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合集20篇】

导语:人活在世,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世,无愧于家国天下,那,便是七彩的人生!小编整理短暂的生命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108

作文

716

二、作品赏析

全文共 2776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以逝去的日子的深深留恋。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和喻成大海的时间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特点。实际上,这里有自己日子的踪迹,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声音。诗人竭力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它,搜寻过去的日子。可是八千多日子却悄无声息的“溜去”了。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使诗人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呢?诗人并没有作抽象的议论,他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通过形象表现出来,“把触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那里”,寻那“新鲜的东西”。(朱自清《诗与感觉》)因此,空灵的时间被形象化了,习已为常的生活画面里透出诗人“独得的秘密” 。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太阳被人格化了,他像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迈动脚步来了,悄悄地从诗人的身边走过,诗人随着太阳的“挪移”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了”。接着,诗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时间飞速的流逝。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当他企图挽留时,它又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了,时间步伐的节奏越来越快。诗人用活泼的文字,描写出时间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给人一个活生生的感觉,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

在时间的匆匆里,诗人徘徊,深思而又执拗地追求着。黑暗的现实和自己的热情相抵触,时间的匆匆和自己的无为相对照,使诗人更清楚地看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如果说第三节还是以作者一天的具体感受来反映时间的流逝,以个别来反映一般的话,在这里,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各种影象凝聚在一个点上,使时间流逝的情况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蓝色、乳白色的;有动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诗人看到了,触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追寻自己生命的“游丝般的痕迹”。

诗人随着情绪的飞动,缘情造境,把空灵的时间形象化,又加之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诗歌具有音乐美的素质。格律诗靠格律和韵来体现它的音乐性,自由诗也用分行和韵来保持它的节奏感。散文诗抛弃了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乐美,从诗人的内在的情绪的涨落和语言的节奏的有机统一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亨特认为:“虽是散文,有时也显出节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义上的类型,而取得了‘散文诗’的名义,就是在诗的领域里的一种半节奏的作品”。(《美学概论》傅东华译)《匆匆》就是这样的“半节奏的作品”。

《匆匆》表现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全篇格调统一在“轻俏”上,节奏疏隐绵运,轻快流利。为谐和情绪的律动,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相同的句式成流线型,一缕情思牵动活跃而又恬静的画面迅速展开,使我仿佛看到时间的流。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显得轻快流畅。句法结构单纯,没有多层次的变化,如一条流动的河连续不断,如一条调合的琴,泛着连续的音浪。它的音乐性不是在字音的抑扬顿挫上着力,而是在句的流畅轻快上取胜,作者并没有刻意雕琢,而只是“随随便便写来,老老实实写来”,用鲜明生动的口语,把诗情不受拘束地表现出来,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自然吻合,使诗达到匀称和谐。

《匆匆》叠字的运用也使它的语言具有节奏美。阳光是“斜斜”的,它“轻轻悄悄”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转,时间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过……这些叠字的运用,使诗不仅达到视觉的真实性,而且达到听觉的真实性,即一方面状时间流逝之貌,一方面又写出时间迈步之声。同时,诗人一方面状客观之事,一方面又达主观之情,现实的音响引起诗人情绪的波动,通过语言的音响表现出来,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叠字自然匀称地分布在各句中,以显出它的疏隐绵远的节奏来,这恰合了作者幽微情绪的波动。

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匆匆》结构也十分单纯,十一个问句是情绪消涨的线索。问而不作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流畅感,也显出诗绪的跳跃性,使形象得以迅速展开。一般诗句为显示情绪的跳跃性,往往别于一般的语言句法结构,不顾语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散文诗却不然,它基本运用是散文的句式,作者情绪的跳跃一般没有自由诗那样大的跨度。但它也别于散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形成间隙,凭作者思绪连接。《匆匆》的问句问而不答,而答意隐含之中,这既可启迪读者想象,引起深思,显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绪的飞快流动,显出诗情跳荡的节奏美来。

全文表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焦急、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影视作品观后感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我看过的美国电影当中感觉很清新、很健康、很阳光、很善良、很温暖的一部电影。这才象正常人之间的相处、相生、相爱,而不是美国其他片子那样的狠毒、冷漠、变态、打杀不断。

