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东晋淝水之战成语故事精选2篇 作文怎么写【通用20篇】

“童年的故事五彩缤纷,童年的故事精彩纷呈,在斑斓的童年中,许许多多的趣事就像五彩的奇石,零零碎碎地点缀着童年的色彩,让我们无尽回味,产生无限遐想。”小编为大家整理东晋淝水之战成语故事精选2篇 作文怎么写,供大家阅读!

浏览

6051

作文

1000

适合儿童的睡前成语故事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1、井底之蛙

青蛙住在一口废弃的井里。一天,青蛙在井边遇到了一只大海龟。青蛙对乌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幸福啊!”有时快乐,在井边跳一会儿;当他累了,他回到井边,在砖洞边睡了一会儿。

在软泥里散步也很舒服。看那些虾和蝌蚪。他们不是我的对手。再说,我是这口井的主人,在这口井里我很自在。乌龟听了青蛙的话,想进去看看。但在左脚还没完全伸进去之前,右脚就被卡住了。

它急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事告诉了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浩瀚的大海,这不海止千万里;海的深度,有千丈。古时候,大水泛滥,十年有九年,海中的水涨不了多少。

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中的水也没有浅。所以海洋不受洪水和干旱的影响。生活在这样的大海里,真是幸福啊!”井里的青蛙听到了乌龟的话。惊呆到没有话可说了。

2、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晋国赵家灭了范家。有人趁机偷了范家家的东西,小偷看到院子里挂着一个大钟。这口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形状和花纹都很美。小偷很高兴,想把美丽的铃铛带回他的家。但是钟太大太重了,搬不动。

他想了又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成碎片,分别带回家。

小偷发现了一把大锤子,他用尽全力敲钟。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慌了,心想完了,这不等于告诉人们,我是来这里偷钟的吗?他一着急,就一头抱着钟。他张开双臂想捂住铃铛,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还是传了出来了。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嘿,钟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很高兴。“太好了!捂住耳朵,就听不到钟声了!”他立刻找到两团布团,塞住了耳朵,以为没有人能听到钟声了。于是他松开手,把钟砸了。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上,抓住了小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一枕邯郸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yī zhěn hán dān

【典故】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释义】比喻虚幻的梦想。同“一枕黄粱”。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做梦

【结构】复杂式

【近义词】一枕黄粱

【同韵词】雪窖冰天、司马青衫、扑心扑肝、朝里有人好做官、复地翻天、一碗水往平处端、尸利素餐、一画开天、叫苦连天、铁案如山、......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

【成语示例】李将军得遇高皇,万里名扬,万户勋偿。一枕邯郸,总是荒唐。

清·厉鹗《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牛衣对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亦作【泣对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对涕泣;后喻夫妻共度贫困之生活,常用此语。

【出处】典自(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其妻喝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

【典故】汉代王章,字仲卿,少时为诸生,求学于长安,与妻共居。一日,王章得病,因贫无被,睡于麻编之牛衣中,自料必死,与妻诀别而泣。其妻斥之曰:“仲卿!京师朝中贵人无一超乎君?今贫病交迫,不自发愤图强,反而啜泣,无志气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贫贱夫妻

【用例】(明叶宪祖《鸾鎞记第十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义猫》):“翁家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躇,牛衣对泣而已。”

(清陈烺《错姻缘第一出》):“堪叹家贫似水,恁凄凉泣对牛衣。”

成语故事】汉朝书生王章到京城长安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因为家里很穷,只好与妻子躺在盖牛用的蓑衣里御寒。一天生病,他担心自己会死,与妻子在蓑衣里相对哭泣。后来当官,因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专权,不听妻子的劝告上书而被赐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气不接下气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上气不接下气

【汉语拼音】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近义词】:气喘吁吁

【反义词】:平心静气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成语解释】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上气不接下气造句】这楼可真高啊,上一趟大家都是上气不接下气。

