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昌桥的历史(优秀20篇)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浏览

2656

作文

1000

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欣赏历史人物是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为平仲,又称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我之所以欣赏晏子,是因为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劝谏。有一次,齐景公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走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了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再杀了他。”晏子板着脸,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但你不留心让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这是第三条。”说完,晏子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话,文景公赶紧把它放了,走到晏子面前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就犯了大错误呀。

还有一次,景公在位时,连下了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毛做的皮衣,坐在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呀,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一点也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大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听了,立刻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他就是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晏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一问三不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

“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计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历史的画卷,拨开历史的烟云,走进历史的长廊,踩着历史的脚印,让那个我们去倾听那穿越时空的声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月夜下那个清冷孤独的身影,肝肠寸断的声音,让人心生怜惜。可就是这个瘦瘦弱弱的女子,已为忧愁所累的“人比黄花瘦”了,却能发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那一刻,气壮山河,连历史滚滚的车轮也忍不住为她让路,让这令人心潮澎湃的声音,留在历史的书卷上。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那个在天地间傲然挺立的铮铮铁汉,战袍飞扬,紧抿着嘴唇,坚毅的眼神望向远方,一直望到那荒凉的地方。这蓄势待发的身躯下有着怎样博大的心啊!一笔浓墨留在了史书上。厚重的色彩让人忍不住心生敬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一声响彻天地的怒吼有着多少的无奈与愤怒。那个令匈奴闻风丧胆的人,那个百姓心中救苦救难的神,那个忠君爱国的你,满腔热血,泼洒在中华大地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王图霸业转头空,倾国佳人香消玉损,面对着涛涛的江水,这个曾经所向披靡的至情男儿一声叹息随着滚滚眼泪流进了岁月的场合,荡起层层涟漪化作绝唱。在那无尽的黑夜中,你可听到了那个七尺男儿呜咽的哭泣?

缓缓走进浩瀚的历史时空中,倾听那一曲《高山流水》中深厚的友情;倾听《虞美人》中才华横溢的李后主的万般无奈;倾听《梁祝》,去感受那海枯石烂的相伴相随;再去倾听《义勇军进行曲》中的豪壮。

古往今来,历史的乐谱上演奏着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们在历史的旋律中感悟人生,任斗转星移,四季轮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历史的小说真实的历史比小说更精彩

全文共 2102 字

+ 加入清单

在台湾,王鼎钧是家喻户晓的散文大师。而大陆读者则知之甚少。2008年我去台湾访学,“中央研究院”一位朋友推荐我看王鼎钧的回忆录《关山夺路》和齐邦媛的回忆录《巨流河》。我将两书的繁体版一并购回,一并读完。也许是自己专业的偏好,我更喜欢《关山夺路》。2010年,见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齐邦媛的《巨流河》,却不见出王鼎钧的书,心中有些“不平”。一次和三联的编辑饶淑荣闲聊,便“质问”他们社何以“重齐轻王”?饶是一位有心人,很快与远在美国的王鼎钧先生取得联系,并获得简体版版权。最近终于看到三联书店将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一并推出,自己也有一点小小自得。他希望自己的回忆录获得高级的历史认可

作为一位历史研究者,我向来对文学家写的回忆录怀有职业性的警惕,之前读过《往事并不如烟》和《大江大海》一类名家名作,感觉其文学趣味大于史学的价值。王鼎钧的回忆录,则与之不同。前不久,《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王鼎钧先生,有意请其比较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与文学家齐邦媛的回忆录《巨流河》。王先生委婉地说:《黄河青山》似乎没有文学抱负,《巨流河》似乎没有史学抱负。我是大体同意王先生的这一看法的。我对访谈中王先生的另两句话,印象极为深刻。一是他把作品分成三级:初级是职业认可,中级是社会认可,高级是历史认可,“我在20世纪写成的文章,要想列入21世纪的书单,必须升高到历史认可。”另外一句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出版这四卷回忆录,以前的写作可视为跳高、跳远前的暖身,以后的写作是海浪扑向沙滩的回波。”

作家晚年写回忆录,一般将其作为自己的“最后一本书”,而王鼎钧则是将回忆录作为自己写作的“最大愿望”、最高抱负。正因为此,他从1992年开始,历时17年才陆续出齐他的回忆录四部曲,而写作的时间还要更长。尤其是第三卷《关山夺路》写国共内战时期,前后只有三年,而他自称从捜集资料、消化数据、调整心态,到最后完成,前后花了十年时间,以至于他感慨《关山夺路》这本书,“是我生活史上的关山夺路,也是我创作史上的关山夺路”。一个作家如此郑重其事地写回忆录,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不多见吧。借着自己写出当年的能见度他不仅写了自己一生平凡与不凡的经历,同时也描述了中国百姓的颠沛流离。

王鼎钧强调他写的不是“自传”而是回忆录。“自传”侧重写自己,“而我写回忆录不是写我自己,我是借着自己写出当年的能见度。”他的目的是要反映时代风云,记录时代变迁。所以,他在书中不仅写了自己一生平凡与不凡的经历,同时也描述了一个时代的大历史,描述了几十年间中国政治的沧桑巨变,中国百姓的颠沛流离。写“自传”与回忆录的人,多为“大人物”。而“大人物”写回忆录,多写自己成名成功的伟绩。而王鼎钧的回忆录则不同。四卷回忆录,第一卷《昨天的云》写青少年时代在山东家乡的生活,第二卷《怒目少年》写抗战时期在大后方的中学生活,第三卷《关山夺路》写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内战,第四卷《文学江湖》写1949年至1979年间在台湾的生活。