不认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象朱尔斯一样创业和守业的人性都是少数,且家庭见外风险重重,实属不易。社会虽说在进步,女性独立性越来越强,各方面的才能展现也越来越充分,所谓的女强人、女汉子、白骨精等越来越多,但,纵观天下,自在各行各业顶峰位置的女性毕竟还是少数。我不知道未来还会如何变化,目前这种成功男人远多于女人的状态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这是不对女性的歧视,也不是社会学家的预测,只是感觉个中还是有原因繁多的问题,阻碍着女性能完全象一个男人那样快意人生,尽展所长。

有时,象我这种还比较传统的人,心理上不太喜欢在女人领导下工作和生活,也不太喜欢与强势的女人打交道。可能潜意识里觉得:女人还是应该阴柔一点,好好享受阳光与生活,没有必要打拼得那么辛苦。养家糊口毕竟是男子应该担当的事情。

我知道自己的这种观念会招到很多女性的斥责,但是只是一人之见而已,不想冒犯谁。我自己就是这样对待自己妻子的,不希望她活得太累,工作太辛劳。等我干不动了,她再多付出点吧。

女性创业者,可能更需要人们的支持与理解。不论是长幼,只要能真诚帮助和理解她们,她们成功的机率可能会高一些。就象电影中的‘本’支持和鼓励‘朱尔斯’一样。彼此心怀善意,共赴困难,最后必将获得友谊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获得了自信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当欧风美雨席卷亚洲众人争相追捧,当崇洋已成潮流国民日益沉沦,我们的传统文化日益没落。无论是旅游创意园展出高仿真山寨版狮身人面像,还是国内诸多开发商竞相模仿国外特色建筑,无不昭示了我们日渐萧索的传统文化,不禁想问,我们的文化自信都去哪儿了?

中国,一个存在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别具一格的无价珍宝。我们不是没有享誉世界的著名建筑,也从未失去倾倒众生的文化内涵,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越来越避讳属于我们自己的灿烂物化遗产反而去追逐他国的历史古迹?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本土文化被遗忘在角落里落满灰尘而外来者却被竞相追捧呢?

正如方哲萱所言:“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功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的确,在标榜西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西方节日风靡全国气氛浓厚,而传统佳节的风俗却鲜有人能够记起,一座座四合院被强行拆除,尘烟还未散尽之处一栋栋高楼大厦却拔地而起……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文明,却也冲击着我们悠久而厚重的传统文化。

然而,比起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加强烈侵蚀着传统文化的,是丧失了民族自信心的我们。受那一点点“拿来主义”思想的驱动,我们忽略了清幽淡雅的案头山水,却迷失在现代主义错综复杂的抽象线条之中;我们很少懂得那一抹江南烟雨的淡淡哀愁,却沉醉在异国他乡的阳光之下不愿醒来……不禁怀疑,在这“冷漠侵蚀心灵,热忱反而被强行流放”的今天,有多少人还保留着一颗赤诚的心,去挽救、去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

那么,在这因文化自信的缺失而导致了文化创意缺失的今天,我们是否应重拾那散落在时光罅隙里的丝丝情感,不再盲目追捧、不再崇洋,而是真心实意地去挖掘、去探索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去感受、去品味那中华韵味的独一份美好?

所以,请找回那一份使我们骄傲的文化自信,将创新的灵魂注入其中,让我们的文化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雨的作品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们的心中似乎都是讨厌的,但雨也给人间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带来了一丝丝的乐趣。我透过窗户,往外看——

雨,就像一帘水晶屏障。雨“哗啦啦”地落下来,小雨滴似一位位顽皮的小孩,一会儿下得慢,一会儿下得快。下得慢时,就像一些零零小小的花瓣,慢悠悠地下来,滴在身上没有丝毫感觉。快时,就像用盆子倒下来似的,看不清有多快。若雨速快慢结合,那便形成了一帘水晶屏障,十分美丽!

