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昌桥的历史(精品20篇)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浏览

2299

作文

1000

征虏投壶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典源出处《后汉书 ·祭遵列传》:“ (祭) (zhai) 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释义用法投壶是古代宴会上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宾主依次把箭筹投入壶中,以投中多少决定胜负,负的饮酒。后汉征虏将军祭遵设宴时,一定要雅歌投壶。后用此典表示武将的风流儒雅的气度。

用典形式

【投壶乐】 宋·曾巩:“柳间自诧投壶乐,桑下方安佩犊行。”

【军中歌吟】 金·元好问:“诗书义府无古今,祭遵军中亦歌吟。”

【征虏投壶】 清·顾炎武:“征虏投壶暇,东山赌墅优。”

【宾从投壶】 明 ·陈子龙:“檄书倚马销金甲,宾从投壶佐玉觞。”

【雅咏投壶】 明 ·高启:“如今四海无征战,雅咏投壶乐太平。”

【投壶接高宴】 唐·李白:“他日观军容,投壶接高宴。”

【投壶祭征虏】 宋·梅尧臣:“聊奉投壶祭征虏,休言击剑马相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参观苏州历史文化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9月28日,老师带我们来到苏州现代传媒广场,参观“时光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苏州历史文化主题展”。

这次活动主题是苏州历史文化,当然少不了一张张照片了,繁华的老街、七八十年代的居家生活……照片林集中展现了奋斗的苏州,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发生的巨变。

有一个场景令我记忆深刻。那是一辆老式自行车,两只脚在踏板上轻轻踏动,眼前会渐渐浮现出以前的大街小巷,孩子们拿着玩具互相追逐,大人们在小巷中和邻居唠唠家常、谈谈趣事,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呢!

再看看现在,玩的花样可多了!男孩子玩着新式小汽车、大恐龙;女孩子拿着芭比娃娃和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大人的娱乐方式就更多了,年轻人在手机上购物打牌,老人们也会在公园里下棋、跳广场舞、做运动。

又是一道长廊,我们好奇地走进去,这里展示了多项重大建设成果,其中有2000年1月10日苏州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运营、2012年苏州实现了“四个百万亩”……

最后,我们到了“时光杂货铺”。里面有许多纪念品:羽毛毽子、沙包、铁皮青蛙……这些具有年代记忆的文创产品致谢了苏州发展。

今天,我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祖国在前进,前进得更快;我们在努力,努力让祖国发展得更好、前进得更快,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项羽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05 字

+ 加入清单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题记

有一霸主,名曰项羽;有一英雄,名曰项羽;有一传奇,名曰项羽;项羽!你的豪情,似熊熊烈火,燃尽天边;你的壮志,如万里凌云,腾飞天穹;你的名字,若夺命利刃,让敌人闻风丧胆。

巨鹿之战,你受楚怀王之命前去援救陈余,我想你心里会万分激动,身为一代名将一次次的胜利都会是你的勋章,你怒杀儒臣宋义,当你孑然一身带军攻敌,当天下人都觉得你会就此停止攻敌的脚步时,而你并未放弃。你让军队破釜沉舟,断了后路,誓要拼死一搏,我都可以想像当时的你是多么的果断,又是多么的无奈。你带领的人马无不是以一当十,奋勇厮杀,呼声动天,杀声震地,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大破秦军。这一役,诸候相随;这一役,浩浩荡荡;这一役,名动千古!

你成为了西楚霸王,威风凛凛,但又有数不尽的沉重与惆怅,谁又会知道你也会在一个月夜中,叹气哀伤,也会担心若败了,若亡了又该如何!你与刘邦终还得你死我活,这世间拥遵循着胜者为王的道理;你与刘邦之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这一回,你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你虽有一支绝世画戟,有鈡离昧,季布伴于身侧奋力相助,血眼杀散数层汉兵,血流千里,狼狈逃出包围,可兵将战马失了八成,你心中无限悲伤。自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且是第一回儿。你想起那些残伤的楚兵,又怀念远在天边的家乡,既然选择了这样一条英雄之路,又哪能回头?哪能后悔?你喝下一坛又一坛的烈酒,面对多年伴你弛骋战场的骏马,面对一直深爱的美人虞姬,感概良多,心如万丈波涛,难以平静,禁不住高声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你知自己大势已去,此后一切必将会烟消云散。你这时完全可以退出战场,归隐山林,可你身为西楚霸王的威名不允许,身为一个领导者的责任不允许,还有你!项羽的尊严也不允许,这些顾虑太沉重,终还是放不下啊。

残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覆盖乌江,金色的光辉闪烁,血阳照耀下的萧索草木如同泣血,这诡异的艳丽附着地上蜿蜒干涸的血河,和数不尽的将士尸首构成了一幅永远定格的画面。怆地呼天,狼烟漫漫,你败了,败的彻彻底底,呆滞着看见虞姬一身盛装笑着望着你,你有些恍惚,你似乎看见了过去你最辉煌时刻,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为你起舞。而此时的你,有的只有苦笑,这时,虞姬说道;“妾生随大王,死随大王,今大王危,妾深知已是拖累,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你腰间拔出利剑,向自己脖上一抹,衣角在空中划着绚丽的花,就此香消玉碎。你颤抖跌倒在地,抚尸大哭,悲恸欲绝,虞姬的青丝随风飘动,漫天飞花飘舞,落地百里。雪落了,虞姬走了,你恨自己不能挽留住她的生命,恨自己不能与她就此厮守。你不能逃走!你不能忍受自己就这样回去,又怎样去面对江东父老。可你累了,不想争了,你不再愿战火燃尽江东之水,不愿苍生黎民再受战乱之苦,你愧对忠心耿耿一生追随你的生死弟兄,仰天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说罢,便把刀往喉脖上一横,坠落金灿乌江中。江水泛起一片血色波澜,漾起一阵巨大的涟漪,天下英雄尽悲恸。是啊,苟活千世,非霸王所为!“兵败乌江,宝马赠亭长,头胪送故人!”

