意的困难就在于此。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爱书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10岁时,拿破仑到了巴黎的布里恩诺少年军校读书。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16岁的他不得已中途辍学,当了一名炮兵少尉,从而开始了艰苦的自学生活。

他寓居在瓦朗斯城的一座咖啡馆内的小屋里,常常一个人坐在闷热的房间,两眼紧盯着书本,废寝忘食刻苦读书。(名人读书的故事

咖啡馆附近正好有一家出租书籍的铺子,这为他广泛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在租书的铺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完全顾不上老板的白眼。

1798年,拿破仑调任法国远征埃及军总司令,在“东方号”旗舰上,他设立了一所小小的图书馆,所藏书籍全都是他亲手挑选的。40多天的海上航行,由于晕船,拿破仑无法读书,他就躺在床上,让人为他大声朗读。当1807年法俄之战处于相持阶段,拿破仑曾因在前线无书可读而大发雷霆,他写信质问巴黎有关人员,命令他们把所有新出版的书籍和新书预告迅速送来。拿破仑一生指挥了近60次战役,几乎每次都带着一个随军图书馆参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耐心的名人的故事

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80年代世界排名第一的推销大师(汤姆·霍普金斯),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要他为大家做一场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会场就设在一个特大型的体育馆内。汤姆·霍普金斯提出了一个条件:参加听讲的人约定为3000人,每人付出3000元美金作为酬金,演讲的时间为一个小时。

到了约定的时间,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做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搭吊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和他们讲述了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象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重量不足50克的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四秒钟,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老人就这样旁若无人似的就这样:每四秒钟一下,每四秒钟一下…….不停的敲了起来。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持续地敲了下去。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人们好像感到了什么,有的人喊了起来,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这时候主持人走到前台,挥手对大家说:请保持安静,如果大家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话,现在就可以退场,3000美金原数退回。这个时候退出了大概有1/3的听讲者。老人仍然用小锤不停地工作着,他好象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

又过了20分钟,台下又是一片骚动,人们发泄不满的声音愈发强烈了(我们是来听演讲的,就这样慢悠悠的敲下去不是在骗人吗?),饮料瓶子等物体也扔向了舞台。这时候主持人再一次走到前台,挥手对大家说:请保持安静,如果大家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话,现在就可以退场,3000美金原数退回。这个时候又退出了大概有1/3左右的听讲者,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象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而老人依然是非常认真地在敲打着大铁球。

又过了17分钟,台下又是一片骚动,听众发泄不满的声音更加的强烈(我们要离开!退钱)。这时候主持人再一次走到前台,挥手对大家说:请保持安静,如果大家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话,现在就可以退场,3000美金原数退回。这个时候又退出了大概有700多个听讲者,会场上就剩下不足300人的听众了。汤姆·霍普金斯依然是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用他那不足50克重的小锤对着铁球四秒钟敲一下,每4秒钟敲一下……并且动作愈发稳健和坚定......

临近演讲结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巨大的铁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清晰地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向全场深深地鞠了一躬,做了他全场唯一的一句演讲:

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心得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老党员,疫情面前就要冲在前、干在前。疫情一天不结束,我绝不下战场。有我在,我一定守护好咱们的村口大门!”大年初三,年近七旬的老党员__。

__同志担任过10多年的大北窑村村委会主任。2003年,他领导和参与了全村抗击“非典”战役。在这场阻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战场上,他第一时间向村党支部报到,肩负起了一线抗“疫”的职责。日日守护在村口站点,守护全村村民的平安与健康,成为了他的常态,也诠释了他奉献、责任与担当。

“我的老父亲,是我的榜样。我必须回到村里,与父亲并肩战斗,这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张海霞对家人说道。

张海霞是__的女儿。已经43岁的她,在17年前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役。那年,身为村医的她,在一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7年后,听到党组织的召唤,父女俩再一次走向战“疫”一线,并肩战斗。这是历史的重演,更是使命的必然。

舍小家为大家。战“疫”场上的“父女兵”,面对疫情,全心全意投身于疫情防控阻击战,日夜坚守在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第一线,保护身后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宣传、入户排查、卡点值守……连续奋战十多天,身体疲惫,但他们没说一个累字,依然在第一线坚守坚持着。

