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拗九节的来历简写【合集20篇】

八月一日,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它改变了我国的历史,改变了我们中国人以后的路,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一天,中华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它就是八一建军节。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军节的来历征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056

作文

859

复活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5866 字

+ 加入清单

复活节(主复活日)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它是纪念耶稣基督在十字架受刑死后复活的节日,西方信基督教的国家都过这个节。

(英文原句为:“Easter, anniversary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 observed on the first Sunday after a full moon on or after 21 March.”)

[注:原来,复活节那一天,是经由三个历法(分别是西历、中国阴历、星期)合并出来的,怪不得它会如此飘忽不定了!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据圣经记载,上帝的儿子耶稣降生在马槽里,当他三十岁的时候,挑选十二个学生,开始传道工作。三年半中,他医病、传道、赶鬼,帮助各样有需要的人,将天国的道理说给人听。一直到上帝所安排的时候到了,耶稣基督被门徒犹大出卖,被捉拿、审问,被罗马兵丁钉死在十字架上,临死前曾预言三日后必复活。果然在第三日,耶稣复活了!按圣经的解释,耶稣基督乃道成肉身的圣子,来世上为要赎世人的罪,成为世人的代罪羔羊,这也是为什么复活节如此重要了。

耶稣虽然像犯人一样被钉十字架,他死并不是因为他有罪,而是要按上帝的计划替世人赎罪。现在他从死里复活,表示他为我们赎罪成功。任何人只要信靠他,向他认罪,就可得上帝赦免。而耶稣的复活,代表他胜过了死亡,所以凡是信靠他的人,都有永生,就是可以永远和耶稣在一起。因为,耶稣现在仍然活着,所以他听得见我们向他的祷告,会看顾我们每天的生活,赐力量给我们,让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他现在仍然活着,天天与我们在一起。

复活节起源

复活节和圣诞节一样,是外来的节日。

《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复活节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节日,重要性超过圣诞节,宗教起源与节期在以色列。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历史学家根据《圣经》和先进以色列人逾越节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后月满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就是《圣经》中讲到耶稣复活的日子。由于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复活节的具体日期也是不确定的。但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关于耶稣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义,是为了赎世人的罪;耶稣基督的身体复活,是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在基督宗教中,复活节具有极度重要伟大的意义。

英国大部分节日都起源于宗教。复活节发生在过了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原是纪念西亚异教神明巴力的同父异母妹妹亚斯塔路降生的日子,亚斯塔路也是巴力的情妇。相传巴力得知妹妹亚斯塔路生于一枚天鹅蛋中,就去灌木中寻找;找到了,就抱在怀里孵化出了一只兔子;兔子长大后成了一个美女,和巴力同居,后来在巴力危难之际还救过巴力一命。英语单词Easter的词源就是亚斯塔路。

复活节习俗

圣诞节一过,复活节巧克力蛋便在糖果店里摆出来了。那些最小和花样最简单的很便宜,孩子们用自己的零花钱就可以买下来。这段时期上市的彩蛋有两种。小的一种叫方旦糖,长一英寸多一点,外面是一层薄薄的巧克力,里面是又甜又软的面团,然后再用彩色的锡箔纸包装成各种形状。另外一种是空蛋,稍微大一点,一般比鸭蛋还大一点。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是包着一个巧克力外壳。只需打碎外壳,吃巧克力片。 复活节临近时,糖果店的橱窗里会摆满比这些更精美的彩蛋。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用来吸引孩子们的小礼物出售。上面装饰有毛绒绒的羊毛做的小鸡,小鸡的嘴和脚都粘在卡片上。幸运的孩子可能从亲友那儿得到好几种这样的礼物。

复活节彩蛋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快乐——确实如此!这些彩蛋精美漂亮且富有装饰性,它们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并与你分享季节更替的喜悦。