你的一生,定让人敬,让人畏,又让人感;让人叹,让人悲,又让人回味。你的一生,就应该是这样的铁血柔情,万丈豪气!千古战场风雨沧桑路,无尽征程多少豪杰故,今有霸王名项羽,一代英雄却乌江水边白骨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直觉的感应只不过是历史的再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不得不相信直觉,在对未来的事情做出判断,而今天却响应了直觉再现

初中生涯的生活虽然已经结束,但那个画面不会完结,那个篮球队选人的场景历历在目,那时候说要选十个人,而我不在其内,后来又选十一个,很遗憾也不是我,我那时心情很是低落,想着踢足球已经被淘汰了,现在连篮球也选不上,简直是无法接受,这是陈教练跟训练我们那个教练说了一会话,然后才要了我,凑巧刚刚十二个人,我虽然听不见他们的对话,但我知道那个时候的焦点都集中在我身上,看到我没人选上而是要陈教练却说,我那时心怀感激不知所言。

而在本学期日常的打球中,只要有两三个厉害一点的跟我一队他们就会反对,说根本不用打了,那时候就有直觉,虽然他们这样说,但我有直觉想以后可以会有篮球选拔,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算厉害一点的我,不会被选上了,然而今天效应了我的直觉,因为这天这个画面就是我上面的说过的,在大家眼中算厉害一点的却没有选上而变成焦点,今天也是一样,可以说一模一样,初中时有陈教练却说,而今天没有,自然就会落选,我并没有说依靠陈教练的意思,只不过是原有的直觉的效应罢了。

今天让我的直觉出现了准确率,也让我自个反思了自个做的不够好的方面,可能这都是命中注定吧,可是这又怎样我还是我自个,因为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宵节的历史450字英语作文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a new year, when there is a bright full moon hanging in the sky, there should be thousands of colorful lanterns hung out.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people will try to solve the puzzles on the lanterns and eat yuanxiao (glutinous rice ball)。

In the Sui Dynasty in the sixth century, Emperor Yangdi invited envoys from other countries to China to see the colorful lighted lanterns and enjoy the gala performances.

By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seventh century, the lantern displays would last three days. The emperor also lifted the curfew, allowing the people to enjoy the festive lanterns day and night.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festival was celebrated for five days and the activities began to spread to many of the big cities in China.

Today,3the displaying of lanterns is still a big event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throughout China.

The fillings inside the dumplings or Yuansiao are either sweet or salty. Sweet fillings are made of sugar,Walnuts,sesame,osmanthus flowers,rose petals,or jujube paste etc. A single ingredient or any combination can be used as the filling . The salty variety is filled with minced meat,vegetables etc.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身是胆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英勇善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身是胆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参考!

【历史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与蜀国为争夺汉中而打仗,刘备和诸葛亮统率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十分恼火,就亲自统率四十万大军到了汉水,准备和刘备决一死战。

刘备和诸葛亮便商议退敌之计,诸葛亮说:“现在曹操由于粮草没有准备好,所以还不敢轻易进兵。此时如果派一支部队去攻打曹营,把曹军的粮草烧掉,便能大大挫伤曹军锐气。”

老将黄忠再三请求出战,诸葛亮便派他和赵云(字子龙)一同领兵前往。

黄忠争打头阵,但曹军早有准备,与黄忠厮杀起来。黄忠前后受敌,被围困未能取胜脱身。赵云便带领几十名轻骑兵杀人重围救出他们。

曹操亲自带兵追赶赵云。赵云寡不敌众,退回汉中营地。部将们劝赵云闭门防守拒敌:不料赵云反而下令打开营门,叫一部分士兵埋伏起来,然后放倒军旗,停止击鼓,自己单枪匹马挺立在营寨门外,准备迎敌。

天快黑的时候,曹军赶到。曹操见蜀军营中毫无动静,又见赵云单枪匹马挺立营寨门外,威风凛凛、毫无惧色,怀疑有伏兵,恐怕中了赵云的计谋,不敢冒然进攻,便收兵回营。赵云领兵紧紧追击,杀声震天,金鼓齐鸣。曹军因昏暗难辨,摸不清赵云到底有多少兵马,吓得丢盔弃甲,争相逃命,死伤无数;溃不成军,赵云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战后刘备亲临军营慰劳将士,封赵云为虎威将军,赞誉他“一身是胆”。

【成语出处】

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

建安二十年(公元219年),曹操发兵二十万来争夺汉中。

他把粮米运到北山之下,堆积如山。黄忠认为敌粮可取,引兵前去,但过了约定时间尚未回营。于是赵云带了几十个骑兵出营探视,正碰上曹操大军。赵云突遇大军,丝毫不乱,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兵始遭赵云猛然冲击,阵势散乱,但不久就围拢起来。赵云救出黄忠,奋力杀出重围,已靠近自己营寨。但他发现部将张著在敌阵受伤被围,遂又杀入重围,救出张著,溃围而出。曹军在后紧紧追赶。沔阳长张翼见曹兵追来,提议让军士闭门拒守。然而赵云不但不关城门,反而命令将营门大开,令将士偃旗息鼓。曹操大军追到,见营门大开,不见旌旗,不闻金鼓,怀疑有伏兵,引兵欲退。曹兵刚一转身,赵云一声令下,营中将士万弩齐发,赵云更令营中擂鼓,鼓声大震,号角齐鸣。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旁边,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次日,刘备特意来到赵云昨日作战之处,指点评说,欣然赞益:“子龙一身是胆也!”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他曾先后在袁绍、公孙瓒手下为将。曾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了五六十回合未分胜负。这也是他一生之中及少交手的名将之一。后赵云投奔刘备,和刘备一见如故,遂终身追随刘备。于公元230年病故。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介绍】

【注音】:yì shēn shì dǎn

【释义】:一身:全身,浑身;胆:胆量;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英勇善战。也作“浑身是胆”。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事例】:他作战勇敢,~,是一员难得的虎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0章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浑身是胆、胆大如斗、无所畏惧。

