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节说明文介绍一种风俗【20篇】

春节期间,我们都要外出走访亲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走亲戚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4490

作文

759

介绍梨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梨,是秋天人们最爱吃的水果之一,它的外形像一个小葫芦,它身穿着一件金黄色的衣服,脸上长满了雀斑,头顶上有一根“天线”,底下有一下凹槽,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娃娃坐着似的,真可爱。看了它的外形,是不是现在很想知道它是怎么吃呢?

当然,它的吃法有很多,先来介绍一下秋梨膏吧!它的原料有:梨 、冰糖、 枣、无花果。吃起来唇齿之间的味道久久不会散去。再来介绍一下蜜汁梨,它的做法是:先把梨洗净,在梨蒂下方约二厘米左右切下一个小盖,接着把梨核用小勺挖出,里面倒入二分之一的蜂蜜,然后放在锅屉上蒸20分钟即可入食,也是连梨带蜜一起吃掉,味道可口,它能生津,解渴,还能润肺,一吃三得。还有一种大家常吃的银耳雪梨汤,它的做法很简单,需要梨一个,辅料银耳,适量枸杞子,适量冰糖,适量水1000毫升。

再来说一下梨的产地吧!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亚洲梨都源于亚洲东部,日本和朝鲜也是梨的原始产地。

梨的作用也是很多的,它有生津,润肺,化痰,止咳,清热,降火,清心解毒和酒毒的功效,常食可补充人体的营养,尤其适合肝炎,大便秘结,急慢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食用。

此文章只是略举一二种有关梨的知识,如还需知道得更具体,还可以到网上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风俗放鞭炮的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年年春节,大家都要穿新衣服,吃饺子,看春晚……在我们小孩的眼里,春节唯一的、令人高兴的就是放鞭炮

去年春节,我和妈妈掂着年货乐呵呵地往家走。路上,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车水马龙的大街闹嚷嚷。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着红对联。一个个在天空绽开的礼花五彩缤纷。

回到家,桌上摆着一盘又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吃饺子。

汤足饭饱后,我提上一大包一大包的鞭炮兴冲冲的和伙伴们冲下楼去放鞭炮。

我们找出一些擦炮,把它擦出火花,不管他三七二十一,胡乱扔一个地方,捂上耳朵等着炮响。

谁知,有个鞭炮正好被扔在一辆面包车前,一声巨响,那辆汽车吓得直叫唤……汽车的主人从楼上探出头,怒气冲冲的喊:“谁家的小孩!谁家的!那车……”没等他话说完,我们早已逃之夭夭。

我们又找了一块露天的“宝地”。抱出一个大礼炮,小心翼翼地点燃,赶紧往后退几步。“轰!轰!轰!”几连串的礼花飞上夜空,露出了笑脸:有的像ufo,有的像盛开的牡丹花,还有的仿佛是一条白色的长龙……那射出的光芒,映亮了我们幼稚的笑脸……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几个小时过去了。直到大人们从窗口探出头喊:“淘气鬼们!上楼看春晚啦!”我们才笑着推着跑上楼去。

哦!新年!每当新年的鞭炮声响起,我知道,我又长大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春节风俗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的舌头》

你知道自己的舌头都有什么用吗?咱们的舌头作用可大了!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尝到各种美味,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搅拌食物,让牙齿更容易咀嚼。当我们说话的时候,舌头还能协助我们发音。人类的舌头有这么多功能,那动物的舌头又有哪些作用呢?

青蛙的舌根生在口腔底部的前端部分,舌头却伸向口腔里面,又长又宽,前端有分叉,小青蛙的舌头大约长5厘米,大青蛙舌头的长度有的可以达到30厘米。青蛙的舌头可以帮助青蛙捕获食物,每次发现昆虫时,青蛙都会用舌头又快、又狠、又准地出击,并迅速将击中的猎物卷到嘴里,动作干净利落,令人叹服。

青蛙舌头的长度和变色龙舌头的长度相比就差远了,变色龙舌头的长度可以是自己身长的两倍。它的舌头在口里是蜷着的,舌头上布满了很粘的物质,就像一条又长又粘的胶带,可以随时伸长缩短,伸缩自由,灵活得很。