过去,在多数西方国家里,复活节一般要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游行者身穿长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进。他们打扮成基督教历史人物,唱着颂歌欢庆耶稣复活。如今节日游行已失去往日浓厚的宗教色彩。节日游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具有浓烈的民间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国,游行队伍中即有身穿牛仔服踩高跷的小丑,也有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米老鼠( Mickey )。在英国,游行多以介绍当地的历史( history )和风土人情为主,游行者化装成为苏格兰风笛乐队以及皇宫卫士,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tourist )。复活节的到来还使人们纷纷换上新衣。过去基督教教徒会在节前去教堂行洗礼,然后穿上自己的新袍,庆祝基督的新生。穿戴一新的习俗保留至今,因为人们认为节日里不穿新衣是要倒运的。复活节期间,人们还喜欢彻底打扫自己的住处,表示新生活从此开始。

节日期间,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把鸡蛋煮熟后涂上红色,代表天鹅泣血,也表示生命女神降生后的快乐;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处,用彩蛋作游戏;他们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滚,最后破裂者即为获胜,胜利者可以得到所有游戏者的彩蛋。该活动非常普通,即使是白宫,也要在复活节中组织这种游戏,不过这里是将彩蛋放在草坪上滚;人们相信,彩蛋在地上来回滚动可以使恶魔不断惊颤、倍受煎熬。这种风俗历史悠久,鸡蛋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它预示着新生命的降临,相信新的生命一定会从中冲脱出世。

复活节的另一象征是小兔子,原因是它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人们视它为新生命的创造者.节日中,成年人会形象生动地告诉孩子们复活节彩蛋会孵化成小兔子.许多家庭还会在花园草坪里放些彩蛋,让孩子们玩找彩蛋的游戏.复活节小兔和彩蛋也成为节日期间抢手的商品.商场出售各式各样的小兔和彩蛋状商品,还在小小的食品店和糖果店摆满了用巧克力制成的小兔和彩蛋,这些“食品小兔”神态可爱,彩蛋形状不一,吃起来味道香甜,送给朋友也很适宜。

复活节中美国人的食品也很有特点,多以羊肉和火腿为主.据 传说,有一次上帝为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之心,命令他把独生子以撒杀掉作祭品,亚伯拉罕万分痛苦,最后,他还是决定按上帝的旨意去做.就在他举刀砍向儿子的一瞬,上帝派天使阻止了他.亚伯拉罕便将一只公羊为祭献给了上帝.以后,用羊作祭品祭祀上帝就成了该节的习俗.吃火腿的习惯,据说是英国移民带入的.当初,英国人用吃火腿表示对犹太人禁忌肉食品内含血的蔑视;今天,已发展成复活节的传统食物.不过,现在人们在复活节期间经常吃复活节罐头。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升天。每年在教堂庆祝的复活节指的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壳。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复活节小兔子、有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据说复活节兔子会将彩蛋藏在室内或是草地里让孩子们去寻找。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滚彩蛋活动经常被电视台实况转播。

德国政府规定复活节休息两天。在节日里,家人团聚,品尝各种传统食品,亲戚朋友见面要互相祝贺。 象征生命的蛋、火、水、兔等成了复活节的吉祥物。鸡蛋和兔子在西方是新的生命和兴旺发达的象征。鸡蛋的本色象征太阳,把鸡蛋染成红色则象征生活幸福。在复活节中,父母要特地为孩子们准备制成鸡蛋、兔子形状的巧克力糖。亲友间要互赠彩蛋。在莱茵河中游和黑森东部的一些城镇,至今保留着“彩蛋树”这一古老习俗。人们把成百的蛋壳涂上彩画,串成蛋链,在复活节这天挂在松树上,制成彩蛋树,大人孩子围着彩蛋树唱歌、跳舞、庆祝复活节。而阿尔卑斯山的姑娘们则通过赠送红鸡蛋来表达自己的爱情。在复活节这天,姑娘如果向某一小伙子赠送三个红鸡蛋,表示姑娘向小伙子求爱。 关于兔子成为复活节的吉祥物,是有一段传说的。

在古代耶稣复活之日,正值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居民庆祝大地回春的“春太阳节”,作为草原、森林动物中多产动物之一的兔子,它象征了春天的复苏和新生命的诞生,同时它又是爱神阿弗洛狄特的宠物,也是日耳曼土地女神霍尔塔的持烛引路者。因此,现在兔子作为给孩子们送复活节鸡蛋的使者,深受孩子的宠爱。在复活节这一天孩子定会收到兔形礼物。 火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也使大地获得了新生。作为耶稣再生的象征,复活节的许多活动都与火相关。