也就是说,王鼎钧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来写青少年时期(24岁以前)在中国大陆的生活和见闻,而他1949年到台湾之后的30年(24-54岁),是他走上文学之路,并成长为散文大家的最得意的壮年,本应浓墨重彩地写,而他却只用了一卷的篇幅来“轻描淡写”。他强调自己写的是一位“小人物”的回忆录。他更多地写世事的沧桑,而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他试图呈现一个小人物在动荡剧变的历史年代难以自主的命运。他以其职业性的敏锐观察,将乱世的各种人情世态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以具体的情境事例,将自己数十年累积的阅历感悟,一一述出,平心静气,边叙边议,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却触及灵魂。细节呈现如临其境此类的细节场景,非亲身经历者很难想象出来。

书中的许多细节呈现,让人如临其境。抗战中后期,日军在沦陷区边缘设置长长的封锁线,严格检查过往行人。沦陷区青年试图超过封锁线到大后方去。检查哨所的伪军,很容易识破那些企图蒙混过关的青年学生。一位女学生眼见前面很多学生因编谎话而受阻,情急生智,在伪军上校耳旁悄悄说了一句:“我们是到阜阳升学的学生”。没想到伪军上校听了这句实话,很是爽快:你早说这句话,不早就过河了吗!王鼎钧的观察是,伪军上校这样做,为的是证明他也是中国人,表明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书中还描述了这样的“故事”:国共内战时期,有一段时间在部分地区形成拉锯战。在拉锯的地区,一个村子有两个村长,一个村长应付国军,一个村长接待共军;一个小学有两套教材,国军来了用这一套,共军来了用那一套;一个乡公所备有两幅照片,一张蒋先生,一张毛先生,国军来了挂蒋像,共军来了挂毛像,有时拉锯太快、太频,乡长只好做一个相框,正反两面,一面蒋,一面毛,随时可以翻过来。

诸如此类的细节场景,十分鲜活地再现出那个时代的风貌,一般档案文献与官方正史中很难见到,非亲身经历者很难想象出来。正所谓真实的历史比小说更精彩。

回忆录多种多样,大人物的回忆录难以见小,小人物的回忆录难以见大;史学家的回忆录常常重实不重文,而文学家的回忆录又常常重文而不重实。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大体兼得其长而避其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倾听历史的声音60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谁来回答有史以来人们都使用过什么交通工具?”听到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我脑袋一阵犯晕,不知不觉迷糊过去,而此时,学霸正在与老师滔滔不绝的交流这个问题,我却浑然不知。

好像耳边传来一阵脚步声,我以为是老师从讲台下来揪我了,于是强打精神睁开双眼,朦胧中却看到一个穿草裙的人,提着最原始的工具——棍棒,向我走来。我下意识的问:“你们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分明听到他回答:“我们一直都是步行天下!”

接下来眼前一亮,不知是到了哪个朝代,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拉住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你们无论多么遥远都是这样步行?”路人微微一笑:“当然不是,我们撑竹筏渡过河流,我们骑快马驰骋平川!”

漫步在陌生街头,一辆辆的黄包车拉着戴礼帽穿长袍的客人从我身边经过。“铃铃铃……”迎面来了一群骑着自行车的学生,是刚刚放学吧。“呜……”火车的汽笛声远远传来……

恍惚中,我好像坐在飞机上,透过厚厚的云层,俯视一座座高楼大厦,山川河流,眼下,竟是这样渺小……

终于回到“现实”,我跟父母一起去车行看车。一排排崭新的小汽车,泛着光,各种颜色,各种型号,我却因为到底要选哪个品牌哪种款式和父母有了不同意见……

“起来回答我的问题!”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给震醒。此时,老师正站在我身边,而学霸则向我投来嘲讽的目光。真是的,怎么可以上课时睡觉,该!

老师等的有点不耐烦,我突然想起梦里的一幕幕场景,于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老师露出一丝惊讶的神情。

历史的脚步如风驰电掣,而我们必须努力奔跑,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以历史风流人物为题目作文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几度夕阳红?”

——题记

有的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的过一生,有的人在纷扰的世俗中,以华丽的姿态尽情演绎一场悲喜人生——诸葛亮亦是如此。

秋风萧瑟,一把鹅毛扇在凌空中摇曳,仿佛是最后的垂死挣扎,一双明亮的眼睛已不再有当年叱咤风云的韵色,如此悲哀,如此苍凉。但更多的是不可言语的孤寂和迷惘……

他在我的脑海里展开了一幅长长的史卷,在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

那时的他,曾在田垄之上挥洒汗水,在茅屋中吟诗作对;曾独自徘徊在江畔,惆怅乱世;也会静待夕阳垂落,感叹天下黎苦。那时的他,清高自傲却别具一格,桀骜不羁却不失救世之心。

我佩服他,为忠——为报先帝刘备知遇之恩,匡扶汉室,至死不渝。多次救主并为他出谋划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亦有万夫不当之勇。

一生用兵如神,运筹帷幄,在空城计中更为一绝。

“当时魏军压境,而城却仅有千余人,多为文将,大臣无不大惊失色,乱作一团,而亮却神情自然,巧布兵:卒皆扮为平民,城门大开,只身一人抚琴独坐城楼。魏军见状,报懿,顷刻调转马头,落荒而逃”。

这份胆识和机智,从容和镇定从古至今未有几人。他的忠诚之心,报国之情令人赞叹!