狗的舌头也很有用。它们的舌头长达20厘米,起到了调节体温的重要作用。狗的汗腺并不发达,舌头是它散热的器官之一。到了夏天,天气酷热,狗就伸出长长的舌头为自己降温。

啄木鸟的舌头特别细长,样子看起来像一个锋利的钩子。当它发现树干里的虫害时,用嘴在树上啄出洞来,这时,它细长的舌头就派上了用场,舌头的前端深深地探入树洞,就把藏在树木深处又长又大的胖虫子给“钩”了出来。

……

动物的舌头真有趣,它们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中国除夕各地风俗介绍

全文共 4759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 春节等史籍。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

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介绍春节高三作文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想起春节,我很自然地想起冬天。冬天是一年之中大自然界最不产生粮食的季节,冬天的粮食往往都需要依靠储备。春天,万物生长,粮食也就渐渐丰盛起来。对于朴质的人们而言,过完了冬天,走至春节,就意味着自己又可以增添一岁,又可以享受三季美好的时光。因而,或许他们就会把过去储备的剩余的粮食都拿出来庆祝春节的到来!这不是历春节的缘由,却是我心中对春节所蕴含意义的解剖。

在我生活的乡村,春节并不流行围炉、看春晚等习俗、习惯。年前,村民们大多有着很多事要忙,要整理不少物品,要收拾一年的账目,还要做各种糕。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也是用于正月前几天到九日山的丁台妈、金鸡桥头的观音庙、下郊的帝爷公、石砻的万公妈、张坑的潘爷公、村里的王公、队里的夫人妈等神佛那里祭拜的。

除夕夜,家人总要把八仙桌架在长椅上立于大厅,并在上面放上各种供品以敬天公,当晚妇女小孩老人都会折叠许许多多“天金”成元宝状,隔天早晨燃烧。当晚,家人还会相互派发红包,回忆一年收获,喜悦之情由那时起渐渐弥漫开来!

随着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衣、红包、美食、好酒、好烟早已不再那么激动人心。春节的意义于不再纯朴的人们心中,也就渐渐淡化了!在我的记忆中,在那个物质还十分贫瘠的年代里,春节更多的是许许多多由衷的单纯的欢声笑语。每当春节到来的前几天,小伙子们总会在几位中年人的带领下,抬出抽水机,抽掉我家门前池塘里的水,然后一个个把裤腿卷得高高的,下到淤泥里摸鱼虾。最终每家每户都能分得几条鱼,这就是那时过年的好饭菜来源之一!

如今,大部分人对鱼肉早已一点也不再稀罕,可那时的人每当捉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伴随的总是一脸无比灿烂的笑意。那一幕场景很和谐,那阵阵笑声很轻快,还有一张张无比纯粹的脸庞。那时池塘里的水很干净!那时人们口袋里的钱,很少!那时人们的心,都很容易知足!

对我而言,每一年的春节,我都挺开心的。往年的除夕夜都去和朋友们喝酒,一群年轻人喝着酒,放着烟花,气氛很活跃。人间世事,很难去辩证真正对错,各人生活在各自的境界里,享受着不同的快乐,有着不同的忧虑。然而,每一年、每一岁,都总会有所收获,也会看透人生一些。不断地看,不断地想,不断追逐奔跑,不断品味拥有……也就理应快乐!

有些人,或许他们会抱怨,或许他们没能开心。其实,他们可以想一想:世界上那么多开心的人。同样是人,为何你不能开心?生活需要不断协调,该放弃的就要放弃,我们总要学习那些开心的人和开心的方法。至少我们还健康,或不愁衣食住行,或有着一份工作,或心里有着爱着的人,或被爱!