【上气不接下气的成语故事

无垢道人:清朝道教人物。无垢道人自幼流落成都,师从清云观志元法师长达二十八年,熟读道教典籍,深通玄理。同治七年(1868年)无垢道人自序于京西白云观。咸丰二年(1852年),遵从师命,游览江山之胜,历南北十余省。后至京师,落脚白云观,著书讲道。无垢道人有感于道统失绪,“故就老祖以来,迄于近代诸仙祖得道始末,与夫修道情形,著为《八仙得道传》一书”。《八仙得道传》:又名 《八仙全书》、《八仙全传》,是八仙题材的小说中,叙述八仙故事最全,情节最为丰富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及网评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四面楚歌的故事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80后励志网点评】: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好好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才能免遭“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伤弓之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被弓箭吓怕了的。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 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成语繁体:傷弓之鳥

成语简拼:SGZN

成语注音:ㄕㄤ ㄍㄨㄥ ㄓ ㄋ一ㄠ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伤弓之鸟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惊弓之鸟

成语例子:败了的,似伤弓之鸟。(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

英语翻译:the bird that has been injured by the bow

成语故事

从前精通射箭的更赢和魏王谈论箭术,刚好一只大雁由东向西飞过,更赢拉弓便射,可惜虚发一箭,谁知大雁应声落地。魏王不解,更赢说:“这只受伤的大雁离了群,飞得低,听到弓弦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一用力伤口破裂而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开诚布公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解释: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故事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 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 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 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 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秋战国历史成语故事4:三令五申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名叫孙武,他写出了《孙子兵法》这部重要的军事巨著。他带着这部著作到吴国去见吴王,吴王看过以后,对孙武还不完全相信,便说: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的军来试试你的兵法?孙武说:可以。吴王又问:用妇女试试可以吗?孙武也答应了。

于是,吴王召集了一百八十名宫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这些宫女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队伍站好后,孙武就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左转、向右转吗?宫女们回答:知道。随后孙武搬出杀人的刑具,即三令五申之,即三番五次地说明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行的命令。宫女们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听到命令后不但没有执行,反而大笑起来。孙武严肃地说道: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于是,他又将刚才的一番话详尽地向她们解释了一番。然后,他再次击鼓,发出向左行进的命令。宫女们仍然只是笑而不执行命令。孙武便命令行刑士兵将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

吴王忙派人前去讲情。可是,孙武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将两个队长斩首了。宫女们严肃起来,所有动作都能按照号令认真去做了。

后来,人们用三令五申来表示三番五次地命令、告诫。申,申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故事推荐

全文共 771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则成语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成语故事推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风声鹤唳】(1)

“风声鹤唳”这则成语的唳是鸟叫。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狼狈不堪】(2)

晋朝时,武陵人李密品德、文才都很好,在当时颇享盛名。晋朝皇帝司马炎看重他的品德和才能,便想召他做官,但几次都被拒绝了。

原来,李密很小就没有了父亲,4岁时母亲被迫改嫁,他从小跟自己的祖母刘氏生活。李密在祖母的照料下长大,也是祖母供他读书的。因此,李密与祖母感情非常深厚,他不忍心丢下年老的祖母不服侍而去做官。

最后,李密给司马炎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信中说:“我出生6个月时便没有父亲,4岁时母亲被舅舅逼着改嫁,祖母刘氏看我可怜,便抚养我长大。我家中没有兄弟,祖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照顾她。祖母一人历尽艰辛把我养大,如今她年老了,只有我一人可以服侍她度过残年。可是我不出去做官,又违背了您的旨意,我现在的处境真是进退两难呀!”

【不可多得】(3)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mi,旧读ni)衡的着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辨,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就能背诵,只听到一次就能记住。像祢衡这样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汉献帝什么都要听命于独揽朝廷大权的曹操,便把荐表交给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决定召见祢衡,但祢衡瞧不起曹操,自称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来总算去了,但在言语之间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骂一阵曹操。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

不料,刘表仰慕祢衡之名已久,把他奉为上宾,并把他当作高级顾问,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不表态便不作决定。但是,祢衡在刘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对待刘表,使刘表无法忍受。于是,刘表将他派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当书记。

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为此,黄祖很看重他。

黄祖的长子黄射(yi)也是当官的。他对祢衡的文才同样非常欣赏,常常邀祢衡游山玩水。一次,两人参观了东汉文字家蔡邕(yong)写的一块碑文,都觉得文笔很好,书法也很漂亮,深为赞美。

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且让我写出来。”

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差。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只鹦鹉。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一会儿把赋写毕。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

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一天,黄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黄祖数说了他几句,他竟当众大骂黄祖。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拉上岸去处死。当时祢衡才二十五岁。