雨,就像一位无敌的魔法师,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在草地上,雨“哗哗”地落下来,滴在小草身上。顿时,小草像被什么东西附身了一样,一下子就长得翠绿,挺拔了!雨,落在土地上,土地也像会变魔术似的,立马在自己身上长出了一个个小蘑菇。

雨,就像一个玩伴,时常陪你玩耍。路上,下着毛毛细雨。小朋友拿掉了雨伞,雨点温柔地滴在他们身上,为小朋友按摩。小朋友,也与雨十分友好,与雨玩耍,与雨嬉闹。

这就是雨,这就是雨给我们带来的作品,这作品是如此的美妙,使我惊叹!或许雨在其他人眼中,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在我眼中,却是如此的完美,如此的美妙,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笔下的书名叫《狼国女王》的一本小说。

我喜欢这篇文学作品是因为四个原因:细节描写多而深刻,剧情精彩,也有动物的思想感情的叙述,也正是因为这种打破常规的写作方式令我十分喜爱这本书,并且这本书的词语运用也十分恰当。

这本书的主角,竟然是一只母狼,写狼的小说通常不都是公狼吗?为什么是一只母狼当上了狼王呢?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一个小细节吸引住了我,狼王死了,母狼紫葡萄继位的时候,我就会想:线狼继位,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狼群是覆灭,还是繁荣?中间有没有公狼来挑战母狼王的权威……,我带着这几个未解的问题,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我读着读着就能发现许多问题,作者写出了狼的思想,狼的对话,狼的行动等等,也让我间接发现了狼群团结合作的精神。

我把公狼和母狼做个比较:公狼力气大,有铁石心肠和铁的手腕,敢于迎战挑战者并毫不示弱;而母狼心思缜密,有计划,可力气比不过公狼,并且心地过于善良,有些不太适合当狼王。

但在《狼国女王》这本书中的母狼紫葡萄有思想,心思缜密,但也有铁石心肠和铁的手腕,行动能力强,有负责心,勇敢。紫葡萄的表现让我十分吃惊并感到不可思议,她同时拥有公狼和母狼的优点,可以说她是狼中的“女强人”。

一个动物小说家能把这部小说写得如此细腻,动作细节描绘得也很到位,让读者们感觉到主角的美好,发自内心喜欢这个女狼王,这就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作者还埋下伏笔给小读者们想象猜测的空间的写作手法,也让我喜欢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海南农垦博物馆文化作品征稿启事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海南农垦博物馆位于海口市滨海大道财富广场,面积五千余平方米,讲述了1952年以来,以军工、华侨、知青、社会民工、科技工作者为代表的创业群体艰苦卓绝、勇于开拓的奋斗史,展现了海垦人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历史进程。

为了丰富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对藏品进行深入研究,垦博从即日起征集编著文化作品:《故事垦博·华侨篇》,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稿,编委会将对优秀作品入册出版。

1.稿件内容: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垦博馆展馆藏和新征集的文物文献为基础,描写海南农垦历史、农垦人的故事。

2.文体形式:不限,字数不限,可按文章需要配图。

3.截稿日期:2015年10月30日。

4.投稿方式:

电子邮箱:hnnkbwg@163.com

传真:(0898)68537776

电话:(0898)68535556

5.稿件须为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请在稿件末尾署明作者联系方式。

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本馆,踊跃投稿。

海南农垦博物馆长期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文献,衷心希望能够得到各界朋友的积极支持与鼎力协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最好的作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过年我最憧憬的便是年夜饭上那盘金黄闪烁的五香卷,甘甜中含着清新,外皮脆爽而有嚼劲。这该是多么奇妙的手艺!儿时过年看爸爸和爷爷做的时候,心中满是惊叹和期待,期待我能亲手做出这年的味道。今年,我上了初二,带着一家人的期盼,我终于完成了这平凡而又意义的愿望。

“刚出锅的五香卷来喽!”我骄傲地端着盘五香卷,香气萦绕在整个年夜饭桌上。爸爸自豪地接过,为这多彩的年夜饭添上了最后的一笔。爷爷欣慰地笑着:“来来来,尝尝我们这自家人做的地地道道的五香卷!”