一个帐篷、一个口罩,当疫情来临的时候,还有许许多多像__父女一样的党员同志奔赴到了抗“疫”一线,坚守在村庄路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群众筑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线。向群众展示了危难关头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兑现着入党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马云名人故事

全文共 2141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他是一个让人疯狂的人。他每年会在全球10所大学演讲,他曾在哈佛讲台上与诺基亚总裁激烈辩论,最终赢得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他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全球商人热烈地追捧他。他的网站阿里巴巴两次被哈佛、斯坦福商学院选为MBA案例,掀起全美研究热潮。阿里巴巴从1999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媒体对它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并连续第5次被《福布斯》评选为全球最佳B2B网站,其排名甚至领先于全球电子商务巨擘亚逊!这个人是马云。

骗子马云的穷人世界

和所有的互联网精英不一样,马云从小就没有生活在顶尖的那部分人当中,他活在平常的普通人当中。马云称自己脑子笨,从小功课就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好。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所以,马云一直对员工说,如果光看IQ,世界上有70%的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而1995年他开创企业黄页网站,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请人家心甘情愿同意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没有人相信他,1995年的杭州,人们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

有人在杭州的大排档里见到马云。马云喝得微醺,十足一个跟一大帮人神侃瞎吹的小市民。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杭州人的安静和从容。但是,马云的网站为上网的企业带来了客户,他的网站盈利了。

在中国互联网大潮风高浪急之时,马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做一个和世界上所有电子商务网站不同的B2B网站,他不做那15%大企业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马云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在网上,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服务收费是一样的,他要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

是远见还是狂妄?

1999年初,他为网站起了一个众所周知代表财富的域名“阿里巴巴”,然后他对他的团队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开始。愿意回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意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说用3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我们回杭州去,一起去!”这就是被阿里巴巴员工戏称为“十八罗汉”的开山元老。1999年3月,马云在杭州的家中创办了阿里巴巴公司。他和他的“十八罗汉”没日没夜地工作,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而要做到与众不同,阿里巴巴网站必须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只做国内就会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失去第一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次为了阿里巴巴,马云决心向全球出击,到各个国家去展示他那绝世口才。他到各个大学去做演讲,到电子商务网络会议和论坛上宣讲他的B2B模式。怪异的长相、极具煽动性的口才和超越全球的商业思想,竟然交融在这个枯瘦弱小的中国人身上,听众无不为之惊讶。海外媒体开始对马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但马云再有魅力,不管在演讲的时候如何意气风发,他还是要回到现实:阿里巴巴缺钱,庞大的运营费用将马云压得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马云马不停蹄地在全球的巡回演讲,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吸引客户,二是吸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商慢慢从马云的演讲中对他的阿里巴巴有了兴趣,随着AB公司副总蔡崇信考察阿里巴巴并加盟阿里巴巴之后,数十家风险投资商与马云接洽商谈。拒绝38家风险投资后,马云接受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的投资。就在该笔资金到位的第二天,马云飞赴北京“见一位神秘人物”。

见面才知,那人是雅虎最大的股东、“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原定1个小时的讲述,马云刚讲了6分钟,孙正义就说:马云,我一定要投资阿里巴巴!而且用我自己的钱。2000年1月,双方正式签约,孙正义投入2000万美金。据说孙正义事后判定阿里巴巴会成为一家和雅虎一样伟大的公司。

2000年,《福布斯》评价马云: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来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激增之势!从此,阿里巴巴开始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2001年12月27日,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此数目的B2B网站,并在当月实现盈利。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真正开始赚钱了!对马云、对阿里巴巴、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对全球电子商务而言,这都堪称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它正式向全世界宣告,马云创建的电子商务B2B模式是正确的、可行的。

抓住有梦想的人

不管是在创业初期的“开荒牛”,还是今天的“空降兵”,加盟阿里巴巴完全是被疯狂的马云和阿里巴巴所吸引。无论是挑战也好,梦想也罢,人总是需要有些狂热的东西鼓动自己,来到这里不是因为阿里巴巴有一眼可见的前景,而是因为阿里巴巴是一个不知道未来的巨大的梦想。正因为有太多的变数,反而使马云和阿里巴巴讨得了这帮天才的欢心。正如马云在接受某个媒体采访的时候所说:如果一个决定是100%正确的,就没有执行的意义;如果一个决定引起极大的争议,才值得去执行。马云一拍脑袋认定的事情,每每引起无数人的争执,让所有人觉得他是个疯子,却吸引了众多的顶尖人物。

