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钻木取火的传说(热门20篇)

导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5203

作文

750

泰雅族传说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族群的射日神话均将月亮视为太阳被射中后所变成的。譬如泰雅族的月亮故事。

故事叙述昔日天上有两个太阳,天地无日夜之分,人类生活极苦,故此选出三青年分别背负婴儿踏上遥远的射日旅途,后来,所背婴儿皆已成年,才到射日之地;一人射箭,命中太阳,太阳淌血,逐渐失去光热,成为月亮,黑影即为箭伤的痕迹。邹族的神话与此类似而又更进一步说地上看见的红色石头,就是太阳流下来的血染成的。部份族群的故事有一些变动,其内容是过去只有月亮,而月亮并非日日出现,加上月亮上有黑影,每到夜晚,大地一片晦暗,草木无法生长,人们也极感不便,于是派遣二名年轻勇士,前往射月,数十年后,其中一名以箭射中月亮,除去黑影,于是大地才有正常的光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奥运会的起源和传说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的风景秀丽的小镇。

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奥运会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他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第一个项目的第一个桂冠的人。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4年止,历经1170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克遗址发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为此,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认为,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对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他的倡导与积极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举行了首次国际体育大会。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体育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于1896年4月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后4年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传说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沧州地面临近河岸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娘俩儿人,一年四季靠打鱼过日子,过着穷苦的日子。

一年秋天,儿子小木娃打鱼回来,路过屋后的盐地时,突然发现在小树的枝头上结了几个小果子,小木娃高兴极了,连忙摘下一个果子,飞跑回家,给母亲瞧瞧。母亲不知是什么果子,便咬了一口,只感到果子又苦又涩。小木娃想果子不好吃,可能是因为生长在碱地的缘故。如果把碱土产去,换上好土,说不定就会结出好吃的果子了。小木娃于是没日没夜地干,有时实在累了,就躺在土坡上休息。一天夜里,他躺在土坡上,突然,听见树林里传来一阵尖叫,小木娃跑过去一看,一只兔子正和一只巨蛇搏斗,小木娃用石头打死了巨蛇救了小白兔,把它抱回家去。

怎么也没料到,小白兔竟说起话来。对娘俩说,我是月宫的玉兔,到了人间,遇到了大蛇,被小木娃救了回来。说着,它从身上拔下一根毛,说有困难摇这根毛,小木娃趁机问:“我种的树为什么结不出大果子?”小白兔说:“月宫里有一颗大鸭梨树,结的果子大,脆。”它让小木娃把盐地治好,把毛变成云,踏上去月宫,掰一根枝条下来,嫁接在树上,就会结出大鸭梨。说完,变成白云飞走了。

小木娃娘俩听了玉兔的话,苦干几个月后把地治好了,小木娃踏上白云,在月宫中掰下大鸭梨树的枝条,回到家中把枝条嫁接在上面。不久,枝条发了芽,长出了嫩叶,没几年就长成了大鸭梨树,结的果子很好吃。

以后,小木娃就把发的枝条嫁接在别的树上。几年工夫,就长成了一片鸭树林了。看到树上结的果子,村民纷纷向小木娃要枝条嫁接在自己的树上。不久,这一带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鸭梨之乡了。

这就是我家乡传说,你的呢?快来讲给我们听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秋节的传说

全文共 1541 字

+ 加入清单

1.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2.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3.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古时,按习惯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谓“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为人们所重视,到了唐代,才逐渐被人们重视,因为皇宫里传出了一个有关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传说。据《唐逸史》记载:

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唐代就有了。《洛中见闻》中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极美。他听说新科尽是在曲江开宴,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他们,这是有关月饼初见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已有“荷叶”,“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苏东坡曾称赞月饼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酥油,饴是饴糖。

到了明朝,祭月之风甚行。明世宗还派官员大兴土木修建了夕月坛,即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这是皇宫朝廷专门祭月的地方。皇帝每三年必亲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余年遣文武百官主祭。同时,中秋还在大内禁宫中举行祭月活动。

对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这个介绍也使人很长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

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明白,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明白。于是,我只好自我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我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之后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明白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