复活节这一天,人们在教堂前点烛以示圣化,并将圣烛迎进千家万户。这一天,孩子们最快

乐的事是把圣火送到各家。他们在教堂前用圣火点燃树枝,然后奔跑着送到各家各户,其间充满着欢快的节日气氛。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地区,每年的复活节居民们都要举行火炬赛跑,以庆祝耶稣的再生。而北莱茵上威斯特法伦州的吕克台复活节滚火轮更是远近闻名。六个巨型大木轮被火点燃滚下山谷,就像六个火球从天而降,漆黑的山谷被大火轮照得通明,它与五彩缤纷的焰火交相辉映,再次显示了火给人类带来了新生。

作为德国唯一的少数民族索布族人则是用百骑大合唱的形式来庆祝耶稣的复活。一个个身穿黑色上衣、头戴黑色礼帽的索布族人,骑在用彩带、鲜花和白色贝壳装饰的骏马上,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林间小路上。他们边走边用粗犷雄厚的嗓音高唱赞歌,场面十分壮观。

复活节主流用花:百合花

复活节,是西方的节日,你千万不要以为复活节这个节日在每一年都是固定的那一天哦。复活节是在过了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在复活节这一天,是到处都可以见到那漂亮的百合花的影子,迷人的百合花象征着神圣和纯洁:人们都是喜爱以在春季、复活节左右的时候寻找那盛开的百合花来代表心中耶稣基督的圣洁。而形状十分像喇叭的百合花,也正像是在大声宣扬着我们心中耶稣基督复活了的好消息。特别是白色的铁炮百合花在基督教中是被视为他们的“复活之花”,代表着心中的纯洁与神圣,绝对是是复活节中不可缺少的花卉,所以它的英文名字也就叫做EasterLily。铁炮百合的香味十分浓郁,形状极其迷人,所以世人又称它为麝香百合。

活动

在欧洲,因为有四旬期(复活节前40天)的守斋的缘故,在每次复活节用餐前,都先予以祝圣;因此第七世纪时,就有祝圣羔羊的记载出现了,之后又多了油脂和火腿的祝圣。

其实四旬节守斋是禁止吃蛋类的。到了十二世纪,才开始有鸡蛋的祝圣;因此在复活节时,天主教徒会把蛋涂成红色,请神父祝圣,自己也用作礼物送给朋友,这是为什么现在复活节都要送彩蛋的最早起源。

除了鸡蛋外,还有其它食品,如奶油、乳酪、面包等的祝圣。在礼仪改革前的圣教典礼中,仍保留了羔羊、蛋、面包的祝圣经文。

在欧洲许多国家,复活主日的主餐均食羔羊肉,因为在祝圣羔羊时,可让人纪念摩西借着羔羊的血,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而这羔羊(后来称为逾越节的羔羊)是耶稣的预表:他是上帝的圣洁羔羊,藉他在十字架上所留的血,使人类得以洗净罪,脱离魔鬼的奴役。

蛋也象征春天及新生命的开始。到了基督徒的时代,更赋予了一层宗教意义:象征耶稣复活走出石墓。

而面包则使基督徒们想到耶稣是永生的活粮。在欧洲许多国家中,复活节通常会另外烤制特别的复活节面包,面包上画有基督耶稣的字样、十字架,或羔羊的图案等,以纪念基督。

日期:每年春分过去,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统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早年在基督教会中对复活节的日期曾经有过争议, 引起一时混乱,直到公元325年,教士会议才决定整个教会统一在一天庆祝复活节。

复活节有不少传统的庆祝活动,蛋就是复活节最典型的象征。古时人们常把蛋视为多子多孙和复活的象征.因为它孕育着新的生命。后来基督教徒又赋予蛋以新的涵义,认为它是耶稣墓的象征,未来的生命就是从其中挣脱而出世。复活节人们常把蛋染成红色,代表耶稣受难时流的鲜血,同时也象征复活后的快乐。还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是把煮熟的彩蛋送给街头的孩子们做游戏。他们把彩蛋从山坡上该下:谁的蛋最后破,谁就获得胜利。全部彩蛋都归他所有。美国白宫每年也玩这种游戏,只不过是把蛋放在草坪上滚动而已。