阿里巴巴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始终如此信任马云,是因为马云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过,他无与伦比的高瞻远瞩的眼光,已经赢得了所有员工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四字成语故事1:望梅止渴的故事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j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j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事例故事:革命烈士丁麟章的故事

全文共 2582 字

+ 加入清单

革命烈士丁麟章(1907-1945),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同年年6月,在孝丰百步山反击顽军五十二师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丁麟章,1907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嘉义区横江村一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起入学读书四年,11岁时从师学篾匠。因师傅手艺平常,学艺不成,他又回家务农。

1926年夏,平江农民运动兴起后,丁麟章兄弟五人一同参加了农协。1927年马日事变后,横江地区一片白色恐怖,丁麟章在农民自卫队里执行监视敌人的任务,工作十分出色。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转入平江县苏维埃游击队,历任班长、中队长。1930年夏,他随县游击队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1931年,丁麟章调任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警卫团一营副营长。期间,在保卫县苏维埃机关的历次战斗中,他的四个亲兄弟先后牺牲,自己亦三次负伤。但丁麟章没有屈服,没有退缩,没有停止反抗,他将仇恨埋在心底,将悲痛化作力量,继续前进。

1933年4月,丁麟章随警卫团编入湘鄂赣独立二师,仍任副营长,先后参加了湘鄂赣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秋风阵阵,落叶声声,中央主力红军撤离苏区长征后,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便进入了艰难的游击战争时期。这时,丁麟章奉调到中共咏生县委军事部工作。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他率领游击队巧妙地与敌军周旋,多次掩护县委和县苏维埃机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并寻机向白区发起进攻,缴获粮食和药品,缓解了苏区干部和伤员物资、药品奇缺的困难。

1935年1月,丁麟章调任红十六军参谋。为了做好扩大红军的工作,他组织了一个宣传队,深入到黄金洞地区,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向群众宣传参加红军的意义。经过一个半月的深入宣传发动,黄金洞等地先后有140多人参加红十六师。

革命战争把丁麟章锻炼成了一位勇敢善战的红军指挥员。1935年6月中旬,平江南江桥哨烟弥漫,枪声不断,红十六师遭到了敌人重兵围困。危急中,丁麟章根据师长命令,带一个排从敌防线薄弱处穿插出去,再回头向敌军佯攻,有效地牵住敌军,使全师成功地从麦市突出敌军重围。此后,丁麟章一直随红十六师转战于湘鄂赣苏区,坚持了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6年,西安事变如一声春雷,驱散了沉沉的内战阴霾,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局面日趋形成。1937年秋,湘鄂赣边区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后,丁麟章任支队司令部参谋。次年春,他随部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在岩奇地区,丁麟章调任一团三营营长。6月初,丁麟章随部突破日军芜湖至宣城的封锁线,到达溧(水)武(进)公路以北,宁(南京)杭(州)公路以东的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地区,开辟江南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4月,日本侵略军第十五、十七、一一六师团各一部共万余人,在空军的掩护下,分三路向皖南新四军进行大“扫荡”。由于驻守的南陵、繁昌、青阳等地相继失守,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亦受到严重威胁。丁麟章奉命率全营在父子岭协同兄弟部队抵御前来“扫荡”的2000多日军的进攻。经过8小时激战,打退了日军10多次进攻,击毙日军370人,迫使日军后撤。

同年9月,日军再次向云岭地区的新四军军部发起进攻。丁麟章所在的第一团坚守在离云岭7?5公里的汀潭地域。战斗中,丁麟章率部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一直坚持到支援部队赶到。由于作战勇敢,同年秋,他升任新一团政委。

1941年1月,丁麟章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被顽军击中腿部。部队组织突围时,把他安置在皖南山区一户可靠的老乡家里,隐蔽养伤。

伤愈后,丁麟章立即重返部队,并于1942年被任命为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政委兼中共横山和京芜中心县委书记。他很重视军队支援地方的工作,经请示师部批准,调三营营长去溧水县任副县长兼军事科长,进一步充实加强了地方抗日政权和地方抗日武装。