想着昨天中午跟着爷爷和爸爸难得到菜市场买菜买肉。今天早早地起来洗菜、切肉……忙忙碌碌间一直有爸爸和爷爷的陪伴。我手握菜刀,小心翼翼地切着,菜刀和木毡的碰撞声忙碌地响着,心中充实而愉悦。爸爸仔细地挑着绿葱,用水冲洗着,流水刷刷而过,葱香弥漫在厨房的每一个角落。爷爷忙着挑选他最重视的豆皮,不时转过身来聊着家常。那丝缕豆香时隐时现,沁人心脾。

倒入地瓜粉、肉、葱花等馅料,爷爷便老练地搅拌起来,像打太极一样。我着急要上,匆匆地胡搅一通,却搅得东一块西一团。“做事情怎么能这样着急!尤其是揉馅料的时候,要均匀搅拌才能将这五香融合。”听罢爷爷的指导,我开始耐住性子慢慢搅,渐渐地,手有些酸痛,但馅料慢慢均匀了,肉香、葱香、面粉香……渐渐混合起来,成了我记忆深处那熟悉的五香卷独有的家的味道。我深吸一口气,仿佛那五香卷已经在我口中散着香气了。我便再不顾那酸痛,更加用劲地拌了起来。

接着就是包了,这是爷爷要求最严格的一关。我先是看爸爸用菜刀轻轻一划,便取下一张平整的豆皮,我抓起一把馅料,就往上一铺,却恰似门外噼啪噼啪响的鞭炮声那般此起彼伏,粗糙不堪。爷爷嘴上批评着,手上却收拾着这难以挽回的局面。“头尾都要包上,我说过了多少次,有头要有尾!”爷爷看着那落魄不堪的五香卷,向爸爸投去批评不满的目光。“爷爷,包个五香卷而已,这么严格干嘛?”“再不严格一点,以后就没多少人会这手艺喽!”是啊,如今有多少人吃五香卷是自己做的?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么去做这些传统的东西?

最后蒸熟,下油锅。油刚开始不停溅着,刺到皮肤不免地疼痛,但坚持一会,这油锅里的油竟慢慢地温顺了许多。

围坐在年夜饭桌上,看着这桌上的五香卷,闻着这清香,我心中感慨万分。眼前,金黄色的豆皮闪着光芒,一家人和和谐谐,热热闹闹,厅前那大大的福字倒着。我不免想象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围坐在一起,桌上也有着那么一盘五香卷,同样是清香四溢。这扑鼻而来的香味好像飘过悠悠历史,来到这亘古不变的年夜饭桌上。此时,那五香卷便是我历经艰辛打造的最好的作品,里面有包容,有批评,有家的气息……夹一块五香卷,放进嘴里,慢慢品味这最好作品的香甜,此时这五香之味变得深刻而丰富,我心中不仅有儿时的惊叹,更是自豪和骄傲。因为这手艺还在,那五香甜意依旧延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王湾作品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王湾的诗,现存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已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倍受读者喜爱,《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颇有不同。此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开元年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朝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了普遍重视。其诗,《全唐诗》有收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主要作品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2016年05月12日,汪曾祺先生的《榆树村杂记》由新华文轩北京出版中心·华夏盛轩图书出版。[3]

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山东画报出版社)。

《端午的鸭蛋》被选录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 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 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剪纸作品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画小朋友,写祝福语,富有生命力!”老师在黑板上赫然写下这几个大字,然后开始介绍:“十年回眸,十年畅想。为了迎接10周年校庆,学校准备做一幅大卷轴,我们五年级的任务就是做剪纸小朋友。”我不断地回忆着,而面对眼前的两张红纸,却无尽地发呆。

“创意、创意!”我不断地念着,为了灵感,我恨不得把它们吃下去,可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迫不得已,我只好把书架上那早已沾满灰尘的《人物大全》给搬了下来,我一页一页地翻着,可什么也没看进去,那红色彩纸却老是在我眼前飘荡。

对了,红色是喜庆的颜色,而彩带正好符合这个要求,那……剪个手拿红色飘带舞蹈的小女孩吧!哈,灵感的源泉笼罩着我,我喜笑颜开,咧开了嘴,扬起了眉,不禁手舞足蹈。

脑海里的想法连绵不断,灵感也如潮水般涌来。我用铅笔在纸上轻轻地打起草稿,细细地雕琢着她的每一个部位:头发、衣服、裙子、鞋子……我默默地想着,静静地画着,俨然一个大画家,正在创作。不知何时,妈妈已在我身后,满意地欣赏着,就如同面对一幅世界名画。

“我们合作吧!”妈妈边说边拿来了一把小剪刀。剪刀只有七八厘米长,握在妈妈手里更显得精致,真是小巧玲珑。剪刀在妈妈手中旋转自如,能张能合。瞧,妈妈把纸一折,然后轻轻一剪,“咔嚓”一声,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就扑闪扑闪了。在妈妈的细心雕刻下,活灵活现的小女孩出现了,似乎还伴着音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在彩带上写下我的祝福语吧:祝同学们学习天天向上!祝老师们事业蒸蒸日上!祝我们的学校永远一流卓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好的作品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刘方灏