【反义词】:胆小如鼠、畏首畏尾。

【灯谜】:一身是胆——暖水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历史老师

全文共 1604 字

+ 加入清单

在初中,一位历史老师以他渊博的常识曾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一帮毛头小子,想来离现在应也有十几年的时光了。他姓黄,我们都称他为黄老师。

大家都说黄老师有点特别,其实就是有些“神经过敏”似的一个人,他不喜欢与人相处,总是特立独行。上完课夹起书就会骑上他的那辆早已是叮当作响的“宝马”,一转眼不见人影。但就在这样一个让他同事觉得“神经质”的人却很是受学生的欢迎。

历史课对于我们来说是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一门课程,可在黄老师上来,我们个个却听得津津有味。他不会照本读书,而是每讲到一个章节或是一个历史事件时,他总能旁征博引,甚至把书本放在一边,把那个历史事件的精彩场面给我们讲述得绘声绘色,常常让我们如临其境。不知道是否由于黄老师的课,从那时起我到现在还对历史充满着好奇。

有时在课堂上,他还会语出惊人地评判起当时社会种种的不是,这在当时我们是很少能够从其他老师口中听到这些我们无法懂得的时事。有时听着听着大家会笑成一团,现在想想我们根本无法懂得什么是政治时事,只是笑笑。

而他的课,总让我们喜欢,不管怎么不爱读书的学生此时总也是两耳竖起。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不但是教历史同时还会给我们传授地理知识。他做为一位历史老师竟对中国、世界的地理情况也是那么了如指掌。常常在历史课堂上他会结合着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给我们讲述着那里的地理、风土人情。一样,世界各地的地理情况他同样如数家珍。记得他曾给我们讲农村的“风水”,他说这“风水”简单来说说是要有风还要有水,这样的地方就是好地方……你们谁要看“风水”的,可以请他去,他保管给你看的“风水”一定是好风水。

当时我们好多人不明白,一位历史老师怎有这样深厚的地理知识?难道他也是学地理的,但他又为何教授历史?这常常是我们争论的话题……

但有时他也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记得一次教授中国现代史中的“文革”章节时,他却不再神采飞扬,一脸的暗淡,似乎还有些伤怀。有时讲着讲着他又会语出惊人,说些(对于当时的我们)有些奇怪和难以理解的话来。说到激动处,能记得他眼角的泪光。当时我们不知所以。

他还曾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农民教师,即做教师又做农民。他曾在课上给我们说,他能做各种各样农活,农民们能做的他也都能出色地完成。有时他竟还会教我们什么样的田地要种什么植物,怎样的田地需要下什么肥料……他还说他也曾上山去偷砍树木来换些油盐……听着他讲的这些故事,我们大伙儿是大笑一番,而他却依然侃侃而谈。此时我们不觉得他是历史老师,更像是一个老农在给我们讲他的经历……

随着年级的升高从各方面有了对黄老师的了解。原来黄老师是一所地质大学的高材生,他的理想就是能够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但历史有时会跟你开个小小的玩笑的,后来遇到了那一个让他总想不明白的特殊的历史时期——文革。

一次,他为了给他的同事说上两句公道话,他在参加地质勘测人作两年后,被带上一顶“帽子”后,被撤职返回老家开始另一种对地球的“勘测”工作——回家种田。他曾感到不平,但当时能向谁说去呢?我们许多同学当时也是无法读懂那段历史的,不明白为什么会让一个高材生回家“修理地球”。从一位高材生又到起点(对当时的人来说)总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但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在文革结束后他曾带着的“帽子”也摘掉了,他满以为他又可以去实现他曾经的理想。但历史又再一次和他开了一次玩笑,安排他到自己家乡一所中学任历史老师。我不知他当时是否有过抗争,或者他也害怕了这种抗争。他或许在不情愿中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或者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国家的安排,不然他为何能把历史还有地理讲得让他的学生们在许多年后仍记着他讲的课。他也许用另一种方式在实现着他的理想。

从农家小子到大学的高材生再到农民,最后又成了一位历史老师。对他来说,历史给他开一次玩笑,但历史又给了他另一种机会。在这样的机会中,我们有幸成为他的学生,我们能在他种种“奇怪”收获着“历史”,似乎他就是一部“历史”一个和国家历史相连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故事》是一本讲在战争时期中一些有名而且还杀敌效国的大人物。

里面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强县令”董宣,“书圣”王羲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文豪苏东坡,留取丹心照汗青,武昌起义等等,这几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受,尤其是大禹治水,禹走过三次走过家门却没有一次进去看看儿子和妻子,由此可见,禹是多么希望早日治理好洪水,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最后禹治理了洪水,当上了皇帝。我也要向禹学习,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隋炀是凶狠残暴的皇帝,为了开凿大运河,一点也不管老板姓的死活,仅开挖通济渠的民夫就有近七十万人死在工地上,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最后被判军给杀死了。 在最后的武昌起义中,成立了中华民国。

“ 书圣 ”王羲之中只是 给一位卖竹扇的老婆婆添上了五个字,路人就把竹扇买光了可想而知,王羲之书法是有多好。

这本《中国历史故事》让我知道了战争时期的事,非常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邹忌谏齐王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430 字

+ 加入清单

西元前356年,田齐桓公死后,儿子齐威王即位。齐威王迷恋弹琴,经常独自在后宫内抚琴自娱,不理朝政。一晃九年过去了,国家日趋衰败。周边国家看到齐威王如此荒唐,接连起兵进犯,齐国连吃败仗。

一天,有个名叫邹忌的齐国人,自称是高明的琴师,走进王宫,对侍臣说:“听说大王爱弹琴,我特地前来拜见,为大王抚琴”。侍臣禀报齐威王,齐威王一听很高兴,立即召见邹忌。

邹忌走进内宫聆听齐威王弹琴。听完后,他连声称赞道:“好琴艺呀!好琴艺……”齐威王不等邹忌称赞声落音,连忙问道,"我的琴艺好在哪"?邹忌躬身一拜道:"我听大王那大弦弹出来的声音十分庄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听大王从那小弦弹出来的声音是那么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贤相的形象;大王运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纯熟,弹出来的个个音符都十分和谐动听,该深沉的深沉,该舒展的舒展,既灵活多变,又相互协调,就像一个国家明智的政令一样。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怎么不令我叫好呢!"邹忌接着说道:"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涧溪水,像似臣也;应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弹,这如同国家政令一样,七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弹琴和治国的道理一样呀!"