【伯乐相马】(4)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外强中干】(5)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是‘外强中干’),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凶猛;“荏”是软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一箭双雕】(6)

出处:《北史·长孙及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及,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馒,遂一发双贯焉。

释义:“雕”,一种凶猛的大鸟。发一枚箭就射中两只大鸟。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子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玉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实晟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不得要领】(7)

“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份。“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引申为态度。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yuezhi),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

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张骞从大月氏到大夏,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国了。

【兵贵神速】(8)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三顾茅庐】(9)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着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着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着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病入膏肓】(10)

“病入膏育”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至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八仙过海】(11)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人称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诸仙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洞宾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应了。

吕洞宾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扔,说了一声“变”,顿时拐杖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唱歌,热闹极了。

船在海上航行着,几位大仙觉得速度太慢,吕洞宾就说:“我们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宝物,使船加快速度。”说完,吕洞宾拔出宝剑,扔进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动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几里后,吕洞宾便收回宝剑。

铁拐李见吕洞宾收回了宝剑,马上摘下自己的宝葫芦,对着船的后面,只听“砰砰”两声,船又加快了速度。汉钟离也不甘示弱,举起大扇子,扇了几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蓝采和一见也着了急,拿起快板抛入水中。可是过了一会船又慢了下来,并没有加快。几位大仙笑着说:“怎么你的快板不灵了呢!”蓝采和一看自己的宝物不见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结果一看是被龙王太子给偷了。蓝采和追了上去,与龙王太子大战起来。

其他七位大仙正谈论着蓝采和的仙术失灵。突然,平静的海面掀起一个浪头,将大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钟离打开蒲扇垫脚底;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吕洞宾踩着宝剑;何仙姑坐在莲花上,都没有落水。

他们看蓝采和与龙王太子打了起来,便知道是龙王太子偷了快板。龙王太子见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来想去游玩,偏偏遇上这事,非常生气,便跳入水中直奔龙宫追去。

龙王太子知道八仙不会善罢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来。汉钟离挺着大肚子,飘然降落潮头,轻轻扇动蒲扇。只听“呼呼”两声,一阵狂风就把虾兵和蟹将都扇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其他海怪连忙关了龙宫大门。龙王太子见汉钟离破了他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蹿出一条大鱼,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钟离。

汉钟离急忙扇动扇子,不料那大鱼毫无惧色,嘴巴越张  越大。这下,汉钟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时,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大鱼听了,竟然斗志全无,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

吕洞宾挥剑来斩大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看,眼前哪儿有什么大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洞宾气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眯眯地说:“待我来收拾它!”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拐杖“刷”地飞了过来。铁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却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条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那大礁和章鱼都是龙王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连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一只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龙王太子现出原形,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杈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八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龙王太子。

龙王太子斗不过八仙,只得向龙王求救。龙王知道后,把龙王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亲自把快板还给了蓝采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八仙经过一番大战,各自的本领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莱岛。八仙一到,只见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灿烂。这正是历经风雨,才见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一暴十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恨铁不成钢成语故事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出处】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

【解释】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用于对所期望的人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跌打损伤、匕首投枪、论道经邦、剜肉医疮、满面红光、女扮男装、敛锷韬光、彝鼎圭璋、与死扶伤、满腹文章、......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贾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而生病,贾母与王熙凤商量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来冲喜,这样来挽救宝玉的生命。刚好此时贾政放了外任,贾母命他定夺。贾政也想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儿子早日康复,成家立业好继承祖业,也同意立即就办喜事

【成语举例】这是‘恨铁不成钢’的恨,不是仇恨。周立波《山乡巨变》

【其它使用】

"恨铁不成钢"是人人对自己所爱的人都会有的一种感情,尤其是年长者对年幼者的感情。

老贫农的直言不讳的批评,"刺"了一些人,他那恨铁不成钢的真挚情感,也感动了一些人。

她极不慎重地采取了这种违反教育常识的做法,何尝不是"恨铁不成钢"呢?家长痛打孩子,又何尝不是"恨铁不成钢"呢?但是缺乏教育常识的家长这样做是可以原谅的,他并不是教师。

教师当然也同样会对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我爸有些气急败坏,或者触景生情,总之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站起来,爸。"