当时,日伪军在龙都镇的圩埂边修了一个大碉堡,里面住有伪军一个连,经常出来残害百姓。丁麟章决定首先拔掉这个碉堡。由四连组成的突击队,在丁麟章的指挥下,每人抱着一床浸透煤油的棉絮冲到敌碉堡下,然后点火塞进敌碉堡。霎时,浓烟滚滚,烈火熊熊,碉堡中的敌军被大火逼出,纷纷缴械投降。此后,丁麟章和团长黄玉庭率领四十六团进入横山以北地区,不断地打击铜山镇、大宫坪、马家桥的伪绥靖队和维持会等反动武装,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在极端复杂而残酷的敌后作战中,丁麟章表现总是那么沉着、坚定,富有智谋。

1943年4月中旬,顽军12个团,向驻在溧水和溧阳地区的新四军十六旅发起猖狂进攻,并于4月13日占领了新四军后方阵地回峰山和北经巷村。丁麟章和团长黄玉庭率领四十六团于当日深夜11时,迂?包围了北经巷村,全歼入侵的顽军6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使十六旅于4月14日晚间安全转移。

1943年11月,在攻打溧阳、高淳地区伪军的战斗中,丁麟章根据已掌握的敌情,改强攻为智取。他率部设伏于张沛桥以西,一举生擒伪军副师长陈炎生,并令其给添桥镇油坊据点的伪军写了一封“劝降信”,迫使100多名伪军全部放下了武器。

1944年12月,顽军七个团从浙皖交界的佐家庄、青岘岭、牛头山一线,分三路向新四军扑来。这次与丁麟章交锋的正好是皖南事变时的死对头。于是,他率全团士兵同仇敌忾,英勇出击,与兄弟部队一道,很快夺回了牛头山,青岘岭一线阵地,取得了反顽战斗的胜利。

1945年上半年,丁麟章先后被任命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二和第三支队政委。同年6月,顽军又集中了28个团,向东西天目山发起进攻,并首先抢占了吉县孝丰镇。丁麟章在率部参加夺取孝丰镇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8岁。

任务身后

1945年,在最激烈、最艰苦的第三次天目山战役中,为了反击52师对新四军的进攻,时任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二支队政委的丁麟章英勇作战,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1957年,丁麟章同志的战友吴咏湘将军不顾癌痛绝症的折磨,抱病亲自到当年丁麟章烈士牺牲的浙江孝丰,寻找丁麟章烈士的墓茔;由于长年的战乱,加之时间久远,要在荒无人烟的山上找到丁麟章烈士的遗骸,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多方努力,几经周折,找到一位当年掩埋烈士的老乡,经过仔细辨别,丁麟章烈士的身份最终得到了完全确定。丁麟章烈士的遗骨最终被迁葬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功德园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卡耐基在小时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到了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经典古代名人故事2:包拯分铜钱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中午,包拯吃完饭,刚想休息片刻,衙门外就传来击鼓声。包拯以为又有案件发生,立刻升堂。

“威武……”

包拯来到大堂,只见跪着一胖一瘦两个农夫打扮的人,问道:“下跪者何人?有何冤情速速报来!”

只见瘦农夫说道:“包大人,我们今天就想请你给我们评评理,重新分一下铜钱。”

包大人眉头一皱,说道:“什么钱这么难分,要闹到衙门来?”

瘦农夫特别委屈道:“今天我们两人在田地干活,我带了3个馒头、胖子带了5个馒头当午餐。正当我们准备吃饭时,有一个商人经过,想让我们分一些食物给他,并答应给我们钱。”

包拯问道:“是不是商人吃了馒头没付钱?”

胖子接过话说道:“我们三人把8个馒头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人吃了一份,那个商人吃完后留下8个铜钱就走了。”

瘦农夫连忙说:“对,可是8个铜钱,你不应该只给我3个,你拿5个啊,应该平均分!”

胖农夫反驳道:“可我拿出来的馒头比你多,所以应该多分一些。”

包拯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对瘦农夫说:“你拿3个铜钱不满意是吗?”

瘦农夫点点头说:“是的,分钱应该公平合理。”

包拯走下大堂,说:“把铜钱给我,我重新公平合理地分一下。”

包拯取出1个铜钱给瘦农夫,7个铜钱给胖农夫,笑道:“现在公平了!”