春节,理应开心!这就是春节的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介绍一件物品的说明文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U盘

U盘是人人都见过的东西,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它,它有很多的好处、作用和特点,可以保存你的文件,插入电脑方便快敏,可以直接拨插。

U盘的外形大约有三厘米,它的厚度也只有五毫米,这个U盘就相当于一个小孩的小拇指或大拇指那么大。一个U盘就有一个小型皮那么重。

这些U盘的类型也有很多,目前我只知道两种盘分别是4GB的U盘和USB2。0的U盘,这两种U盘都是我最常见的U盘也是我最了解的U盘,这两个优盘既便宜头可以存放无数个东西软件。把这个东西考到U盘里,再发到别人那也很省时间。

U盘的用途可就多得是。它虽然他只有几厘米长,但是它的用处却很多,这些U盘里可以储存很多的东西,如;文档、文件、重要信息,图片……这些U盘他携带方便,属移动存数设备,我们可以把他挂在胸前,吊在钥匙串上,睡着放到钱包里……

U盘就像我们朋友一样形影不离,每天携带者,又不占地方。

U盘能顶几百个软盘,非常的方便,价钱也很便宜,谁都可以没来用,这些有片的保质期很长,大约几时多年。这U盘可真是生后终不能少的东西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猫,家中的那只猫虽然已经转送别人,可看到小区里的野猫,我还会回想起以前一起玩耍的场景。

猫的外形很漂亮,圆圆的脑袋上一对尖尖的耳朵,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两颗夜明珠。猫的胡须作用很大,能感应周围环境,像一把移动的尺子,帮助它判断鼠洞的大小。

猫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贵的猫叫“阿什拉”,是一只多个品种的混血猫,是英国宠物商布蒙?布罗迪在2007年培育出来的,每只售价1。2万英镑,约合美元2。4万。

猫的反应非常敏捷。当它睡觉时,你要是慢慢靠近它,它的耳朵就会动一动,如果你继续靠近它,它会马上睁开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你。要是不认识的人,它会马上站起身来,弓起背,做出防御姿势。假如你继续逼近它,它就会竖起尾巴,发出低吼的声音,直到把你吓走为止。

猫能吃的食物很多:猫粮、羊奶粉、鱼……以前的猫都是吃鱼骨头的,不像现在的野猫,能吃到好心人给的猫粮,喝到水。

猫是一种调皮的小动物。一根鸡毛它就能玩到筋疲力尽,如果看见一个毛线球,它更会兴奋不已,可爱极了!

猫的寿命雄性一般是1~15岁,而雌性是1~17岁。猫一胎正常生3、4个,最多能生6~7个。

养猫的人要善待它们,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它。不养猫的人,也要善待它们,毕竟它们也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河南春节风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桃子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歪嘴姑娘一身毛,芬芳诱人味道好。”听见这一句谜语,你一定会猜到谜底:桃子

桃子什么时候好吃,你一定不知道。如果到了四五月份,桃子青青的,咬一口硬硬的、酸酸的,只吃一个就会就得发涩。到了六月份的桃子,刚成熟,白中透红,像个笑眯眯的脸蛋。如果摘下来仔细一看,头上有一个小尖儿,身上还有一道沟,长着许多绒毛,吃起来又香又脆,汁水很多。我告诉你,桃子,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

桃果汁多味美,芬芳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现在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桃果的营养。桃果的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8克,含维生素B0.01~0.02毫克,胡萝卜素1180毫克。

下面让我来和你说一说桃树。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管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有:花桃、垂枝桃以及各种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帮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子虽然好吃,但也有禁忌。假如你吃了未成熟的桃子,那就会腹胀或上疖痛。即使是成熟的桃子,也不能吃太多,太多会令人上火。烂的桃子也是不可以吃的。我再告诉你,吃了桃子后一定不能吃甲鱼,也就是不能与甲鱼同食。而且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时应少食桃子。

桃子是我在夏天必须吃的水果,如果不吃,后果很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介绍龙眼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黄黄的外套,黑黑的果核,头上还戴着一顶小帽子,猜猜这个是什么水果呢!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水果,相信每个人都尝过它的人都记得这美味。接下来和我一起品尝吧!——龙眼