她对晓庆要求很严,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慨。

"你!……这怎么是带着阶级仇恨来练兵啊!"哥哥恨铁不成钢地说。

(慈蔼地)对!到那一五一十向党委好好交待交待,别看我和你发脾气,那还是恨铁不成钢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金针度人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īn zhēn dù rén

【出处】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金·元好问《论诗》诗

【解释】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人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郑采娘从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她的针线活、刺绣做得十分精巧。她七夕之夜设香案向织女祈祷,祈求做针线的绝活。当夜的梦中她见到织女送给她一枚金针,三天后可以得到绝技,然而她急不可待把到手的金针给弄飞了

【成语举例】用笔之活可作金针度人。  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马齿徒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现一般用于自谦,意思是年龄虽然增大了,但学问没有长进,事业没有成就,白白地度过了日子。

出处

战国·梁縠赤《梁传·僖縠公二年》。

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要吞并虢国,但是攻伐虢国必定要经过虞国。晋献公怕虞国不肯轻易让路,这可是个大问题。

大夫荀息便对晋献公献策:“大王,依小臣之见,不如以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贿赂虞王,以便向虞国借路。”晋献公没有做声,美玉和骏马是他的两样至宝,他实在有些舍不得。于是,荀息又说:“大王,骏马和美玉可以再夺回,而虢国却不可多得啊。”晋献公沉思半日,终于接受了大夫的意见。

虞王对晋国献来的美玉和骏马爱不释手,一口允诺为晋国攻打虢国让出一条路。于是晋国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了。

但是,晋献公却一直闷闷不乐,荀息猜出了晋献公的心事,于是对晋献公说:“大王,小臣曾说过,‘骏马和美玉可以再夺回’,现在虞国对我们毫不设防,不如我们来个一网打尽,同时吞并虞国,夺回大王的两样至宝。”

晋献公同意。回师的路上,晋国果真又占领了虞国。荀息牵回骏马,手中捧着美玉走向前去,对晋献公说:“大王,美玉还是那块美玉,只是骏马的牙齿增长了。”(“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人以此话引申出“马齿徒增”这句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依依不舍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依依不舍

【汉语拼音】yī yī bù shě

【近义词】: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反义词】:一刀两断、扬长而去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成语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依依不舍造句】晚会结束已经大半天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依依不舍的成语故事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再说陆公在任,分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奸宄慑伏,盗贼屏迹,合县遂有神明之称,声名振于都下。只因不附权要,止迁南京礼部主事。离任之日,士民攀辕卧辙,泣声载道,送至百里之外。那卢柟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欷歔而别。后来陆公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卢柟家已赤贫,乃南游白下,依陆公为主。陆公待为上宾,每日供其酒资一千,纵其游玩山水。所到之处,必有题咏,都中传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时,有个名叫牵秀的读书人,年轻时就有些才气,也能说会道。后来被权贵看中,任为司空从事中郎,当上了皇帝的侍从官。

牵秀好说大话,常把自己夸得了不起。有一次竟对人说,他如果能居于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如果能担任军事要职,就一定会建立将帅的功勋。但是,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没有照这样去做。公元二九○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患有痴呆症,第二年起,皇族之间为了争夺政权,发生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

当时牵秀担任尚书,但他对诸王专权、惠帝沦为傀儡,从不敢反对。相反,他见哪个有势力,就去投靠哪个。他先是为长沙王司马义效力,接着又投奔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再投靠河间王司马。最后,牵秀在这场皇族大混战中,被司马颙的部下杀死,以致他根本就没有做到自己说的,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居安思危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ū ān sī wēi

【出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

【押韵词】光棍不吃眼前亏、心若寒灰、笑语指麾、权重秩卑、蓬闾生辉、折矩周规、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播弄是非、败兴而归、众毁所归

【年代】古代

【语文同步】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徽《谏太宗十宗疏》高中二册·课文·23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宋等12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他的建议

【成语示列】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成语例句】

◎ 源头不通而希望流水长远,根本不固而希望树木茂盛,德义不厚而希望国家安定,我虽愚笨,也知道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担负着重任,处于天下最高的地位,如不能居安思危,力戒奢侈,励行节俭,这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求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要流水长远一样。

◎ 《周易》全篇贯穿的忧患意识,就是要人们"居安思危"。

◎ "练会夜间抢修车辆,保证战时汽车开得动!"这是保养场民兵连居安思危、苦练硬功夫的又一课题。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令五申成语故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令五申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出]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正音]