兔子也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兔子繁殖力很强,所以人们也把它视为新生命的表现者。人们常常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复活节彩蛋是兔子下的,并把彩蛋放在花园里,让孩子们玩找蛋游戏。

现在每逢复活节.美国大小糖果店总要出售用巧克力制成的复活节小免和彩蛋。这些彩蛋小的和鸡蛋差不多,大的竞有甜瓜那么大,孩子们吃起来津津有味。送给亲戚朋友,也不失为上佳礼品。

复活节的传统食品是肉食,主要有羊肉和火腿。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涵义。据《圣经》说:上帝要考验亚伯拉罕,让他把独生子以撤献为播祭。亚伯拉罕果真照办,在他举刀要杀以撤时,上帝命天使阻止了他。这时,亚伯拉罕正好发现一只公羊,便把它取过来献为燔祭,代替了他的儿子。因此用羊祭祀,是过节的一个老传统。羔羊则象征着耶稣的献身。至于吃火腿,据说是英国人遗俗,以示对犹太人禁止肉食内含血这一规矩的蔑视。后来此风便被英国移民带到美国。

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节(3月21日)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

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这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复活节是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天。

每年在教堂庆祝的复活节指的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从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复活节是最古老最有意义的基督教节日。因为它庆祝的是基督的复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要庆祝这一节日。

复活节庆祝活动从四旬斋开始。四旬斋从圣灰星期三到复活节刚好四十天,是自我反省、悔过的日子。

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枣这一季节的象征。

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壳。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复活节小兔子、有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据说复活节兔子会将彩蛋藏在室内或是草地里让孩子们去寻找。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滚彩蛋活动经常被电视台实况转播。

复活节也是向你所关怀的人关鲜花、盆景、胸花等地节日。许多去做礼拜的人这天也向教堂献上花束。成人们则往往互赠贺卡或小件礼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腊八粥的来历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人们家里穷,每到年终岁末,大人们便把一些红枣、核桃、红豆、小米等在腊月初八这天熬成粥,谓之为腊八粥。那么,为什么腊八粥会和佛教徒联系起来了呢,中国人过腊八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腊月初八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为了苦求人生真谛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因长途跋涉,饥饿难忍的他昏倒在地。这时,一位牧羊女赶来,把自己带的杂粮干果剩饭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

后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腊月初八得道成佛。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佛门弟子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腊月初八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给人们,最后由佛门善事扩展为民家习俗。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旦来历的作文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由于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把这个时间都记录在竹杆上,从中得知两次河水泛滥的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的开罗城附近时,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据称,这是元且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也被称为“新年”或“阳历年”,是指公历的1月1日。在汉语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则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但是,我国古代所说的“元旦”却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现在的元旦以公元纪年为准,公元纪年是西方历法,以基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为一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最早来自我国的三皇五帝之一—额项,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且”。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定正月初一为春节,而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

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把每年的1月1日作为“元旦”,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像在我国的穆斯林的“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年”、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都是他们民族的“元旦”或“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元旦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动物,吃饱便呼噜噜地躺在洞里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却说那时候,有两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叫阿山,个叫阿水,他俩是好伙伴,胆子都很大,常常赶着牛群上山吃草。家里的人对他俩说:“孩子,山上有年,去不得呀!”

“不怕!”阿山和阿水有心计,说:“我们背上弓和箭,年要是来了,就爬到树上射死它!”

话虽这么说,他俩上山几次,幸喜都没有碰到年。转眼到了腊月三十日,天色黄昏。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回家。真怪,牛儿惊慌得哞哞叫,挤成一团。这是咋回事呢?

“呔,快走!”阿山和阿水挥起牛鞭,啪啪地抽打了几下。忽然听到“嘎哇”地一声怪叫,一只怪物吓得朝村前路上跑去。

阿山道:“阿水,你看,是一只年跑了!”