我佩服他,为诚——先帝驾崩之时,他许下誓言,为复汉室死不足惜!把白帝城托孤之重,天下百姓的疾苦作为自己的毕生心愿。为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竭尽全力,赤胆忠心天地可鉴。

我被他折服,为智——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显现出他惊人的天赋,而且在文学也颇有涉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是他一生的写照。

三十年的默默守护,三十年的光阴岁月,三十年的竭忠尽智,谱写了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个人,若是能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死而无憾!一个人,若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生,夫复何求?——诸葛亮亦是如此。

最后一片孤叶最终还是“陨落”了,耳边似乎还传来将士们冲锋杀敌的呐喊声,可却再也见不到天明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几度夕阳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历史为作文600字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我还没有出生,爷爷奶奶就死了。所以我爸还在十一、二岁时,就不像其他家庭一样由父母来干的。承担家庭大多数的农活,我爸承担了家庭里三分之一的农活。

因为我没有爷爷奶奶,也没有外婆,所以我只能从外公口中得到那仅有的关于他所知道最早的从抗日战争开始故事。

听着外公那带着愤怒的语气,我可想而知当时的日本有多阴险毒辣。听他怒气冲冲地说日本人的阴险,他以南京大屠杀为例,告诉我那些惨不忍睹的景象。一个刚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就直接被抛在空中,然后用刀刺去,活生生的婴儿就这样被杀死。当时南京屠杀是一片血肉模糊。他告诉我,日本没有打到我们的村庄,因为我们的村庄是山区,他们只打到了我们那个县城。

到后来,外公还提起了新中国成立,听着外公那种敬佩的语气,当时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极为严重。外公一直在说毛主席有多伟大,有多好。外公提起了土改,说土改好了很多。外公说他以前家都是贫农,自己没地,要帮地主干活。租地主的地,还要交两、三担谷给地主。因为家里的人又比较多,谷又比较少,所以连那些谷皮都混在饭里,一锅饭,几乎大部分都是番薯和谷皮。谁的饭里有那么几粒米,都会高兴很久。但土改以后,家庭的温饱有了很大改善。后来外公和我说了很多,一些合作社,也使生活过得好了些。后来外公说到公社化时,听到语气有一丝悲凉和一丝愤怒。他说一些搞得好的,就能够温饱。一些不好的,最后就只能挨饿。在公社里,有些人好吃懒做,只吃不干活。

在说到毛主席的同时,外公也说起蒋介石,说以前打日本,蒋介石不打,而是毛主席来带领打日本的。我也明白,外公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很严重。讲起,外公更是把毛主席说得龙飞凤舞,他没有说毛主席的错误,而一味地说和,说毛主席死后,想做女主席,也讲起了刘少奇被软禁而死。说起了的动乱。

后来,我们讲到了邓小平时代。外公说,邓小平改革开放后,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土地。虽然外公不知道这个叫什么,但我知道应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吧。外公说我们当时要缴税,毕竟土地是国家分给每家每户的。现在说不用了,讲到这,外公欣喜若狂,说现在政府对他们很好,老人每个月还可以领到55元。

我又问爸爸:“当时土地分到每家每户是在1978年吧?”爸爸说:“不,我们是在1982年才分到的。”我疑惑不解,爸爸看透了我的心思,说当时我们那边在山区,改革比较慢。爸爸还说改革之前,那些谷皮现在是用来喂鸡的。当时却是作为粮食,生活很艰苦。爸爸说,当时我们家一直都是贫农,分土地,虽然分得差不多,但却比以前好多了。但每天都要辛苦地干活,因为我爸毕竟没有爸妈,家庭承担要重些。

听了那么多,对比现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真的很幸福。我们拥有在以前那些年代的人所梦寐以求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打造以后更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段难忘的历史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犹如恶魔,它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突然遭到了日本战机的袭击。

阿毛一家从北京旅游回来,中途坐着火车来到上海火车南站,火车上人多如海,阿毛一家都快被挤成夹心饼干了。

阿毛一家从车厢里走了出来,爸爸提着行李箱,妈妈抱着阿毛。突然一声巨大的响声,把全部的人都吓了一跳。原来是成群结队的鬼子战机正从向人们袭来。他们朝人多的地方投下了一枚枚炸弹,炸弹像一阵“炸弹雨”一样狠狠地砸向人们,顿时火车站成了一片废墟。

飞机很快的又飞走了,这时火车南站一团乱麻,人们死的死、伤的伤,有的抱着没了生命的亲人嚎啕大哭,有的断了手断了脚而惨叫。天桥断了倒了,周围的房子有的斜了,有的裂了,有的倒了,有的屋顶被掀了还有的房子顷刻间成了平地。