之后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期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貌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先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中元节作文:中元节传说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一:每年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传说二: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全文共 1538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春秋战国期,晋国人介子推,有恩于遭难时的晋文公。晋文公当了国君后曾放火烧山,希望逼出带母亲上山隐居的介子推,领取俸禄。哪知介子推宁死不仕,结果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为此悔恨不已,此后每到放火烧山那日,宫中便禁止生火,以此纪念怀念介子推,慢慢形成了“寒食节”。寒食节后,晋文公又定下了祭祀介子推、为其扫墓的“清明节”,清明扫墓又成风俗。此传说可信与否暂且不说,不过介子推确有其人,《左传》上便有记载,但名叫“介之推”,仅称他是“隐而死”,并无晋文公放火烧山的情节。但不论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由来已久。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寒食节其实是一个“励志节”。在隋唐之前,人们重寒食、轻清明。到李隆基(唐玄宗)做皇帝时,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属当时的“五礼”之一,清明节的地位因此得到抬升,清明假期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成为当年继元宵假期之后春天里的“小长假”( 4天)。到李亨(唐肃宗)当皇帝时,或许觉得小长假不够长吧,又增加了寒食清明节的假期天数,将唐玄宗定下的寒食清明假期4天增加到7天——在中国节假日史上,清明节首次成为了真正意义的“黄金周”。“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十分热闹。王维还感慨说,年轻人应该每天出去游玩,何必要等到清明节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则在清明节写下“留饧和冷粥,出火煮绿茶”。清明节生火品茶,佐以麦芽糖、冷粥,想必别有一番风味。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到了宋代,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宋代继续了唐代喜欢放假的做法,寒食与清明两节合在一起,假期也是7天。而且两个节日已完全融合为一体,并移植进了上古时“三月三”上巳节的某些娱乐功能,人们出游喜欢来到水边。清明节也是宋人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唐人更看重,扫墓的风俗更浓,这从北宋人张择端绘于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以看出,首段就是时人从汴京(今开封)野外扫墓归来的情景。宋代清明节里,皇家和民间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程度不输元宵节。时开封人孟元老在后来撰写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当年京城过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极致。此外,清明节插柳枝,赏杜鹃,也受到诗人歌咏,让今人感受到清明节的独特魅力。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随着唐宋的远行,清明节的繁华和热闹也不复存在。到了元代,唐宋的公务员多假制度被否定,节假日大为减少。但元时清明节与寒食节从功能和活动内容上看,在事实上合成了一个节日,仍与元正(旦)一样,是元代最重要的节假日之一。朝廷会放假3天——要知道,元代皇帝的生日天寿节(唐时称天长节)和冬至才放假2天。到了明、清两代,寒食、清明二节则完全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政府仅保留元旦、元宵和冬至3大节假日。虽然不放假,时人仍喜欢过寒食节、清明节,要外出扫墓、春游。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由上可知,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祭奠亲人、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和朋友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祭拜祖先,并不是封建迷信,这是对故去的亲人的一种思念、想念,告戒后人不要忘记先人,故去的老人。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的接力传承!yCr枫网_生活从50岁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饺子的传说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早知道每个节气代表什么,是在妈妈教我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里。

在冬至这天,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使得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我还知道一个关于冬至的传说: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冬至回到家乡,发现沿河两岸的人耳朵都冻烂了,于是让弟子架起锅,放了羊肉还有中药一起炖,炖好后分给每个人吃,吃完后这些人的病就全好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冬至的时候都会吃饺子

冬至这一天,我不仅仅懂得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医圣”张仲景和饺子的传说,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爱心。孔子曾说过:“泛爱众而亲仁。”一个人拥有了爱心,便拥有了善良、美丽、真诚,甚至拥有了全世界。

愿爱心之根种在心间,慈善之花开满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代文化:一个美丽的传说

全文共 1822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有一个庄园叫牛家庄。庄园里有个聪明、老实、憨厚的小男孩名叫牛郎,因其父母相继双双亡故,未成年的小牛郎只好跟着哥哥嫂子一起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每天干很多的活,还要遭受她的打骂。他们家在庄园上虽然不很富有,但也有好几间庄房和一个磨房,良田旱地几亩,家具农具齐全,还有一头黄牛,生活虽然不很富裕,但温饱还能保证。据说这头黄牛是金牛星下凡,因为它在天上不知干了些什么坏事,触犯和违背了天条,天王玉帝一怒之下,就将它贬下凡尘,结果投胎在牛家庄,成了牛郎家的一头小牛,小牛长大后,就为他们家耕田种地,拉磨驮粮,创造了不少财富,也付出了全部的精力。