齐威王说:“先生,你的乐理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但是光知道弹琴的道理还不够,必须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弹一曲吧。”邹忌于是离开琴位,两手轻轻舞动,只摆出弹琴的架势,却并没真的去弹。齐威王见邹忌如此这般,恼怒地指责道:"你为何只摆空架子不去真弹琴呢?难道你欺君不成"?邹忌答道:“臣以弹琴为生业,当然要悉心研究弹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国家为要务,怎么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国的大计呢?这就和我抚琴不弹,摆空架子一样。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心情舒畅;您有国家不治理,也就没有办法使百姓心满意足。这个道理大王要三思。”齐威王因之醒悟,便和邹忌大谈治国定霸大业。

邹忌谈智

邹忌被封为国相,齐国重臣淳于髡认为他那么容易得位,不免怀疑邹忌是否确有真才实学,于是,淳于髡在几个徒弟的陪同下亲自去拜访邹忌,想试探一下邹忌的才能。

邹忌彬彬有礼地迎接他,而淳于髡却狂妄无礼,一进门不打招呼就径自座了上位,语含轻蔑地说:「我今天是有几个问题来问问邹国相。」

邹忌恭敬地回答道:「洗耳恭听!」

淳于髡说:「自古事君周全者昌,不周全者亡。」邹忌答道:「谨记先生教诲,我会将此言时时放在心上。」淳于髡又说:「木头做的车轴,涂上猪油就非常顺滑,但如果孔是方的,即使涂上猪油也转动不了。」邹忌答道:「谨记先生教诲,我会小心侍奉君王,不敢肆意妄为。」

淳于髡又说:「两个分离的东西可以暂时用胶粘在一起,但时间长了,不可能总是黏合得天衣无缝。」邹忌答道:「谨记先生教诲,我不会对礼法生搬硬套,一定心系民生,了解民意,再行其政。」淳于髡又说:「如果狐皮大衣破了口,不能补上一块黄毛狗皮。」邹忌答道:「谨记先生教诲,我会慎重选择贤能君子来参与国政,不让小人夹杂其中。」

淳于髡又说:「大车如果不时时修整,就不能总是运载那么多东西;琴瑟之弦若不加调校,就不能准确地奏出五音。」邹忌答道:「谨记先生教诲,我一定慎重地修治律法,严格督查官吏。」说到这里,淳于髡没有再说下去。他向邹忌行了跪拜大礼后,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淳于髡的徒弟疑惑地问:「老师,您刚与相国见面时对他十分鄙夷,而告别时却又对他非常恭敬。前后变化怎么这么大呢?」淳于髡说:「邹忌确实才能不凡,我用隐语的方式问了他五个问题,他完全明白了我的意思,回答得很到位。我对他没有怀疑了。」

门庭若市

邹忌身高八尺,长得非常俊美,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美男子。不过他听人说,城北有一位徐公,是天下少见的美男子,于是心里始终记着这件事。有一天早晨,他起床梳洗之后,穿上华丽的衣服,戴上漂亮的帽子,站在镜子前面,左照右照,对自己的外表非常满意。他看见太太在旁边,就问太太:「夫人,听说城北的徐公长得很美,我要是跟他比起来,你觉得谁比较好看?」「当然是你长得好看啊!」虽然自己的太太这么说,但他却不太相信。

于是有一天,他又问姨太太:「你觉得我比较美,还是城北的徐公比较美?」「城北的徐公啊,那比得上你呢!」第二天,有客人来拜访邹忌,邹忌趁这个机会,又问来访的客人:「到底城北的徐公跟我,那一个人比较美?」「城北的徐公我见过,他长得就像大家所说的,非常俊美,可是…」「可是什么?」「跟您比起来,还差一大截呢!」「哈哈哈!」

过了一些日子,城北的徐公刚好有事来找邹忌,邹忌见了徐公之后,就觉徐公长得比自己好看;等徐公走了以后,邹忌偷偷的一个人照镜子再比较,更得自己的长相比徐公差远了,于是他心里开始有了疑问。「奇怪了,为什么太太、姨太太,甚至于上门的客人都说我长得比徐公漂亮,可是明明…我明白了,太太说我漂亮是对我偏心,姨太太说我漂亮是怕我,而客人这么说是有事想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说我长得比徐公漂亮。」

邹忌明白以后,立刻上朝去见齐威王,把事情的经过全部告诉齐威王。「大王,我的太太、我的姨太太,甚至来找我的客人,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可是,当我见到徐公的时候,我才发现,他长得比我漂亮多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太太是对我偏心,我的姨太太是怕我生气,而我的客人是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说了谎。」

「哦,你的意思是…」「大王,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臣子,就受到这么多欺骗,何况是大王呢?我的身边有太太,有姨太太,还有宾客,而大王身边有多少人呢?大王所听到的不实在的话,恐怕比我还多!」「要不是你提醒我,我不晓得还要被欺骗多久。传令下去,在全国各地贴出告示,凡是能够老实说出国家和我的缺点的人,有赏!」就这样,有许多人提出了对国家跟齐威王个人的意见,改善了许多的缺点,使齐国强盛了起来。战国策˙齐策一: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相反词︰门可罗雀

汉朝翟公官居廷尉时宾客盈门,失官后门前冷落,可张网捕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的脚印作文7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长河静静的流淌,慢慢的沉淀,沉淀出一个个名垂青史的名字与故事,留下了一串串坚定的脚印,而你的脚印却包含了更多的对生命的抗争,你的脚印,彰显了生命的韧性。