爸爸护着阿毛,妈妈也护着阿毛。突然一枚炸弹向他们一家三口飞了过来,爸爸妈妈使劲把阿毛一推,爸爸妈妈“走了”。阿毛穿着破烂的衣裳,坐在冰冷的铁轨上,身上全是被打伤的血痕,嘴里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我想你们了。呜——呜——”。可是没人回应他了,他的眼神无比惊慌和忧伤。顿时原本祥和安乐的火车站献血满地,汇成河流。

我们要铭记历史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的选择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滚滚风水沙汹涌而至,历史,翻开其纷繁厚重的扉页,才发觉,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也不过拂去了点点沙尘。

有人说:“历史本身便是一个最大的谎言。”唐时的风吹乱了宋时的雨,八股的经律束缚了《论语》的灵魂,于是,在真理与虚假的繁荣面前,历代君主用自己的权威治万民于儒礼,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子曰”的儒生,君不见,自“四大发明”以后,自“百家争鸣”后,我浩浩大地上,究竟又产生了多少智慧的结晶?最后却落得个,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结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恨秦始皇一律,冥冥中似有天数,五千年的波澜壮阔,却一度中断,历史青睐了我们,又抛弃了我们,只因那墨守陈规的死板,禁锢了人民的头脑,终为世界淘汰!

纵观世界历史的长河,历代王朝、政权的更替,总免不了这两个字:战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欲望有时是推动人前进的助力,有时是毁灭人的毒品。我们自当不能对历代君主的行为评头论足,毕竟,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没有那些乱荡纷争的年代,也无法铸就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

难道,真的是历史造就了传奇?自远古以来,尧舜伊始,独我华夏一脉在历朝历代的乱世中的不乱香火,血脉相随靠天时,靠地利?靠的是中华民族精神里的气——有胆气,始皇吞并六国,雄踞天下;有正气,文天祥丹心照汗青;有傲气;岳武穆一匹白龙马、一杆沥泉枪、杀的金兵人仰马翻……正是这一股股的胆气、傲气、义气、侠气、正气……才构建了华夏子孙“铁肩担道义,阔步踏不平”的铮铮铁骨,终让历史选择了我们,更是我们创造了历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本来就与这个世界为一体,无法逃脱开,只能顺其道而为之。从个体一隅看,只有拥有变通的思想加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才能强大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的壮大,才能壮大一个国家;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改写一部历史。

历史的选择,不过是人自身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喜欢的中国历史典故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吃墨

朋友,你知道王羲之吗?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写过很多作品,最有名的是《兰亭集序》,他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家,世人把他们合称“二王”。但是你知道王羲之还吃过墨吗?下面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一天中午,王羲之在练书法,书童端来了午饭,并催促王羲之趁热快点吃。

但是王羲之因为在练字,像是没听见似的,继续练字。书童没办法,只好请王羲之的妈妈过来喊他吃饭。

当王羲之的妈妈过来,看到满嘴黑漆漆的王羲之,很奇怪。又看他仍然手拿馒头,往墨水里沾了沾,看都不看直接送到嘴里,这时妈妈才知道王羲之吃墨了,顿时忍不住大笑起来,而王羲之看到妈妈哈哈大笑的样子,却不以为然的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午饭真好吃呀!弄得妈妈哭笑不得。

王羲之看着哈哈大笑的妈妈,又看看自己手上剩下的馒头,也跟着笑了起来。

我平时总是大大咧咧,做事三心二意,写字时要不就给一个笔画来个隐身术,要不就是把字写成“甲骨文”。

当我看完王羲之的故事,我觉得我应该学习王羲之专心致志的精神。以后我可千万不能这样,必须认认真真的做每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回眸历史眺望未来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巍巍华夏五千年,中华民族经历过多少风雨,但她每次都能战胜困难,挣脱枷锁,顽强地生存下来,传承着不朽的精神意志。1949年10月1日,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其声响彻寰宇,它们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七十年后的今天,我站在残阳幕前熠熠生辉的国旗之下,眺望过去,展望未来

近代历史惨痛壮烈,战火伤亡日日夜夜。是共产党,在黑暗中诞生,在战斗中强大,一步一个脚印,寸土必争,用钢铁般的精神意志,严谨细致的作战计划和严密的纪律,一次次打败实力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打下一片江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也只有经受住这样在战火困境中磨砺,升华,才能有如此惊天地的壮举,才能使国旗飘扬。

建国最开始一切顺利,全国上下虽然贫困,但却生机勃勃,充满昂扬的斗志。先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顽强,新建空军的辉煌战绩,然后是轰轰烈烈的三大改造,更提出了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创造性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五星红旗愈发地高,愈发地闪耀。

但好景不长,紧随其后的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经济倒退,但好在中央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提出了八字方针,经济有所回升,但这只是暂时的平静。1966年,领导者为了维护党的纯洁性,反对“资本主义路线”,发动了给人民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的“文化大革命”,被反革命集团利用,成了一次内乱。这场内乱持续了十年之久,国民经济遭受的损失不计其数,无数知识分子的党员被迫害,甚至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含冤去世。这一段时间,国旗更红了,五颗金星却逐渐暗淡,摇摇欲坠。

好在,一切只是开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在其核心邓小平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回了香港澳门,在国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实力快速变强,且坚持“不折腾”,人民满意了,国家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此之后,国旗上的金星前所未有地璀璨,红色的付出使得国家的地位日益坚定,它骄傲地在各个国际比赛中升起,威风凛凛地在联合国大厦前飘荡,见证了国家成长的它此时满满地载着荣耀与辉煌。

如今,我们同样要肩负起一份国家主人的责任,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新的国家问题,我们不会也不应畏惧。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雨,我们已经明白,成功的关键在于稳扎稳打,在于团结一气,在于将每一秒利益最大化,在于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国家,一定能成功!