“啊,怎么这样?包大人,你怎么向着胖子?”瘦农夫更不满意了。

包拯惊堂木一拍,说道:“本大人的分法公平合理,8个馒头分三份,每份个,商人付了8个铜钱,也就是说个馒头值1个铜钱,瘦子你拿出3个馒头,自己吃了个,也就是说你只给商人个馒头,当然只能拿1个铜钱了,而胖农夫却拿出了个馒头,所以应得7个铜钱。”

瘦农夫听完后暗暗后悔,可也无话可说。

“退堂……”瘦农夫灰溜溜地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的名人故事1:徐悲鸿三请齐白石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两顾草庐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回到10年前一样快乐名人故事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问汪涵:“如果有一天你没那么走红了,还会那么快乐吗?你的生活水准已经到了这么高的层次,如果再回到10年前的水平,你能忍受吗?”

汪涵笑笑,诚恳地说:“你如果没有钱请你的女人看电影,你就带她看星星。一样的,黑黑的幕,上面有光,还不要钱。500元你打乒乓球,5000元你打保龄球,5万元你打高尔夫,都是出汗的。你赚了1000万元,你体内产生的肾上腺激素不会比赚500元产生的多很多。有一次我看到,拖板车的师傅把车拼到一起,把身上的钱攥成一把,丢在板车上,觉得这些钱可以给太太买条围巾,让儿子多补课,那种笑容极其灿烂,很多时候快乐和钱没关系。如果再回到10年前,我也能够忍受,无非是一张床、三顿饭。生活品质的好不好和你的朋友有关系,只要身边不缺少讲真心话的人。你喝1982年的红酒,无非是想和那个人好好聊聊天,没有红酒你就喝点绿茶,一样可以讲真心话。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人就是主人。”

快乐来源于哪里?有人说,快乐是春天的鲜花、夏天的绿荫、秋天的野果、冬天的飞雪。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握手,一场倾心的交谈,都是快乐的事情。汪涵用真诚的话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快乐的源泉和意义,快乐其实很简单,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善于洞察女性需求名人故事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了解她的需求,她的需求。这是我在35年的生活中找到的真理,在洗衣房里也同样奏效。”宝洁的首席执行长雷富礼常常用这种幽默的比喻来描述宝洁是一家为了女性需求而创生的企业。

“我们发现女性根本不关心我们的技术,对于产品从哪些设备上生产出来就更加无所谓了。她们希望我们了解她们的需求。”

而今,在美国,购买宝洁产品的消费者大约有80%是女性。因此,雷富礼会每隔一段会到商店里去,听听那些买了宝洁产品的女性顾客的看法。去年,他还说服了一些宝洁管理人士跟在一群法国身后采购化妆品。

雷富礼从宝洁的洗涤产品部门起步,参加过汰渍、Dawn、Ivory Snow和Cheer品牌的工作。洗涤和肥皂产品是宝洁的基石,公司文化也是最保守的。

上世纪70年代以及80年代初期,宝洁的业务很糟糕。它被联合利华?Unilever?抢去了不少生意,员工的士气也很低落。雷富礼对宝洁行动迟缓的官僚做法深感失望,提出辞职,但他的多诺万劝他三思,一周内可以暂时不来上班。这一周,他俩每晚都要见面,喝着啤酒好好聊上一会儿。多诺万提醒他,这么做是在逃避问题,而这些问题无处不在。他提议给雷富礼升职、加薪,并请雷富礼负责改善宝洁的洗衣业务。当时是1984年,接下来的十年当中,宝洁的洗涤子公司发生了雷富礼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巨大变革”。

在雷富礼任期内,宝洁大约275名高层管理人员中,女性的比例提高了三分之一,现在是50多人。在宝洁11万员工当中,女性的比例大约是37%。根据公司的安排,这几年女性员工的比例每年都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年招收的员工有44%是女性。他说,最好不要轻言什么是女性固有的特点,但我们谈到女性直觉的时候,纯粹都是好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南辕北辙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人,住在太行山一带。他打算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按理说,应该向南走,可是他一坐上车就命令车夫朝北进发。车夫扬起鞭子,马儿撒开四蹄飞一般地向北狂奔。

路上,他碰到了熟人。熟人问他:“您这是上哪儿去啊?”