无数次读你,无数次痴迷于你做为一个史官的浩然正气;无数次痴迷于你为了理想的执著追求;无数次痴迷于你寥寥数语,却彰显了历史深重的华美文采。

犹记得,你少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你成为一个史官做着辛勤的准备;犹记得,你为了秉承父亲的遗愿而如老黄牛般默默地、辛勤地将自己的汗水凝结成一本本史册,如实地描绘出历史的原貌。

你的仕途可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的,可你却毅然选择了用臣子的一句直言进谏毁灭你所拥有的一切。

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你选择了耻辱的生,只因为那年迈的父亲临死前的一句遗愿,只因你想用自己的满腹经纶去公正地再现给后人一段本真的历史。

你知道,做为一个臣子的你死了,但你仍做为一个史官活着,你要以身体做弓,以不屈的精神做箭,在生命的长河中,在历史的长河中,射出一份属于你自己的美好。

陋室中,十余载,窗外的鲜花开了谢,谢了开,你不予理会,你的脑海穿梭于浩淼的长河中,你用你所有的才华与所用的心血,凝聚成一部数万言的《史记》,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你的脚印。

只是这脚印在此终止了,你悄然消逝于历史中,不过,后来或生、或死,又有何妨,因为《史记》已完美地诠释了你的人生,《史记》就是你生命的全部。

你的生命是完美的,留下的脚印与《史记》更是完美的,司马迁,你经得起后人的赞美,或许千年后又一文豪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你在历史上留下脚印的最美的诠释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追寻历史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与郁达夫文学院的同伴们一道参观了华林爷爷的一系列展馆,他的一生经历就这样被记录在了我们的富阳档案馆中。

首先我们来到了档案馆,档案馆在富春山馆旁。走进档案馆,拥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个的展柜和一张张的展板,我慢慢靠近展柜,展柜中有存放着华林爷爷读书时的笔记,那笔记清秀大方,还有一些关于他的书籍;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华林爷爷:原名华诞生,是富阳方家井柳溪自然村人,他是我们富阳第一个加入中共共产党的人。

接着,来到了华林爷爷的故乡,方家井柳溪自然村的华林纪念馆。走进馆内大厅,华林的雕像耸立在我的眼前,跟着这历史的档案我们去追寻聆听着华林爷爷的革命故事。历史告诉我们,华林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和父亲都是村里的私塾教师。5岁时,华林就跟随他们上学。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在这之前,华林应时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的邀请,回到杭州,在省教育会任干事。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爱国学生运动的联络点,华林因此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并开始从中接受进步思想。

这一件件的故事真是让人感到震撼,华林爷爷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值得我们敬佩!

华林爷爷说:“要在乐园里活下去,不断鼓励,不断鞭挞,希望不虚此生!”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朋友,为了这美好的生活,我们更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方向,努力做好每件事情,让自己成为更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作文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祖国,他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骄傲,同学们,大家试想,要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是不是不能忘记他那灰暗的过去,不能忘记他曾遭受过的屈辱,不能忘记曾经的历史

每当课堂上听老师一遍遍讲述着那些离我们听起来很遥远的故事,每当面对着电视机前一个个腥风血雨的抗战画面,我的思绪就仿佛跟着这一切穿越到那个年代。作为孩子,我无法很好地理解历史到底是什么,只是画面里英雄们的浴血奋战深深感染了我,于是,带着敬意、带着钦佩,我走入这段历史,走入1937年的卢沟桥,走入这一片硝烟弥漫。卢沟桥上的石狮不会忘记桥上那刺耳的枪声,被战火席卷过的土地不会忘记那震天的呐喊声和那爱国之血的温度,南京城更不会忘记那泪水的味道和尸体腐烂的气味,它们不会忘记……

这是一个能让所有中国人为之胆颤的故事——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12月15日,日军开始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30多万人丧命。短短的六个星期,南京城血流成河,凄惨的呻吟幽幽地回荡在街头巷尾,尸骨腐烂的臭味弥漫了整个南京城,恶魔般的笑声践踏着每个人的心底……

恐惧、抵抗、死亡——南京城成了一座恐怖的混沌之城……它,将许多人从睡梦中惊醒。那触目惊心的腥红,让他们拿起了武器,抗争,抗争……

不断抗争,不断牺牲,前仆后继……

终于,在1945年,点点的火星照亮了黑夜,胜利了!我们胜利了!中华民族胜利了!

花开花落,光阴流转……七十年过去了,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需要呐喊,也不用在纷纷的战火中冲锋陷阵。同学们,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我想,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浴血奋战,我们能做的只有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为了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懈地努力。让我们从身边能做的小事做起,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拼在一起时,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听,黄河在呻吟,长江在哭泣,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不需要你对天地立下多么伟大的誓言,不需要太多的豪情壮志,不需要那些不着边际的言语,让我们用自己的活力与智慧,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带着这段历史,去追逐我们心中的梦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成语故事10则

全文共 451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华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历史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4、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着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6、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7、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8、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病入膏(gāo)肓(huāng)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10、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的魅力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历史的一道道渠梁发人深思。时至今日,历史的变迁依旧吸引着各地的人,吸引着我的心。

历史的魅力,是弥漫着狼烟的战场。是谁,带着大明王朝英勇的战士七征那个曾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民族?是谁,以一身之力组建湘军战胜风声水起的太平天国军?是谁,刺字剜骨不改其志,击败师出同门的师兄?又是谁赤壁一场大火击溃大魏铁蹄的蹂躏?