我们,在国旗下成长,在时光中飞扬。逆流而上,不惧风浪,团结一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让全世界都为中国而惊叹,让中国走向世界。这一天,不会太远,我们,就相约在那时相聚,再话新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触摸历史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听那铜钱旋转而掉落于桌面的清脆之声,一声一声,总能激起我心中的涟漪,让我触摸历史的痕迹。

家中有一枚这样的铜钱,据祖母说那是民国时期的钱币,黄褐色的钱币上还有些金属的味道,有的地方却已经发黑,兴许恰好是历史的岁月所留下的吧。

每逢佳节,祖母总会将那枚铜钱取出,久久凝望,从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然后用布巾包好,放在那只深红的有些掉屑的木箱中,然后又锁起来。我想祖母大概是很爱惜它的,要不然早就流失了吧。

我好奇着想知道这背后是否有着隐情或是故事,后来年老的祖母才给我讲述起这段沧桑的历史,原来小小钱币竟然见证了那时的风起云涌,有着一个时代的缩影。

祖父曾是一名抗日英雄,只是在一次战争中便再也没有回来过,独留我祖母和爷爷几个儿女。听祖母说那枚铜钱是他前往战场前留下的,他信誓旦旦的说一定会回来。

谁能料想,那钱币竟是最后唯一一件祖父的东西了。

天边的红日还是照旧冉冉升起,在天间,在白云间,晕染开来,红的很特别,犹如烈士的鲜血,也是那天,祖母在村边的老槐树下被告知祖父牺牲的消息。

祖母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独自将一群儿女抚养成人,看着他们长大,结婚生子,守着他们在日后这没有战乱的岁月里幸福生活。

我无法想象生离死别的残忍,更无法想象坚强的祖母是怎么撑起了这个家,在没有粮食的时候,她握着手里的银币,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

直到现在谈及那枚银币,祖母的眼角依旧会有些湿润,那是痛苦,思念还是感激呢。悠悠数载,她到底默默流了多少泪水呢,一人拉扯孩子们的辛苦又有谁清楚呢。

祖母将她对祖父的深厚感情寄予那小小的铜币上,这样的伟大坚韧,让我想起了昭君的琵琶曲,史铁生母亲的合欢树,原来自古以来女性的那份坚强是一直那么伟大的。

过去的终究会过去,可那些情感却永远不会随风而逝。那份感动那份敬佩,会永远藏在我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一定会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但熟悉天文地理而且精通兵法。让我最敬佩的就是“草船借箭”的事了。

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故意给诸葛亮出了一道难题,对诸葛亮说:“我们缺少弓箭,请给我们造一千支箭。”诸葛亮毫不犹豫的回答:“没有问题。”周瑜说:“我给你十天时间。”诸葛亮说:“不要十天,三天就可以了。”周瑜大喜,说:“好,如果你三天没有造出一千支箭,我就得把你处死。”“好,”诸葛亮说。大臣们听了,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不可能的事呀!都劝说要诸葛亮放弃这一差事,诸葛亮没有理采他们就走了。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到了,中午时分,大臣们问;“为何不及呢?”诸葛亮还是没有回答他们的话,到了晚上,诸葛亮连晚召船,又让士兵们在每只船上放了稻草人。

到了第三天晚上,诸葛亮借雾来进攻曹军,曹军的人以为是真的人,就马上向曹操报告,曹操知道了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命令士兵们放箭了,放了几百支上千支箭,稻草人上面的箭射满了。诸葛亮下令回营,曹军看他们撤退了,就停止了放箭。一回到营,己经是第三天了,诸葛亮把这种些箭交上去给了周瑜,周瑜看了大吃一惊。原来诸葛亮早就算好了,第三天晚上会起大雾,把进攻曹军所得的箭给奉上给他了。

我最敬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一段历史的旅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书籍,一直都是“旅行”的好帮手,只要手中有书,足不出户就可以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躺在被窝里,也可以与哈利波特一起骑着扫把飞翔;坐在椅子上,也可以和福尔摩斯一起破案追凶;走在路上,也可以和孙悟空一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样吧。

这个周末,我就和哑舍的老板一起,在历史中行走穿梭,了解华夏五千年来的文化。

在《哑舍》这本书中,老板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他开了一家古董店,却会把天价的宝贝五十元送给“有缘人”,据说,他已经活了2000年。经营着这家名为“哑舍”的古董店,只为让等待千年的古董们实现心愿。

一本书,十二个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感动,其中,《白蛇伞》这个故事,让我尤为感动。

在这个“白娘子传奇”中,许仙并没有和白娘子在一起,而是在得知她是妖怪时,给她喂了雄黄酒,毫不犹豫地抽了她的筋,扒了她的皮,将她的骨头做成了伞骨,把皮做成了伞面……也许事实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美好,传说美丽的背后,是血淋淋的现实。

后来,我爱上古董,哑舍里的古董,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但是却让人感动。

在书中,我看到的,读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故事,还饱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汉代名将霍去病、西楚霸王项羽、明朝皇帝朱元璋……这些历史书上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活了起来,在你的眼前演绎着过去的历史,让人记忆深刻……