“我要到楚国去。”

“咦,楚国在南方,您为什么反而朝北走呢?”

“没关系,我有一匹上等的好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

“不管您的马跑得多快,朝北走,总不是到楚国去的路。”

“没关系,我还准备了充足的旅费,走多远,也饿不着。”

“旅费虽多也无济于事,朝北走,无论如何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没关系,我还有一个最出色的车夫,他赶起车来又稳又快,谁也比不上他。”

说罢,他一声令下,车夫又扬鞭驱车朝北疾驶。他哪里想到,他的马跑得越快,他的路费越多,他车夫的技术越好,只能离开他的目的地——楚国越远。

[提示]

走路要辨清方向,否则,到不了目的地。学习和工作也要辨清方向,否则,对社会,对人民,非但无益,甚至有害。当我们在学校里刻苦攻读的时候,当我们在社会上努力工作的时候,要经常辨识方向,以那个“南辕北辙”的人为戒。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①。季梁闻之②,中道而反③,衣焦不申④,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⑤,方北面而持其驾⑥,告臣曰:‘我欲之楚⑦’。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⑧?’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⑨。’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⑩。’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11),举欲信于天下(12),恃王国之大(13)、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14);王之动愈数(15),而离王愈远耳(16),犹至楚而北行也(17)。”

——《战国策》

[注释]

①邯郸(Hándān)——国的国都。

②季梁——魏国的臣子。

③中道——一道中,半路上,反——同“返”。

④衣焦——衣服上的皱折。申——同“伸”,展开。

⑤大行——即太行山。

⑥方北面而持其驾——正驾着他的车马朝北去。方,正在。北面,面北,朝北。持,拿看,这里是驾着的意思。驾,套好的车马。

⑦之——至,到、去。

⑧奚为——何为,为什么。

⑨用——费用。

⑩御看——驾车的人。

(11)动——一动,动不动。

(12)举——跟“动”同义。信于天下——取信于天下,就是让天下信任自己。

(13)恃(shì)——依仗。

(14)广地尊名——扩大领地,尊崇名望。

(15)数(shuò)——次数多。

(16)王(Wàng)——这里作动词,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意思。耳——而已,罢了。

(17)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谈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读到57岁了,当然有些经验可谈,希望能提供读者一些参考。

读书的方法大体上要看自己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为学习而读书,有为研究而读书,有为创作而读书,有为娱乐而读书。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免有些差异。

为学习而读书,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自发蒙以采,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人格为止,所受的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强迫性的,非读不可。进步的国家要培养健全的国民,一定有周密的国民教育课程,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是无庸置疑的。

一个人有相对的择业的自由,但所学的课程,一经择定,便必须完成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这是不由自主的。例如我在大学时代学的是医学,则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细菌学以及各种临床或应用医学的教科书,便非读不可,不读你便不能成为医学家。即使学校毕了业,学问也不能毕业,你必须向这方面锲而不舍地追求,然后才能进步,不然你便只好落伍了。我自己因为两耳重听的关系,大学毕业后便中止了医学,故今天不敢自命为医学家,别人也不这样看待我。

为研究而读书,这或许是狭义的读书方式。譬如研究一门特殊学问,或者特殊问题,凡关于那门学问或那个问题的一切书籍和资料,必须尽可能把它们全都搜罗,把它们读到滚瓜烂熟,这样,你对于那个问题便有了充分的把握,你就可以成为该门学问的权威。

在研究上,你自然有充分的自由,但如果你是有责任心的人,你的自由依然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例如我有研究古代史的志趣,为了完成这志趣,我下了一番苦功,把甲骨文字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完全征服了。这些都是进步人士视为落后的东西,一向被人认为是一些吃饱了饭没事做的古董家拿来消磨时日的东西,因此当我在研究这些资料的时候,也曾受过进步人士的非难,指责我为玩物丧志的人。然而我忍受着这些斥责,把我的志趣贯彻了。在今天凡是有志于古代文化研究的人,似乎都沿着我的旧路走。

为研究而读书,我的方法是:

1、直探本源,不受前人的束缚。

2、搜罗一切资料,集腋成裘。

3、对于资料毫不容情、毫不惜力地加以检查,而且必须彻底,绝不放松。这样研究才会有成绩。

我也是搞文艺工作的人,不自量力,差不多一切的文艺形式都尝试过。诗歌、小说、戏剧、评论,我都大胆地写过一些。为了培养写作能力,我曾耽读过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作品。这样的读书,自可以说是为创作而读书,但在这儿我有一些体会,我想把它表白出来。

我自己在写作上每每有这样的一种准备的步骤。譬如我要写剧本,我便先把莎士比亚或莫里哀的剧本读它一两本;要写小说,我便先把托尔斯泰或福楼拜的小说读它一两篇。读时也不必全部读完,有时仅仅读几页或几行,便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而不可遏止地刺激我写作的兴趣。

别的朋友有没有这种习性,我不知道,但我感觉到这的确是很有效的一种读书方法。

为娱乐而读书,这应该是人人所有的经验。那些在街头巷尾贪读公仔书的朋友们,应该都是这种类型的读书人。的确,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文体轻松的书,插图多的书,读熟了自己喜欢的书,版本好、装潢精美的书,研究有素而资料丰富的书……,在工作的闲暇,读起采的确可以使人忘却疲劳而增进生活乐趣。当然,这是应该有限制的。书本种类繁多,质素不一,必须加以选择。滥读一些无病呻吟,而又对身心有害的读物,反而会得不偿失,弄巧反拙。

我拉杂地写了这些,不愿再从这儿总结出教条来,请读者们自己去吸取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白求恩的故事介绍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着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牿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爱克斯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陆陇其造福一方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陆陇其是清朝初年讲授程朱理学的学者,当过知县、御史一类的小宫。他与那些口是心非的伪逬学家不同,不仅能够认真领会程朱理学的道理,而且还在实际中履践这些进理,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陆陇其行政断案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视道德教化。他认为,天下万事万物之中都包含着同样的“理”,人们只有懂得了这些“理”,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规矩,循守国家的法制。所以他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审讯犯人,总要首先深入浅出地讲一番逍理,启迪人们的良知。

催缴赋税,是朝廷赋予各级宫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务,也是一件阻力很大的工作。一般的县令在催缴陚税时,总是指挥大批衙役下乡督促,稍有缓慢不是惩罚肉体,便是罚粮罚款,搞得官民对立情绪很大,有时还会激成民变。而陆陇其却不这样做。他在当嘉定县令时,每当缴粮纳陚的日子临近的时候,他通常把乡亲父老召集起来,给大家讲一番按时纳陚的道理。他说:“向大家收缴的钱粮,全是朝廷的国课,并不是县官的私蓄。如果百姓们能急朝廷之所急,按时上缴钱粮,家心安理得,而且给当官的减去好多麻烦,以便有更多的工夫为民办事。我与大家没有任何宿怨,不想为收钱粮而杖责任何人。何况一旦受到杖责不仅要花许多冤枉钱,还要落得欠粮受责的名声。倒不如及早凑齐应纳之款,使你我都相安无事地办完这件事。”乡民们听了之后,觉得陆陇其的话说得很实在,很透彻,乐于接受。所以他在任时,很少发生欠粮受责的事。

对于囚禁在监狱中的犯人,他也好言相劝,进行开异。他曾经写过一篇《劝盗文》,派人给犯人们宣讲,大意是:“人的本性原来都是善的,你们这些犯了罪的人也不例外。只是由于一念之差,不安分守己,作出犯法的事来,关在这里受尽痛苦。这些都是由于人心中的杂念蒙蔽了善性造成的结果。然而人心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们能够深刻地悔过往日的不是,去掉心中的杂念,就能重新做一个好人,依旧可以成家立业。”读到这里,在场收听的犯人们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1692年陆陇其逝世。第二年冬,朝廷需要委派两名文臣管理直隶、江南的书院。廷臣全都主张从翰林院中物色人选。康熙不同意,发出特旨:直隶派李光地去,江南派陆陇其去。大学士王熙急忙报告说:“陆某己经病故了。”康熙惋借地说:“为什么不早启奏?”王熙回答说:“按照启奏的条例,7品官在籍身亡不在向朝廷启奏之列。”康熙沉默了许久,感叹地说:“陆陇其是本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在办一件事情,或推行一项政策的时候,向人们讲清道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可以减少行动的阻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逬理从陆陇其的政绩中得到很好的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读书小故事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都是要劳动,没有多少的空余时间,晚上很是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很苦恼。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个小孔。灯光果然从小孔里透过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脚,借着这一线亮光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过了不久,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早已被读得滚瓜烂熟,却一直没有钱买新的,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钉子,他又开始苦恼起来。

当地有个叫“文不识”的富豪,家里藏书很多。匡衡便请人介绍,去文家当长工。到了文家,他干活既卖力又不要一文工钱。“文不识”觉得很奇怪,就问匡衡道:“你为什么自愿做工,而不要工钱呢?”