跌荡坎坷的战争史诗背后,是周郎保家卫国的坚持;是朱隶扫清六合,袭卷八方的霸气;是曾国藩以忠为本的恒心;是孙膑以牙还牙的智慧。它们都使人为之震撼,为之慨叹,更为之鼓掌,走向战争深处,触动每一份智慧,历史的痕迹自然浮现出来。

历史的魅力,是后人铭记的句句诗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阿瞒荡气回肠的诗句在我耳边回响。试看官渡战袁绍,南阳战袁术,都写下过曹操的不朽诗歌;但看宛城败张绣,赤壁败周瑜也有曹操失败的面庞,他的诗句述说着他的点点滴滴,也为历史增光添彩。狂风暴雨里,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庞的侩子手刀下发出坚定的目光。他缓缓地跪向南方,当银光大刀划过项上人头的瞬间,山河的破碎,身世的飘摇那句铁血忠心的誓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伴随着文天祥最后一片鲜红的血染红了历代忠臣的心声,那些“之乎者也”中述说着沧桑的历史。

历史的魅力,是统治者治国的智慧。

贞观之治的鼎盛富饶,仁宣之治的安居乐业,康乾盛世的启承转合,个个包含历史!言就尽力谏吧!纳谏体现君王的海纳百川,进谏体现臣子的尽职尽责。书,就随它批阅吧!一本本的上书文件书写下统治者的勤劳坚韧。商品,就随它交易吧!一瓶瓶瓷器花罐,美酒新茶,无不体现百姓的富足!历史的光辉下,记下他们灿烂的历程,让现代人无不领略古代的靓丽风光。

正是历史的魅力感染着一代代人,也留给世人无数的悬念。

我将永远向往,探索那绵延无尽的历史长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天津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天津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省级历史博物馆。该馆于1952年6月在原天津市第一博物馆与天津市第二博物馆合并的基础上建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天津历史博物馆的观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元旦歇班,闲着也没事儿,报纸上一直在报道的天津博物馆开张的事情,心向往之,于是二号下午决定去逛一逛。

进到博物馆里,第一感觉很宽敞明亮,楼上楼下,电灯的分配恰到好处。大柱子二柱子,外加金属结构等等,看上去很大气,还带着点儿明快的现代气息,第一感觉不错。

前台买票,如早先的报道,25块钱一个人。一楼好象是共享空间等,没有展览,直接乘扶梯上二楼。迎面就是书法馆,进去转了一圈儿,主要是明清两朝的作品,在下比文盲强点儿有限,也看不出个门道来。出来到绘画、陶瓷等馆分别参观,大致每馆都要花半小时以上时间,感觉比预想的要好很多,天津博物馆的馆藏还是很丰富的,比如藏有两件钧窑的对盘,很珍贵。

进了大厅一转身就看见传说中的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雪景寒林图》,咱也不是搞美术的,看不出个门道来,只知道范宽的画绝对是极品的文物,天津的这个藏品与他的《溪山行旅图》齐名,后者藏于台北故宫。好象金庸哪部小说里也提到过《溪山行旅图》吧?忘了,想不起来了。

大厅中央引人注目的摆放着数个青铜制的鼎、钟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这样的珍品世所罕见,很多青铜器的说明文字中都是一些收藏家捐献给政府的,或者是大炼钢铁期间天津的文物工作者在天津电解铜厂的废品中找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珍品毁于那个年代,真是可惜。 写的有点儿多,我累了……

俺曾经参观过上海博物馆,这次参观了新落成的天津博物馆,总的感觉从馆藏方面,我们绝对不输于上海,甚至还要略强于上海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非常有礼貌,态度很好,玻璃展柜不时有工作人员擦拭。在参观过程中还遇到一件事情,有一对盲人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也来到博物馆参观(孩子不是残疾人),博物馆专门派了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这一家三口,并为他们讲解,天津博物馆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值得我们称赞!

希望大家有时间都去参观一下, 不但可以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也能增强天津人的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曾子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曾子要出门,他的夫人也要出门买菜,家中无人照看孩子,但是孩子吵着闹着要跟母亲一起去集市。曾子夫人想了一个办法,她哄孩子,说道,你要是乖乖在家听话,等我们回来,我就给你杀猪做猪肉吃。

于是孩子很听话的坐在家里等,小朋友叫她出去玩都没有去,就坐在村口一直盼着,然后对小伙伴说:“我妈妈今天回来给我杀猪做猪肉吃。”傍晚的时候,母亲回来了,他赶紧迎接上去,喊着:“快点做猪肉,我快饿死了,杀猪杀猪。”

曾子的老婆笑着说:“咱家就这一头猪,还要长膘呢,他抵得上咱家两个月的口粮了,怎么能随便杀了呢?”曾子的儿子一听哇哇大哭起来。曾子出来之后看见孩子在哭,于是问出了什么事,曾子老婆就把事情说了一遍,曾子听完后默默的回到家里,到厨房拿了一把刀直奔猪圈而去。

妻子不解,你干嘛要去猪圈,于是跑过去。没想到曾子正要杀猪,曾子老婆傻眼了:“不年不节的,你杀猪了,日子怎么过。”

曾子严肃地说:“言而有信不仅仅是对别人说的,对自己更要这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曾子老婆惭愧的低下头,两人把猪杀了,宴请了乡邻。

曾子衣敝衣以耕的典故

曾子的品行和名声在外被人广为流传 ,当时处于乱世时期,很多君主都有招揽人才的心思,于是鲁国君主便请人前去请曾子到鲁国。

曾子家境清贫,经常穿着麻布旧衣服,自己在田里耕地,鲁国国君知道之后就派人对他说:“你所居住的附近区域就当做你的封地吧,然后你在这里收租金,就可以买好点的衣服,过好一点的生活了。”曾子没有接受,鲁国国君不放弃,又派人去了好几次。国君派出的特使劝他:“这不是你自己求来的,这是国君赠予你的,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呢?”