“真怪,年是凶兽,怎么看到我们反而害怕得逃走了。”阿水觉得挺奇怪。

“嗯,”阿山果断地说,“我们追过去看看。”

两个小牧童真够大胆,他俩不断地挥动牛鞭催牛快走。牛鞭声劈哩啪啦地响,年逃窜得更快了。“哦,是哩!”阿山猛悟过来,“原来年害怕牛鞭声!”

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进村,远远看到年窜到吴公公家门。吴公公家门前晒了一件大红衣裳,年吓得扭转头,朝村后头跑去。

那边也有一个村子。此时,夜幕降临了,年一见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闪着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又扭转头跑了。这时,阿山和阿水已经把牛群赶进棚里,又追过去。他俩故意把鞭子甩得啪啪响,年惊恐地怪叫着,跑上山了。

阿山和阿水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里,他们对乡亲们说;“原来年怕响、怕红、怕火。咱们知道它的弱点,往后可以抵御它了。”

乡亲们听了,很快就想出一个好办法。大家在村前燃起篝火,阿山和阿水投入一根根竹子,火堆里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几只年跑下山。看到篝火,听到响声,果然又往回跑了。就这样,一夜过去了,乡亲们平安无事。第二天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柑、花生米等好吃的东西一道吃,互相祝贺:“恭喜!”

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据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化过来的。

[元旦来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守岁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 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 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 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 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 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 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年级除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二月三十,一年一度的除夕终于到了。说到除夕,它还有一个古老的神话:夕和年本来手下做事。年聪明勇敢,夕则又懒又馋,因为在天庭闹事,被玉帝贬下人间,成了一头大怪兽。

夕这头大怪兽掉在原始森林里,夕先把森林里的动物吃了,然后呼呼大睡。不知过了多久,夕终于醒了,觉得肚子空荡荡的,好饿呀。于是,夕朝远处的村庄奔去。趁人们在睡觉时,开始吃村里的牛羊鸡鸭,更恐怖的是,夕吃完动物后就开始吃人了。村民的生活失去了安宁。可谁又能打败夕呢?于是,村里的老人带着村民朝天跪下,乞求玉帝能救救他们。

年主动请战,他带上红布和竹筒,坐着祥云从天而降。年把带来的红布用力的甩了几下,就把夕的四只脚牢牢地捆住了。然后年把带来的竹筒点燃,对准夕的身体,夕被烧的皮开肉绽,结果倒在地上死了。村民见年杀死了夕,纷纷拍手欢赞,庆祝了两天两夜。

从此以后,人们就将那天定为“除夕”,也就是农历十二月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 “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除夕的来历50字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它叫年,它头长触角,异常凶猛。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会从岸上来袭击村民。每当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托儿带女上山去避难。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名白胡子老爷爷来乞讨,那时刚好是年袭击的日子。老爷爷走进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说:“我劝你最好赶紧上山去避难,这里随便你住。”老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不用怕我有办法制服它。”

年终于来了,它看见有一家灯火通明,便走进那家一看,那位给白胡子老爷爷借宿的那家门口贴了对联,到处都是红色的,年看见了,它冒了一身冷汗,后退了几步。老爷爷身穿新衣,手里拿着鞭炮出来了,他把鞭炮一点,向年那边一扔,鞭炮炸的噼啪响,年就逃跑了。原来年怕红色呀!

原来,每到除夕过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贴红对联,这样就会吓跑年,如果你不这样做,年会到你家来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清明节来历的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植树节的来历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间,已经到了阳春三月,这是一个温暖的月份,也就说植树节就要到来了,为了迎接植树节,请听我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吧!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植树节能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秋节的来历故事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一半,能长生不老,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丈夫。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元节的来历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全家在吃粽子,看得这么好吃的粽子,我问爸爸:“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爸爸说:“这是一个传说,你自己上网找找。”

吃过饭,我就上网去查,原来是这样: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援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蓝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公元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秦国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的还拿出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我把查到的传说说给了爸爸听,爸爸夸奖我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羊的生肖来历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是一位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伟大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送上台,羊则因盗五谷种籽给人间而舍身取义。

在远古洪慌时代,人间是没有五谷的,人类靠蔬菜和野草为生,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人类面黄饥瘦。