“我给您做工,不为别的,只希望您把书借给我,让我好好阅读。”“文不识”答应了他的请求。匡衡一得到丰富的图书,就像几天没有吃饭的人得到美食佳肴一样,贪婪地、津津有味地读啊读啊,读完一册又读另一册。

这样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着名的大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爱国主题的故事康熙帝反对南北分治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的康熙皇帝亲政的时候,还不到20岁,却遇到了很多麻烦事。当时有个叫吴三桂的汉军首领,因为为清朝夺取全国立了大功,被封为平西王,势力越来越大,后来又野心勃勃,以西南为基地发兵谋反,要与清朝争夺天下。他的军队人多,又得到了其他地方的支持,气势汹汹。当时清朝刚刚稳定下来,对吴三桂作战,兵力、财力有很多困难。有的大臣就劝康熙皇帝不要派兵镇压,而是议和为上,实在不行,就把长江以南的地区让给吴三桂,实行南北分治。如果真那样,就又要出现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了。

康熙皇帝坚决不同意。他说,不管有多大难处,也要派兵平定叛乱,南北分治是绝对不许可的。于是,他亲自调集各种军队,和吴三桂叛军较量,又采取各种手段分化瓦解,孤立首要,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顶住了叛军的大规模进攻,继而开始反攻。

吴三桂没想到年轻的小皇帝这么果断坚决,而且他自己又是名声极坏的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仗越打越糟,最后自己先病死了,叛乱也被平定了。事实证明,康熙皇帝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完全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我阅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后,从中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勤奋好学,报效国家感人故事,展现他们的才智。我最喜欢岳飞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岳飞小时侯家境贫寒,从小就帮家里做些杂活,但他非常好学。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及《吴子》这类的书。他小时侯力气非常大,十多岁的时候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因此,他平时在读好书的时候,也常常练剑习武。期间,他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枪”。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入侵中原,母亲鼓励岳飞报效国家。从军之前,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岳飞不忘母训,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打败了金兵可是最后还是被奸臣秦桧和昏君赵构给害死了,我觉得秦桧是卑鄙小人,太坏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岳飞有两句名言,我非常喜欢,“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那热爱祖国,保卫国家,刻苦学习,不畏困难而战的那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岳飞虽愚忠,但忠的有骨气,他的好身手,对人民对祖国的爱让我感动,但他的死却是一个遗憾,没有使他的伟大升华到更智慧的境界,始终是一个遗憾啊。我们只有把对岳飞的感叹实现在学习他的忠和勇,让他的精神保留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李大钊的小故事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又非常注重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心灵,用歌曲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使孩子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稍有空闲,就将儿子李葆华、女儿李星华喊进书房,先要他俩将当时在学校学的歌唱给他听,孩子们高兴地唱起了喜欢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们亲爱的孔德,啊,我们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园,你永是美丽的王国……”李大钊听完歌,没有一句夸奖,只是幽默地说:“北河沿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我天天到北大去,都从那里经过,里面常泡着死猪、烂狗,臭烘烘的,怎么能说是孩子们青春的花园、美丽的王国呢?这个歌子太不现实了,这不是培养孩子们睁着眼睛撒谎吗?”

接着,他就教孩子们唱《国际歌》。他一边弹琴,一边用低沉的声音唱着。他说,声音不能太大,让街上警察、暗探听见,他们会把我们逮起来的。他不仅教孩子会唱,还把歌词大意讲解给孩子听,并且用家乡一位穷苦大伯一年辛苦到头,全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例子,帮助孩子领会歌词的意义,加深印象……结果,没教唱几遍,孩子们都会唱了,而且深深地爱上了这首珍贵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