这本书,让我在历史的长河里畅游。历史,不一定就是死气沉沉;历史,不一定无聊透顶;历史,也不是长篇大论……只要换一个角度切入历史,历史也可以很有趣,只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背上行囊,在历史的海洋中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独自一人漫步在灵渠边,河水湍急流淌,阳光下,微风吹拂着河面,天色湖光相接。水声伴随着脚步声悦耳动听,闭上眼,感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你倾诉。

脑海中不停地闪现出历史的画面,伟大的先祖在不停的向我诉说。我恍然大悟,原来它在向我倾诉历史的声音。历史的声音遥远而真切,倾听历史的声音,启迪我们的心灵。

语文书中我们可以了解《陋室铭》。老师给我们讲这篇文章时说,刘禹锡被贬时,遭到无理县官的刁难,刘禹锡不但没埋怨。还悠闲自得。最后县官实在欺人太甚,于是就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其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出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捕时,面对威胁和诱惑,只要他一点头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但他没有辜负国家,辜负人民。毅然的临危不惧。文将军的字字言语中无不体现出忠于祖国。他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

笼统的说历史就是记述我们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历史是讲述世界的发展。

14世纪,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人们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发扬人的个性,文艺复兴又称是“人的发现”。15世纪,西方各国航海家都在探索者新大陆,也许经历失败,但那在当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17世纪英国鼓吹“君权神授”,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后经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治,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每发生一件历史大事,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我们不可以改变历史,但我们能在历史中得到启迪,历史它有声音,它在向我们诉说,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无声胜似有声,它在慢慢地洗涤我们的灵魂,洗刷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回望历史,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自豪。让我们倾听历史伟人所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豪迈与刚强、血性与尊严、责任与使命放在心中。

太阳渐渐西斜,河水仍然在湍急流淌,天与山与河形成一个整体,被一天中最后一缕阳光照的分外通红。我转过身,眼前还不时的闪现出历史的画面……

倾听历史的声音。那些或惬意或豁达或清闲的音色,让我知道了世界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哪里有炎热的太阳,哪里有热情的老乡,哪里有青青的大草原,哪里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哪里有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站……我们全家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新疆。正如歌中所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呀,青山绿水好风光……不到新疆你真遗憾。”

有雅兰地貌之称的“魔鬼城”中,被千年风吹日晒的沙丘已经变成了一座座雄伟的艺术品,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瞧,那儿有一只孔雀正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光顾着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姿,它还没发现有一只雄鹰正死死地盯着它呢……它们那么坚固,那么逼真,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他们赞不绝口,连称:“中国的新疆是那么引人注目!”

在闻名天下的葡萄沟,随手摘下一颗葡萄,“嗯,甜甜的,凉丝丝的,真好吃呀!”外国游人竖起了大拇指。葡萄干你爱吃吗?就算你不爱吃,吃了葡萄沟的葡萄干,保证你吃了还想吃。为了让大家都能吃上好吃的葡萄与葡萄干,这儿的葡萄树一棵接着一棵,树枝弯弯曲曲的爬满葡萄架,为游客撑起了一个绿色天然长廊。树上的叶子,绿油油的,茂盛的很。在“魔鬼城”中还是火辣辣的太阳,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温柔了许多。若是你在长廊下休息乘凉,喝着老乡们自制的果肉酸奶,宛若踩在云端,舒服、惬意极了。

你相信吗?在去塞里木湖的路上,烈日当空,路两边的山上,常年积雪不化,真是太神奇了!美丽的塞里木湖,湖水蓝得见底、云彩白得透亮,一块块彩石、一只只绵羊、一棵棵小树,让我的心一直偎在她的旁边。

伊犁草原更是美上加美,草密密麻麻的,像一块绿色的大毯子铺在地上。大草原上,骑着骏马奔驰的小伙子哼着歌,不时地吆喝几句;牛羊也悠闲地走起了“猫步”,样子真可爱;蒲公英在风的带动下,漫天飞舞,顽皮地跑到游客们的脸上、身上。这不正是一幅活的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新疆只是其中的一座城市,只有你亲身去体会美丽的伊犁草原、去品尝葡萄沟香甜的瓜果、去奇异的“魔鬼城”寻找奥秘、去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你不得不为之叹服——新疆是个好地方,中国是个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个个子曰当中串起来的是孔子儒家的经典学说,是流芳百世的为人处事之道。

自秦始皇时期,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推崇儒家学派,这期间的光阴岁月将儒家学说冲洗得愈发光彩照人。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座,将儒学推入鼎盛,《论语》便在这无数次的锤炼之中如同蚌壳里的珍珠一般诞生。

《论语》全书一共二十篇,字字珠玑,围绕着一个“仁”字展开论述。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等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仁”在其中的深刻内涵。我想,这便是儒家吸引众多学子,拥有众多拥戴者的原因吧。

那么何为“仁”呢?孔子认为,“仁”是自身的一种品质,是君子不可缺的精神,而要称得上是仁德的人,更是在各个方面都要谨言慎行,匡正自己。像“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不器”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只不过是千万品质中的九牛一毛。