随着牛郎一天天长大,黄牛也一天天变老,力气也渐渐减弱,干起活来也非常吃力。牛郎是个挺善良的小伙子,老牛每次驮粮和运货,他都要从牛背上卸下一袋背在自己肩上,减轻老黄牛的负担,好象与老黄牛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时,哥嫂见到牛郎长大成人了,就想与牛郎分家,按理说,家里的所有财产应该兄弟二人平均分配,然而,哥嫂想独霸家里的所有财产。为了让牛郎没有话说,他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假造了父母临终前的遗嘱,说家里所有财产,都归哥嫂所有,牛郎只能分到一头老牛。牛郎听说是父母的遗嘱,也只好顺从,不好与哥嫂争执。家产分完后,哥嫂就将牛郎赶出了庄园。牛郎万般无奈,只得牵着老牛离开了庄园。

牛郎将老牛牵到山上,用树技和茅草搭起了一个厂棚,就算是自己的家。从此他就与老牛相依为命,每天都细心地照顾着老牛,对老牛有了很深的情感。终于有一天,老牛张口说话了。牛郎见老牛张口说话,心里感到十分惊讶 ,认为老牛几十年来都不会说话,今天怎么能说话了?难道它是牛神和牛精吗?老牛告诉他,某月某日,会有一群仙女下凡游戏,来在河里洗澡,第三个穿大红彩衣的就是织女星,你去将她的衣服偷下来,以后她就会嫁给你做你的妻子。牛郎听了将信将疑,但他还是相信老牛,按老牛黄说的话去做了。(百团大战读后感)

那天,牛郎一大清早就起来了,按照老牛指点的方向,向河边走去。等到中午时分,一群仙女真的出现了,第三个确实穿着大红彩衣。于是他心里喜出望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他偷偷地窥视织女衣服放置的地方,等她下河后就将她的衣服偷偷拿来藏好了。洗完澡后,众仙女们都穿好自己的衣服走了,只有织女还在四处寻找自己的衣服。这时,牛郎就将衣服送到了织女的面前,织女看到自己光着身子感到十分害羞,于是很快就从牛郎手中夺去衣服穿好。穿好衣服后,觉得自己的身子已经全部让牛郎看到了,莫须也是一段缘分。虽然如此,牛郎也并没有无礼,只是主动提出要与她结为夫妻。她看到牛郎也是个正直的君子,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于是对他产生了好感,也就接受了他的求婚。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她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布,同姑娘们一道织出又光又亮的丝罗绸缎,村庄里的人们都很喜爱她。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他们男耕女织,情深意重,怀一个龙凤胎,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就让天上玉帝知道了,天有天条,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母娘娘就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庭,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被狠心的王母拆散了。

牛郎上天无路,心急如焚,十分伤悲。这时老牛告诉他,说它很快就要死了,在它死后,要牛郎剥下它的皮,让他和子女坐在它的牛皮上,就可以上天去追织女。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了,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坐到牛皮上,只见牛皮变成了一团彩云,飘了起来,而且越飘越快,越飞越高,象腾云驾雾似的上天去追织女了。眼见就要追到,岂知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美丽传说作文美丽的传说作文。他们的忠贞爱情终于感动了喜鹊,成千上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这天于鹊桥相会想爱。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都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并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织出美丽绸缎,祈祷自己能有一段美满的婚姻,找到一个如意称心的美好郎君。

这是一个美丽、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这个美丽的传说,后来就成为了民间坚贞不俞爱情故事的典范和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寒衣节典故传说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

汉族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灶王爷的传说

全文共 311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据说,月中嫦娥长得像白雪公主,灶中灶王长得像白马王子。中国素有“男女授受不亲”,人们害怕男人拜月,女人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有些地方禁止女人祭灶。

对于灶王的来历,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诸神中,灶王的资历算是最老的。远在夏代,灶王爷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篇孔颖达疏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篇亦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篇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就诸神而言,灶王爷是千家万户敬仰的、最富有人性的神,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也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今加整理,以飨读者。

在很久很久以前,落荒庄有一户人家姓张,兄弟二人,哥哥叫张德,是泥瓦匠,弟弟叫张才是画师。张德最拿手的活儿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他是垒灶的高手。张才画的画,不论是神仙人物,还是花草禽兽,栩栩如生。日久天长,张才的画闻名遐迩,人们尊称“张画师”;张德盘锅台远近闻名,方圆几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有个“怪癖气”,就是爱管闲事。他不论到谁家盘锅台,如遇到婆媳不和,就要劝说。如遇上媳妇不孝敬公婆,他就说:“百善孝为先,你孝敬公婆,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这叫一报还一报。”直说得媳妇频频点头,笑逐颜开,对婆婆似亲娘;如遇上凶婆婆虐待儿媳,他就劝说,“当长辈要有个长辈的样子,要体贴晚辈的辛苦,小小不然,不要和晚辈挣个你高我低。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伤了和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席话说得婆婆心服口服,从此待儿媳像亲闺女似的。因此,左邻右舍,谁家婆媳不和,或有了疑难事,都愿意找张灶王商量解决。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冬天,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料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寿终正寝。张灶王咽气后,张家可乱套了。张灶王在世时本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他管,大人小孩都听他的吩咐,现在张灶王离开了人世,张才只会绘画写诗,虽是花甲之人,对于管理家务,却一窍不通。这时张才的几房儿媳妇,吵吵嚷嚷闹着要分家。张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度日如年。