曾子摇摇头:“接受别人的馈赠但是又没有什么回报,如果不接受又会对不起人家一番好心,让别人觉得傲慢,虽然你们真心相邀,但是我仍然感觉亏欠。”来使心悦诚服的离开了。孔子后来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很是敬佩,觉得曾子保全了气节。

这件事情体现出曾子无功不受禄,他要靠自己的实力吃饭。鲁国君主给了他一片封地,虽然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容,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让曾子不敢接受。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馈赠都会有亏欠之心,过分的拒绝也会让亲友之间的感情受损伤,如果接受了,又会让自己的品行有损伤。不过亲友之间多是情谊,这和君主对自己的馈赠是完全不一样的,自己接受亲友馈赠还有可能不谈报答,但是用城镇想赠送,真的没有办法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尊重历史初二作文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新开了一节历史课,讲的是以前欧洲的历史,这位老师可是非常厉害,把枯燥无趣的历史讲的生动有趣,就像武侠小说一样精彩,让人强烈地想要继续听下去,这节课也让我们在上完高难度的数学课以后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这位老师时而为历史人物叹气不已,时而又为一些历史上热血沸腾的战争而激动。突然他提到了一本书叫“荷马史诗”,我们班最调皮捣蛋的小跳这时候来劲了,大声地说了句:“动物还能写诗?”这时候全班都开始大笑,一时间课堂气氛非常混乱,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这个时候,老师略带愠色地敲了敲黑板,提醒我们安静下来,并对全班说到:“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许很方便于你们记忆,但是请切记,我们对于历史必须要保有一定的尊重,这本书是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请希望大家不要给它加上其他的帽子,记住,历史是严肃的。”

一时间班级都安静了下来,我们沉思了老师的话,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学习历史,成为老师那样尊重历史,热爱历史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为历史所珍惜作文900字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天地苍茫,岁月无情。亘古的长风吹起岁月的烟尘,大江东去的春水将那曾经的风流爱恨,功过荣辱一并尘封于历史。而翻开浩如烟海的史册,才发现——曾几何时,那一个个或曾辉煌无限,或曾臭名昭著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样悠久的历史文化起源,可既然灵魂一脉相承,为何其发展与历史评价截然不同呢?

先秦诸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时的他们尚没有流派的概念,只有志“同”道“和”。也许他们的想法与观念并未全部为历史所珍留,也许早已被历史的长轮所碾。但在争论与顿悟中所留存的精华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然成为经典、传统、乃至文化。纵使当今社会发展、思想顿悟,没有经过岁月的审批与裁决,终是不够完整、不够成熟。文化怎可与历史发展和背景背道相驰?不正是代代辈出的才人们凭借自己的超前思想以微薄之力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形成的一时的独特文化吗?时间与空间的独一无二造就了每个时代与众不同的文化符号与代言。

怎样才可以成就经典,铸就文化,文化又该如何思辨,何去何从?

追溯历史,中华文化师出同门——华夏文化,经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晋与南北朝的过渡,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所谓文化,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磨砺得面目全非,以至于造成了各朝各代各不相同的结束与进步。至于经典,就更是在时间的鞭策下沉淀、积累、升华。作为文化的原身,被历史所保留,却与面目全非的文化渐行渐远。那么,在时刻风云巨变的今天,究竟何为历史的文化,文化又以何种面貌存于世?

泱泱华夏,悠悠文化,五千年的遗留岂是一朝一夕所能言尽、所能体会的;慢慢长河,浩浩史册,岁月的选择岂是一己之力所能抗拒、所能改变的。传统绝非不可改变,时事骤变,文化岂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我们绝不能接受因存在时间空间影响而一味改变的传统。社会受传统文化影响且发展,而文化因社会而形成。更朝换代使得社会发展皆与众不同,经典文化何不因此而独一无二。历史的文化,为历史的潮流所致,却也不断的影响着潮流的选择。

历史所珍留的,即为历史;历史所珍存的,成为精华;历史所珍贵的,可为经典;历史所珍惜的,方为文化。“留”才能“存”,“存”方可“贵”,“贵”然后“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重庆的历史沿革

全文共 4402 字

+ 加入清单

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

距今两万年至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重庆铜梁区)。

夏商时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区催生了早期的巴国文明。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枳(今重庆涪陵区)、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由江州入蜀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璋分置永宁郡,治江州。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复为巴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由江州入蜀平定益州。

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晋朝改永宁郡为巴都郡。晋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由江州入蜀。南朝宋齐复为巴郡,郡治皆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为巴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平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山南西道辖地。

宋代时,先后属西川路、陕西路、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四川成都的援军,在重庆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或称钓鱼城保卫战)。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元宪宗)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四川,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重庆被蒙古军队攻破,入城时蒙军遭到激烈抵抗,后蒙军在重庆大肆屠杀。而合川钓鱼城直到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才被占领。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庆路总管府,管辖四川南道宣慰司,隶属于四川行省。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平夏,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布政使司,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

明清时期设川东道,管辖巴县、江津县、长寿县、城口县、綦江县、南川县、永川县、荣昌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武胜县、合川县、江北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云阳县、万县、开县、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县、忠县、酆都县、垫江县、梁山县(今梁平区)、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石砫县、涪陵县等36县。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日称为《日清媾和条约》)中规定,重庆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国在今南岸区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

民国十年(1921年),重庆设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市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西部首个设市城市。

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二十一军军部明令召集审定市县权限委员会全权办理划界事宜,并由重庆政府与江北、巴县政府组织市区测量委员会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不忍国权丧失、国民受辱的重庆人民,以王家沱日本租界30年租期到期和九一八事变为契机,开展了多次斗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1月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遵循迁都大计,交代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连夜登船,先离南京而首途重庆;12月1日正式于重庆办公,16日日军攻破南京。在成为“战时首都”之后,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以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巴县龙隐乡(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划入重庆市。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是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重庆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1939年至1940年,巴县、江北县位于城郊的区域陆续划归重庆市。

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5日,重庆市渝中区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军地毯式战略轰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史称“大隧道惨案”。

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其地域之广泛、轰炸之频繁、死伤之惨重、罄竹难书。在如此灾难下,重庆民众绝不向苦难低头的坚毅决心,令世界动容。历经长达6年半的轰炸,重庆没有倒下,大轰炸下的英雄之城感动了不少外国政要。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副总统华莱士等,纷纷致电、致信重庆人民,鼓励和歌颂重庆人民的坚毅。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发表文书与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2月31日,蒋XX在渝中区邹容路与五四路口设立“精神堡垒”昭示国民政府与重庆人民抗战到底,这就是解放碑的前身;同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重庆成为大韩民国(流亡政府)临时驻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永久陪都。同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10日,在重庆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时发生骚乱事件,李公朴、施复亮遭到殴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员等60余人也被打伤。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血案”、“惨案”,而国民政府方面则称之为“较场口事件”。