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几个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作品,这些作品可能是你画的最好的画,可能是你做得最好的工艺品,也可能是你为父母做的一顿饭。而我最好的作品,则是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长跑。

那次运动会,多了一个新项目——800米长跑。同学们都非常吃惊,觉得自己平时跑200米都很困难,更别提什么800米了。当时我的内心也很紧张,害怕,恐惧,但是全班没有一个人报名,我想,为了班级的荣誉,我还是挑战一下自己吧。于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报了800米。

比赛那天终于到来了,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赛前准备活动的短短几分钟,我却像度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轮到我上场了,我的手心不停的冒着汗,额头上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砰的一声,比赛开始了。我一开始并没有跑得太快,准备持久战,看谁耐力更好。

慢慢地,我的体力开始透支,双腿像被绑了铅球一样,沉重无比,我感觉自己随时会坠入无尽的深渊。我觉得已经快不行了,想放弃了,但是我看到了操场旁老师和同学们的身影,听到了他们为我加油呐喊的声音。“不能放弃!”我默默的在心里说着。当我精疲力竭地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跑完了全程。虽然我的排名并不是很理想,但我为我自己能跑完全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一次长跑让我懂得了许多。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勇敢的去尝试,去努力。后来的日子里,我在800米跑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我始终觉得,那一次排名并不靠前的800米长跑,是我最好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最好的作品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张汉唐

行走在漫漫雨夜中,我的衣服已全被雨水沾湿,沉重的衣服中还夹杂着一份无法消散的忧愁。我在一片黑暗中摸索光明,不知道走了多久,我突然看见在黑夜中亮起一束光。在屋内微弱光线的吸引下,我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屋里。

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副和蔼的面孔映入眼帘。我们互不相识,但他好像看到我腋下夹着的东西,知道了我为何而来。没有说话,他只是微笑着引领我去屋内的客厅。

刚走进去时,我便大吃一惊,眼前的客厅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法作品,白纸浓墨绘制出的美丽吸引了我的眼球:有的龙飞凤舞,绚丽无比;有的笔锋洗礼,苍劲有力;有的隽永婉约,恰如涓涓流水……毫无疑问,这些书法作品都由他一人写成,我不禁心生敬佩,但同时也为自己的天资愚钝感到羞愧。

他可能看出了我的心理,对我说道:“你是不是认为我书法技艺绝伦,无人能比?”我慌忙点头,说:“您肯定天赋出众,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好的作品。”“真的?”他紧盯我的眼睛。“是的,我要是有您的天赋就好了……”在他的注视下,我简直无地自容。

但是当我来到了他的房间后,在白亮的灯光下,我清楚看到了眼前他的其他作品。可是这些作品着实是惨不忍睹,笔迹歪斜不正,粗细不一,根本登不上台面。看到我惊讶的神情,他微笑道:“怎么?还认为我天赋出众吗?”

这时我才把我腋下的书法作品拿了出来,那幅使我饱受老师和家人批评的书法作品,在雨水的冲刷下扭曲变形,可看起来竟比他的那些作品更胜一筹。见此,我明白了什么,坚定地对他说道:

“每个人一生都会写成很多作品,在别人看来,这些作品有好有坏,有美有丑。或许一个人一生所有的作品都被别人讽刺挖苦,没有一幅是称得上最好的。但是对我们而言,最好的作品就是超越我们原先的作品,突破自我的创作。即使我现在的作品可能会遭受别人的嘲笑,但是对于我,它已经超越了先前我所有的作品,在我看来它最好。”

他看到了我已领悟了他的意图,笑着说:“书法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努力坚持创作,才能成就别人认为最好的作品。”