突然有一天,张才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张灶王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这天深夜,张才突然起床,在院子里大声呼叫,他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当儿子、媳妇、孙男地女来到院中,他就带着他们来到厨房里。儿孙们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在飘动着的烛光中,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美丽容貌,若隐若现,全家人惊呆了。

张才这时才说:“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居家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今年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

儿孙们听了张才这番话,吓得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瑟瑟发抖,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向灶王爷磕头施礼,祈求灶王爷饶恕,再也不敢闹事。他们急忙取来平时张灶王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再一次烧香磕头,恳求灶王爷不要和小民一般见识。

自从张才家祭灶王之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妯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敬老爱幼,欢乐度日。这件事很快被街坊邻友得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到张才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晚灶壁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都是画师预先绘制好的。他假借大哥显灵来吓唬儿孙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法如此灵验。所以,当乡邻们前来画师家打探情况时,他只好假戏真做,把事先画好的灶王爷像分送给左邻右舍。这样一来,灶王爷显灵之事很快传遍全国,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贴上了灶王像。随着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送灶王升天,除夕夜迎灶王回家,祈求灶王爷保护合家平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冬至传说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青年节的由来与传说

全文共 1628 字

+ 加入清单

1919年4月24日,梁启超从巴黎致电到国民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日本,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代表),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4月29-30日,参加巴黎和会的英美法3国代表召开会议,日本代表应邀出席,议定了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第156、157、158条),将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权益让与日本。

5月1日,中国谈判代表、外交总长陆征祥将此事电告北京政府,并称如不签约,则对撤废领事裁判权、取消庚子赔款、关税自主及赔偿损失等等有所不利。北京政府外交委员会(总统府智囊机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不签约。上海《大陆报》"北京通讯"透露:"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5月2日,北京政府以密电通知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可以签约。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在《晨报》、《国民公报》撰文呼吁:"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北大校长蔡元培将外交失败消息通报学生。

5月3日,北京各界紧急磋商对策。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举行示威游行,地点:******。

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代表在法政专门学校召开碰头会,商定了游行路线。一些准备以暴力行动惩办国贼的学生写下遗书。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四面八方汇集******,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在短暂的集会演说之后,队伍向使馆区进发。行至东交民巷西口,受到巡捕阻拦,学生遂推举代表请求会见4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陈词书,英法意使馆均以公使不在为由拒绝接受。3000余名学生在烈日下整整晒了两个小时,见使馆区不能通过,更加义愤满腔,队伍转向赵家楼曹汝霖住宅。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下午4时许,学生涌至曹宅前。北京高师数理部学生匡互生率先跳入宅内并打开宅门,学生大队涌入,痛打了正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遍寻曹汝霖不着,激愤之下,于4时30分左右怒烧其宅。之后军警赶到,搜捕学生,被捕者共32人。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远在郊外、未参加4日行动的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

5月7日,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

5月9日,为爱护北大,蔡元培怀着复杂的心情秘密出走。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抵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并组织"护鲁义勇队"。

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次日,北京学生出动比3日多一倍的人数上街演讲,当日700多名学生被捕。被捕学生太多,学校亦征作监狱。

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800余名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23日,徐世昌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陆征祥从缓签字。

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实际上,中国代表由于住所被中国留法学生和工人包围,已无法外出赴会。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场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这一规定。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然被当代年轻人所推崇。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七夕节的传说故事详细版

全文共 1896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冬至传说之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来的历传说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地方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但南北各地风俗也有独特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七月半鬼节传说:目连救母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鬼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传说成语故事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蓝精灵传说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606 字