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火灾,延烧18小时,死亡近万人,重庆市建筑损失大半,国民政府声称是中国共产党纵火,史称“九二火灾”;10月11日,总统令宣布政府将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办公;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广州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广州迁往重庆;10月15日,宣布国民政府正式在重庆办公;11月27日,中国国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400多名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史称重庆”11.27”大屠杀。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1950年至1952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

1954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

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

1965年和1979年,中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

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

1983年3月3日,永川地区8个县并入重庆市,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

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996年9月15日,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02.95平方千米,3002万人。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2005年10月12日至2005年10月13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并指定重庆为常任主办城市。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其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包含重庆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将记住那段时光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题记

那年夏天,妈妈做手术,我将所有的担忧和害怕全都压在心底,语气轻松地对妈妈说,只是个小手术,你别担心。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第一次从心底明白了感恩。

手术室门前的等候区是闹哄哄的人潮。站着的,坐着的,靠在墙壁……。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手术门,护士喊到:“xxx家属请到……",紧接着手术室的门打开,护士推着一辆移动病床出来,病人的家人便围上去,一起推着病床回到病房。

妈妈进手术室已有两个多小时了。

我抬眼望着手术室的门,打开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我原本冷静的心逐渐泛起担忧。爸爸说医生告诉他手术时长约两个半小时,可是怎么还没有出来呢?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三小时过去了,三个半小时过去了,我开始坐立不安,爸爸在楼梯间的窗口处抽了一只又一只的烟,但,除了等待,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四个小时后,妈妈终于被推了出来,她此时已经清醒过来了,但精神极差,脸色惨白,头发黏在她的双颊,她的嘴微微张开,却没有力气说话。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脆弱的她。

手术后的第一晚最难熬,需要家人通宵陪伴,妈妈的麻醉过后,伤口便很疼,头晕乎乎的,她嘴里哼唧着难受,想睡觉,可是手术后六小时不能入睡,我便趴在她耳边一遍一遍地叫她:妈妈,你别睡,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她实在撑不住时,我就和爸爸轮流陪她说话,讲讲以前的趣事实在不行了,就用手去撑她的眼皮。

到下半夜的时候,爸爸仅仅在一旁的椅子上稍微眯了一会,妈妈有各种反应,频繁小便,她不能下床,我和爸爸帮她,第一次做这种事,开始笨手笨脚的后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人缠绵于病床时,吃喝拉撒全被困于一张小小的病床上,令人心恢。等到她能下床的时候,我扶着她去卫生间,用温水帮她简单擦拭身体,换件干净的衣服。在病床上时用手搓她的脚,让她暖和起来,就像在照顾一个幼儿。我忍不住想,在我小的时候,她也是这样手把手照顾我的吧!

从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她满怀兴奋,期待和不安走过了多少个白天黑夜,无声泪水侵透三百六十五个不眠的日子,那是作为一个女人幸福的眼泪,却也是忍受了多少心酸和痛苦的眼泪,当我们在她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她的生命却在一天天消逝,在她的额头上深深的留下一条条痕迹。

很美好,她遇见了我,很幸运,我遇见了她,温暖了我的整个世界,那段时光让我学会感恩,成为了一个像时间一样能欣赏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将记住南京大屠杀高一作文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离十二月十三日也已有三天,公祭日的种种教育还历历在目,我知道有些事我们不能忘记,团校、班主任,都在给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不要忘记南京的那段历史。在看教学视频的时候,大家都很沉重,一言不发。但是之后呢,所有人也跟往常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继续着那日复一日的生活。

也许只是不想一直沉浸于历史带给我们的哀痛中吧,也行是觉得不断提及显得做作吧,但是这一天过去了就当过去了,好像只有这一天是属于南京的纪念,而其余的日子没有资格一样。然而这一天终已过去,人们还是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也是,几十年前的一次屠杀,与他们现在的生活,没有关系,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历史终将不会忘记,那段沉重的日子,那一段地狱般杀戮震惊世界的日子,那段被网民询问与自己有何相干的日子,那段被张纯如女士记录下来告知世界的悲惨的日子,不会被忘记。的确我们这些人能为那段时光做的事太少太少了,我们只能拿出一年中的一天来缅怀,只能偶然臆想到那草芥人命的场景,只能渐渐淡忘那段曾经深深刻入民族血肉的记忆。

也许我们认为历史自然会记住南京大屠杀,而不是我们。现在的状况实在无法评价,每个人都娇贵得很,每个人都拥有过度膨胀的人权,显然自己比过去惨死的人更重要。看来在情理上,每个人都需要忏悔,但没有人会去做。从南京大屠杀的民族记忆反应出来的,也许是我们这代人的教育不足吧,至少我所接触到的现实告诉我,没有几个人真正体会到、感受到、理解到那段时光的无助与耻辱。现在有正义感的人,更多所表现出来的是无奈而不是忿恨。

南京大屠杀,历史铭记的日子,人民真正记住的却很少,大多都只是知道,耳闻,怜悯。没有共鸣,也不会舍得给予自己的痛心,我们大都是这样的。将这指责理所当然的抛给历史来记住,我们则继续自己的生活,平民应该过的生活,而不是去染手这些好似无意义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我们认为勿忘国耻不是给安心过日子的平民老百姓的愤慨,中国人农耕的历史使得性情如大地般无波无澜,忘记疼痛的日子的速度十分迅速,继续投入自己平常的生活,期望着这种平静生活不会离去得太快。民族尊严,必要时跟着大众一同愤慨一下便也罢了。

人民希望,历史将帮助他们记住南京大屠杀,好帮他们省了记住的劳心费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