现实生活中,我认为称得上君子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君子已经相当于一个完美的存在,而人都是有瑕疵的,就像玉一样,没有人能说这块玉是绝品,只能说为精品,所以我们所谓的君子就像是反比例函数一样,只能无限靠近x,y轴,却永远也不会重合。但是难道永远不重合就干脆连靠都不靠了吗?显然不是的。开口向上和向下的二次函数代表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生。开口向上明明知道永远延伸到不了尽头,但是却拼命的努力上进着,这应该就是我们的人生,开口向下的,却一味地堕落,所以最后连起点也够不到。

除去仁之外,孔子也尤为重视孝道。对父母。“父在”要“观其志”,“父没”要“观其行”,并且“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样就算是孝道了。全书中关于孝道从不同方面做了很多论述,在我看来,“孝”这个字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不简单。一个“子”上面加个“老”的上部分,构成“孝”,如果你认为“孝”就是每个月甩给父母几千块钱,美其名曰是报答父母,还不如说是在还债。而早在几万年前的孔子都知道,“事父母”要“能竭其力”也就是要用心,竭尽自己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子女们缺少的。

《论语》是千年精华的荟萃,它就像天上的太阳,在很久以前就指引照亮着人们,千百年后依然光辉闪耀,不曾被岁月所尘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书籍读书笔记

全文共 1838 字

+ 加入清单

《图说清朝三百年》内容简介:清朝历史三百年,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什么被杀?下嫁的大清公主幸福吗?玄烨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宫女是要在宫里呆一辈子吗?宦官和宫女能“成亲”吗?安德海是如何死的?李莲英到底又是怎么死的?清朝是怎么选美的?满汉真的不能通婚吗?鳌拜是怎么死的?曾国藩真的是癞龙转世?袁世凯是怎么死的?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死后为何不进清皇陵?道光的陵墓为什么在西边……太多的谜团吸引着后人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一睹其真实的面目!

图说清朝三百年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大清王朝十二帝,在清朝近三百年里,他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幽居深宫的后妃,在太液池边面对月光倾诉了多少哀怨?延续大清血脉的皇子公主,为争夺皇权爵位在金銮殿前留下了多少刀光剑影?还有那陪伴君王身侧的宦官宫女、官场沉浮的肱骨大臣,他们为大清三百年的青史,留下了几丝痕迹?……图说清朝三百年,说的是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留下的却是深刻而不失生活的况味,清朝历史书籍读后感。

图说清朝三百年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我们每个生活在现世的人们其实还是对于这个三百年的朝廷充满着好奇。我们也许看过了不少的文字版本记载,但是我们并没有能够很详尽地找到一本真正归纳总结了清朝那时候的人活着事的书籍。然而,现在居然有了这么一本书,可以来弥补我们的这个小小的缺陷了。《图说清朝三百年》看书名,我们便可以对书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圈定。这是一部话说清朝的书籍。而这部书籍的一大特色便是有别于其他的历史类书籍,它全方位地采用了图说的形式来展现一个过去的朝廷。读这样的书籍,读者可以更加形象和直观地认识那个时代的演变和发展。引用书中编辑的评价,这本书就是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末日王朝,全方位展示清朝世态万象。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看到了很多以前的史书并不能看到的清朝故事。很多的内容其实都是题外话。但是,正是诸多的题外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清朝故事,读后感《清朝历史书籍读后感》。没有这些又怎能让我们认识一个真真正正的清朝历史呢?一个朝代的内容和话题实在是太多太多。而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们读者可以有一种全新的感知和震撼。尤其是书中的很多话题也许以前还并非如此归纳总结般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夜,我还难以入睡。我的心就像波浪一样跳动。原因只有一个,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清朝历史》。

这本书很具体地讲述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如何带领兵队统一女真部,和明兵抗衡到清恭宗——爱新觉罗?溥仪被-迫退位的三百年中的每一个故事,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在我脑海里重复播放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又展现在我的眼前。书中讲了由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这一段打天下的血泪历史可见,因为前朝政权腐朽,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于是,大清铁蹄踏进了中原,在努尔哈赤的基础上,顺治帝登位后稳定政策,统一天下,开始了清朝的盛世,经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这些皇帝的开明统治,大清开始了盛世。直至乾隆晚年,由于奸臣和坤当道、农民起义、设置文-字-狱。使得清朝向衰败靠近。

虽然嘉庆与道光也是个勤于政务的守成君主,但也挽回不辽大清已经入膏盲的状态,至咸丰后,同治帝幼年入主,由于懦弱无能,大清开始了由慈禧垂帘听政、把握朝政,误国亡国的荒诞历史。光绪帝18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是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的意思。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朝已为残喘之年,再加人民起义。终于在1912年,溥仪被-迫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他长达三百年的岁月,中国进了入民-国时期。从此,皇朝自此完……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感慨万分,清朝带着盛世,悲痛走到了最后。

我最敬仰的皇帝就是康熙皇帝了。从康熙皇帝的一生: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智擒了鳌拜,23岁平定了三藩叛乱,,平定葛尔丹叛乱,签订“尼布楚条约”……等等,我崇拜他,不是因为他的荣华富贵,而是崇拜他的军事才能,我只会和别人硬干,说硬干,其实胆小如鼠。他还慎用人才,我呢,只会看别人脸色,说的话。我发现我有时很自私。有人在求助,我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康熙他特别关心民生。想到这我终于知道康熙为何能创造盛世了。

当然,我认为这本书是很经典,这本书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向我们倾诉着他的喜,怒,哀和乐。向我们倾诉着这三百年他是如何走来的。他告诉后人大清三百年的历史不可轻视,任何一个朝代都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他不可轻视,中国历史更不能轻视!