“是的,我明白了!”我坚定地说,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我最好的作品已在不远的彼岸等待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喜欢的经典作品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作品,但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名著之一。它的出现,不仅奠定了中国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而且表现出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前80回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文学家高鄂续写了后40回。书中描写的对象是把目光转向生活中的人与日常小事。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际遇乃至一颦一笑,皆如读者亲身经历,故常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伦理和封建家族统治下的不可避免的历史宿命。折射出整个封建社会日暮黄昏无可奈何的凄凉景况。它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出来时,引起了社会的轰动。一部小说的成功,并不仅取于内容。而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是否成功,才是文学创作的关键。《红楼梦》最大的成就,正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在日常小事中,不但刻画出人物的性格,而且经常能同中见异,异中有同。它像生活本身一样,每个人皆具有性格的鲜明性、丰富性与复杂性。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我怎么能不喜欢《红楼梦》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文学作品征文启事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文学》杂志社与中国民族报合作开办“民族文萃”专栏,由民族文学编辑部约稿,旨在弘扬民族文学,振奋民族精神,让更多少数民族作家有一展身手的园地。故在此郑重约稿,希望致力于文学创作的作者、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给我们投稿。

征文要求:

1,仅征集小小说、散文、诗歌,不接受4000字以上小说以及剧本、新闻纪实等稿件。

2,要求作品贴近现实,以现实体裁为主。最好能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当下的精神生活风貌,谢绝违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作品。

3,字数限制:散文1000—3500字,小说1000—3000字以内,评论3000字内,诗歌30行以内。

4,投稿须为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民族、通讯地址、手机、邮箱、体裁

6,作者必须是少数民族,评论作者可不受民族限制,但所评论者必须是少数民族作者。

7,长期征稿,截稿时间不限。

联系方式

邮箱:tcpuyuan@163.com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作品原文

全文共 3067 字

+ 加入清单

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1944年9月19日,贝尔格莱德①实际上已经拿下来了。只有萨伐河上的一座桥和那个小小的桥头堡还在德国人手里。

那个早晨,五个红军战士决定要偷袭这座桥。他们必须先爬过一块不很大的方场。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

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5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那第五个已经死了,躺在方场上。

关于这位死者,我们在连部的花名册上知道他叫契柯拉耶夫,19日早上战死于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红军的偷袭企图一定把德国人吓坏了,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几次间歇。

连长接到命令,要他在第二天拂晓②攻占那座桥。他说,因此这时候不必去搬回契柯拉耶夫的尸首,等明天攻下了桥再埋葬他吧。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方场的另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头还有人住着。

然而在这堆瓦砾③下边的地窖里,居住着一个叫玛利·育乞西的老妇人。砖瓦半掩着的一个黑洞就是那地窖④的入口。

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这是她死了的男人——守桥的更夫留给她的。第二层被炮火轰毁了,她就搬到楼下去住,住在楼下的人早已搬得一个不剩了。后来楼下也毁了,老妇人才搬到地窖里去住。

19日是她住进地窖去的第四天。这天早上,她明明白白看见五个红军爬到了方场上,方场和她之间只隔着一道扭曲了的铁栏杆。她看见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了这五个红军战士,炮弹纷纷在他们周围爆炸。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战士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老妇人被这一震,耳朵也聋了,脑袋碰在墙上,就失去了知觉。

她醒来的时候再朝那边看,五个红军战士只有一个留在方场上。这个红军战士侧着身子躺着,一只手臂张开,另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好像想躺得舒服一点儿。老妇人叫了他几次都没有回答,才知道他已经死了。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弹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烧焦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士兵,看了许多时候,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4天的那只猫也被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包里摸出些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落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这样,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约有一小时,也许两小时。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没有任何声音。

她终于站了起来,离开了那死者。走了不多几步,她马上找到她需要的东西了:一个大的炮弹坑。这是几天之前炸出来的,现在,那坑里已经积了些水。

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往外舀水。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她总算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于是又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抄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炮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尽⑤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然后,她双手捧起炮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老妇人还没有满意,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土来继续盖上去。几小时的功夫,她一捧又一捧地,竟然堆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以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一支大蜡烛。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些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天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也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这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了。红军的步兵紧跟着坦克过了桥,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也夫的尸体,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那几个士兵到处找也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看呀!”大家都朝他指的方向看。

在被毁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坟堆上的一支蜡烛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被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堆旁边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这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慢慢走来。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战士的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了,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但是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⑥;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⑦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后,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⑧那肃穆⑨的空气。接着,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了战斗。

在炮火焦灼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位苏联年轻士兵的坟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喜欢的经典作品作文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里有感动,有羡慕,有同情……