黄黄的外衣里面,长着雪白的果肉,只要把果肉细嚼慢咽的吞下去。就能看到黑黑的小珍珠。那就是果核。

有一次,我发现妈妈买来一箱的龙眼。于是我吃了好多颗龙眼,吃着吃着就吃腻了。妈妈说,龙眼吃不掉会坏我们把它晒干变成桂圆干。先把桂圆的壳扒皮,再把桂圆放在热水里煮一下捞出来。放在干净的纸上晒干。还要时不时翻一下防止粘牢。妈妈还给我讲了故事为什么叫龙眼。从前,有一条龙看见村里有一个小孩子叫桂圆,那条龙看见孩子就叫,家长们苦极了!小孩子桂圆就和那条龙斗争了。打着打着就打进了河里,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了桂圆的尸体飘在河面上手里拿着龙的眼睛。于是人们把桂圆的尸体埋在泥土里,第二年秋天发现埋桂圆的旁边长出两棵树,果实成熟了。人们就取名叫龙眼……

我终于知道了,从龙眼到桂圆干是怎样做成的。还知道为什么叫龙眼的故事。使我添加很多的知识,我爱吃龙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对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对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对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对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对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对联、窗花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五年级作文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洛阳羊肉汤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益处多啊!使人一见就垂涎三尺;喝上一口,更是津津有味,食指大动!

羊肉汤制作精细,熬成的汤色白似奶,水脂交融,汤汁纯净,鲜味爽口,开胃健脾,喝上一口,咸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浓香醇郁,无芡自粘,挂唇留齿,厚重无比。每一勺汤汁入口,都好似味蕾在舞动;每一块羊肉入肚,都好似味蕾在绽放!它不像牛肉汤那么浓郁的咸味,但却恰到好处;它不像丸子汤那么酥脆,但却酥香软糯;它不像豆腐汤那么汤白如水,但却飘香四溢!它各取所长,所以才造就了一碗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汤。堪称人类美食史上的一道里称碑,一种奇迹!

话说羊肉汤的益处,我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它不仅是一道适口的食物,还具有各种各样的益处。例如: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滋阳壮阳、助消化、增抗病能力、强筋骨、活血通筋、等作用。营养更是触目皆是,不胜枚举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l,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铁等。

羊肉汤在洛阳有着1500年的历史。早在数千年以前唐朝武则天时期就有,而且在当时盛行于世,闻名遐迩。因味道,所以成为举世闻名,大名鼎鼎的洛阳特色菜,盛传于世!同时因为它色,香,味俱全,益处多的特点。所以才能世世代代屹立于汤类之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疆春节作文风俗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春节与汉民族的春节不同。汉民族的春节是在农历一年的一月一日,而新疆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春节是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禾草喷绿的时候,时间在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后春分节开始,到清明节结束,称为“诺鲁若孜”。从时间和景色上看,新疆的春节更贴合“春天的节日”这个名称。哈密维吾尔农民的祭青苗仪式是发展与保留得最完整、最富文化气息的春节庆典活动。

还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村里品德高尚、家景富裕的人家就应村民之请用麦粒育出一盘青苗。在春分节这天,村民们请出这盘青苗,载歌载舞、牵着肥羊在村街上巡游,庆祝春天的到来。

青苗传递到另一家供养,这一家的主人郑重地迎接青苗,精心侍养,村里德高望重者向主人与前来送青苗的村民祝福,大家唱歌跳舞祝贺。

大家围坐在柳园之中举行歌舞娱乐活动。春姑娘坐在寓意着四季轮回的木制大车轱辘上,由四个小伙子抬着,踏着音乐的节拍边行边舞,绕场一周,由德高望重者揭去盖头,春姑娘走入人群。

清明节这天,大家选出一位纯洁漂亮的小姑娘做春姑娘。大家将柳条抽去枝骨做成柳叶冠戴在春姑娘头上,同样戴着叶冠的小男孩抬着春姑娘向人们祝福,人们向春姑娘献上杏花和桃花。

带有表演性质的歌舞娱乐开始。桌台舞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高难度舞蹈,牵马舞是一种道具舞,通过为新娘牵马的过程,表现农村中的爱情生活,十分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歌舞娱乐活动的高潮是大家一起跳起欢快热烈的麦西热甫(集体舞)。

在大家热热闹闹庆祝春天到来的时候,一部分人要到水渠边,将那盘青苗撒进渠水里,再来到田边,象征性地往田里撒一些麦种。而一群主妇们则在树林中架起大锅为大家煮春节饭。

春节饭是用麦、玉米、青稞等谷物煮成的五谷八宝饭,盛于馕上大家同食,以此祈求和祝愿当年五谷丰登、生活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介绍石榴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来到,石榴树在我们的翘首期盼中结出了诱人的又大又红的石榴。一个个石榴挂在树上,好像一个个可爱的红灯笼,让人垂涎三尺。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石榴吧!