你认为我说的说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铭记历史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如云烟已成为陈年旧事,却仍然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社会的人受到了极大震撼。革命的历史更是如火如荼,让我们在岁月静好里依旧铭记于心,

1976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同样也给处于黑暗中的中国人点亮了一盏有微弱光亮的灯。中国的一些先进人士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震撼了中国大地,一批青年学生为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921年,在南湖船上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8月1日,这个永远都不会被历史遗忘的日子,周恩来、叶挺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已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心中崇高的信仰终于在1945年击退了日本侵略者,又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的重要抉择。青藏铁路的修建、奥运会的举办、世博会的开展,这些都证明了中国人民争在用自己的汗水于智慧来完成一件壮举。

真不敢想象,2018年的我看着于中国繁荣的种种,想象着美好的未来。没有饥饿、战争、有的只是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国家政策。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世界前列。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继往开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小基本原则”,艰苦奋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作好时代先锋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把祖国建设成和谐民主自由和谐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历史永远不会让人忘却,就像生命的长河,源远流长,而我们,新时代青年在享受时光静好的过程中也应该像先辈们一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绘出宏伟南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将记住淮阴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寒风凛冽袭来,冰泉潺潺流过。百战沙场的他衣锦还乡,只为报那经年的数日恩惠。

萧瑟的秋风掀起百树枯叶凄然落下,树梢上的乌鸦哀婉的唱着这时代的挽歌。全天下被秦国暴戾统治,人们也在这暗无天日的时代里苟且偷生。刹时间,乡村的冷寂被一声狗吠所打破,远处空见一衣衫褴褛之人缓步走来,谁也没有想到他日后竟如此显赫。

田野里的枯草被风吹的沙沙作响,远处的脚步声也清晰起来。他与许多人一样,因为家贫的缘故,只能靠乞讨为生。

起初,他到南昌亭长那里乞食。但不过几天,亭长之妻就对他感到厌恶。是值正午时分衣衫褴褛的他又来于此乞食,可亭长一家早已将饭吃完。随着一声震响,他破门而出,伴着一身的怒意。

落叶悄然飘下,潺潺流过的溪水里不时跃出几条小鱼。他饥肠辘辘静静的垂钓于溪流之上,轻细的垂线久久没有震动,而他也只能面带饥色苦苦等待。有一浣衣老妇发现了他的窘境,于是十几天里一直带饭食给他吃。他感激涕零,深深跪倒在老妇身前,真诚地说:“我以后一定会报答您的。”老妇却满脸怒色,抚胸叹气答道:“你身为大丈夫却不能依靠自己生活,我是为你感到哀痛才给你饭食,又怎么需要你报答呢?”说完,老妇便收拾漂衣工具。在落日的余晖中,转身离去。

但这件事却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心里,有一种信念在发芽、开花。“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有所作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

时光的车轮不断地碾过满是战火的土地,曾经的他也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变。他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破秦军、伐项羽、取天下。背水一战,为天下赞叹。不久,汉朝建立,皇帝封他为淮阴侯。荣归故里的他,赐千金给当初的老妇。感恩老妇雪中送炭的饭食,更感激她的一番话惊醒了他这个梦中人,从此改头换面,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纵使人情淡漠,却总有一种感动存在人心间;纵使世态炎凉,却总有一种信念让人发奋图强。因为脸上不只有冷漠还有笑颜,因为人间不只有坚冰还有火焰。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回馈,感恩也是一种品德。

寒风凛冽袭来,冰泉潺潺流过。历史终将记住淮阴侯,不仅因其赫赫战功。更因其那颗懂得感恩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9月3日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抗日战争结束70周年庆典。

我查了一下电脑,了解到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开始,1945年8月结束的。在这8年时间里,中国人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有多少老百姓惨死在日本人的刀下。战士们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他们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现在的新中国,才换来现在的胜利。没错,反法西斯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荣光,也是全世界的荣光!

听说今天有阅兵式。我赶忙打开电视。一打开电视,我就看习近平主席站在插满红旗的天安门城墙上庄严地讲话:“我们万众一心,相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宣告完毕后,阅兵仪式开始了。习近平主席站在一辆威武的车上开始阅兵。车子不紧不慢地行驶,习主席身边的战士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一旁。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像一尊尊笔直的雕像。习主席从容地向大家问好:”同志们好!”战士们又齐刷刷地回答:“主席好!”这一幕真让人感动。阅兵完后,几十个方阵手握机枪,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前进,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自信。

“呼——”天空中传来飞机的声音。先是几架飞机在空中排成了“70”的形状飞过天安门。随后,七架飞机拉着彩虹一样的烟雾在天安门的上空盘旋。周边的云朵也变得五颜六色,真像一位位婀娜多姿的美少女。飞机飞过之后,成千上百只白鸽飞向蓝天。它们扑打着翅膀冲入蓝天妈妈的怀抱。我在心里默念:“飞吧,飞吧,去把和平放飞吧!”

战争是一面镜子,它能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珍贵,所以我们要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