有一天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有菜色,神情萎靡。问及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连什么叫粮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发,当即告诉人们下次一定给他们带些粮种来。原来当时只有天宫御田里才种有营养丰富的粮食。吝啬的玉帝不愿把粮食的美味拿给人类分享。神羊回到天宫后,趁半夜守护天神熟睡之际,偷偷溜进御田里,摘下五谷(稻、稷、麦、豆、麻),含在口中,趁天未亮,溜至凡间,人类听说神羊给他们带来了五谷种子,都十分好奇。神羊把种籽交给人类,又吩咐了种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到天宫去了。

人类播下五谷种籽,当年就长出了庄稼。在收获时,人类见到五谷的穗,即似羊头,又像羊尾,收获的粮食又香又甜,收获的麻织成的衣裳又轻又暖。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感谢神羊的送种之恩,这类秋收冬藏的农家祭祖仪式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在举行。

盛火的祭羊仪式惊动了玉帝,玉帝又想到了人间出现五谷。立即想到神羊把谷各带给人间。查明情况后,玉帝迁怒神羊,命令天宫宰羊于人间,并要人们吃掉羊肉。

第二年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型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羊羔,羊从此在人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己的肉、奶无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对羊舍身这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腊祭,以示纪念。

当人类听说玉帝要挑十二种动物为人类生肖,并赐为神之后,人们一致推举羊作为这类生肖。尽管玉帝对羊盗谷之事耿耿于怀,但难拗众人意见,只好同意羊当上了生肖。

属羊人常因举止优雅,对人富有同情心而被人称道。属羊人喜欢儿童和小动物,是自然主义者。属羊人们很会理家。属羊人们能轻易谅解别人的过错,理解别人的难处。属羊人们在时间上慷慨,在金钱上大方,当别人落得无处安身、袋空如洗时,别人要相信属羊的朋友决不会见别人处困境而不顾的。无论走到哪里,属羊人都喜欢与人交往,对愿和属羊人合作的人以诚相待。一个人属羊意味着属羊人将来有美满婚姻,属羊人不仅会受到生活伴侣的爱,同样也会受到其属羊人亲属的爱戴。属羊人们不喜欢十分严格的约束,不能很严格地要求自己,对人也很少加以批评。尽管属羊人们温和,不善于反抗,但在压力下要求属羊人们去做事也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二月初八,2015年元月27日 释迦摩尼佛成道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典故:在殊胜吉日:祈愿佛日增辉,正法久驻,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众生解脱!

【过了腊八就是年】明天腊八节,古时,腊八是人们庆祝丰收、祭祀神灵祖先的重要日子。咱大连地区过腊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清末就已盛行。腊八前一天把豆麦用水浸泡待用,腊八晨起主妇煮成香喷喷的腊八粥,如果分给亲友食用不能过午。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来了,春节的脚步更近了,你期待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的典故与来历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来历

关于春节的起源多种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关于春节的故事

"年"的怪兽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七夕节的来历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源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

民俗专家表示,传说中牛郎织女最初没有“七夕相会”这一情节,但“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古人选择七月初七绝非偶然,是人们对“七”有一种神秘感情,也与数字崇拜有关。古人对“七”的崇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

据《太平御览》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麋为珍。”“七月七日为良日”,故把它作为庆贺秋收的吉庆日子。汉魏时把这一天作为集会游乐的日子。这一天还是天宫神仙们聚会的日子。《续齐谐记》载:“七月七,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但更多的是把这一天视为相爱之人会面的美好日子。以后牛郎织女的相会期,被王母娘娘亲自指定为“七夕”,实际是人们对“七”,更是对“七七”所包含美好意蕴的希望。

“七夕”还来源于古人对时间的崇拜。民俗专家介绍说,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明节的习俗:戴柳插柳的来历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是什么原因使得平凡的柳条有了如此非同寻常的身价?有三种传说。

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这三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

【植树节的来历

公历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也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孙中山特别关注植树造林事业,并将之视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1915年,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民谚常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我们应该提倡把这项任务列入清明节活动的范围,并通过清明植树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对联的来历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 楹联或 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 竹子、 木头、 柱子上的对 偶语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对联的来历,欢迎阅读。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清明节的来历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