石榴是一种秋天常见的水果,酸甜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石榴的外表不怎么漂亮,有点粗糙。它又大又圆,戴着一顶小皇冠,黄里透红的,皮油光发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个石榴种量一般在200~500克之间。

轻轻地剥开石榴的皮,就可以看见里面一颗颗犹如珍珠大小、晶莹透亮的红宝石,每颗“宝石”只有小指甲盖那么大,可想而知,一个石榴有多少颗“宝石”啊!那些“宝石”,鲜嫩水灵,食用起来清脆爽口,果汁四溢,可真甜啊!令人回味无穷。

石榴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高1~2倍。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保护心脏、软化血管、补血养气、保护眼睛的功效,石榴皮也能做药,具有止泻功效。

瞧!石榴浑身都是宝,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越来越多的人能喜欢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介绍安徽黄山的说明文例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黄山的美丽之处——听说过那里的山、听说过那里的水、听说过那里的石、也听说过那里的松。我早就想去黄山,就在前几天,我终于实现了愿望!

乘着车,看着外面的风景,我心里早已迫不及待,总想快一点到达黄山,观赏黄山的美丽风景。而外面的风景好像都是一个样,一点意思也没有。等我们到达黄山之后,乘坐了车和索道,来到了黄山的半山腰。就从这里起,我们开始一边走,一边观赏黄山的风景。

先说那里的石吧。真美!这里的一块块石头都很有意思,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起的。乍一看,真的很像!就说猴子观海吧!在一块高高的大石头上,有一块突出的石头,它的形状像一只猴子,因为它站的很高,又是俯着头的,所以人们把它起名叫猴子观海。黄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奇石,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名字,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我们就这样一边走,一边看景。走走停停,拍拍照。这一路上的路有平坦的、也有陡峭的。虽然很累,但是我们的眼球都已经被那些怪石、松树等东西给吸引住了,哪还来得及叫累?

现在说一说那里的松。黄山有许多松树,每一棵松树都很美,都是不一样的。走了好多路后(可以说是翻山越岭),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山最著名的松——迎客松所在的地方。迎客松美丽极了,听说他至少有800年的历史,它的形状很特别,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他也是黄山那么多松树的代表,很有名。我们在迎客松这里拍了好多照片,那天晚上我们就住在迎客松旁边的玉屏楼宾馆里,等待着看第二天早晨的日出。第二天早晨,我们都五点就起床了,来到了观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听说日出的时间是六点五十五分,可是很遗憾,这天早晨的天气是阴,并不像以往一样有太阳升出来。所以我们(所有等待看日出的人)都垂头丧气的离开了。直到后来,我们吃完早饭后,太阳才露出了脸。因此有人开玩笑说,是因为刚才我们太多人围着等她出来,太阳不好意思了,只好等人都散去了再小心翼翼的露出自己的脸。

再说说那里的山。听知情人介绍,黄山最高的山峰是莲花峰,海拔1864米。主峰突出,小峰簇拥,似一朵初开新莲,仰天怒放,莲花峰就是因此而得名。光明顶,海拔1860米,是黄山第二高峰。因地势高旷,为看日出、观云海之最佳处,山顶设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黄山气象站。其次是天都峰,海拔1810米,为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险峰。群仙所都,天上都会,故名天都峰。俗话说:不上天都峰,白跑一场空。

接着我们说黄山的水。那里的温泉特别有名,水很清澈,能清晰的看见水底的石头。温泉常年的水温是42℃,可饮可浴。还有那里的瀑布,九龙瀑我们虽然没去,但是我们看到了人字瀑。人字瀑古称双龙瀑布 ,温泉旁紫石、朱砂峰间,一源二流,形如人字,瀑长50米,如两条白龙直下,声震山谷,气势磅礴。十分美丽!