+ 加入清单

精灵是幸福精灵家族的小精灵,它本是一个小公主,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但是在遭遇一场灾祸之后,它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变成了孤独的流浪儿,但它并没有就此被仇恨给蒙蔽了,它还是十分开心的活着,它为自己指派了一项巨大的使命:为世界一切不快乐的人找回快乐,让这个世界变得开心的天堂。蓝精灵拥有一根幸福魔力棒,在为别人创造幸福的道路上,幸福魔力棒可帮蓝精灵不少忙。就在这时蓝精灵已带着幸福魔力棒流浪世界了,它误打误撞的到了忧虑界。

忧虑界

蓝精灵来到忧虑界,它看到这里的人都不怎么开心,脸上总是面无表情的,个个像个冷血动物,每天都在担心,忧虑着,该怎么样生活才会好起来?蓝精灵决定要改变这儿的生活,要改善生活就要找出这个忧虑界的问题所在!经过查看,它发现这里的人,并不怎么会自己寻找食物(那时还没有种田这一回事),蓝精灵变挥动幸福魔力棒,它喊着:幸福魔力棒啊!幸福魔力棒啊!请你施舍一些幸福果实,拯救这里的人吧!!!刚讲完,地上立刻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果实,忧虑界的人,看到果实都上前争夺,忧虑界的人们填饱了肚子,脸上总算都浮出丝丝微笑,蓝精灵想:自己总不能一直在此弄事物给他们吧?它决定教他们自己种食物,他们学会之后,蓝精灵又变了一些足够他们在庄稼成熟之前吃的粮食,变又踏上创造幸福的道路上。它又来到了细菌界。

细菌界

蓝精灵来到种子界,这里的情况恰好与忧虑界的情况相反,这里的庄稼长年丰收,因此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老鼠来此,这些老鼠在大粮仓的粮食上安家,因此这里的粮食不仅被老鼠践踏了许许多多,还沾满细菌,这儿的人吃了全部生病了,而且十分厉害,蓝精灵不忍心看到这一幕,于是它又一次挥动幸福魔力棒,这次幸福魔力棒变出了两只巨大,威猛的猫咪,消灭了所有的老鼠,这时蓝精灵喊着:幸福魔力棒啊!幸福魔力棒啊!请你赐灵药来拯救万民吧!!!就在这时出现了药,就了这里的人。这里的人为了报答蓝精灵,愿意为蓝精灵做事,蓝精灵想让这里的人为忧虑界的人送去这里的粮食,使那儿的生活变的更快乐!!!做完了这一系列了事之后,蓝精灵又踏上寻觅幸福的道路上了!经过了不知道多久,蓝精灵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国界,幽灵界。在这次游历中它虽然没有为别人寻的幸福,但它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幽灵界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蓝精灵本来有一个姐姐叫紫精灵,也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小公主,但它从小就被寄养在自己的姥姥家里,自从十年前与姥姥失去联系之后,蓝精灵就在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姐姐,它们只有靠自己身上的特征来相认(蓝精灵全身都是蓝色的,紫精灵全身都是紫色的。不论是头发还是眼睛都是和皮肤一样颜色)蓝精灵来到幽灵界,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是十分安详,十分幸福的,而改变这里一切的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紫精灵,这一切使蓝精灵感到十分幸福意外。认了姐姐之后,蓝精灵希望姐姐与自己一起去为别人创造幸福,但姐姐拒绝了,她说:我觉得这儿挺好的,不想离开这儿,蓝精灵也不想违背姐姐的意志,觉得只要姐姐开心幸福就好。变告别姐姐,自己去创荡。认了姐姐使蓝精灵变的更快乐,更开心了。踏着金色的阳光,蓝精灵一路上更加欢快。

在神君国与圣雪乡的相遇

这一次,蓝精灵来到了害自己家破人亡的国度,刚开始蓝精灵并不知道这事,在此,她碰到的神君国微服出巡的王子圣雪乡,圣雪乡的热情、善良,蓝精灵的奇异,美丽,善良使他们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在一起十分开心时,一个噩耗降临了,他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他们并没有因为仇恨而动摇彼此要在一起的决心,这时圣雪乡的父亲下令对蓝精灵赶尽杀绝,让圣王子离开蓝精灵,圣王子心里认为要让自己离开了蓝精灵,比叫自己死还难受,他决定与蓝精灵生死与共,当他们徘徊在生死边缘时,他们相互看着,流了真挚的眼泪,这两滴眼泪汇集、融合在一起,帮助蓝精灵与圣王子离开那个仇恨的地方,为他们寻找了一个幸福之地,蓝精灵与圣王子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那个国王还为发生的一切事情感到莫名其妙

[蓝精灵传说作文1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