暑假里,我从书橱上拿了一本《呼和兰传》脑海中浮现出《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那个顽皮可爱的小女孩,于是,我带着一种美好的印象读起萧红的《呼兰河传》在书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和她祖父嬉戏玩耍的场面,在他的家中,祖母拿针扎他,父亲对他也很冷漠,母亲也不喜欢他。只有他的祖父最关心她。给他童年生活带来些温暖。书中有几处情节最令人难忘。在后花园里,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在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而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个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萧红在旁边看的哈哈大笑。因为早知道萧红悲惨的命运,所以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为萧红感到开心,在他这悲惨的生命中,还有这样的幸福,我也为她开心。除此之外,萧红还写了呼兰河城里的人们的冷漠,自私与迷信文章中的团员媳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他美丽又可爱,却因家穷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最初来到婆家的他健康、活泼、尽心尽力的做事,可婆婆为了给他下马威,经常打骂他,最后她在惋惜,而是对为了给他治“病”花去的许多钱的惋惜,因为他那狠心的婆婆觉得买了她是个亏本的买卖。文章中的人们在失修的道路旁看陷入泥坑马,却没有人想到去修;文章中的贫困的冯歪嘴子乐观地在妻子死后艰难的抚养两个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子的,仿佛撑不下去了,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是生生不息地活着。《呼兰河传》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人们的冷漠和自私让人痛恨。

20世纪初的呼兰河城是灰色的时代,可是灰色的时代,可是在这旧时代里也有些光亮。相比。萧红的童年。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这大好时光呢?也许正是童年的美好吧,一生受尽苦难的萧红在生命的最后旅途中,更加怀念童年时光,用自己的文笔写下来这篇文章,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又处处都是故事。

一段充满深情的淡然回忆,一楼无处安放的浓重乡愁。这是萧红对自己童年的回忆。而我们现在正在大海中翱翔,我们还是挣扎向岸游,见见外面的世界,还是慢慢地在大海中,享受着被保护的美好童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喜欢的经典作品作文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就是在和一位位文学大师对话。他们创作的名著纵贯古今,横跨中外成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一本儿书,能够成为经典名著,一定包含了高超的写作能力和透彻的人生道理。这些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学名著正好充当了导师和学生的角色。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最杰出的一部作品。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遇到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三夜,耐力与毅力的较量,圣地亚哥终于杀死了那条大马林鱼,可他返回的途中,却遭到鲨鱼的袭击,终于回到港口时那条大马林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光秃秃的脊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唱出了一首不朽的英雄主义赞歌,老人失败了,但是那只是肉体上的失败,他的信心和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这就是“硬汉精神”一个真正的老人一条真正的鱼和一片海一句至理名言,简单深刻寓意深远,成就了一部,不朽名篇。

伟大的经典名著带给人的影响是能伴随人的一生的。这套书通过轻松的阅读方式给了我们一把打开文学宝库的钥匙,而这把钥匙,将成为我们打开一个广阔而美丽的世界,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毕生思念的结晶。人生经验的提炼站在人类是思想巅峰的大师们通过这样伟大的著作,和我们进行着亲切愉悦的对话。是啊,每一本书都蕴含着每一位作家的心血,读了这本书,我与书中主人公对比,差距实在太大了,他可以为了一条鱼,而坚持到底,而我却不行,考试写完不检查,生活遇到困难就退缩。

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许多人生道理。明白了,我还有许多缺点,我以后要为人生梦想和理想,坚持实践不可能完成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介绍荷花的说明文作品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我姑姑家种了两缸荷花,今年暑假我发现了荷花的“秘密”。

姑姑家的荷花一刚是红的,一缸是白的。白色的荷花没有一丝杂色,红色的荷花是越往下,花瓣的颜色越深。那两缸荷花有的花朵含苞待放,有的花朵开了两三瓣花瓣,有的荷花已经盛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小莲蓬胖嘟嘟的,像一个小小的,皮肤嫩嫩的小胖娃娃……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荷花要收朵了,只见荷花轻轻的,慢慢的合成了一个大骨朵,我只好回到屋子里吃晚饭,等第二天再来观察荷花。