虽然我人已经不再黄山了,但是黄山的各种景色还是历历在目。朋友们,黄山值得一游,不去将成为你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节日里的故事也不少。我最爱春节,因为那里有我盼望的零花钱,馋嘴的年夜饭,还有香甜的鱼丸。

“好叻,晚上过来啊!”楼下的张大爷一大早起来就出门锻炼了,顺便给大伙拜年,再拉亲朋好友吃年夜饭。再说徐嫂,一早就听到她那带着 苏北腔的“新年快乐”的祝福声。还有陈哥,他家的包子铺今天多放了几个油纸袋,他说:“年夜饭嘛,多吃几个包子也可以饱啊!”一大早就忙着调肉馅。这节日里的气氛和平常可真不一样。

至于我们家,一上午忙着做鱼,“年年有余”,大家希望过个好年。

“加少许盐,少许水,挤姜汁于其中,用筷子打,打得越久越好,打成糊状。”妈妈在厨房制作鱼丸。妈妈娴熟的技艺跃然显在灶台上,未熟的鱼丸就如珍珠一样躺在台板上。“你小时候特别爱吃鱼丸,你记不记得小时候那家卖鱼丸的店排满了长队……”

老妈不停地说着,我不禁回想起许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妈妈才会做鱼丸嚷着要让我尝尝。但是我们以前总是去楼下的鱼丸店购买食材。那家店是这条街上最红的店了,不仅为了买鱼,更为了观摩他们做鱼丸。一颗鱼丸,不大,撒上葱花,浇上清汤,出锅时如同豆腐一样。尝一尝——鱼的鲜味,汤的香味,姜的辣味交织在一起爆出无比的清香。那清香在我身体里冲撞,弥漫,让我的身体充满了能量。所以,我每周都去称上一些。那年春节老妈试着给我做了几个鱼丸。夹了一个放在嘴里,吞了下去,生一股粘中带腻的甜味。我不满的将鱼丸给了妈妈:“不好吃,下次还是买店里的吧!”那以后,妈妈便很少再做鱼丸,每次都从外面买,只要我喜欢,出处何所谓?

去年我独自在外吃了一次鱼丸。一颗鱼丸,不大,撒上枸杞,浇上鱼汤,出锅时也香气扑鼻。夹起鱼丸吞了下去,也是一股甜味。但我并没有觉得难吃。又夹起一个,暖暖的,很纯正的甜。我望着天边的满月,尝着香甜的鱼丸,仿佛看见一副江南水乡的画儿:妈妈在月光下淘洗着几条大鱼,然后揉着,鱼丸就成型了,甜的鱼丸在思念中,在爱中游弋……

“出锅了!”老妈做的鱼丸出锅了。我回过神看那鱼丸,不大,撒上枸杞,浇上鱼汤,作风清月朗状。在满桌的年夜饭中也算是锦上添花。我立刻夹起一个,生一股甜中带腻的甜味。但我不觉得难吃,因为嚼着嚼着甜味儿就钻入心中,这也是春节里鱼丸的真谛——家是温馨的,家是充满爱的,家的味道是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腊八节的风俗说明文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1、腊八节的习俗: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2、腊八节的习俗:吃腊八粥

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过腊八,要喝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起源,民间还流传的一个有关腊八粥的故事,倒是颇有生活情趣。相传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小伙子游手好闲,媳妇屡劝不听。到了腊八这天,家里实在揭不开锅,饥肠辘辘的年轻人遍搜米缸、面袋,只搜得些许杂粮米粒,下锅熬了一顿粥喝。最终小伙子悔悟:勤劳才能过上好日子。老人们常在腊八节念叨给晚辈听,借此教育子女勤俭勤劳,同时又祈盼丰衣足食的好年景。这个传说使腊八节多了几分警世的意味。