申;不能读作“sēn”。

[辨形]

申;不能写作“深”。

[近义]

发号施令千叮万嘱

[反义]

敷衍了事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辨析]

~和“谆谆告诫”都有“劝告;告诫”之意。但~一般是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命令、告诫;态度严肃;具有强制性;而“谆谆告诫”可以是平级平辈人之间的告诫;态度温和;不具有强制性。

[成语故事]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这故事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后来;人们把孙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伸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犬牙相错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quǎn yá xiāng cuò

【出处】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汉书·中山靖王传》

【解释】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领土等

【相近词】犬牙交错

【同韵词】三吐三握、夷然自若、背本趋末、惊心悲魄、不逢不若、含冰茹蘗、生功止过、互为因果、肃然危坐、动人心魄、......

成语故事】西汉刘邦分封诸侯,诸侯凭借自己的实力与中央抗衡,汉景帝时就爆发了“七王之乱”,汉景帝并没吸取教训,又给自己13个儿子分封属地。汉武帝想收回他们的领地,诸侯们说先王把封地分得犬牙交错就是让他们力保汉朝江山。

【成语示列】地体华离,犬牙相错。  章炳麟《论亚洲宜自为唇齿》

【成语造句】

◎ 古城墙上筑有许多犬牙相错的雉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不死之药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ù sǐ zhī yào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人把长生不死的药献给荆王门官拿进去时,守门卫士得知是长生不死的药就自己吃了下去。荆王十分气愤,要杀掉这个卫士,卫士托人向荆王说情,说自己是为大王试验这药的效果。荆王也就放弃杀他的念头。

【典故】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长生不死的药。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长生不死的药

【近义词】不死药

【成语举例】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成语举例】

◎ 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 公元前二一五年,秦始皇首次出巡到旧燕国海滨,就听信了方士燕人卢生等人的话,派遣卢生去求羡门、高誓等仙人,派遣韩终、侯公、石生等去求仙人不死之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遇人不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ù rén bù shū

【出处】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

【解释】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结构】紧缩式

【同韵词】神情恍惚、豕窜狼逋、汗不敢出、妙语连珠、韫椟未酤、乘虚迭出、东冲西突、和氏之璧,隋侯之珠、罪不胜诛、屋下作屋。

【年代】古代

【谜语】坏老公

【英语】to be married to a bad husband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描写女人的艰难生活,谈到女人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很不容易,如果错嫁一个负心人,生活就会不幸福,直到最后被丈夫遗弃,她只有痛苦地叹息自己遇人不淑。

【成语举例】谁知彩凤随鸦度,遇人不淑遭摧残。 清·陈春晓《卖花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水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字,但是在生活中水是一种清凉的生命,让人们平静的享受水的甘甜,水是大地的资源,有了水动植物可以健康的生存,有了水人们可以健壮的成长下去,有了水森林可以长得郁郁葱葱。所以水对人们来说是宝贵的!

山峦绵亘蜿蜒,山下湖水清澈,蓝天映在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映在水里显得更白了;绿树映在水里显得更绿了;红花映在水里显得更红了。平静的湖水就像一面五彩的镜子。这个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前是多么美丽,鱼儿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生活中打打闹闹很开心,但是因为人类的自私、懒惰,把这清澈见底的湖水变成了一个垃圾回收站,那些可爱的小鱼就这样都死了,所以人类要保护这些美丽的水资源。要跟小鱼一样在大地上开开心心的,做好每一天的自己。

我们不仅要爱护好水,还要节约用水,你做什么事的时候,能节省就节省。

在生活中,我们要节水、节电、节约纸张,做一个"低碳,环保的小卫士"。在家里,我们要时刻秉持节约理念,如,用完灯后举手关掉,不要浪费一度电;用完水后立刻关掉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将洗脸、洗菜的水积攒起来,用来涮墩布、冲厕所。

在我的生活中就有一个不节约用水的人,他是我的表弟,他有时候不关水龙头,水就洒满一地,我把水都弄进桶里,然后再用那些水来冲厕所。虽然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有时很累,但我仍然非常快乐、开心!

生活中一定要节约用水,你就是幸福的,有些人却没水喝。跟我一起做一个节约用水的超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