第二天,我吃过早饭就跑到院子里看荷花,此时的荷花的花瓣上有些露珠反射着光芒,那露珠就像一颗小小的,透明的宝石,这无疑给荷花添上了绚丽的一笔。荷花在那些又肥又大的,青脆的荷叶的映衬下显得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这时,一阵风吹过,荷花随着风轻轻摇动,好似一位少女正在随风起舞,享受着跳舞的乐趣。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阳光照着我,舒坦极了,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

这时,姑姑的叫声把我拉回了现实中,我抬头望了一眼太阳,才知道已经吃午饭了,我吃过了午饭又来看荷花,我发现白色的荷花掉了几片花瓣,我把花瓣拾起来,放在手上,花瓣湿湿的,凉凉的,大概是因为在水中跑过的原因吧,反正舒服极了。

我喜欢荷花,不但喜欢它的美,更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爱上一个作品中的人作文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以为王子都是安徒生笔下绚烂的童话,但哈姆雷特似乎是个例外。

哈姆雷特身为丹麦王子,本应是富贵荣华享用不尽,但剧本一开始,就为他定下了日后的坎坷。

父亲猝死,母亲改嫁,叔父上位。

这三重打击猛然压向了他,一下把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梦想的年轻王子置于那样一个不堪的现实中。

他想到了死亡,却并未付诸行动,不仅是因为与基督教的信仰不符,似乎也是为了他心中的那一点希望。

有人说哈姆雷特是敏感多虑,优柔寡断的代表,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不是这些。

剧本开篇的沉重打击并未压垮他,在他遇见父亲的亡魂后,在他得知叔父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后,他迷茫过,困惑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不可否认,他是不够果决,但这又何尝不是人性的弱点?

但他始终是清醒的,在短暂的挣扎后,他认清了现实,他要为他父亲复仇,即使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他装疯卖傻,为了从叔父和臣子口中套出事情的真相,他甚至毅然放弃了自己所的奥菲利娅。

复仇的过程中,他曾无数次地自问:“Tobeornottobe?"多次的犹豫,使他错失了数次复仇的良机,这似乎也预示着这悲剧的结局。

他的叔父老奸巨猾,在哈姆雷特错杀奥菲利娅的父亲后,就察觉到了一丝端倪,将他送往英国,而哈姆雷特却因坚持复仇的目的,偷偷的潜回了丹麦。

他不知道,有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逐步铺展开来。

那场最后的比剑,终使一切尘埃落定。那个奸王安排的那场比剑,雷欧提斯的毒箭刺进了哈姆雷特的胸膛,而他本人也被刺死;哈姆雷特改嫁的母亲替他喝下了那杯毒酒身亡;而哈姆雷特也拼着最后一口气力将剑刺入了那奸王的心脏。他成功的复仇了,代价是四位王室成员的生命。

在最后,他拦住想陪他一同赴死约的好友霍拉旭,让他把一切的事实都公诸于世。

他心中的希望仍是存在的,在他生命的最后,这希望无可抑制地倾泻了出来,这正是他的崇高之处,这也正是悲剧的崇高之处。

而我,也正是被这所触动,深深地爱上了这样的,哈姆雷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华夏好丹青”第一届优秀国画作品征稿启事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大美神州——首届“好丹青”部分师生作品巡展

巡展时间:2015年11月25日-2015年12月8日

巡展地点:北京宋庄北禅写真院

巡展时间:2015年12月12日-2015年12月28日

巡展地点:北京市卢沟桥宛平县衙内

联系电话:010-51798386 18500093955

前言

前言

但凡从成千上万幅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肯定是不俗的,那如果这些作品的主人又经过4个月的时间,被崔如琢、霍春阳、吴震启、苗再新、老圃、曾来德、初中海、任惠中、梅墨生、卢禹舜等(以上画家以年龄排序)十位名家亲自指导,相信在艺术创作方面,境界又有更大的提高。这次“大美神州”----首届好丹青部分师生作品巡展活动中的参展画家,就是曾加参加过“首届神州好丹青”大型海选活动入围的画家。

时光推移,“华夏好丹青”第一届大型海选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本次参与评选及教学的导师有:李宝林、杜大恺、程大利、霍春阳、苗再新、老圃、任惠中、陈仕彬等(以上画家以年龄排序),如果正在看本版面的画家,想来北京和东西南北的艺术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又免费被以上导师亲自指导,那还等什么,赶紧送作品参选,尽快加入到我们的“华夏好丹青”团队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