腊月初八清晨,家家户户熬腊八粥。腊月初八,适逢隆冬,此时食粥进补,对身体大有裨益。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就有“食之养人,全赖五谷”之论调。普通人家抓些麦粒、小米、大黄米、高粱米、绿豆、豇豆、黄豆等入锅。殷实人家注重养生,腊八粥里少不了莲子、栗子和大枣。后来,粳米、花生等逐渐加入熬腊八粥的食材中。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3、腊八节的习俗:泡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据说“腊八蒜”还真有些说法呢。“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近年关了,各家商号在这天要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一天算清楚。但是快要过年了,中国人总讲个面子和头彩,总不能杀到人家家里大喊:“欠债还钱”。于是收债的就会泡上“腊八蒜”送人。欠债的 人收到了自然心里明白:年关了,一年的债务该清算清算了。“蒜”与“算”同音嘛。在我国北方民间有句老话说:“腊八粥、腊八蒜,放帐的送信儿,欠债的还 钱。”用“腊八蒜”当作催债提示,倒也算是难得的苦心。

而且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4、腊八节的习俗: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5、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6、腊八节的习俗: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介绍龙眼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却拥木棉吟丽句,便攀龙眼醉香醪。”我的家乡在泉州,这里可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不过最好吃的当然数甘甜的龙眼啦。当荔枝褪去红色的外衣,这时披着褐黄色大衣的龙眼登场了。春姑娘在树枝上点缀淡黄色的小花,惹得蝴蝶和金龟子来嬉戏。风一吹,轻微的芬香使人心旷神怡。

六月份时,龙眼树开始结果了。站在山头上望下,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海。一串串龙眼把枝条都给压弯了腰,龙眼树就像一位慈祥的驼背老人。摘下一颗龙眼,剥开褐黄色的外皮,里面白白嫩嫩的果实像一个白胖胖的宝宝。轻轻咬一小口,那甜津津的汁水从果肉里拥出来,那香甜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吃完之后会发现,里面还有一颗乌黑的果核,真像只眼睛!难怪大家叫它“龙眼”呢!这里的龙眼不仅晶莹剔透,掉地还不沾泥沙呢!

这龙眼要是吃不完,可以晒成桂圆干储存起来。桂圆干可以炖汤,富含着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特别补气、补血。据说还可以抗老养颜呢!

龙眼伴随着我的童年,芬芳着我的童年。回忆起那片绿色的海洋,那让人回味无穷的果香,怎么能让人不去喜爱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六年级第一单元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咱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拿过春节的风俗来向大家介绍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这一天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这也是节目的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里为人们带来吉祥。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当然就是吃饺子了!为驱邪恶,图吉利,饺子必须要煮得多还得有余,饭后还要在锅里放上几个馒头,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要是饺子煮破了,不可以说“破了”要说“挣了",就是赚了的意思。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兴旺。吃饺子时还有许多乐趣呢!新年里吃的饺子里包有枣子、栗子、钱、花生米等物质。吃饺子时吃到的第一个饺子里包有什么象征物质,新的一年里就会像物质象征的那样。如果吃到红枣,新的一年里就会红红火火勤劳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做事有干劲;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长命百岁,行大运;吃到钱,那就意味着发大财,日子红红火火……不管谁知道哪一种,大家都会衷心的祝贺。如果是小孩吃到钱,那就代表学业有成,大家都要祝贺他(她)。

春节时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问好,晚辈向长辈问好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给别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你们的家乡也一定也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吧?那就把你们家乡的风俗也结介绍给大家听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赵州桥的说明文介绍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石家庄东南约四十多公里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师李春监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独立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在大桥洞顶左 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这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桥面两边的栏板望柱,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在结构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一种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隐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在主拱顶上雕有龙头的龙门石一块,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点缀于桥侧.这些雕像,寄寓着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永安的愿望.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则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创造,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在大拱的两肩,砌了四个并列的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节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小拱对大拱的被动压力,增强了桥身的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安济桥在1400多年的历史中,经受住无数次洪水冲击,8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河之上.

赵州桥“敞肩拱”的运用,实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1883年,法国在亚哥河上修建的安顿尼特铁路桥,揭开欧洲建造大跨度敞肩拱桥的序幕,但它比安济桥晚了1400年.西方学者承认,安济桥敞肩拱建筑,成了现代许多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祖先,开了一代桥风.

赵州桥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1961年3月4日,赵州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9月4日,又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遐迩闻名,甲于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